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精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雪论坛精华2012版发布
outcrop 2013-1-17 08:58
感谢看雪论坛及网友们的辛勤整理和无私分享! 计算机相关的朋友,可能都值得看看。 相关介绍: 看雪软件安全文档库(KanXue Software Security Documentation ,简称KSSD),KSSD是一个在线的文档浏览查阅系统,收录了看雪软件安全网站10年来的近万篇的精华文章,并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由衷地感谢论坛全体会员的无私奉献,正是你们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使得看雪软件安全文档库得以如此丰富,成为国内安全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资料库。 己将《看雪论坛精华11》整理进KSSD里,目前收录了看雪安全网站2000/1-2010/12/31期间的优秀文章,共1万余篇。 下载地址: http://bbs.pediy.com/showthread.php?t=160513 科学网其实也可以整理一个类似的文档合集。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5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出国留学珍藏版之精华贴
wf88 2012-11-21 20:47
一、出国问题,国度、导师和学校选择章 1、对于出国问题的十条回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66058 2、关于选择老教授或年轻教授作导师的利弊分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52338 3、关于公派出国的国度选择: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11732 4、研究生留学可以考虑的10个国家: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876256view=old 5、海外著名高校巡礼: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8545fpage=1 6、说说美国的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95833 7、对公派出国英语成绩问题、申请资格以及为何推荐欧洲等重要问题的答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163408 8、对想去德国留学同学的回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05243 9、世界各研究机构之专业排名榜(包括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10177fpage=1 10、世界名校前100名详细介绍--百度百科版(hou版主倾情奉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8471fpage=1 11、很好很全的的欧洲高校列表: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55125fpage=1 12、美国大学全面介绍2010版-美国大学入学指南2010版: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88222fpage=2 13、关于留学的选校问题: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9009fpage=1 二、奖学金信息及申请心得章 1、申请欧洲博士/博士后职位网站汇总: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08416 2、洪堡基金与奖学金: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71466 3、洪堡基金会项目对外宣传介绍材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69164fpage=1 4、洪堡和JSPS: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79561 5、德国洪堡基金会的介绍及其奖学金种类和申请技巧: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82748 6、关于申请德国洪堡基金时专家推荐信的几点理解: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21923fpage=1 7、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心得: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86624 8、jsps中了,发一半的金币谢谢大家和小木虫!另附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78613 9、申请国外博士后的好网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04106view=old 10、海外博后申请之我见: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56520view=old 11、如何成功申请全额奖学金出国读博: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84877 12、哥本哈根大学 PhD offer及历程心得: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94485fpage=1 13、海外博士后、博士信息网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8539fpage=1 14、申请公派联合培养经验若干: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40617fpage=1 15、个人经验--如何申请出国: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82484fpage=1 16、洪堡奖学金申请注意事项及建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ghlight=page=1 17、虫友亲身-申请德国博后和洪堡的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91777fpage=1 18、联系博后的经历和一些经验教训: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57412fpage=1 19、德国公派访问学者办理出国前手续及注意事项: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57110fpage=1 20、献给去欧洲留学PhD或者MS的虫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72629fpage=1 21、木虫虫友的博后申请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98807fpage=1 22、CSC的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攻略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7161fpage=1 23、虫友的博后申请过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37111fpage=1 三、申请过程说明及材料章 1、赴美面签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98562 2、晒晒你的自荐信和邀请函: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62217 3、与老外电话面试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01107 4、和老外的聊天记录分享: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89385 5、我的研究计划模板与大纲: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78543 6、联合培养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36664 7、博后申请全过程指导: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82704 8、CV,research interest,career plan等模板纳米下载: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82546 9、公派美国J1签证所需材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89249 10、海外博后申请相关资料大全: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03566 11、J1签证通过分享经验(内有珍贵资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96724 12、邀请函内容不符CSC要求的亲身实例+邀请函的相关资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90560 13、个人经验--如何申请出国: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82484 14、博士后留学资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70620 15、博士后申请套词信(CoverLetter)指导与模板(斯坦福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9749 16、美国博士后申请注意点--(美国国家博士后协会发布):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8970 17、公派申请,单位推荐信: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736551view=old 18、虫友们共享的公派申请过程所用所需的材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ghlight=page=3 19、留学申请资料+博后申请材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30599view=old 20、申请国家公派联合培养流程指导和问题说明: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18943 21、研修计划书模板: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90255 22、CSC公派留学人员在外延长、转博、继续做博士后手续的答疑: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97706 23、关于海外博士后申请信和简历制作的一点建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00872fpage=1 24、如何找老板陶瓷——海发模板: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166938fpage=1 25、关于视频面试: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page=1#pid18365356 26、联合培养邀请函要求的英文表述及模版参照: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189927fpage=5 27、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修计划模板: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40364fpage=1 28、Cover letter的一点建议,附模板: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ghlight=page=1 29、护照办理流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77638fpage=1 30、留学推荐信写作指南英文版(pdf):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mp;page=1#pid246099 31、签证准备过程和面签经验分享(内含申请提前签证范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33873fpage=1 四、其他 1、国家公派奖学金标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79722fpage=2 2、美国《科学》(Science)-2009Ph.D就业指南: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91383 3、关于公派出国加拿大-探亲问题的经验分享: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page=1#pid18213307 4、2010年1月就种种出国问题给虫友的回复选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ghlight=page=1 5、海外学子的出国感受: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95544fpage=1 6、关于联合培养文章的署名问题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13762fpage=1 7、留美博士后常见问题: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7193 8、小木虫虫友亲历奉献——出国感受: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95544fpage=1 9、美国签证处-Youku视频讲解签证过程及注意事项: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75490fpage=1 10、谢绝外导offer(ad)的回信: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51458 11、拒绝offer的回信: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29368fpage=1 12、美国签证信息汇总, 值得收藏: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92566fpage=1 13、07、08、09公派录取情况及09CSC培训资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45424fpage=1 14、公派出国探亲问题的经验分享----加拿大探亲: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05925fpage=1 15、访问学者陪工签证办理过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97890fpage=2 16、公派生常见问题解答: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65480fpage=2 17、纪录片下载资源)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89474fpage=2 18、老海龟贡献资料——老海龟08年以来在小木虫留学栏目里的热门贴: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93142fpage=1 19、写给即将来耶鲁的师弟师妹们: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7219fpage=1 20、签证的办理及心得体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35626fpage=1 五、考试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1、GRE 历年真题(1990-2008):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ghlight=page=1 2、关于WSK攻略和资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19395fpage=1 3、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英语统考教材录音MP3: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page=1#pid19055954 4、2006年-2009年科学研究热点: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 ... ghlight=page=1 5、签证模拟光盘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4021fpage=1
