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校园生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没有以科学家为原型的小说?
热度 5 雷作胜 2012-9-1 07:04
在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曾经想过去做一个小说家。 刚上班的那两年,开始用心去感受生活,自以为在吃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有一天下夜班的清晨,洗完满身的污垢和疲惫,收到了大学里同宿舍老大的信,说结婚了。设身处地替他想想,觉得他的责任一下子大了起来,弄得自己也很奇怪地有压力。 夜班之后是连续的两个休息天,情不自已地以宿舍老大为原型,一蹴而就写了大约一万字的一篇文章(主要是那时的校园生活),把自己都感动了,寄给原来的校报编辑看。现在,站在他40多岁的人生历练来看,这篇文字大约就是典型的无病呻吟,所以在回信中很客气地提出了批评,主要的意思是“好好上班,小说这个事要慢慢积累”等等。 钱钟书说,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把“创作的冲动”当成是“创作的才华”。我现在当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暑假期间,看了野夫的《相关何处》,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悲情”激荡得汹涌澎湃,不知天高地厚地想,是否我也可以去写一些这样的文字? 写什么呢?写科学工作者,年轻的高校老师的生活。大约的主题是:师生,团队和群体,利益,挣扎。。。主要的冲突是,醉心科研的“理想”和利益纠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其实,这似乎是所有生活方式中都有的共性问题。)思考得多了,就觉得自己把握不住,有搞成高校《一地鸡毛》的可能。。。“冲动”和“才华”还是不能协调啊。 回到常规的习惯上来,准备写一篇文章的最初,就是查文献。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以普通科学工作者为原型的虚构类小说? 在我的记忆中,科学家的传记很多,且大多是成功科学家“风雨之后见彩虹”的故事,精彩自然精彩,但离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有相当的距离。几年前看过一本《诺贝尔的囚徒》,大约算是我要找的那一类,但少了中国特色,我并不喜欢。 现在开始新辟一个文件夹,收集素材。国内高校,现在故事太多了!什么陈进芯片,院士捐精,恒甫梦苑。不一而足。 到退休,或者哪天准备退出科研圈子的时候,应该就可以动笔了吧?
70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7月6日学校毕业典礼,赠给我可爱的毕业生们
热度 1 zhg5912 2012-7-5 17:12
炎热夏日里离校时刻来了, 无论你播种了多少爱与恨, 不管你收获了多少成与败, 大学生涯已成为你的历史, 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人而异, 但是历史无法篡改和重演, 求自省自重自信自强自立, 认真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用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恩我们遇到的每个机会, 静心品味校园生活的点滴, 把这一切收藏在内心深处, 勇敢站在人生路途新起点, 健康快乐有为地展翅飞翔, 奔向前方更高更远的天空, 曾经的学校和老师祝福你: 身心愉快事业有成皆如意! ---- 张红光与毕业生同学共勉
4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好友聊天感想
xiaoweisnipe 2012-1-12 14:03
近日,与一个从地质转行到经济的同学聊天,谈起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校园的生活等。联想起在学校里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感慨良多! 1、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答:复合型人才。因为咱是干地质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地质专业,兼修结合经济、金融、管理知识的人。如果你不是那么的出众,而是一个科学界可有可无的角色,那么通过学习经管知识,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两栖人才吧! 2、井底之蛙困境:在学校呆久了,容易堕落。 1)学校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境,社会的压力比学校大得多,因此在学校待久了容易丧志斗志; 2) 总是把自己局限在科研的围城中,不知科研之外的事情(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周围的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不是真的生活!); 3)空懂理论,不知实践; 4)不要轻易忽视细小的问题(天才和英雄们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剩下的大问题已经很少了); 3、一定要自重,大可不必因为谁的社会地位高或者财富多而去巴结谁,也不要因为谁是权威而去惧怕谁。都是人,谁怕谁?! 最后,有句话与大家共勉:目光一定要长远,眼界一定要开阔,心胸一定要宽广!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热度 1 Julia87 2012-1-1 16:25
