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货币政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陈志武:中国征税处于失控状态
热度 5 老李 2012-2-17 00:09
[转载]陈志武:中国征税处于失控状态
【博主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陈志武教授的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陈教授这篇文章中的一个数据很有趣,说的是中美两国的税赋占GDP的比例,中国税赋占GDP的35%,而美国的则仅占24%。从这个对比中,你不难明白,中美,甚至包括欧洲,他们的危机并不严重,如果统统采用我们的比例,就没有什么欧债危机了,人家老百姓再怎么不济也比我们强上很多倍。看看CCTV-1走基层栏目,那些西南边疆地区的状况,真不知道与六十多年前有什么区别?在这背景下,放着自己家里人不救,献媚般地救援欧洲,先不论那里是否真危机,总之,这行为是很说不出口的,至少违背了行政伦理。所以国家没有必要留着那么多外汇,这些钱应该分散在整个社会,这样也就不用考虑缩水问题了。突然想到好像是七八年前的光景,笔者曾撰文大意是取消甚至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我们的间接税太高了,把工资那点税免了吧。就这点事也是举步维艰。这几年来,国家把几项常用的维护体制安全的牌都浪费了,实在是可惜了! 陈志武:中国征税处于失控状态 2012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非常低,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经济长期硬着陆的概念非常高。现在看起来可能明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降的压力比较大;第二就是民营经济在未来几个月面对的挑战继续会非常大;第三个就是来自于欧洲债务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也会比较大。这三个明年主要的风险、因素可能会迫使央行和国务院在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方面不得不有所放松。   结构性问题导致中国经济长期硬着陆的概率非常高。长期可能指的是未来三至五年的概念。结构性问题很多,我想说两点:第一个就是税收失控的局面短期看不到有太多的可能性得到改变。不管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其它专业委员会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要他们不对行政部门、财政部等等的征税冲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征税冲动做一些限制的话,现在税收相当于GDP三倍的增长趋势在短期之内都难以改变。第二个方面很重要,尽管已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国家作为资产的所有者的比重仍然很重,约为2/3;政府占有中国社会财富的比重也是2/3。基于这两个原因,这就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投资,没办法更多的依赖民间消费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民收入进入政府,越来越多的财产、资产的升值也继续留在政府,而不是留在民间老百姓手里。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如果不改变的话,长期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前景很难避免。   国内很多媒体包括专家对于美国经济非常担忧,我认为美国经济短期之内也就是未来两三年不太可能实现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于欧盟来说,美国经济的前景比国内认为的好很多。欧盟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因为欧盟征税很容易,通过欧洲政府花钱更容易。美国是政府花钱比较容易,但是美国政府征税很困难。按照最近的数据,欧洲现在国债余额很高,但是平均税负是41%,美国现在的国债也很高,但是美国今年联邦政府加上地方政府的征税比重是24%。如果美国的财政危机真的是走到无路可走的话,美国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只要美国老百姓和政客愿意提高税率,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过去40年,美国所有的企业税占美国公司利润的百分比为40%左右,到前年美国的企业税下降到只有企业利润的20%,与中国的局面正好相反。按照我初步的估算,去掉通胀的因素,从1995年到2010年中国政府的预算内的财政税收累计翻了10倍。   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债务危机、财政危机很严重,但是以下数据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美国今年全年的税负只占GDP的24%,但是中国的比重约为35%,如果美国的征税水平与中国相当,也为35%,那么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基本为零。我们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美国征税很难,而目前中国的税收增长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美国的国债问题事实上并不严重,只要提高税率,美国的财政危机就不会出现。   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经常出现“下药过猛”的现象,全国人大、地方政府人大的不作为必然会导致下药过猛。美国国会经常就一些立案达不成协议,很多中国人会觉得美国政府参众两院真是无能。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权利受到制约的社会权利机构理应是这样的。它不应该享有随意征税的权利。因为政府的手如果太积极,触动的太多太频繁,必然会造成太多的政策选择上面下药过猛。即使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很严重的时候,美国政府每次下药都比我们预计的轻。现在媒体非常发达,专家、民众都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但是这也造成一个问题,很多政策在颁布之后,专家、民众没有耐心去等待政策发挥效用的过程。很多人似乎认为怎么没有立竿见影,政策是否有误?其实像我们身体一样,吃了药也需要一段时间调整。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昨天才做出的政策选择,怎么可能24小时内整个经济马上发生很大的调整?尤其在中国权利不受制约的大背景之下,专家们千万不要给政府下更多猛药建议的冲动。每一个人给自己提醒一下,也许要给市场看不见的手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来源: 《财经网》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367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whyhoo 2012-1-10 18:41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于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了2011年人民银行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安排部署了2012年主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做工作报告。胡晓炼副行长做会议总结。刘士余、易纲、杜金富、李东荣、郭庆平、金琦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的一年。面对国内外极其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把握好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进一步提高。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指导作用,积极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三农” 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强,融资状况进一步改善。 二是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由8个省(区、市)扩大到12个省(区、市)。牵头研究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方案。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对韩元等五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三是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主体,推动境内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强债券市场监管协调,推动信用评级规范发展。继续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管理。牵头清理整顿黄金及黄金衍生品非法交易场所。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 四是金融稳定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成效显著。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等监管准则的制定,推动相关标准执行。探索我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方法手段。顺利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全面开展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工作。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积极探索开展金融机构开业管理、营业管理和综合执法检查、综合评价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工作。 五是外汇管理进一步改进,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能力增强。稳步推进进出口核销改革,在江苏等7省(市)开展试点。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和政策储备。继续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开展资本金结汇、短期外债等专项检查。 六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等重点立法项目。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实现新突破,正式开展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分析与发布,建立规范、高效的统计标准化工作机制。会计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预算管理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支付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全国推广,推进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稳妥推进新版票据实施。科技建设步伐加快,建立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全面启动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开展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试点。货币金银管理明显加强,深入开展制度执行力建设活动,加强流通中人民币管理,推进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加强反假货币宣传。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国库信息处理系统推广进度加快,保障国库资金安全,稳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征信管理和服务稳步推进,开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加强征信业务监督管理,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覆盖范围。反洗钱工作不断深入,督促金融机构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初步实现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反洗钱监管重点转移。 七是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和金融危机应对,认真做好G20机制下的各项工作,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部门改革等重大议题提出政策主张。推动落实基金组织份额、治理结构和监督职能改革。积极配合多边开发银行普遍增资等有关工作,增进与拉美及非洲地区的金融合作。稳步推进与港澳地区金融合作,加强研究两岸金融合作。 八是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保密监督检查,加强新闻宣传,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 九是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央行文化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基层行建设取得新成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加强。 