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记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秋霞圃简记
Mech 2018-8-23 20:44
初夏匆匆游秋霞圃。由东南角城隍庙处门入。先从西面北上,游桃花潭景区 ( 原龚氏园 ) 。入清镜塘景区 ( 原金氏园 ) 东行。最后南下凝霞阁景区 ( 原沈氏园 ) ,回到城隍庙。尚有时间,又反向从凝霞阁景区到清镜塘景区,从桃花潭景区出。比较仓促。几个景区界限并不清楚,只是知道大概位置。照片以后另贴。 秋霞圃最早只有龚氏园。陈从周先生在 1963 年第 2 期《文物》上发表的论文《嘉定秋霞圃和海宁安澜园》 ( 修改后收入 《品园》 等 ) 中的秋霞圃,其实指的是龚氏园。陈先生论文 ( 《品园》版本,不是《文物》发表版本,《文物》上面的图我无法处理 ) 的秋霞圃部分,附在后面。现在所见的秋霞圃为 1980 年后修复和重建。园林修建设计得到陈从周先生的指导。 秋霞圃与 豫园 、 古猗园 、 醉白池 、 曲水园 并称上海“五大园林” ( 或豫园单列,其余并称“四大园林” ) 。以后还要重游。 附:陈从周先生《秋霞圃》 江南一带是明、清私家园林最集中的地方。自明嘉靖以来,士大夫阶级生活日趋腐化,往往自建园林,寄情山水,嘉定秋霞圃即建于此时。 秋霞圃在上海市嘉定城内城隍庙,创建于嘉靖年间,到万历、天启时,又加以扩充修建。据光绪《嘉定县志》卷三十所载,系当是尚书龚宏的住宅,因又称“龚氏园”。园中有“数雨斋”、“三隐堂”、“松风岭”、“寒香室”、“百五台”、“岁寒径”、“洒雪廊”等。到明末龚姓衰败了,由龚宏的曾孙龚敏行出售给安徽盐商汪姓,后又一度归还龚姓。清雍正四年 ( 1726 年 ) 又辗转由汪姓售与邑庙,后改作城隍庙后园,作了官僚地主酬神宴客及清谈娱乐的所在。清初到中叶,中国园林发达已到了高峰,正如《扬州画舫录》所载的扬州地方除奢侈华丽的盐商别墅外,连寺庙、书院、餐馆、歌楼、浴室等,都开池筑山,栽植花木。如青浦邑庙“曲水园”,上海邑庙“豫园”、“内园”,常熟城隍庙“后园”等。秋霞圃也就是在这时变为城隍庙后园的,可见当时的风尚了。 秋霞圃自作城隍庙后园后,住宅部分就改建为城隍庙,据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所说,“其后人 ( 指汪姓 ) 贫乃拆此宅”可知。这园的总平面为长方形,中间为一狭长水池,池北主要建筑为四面厅,名“山光潭影”。厅西有黄石假山一座,所叠石壁绝佳。山上筑亭名“即山”,登亭可俯瞰全园,远眺城乡。北部墙外原有环水,今已涸。假山下有洞名“归云”。山后北麓筑一轩名“延绿”,与四面厅相接连。隔水为大家山,积土缀湖石而成。曲岸断续,水口弯环,泉流仿佛出自山中,复汇于池内,又溢出园外。临水断岸处则架以平桥,人临其上,宛如凌波,与对岸黄石假山临水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南岸以玲珑取胜,北岸则以浑成见长。因园外无景可借,故南北皆叠山,上植落叶乔木,疏密有致。身临其境,顿觉园林幽邃,不知尽端所在。这种山巅多植落叶乔木的手法,在园林实例中很多,如苏州的“沧浪亭”、“留园”等都是如此,不但气象开朗,而景物变化亦大,春夏时浓郁,秋冬时萧疏,给人以不同季节的感觉。较贯用常绿树的园林,风格有所不同。北岸临水有扑水亭,又名宜六亭,横卧波上,仰望山石嶙峋,是一园的胜处。西部尽端有一组建筑物,面水为“丛桂轩”,其南为池上草堂。轩西南各有一小院,内置湖石、芭蕉、修竹等,是轩外极好留虚的地方。折东为旱船,名“舟而不游轩”,亦紧倚池旁。池东有堂名“屏山堂”,与“丛桂轩”互为对景,其前有三曲桥,曲折可通南部假山。堂左右缀以花墙,“凝霞阁”踞东墙外,登阁上则全园风景即在眼底。阁前月门内有枕琴石及亭,该处地面较低,似自成一区,远望仿佛为池,即所谓“旱园水做”的假象方法。 这园从整个来说,池面北部为四面厅,及扑水亭等建筑衬托在北山之下,似以建筑为主,而南部则为大假山特出,以旱船为辅,为华丽与天然的对比,而对比中亦有变化。池水因园小,故用聚的方法,位于园的西部中央,看上去仿佛是一园的中心,但复用曲岸石矶等形成聚中有分,为了不使水面分隔过小,桥皆设于四周,用环形交通线,与园林用曲廊与曲径环绕同一方法。根据地形与水面的距离等情况,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使两侧的风景面,在顾盼时略作转动变化。