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作总结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作总结

相关日志

俺指导的2020届三位硕士生毕业小结
热度 1 After50 2020-6-25 16:46
俺指导的 2020 届三位硕士生毕业小结 由于快到退休之年,已经有两年不招研究生了。因此,团队规模越来越小,研究生也越来越少,自己也越发珍惜最后几个研究生。 2020 届一共有三位硕士生毕业( 5 月 29 日网络答辩通过),两位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工作,一位考上了公共管理专业的博士生,今年没有博士生毕业。 这届研究生我对他们(她们,以下都用 “ 他们 ” )都非常满意。他们都是来自外校考上的硕士生, 3 年入学以来,学习非常认真努力,研究工作积极主动,乐于思考,勤于笔耕,特别是对我的研究方向比较认同,对所研究的内容比较有兴趣。而后者是更加重要的。 刚入学时,他们并没有多少科研的想象力和学术基础,跟着我做安全理论研究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方向,在我的不断激励和引导之下,第一个学期在上我讲的两门课程时,就开始学习撰写安全理论文章。我给他们明确指出,撰写发表第一篇文章是最困难的,因为以前没有真正做过理论研究,也没有写过投稿的文章,不说内容,就是达到学报论文发表的形式要求也需要训练一段时间才上手。 对于刚涉足科研的硕士生,以我现在的安全科学理论创新研究方向,我觉得比较快捷的科研入门方式是让他们从学习撰写一篇理论文章为抓手,完成从选题到投稿发表的全过程及其训练。 经过几个回合反复修改,他们在第一学期提交的课程作业都变成了投稿的文章,并在第二个学期就被接受发表出来,有了第一篇文章的训练和基础,后面继续相关的研究和发表文章就比较有经验和顺利了。当能够发表一组相关的论文之后,学位论文也就不是大问题了。 其实,与往届一样,这一届三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撰写论文上的时间,我估计也就是两年左右的时间,第一年主要是完成规定学分和科研状态的训练,第二年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和写论文,至于第三年(其实就是 9 个月),这段时间我通常不要求他们具体做什么了,随他们去社会实习、找工作、或准备考公务员或考博等,当然也还包括毕业答辩等必须的内容。对于硕士生,严格要求他们把近三年的时间都用于科研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因为大多数学生毕业以后不是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他们需要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去开辟后面更加重要的人生道路。 不过,只要研究生配合导师的指导用心钻研,两年也是可以做出不错的业绩的,这一届三位研究生在两年间发表了 12 篇论文(少的 2 篇、多的 6 篇,都是 CSCD/CSSCI 的文章,还有 1 篇 SCI 一区的)。其实,发表小论文及其数量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学位论文的内容质量,我对他们的学位论文内容是比较满意的,觉得他们撰写的论文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性。以下是他们的论文摘要和发表的论文题目一览。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毕业答辩采用视频形式,这是我带研究生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次。为此,在他们答辩前我自己亲自为他们做了一页答辩海报 PPT ,以示纪念。 附录:三篇硕士论文摘要 雷雨: 安全信息认知行为模型与理论研究( Model and Theory of Safety Information Cognition Behavior ) 摘要:安全信息认知行为普遍存在于安全管理过程,准确的安全信息认知对安全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意义,而安全信息失真是影响安全信息认知并导致相关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发展安全认知信息学,预防安全信息失真引发事故,本文从安全信息认知行为的视域开展研究,提出针对各个安全信息认知过程要素的提高策略,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 1 )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学和安全科学的基础上,对安全信息认知过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安全信息失真现象和规律,得到了安全信息认知的参与要素,提炼出安全信息认知过程理论模型。从安全信息认知的重要环节入手,逐渐过渡到安全信息认知整个过程的研究,并从特定的声信号入手分析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从安全信息认知的概念、阶段、影响因素、模型、安全策略和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 “ 雪球模型 ” 揭示安全信息认知的递减规律。 ( 2 )从单个安全信息认知过程过渡到多级安全信息认知过程,再到复杂传播网络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提出多级安全信息认知的优化方法和安全舆情的引导方法。结合图论和贝叶斯网络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划分传播结构的类型来厘清传播关系,得到多级安全信息的优化策略和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案例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典型的网络化的安全信息认知场景是安全舆情的形成。在分析安全舆情概念和要素的基础上,对其演化阶段进行划分并进行作用效应的研究,得到负面安全舆情产生的路径及其管理方法。 ( 3 )从安全信宿、安全信源和安全信道三个方面研究安全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得到安全信息素养的提高策略、安全信噪的管理方法、精准安全信息的实现路径。在机械传动原理的基础上,得到安全信息素养作用机制的带轮传动系统,利用传动比公式得到安全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和提高策略。研究安全信噪的概念、公式、生命周期和演化规律,利用图形变换的原理得到安全信噪的管理方法。提出精准安全信息的概念,分析其作用、特点,在人机工程的基础上得到精准安全信息的实现策略。 图 35 幅,表 6 个,参考文献 140 篇 关键词:安全科学;认知行为模型;信息失真;安全管理;安全舆情 华佳敏: 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理论研究( Research on Disciplinary Theory of Safety Security Information Economics ) 摘要:为完善安全学科体系,满足安全科学日益信息化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特点,促进安全信息经济发展,开展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扎根于理论,综合应用文献检索法、比较移植法、归纳演绎法、模型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基础问题、学科原理、学科方法论、安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内容。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借鉴经济学中的规制理论解决安全信息经济中的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期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 1 )首先,解释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名词定义,厘清各名词间的关联关系,梳理安全信息经济的基本内涵;其次,提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并解释其涵义,概括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功能及特征等基础内容;再次,研究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总结学科的研究内容,阐述学科建立的合理性;最后,介绍安全信息经济的类型分类,界定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 ( 2 )安全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包括要素层面的安全信息价值原理、安全信息不对称原理,应用基础层面的安全信息经济系统原理、安全信息经济博弈原理,应用实践层面的安全信息经济管理原理、安全信息经济评价原理,并构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原理体系。 ( 3 )从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 3 个方面构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安全信息经济学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系统性、相关性、比较和类比、抓主要矛盾 5 个原则;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演绎、比较分析、因素分析、机会成本、逆向思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 种;研究程序包含明确安全信息经济问题、定义安全信息价值算法、搜集整理安全信息、实际分析、形成策略方案、计算每种策略方案的可能得益、做出决策、执行以及实施效果评价等步骤。 ( 4 )为系统研究安全信息效益的评价问题,首先从安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定义、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类型、评价特点、评价目的 6 个方面阐述评价的基础问题。然后,论述安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并构建安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安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程序并解释其内涵。 ( 5 )为解决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或减轻因安全信息不对称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开展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规制机制研究,解释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内涵并揭示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致因,说明基于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安全规制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最后构建安全规制机制的设计框架并给出 7 条安全规制措施。 研究成果凸显了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填补了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在安全信息学和经济学结合领域的空白,能为安全信息经济的完善、发展及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图 31 幅,表 15 个,参考文献 132 篇 关键词:安全信息;经济;安全信息经济学;学科原理体系;方法论体系;经济效益;评价;安全信息不对称;安全规制机制 章雅蕾: 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afety Identity Promotion ) 摘要:安全观决定安全思维,安全思维决定安全行为。而安全认同是科学安全观的起始点,安全认同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但长期以来,安全认同理论研究一直非常薄弱,也很少有突破。为系统研究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及其应用,进一步创新、填补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完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条路径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信息分析法、比较移植法和类比推理法,分别对安全认同促进基础理论和安全认同促进应用理论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 1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及其应用理论的基础问题,从安全认同基础定义出发,对安全态度、安全观、安全动机等术语概念进行诠释,并通过阐述四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及其应用理论的研究缘由进行解析;同时,通过分析安全认同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为安全认同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 2 )为明晰安全认同产生的原因、机理及规律,对安全认同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安全认同始于个体安全认同并通过其独特的机制与模式形成,而个体安全认同机理主要包括宏观的 “ 生发、接收、内化、外化 ”4 个层面和四个阶段,它们呈并列平行关系,前后相继和相连,形成有机统一整体。 ( 3 )为尽力避免安全认同受到相关影响因素的消极影响,维持安全管理及其他安全活动有序开展,从安全认同主体、客体、介体、环体 4 个方面出发,分析安全认同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群体(组织)安全认同评价研究。研究得出,安全认同影响因素可分为四大类,如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就可以进行相关因素的重要度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高校研究生群体安全认同评价为例,设计了各评价指标,实证了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应用的可行性。 ( 4 )为研究安全认同理论如何应用于安全管理,以个体安全认同产生的正向情感为引线,以情感思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安全认同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设计基本模式,提出了正向情感思维促进的安全管理的间接优化策略;接着,以促进安全认同为目的,开展基于安全认同促进的安全管理应用研究,归纳了安全管理设计过程中结合安全认同的模式,并提出组织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建立一定的安全认同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安全认同促进理论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5 )为了将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应用于安全教育,沿着 “ 受教者安全认同度调查 → 安全教育设计 → 安全教育实施 → 复查及改进 ” 的路径开展研究。提出安全认同度的调查环节分为维度确定、问卷编制、问卷实施,安全教育设计需要上述三个环节的调查结果和以安全教育基础理论为依据;通过安全教育的信息意识过程机理研究及建模,阐述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受教者的安全意识形成机理;通过安全认同度的复查,有利于改进安全教育效果和进一步加深受教者的安全认同。结果表明,安全认同促进理论应用于安全教育,有利于安全教育分级、分类的具体化、针对化及效率化,可为安全教育提供较详细的理论及步骤指导。 图 27 幅,表 18 个,参考文献 106 篇 关键词:安全科学;安全认同;安全认同机理;理论;应用 在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览: 1. 华佳敏 , 吴超 , 黄浪 . 安全系统降维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28(03):50-55. 2. 华佳敏 , 吴超 . 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构建研究 . 科技管理研究 ,2018,38(21):264-269. 3. 吴超 , 华佳敏 . 安全信息不对称下安全规制机制研究 . 情报杂志 ,2019,38(02):110-115. 4. 吴超 , 华佳敏 . 功能安全研发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14(08):23-28. 5. 章雅蕾 , 吴超 , 王秉 . 安全情报素养 :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安全人员的必备素养 . 情报杂志 ,2019,38(03):33-38+113. 6. 章雅蕾 , 吴超 , 王秉 . 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14(03):34-40. 7. Yu Lei, Chao Wu, Yanxi Feng, Bing Wang. Optimization of multi-level Safety Information Cognition (SIC): A new approach to reducing the systematic safety risk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2019 , 190: 106497. 8. 雷雨 , 吴超 , 冯宴熙 . 通用原理视域下的安全信噪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 情报杂志 ,2018,37(11):137-142. 9. 雷雨 , 吴超 , 闪顺章 , 王秉 . 安全信息感知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建模 . 情报杂志 ,2018,37(05):154-160. 10. 雷雨 , 吴超 , 闪顺章 . 多级安全信息认知模式分析与优化 . 情报杂志 ,2018,37(04):135-140+165. 11. 雷雨 , 吴超 , 王秉 . 人对声信号的安全认知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14(06):27-32. 12. 雷雨 , 吴超 . 安全数据素养的作用机制及其促进研究 . 情报杂志 ,2019,38(09):192-197+207.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87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初心与使命引领新征程-- 2019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hucs 2019-12-20 15:40
初心与使命引领新征程 胡春松.pdf 2018、2019论文汇总 胡春松.pdf 初心与使命引领新征程 -- 2019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南昌大学 胡春松大夫 医学博士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科学决策下,在省作家协会大力支持下,遵从南昌大学党委和行政的各项指导,积极参加 “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活动,在江 西省医学科学院和南昌大学医院 带领下,在 临床 工作 岗位, 坚持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努力为 “健康中国、美丽江西”,为“部省合建” 南昌大学和学校 “双一流” 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 2019 年度 各项 工作 中取得了新的成绩 。 现 简要总结如下: 1 坚持初心, 牢记使命。积极 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 主题教育各项活动 ( 在全党 “学习大国”平台有精彩话语展示13条以上 ) , 增强 “ 四个意识 ” 、坚定 “ 四个自信 ” ,自觉 “ 两个维护 ” 。 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江西时情,在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将人文笔墨挥洒祖国大地和赣鄱山水,颂扬一方美好生活,绘就一幅诗意画卷,展示一张亮丽名片,为神奇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鼓与呼, 为 “部省合建”南昌大学和学校“双一流” 建设美好未来增光添彩。 截止 12 月 17 日, 在 “学习强国” 平台积分 为 127 23 分 , 在 本单位 54 人 学习 小组中排名第 2 ,并 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时政观点 (另选汇) 。 2 立足本职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坚守临床一线,开展门诊、急诊、会诊、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以新时代 SEEDi 1.0-3.0 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心脑血管等重大慢病 (mNCDs) 精准防治提供方法学支撑和新选择 , 提供一体化优质临床服务。同时,以创新驱动发展和进步,以创新推进学术与科研,为健康中国健康世界,为美丽家乡江西,为 “ 部省合建 ” 和 “ 双一流 ” 建设贡献一点之力。 1 )在 学 校领导和研究生院 ( 办 ) 关心与支持 、 培养和帮助下,在导师和心内科指导小组帮助下,申请并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2 ) 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建设健康新中国号召, 密切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重大慢病防治,坚持自主创新,创新性开发一系列可供全球推广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 iRT-ABCDEF “中国方案”以及癌症与糖尿病防治“南昌大学方案”,该方案也适用于 SARS 等重大病毒性传染病防治。先后在国际排名第一的权威心血管期刊《 欧洲心脏杂志 ( Eur Heart J ) 》 (Corrected 2018 IF=24.889 ) 发表论文 2 篇。其中,中英文双语诗歌 “C 型高血压 ” 成为江西省诗歌领域的新突破。 首次提出 “E-Noise” 新概念,并将量子与中微子引入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有可能在慢病与衰老机制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2019 年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 9 篇。其中, SCI 论文 5 篇, PubMed 检索非 SCI 论文 3 篇,中国核心 ( 英文 ) 论文 1 篇。 3 )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开展 “ C 型高血压 ”和“诗歌如中药” 等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遗憾, 2019 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59 万元 ) 未获资助。 4 ) 今年 受邀为国际国内期刊( BMJ 、 JIM 等)审稿 。 5 )坚持在职学习和积极参加各项专业学术活动。 3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诗歌为利器,配合党和政府做了一些有益的充满正能量的宣传工作。坚持创作 “ 春韵 ”“ 岭峰体 ”“ 五美 ” 标准新诗和旧词; 诗集《地震 N 章》( 179 首)曾获得博客中国众筹出版机会 (遗憾仍未出版) ;将诗歌创作与医学科普有机结合,为健康江西和健康中国服务。诗歌作品发表于科学网和博客中国 以及 其他网络媒体。 例如: 创作歌词并被谱曲 1 首(《在路上》), 《 五绝 · 再告台湾同胞书 》( 四首 ) , 《 绚丽青春 五四如虹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 》 和 《 雪 — 献给建党 98 周年建国 70 华诞 》 ; 《微医微语》(在创作) 以及 科学网博客访问量已逾 257 万次 。 总之, 本人在 2019年度既 有 满满的获得感(例如:博士学位和心血管顶级期刊 SCI 论文) ,也有失去的 遗憾(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展望 新的一年 ,要 扎实工作, 实干苦干, 为 迎接和庆祝 南昌大学建校 100 周年 作出新的贡献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年度工作盘点(川农大水稻所)
热度 2 lipng6575 2018-1-22 14:13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2017年度业务工作盘点 1 .科研项目:新增科研课题 30 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 11 项(含参与的 2 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 “ 超级稻增产基因的聚合及分子设计育种利用研究 ”和 “ 控制水稻穗型的遗传网络解析 ” ) , 在研课题 64 项,本年度纵向到位总经费 2000 万元以上,列全校第三位。 2 .科研成果:以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单位取得的成果 “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二完成单位取得的成果 “ 南方季节性干旱时空演变特征与防旱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 2 项成果分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3 .品种与专利: 4 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获授权专利 7 项、品种权 3 项。 17 份不育系和恢复系通过技术鉴定。 4. 论文:在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ogy,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等 SCI 期刊发表论文 34 篇, EI 收录 1 篇, CS CD 期刊发表论文 25 篇。陈学伟教授团队在 Cell 发表的 “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 论文入选中国科协 2017 年度 “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 。 5. 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 四川省植物病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 ,完成“四川省植物病理学会”的登记。举办了 “ 作物重大病害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17 年学术委员会暨学术交流会 ” 和首届 “ 成都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设计育种研讨会 ” ,以及 “ 作物重大病害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论坛 ” 6. 实验室建设:参与的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 “ 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通过以张洪程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评审,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即将挂牌。协助完成 “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 阶段建设并通过验收。组建了“稻米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 2018 年将正式运行。 7. 学科建设:牵头完成 “ 植物保护学 ” 和协助完成 “ 作物学 ” 学科自评估,主持申请“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获得批准。与农学院、玉米所、小麦所共同完成作物学科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和通过专家论证工作,并获国家和四川省批准建设。 8 .学术委员会:制订了《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了以陈学伟教授为主任、郑爱萍研究员和李双成研究员为副主任,王玉平、王平荣、陈荣军、张红宇、樊晶和孙永健为委员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 2017 年度学术交流会,预审了博士学位论文及预答辩,开展了博士生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评审。 9 .科研团队建设:根据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加强本所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了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品种改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病虫害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等五个中心,初步完成各中心发展建设规划。 10. 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两季田水稻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被遴选为 2017 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全省水稻共 2 项)。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派遣 3 名科技特派员并负责 2 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为四川粮丰各示范区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在全省核心区和示范区推广杂交稻机直播和钵苗机插秧示范取得显著成效,东坡、三台、崇州等各建立了 200 亩、 100 亩试验示范基地,在东坡建立了 2 个水稻专家大院,培训基层农技员、种粮大户和农民 1800 余人次。粮丰工程示范区东坡区示范面积 1.5 万亩,亩产 730.3 公斤,增效 679 万元;粮丰工程示范区三台县示范面积 2.0 万亩,亩产 658.0 公斤,增效 360 万元。 “ 蜀优 217” 在中江县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 862.93 公斤,创我省川中丘陵水稻百亩示范方验收单产历史记录。2名“三区”人才积极在贫困地区推广我所杂交稻新品种,助贫困户增产增收。 11 .国际合作与交流: 30 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所交流, 10 余名教师受邀在国内外机构及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教师 10 余人次赴国外开展交流合作, 4 名教师出国访学如期回国。与 “ 一带一路 ” 国家的科技合作有序开展,国合项目取得预期成效。 12 .研究生培养:新招收博士生 15 名(含 2 名留学生)、硕士生 56 名,毕业博士 16 名、硕士 42 名,毕业生就业率 100% 。 13. 师资队伍建设:新入职博士 4 名, 1 名教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校特聘二级岗), 1 名教师晋升为副研究员。至此,我所在编教职工 48 人,合同制科研助理及工勤技术人员 45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16 人(二级岗 9 人,校内特聘二级岗 3 人),副高级职称 15 人。
