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峰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月1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7日回落
杨学祥 2020-2-12 12:03
2月1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7日回落 关键提示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月1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381例,连续7日回落,较2月3日的高位下降了近六成;武汉、湖北和全国治愈比例明显上升,分别比1月27日的治愈比例上升3.6、4.4和6.9个百分点。数字上的变化,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各地防控举措的成效,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战胜病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 武汉封城后,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趋势将出现地区差异:武汉地区由于被封闭,疫情恶化是必然的:一方面是患者不能流出,无法减轻武汉压力;另一方面,自然增长趋势叠加相关资源短缺,不能实施有效的隔离和治疗。这是需要全国支援武汉和湖北的原因。 武汉封城的目的是阻止疫情向武汉以外地区扩散,所以,非武汉地区疫情的好转才是封城效果的体现。由于近距离的扩散,武汉在湖北,湖北疫情加剧也是必然。总之,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下降才是封城效果的主要表现。如果不封城,全国会像湖北一样疫情迅速恶化。 事实上,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连降2日,这表明,封城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 据中国新闻网,2月5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707例,连降两日。2月4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731例,2月3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890例。 应该说明,2月5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707例,连降两日,这是局部地区(非疫情重点地区)的拐点和峰值,并非是武汉封城的最终目的。只有武汉和湖北地区出现拐点和峰值,此次封城才初见成效。 下一步的目标是,保障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下降的势头,全力支援武汉和湖北地区,争取全国出现拐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353.html 连降7日的喜讯振奋人心,胜利就在前面。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传来两则好消息但现在决不是放松的时候 2020年02月11日 10:00 人民日报   原标题:传来两则好消息,但现在决不是放松的时候 | 人民锐见   文/彭飞   这两天,抗疫战场传来两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月1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381例,连续7日回落,较2月3日的高位下降了近六成;武汉、湖北和全国治愈比例明显上升,分别比1月27日的治愈比例上升3.6、4.4和6.9个百分点。数字上的变化,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各地防控举措的成效,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战胜病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现在决不是放松的时候。这些数据更多是统计数字意义上的客观变化,并不意味着疫情的拐点已经到来。恰恰相反,当前我们在防控中甚至面临更大压力,以及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经历“漫长”的春节假期,不少居民几乎“与世隔绝”,眼看疫情似乎离自己较远,有麻痹、松懈的心态;一线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等连续作战,长期超负荷运转,身心健康面临挑战。在疫情防控的长跑中,如何打破“生理极限”,激发持久的力量,是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前不少地区陆续复工复产的背景下,人员流动、聚集、接触的几率大大提升,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如何保持疫情防控的强度不下降、意识不放松、效果不打折,同样考验着我们。   更扎实的防控举措、更牢固的防护意识,是各地复工复产的先决条件。员工口罩够不够用?如何在办公场所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企业复工前要先拉直这些问号。如何做好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工作?怎样避免密闭空间内的人员聚集?政府各部门也须想在前面。是否坚持上下班戴口罩?能否延续春节期间养成的良好防护习惯?我们每个人更需严格要求自己。在上海,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弹性工时、错岗上班、轮流到岗、远程办公、居家上班、变通考勤管理等有效方式,“花式”复工中展现出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在江苏,对具有一定数量规模且同一出发地、目的地的企事业员工和农民工,由各设区市统一制定运送方案,实施点到点包车运输,确保直达目的地,最大限度降低暴露风险。当前,严格而精准的防控举措是“1”,复工复产是后面的“0”,做好这个“1”,才能确保“万无一失”,避免“一失万无”。   当然,强调更严格的防控举措,也不意味着给复工复产设置不必要、甚至是非法的障碍。