会议强调,人民银行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各项金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发展。 会议确定2012年人民银行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会议部署了2012年人民银行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二是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银行间市场产品创新和规范发展。 三是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依法规范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继续抓好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总结“两管理、两综合”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稳步扩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 四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提高储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 五是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水平。加强会计财务管理。推进支付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货币金银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体系。进一步提高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监管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国际和港澳台金融合作。继续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基金组织落实份额和监督框架改革,完善危机救助机制。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对话和重大机制化活动。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金融合作。 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强人民银行系统建设。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央行文化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行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重点改革。继续推进直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机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健全保密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加强新闻宣传。坚持勤俭办行的方针,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全面落实内审转型与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深化职工民主管理。加强人民银行基层团组织建设,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参事的参谋作用。进一步细化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 会议要求,2012年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人民银行系统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完) 原文见 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2/20120108180632887556997/20120108180632887556997_.html
个人分类: 经济|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做好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
whyhoo 2012-1-6 10:54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做好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报告。 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主题主线的要求,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物价、粮食、能源、经济运行、物资储备等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新的成绩。 会议强调,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外部挑战与国内困难相互叠加,增大了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工作的难度。 会议要求,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中央投资要优先保障国家重点续建项目尤其是收尾工程,确保按时竣工投产,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中,重视发展和保护实体经济,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强化稽察监管。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充实粮油库存,合理安排收储投放,保障市场供应。抓紧制定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支持蔬菜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合理把握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深入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江大湖治理,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实施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发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全面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投资专项,推进传统行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制定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布实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支持政策,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新十年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与指导,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增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五是下更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要强化政策引导,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适当提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认真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进节能减排绩效管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六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试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水资源等收费改革,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制定实施“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巩固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继续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做好发展改革法制工作。 七是努力促进对外经济稳步发展。要实施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和完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布局,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 八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创业服务设施和公共培训基地建设。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营运、分配和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各类教育发展,完善教育收费政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会议要求,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来;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和完善预案,加强政策预评估,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要狠抓工作落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职能,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搞好相互配合,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强化政治、创新和服务“三个意识”,深化观念、职能和作风“三个转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发挥系统整体合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有关负责同志,发展改革委主任,物价局局长,以及经济运行调节、节能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企业集团、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原文见 http://www.sdpc.gov.cn/xwzx/xwtt/t20111216_451389.htm
个人分类: 社会|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夜读偶感(16)经济学其实就说了一句话:赚的总是开赌场的老板
热度 2 newport 2011-12-20 00:49
近来很是懒笔,几十天了也没有贡献几句话给科学网,不应该的! 不过话得说回来,我觉得自己的确有点out了,比方说偶尔看看经济新闻,一些词汇都不知道是什么确切的含义,什么特别提款权、转移支付、掉期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等等;而一些娱乐时尚节目的一些名字和词汇对我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常常遭到我家领导的讥笑。这时我只好自己安慰自己,不知道就不知道呗,大不了不娱乐吧。但一想这是不行的,我不能不“经济”吖!于是只得向网络学习,搞清楚这些名词的含义。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经济学派多的不得了,比方说芝加哥学派,这使我记起,几年前老班长陪我去参观芝加哥大学提起这里经济学很牛,有几个诺奖得主。我当时只知道经济学诺奖得主的工作肯定是要用到数学模型的,这是含金量高的内容。但我对经济学一直有偏见,认为那是纯粹的智力游戏,现实中的经济只需要简单的算术就行了,没有那么复杂高深,除非经济学家成心想搞垮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最近看了布坎南(也属于芝加哥学派,诺奖得主)的一本书《赤字中的民主》,是批评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提出了经济的公共选择是与政治分不开的,不主张政府干预市场;主张回到量入为出的财政平衡的老原则中去,不要无节制地搞赤字财政。他的这种想法好是好,但事实上,如今的世界就是透支未来的世界,欧美都是这样的,搞到现在出现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不风光了。照老布的观点这都是政府惹的祸!我看还有不搞金本位制的错。 在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人反对凯恩斯主义。我觉得这是纸上经济学家,不是政治经济学家。我们这里政府不干预经济那是违背事实的,政府本身就是大大大的资本家、金融家、企业家、、、、、、你们做生意怎么可能没有政府的份呢?我们只能希望政府真正学习好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干预经济时失误少点,正确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处理好劳资关系、处理好各个行业和地区间的关系,你老大吃肉也稍微给广大劳动人民喝点汤吧。 最后,我想瞎说一句,人类的经济活动其实就应当和玩棋牌游戏一样,得定一个公平的规则;但现在的经济活动愈来愈像赌场,赚的总是开赌场的老板,被算计的总是一群不得不赌的赌民。因此,我对经济学还是有偏见,认为经济学其实就说了一句话:赚的总是开赌场的老板!