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发“科技哲学高层论坛系列讲座之吕乃基教授精华十讲”
热度 7 lvnaiji 2012-10-30 08:44
时值我校人文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哲科系建系三十周年之际,我系举办 “ 科技哲学高层论坛系列讲座之吕乃基教授精华十讲 ” ,即将告别讲堂的吕乃基教授集毕生学术精华于十次讲座。欢迎对此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和有兴趣的网友莅临指导。 讲座主题 : 日期 讲座时间 主 题 11 月 2 日 14:30—16:30 自然和自然界——人类生存和演化的共同基础和出发点 11 月 9 日 14:30—16:30 认识过程的“ V ”型曲线 18:30—20:30 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界——人类生存和演化的新基础和出发点 11 月 16 日 14:30—16:30 知识与权力 - 现代性与现代化 18:30—20:30 知识之树 11 月 30 日 14:30—16:30 全球化与熵 18:30—20:30 三个世界的关系兼及科技双刃剑 12 月 7 日 14:30—16:30 两种文化边界的推移 18:30—20:30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12 月 14 日 14:30—16:30 认识我自己 地点:四牌楼校区东南院 207 。具体时间和内容可能有所调整,以各讲之前的通知为准 (博主略有篡改)
个人分类: 特别推荐|38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取其精华 去其失误:析2012年诺贝尔奖——饶毅
liyibo666 2012-10-29 15:48
取其精华 去其失误:析2012年诺贝尔奖 精选 饶毅 在诺贝尔奖公布后,讨论相关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公众了解科学、科学界重温研究历程、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工作。 2012 年化学奖的问题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近 9 年来 6 次发给生物方面工作,虽然委员会有生物成员,仍经常出问题,今年的化学奖也不例外。 与今年化学奖相关的,有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很重要:日本的 Kimura 和美国人 Hargrave 。虽然他们被委员会忽略,他们的工作重要性不亚于今年得奖的 Lefkowitz 。 虽然 Lefkowitz 研究 GPCR ( G 蛋白偶联受体)很有苦劳(做了很多好的工作),但功劳(单项突出工作)却不够突出。化学奖委员会称 Lefkowitz 和同事“ made a seminal contribution when they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first receptor for epinephrine, βAR (33). ”(克隆和测序肾上腺素能受体),这个说法有 4 个问题。 首先, 1980 年代很多人克隆多种受体的基因,这些受体的重要性并不低于 GPCR ,工作最突出为日本的 Shosaku Numa ,其次是当时在美国的德国科学家 Axel Ullrich ,他们克隆了多个重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受体、离子通道等。化学奖介绍了 Lefkowitz 在克隆基因前期的标记和纯化 GPCR 蛋白质的工作,确是同期重要的工作,但总体上 Lefkowitz 不如 Numa 突出。 其次,眼睛的视杆蛋白( rhodopsin )也是 GPCR ,而其基因在 Lefkowitz 工作以前好几年就成功了。 1977 年美国的 Hargrave 获得视杆蛋白氨基端部分序列,其后 Hargrave ( 1982 , 1983 )和俄国的 Ovchinnikov ( 1982 、 1983 )获得视杆蛋白基因确定其编码蛋白质的全长序列。美国的 Jeremy Nathans ( 1983 )也克隆视杆蛋白的基因,并在 1984 到 1986 年一系列工作,确定眼睛 4 个 GPCRs ,并通过漂亮的遗传学方法证明三个色觉相应的 GPCRs 。而 Lefkowitz 参与的克隆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工作发表于 1986 年( Dixon 等, 1986 ),比视杆蛋白的三个工作都要晚好几年。虽然视杆蛋白是由光子激活的 GPCR 、而肾上腺素能受体是被化学分子激活的 GPCR ,他们的序列高度相似。 1986 年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克隆的论文,其标题也强调与视杆蛋白的相似性。 第三,化学奖委员会引用的论文 33 ,是 1986 年克隆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工作。但这篇文章( Dixon et al., 1986 )中, Lefkowitz 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讯的最后作者, Lefkowitz 实验室非此工作的主力,第一和最后作者在 Merck Sharp and Dohme 公司(今称默沙东)的研究部门工作。如果按化学奖委员会认为这项工作是化学分子激活 GPCR 的代表性工作,那么最大功劳就不是 Lefkowitz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在引用和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把主要的人变成了名字可以忽略的“同事”,而不是文章最主要的作者,出现的就不仅是矛盾,而有点蹊跷。 第四,大家公认 Brian Kobilka 的结构生物学工作。他坚持多年后,于 2007 年成功地解析了化学分子激活的 GPCR 结构( Rasmussen et al., 2007; Rosenbaum et al., 2007 ),并有一系列漂亮的后继工作。如果按解析 GPCR 蛋白质结构的工作来评价,此前还有视杆蛋白的结构已经被解析: 1997 年,日本科学家 Yoshiaki Kimura 等解析细菌的视杆蛋白、 2000 年美国的 Palczewski 解析动物的视杆蛋白。 所以,无论如何组合, Lefkowitz 都难以进入前三。可惜化学奖委员会继续不如一个用功的研究生,再次忽略了很容易看到的工作。 2012 年生理奖的背景 2012 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肯定了发育生物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这是发育生物学第四次获诺贝尔奖。第一次是 1935 年德国的 Hans Spemann ( 1869-1941 )(因为他发现胚胎诱导现象)、第二次是 1986 年意大利女科学家 Rita Levi-Montalcini ( 1909- )(因为她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第三次是 1995 年德国的女科学家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美国的 Eric Wieschaus 和 Edward Lewis (因为他们研究果蝇发育的基因)。百年来,发育的奖一半给了德国,是因为德国在十九世纪创立了近代发育生物学,并多年领先。 我们每个人都是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这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再分成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个细胞,如此直至很多很多细胞,而这些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最初的一个细胞,有多种潜能,而最后分化的细胞,只参与一个功能,比如长出头发的细胞、组成眼睛的细胞,不同于脑中、肝脏和肾脏的主要细胞。 从发育生物学来说,一个多潜能的细胞,如何变成分化的细胞,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可逆? 从再生医学希望人造器官来说,粗略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把已分化的细胞(如皮肤的细胞)退回多潜能状态的细胞(多能干细胞);第二步把多能干细胞变成我们需要的细胞(比如肾脏的细胞)?如果可以这样,也许当我们失去眼睛、肾脏、胳膊的时候,我们用自己无关紧要的细胞(如皮肤上刮下一点),重新制造我们失去的细胞、组织、器官,在应用上有着诱人的前景,可惜目前还做不到。 Gurdon 和山中伸弥的工作与第一步有关: Gurdon 研究是否分化的细胞能退回多能细胞,而山中伸弥研究用什么分子可以将分化的细胞退回多能干细胞。有很多人在做第二步(将多能干细胞变成我们希望的分化细胞),但尚需确定高效的、公认的、无副作用的方法。 Gurdon 和山中伸弥的工作在目前来说做得相当好,所以得了诺贝尔奖。但这类工作有其他里程碑,另外并未终结此领域的研究,现在也不是非常清楚山中伸弥的成果最后应用意义有多大。 他们的工作本身有很长的历史背景,可以推到 十九 世纪德国的近代实验胚胎学创始人 Wilhelm Roux ( 1850-1924 )。但简单的是推到 1952 年,美国费城的科学家 Robert Briggs 和 Thomas King 。他们于 1952 年发表一篇论文,将原来只在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做过的核移植技术( nuclear transfer ),成功地建立于多细胞生物。他们把蛙的细胞核转移到另外一个去除细胞核的细胞里面,让后者发育生长。他们想检验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是否潜能有所改变。当时,他们只检查了胚胎发育比较早的几个时期细胞核,发现越早成功率越高。 1958 年,当时在牛津大学的 Gurdon 等用 Briggs 和 King 同样的方法,换了一种蛙,也能做核移植,而且观察到同样现象,越早的细胞核,约能支持胚胎从开始发育到成熟。晚的细胞核成功率降低。但是, Gurdon 强调晚的细胞核竟然还有全能性,他们当时最晚是早于蝌蚪的时期。 1962 年, Gurdon 用蝌蚪肠子的细胞核也获得成功,进一步支持分化的细胞,其细胞核仍有全能性,只是需要和早期的细胞质放在一起。这个工作一方面说明晚期细胞核还有全能性,另外一方面说明早期细胞质有保持或诱导全能性的能力。 1996 年英国爱丁堡 Roslin 研究所 Wilmut 团队把羊胚胎的细胞到体外培养后,取其细胞核移植到早期卵母细胞,可以长成羊( Campbell et al., 1996 )。 1997 年, Wilmut 等从成年羊的乳腺中获得细胞,取细胞核移植到卵母细胞,可以获得羊 (Wilmut et al., 1997) 。 1997 年克隆羊的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分化的细胞,其细胞核可以重新变成具有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 所以,核移植与细胞核全能性的工作,突出的是 Briggs 和 King 、 Gurdon 、 Wilmut 。不过, Briggs 于 1983 年去世、 King 于 2000 年去世。 Gurdon 本人为很多人尊敬,有很多人希望他得奖。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最近我才听说中学老师认为他生物学很差,不过这不是后来科学家对他的评价,他在 1990 年代的研究,与我当时的研究是同一领域,我们常感叹他的研究聪明,也曾要求上课的学生读他 1990 年代的文章)。在英国有一批科学家,他们做工作很有趣,做科学不是为了吃饭,是为了好玩。美国也许从来没有过绅士科学家,现在英国这样的科学家也不多了, Gurdon 是绅士科学家。 日本科学家今年得奖的工作有两个基础,一是核移植显示分化细胞的核未丧失全能性,另一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命运。研究细胞命运的基因,最重要的工作是德国的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美国的 Eric Wieschaus 和 Edward Lewis ,他们发现了很多控制果蝇胚胎发育的基因,于 1995 年获诺贝尔奖。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让单个基因突变以后,看胚胎的表型,从而推论某个基因对某个发育过程是必需的。 1987 年美国西雅图 Fred Hutchison 癌症研究中心 Harold Weintraub 实验室做了一个很漂亮的实验。他带领研究生 Robert Davis 和博士后 Andrew Lassar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一个基因对细胞命运是否起到充分的作用。有一种成纤维细胞(称 C3H10T1/2 ),在一种药物处理下,不知为什么,会变成肌肉细胞。 Weintraub 实验室比较成纤维细胞和肌肉细胞之间表达哪些不同的基因,找到三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他们将每一个基因单独转入成纤维细胞,结果其中一个可以将成纤维细胞变成肌肉细胞,他们称这一基因为 MyoD (肌肉决定)( Davis et al., 1987 )。其后,他们和多个实验室发现, MyoD 可以将好些不同细胞变成肌肉细胞,这是通过单个基因改变细胞命运的里程碑。 2012 年 Lasker 获得者 Tom Maniatis 称 Weinbraub 是他认识的最聪明的生物学家,可惜 Weintraub 患脑瘤去世了。 1995 瑞士巴塞尔生物中心的 Walter Gehring 带领实验室发表一篇论文,发现在果蝇中,用一个基因可以诱导眼睛产生,果蝇的这个基因称为 eyeless 、它在脊椎类动物的类似基因称为 Pax6 。还在摩尔根时代就知道:没有这个基因,眼睛减小很多。 