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制造工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工业制造 -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模式
benlion 2019-3-3 07:19
由西部世界引发的迷宫之谜 O 网页 - 你了解巴蜀人的魅力图腾吗? O 网页 - 从胡塞尔现象学与弗雷格 O 网页 到外尔规范原理 O 网页 - 数理逻辑史 O 网页 - 乔姆斯基 O 网页 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 O 网页 - 工程设计与制造 - 科学的技术途径与艺术想象力,中国神话与文化传统偏向工匠与工艺技术,现代科幻,更多的偏向工程技术与机械的方面。 希腊神话,偏向遐想与思辨的精神艺术,更多接近的是药物学 * O 网页 与精神意识的想象力,与艺术和情感更多浪漫主义的联系。 古代社会和原始部落的思维起源 O 网页 与萨满教 - 人类第一个宗教,与迷幻药 O 网页 和精神疾病与潜意识现象 O 网页 ,以及幻觉和想象力相关联,涉及道德行为 O 网页 与经济学的关系,而信息(数学符号与艺术语言)的传播与释义,构成社会的控制与组织化过程。 从艺术的绘画与乐曲和数学测量与作图,而到工业设计与工艺流程的组织化(编织与装配)思维模式,形成了现象学或唯象理论( phenomenology )与关系实在与约定论 O 网页 的内在关联。 附 - 科学哲学的两个传统从对峙到互鉴 O 网页 - 最小作用量原理与物理之美 O 网页 - 罗素的理发师和奥卡姆剃刀 O 网页 - 人工脑连接体:类脑计算 O 网页 与人工智能的奇点时刻来临 O 网页 - 大脑的自由能假说 - 兼论认知科学与机器学习 O 网页 - 从三体问题说起 —— 混沌与非线性科学初探 O 网页 - 改变的悖论与非线性科学 O 网页 注 * : 最早的童年记忆,就是螃蟹与芍药( Paeon ) O 网页 - 尤其是从泥土里长出清新的幼苗,以及磁石吸引铁屑与放大镜的聚焦。 Paeon (派翁)是医药之神 Asclepius (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门徒 O 网页 ,先后治愈了战神阿瑞斯和冥王哈得斯。 - ( 2019 年 3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工业化社会|1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社会 – 两轨制
benlion 2015-11-9 16:57
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在中东形成第一轴心时代,以罗马、安息(波斯)、贵霜(印度)和汉朝为文化模式,在中国形成第二轴心时代的工程范式和手工业模式。 以中亚-波斯-中欧区域,构成中古代中国与欧洲交流的文化桥梁,而在查理曼和英伦的欧洲,发展出了近代科学范式和现代工业模式。 中古代的重农和发展手工业,属于实业经济,而工业化是转换到现代农业和规模化工业,商学(business)的内涵,包含实业、制造业和贸易、服务业。土地和人口(体力)是资源,技术和知识(脑力)是财富,资源转换为产品,关键在于科学化管理、技术创新和艺术设计等知识形态。 艺术创造、技术发明和管理决策,教育的先进理念是关键,构成社会结构的组织化核心 – 思维、文化和资讯的发展,构成科学发达、文化繁荣和社会民主的基础,而教育的核心,则是史学教育,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条理清晰化。从19世纪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转换到20世纪和本世纪的科学思想和管理体制,从反传统和反科学的夹层,走向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会贯通。 17 世纪到 20 世纪,从手工业制造到机器化工业,中间过程的转换,在于科学实验和设计艺术的发展,包括: 1 )科学的学术与期刊产业、技术与制造产业; 2 )艺术的媒体产业与文化传播、影视制作与文学戏剧等。 上世纪的中国管理,形成了两个类型的社会机构,大学、国企和政府属于国有,而本世纪的学校和国企内部也分为编制和聘用的两个类型,并形成外企和外资股权的经济形态。 在金融和贸易的国际化社会,政府主导的研究基金、投资环境和人才政策,改革的关键在于廉洁制度、司法制度和选拔制度。 - (09/11/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国际化社会|1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究竟什么是创新?
热度 1 benlion 2015-5-16 11:10
“创新(Innovation)”是20世纪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企业行为概念 – 尤其指新产品、新模式,创新可大可小,2006年中国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策略,随即科技部和教育部启动了创新创业的“春晖杯”大赛,就是非常明确的目标– 企业家精神和发明家精神。 农业资源、矿石资源是财富的来源,通过技术和设计的制造过程,转化为可消费和交易的商品,核心就是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即技术壁垒和品牌效益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实力。 然而,在各类传媒的文章和计划的实施上,却在“创新”概念上,几乎彻底转变成各自的表述,其实,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乃至语言学、传媒学和管理学等,都属于科学的范畴,其应用属于工程范式;因而,也必须依据科学方法和工程设计的理念而推进发展。 自印刷技术带来的知识传播和教育普及的发展,20世纪的互联网技术又是信息技术的革命,经历5百年的科学和工业发展,将进入如同大航海时代的文明大转型时期,也就是科学范式、产业模式和管理体制上的突破式转型 - 太阳系文明世纪。 在工业分类体系里,轻工和冶炼等属于生物资源和矿石资源的加工,水利与建筑、交通与通讯、能源与环境等为工程制造的基本形态,机械、化工和电子构成工业技术基础– 物理科学的应用,可称为物理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然而,生物资源的开发,仍然基本是传统的酿造、中药加工等技术或工艺,作为生物科学的应用– 生物工业,则始自工业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目标在生物工业和工程医学的发展,涉及到学科的综合和技术集成对生物系统的机理揭示和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等。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筹备会议和协会,开展的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微电子科学、认知科学、生物科学等广泛的通讯是联通不同学科领域,这远不是单独的分子生物技术或单独的计算生物学现象,而是几个不同学科领域几乎同时走向了一个发展方向的汇集。 而当形成了新产品的制造 – 生物反应器、传感器和生物电池、纳米机器等产业化和商品化,才称为创新(Innovation),在工业5.0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仍然属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范畴 - 而这个过程及其社会机制,却是大学和企业的双欠缺。 -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经济|3361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创造的瓶颈
benlion 2014-11-24 20:18
人类文明历史,从轴心时代古典文明到中古代中国文明,而后,到查理曼欧洲文明和英美文明,再到亚太文明,构成文明发展的路径;因而,必须将视野从古代移向现代和未来。 妨碍中国创新的是思维瓶颈,在文明的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循环纠结,妨碍了大踏步向现代文明转型和向世界文化学习,当然,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从而,走向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文明。 如果,以轴心时代为东西方文明的基准线,那么,近现代欧洲,经历文艺复兴到地理发现,以达芬奇的工程范式为标志,已经与中国明朝的文明走到了同一个基准线。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迅速进入了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建立,从而,进入了全球化文明的发展时期。 因而,必须学习与研究近现代文明的深层思想发展历程,而后,才能重新认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融合东西方文明的精神,走向创造未来的文化、教育、科学和产业。 启蒙运动的自然神论,形成第1推动观点,然而,依据道家思维,道法自然和“自己所然”的“非常道”,而应该是自然运动和外力的干预改变运动,自然的构造运动自始至终存在;因而,赋予了人天性就存在的创造能力,而教育和体制,就是释放和发挥人“自然”的创造力。 -(全球化文明)-
个人分类: 2014y|1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