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然生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梦回新仙女木时期的大自然
热度 9 lix 2014-3-15 19:39
很高兴徐晓和 戎可 澄清了他们两基本一致的意见。其实老邪的也差不多。所以讲道理总是比站队强。老邪这里继续讨教。 在 请教:营养 级联与人类干预 评论 , 戎可 说:。。。。。。“自然保护里有个争议,我们是保留自然还是追求利益 —— 根源于有些东西在现在的人看起来没什么用”。 我是倾向于“保留自然”的。但是,臭老邪总是忘不了他那个口头禅:尺度效应。所以我不太清楚这个自然,是什么时候的自然 – 十年前? 40 年前? 60 年前? 1914 年? 1840 年? 1644 年?宋朝?秦朝?西周?神农氏时代?燧人氏时代?有巢氏时代?恐龙时代?至少给我一个大概的时间,我们再看看怎么恢复,或者怎么保留,自然生态。从个人的喜好来说,老邪喜欢“新仙女木”时期(大约燧人氏时代),主要是名字好听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11 次阅读|19 个评论
家乡弥渡
热度 7 ecoliugy 2013-2-24 16:12
天空湛蓝、白云浮动,薄雾弥漫的山中小坝弥渡 人的生活有太多的必然,也有太多的偶然。选择去哪里生活或观光旅游,多数时候都属于偶然的事。也许是怀念家乡,或思念家人,乃或有个朋友在哪里,我们就去了。 弥渡这个山中小坝,虽有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小吃,但很多弥漫在弥渡坝子的故事还是很少能唤起外人的注意。弥渡周边的几个地方都太有名了,北边有世外桃源般的大理,西边有彝族建立的南诏古都巍山,南边有哀牢无量两座知名的壮丽山川。加之丽江、香格里拉离此地不远,旅行之人大多不会选择弥渡。对于大多数在外的儿女,弥渡却是曾经过往,未必美好,但总是令人怀念。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事情会吸引你的眼球,但是只有很少的事物能够真正的打动你的内心。但生于斯,长于斯,累了乏了之时,弥渡依然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生活的围城之中,多少人事灰分湮灭,弥渡的苍穹依旧。行驶在果河路上,天空压得很低,黑乌乌的云彩蔚为壮观。说来惭愧,从小长到大,我从未离开过弥渡一步。直到高中毕业外出求学,阅历日渐丰富方才隐约感受到这块土地的神奇与魅力。父亲的离世更加突然让我感觉到这个地方是如此的宁静优美。西边九顶山、打雀山、老尖山、太极顶延绵如眉黛,山的那边便是南诏古国,几个彝寨依然隐没其间。东边水目山、后山、大尖山、 德苴岩子缓缓延伸,红河便从这里起源。巴掌大的一块天空下,东西山脉两两相望,狭窄的山川孕育了弥渡人独特的文化习俗。 有人说,一个人对一个地方了解多少,或对一个人爱得多深,并不在于你们在一起的世间长短,关键是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弥渡便是这样的一个让人感到熟悉而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东西两山川,村庄的名字和父老乡亲的弥渡方言。陌生的是环境的巨迁。儿时的泥泞道路早已变成整洁的马路,儿时流淌的小溪早已干涸,捉鱼打鸟的游戏已成一代人的记忆。一条条崭新的马路,一幢幢西洋式的小楼,都不禁让人感到落后 , 甚至是陌生。熟悉与陌生交织,感情也随之变化,时而平淡时而浓烈。 每每回到弥渡,有一些事是必然要做的。首先是尝尝久违的家乡风味,寅街黄粉、卷粉、香酥梨、酸辣鱼、油炸南瓜花,腌菜炒肉、乳扇;其次是和奶奶或乡里聊聊天,听听那些早已陌生的熟悉方言。如蒙松雨, 汤糰儿,气鼓瓜,莲渣涝,温吞水,提包子,谙量,惯适,不耳屎,辣疼,耐烦着点儿,土基,浓夺,普气,冲壳子,扎阴阴,苦滴羊神,哎蒙蒙,门门三。这些词语蕴含着一个弥渡人才能读懂的秘密故事,听来幽默风趣,倍感亲切。三就是与老朋友叙叙旧,聊聊天,胡吃海喝,到处乱逛。这次回家便和几个高中老友去弥祉玩了一天,颇有意思。 大理地区笃行佛道释三教,弥渡地区亦然,但信得较为粗浅 对弥渡越来越陌生了,但每年依然回去。不求什么,只为祖先住在那里 铁柱庙(云南先后经历南诏、大理两个兴盛时期,南诏国留下文物屈指可数,最大的就算庙中铁柱) 消失中弥渡民居(砖瓦建筑其实很漂亮,不知现代人为何不喜欢。也许历史才能见证我们的虚浮) 寅街魁阁(坝区汉人颇重视教育,寅街、弥 祉尤甚,很多古建筑为鼓励后人发愤图强而建 ) 未来一二十年内,水会成为遏制弥渡乃至整个云南的命脉。小河淌水的故乡也不例外 弥渡野花很多,油菜花、鸡面花(迎春花)、刺笆花(蔷薇)、瘌痢头花(报春)、棠梨花、山茶花漫山遍野 据苴力出土考古资料,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在这个狭长的弥渡坝子中辛辛苦苦耕耘。