Gehring 实验室克隆到这个基因后,发现它平时表达在早期眼睛里,而通过转基因将它表达到身体其他部分,可以在多个部位长出眼睛,如翅膀上、腿上( Halder , Callaerts and Gehring 1995) 。 这表明,通过单个基因可以改变一些细胞的命运导致一个器官的形成,至少在果蝇如此。 可惜的是,在脊椎动物、哺乳动物,还没有找到用单个、或多个基因制造组织、器官的方法,人造生物器官的梦想还需要努力。 多能干细胞也是一种细胞命运。 1990 年,日本的 Okamoto 等、德国的 Scholer 等分别独立发现多能干细胞特异表达的 Oct4 基因。 2003 年,山中伸弥实验室和英国的 Chambers 等独立发现另一个对维持多能干细胞重要的基因 Nanog ( Mitsui et al., 2003 ; Chambers et al., 2003 )。 Oct4 和 Nanog 可以使少数种类的细胞变成干细胞,但一般来说,它们单独不能将分化的细胞变成干细胞,还需要其他因素。 在这些基础上,有了山中伸弥的工作。 山中伸弥原来的科学背景较弱,在美国进修时实验室也不是很好,回到日本时的研究条件也不很好。但他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沿着自己原来的研究经常问问题,最后做了很好的工作。 2003 年,他实验室作为发现 Nanog 的两个实验室之一( Mitsui et al., 2003 ; Chambers et al., 2003 ),首次为较多科学家注意。进一步,他实验室的 Takahashi 和他选择了多能干细胞与一般细胞不同的基因,他们估计了 24 个基因,然后把 24 个基因同时导入分化的细胞,结果能够将后者转化为多能干细胞,他们逐步做减法,减去某一个,最后发现只需要 4 个基因 ( My c , Oct4 , Sox2 和 Kl f4 )就足以将 分化的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 Takahashi and Yamanaka , 2006 )。他们将由此得到的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 )。这一工作立即引起广泛的瞩目。 他们 2006 年的工作是用老鼠细胞做的。 2007 年,他实验室 (Takahashi et al.,2007) 、以及美国迪斯康斯大学汤姆森实验室的俞钧瑛等 (Yu et al., 2007) ,独立报道 4 个基因也可以使人的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两个实验室用的具体 4 个基因有 2 个不同。 iPS 立即为很多实验室使用,并认为有很多应用潜能。不过, iPS 的应用还有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最后用于再生医学的途径和方法,迄今未知,所以,如果最后需要制造干细胞,而且制造干细胞的方法是通过用基因诱导干细胞,那么今年奖山中伸弥是对的。不过,也还有可能:最后应用的方法不用制造干细胞,直接从一种分化的细胞变成另外一种分化的细胞,省略干细胞一步,那么方法就完全是 Weintraub 等 1987 年发明的;也可能最后制造应用的方法是目前大家想不到、完全不同于山中伸弥的方法和途径。所以,虽然大家对 iPS 还在兴奋期间,但工作尚未完成、意义未经长期检验。 很多人推崇已经 79 岁的 Gurdon ,把他和山中伸弥合在一起,可能也是山中伸弥 2006 年工作出来时间不久就获奖的原因之一。 结语 对各种评价 / 评审共识度是否高,取决于: 1 )领域是否有共同价值观, 2 )评审者的专业水平, 3 )评审者的公正性,以及 4 )评审者花一定的精力做足功课。文学奖与和平奖难以获得大家共识,主要是第一种原因,讨论起来很快就变成价值和立场的争论。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一般在科学界有相当大的共识,但也会出现不同意见、出现错误,常是第四种原因。在国内评审中,可能第三种情况多一些。 如果将诺贝尔奖奉为神明,自己不直接读原始文献,讲课、写教科书按诺贝尔奖的描述,就可能夸大一些工作、忽略一些真正重要的工作,不了解科学事实和研究的历史进程,有时误导学生和其他后来者。 如果误以为发了诺贝尔奖就是定论,就可能因为诺贝尔奖的写法而误以为某项工作已经达到顶峰。实际上,有时不是这样。我们在肯定获奖工作正确部分的同时,无需崇拜、不应该被迷惑,有时意识到还有可能另辟蹊径,走不同的道路、做不同的研究,才更有意义。 文献: Briggs R and King TJ (1952). Transplantation of Living Nuclei From Blastula Cells into Enucleated Frogs' Egg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38:455–463. Campbell KHS, McWhir J, Ritchie WA, Wilmut I (1996). Sheep cloned by nuclear transferfrom a cultured cell line. Nature 380:64-66. Chambers I, Colby D, Robertson M, Nichols J, Lee S, Tweedie S, Smith A (2003). Functional expression cloning of Nanog, a pluripotency sustaining factor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113:643-655. Davis RL, Weintraub H, Lassar AB (1987) Expression of a single transfected cDNA converts fibroblasts to myoblasts. Cell 51:987-1000. Dixon RAF, Kobilka BK, Strader DJ, Benovic JL, Dohlman HG, Frielle T, Bolanowski MA, Bennett CD, Rands E, Diehl RE, Mumford RA, Slater EE, Sigal IS, Caron MG, Lefkowitz RJ and Strader CD (1986). Cloning of the gene and cDNA for mammalian b -adrenergic receptor and homology with rhodopsin. Nature 321:75-79. Gurdon JB, Elsdale TR, Fischberg M (1958). Sexually Mature Individuals of Xenopus laevi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ingle Somatic Nuclei. Nature 182:64–65. Gurdon JB (1962). The developmental capacity of nuclei taken from intestinal epithelium cells of feeding tadpoles. Journal of Embryology and Experimental Morphology 10:622–640. Halder G, Callaerts P, and Gehring WJ (1995). Induction of ectopic eyes by targeted expression of the eyeless gene in Drosophila. Science 267:1788–1792. Hargrave PA (1977). The amino-terminal tryptic peptide of bovine rhodopsin; a glycopeptide containing two sites of oligosaccharide attachment. Biochim Biophys Acta . 492:83–94. Hargrave PA, McDowell JH, Sremiatkowski-Juszczak EC, Fong S-L, Kuhn H, Wang JK, Curtis DR, Mohana Rao JK, Argos P, and Feldmann RJ (1982). The carboxy terminal one-third of bovine rhodopsin: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Vision Research 22:1429-1438. Hargrave P. A., McDowell J. H., Curtis D. R., Wang J. K., Juszczak E., Fong S. L., Rao J. K., Argos P. (1983) The structure of bovine rhodopsin. Biophys. Struct. Mech . 9:235-244 Kimura Y, Vassylyev DG, Miyazawa A, Kidera A, Matsushima M, Mitsuoka K, Murate K, Hirai T and Fujiyoshi Y (1997). Surface of bacteriorhodopsin revealed by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Nature 389:206-211. Mitsui K, Tokuzawa Y, Itoh H, Segawa K, Murakami M, Takahashi K, Maruyama M, Maeda M, Yamanaka S (2003). The homeoprotein Nanog is required for maintenance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epiblast and ES cells. Cell 113:631-642. Nathans J and Hogness DS (1983) Isolation, sequence analysis, and intron-exon arrangement of the gene encoding bovine rhodopsin. Cell 34:807-814. Nathans J and Hogness DS (1984) Isolation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ene encoding human rhodops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81:4851-4855. Nathans J, Thomas D, Hogness DS (1986). Molecular genetics of human color vision: the genes encoding blue, green, and red pigments. Science 232:193-202. Nathans J, Piantanida TP, Eddy RL, Shows TB and Hogness DS (1986).Molecular genetics of inherited variation in human color vision. Science 232:203-210 Kimura, Y., Vassylyev, D.G., Miyazawa, A., Kidera, A., Matsushima, M., Mitsuoka, K., Murate, K., Hirai, T. Fujiyoshi, Y. (1997). Surface of bacteriorhodopsin revealed by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Nature 389:206-211. Okamoto K, Okazawa H, Okuda A, Sakai M, Muramatsu M and Hamada H (1990). A novel octamer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mouse embryonic cells. Cell 60:461–472. Ovchinnikov YA, Abdulaev NG, Fergrna MY, Artamonov ID, Zolotarev AS, Mrroshnikov AI, Martynov VI, Kustrna MB, Kudelin AB, and Bogachuk AS (1982).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visual rhodopsin. Bioorg. Khim. 8, 1011-1014. Ovchinnikov Iu A., Abdulaev N. G., Feigina M., Artamonov I. D., Bogachuk A. S.(1983) Visual rhodopsin. III.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topography in a membrane. Bioorg. Khim . 9:1331-1340 . Palczewski K, Kumasaka T., Hori T., Behnke C. A., Motoshima H., Fox B. A., Le Trong I., Teller D. C., Okada T., Stenkamp R. E., Yamamoto M., Miyano M.(2000) Crystal structure of rhodopsin: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Science 289:739-745. Rasmussen, S.G.F, Choi, H.J, Rosenbaum, D.M., Kobilka, T.S., Thian, F.S., Edwards, P.C., Burghammer, M., Rratnala, V.R.P, Sanishvili, R. Fischetti, R.F., Schertler, G.F.X, Weis, W.I., Kobilka, B.K (2007).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eta 2 adrenergic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Nature 450:383-7. Rosenbaum, DM, Cherezov V, Hanson MA, Rasmussen SGF, Thian FS, Kolbilka ST, Choi H-J, Yao X-J, Weis WI, Stevens RC Kolbika BK (2007). GPCR engineering yields high-resolution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β2-adrenergic receptor function. Science 318:1266-1273. Scholer HR, Dressler GR, Balling R, Rohdewohld H, and Gruss P (1990). Oct-4: a germlin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mapping to the mouse t-complex. EMBO J . 9:2185–2195. Takahashi K, Yamanaka S (2006).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 126:663-676. Takahashi K, Tanabe K, Ohnuki M, Narita M, Ichisaka T, Tomoda K, Yamanaka S (2007).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adult 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 131:861–872. Wilmut I, Schnieke AE, McWhir J, Kind AJ and Campbell KHS (1997). Viable offspring derived from fetal and adult mammalian cells. Nature 385:810-813. Yu J, Vodyanik MA, Smuga-Otto K, Antosiewicz-Bourget J, Frane JL, Tian S, Nie J, Jonsdottir GA, Ruotti V, Stewart R, Slukvin II, Thomson JA (2007)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somatic cells. Science 318:1917-1920. (本文整理自 2012 年 10 月 22 日下午在中国科协的几次发言,顺序有改动,文字有所修饰、补齐了速记省略的英文人名、修改了速记的错误,另外稍加部分内容)