写于2011-12-31夜 还在感慨那段曾怀揣2011的美好憧憬而踽踽独行的2010,却又要从长计议2011的收获和成长,真的是一年又一年,时光飞逝啊! 回头想想,这一年真的也挺长,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有心态情感上的起伏。过去的岁月是生命划过的痕迹,留下的体会是岁月沉淀的智慧,这以青春为代价的收获,怎么能不反复的咀嚼体会? 2011年元旦不久,就在家里开始了漫长的冬眠,至到三月初,终于伸了伸懒腰,舒展下筋骨,开始了我的奋斗之旅。第一站是再回潍坊---这个记录我太多欢笑和泪水的地方,开始了两周有点浮躁的学习,那种心态是复杂的,欣慰夹杂着失落,兴奋又含着伤感,自信又常怀有自卑,直到现在我都说不清对母校的那种感情,翻看着过去校园生活的照片,真的好想回去看看:看看曾上课的教室,再坐坐常坐的位置;看看曾住过的宿舍,再抚摸下那张床那张桌;看看曾走过的每条小道,再驻足仰望下蓝天;拜访下曾经的恩师,想再聆听你们的谆谆教诲...但是,我又不敢,我怕一看到那熟悉的环境 自己就陷了进去再也走不出来,我怕走进潍坊的那一刹那我就哭成了个泪人... 在我离开潍坊前,我曾设想写点关于潍坊的文字,我也曾设想当我拉着行李箱走进候车室前再回首的那一刹,在我遥望着蓝天的那一瞬间,是从容是欣慰还是莫名的伤感?然而,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远了,也许在某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在某个安静孤独的深夜,我又不能自已,任由所有的感情如泼墨般发泄... 3月18号,第二站北京---这个我早已向往的城市,此去飘飞,带着梦想去追,从此也拉开了我科研人生的序幕。还记得,来北京一个月后的那天,我满含深情的向你述说我的梦想,我的责任,那是我写给你的 《爱的诺言》 。时间总可以改变一个人,岁月也可以冲淡曾经的情怀,不是风花雪月的缠绵,每日相伴的是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和徘徊中等待的坚持。实验中的纠结和兴奋让我明白了何之为科研,也慢慢的沉淀了自己那颗躁动的心;集体的生活也让我懂得了隐忍和爱,也慢慢的学会了在失衡后逐渐恢复平衡。但是,我仍然享受着我《六月独白》的萎靡,偶尔的也会任由自己《往日情怀》。其实,我真的要懂得知足了,知足于自己的健康,知足于自己懂得思考,知足于爱和被爱的幸福,那么《How can I ask for more?!》。尽管有实验中的纠结和失败,尽管有生活中的失意和痛苦,正因为有这些,才是:生活!所有的憧憬都是美好的,但那并不是真实的生活,现实中虽然是不完美的,这才是一个可触摸的存在,除了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外,更重要的还要学会驾驭和平衡每天的生活,希望 《生命在成长:enjoy》 ... 写下《Tomorrow is a big day》,也就进入了九月,意味着开始了我的读研生涯,有了《my roommates》,有了好多新的面孔,更多的是忙碌中的来去匆匆,到现在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我至今仍记得因为实验我曾在忙碌到崩溃中坚持了将近一个月,仍然想感谢一个人,你给我的又何止这《271封信的感动和幸福》? 长大了就要思考很多东西,最终明白了,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与其抱怨,不如好好的享受这 《滋味生活》 ,the only once life... 我曾感慨生命的脆弱和飘逝,希望 《生命在成长:敬畏》 ,生活中的无奈让我逐渐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换一种心态,也明白了真正的强者应该 《生命在成长:宽容和谦卑》 。 不管怎样,生活中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就让爱去点燃希望,2012已经来了!还等什么呢?朝着希望的灯塔,再次起航吧~,朋友们,起航喽! PS:等以后有时间了再把以前的文字慢慢补全吧~
个人分类: 生命思考|2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炫彩医大,给力零九
热度 2 xucq45 2011-9-27 00:37