25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货币政策变了,楼市会如何
tianchuanhao 2011-12-2 10:19
(1)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今年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保持的还不错,远远好于2008年,除了绿城这样疯狂扩张的少数案例,相当多的房地产公司都有比较充裕的现金流。 (2)存款准备金下调,意味着更多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给了一个政策转向的预期,按照中国宏观调控的步骤,只要不是2008年的这种急转弯,真正的政策转向并起到效果,应该在半年以后。 (3)未来三个月是进入楼市的比较好的时机,尤其是对非投资需求的家庭来说,可以考虑挑选一下房源,还可以享受折扣。
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参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2012)”
freedom110110 2011-11-23 10:27
2011年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2012)”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这是人大经济研究所自2006年创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以来举办的第20期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主持。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乃武教授,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教授,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段亚林先生,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阎衍博士,中国证券报常务副总编辑段国选先生等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和业界代表出席论坛。此外,参加当天下午经济学院银行业院友联谊会的国家开发银行营运管理局杨宝华局长、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宗良所长、标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温智敏董事总经理、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国际部杨正义总经理等十余名银行业院友代表也出席了论坛。本人也有幸参加列席嘉宾席,下面最后一张照片上还有我的头像。   林岗副校长首先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充分肯定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已经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本次论坛报告所涉及的反通胀、经济增长放缓、风险上扬等问题正是当前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林岗副校长还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代表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1—2012)——放缓加速、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认为,2012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缓的一年,“外部经济的放缓与动荡”、“房地产市场的逆转”以及“金融风险与金融扭曲的加剧”等主导中国经济下行的力量。因此,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调结构”之上。   由于存在中国增长与就业之间不对称的关系,跌破9%的增速放缓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但鉴于目前中国结构性问题的持续恶化,以及2008-2010年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的强烈的后遗症等因素,2012年当不宜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简单化的、重复性的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不应出台。不过,在外需下滑幅度较大、消费疲软的前提下,还是应当启动“内需补外需、投资补消费”的政策调整,在适度调整投资结构的基础上,“稳投资”应当是工作的核心。因此,投资不能回调太快,也不能扩张太快。金融扭曲和资源错配带来的风险防范与治理应当成为2012年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   报告指出,应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重点监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展,中国政府应当提前防御欧洲债务危机深化所带来的各种震荡,除了外需回落之外,还必须重点监控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异。对于中美汇率冲突的加剧中国政府应当有应对的预案。消费刺激政策应当持续推出,但不宜将消费加速和消费升级视为短期行政化干预的产物。201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依然处于持续恶化的阶段,治理结构性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围绕人大报告,就全球经济放缓的深度及其传播的路径——是“萧条重现”还是“二次探底”,主权债务危机、汇率调整、国际资本重构对大宗商品价格和中国资金链的影响——是“重返08”还是“高位震荡”,外部环境放缓与内部泡沫逆转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其风险——是“加速放缓”还是“不对称的V型调整”,资金链的局部断裂、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中国融资结构大调整带来的金融扭曲与金融风险——“中国式的次贷危机”还是“新时期金融的再生”,中国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演进的模式——“快速回落”和“高位持稳”是否都是大问题,降速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其问题——“降速没有转轨”还是“转轨的前兆”,宏观经济政策的再定位与再调整——小规模刺激方案是否应当出台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讨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指出当前应对三个问题作出判断:第一就是从短期来看,通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抑制。第二个问题经济增速、回落能不能稳定在合理的区间,而不是过度的下滑、持续的下滑。 第三就是结构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一是这一轮的经济振荡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对于未来一个时期经济走势,倾向于用在震荡中前行这样一个判断。二是把物价水平放在政策目标的第一位这种排序不宜做太大的调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在经济增长速度、对外依赖的问题上,有望实现软着陆;在中国经济在房地产问题上是可以实现软着陆的;金融泡沫也可以软着陆。他还表示必须要把一部分中国经济过高的流动性逐步有序地引向国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研究员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是影响我们宏观经济最大的因素,恰恰也是我们调控最难的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提高调控质量,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要求。最后,隆国强研究员强调要牢牢把握外部的机遇。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研究员认为,适度从紧应该坚持,调控方式应该赶上。适度从紧还是应该坚持一段时间,调控方式应该改善。总之要达到一个目标,还是要软着陆,应该有一个目标区。这个目标区即使模型能够测算出来,但也要有一些经验的判断和演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的保障房就是中国的次级贷款。地方政府的债务还在可控范围内,虽然有一些苗头,但是总的来看还是要发展,只有发展地方政府的债务市场才能冲抵现在对于土地市场的依赖,才能使整个中国的债券市场得到健康的发展。   论坛讨论环节由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段亚林先生主持。与会嘉宾睿智精辟的演讲和精彩纷呈的问答,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共鸣。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导报等30余家社会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新浪网财经频道对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自2006年11月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先后在人民大学成功举行了二十期,并发布了同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论坛所发布的报告被列为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的“三大发布指数”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等上级领导部门纷纷来电要求上报研究成果,以供中央领导参考。研究所的骨干人员多次受邀参加中央有关部门的形势分析会,以及在重要论坛上发表演讲,并有多位专家直接参与中央和地方“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2011年4月,经济研究所赴美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了“中美宏观经济圆桌论坛”,迈出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9月,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香港隆重召开,这也是继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多次在上海举办之后,首次移师全球金融中心香港,引起香港和内地学术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并获得广泛好评,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践行学术成果“走出去”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内涵与外延。 该期论坛发布的报告非常及时地讨论了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反通胀、保增长、控风险、调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2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融学基本知识(金融数学系列博文之一)
jiandanjinxin 2011-9-22 13:46