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取其精华 去其失误:析2012年诺贝尔奖
热度 14 饶毅 2012-10-26 09:56
在诺贝尔奖公布后,讨论相关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公众了解科学、科学界重温研究历程、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工作。 2012 年化学奖的问题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近 9 年来 6 次发给生物方面工作,虽然委员会有生物成员,仍经常出问题,今年的化学奖也不例外。 与今年化学奖相关的,有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很重要:日本的 Kimura 和美国人 Hargrave 。虽然他们被委员会忽略,他们的工作重要性不亚于今年得奖的 Lefkowitz 。 虽然 Lefkowitz 研究 GPCR ( G 蛋白偶联受体)很有苦劳(做了很多好的工作),但功劳(单项突出工作)却不够突出。化学奖委员会称 Lefkowitz 和同事“ made a seminal contribution when they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first receptor for epinephrine, βAR (33). ”(克隆和测序肾上腺素能受体),这个说法有 4 个问题。 首先, 1980 年代很多人克隆多种受体的基因,这些受体的重要性并不低于 GPCR ,工作最突出为日本的 Shosaku Numa ,其次是当时在美国的德国科学家 Axel Ullrich ,他们克隆了多个重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受体、离子通道等。化学奖介绍了 Lefkowitz 在克隆基因前期的标记和纯化 GPCR 蛋白质的工作,确是同期重要的工作,但总体上 Lefkowitz 不如 Numa 突出。 其次,眼睛的视杆蛋白( rhodopsin )也是 GPCR ,而其基因在 Lefkowitz 工作以前好几年就成功了。 1977 年美国的 Hargrave 获得视杆蛋白氨基端部分序列,其后 Hargrave ( 1982 , 1983 )和俄国的 Ovchinnikov ( 1982 、 1983 )获得视杆蛋白基因确定其编码蛋白质的全长序列。美国的 Jeremy Nathans ( 1983 )也克隆视杆蛋白的基因,并在 1984 到 1986 年一系列工作,确定眼睛 4 个 GPCRs ,并通过漂亮的遗传学方法证明三个色觉相应的 GPCRs 。而 Lefkowitz 参与的克隆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工作发表于 1986 年( Dixon 等, 1986 ),比视杆蛋白的三个工作都要晚好几年。虽然视杆蛋白是由光子激活的 GPCR 、而肾上腺素能受体是被化学分子激活的 GPCR ,他们的序列高度相似。 1986 年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克隆的论文,其标题也强调与视杆蛋白的相似性。 第三,化学奖委员会引用的论文 33 ,是 1986 年克隆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工作。但这篇文章( Dixon et al., 1986 )中, Lefkowitz 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讯的最后作者, Lefkowitz 实验室非此工作的主力,第一和最后作者在 Merck Sharp and Dohme 公司(今称默沙东)的研究部门工作。如果按化学奖委员会认为这项工作是化学分子激活 GPCR 的代表性工作,那么最大功劳就不是 Lefkowitz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在引用和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把主要的人变成了名字可以忽略的“同事”,而不是文章最主要的作者,出现的就不仅是矛盾,而有点蹊跷。 第四,大家公认 Brian Kobilka 的结构生物学工作。他坚持多年后,于 2007 年成功地解析了化学分子激活的 GPCR 结构( Rasmussen et al., 2007; Rosenbaum et al., 2007 ),并有一系列漂亮的后继工作。如果按解析 GPCR 蛋白质结构的工作来评价,此前还有视杆蛋白的结构已经被解析: 1997 年,日本科学家 Yoshiaki Kimura 等解析细菌的视杆蛋白、 2000 年美国的 Palczewski 解析动物的视杆蛋白。 所以,无论如何组合, Lefkowitz 都难以进入前三。可惜化学奖委员会继续不如一个用功的研究生,再次忽略了很容易看到的工作。 2012 年生理奖的背景 2012 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肯定了发育生物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这是发育生物学第四次获诺贝尔奖。第一次是 1935 年德国的 Hans Spemann ( 1869-1941 )(因为他发现胚胎诱导现象)、第二次是 1986 年意大利女科学家 Rita Levi-Montalcini ( 1909- )(因为她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第三次是 1995 年德国的女科学家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美国的 Eric Wieschaus 和 Edward Lewis (因为他们研究果蝇发育的基因)。百年来,发育的奖一半给了德国,是因为德国在十九世纪创立了近代发育生物学,并多年领先。 我们每个人都是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这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再分成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个细胞,如此直至很多很多细胞,而这些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最初的一个细胞,有多种潜能,而最后分化的细胞,只参与一个功能,比如长出头发的细胞、组成眼睛的细胞,不同于脑中、肝脏和肾脏的主要细胞。 从发育生物学来说,一个多潜能的细胞,如何变成分化的细胞,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可逆? 从再生医学希望人造器官来说,粗略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把已分化的细胞(如皮肤的细胞)退回多潜能状态的细胞(多能干细胞);第二步把多能干细胞变成我们需要的细胞(比如肾脏的细胞)?如果可以这样,也许当我们失去眼睛、肾脏、胳膊的时候,我们用自己无关紧要的细胞(如皮肤上刮下一点),重新制造我们失去的细胞、组织、器官,在应用上有着诱人的前景,可惜目前还做不到。 Gurdon 和山中伸弥的工作与第一步有关: Gurdon 研究是否分化的细胞能退回多能细胞,而山中伸弥研究用什么分子可以将分化的细胞退回多能干细胞。有很多人在做第二步(将多能干细胞变成我们希望的分化细胞),但尚需确定高效的、公认的、无副作用的方法。 Gurdon 和山中伸弥的工作在目前来说做得相当好,所以得了诺贝尔奖。但这类工作有其他里程碑,另外并未终结此领域的研究,现在也不是非常清楚山中伸弥的成果最后应用意义有多大。 他们的工作本身有很长的历史背景,可以推到 十九 世纪德国的近代实验胚胎学创始人 Wilhelm Roux ( 1850-1924 )。但简单的是推到 1952 年,美国费城的科学家 Robert Briggs 和 Thomas King 。他们于 1952 年发表一篇论文,将原来只在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做过的核移植技术( nuclear transfer ),成功地建立于多细胞生物。他们把蛙的细胞核转移到另外一个去除细胞核的细胞里面,让后者发育生长。他们想检验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是否潜能有所改变。当时,他们只检查了胚胎发育比较早的几个时期细胞核,发现越早成功率越高。 1958 年,当时在牛津大学的 Gurdon 等用 Briggs 和 King 同样的方法,换了一种蛙,也能做核移植,而且观察到同样现象,越早的细胞核,约能支持胚胎从开始发育到成熟。晚的细胞核成功率降低。但是, Gurdon 强调晚的细胞核竟然还有全能性,他们当时最晚是早于蝌蚪的时期。 1962 年, Gurdon 用蝌蚪肠子的细胞核也获得成功,进一步支持分化的细胞,其细胞核仍有全能性,只是需要和早期的细胞质放在一起。这个工作一方面说明晚期细胞核还有全能性,另外一方面说明早期细胞质有保持或诱导全能性的能力。 1996 年英国爱丁堡 Roslin 研究所 Wilmut 团队把羊胚胎的细胞到体外培养后,取其细胞核移植到早期卵母细胞,可以长成羊( Campbell et al., 1996 )。 1997 年, Wilmut 等从成年羊的乳腺中获得细胞,取细胞核移植到卵母细胞,可以获得羊 (Wilmut et al., 1997) 。 1997 年克隆羊的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分化的细胞,其细胞核可以重新变成具有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 所以,核移植与细胞核全能性的工作,突出的是 Briggs 和 King 、 Gurdon 、 Wilmut 。不过, Briggs 于 1983 年去世、 King 于 2000 年去世。 Gurdon 本人为很多人尊敬,有很多人希望他得奖。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最近我才听说中学老师认为他生物学很差,不过这不是后来科学家对他的评价,他在 1990 年代的研究,与我当时的研究是同一领域,我们常感叹他的研究聪明,也曾要求上课的学生读他 1990 年代的文章)。在英国有一批科学家,他们做工作很有趣,做科学不是为了吃饭,是为了好玩。美国也许从来没有过绅士科学家,现在英国这样的科学家也不多了, Gurdon 是绅士科学家。 日本科学家今年得奖的工作有两个基础,一是核移植显示分化细胞的核未丧失全能性,另一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命运。研究细胞命运的基因,最重要的工作是德国的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美国的 Eric Wieschaus 和 Edward Lewis ,他们发现了很多控制果蝇胚胎发育的基因,于 1995 年获诺贝尔奖。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让单个基因突变以后,看胚胎的表型,从而推论某个基因对某个发育过程是必需的。 1987 年美国西雅图 Fred Hutchison 癌症研究中心 Harold Weintraub 实验室做了一个很漂亮的实验。他带领研究生 Robert Davis 和博士后 Andrew Lassar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一个基因对细胞命运是否起到充分的作用。有一种成纤维细胞(称 C3H10T1/2 ),在一种药物处理下,不知为什么,会变成肌肉细胞。 Weintraub 实验室比较成纤维细胞和肌肉细胞之间表达哪些不同的基因,找到三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他们将每一个基因单独转入成纤维细胞,结果其中一个可以将成纤维细胞变成肌肉细胞,他们称这一基因为 MyoD (肌肉决定)( Davis et al., 1987 )。其后,他们和多个实验室发现, MyoD 可以将好些不同细胞变成肌肉细胞,这是通过单个基因改变细胞命运的里程碑。 2012 年 Lasker 获得者 Tom Maniatis 称 Weinbraub 是他认识的最聪明的生物学家,可惜 Weintraub 患脑瘤去世了。 1995 瑞士巴塞尔生物中心的 Walter Gehring 带领实验室发表一篇论文,发现在果蝇中,用一个基因可以诱导眼睛产生,果蝇的这个基因称为 eyeless 、它在脊椎类动物的类似基因称为 Pax6 。还在摩尔根时代就知道:没有这个基因,眼睛减小很多。 Gehring 实验室克隆到这个基因后,发现它平时表达在早期眼睛里,而通过转基因将它表达到身体其他部分,可以在多个部位长出眼睛,如翅膀上、腿上( Halder , Callaerts and Gehring 1995) 。 这表明,通过单个基因可以改变一些细胞的命运导致一个器官的形成,至少在果蝇如此。 可惜的是,在脊椎动物、哺乳动物,还没有找到用单个、或多个基因制造组织、器官的方法,人造生物器官的梦想还需要努力。 多能干细胞也是一种细胞命运。 1990 年,日本的 Okamoto 等、德国的 Scholer 等分别独立发现多能干细胞特异表达的 Oct4 基因。 2003 年,山中伸弥实验室和英国的 Chambers 等独立发现另一个对维持多能干细胞重要的基因 Nanog ( Mitsui et al., 2003 ; Chambers et al., 2003 )。 Oct4 和 Nanog 可以使少数种类的细胞变成干细胞,但一般来说,它们单独不能将分化的细胞变成干细胞,还需要其他因素。 在这些基础上,有了山中伸弥的工作。 山中伸弥原来的科学背景较弱,在美国进修时实验室也不是很好,回到日本时的研究条件也不很好。但他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沿着自己原来的研究经常问问题,最后做了很好的工作。 2003 年,他实验室作为发现 Nanog 的两个实验室之一( Mitsui et al., 2003 ; Chambers et al., 2003 ),首次为较多科学家注意。进一步,他实验室的 Takahashi 和他选择了多能干细胞与一般细胞不同的基因,他们估计了 24 个基因,然后把 24 个基因同时导入分化的细胞,结果能够将后者转化为多能干细胞,他们逐步做减法,减去某一个,最后发现只需要 4 个基因 ( My c , Oct4 , Sox2 和 Kl f4 )就足以将 分化的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 Takahashi and Yamanaka , 2006 )。他们将由此得到的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 )。这一工作立即引起广泛的瞩目。 他们 2006 年的工作是用老鼠细胞做的。 2007 年,他实验室 (Takahashi et al.,2007) 、以及美国迪斯康斯大学汤姆森实验室的俞钧瑛等 (Yu et al., 2007) ,独立报道 4 个基因也可以使人的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两个实验室用的具体 4 个基因有 2 个不同。 iPS 立即为很多实验室使用,并认为有很多应用潜能。不过, iPS 的应用还有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最后用于再生医学的途径和方法,迄今未知,所以,如果最后需要制造干细胞,而且制造干细胞的方法是通过用基因诱导干细胞,那么今年奖山中伸弥是对的。不过,也还有可能:最后应用的方法不用制造干细胞,直接从一种分化的细胞变成另外一种分化的细胞,省略干细胞一步,那么方法就完全是 Weintraub 等 1987 年发明的;也可能最后制造应用的方法是目前大家想不到、完全不同于山中伸弥的方法和途径。