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哥哥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哥哥

相关日志

未曾骨折有几人?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11-23 09:02
跌打损伤一百天,本想在自己右臂骨折一百天之际写篇短文小小纪念一下,不成想70多岁的老母亲在我哥家摔了一跤(教训:有轮子的椅子千万要提醒老人别去坐),腿和手腕骨折需要动手术,于是忙碌了两周。 在医院,弟弟聊起他自己小时候和小朋友们在乒乓球台上玩摔下来断了锁骨,父亲年轻时断了腕骨,我小时候骑车断左胳膊,中年骑车断右胳膊,如今,仅剩我哥硕果仅存了。 我想起广州亚运时的一个段子:“北京对上海说,重大活动结束 点一个高楼玩玩 已经是中国的传统了 。奥运结束后 我把央视大楼点了,你在世博结束后把教师公寓点了。上海点头表示同意, 然后两人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看向广州。广州人对此表示压力很大......" 如今是我与弟弟不约而同把目光看向我哥哥。好在我断过两次,算是代他断了一次,应该可以免了他的灾了:) 再想一下,原来周围曾经骨折的人还是挺多的,妻子读大学时脚骨折,岳父小时候手骨折并终生残疾,岳母老年时被自行车撞倒换了髋关节......再看双方的叔伯姑姨,也有不少骨折。周围的同事,刚回国不久就看到一位打着石膏。 不禁想,如果统计一下,一生之中从未骨折而活到终老的人又能有几人。
个人分类: 生活|28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civil disobedience
热度 2 dr-chen 2012-10-31 01:21
我对转基因的态度是这样的,我的博文《科学不确定性与预防原则》中写的很清楚了。 饶毅老师的博文中用到civil disobedience,倒是引起我的兴趣。 civil disobdience 翻译为“公民不服从”,但我以为翻译成“不合作主义”,或者“温和抵抗”似乎更好。这个概念源自西方法律传统。在西方传统中一直有恶法非法的概念。所以,面对恶法,有不服从的权利。在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尼》中,安提戈尼出于对哥哥的爱,不顾法令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勒斯。她因而获罪自杀而死。在她的临终演讲中,她说,她必须服从她的良心,而不是人的法律。 她不害怕国王的死亡威胁与最终死刑的执行,而是害怕她的良心会打败她。因此她不服从禁令,从容赴死。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的1819年诗作《非政府主义的面具》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Stand ye calm and resolute, Like a forest close and mute, With folded arms and looks which are Weapons of unvanquished war. 雪莱告诉人们要象无声的密集的森林一样平静而刚强地以双手交叉的姿态站在压迫者面前。这是最早的对civil disobediance 的描述。 Henry David Thoreau(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1849年的文章civil disobedience,最初名为《对抗公民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来改的。“civil disobedience”经过梭罗的概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1919年埃及革命反对英国占领,1921年到1941年印度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1955年到1968年美国民权运动、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 ,这些革命都以“温和抵抗”作为其政治革命合法性的基础,没有经过暴力和鲜血而实现了政权更迭。 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认为,有三种类型的温和抵抗: 1)基于诚信的温和抵抗,公民不服从他认为是不道德的法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人不遵守逃亡奴隶法 ,拒绝交出逃脱的奴隶。 2)基于正义的温和抵抗,公民对于剥夺了其某种人权的法律的温和抵抗,如美国民权运动中黑人的非法抗议 。 3)基于政策的温和抵抗,公民对于他(她)认为的危险的错误的政策的温和抵抗。 通常认为civil disobedience 适用于对政府的抗议,但是随着这一原则的发展,也适用于反对非政府机构,如工会 , 银行 , 私立大学的决定,其适用日益广泛。 (以上关于civil disobedience 的信息均译自维基百科) 饶毅老师引用civil disobedience,表达了这样的意思:1)对于针对他的名誉权官司,法院根本都不应该立案。2)如果立案,那么据以立案的法律是不道德或者不对的.3)面对这样的法律,我将温和抵抗,采取不合作主义,不去法庭应诉! 不过在中国能不能适用civil disobedience 呢?还从来没有过先例哦,若能开先河,也可以在法制史上添上一笔!