由于最近要给金融数学专业的上一门课(当然是数学课,其实金融我也不懂!),所以需要知道一些金融方面的常识,以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特收集一些金融数学方面的博文,全是转载的,没有自己的修改和观点。欢迎各位博主拍砖!谢谢! 1. 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 . 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结构 / 组成 / 运作机制 / 各种金融产品的基础知识 , 央行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 利率 / 通货膨胀 / 失业 /GDP 等影响因素 . 2 、财务会计。主要是怎么做三大表,尤其是现金流量表怎么做,财务报表中的操纵手法。 3 、公司财务 . 主要是企业制度 /MM 理论 /MA 操作和定价 / 公司治理结构 / 融资决策 / 投资决策 / 股利政策 / 公司定价 ( 知道 DCF/FCFE/FCFF/RI/NOI 方法 ) 等 4 、证券定价 . 效用理论,股票定价 ( 包括 MPT,CAPM,APT 等 ), 债券定价 (YTM,SPOT,Duration,Convexity, 利率期限结构等 ), 衍生品定价 ( 期货定价 . 二叉数 , 简单随机过程模拟 ,BSM 定价模型等 ) 5 、证券市场 . 各种金融产品的类别 , 交易机制(不需要太深,只要知道基本交易规则和交易价格怎么产生就行了) , 投行业务流程等 6 、国际金融 . 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 / 外汇市场机制 /BOP 项目 / 各种汇率制度 / 汇率调整机制 . 推荐一本书 —— 斯蒂格里茨的 7. 企业战略 . 公司战略决策、产业分析框架( PORTER'S FIVE FORCES 、 BCG Matrix 等)、产品分析工具( SWOT )。推荐一本书 ——BCG 的一本书,我借出了,想不其名字(现在记性不好,借给谁都忘了,想起来再帖出来) 8 、微观经济学。价格、成本、生产、定价、税收、垄断、市场类型、外部性等。 9 、关注政治经济时事。现在经济类报纸杂志很多,报纸不用看。可以看看新浪财经自己关注的细分板块有什么事件就行了。推荐两本杂志,《财经》和《新财富》,《财经》我从高中就开始看,里面有很多政策、案件的深度调查。《新财富》从创刊就开始看,这个是专门给券商和基金等看的,内容比较深,开始看可能有些困难,不过坚持上一年,水平会大有长进。现在这两本书基本成为各家券商和基金的必定书目。《新财富》这本书,现在被我推广到整个系都看了(偶曾是分管学术的研究生会副主席)。 10 。信息。现在川大比其他地方落后最多的地方就是信息,很多同学连一些大机构的名称都不知道,这个就看自己努力,多看杂志,多联系外面的朋友。特别有条件的话,多找一些券商或者基金的研究报告看,有产业的,还有宏观的,或者金融工程等等。 11 、考试。目前金融类考试主要有 CPA/CFA/ACCA/ 精算。首先,除了精算考试能保证考了就有一个好工作之外,其他考试都不行,所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考试上,看书和实习更重要。 CPA 值得一考,不过近年类难度越来越大,考了不仅对进券商有帮助,而且能够有报表签字权。 CFA 基本是一个国外的金融硕士课程体系(这个我在全程陪同一美国商学院院长访问时和他交流过),考出来之后一般国外金融硕士课程需要的东西也就可以了,五六年前,考过 CFA 就能保证一个大券商 50 万的年薪,不过现在不行,国内考的人很多,海归很多再国外也考过。 ACCA ,考了还是不能签字,不过明年起中国会计的 GAAP 要和国际 GAAP (不是美国 GAAP) 接轨,所以 ACCA 现在有些用处了,主要是现在不少国内企业到海外 IPO 或者并购时会用得上。精算对于做保险和金融工程的同学来说时非常有用的,不过考这个也是持久战。 12 、英文。进外资券商或者基金,英文要求不是很高,口语能基本应付对话就行(现在很多外资券商都本土化了,基本都是中国人,也没几个讲英文的),不过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比较好(要读写英文的研究报告)。国内的机构对英文更加不在乎了,除了要进国际业务部(这里面海归居多)。现在经济学院很多人整天啃英文,但个人不建议整天搞英文,毕业后专业一塌糊涂(我同导师去国际顶级券商的百万富翁室友英文也一般),也许到时能找个外资日化(偶特别讨厌 PG ,好多产品都有问题,而且每次出问题后很傲的样子, JJ 差点就用 sk2 了,一好友去退 SK2 还不给退)、电子等企业做做销售、财务。可以说日后的收入很大可能没有在国内券商高,更不用说基金公司或者外资机构了 —— 虽然国内券商的初始工资不如这些企业,但是工资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是小部分,主要靠自己炒股赚钱。 13 、理论与实践。偶现在就读的学校理论培养不怎么好,学生理论功底都不怎么行,上手工作还是比较快,但后续发展总是遇到瓶颈。国内目前理论培养最强的是北大 CCER ,出来的人在看一些问题上比我们全面,也更有深度,后劲很足。个人意见还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现在川大有些科研项目不是太偏向市场或者偏向证券业,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个人建议还是好好做,至少培养自己一种做研究的能力,因为多数同学进入证券业是从做研究开始。现在券商和基金都比较看重论文,尤其是中资。 14 、社团活动。这个不是太重要,对于打算做投行业务的同学来说,因为经常要和公司、政府、交易所打交道,人活络一点比较好,但不需要 social butterfly 。做这行的只有政府最大,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提出让几方都满意的方案,再会吹牛没方案都不行。而其他部门就更无关紧要了,只要不是不能和别人一起工作就行。社会活动可以多参加一点。我前几天就参加了一个 lawyer , consultant , banker 的聚会,认识了不少现在人。虽然几乎就是交换名片和简单交流,但认识一个人总是好的。我的一个 lawyer 好朋友做一个外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很多东西不懂,就是我给她介绍的信托、券商和 CBRC 里面的人指导她的。也许你说成都没有类似的活动,但是我本科的时候就参加过类似的社会聚会,虽然不全是金融业的,但总还是多认识了几个人。 15 、对于工科背景的同学。我是计算机出身的,这其实很有优势。现在很多券商或者基金的行业研究员都是要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的;甚至有本科工科毕业直接做行业研究,像什么化工、医药、 IT 这些行业没学过工科根本就不懂。另外,如果有工科背景的话,做相关行业公司的投行业务的时候,也比较容易上手,而且不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不懂行业的投行业务分析师去公司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基本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另外工科背景的同学在数学和计算机能力上比较强,这在做固定收益和衍生品的定价、金融工程(包括产品开发)以及交易员时特别有优势,因为这里面需要大量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编程,这些职位经常要的是数学、计算机、物理出身的。华尔街最牛的人就是一些天体物理博士出身的对冲基金经理。 16 、数学。除了做固定收益、衍生品分析师、金融工程和证券交易员对数学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统计、最优化和随机微积分,很厉害的人物会用混沌和测度论建模),其他只需要初中数学就行了。如果行业研究员的话,对于计量还是要懂一点的,基本只需要会做回归就成。 17 。比赛。有空多参加一下比赛是好事情。比如 GMC 、达能的什么(不记得了)、欧莱雅的什么,一些案例分析比赛等等。 18 。中文能力。这个现在要大力培养。我几次面试,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中文写作归纳能力都不过关。如果做投行业务的同学一定要特别重视中文,因为所有文件都是要中文提交给政府审批,而且在国内 IPO 或者 MA 的所有文件都是中文。前段时间我向国内某券商的副总裁请教的时候,他就特别看重下属的中文写作能力,说一次他让手下写一个发言稿。结果收到的东西根本就不想发言稿的文风,而且病句、错别字一大堆。 19 。机构。现在很多同学都想进大券商,的确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和同行业其他机构,但这些机构每年几乎只要几个人,而且特别看重出身(学校或者家势,很多时候是本科学校,我也吃过这个亏),所以即使申请了没回音业不用太在意。先找一个一般的券商好好做,以后争取跳槽比较好;而现在国内一般的券商对人才的要求都比较高,硕士居多,而且很少看到来川大招人,所以大家需要留意各个机构的网站和各大招聘网站,多投投,以后来招聘的就会越来越多;而且成都作为西南重镇,金融机构的集聚会慢慢多起来。 下面我列出国内证券业的机构分类:证券公司(中资、外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中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投资部、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商业银行资金运营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东方、长城)、交易所、期货公司、外汇交易中心、私募基金、 PE (私人股权投资机构)、 VC (创业投资)、地产投资公司、企业战略部等。 券商部门分类:经纪部(代客交易)、研究部(行业研究、宏观研究,为自营部提供研究报告,同时也卖研究报告给基金公司)、自营部(自己做投资)、资产管理部(代客理财,基本以公司客户和富人为主)、投行部( IPO 、 MA 、财务咨询)、固定收益部(债券市场的研究、债券 IPO 、债券投资)、金融工程部(新产品开发、开发新模型)、国际业务部(卖研究报告给外国投资者,给投资建议等)。投行部会经常喝酒,而以前女孩进这个部门还比较危险,以前很多项目是女孩用身体换回来的,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 基金公司部门分类:研究部(行业研究、宏观研究、为投资部提供研究报告,主要是买券商的报告看)、投资部(以基金经理为核心,进行宏观、行业和个券的资产配置)、销售部(主要对象为大机构、另外保持和散户销售渠道的联系,主要是银行和券商),基金公司对人才要求比券商高。
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损失或达六七十亿美元
热度 3 xupeiyang 2011-8-9 08:34
平安证券研究员何庆明等分析说,美国主权信用等级遭遇下调,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的可能性加大,会继续加快美元的贬值,同时也使中国庞大的美元外储面临贬值风险。   陈功说:“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约1.16万亿美元。预计此次影响约为60个基点,这意味着损失可能达到六七十亿美元。” http://www.chinanews.com/fortune/2011/08-09/3242740.shtml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571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付通胀紧急对策
热度 1 lxj6309 2011-6-15 09:32
中国青年报文章:全球抗通胀 欧美与亚洲上演“智猪博弈”。新兴经济国家通胀、欧美坐享其成这种局面不是一种正常状态。这不是指政治方面的。各国首先应分析通胀的来源,如果主要是能源价格造成的,则通胀正常,关键是调整好本国的经济生产和出口结构,并同时关照好底层国民的生活。如果通胀的主要来源是农产品价格,则首先应评估这种通胀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是否合理,合理则为正常,这里的重点是关照好中下普通居民的生活。只有在确认通胀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大或企业投资过旺的情况下才需要采取具有无对象分辨力的紧缩通货的政策。 对于我国来说,目前的重点是应对食品价格和能源成本的上升,而不要采取一般的紧缩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关键是引导社会上多余的资本落到实处,坚决打击投机炒作。对于部分中西部区域的高通胀,要适度容忍,政府的使命是做好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只要广大劳动者都有业可就,保证最低工资的合理,通胀点是可以的,而且是相对于东部地区应有的补偿。关键是保证收入。 大家要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在不平衡经济中,通胀对于发生的地区来说是有利的。天津的历史是一个最好的反面典型,而广东则是受益者!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6/15/c_13929716_3.htm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34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货币政策还远未到可以放松之时