所以,虽然大家对 iPS 还在兴奋期间,但工作尚未完成、意义未经长期检验。 很多人推崇已经 79 岁的 Gurdon ,把他和山中伸弥合在一起,可能也是山中伸弥 2006 年工作出来时间不久就获奖的原因之一。 结语 对各种评价 / 评审共识度是否高,取决于: 1 )领域是否有共同价值观, 2 )评审者的专业水平, 3 )评审者的公正性,以及 4 )评审者花一定的精力做足功课。文学奖与和平奖难以获得大家共识,主要是第一种原因,讨论起来很快就变成价值和立场的争论。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一般在科学界有相当大的共识,但也会出现不同意见、出现错误,常是第四种原因。在国内评审中,可能第三种情况多一些。 如果将诺贝尔奖奉为神明,自己不直接读原始文献,讲课、写教科书按诺贝尔奖的描述,就可能夸大一些工作、忽略一些真正重要的工作,不了解科学事实和研究的历史进程,有时误导学生和其他后来者。 如果误以为发了诺贝尔奖就是定论,就可能因为诺贝尔奖的写法而误以为某项工作已经达到顶峰。实际上,有时不是这样。我们在肯定获奖工作正确部分的同时,无需崇拜、不应该被迷惑,有时意识到还有可能另辟蹊径,走不同的道路、做不同的研究,才更有意义。 文献: Briggs R and King TJ (1952). Transplantation of Living Nuclei From Blastula Cells into Enucleated Frogs' Egg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38:455–463. Campbell KHS, McWhir J, Ritchie WA, Wilmut I (1996). Sheep cloned by nuclear transferfrom a cultured cell line. Nature 380:64-66. Chambers I, Colby D, Robertson M, Nichols J, Lee S, Tweedie S, Smith A (2003). Functional expression cloning of Nanog, a pluripotency sustaining factor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113:643-655. Davis RL, Weintraub H, Lassar AB (1987) Expression of a single transfected cDNA converts fibroblasts to myoblasts. Cell 51:987-1000. Dixon RAF, Kobilka BK, Strader DJ, Benovic JL, Dohlman HG, Frielle T, Bolanowski MA, Bennett CD, Rands E, Diehl RE, Mumford RA, Slater EE, Sigal IS, Caron MG, Lefkowitz RJ and Strader CD (1986). Cloning of the gene and cDNA for mammalian b -adrenergic receptor and homology with rhodopsin. Nature 321:75-79. Gurdon JB, Elsdale TR, Fischberg M (1958). Sexually Mature Individuals of Xenopus laevi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ingle Somatic Nuclei. Nature 182:64–65. Gurdon JB (1962). The developmental capacity of nuclei taken from intestinal epithelium cells of feeding tadpoles. Journal of Embryology and Experimental Morphology 10:622–640. Halder G, Callaerts P, and Gehring WJ (1995). Induction of ectopic eyes by targeted expression of the eyeless gene in Drosophila. Science 267:1788–1792. Hargrave PA (1977). The amino-terminal tryptic peptide of bovine rhodopsin; a glycopeptide containing two sites of oligosaccharide attachment. Biochim Biophys Acta . 492:83–94. Hargrave PA, McDowell JH, Sremiatkowski-Juszczak EC, Fong S-L, Kuhn H, Wang JK, Curtis DR, Mohana Rao JK, Argos P, and Feldmann RJ (1982). The carboxy terminal one-third of bovine rhodopsin: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Vision Research 22:1429-1438. Hargrave P. A., McDowell J. H., Curtis D. R., Wang J. K., Juszczak E., Fong S. L., Rao J. K., Argos P. (1983) The structure of bovine rhodopsin. Biophys. Struct. Mech . 9:235-244 Kimura Y, Vassylyev DG, Miyazawa A, Kidera A, Matsushima M, Mitsuoka K, Murate K, Hirai T and Fujiyoshi Y (1997). Surface of bacteriorhodopsin revealed by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Nature 389:206-211. Mitsui K, Tokuzawa Y, Itoh H, Segawa K, Murakami M, Takahashi K, Maruyama M, Maeda M, Yamanaka S (2003). The homeoprotein Nanog is required for maintenance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epiblast and ES cells. Cell 113:631-642. Nathans J and Hogness DS (1983) Isolation, sequence analysis, and intron-exon arrangement of the gene encoding bovine rhodopsin. Cell 34:807-814. Nathans J and Hogness DS (1984) Isolation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ene encoding human rhodops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81:4851-4855. Nathans J, Thomas D, Hogness DS (1986). Molecular genetics of human color vision: the genes encoding blue, green, and red pigments. Science 232:193-202. Nathans J, Piantanida TP, Eddy RL, Shows TB and Hogness DS (1986).Molecular genetics of inherited variation in human color vision. Science 232:203-210 Kimura, Y., Vassylyev, D.G., Miyazawa, A., Kidera, A., Matsushima, M., Mitsuoka, K., Murate, K., Hirai, T. Fujiyoshi, Y. (1997). Surface of bacteriorhodopsin revealed by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Nature 389:206-211. Okamoto K, Okazawa H, Okuda A, Sakai M, Muramatsu M and Hamada H (1990). A novel octamer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mouse embryonic cells. Cell 60:461–472. Ovchinnikov YA, Abdulaev NG, Fergrna MY, Artamonov ID, Zolotarev AS, Mrroshnikov AI, Martynov VI, Kustrna MB, Kudelin AB, and Bogachuk AS (1982).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visual rhodopsin. Bioorg. Khim. 8, 1011-1014. Ovchinnikov Iu A., Abdulaev N. G., Feigina M., Artamonov I. D., Bogachuk A. S.(1983) Visual rhodopsin. III.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topography in a membrane. Bioorg. Khim . 9:1331-1340 . Palczewski K, Kumasaka T., Hori T., Behnke C. A., Motoshima H., Fox B. A., Le Trong I., Teller D. C., Okada T., Stenkamp R. E., Yamamoto M., Miyano M.(2000) Crystal structure of rhodopsin: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Science 289:739-745. Rasmussen, S.G.F, Choi, H.J, Rosenbaum, D.M., Kobilka, T.S., Thian, F.S., Edwards, P.C., Burghammer, M., Rratnala, V.R.P, Sanishvili, R. Fischetti, R.F., Schertler, G.F.X, Weis, W.I., Kobilka, B.K (2007).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eta 2 adrenergic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Nature 450:383-7. Rosenbaum, DM, Cherezov V, Hanson MA, Rasmussen SGF, Thian FS, Kolbilka ST, Choi H-J, Yao X-J, Weis WI, Stevens RC Kolbika BK (2007). GPCR engineering yields high-resolution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β2-adrenergic receptor function. Science 318:1266-1273. Scholer HR, Dressler GR, Balling R, Rohdewohld H, and Gruss P (1990). Oct-4: a germlin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mapping to the mouse t-complex. EMBO J . 9:2185–2195. Takahashi K, Yamanaka S (2006).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 126:663-676. Takahashi K, Tanabe K, Ohnuki M, Narita M, Ichisaka T, Tomoda K, Yamanaka S (2007).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adult 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 131:861–872. Wilmut I, Schnieke AE, McWhir J, Kind AJ and Campbell KHS (1997). Viable offspring derived from fetal and adult mammalian cells. Nature 385:810-813. Yu J, Vodyanik MA, Smuga-Otto K, Antosiewicz-Bourget J, Frane JL, Tian S, Nie J, Jonsdottir GA, Ruotti V, Stewart R, Slukvin II, Thomson JA (2007)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somatic cells. Science 318:1917-1920. (本文整理自 2012 年 10 月 22 日下午在中国科协的几次发言,顺序有改动,文字有所修饰、补齐了速记省略的英文人名、修改了速记的错误,另外稍加部分内容)
个人分类: 科学|30153 次阅读|17 个评论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实况直播精华 7月28日4时开始
热度 1 xupeiyang 2012-7-28 06:18
彩碗真是炫目!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香港和台湾代表团入场。 27日(英国时间)晚,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跳伞”的方式“来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令全场近9万名观众惊声尖 正当全球观众都为伦敦奥运会的亲民英伦风为之陶醉时,美国观众却不得不坐在电视机前干着急。为占据晚间黄金时段并保护广告商,拥有全美独家奥运转播权的NBC决定再度将开幕式实况延时播出。2008年北京奥运,美国也是在推迟近12小时后才在电视等来开幕。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辞! 英国女王宣布伦敦2012年奥运会正式开幕。 拳王阿里出现在会场! 保罗-麦卡特尼将用一首《Hey Jude》结束整晚的演出,现场8万名观众和他一起合唱。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几大亮点: 1.贝克汉姆快艇护送圣火, 2.女王与007空跳伦敦碗. 3.憨豆先生表演惊艳全场 4.黄金五环降临伦敦碗 5.《哈利波特》大反派伏地魔闯入儿童梦境 6. 易建联任旗手中国队入场 7. 204个铜花瓣汇聚点燃主火炬 8. “披头士”乐队压轴万人大合唱。 ◇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5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木虫精华总结
Irasater 2012-7-13 17:12
小木虫精华总结
个人分类: Notes|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KILLL 小木虫科研经验版之科研精华.pdf
Irasater 2012-7-11 14:23
感觉非常有用! KILLL 小木虫科研经验版之科研精华with bookmark.pdf
个人分类: Notes|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哪些?