个人分类: 科研新闻|4822 次阅读|4 个评论
PPT模板:财务报表数据PPT模板适用于财务报表 / 工作总结
zqb625024295 2017-12-29 01:20
原名曾琼斌,科学网博主6年,从事上市公司品牌营销服务,擅长策划,PPT制作,热爱分享,热爱交友,对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商业化变现能力强,电话: 15975555794,微信:625024295。
个人分类: ppt心得|6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年图书馆工作个人总结
cpu2016 2017-12-28 16:58
2017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感觉比2016年更忙碌,虽然在参考咨询部担任副主任一职,名义上也算不上什么重要职位,但是却承担整个部门的核心工作。(完善中……) 第一部分 本职工作 第二部分 科研成果 1 发表文章 2017 年度共发表论文 6 篇(期刊论文 5 篇,会议论文 1 篇),其中 CSSCI 论文 1 篇。 徐春 . 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模式探析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6):45-47. 徐春 , 张静 . 高校图书馆参与决策咨询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9):64-67. 徐春 , 张静 . 新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多途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基于“ 985 工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 . 图书馆研究 ,2017(5):91-95 徐春 , 张静 . 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服务实践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为例 . 图书馆学研究 ,2017(20):89-96. 徐春 . 面向不同群体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构建探析——以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12):25-28. 2 申报课题 2017 年积极申报各级课题,包括教育部哲学、江苏社科基金、江苏省精品工程及江苏省哲学,最终获得江苏哲学课题一项。 项目名称:新型环境下多群体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 2017SJB0061 第三部分 获奖情况 1 征文奖励 序号 征文题目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 类型 授予部门 时间 1 新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多途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基于“ 985 工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 2017 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 二等奖 / 论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 2017.6 2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药学知识服务创新案例 2017 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 三等奖 / 案例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 2017.6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7 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征文 三等奖 / 论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 2017.8 4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 2017 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三等奖 / 微视频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2017.11 5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与思考 2017 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三等奖 / 论文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2017.11 6 MOOC 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 2017 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二等奖 / 案例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2017.11 2 个人奖励 序号 获奖名称 授予部门 时间 1 2015-2017 年度“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 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2017.10.23 2 2017 年情报咨询服务工作与研究“先进个人” 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2017.11.2 3 2017 年度江苏省优秀科技情报工作者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2017.10.30 3 成果奖励 序号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授予部门 时间 1 “双一流”建设环境下开展面向校级领导的学科决策咨询服务实践与研究 2016 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 二等奖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7.11 2 “双一流”建设环境下开展面向校级领导的学科决策咨询服务实践与研究 2017 年度江苏省科技情报成果奖 三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2017.10.30 3 药学知识创新机构服务中心的创建与服务 2017 年度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奖 奖三等奖 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2017.10.10 第四部分 学术会议 第五部分 探索为校级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个人分类: 工作心得|3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 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热度 1 rczeng 2017-12-28 10:40
2017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全年仅完成了几件小事或琐事。感谢各位同行、朋友、同事、学生及单位领导们的支持。 一、小事记 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兼职教授; 担任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理事 ; 作为联系人,推动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合作单位之一与山东省科学研究院 签署了 共建山东省轻质高强金属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 完成实验室改造、设备采购任务,办公室和实验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组织镁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研讨会(特邀海外(澳大利亚、德国)专家2人、国内专家2人); 完成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期考核任务。 新增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生2人。 二、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6篇:一区1篇、二区7篇、三区4篇) Lan-Yue Cui, Shang-Dong Gao, Ping-Ping Li, Rong-Chang Zeng * , Fen Zhang,Shuo-Qi Li*, and En-Hou Ha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self-healing micro-arc oxidation/polymethyltrimethoxysilane composite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AZ31 . Corrosion Science (IF5.245). 2017, 118:84–95. Lan-Yue Cui, Lu Sun, Rong-Chang Zeng *,Yu-Feng Zheng* and Shuo-Qi Li . In Vitro Degradationand Biocompatibility of Mg-Li-Ca Alloys − The Influence of Li Content .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IF3.956), 2017, doi:10.1007/s40843-017-9071-y. Yan-Bin Zhao, Han-Peng Liu, Chang-Yang Li, Yong Chen, Shuo-Qi Li *, Rong-Chang Zeng *, Zhen-Lin Wang. Corrosion res istance and adhesion strength of a spin-assisted layer-by -layer assembled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IF3.387) , 2018, 434 : 787-795. Weiwei Zhang, Hanlin Guo, Haiqing Sun, Rongchang Zeng . Constructing ternary polyaniline-graphene-TiO 2 hybrids with 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photo-generated cathodic protec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IF3.387). 410, 2017:547-556. Lan-Yue Cui, Rong-ChangZeng *, Shao-Kang Guan , Wei-Chen Qi , Fen Zhang , Shuo-Qi Li , En-Hou Han .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biodegradable Mg-Ca alloys-The influence of porosity. J 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IF3.133), 695 (2017)2464-2476. Hui Feng, Shuhong Liu, Yong Du, Ting Lei, Rongchang Zeng , Tiechui Yuan. Effect of the second phases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Mg-Al-Zn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IF3.133), 695(2017)2330–2338. C.L. Zhang, F. Zhang, L. Song, R.C. Zeng , S.Q. Li, E.H. Ha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on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Mg-Li-Ca alloy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IF3.133), 728 (2017) 815-826. Lan-Yue Cui, Yan-Hu, Rong-Chang Zeng *, Yong-Xin Yang, Dan-Dan Sun, Shuo-Qi Li, Fen Zhang, En-Hou Han. New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 of Tris-HCl and Tris on 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 in presence of bicarbonate, sulfate, hydrogen phosphate and dihydrogenphosphate ions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IF2.764). 2017, 33: 971-986. Lan-Yue Cui, Han-Peng Liu, Wen-Le Zhang, Zhuang-Zhuang Han, Mei-Xu Deng, Rong-Chang Zeng * , Shuo-Qi Li, Zhen-Lin Wang .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Mg-4Li-1Ca alloy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IF2.764), 2017, 33: 1263-1271. 被《 国家科学评论(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 作为 Research Highlights 专题报道! Yu Wang, Lan-Yue Cui, Rong-Chang Zeng *, Shuo-Qi Li *, Yu-Hong Zou, En-Hou Han. In vitro degradation of pure magnesium―The effects of glucose and/or amino acid. Materials (IF2.728), 2017, 10, 725; doi:10.3390/ma10070725. Lan-Yue Cui, Peng-Hua Qin,Xiao-Li Huang, Zheng-Zheng Yin, Rong-Chang Zeng *, Shuo-Qi Li*, En-Hou Han, Zhen-Lin Wang. Electrodepositionof TiO 2 layer-by-layer assembled composite coating and silane treatment on Mg alloy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Surface Coatings Technology (IF2.589). 324 (2017) 560–568. LianGuo, Fen Zhang, Liang Song, Rong-Chang Zeng , Shuoqi Li, Enhou Ha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eria/polymethyltrimethoxysilane modified magnesium hydroxide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IF2.589), 2017, 328: 121-133. Weiwei Zhang, Hanlin Guo, Haiqing Sun, Rong-Chang Zeng . Photogenerated cathodic protection and invalidation of silane/TiO 2 hybrid coatings. 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IF1.557), 2017,14(2):417-424. Lan-Yue Cui, Xiao-Ting Li, Rong-Chang Zeng *, Shuo-Qi Li, En-Hou Han, Liang Song*. In vitro corrosion of Mg-Ca alloy−The influenceof glucose content .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IF1.471), 2017, 11(3): 284–295. Lan-Yue Cui, Ji Xu, Na Lu, Rong-Chang Zeng *, Yu-hong Zou, Shuo-Qi Li*, Fen Zhang. In vitro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layer-by-layer assembled chitosan/ poly-L-Glutamicacid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IF1.342), 27(2017)1081−1086. Lan-Yue Cui, Guanbin Wei, Rong-Chang Zeng *, Shuo-Qi Li, Yu-Hong Zou, En-Hou Ha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novel SnO 2 - doped di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 Bioactive Materials , in press. Yanbin Zhao, Liqian Shi, Tianjian Li, Lanyue Cui, Changlei Zhang, Shuoqi Li*, Rongchang Zeng **, Fen Zha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ilane-modified hydroxyapatite films on degradable magnesium alloy.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 lett.) (IF1.292), 2017, DOI 10.1007/s40195-017-0601-8. 崔蓝月,吴思思,徐丽粉, 曾荣昌 *,李硕琦,张芬. 镁合金表面层层组装PSS/PAH膜诱导钙磷涂层. 表面技术 ,2017,46(3):34-39. 殷正正、 曾荣昌 *、崔蓝月、邹玉红、李硕琦、张芬. 医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磷酸盐涂层研究进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2): 58-70. 曾荣昌. 中国镁合金发展历程,腐蚀与防护之友,2017,48(4):82- 87. 三、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 1.曾荣昌 、魏光斌、王蕾、李硕琦、张芬 . 一种镁合金表面钙 - 磷 - 锡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 201510581810.5 .(2017.07.06授权) 2. 曾荣昌、 崔蓝月、李硕琦、张芬、靳涛 . 一种以镁 / 镁合金为基体的多涂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15 ,发明专利,ZL 201510140889.8.(2017.01.04 授权 ) 3. 曾荣昌 、 丁自友、戚威臣、崔蓝月、殷正正、张芬、李硕琦、张伟伟、邹玉红. 一种镁合金静压应力腐蚀电化学行为模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发明专利,201710 040935.6(2017.01.17 申请 ) 4.曾荣昌、李令玉、崔蓝月等. 一种镁/镁合金的氢氧化镁-钙磷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710721824.1(2017.08.22 申请 ) 5. 邹玉红、王建、 王庆昭、曾荣昌. AZ3 1镁合 金表面 Na- MMT 涂层的 制备与测定方法.2017101888860( 2 0 1 7 - 0 3 -27 申请) 6. 邹玉红、王建、曾荣昌、王庆昭 . AZ31镁合 金表面Zn- MMT涂层的 制备与测定方法 .2017101893303(2017-03-27申请) 7. 张芬、 郭莲、 曾荣昌 、宋亮 . 一种镁合金基材的硅 烷-铈盐-氢氧化镁 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2017101717937( 20 17 -0 3- 22 申请) 8. 刘汉鹏、崔 蓝月、曾荣 昌、李硕琦 . 一种以 镁/镁 合金为 基体的 多涂层 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 .2017100594821( 2017-01-24 申请) 四、参编国家标准 1. 《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管理 工作指南》( 20161747-T-606 ) 2. 《 钢筋混凝土防腐蚀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 20161743-T-606 ) 3.《管道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20161744-T-606) 五、参加会议或评审 1.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10月27-30日,江西南昌 ,分会主席;学生代表:崔蓝月、王玉 2.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及理事会, 10月18-20日 ,青岛 3.Li含量对医用Mg-(1,4)Li-1Ca合金的力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特邀报告 ),第三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2017年10月13-16日,南昌,分会主席;学生代表:丁自友、殷正正。 4. 镁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研讨会, 2017年9月28-29日,山东科技大学,主持 5.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第一届第八次理事会, 2017年9月23日, 东北大学 6.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2017年8月,泰安,学生代表:崔蓝月、殷正正 7.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gnesium, Shenyang, Sept. 23-26,China .邀请报告,分会主席;学生:崔蓝月、刘萍 8. 4th China-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Fatigu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17,Aug,26-27, Shenyang, 9.中国防腐蚀工业协会国家标准会议,北京, 2017.04.24 ;参会学生:崔蓝月 10.2017全国可降解金属高层论坛,郑州大学,2017-04.22-23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评审会议, 评审专家, 北京,2017.04.06-07 12. DevIC-2017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13.波兰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 14.湖南省科技奖励通讯评审;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 六、师生获奖 1.山东科技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十大科技精英(崔蓝月)、指导教师(曾荣昌) 2.2017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崔蓝月) 3.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 (崔蓝月) 4. 中国生物材料大会青年学者奖 ( 崔蓝月 ) 5. 第六届国际镁会议优秀墙报奖(崔蓝月) 6. “大智之星”齐鲁学子奖学金大学组·出彩奖暨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 (崔蓝月) 7.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王玉) 8. In vitro corrosion of as-extruded Mg-Ca alloys— The influence of Ca concentration(Corrosion Science, 2015)(曾荣昌、戚威臣、张芬、李硕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 9. 山东科技大学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李硕琦) 七、科研项目 山东省博士基金:骨植入镁合金表面聚硅氧烷包埋庆大霉素LbL耐蚀抗菌涂层的研究( 李硕琦 ) 八、审稿 38篇次 (英文30篇次、中文8篇) 昨晚提交两篇审稿意见,完成全年审稿任务。审稿历史上最长的一篇综述论文达125页,有点伤神。 英文期刊: Corrosion Science,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Science China materials,Materials letter,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MST,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Bioactive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JMRT,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中文期刊: 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导报、表面技术 七、课题组指导研究生: 博士二年级1人 博士一年级2人 硕士三年级4人 硕士二年级5人 硕士一年级9人 链接: 2016年度课题组年度总结 2015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2014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个人分类: 年度总结|2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7年工作总结与展望
热度 7 lidawning 2017-12-26 23:41
