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曹妃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唐山湾:悄然走来北方第一大港
jiangming800403 2018-1-22 12:56
近年来唐山市的 经济 总量从位列全国前廿、江北 地级市( 不包括副省级市)第一稳步后退,被 郑州 、合肥等新贵省会,甚至烟台、南通等地级市超过。 很多财经媒体都没有注意到唐山港的吞吐量已经是北方第一,全国和世界第三了,超过 天津 、大连、青岛等老牌大港。 在一片荒滩上,用了三十年不到一代人的时间,京唐港的吞吐量从零起步到每年3亿吨,速度已然当惊世界殊。曹妃甸港崛起的时间比京唐港还少了一半以上。 河北 港口集团的目标是世界第一的干散货港口。 北边道:京新高速静悄悄的修通 白洋淀,雄安新区 京津冀:一路一带在此交汇 从全球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 17年初曾经给JP兄的女儿冰冰写过一首童谣,那时候我的意识还是唐山港刚刚进入世界十强 我的家乡——美丽的港城 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港城。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这里曾是旷古的荒凉, 朝阳落日伴着渔船孤帆, 还有鸥鸟在海上飞翔。 老家村头的滦河静静流淌, 带给乐亭人民幸福与吉祥。 爷爷年轻的时候, 滦河被拦腰截断, 河水引到海边, 荒原由此沸腾, 稻花香满园,鱼虾肥壮。 老师告诉我:我们的乐亭人杰地灵, 商帮遍东北,大鼓皮影美名扬。 滦河边走出了建党先驱李守常, 渤海湾中山先生谋划北方大港。 岁月悠悠,唐山港正阔步进入世界十强。 三十年开发建设,年轻的港城破土而生。 这里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 还有我的小伙伴。 这是花园般的小城, 海风拂面,河水清盈, 鸟语花香陪伴我上学回家。 我站在高高的楼顶, 看港池内的巨轮即将远航。 高高的吊车正在奔忙, 一艘艘巨轮联系着中国和五洲四洋。 铁路、公路从海港通向四面八方。 港池后面是连绵的工厂, 生产线日夜不停, 港城之夜是那样的灯火辉煌。 这就是我的家乡, 一座美丽的港城。 祝愿她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60079.html 百年前,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北方大港于直隶湾中,规模与纽约港等大”,如今渤海湾从北向南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天津港、黄骅港五座亿吨大港,总吞吐量已经突破了15亿吨,可能这已经超过了美国所有海港的总和。当然,早起的天津和秦皇岛港也可以认为是实现了中山先生的遗愿。 中山先生拟定的北方大港位于滦河三角洲中部滦河口与清河口(新老滦河口)之间、滦河三角洲中部的砂质侵蚀海岸。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水深港阔、不淤不冻,属于特殊的侵蚀泻湖双层砂质海岸,古三角洲边缘,由于海水侵蚀,形成了狭长的岛链,成为天然的防波堤,岛链与大陆之间的泻湖风平浪静,泻湖口门,正对港池,经过人工疏浚可以形成5-10万吨的深水航道。 20世纪80年代,唐山刚刚从大地震的沉重打击中复苏,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改变百年来“有海无港”的历史,决议在乐亭县南部(王滩)海岸建港,当时提议的名称还有王滩港、大钊港、中山港等。我弟弟恰好出生在酝酿建港的时期,记得当时给他起的名字中就有建港、建路等等,这也反映了民间对改变唐山“有海无港”局面的迫切期待。 唐山港早期只是唐山市政府主导的地方港口,创业初期,一穷二白,筚路蓝缕。当时,唐山港所在地,除了有季节性的渔民外,周围荒无人烟,距离最近的居民点是十里之外的王滩农场三队。头顶没有一片绿茵,脚下是白花花的盐碱地,除了零星分布的盐蒿外,寸草不生,一遇下雨,泥泞不堪,对外交通、通信都非常不变,连日常用水都要从很远的地方拉来。炎夏,不是烈日当头,就是狂风骤雨,入夜,一波波蚊虫如子弹般袭来。寒冬,更是分外的荒凉,北风卷地,飞鸟绝迹.......... 渤海湾,大港如林,当时北方的外向型经济还不发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一个处于襁褓中的地方小港,如何生存壮大。港口的第一批创业者,不消沉、不气馁,坚持改革、锐意创新,在夹缝中开拓市场,坚持服务地方经济,除煤炭码头外,相继建成了海盐、水泥、钢材、粮食等散杂货码头;1993年,正式向国内外通航,当年货运吞吐量不足50万吨,十年后(2003)正式突破2000万吨,增加了超过40倍。当年读初中的时候,在上下学路上陪伴我们的就是向港口拉煤、海盐、粮食等的卡车。为了打破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多方面寻求资金来源,后来与北京市合作共建港口,成立了京唐港务局,这就是京唐港名称的来源,也开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先声。京唐港务局后来转制为唐山港口集团,并控股京唐港股份,一直以来都是唐山港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合作建港的模式也保持了下来,并先后引入国投交通、首钢、中煤等央企巨头和同煤这一山西头号国企作为合作者,有了后来的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公司、京唐港首钢矿石码头公司等。 如果说2000年以前是唐山港口建设的幼年时期,21世纪最初十年则是崛起的关键十年。唐山港口的崛起之路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狂飙突进,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必然。