热度 3 wliming 2012-6-12 11:24
很多人对中华文化复兴抱着期望,甚至希望在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到底中华文化有哪些是优秀的值得推广的呢?请大家一条条提提看。最好附一些论据和历史证据。
个人分类: 哲学|147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总结——1000+精华园英语培训精要!
Irasater 2012-5-29 14:17
吞火现场: 精华园+吞火挑战.avi 主题:在痛苦中蜕变,在快乐中升华,再选择中崛起,在行动中辉煌 巅峰状态,全力以赴 1. 吃苦,苦中作乐 2. 五岁状态;不在意面子,随意讲 3. 去世俗化;善于鼓励,和人打招呼 4. 一起练习 5. 没脸没皮,所向无敌 6. 思维反应快 7. 克服惯性思维 8. 完全忘记所学 9. 谦虚,虚心学习 10. 上台发言 11. 真正的口才:讲出来能让人有思考的深度和领悟,而非滔滔不绝 12. 疲劳来自于放不下 13. 人生之大忌:指出别人的缺点 14. 设定目标,玩命去干,是累不死的,一定会成功 15. 善待世上所有的一切 16. 能赚钱的人不怕花钱,人生最主要花钱的地方:父母(亲人、父母(所爱之人),以及向父母一样的:家乡,祖国,老师。。。); 17. 真正的朋友随时帮助你; 18. 花钱花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上; 19. 每一种人对待同一种事情选择的难易程度不同:强者选择难的,即使失败了,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20. 人不强大,必会受到欺侮!我们应该向水一样不断积累自己的厚度,等到时机成熟,就可决堤奔向理想的大海! 21. 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一起努力,不断奋斗!不要和周边环境同流合污! 22. 一沙一世界 23. 练英语只需将新概念 4 练到一模一样。 24. 伟大的人的成功来源于重复:物理思想和问题的重复。这是通向卓越的唯一途径!!! 25. 专注力非常重要 ! 比如上课思考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和讲解方法,聚精会神! 26. 好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张德芬 《当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the moment 》 重塑心灵 原来可以这样爱 活出自己 是许宜铭写的 李中莹 唤醒心中的巨人 激发无限的潜力 是安东尼 . 罗宾 找回生命中的礼物 少有人走的路 曾国藩 《冰鉴》 《野焚》 南怀瑾 关于佛教 道德经 金刚经 孙子兵法 鬼谷子《鬼谷子》 席慕容 李叔同 卡耐基全集 拿破仑。希尔 卢梭 拿破仑 毛泽东 以及物理学家传记 27. Wesay ,we do ,we succeed. 28. 只要你知道你要去哪,上帝定会给你让路。 29. 把学习当作玩,玩到第一名 30. 用爱做事业,用感恩的心做人 31. 做言行一致的人 32. 一定选择年轻成功 ,选择最好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成功! 33. 人生由自己的选择决定。 34. 投资自己的大脑,稳赚不赔! 35. 成功不能等!学会保护自己! 36. 拼了,豁出去了。是的,我可以! yes,I can! 37. 多看书!人才需要各个方面关注 ! 在大学阶段重点学习! 38. 一个人的思想格局和时间管理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一个人思想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见识(世界观,人生观),而他的见识决定了他是否肯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继而决定了他是否采取行动,从而决定了他的一生,而在行动时,时间的管理极为重要 39. 这是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的社会! 40.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41. 有的时候,对人的依赖是一种迫害 ! 42. 克服紧张的最好途径是: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台下的人!特别是在演讲时,应该有一种付出而无所求的态度,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这样永远不会紧张。 43. 任何事情没有比帮助别人成功更有意义。当一个人越发自内心为别人的时候,他就越成功! 44. 成功是快乐的,全方位的成功! 45. 成功 = 合适的目标 + 正确的方法 + 玩命去干! 46. 我们应该每分每秒做最要意义的事情。 47. 有时,越怕什么,就要越做什么! 48. 大多数情况下,最易受到我们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至亲至爱之人。 49. 若在努力的时候,自己都把自己感动的哭了,那定会成功! 50. 在指出别人错误时,并不一定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往往是曲线最短!(这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有明显的正确性) 51. 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他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是时为团队作出了贡献! 52. 怎样处理爱情: 1. 了解对方 2. 满足对方需要 3. 尊重,认可,肯定对方。 53. 怎样和睦相处:当家庭出现矛盾时(在某一方犯的错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一、 . 对于女人只要做到如下来两条即可:第一条: . 我的丈夫永远是全世界最棒的,最正确的。第二条:假如有错误,请看第一条。二:对于男人一直要做到如下来两条即可:第一条: . 我的妻子永远是全世界最棒的,最正确的。第二条:假如有错误,请看第一条。 54. 不要让不爽的事情多影响你一分钟,人生应该学会忘记其中的八九,而琢磨其一二! 55. 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56. 若在努力的过程中,能享受痛苦,不认为苦为苦,那就无敌了! 57. Theydiffer,they take action,dream big, dosmall. 58. 如果你一定要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会有办法! 59. 无论快乐或伤悲,都会过去;无论贫困或富有,都会过去;随着时光飞逝,惟有实力永存! 60. 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在于雄心。 61. 心与力:一:“心”将恐惧心换成安全心;将后悔心换成果断心;将自私心换成无私心;将霸道心换成容让心;将散漫心换成专注心;将骄傲心换成谦虚心;将悲伤心换成快乐心;将阴冷心换成阳光心;将残酷心换成仁慈心;将软弱心换成坚强心;将焦虑心换成平和心;将憎恨心换成感恩心;将苛求心换成宽容心;二、“力”:专注力;领悟力;归纳力; 62. 说英语时优雅的说,练英语时,强度越大越好! 63. 真正爱一个人,不需任何理由! 64. 我们本是老鹰,可为啥呆在了鸡窝?! 65. 当你比别人强时,别人不认可你,是因为你没有比别人强几倍! 66. 把自己当朋友,善待自己! 67. 时刻认为我已经成功了!只是我的思想、知识还放在别的地方,我的人生就是要将他们拿回来的! 68. 当别人说我不行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凭什么我就不行??!!!难道我就注定比别人差吗?! 69. 机会像一个小偷,来的时候不知不觉,走的时候却失去了很多! 70. 当有人骂你是疯子时,那是对你最成功的赞誉! 71. 今天的我们是由于昨天决定的,但现在的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将来! 72. 少有人缺少钱,多数人缺少启迪者! 73. 别太顾及周围人的评价! 74. 成功者没有借口! 75. 过去不等于未来! 推荐人物:俞敏洪;陈安之。
个人分类: Notes|2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请求科学网博客进行精选博文的改革
热度 29 lionbin 2012-5-9 09:55
再次请求科学网博客进行精选博文的改革
广大网友可能已经注意到,目前对科学网推荐博文的非议很多,但科学网从来也不进行正面的回应,不知道其中缘由。 作为博主委员会的成员,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权利。有次看到一篇新发的博文,感觉有 引发师生矛盾之嫌,但题目似乎比较唬人,我看完后给编辑投条,建议不要精选该文,并用足够多的文字陈述了我的理由,最后该博文还是被精选了(还好没有置顶,否则我的颜面尽失),也没有得到编辑的任何反馈。从最后大家对博文的评价来看,我的前面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如果编辑都是这样的态度,我也没有必要继续行使我所谓的“权利”了,博主委员会似乎也只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监督机制而已。 去年年底,我就写了一个有关精选的建议,但这篇博文本身并没有得到推荐,可见科学网编辑的态度了(哪怕拿出来讨论讨论也可以的),现在重贴出来。 《 关于热点、推荐、精华等博文认定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 2011-12-16 其实,什么样的博文可以被推荐,什么样的博文值得推荐,这样的标准确实非常难把握,不知道网站管理者内部有没有类似的规章制度。也许有,但我们从来不知道,也没有看到过。在我昨天发布的博文中,我猜测,这个标准应该为:热点讨论的时事文,科研教学的牢骚文、文笔优美的小散文、照片丰富的配图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对于过于专业的论文,由于编辑无法辨别其科学意义,推荐比较慎重。不知道这种猜测是否正确? 作为博客写作者,有时候会非常认真地写作博文,这样的博文是希望被推荐的,但结果并没有被推荐,很快淹没在博文的海洋中,多少有些失望,所以有些抱怨,情有可原。而有些时候,写一些博文,纯粹就是为了好玩,或者作为一个备忘,或者自娱自乐,也并不想被推荐的,而却被推荐了。不管上面说的哪种情况,都不会让博客写作者感觉很爽。这也不能怪编辑,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觉得,科学网的定位应该是以宣扬科普知识为主,科学工作者自己也需要科普,特别是借助于此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情况,这才能让科学网更加名副其实,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定位大众八卦的话题,与其他网站有什么不同呢?如果纯粹为了休闲,也不用上这个网站了,因为其他的网站这样的内容多得是了。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被推荐的博文中,科普博文占的量很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提出以下方案,供参考和讨论。 