前段时间,一些地区出现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主观上也许是为了疫情防控,但客观上却对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经此一役,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看到,对整个国家来说,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绝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体两面。从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护物资和医疗设备的生产供给,到疫情严重地区的食品、生活物品的物资供应,都需要充分动员起工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中市场主体的力量。可以说,与疫情对抗是一场攻坚战、总体战,也是一场消耗战,既考验前线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的战斗能力,也考验后方的物资供应和补给能力。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才有战胜疫情的底气。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通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87%。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正常轨道,疫情防控尽管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获得更加扎实的资源供给和物质保障。这提醒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把防控工作做得再扎实一些、再细致一些,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2-11/doc-iimxxstf0467664.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7r=0rfunc=79tj=nonetr=12
个人分类: 备忘录|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钟南山预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望4月前结束
杨学祥 2020-2-12 10:33
钟南山预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望4月前结束 关键提示 钟南山院士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研究表明,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疫情发展速度快。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疫情发展速度慢。 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趋势近似于SARS事件。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相关报道 钟南山最新回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望4月前结束 2020年02月12日 00:11 第一财经 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24天?钟南山回应 钟南山接受采访 说起李文亮医生的时候哭了 钟南山:疫情拐点无法预测 峰值应在2月中下旬出现 【讲述】有一种精神,叫钟南山   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结束   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钟南山院士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钟南山表示,做出上述预测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近期的疫情情况,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不过他承认,目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未知。他说道:“我们还不知道病毒为何有如此大的传染性,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他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粪便传播,是否有“超级传播者”等等。   钟南山同时指出,武汉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没有在疫情发生早期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当为此承担责任。“他们没有把工作做好。”钟南山表示。   钟南山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比SARS期间更加有力,比如在透明性和与世卫组织的合作方面做得更好。他还呼吁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终结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在卫生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疾控中心的运营能力,以及建立潜在流行病的全球预警系统。   钟南山对于此次疫情发生早期的预警不及时做出表态。他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协同协作,我们就能够更早地发现‘人传人’。”   钟南山表示,相关部门对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人仍然采取了留院隔离的措施,因为他们不想冒风险。“他们不知道这些已经康复的病人是否还会再次感染,所以出院率目前看起来并不高。” 责任编辑:覃肄灵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2-12/doc-iimxxstf0669996.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口罩背后的峰值风险
dfedhw 2020-2-9 21:18