2011.9.25晚 6 时许,即将告别基础而转入临床学习的哈医大基础 2009 级全体同学,在研究生宿舍和饮食中心中间的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和充满青春活力的 “ 炫彩医大,给力零九,暨庆祝国庆 62 周年 ” 的大型文艺汇演。 本人接受了同学们的热情邀请,自始至终地观看了整个表演。这次文艺汇演进一步丰富了哈医大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了年轻人的热情、奔放、团结、向上和创造力。同学精彩的表演,不时激起了观众(其他年级的同学、研究生和附近的居民)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也为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所感染,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几岁,不由得了举起相机,记录了一幅幅精彩的瞬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20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年秋MIT校园生活掠影
毛宁波 2011-9-24 06:38
2011年秋MIT校园生活掠影
离开MIT整整一年了,校园的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最近(2011年9月22)MIT的ADITL组织了一项活动,号召师生们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MIT校园生活的一角( http://aditl.mit.edu/2011/front )。博主在MIT网站上收集整理了这些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
个人分类: 其他|3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永远在我心中,别太把"现实"当回事
热度 1 rantingjing 2011-8-18 12:23
告别了20年的校园生活,空洞的"社会"生活真正摆在眼前.本以为会在感官上有很大的冲击,也会被很多人教育要学会面对"现实",但是从这短暂的社会接触来看,"现实"的冲击被夸大了."现实"在每个眼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用"现实"二字当作借口.面对现实,每个人反应不一样,如果你刚好遇到一个懦弱的人对你说起现实,或许你会绝望的;如果你遇到其他人,或许你又会反抗.曾经有人跟我说,如果你连吃饭都成问题,那时才知道现实多么残酷.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自然要去挣钱吃饭,难道因为难就不吃饭了,用"现实"两个字来让自己觉得好过点可以,但是别太把现实当回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事实,“经”之所以难念,那是因为缺少那份担当的勇气、责任和良心. 被失恋,要面对现实。 被结婚,要面对现实。 被离婚,要面对现实。 被降职,要面对现实。 被动车,要面对现实。 被奇迹,要面对现实。 被暂住,要面对现实。 被和谐,要面对现实。 被~~~~,要面对现实。 ~~~~~~~~~~~~~~~~~~~~~~~~~~~~~~ "现实"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地球还在转”,为什么?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这样的事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说到底不变的是人心中那份真诚的信仰。 别太把“现实”当回事,信仰才是你的,现实都是别人给的。 “你永远在我心中”才是真的。 【插曲】今天读到“王勇平离职”的新闻,我突然感觉到那句“反正我是信了”是他的真情流露,因为他不信所以才会说出这句我信了,那时刻我想他的心理是无奈,足见体制之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甜蜜的事业
热度 5 陈龙珠 2011-5-6 19:38
甜蜜的事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黑客在行动
热度 3 xinyumri 2011-2-26 04:36
这里要说的黑客,既不是好莱坞大片里超炫超酷的机器人黑客,也不是虚拟世界里到处溜门撬锁的网络黑客,而是一群从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不等、聪明过人但精力过剩的大学生。没错!他们就是 MIT 的本科生们。 早在有好莱坞大片和互联网之前,黑客就已经在 MIT 深入人心了。这些高智商的学子们,一边应付着繁重的课业,一边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黑客行动,忙中偷乐。其间不乏许多出彩的行动计划,常常会引得几家市电视台也来争相报道。 先来看看做黑客的“ 行规 ”: 安全 不得损坏公共财产 不得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情感上的伤害 好玩 总而言之,要幽默但不恶俗。 