京唐港吞吐量自2000年突破1000万吨以后,一直以每年超过1000万吨的速度增加,曹妃甸港区投产后吞吐量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增加,2008年成为全国第十二个亿吨大港,从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港口,成为全国一线港口;随后曹妃甸港继续发力,仅仅两年时间,唐山港总吞吐量实现了翻番,成为全国第十个双亿吨大港。 唐山港的超常规发展背后的根源是中国崛起。第一是北煤南运,仅仅20年的时间里,中国煤炭需求量从10亿吨,增长到近40亿吨,几十亿吨的煤炭运输量成为了国家交通部门的头等大事之一,渤海湾中一系列亿吨大港破土而出,不仅仅是京唐港、曹妃甸,还有更靠北的锦州港,更靠南的黄骅港。黄海边还有日照、青岛(董家口)等。从唐山港有两条重载铁路——大秦、集唐铁路通往北京以西、以北的大煤田,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第二,是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向型经济的双轮驱动下,我国钢铁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形成了以冀东为中心的北方临海型钢铁工业基地,唐山港位于这一基地的核心位置,铁矿石和钢材已经成为了港口重要的上下水物资。第三,是因为开发曹妃甸这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奠基礼和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曹妃甸港口开发的主力是曹妃甸实业港口公司。曹妃甸港口公司是河北港口集团通过秦皇岛港股份控股的子公司,并吸收了唐山港口集团及曹妃甸开发的其他参与者。河北港口集团的前身是秦皇岛港务局,原交通部直属单位,后来下放给地方管理。秦皇岛港股份是集团的核心企业,河北港口集团成立以后,秦皇岛港以市管为主上划到省管。除了秦皇岛港与曹妃甸港以外,河北港口集团还参与神华集团主导的黄骅港的建设。 当然曹妃甸建设中,仍然继承了京唐港形成的合作建港的传统,除了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口集团两大省市属企业外,在曹妃甸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仍然是国投旗下的国投交通,控股有国投曹妃甸公司。另外,还有各种业主码头构成的第三势力,如华电、中电的煤码头,河北、文峰钢铁的矿石码头,中石油的LNG码头等。 2010年以来,尽管次贷危机以后,国际航运市场风云诡谲,很多航运公司和码头步履维艰,但唐山港依然逆势崛起,以每年至少一个名词的速度向前赶超,迅速从全国大港走向世界大港,并积极筹划丰南第三港区。 在唐山港前面还有宁波-舟山和上海-洋山这两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经过三十年的拼搏,唐山港的运输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平台期,港口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将由规模扩张转为内涵提升,由重视数量、速度、效率转为更加重视效益、环保、安全,做一个带有标杆性质的世界大港。 和许多传统大港相比,唐山港太年轻,年轻到很多人都不知道,年轻到发展还不协调、不完善,有许多缺点与不足。比如说,货运品种单一,集装箱运量少到与世界第三的大港地位极不和谐。当然,唐山港的集装箱运输也在不断进步,已经突破了200万TEU,成为世界百大货柜港之列。这里面有很多人的贡献,比如说HL,虽然在我们同学中,她高中都没读完,但是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港口货代了。京唐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展之初,恰逢次贷危机后国际航运市场的风声鹤唳,当年我给她改过工作总结,要她把困难讲够、问题讲透、措施讲到位,据说她的工作报告成为了那几年物流业低潮的样本。 港口与城市的关系不协调,由于现实因素,临港工业的发展迅速超越了劳动密集型,进入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大工业,难以聚集大量人口,直到目前港城关系一直处于港城分离,有港无城的状态。但问题也是机遇。渤海湾老港口很多已经没有了临港建设用地,不像京唐港和曹妃甸的后方还有一望无垠的建设用地可以低成本开发。欲速而不达,港城的崛起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板凳要做十年冷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勾画一副美好的蓝图。 渤海湾是亚欧大陆拥抱太平洋的地方,一路一带在这里交汇。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虽然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实现,唐山港必然会从一个以干散货为主的单一港口成长为综合性大港,来自欧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集装箱在这里交汇,唐山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矿山和工业设备,特种陶瓷和半导体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定将从唐山湾起航,走向五洲。 此外,唐山湾附近不仅有中石油冀东油田,也是中海油渤海油田的重要采区。 五十年代,中苏关系蜜月期间,随着大量苏联专家援华,人们相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喜欢把某地成为中国的顿巴斯(煤炭)、中国的巴库(石油)、中国的乌拉尔(铁矿)..........,直到今天有人还喜欢称呼某地是中国的鲁尔区,中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底特律、中国的芝加哥。唐山湾附近有煤、有铁、有石油,有世界级的深水大港和工厂,或许21世纪的某一天,亚非拉的朋友会称呼某地是他们国家的TANGSHAN。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搬家”