南北两岸是以山石和建筑物互为对景,从山石看来,以南面前后二座为主,而山坳中高林下的曲径,却是一个大手笔,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还不多见。北部则以建筑物为主,却用较小的黄石假山为辅。以建筑物而论,应以北岸为主,北则以体积及数量而论皆过于南部。池东西两侧,用小型建筑物互为借景。就苏南诸园而论,设计手法还是上选的作品。江南私家园林的假山在设计时,它隔水的建筑物,往往距山石不远,因为假山不高,其后复为高墙,无景可借,在较近的距离之下,仅见山的片段,而深谷石矶,峰峦古木,皆成横披小卷,如墙外有景可借,则平岗曲岸衬托之下,便是直幅长轴。观苏州诸园,与无锡常熟诸园便可分晓。因为前者墙外无景,后者有惠山与虞山可借了。秋霞圃的水面狭长,使“扑水亭”较近南部假山,“丛桂轩”与“旱船”更近北部假山,“延绿轩”则又隐于山后,就是应用这一种手法。叠山以时期而论,北部黄石假山结构浑成,石壁山洞的结构、山经的安排及亭的设置,略低于山颠平台等处理,皆为明代假山贯用手法,与上海“豫园”的手法相类似,应为明代嘉靖间原构,时间可能仿佛于豫园。而南部的湖石露土假山,屡经修建,已损坏甚多。该园原来还有很多建筑,见于记载的有:籁隐山房、环翠轩、闲研斋、蘋藻香室、枕流漱石轩、碧光亭、畅堂、临清室、大门等,今或不存,或已改建。东部花墙外,尚余立峰及花木,房屋则已改建校舍。西部为园的主要部分,今假山树木尚完整。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杭州西泠印社
热度 2 Mech 2018-7-31 10:09
西泠印社创建于 1904 年 ( 光绪三十年 ) 。几位篆刻名家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现在也是旅游景点。去年两次游西泠印社。第二次看得比较仔细。努力把各处都走到。 入门有一池,称为莲池,又名莲泉、小方壶。 1876 年 ( 光绪二年 ) 丁申、丁丙兄弟移建竹阁时掘筑。 1953 年被填埋, 1979 年重新疏浚。我 1980 年游玩时应该见过。 莲池畔有竹阁和柏堂。竹阁相传是白居易所建,他写有《宿竹阁诗》,谈玄论道,“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1546 年 ( 嘉靖二十四年 ) 太守陈一贯重建,以祭祀白居易。 1876 年 ( 光绪二年 ) 丁氏兄弟重建。柏堂是西泠印社最重要的建筑。相传源于陈朝广化寺两株柏树,由僧人志佺建于宋朝。现存的也是丁氏兄弟重建。内有西泠印社历史的展示。 竹阁 柏堂 往山上走。过前山石坊,立于 1923 年。路旁有石交亭,金石结交之意,为 1912 年西泠印社初创时所建。山腰有仰贤亭 ( 建于 1905 年 ) 和宝印山房 ( 建于 1913 年 ) ,长廊相通。继续上行有石阶雪鸿径 ( 建于 1913 年 ) ,取自苏东坡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遁庵还在修整中。 前山石坊 石交亭 仰贤亭 宝印山房 雪鸿径 遁庵 建于 1921 年的汉三老石室,内藏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古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 \0 \0 西泠印社地标性的建筑是华严经塔,又名西林塔、西泠印社石塔,建于 1924 年。另一个有佛教背景的建筑是阿弥陀经幢,建于 1923 年。 \0 阿弥陀经幢 山腰还有观乐楼,建于 1920 年,吴昌硕 1927 年曾住,现在为吴昌硕纪念馆。 \0 \0 观乐楼 山顶有四照阁,重建于 1914 年,现在为营业场所。最高处有题襟馆,建于 1914 年。还有剔藓亭,迁建于 1915 年,语出韩愈《石鼓歌》“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山顶可以远眺西湖,可惜是日天气不佳。从小龙泓洞下山。过了后山石坊,就算离开西泠印社了。 四照阁 题襟馆 \0 \0 剔藓亭 远眺西湖 \0 \0 小龙泓洞·缶龛 后山石坊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658 次阅读|5 个评论