又到年底了,是时候对今年的工作做一总结,并对明年做一展望了。下面将从工作总结和对明年的展望两个方面予以记录。 一、工作总结 1. 教学方面 今年上半年给吉首大学 14 级通信 1,2 两个班讲授《随机信号分析》课程,共计 45 学时。虽然自己学过该课程,后来考博也考过。在讲之前,以为自己都懂了。但是当站在讲台上讲时,就会发现有些地方自己并没有真正懂。这种不知道自己不懂是很可怕的。讲给别人听,看别人能否听懂,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懂的很好方式。通过上这门课,相当于自己又重新学了一遍,收获还挺大的。不足的地方还挺多,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将这种理论课程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这些都是以后要持续改进的。 上半年还带了 10 个本科毕业设计。都是关于图像处理领域的。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是考虑到图像处理上手容易,而且学习资源也很丰富,加上学生学过 MATLAB 。选这些题的学生来自通信和电子两个专业。最终的结果是:完成得马马虎虎。其中的主要问题有:( 1 ) 对新知识的畏惧 。可能是这届学生没有学过图像处理。面对一门新知识,缺乏自信,认为在几个月时间内学不会。( 2 ) 对编程不熟悉 。这是基本功的问题,唯有多练习方能提高。从这次带的毕业设计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编程都是不过关的。( 3 ) 文档不规范性 。学院给了标准的参考模板,可是很少有认真按照模板修改的。上述三个问题,其实就一点:懒! 2. 科研方面 今年发表了 2 篇 SCI 论文。不过这都是去年的工作。今年的工作,最近才有点成果。今年投稿了 1 篇 SCI 期刊论文(最近才投的), 1 篇中文非核心论文(为了校级项目结题), 1 篇中国地球科学年会论文。希望最近投的那篇 SCI 期刊论文能比较顺利。那 2 篇 SCI 论文能发表,得益于我导师彭真明教授的指导,以及我的同门王雨青博士帮我认真而仔细的修改。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今年撰写并提交了一项发明专利。这也是我第一次写专利,不懂套路。幸好有彭老师的耐心修改。尤其是对专利文书中的流程图,他前前后后给我改了多次。还要感谢实验室的刘伟博后和我的同事杨喜教授等人把他们的申请书发给我参考。 今年还参加了一次国内的学术会议。即: 2017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虽然收获不大。但是,自己的感想挺多。为以后参加学术会议积累了经验。 3. 其他方面 发表了科学网博文 23 篇,每个月平均近 2 篇。去年的最后一天,我在科学网写了第一篇博文。那时我就打算坚持写下去。还好,我坚持了。这 23 篇博文中有 9 篇被加精,其中还有几篇置顶的。这是科学网的编辑们对我的鼓励。在此向你们道声谢谢。 今年上半年还担任了吉首大学通信教研室主任。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做管理,可是既然一时没有合适人选,领导让做那就用心做吧。其实教研室主任也不是什么管理岗,只是学校里最基层的服务岗而已,杂事比较多,需要有奉献精神。 二、对明年的展望 由于明年我将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学一年。所以明年的主要工作只会包含科研工作和其他工作。现简单展望如下: 1. 科研方面 ( 1 )撰写并投稿 2-3 篇期刊论文; ( 2 )撰写并投稿 1-2 篇会议论文,其中含学校认可的顶级会议 1 篇; ( 3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2 次; ( 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结构; (5)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今年尚有部分工作没撰写成论文。再加上在美国访学时在外方导师的指导下,争取能出一点成果。所以,给自己明年定的目标是写 2-3 篇期刊论文。这个目标虽然对我来说有点大。但是古语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因此,我为自己定了这么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希望不荒废了自己宝贵的一年,不浪费国家留学基金的钱。 后年 6 月就要博士毕业了。所以,明年年底前得完成博士论文的主体结构。最好是能完成初稿。否则会影响毕业进度。 今年的基金申请书写得不好,没有中。明年的申请书按照科学网上多位专家、前辈在博文中给的建议好好写,争取有个好的结果。 2. 其他方面 ( 1 ) 加大博客发文量 。写博客对我来讲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训练。 2017 年的发文量为每月近 2 篇。在 2018 年,我争取每月写 3 篇。全年达到 36 篇以上。 ( 2 ) 突破学术英语写作关 。最近写论文时再一次感受到了英文写作之重要和自己英文水平之低。科研生涯才刚开始,如果学术英语写作这关不破,后面很难有高质量的产出。基于此,在未来一年里,我将以西电秦荻辉教授编写的若干本学术英语写作指导书为参考资料,以若干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为锻炼手段,突破写作这关。 ( 3 ) 看 2-3 本反问题方面的书籍 。具体包括地震反演、图像反问题、反问题的数学解法方面的书。以夯实反问题领域的研究基础。 2017 年 12 月 26 日晚于电子科技大学逸夫楼
个人分类: 成长心路|1151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 2017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fqng1008 2017-11-9 14:09
传染病 专业委员会/工 作委员会 1. 组织建设(含按时换届情况) 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明年换届,正在筹备换届工作。 2. 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第八次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首届杭州西溪感染·胃肠肝病高峰论坛于2017年6月8~1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在本次会议中,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和宝岛台湾的10余位国际专家,国内著名院校、医疗机构、研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演讲。 3 、继续教育工作 无 4 、党建工作 无 5、 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参加国际组织情况 2017 年承办“第六届亚洲肝炎和艾滋病学术会议”。 6. 科技奖励申报工作 今年推荐的《肺痨易感体质的免疫学基础及基于“分期辨证”模式的精准治疗》,获得总会2017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7. 推荐科技人才工作 中国科协开展重大调研课题《全球科技领军人才流动趋势跟踪研究》。本次课题将编制《全球领军科技人才目录》,在全世界范围内遴选比较优秀的前沿科学家,列入国家人才库。在总会领导下,参与推荐“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治”方面工作,遴选出各重点方向在全球范围最领军的前60名,包括所有外籍人士、华侨、外国科学家,仅考虑学术水平,在不同年龄段达到领军程度即可,填报全球科技领军人才信息。 8. 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工作 目前已经组织专家完成和正在编写中西医结合传染病诊疗共识,如“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寨卡病毒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疱疹性咽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重症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库氏杆菌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发热伴血小板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分期辨证推荐意见”、“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耐多药肺结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艾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肾综合征出血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麻疹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疟疾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发热待查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等(前2个已由《中华传染病杂志》去年11月份发表,接着的4个正在等待发表)。 9. 科普活动 由本专委会牵头,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GRADE中国中心、亚洲指南协会、WHO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中华肝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十二家机构联合制订《乙肝患者指南》,由GRADE中国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国家卫计委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标准处提供行政支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后勤支持。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注册。 10.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基层帮扶工作 2016 年以来,中国科协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专业委员会与浙江省建德市乾谭镇中心卫生院签订协议(3年),负责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和项目资助。 11. 信息化建设 专业委员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见图)。 12. 财务工作 今年6月,在杭州举行的“第八次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首届杭州西溪感染·胃肠肝病高峰论坛”,财务工作规范合理。 13. 专委会成员的重要成果和重大奖励 (包括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论文、获奖、任职等) (1)李秀惠、张国梁、聂广等.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及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年1月) (2)卢洪洲教授于2017年6月始任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任,并承担“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三五”新药创制平台等课题。2017年荣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好护士)”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普人才”等奖项。 (3)刘映霞教授作为地方主席承办2017年5月20-21日召开的国际会议《第六届亚洲肝炎和艾滋病学术会议,ACHA》;作为通讯作者发表《Cell Host Microbe》封面文章1篇:Genesis,Evolution and prevalence of H5N6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na. Cell host microbe.2016;20(6):810–821(IF 12.552) (4)2017年5月15日,陈心春、张国良等教授团队与麻省大学医学院Christopher Sessatti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Nitric oxide prevents a pathogen-permissive granulocytic inflammation during tuberculosis”的论文。 14. 专委会在本年度的突出成绩和工作亮点 (扼要列出) (1)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 (2)十二家机构联合,牵头制订《乙肝患者指南》; (3)建立专业委员会的网站; (4)全力推动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工作; (5)参与中国科协《全球科技领军人才流动趋势跟踪研究》“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治”全球领军人才推荐工作。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6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年工作总结
热度 3 zls111 2017-1-7 20:26
其实每次过完元旦觉得不是过完一年,只有农历新年过了才是一年结束。 公办的地方还是按照阳历来,要求汇报之类的。刚才简短的汇报了这一年工作,把一些能公开的放上来。 首先是发表文章,如下: 1) Han Y, Li X, Cheng L, Liu Y, Wang H, Ke D, Yuan H, Zhang L * and Wang L* Genome-Wide Analysis of Soybean Jmj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Suggests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Following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6, 7:1800. 2) Zhang J, Tian Y, Yan L, Zhang G, Wang X, Zeng Y, Zhang J, Ma X, Tan Y, Long N, Wang Y, Ma Y, He Y, Xue Y, Hao S, Yang S, Wang W, Zhang L *, Dong Y*, Chen W*, Sheng J*. Genome of plant maca (Lepidium meyenii) illuminates genomic basis for 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in the central Andes. Molecular Plant . 2016, 9(7):1066-77 ( IF:7.14) 3) Zhang L #*, Fei Chen#, GQ Zhang, YQ Zhang, ZG Lin, ZM Cheng*, ZJ Liu*. Origin and mechanism of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in orchids as implied by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s and genomics of the carbon fixation pathway. Plant Journal . 2016, 86(2):175-85. ( IF:5.96) 4) Zhang GQ, ……. Zhang L † , ……., Liu ZJ. The Dendrobium catenatum Lindl . genome sequenc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polysaccharide synthase, floral development and adaptive evolution. Scientific Reports . 2016, 12;6:19029. (IF=5.58). (农大) † These authors jointly supervised this work 5) Zhong Z, Norvienyeku J, Chen M, Bao J, Lin L, Chen L, Lin Y, Wu X, Cai Z, Zhang Q, Lin X, Hong Y, Huang J, Xu L, Zhang H, Chen L, Tang W, Zheng H, Chen X, Wang Y, Lian B, Zhang L , Tang H, Lu G, Ebbole DJ, Wang B, Wang Z. Directional Selection from Host Plants Is a Major Force Driving Host Specificity in Magnaporthe Species. Scientific Reports . 2016, 6;6:25591 (IF=5.58). 邀请报告: 1) 陈峰 田纳西州大学 教授 题目: From Classic to Novel Terpene Synthase Genes in Plants: Functional Dive rsity 金山学术论坛( 10.21) 2) 马红 复旦大学 教授 院长 题目: 植物生殖发育的分子调控与进化模式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论坛( 8.18 ) 3) 王应祥 复旦大学 研究员 题目: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浓缩和重组的分子机制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论坛( 8.18 ) 4) 刘宏涛 上海植物生理所 研究员 题目: Environmental signaling and plant development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论坛( 8.18 ) 5) 林振国 圣路易斯大学 助理教授 题目: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biological novelty 金山学术论坛( 7.13 ) 6) 张超 同济大学 教授 副院长 题目 : 黑色素皮质激素系统性肥胖症的进化分子机制研究 金山学术论坛( 5.20 ) 7) 刘琦 同济大学 教授 最近被聘 福建农林大学闽江讲座教授 题目 : Learning on pharmaceutical data 金山学术论坛( 5.20 ) 8) 张振国 罗彻斯特大学 博士后 题目 : Fast codons, slow translation: genomic study of mRNA translation of DrosophilaX-linked genes 金山学术论坛( 5.20 ) 个人学术交流: 1) 2016年10月,北京,3天,参加第三届功能基因组大会,做大会会议报告 2) 2016年7月,杭州,2天,参加第二届全国睡莲大会,做会议报告,主持部分报告 2016年6~9月,浙江农林大学,农科院油料所,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学术报告。 教学 : 1. 进化生物学 主讲 研究生选修课程 32学时 2学分 其他部分是研究工作总结,就不放上来了,2017年相信是大量发表研究工作一年,2016年和2015年都是在积累,希望文章发表上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
7586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4,我已尽力
热度 4 zmpenguestc 2015-1-1 22:08
“ 2014 ,我的本命年。没有大的宏伟蓝图,做好自己吧。不愧对良心,不愧对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做一个不快速生锈的螺丝钉。 ”——为了呼应年初博文( 2014,做好自己就行 ),特做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 课堂教学( 3 门):本科生《光电图像处理》 48 学时,硕、博共选《图像处理及应用》 40 学时,组织本科生《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新技术专题》课程教学,本人授课 4 学时。课堂教学共计 92 学时,评教结果均为优秀。 2. 指导 本科生毕业设计 5 人, 2 人答辩成绩为“优秀”。 3. 作为 2 名入选“菁英计划”本科生同学的导师,进行单独(特培)授课 5 次,每次 3 小时以上。 4. 指导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结题 3 组,共 9 位学生。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URTP)在研 课题 1 组,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研课题 1 组。 5. 遴选 为学院第四届“全国光电设计大赛”指导委员会委员。 二、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1. 实验室毕业硕士生 12 名,博士生 1 人;在读硕士生 29 名,博士生 9 名。新招推免硕士生 5 名,直博生 1 名。 2. 学院 专业分流交流会上,为本科生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1 次 /2 场。 3. 成电导师讲坛活动中,为研究生做主题为“考研、读研与科研”的讲座 1 次。 4. 负责学校“光电图像与光信息处理”本科生实验室建设。 5. 负责并筹建成都晶石科技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探测与成像”本科生虚拟仿真实验室及本科生“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6. 被聘为“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骨干教师。 三、科研工作 1. 主持科研课题 8 项,完成结题验收 3 项,新增课题 4 项,个人科研经费年度到账 100 余万,团队科研经费到账 300余 万。 2. 发表学术论文 18 篇, SCI 论文 5 篇,其中 2 区 1 篇,被邀参加国际会议交流 1 次。 3. 申请发明专利 2 件,授权发明专利 1 件。 4. 科研团队建设:负责重组“光电视觉信息处理与微波技术”新的科研团队,人员由原 5 人增加到 18 位教师。 四、其他 1. 遴选为第三批“赴中学科普讲座”校级专家团成员,并赴浙江省5所重点中学进行科普讲座 及招生宣传工作一周。 2. 获得我校第二届“我最喜欢的老师”提名奖。 3. 2014 年最后一天,及时撰写完成教研论文 1 篇并投稿。 4. 科学网上撰写博文近 40 篇,其中一篇有点 “Y ”的博文单篇点击次数首次突破5万。 2014 年,尽管团队成绩不尽人意,但我已经尽力了 ... 相关博文: 【 1 】 2014 ,做好自己就行 【 2 】 2013 实验室工作总结 【 3 】 2012— 我的弱欣喜与小遗憾
个人分类: 岁末集思|26636 次阅读|8 个评论
志在四方 书读五车—2014年工作总结
ysy123 2014-12-24 19:43
一、 主要工作 上半年:( 1 )组织学生参与趣味运动会;( 2 )组织学生搬迁回北校区;( 3 )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 4 )日常学生事务; 下半年:( 1 )新生接待工作;( 2 )学生军训;( 3 )班委会组织的建立;( 4 )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 5 )学生证、图书证、医保卡、火车票优惠卡的办理;( 6 )国家助学金、高校食堂补助的评定;( 7 )新生入学教育;( 8 )公寓管理及文明宿舍的评选;( 9 )日常学生事务。 二、亮点工作: ( 1 )参加公益活动。带领学生去XX夕阳红敬老中心、 XX 村、 XX 广场、 XX 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等地点参加公益活动,这些不同的公益活动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进一步懂得感恩、奉献。 ( 2 )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的交流活动。上半年和下半年总共从上一级请来 30 多位学生与他们的学弟学妹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高一级学生的学习感悟、生活经历让大一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一学生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利于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 3 )“ 3 • 7 ”女生节活动。 3 月 7 日组织动员各班男生在晚自习开展了“ 3 • 7 ”女生节活动,男生们准备了精彩的礼物、有趣的节目,女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活动促进了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了解,加深了大家之间的友谊。 ( 4 )各班开展了和专业相关的学习活动。酒店管理班,每晚晚自习有一名同学分享一个旅游景点(像导游带领游客旅游游览);市销班,每晚晚自习有一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解与分享《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的一个章节内容;物流班,每周进行一次物流新闻播报活动、每周介绍两家物流公司。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生活、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及专业前景的认识。 ( 5 )丰富的课外活动。 11 月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四个班级分别和联合开展了以“文明大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12 月四个班级联合聚办了拔河比赛活动,市销班举行了面向南校区的书画展活动及面向四个班的乒乓球比赛活动,这些文化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也丰富了课余生活。 三、存在问题: ( 1 )学生从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这一过程提供的指导不够精细。高中的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高考、考入大学”而大学生活(尤其大一的学习生活),相对没有严格的要求、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减少,更多的靠自觉性,当自觉学习一段时间没有收获或没有成就感时,失去了兴趣、目标,陷入迷茫,这个时候该怎样走出?高中时学生听老师、朋友、家人对大学的描述对大学充满了憧憬与渴望,可来到学校之后现实的校园、现实的大学生活与想象的落差很大,这样的落差带来的困惑、失望、伤感该如何化解?高中的同学来自同一个地方,相对单纯容易相处与交心,而大学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班级以宿舍为团体形成了很多小团体与小圈子,一旦团体与圈子内部发生了矛盾与冲突,学生很容易被孤立,人际关系带来的孤独、无助、痛苦、失落又该如何化解?大一的新生在南校区,没有大二、大三的榜样,很多问题需要她们独自探索与思考,而探索中陷入了困顿该怎样走出?等等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个角色转化问题,给予的指导还不够明细。 ( 2 )对“调皮”学生管理的“严格”与“宽松”处理的还不太好。“严格”过分会导致学生的逆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宽松”太多会导致学生的懒散、无视相关的规章。“调皮”的学生“严格”在他那边也是宽松、“宽松”也是宽松、他无视纪律,早上答应好好的晚上又违反,而他这样的涣散会引起其他同学效仿。“调皮”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他们如何“严格”与“宽松”相济。 ( 3 )对学生大学的培养方案不够了解。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就是这样一个比较明确阐述学生在大学阶段如何学习与成长的文件。这样一个文件需要学生自己掌握,也需要老师与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经过大一上学期,通识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那些基本技能应该培养、心理素质应如何、哪些习惯应该养成等需要学生自己与辅导员老师明确,以便学生进行自我省查、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进行监督。而目前缺失相关文件,监督工作做的也不好。 四、2015年工作计划 ( 1 )全面理解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学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学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显著的差别,全面了解、深入学习、剖析对比,有利于把握高职教育的精髓,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不至于要求过低或要求太 高 ,以便学生有高度、有质量的学习与发展。 ( 2 )加强女性(女生)心理知识的学习。女生在我校占有很大比例,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与本科院校女生的心理有不同(至于是什么不同现在我还说不清楚),了解、学习、理解女性(女生)心理有利于给予女生在情感、学业、成长等方面给予较好的 指导 。 ( 3 )加强阅读、扩大视野、提升素养,再向辅导员专业化迈近一步。辅导员岗位是管理学生与给予学生服务的岗位,管理科学、服务人性化是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辅导员是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辅导员的素养、处事方式、生活态度等对生有直接的影响,提高素质、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不可懈怠。而阅读,是加深思考、扩大视野、提高素养、培育精神风貌的有效途径。 2014 年无论你天马行空、马耳东风、马齿徒长,但愿你能够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在 2015 年能 问羊知马 、 舍策追羊 、 瘦羊博士 ,最后能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 2014-12-20 (注:本人高职院校辅导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予批评和指导,各个方面都可以。)
