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陈仲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谋死,谋生,哪个更有把握?
cgh 2016-5-11 00:13
社会安全感,估计有不同的定义,从心理学的,从社会学的,从安全科学的。但是,任何所谓的定义都没有它的主题对象体会来得深刻。人在社会的生命存在,是安全的最基本,连生存保障都没有了,社会安全感只能说荡然无存了。安全感在于自己的预期合理,预期的实现有信心和基本保障。 人,来到这个世界, 是谋生的。所以,从小开始,我们都在学习谋生之道,攀登生命的巅峰。有人死在巅峰,自然万人景仰;有人歪门邪道,葬身深渊。一个幸福的社会,每个人总能找到一条路,看得到或预计到自己能到达的目的地。有美好的梦想,有追梦的社会条件。一个万恶的社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远大理想无从谈起。 人,总归要离开这个世界, 却一般不是主动谋死。通常,没人花时间思考死亡,并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心理,尤其对于年龄还没有进入预期寿命的人。然而,对死亡的恐惧,恰恰是最基本安全感。也许从某种角度讲,老年人反而有一种到达目的地的安全感。如果一个社会,青壮年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防范死亡,尤其是担心意外死亡,而不是思考更好的生存,这样的社会就毫无安全感可言。所以,人命关天。 魏则西的癌症,大多数人会说,基本可以预料因此而逝,可恶之处在于拿命谋财。 陈仲伟的被杀,则不是那么符合生死之道。而雷洋之死,恐怕要么是麻木了,要么恐惧了。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出门就回不来,并且还让你死得那么难看、那么可耻。 所以,面死亡要镇静,在最后的时刻谋死一下。时间短,压力大,但比谋生一辈子的意义都重要。当然,更希望,活着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基本死亡保障,解决最基本的安全感。
个人分类: 杂谈|40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叹人生无常,立志活在当下
热度 3 cherrylu1960 2016-5-8 19:22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五一节刚过,坏消息不断,两位科学家的英年早逝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刚刚退休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惨死在昔日的患者刀下,让人们,特别是医界充满愤怒,引发了一场对医患矛盾的新一轮热议。 无疑,由医患矛盾引发的辱医、伤医事件属个别、突发、偶然事件,并算不上普遍现象(要真如此,医生就真当不下去,患者也无法正常就医了),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简单。据说砍杀陈医生的暴徒曾经有精神病史。想起听同事说起的,多年前,西便门他父亲家院子里的一幕惨剧:一个精神病人因没看住,点了一把火,烧死了三个邻居 ...... 最后只能把病人送进精神病院了事,受害人得不到什么赔偿,因为监护人没钱。受害人太冤了。这飞来横祸也不知道哪天就会降临。 所以,陈仲伟事件,不是医患矛盾问题,应该是对精神病人的监管问题。 信息不发达时,尽管也发生了很多偶然事件,但没有发酵的条件,传播力度有限,人们可关注的,除了邻里间的家长里短,真没有太多砂东西,所以,那时的老百姓看起来都挺傻,总是被蒙在鼓里。并不觉得中国社会有那么多肮脏的事件发生。 现在,媒体发达,人人都可以是媒体人,每时每刻都传播着大大小小的新闻,但能得到广泛传播的,大都是经过挑选加工的,所以,信息再发达,很多时候,我们还是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每天,我们都会很多负面的新闻,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于是,我们悲观,我们不开心; 我们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发现一切都无济于事。尽管舆论催生的力量看起来很强大,也许一时可以促进某个具体事件的解决,但对方向性的东西往往没有特别的影响,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我们期待制度设计得更合理,我们期望贫富差距不要变得那么大,但发现叫得越响,差距越大。 我们期待社会变得公平,但公平永远只是相对的,每个人眼里的公平都不一样 ...... 人们永远不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世间万物都在变,人生也充满了变数,谁都不能预测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只好用活在当下安慰自己。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努力去改变我们的内心,也许,宗教信仰之类能够帮助我们使内心安静下来,但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缘分。有人拿这个较真,但你真的整明白了吗,难道你不需要的东西,别人也不需要吗?不要总拿极端的东西说事好了。 事实上,我们总想着改变些什么,无非是想活得更好一些,得到更多想得到的。其实很多人想想活得也算不错了。其实,抱怨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看起来活的不好的穷人,而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有钱人,饱暖生闲事,无事生非。看看那些传播谣言的大 V 们,还是少理他们。 前些日子又看了一遍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据说再过两个月,同名电影就要上映。佩服刘在硬科幻小说写作上的天才,“一部比现实更现实,比神话更空灵的科幻小说”它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三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亟待挽救的地球,没有希望的宇宙救赎,道德律令与自然法则的冲突,令人类更加困惑,人类的希望在哪里?地球早晚都会毁灭,人类早晚都会灭亡,想那么远没用。 人们的大脑,总是优先接受负面的信息,它似乎给了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发泄的空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世间美好的东西都是相似的,而丑恶的东西却千奇百怪。我们需要欣赏对人性丑恶的文学描述,但并不需要深陷其中。 陈安老师说,也许这个世界我们来早了,其实我觉得来得一点也不早,我们其实已经享受了很多美好,也许这些美好不会再来,人生的丰富经历一定包含着一些美好。也许,科学的发展将间接毁灭人类的道德,造成人类文明的衰败,世界也许会变得越来越不如人意,科学带给人类的生活越好,人们期望的东西越多,人类永远不会满足,只会越来越贪婪,这世界会越来越充满掠夺和杀戮。 但,请为我们今天还安好而庆幸吧,请祈祷我们每天都平安吧。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世界,只有活在当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9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