个人分类: 科研人生|36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源源VS晨晨哥哥 ---博客搬家
mdalgae 2012-10-6 20:18
2009-8-18 10:29 源源回姥姥家,很喜欢和哥哥玩。 源源VS哥哥: 年龄:3.8 VS 11(岁) 体重:30 VS 80(斤) 身高:103 VS 143 (厘米) 能力:弱 VS 强(哥哥很得意呢,从来不想年龄差距) 一天,源源和哥哥玩急了,要上手,哥哥一下拧住了源源的胳膊,源源下意识的说:打架! 拉开后源源很开心呢,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打架! 什么都比不过哥哥, 源源可有话说了:哥哥,我爷爷很猛的。 连爷爷也要PK呀!她不知哥哥的爷爷也很猛呢。
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节日小趣事
热度 1 CHENGJIANLAN 2012-10-5 10:56
十一那天,和父母一起到哥哥家做客,大家热火朝天地谈呀谈呀,俺不知不觉地靠到沙发上就睡着了,也是连日准备节日太辛苦了,正睡得很适意,只听到轻轻的呢喃声,是妈妈小声在说:“莫动她,睡着了。”只听爸爸说:“到哪都能睡着,睡得好香啊,你看她的样儿,象个小猪似的!”妈妈说:“恩。”...... 40几岁的俺感觉七十几岁的父母在近旁端详着自己,小声议论着,仿佛是小时候那会儿躺在摇篮里的一样。 今天,从外地学校放假直接出门旅游的孩子回来了,已经一个多月没见面了,俺激动地到楼下去接行李,远远看到车过来了。可小区到处停着小车,车绕了半天才进到楼前,只听孩子惊呼:“真的是我妈妈!”怎么啦? 原来,车在小区绕的时候,孩子就远远看到我了,他对车内的姑父说:“前面那个好象我妈妈。”姑父说:“就是你妈妈。”孩子说:“不可能,我妈妈没这么好看。”待到孩子下得车来,那个吃惊呀,俺的那个得意呀 看来淡黄长裤、深蓝短恤还真显瘦呢!
个人分类: 悠悠岁月|2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深圳13岁少年上南科大 哥哥22岁耶鲁读博
maokebiao 2012-8-23 07:34
核心提示: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首届45名学生入学时,13岁的深圳男孩王嘉乐因早慧引人注目。近日,记者获悉王嘉乐的哥哥,22岁的王浩斌被录取到耶鲁大学读博。王嘉乐的母亲称,家教的秘诀是因材施教,理想的家庭教育应是在“狼爸”和“羊爸”之间寻找平衡点。 去年3月份南方科技大学首届45名学生入学时,13岁的深圳男孩王嘉乐因其早慧格外引人注目。日前南都记者获悉,王嘉乐的哥哥,22岁的王浩斌从美国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被录取到耶鲁大学读博。其母亲认为家教的秘诀是因材施教,王浩斌也认为,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狼爸”和“羊爸”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小孩的平衡点。 弟弟:多次跳级高考超重本线 在初、高中阶段多次跳级,并在去年13岁时进入南科大的深圳男孩王嘉乐,入学一年多来取得优异成绩,在去年底举行的“招商银行奖学金”活动中成为获奖大户,不但得到一等奖学金,还捧回多个单科奖项。 考入南科大之前,王嘉乐是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的学生。他用一年时间学完初中课程,又用一年时间上完高中。2010年他作为深圳年龄最小的考生参加高考,分数超过重本线。2011年,他被南科大录取,成为首届45名学生之一。南科大教授李元杰说,王嘉乐年纪虽小,但非常优秀,在南科大他写出一篇非常有质量的论文,被某国际会议接收。 哥哥:从高中到读博,都在世界牛校 而王嘉乐的哥哥,1990年出生的王浩斌,曾是深圳中学最后一届初中超常班的学生,当年中考总分全校第二,曾夺全国数学联赛华 杯 赛一等奖。后经过激烈竞争,成为全国22名被新加坡顶级高中莱佛士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之一。