人类与灾害的斗争从未停息过,灾害产生破坏的方式不同,破坏程度也有所区别,其中最为惧怕的当属峰值风险,由于自身的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灾害,同时,在战略节点应对的失误以及战术方式的落后都可能加剧这一风险。 亲身经历过一次较大的工业火灾,钢铁厂电缆隧道内其中一根高压电缆起火,同隧道内还有近30根电缆(分别向水站、空压站、煤气加压站等现场负荷供电),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越来越危急,这时总调度室面临一个窘境:要不要全部停电?如果不停电,火势控制不住,鉴于生产流程的复杂性,环环相扣,现场有可能因意外停电造成生产设施及装置仪表的失控,从而乱作一团(如失去冷却水、机械停转、煤气泄漏以及人员伤亡等等);如果人为指挥依次停电,那是一个需要相当时间的协调联系过程,并非只像家里断个电那么容易,同时还存在误操作的风险,甚至可能直接造成电力系统解列(过程场景比描述更加严峻复杂)。 因此,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峰值风险(或者说极端风险)其实是难以承受的,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往往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一时很难有充足的人力与物力去应对,尤其是时间,就算有再完备的应急预案,实际操作起来那是两回事。蝴蝶效应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意外的扰动只要出现在最“恰当”的时间地点,完全有可能将系统尽数“摧毁”,只不过平时大都选择了“讳疾忌医”,不愿面对而已。 再回过头来看,为何至今仍一罩难求?工信部解释称,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要等到大年十五才能投放市场。另据消息,除了部分企业转产,还有多条新生产线开始建设,建成最快也得等到月底。 出现此类公共卫生事件,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通畅的信息渠道,一夜之间,所有的相关物资都会出现短缺,而 整个社会绝不可能提前预备足以应对峰值风险的海量物资 ,一只口罩尚且如此,其余的医疗设备、配套设施的短缺状况则不难想象。一旦各种物资跟不上,临时生产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原料以及人手,加上调配运输,因补给时间滞后,形势每况愈下,又陷入新一轮恶性循环,压力倍增。 从应急力量的储备情况和增产能力来看, 临时抱佛脚的思路及“打法”本质上行不通 ,经历过这样一次大事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各行各业都存在峰值风险,由此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应对的,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还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本解决办法还是要未雨绸缪,结合行业特殊性,通过 深挖战略战术的综合运用去提前避免与化解 , 而不是过后再来设法应对 。如果不能始终跑到风险的前面,就只能远远地落在风险的后面。 而此次疫情带来的唯一好处是:所有人在完全没有预兆的前提下,共同参与了一次真刀真枪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那么,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真要再遇到类似疫情,只需一个正式的隔离通知,所有人都不会恐慌,就地关门闭户,取消一切行程,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大街上现有多少病例,只要不出门,疫情就与你再无牵连,接下来只不过是让病毒多呆一会儿。 灼见 什么是吹哨人 瞭望智库 中国能生产多少口罩? 化工邦 疫情之殇:口罩问题可能导致2月10日无法开工 赛先生 “病”和“疫”非常不一样,防控疫情要有系统思维 赛先生 如果新冠疫情再来一次,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拐点是否出现?不能让平均值抹平有用的信息
杨学祥 2020-2-7 15:17
拐点是否出现?不能让平均均值抹平有用的信息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图1 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全国疫情新增/累计确诊、疑似趋势图(未分区) http://sa.sogou.com/new-weball/page/sgs/epidemic?type_page=pcpop 图2 2020年1月23日至2月5日全国疫情新增确准病例趋势图(分区) http://tech.sina.com.cn/csj/2020-02-06/doc-iimxxste9303156.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3r=0rfunc=79tj=nonetr=12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趋势依然继续增长;从图2可以看出,2020年1月23日至2月5日全国分区疫情新增确准病例趋势图出现了明显的拐点。显然,未分区的结果是分区结果的平均值,很多有用的信息被平均掉了。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武汉封城后,2020年1月23日至2月5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趋势将出现地区差异:武汉地区由于被封闭,疫情恶化是必然的:一方面是患者不能流出,无法减轻武汉压力;另一方面,自然增长趋势叠加相关医疗资源短缺,不能实施有效的隔离和治疗。由于近距离的扩散,武汉在湖北,湖北疫情加剧也是必然。这是需要全国支援武汉和湖北的原因。这一分析在图2 中得到验证:1月26日到28日武汉和湖北新增确准病例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而全国非武汉地区新增确准病例平稳上升,并在2月4日出现明显下降。 武汉封城的目的是阻止疫情向武汉以外地区扩散,所以,非武汉地区疫情的好转才是封城效果的体现。总之,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下降才是封城效果的主要表现。如果武汉不封城,全国会像湖北一样疫情迅速恶化。 事实上,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连降2日,这表明,封城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 据中国新闻网,2月5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707例,连降两日。2月4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731例,2月3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890例。 http://www.sohu.com/a/370956509_119759 应该说明,2月5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707例,连降两日,这是局部地区(非疫情重点地区)的拐点和峰值,并非是武汉封城的最终目的。只有武汉和湖北地区出现拐点和峰值,此次封城才初见成效。 下一步的目标是,保障非湖北地区确诊病例持续下降的势头,全力支援武汉和湖北地区,争取全国出现拐点。 图1-2对比表明,统计数据的运用在于逼近实际的方案,不能让平均值抹平有用的信息。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拐点出现: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连降2日