simonjo828 2011-6-8 09:37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不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而是控制通胀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所以,继续稳定货币政策有利于管理通胀,而一定程度的电荒和货币紧缩,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部分效率低下的企业。当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情,在具体措施上可适当灵活。   端午节已过,虽然央行没有宣布加息,但警报并未解除。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近期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再加上企业规模利润持续回落,使得不少人担心调控过头,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已有人呼吁暂缓当前的货币紧缩甚至放松政策。不过从目前的局面而言,政策的持续性对当前的稳定有利,GDP 增长即使出现一定回落,也依然是高增长,而且,适当的回落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尤其是在当前抗通胀的首要任务下,继续稳定当前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必然选择。这不仅有利于管理通胀,还能进一步地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部分效率低下的企业。   5月,PM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这显示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正朝着政府调控的预期目标前进,进入了温和的回落状态,可见这是一个主动的结果。而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则显示出对经济增速的基本保障性信号。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央行已连续三周在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累计净投放资金达2070亿元。   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到,当前的货币政策在整体上持续着稳健大趋势,而在具体操作上又根据现实有所调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不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而是控制通胀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现在的问题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不确定的环境下,当前国内对货币政策的定性以及接下来的走向上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尤其在长三角等地的中小企业倒闭增多的背景下,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争议非常突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市场误读了央行的政策。她说,货币供应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吐出基础货币,一种是主动吐出基础货币,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完全不同,现在央行正面临着被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中国在特定条件下较多使用传统概念中是一剂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原因是央行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没有多少操作余地,所以,不得不增加存款准备金和央票发行。   不过,从存款准备金率操作情况看,最主要还是为了应对不断膨胀的新增外汇占款。2010年初至2011年4月,中国新增外汇占款近4.7万亿元人民币。按今年4月末75.6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中国累计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冻结了约4.2万亿资金。而央行副行长易纲曾透露,发行央票仅对冲了80%的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可见,准备金率上调的实际作用并未导致货币紧缩。   从广义货币的投放情况来看,截至4月末,M2同比增速为15.3%,以全年GDP高于9%以及CPI低于5%的目标来看,当前的政策方向虽然是紧缩,但从整个货币存量看,仍是中性状态。因此,在经济增速适当回落的情况下,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还是结构调整缓慢,投资依赖依然很大。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这个势头非常迅猛。数据显示,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5.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一季度28个省份公布的GDP增长达两位数(大都超过了本级人大会议批准的今年预期增速),前4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0.4个百分点。如果放松货币政策,只会进一步鼓励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和高能耗行业的无序发展。而一定程度的电荒和货币紧缩,却反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因此,当前的货币调控政策仍需继续,与此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具体措施上可适当灵活。    此文刊于2011年06月08日上海证券报专栏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2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评论:警惕一种论调,防止另一种倾向
lxj6309 2011-1-21 22:29
最近,几乎所有人都在高调谈论2011年国家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制止通胀,特别是统计局发布了今年的GDP增长率以后,此说更甚。刚才读新华网的一篇报道:GDP增长“超十” 外电称中国已成第二大经济体 ,其中提到这个数字甚至引发了亚洲股市的下跌,投资者们相信中国将出台更加紧缩的政策来给炽热的经济降温。数据公布后,东京股市下跌1.13%,上海股市下跌1.10%,香港股市下跌1.15%,悉尼股市下跌0.97%(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21/c_121009240.htm )。本博主认为:对这种舆论一定要保持警惕,防止2008年的场景重演,造成前后期两重天。 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复苏不是一剂良药,其后果需要拭目以待,有可能造成经济的二次危机或滞涨局面。中国一个市场吃不了美国的出口增长,况且我们还有自己过剩的生产能力需要消化。我国的经济调控关键一是调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区域结构,二是坚决打击过分投机和非法违规投机。这几个结构的调整核心是按照区域分类对待。东部一定要把重心放在提高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上来,放低总的速度,中西部依然要快速增长,10%的速度是适合的。分配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国有经济的份额保证,国有经济的红利一部分转化为财政收入,成为保障民生的经济基础,从而增加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建议国家统计局制定居民实际收入统计(不是用价格缩减,是用实际享受调整),以此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真实情况,并据此制定收入调控法规政策。所以,调控的基本原则是东压西放,结构转移。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3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周经济评论:加息的罪与罚
lxj6309 2010-12-26 20:51
正当我想把本周的主体聚焦于三农问题时,昨天晚上从新闻联播突闻央行宣布 12 月 26 日 加息 0.25 。尽管大家对此普遍表示认可赞同,但是,这显然搧了众多首席经济学家和中央级专家的耳光。就在不久前他们几乎都众口一词认为年内不会再加息。更令人叹息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10 月 10 日 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年会时作出了同样肯定的表述,并说:现阶段中国不能急于控制通胀率。( http://news.qq.com/a/20101014/001448.htm )。 我们知道,新古典经济学有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宏观经济干预政策一般是无效的,除非它是突然的和不可预料的,而这样的政策会破坏经济的稳定,所以,货币主义主张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固定的速率或适应经济增长的速率增加货币供给,并稳定利率。虽然我们不一定要相信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我们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经济,但是我们必须守住诚信的底线!这是道德问题或政治伦理原则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要实现政策的所谓效果而采用撒谎式的计谋。也可能, 周小川 先生不是故意要撒谎,但是,作为一个国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说话就不应该随意,要有底线。我认为,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官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对大众撒谎。你可以选择沉默或回避,但不能往相反的方向指路。 其实,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本不一定正确。我猜想(因未严格论证,故说猜想),该理论基本就是不正确的。经济学理论的弊病之一就是缺乏时间单位概念。它说政策无效,那只是一个数学期望的结论,并不能说明经济在政策冲击后多长时间内会返回原点。实际上,经济是一个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国家的政策也是交错纵横的网络,新古典的数学式论证太理想化,而且它很难论证经济没有其它可选路径。如这次金融危机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个尖锐脉冲,而是一个连续刺激,其作用的时间在一年以上。这过程中,经济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货币政策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这里关键是时机和数量的选择正确。而经济系统不比工程系统要求绝对或非常高的精确度。而且,一个政策不应只是孤立的,它可以有其它配合政策和后续补偿政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获得正效应,避免负效应。美国是新古典的故乡,美国政府都不遵守了,我们还要去坚信吗? 那么,对于货币政策,其突然性还要保持吗?我认为,也不要绝对。要看情况而定。首先,国家决策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保密是必须的,所以,央行官员可以对有些事情三缄其口,以防止投机家的破坏。其次,有时我们也可以预先告知,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口头警告的作用(这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也有说法),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调整的幅度或有减震作用。 在现实中,政策的突然性对大投机家经常无效,因为,既然你能根据客观需要做出政策决策,它也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做出预防策略。这样受损的可能仍然是大众,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就是如此。 还有,我们现在也流行预期,强调控制预期。但我认为,也不要把预期看得过分严重,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是一个辅助因子。当然,对预期要深入分析,对有长期作用的预期要给予重视。 综上,国家政策必须是守信的,也必须是从大众的利益出发。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3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理工科学生可以读懂的金融知识