2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热度 30 rczeng 2014-12-16 22:35
2014 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一、论文(发表 14 篇、接受 2 篇)或著作 1. Corrosion of molybdate intercalated hydrotalcite coating on AZ31 Mg alloy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2014, 2, 13049 – 13057. 2. 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 AZ31: The influence of bicarbonate, sulphate, hydrogen phosphate and dihydrogen phosphate ions in saline solution . Corrosion Science , 86 ( 2014 ) 171-182.(SCI cited times :5) 3. Corrosionand characterisation of dual phase Mg-Li-Ca alloy in Hank’s solution: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Corrosion Science , 79, 2014: 69-82.(SCI cited times: 10) 4. Corrosionresistance of calcium-modified zinc 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s on magnesium-aluminium alloys. Corrosion Science , 88, 2014: 452–459. 5.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Al-LDH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AZ31 . Surface Coatings Technology , 258, 2014, 1152–1158. 6. Cr2O3 nanoparticles modified TiO2 nanotubes for enhancing visible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4(9), 2014, 7022–7026. 7. In vitro corrosionof Mg-6Zn-1Mn-4Sn-1.5Nd/0.5Y alloys.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8(3), 2014: 230-243 (Cover article) 8. Preface for the special issue on lightmetals as biomaterials .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8(3), 2014: 199-199. 9. In vitro corrosion of Mg-1.21Li-1.12Ca-1Y alloy .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4(5), 2014:492–499. 10. In vitro degradation of MAO/PLA coating on Mg-1.21Li-1.12Ca-1.0Y alloy. Frontiersof Materials Science, 2014. 8(4): 343-353. 11.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elayed hydride cracking of FSW-AZ31 magnesiumalloy during SSRT,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4(2014) 3060-3069. 12. Soluble Polyaniline Nanofibers Preparedvia Surfactant-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yntheticMetals . 198 (2014)293–299. 13. 医用新型Mg-Li-Ca合金材料体外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评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52):8409-13. 14.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Al/Ti film on magnesium alloy AZ31B ,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9(1), 2015, 66-76 . 15.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ilane-modified Hydroxide Zinc Carbonate Film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 lett.) , 28(3),2015:373-380. 16.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in-situ Mg–Al hydrotalcite conversionfilm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by one-step formation,Trans. Nonferrous Met. Soc.,2014, accepted. 17. 著作:《可降解金属》第八章 Mg-Li 体系,科学出版社,待出版。 二、教学工作: 1 、《 材料科学基础》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负责人 2 、 2013 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模拟体液组分对镁合金腐蚀的影响》(材料化学 2009 、胡艳)获得 2014 年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首位) 4 、发表教学论文 【 1 】 大学生 “ 知识 - 能力 - 素质 ” 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科教导刊, 2014 ,第 1 期 【 2 】 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 2014 年,第 21 期, 118-119. 三、科研团队建设 “材料腐蚀与保护”团队获批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 四、社会兼职 1 、被聘为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 2014.8- ) 2 、被聘为 山东省暨青岛市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秘书长 ( 2014.12- ) 3、被聘为《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期刊( SCI )编委( 2014-) 和 2014 第 3 期 Light metals as biomaterials 专辑 guest editor 4 、为国际期刊审稿近 40 篇。 五、参加学术会议和做报告 1 、 2014’ 材料腐蚀与控制学术研讨会 ( 青岛 ) 做学术报告 2 、 2014 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西安) 做邀请报告 3 、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 ” ( 2014 年 7 月 21 日至 23 日)滨市哈尔滨工程大学 4 、北京大学生物医用镁合金力学与降解关键问题研讨会 ( 3 月 27 日) 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组织的技术改造项目产业资金扶持专家评审会议( 3 月 20 日) 6 、面向材料学院学生和老师作了报告 2 次。 7、 2014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 ,北京华北宾馆(12月19-21日) 六、获奖 1 、论文 “ 镁合金表面化学转化膜的研究进展 ”2014 被《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评为 2013 年度优秀论文 2 、 论文 《 医用镁合金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获得2014年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优秀论文奖 七、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 1、一种新型镁合金表面薄液膜电化学装置,2014,实用新型(已授权), 201420387819.3 2、一种新型镁合金表面薄液膜电化学装置及其实验方法,2014,发明专利,201410332235.0 八、项目结题 1 、 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工作。 九、指导研究生 1 、 刘丽君、孙麓 获得国家奖学金 十、新闻: 参加科学网访谈节目: 曾荣昌教授受邀科学网 “PX 项目透视 ” 访谈
个人分类: 年度总结|10195 次阅读|67 个评论
2014年暑假工作总结
yaoronggui 2014-8-19 22:36
2014 年暑期即将结束,在此总结下本人在今年暑假的工作。 一、完成工作如下: 1 、创新班和夏令营班的暑期教学。 2 、参加了 2014 年江西师大—谷歌 CS4HS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培训班( 7 月 1 日— 7 月 4 日)。 3 、参加了 2014 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班学习( 7 月 17 日— 7 月 26 日)。 4 、受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的邀请,给江西省高中化学竞赛夏令营班的学生讲授 6 天( 7 月 31 日— 8 月 5 日)。 5 、参加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考试(已成功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感谢大家: 1 、感谢在我出差期间给我代课(创新班和夏令营班)的师兄刘伟华老师和吴校长对我的支持。 2 、感谢江西师大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给我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3 、感谢江西师大教师教育处给我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4 、感谢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给我面向全省参加高中化学竞赛授课的机会。 5 、感谢驾校教练(占教练、黎教练和曾教练)给我的培训。 最后要感谢我家人的支持与帮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的第四年
热度 1 terahertz 2014-7-15 10:23
本次总结的时间是 2013 年 7 月 16 日到 2014 年 7 月 14 日,共计 1 年,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论文篇 共发 表和录用论文 3 篇,其中, CSSCI 论文 2 篇, SSCI 论文 1 篇。另外还有 1 篇内刊,合作发表论文多篇。 Visualizing and mapping the research on patents 国内专利情报分析 方法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专利组合分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挖掘 国内微博研究综述 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运营体系及融资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分析— 基于专利合作网络 一种新型自主式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企业情报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现状分析及启示 国外专利运营模式的实证研究 二、基金篇 共申请 1 次基金项目并获批, 2014 年教育部的人文社科基金。 ( 人生第2金——教育部项目获批) 三、教学篇 承担 2013 年情报学研究生的《专利情报分析》课程。 四、会议培训篇 校内参加培训: 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标)推行工作启动仪式(江苏) 外出参加培训 : 全国专利运营实务与专利价值分析培训 第一届知识产权国际论坛 江苏省高校图工委现代技术委员会2013年年会 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 五、学术报告篇 苏新宁教授撰写学术论文与申请科研项目报告 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唐蓉教授用户行为研究的方方面面及度量 Felix B Tan教授IT项目成功管理者的技能原型 六 、旅游篇 长沙岳麓书院、橘子洲头、张家界武陵源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七、其它篇 顺利晋升副研究馆员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2712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年开学做的第一件事——在大家面前“数蛋”
热度 22 Taylorwang 2014-2-25 09:32
每年新年开学,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一天的全院会议,每位老师给大家介绍上一年的各项工作。借用易中天先生提出的“数蛋”概念,大家都要利用寒假, 将去年一年的所有工作成绩做一个总结,在全院大会上用 PPT 的形式,给全院其它的老师做一个汇报。 我们学院不算一个大学院,也有 70 人,开这样的会,对每个人汇报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般教授不超过 10 分钟,其它人只给 5 分钟,以保证一天能完成所有的汇报。平时我们很少开全院大会,一个学期也就是 2 次左右,且参加这个会议,有数百元的签到费,大家出勤率很高,除出差在外地没办法赶回来的,基本都回来参加了。 在大家面前“数蛋”,这些“蛋”就包括去年的教学工作、带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统计、发表在国外 SCI 论文与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申请专利情况、获得什么科研项目(包括纵向与横向)、取得什么好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的应用与获奖,社会服务以及对学院或学校的其它贡献等等。 我感觉这是一个好的形式,平时每个老师都各忙各的事,新来的老师,有不少人还相互不认识,虽然学校的工会也组织教工运动会等活动,但参加的人也都只是老师及学院工作人员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个会议,至少可以让我们相互熟悉,大家知道其它老师主要做什么研究工作,老师们在会议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有时也会讲一些工作的感想和建议。前段时间,我有一位老同学打电话给我,问我知道不知道有没有人搞某项应用研究,我一下子就想到我有一位同事,去年听他介绍他的工作时搞过相同的应用研究,就立即给他们牵了线。 若没有这种交流分享的会议,也就做不成这样的成人之美的“红娘”了 。 每个人在大家面前“数蛋”数完了,就是全体教职员工投票,选出特别贡献奖一名,优秀奖五名,学院贡献奖十名,分别奖励 5000 元, 2000 元与 1000 元。学院的主要领导,为了表示公平,不参与评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往往是提名的,在上个年度给学院做出过特殊贡献的人,如国家级奖励的第一获奖人,采用宁缺勿滥的策略,往往有不少年份是空缺的。去年我们有一位同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次获得提名,以超过半数的票数,获得特别贡献奖。 我很幸运,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大部分同事的认可,成为五名优秀奖的一员。我知道,我的科研做得不算突出,虽然横向课题还行,但纵向课题偏少;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不少,国内专利申请也算多的,但国外 SCI 论文不多;教学不算最多,但本科生课,硕士生课,工程硕士课与博士生课都有。我做得特出的就是我指导毕业的硕士生与本科生人数应是学院最多的,学生愿意到我这个小团队来,我也乐意接收他们。学院的各项公益活动我也算是积极参加的。以前数年,每年只能拿到 10 人的普通贡献奖,这次能提升一步, 得到优秀奖,可能科学网的博文也给我拉了票。 因为在大家面前“数蛋”时,我还提及了我在科学网上的博文对学院及学校的贡献。因为我们学校虽属 985 高校,也从全国各地招生,但由于广东比较容易找工作,绝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都留在了广东,故我们学校在全国的影响,近年来在不断下降。我的博文,至少让不少人知道,广州除了中山大学,还有华南理工大学。 参加这个新年的“数蛋”会,能明显地感觉到学院的发展,及“后生”可畏。也许明年大家数蛋后再投票时,优秀奖,贡献奖我都不沾边了,但也应该为年青人的发展而高兴!
7622 次阅读|44 个评论
梦想引领新航程-- 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
热度 1 hucs 2014-1-7 17:12
梦想引领新航程 2013 年个人工作总结 胡春松 (南昌大学 在职博士) 回顾2013年的个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梦”指引下,围绕“改革”和“发展”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新年已经开启,希望梦想引领新航程。 一 人文社科与思想政治 过去的一年,可谓是“诗之情、梦之年”。梦依然未成现实,诗却实实在在。 以科学网博客为平台,以诗歌为“武器”,颂扬党和人民,颂扬三中全会,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尝试开展民间“诗歌外交”。积极建言献策,宣传大学、服务患者;积极树立国际化视野,寻求内外合作,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积极参加人民网人民微博“廉政建设”征文活动,积极参加人民网和江西文明网“中国梦”征文活动,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群众话语”征集活动,积极参加科学网科研博文大赛,积极参加“赣菜”宣传广告词征集和江西“谷雨诗会”投稿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网博客访问量已突破80万次。 首次提出 并建立了 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 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 ),提出 “ 纯韵”/命名为“春韵”诗歌新概念,并已创作数十首作品,将医学与诗学完美结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二 临床专业与科研学术 在缺乏科研经费的困境中,仅靠“一张桌子 、 一把椅子 、 一张纸和一枝笔”创作有价值、有意义的各类作品,服务世界 、 服务社会 、 服务人民 、 服务大学。 1 继续在临床一线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门诊 、 急诊 、 会诊 、 义诊 、 体检 、 咨询以及预防 、 保健和康复等等心血管为主的内科工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向全球推广“胡氏健康生活方式(EeSEED-BasED)”和“RT-ABCDEF策略”,首次提出“百寿计划”,深入阐述“政策性预防”重要意义,认真开展“临床诗疗”等博士科研工作。 3 首次发现并命名“C型高血压(C-type Hypertension, CtH)”新概念,并阐述干预新策略。 4 积极参加海内外学者校内学术讲座(Seminars)和省内相关学术活动,例如:第12届中国外国文学年会(南昌,2013.5)和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南昌,2013.3)。 5 博士研究相关论文(英文稿)投向国际顶级期刊: Science 、 Nature 、 NEJM 、 The Lancet 、 JAMA 、 Circulation 等, 全部被拒(我的科研经费是零啊)。其中,关于HTN.PAF大型英文综述(包含方法学)被列为 Circulation 邀请稿;多首诗歌作品投稿 JAMA ( Poetry and Medicine 专 栏 )。 6 认真回答《家庭医生报》读者来信提问。 7 参与罗伟教授等主编著作《当代防治心血管病260问》(副主编之一)。 8 第三部诗书 《中国·梦》 —“春韵”岭峰体诗歌100首(积极创作中)。因缺乏经费,著作 《青春论语》、诗书《美丽中国》仍待出版。 总之,在新的“充满希望的2014年”里,要把握机遇 、 振奋精神 、 鼓足干劲,完成博士学业,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支持,继续以科学网博客为平台,以诗歌颂扬美丽中国和秀美江西,继续将诗学与医学完美结合,谱写出“中国梦”绚丽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兢兢业业 稳中求进 --2012 年个人工作总结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46657.html )
个人分类: 博士学习|26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傻帮】2013年工作总结
热度 4 outcrop 2013-12-31 15:20
傻帮的2013是无趣、无聊、几无成果的一年;众帮主努力犯傻、相关项目运作断断续续。具体报告如下(为了方便PPT,只列提纲,内容自己想象): 傻帮人力资源发展: 没发展新成员(傻子缺货?); 没听说有帮主挂掉(挂掉的主动报备下); 也没听说有帮主制造出傻二代; 三十九帮主娶了傻媳妇; 十二帮主真傻认了傻侄女和傻侄子。 傻帮相关项目: 傻拍 ,由十二帮主真傻冠名 傻帮讲座 ,主要是二帮主二傻不冠名了 傻帮简史: 傻帮章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259800.html 发扬傻帮精神,将科学网的黑社会进行到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273453.html 重组傻帮,快乐科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628011.html 2013已去,傻帮没成果就是最好的成果,说明众帮主一如既往的处于良好的犯傻状态。 展望2014,希望傻帮继续壮大,众帮主继续开心犯傻! 报告人:二十五帮主 2013.12.31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28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在2012年的工作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3-1-8 15:43
2012 年 5 月完成编辑部主任行政工作移交。 在自然科学版主编任内, 2012 年编辑工作:发稿 447 000 字,终审、统稿、终校自然版学报共 6 期 210 万字。 6 期均按时出版,共发表 202 篇论文 ,40 篇科技学术报道。其中校内论文占 48% ,校外论文占 52%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中心的统计,截止 2011 年 12 月底,自然版学报在亚洲下全世界被下载 496640 次,浏览 585786 次,分别比上个统计年增长 122177 次和 128215 次,浏览量比上年增长 22% 。全球机构用户增加到 3812 个,比上年度新增 101 个单位。自然版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在综合性大学自然版学报综合排名中,居于全国第 26 名,并于 2012 年 11 月 21 日连续第三次获得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全国共有 60 种高校科技期刊获精品称号, 陕西共有 7 种。 在校庆工作方面:一是在 2012 年元月向学校提出举办“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的建议,被当即采纳,并于 4 月 3 日顺利举行筹备会议和于 9 月 15 日顺利举行正式会议,联合相关的八所高等学校完成了历史上关于西北联大的首次纪念与学术活动。在此期间全程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完成出版了历史上有关西北联大的第一部著作—— 123 万字的《西北联大史料汇编》、编辑了 60 余万字的西北联大会议论文集,起草了有关加强西北联大研究和办学遗址保护的全国政协议案草稿,并获通过、起草了教育部要求提交的西北联大研究现状和研究计划的报告。二是在校庆筹备期间,担任 110 周年校庆领导小组成员,参与校庆方案讨论,并撰文和建议在太白校区树立“晚清陕西农业学堂与民国西北大学农科办学旧址”纪念碑,以学报编辑部名义承担完成了 36 万字的《西北大学学人谱》(第三集)的组织、主编和出版,并以第一完成人撰成和出版 60 余万字的《图说西北大学历史 110 年》,完成有关校史的著作 220 万字。 在教学科研方面,毕业 1 名博士生, 2 名硕士生,在读 10 名研究生。 1 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研, 1 项国家社科基金二期资助项目申报中。除校史三部著作外,另参编《民国西安词典》,修订再版《汉代长安词典》和《明清西安词典》,三部辞书共计 314 万字,本人撰写 40 万字。全年发表论文 12 篇,第一作者 4 篇,通讯作者 8 篇。 1 项科研成果于本年度获得陕西省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个人获奖 1 姚远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 1792 — 1949 ,上中下)专著于2012年获得陕西省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出版 著 作 1 姚远主编《西北联大史料汇编》( 123 万字,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 ); 2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 36 万字,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 ); 3 姚远,董丁诚等著《图说西北大学 110 年历史》( 60 万字,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 ),共计 210 万字; 4 姚远主要撰稿《民国西安词典》( 120 万字,姚远撰写科技卫生教育史、报刊史、人物 19 万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11 ) 5 姚远主要撰稿《汉代长安词典》(全书 89 万字,姚远撰写科技史、中外交往史 10 万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11 ) 6 姚远主要撰稿《明清西安词典》(全书 105 万字,姚远撰写科技史、科技人物 10 万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11 ) 发表论文 1 徐跃,姚远 (通讯作者) ,《中华实业界》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初探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 ( 1 ) :163-168 2 姚远, 中国学术期刊的前世今生,《法制日报•法治周末》, 2012-09-13 第 21 版 3 姚远,西北联大母体与子体分合的历史意义,西北大学报, 2012-09-10 (第三版) 4 姚远: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分合及其历史意义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 42 ( 3 ): 11-24 5 李晓霞,姚远(通讯作者),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育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 ( 3 ): 515-520 6 白秀英,姚远(通讯作者),抗战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概况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 ( 3 ): 521-526 7 李晓霞,姚远 (通讯作者) :我国西北地区工程教育肇始与演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25 ( 7 ): 26-30 8 李晓霞,姚远 (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月刊传播科学的编辑策略,编辑学报, 2012,24 ( 4 ): 323-325 9 白秀英,姚远(通讯作者): 3 个 “ 相对论专号 ” 的编辑策略研究,编辑学报, 2012,22 ( 4 ): 326-328 10 姚远 . 独树一帜的毒理科学发展史研究与探索——评史志诚教授新作《毒物简史》,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 ( 4 ): 703-704 11 李晓霞,姚远(通讯作者)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地理教育,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 ( 6 ): 1035-1041 12 宋轶文,姚远(通讯作者) . 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晚清的传播,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 ( 6 ): 1042-1048