杨学祥 2020-2-7 06:30
拐点出现: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连降2日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确诊病例28060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图1 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趋势(红色为确诊,深蓝为疑似,蓝色为重症,浅蓝为治愈,橙色为死亡)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340429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趋势依然继续增长,增长的原因是湖北数据猛增,拖了全国的后腿。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新闻1+1》节目中表示,武汉形势严峻,大批患者没有及时收治到医院里来,这是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压力,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庭中的居住,会造成更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因素。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2-05/doc-iimxxste9146272.shtml?cre=tianyimod=pchploc=8r=0rfunc=79tj=nonetr=12 武汉封城后,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趋势将出现地区差异:武汉地区由于被封闭,疫情恶化是必然的:一方面是患者不能流出,无法减轻武汉压力;另一方面,自然增长趋势叠加相关资源短缺,不能实施有效的隔离和治疗。这是需要全国支援武汉和湖北的原因。 武汉封城的目的是阻止疫情向武汉以外地区扩散,所以,非武汉地区疫情的好转才是封城效果的体现。由于近距离的扩散,武汉在湖北,湖北疫情加剧也是必然。总之,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下降才是封城效果的主要表现。如果不封城,全国会像湖北一样疫情迅速恶化。 事实上,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连降2日,这表明,封城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 据中国新闻网,2月5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707例,连降两日。2月4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731例,2月3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890例。 http://www.sohu.com/a/370956509_119759 铠霖最近撰文,提供了新证据:2月5日确诊病例首次出现大幅下降,疫情拐点即将到来?最新疫情趋势,似乎在说明这一点: 图2 2020年1月23日至2月5日全国疫情新增确准病例趋势图 但他认为,下此结论,可能为时尚早。   因为从另外两份国内高校做的模型来看,都预测2月中下旬将是全国疫情的拐点,即新增感染人数达到峰值。 http://tech.sina.com.cn/csj/2020-02-06/doc-iimxxste9303156.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3r=0rfunc=79tj=nonetr=12 应该说明,2月5日0-24时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707例,连降两日,这是局部地区(非疫情重点地区)的拐点和峰值,并非是武汉封城的最终目的。只有武汉和湖北地区出现拐点和峰值,此次封城才初见成效。 下一步的目标是,保障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下降的势头,全力支援武汉和湖北地区,争取全国出现拐点。 1月2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中,钟南山院士表示:疫情何时达到高峰很难绝对估计,但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就会达到比较高了,所谓达到高峰,就是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了。这符合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在2月5日连降2日的实际。 1月28日,高福院士也得出与钟南山院士一致的结论。在接受央视采访中,高福表示:病毒发生有自身规律,目前防控措施在起到作用,疑似病例在减少,这是好的现象。如果按照现在的措施,应该在近期能看到一个拐点。大家预计元宵节情况可能好转,按照现在措施,我个人比较乐观,甚至我个人评估比这个还早。 这个目标有可能达到,也应该争取达到。 应该说明的是,峰值和拐点在数学定义中是有区别的:峰值出现在拐点之后,拐点表明增减速度的变化,是极值的前兆。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多个预测汇集