Jacking 2010-10-26 00:14
现在的美国其实很难受。外面欠了一屁股债(据说中国现在持有美国国债接近8500亿美元),家里的人高消费的毛病又改不掉,而自己生产的话价格比买的还贵,所以大部分消费品还得从外面买,更糟糕的是,自从08金融危机以后,别人现在不不肯借钱了。这可怎么办?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失业率不断升高,巨额国债居高不下。 不过美国人其实并没有那么担心。因为借的钱都是美元,不是黄金。这有区别吗?当然有区别。如果借的是黄金,那就要用美元兑换成黄金来还债。而现在接到是美元,所以只要还美元就可以了。也许你会说这只不过价值表现不同而已,两者之间是可以折算的。不错,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关键问题在于美元的印钞机在美国。现在应该明白了吧。美国人如果有一天真的还不了债,那他只要开动印钞机,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随便你们拿欠条来兑现。 现在估计就是美国已经挺不住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就通过了所谓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只不过不是无限制的印而已。美国印的这些钱当然不是用来还债的,而是用来买东西的。买什么东西?买银行的“毒资产”。什么叫“毒资产”呢?“毒资产”就是卖不出去的东西。比如某银行有一栋房子卖不出去,现在美国政府用他印出来的新钞票高价买入,银行就得到了一大笔资金。银行有了这一大笔资金,日子就好过了,他可以去放贷,促进本国生产力,也可去国外投资,赚别国的钱。如果顺利的话,银行就赚钱了,银行赚钱国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但可怜的是那些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美元多了,就相当于美元贬值,相当于各国手中的美国国债正在逐渐缩水。
个人分类: 人文历史|3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析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
xiaomadage 2009-11-5 20:55
浅析近年来中国大陆宏观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 兼论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与潜在通货膨胀 1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分析 近年来中国大陆宏观经济呈现少有的异常而复杂的波动现象。 2007 年 结构性 的 物价上涨,经济较快增长,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到 2008 年 国内总需求明显放慢,经济正在显著趋冷,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下行压力。短短一年时间,经济由增长偏快甚至过热变成显著趋冷,下行压力强大。这种年度间的经济波动是历史所罕见的。 2007 年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率由 2006 年的 1.5% 激增为 4.8% 。 2007 年,物价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自 8 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 4 个月同比涨幅超过 6% 。其中 11 月上涨 6.9% ,创出近 10 年来的单月最高涨幅。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12.3% ,尤其是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明显。而 1997-2006 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基本都在 2% 以内。 2007 年 这种以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明显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产业 结构调整不合理,部分行业发展不平衡。当然,不能排除其他的一些次生的和次要的影响因素,如供需,成本,国际输入等等。 2008 年经济增长由上行转为下行,形势相当严峻。 2003 年以来国民生产总总值增幅首次跌入 10% 以内。 2008 年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原因很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致。首先,国内需求出现 拐点性变化 ,国内市场存在内需不足的缺点,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 5 1 2 汶川大地震等都一定程度上萎缩了国内市场。其次,国际环境持续恶化,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国际油价、铁矿石等初级商品的价格暴涨等都全年宏观经济由上行转为下行的重要因素。 由部分食品涨价导致物价结构性的上涨是 2007 年经济形势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2008 年的特点是国内总需求明显放慢,经济正在显著趋冷,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下行压力。不管是年度内还是年度间,这两年的经济都可以概括为异常的复杂、罕见的多变。 2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007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面对各类严峻问题,中央把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 2008 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其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自 1997 年以来首次提出,表明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胀压力增强的担忧。也就是说 2008 年全年经济重中之重是要解决通胀压力,抑制物价飞涨。 2008 年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在此宏观经济背景,货币政策方向从 适度从紧 调整为 从紧 。 2008 年 7 月 25 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 一保一控 。 2008 年 11 月 9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货币政策从 从紧 转为 适度宽松 。 2009 年 3 月 5 日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结论 从年初提出 双防 ( 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 ,到年中转变为 一保一控 ( 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 ,再到 9 月的 保增长 ( 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 2009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 ,以及 11 月的 保增长、扩内需 ,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 2008 年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 3 未来几年可能的存在的宏观经济预测 未来经济走向的预测 面对世界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来袭,不同学者对未来经济的走向有着不同的预测。有学者用着四个英文字母,即 V 、 U 、 L 和 W 来描述未来经济的可能趋势。 V 型代表的短暂的衰退或是剧烈的下行波动,目前来看,这次的世界经济危机不属于此类型。 W 型表示经过短期的衰退后会有复苏,进而再次衰退,既然本次经济危机不属于 V 型也就不会是 W 型。 U 和 L 则相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可能性预测。 U 型所预测的衰退时期持续 3 到 5 年,而 L 型则表明在未来 10 年或更长久的时间内,国际经济难以走出危机的阴影。 综合部分学者对全球大背景下的预测和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 2009 年中国大陆经济可能会呈现继续下行的趋势, GDP 增长有所放缓。但是中国大陆经济体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最有可能符合 U 型预测。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经济极有可能在未来 3 到 5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率先走出经济低谷。 中国货币政策与潜在通货膨胀 面对近年来罕见而多变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运用了有效的外汇手段积极应对。其中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另外,中国常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等手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明显而有效的。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初,也试图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萎靡的国内市场。 然而,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增大,长期持续使用,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 3 到 5 年后,中国市场必将走出经济低谷,而那时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可能会出现过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像 2007 年那样的物价上涨甚至是通货膨胀。因为,中国近年罕见的经济波动已经是不再罕见。 经济不景气时期,下调利率、 降低准备金、降低基准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 虽然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对潜在的通货膨胀有推进作用。所以中央政府在确保 保增长、扩内需 的目标时,不可避免要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同时一定注意结合使用财政政策。多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增长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在走出经济低谷后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于09年上半年) 参考文献: 1. 中国法院网 , 统计局报告析近两年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走势 .2008-09-02 16:54:34. 2.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 刘煜辉 .2008 年中国经济回顾与 2009 年展望 . 新浪新闻 . 3.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 王小广 . 挑战与对策 2008 年宏观经济回顾及 2009 年展望 . 搜狐新闻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年 2 月 28 日 . 5. 北京商报 宏观调控定调严防明显通胀 新浪财经 . 6. 新京报 货币政策从紧将怎样影响民生 新浪财经 . 7. 人民网 - 人民日报 预测金融危机走势如做多选题: V U L 还是 W. 新浪财经 . 8. 中国网 , 2007 年经济形势分析与 2008 年展望 . china.com.cn.