个人分类: 姚远纪事|3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兢兢业业 稳中求进--2012年个人工作总结
hucs 2012-12-26 17:25
兢兢业业 稳中求进 --2012 年个人工作总结 胡春松(南昌大学 在职博士) 圣诞已过,新年即临。回顾 2012 年的个人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专业学术之路,为明年的各项工作夯实基础,为美丽中国·秀美江西添砖加瓦。 一 政治思想方面 积极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围绕“改革”和“发展”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先后参加了学校“科学人才观大家谈”和“移动图书馆开通宣传月”征文活动,均获优秀奖;以科学网博客为平台,积极向上级领导建言献策,积极宣传单位服务患者,积极树立国际化视野寻求内外合作,积极推广胡氏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向社会各届人士赠送诗书 《青春诗语》 ,为中华民族共有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 专业工作方面 1 认真做好各项临床工作:门诊急救会诊义诊体检咨询以及预防和保健等工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 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主持申报“探索大挑战” (GCE Projects) R9 项目 ,未获资助;主持申报 NSFC2012 ( 58 万元),未获资助。 3 积极参加省内各项学术活动和校内学术讲座,积极向国际会议投稿( APSC2013/ ISCS2013 ,会议摘要各一篇); 4 认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英文稿),向国际顶级期刊 NEJM 投稿 3 篇(提出“ CDC 链” :证据、分类、机理以及新型干预策略),提出慢病防治“通用公式”。 目前正认真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准备答辩。 三 人文结合方面 以科学网博客为平台,以诗歌颂扬美丽中国和秀美江西。 《青春论语》 已完稿待出版,继续为 《青春私语》 撰稿。 四 其它几个方面 工作、生活有序进行中。
个人分类: 博士学习|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六年的随想
热度 3 ymdushandong 2012-8-3 14:05
从2006年毕业到今天,工作6年了.时间很久了.每天好像很忙.今天需要放缓脚步,回头望望,整理一下,思考下一步的方向了.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觉得只有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辐射传输模型才算是正路。2006年博士毕业前从偏远的地区购得一套房子,沉重的贷款压力使得我不得不认真对待财务问题. 我的工资收入在支付银行按揭后所剩无几. 参与了一个HJ星数据模拟的项目中,开始感觉很新鲜,但是内心也有些鄙视,没有理论创新,没有学术价值.即使如此,还是硬着头皮做下去了.不想这个枯燥的工作在后来几年内成了我主要的工作.HJ星数据模拟项目执行期间,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节假日,天天在甲方单位加班.认识了几个甲方单位的朋友.其中XDQ是最早熟悉的一个.那时候我们在晚上加班后,找到街边的烤肉串的小摊,吃肉喝酒. 2007年第一次申请到青年基金19万,那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一个独立开展研究的自由人.每天读书,读文章,觉得自己应该把精力完全放在基础理论研究. 恰逢一篇关于热红外模型的论文发表在IEEE TGRS上,我那时候觉得自己应该只作基础理论研究.幻想如果推掉所有的工作,只做研究工作该多么美好.那时候的我对世俗生活中的一切抱有轻视的态度,一心想追求知识体系中的美,我无限的崇拜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所暗示的知识体系. 2008年奥运期之前,航天五院有人想搞超分辨率红外探测大气痕量气体. 我和师弟CJ折腾了一年,把老外的算法修改处理我们的测量数据,在遥感所的楼顶测量数据,作为"超级站"的一个观测设备,提供奥运期间的大气质量检测数据.后来没有经费支持,这个工作也就丢下了. 2008年我的人生中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深刻改变了我的看法. 四月的一个周末晚上,我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我姐姐和她要来北京玩几天.紧接着我姐姐给我打电话,我妈妈得了严重的心肌梗塞,近期需要到北京手术.我妈妈怕我担心,才说是游玩. 搭桥手术需要大约10万.五月份做了手术,感谢上天,手术很成功.这件事情让我再也不能无视现实生活和世俗生活赋予给我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不能让我母亲在她有生之年见到我娶妻生子,我觉得她真的会感到痛苦。而物质财富为一切世俗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自由思考和自由学术提供了基本保障。所以我逐渐开始承认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横向课题的存在价值。 对横向课题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工作起来也就有了新的动力。HJ星模拟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益,项目主任设计师XDQ同志也因此获得了领导赏识,很快走上了领导岗位。后续的几个与卫星数据模拟的合同也很顺利的一个接一个签成了,几乎囊括了后来所有的国产陆地卫星。而且每一个项目都得到了甲方单位的认可。前几天从单位的ARP系统中查了一下科研经费,名下到账的结余经费已经超过了180万,其中大部分来自卫星数据模拟项目。09年CBERS03/04星模拟,11年ZY3号,ZY1-02C星,12年GF-1星。我从心底感谢这些合作的甲方单位能够为我提供这样的合作机会。说是将学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空间产业的技术成果有点空洞,但是我认识到,我们在研究所里讨论的那些模型算法,对于业务单位是有多么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项目带来的利润为我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和财务上的安全感。我也确实感觉到了与航天单位的合作学习到了科学院中没有的优点:讲求实际效果,不空谈,实事求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情。同时也在遥感数据处理和算法编程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技术积累。这一切促成了我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规划的产生----遥感模型集成系统和虚拟实验室。 在做横向课题的时候,我也逐渐领悟到了一句话: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她能提供思维的经济性,这句话出自彭加勒.甲方单位有大批年轻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积极负责,强烈的希望能够改进卫星数据处理的算法,提高国产卫星的数据质量.而这些工作上的理想寄托在科研领域创新的成果被他们应用到业务工作中.而这些模型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Paper里面的模型对于业务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枯燥高深的, 如果让他们自己读Papaer,琢磨算法模型,可能很多工程项目的进度完全没有保障.我多年来的工作实质上是充当了一个桥梁,将科研成果贩卖到了业务单位. 横向课题的任务是繁重的,在这之余,我依然对理论创新心存向往.2009年青年基金结题后,我申请到了一个面上基金做全生长期模型.这个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博士期间就已经设想好了.去年毕业的师弟MHZ在他的毕业论文里也借鉴了我的这个模型,构建他的模型.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模型表达方式上,我在解析表达模型方面还欠缺.另外试验验证也缺数据.我拨了10万给另外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弟帮我测量试验数据. 从道义上,我背负起了整个课题组的绩效工资的经济重担,但是有时会陷入矛盾中: 我还是一个科学家吗?我是不是已经背叛了当初的理想?这种怀疑有时会让我半夜醒来,难以入眠. 2010年,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次10年规划会,讨论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发展道路.大的背景是科学院在搞2020创新计划.我给自己的规划是3-5年开发一套遥感模型集成系统和虚拟实验室. 大概的意思是将开发一套软件平台,将目前使用的地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集成到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 (1)方便新来实验室的freshman的培训;(2)方便研究者对模型的使用;(3)方便多个模型联合应用. 时间过去2年了,所幸这个软件平台开发已经初见规模.这个软件平台从设计到开发完全是由我一个人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对此我很自豪.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4950 次阅读|3 个评论
近期工作总结
热度 1 rockycxy 2012-6-26 15:51
最近几周一直在FRGC数据库上做实验,想把之前在LFW上做的方法套过来,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正在想一些改进的方法,争取能作出好的效果,这样有一个Baseline,以后写长文的时候,可以多做点试验,在说明方法的时候,也更具有说服力。 还是说一下Paper的事,这也是我现在最在意,最关心的事。6月16号ICPR出结果,被拒,悲催了。出结果那天是周六,我早上起床后就刷邮件,到接近十一点的时候,收到邮件,看了前几句话,就悲由心生,心里非常的失落。因为我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很大的期望,方法和效果都还不错,导师看了之后,也很认可。我还申请参加了Best Student Paper 的评选,真是没想到会是悲催的结局,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总共有三个Reviewer。第一个reviewer就一句话,文章中对数据库的描述太少。第二个Review两条意见,一个是对我所用的数据库不了解,一个是文章中有些单词的时态错误或用词不当。第三个Reviewer也是两条意见,一个是数据库不了解,一个是说我的方法创新性不行,说关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已经有成百上千的文章了。总结一下这三个Reviewers的意见,一个共性就是我对数据库的描述少。但是在文章中,我也是花了一段去介绍这个数据库,况且这个数据库是做非特定环境人脸鉴别最流行的数据库。我也参考了一下别的同学的文章给的意见,感觉这一次ICPR的审稿不是很正规,跟别的会议的审稿相比,我感觉很失望。 6月26号,也就是今天,ACM Multi-Mdeia 2012出结果,Accept. 两个Weakly Accept,一个Bordline.三个Reviewer都对这篇文章的方法给予了肯定,不足之处还是对数据库介绍的少,其中一个Reviewer就说,他不是做人脸识别这个方向的,所以对我用的数据库不了解,希望能改进一下,对数据库的说明以及实验的设置多介绍一下。 总结一下,上半年投出去的这两篇文章,与去年相比,在写作上有了一些提高,至少审稿人没有说看不懂我写的东西;在对问题的认识上也有了提高,不再是想去年那样盲目无头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遗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个是需要注意的。 接下来的工作,争取和公司搞好合作,再写一些期刊或者会议的文章,希望能够按期毕业。 提高
个人分类: 个人总结|7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年总结
xiaopang1224 2012-1-3 21:39
各位同仁,朋友,现对一年工作做一总结。 2011年敝人顺利博士毕业,但是今年只有1篇论文发表,还是一篇共同通讯,想来实在惭愧。申请各种课题多项,一项未批。代替他人撰写课题两项,均获批。呵呵。为明年撰写课题已有5项,到目前为止,有一项通过,可能获资助2万元。 2011年后半年由于调动问题耽搁时间不短,但是由于对领导的话期盼时间过长导致工作严重失误,后半年并未有论文投稿,当然也就没有论文发表。总体来看一个“等”字害了我。于是写此文提醒自己勿再等待。时光一去不来。抓住今天,我们明天才有资本出卖。这真是: 辛苦一年到头来,几多遗憾; 只因年轻看不透,社会百态; 掺兄扶弟想共赢,团结协作; 患难夫妻走四方,荣辱与共; 家国校同为吾家,事业为先; 抹去泪水向前冲,舍我其谁? 加倍勤奋看明天,实力更强。
2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工作总结【四】《应急管理汇刊》和应急管理研究网在继续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12-24 09:06
  2011年,我们弄的一个电子学术期刊《应急管理汇刊》继续在免费开放获取的旗帜下编撰发行。   还算顺利地出满了六期,最后一期是广州会议的论文集。   和《应急管理汇刊》相应的,应急管理研究网访问量超过30万,在学术类应急管理网站中,是当然的老大,绝对的第一。我想,这主要还是专心致志带来的结果。   一个事情,没有现实的利益,能够持续地做下去的在我国越来越少,但是始终有,这也是我对中国学术始终抱有信心的原因。所谓中国的脊梁,从来都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事实上,愈是距离庙堂过近,愈于学术没有关系,多数仅仅是借学术之名罢了。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74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工作总结【二】论著的问题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1-12-16 07:03
【2011年工作总结【一】论文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518596 】   今年9月份正式出版了《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一书,为“现代应急管理”丛书系列结了尾。   不过,和丛书的上两本书不同的是,这本书用了“编著”的说法,因为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我们“编”来的,本来字数应该是50万字,后来又干掉编来的十几万字,著的成分变得超过了一半还多,我们才觉得有信心写成“编著”。   这本书封底上列了一堆的内容,其实主要贡献就两个,一个是提出了基于现代应急理念的应急系统的构建和我们开发的原型系统的样子,第二个则是正式提出我们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并尝试在应急管理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后者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之二(之一依然是应急管理本身)。   ——————————————————————————   回顾一下, 俺们35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结果还是本有趣的书——《项目管理通俗演义》。这本书是我在负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时候和三位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起写作的。开始在天涯连载,后来被南方日报出版社的编辑看中,约稿,然后出版发行,很有戏剧性。   ————————————————————————   第二本书就是我们两口子和她的导师一起写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系统》,在目前国内众多的这类书里面,我现在都觉得我们这本相当不错,因为是第一本著述,所以用了很大的功夫。      ————————————————————————   第三本书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包括我在内的多位老师合作编写而成,做过多个大学的教材,也印刷多次了。      ————————————————————————   第四本到第六本就是我们的这个“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了,我认为这是我在30-40岁这个阶段最精彩的学术产出,成体系的,且一定保证是陈氏风格,新颖的。不谦虚地说,其他人写不出这个风格的书来。   ————————————————————————   中间还副主编过一本书,《中国业务持续管理现状与发展》,封面很大气,还附了光盘。我让两个学生参与撰写了两章。【这个不算】   ————————————————————————   此外,人民网还特别出版过一套音像制品,也叫《现代应急管理》,当然,是听从了我的建议,我是五位受人民网现场访谈的主讲人之一。【这个也不算】   ————————————————————————   明年,我副主编的另外一套书《密集人群管理》也将出版第一本,不过我自己只对该书的体系框架和内容设计有贡献,内容都是组织其他同事、学生和合作者写的。【这个也不算】   ————————————————————————   我们还将有一本叫做《应急管理概论》的教材出版,是按照给本科生的教材体例写的,并主要引进了目前国内有应急管理本科专业方向的另外两所大学的教授一切编写,以适合本科生的口味,我个人对这个是没感觉的。   ———————————————— ————————   后年,我们将出版我打头署名的第八本书《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这里保证会是一本很漂亮的著作,里面几乎所有的内容全是我思考的产物。又是一个完全的陈氏风格。而且,一定还将成系列,这仅仅是第一本,但是这一次我们不做丛书出版。   ————————————————————————   等到我50岁的时候,大概至少会有我主要著述编撰的10本书可以放在我的案头,也许是15本,这取决于我脑子里还会有多少新奇古怪的想法,我自己是自信的,但是对于未来,我还是持悲观态度好一点,假设自己就突然啥想法都没了呢,陈郎才尽了呢。   ————————————————————————   其实,我最在意的还是能够未来出版这样的六本书:   《东游记——日韩朝留痕》【50万字】   《南游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象》【40万字】   《新西游记——欧洲纪行》【180万字】   《北游记——我的遥远的俄罗斯》【20万字】   《跟随陈安博士走遍不一样的中国》   《陈安随笔》【100万字】   足矣! ————————————————————————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892 次阅读|13 个评论
2011年工作总结【一】论文的问题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12-15 06:53
  今年,我们研究团队发表论文20篇。其中,我比较满意的论文1篇,我满意的论文3篇。其他的论文算各有各的火花吧。   当然,我们在自己办的电子期刊《应急管理汇刊》上还有若干论文算是未正式发表的,还有一些会议上宣读但是没有正式出版的论文,这个就不计算在内了。   管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了一些想法,就要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去论证,这样,写的状态就会比较持续,这和实验学科特别不同,有的实验学科,做三年的实验,中间很可能一篇论文都写不出来,因为满意的实验结果还没有出来,只好等啊等,一等就白了头。   管理学界的很多大拿(如彼得-德鲁克),其身上的著作都数百万甚至更多的字,每年都厚厚的一本书N篇论文出来。只要想法突突地冒,论文也就哗哗地写。我之前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还真是。这一点不太好意思了。   管理学家们的工作,究其一生,如果有一个东西能站住脚,就很不容易了。Management Science主编Hau Lee教授,之前一直在做Bullwhip效应的论文,发表了不少,在我开始做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时候,曾经和香港的刘教授探讨,问他:追根溯源,这个牛鞭效应是Hau Lee提出来的吗?他说不是,不过他做得比较充分,所以,给大家的印象好像这个玩意儿就是他的了。   呵呵。这和张之洞差不多,老张提“中体西用”的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老张问幕僚:这个概念不是我提出来的,我在这里写书,是不是属于学术不端啊?   幕僚断然道:那人毫无影响,您写您的,最后大家一提这个概念,不会想到那人的,您就放心大胆写吧。   据说张之洞就把自己关在黄鹤楼里,写了一个月,然后,他老人家就成中国近代伟大的实业家和思想家了。   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想如此,不过,如果让人在100年后还记得某个概念或某类模型甚或某个体系是陈安提出来的,这个我真没把握,不过我们还是一直在努力,写这么些个论文,写那么多本书,目的都是一个,想最后有点痕迹留下。   不过不同的是,我们自己提概念,自己建模型,自己去推广应用,肯定不会学习张之洞的学术不端精神滴。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50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宪法理想2,工作总结
yue 2011-3-8 17:15
我对领导艺术的理解。 一、我对领导艺术的理解。 作为个人,不会比别人傻多少,也不会比别人聪明多少。因此关键还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精神和方法。 对工作方法的理解,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听大家的话。 听党的话,就是要学习和贯彻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创新,对领导工作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例如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实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哲学、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原则。 听党的话,再就是服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 听党的话,还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我认为对于领导来说,就是要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力行民主法治。 听领导的话,就是坚决服从上级部门的领导,坚决服从本单位领导的安排。 听领导的话,也是千方百计保持领导集体的团结。 听大家的话,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维护大家的权益。 世上新人胜旧人。许多同事在职务和职称上可能不如我,但是能力不见得比我差,特别是在某些方面。越是年轻的老师,优点越是突出。不论在学问上,教学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因此,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学习。要集思广益,问大家有什么思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当然,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用那些过时的办法,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我认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在工作中体现民主和法治。 领导就是服务。领导的任务就是思考怎么才能为大家提供发展的机会,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 二、对我们系工作的认识。 以上是我的领导艺术的理解,我再谈谈我对我系工作的认识。 我们系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我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思政课是艺术;二,思政课是学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首先是艺术。 我们系的老师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成绩。 2005 年以来,我们系坚持教学竞赛,坚持青年教师新开课试讲,结出了丰硕成果, 2009 年省里组织教学竞赛,我们系参加全校的选拔比赛,在文科里面,前六名有五名是我们系的。这说明我们系的老师在教学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性。 我认为这一工作可以坚持下去。其实这也是广大教师的心愿,因为“武林大会”给他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尼采说,艺术才能拯救人类。套用他的话,我觉得,艺术才能拯救教学。我们的思政课目的当然只有一个,是讲政治。但是手段不是目的,恰恰不能一味讲政治,而是要讲艺术。讲课就是表演,就是演戏,就是艺术,就是要好看,就是要给人享受。我觉得这是必须明确的工作思路。 其次,我们的这门课是学术。 只要是讲课,就有科学性,思政课也不例外。我们学校的思政课是高等教育,不是中学的思政课,更应该讲科学,体现学术性。 学术的根本要求是新,就是追求前沿。例如思修课,讲爱国主义要讲理性和平的爱国主义者,不能把学生都培养成愤青。讲历史要讲历史的大方向,不能把学生都培养得不满现实。讲哲学要教会学生解放思想,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培养成教条主义。 当然讲学术也不能乱讲。思政课毕竟是思政课,政治性很强。因此思政课的学术性比较特殊,是指教学要抓住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当前,就是要抓住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讲政治并不限制学术性。例如哲学要讲出什么是和谐思维,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民主法治,什么公平正义,等等,新的理论成果几乎是讲不完的。 讲政治也不破坏讲课的艺术性。例如和谐社会的“三个最”。三个最,是什么?是说建设和谐社会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问题。这是很有意思的,这个思想本身是很有艺术的,是和过去“远大空调”很好的对比。 再比如讲民主,或许很枯燥,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践行网络民主,一下子就让刻板的政治变得妙趣横生。温家宝在 2010 年两会前夕和网民聊天,最后和网民说,咱们“勾指相约”,明年再见。勾指相约就是小孩子的拉钩。拉钩,上吊,一万年不许要。温家宝他们把历史演活了,把历史演得多姿多彩,我们讲课也就可以讲活了,可以讲得多姿多彩。有一本书叫“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写”,套用这句话,可以说,政治原来可以这样搞——艺术地搞。同样,政治课原来也可以这样讲——艺术地讲。 网络民主是前沿的,体现了学术性。国家领导人的实践是最高的,体现了政治性。温家宝的话是幽默的,体现了艺术性。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艺术性、学术性和政治性可以完美地统一起来。 发展思政课的学术性,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教育要求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也符合完美学校的发展目标,建设教学科研型的大型。 我们系也是一直这样做。系领导一直鼓励广大教师在遵循教材大纲,保证理论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可以放开来讲。 三、对我本人的剖析。 对我的剖析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谈。 我的优点是比较平和。我认为,平和是领导工作很重要的素质,犯错误往往是因为急躁,所以古人说,制怒即治愚。当然孔子早就说了:三思而后行。还有,平和是同事之间增进团结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一个和谐的领导集体和工作集体的条件。内部矛盾往往是由于急躁,造成同事之间相互的误解,久而久之,就成了不可化解的矛盾,甚至是深仇大恨。 我的再一个优点是心胸比较宽。我不是很在乎名利,在工作中我的原则是领导满意,大家高兴,自己也高兴。也就是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集体是我的目的。 我的再一个优点是也能雷厉风行,作风比较大胆泼辣。沟通协调能力比较好。在担任我系工会主席以来,各项重大工作都能雷厉风行地开展。 我的作风也比较顽强,能够吃苦耐劳。 我也能够助人为乐,和同事团结友爱。 我也有不少缺点。 首先,我也有急躁的时候,但是今后我会更自觉地发扬性格平和的优点,克服急躁。 其次,有时候也有拖沓。 以上我对领导工作、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是我从自身工作中得到的感受,缺点是不够全面系统,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自我剖析也难以洞悉自己的盲点,也欢迎大家深刻指出。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1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宪法理想1,思想政治理论部工作总结