通过编辑处理可进行操作的博文,建议分成3类: 热点博文、推荐博文、精华博文 。 热点博文: 结合时事和博客网站当前最热的话题撰写的博文,可放在网站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可直接按照目前的模式让编辑进行设定。其实,有时候大家并不喜欢关心这样的热点,因为许多热点就是一些八卦而已,并不能满足许多科学网读者的口味,因为许多所谓热点的话题的讨论,到最后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度,看多了让人心烦。但也有许多人喜欢看这些博文,因为他们就是冲着休闲来的。所以这个应该保留,而且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推荐博文: 是值得科学网读者为了获得信息和知识阅读的博文,其定位应该完全不同于其他大众媒体。现在,推荐的过程完全是由编辑完成的,博文作者无法参与。如果让作者自己也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减少编辑的工作量,也可激发博文作者的写作热情,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具体怎么做呢?让作者在发布博文的时候,自己设定是否需要推荐这篇博文,并专门提供一个框框,让其说明推荐的理由。编辑在审阅博文的时候,只需要看这些自我推荐的博文,然后审视其理由是否成立,是否值得推荐。如果同意,就推荐出去,如果不同意,需要简单说明一下不推荐的理由,当然不用长篇大论来说明。这样,许多编辑无法辨别其科学意义的好博文(特别是科普博文)也可以得到推荐。科学网的博主大多是体面人,应该首先相信他们的自荐诉求是有理由的,如果之后发现这些博主有恶搞嫌疑,再进行适当处理(信用记录?)也不迟。 精华博文: 这应该是一个后处理过程。如果博文得到广泛讨论,影响深远,网站觉得有必要作为资料和代表网站风格的进行长期保留的有价值的文章,这是网站的财富,一定要慎重对待。很明显,有些热点问题的讨论,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并不需要作为精华博文长期保存。 刚才无意中看了一下原博文,竟然被设为“精选”了。我善意地理解:科学网的编辑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端。如果编辑能主动发起类似的讨论,就更好了。谢谢!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5196 次阅读|73 个评论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热度 1 xuxiujiang 2012-4-13 14:53
大人物的共同有事是擅于概括。能从复杂的情况中迅速抓到事物的核心,找出问题的关键。 抓大放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当领导的基本素质。是领导管人、流程管事的精华。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用逻辑论证常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则是用常识判断逻辑。 让生活变得简单就是回到常识,让复杂的事物露出其本来面目。 用常识思考、用常识判断、用常识辩论是哲学让你聪明的奥秘。 回归常识,按生命的本原去生活,就是大智慧
2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想(2)浅见:科学网的价值和精华到底是什么?
热度 1 dxk990720 2012-4-9 09:02
愚以为科学网的价值精华在于“真”、“诚”、“平等”、“自由”,感想和理由如下: 1. 科学网应该是一个平台,为科学工作者或是爱好者提供一个知识经验交流的平台,为各位提供发泄思想情感的平台,同时也为各路大侠提供一个掐架的平台(思想和观点碰撞)【这个功能尤其重要】,要真正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2.“实名制”是科学网的最大特色,你要对你的博文和言论负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发出的东西都在那里摆着,大家都在看着。所以,越是“大家”,博文和发言越是应该慎重,千万不要信口开河! 3.“就事论事”应该是评价博文的行为准则,千万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否则,只能显示发言者的素质低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删帖,你要对你的博文和言论负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发出的东西都在那里摆着,大家都在看着,有时候沉默也是最好的回答,因为,大多数人的评价标准还是公正客观的,删去对自己有不利的言论,而保留歌功颂德的马屁跟帖严重违背科学网的求真作风。 4. 俺不喜欢互相捧臭脚,明明有问题不去给博主指出来,而去刻意恭维对方,这样的评论我不太喜欢。 好的欣赏,不好的就真诚地指出来,千万不能对说不好听的话的人,抱着敌视的态度,今天丛童鞋和我面临了一样的尴尬,我很欣赏丛童鞋的真诚,尽管他的语言也比较犀利,他也不会和谁谁有仇,唉,不幸啊,人家也怀疑他的真诚了,这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结果! 5. 俺们倡导科学网上的坦诚交流,正是因为大家无冤无仇,又无任何利益冲突,所以,科学网应该是一片净土,一片坦诚相见的净土,很可惜,这片净土目前似乎只能栽花,而不能种刺,这种情况多少让人有点儿沮丧! 6. 对于某些观点,应加以讨论,抛开科学本身以外所有的东西,例如,身份地位,名誉,所谓的“自尊心”,因为,在这里不存在大牛,不存在院士,不存在教授,大家都是童鞋!赤诚相见,就事论事,平等友好的气氛和环境才是科学和科学网的精华所在!提出某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就应该有勇气正面各种质疑和批评,否则,不如不发! 7. 中国目前在科学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崇拜权威而不敢提出质疑和大胆创新,这种现象是阻碍中国科技进步的很大障碍!俺不希望这种风气在科学网上到处蔓延!否则,科学网博客真的没有什么浏览的价值,只能在此浪费时间!
2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热点、推荐、精华等博文认定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热度 5 lionbin 2011-12-16 18:23
关于热点、推荐、精华等博文认定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今天想谈谈我们科学网博客网站自己的事儿,也就是前天给自己布置的一个任务。也许这个问题,科学网的管理者早有开始关注了,只是还没有实行,本博文权当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实,什么样的博文可以被推荐,什么样的博文值得推荐,这样的标准确实非常难把握,不知道网站管理者内部有没有类似的规章制度。也许有,但我们从来不知道,也没有看到过。在我昨天发布的博文中,我猜测,这个标准应该为:热点讨论的时事文,科研教学的牢骚文、文笔优美的小散文、照片丰富的配图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对于过于专业的论文,由于编辑无法辨别其科学意义,推荐比较慎重。不知道这种猜测是否正确? 作为博客写作者,有时候会非常认真地写作博文,这样的博文是希望被推荐的,但结果并没有被推荐,很快淹没在博文的海洋中,多少有些失望,所以有些抱怨,情有可原。而有些时候,写一些博文,纯粹就是为了好玩,或者作为一个备忘,或者自娱自乐,也并不想被推荐的,而却被推荐了。不管上面说的哪种情况,都不会让博客写作者感觉很爽。这也不能怪编辑,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觉得, 科 学网的定位应该是以宣扬科普知识为主,科学工作者自己也需要科普,特别是借助于此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情况,这才能让科学网更加名副其实,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定位大众八卦的话题,与其他网站有什么不同呢?如果纯粹为了休闲,也不用上这个网站了,因为其他的网站这样的内容多得是了。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被推荐的博文中,科普博文占的量很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提出以下方案,供参考和讨论。 通过编辑处理可进行操作的博文,建议分成3类: 热点博文、推荐博文、精华博文 。 热点博文: 结合时事和博客网站当前最热的话题撰写的博文,可放在网站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可直接按照目前的模式让编辑进行设定。其实,有时候大家并不喜欢关心这样的热点,因为许多热点就是一些八卦而已,并不能满足许多科学网读者的口味,因为许多所谓热点的话题的讨论,到最后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度,看多了让人心烦。但也有许多人喜欢看这些博文,因为他们就是冲着休闲来的。所以这个应该保留,而且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推荐博文: 是值得科学网读者为了获得信息和知识阅读的博文,其定位应该完全不同于其他大众媒体。现在,推荐的过程完全是由编辑完成的,博文作者无法参与。如果让作者自己也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减少编辑的工作量,也可激发博文作者的写作热情,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具体怎么做呢?让作者在发布博文的时候,自己设定是否需要推荐这篇博文,并专门提供一个框框,让其说明推荐的理由。编辑在审阅博文的时候,只需要看这些自我推荐的博文,然后审视其理由是否成立,是否值得推荐。如果同意,就推荐出去,如果不同意,需要简单说明一下不推荐的理由,当然不用长篇大论来说明。这样,许多编辑无法辨别其科学意义的好博文(特别是科普博文)也可以得到推荐。科学网的博主大多是体面人,应该首先相信他们的自荐诉求是有理由的,如果之后发现这些博主有恶搞嫌疑,再进行适当处理(信用记录?)也不迟。 精华博文: 这应该是一个后处理过程。如果博文得到广泛讨论,影响深远,网站觉得有必要作为资料和代表网站风格的进行长期保留的有价值的文章,这是网站的财富,一定要慎重对待。很明显,有些热点问题的讨论,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并不需要作为精华博文长期保存。 图片来自网上,供欣赏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007 次阅读|14 个评论
5.8 实验内容
liangqunlu 2010-5-9 02:31
2010年5月8号,周六,实验。 MTT增殖 常见细胞表面因子染色,胞内因子染色。比如IL-4,IFN-,还有的我忘了。 流式细胞仪看图。 茶实验。 做的有点晚了,回来已经过了12点。有点晕乎,脑子不大好用。 需要解决的问题: 1,MTT增殖显色原理?这和ELISA的TMB原理有什么不同。外加要附上步骤。 2,所谓常见的细胞因子,表面的或是胞内的,处理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表面的用无血清培养基,胞内的要用到PBS,最后换回无血清培养基?胞内染色要加上非特异性抗体FC抗体?处理时间是多久合适?一种细胞可分装来分别检测,不同时染上多种抗体?抗体的实验建议值是多少,实验中又是怎么做的? 3,流式的图,横纵各代表什么意思?几种抗体在荧光颜色一样,会给实验带来哪些局限?单染色的样品怎么分析多因素?通过这个分析,得出了什么?FLH在不同的图中是什么意思?gate在分析时,是在哪用到了,为什么要用? 很满满的实验。精华的实验。 找答案。 累了,先睡觉去~