一个黑客经常作案的地点——大穹顶 ( The Great Dome ) 大穹顶是 MIT 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黑客们的最爱,逢年过节,比如“ 母亲节 ”“ 万圣节 ”或“ 独立日 ”,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比如 红袜队 赢了棒球总决赛,电影“     星球大战     ”“     指环王     ”上映等,总会有些表示。被搬上穹顶的东西也不计其数,有 钢琴 、 警车 、 救火车 、 莱特兄弟的飞机 、 阿波罗登月舱 等等。当然,最绝的还是这辆 2009 年研发的、可进可退的 太阳能红线地铁 。 (贴不上Youtube的视频,只好作罢。) 平民出身的 MIT ,自然不会放过两站地铁之隔的贵族老邻居哈佛。光是那尊人人都要去摸一下的哈佛坐像,就被改装了无数次。可怜的老哈佛,一会儿腿上被打了 绷带 ,一会儿又成了寄 炸弹邮件 的人,不过,偶尔也有 变酷 的时候。 在红线地铁的 MIT 站( Kendall Square )等车,您不妨读一读墙上对 MIT 的介绍,夹杂在无数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有这么一条:某年, MIT “赢了”哈佛对耶鲁的橄榄球赛。一年一度的哈佛对耶鲁橄榄球赛,是这两所学校为效仿牛津和剑桥的贵族传统而举行的, MIT 怎么能赢这么一场比赛呢? 事情是这样的:小黑客们在比赛头天,趁着夜黑风高,溜进了体育场,在场中间埋了一只巨大的气象气球。第二天开幕式,国歌响起,气球在肃立着的两队球员之间一点点拱出了地面,直有一人多高,上面写满了 MIT 的名字。这的确是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黑客行动,以后每当再举行这样的球赛,赛前总是重兵严加把守,但总架不住有火箭唔的天外来客贸然闯入。 1990 年,哈佛又有了一个新传统,让新生到“院子”里,就是那个游客必访的著名的 Harvard Yard ,去寻找一只“银盘子”( The Yard Plate )。黑客们得知后又按耐不住了,得让这些新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知道一下,这剑桥镇上还有另一个更古老的传统。于是,他们在开学典礼前夜把那只盘子偷了出来,把它放在了 MIT 的校长办公室,还留下了一张 便条 ,甜言蜜语地要校长支持“技术”的价值观。深谙传统之重要性的格雷校长经过一番考量后,全身披挂,带上警察与随从,郑重地在哈佛举行了一场银盘交接仪式,一时传 为   佳话   。     不过 ,您可别以为这些小黑客们只会就近捡软柿子捏,校长要是惹他们不高兴了,不定哪天 办公室 就消失了。坐落在加州理工校园里的 加农炮 ,也被他们从西海岸搬了过来,还给套上了 MIT 的戒指。 如今有了互联网,这些小黑客们,也堂而皇之地利用学校的官方资源,建立起了自己的 网站 ,来发扬光大黑客传统。但这并没有能阻止他们把 学校的网站 也黑上一把,把学校贱卖给迪斯尼,把著名的斯隆管理学院易名为唐老鸭管理学院。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技术含量并不高的行动。
个人分类: 生活|5559 次阅读|6 个评论
【2008/2/20】纪念老孙君
seoal 2010-11-5 11:17
纪念老孙君 2008/2/20 18:59:56 一 西元二零零八年二月十九日晚,就是康村的唐人为其新来村民元子庆祝生日晚会的那一天,友人兴起,讨论起部落格,遇见孙君,前来问我道,你可曾在MSN上写点什么?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点吧,看msn的部落格还是很方便的。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的部落格,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访客一向甚为寥落,然后,在文思与无聊的艰难中,毅然说要访问我的blog的,就有老孙君。我也觉得有写一点msn的blog的必要了,虽然与我的初衷毫不相干,但是,对于类似老孙君的同类,却也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相信真有天天访问我blog之人,那自然可以有更大的欣慰,----但是,现在,除了老孙君,应该还有一些人吧。 可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我只觉得康村太小又太大。二十几个热血中国青年,围绕在以老孙村长为core的周围,时而三五小聚,时而嬉戏球场,时而胡聊神侃,时而故作忙罗,哪里还有时间发呆写blog?仗酒当歌,是必须在忧郁之后的。而此后,所谓无聊寂寞孤独的论调,使我们觉得鄙视。我已经有一丝丝淡淡的忧郁了。我将深味于这康村的简单与简约,以我最大的文思显示于blog之上,使后来者快意着我们的痛苦,痛苦着我们的快意。这也作为礼品之一,感谢老孙君的言语。 二 真的村长,敢于直面寂寞的生活,敢于正视孤独的留学,这是怎样的勇者与苦行僧?然而,人生的道路又常常由我们自己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求学道路上的伤痕,仅仅留下淡红色的回忆。