杨学祥 2020-2-5 18:01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多个预测汇集 关键提示   疫情什么时候才会慢慢消失?以下是多个预测的汇集:   当年,SARS 病毒的平均潜伏期为 6 天,我国 4 月 23 日出台管制措施,4 月 29 日非典疫情达到高峰。国家卫健委表示,新型肺炎的潜伏期大约在 10 天左右。   同理推测,理想情况下,从 1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1 月 23 日武汉宣布封城, 预计也就是 2 月 2 日左右新型肺炎的疫情将达到高峰。   另外,上述估算 R0 值论文推断中, 西安交通大学等学者认为 1 月 22 日起,病毒有效繁殖数量就将下降,疫情有望在 3 个月内慢慢消失;陕西师范大学学者认为疫情将在 3 月 10 日左右达到峰值。   而钟南山院士在 1 月 28 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   疫情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很难绝对地估计。 不过我想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达到高峰, 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了。    他认为疫情将在 2 月 4 日到 7 日左右达到高峰。   可以看出,疫情高峰依然很难准确预测。不过模型终究和现实情况会有一些差距,我们可以从模型中获得一定的参考,获得我们所需的帮助,但也要结合现实的复杂变化来判断和行动。 https://tech.sina.com.cn/d/f/2020-02-05/doc-iimxyqvz037458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18r=0rfunc=79tj=nonetr=12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现在疑似病例增加,下一个阶段可能还有更多疑似病人需要排查,抗疫任务还很艰巨, 拐点不会很快出现 。 此外,蒋荣猛还表示,后面可能 还要出现一个潜伏期,6号是第一个潜伏期,再往后算是20号,目前疑似病人还在增加。 https://news.sina.com.cn/o/2020-02-05/doc-iimxyqvz032770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2r=0rfunc=79tj=nonetr=12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分析:有隐性感染的,有第二代的, 一个潜伏期是14天,通过两到三个14天发现,我想应该把它控下来。 https://www.sohu.com/a/370591750_440788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 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 ,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相关报道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最关键的是这个数据 2020年02月05日 09:22 新浪科技综合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来源:爱范儿   2019 年 12 月 31 日,武汉市卫健委称发现 27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今年 1 月开始,患者数量大幅上升,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都令人始料未及——1 月 18 日确认过百例,1 月 24 日确诊过千例,1 月 31 日确认过万例,截止 2 月 3 日 24 时,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428 例。。。。   就像在笼子里眼看着风暴靠近。每天,我们的情绪都随着一串串数字起伏不定。   那么,这些数字是否有什么规律,我们是否能够推测出:疫情到底会传染多少人?还会持续蔓延吗?什么时候达到峰值?什么时候又能消失?   是时候了解基本传染数 R0 了。    为什么要重视 R0?   随着新型肺炎的研究持续深入,除了临床和科研,科学的认知也是人们战胜病毒的关键。   而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就叫做基本传染数 R0(Basic repR0duction number of the infection)。   它指的是,在自然情况下(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多少人的平均数。   如果 R0 1,表示传染病得到控制,将会逐渐消失;R0 = 1,传染病则会变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就像击鼓传花般一个传一个;R0 1,传染病则会以指数方式爆发,一传十百千万,R0 的数字愈大,疾病将越难以控制。   但因为患病个体可能死亡,部分病愈后会产生免疫力,加上种群数有限,这个人数不会无限增长,随着被感染人口降低,传播速度会显著下降。   人类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几种传染病,传播力都远超 1,最强的麻疹传播力 R0 达到了 12-18 ,天花高达 5-7,MERS 达到 3.5-6。    Wiki 数据   确定 R0 的数值,对我们此次防疫和决策至关重要。   2003 年爆发的 SARS 病毒就是最初爆发时 R0 为 2.9,在采取强力的防控隔离措施后,R 值 降为了 0.4。   而新型冠状病毒有太多未知。   在以往冠状病毒导致的大规模疫情暴发中,R0 值的范围在 2.0-4.9,当前的冠状病毒大流行已经到了第四代,传播更加地凶猛。   它的传播途径多,飞沫等呼吸道可以传播,门把手会留有病毒核酸,最新研究还能在粪口传播;它也非常狡猾,很多感染者表现都是轻微症状甚至可能无感,这也让人为控制更加困难,而病毒依然像喷嚏般一窝蜂泄出,透明地散射在空气中。   那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 R0 到底是多少呢?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力有多强?   现在,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已经对新型肺炎的 R0 值进行了估算,但 R0 值的结论始终众说纷纭。   它简单的预测方式,就是通过‘R0 =(估计)1 + 增长率 * 系列间隔(serial interval)’获得,其中增长率从病例开始增长时计算,系列间隔是指在一个传播链中,两例连续病例的间隔时间。   较知名的为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 Jonathan M Read 等人在 1 月 24 日发表的最初预测版本,研究得出的 R0 值为 3.8。   这意味着平均一个患者就会将病毒传染给 3.8 个人。必须通过控制手段阻断 72%-75% 的病毒传播,才能防止病例持续增长。   他们认为,若不加防控,到今年 2 月 4 日,预计病毒感染例数将为 19.15 万。   该研究小组 1 月 27 日发表了最新研究报告,此报告结合了早期确诊病例、潜伏期报告、最新案例数据等,将新型肺炎的 R0 值调整为 3.11,同时指出新型肺炎比 SARS 和 MERS 有更高的传染性。   