上海迪士尼乐园之“创极速光轮”
热度 1 Mech 2017-11-27 09:37
“创极速光轮”是非常震撼的惊魂过山车体验。基本故事背景是参加一个赛车队,有生死攸关的事情需要抢先到达。模拟飙车中,有包括翻车甩出的失重状态。 其实我也有些害怕。刚开始觉得扣紧装置有些松,或许只是我的幻觉。真正开起来了,生死置之度外,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害怕了。与过去玩过香港迪士尼的类似项目“飞越太空山”比较,似乎更惊险些,但时间略短些。所以下来时腿居然没有软。为了检验我时间略短的心理感受是否正确,我专门查了一下。上海的是 2 分钟,香港的是 2 分 45 秒。这种惊险积累有明显非线性,多 45 秒下来腿就软了。 为短短两分钟的极限体验,排了 90 分钟队但还是很值得。排队时无聊,随手拍摄几张照片。第一张是结构外景,其余都是手机拍摄,因为照相机已经寄存了。 玩过这个游戏,我挺自豪。颇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豪迈。最后破例放了张本人的玉照,手机翻拍。昂首挺胸,似乎显得很淡定,也许只是惊呆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44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海迪士尼乐园记游:宝藏湾和梦幻世界
Mech 2017-8-14 08:20
女儿等排队取矿山车的 fastpass 。这个可以他人凭票带领。我没事在宝藏湾的岸边看看风景。随手拍摄些照片。 拿到 FP 后,女儿说还有些时间。我们先去附近两个排队人不算多的项目去玩。先玩“旋转疯蜜罐”。开始以为是碰碰车类游戏,其实主要还是旋转。自旋可以手动,但挺费劲,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然后去玩“小熊维尼历险记”。排队比较长,吃些带的点心。乘着车子在黑暗中穿行,再现小熊维尼去寻找蜂蜜的过程,有各种卡通动物出现。这时才明白,前面乘的“蜜罐”应该就是维尼所用。 “旋转疯蜜罐” “小熊维尼历险记” 玩过后还有时间,又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迷宫”中转转。其实迷宫很容易走。最后到了疯帽子茶会。有几个茶壶可以压动盖子打气,到了临界值就从壶嘴里冒出来。高低不等的帽子可以让游客站在下面,仿佛真带了帽子。 时间到了就去“七个小矮人矿山车”。属于不是很刺激的过山车节目,只有几个急弯稍微有些惊险。当然,惊险的认定有主观性,周围的人也是惊叫一片。 排队等小熊历险时拍摄的过山车照片局部放大 出来后,女儿等又排队领“小飞侠”的 FP ,这次人稍微多些。我仍在宝藏湾岸边看风景,拍照。 女儿等会合后,一起在凡迭戈剧院看表演“风暴来临:杰克船长之惊天特技大冒险”,拍了些照片,以后另贴。演出结束后,奔去项目“小飞侠天空奇遇”,因为 FP 的时间快要过了。这个是悬挂式过山车,因此有点儿飞翔的感觉。节目根据《彼得·潘》设计。小飞侠,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到伦敦带走了小女孩温蒂去永无岛,与海盗霍克船长搏斗并战胜他,又把温蒂送回伦敦。这是我最熟悉的童话剧,我女儿的名字就是取自该童话剧,参见《 为女儿取名 》。 看过后出来,本来准备吃饭去。看乘船观光项目“晶彩奇航”排队人不多,就去先玩玩。设定情景是乘船找水晶宝石。沿途看到许多童话卡通人物和场景,来自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花木兰,阿拉丁神灯、美人鱼、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等。航程持续时间比较长,有二十多分钟。拍了些照片,以后贴。 这些游乐项目都属于梦幻世界,只有剧院在宝藏湾。结束晶彩奇航,已经是下午,折回宝藏湾,去吃午饭。午饭在宝藏湾的巴博萨烧烤吃。质量还算可以,价钱有些贵,但等待时间不长。 吃过后去玩“加勒比海盗 — 沉落宝藏之战”。排队比较长。其实是乘船漂流项目,沿途有静态的布景还有动态的光影效果。沿途有海盗、美人鱼、巨大章鱼或者是海妖等。还有沉船和亲临海战的效果。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殊院记游:文殊阁