yue 2011-3-8 16:44
一、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起点: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在此我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最新发展,和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新局面的设想。我校决定成立专门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独立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这一决定体现了党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体现了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邓小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2004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16 号文件。 作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200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基本思路是: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具体要求是: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 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我们学校也历来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校领导定期到我们部调研座谈,多位校领导担任我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党委书记杨波教授在座谈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单位承担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宣讲,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 体现对这一工作的重视,我校率先在我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单位建成专门的独立机构。我本人一直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研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广大教师队伍的一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广大同行对太原科技大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我们的重视,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期待他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发展的逻辑 建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发展的逻辑。 我部的前身是人文社科系。在国家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我校依托我部的人才资源,先后孵化了法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共三个本科专业。这一发展体现了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发展和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科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为了担当教学任务,我部的人才济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和法律有密切联系。我部曾经承担“法律基础”的教学,必然先开办法学本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研究社会为中心问题,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可以为社会工作提供相当的依托,我部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也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这种发展也有缺点。它不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发展为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发展下去,必然要求自身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学科条件现在已经完全具备,成果已经丰硕。 2006 年起,我部陆续申办成功了科技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等三个硕士点。 2011 年又成功申办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级硕士点。从招生情况看,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在人数上已经超过其它专业的本科生。这说明我部的发展已经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从发展相异学科到发展自身的学科。充分反映学科的发展逻辑,要求把不同的学科在管理上体制上分立。 首先这是各个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依托我部开办的各个专业在学科上离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越来越远,特别是应用心理学。而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上更加发达和成熟,在师资上越来越不能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次,这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足,和解决经济问题的需要,专业课教师普遍乐于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导致他们在专业上发展缓慢。出于爱护的目的,为了促进他们在专业上的成长,急需改变混合管理的现状。 更重要的是如何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再上一个新台阶,即提高这门课的专业化水平。具体就是把思政课作为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因此,虽然我们在感情上不能接受同壕战友的告别,但是在逻辑上只能听从前方使命的召唤。 三、继往开来,努力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局面 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把我们的工作置于一个新的起点,要求我们努力开创新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理清思路。我们的思路就是总结以往的好经验,同时探索新的路子。 有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坚定支持,有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拼搏,我部过去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在思政课的教学方面,两位老师获得省“精彩一课”的荣誉,一位老师获得校“教学名师”的荣誉。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位老师获得山西省“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得“优秀课件”一等奖。 2009 年我校选拔参加全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选手,我部五位老师参加,结果全部进入前三名,并且夺得第一名的荣誉。科研方面,我部每年发布论文近百篇,质量每年都有大幅提高。以 2010 年为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共 2 篇,被 CSSCI 收录共 6 篇,《中国社会科学》收录 1 篇。在学科建设方面,我部获得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硕士点, 2010 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级硕士点的授予权。这是对我部科研水平的一个总的检验和总结。 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新的条件,我对独立以后的思政部有以下工作思路。 1 、大力发展教师队伍。 这是依靠什么人的问题。 我部这几年的大发展,有老同志的重大贡献,更是广大中青年教师的贡献。特别是青年教师值得一提。大批青年教师补充进了教师队伍,他们高学历的起点,根本上改变了思政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他们通过继续教育考取博士生,是我部提高学历结构的最大动力。在工作成绩上广大中青年教师也不负众望。他们是我部获得各种荣誉的主力军。 过去人才短缺是影响我部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某些教研室尤其严重。随着我部的独立运作,人才短缺更为严重。我部将努力和学校沟通,争取不拘一格地引进各种人才。 2 、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这是有了人之后,应该做什么事情的问题。 今后我部的工作更加集中,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学。概括起来就是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一般地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到我们学校,发展目标是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型”,教学与科研同样重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我部的最基本的职责。从二者的关系看,科研同样重要,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基础。现在一方面我们必须进一步促进科研水平,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许多老师抱怨:个人前途主要看科研,教学搞得再好也没有用。这种抱怨确实符合抓住了我们的工作缺点。片面强调教学或者科研,是所谓“抓本质”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认为抓住某个方面,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应该让各位老师各得其所,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鼓励各位老师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各位老师自由发展。适合教学的老师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教学名师,适合科研的老师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思想家。 3 、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 具体到教学,应该怎么抓?核心是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先进的手机,可以打游戏,可以上网,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课期间通过手机上网。我们怎么才能和他们争夺他们的注意力?我们不能只靠高分贝,还有没完没了的批评教育。我们的出路只能是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一条,思政课是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宣讲,因此要遵循传媒学上的规律,要具有艺术性,也就是要美。这一规律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用我们通常的话说,就是寓教于乐。 第二条,思政课面对的是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因此要有研究性、探究性,也就是要新。有的老师用刚上班时的教案讲授新的课程,甚至用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态度是“现学现卖”,永远当个学生,不断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讲授爱国主义,应该结合党和政府所提倡的理性和平的爱国主义,结合和谐世界的思想。讲授历史不能让学生不满现实,讲授原理不能让学生成为书呆子。 第三条,大学生是成人,面临诸多实际问题,思政课要关注这些问题,要具有实用性,也就是人性化。思政课可以努力解答学生在社会和人生中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老师讲授正确的婚恋观,不仅教育学生要明礼,还传授他们经验。这是很有意思的。 4 、搭建多种平台,帮助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部老师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充分说明他们在艺术性、学术性和人性化三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的优良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我部搭建多种平台的结果。 人需要舞台和机会,才能顺利成长。在教学方面,我部每年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还有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通过竞赛激发了他们提高教学技能的热情,同时也是就切磋技艺的重要途径。对于优胜者,可以多代课。我部还严格执行新开课试讲制度,并且不断完善,明确要求在老师试讲成功之后才能安排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我部开设了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的学术讲坛,坚持在每周例会之后进行。 5 、运用民主和法治,建设和谐的集体。 这是怎样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问题。 和谐社会首先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是党的生命,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民主离不开法治。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更应该把民主法治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思政部作为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宣讲者,尤其应该把民主法治作为工作方法。说到底这是建设一个和谐的集体,也就是团结的集体的保证。 过去我部通过党的总支委员会、系务委员会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了领导的团结和集体的和谐。在 2006 年评估期间,我部制定和公布了全部工作章程,使我部的工作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使我部的工作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民主和法治为我部取得各项成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1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虎年)科学网博客工作总结
热度 7 wangxh 2011-1-29 21:12
收到朋友一信息,觉得很好玩,改装一下发在这里,供大家一乐! 一年已经快过去了,虎 年还有几天就过完了,作为科学网一员,现把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 一年里,我们深深地扎根于 科学网博客 里,团结在编辑周围,高举“有空必来,来了必言,有言必留,有留必看”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雁过留声,人过留言,鸡过留蛋,鸭过留毛”的伟大指示,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思想,弘扬“一不怕手酸,二不怕加班,三不怕头晕,四不怕眼花”的大无畏精神,把“多发博文,没有就转,不踩红线”作为振兴科学网博客的第一要务! 经过科学网编辑及众头领的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众博主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天来一趟,想到才来上,来了不说话,逛逛就走人”的网游方式! 坚持“四有”原则,即“有组织,有预谋,有把握,有成绩”。坚持做“四有”博主,即 : “写博有新思想,留言有新思路,吹牛有新突破,争论有新局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使科学网博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金光大道。 最重要的是,同时解答北语地贯彻了新兴的 七大观念 : 1 、科研——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 、教学——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3 、课题组——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4 、测试——火可以试金,金可以试女人,女人可以试男人。 5 、材料——喝醉了我谁也不服,我就扶墙。 6 、结果——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出路没有。 7 、感情——问世间情为何物?都是一物降一物。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31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0年工作总结
jianghongfu 2011-1-25 08:44
我于 2010 年 4 月进入××××,至今 7 月有余。在这 7 个多月里,我熟悉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了解了公司的生产和运行情况,加深了我对行业技术发展现状的了解,同时努力汲取化工专业知识,锻炼自身行业技能,提高自身对企业科研的认识和方向的把握,熟练掌握并胜任了××××岗位。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1. 还原炉流场、温场和化学反应的数值模拟 为配合公司内部大型还原炉项目的研发,我于 7 月底前往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关于 Fluent 模拟软件应用的培训,随后自学了 Solidworks (建模)和 ICEMCFD (画网格)软件。以公司使用的 12 对棒还原炉为模型进行了流场和温场的模拟。经过多次摸索和与各高校专家交流,成功模拟出 12 对棒还原炉的流场和温场,并以此为基础,对 24 对棒和 36 对棒大型还原炉的流场和温场进行了模拟,比较了各种因素包括:出口位置、出口数量、硅棒直径、硅棒间距、进气流速、进气口数量、壁面和硅棒反射率等对还原炉流场和温场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还原炉的最优布局方案。在此过程中,为配合公司 3 × 1.3 万吨多晶硅技改项目,我参与了 40 对棒还原炉的温场和流场模拟,为公司技改项目还原炉的定型提供了参考。 然而,上述模拟过程均未考虑化学反应,这是因为氯硅烷的化学气相沉积反应是个复杂的反应,在计算过程中其复杂设置和热力学参数的微变均会对模拟结果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进而影响还原炉的流场和温场。为此,我于 12 月中旬去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 Chemkin 学习。随后用 Chemkin 软件对现有文献上报道的机理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确定敏感的氯硅烷化学气相沉积的反应机理并导入 Fluent 中进行流场、温场和化学反应的全耦合模拟,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该工作的开展扩展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我的个人技能和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大型还原炉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 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基金项目申报是××××的职责之一。七个多月来,在领导的带领下,由我牵头撰写的基金申报项目包括:( 1 )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 2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这些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的基金申报的撰写水平,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 情报调研 为解决公司精馏废弃物难题,在领导的带领下,对精馏废弃物的再利用进行了广泛调研,包括废弃物再利用的目标产物、生产目标产物的技术、产物的市场、一次性投资费用及生产成本、利润等,最终确定两项可行的目标产物:高纯氮化硅和有机硅(甲基氯硅烷),并由我牵头完成一份《西门子法多晶硅精馏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10 月份,在领导带领下,对流化床颗粒硅技术进行了广泛调研,包括生产企业、现有技术、生产情况、产能等,形成《技术前沿-流化床颗粒硅专刊》,为集团领导对现有技术的了解和把握上贡献力量。 在此过程中,我还针对国际上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系列调研,并在部门内部周例会或以邮件的形式向领导做了汇报,这些调研包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 Direct Wafer 技术、硅墨技术、硅管技术、石墨烯技术、氮化硅技术、 HC Starck 、 Evonik 和 PeakSun 等。 以上调研工作的开展极大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展了我对多晶硅领域的认识。 4. 《技术前沿》电子月刊 参与《技术前沿》电子月刊信息资料的收集、翻译工作,为部门电子月刊的按时出版贡献力量。 5. 专业文献分析 为了解各种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大量专业文献调研、阅读,并归纳总结后在部门内部周例会上作了汇报,这些内容包括:( 1 )多晶硅还原机理研究( I-V );( 2 )多晶硅生产热力学;( 3 )硅管技术;( 4 )硅墨技术。这些专业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加深了我对多晶硅技术的理解,增长了我的专业知识,在部门周例会上的报告,使部门其他人员及时掌握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同时节省了大量时间,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6. 参会情况 9 月份参加北京由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发起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讨论会,了解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进展和基金申报计划; 10 月份参加江苏省第五届博洽会,进行大型还原炉数值模拟和还原炉内反射涂层两项课题的技术对接; 11 月份参加在洛阳举行的中国多晶硅生产技术产业推进会,了解国内外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产业进展。 7. 其他方面 在此过程中,完成 2 篇专利写作任务,完成工研院研发立项申报书一份,参与完成工研院硅材料事业部建筑规划一份,此外,还完成一些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并形成文字材料供领导参考。 二、培训和学习方面 1. 生产培训:为加深对公司企业文化、生产运营情况的了解,我于 4 月份进入生产车间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培训,这期间,通过观察、学习和交流,熟悉了多晶硅生产的各个环节,了解了多晶硅生产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认识到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这期间我补充了多晶硅生产相关专业知识,为日后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Fluent 模拟培训:为配合公司内大型还原炉研发项目的开展,我于 7 月份去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关于 Fluent 使用的培训。该项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因为在此前,没有接触过数值模拟类软件,不具备任何流体力学专业基础知识,因而,能否用 Fluent 成功模拟现有还原炉的流场和温场是个未知数。但是,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使用 Fluent 等相关模拟软件,努力补充流体力学专业知识,同时在领导大力支持和安排下与各高校专家(如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进行广泛交流,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了专业领域,掌握了 Fluent 等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成功模拟出还原炉的温场和流场。 3. Chemkin 反应机理敏感性分析培训:为在还原炉温场和流场模拟中耦合化学反应,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 Chemkin 反应机理敏感性分析培训。此前,通过大量文献的调研和阅读,我已初步了解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过程所发生的反应,本次培训即为在众多的化学反应中找出与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最相关的反应,并导入 Fluent 中,实现还原炉流场、温场和化学反应的全耦合模拟。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不足和改进 1. 专业知识: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我的化工专业知识在初进公司就显不足,为此,我努力补充了化工相关专业知识,并不时向公司同事请教,目前已具备并掌握了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然而与××××高速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今后将继续学习化工相关知识,努力与公司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同时深化学习 Fluent 、 Chemkin 等相关领域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 2. 个人技能:( 1 )长期的科研院校工作使我养成严谨、稳重的工作作风,然而与公司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今后将在保持严谨、稳重的作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 )科研人员的对外交流是一项重要而必须的技能,以往的工作忽略了这一点,今后将努力培养与他人交流兴趣,学习交流方法,锻炼交流技能。 四、总结与展望 回首 2010 年,工作虽然辛苦,付出虽然很多,但是所获得成绩和喜悦却更多。首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熟悉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了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把握住了行业的技术发展前沿,掌握并胜任了××××岗位;其次, Fluent 和 Chemkin 等软件的学习和培训,扩展了我的专业技能,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再次,大量的调研工作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加深了我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最后,部门内合理而高效的管理制度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些将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在这里工作生活,虽然任务繁重,却是其乐融融。××××是一趟高速奔跑的列车,只有不断努力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与××××的发展保持同步,共同去征服更高的山峰。我为此而时刻努力着!