曾获新加坡数学竞赛一等奖、多次科研比赛一等奖、学校双语演讲比赛冠军、新加坡学生慈善比赛第一名。他还是学校书法社社长。 高中毕业后,多所美国大学向王浩斌伸出“橄榄枝”,他选择了美国排名第一公立学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到大一暑假,他就把本科的数学课上完了。大二开始上一些经济方面的课,三年本科中修完了数学、经济双专业以及大部分统计专业的课程,获评伯克利最高荣誉毕业生。还入选美国phi betakappasociety(美国最有名望的人才库,16位美国总统入选这个组织,如布什、克林顿等)。在校期间,仍任伯克利书法社社长。 大学期间,他还结识了他的导师大卫·罗默及克里斯蒂娜·罗默夫妇。克里斯蒂娜·罗默是奥巴马上一任白宫经济顾问团队的主席,而大卫·罗默则是学术界非常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大师。因为自身的兴趣,也因为两位导师对货币政策领域的深入研究,王浩斌的毕业论文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国营民营企业商业信贷的研究为题。这篇论文及研究生GRE考试1600分的满分在他申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时,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家教秘笈 妈妈: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特点 日前已飞赴耶鲁大学的王浩斌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他建议年轻人一定要不断向前辈们请教,在了解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谈到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王浩斌认为父母对他影响更深的是言传身教,“他们告诉我说成功与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为自己的追求付出真心的努力。”对于“狼爸”、“虎妈”和“羊爸”教育理念之争,他认为理想的家教是在“狼爸”和“羊爸”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小孩的平衡点。王浩斌的妈妈则说,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要注意观察,方法对头,收效就非常大。” “他们(父母)告诉我说成功与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为自己的追求付出真心的努力。” ———王浩斌认为父母对他影响更深的是言传身教 (本文来源:南方网 作者:庄树雄) 责任编辑:NN04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货的秋天--带你尝尝家乡的普通饭
热度 12 学数学的苹果 2012-8-15 23:15
吃货的秋天--带你尝尝家乡的普通饭
说家宴有点过了,老家靠海,基本海鲜为主,而我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海鲜控。 面对这些美食,我是放开了吃,因为吃海鲜不长胖的。 哥哥嫂子盛情款待,使劲吃,吃个够吃个过瘾。每到假期,我就不由自主的要回老家去,除了看看家人,就是想过过嘴瘾,见见老同学,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说说家乡话。 快乐老家 小龙虾 凉拌木耳 小凉菜 小凉菜 基围虾 琵琶虾 嘎拉 蛏子 小黄花 干煸豆角
5796 次阅读|30 个评论
陈安大哥玩笑惹下的“祸”
热度 15 cissyludai 2012-8-12 18:02
陈安大哥玩笑惹下的“祸”
安哥哥写了篇博文,历数科网女博主,弄了个排行榜。 熟识的博主们笑一会子也就罢了。 只是....不熟识的....便惶惶不可终日。 呵呵...玩笑大了!