当天,中国学者参与的建模研究也发表了。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学者在 SSRN 发表的研究认为,在不考虑无症状感染的情况下,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传染数可能高达 6.47。不过这个 R0 值的时间设置在了疫情爆发初期,所以也相对偏高。   另有西安交通大学及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数学建模,结果也显得悲观。   该研究团队推算出新型冠状病毒 2019 年 12 月 12 日开始流行时,R0 值估计为 4.71,之后预计在中国可能导致 8042 例感染、898 例死亡,致死率为 11.02%。   不过结合更多研究人员的推算,新型冠状病毒的 R0 值还是乐观了一些,估算均在 2-3 左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的论文,讲述了迄今最详细的流行病学研究,该研究估计的新型冠状病毒 R0 值为 2.2。   中国疾控中心目前对 nCoV 的 R0 估算也是 2.2。WHO 官方则在 1 月 23 日给出的数值在 1.4-2.5 之间。   只是新型冠状病毒的 R0 值目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毕竟它需要大量的准确的数据,很多分析中的数据,可能是最保守估计的数量,或许还没计算无症状感染的情况,而且疾病传染期中也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前提:估算 R0 值首先是没有外力介入。这就意味着,通过外力介入,这个数值还会朝好的方向变化。   现在,它正随着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措施和预防策略而下降。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   当人为措施介入,我们就要开始计算另一个名词:有效传染数 R 了。   它指的是在基本传染数基础上,采取了防疫措施后的传播平均数。其中 R=(1-f)R0,f 代表的是免疫接种率、隔离率等手段。   我们不断在 R0 模型的‘最坏情形’上,创造着新的力量:   诊断试剂供应、医疗资源增加、春节假期延长、疑似病例隔离、医护人员冲前。。。。。。这些举措看起来日积跬步,每一步却都是争分夺秒、实实在在地降低着 R 值。   1951 年天花在我国成立之初肆虐时,病例高达 61462 例,死亡 12509 人,直到疫苗出现才在 1952 年全国人民开始接种牛痘,1959 年彻底消灭天花。   但新型肺炎没有有效疫苗,在这个与病毒交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间。有效传染数一降低,我们就有更多时间来创造更有效的方案。   好消息是,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不过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依然是隔离。   1910 年清朝末期大爆发而造成 6 万多人死亡的鼠疫,以及 2003 年的非典,都是从隔离重点区域、管制交通和集体活动开始有效控制。   我们作为一个个潜在参与者,能献力的也就是避免成为感染者、减少外出感染机率。单是安稳地坐着,就已经能够降低 R 值、守护安全了。   而疫情什么时候才会慢慢消失?   当年,SARS 病毒的平均潜伏期为 6 天,我国 4 月 23 日出台管制措施,4 月 29 日非典疫情达到高峰。国家卫健委表示,新型肺炎的潜伏期大约在 10 天左右。   同理推测,理想情况下,从 1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1 月 23 日武汉宣布封城,预计也就是 2 月 2 日左右新型肺炎的疫情将达到高峰。   另外,上述估算 R0 值论文推断中,西安交通大学等学者认为 1 月 22 日起,病毒有效繁殖数量就将下降,疫情有望在 3 个月内慢慢消失;陕西师范大学学者认为疫情将在 3 月 10 日左右达到峰值。   而钟南山院士在 1 月 28 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   疫情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很难绝对地估计。不过我想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达到高峰,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了。   他认为疫情将在 2 月 4 日到 7 日左右达到高峰。   可以看出,疫情高峰依然很难准确预测。不过模型终究和现实情况会有一些差距,我们可以从模型中获得一定的参考,获得我们所需的帮助,但也要结合现实的复杂变化来判断和行动。   在这场‘全国战疫’中,死亡、温暖、恐慌、感动、骚乱交叉呈现,社会百态中有人自扫门前雪,也有人不断奔赴前线,相同的是,我们都盼望着胜利的到来。   盼望着 R 能最快速度降到 1 以下,盼望着疫情快速终结。   毕竟春天来了,新的事物该苏醒了。 https://tech.sina.com.cn/d/f/2020-02-05/doc-iimxyqvz037458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18r=0rfunc=79tj=nonetr=12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武汉肺炎发展轨迹与当年早期SARS疫情的条件比较:前者温和后者强烈
杨学祥 2020-1-21 18:47
武汉肺炎发展轨迹与当年早期SARS疫情的条件比较:前者温和后者强烈 截至1月20日18时,我国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7例(武汉市198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疑似病例7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2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 钟南山院士指出,现在要提高警惕,全民、领导、政府、医务人员,包括媒体,属地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我们有信心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表示,这次用两周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相信疫情不会像17年前SARS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害。