在这回忆中,又给人幸福的愉悦,维持着村委会的运转。不知道,村长究竟还能当多久?当他离去回国再见面之后,是否还会依旧再叫一声村长。 我们还在康村混着,我也觉得为康村写blog也是蛮有趣的事情。离十九日的聚会已有12小时,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正有写blog的想法了。 三 在近二十余的康村中国籍居民中,老孙君是我们的村长。别把村长当干部看,我向来这样想的。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村长大人奉献我们的敬意。他不是不当干部看的村长,而是为了康村唐人联络感情交流舒解情绪的康村村长! 他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他的msn上。我一直以为zhong兴的zhong应该是中吧,中兴有中华复兴之意,又有中彩兴高采烈之意,没想到,我错了。是伯仲叔季的仲,莫非他是排放老二,这我就不太清楚了,也从未问起。至于其本人,应该比姓名要知道的早。某日打球,友人指着他说:这就是老孙,是村长!心中暗自诧异,想起了俺老家连云港的花果山,想起了西游记里最常说的口语俺老孙去也!我平素想,能够被称为村长,无论如何,总有些特质的,有些威严的。但他时常微笑,眯起小眼睛,甚是可爱。似乎比总说那个汗啦的政委还可爱。他态度很温和。后来,经常在一起打球,聚餐,见的次数多了,也就熟悉了。待到寒假,康村的居民陆续回家的回家,度假的度假,我才见他虑及无人陪伴,黯然神伤,却原来,村长也怕无人陪!他乡的寂寞与孤独,不是一个人所能排解的。 四 康村依旧,村长依旧,只是约好,今天下午又要打球。 Comments 孙 仲昕 - 2008/2/20 19:12:58 55,有人为我写博客了,真开心,一写还这么长,继续努力,争取村里每个人都写一圈~ 我可真怕你们一个个告别的,离别不好受啊。。。 eagle.china - 2008/2/20 22:15:41 o(_)o...哈哈,还没看完第一段就感到久违的如此的熟悉的口吻呀应该是鲁迅的,我喜欢鲁迅但也没有深入研究,只记得初中那个时候好像只有鲁迅与我有共同语言,只有鲁迅是我知己。哈哈好玩! 写的很好,虽然没很看明白,嘿嘿 Yuan Tian - 2008/2/21 0:30:14 原来是孙老二,有眼无珠阿~ YANG YANG - 2008/2/21 23:09:47 纪念刘和珍君 我们好象是高一时候上的 文体活动颇多的呀,好日子好日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赠别学子
angelfish512 2010-7-9 11:12
仅以此文赠别所有毕业离校在即的大学生们,愿你们以后的人生旅途顺达、美好! 窗外的雨一直静静地下着,校园中离别的气息像潮湿的水汽一样渗透在空气中。又值七月盛夏,毕业的学生们纷纷穿上了学士服在校园里合影留念。随处可见的是堆放在宿舍楼大包小包的行李,忙得热火朝天的托运公司,挥汗如雨的学生和过来帮忙的学生家长。这样一幕幕的场景在每年七月的高校校园里总是反复上演,我则像一个舞台下的观众,静静地看着他们演出离别时分的欢喜忧愁。一出剧情将止时总会掀起阵阵波澜,喧哗、热闹、兴奋、伤感过后一切又会归于平静。几天后空旷的校园舞台会默默地等待下批学子上演精彩的故事剧。 每每看到这些大学生,依然可以找到我当年的影子。毕业前后不过是一个月的事情,但其中掺杂的各种滋味就好像浓缩的水果浓浆,酸甜苦辣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被反复地搅拌混合。 读书的时候总嫌时间过得好慢,总嫌校园待得好烦,总嫌食堂的菜好烂。转眼离校之时却又希望拉住时间的脚步,慢些再慢些,突然发现自己对这里的一切如此不舍,希望再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希望再坐在树荫下的长凳上晨读,希望再看到同学们脸上纯真无邪的笑容时间总是匆匆,离别却又在即。一边是铺展开来的人生画卷,一边是收拢起来的校园生活,内心中的期许与不舍都在短短的一瞬间交织弥漫在一起。 离开校园,各自都会有新的生活。新朋友、新工作、新环境,一切新的东西会冲淡这种浓郁的离别忧伤情绪。我们需要这种稀释,因为人不能总生活在忧伤之中。但这种独特的味道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已经从那一刻起被我们珍藏在心底深处,以后闲暇之时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回忆母校我们依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有了离别才懂得珍惜,离开母校方知母校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从入学到离校,从匆匆搬入寝室到匆匆搬离寝室,从展开行囊到收拾行囊,人生就在这短短的校园生活中凝聚成了一个缩影。可能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大学生活,那种感受和我们老去后回头看走过的人生路途的感受略有相似吧。也许,没有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生真的是一种遗憾。 所以,珍惜在校园里的每个瞬间吧,无论是欢喜或忧愁,无论是得意或失意,无论是热闹或寂寞都值得被珍藏,都是美好的!
