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超现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论数学实在性与超实数的适用性
skywalkon 2019-11-19 20:14
ON MATHEMATICAL REALISM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HYPERREALS EMANUELE BOTTAZZI, VLADIMIR KANOVEI, MIKHAIL G. KATZ, THOMAS MORMANN, AND DAVID SHERRY 【摘要】我们认为Robinson的超实数和普通实数一样具有适用性。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Easwaran和Towsner(ET)分析了数学技术在科学中的适用性,并介绍了可应用的技术和仅仅是基本的技术之间的区别。不幸的是,作者没有表明它们的区别是明确和富有成果的,因为他们提供的例子是肤浅和没有说服力的。此外,他们的分析由于依赖于一种朴素的对象实在论而变得苍白无力,而这种实在论早已被大多数哲学现实主义者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真实价值实在论。ET反对基于超实模型自同构的超实数的适用性的论点涉及到篡改证据,同样也没有说服力。ET文本的目的是论证罗宾逊的无穷小分析仅仅是工具性的,而不是适用性的。 然而,在尽管Robinson的技术被应用于物理学、概率论和经济学中(参见 , , , ),但ET没有对这些技术使用领域中的任何一个案例给出有意义的分析。相反,ET写了一页又一页的推测,主要模仿的是Connesian反对Robinson的嵌合体类型 “来自第一原则” 的论点。Easwaran在一篇早期论文中支持了测度的σ-可加性的实用性,然而ET的文章反对选择公理的实用性,而是更支持ZF。由于勒贝格测度不是σ-可加的观点是和ZF一致的,Easwaran因此重新回到了他早期的支持观点。我们在Paul Halmos的教科书《测度论》中发现了一个相关的错误。ET的论点对数学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忽略了无穷小在科学中的大量应用,并篡改一些关键数学细节的证据,以符合他们的哲学结论。 关键词:对象实在论,真实价值实在论,适用性,超现实,无穷小量,工具主义,严格性,自同构,Lotka-Volterra模型,勒贝格测度,σ-可加性 Abstract. We argue that Robinson's hyperreals have just as much claim to applicability as the garden variety reals. In a recent text, Easwaran and Towsner (ET) analyze the applicability of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in the sciences, and intro- duc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echniques that are applicable and those that are merely instrumental. Unfortunately the authors have not shown that their distinction is a clear and fruitful one, as the examples they provide are superficial and unconvincing. Moreover, their analysis is vitiated by a reliance on a naive version of object real- ism which has long been abandoned by most philosophical realists in favor of truth-value realism. ET's argument against the applicability of hyperreals based on automorphisms of hyperreal models involves massaging the evidence and is similarly unconvincing. The purpose of the ET text is to argue that Robinson's infinitesmal analysis is merely instrumental rather than applicable. Yet in spite of Robinson's techniques being applied in physics, probability, and economics , ET don't bother to provide a meaningful analysis of even a single case in which these techniques are used. Instead, ET produce page after page of speculations mainly imitating Connesian chimera-type arguments ‘from first principles’ against Robinson. In an earlier paper Easwaran endorsed real applicability of the σ-additivity of measures, whereas the ET text rejects real applicability of the ax- iom of choice, voicing a preference for ZF. Since it is consistent with ZF that the Lebesgue measure is not σ-additive, Easwaran is thereby walking back his earlier endorsement. We note a related inaccuracy in the textbook Measure Theory by Paul Halmos. ET's arguments are unacceptable to mathematicians because they ignore a large body of applications of infinitesimals in science, and massage the evidence of some crucial mathematical details to con- form with their philosophical conclusions. Keywords: object realism; truth-value realism; applicability; hyperreals; infinitesimals; instrumentalism; rigidity; automorphisms; Lotka–Volterra model; Lebesgue measure; σ-additivity http://u.math.biu.ac.il/~katzmik/realismreprint19b.pdf ​ u.cs.biu.ac.il https://arxiv.org/abs/1907.07040 ​ arxiv.org Matches for: MR=3988243 ​ mathscinet.ams.org
个人分类: 异类微积分|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生做搬运工,您老忒具超现实主义思想
ecosinic 2009-4-5 18:18