个人分类: 谈谈经济|3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先生对经济形势座谈会的批评
fuyuncas 2009-7-26 23:33
我对经济形势座谈会的批评 作者: 汪丁丁 提交日期:2009-7-24 9:27:00 | 分类: | 访问量:23934   这一段文字转自《财经》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7月7日、7月9日的表态,平息了对政策转向的种种猜测。在这两天召开的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温家宝谈话的要点,是认为经济企稳但基础未牢,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核心目标是保增长、保就业。   感谢一位朋友(不能列名),我读过这些看法的更详细的版本,而且不以为然。因为,座谈会发言的经济学家们以及总理本人,很少论及由我们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扭曲而产生的必须深入探讨的任何一种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效果。目前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信贷扩张。那么,好吧,我们应首先分析的问题,不是西方国家的经验,也不是西方教科书的公式,而是在中国,目前,谁优先支配这些增加的信贷?这些优先支配了扩张了的信贷的人,他们的活动,有多少成份是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活动?有多少成份是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凡是生活在中国的人,不难自己得到一些远比这些座谈会参加者更平凡且更符合常识的看法。   不妨按照我们的常识推测这些增发信贷的效果吧。我们知道,是企业家的创造性活动而不是行政官僚的命令,提供了就业机会、开发了新的市场、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从而延缓了物价指数上涨的趋势。如果,新增的七万亿信贷,主要不是用于扩展企业家活动,那么,我们知道,而且必定会发生,我们将面临通胀压力这是比较好的结果。更糟糕的结果是,我们将陷入滞涨成本上升并且失业增加。如果下半年或明年,保增长和保就业的目标仍不能实现,请问我们主要的政策制订者将怎样回顾现在的政策立场?坚持增加信贷?再增加若干个七万亿?一直到物价上涨的事实摆在桌面上才后悔吗?   真实资产的价格上涨股票、石油、贵金属和房地产,是任何一个官僚化的经济吸收迅速扩张的信贷的主要途径,未必单纯表现为物价的上涨。不错,我使用官僚化这一语词,用来描述那些严重压抑甚至摧毁了企业家活动的经济。与以往的描述不同的是,我在这里不仅指行政计划的体制,而且指任何压制自由创新的资本和市场体制(我称之为病态的市场),事实上,二者已结成联盟,至少在中国。只要流动性足够高,那些支配着新增信贷的人可将这笔钱投入股市或房产。通常的情况是,只有收入水平足够低的人群,才会将新增的收入用于消费。所以,资产泡沫恰好说明,目前的刺激政策恶化了收入分配。   继续讨论目前的经济形势。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官僚化的经济里,那么,上半年七万亿的新增信贷,对于曾攀升至6000 点以上的股市和远比股市庞大许多倍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微不足道,即便全部吸收到股市之内,再加上乘数3的带动效应,也难以支撑上证指数攀升至5000 点以上的水平。   换句话说,当股指攀升到4000点时,不必加入房地产的价格膨胀,仅根据常识我们即可推测,新增的信贷几乎完全没有被用于就业和效率改善。再换句话说,贫困群体将因无缘参与资产市场和通胀预期的普遍化而变得更加贫困,富裕群体将通过资产投资而变得更加富裕。特别是,如果政策制订者们不在乎谁穷谁富,那么,七万亿不见效之后,可能还有若干次七万亿,只要物价不涨就继续吧。这样的心态,我认为不仅可笑,而且需要批评。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西方教科书的原理了。货币政策见效的唯一途径,对芝加哥学派而言只在于惊讶效应,对MIT学派而言,则另有途径:新增的信贷可能首先刺激有效需求从而缓解了衰退的影响,如果时间安排恰到好处,这一政策可能及时避免经济衰退而且不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经济活力意味着成本降低的速度抵消了通胀压力。   结论:教科书原理之有效性的前提是,真实的经济不能是官僚化的。   下面的图,来自最新一期的《财经》,说明真实经济增长仍缓而货币M2如此疯狂地扩张。通常,我们预期从中央机构的信贷扩张到物价普遍上涨之间有6个月至12个月的时滞。可以认为,我们现在恰好处于这一时滞的结尾阶段,为何没有物价的普遍上涨呢?因为,时滞的长度依赖于制度。假如,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并未增加(记住,我们这里没有劳动者的联合组织可以展开罢工和工资谈判),假如失业率居高不下(记住,我们的产业后备军 里有足够多的农民工和下岗人员),假如信贷扩张带来的个人收入集中在银行业(2008年这一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30万元)或金融业(2008年这一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16万元)或煤电水汽交通邮电这类垄断行业(2008年这些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8万元,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平均收入),假如这些迅速增加的个人收入完全不用于个人消费品的购买(因为他们的生活早已太奢侈,压根儿不会购买国内消费品),那么,除了豪华餐馆的营业额迅速上升,我们不会观察到物价的普遍上升。不论如何,由谁来花钱,是比花多少钱更重要的问题。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仅仅讨论花多少钱而不讨论由谁花钱的这一远为深刻的制度经济学问题呢?      如果中国经济不符合教科书原理的基本假设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经济确实已经官僚化了。那么,我们就应警惕任何信贷扩张的经济政策。因为,这类政策的后果更可能地是增加贫富差距的。如果经济繁荣但你更贫困了,或你相对而言感觉更贫困了,你觉得幸福吗?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根据目前状况推测,受经济政策的影响,百分之八十的人的幸福感下降,这政策还能坚持下去?坚持这一政策的人还能侈谈经济学家的道德?   以后再写吧。不过,对于愿意深入阅读的朋友,我推荐他们读罗素的早期著作《社会改造原理》,那时,他批判世界战争(第一次,以及将来的第二次),希望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下面贴的,是他这本小册子的一段文字,很接近我的看法:      再写一句,读了纪要之后,第一印象是: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人似乎没有多少进步,除了温总理,他正在迅速进步在道德劝说之外的经济学方面。散步时有感觉,觉得最后一句应更坦诚一些:虽然迅速进步,却未必在正确方向上!   今晨注意到昨天写的文字的一些毛病,修改了,再补充一段:在中国,根据我的观察,按照家庭预期收入从最高到最低排序,例如,我们的排序只有三类:最高收入、中等收入、最低收入,那么,家庭收入和家庭财富的配置很可能是这样的:中等收入的家庭,希望最长期的生活有所保障(记住,在目前,这些最长期的保障恰好完全或几乎不存在),故而积极地储蓄并表现出选择性贫困的开支方式。最高收入的家庭,就我所知,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财富保障原本不在国内,购置海外房产、子女出国留学、外币存款、最终定居国外。最低收入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六十,艰难地维持着日常生活,故而不能考虑未来生活保障,只能将未来的交给未来。理论上说,这些家庭没有财富,只有收入。当收入增加时,家庭开支便随之增加从而永远不能有所储蓄。我注意到温总理在座谈会开场时的发言,所谓内需扩张能够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其实主要是指最低收入家庭的开支扩张。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怎样迅速增加最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直到这些家庭开始储蓄为止。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许多经济学家都赞成这样一种办法,我们叫作直升飞机播撒钞票。这是因为,要分辨哪些家庭是最低收入的家庭,其实特别艰难。与其让政府部门首先消耗扶贫经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了找到那些需要扶贫经费的人,不如干脆用直升飞机播撒扶贫经费。按照上述的估计,这一方法,将7万亿钞票在某一天半夜突然(从而不增加人口生育)根据人口统计资料发放给全国人民,中间环节消耗约5千亿,则每人可得5千元,其中约百分之六十的家庭,将这笔突然增加的收入用于补贴日常开支,在半年内消费完毕,则宏观而言,我们将看到大约4万亿新增的消费(不考虑乘数效应)。这样的效果,似乎比目前政府通过它的庞大官僚部门能够实现的效果要好许多呢!而且,它有一个最吸引人的优点,那就是平等(就防止发生新的不平等而言)。至少,在中等收入和最低收入的人群看来是这样的。假若不如此呢?那么,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试图做到的,无非是改造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飞机播撒钞票,肤浅的办法!可是,改造我们的社会?你知道怎样做吗?至少,我不知道。所以,我打算在今年秋季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班,讨论这类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马丁·路德·金、伯南克以及中国zf的梦想