1639 次阅读|20 个评论
有个笨小孩每天都会喊我做"哥哥"
热度 6 runrun 2012-8-4 07:29
笨小孩发育迟缓,非常瘦小 ,但是很活泼,,在我看来甚至有点骚包。 小屁孩平时是啊姨带的,周五晚她的家人才会把她接回去(回去还是保姆带,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小屁孩很喜欢在别人面前显摆,特别爱美,很喜欢被别人夸,每次有新 老师来的时候,她就会在别人面前跳舞,跳得还蛮好的。 小孩会f说话,但是说得很急,很多时候我还是听不懂她说的什么,她说的话我估计只有毅毅才能听得懂,他俩说话一个杨样,有共同语言。 小屁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慢) 我 要 吃豆豆(这三个字吐出来快得像开飞机)。昨天我坐着的时候,小屁孩突然拍着我很着急地呜呜哇哇地叫,那时我在喂小宝吃东西,冲着小屁孩来了句说人话,说完后才知道她在提 ... 小屁孩很会挑事,几个小男生在她的领导下一下课就瞎起哄,最气人的是不学人叫学狗叫! 以前看过小屁孩上课,发现别人是滑滑轮她是踩滑轮,不敢滑。 每天小屁孩都会比我早到,我刚坐下她就会哥哥哥哥地冲着我喊,老实说我听着心里乐开花了,但人是小孩不懂事,我要不纠正一下她以后碰到像我这样长得很爷们的女生她也叫人哥哥就不好了。 所以每次我都会对她d说我是姐姐,叫我姐姐,刚纠正完她会喊阶级热,再过一会又继续喊我哥哥,笨小孩! 连小孩都这么喊我,没办法,真的不得不承认我很爷们。 最近回来经常要去买东西,很多时候别人第一句就是靓仔,买滴乜,我已经懒得反驳我其实是女的。 最近中心的女人们特别关注我的情感问题,个个都说你这一点都不斯文,以后谁敢要你啊,我直接来了一句,没打算家人!一群女人倒下了。 昨天一同事问我是不是喜欢女的,我那个无语啊,我喜欢男的,男的 ,呜呜,气死我了!
3671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转: 农民弟弟眼中的北大校长:我的哥哥周其凤
热度 3 nanofeifei 2012-7-21 12:46
来自 http://www.hn.xinhuanet.com/2012-07/20/c_112488435.htm 近日,一组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回乡跪母拜寿的图片在网上风靡,这同时也将周其凤推在了舆论的风尖浪口,有人说他是真孝顺,有人说他是作秀。且不说外人对他的评价,在家人的眼里,周其凤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本期,我们采访了周其凤的弟弟——浏阳农民周其才,他从自己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他眼里的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     近日,一组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回乡跪母拜寿的图片在网上风靡,这同时也将周其凤推在了舆论的风尖浪口,有人说他是真孝顺,有人说他是作秀。且不说外人对他的评价,在家人的眼里,周其凤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本期,我们采访了周其凤的弟弟——浏阳农民周其才,他从自己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他眼里的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哥哥周其凤   我们同胞三兄弟,哥哥周其凤是老大,我是老二其才,三弟叫其生。   农家子弟,很小的时候就要帮家里干活,我家也不例外。五六岁的时候,哥哥就带领着我和三弟去河洲上拔牛草。沙地疏松潮湿,不需费很大的劲就能将草连根拔出来,三双孩子的手,很快就将两只撮箕装满鲜嫩的水草。之后,哥哥便率先跳下河去摸鱼虾。   再大一点,哥哥便会率领我们前往离家十余里的百崖拾柴禾。山路崎岖,我们爬得满头大汗,在山上拾得一些干枯的树枝,打成大小不一的三捆。哥哥扛最大的,三弟扛最小的。三弟扛不动了,哥哥会回过头去接一程。   哥哥从小就很机灵,入学年龄很早。他看到其他孩子上学,也想读书,于是开学的时候,跟随着别人去了学校。那时候报名没有什么户口簿。老师问孩子们的姓名、年龄,第一个回答7岁,登记了。第二个孩子回答6岁,老师说不行。当时哥哥只有5岁,不过个子较高,老师问年龄时,他毫不犹豫地答“7岁”,老师瞥了他一眼,便在一年级的名册上写下了“周其凤”三个字。   1965年,哥哥上北京大学读书去了,这在当地可是件轰动的大事。然而,他寒暑假回来,鞋子一脱,卷起裤脚就跟我们一起下田干活,和上中学时没有区别。   1980年1月,哥哥被公派到美国留学。远在异国他乡,他每年都会给我写一两封信。寥寥数语,说自己一切都好,请不必挂念。1983年5月,哥哥回国,继续在母校北大任教。此时,我们兄弟都已经成人,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天南地北,相距很远,联系少了。