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0-01-21/512764.html SARS事件是指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 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的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SARS病毒 是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 社会恐慌 ,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 病原微生物 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 及媒体的关注等等。 2000年和2002年出现了太阳黑子双峰值,2000-2001年出现强拉尼娜,2002年出现弱厄尔尼诺。 2019-2020年可能出现太阳黑子谷值,2017-2018年出现弱拉尼娜,2018-2019年出现弱厄尔尼诺,2020年厄尔尼诺可能继续发展。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在 2007 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 2009 年 H 5 N 1 甲型流感暴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7 次爆发。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6-201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8-2019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9-2020 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 2020 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 2017 年孕育,在 2018-2019 年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历史记录表明,在太阳黑子谷年流感强度较弱,在太阳黑子峰年流感强度较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869.html 表 1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1890- H 2 N 2 EI 英格兰 1900- H 3 N 8 EI 英国 1918#- H 1 N 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1957#- H 2 N 2 亚洲流感 贵州 1968#- H 3 N 2 香港流感 香港 1977- 新 H 1 N 1 EII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1997- H 5 N 1 Al 香港 1999- H 9 N 2 Al 中国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2004- H 5 N 1 Al 越南 2009* H 5 N 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注:带 * 号两项是笔者加的,带 # 号者为最强爆发。 据网上资料,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 SARS ,是一种因感染 SARS 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首发病例,也是全球首例,于 2002 年 11 月出现在广东佛山,并迅速形成流行态势。 2002 年 11 月- 2003 年 8 月 5 日, 29 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 8422 例,死亡 916 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 9.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990.html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和 1968-1969 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 1900 年和 1977 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 SARS发生在太 阳 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 2020年武汉 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 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相关报道 武汉肺炎发展轨迹与当年早期SARS疫情相像?外交部:中方将同各方携手应对疫情! 2020-01-20 18:38 新型冠状病毒=新 SARS ? 感染者不断增多 这种病毒一时引发社会关注!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20日凌晨发布通报说,18日0—24时,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愈出院5例,新增病例59例,死亡1例;19日0—22时,治愈出院1例,新增病例77例。 关于这种病毒 不少专家持不同观点 ↓↓↓ 财新网 目前武汉肺炎发展轨迹 与当年早期SARS疫情相像 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指出, 目前武汉肺炎发展轨迹与当年早期SARS疫情相像,应该引发高度关注。 他表示,有些专家讲话不要人为误导,譬如有人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防、可控、可治。但是否要进一步解释How(如何),即怎么防、如何控和怎么治这个问题。 财新记者:现阶段应如何控制疫情? 管轶:我不想下指导棋,但对于疫情防控,一定要充分做到3C,即Communication(交流)、Cooperation(合作)和Coordination(协调)。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出现混乱,也会在出招之前把自己的眼睛和手脚束缚起来。 财新记者:为何新增病例突然增加136例? 管轶:不想妄加评论,但有些专家讲话不要人为误导,譬如有人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防、可控、可治。