个人分类: 笔记|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两则科研新闻,看如何选择科研方向
热度 1 sheep021 2010-2-9 13:27
一、两则科研新闻 1.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巨噬细胞 作息 有规律 _ 德国沙里泰医学院日前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在一天中有自己的 作息 规律。医生可根据这种规律,在一天中药效最佳且副作用最低时让风湿或哮喘患者服药。 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是身体中的 守卫细胞 ,能够认出引发炎症和发烧等生理反应的细菌内毒素的结构,进而分解和吞噬它们。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术,用荧光素酶为实验鼠的脾脏、淋巴结和腹膜的巨噬细胞基因做标记,观察受内毒素刺激后巨噬细胞分泌物 TNF-a 和 IL-6 的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插入荧光素酶的巨噬细胞的亮度在一天中随时间波动,这表明巨噬细胞每天的基因活动有特定节奏,并不依赖动物体内系统性的糖皮质激素和脾脏细胞的周期性波动,而且其不同基因的每天活跃时间也不尽相同。 研究人员说,根据巨噬细胞的这种 作息 规律,风湿和哮喘等患者的病痛也会波动。医生可据此针对病情,确定药效最佳且副作用最小的服药时间。 2. 痒和痛并不是一回事武大学人首次确认 痒细胞 痒和痛是不是一回事 ? 不是。美籍科学家陈宙峰的团队在全球首个发现并论证了 痒细胞 。 8 月 6 日 ,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疼痛中心研究报告,他们证明了老鼠体内有专门一种神经细胞是控制痒的。 他解释说,尽管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痒 ( 这里说的痒主要是指病态的搔痒,不是挠痒痒的痒 ) 与痛是两种感觉。但神经科学界一直认为,痒只是痛的一种表现形式。 他认为,当碰到热痛、机械痛和化学刺激的时候,肢体会本能地躲避,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而感到痒时,人们却会伸手去搔痒而非躲避。痒和痛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痒觉细胞是否独立存在 ?2007 年,陈宙峰团队在老鼠身上找到了 痒基因 ,主要存在于一小部分脊髓细胞内,作用是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皮肤的瘙痒信息。 实验人员将表达 痒基因 的细胞杀死和消除后发现,不管注射多强的致痒物质,小鼠基本上不会抓痒。 陈宙峰表示,这一最新发现有助于开发新药物,通过堵塞痒觉向大脑的传递路径,达到治疗瘙痒的目的。 二、本博评论 看到这两则科研发现,本博想起来一桩旧事。博文 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晚年研究重点的相似之处 指出 像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无论如何是不可能陷入狭义的宗教范畴中的,不过他们往往发现 , 科学到最后证明的东西 , 古人早已提出了 , 自己的研究使得信仰变的更坚定了。 于是就有一位游客指出: 博主知道古人早已提出的、而今人还没研究的东西告诉我们一声,明年三月好申请基金。 以上两则科研新闻不正是这位游客想要的吗? 新闻 1 其实验证时的是中医中的人体活动的时间节律。当然了,他们不是照搬照抄,也不可能照搬照抄,而是有所发展,把一个笼统的时间规律定位到具体的细胞上,其实,按照中医理论,他这个研究才刚刚起步,后面的值得发现的规律还多着呢,就看他们是否按照古人绘好的线路图前进。从结论看,他们对这一研究成果的应用方向是正确的、积极的 为病人按时间节律供药 新闻 2 ,验证的则是的痒与痛的区别,并定位到具体的细胞上,内经中有 诸疮痛痒 , 皆属于心 ,并且认为 热轻则痒 ,热重则痛 ,以此来说明 痒与痛是有区别的, 而且指出了区别因子。 遗憾的是,新闻 2 中,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使用明显违背了客观规律,说明他们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因为,大凡疼痛、瘙痒,皆为神明感知感觉,神明正常则知 痛 、 痒 , 反之则不知痛痒,而心主神明故也!,人体产生痒的感觉,说明人体觉察到了异常情况(轻则痒,重则痛,说明这种告警是分轻重缓急的),指示人去采取应对措施。而研究人员则希望能开发新药物,通过堵塞痒觉向大脑的传递路径,达到治疗瘙痒的目的。这不是要破坏人体天然的灾害预警系统吗?,有点报喜不报忧,想把人变成昏君、糊涂蛋,这个后果很严重! 所以,他这个研究成果,应该用在相反的方向: 发明一种药物,帮助感觉不敏感的人,或者失去痒感的人恢复感觉,重建灾害预警系统。这才是造福人民哦。 虽然,新闻 1 的研究者是德国人,新闻 2 的研究者是华人,显然老外的思路更符合 道法自然 的规律。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有点悲哀啊。 类似的事情实在太多。今天随手列举两则。 可能有路人会问:马后炮,人家都研究完了,你开炮了。 其一,我 2009 年 9 月份就开炮了。 其二,这两条新闻涉及的研究面才哪跟哪啊,《内经》中宝藏多着呢,《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指出: 真正弄懂内经中的一句话,就够吃一辈子了。 另外,除了《内经》,传统的宝藏还有很多。只要有了正确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创新发现,还不跟决堤之水似的 挡都挡不住啊。还用跟在洋人屁股后吃人家嚼剩下的馍吗? 三、实例研究 已故科学院院士天灾预测大师翁文波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去其 糟粕 , 取其 精华。 有人善于发现糟粕,而我善于发现精华,并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翁文波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以抽象体系、物理体系和信息体系作为预测理论的思想基础,又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预测在原则上统一起来。他的预测论,对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天灾到人口,从能源储量到商品销售,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文化,从粮食生产到卫生保健等涉及国计民生及自然灾害的预测无不适用,对复杂的有序无序的世界认识和预测有着极为普遍的意义。特别是他对国内外发生的地震、洪涝、干旱等重大的自然灾害都作出过比较正确的预测。统计结果表明,自 1982 年至 1992 年底的 11 年内,共提出 252 项 ( 次 ) 天灾预测,实际发生 211 次,占预测总数的 83 . 73 %。就地震而言,他十几年共预测 5 级以上地震 85 次, 69 次三要素基本对应,准确率亦达 80 %以上。他的预测实属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系列独特成就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当今世界的预测大师。 翁文波是如何达到这样超过世界水平程度的?还在于他的所谓信息还包含了他吸取了中国古典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翁文波科学地合理地把曾是被西方科学完全迷了眼完全西化了走到极端的一些现代中国的科学家当成垃圾或糟粕或伪科学的 天干地支纪年与六十甲支 的中国行之有效应用了几千年的古代理论经改造后成为他的预测理论中的工具之一。 更多信息,可参考 : 中西汇通 翁文波 与天灾预测学
个人分类: 逐鹿中原|11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唐诗遭恶搞标致着中华文化权威的倒坍和民族精华的遗失
famingkuang 2009-4-4 19:09
当你走进校园,走进村庄,听到的唐诗一定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恶搞版,真正的唐诗已经慢慢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因为孩子们最先接触到的已经不是正宗的唐诗而是恶搞版的唐诗,这种现象是可喜的还是可悲的呢? 有人认为从这可以 窥探到了新时代少年积极创造的欲望和对唐诗的韵味的欣赏,惊喜发现了同学们创新的火花 。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我看来,唐诗遇恶搞真正能说明的只是文化权威的倒台,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为恶搞出来的作品是 100% 的庸俗不堪,没有任何艺术可言,如果这也能算创造,那中国人的创造的档次未免也太低了。 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被创造出来的恶搞版唐诗的作者绝不是少年儿童们,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一些所谓的文化精英们,而少年儿童们只是其传播者和受害者。 唐诗的遇恶搞标致着中华文化权威的彻底倒塌和中华民族精华的遗失,我们注定是成为败家子的一代。 =================================================== 附恶搞唐诗《春晓》的部分版本,还有比较儿童不宜的就不录在这里了。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恶搞( 1 ) 春眠不觉晓 , 处处蚊子咬 '{{bfIHz 。 撒下敌敌畏 , 不知死多少。 恶搞( 2 ) 春眠不洗脚, 蚊蝇处处跑。 夜来香港脚,臭得不得了。 恶搞( 3 ) 春眠不觉晓, 处处蚊子少。 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 。 恶搞( 4 )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木乃伊,人们吓死撩 。 恶稿( 5 ) 千年不洗澡,处处蚊子咬。 夜来香港脚,臭得不得了。 恶搞( 6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鸡叫。 夜来偷鸡贼,鸡去知多少? 恶搞( 7 ) 午觉没睡好 , 处处蚊子咬。 醒来逛论坛 , 灌水知多少。 恶搞( 8 ) 春眠不觉晓,老婆耳边叫。 又是下雨天,打妻解烦恼。 恶搞( 9 ) 今天心情好,捡到金元宝。 半路遇警察,不交走不了。 恶搞( 10 ) 春眠不觉晓,庸人偏自扰。 走过单行道,花落知多少 ?
个人分类: 反思|928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