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光动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光在透明介质中的动量:论文简介及对审稿人的感谢
热度 1 zjafwangchong 2017-9-26 17:59
4月份将A viewpoint on the momentum of photons propagating in a medium投出,8月份收到审稿人的热情回复。审稿人主动给我寄来与论文相关的实验资料,并表示会帮助我处理遇到的困难。8月底,我将论文修改完毕,再次投出。没想到审稿人主动帮我修改了论文。编辑告诉我会减少我的版面费并加快论文的出版进度。审稿人的无私帮助深深感动了我,在此对审稿人表示感谢。 我的论文要点如下: 定义: 1)最小光子:在真空中,最小光子可被定义为光的最小部分,且只有一种形式的动量m 0 c和能量 m 0 c 2 。 这里m0为一个最小光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2)最小光子的离散状态:由最小光子组成的光,当其物理行为象一个一个的经典粒子,且只有一种形式的动量m 0 c和能量m 0 c 2 时,我们说这些最小光子处于离散状态。 3)最小光子的聚集状态: 由最小光子组成的光,当其物理行为象一个由最小光子组成的经典粒子团且 = 成立时 ,我们说这些最小光子处于聚集状态。这里m为最小光子组成的光子团的质量,h为普朗克常数。 为光的频率。最小光子组成的粒子团成为最小光子团。 定义产生的背景: a)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实验表明, 对应光子的动能 ,即产生光电子的条件是 足够大,这意味着一个光子的质量是可变的。如果 与 的对应关系为相等,即 = ,则一个光子的质量正比于该光子的频率。由于光的频率是可变的,一个光子的质量也应该可变。如果认为一个光子质量的变化起因于最小光子数量的增减,并进而影响光频率的增减,那么引入最小光子的概念是逻辑一致的。但应该注意,此时引入的最小光子的概念是经典粒子的概念,没有理由也没有实验能支持 成立.即对一个最小光子,其能量应该只能用m 0 c 2 表达,不应该用 表达。 b) 康普顿效应实验:康普顿实验表明,散射后的一部分光子的波长增大。由 知,这部分光子的频率减小。可以这样理解,这部分光子在与介质碰撞后,光子的质量被介质吸收掉一部分。由 = ,一个光子的质量减小,其频率必然减小,即其波长增大。因此一个光子可以认为是由最小光子组成的粒子团。否则一个光子在与介质碰撞时不应该损失质量。 c)双缝实验的的启发:经典粒子在双缝实验中能展示干涉和衍射现象,由最小光子组成的光子(粒子团),由于其质量仍然极小,因而也会有干涉和衍射现象。也就是说,当将光子看成粒子或粒子团时,并不影响其波动特性。 论文观点1:介质(折射率n)中的最小光子处于离散态时,光的动量只有一种形式 ;若介质中最小光子处于聚集状态,由 ,光的动量(即最小光子团的动量)为: ....1) 从另一方面考虑,光动量为 。 聚集状态的最小光子在介质中传播时,有 所以,此时光子的动量为 也就是说,介质中的最小光子处于聚集态时,只能有一种形式的动量 以上公式中 和 分别表示光在介质中的频率和波长。 论文观点2: 光进入透明介质时动量的变化,取决于最小光子的状态的变化。 a)进入介质前,最小光子处于离散态,进入介质后,仍处于离散态。单个最小光子动量将由 减小到 。 b)进入介质前,最小光子处于离散态,进入介质后,处于聚集态。光子动量将由单个最小光子动量 增加到最小光子团的动量 。 c)进入介质前,最小光子处于聚集态,进入介质后,仍处于聚集态。单光子的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但动量形式仍与1)相同。一般用激光做实验时会出现此种情况。最小光子团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d)进入介质前,最小光子处于聚集态,进入介质后,处于离散态。此时光动量由单个光子(由最小光子团组成)动量 变成最小光子动量 。 此篇论文之所以能得到审稿人的帮助,原因在于我论文中的部分观点支持了审稿人在87年提出的Photon Clump Model。我现在用此观点解决光动量问题,算是对他的观点的验证吧。遗憾的是,直到收到审稿人来信,我才知道审稿人的光子团模型。不管什么原因,都对审稿人的帮助给以感谢。
2713 次阅读|1 个评论
透明介质中光动量的实验验证获得突破
lijiang1977 2009-4-3 12:49
最近,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佘卫龙研究小组在百年物理学难题 透明介质中光动量的实验验证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 Phys. Rev. Lett. (2008 , 101 , 243601) 。 光在介质中的动量是理论物理学中的著名 Rudolf Peierls 惊奇之一。对折射率为 n 的透明介质, 1908 年 Minkowski 提出,介质中的光动量是 nE/c ;而在 1909 年 Abraham 又提出,介质中的光动量应该是 E/ ( nc ) ,这里 E 和 c 分别是光的能量和真空中的光速。理论分析表明,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下,作为能量 - 动量张量分量的光动量流密度, Abraham 动量公式符合空间对称性要求而 Minkowski 公式则不符合,而且, Abraham 动量可表示为相对论的形式 P =mV(m =E/c2,V =c/n ) 。另一方面,对单光子情况, Minkowski 动量是 p=nh/c =nh/0 ( 0 为真空中的光波波长),它看起来又符合量子力学中的德布罗意关系。这两个光动量哪一个是对的?判断极为困难!有大量的理论工作就此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也有一些实验力图给出问题之判断。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实验给出明确的结论。实验检验和理论争论延续近一个世纪,但光在介质中特别是在透明介质中的动量仍然是个谜。光在介质中的动量之所以令人费解, 主要是实验上对介质中光动量的辨认十分困难。介质中的光动量传输的复杂性妨碍了光动量的直接观察,使得实验结果的解释出现歧义。此前,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透明介质中光动量的实验验证是希望渺茫的。 Leonhardt 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2006 年他在 Nature 上发表一篇有关光的动量的评论性文章。他说,介质中的光动量是令人惊奇的,而且还会继续令人惊奇。 佘卫龙研究小组找到一种方法,利用纳米光纤观察了透明介质中的光动量。实验结果看起来支持 Abraham 。 Phys.Rev.Lett. 一位审稿人对该工作的评价是: This is possibly a classic paper , They report on a brilliantly simple piece of interesting physics. 另一位审稿人的评价是: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is extremely interesting, and the data deserve to be published in a leading science journal such a PRL. 文章发表隔天, Physical Review Focus 就介绍了该的工作。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 Padgett 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对 Abraham-Minkowski 争议的 really creative contribution 。接着, Nature News , Physicsworld , Optics Photonics Focus 也相继介绍了该工作。目前,该工作已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 透明介质中光动量的实验验证,它除了基础物理方面的意义外,实际上还暗示了一种过去尚未被注意的,激光表面破坏的新机制 来自 Abraham 动量的光压。这种光压有可能在激光诱导惯性约束受控聚变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oemt.zsu.edu.cn/news/notely.php?currentpage=1#84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5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