让大学生做搬运工,您老忒具超现实主义思想 一家媒体报道:一家物流企业招聘员工,工作岗位涉及物资的出入库、装卸搬运以及按照订单理货配货,先后来了3批大学毕业生应聘,公司对他们当天就开始试用,结果只过了半天,学生就纷纷不辞而别。 有人评论道:大学生做搬运工有何不可。并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抱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期望值相对较高,他们对毕业后的工作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一些家长更是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捧上金饭碗。。。云云。更拿出现实中的人证说,有李姓大学生从饲料厂做搬运工、一个月500元不到的收入做起而今已是每月收入近2万元的金领 。 大学生是不是可以做搬运工,能不能做搬运工,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看在现在的中国这是不现实的,甚至是超现实的玩意儿。 首先:在中国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按学费最低的农科专业(部分学校的部分农科专业)收费标准为3000元/年,四年下来学费就是12000元,再加上每个月生活费,就按200元算如何,四年下来四舍五入就算10000元,此外,一般学校都会收住宿费600-1200元/年,再加上书本费及学习上的费用,交友以及节假日回家探望父母等,四年下来以最低费用的农科学生计算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间要化去其父母30000元。实际上大学大部分专业学费4600-4800元/年,特一点的专业学费在万元/年以上;大部分大学生每月光在学生食堂吃饭不会低于300元/月(武汉标准),家庭好一点的化1000元/月在吃饭上是常事。所以,中国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为孩子上大学支出相当大,更多的农村孩子是靠借钱读书,或贷款完成学业。 本指望毕业之后好好报答父母,早点报答家人早点归还借款或银行贷款,结果只能去干父母都不会做的搬运工,其失落可想而知。若搬运工每月有3000-4000元也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累死累活也不过区区500-600元。任何人可以想一想,而今在中国境内任何一个城市里,哪怕是在边远的小县城,一个身无分文的年青人,要租房,要吃饭,要报答父母,要还银行贷款500元一个月他有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会不会看上搬运工这个活。就算他干了几天或更久,在他付出一个月汗水之后只领回500元的报酬,还会高高兴兴地接着干第二个月的人,估计他一辈也就只会干搬运这种活。 其次: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每个家庭就一个两个孩子,他们从小就是父母或两个或多个家庭的宝贝疙瘩,小时候都是含在嘴里怕融了,从来舍不得打也不会骂,长大后几家人辛辛苦苦地供他上大学,不指望成龙成凤,至少也得活出个人模人样来,不负老人们疼了一回。谁知结果比在家种地的老父亲都不如,只有搬运工可干,而且就挣那么一点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薪水,还要老人们种地来接济,谁不心寒?四年大学当然只能算是白读了,家人的辛苦算是白费了。有脸为500元/月的工资当一天搬运工我都觉得他够出格了,若第二天还不赶快离开,我是他爹娘的话我会借钱坐火箭去把他从虎口里救出来;你可是我们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你作贱自己可以,你别作贱了我对你的培养和希望。 第三:虽然我不敢说那些企业都是无良,但我知道现在就业市场上有骗人的有炒作的。现在有些地方农民工不好找,就算有,我的农民兄弟没有1200元/月以上的工资城市里很多活是不会干的,象搬运这种活,我的农民兄弟要价更高。但是,这些情况我的大学生不知道。更有甚者,有些公司,明明知道大学生不会长久地干这种活,就想把他们骗去免费干上一天两天,实在欺人太甚。至于那些以大学生来炒作的公司,估计其经营无方,只好在死前找几个大学生为自己装装门面,贴点金,贴金的人肯定要让知道,如是就有了一些报道与传说。如果媒体和评论人跟着起哄就正中他们下怀。 第四:没有前途,无加薪希望,也没有社保医保等保障,谁都不会当搬运工的人,何况大学生。我知道当代的大学生只要觉得有前途,吃点苦受点累根本不算什么,而一些企业要的就是光吃苦肯干,不问报酬,也不管前途的学生,我想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培养不出来的,如果企业家们只想招这样的大学生员工,我建议你自己办个大学,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自己需要的员工就可以了。 当年我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拿的工资与现在相比是很低,但仍然高于广大农民兄弟的收入,也比很多工厂的工人的工资高,我们还有公费医疗、免费住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知道经过努力、奋斗,我们的工资和地位还会上升。所以,我们不怕低工资,不怕当搬运或在农村锻炼,身边很多人在1989年后还在农村锻炼了2-3年。因为那时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对生病和住房不愁。而今,让我的大学生当搬运工的企业与教唆大学生当搬运工的媒体或领导人,你许给大学们什么希望,不仅如此,你给大学生搬运工医保等国家规定保障没有?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一些工作对大学生就业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其竞争力不会超过一字不识的文盲,一些人如果还在指手画脚地告诉大学生怎么和文盲竞争搬运工,那这个国家肯定有问题了。 有人说工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大学生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这是八股式的官话,老套套式的说教,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在中国从来没有解决工作的高低贵贱,从来就低看体力劳动者。虽然有个把掏粪的当了劳模或人大代表,但没有改变这个社会对体力劳动者轻看。不过,近年来有些情况发生了改变,就是体力劳动若能换回大把的票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改变自己的外表,那就高贵了。所以,要说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是钱说了算,来钱就工作就高贵,不管你是干什么营生,没钱的就是低贱。体力劳动加上没有钱,那就低贱得一塌糊涂。 有些人说大学生还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人自认如此,大学生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普通劳动者,才去就业市场,把自己当成秋天的大白菜一样在市场摆卖,但市场并没有把他当普通劳动者,甚至把他们当普通劳动者还不如的一类人,不为别的,是新出校门的大学生好欺负。 那个被人用来教训大学生的从搬运工做到金领、月薪2万的李先生,最好出来和大学生生讲讲,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你的故事如果是真的,也请你不要用成年旧事来忽悠21世纪的大学生。 如果真的为大学生好,我建议国家给大学生就业定出最低工资保障(在日本很多企业就不敢招大学生,因为他们的月薪在不同企业相差不大),以保证我的大学生们不被一些本来不需要大学生的企业忽悠,以保障他们基本的温饱生活,以保住其基本的人格尊严。而对那些搬运工掏粪工等苦活累活也给予高工资保障,以保证其在体力和心灵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有一些金钱上的安慰。(实际上国外干体力活的拿的工资高得不可想象,提高其工资也是与国际接轨)。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大事,社会各方都要想办法解决,但不能用一些不现实的东西来糊弄我的大学生,太超前的思想在中国不实用,超现实的玩意儿大学生还不会玩,也玩不起。给大学生们就业前的引导是必要的,但不能把他们引到死路上去,要给这些年青人以希望,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没有了希望,我们国家还有希望吗?
个人分类: 教育|611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