个人分类: 心灵驿站|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河边的笛声
陈龙珠 2010-6-21 21:41
下班回家,迎着夕阳透过云层洒下的光亮,骑车行进于校园的路上,清凉宜人。 身边,树叶摇曳,鸟儿歌唱,且有悠扬的笛声飘了过来。循声望去,树林旁,小河边,呵呵,是一位男生在那里荡漾。可惜身边没有相机,难得美丽的画面,只能记在了心上。 曾经遗憾,因网络连接五湖四海,昼夜可以淡忘,宽广而秀丽的校园,没了晨读的倩影,少了傍晚形双的浪漫。 (旧照)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杨老师(附照片)
unesco 2010-5-6 19:54
小杨老师其实是我师姐。不过,因为她念博士时已是大学老师,我一直称呼她小杨老师。小杨老师是佳木斯人,但她生得娇小玲珑,一点也看不出东北人的影子,倒象是江南的大家闺秀。见到她的人都说她长得很象周慧敏,漂亮自不必说。在她柔弱的外表下,却透出一股东北人的刚毅。正是凭着这一股韧劲,她从偏僻的东北小城考到北京,一路念到博士,还当了大学老师。然而,九十年代大学年轻老师的待遇并不好。据她自己说,念在职博士的那几年,因为出外做实验无法带课,她每月的工资只有三百元钱,还没有一些破产企业职工的救济金多。有时候朋友们会拿她开玩笑:不如乘年轻去拍电影和电视剧,当个明星总比在这里念个傻博士、当穷教书匠强。她听了只是莞尔一笑,并不以为然。 虽说生活清苦,小杨老师的小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颇有情趣。那时她新婚燕尔,住在学校分给她的一小间宿舍里。一天傍晚我有事去宿舍楼找她。走进筒子楼,黑洞洞的楼道两旁摆满了煤气灶,人们正忙着做晚饭。昏暗的灯光映出被油烟熏得乌黑、凹凸不平的墙壁,给人的感觉不象是走在楼道里,却象是行进在山洞中。好不容易找到小杨老师的家,一进门,眼前顿时一亮: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家具,点缀着朵朵鲜花。小杨老师也是一身素白与粉红的衣裙。屋内与屋外反差如此之大,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许多年过去了,我已记不得那天我们都谈了些什么,然而那耀眼的白与鲜艳的粉却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L 城做实验的时候,小杨老师的装束也常常与众不同。春天她爱穿一件白夹克或外罩一件实验室的白大褂,头带一顶白色宽檐遮阳帽到田里去观测。在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田野,老远就能把她从一群带草帽的人中找出来。然而,棉纱做的遮阳帽毕竟不如草帽遮光效果好,几个月下来,小杨老师白净的皮肤被晒得红里透黑。但她毫不在意,仍然坚持带着学生们去田里,顶着炎炎烈日进行观测。虽说小杨老师外表文弱,做起事情来却是从容自若,雷厉风行。97年夏天我们一起在玉米地里立架子、布设仪器。一场大雨过后,刚架设不久的仪器被雷电击坏,实验被迫暂停。眼看所有的努力就要付水东流,小杨老师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然而泪水还未擦干,她已开始想办法维修仪器,继续观测。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她出色地完成了实验和博士论文。 十多年过去了,小杨老师已不再年轻。然而,当我们再次相见,她飞扬的神采,依旧不减当年。家庭的幸福与事业上的成功使她更显成熟女人的魅力。或许我应该改称她“杨老师”。但在学校里“老师”的称谓太一般化,反不如叫师姐来得更亲切些。不过,叫了十几年小杨老师,现在改口叫师姐还真不太习惯呢。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4042 次阅读|3 个评论
1948年内战的形势及其对中大校园生活的影响
chenfap 2009-12-16 07:34