einziger 2009-7-21 15:18
与马丁路德金一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有一个梦想。他梦想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注入上万亿美元的过剩流动性,甚至通过印钞来维持经济增长。之后,就在经济开始复苏,而通胀率尚未开始急剧上升前,他再奇迹般的抽回这些流动性. 现在看来,中国zf也有着类似的梦想:政府通过财政刺激计划支出几万亿人民币,同时通过告诉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来执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拉动 (特别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的国内需求上升抵消了出口下滑,成功地暂时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然后,在大量贷款和投资导致房地产和股市形成资产泡沫以及出现大量过剩产能前,美国经济明年迅速复苏并重新开始购买中国产品。这样,随着出口的复苏和需求回升,政府可以收紧货币政策,从而防止资产泡沫膨胀并达到危险的程度。 上面两段文字摘自中银研究报告,感觉好玩,就加了个自己杜撰的标题。
个人分类: 金融经济学|3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央行金融决策独立性必须加强
simonjo828 2009-4-1 07:23
  提要:中国央行的信号再一次说明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的时候,保持本国金融决策的自主性对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央行网站3月26日刊发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署名文章《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最近一段时间周小川行长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探讨,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此次撰文同样在很多问题上展开了很多讨论,包括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等。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金融决策部门在维持本国金融稳定的作用不能因为经济一体化而成为一个空架子。相反还要在出现问题时得到加强,从而对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一个减震的作用。   诚然,当G20国首脑峰会日益临近的时候,世界各国针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都在不断地进行反思,而对于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金融决策部门需要扮演何种角色,也受到各国的积极探讨。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例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30年的改革,已经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很多问题在改革的过程中慢慢得到了解决,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改革,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2004年以来实施的新一轮银行业调控,大大提高了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但这并非说我国银行就没有问题了。相反,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依然不少。   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15334亿元,比年初减少1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5%,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这样的良好开局也正说明当前我国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合理调控下,金融行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这对于当前陷入泥潭的国外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在对本国的货币政策部门提出与国际接轨,甚至把部分功能并入到新的区域金融决策部门,从而使得单一经济体自身实施金融政策的范围受到不同的限制,对保持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世界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很难做到有效的协调,使得丧失应对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在此次金融危机的现实中我们再一次见到了这样的问题。   为了稳定严峻危机下的市场,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迅速行动,采取非常规措施。即使采取了强有力的正确措施,但应对不及时或延误的行动滞后于事态的发展,将会降低措施的效果。所以此次中国央行的信号再一次说明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的时候,保持本国金融决策的自主性对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西方社会,由于政治的原因,赋予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稳定市场的特殊授权往往需经历较长的政治过程,因而常常错过最佳行动时机。而在代理人机制下,这样的状况很难得到更大的突破。这也暴露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在世界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制约下,不可能走纯粹的金融大一统的路线,这在当前的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所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国的金融决策部门对我国的银行业发展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当西方金融体系处于一个自身的发展周期时,它自身的弊端可以给我们的金融业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的实例,我们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由于金融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在应对非常时期的时候,更需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情做出最有效的行动,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而此次央行的言论也说明对2008年中国央行在货币决策中缺乏必要独立性的一个信号。   我们的银行业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依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有效的监管下货币决策独立性方面还会不断地加强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2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