对这个坝子的称呼也一换再换,先后有过云南、勃弄川、赵州的称呼,直到民国元年( 1912 年),弥渡县才真正建立,大致定型。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在弥渡这块土地上生生死死,却什么也没留下。唯一可称道的是铁柱庙《南诏铁柱》和弥祉《小河淌水》。想我云南几千年的历史中,南诏大致与唐朝时间相当,然而硕大的一个王朝却基本没留下什么文献或遗物,很多历史故事也难逃杜撰嫌疑,唯独铁柱庙的这根铁柱屹立于古庙之中,可证明云南曾经的繁荣和和平。而更值得弥渡人骄傲的确是《小河淌水》里,几句平实无华的词句。歌词里一个“哎”字,道出了弥渡人多少感情故事,哎老,哎奶,哎妈,哎哥,哎蒙蒙,哎哟喂等等都以“哎”字起因,情感四溢,暖人心扉。 而歌词中那山、那水、那亮汪汪的月亮便在小镇弥祉。 弥渡有两个镇尤为有名,一个是活在历史里的红岩 , 另一个活在现世里的弥祉。红岩古称白岩,南诏大理时期便在此设立关隘城镇。俗语里也有“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到了红岩不想回来”的说法,可惜如今的红岩没有什么遗迹可循,没多少人愿意到红岩了。另外,红岩还在医学史上出了一位名人。清代乾隆年间,云南鼠疫大流行,死了 70 万人。弥渡(时称赵州)年轻的诗人道南写了一首《鼠死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鼠疫肆虐和惨状的人,名垂医学史。诗中说,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夜死人,不敢哭,人鬼尸棺暗同屋…… 可见当时的惨状。直到今天,弥渡坝区平田里还可看到很多坟墓,大多就是那次瘟疫死的人。由于死人太多,家里没钱又没劳力出殡,只能将就埋在村子周围。喜欢民俗或医学史的,去弥渡逛逛是很有意思。 另外一个好地方是弥祉。弥祉是个钟灵毓秀的地方。素以花灯之乡,小河淌水的故乡文明于世。境内太极灵山屹立,沟谷之中有棵千年的古桂花树,花香满山谷。据说古树下流淌的小河便是《小河淌水》的源头。太极顶是弥渡境内的第二高山,仅次于九顶山,因此也被称之为小苍山。山下为弥祉人开发的农地,山中部为云南松林。我们驱车从坝子往山上出发,不一会便看到大量的旱冬瓜林和栗树林、马尾松林(弥渡人称嗑松),最后到了森林保护所。保护所距顶峰约 2-3 公里。山顶之上,森林郁郁葱葱,古木苍天,为典型的中山常绿阔叶林,八角、樟树、杜鹃花等植物很多。其中最为壮观的自然是成片的杜鹃花林,据说每年三四月份,杜鹃花盛开之时,尤为壮丽。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节,未能体会到那种自然之美。看着路边苍裘的映山红树,可以想象盛开之时该多漂亮啊。 高中毕业的时候,通往太极顶的路尚未修通,我们只能一路爬上去。但那时还未有今日的阅历与知识,只留下山顶气候阴冷,小庙险俊残破的印象。这次是第二次登上太极顶,植被、草木、原始宗教的信仰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略微数了数,路旁的凤仙花就七八种,极为精美。在阴冷的山庙里,一群高中生在那杀鸡烧火做饭,似乎让人回到了那个懵懂的时代。没有钱、没有怨,却有梦想、有精神、有勇气。看着他们穷开心的样子,内心也多了一份温暖。 生命太匆匆。离别方知爱之深。现如今,离那次太极顶之旅已有三个多月了。过年又再去回到弥渡。此刻回想起昔日的光景来,未免又思念起弥渡的山山水水、亲人朋友来。虽然是很久之前写下的零散文字,今日读起来感情愈发深了。这次回家拍了不少风光、植被、建筑、农业和日常传统生活的照片,日后慢慢整理出来,算是在外游子对弥渡的一份纪念吧。 另:太极顶观凤仙花( 链接 )
7600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水”的时代反思与生命之问
热度 1 pww1380 2012-9-2 11:09
关于“水”的时代反思与生命之问 李学宽 杨文祥 题记:日前,基于李学宽老师的博文摄影佳作 《 远方,那一盆清澈的水 》,我们二人进行了一场暂短的关于“水”的反思与对话。在未征求李老师意见的情况之下,将这一对话加以整理,发布在这里,以便引起关切自然生态和环保的朋友们的关注和共鸣。李老师如果认为这一处理方式有所不妥,请及时告知,以便即行撤销。 李 : 在内地,已经很难看到像天池这样清澈的水了。 现在大部分河流都是黄河,湖水都是滇池。 为什么我们汉族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水都被污染? 为什么我们为了看点清水需要跑到高原、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为了钱我们可以什么都不顾吗? 