1948年内战的形势及其对中大校园生活的影响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21) 1948年国共内战到了决战阶段。接连发生于1948年9月中至11月初的辽沈战役、1948年11月初至1949年1月中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底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均以惨败告终;这三大战役,决定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国民党不仅在军事上屡遭败绩,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在经济上也导致财政金融失控,社会秩序混乱,使其统治后方陷入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动荡。国民党和蒋介石为维持其独裁统治,颁布了所谓戡乱动员令以对付中共,镇压进步学生。 在中大校园内,受上述内战形势的影响,师生物质生活日益贫困,精神上感到压抑苦闷,对国民党彻底失望而逐渐靠近共产党。关于内战影响物质生活的情况,下面我引用室友唐飞霄学长当年几段日记来说明: 1948年1月6日---往年古怪少,今年古怪多。不但电灯公司停电,昨夜水厂也破天荒停水了。其不成理由的理由就是为了节省。以致今早起来,连洗脸水也没有。更严重的是没有水煮饭,直到下午才吃上饭。同学们饿得把附近(烧饼摊)的烧饼都抢买光了。 1948年11月9日---继上海之后,南京今亦开始抢米。社会之不宁达于极点。校中由三天一停电变为两天一停电。今天晚上不应停电也停了。晚上几乎莫想学习。悲夫! 1948年11月10日---师生在课堂上已不能专心教学了。今日的财政学课,刘先生没有讲书而谈时事。先生认为,。至于军事,今日国民党军队已无战志。盖死者萤萤众生,而受保护者三四豪门大族,其不合理无与伦比。试问谁个愿打?! 1948年11月11日---想洗个澡,可是因为煤的来源减少,校方已经限制供应热水,连浴室也锁起来了。去上行政法课,只见教室里寥寥没有几人,大家要求史先生讲时事。这时我才知道同学离校的不少,无法离校的也无心上课。教授们听说已经难得一饱,对于上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看我们的伙食,原来少得可怜的五样素菜,今天因为采购不到减为三样。师生的生活已经不能安定了,上课也随之成了问题。 1946-1948年,唐飞霄学长与我在中大同寝室三年。后来他是桂林医学院的教授,曾担任该校学报主编。飞霄学长在求学时勤于写日记。他曾把1945-1949年他在中大求学时写的日记整理后,以《中央大学我的母校》为书名出版。 国民党的戡乱动员令禁止游行、请愿、罢工、罢课, 并以此加紧了策划对进步学生的镇压。1948年暑假期间,国民党为了镇压学生运动,逮捕了中大学生领袖、中共地下党员朱成学、华彬清、李飞,并在报上公布了南京市各大、专院校学生中一百多人所谓匪谍学生的名单;同时,对南京大、专院校学生,连续几天进行了大逮捕。国民党还设特刑庭传讯,准备审判迫害。在该所谓匪谍学生的名单内,就有我们寝室三位室友:李均仁、张建中、沈嘉洋。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援救和安排下,均仁、建中等同学均化名分别撤往苏、皖、浙解放区,沈嘉洋则在校外躲藏。这年暑假我曾回江西高安老家一趟;返校后才得知以匪谍学生为名,镇压进步学生之事。 国民党这样镇压学生运动,更加暴露了其反动本质,使许多大学生,我也在内,对国民党彻底失望而逐渐靠近共产党。由于国民党的高压,学生请愿、游行、示威暂时沉寂。自然科学社等进步社团便都组织社员学习《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书籍或文章,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和了解共产党的政策。 那时中大二、三、四年级学生宿舍在文昌桥(一年级学生宿舍在丁家桥);学校规定,二、三年级寝室八人一间,四年级寝室六人一间。李均仁、张建中出走,吴晏平又另住他室,我们寝室还缺少一人;我便邀请同从厦大转来的级友钮式如来同住。 十二月初国民党守军仓惶撤出徐州,随即被解放军包围歼灭。那段时间有些同学常在寝室用收音机秘密收听解放区电台的广播,我也常去收听;有时还到图书馆阅报室看看英文报纸。得知国民党在军事上惨败的消息,大家估计,国民党政府快要垮台了,但曾对形势发展之快感到意外。 国民党对进步学生加紧压制和迫害,1948年11月25日又在中央大学进行了一次大逮捕,半夜突派大批军警特务包围宿舍,逮捕了进步学生二十多人,我们室友林长喜也被逮捕。