Mech 2017-4-22 09:34
文殊阁为二十年前新建。一层为空林讲堂,我进去转转。里面有幅对联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乘圆通道广度众生 我还有些随感,《 文殊院随感 2 :圆通 》。据说二楼是图书馆,三楼是万佛殿,我都没有上去。门前有幅楹联 拿云自可容收放 喝月谁能使倒行 其实即使能“拿云”也未必能“收放”,本来无一物。 周遭景色也不错。绿树森森,青草绵绵。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7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殊院记游:庙宇与景区概览
Mech 2017-3-1 11:29
文殊院既是个佛教寺院,也是个景区。还没有到山门就有个巨大的牌坊,称为德慧门。因为是打车进出,所以没有拍照。正面文殊坊有对联 智慧禅林 吉祥福地 背面德慧门有对联 诚意修身开慧眼 正心行善结禅縁 路边有个经幢 经幢 门前有个照壁。文殊院三字下有幅对联 睿泽深天地 宗风越古今 据说是重兴寺院的慈笃禅师手笔。慈笃禅师 1681 年 ( 康熙二十年 ) 初到此处时,始建于隋朝的信相院几乎是废墟。他经过努力,在 1697 年 ( 康熙三十六年 ) 创建文殊院。 照壁 文殊院面积颇大。总体上似可以分成三个区域。核心部分是从天王殿开始的五进,后面的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和宸经楼。这本身已经是个不小的佛寺,前面三进算是标配,后两进就很有特色了。东面还有个小院,祖堂、圆通殿和玉佛殿。扩展区域包括两部分,北面中轴线上,是 1997 年建的三层文殊阁;东面有碑廊和长廊环绕的 1991 年修建千佛和平塔。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云观记游之门庭
Mech 2016-6-7 11:27
东城深处,白云观前。见 心 明 性 ,悟道参玄。 白云观是全真教第一道观。初建于唐,兴盛于金和元。几度焚毁,几度重建。现在道观的规模仍相当可观。因此带照片的游记准备按区域分五部分,五个区域分分别是门庭 ( 灵官殿之前部分 ) 、中线、东线、西线和后院 ( 三清四御殿后面部分 ) 。 白云观外有照壁,上面有赵孟頫所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元代这里是长春宫。现在停着汽车,拍照没有意思了,就没有拍。 白云观的外面的牌楼门称为棂星门,原来或许与观星象有关。现在只是个收费的外门。牌楼门正面有“洞天胜境”,背面书“琼林阆苑”。 棂星门 过了棂星门,就是山门。山门上有“敕建白云观”几个大字。门分三洞,据说象征三界。道教的三界简明直观,就是“天、地、人”或者“天、人、水”。佛教的三界则抽象而且有不同说法 ( 一种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另一种是断界、离界、灭界,还有一种法界、心界、众生界 ) 。门两边分别有华表。我过去以为华表只与帝王相关,这里的华表或许是当年观测星象所需要。 山门 西华表 东华表 过了山门,有一桥,称为窝风桥。桥下没有水。入山门右手,还有道家书店。当年在白云观 买了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是不是就是这个书店里,我记不清了。 窝风桥 窝风桥侧面 道家书店 游人不多,因此门庭没有若市。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豫园游博文汇总
Mech 2016-3-25 06:31
豫园之游,时间不长,但拍摄照片不少。分下列 11 篇博文贴出。 《 豫园游记 》 《 豫园之三穗堂景区 》 《 豫园之万花堂景区 》 《 豫园之点春堂景区 》 《 豫园之会景楼景区 》 《 豫园之玉华堂景区 》 《 豫园之内园景区 》 《 豫园梅花四佳丽 》 《 豫园的湖石 》 《 豫园的门狮 》 《 豫园园外 》 园外人太多。园内时间太少,当然人也多。以后再游,要准备一整天时间。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