然而每当我发生困难,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哥哥总会不失时机地支持我。   我一直在家务农,家里有四个女儿,负担很重。1984年5月,我8岁的大女儿明桔患上了一种血液病,需要到省城治疗。可我哪来的钱啊!正在我为此发愁时,突然收到一张来自北京大学的汇款单,金额40元。在那个时候,这可是哥哥将近一个月的薪金呀。女儿治病期间,哥哥问过几次,病好之后,哥哥就没有再多说什么。1994年,我有两个女儿同时读高中。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临近,每个女儿1400元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就在入学的前三天,一张金额为2800元的汇票送上门来,汇款地点仍然是北京大学。   我女儿考上了大学之后,也是在开学的前两天收到哥哥的汇款,一学年8000元,不多不少。四个年头,年年如此,似乎形成了默契。因为哥哥,我从来没有为孩子上学的钱操心过。现在我的女儿中,有在美国留学的,也有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她们得以成才,幸亏有一位好伯父。   这么多年来,我们兄弟天各一方,交流很少,但是,我总感觉到哥哥在无形中呵护着我。    病中见真情   2005年10月,我病倒了,被确诊为膀胱癌。   那时哥哥正出任吉林大学校长。当时的吉大由原来的6所高校合并,是全国学生最多的大学,问题成堆,哥哥去那里,被称之为“受命于危难之际”,还有媒体戏称他去吉大是“堵枪眼的”。他的忙碌,外人是想像不到的。因此,虽然我心里很想念他,却不敢奢望他能回来看我。   手术之后的第四天,我刚从一场睡眠中醒来,病室的门被打开,熟悉的脚步声响起,那张思念了多日的面孔从门口向我的病床走来。我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那一声久违的“才佬——”   哥哥在我的病床前站着,朝四周看了一遍,然后在床前坐下,很随意地替我扯了扯被子,然后说:“你的病还是早期,没有扩散,手术可以治好。一切听医生的,不要胡思乱想。”   我讶异于他的出现,哥哥说:“我出差,顺便来看看你。”   我不大相信:他的工作单位远在吉林,会到长沙出差,而且还是“顺便”?   哥哥的话等于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在术后恢复得很快,连医生都夸奖我的心态好   手术后的第七天,我出院了,回到家里静养。然而才过了一个星期,哥哥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见面就“质问”我为何不在医院多住几天?听到我回答是因为家里的环境好才出院的,哥哥这才点了点头,然后打开携带的一只提袋说:“这是你嫂子买的进口滋补药,都是有利于手术后患者服用的。”   我笑道:“你这次又是出差顺便来看我吧?”   哥哥未置可否地笑了笑,从床沿站起来,说道:“我得走了。”他这次在家里待的时间还不到一小时啊!   我挣扎着从床上起来想送送哥哥,他挥手制止了,走到门口,回过头来叮嘱我:“每年一次的复查,不要忘记了!”   我答应道:“放心吧,我会去的。”   我知道哥哥忙,从来不给他打电话,他也似乎将我这个弟弟遗忘了。可是,从此后每年我都会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才佬,复查了吗?”   哥哥的提醒,让我意识到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送给哥哥的打油诗   哥哥是孝子,因为惦念母亲,他每年都会回家过年。2008年11月,哥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这年腊月底,他领着妻子和女儿女婿一道回家过年。那年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冰雪灾害,交通不畅。他们夫妇从北京乘火车到长沙,再转乘汽车回浏阳龙伏,后来车辆被阻无法前行,于是弃车步行了十多公里,终于赶回了家。   一年不曾见面的哥哥,他所关心的还是我的身体。听说我术后连续数年的检查都是正常,他在我的肩上拍了拍,连声说道:“好,好!”   是晚,我彻夜无眠,思来想去。取出纸笔,挥毫写了首打油诗。次日,郑重其事地递到哥哥手里——   敬望兄新任北大校长:   少年苦艰辛,浏城进北京。   武岁学识字,五十贫院士。   恩感党培养,学生变校长。   遇事细商量,北大创辉煌。   大弟其才书赠   二零零八年腊月   我随即对诗里的“武”和“贫”做了解释:“武者,五也。你五岁时读书,不到年龄,有点霸蛮的意思,因为后面‘五十’还有一个‘五’,所以用‘武’。你是五十岁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至于‘贫’——”   哥哥笑着接过我的话说:“你不用解释了,我明白,我没有钱,当然是‘贫’院士啊!这是一首好诗,句句都押韵。才佬啊,你很有才呢!”   除夕夜,哥哥提出兄弟三人到外面走走。