热度 19 jiangming800403 2015-8-16 10:50
大学“搬家” 今年夏天河北(具体是河北第一经济大市唐山)发生了与高等教育有关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第一是教育部批准河北联大更名为华北理工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当然与另外两个华工(华东、华南)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更不提已经重组为华中科技大学(华科)素有中南小清华之说的华中理工了。第二华北理工准备启用位于曹妃甸的新校区。可能不久之后,外地的新生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一方面是高大上的校名(三所华工之一)和响当当的地理位置(能和京津相提并论的重要工业城市),但是一下火车还要坐一个小时的大巴,才能到百里之外的曹妃甸——芦苇棵里的唐海县城,在教室或者宿舍都能听到学校外面鱼塘或者稻田地里面的蛙鸣,夜里蟋蟀可能跳到你的床上。这么大的反差,不知道有多少新生会哭鼻子,甚至闹情绪,买张车票准备回家。 实际上河北联合大学也是 2010 年由驻唐山的两所省属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我在唐山读中学的时候还叫河北理工学院,前身是矿冶学院)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的。理工大(理工学院,矿院)和煤炭医学院(煤医)都是唐山的地标性单位,唐山的两条主干道——学院路和煤医道就是分别用这两所学校命名的。华北理工搬家后,这两条道路的名称又如何谈起呢?当然也不可能全部搬走,至少煤医附院就搬不了。 而曹妃甸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原来唐海县城的底子,而唐海建县只有三十年的历史,唐海县城规模一直是唐山十县(现在是三区二市五县)中最小的。唐海的前身是柏各庄农场——河北省最大也是海河平原最大的国有农垦企业,开垦的历史不过六七十年,以前则是滦州与丰润之间的一片荒无人烟的滨海沼泽湿地。华北理工大学搬家也是唐山市为了做大曹妃甸规模,两三万大学生,超过唐海县城一半的人口了。而矿院和煤医在唐山市内的旧址,大体上也属于土地开发的黄金地段。 在中国一百余年的高校发展史上,大的高校搬迁大概发生过四次。第一次是抗战军兴,高校辗转迁移。第二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以部门(条条)管理为主的“统招统分”的高教体制,拆分综合性大学建立专业院校的“院系调整”,大量高校由沿海(上海、北京)向内陆迁移,形成了西安、武汉、四川等高教中心。第三次是文革时期,主要是北京和东北的一些高校内迁。 二十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大学扩招,大学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搬家。主要是和华北理工大学一样,由市区(当然老校区过去也多属于城市边缘地带,但城市发展太快,一不留神就成为了城市的黄金地段了)向郊区搬迁。京内的很多高校(如北航、中央政法)都在昌平建了新校区,有些高校甚至搬到了河北的廊坊(东方大学城)或者燕郊,中国科学院大学更是飞到了怀柔城北的长城脚下,符合国际公认的“小城大学”了。当然,搬大学也是身不由己,扩招以后,学生增加了很多。但由于大学周边已经成为了繁华的市区,原地扩建已经不可能,只能在郊区建立新校区。一些没有搬的学校,如中农、北林,教室紧张、自习紧张、宿舍紧张,甚至吃饭和洗澡也是人挤人。特别是北京林大, 300 亩的校园里,挤了几万人,博士宿舍也都是四人间。当然清华园、燕园本身的面积都比较大,清华和北大即使不建新校区压力也不大。还有一些大学是很多学校合并设立的,校区分散,不便于管理。而随着城市发展,这些校区即使不是黄金地段,也是白银地段,因此,通过土地置换,在郊区建立新校区也是合理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也在天津主城和滨海新区之间建立了新校区。西安南郊很多高校都把新校区建在了长安区郭杜的高教园区,交大和理工大的新校区在东南郊的少陵原,长安大学新校区则搬到了北郊草滩,距离市中心(钟楼)有一二十公里,西安科大、电子科大、西工大、西安石油则飞得更远。西安科大在长安区黄良,电子科大在长安区兴隆。西工大、西安石油新校区在秦岭脚下,分别在长安东大和户县草堂,近一趟城要三四十公里。兰州大学的新校区在榆中县,新老校区之间距离有 50 公里。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大学是从小城市和县城往中心城市附近搬家,甚至位于保定的华北电力也把主校区搬到了北京。位于昌黎县城的河北科技师范(农机化师范)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新校区。辽宁工程技术大(阜新矿院)将大约一半的专业搬到了葫芦岛。八一农垦从军垦边城密山搬到了石油城市大庆,鸡西矿务学院搬到了哈尔滨,改为黑龙江工程大学(学院)。山东的莱阳农学院搬到青岛,改名为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从东营搬到青岛;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学院,泰安)也在青岛和济南建立了新校区;滨州医学院搬到了烟台。位于抚州市的东华理工(华东地质学院)也基本搬到了南昌经开区。开封的河南大学也想往郑州搬家。长江大学(荆州)在向武汉搬家。中南林大从株洲搬到长沙(中南林辗转迁移的过程可以说是新中国大学中最曲折复杂的了)。西南交大(峨眉山)、四川农大(雅安)也在成都建立了校区。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3414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河北曹妃甸淡化海水最快5年入京 可供北京3成用水