老人说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看看西湖水的水质,闻闻太湖水味道还有天堂的意思吗? 鱼米之乡的两湖区域还有野生的鱼吗?白鱀豚的灭绝、一条刀鱼卖几万应该是我们上一代和这一代人的耻辱! 现在是应该反思我们的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上次世界金融危机由于 4 万亿这支强心针使我们失去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 希望这次经济衰退政府能加强环保监督力度,使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不治理就让它们破产! 现在新疆工业也在大发展,由于能源的优势很多高耗能企业从内地迁移到新疆,会不会污染新疆脆弱的生态? 希望不要污染新疆的环境,不污染这仅存的一盆清水。 这样孩子来到这里旅游,能知道自然的水应该是清澈的、甘甜的,不是浑浊的、腥臭的! 杨 : 不要弄脏了这最后一盆清水,更不要污染了这最后一道明净的波光! 学宽兄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也不仅仅是美的震撼,更是一声疾呼,一道绕梁三日回响不绝的自然生态保护的强音。 李: 我这辈子就喜欢水,喜欢清纯的水。 好东西就怕被破坏。 杨: 水是生命之源。 污染了水,破坏了水的纯净,不但亵渎了生命的尊严,也扼杀了生存的可能与生命的未来。 参见:李学宽《 远方,那一盆清澈的水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2985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33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丽而奇特的梦娜湖
热度 29 xiaoxiongshen 2011-12-30 14:20
美丽而奇特的梦娜湖
梦娜湖( Mono Lake ) 有 超过百万年的历史,是北美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它的 奇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地理环境很奇特 这座湖本身所处的地理是火山口洼地,旁边围绕的是沙漠火山地形,是 几百万年前火山形成的内陆湖 ,湖的面积 相当大,有 65 平方英哩。 2 . 含盐的浓度是海洋的两倍半 湖水来自周围高山春季融雪形成的暂时性小溪流,水流进了湖内,一路上带来了少量的盐和其他矿物质,这些也都进了湖里。不过这湖没有其他河流出口,所以湖水基本上是只进不出,蒸发是唯一的出路。水被蒸发掉,盐和矿物质却不断累积,百万年来浓度愈来愈高。含盐的浓度是海洋的两倍半,而碱性物质含量更是海洋的八十倍。 所以人要是不小心掉进水里,应该可以轻易的浮在水面上。 3. 独特的湖内生态系 梦娜湖是个鱼生存不了的地方,湖 里有一种独特的生物小虾( Brine Shrimp ),另外加上湖面上另一种独特生物蝇虫( Alkali Fly) , 虾和苍蝇吃这儿的海藻,海藻又吃被分解的 水鸟 尸体, 湖周围有许多季节迁移性水鸟,都是靠这两种生物过活 ,于是乎形成单一又脆弱的食物炼, 支撑了整个生态系。 4 .美丽的湖中岩石 最具特色的則是矗立在湖中的各種 岩石柱, 也形成了特异的地质景观。数千年来 含钙丰富的淡水涌出,遇到含碳酸盐的湖水,便形成一座座凝灰岩 石柱。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到 1982 年时 梦娜湖 已经比 1941 年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原本沉在水面下的 岩 石柱 就冒出水面,有些甚至变成在陆地上。水位下降造成地形和生态系的改变,经由许多团体的努力,从 1994 年以后湖面高度终于开始缓慢但稳定的上升。 1. 先看一下 梦娜湖的卫星地貌图 2. 湖面如镜。 3.各種岩石柱美不胜收. 5. 这里的日出和日落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6. 7. 8.水位下降造成地形和生态系的改变,岩石柱甚至变成在陆地上。 9. 盐水湖在寒冷的冬天也不结冰,可是附近的淡水湖早已冰冻三尺。 10. 在湖的不远处,有著名的滑雪场。 11. 山中空气清新,夜间星光灿烂。这是我深夜拍摄的星光轨迹。各种星体似乎都在围绕北极星旋转,形成一圏一圈的同心圆轨迹。如果用超广角镜拍会更好。 祝各位新年快乐! 点击下面的地址欣赏 苏德辰 老师的博文: 梦中的仙境——梦娜湖(Mono Lake)
4511 次阅读|76 个评论
对人类生存环境深表担忧的十个理由
蒋高明 2009-3-31 15:31