我们在暗夜中慢慢地走着,都没有说话,思绪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是哥哥的话打破了沉默,他突然说道:“才佬,等我退休后,回来陪你……”   暗夜中,看不清哥哥的面孔,但是,我深深地感触到了他对家乡、对兄弟之情的缱绻。    唱给妈妈的歌   哥哥重孝。他初中毕业那年,因为家里负担重,母亲萌生了让他辍学的念头。一次,母亲患病,本来只是一般的感冒发烧,我却跑到哥哥就读的中学,对他说:“妈妈为你读书的事,人都被你气病了。”   哥哥闻言,一口气走了六十多里山路,急忙赶回家,走进母亲卧室,扑到床前,放声大哭。母亲问明缘由,责怪我不该乱说。从这件小事,我也看出了哥哥对母亲的孝顺。   1970年,哥哥从北大毕业后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母亲很想知道她的大儿子是在什么样的地方上学,所以一路乘火车去了北京。由于晕车呕吐,母亲见到哥哥时,脸色苍白,无法再坐车。哥哥便搀扶着她一步一步走回北大。后来,他又领着母亲到各处参观拍照,只要母亲高兴,他就格外开心。   我父亲的身体不太好,1996年得了骨癌,这时,他已是77岁高龄。哥哥将父亲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在父亲住院的8个月时间,哥哥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伴父亲,无微不至地侍候。那年11月底,父亲去世,哥哥因公出差国外而无法回国奔丧,后来回家在父亲坟前放声大哭,长跪不起,目击者无不为之动容。再后来,哥哥在父亲坟前许诺,今后一定要加倍地爱护母亲。由于母亲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哥哥用自己的积蓄在乡下建了一所别墅,我母亲名叫吴美华,哥哥将别墅命名为“美华堂”,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重峦秀我;万象宜人。”同时,哥哥雇用了一位专职保姆侍候母亲,还让我搬进去住,代他这个远方游子承欢膝下。   2009年,母亲生日,哥哥他实在脱不开身回家,便创作了一首歌《唱给妈妈的歌》以表孝心:“妈妈,亲爱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孩儿不能回家。不是孩儿不牵挂,不是孩儿不想妈。世上让儿陶醉的是你温馨的气息,给儿力量的是你轻柔的双手,催儿奋进的是你期待的目光,还有你绵长的唠叨就像孩儿总也没有长大……”哥哥在北大百年讲堂深情并茂的演唱,赢来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今年,哥哥回乡给母亲拜寿,有人将图片放到网上,引起了许多争议,更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冷嘲热讽,说哥哥是在作秀。我很想告诉那些人:如果这算是“秀”的话,那么这样的“秀”,我已经看了好几十年了!   口述/周其才 整理/刘运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创造自己的人生
热度 3 ninglz 2012-7-16 05:49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出生是故事的开始,离开人世便是故事的结束。 在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里,主人公当然非己莫属。无论何时,聚光灯下扮演主人公的都是自己本身。 不过,许多人总是喜欢与周围的人比较,觉得“自己不行”因而自卑。可是,不管周围的人多么优秀,在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里,都只不过是个配角。 有一个总是喜欢和哥哥比的弟弟,有人对他说:“你的人生与哥哥的一样吗?不,你的人生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吧!” 在仅有的一次人生中,可以担当主角的唯有自己。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出色地演好主角。放射出自我独有的光芒吧。
个人分类: 观点|4336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生在此刻——圣加伦的清晨
热度 37 YC2011 2012-6-21 07:24
人生在此刻——圣加伦的清晨