但是否要进一步解释How(如何),即怎么防、如何控和怎么治这个问题。 “可防”,是防人还是防动物?“可控”,是隔离病人、隔离密切接触者?但目前病例突然增加,是不是说明我们在防、控方面存在漏洞,并没有找到和切断感染源。 再来,“可治”,据我了解,现在并没有特效药,一般是支持疗法,严重患者是激素疗法。 之前曾经报出几天没有新增病例,当时我还有点乐观,如果再过几天,即超过12天没有新发病例,就说明我们将打赢这场硬仗。(武汉市卫健委1月11日至16日发出的通告中均维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无新增) 但如今新增病例增加不少,我想说现在不是比谁官大、比谁权力大,真正要具有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财新记者:你如何研判病毒人传人风险? 管轶:新增136例,就说明有人际传播。我承认这个病毒早期并不会人传人,但是目前事件已经演进一个多月了,新增病例突然增加。是不是“人传人”应该不再是玩文字游戏。 财新记者:目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SARS疫情有何异同? 管轶: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官方首例发病是在12月12日,当时防护系统可能没有那么敏感,在医学上可能实际的早发病例要向前推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因此最初的发病可能是11月20日-12月1日期间。 当年SARS疫情,首例发病时间是2002年11月16日,到次年1月底出现第一个“超级传播者”。今天已经是1月20日,这么看,这个病毒在人群传播和适应能力、以及发病情况和致病能力都跟早期的SARS发展曲线相像。 我希望我们能接受SARS的恶劣教训,也希望我们的防控情况和作风不要跟SARS高度相像,否则会在百姓和全球间引发负面影响。 https://www.sohu.com/a/368103340_10027168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人口峰值
jiangming800403 2017-11-26 00:09
对于易富贤们,中国人口是永远达不到以前预计的16亿的峰值了,让你们失望了。在2030年代中国人口峰值可能在14.5与15亿之间。 中国人口出生规模在1962年以后才稳定在每年2000万以上的规模上,并持续了大概15年。这一批婴儿潮大规模退出人生舞台要等到2040年。也就是从现在起20年的时间里,人口死亡规模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与出生规模大概持平。未来20年里人口还要再增加一亿。 从1963到1995的30多年里积累了超过7亿人口,在他们去世的同时,从2040年到2075年要有五、六亿新生儿,也就是总人口会在接近15亿峰值上,下降近2亿人,重新回到13亿左右,或者说实行计划生育100年人口还要增加30%。 21世纪四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我国将遭遇两次银发浪潮,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3.5-4亿,届时总人口仍会在14亿与13亿以上,届时老龄化深度不会超过30%。实际上,老龄化无法避免,在均衡人口结构下,如果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会要达到总人口的1/4,因此,1980年以来的计划生育对未来的老龄化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石油消费正在接近峰值
jiangming800403 2014-12-20 15:50
全球常规油气田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世界能源,扣除中国需求的水分,甚至是过剩的。 1980 年代初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外汇短缺,时值大庆油田和环渤海油田群都进入了井喷时期,中国石油产量突破了一亿吨,开始大量出口创汇。中国石油大量出口(包括欧洲北海油田的被开采)曾经引发国际油价雪崩,进入了长达15年的低谷,并使得苏联冻土带油田在经济上不再具有盈利性,造成苏联国际收支失衡。间接推动了苏联集团的瓦解。 30 你按弹指一挥间,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油气生产国和进口国,进口量超过2亿吨,占世界贸易量的10%以上。中国需求一直是维持国际油价坚挺的心理因素之一。 我国石油消费应该在4-5亿吨的水平下达到稳定,因为我国不会学西方国家用大量重油来发电。 公路货运是我国最大的用油部门。新世纪的前10年里,公路货运总量增加了近7倍,达到4.34万亿tkm,占总货物周转量的比例也从不足13%增加到30%以上。货运卡车每百吨公里油耗如果按6L计算,柴油密度0.825kg/L,全社会公路货运能耗由3100余万吨增加到2.14亿吨,占总油耗的比例高达50%以上。但这是不正常的,也是无法持续的。我国重工业至少过剩30%-50%,比如说钢铁全社会消费量最多每年4-5亿吨,而现在钢材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年7亿吨 一旦基本建设冷却,重工业收缩,大宗资源性产品的货运量也会缩减。再加上铁道部一直在建设重载货运专线,将来更多的煤炭、铁矿石、钢铁和建材会通过铁路运输。毕竟与公路相比,铁路货运成本更低,单位运量能耗不到公路的1/10。 一旦中国经济陷入收缩,基本建设和重工业熄火(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可能有一半的重卡趴窝,中国的柴油消费量也会做自由落体运动式的下跌。 因此,即使未来汽车保有量达到3亿量,由于我国居民出行半径一般较短,乘用车均油耗不会超过每年1吨。乘用车用油量2亿吨到头了。 如果中国卡车(包括工程机械)用油收缩1亿吨,煤炭粮食等部门搞1亿吨的替代燃料,中国石油需求就会从4亿吨减少到2亿吨。中石油、中石化、海油和延长四大集团产油能力差不多也就是2亿吨。 中国经济冷却和大型国有资源性集团的跨行业竞争会引发21世纪原油价格的再一次雪崩,一定的。 1984-1998国际油价连续三次暴跌的经历不仅仅是过眼云烟。当然石油不景气拖垮了苏联,也间接导致了两次海湾战争,风云诡谲啊 泡沫退却,才会发现谁在裸泳。就如同当年冻土带上的油田,页岩气和加拿大的油矿砂或许会成为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 徐康宁 美国若能源独立,世界将巨变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48156.html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1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