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别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打个草稿
pinjianlu 2014-12-22 09:44
一个砖家在盲评博士论文的时候,在意见书上写了那么多错别字,还到处都是黑坨坨、涂改液。遇到不会写的字,其实你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打个草稿、先试写一下,然后确认了再正式写。这个垃圾砖家怎么这么草率啊?在这么正式的场合都这么儿戏,把任何东西都当成玩儿游戏一样了吗?! 这个垃圾砖家用词造句也是模糊、模凌两可、似是而非的样子,好象这个砖家什么都不懂的感觉,那么你又凭什么来审博士论文的?你觉得你自己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851042.html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2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砖家不会写中文字,难道是国外回来的大牛吗?
pinjianlu 2014-12-20 18:09
现在的砖家连个中文字都写不利索了,感觉这个所谓的砖家是斗大的字认不到一箩筐啊! 莫非是从小就在国外长大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85181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851042.html 砖家真是斗大的字都认不到一箩筐啊!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问题百出而又丑陋的第二批简化字
热度 1 pinjianlu 2014-11-30 22:51
毛泽东在1951年就曾经说过“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许多文字专家深信这一点,而继续简化,有利于在过渡时期减少汉字在使用上的困难。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它需要保持稳定,不是一块抹布,可以随便拿一块新的就扔掉旧的。 学术问题变为政治问题:反对汉字改革就是反对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与那个年代其他的事物一样,汉字简化这个具有很强学术性的问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原因在于,简化字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其来源也是人民群众的智慧,代表着“工农阶级先进文化的方向”,为此还上升到了路线斗争的高度。但是,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 的 载体, 它需要保持稳定,所以文字 不是一块抹布, 可以随便拿一块新的就扔掉 旧的。 第二批简化字的来历如下: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扫除文盲 , 使人民群众能够多识字 ,遂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了汉字简化工作。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1975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1978年3月4日,胡愈之、周有光、王力等23人联名写信给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处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秘书处,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文件不采用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1978年4月到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传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小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一表简化字。 1981年8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二简字举例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二简字不仅破坏了造字法和中文字的和谐美,看起来很丑陋不说,而且还是问题百出。比如鸡蛋的蛋被简化为元旦的旦,那么又用什么字来表示日出的“旦”字呢?!原来二简字是文革中用来扫盲用的,既然 这些字 已经被废除了,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都不要再使用这些字了,因为很多年轻人是看不懂的。
个人分类: 书摘|151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广电总局:严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热度 1 pinjianlu 2014-11-27 20:27
充分认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广播电视推广普及、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是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也是广大听众观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担负着引领和示范的职责,必须带头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做全社会的表率。 严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原文链接: http://news.163.com/14/1127/14/AC2KB9I000014SEH.html
个人分类: 书摘|31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