人生在此刻——圣加伦的清晨 曾泳春 《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我一直迷恋一部电影《A River Runs Through It》。这是一部如诗如画的怀旧影片。20世纪初美国蒙大拿州的那条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宽阔大河(特律河),成了我心中一个秘密的向往。大河旁的小镇上,兄弟俩快乐地跟着父亲学习用飞蝇钓鱼,而弟弟由于发明了自己钓鱼的节拍,逐渐摆脱父亲和哥哥,成为钓鱼天才。在他们长大后的人生岁月里,哥哥成了一名教授,而弟弟成为一个债务缠身的赌徒。从同一个“自我”出发的兄弟俩,有了迥然不同的社会认同的身份。他们各自爱着与他们的身份匹配的女人——爱情这种“自我”的东西,不会因为社会认同身份的不同而分出高低贵贱,爱情是平等的。哥哥想要弟弟跟着他离开蒙大拿小镇,摆脱赌徒的身份。但弟弟安然地接受自己的身份,不离开这条大河。影片的最后,在哥哥即将离开蒙大拿的前夜,弟弟被仇家杀害了。此时,兄弟俩的“自我”再次回到了相同的起点,那就是生命的意义,随着大河缓缓流淌...... 电影中年轻的布拉德皮特,穿着白色背心,满头金发与在阳光下跳跃着细碎金光的河面交相辉映,笑得如此灿烂。这是我见过最美的电影镜头之一。 这部电影拍摄于1992 年。我想我不敢也不会去找蒙大拿的特律河,我怕见到的不是我迷恋的20年前电影中那样梦幻的场景。所以,当我在怀想1992年蒙大拿的那条大河时,电影中暮年的哥哥坐在河边,回想着1912年河边的那个小镇,还有那些历历在目的场景——父子情、兄弟情、爱情。怀旧是一种时间不能治愈的群体症候群,今天的文艺青年怀想1920年代的风流,1920年代的不羁女子却渴望留在印象派的红磨坊里,对往昔的迷恋成了一场没有终点的沉溺。 而怀旧可能让我们迷失。我们忘记了,最好的年代,总是在此刻。 人生在此刻。 圣加伦山顶的清晨
9146 次阅读|100 个评论
行不得耶,哥哥:科技部还撤不得
热度 10 王铮 2012-5-24 08:50
此文写了几天,怕敏感,没有发。本来题目叫《谏保留科技部》,窃自思,一个小老百姓,没有资格谏,就改这个题目吧。 盛传国家科技部要撤销,编入工信部。人们相信这样的理由,这样科技就更好地与生产力发展相结合,促进中国经济。为什么会更好,人们举出的理由是美国就没有科技部,科技发展得很好。可是这理由好像不太完美,因为美国没有中国意义的国务院,美国的国务院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难道中国要撤销国务院吗?所以,问题不在于美国有没有,而在于国情。 说到国情很多人反感,因为有人用国情拒绝中国进步。但是,国情的的确确存在着,不管你肯定还是否定,正视还是回避。 中国的最大国情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喜欢“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中华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来,至少最近二千年,我们的社会科学只有伦理学得到发展,因为它最为实用,孔孟之道有效地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科学思想的《墨子》,具有丰富经济学思想的《管子》都湮灭了。我一直认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是受到《管子》的启发的,可是中国却没有发展起现代经济学,不连古典经济学都没有发展起来,古代圣贤,王安石是有经济学思想的,可是他只落得骂名,代替他的是朱熹这样的伦理学家。从汉朝的盐铁会议开始,伦理学第一的思想因为适合统治者维稳,把科学思想禁止了。在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一切思想以实用为标准,科学技术被称为“雕虫小技”,科学得不到发展。以至于 19 世纪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这样评价中国: 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存在。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其特殊应用的原理,他们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以至于我们现在只将这个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当成野蛮人。 中国人把科学完全实用化的文化,被亨·罗兰彻底地点破了。现在的问题是,把科技部并入工信部,必然受到工信部性质的制约,科学也就走向了完全实用化的道路。在中国有这样的案例,深圳市是成立的是类似结构,叫 “ 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它每年设置的什么课题可以看一看。深圳自己办了个大学,叫深圳大学,发展速度可以比一比。是的,深圳研发产业比较发达,但是它是靠吸收其他城市的研发结果形成的,这个问题,我与学生刘筱、李宪振有专门研究。对于全国来说,科技部与工信部变成一个新的 “ 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吸引谁去呢?你自己就是一个准封闭系统。中国古代的“工部”,大约相当于 “ 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 + “水利部”,我们搞了上千年工部制度,为什么中国没有上去,因为忽视基础研究呀。有人会反驳我,美国没有科技部,美国科学不是很发达吗?可是美国, USA ,有许许多多的基金会,基金会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美国企业把资助基础科学研究作为一个使命。