个人分类: 心情轶站|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分享:2010年给力工作总结
gaoyingze 2011-1-19 17:52
本文引自 http://blog.myspace.cn/e/408600474.htm?from=blogprofilebottom 2010工作总结: 据国家最权威的水分局统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升值最快的是住房、墓地、乌纱帽、月饼和二奶。贬值最快的是职称、文凭、道德、诚信和人民币。    我国已初步建设成为一个由月光族、啃老族、打工族、蜗居族、蚁族、牢骚族、抱怨族、行骗族、逐利族和隐婚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2010年这是一个超级给力的一年,这是一个充满杯具的一年,这也是一个多事之秋的一年... ... 这一年,ccav依然如故滴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忽悠晚会,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像冯小刚的电影, 刘谦的魔术越来越像话剧,小虎队的貌合神离也只能让人感叹时光飞逝。   这一年,加拿大举办了冬奥会,这届冬奥会的话题焦点不是点火失败,而是周洋没有“先感谢国家”的大是大非问题。  这一年,阿sa从未婚到离婚再到热恋,让人感慨Twins不仅长得像,连做人的品味也是一个套路。 这一年,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曹操墓里发现了两块头盖骨,一块曹操的,一块曹操小时侯的,由此证明了一个流行在天朝的现象:先造谣,后造庙,举国上下骗骗骗。   这一年,江西的一个钉子户用最无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证明不了有关部门的野蛮与可耻行径, 只能证明汽油是一点就着的液体。 这一年,8名香港游客死在了菲律宾pol.ice的枪口下,让香港人切切实实知道菲律宾除了有“菲佣”,还有那该死的“菲警”。    这一年,一个叫《非诚勿扰》的相亲节目将挂羊头卖狗肉诠释的淋漓尽致,那个坐在宝马车里哭的的娘们将领骚新的潮流。    这一年,局长们纷纷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只是关键时刻步了陈摄影艺术家的后尘,成了不打自招的证据。    这一年,富士康的员工在工作闲暇之余玩儿起了连环接力“跳”,只可惜这蹦极有去无回。    这一年,上海世博会的圆满落幕成功改写了上海解放日,人民再也不会为衣食住行沦为华人与狗了。    这一年,期待已久的世界杯如约而至,只是比赛的胜负好像都是章鱼“保罗”说了算,说得太多,终于把自己说成了死鱼。    这一年,郭德纲从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变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相声演员,又说相声又做主持,偶尔还打打人, 足以说明不打人的相声演员不是好主持。 这一年,海地地震震死了8个中国人,而玉树的地震却震死了无数的中国人,更可恨的是新西兰的地震居然 没有一人死亡,真令中国当局鸭梨很大。 这一年,智利不但发生了地震还发生了矿难,33名矿工在井下呆了两三个月都没死,不但证明了大地可以 “孕育”人类,更像是在提醒某些国家,矿难不一定非要死人。 这一年,上海的大楼火灾让电焊工搬运工们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办个证以及证明中国的菊花市场有巨大的潜力。    这一年,嫦娥二着奔月去了,到现在还没回,国人疾呼:这眼看着就要奔三了,怎么还没二够呢? 这一年,中国开发了一块新的戈壁滩叫“马勒戈壁”,并且发现一种新马种“草泥马”,国人对其喜爱的程度 将会很快成为这个民族的图腾。 这一年,一个卖汽车的和一个卖运动鞋的在关于谁“给力”和谁“不给力”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从而引发了 “3Q大战”,最后“狗日的腾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末了才知道这俩孙子何止是“坑爹”, 简直就是“坑爷”。 这一年,中国举行了两次全国哀悼日,广大同胞们在哀悼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一举行哀悼日, 网游的服务器就要停了。 这一年,喜欢看《知音》和《故事会》的凤姐横空出世并出名,为了能够做奥巴马情人的梦想成真, 她还去了美国,但由于伦敦郊区的英语口音太重被拒之门外了。 这一年,奥利奥、香蕉、皮蛋、瘦肉粥、梅干菜、盖浇饭等食品被一个娇嗔似黛玉体态似玉环的“小月月” 糟践的身首异处、体无完肤。 这一年,一个我们童年非常喜欢玩的游戏“躲猫猫”开始变得越来越危险。    这一年,广州不但举办了亚运会还举办了亚残运会,从点火仪式上看就知道咱国家有多么爱玩火。 这一年,中国的高房价让很多人从还没来得及考虑是否“蜗居”到不得不“蚁族”的现实中意识到你能建 我也能建。 这一年,超女王贝整容失败了,不但脸没了,连命也没了,东北人常说的一句口头语---整死你, 貌似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这一年,黄晓明告诉了我们,穿鞋内增高什么的早就OUT了,把增高鞋垫放在袜子里才叫有才华。这一年,让我们认识到没有iphone4,都不好意思用手机织围脖。    这一年,大S的闪婚证明了一见钟情神马的都是浮云。    这一年,国产奶粉开始有了丰胸的功效,确实又为我国填补了一项科学空白。    这一年,李刚没有出名,李刚的儿子也没有出名,但是李刚的儿子的爸爸出名了。    这一年,朝鲜的金三接了金二的班,但很快就跟隔壁的李命薄干起来了,原因竟然是金三在微博上关注老李 最后却没被鸟一眼,一怒之下就拿砖头砸了老李家的玻璃。 这一年,美国人开着航母直接堵在家门口了,网上的屁民义愤填膺,恨不得拿板砖干掉美国的航母,只可惜所谓精蝇砖家屁都没了,就连那个有关部门都暂时声带短路了。 这一年,最后几天,在钱云会村长头颅的配合下,无情的车轮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又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这一年... ... 下一年?哥只有淡定、再淡定 ……
1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工作总结
shangsh 2011-1-4 19:13
今天进行了2010年度考核。把考核内容在此留个备份。 一、教学: 1) 承担研究生课程《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中 土壤水动力学 部分的教学工作, 32 学时 。 2) 指导博士生 1 人、硕士生 2 人(其中7月份毕业1人)、工程硕士 1 人。 3) 指导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 2 人,新生导引计划 6 人,导师制 3 人。 二、科研 1) 主要进行干旱区 河流及河谷林草生态用水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了1项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及2项水利工程对河谷林影响的评价工作。另外还开展了土壤水领域的研究工作。 2) 发表学术论文 7 篇 。 3) 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各 1 次。 三、公共服务情况 承担研究所的一些管理工作;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学报》编委、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为学术期刊、会议审稿 70 余篇。
个人分类: 工作|4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工作总结!
zqshichina 2010-12-31 23:08
单位 2010 年的工作总结报告已经提交一周了,年终才发放的岗位津贴直到今天仍未到帐。回首一年来(实际工作七个月)的工作,既有收获,也有遗憾。现汇总如下: 1. 教学 由于本人属于新引进教师,本学期未安排任何课程。应学校要求,参加市高等学校教师培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和培训,对如何作高等学校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参加了部分课程的听课学习,如《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和《材料科学基础》,从课堂气氛和与授课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压力。教学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轻松,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汗水,也需要经常进行探讨和研究。另外,指导本科生张富、吕芃浩、曾令辉和薛宇同学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太阳能 LED 道钉灯中超级电容器独立储能 - 供电的实验研究。 2. 科研 科研方面仍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工作,取得了两方面的进展。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制备方面完成了基础工作的探索,为下一步展开产业化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二、在高能量超级电容器的基础研究方面,按照项目进度在有计划的进行。另外,新申请到一项市基金,将开拓一个新的科研方向。 3. 学术会议及行业展会 2010 年上半年,参加了两个专业展会 2010 中国上海国际超级电容器展览会和 CIBF2010 第九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 / 展览会。虽然没有去参加学术交流部分的研讨,从展台和厂商提供的信息,仍然能感受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 2010 年 7 月,参加了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虽然主办方非常盛情相邀,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最初到那里创业的设想。 11 月参加了北京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4. 论文发表 今年发表论文数为零。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一篇,进行两次投稿被拒,现在完善中。另外,三篇论文在整理中。 总结,自从 1986 年开始上学到 2010 年整整 24 年都进行求学了,在此期间完成了一个土著科研爱好者求学求知的完整历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 2010 年是自己真正开始工作的一年,好也罢坏也好,日子依然要继续过下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0年工作回眸
wangyk 2010-12-29 18:13
王 应 宽 2010-12-28 2011-01-02修订(补照片)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我的 2010 年工作回眸 看了科学网许多博主精彩的2010(如马臻博士的我的2010年,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656 ),我干的那些杂事小事,不值一提。但没有功劳有苦劳,工作总结还要写。回顾 2010 年的工作 , 1-9 月在国内坚守岗位辛勤工作, 10-12 月在美国访学努力开拓。经历了好几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4 月接管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会刊 CIGR Journal 就任主编和 7 月接管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刊担任执行主编,值得记录和回味。过去的一年,继续承担受聘岗位的工作,完成了 2010 年度所负责 3 本英文刊全年的绝大部分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坚持党和国家的双为方向和双百出版方针,博采众长,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因为 2010 年第 4 季度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工作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拓,稳步推进国际英文刊 IJABE 的发展 2010 年 IJABE 仍为季刊,完成了 4 期的出版任务,共刊载论文 36 篇,国际稿件占 60% 以上,来稿作者超过 15 个国家或地区。刊登封面介绍成果 4 项。继续完善英文刊网站、宣传和运行工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推介和国际化,网站已吸引了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专家访问,网站点击超过 20 万次。为解决办刊经费困难,落实到账赞助资金近十万余元,加上办会和办刊收入,全年创收超过三十万元,克服困难完成创收任务。完成全年 4 期论文的 DOI 注册,继续与国际知名检索系统联系,目前已经通过评估先后被十家检索系统收录,包括 CA , CAB/CABI , Inspec , EBSCO , Abstract Journal , Index Copernicus, Scopus, Agricola, and Google Scholar 。为完善审稿专家库,主动联系邀请专家,新增注册用户 2000 多个,总数达 3000 个,影响进一步扩大。 二、接管和推进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会刊 CIGR Journal 工作 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领导支持下,经过多次网络视频会议沟通,完成了 CIGR Journal 的接管移交工作,期刊编辑部从美国佛罗里达迁至中国北京,本人就任主编,全面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宣传工作。已出版 3 期,共刊载论文 70 多篇,第 4 期的出版任务将在春节前完成。 2010 年 6 月 CIGR 世界大会期间,策划出版了 CIGR 期刊自创刊以来的第一期印刷版,并带去 100 多册在大会宣传交流。精心的编辑校对,规范的双栏排版,创意的封面设计,精美的印刷装帧,受到 CIGR 主席团、执委会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可,赢得了荣誉和信任。网站改进较大,浏览量增加,注册用户由 1000 多个增加到 3000 多个,来稿量由不足 100 篇增加到 200 余篇。但承办 CIGR 期刊本为两个学会的国际义务,因管理和协调问题,团队未建起,繁重的工作任务落在主编身上,日夜加班,倾情奉献,代学会承担了国际职责,但既无劳动报酬,也不算工作量,不可持续,望能解决。 三、接管和推进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刊 IAEJ 工作 在亚洲农业工程学会( AAAE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CAAMS )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CSAM) 领导支持下,经过多次会议和沟通,于 2010 年 6 月底正式移交接管 AAAE 会刊国际农业工程学报(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 IAEJ ),编辑部随同秘书处从泰国曼谷迁至北京,本人受聘担任执行主编,负责该刊的编辑出版。在克服各种困难后,目前已经完成全年 4 期中的 3 期出版任务,最后 1 期的出版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组织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开拓创收渠道 为开展国际交流,扩大期刊的影响,同时也为开拓创收渠道,以会养刊,全年共策划组织了 4 次国际学术会议,其中 3 次联合举办, 1 次组团参会,共组织中国专家 140 人次出国参会,不但扩大了国际影响,还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为维持新刊的正常出版奠定了经济基础。主要包括: 2010 年 5 月 12-19 日,策划主办了 2010 中美生态农业国际研讨会,并率领由 17 名中国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克莱蒙、波莫纳和戴维斯开会,担任中方会议主席,作报告并主持会议。 2010 年 6 月 11-18 日,组建 44 人的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赴加拿大魁北克参加 2010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第 17 次世界大会,并担任团长率领代表圆满完成学术交流和参观考察任务后回国。 2010 年 10 月 23-29 日,策划组织了 2010 年中日设施园艺新技术与可持续生态系统研讨会,并组织了由 36 位中国专家组成的中国设施农业工程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会和参加第 7 届东京国际花卉展。因我已到美国分身乏术,委托专委会主任陈青云教授带团参会。 2010 年 12 月 2-9 日,策划组织了 2010 中美精准农业智能装备与农用航空遥感测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组织了由 43 名中国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城参会,圆满完成学术交流和参观考察任务。任代表团团长和组委会主席,并作报告。 五、参与《农业工程学报》的工作任务 虽仍担任副主编职务,但在编辑业务上未能尽职。全年共编辑出版正刊论文 8 篇,因为英文期刊的工作负荷过重,没有精力做更多工作。但在国际国内交流方面仍不遗余力的宣传学报。 六、积极协助完成好信息中心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前三季度在国内时,履行信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职责,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完成工作。参加党的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党委精神,完成交办的任务。策划组织党支部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按期收取和交纳支部党员全年党费。 七、学术交流和美国访学期间的工作 1 .新增了一大堆虚名头衔:被聘为国际农业与工程学会执行委员,亚洲农业工程学会执行委员,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AOCABFE) 执行委员兼中国区负责人, 2011 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IAEC )秘书长(受聘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CIGR 期刊管理委员会委员,编辑出版类权威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农业工程学报》编委等。同时,还继续担任 2009 年受聘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 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和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特约编委。因为要力争名副其实,经常累得要死。 2. 合作发表文章 4 篇, 1 篇被 SCI 收录, 1 篇 EI 收录,其余 2 篇中文核心。 3 .继续参加中国科协资助的课题研究 -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 在 2010CIGR 世界大会(加拿大魁北克)期间召开的期刊栏目主编会议上做工作报告并进行 OJS 培训授课。 5. 应邀参加 2010 美国 ASABE 学术年会,并在 ASABE 与 AOC 合办的中国分会场作特邀报告,因签证问题未到会,但报告仍由潘忠礼教授代讲和交流,受到欢迎。 6. 在国内交流方面, 6 月 1 日赴武汉参加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并应邀作大会报告; 9 月 17 日赴上海参加国际农业工程学术会议并应邀作大会报告; 6 - 9 月期间,先后访问华中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天人环境公司、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同济大学等。 7. 10-12 月,在美访学期间,参观访问 USDA-ARS 研究中心、 Iowa State University, John Deere 的 4 个工厂, Texas AM University, UC Davi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等,拜访结识专家数十位,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新知识,建立了联系。 8. 积极参加 CIGR 、 AAAE 、 AOC 的工作和会议,参加理事会和网络视频会近十次。 9 .在科学网开设学术博客,累计发表博文三百多篇,点击量超过 75 万次,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人被邀请担任顾问和科学网学术期刊博文大赛特邀评委。 回顾 2010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打下了一些基础。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如自己积累了很多资料,想写点文章或出本书,因为太忙于琐碎事务,无法顾及,虽然一直在交流学术,但却荒疏了自己的学术!展望 2011 ,将会有更多的希望和挑战,期待更多经历和精彩。总之,善于借鉴学习,勇于开拓创新,感觉比去年更给力,也更有成效,虽然与去年一样未评上优秀,但自我感觉良好,无愧于心。 就任CIGR Journal主编后编辑出版的第一期刊物,图为在加拿大CIGR世界大会期间宣传展示期刊 2010年6月,就任主编后在2010CIGR World Congress期间召开的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作工作报告和进行OJS培训) 广泛的交流中接触到一些大牛---与CIGR现任主席和即任主席合影 参观布什图书馆有感要心怀大志,总统的位子也可以试坐一下! 展望未来:站得高看得远站在飞机上就能看得更高更远! 2010 年 5 月 12-19 日,美国洛杉矶 2010 中美生态农业国际研讨会合影 2010 年 6 月 11-18 日, 赴加拿大魁北克参加 2010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第 17 次世界大会的由44 人组成的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途径温哥华留影) 2010 年 10 月 23-29 日,东京 2010 年中日设施园艺新技术与可持续生态系统研讨会合影(中国设施园艺代表团36人) 2010 年 12 月 2-5 日, 2010 中美精准农业智能装备与农用航空遥感测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由 43 名中国专家组成)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645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专政合一 人文日新--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热度 1 hucs 2010-12-27 08:48
专政合一 人文日新 -- 2010 年个人工作总结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在职博士生 “十一五”即将完美收官。在校党委、行政指导下以及医学院党政直接领导下,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盘点这一年来的工作,主要见诸于本人科学网博客发表的文字。这里简单归纳如下: 一、政治思想理论方面 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自觉丰富思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做到“成长成熟成才,创新创业创优”,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各项工作,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提出了“网络时代,把支部建在网上”的设想;加强人才理论学习和教育廉政学习,与傅克刚教授和胡永新教授共同提出了人才“五期”和“七色”理论。 二、专业技术方面 以攻读在职博士为契机,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临床等相关工作。 1 项目 积极申报国际性研究项目,例如:“探索大挑战( 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 Application )”项目等;提出 世界杯期间的医学(心血管事件)研究等设想 ;央视青歌赛期间提出寻找“美丽基因”的研究设想;提出制作“亲密接触( High Touch )如拥抱的动物模型”的设想,及与干细胞动员关系的研究。 2 论文 1 ) 与国内 著名 心内科专家 胡大一教授和著名心外科专家胡盛寿教授 共同提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Hero for Human Health, HHH )”; 2 )在辛洪波教授、院长指导下,撰写转化医学述评文稿,并共同提出创办“中华医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和“中华转化医学杂志”; 3 )提出“消危术”和“二一 0 ”级预防的新概念; 4 )共同提出“ CAR :一种院内外猝死急救的新型综合策略”; 5 )共同阐述“血管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心血管领域)”; 3 著作 1 )继续撰写《心脏策略》系列套书(共十二分册); 2 ) 继续 撰写《围产期心肌病》( PPCM ); 3 )继续撰写《 E ( e )种子学》 和《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4 )积极与胡大一教授和胡盛寿教授共同撰写著作《一日健康 一生平安》; 5 ) 计划撰写 著作:《转化医学》(总论·心血管分册)和(干细胞分册); 6 )计划撰写著作:《简明人才经济学》。 4 会议 1 ) 多篇论文参加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国南昌, 2010 年 11 月); 2 )论文摘要参加“全国首届急救及重症医学跨学科高峰论坛”(中国北京, 2010 年 11 月); 5 科普 与 胡大一 教授和胡盛寿教授 共同大力宣传、推广和普及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并提出筹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建议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入选孔子学院教材;积极撰写“世界心脏日”、“世界糖尿病日”等科普文稿;积极撰写编译及评论文稿。已在《健康报》公开发表 2 篇,《江西日报》康健园版约稿 2 篇,已发表 1 次。 6 讲座 1 )积极参加“高血压世界之窗, ACC in China ”学术活动; 2 )积极参加“美国心脏病学院教育基地”春季和秋季课程讲座; 3 )积极参加海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座; 4 )积极参加医药企业相关心血管学术讲座活动; 7 杂志审稿 1 )继续为《中华高血压杂志》审稿; 2 )继续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 8 博士课程 认真参加在职博士学位相关课程学习; 9 临床工作 除日常门诊工作外,还参加会诊 、 咨询 、 急诊抢救、义诊等相关活动。 尚未获实质性科研经费资助,未向专业杂志投稿。 三、人文社科方面 1 积极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获得了近 3 万次访问量,个人科学网博客访问量突破 20 万人次 / 年; 2 积极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言献策,参加相关诗歌大赛活动; 3 提出组建“健康大队”的建议;提出汽车“超级智能缓冲装置”的设想; 4 积极参加文字公益——广告语征集活动,例如:创作“南昌市旅游形象宣传语、上饶市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南昌银行广告语”等; 5 积极为央视青歌赛、中国红歌会 、 上海世博会、南昌中博会等鼓与呼; 6 积极为特奥会、省运会 、 广州亚运会 / 亚残运会鼓与呼; 7 积极为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和江西防汛工作等宣传; 8 参加了大学毕业 20 周年同学聚会活动,努力加强横向联系; 9 撰写了若干诗、文等作品,丰富自身知识和人文素养。 总之,希望通过 科学网博客平台 ,大力宣传推广相关项目,努力为英雄城南昌和南昌大学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添砖加瓦;努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尽微薄之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五年规划重开局。在“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局之年,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事业置于“十二五”规划中,合理谋划发展。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8191 相关链接2: 共克时艰 奋勇前行 -- 2009 年个人工作总结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0346 相关链接1: 赴美留学十周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周工作总结
liangqunlu 2010-8-28 20:40
第二周。 呀,我都有点不记得了。 周一的时候,都没有干成正事,晚上HXD师姐让我没事去陪她,一个人在实验室害怕。于是,发挥精神,陪她奋战。12点撤,结果第二天问下,得知她奋战到早上7点。这种对实验执着的精神让我敬佩,也让我习惯别人这样了。 周二的时候,找人找不到号码,为方便大家与自己,给实验室做了一份通讯录,感觉还挺好。 周三的时候,折腾着看文献,看不去下了,装了spss的软件,学习统计。结果,不只是占的空间大,还是它的兼容性不够好,弄得系统不稳定,电脑慢的不行。先搁着。 周四与周五,参加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青年论坛,总算慢慢竖起对植物的概念了。讲的人都挺好的。拿着精心研究好几年的东西,限时的想给大家讲明白,听到计时器叫的时候,脸上的抱歉,这种精神真好。 一些植物学的研究,比如乙烯合成pathway,受体。coi1,jaz,什么的,不大记得,关于根的研究什么的,有需要自己稍微的查下。 还有关于证明用的表型,互补的实验,一些方法对应的证明了什么东西,有需要以后留心。 一直觉得还蛮搞笑的,北大的一位同学,很有激情的给我们讲了黄瓜中乙烯抑雄到乙烯促雌的研究。调侃一下,研究性别也就算了,还研究黄瓜中的性别,我咋觉得这么搞笑。 算了,科学家都这样,只要interesting就好。