那天半夜,当长喜被特务强行带走时,我们既感到愤怒,也很害怕。第二天,赵玉麟、钮式如躲藏在外,好几晚不回寝室睡觉,当时我还以为他们胆小。解放后我才知道,那时李均仁、张建中、赵玉麟、钮式如都已是共产党员,而林长喜还只是新青社员;沈嘉洋只是参加民主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后来,李均仁曾任司法部劳改工作管理局局长,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长;张建中曾任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杭州大学副教授;赵玉麟曾任南京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主持日常工作,并任《经济论坛》主编;钮式如于1955-1959年被选送留学苏联,获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长喜曾任云南玉溪地区商业局长。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心情系列-1 午餐
hty333 2009-4-3 16:11
又是一个艳阳当日,忙了一早上,去吃饭,走到系里的会议室兼午餐小厅,很报歉,又被占用了。最近制药公司的人来的很频繁,他们干活也很猛,常常不吃中午饭,我们用来吃饭的桌上摆满了文件和好几个笔记本电脑。看他们忙的,只好去校园的咖啡厅去吃了。现在大公司也不景气,大概他们也被逼的很紧,这些人都是做临床药物检验的资料汇总的,系里有的教授参与新药的临床鉴定,所以我们的小饭厅常被占用。 我们的小会议室兼午餐小厅也就是一间不太大的房间,里边有两排书架,放着系里好多年以来收集的参考书和专业期刊,墙上卦着一个投影仪的屏幕,是开会做小型学术报告用的。另外就是一个微波炉和一座有泠热水供应的的矿泉水架子,我们吃饭也就是自带饭在这里热一热,顺便用热水泡一杯茶。有时候跟系里的其他中国人说说话。不知到为什么美国的饭厅总是这么简单,走过几所大学,都是很相似,吃饭都是急丛丛的,跟欧洲的不能比,就觉得没文化没品位。欧洲的大学实验室里咖啡机,洗碗机,报纸,电视一应具全,走了好几所美国的大学,一直没遇上这样的实验室,心里总是一份淡淡的遗憾。。。 走出大楼,阳光灿烂,心情也一下子好了很多,我们这个州是个阳光州,一年有300多天的阳光,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呆在这儿的原因,尽管房价很贵。这个看你怎么看了,也取决于你像要什么。 校园餐厅不大不小,星笆咖啡座落在门口,有不少人虽然时间是中午了依然手具着一杯咖啡在餐厅寻找坐位。餐厅的选择有那么几样,毕萨饼,吃过意大利毕萨饼后对美国必胜客之流的伪劣毕萨饼就很烦反感,很少有胃口!再看看打入校园里中国快餐-熊猫快餐,几个小菜,米饭,炒菜还可以,就是酱油放的很重。再看看别的,只有冷三明治和BBQ可选了。最后还是吃熊猫快餐:一份炒面,两个菜,宫保鸡丁,竹笋炒肉外加一杯水。 校园餐厅里人来人往,有上年纪的faculty,华白的头发,沉稳的脚步小心的端着盘子寻找着座位。年轻的同学们个个透着青春的气息,西裔的同学,女孩子们一般热忱,面露兴奋之色,男孩们一般是胖胖的大大咧咧的憨厚可爱。白人女孩一般高挑艳丽,气致迷人,白人男孩高大,只是有一些总是喜欢不停的在说着话,看起来满腹经伦的。我们这个学校华裔不少,华人女孩们最有风采,一般都是娇小灵珑,温柔可爱,华人男孩好像特别一些了,说到美语中总是有点特有的口音,他们没有白人的高大,也缺乏西裔男孩的憨厚,华裔孩子给人的印象是很好学的老实同学。 我今天真的有点饿了,盘子里的菜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抬头望着这个鲜花开放的南国风情格调的校园,还是很喜欢这个校园的。不过,对这所学校的校园活动我还不完全了解,我以前所在的学校中午常常有校长音乐会,在校园的草坪上,教工和学生中的音乐爱好者都有不俗的表演,有一天一位非常灵秀的华裔女同学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曲子《You raise me up》,十分动听,那天的午餐心情很好,很美。。。希望每天的午餐都有类似的音乐会。
个人分类: 游学感想|4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