我们中国没有这个文化,一方面在目前经济制度下,企业更多地致力于资本扩张,他们不关心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科学,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大公司建立科学基金没有?你听说了,请告诉我。 按照传闻的方案,科技部主管基础研究的部门,将并入教育部。中国的教育部,直接主管了许多大学,也是有利益诉求的部门。教育部主管了基础科学研究,会怎么样?美国有两类大学,一类是州立的,政府管的,一类是私立的,政府不怎么管的。为什么名牌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用毛泽东当年的话说:“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出修正主义。”毛泽东的话有他的政治含义,我们不去管它,这里只是说原因搞不清楚,就不能有正确选择。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我们不要,但是毛泽东提倡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方法还是丢不得的。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中国是个大国,区域差距很大,大家都知道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产业区位远远落后于中国。如果工信部管科技,它注意产业发展,它就不能兼顾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注重区域的科学技术普遍发展,决不可能扶持产业创新发展,因为这种创新发展需要先进地区得到优惠。这方面有个教训,从发展经济学上看, 1950-1955 年后,中国正确的产业发展路线实际上是东北、华东地区的高岗、饶漱石代表的,刘少奇、薄一波的中央路线则带有明显的政治平衡色彩,政治上正确。中央要统一,矛盾爆发了。最后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打倒“反党集团”的斯大林主义,开始了新中国的窝里斗,也破坏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所以,发展的事情还是分两个部门去治理好。毛泽东晚年,有个正确思想,他要经济上、行政上“两条腿走路”,“批条条专政”,防止权力在某个部门过于集中,这是他治国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政治思想,有治理思想,要创造性的继承。毛泽东晚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思想是错误的,他的“两条腿走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治理思想是正确的,是后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学的精髓。其实科技部,不就是一个基金会性质的机构吧,组织项目,扶持研究,本来就不是“工部”、“礼部”,清除官僚主义就行了,用不着折腾。 一句话,科技部,撤了不好,至少最近 10 年不会好。哥哥,信不信由你,我一个小老百姓,不忍看着中国衰败,说说而已。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477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月亮高高云中藏@电视剧《我叫王土地》插曲
zhoujy 2012-4-7 15:10
大雁过后树叶儿黄   叶儿黄来秋风凉   秋天的月亮是妹的脸   妹的脸儿云里藏   大雁一去就无消息   想妹想得心慌慌   秋天的月亮是妹的脸   就让哥哥望一望   月亮高高云中藏   妹妹就在哥心上   等妹妹等到叶落尽   不见妹妹在何方   月亮高高云中藏   妹妹就在哥心上   等妹妹等到叶落尽   望见月亮愁断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支持哥哥办民间博物馆
热度 4 xupeiyang 2012-3-29 13:41
支持哥哥办民间博物馆
我的大哥许培法开了一个“越艺博物馆” 私人办博物馆,在当地是第一家,是市文化局批准的。 主要收藏家乡农村的古董,文物,收藏量已具相当规模。 办乡村博物馆,对于研究古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都很有意义,我支持哥哥,我退休后也去做博物馆工作。 支持哥哥许培法办好养老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23672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97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