xjtuhyg 2014-4-14 17:48
河北曹妃甸淡化海水最快 5 年入京,可供北京 3 成用水 曹妃甸区政府表示海水淡化工程预计 2019 年投产。此海水淡化项目主要用于北京的水量储备,按照日产 100 万吨计算,可够北京居民三分之一的用水量。 预计成本为每吨 8 元。   关键词: 海水西调,海水淡化,曹妃甸,水价 2014-04-1401:07:51  来源 : 京华时报 ( 北京 ) 有 1152 人参与 http://news.163.com/14/0414/01/9POLADTD00014AED.html 京津冀协调发展拉近北京和周边城市的距离,作为河北省重要港口和工业区的唐山曹妃甸搭载一体化的快车,正加快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对接,依托自身优势进行发展。日前,记者从曹妃甸区政府获悉,目前,首钢二期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曹妃甸自贸区由国务院批转至商务部办理,与北京联系密切的海水淡化工程预计 2019 年投产。   三地联动,初定 42 个项目落地    唐山曹妃甸距离北京约 200 公里,距天津 120 公里。 由于首钢的搬迁,曹妃甸走入北京市民的视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如同给曹妃甸打了一剂强心针,对其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港口,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京津冀一体化 发展中,为了舒缓北京的压力,河北多城市都要承接北京的企业, 曹妃甸也希望能承接一批收益高、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企业。 曹妃甸区副区长张贵宝提到,目前,曹妃甸已经规划多个园区,在 2014 年前后,曹妃甸组织团队走访北京的 400 余家企业,经过逐一筛选后,确定重点对象进一步对接。 “ 在选择企业时,我们要挑选符合园区规划、产业政策的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不会选。 ” 张贵宝表示,目前,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经签约落地, 4 家企业率先入驻曹妃甸。 据了解,今年内,初步确定有 42 个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签约落地。   建高铁 50 分钟抵京    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应先行,去年河北省通过规划,要建立唐曹高铁,中间在北京设站,开通后,曹妃甸抵达北京仅需要 50 分钟。 目前,从北京前往曹妃甸没有直达高铁,乘客乘坐普通车辆需要近 3 小时,即便开车也需要 2 个半小时。未来,在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机场方面都要推动建设。 按照规划,曹妃甸将建立通用机场,目前尚在论证中。同时,推进曹妃甸至唐山的轨道交通项目,在城市组团之间形成 15 分钟交通圈,在曹妃甸与唐山主城区、滨海新区之间形成 30 分钟交通圈,在曹妃甸和京津之间形成 1 小时交通圈。 今年,将力争水曹铁路、唐曹铁路上半年开工,未来这两条线路将与干线铁路相接,使得货运更便捷。另外,今年内,争取迁曹高速公路开工,张唐铁路需完成线下工程,唐曹公路年内全线通车。   能源供应,淡化后供京 3 成用水    曹妃甸地理位置优越,受洋流影响,该海域属清洁海域,水质明显优于渤海湾其他海域,这为海水淡化工程落户曹妃甸创下条件。 据北控水务集团海水淡化事业部负责人王晓水介绍,一直以来北京用水压力大, 3 年前,北控水务集团开始着手海水淡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去 年, 5 万吨项目示范工程已经投入生产,每天 5 万吨的淡化后海水供给曹妃甸。 未来,将进行 100 万吨项目的建设生产,该项目将淡化后的海水直接供给北京。项目分为制水和输水两部分,一期项目每天将制水 100 万吨,总造价 70 亿元,输水管道自曹妃甸至北京共 270 公里,造价 100 亿元。淡化后的海水直接进入北京的水厂,预计成本为每吨 8 元。 据了解,目前渤海湾地区的天津、沧州市渤海新区,都有日产万吨级的海水淡化项目。 北控水务集团已经加快 100 万吨项目的推进,预计最快 2019 年能投入生产。 北控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水淡化项目主要用于北京的水量储备,按照日产 100 万吨计算,可够北京居民三分之一的用水量。 天然气一期工程投产 除了用水压力,北京还面临天然气供给紧张。 去年 12 月,曹妃甸 LNG (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为北京又增加一个新气源。 来自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被运输船送达曹妃甸码头,气化后通过 200 余公里的管道直接送达位于北京通州西集的北京天然气西集门站,进入北京市政管网。如果满负荷供气,在 10 兆帕压力下,从唐山 LNG 接收站输出的天然气可在 1 小时内抵达北京。 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工程共建设 4 座 16 万立方米容积的 LNG 储罐,目前有两座已投入使用,今年再投用两座。目前,该项目日供气 2400 万立方米,今年一期建完后,形成每天 4200 立方米的天然气气化输气能力。