蒋高明 前段时间,在为自然之友的朋友们讲解我的自然生态观时,有人问我环境保护的前景,你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我的回答是悲观派。近读拉马克、居维尔、圣提雷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联想到当今世界环境形势,我的悲观情绪又增加了。但愿我们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今后人类肯定是能死的,这里有十条不可抗拒的理由: 一是人的力量已经远远压制了其它生物,数量总数远不如老鼠,总质量远不如昆虫的人类已经分布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纯自然生态的地方越来越少了。除了地球外,人类的足迹已经进入了太空。人类由原来食物链上的成员,变成了控制食物链的分子。严格来讲,人类已不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他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还可能是分解者。最大的麻烦是,人类制造的一些化学物质,自然界根本没有办法降解,只能掩埋或者焚烧。由此造成的次级污染可能超过人造物质本身。人类已经脱离了生物的规律而进化,其进化的方向与几百年前远远不同。 二是人类中分化出一帮叫科学家的群体,他们不断地发明对地球生态不利的新式武器,他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宇宙中存在的宝贝,然而这些探索最终危及到环境。 三是物理学家发明的原子武器足以将地球炸翻个,原子弹的爆炸力是普通炸药的上万倍,氢弹则是百万倍,黑洞武器则是几亿倍。 四是化学家不断发明成千上万的化学物质。有5000多中食物添加剂,允许使用的两三千种,人类已无法防范。燃烧塑料膜产生的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弥漫在空气中,且很难消除,有些要进入到子孙后代的身体中。 五是生物学家发明的转基因不断改变生物进化的轨迹,那些经过转基因考验而幸免的害虫可能在人类的刺激下进化加快,成为人类制造的最大敌人。转基因食物充满的安全隐患,转基因鼓吹者避而不谈。人类将保命的食物生产权拱手交给少数生物公司的时候,面临的生存危机是不言而喻的。可我们正在朝这一步努力迈进。农业缺乏生态学指导,盲目迷信科技对农业的贡献,这对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可能是灾难。 六是持续不断的水电开发升温将会使江河中的回游鱼类提早消失。人们很轻易地将江河视为白白流淌的资源,丝毫没有感觉到与江河为生的鱼儿的存在。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一切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至于环境保护更是可以商量的。 七是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开始认识到英美等生活方式的优越性,将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地球承载力受到更大的威胁。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将人类带到了一个死亡之谷。 八是人类面临的全球变化、臭氧层消失、环境污染、水危机、粮食危机、人口爆炸等危机不是缓解而是呈现恶化趋势,代表不同国家利益的政府首脑很难在遏制上述危机中有所作为。人类文明退化到了弱肉强食动物本能阶段,美国等超级大国主宰着人类命运,最终其命运也将难保。 九是超级利益集团将以其强大的购买力不断将自然生态掠为己有,热带雨林等自然生态岌岌可危。人类一切向钱看,将会把地球上的最后自然恩赐变成商品,除了食物,沙子、石头、土壤、植物、动物、水早就成了商品,空气也正在商品化。有人还将对自然界的万物都标价出售。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矿产、石油、天然气、地下水迟早被挖掘殆尽。利益集团将财富掠夺后给当地人留下的是灾难。 十是人类消灭了曾经与之朝夕相伴的动物植物后,各种疾病、灾难将爆发,人类将面临饥饿,瘟疫、艾滋病、禽流感、SARS等等各种说不清的疾病。这一切可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引起,但人类靠自身的力量控制贪欲是异常困难的。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写于北京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47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