个人分类: 笔记|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fqng1008 2010-6-5 10: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2月成立以来,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召开学术会议 1.全国第1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06年2月24-27日在深圳大梅沙召开,收到论文323篇,实际到会代表280多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副局长、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应力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周伯平教授为主任委员,王宇明、李秀惠、陈建杰、周先志、聂广、曹武奎等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共73位专家组成的第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并聘请王宝恩、王伯祥、吕维柏、钱英、彭文伟等5位老一辈传染病泰斗作为学术顾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分会、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等8个兄弟学会、专业委员会带(发)来贺信。学术报告包括陈可冀院士的传统与现代共同辉煌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庄辉院士的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曾益新院士的感染与肿瘤,王宇教授的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Robert Coombs教授的潜伏在生殖道中的HIV病毒在艾滋病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管轶教授的亚洲地区H5N1禽流感亚型的建立及其在控制禽流感大流行中意义,朱托夫教授的机体内在免疫与HIV-1感染的关系,王宇明教授的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张培元教授的结核病的治疗进展,宁琴教授的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机制,王明贵教授的细菌耐药与抗感染治疗,刘建平教授的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中的应用,侯金林教授的活动性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周伯平教授的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进展,李秀惠教授的SARS患者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马为民教授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全球Ⅲ期临床报告等。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年会:2007年10月19-20日在深圳市花园格兰云天大酒店召开,到会代表160多人,选举产生了第1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22名。学术交流包括:美国Tufs大学Tzipori教授报告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最新进展,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报告了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王国治研究员报告了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治疗进展;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管轶教授报告了人禽流感流行状况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请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同意后,举行了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筹备情况报告会,由杨龙会处长亲自主持。叶永安教授报告了病毒性肝炎中医专项及发热性传染病基地建设筹备情况,王健主任报告了艾滋病中医专项筹备情况,王玉研究员报告了耐多药肺结核中医专项筹备情况。 3.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2008年11月28-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收到论文291篇,实际到会代表280多人。学术讲座包括:侯云德院士的病毒感染特点和防治策略,李兰娟院士的肝衰竭的研究进展,何明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艾滋病耐药研究,刘平教授的肝硬化病证(方)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李太生教授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防治,施光峰教授的美国肝病年会最新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终点,王宇明教授的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王健教授的中医药艾滋病临床研究概况与评述,张广宇教授结核病诊疗进展及思考,魏来教授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王贵强教授的乙肝耐药临床管理,王福生研究员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周伯平教授的手足口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李秀惠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优势。此外,进行大会交流发言的有毛德文等14人。 4.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2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2010年6月11-13人在桂林市桂湖大酒店召开,收到论文212篇,预计到会代表250多人,将产生第2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讲座包括:曾毅院士的艾滋病疫苗免疫与中药治疗,成军教授的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田德英教授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新进展,张林琦教授的艾滋病病毒与疫苗:机会与挑战,曹志新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解读,卢斌峰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自噬作用在抗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王子军处长的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现状,钱英教授的和血法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应用,龚作炯教授的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抗病毒靶位等。 二、参加科学技术奖评审 1.推荐及获奖项目:(1)推荐天津市传染病医院贾建伟主任医师主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系统》(用E语言编写的运行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医用软件系统)参加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2)推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聂广教授的肝络瘀阻证研究参加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获得三等奖;(3)推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杨大国教授的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系列研究参加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 2.推荐和参加评审专家:(1)2007年7月推荐周伯平、周先志、陈建杰、王健、高志良等5位教授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聂广教授参加了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3)聂广和周伯平教授分别参加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初评和终审工作。 三、参与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 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委员会在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共42位委员参与投标和评审工作,初步统计由我学会委员牵头项目5个,分中心负责人56人。其中,陈建杰教授承担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证候规律及中医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李筠教授承担了慢性重型肝炎的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王健教授承担了艾滋病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研究,徐立然教授承担了无症状HIV感染者中医药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唐小平教授承担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人群治疗策略研究。 四、其 他 1.创办学术刊物:2005年10月开始申请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杂志》(双月刊,于上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尚未得到批准(如果哪位同道有较好的渠道,专业委员会一定积极全力支持,包括人、财、物);2007年8月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创办《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报》(季刊,粤内登字B第11101号),于2008年2月份出版第1期(因为内刊意义不大,已经自动停刊);现正在申请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电子期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杂志》。 2.配合总会编写《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2007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编写《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我们的样稿是病毒性肝炎(肝病专业委员会的是肝硬化)。 3.配合总会编写《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我们编写了2008-2009年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发展概况与展望、近3年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发展概况与展望,均已经出版。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GeoScience Cafe的工作总结
loong21 2010-4-28 13:30
Geoscience Caf (LIESMARS)学生学术交流 组织是由学生自发首创并组织的学生学术交流平台,创始于 09 年 3 月初。 Geoscience Caf 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是在 2009 年 3 月,从此拉开了 GeoScience Caf 学术交流的序幕。她的创建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提供十分开放的平台。我参与到 Geoscience Caf 组织工作到现在成为 Geoscience Caf 负责人,已经组织了十多次学术交流。每期 GeoScience Caf 的讨论主题是根据 GeoScience Caf 广大爱好者的科研需求,即根据他们需要的讨论主题,同时参考新近讨论过的主题,交流会主讲人的选题方向等。在这工作期间,我主要有三点感受: 首先,交流是有益于双方的。在国际贸易中,有种理论叫做,贸易有益于交换双方。这重道理在学术交流中同样适用。交换想法,每个人贡献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追思和反问中,激起新的思想火花,有助于将科研设想变成现实。法学院的李妍辉博士,曾在 GeoScience Caf 讲测绘遥感科技领域里的法律知识,取得了很好的反应。 第二,找准 GeoScience Caf 的定位。 GeoScience Caf 是地球信息科学和相关学科研究生交流探讨学术研究成果和成长成才经验的舞台。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为渴望取得学术成就和其他成功的研究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作为 GeoScience Caf 组织者,是这种渴望和诉求的应答者,我们帮办而不包办,我们到位而不能越位。 第三,我奉献我快乐。作为 Geoscience Caf 的负责人,我和我的朋友都是义务地组织 GeoScience Caf 交流。但在过程中,我们结识了更多的来自不同专业的朋友,他们对学术研究十分热爱,对学术交流十分热心,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他们积极参与和乐在其中的态度,鼓舞了 GeoScience Caf 所有的人。 迄今有 19 场共 30 多为研究生在 GeoScience Caf 上分享了自己研究的喜悦。 最后,作为 Geoscience Caf 的负责人,我保证创建更好的 GeoScience Caf 交流氛围,并且热情欢迎渴望取得学术成就的各个学科研究生来 GeoScience Caf 做学术报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方法,欢迎大家的积极参与并从中有所收获。
个人分类: 成长之路|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课题组科研感悟:苦笑与微笑
热度 1 yuncai 2010-1-12 20:22
2009,微笑与苦笑交织的一年。 3月,课题组申请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别为:①重点项目(仪器专项)—2.5Gb/s高速真随机信号发生器;②青年科学基金—混沌激光相关法光时域反射测量研究;③面上基金—混沌光通信的保密性分析. 6月1-5日,在希腊Crete岛上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混沌会议(Chaos2009:2 nd Chaot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Chaos Applications i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Sensors分会场的总结报告提到: “…Finally, applications of such systems are presented such as fast pseudorandom bit generation, chaos steganography and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此处谈到的三个应用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应用都是我们首先提出的 。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混沌激光产生快速随机数实验结果却被日本琦玉大学内田淳史(Atsushi Uchida)小组在会议上率先报道,郁闷! 。(尽管我们已于2007年6月8日就如何用混沌激光产生快速随机数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沌激光的真随机码发生器及其产生随机码的方法ZL200710062140.1)。 6月25日,我们在北京答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2.5Gb/s高速真随机信号发生器”,感觉不错。 7月10日,以色列巴伊兰(Bar-Ilan)大学的Michael Rosenbluh教授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用混沌激光产生了2.5Gb/s的随机码的实验结果,再次郁闷 。 9月4日,我们收到国家基金仪器专项资助通知与青年基金资助通知 ,但所申请的面上基金未获资助 ,尽管越来越多的同行意识到混沌通信的保密性是此方向的研究重点 。
个人分类: 课题组|5931 次阅读|3 个评论
2009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wangyk 2010-1-2 11:56
王 应 宽 2010-01-02 Beijing , China 2009 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2009 年继续承担受聘岗位《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和《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执行主编的工作,负责日常编辑出版和网站管理等工作,在院领导支持下,与同事共同努力,完成了本年度学报和英文刊全年的编辑出版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党和国家对出版的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注重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编辑出版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减少政治差错,博采众长,高效率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取得突出成绩。因为2009年下半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工作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国际英文刊IJABE的发展 2008 年创办了国际英文刊《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并出版了2期,在此基础上,改为季刊,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完成4期出版任务: 1. 继续完善英文刊规范和 英文刊网站、宣传和运行工作,并筹划在美国建立英文刊的镜像网站,作为主站的数据备份和第二访问站点。 2. 加强联系,增聘近 20 个国家的专家教授担任编委,使编委会扩大至包括 30 个国家的专家代表,进一步国际化。 3. 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推介,网站已吸引了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访问,网站点击率已经超过 10 万,成效显著。 4. 为解决办刊经费困难,继续联系邀请协办单位,今年新增协办单位 4 个,协议赞助资金近 8 万元。加上 2008 年联系邀请的协办单位,总计达到 30 家。协办赞助费和发表费累计到账 40 万元,但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经费来源,支出较大。 5. 依靠宣传和组稿约稿,目前累计收稿 150 余篇,保证了 2009 年的出刊任务。 6. 顺利完成既定 4 期的出版任务。全年累计刊登论文 36 篇(累计 6 期共刊载文章 60 篇),包括知名专家的特约综述、研究成果等高质量论文,国际稿件占 60% 以上,来稿作者超过 10 个国家或地区。 7. 积极宣传推介英文刊。在 Reno 召开编委会;参加 2009ASABE 学术年会和 2009 BioRobotics 国际研讨会,都制作了专门的宣传彩页,在会上发放宣传,与多位专家交流并约稿,成效显著。与其他期刊主编交流经验,与波兰《农业工程研究与应用学报》建立长期交换关系。 8. 注册了期刊的 DOI ,并与十余家国际知名检索系统建立了联系,目前已经通过评估先后被 美国《化学文摘》( CA , Chemical Abstracts ), CAB Abstracts/CABI Full-text , Inspec , EBSCO,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Abstracts Journal, VINITI ),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Index of Copurnicus )收录,并被列入世界最大的两个开放存取期刊平台 DOAJ 和 Open J-Gate 以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 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 因为在访学期间主要任务还是完成国内的编辑出版工作,每晚加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即使如此卖力的完成了所承担的工作,单位还是扣除了本人下半年全部的绩效工资,令人感觉很不爽。存在的问题:管理不明确,责权利不分明,缺人手,网络不畅、影响工作开展,希望改进。 二、完成《农业工程学报》的工作任务 1 .全年共编辑出版正刊论文36篇(处理稿件150余篇)。2. 全年审校75篇正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和图表题英文。3. 终审各类稿件10余篇,其中英文稿较多。4.本人在美国访学期间,进行了一些对外交流,如赴ASABE总部访问、去美国十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宣传介绍学报。并在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报网站的资源链接,扩大了国际影响。 三、积极协助完成好信息中心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上半年在国内时,履行信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职责,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完成各项工作。参加党的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党委的精神,按时完成党委交办的任务。积极组织党员学习,并按期收取和交纳支部党员的党费。 四、美国访学期间成果颇丰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1 .勤于笔耕,共发表论文7篇(4篇已发表、3篇录用),1篇中文论文第一作者,3篇中文论文第2作者,3篇英文论文为其他作者,后6篇为在美访学期间,参与阮教授团队科研工作,合作署名文章。 2 .作为第3完成人参加中国科协资助的课题研究-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成果内容作为一章,出版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10 )》。 3. 出版译著一本。王应宽等译。《加强国家食品监管体系能力建设需求评估指南》。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148页,30万字。 4. 关于期刊版面费问题接受《科技日报》采访,在科技日报头版发表专题文章。 5. 目前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特约编委。 6. 参加2009美国ASABE学术年会,并在ASABE与AOC合办的中国分会场作特邀报告,代表学会领导致词和交流,受到欢迎。在明尼苏达大学为生物制品与生物系统工程系的研究生作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学术报告一场。组织学术论坛一次,参加能源、环境、经济区域发展高峰会议/E-3,BioRobotics国际学术会议、明尼苏达州ASABE会议等近10场。 7. 在美访学期间,参观访问美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十多所,包括UMN,ASABE总部、USDA-ARS研究中心、UCDavis,哈佛、MIT,UIUC、TAMU, UT,UF等,足迹遍及20多个州,拜访结识专家上百名,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新知识,建立了联系。 8. 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各种活动,了解美国文化、社会和生活,参观明州博览会、农场以及十余个美国家庭,参加音乐会、中美联谊活动、UMN乒乓球赛(第4名)、看英语电影等,结交了朋友,传播了友谊,提高了英语。 9 . 积极参加 AOC 的工作和会议,参加理事会 4 次,被选聘为 AOC 的中国区负责人,在会讯 IMPACT 发表 2 篇。 10 .在科学网开设学术博客,累计发表博文二百多篇,其中旅美见闻感悟50余篇,多篇博文被各大媒体转载,点击量超过四十多万次,具有一定影响。本人受 邀担任科学网学术期刊博文大赛特邀评委。总之,善于借鉴学习,勇于开拓创新,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自评优秀(因为最终考核结果只能是称职,评优是没有希望,故自评优秀,自我鼓励)。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845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共克时艰 奋勇前行--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hucs 2009-12-21 17:11
共克时艰 奋勇前行 -- 2009 年个人工作总结 南昌大学 胡春松 即将过去的 2009 年,我们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胡锦涛总书记年初考察江西时提出的 三保一弘扬 号角鼓舞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度过了又一个难忘之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在困境中缓步前行。 一 政治方面 1 积极学习时政,认真撰写相关理论文章,努力实现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努力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才智。 3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全国和全省人民一道,同欢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共发展(国务院正式批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 二 业务方面 1 临床工作:认真作好心内科门诊医疗各项工作,包括诊断、治疗、急诊、预防、保健、康复、体检和咨询等一系列内容。以雅虎博客( 2007.6 - 2009.10 )和科学网博客( 2009.10- )为平台,传播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健康,弘扬科学精神。特别是,共同创造性总结、提出并命名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且积极在海内外推广。建议筹备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2 教学工作:多次进行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教学式讲座,撰写了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文章;门诊中面对面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以向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网博客知识为间接教学(即授人与渔)。 3 科研学术:不断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探索,包括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对患者的随访等研究。一直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今年先后两次申报 2 项 GCEA 基金(英文申请 : 一项共同申请,一项独立申请 /Pending )。 以博客为平台,撰写学术论文、论著和科普文稿(部分发表于《健康报 》 )。本人是《 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遗传》等杂志审稿人。当选络病学江西分会委员。 4 继续教育:继续自我学习,不断更新提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活动,撰写相关文章(包括评论)。例如,《我理解的转化医学 》 得到辛洪波副校长的好评。 三 人文方面 倡导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以博客为平台,积极传播人文精神,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先后撰写了各类短文,诗歌作品等若干。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共同创造南昌大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的工作总结
shangsh 2008-12-31 19:54
2008年即将过去,2009年即将到来。到了年末,一般单位都要进行总结。 我们这里每年要进行一次考核,填一张表,把自己在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的考核有了新办法,对工作任务有一些定量的要求,不过大家基本上能够满足合格的要求。 以下是本人2008年考核摘录: 1. 教学:承担2门本科课、1门研究生课(一半)的教学工作,总课时96(超过基本要求) 2. 人才培养:指导博士生1人、硕士生3人、本科综合论文训练2人 3. 科研项目:完成1项NSFC项目,新批1项(干旱区河流及河谷林生态用水);对2个调水/引水工程的生态用水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参与工程院咨询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 4. 论文:发表论文3篇。 5. 公共服务:有关管理工作;审稿;项目评审;本科生、研究生论文评阅、答辩。
个人分类: 工作|399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