未来,曹妃甸 LNG 接收站将形成年接收 1000 万吨 LNG( 约折合 80 亿立方米天然气 ) 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北京年用气量约 100 亿立方米,该项目将成为北京东部新的大型气源。 产业规划 , 首钢二期仍需审批确定 曹妃甸与北京的结缘缘于首钢搬迁,目前仍有四五千人每周乘坐班车往返于两地。 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于 2005 年 3 月 5 日开始在曹妃甸围海造地, 2007 年 3 月 12 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0 年 6 月 26 日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 898 万吨铁、 970 万吨钢、 913 万吨材的综合生产能力。 据了解, 2012 年 5 月,河北省发改委拟定文件,将首钢京唐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厂二期项目申请报告上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 近日,首钢二期项目所依托的《河北省钢铁结构调整方案》将由国家发改委上报至国务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杨春政说,二期项目正在申报中,目前正在做规划。预计二期工程占地 7.5 平方公里,小于一期的 12.5 平方公里,建设一期时在码头、原料厂以及其他辅助设施已经为二期作出预留。 杨春政表示,二期仍按照 1000 万吨的产能建设,但在生产品种、结构、技术装备都有提升,产品结构除了板材之外还向其他精品长材扩展,不过目前这些规划仍需国家发改委审批后才能确定。 自贸区方案转至商务部 据了解,此前盛传已久的曹妃甸将申报自贸区一事目前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曹妃甸区副区长张贵宝透露,自贸区申请方案已经在 2 月底向国务院递交,目前已经国务院批转至商务部办理,曹妃甸也做好了对接部委调研的准备。 曹妃甸是第 13 个提出设自贸区的地区。根据规划,曹妃甸自贸区仿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该区建立了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曹妃甸则立足环渤海地区,利用深水港优势,形成中国北方的大宗物资交易市场。据悉,曹妃甸将以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木材等大宗物资为主,打造中国北方大宗进出口物资的集散中心,并逐步争取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定价的发言权,这与天津自贸区刚好实现功能互补。 另据了解,京津冀自贸区已经上报,这意味着中国首个跨省份自贸区或将出炉。张贵宝提到,京津冀自贸区的功能定位还未定,可能会采取将已经申报的天津自贸区、曹妃甸自贸区连为一体的方式。 调查与思考 霍有光.现有南水北调中线“补偿工程”的不合理性及其取水口选址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24~27.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60.shtml (中国科学院网) http://big5.cas.cn/xw/zjsd/200112/t20011230_1683424.shtml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科技导报,2000(11).11~14.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57.shtml (中国科学院网) http://www.doc88.com/p-895572407242.html 霍有光.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3):57~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F903.016.htm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kjyjyfz199903013.aspx 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科技导报,1997(11):53~56. http://lib.cqvip.com/qk/90455X/199711/10124534.html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DB199711019.htm
1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曹妃甸热电-海水淡化-盐化产业循环经济呵护碧水蓝天
xjtuhyg 2012-2-29 15:01
关注中国水安全:曹妃甸热电 - 海水淡化 - 盐化产业循环经济呵护碧水蓝天(摘录) 2012 年 02 月 08 日 14:25 来源:《燕赵都市报》 记者 袁伟华/文张啸龙/图 http://kfq.people.com.cn/GB/17057495.html   初春的曹妃甸远不是一片春暖花开的盛景。首钢二期酝酿开工,循环经济的又一样板 海水淡化工程马上投产,中石化3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就在本月初建成,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论证……   如今,在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增长极的攻坚战役中,总量发展已经不是曹妃甸未来承担的唯一重任,更为关键的是,要为河北、全国乃至世界,寻找一条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1 每天5万吨淡化海水将并入曹妃甸管网   正月十二赶上寒潮来袭,钢铁电力园区所在的曹妃甸 11+地区被海风裹挟。来自南方的唐山曹妃甸阿科凌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明冷得有些缩手缩脚,不过介绍起已经竣工的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脸上便红润起来。“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运营海水淡化项目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陈耀明介绍说, 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目前,这一工程每天可处理海水规模5万吨。由于目前曹妃甸供水管网还有收尾工程尚未完工,采访时水厂并未开工。不过陈耀明告诉记者,2011年10月10日,该厂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正式宣告竣工,经调试顺利出水。而经过淡化的海水,水质已经完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再过几天,管网完工之后,我们的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将全面开工投产,届时每天淡化的海水将能满足曹妃甸全部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陈耀明兴奋地说。   2 未来3-5年渤海海水“解渴”京津冀   曹妃甸新区发改局基础投资处副处长李家麟介绍说,目前竣工的海水淡化项目,只是曹妃甸大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的起步工程。 “十二五”期间,曹妃甸海水淡化建设总能力将达到 100万立方米/日以上。目前投资超过170亿元的海水淡化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经编制完成,今年有望再有实质性进展。   陈耀明介绍说,海水淡化产业早在上个世纪 50年代就已出现,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而据水利部资料显示,环渤海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1571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而京津冀三地,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不足300立方米,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标准的1/3。 在缺水形势更加严峻的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100立方米,属世界重度缺水城市之一。   李家麟介绍说,为缓解地表淡水不足的严峻局面,河北、北京市等地只能靠开采地下水来进行补充。目前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而 发展海水淡化项目,也将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有益补充。“我们将为北京地区提供 10亿立方米的淡水,有力缓解北京地区的用水压力。”    3 海水淡化阐释完美循环经济产业链    曹妃甸新区钢电指挥部翟君告诉本报记者,概括来说就是包含了“海水冷却发电—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盐化工”的循环经济体系。 “海水淡化项目有两个难点,一是耗电,另一个就是分离出来的浓盐水排放问题。”陈耀明介绍说,而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之下,这两个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迎刃而解。    陈耀明介绍说,首先海水淡化项目可利用上游华润电厂发电余热为海水加温,一般情况下,水温每升高一度,处理一吨海水可省电 0.05度,这对于日产5万吨的淡化项目来说,可以节省掉一大部分电力成本。其次,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盐水一直是环境公害,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将浓盐水稀释后直接排放到海里,这既污染海洋水体,又需要增加处理成本,而在曹妃甸,这些浓盐水不仅不会成为负担,相反还被下游企业当成了绝佳的原材料。“目前我们的浓盐水已经通过管道,直接输送给下游晒盐以及制碱等化工企业,废水已经变废为宝,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个创举。”翟君说。    4 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呵护碧水蓝天    翟君介绍说,根据产业布局,曹妃甸工业区确定了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建立以精品钢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首钢一期工程可以说是循环经济的样板,上游的废弃物充当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这里的精品钢单位能耗做到了行业最低;二是建立以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装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建立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总体思路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将废气、废水、废渣消化殆尽,最终消除污染。   自开发建设以来,曹妃甸新区已经累计拒绝不符合准入要求的项目投资达200多亿元。”在很多人眼中,重化工业意味着高耗能、高污染。大钢铁、大石化产业在曹妃甸的聚集,让许多人都担心会不会“带走”这里的碧水蓝天?担心会给渤海湾本已脆弱的生态链雪上加霜,曹妃甸人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5 探索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路径   “ 2003年左右,国家安排了21个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的示范区,成建制、大规模的只有曹妃甸一个”, “我们将指导曹妃甸工业区按照《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申报,力争早日批准为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试点,发挥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说。 在短短几年之内,把一个 4平方公里的小岛,硬生生变成一个200多平方公里的渤海明珠。 关键词:曹妃甸,海水冷却发电,海水淡化,盐化工,海水西调,罗布泊 @@@@@@@@@@@@@@@@@@@@@@@@@@@@@@@@@@@@@@@@@@@@@@@@@@@@@@@@@ 国务院力挺海水淡化业 百亿市场待开启 2012 年 02 月 16 日 09:37 慧聪热泵网 作者:王海林 http://info.water.hc360.com/2012/02/160937360360.shtml    【 慧聪热泵网 讯】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 海水淡化 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    我国于上世纪 50年代用蒸馏法开展海水淡化研发,在“ 十一五 ”期间先进的原理和生产工艺从实验室作向了市场, 膜 法海水淡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淡化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相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过去 5年,国内海水淡化领域已有众多企业开始实践,目前技术及成本优势已逐渐显现。如果以成本最低的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投资成本5-6元/m3来估算,到“十二五”末,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的投资额将达110亿到156亿元,成本低于南水北调。    为实现海水淡化设备国产率 70%以上的目标,《意见》将“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列为未来五年工作的七大重点之首。“十二五”期间,加大大型热法膜法海水淡化、大型海水循环冷却等关键技术,反渗透海水淡化 膜组件 、高压 泵 、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热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以及 化工 原材料和相关检验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鼓励开发海水淡化新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能力。 @@@@@@@@@@@@@@@@@@@@@@@@@@@@@@@@@@@2 北京水困 来源:财经文摘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11:30 http://www.p5w.net/news/cjxw/201202/t4072107.htm    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 2008年年底,当时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将中线一期工程调长江水入京津的时间,由2010年延后到了2014年,而东线一期工程,其通水时间也后调六年至2013 年。—— 如果北京市现在下决心, 2013年就能供上水。“现任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越杰说。在他的计划里,用两根直径1.5米左右的管道通过两级泵站,就可以把渤海的淡化水直接送到220公里外的北京东四环。目前,曹妃甸的淡化海水价格已宣称低至不到6元/吨,且有望进一步降低。   与北京一直期待的南水北调工程比较而言。即使在 2002年,南水北调的吨水成本,如果包括沿途征地、移民、管理以及调水造成的生态损失,就已经达到20元左右。问题在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从来未曾公布水价成本的准确构成。这使得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比较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数据支撑,陷入各持标准无法比较的境地。目前看来,大规模调水工程的问题已经显现,但海水淡化的春天是否就已经来临了呢?   情况也许又不是那么简单。迄今为止,九成的海水淡化项目都是企业自用。中国现有海水淡化装置 69套,设计产能约68万吨/天,实际运营的大概只有四五十万吨/天,每天产量甚至不如中东一家淡化水厂的规模。
3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