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篱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拜读柏舟《五律•甲午新春和陈湘明二首》感怀
热度 1 pww1380 2014-2-20 12:10
拜读柏舟《 五律•甲午新春和陈湘明二首 》感怀 篱风 (杨文祥) 类目整理说明: 从即日起,将文学类作品加以细分整理。此类为《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014-3-4日    诗苑花千树, 故园绽奇葩。 欲追柏兄韵, 唯叹海无涯。 故园绽奇葩:拜读柏舟兄诗词佳作,得知柏兄为我的山东同乡。于是在此有“故园”之谓。 参见: 柏舟 《 五律•甲午新春和陈湘明二首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333do=blogid=76638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6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无题 (整理稿)
热度 1 pww1380 2014-2-20 11:44
无题 (整理稿) 篱风 (杨文祥) 云海微茫漫苍穹, 长空雁叫动悲风。 巡天遥看寻飞羽, 暮色夕阳一孤鸿。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316 次阅读|2 个评论
惊鸿回眸寻落羽:旧日诗稿——秋叶
热度 2 pww1380 2014-2-18 23:16
惊鸿回眸寻落羽:旧日诗稿——秋叶 篱风 (杨文祥) 写于 1995 年 12 月 28 日 1996 年 4 月 1 日清晨修定于济南千佛山南麓寓所 诗稿署名:秋心 网络发布时间: 2014 年 2 月 18 日 类目整理说明: 从即日起,将文学类作品加以细分整理。此类为《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2014-3-4日 题记: 这是我 1995 年写的诗稿。老伴儿翻阅我旧日的笔记,意外地发现了这首诗歌旧作。看到这首诗稿, 19 年前的往事霎时间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这首诗稿刻写的是那些峥嵘岁月的年轮,更是我那段匆匆流逝的生命的印记。现将这旧日的诗稿略加改动,发布于此,以留住那些年难忘的岁月,缅怀那段如歌的生命,并以此与爱好诗歌的朋友分享我的这段淋漓着一腔热血的心路历程。 秋叶 我曾是一片新叶 怀着春的梦想 浸染着绿色的希望 我曾是一片碧叶 怀着夏的热烈 燃烧着蓝色的火焰 如今我轻轻飘落 轻轻飘落 怀着秋的成熟 携着灰黄色的疲倦 我欲乘风归去 忧虑这冬的凄迷 逃离这白色的空虚 怀着不一样的希望 不一样的梦想 无言地前去培育 那 异乡的新绿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故乡的蓝天 故乡的云 还有那 给予我生命浇铸我灵魂的 故乡的地 深深地埋在 流血的心底 参见岁月遗痕《秋叶——老伴原创》2014-02-18 11:06:05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411810194081/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489 次阅读|4 个评论
杨门春联集锦(补遗版)——2010-2014(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热度 1 pww1380 2014-1-31 13:55
杨门春联集锦 (补遗版)整理稿 ——2010-2014(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 篱风 (杨文祥) 2014-1-31日(甲午年正月初一春节)补遗 补遗版题记: 昨日书写前几日拟定的春联,翻找红纸时找到了保存在书房中的陈年旧作,这时发现,日前发布的《杨门春联集锦》遗漏了 2010 年的春联。下面的这一补遗版是近五年来所拟春联的完整版。 原稿题记: 明天就是辞旧迎新的大年三十了。根据北方的风俗,明天就要把迎春的春联写好,张贴在大门上以庆祝春节的来临。 下面是我 2011 年以来撰写的几幅春联。从内容上看,这几幅春联既是时代风云的管窥,也是天下苍生的心愿、期待与梦想。现一并发布于此,与喜欢春联的朋友交流共享。 2014 (甲午)年春联 (一) 上联: 波诡云谲 峰回路转蛇道曲 下联: 任重道远 水复山重马蹄疾 横幅: 岁在甲午 (二) 上联: 波诡云谲 蛇行斗折终有路 下联: 任重道远 马跃鞭扬更奋 蹄 横幅: 拨云见日 (为便于张贴而实际用的是下面的压缩稿) 上联: 蛇行斗折终有路 下联: 马跃鞭扬更奋 蹄 横幅: 拨云见日 2013 (癸巳)年春联 上联: 黄河九曲千山远 下联: 长城蜿蜒万里长 横幅: 百折不挠 2012 (壬辰)年春联 上联: 龙腾虎跃开新宇 下联: 虎踞龙盘今胜昔 横幅: 气势恢宏 2011 (辛卯)年春联 上联: 金虎归山山威定 下联: 玉兔迎春春日明 横幅: 面貌一新 2010 (庚寅)年春联 上联: 春日迎春春报喜 下联: 虎年生虎虎扬威 横幅: 福运吉祥 注: 拜托2010年这幅春联之福,虎年年尾,果然抱上一个聪明可爱虎虎生风的小孙女。 参见: 1 .杨文祥. 蛇年春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60832.html 2 .杨文祥. 2012 年(壬辰年 —— 龙年)春节春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31190.html 3 .杨文祥.春联贺新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9857.html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3296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年春联
热度 1 pww1380 2014-1-30 08:19
马年春联 篱风 (杨文祥) (一) 上联: 波诡云谲 峰回路转蛇道曲 下联: 任重道远 水复山重马蹄疾 横幅: 岁在甲午 (二) 上联: 波诡云谲 蛇行斗折终有路 下联: 任重道远 马跃鞭扬更奋 蹄 横幅: 拨云见日 (为便于张贴而实际采用的压缩稿) 上联: 蛇行斗折终有路 下联: 马跃鞭扬更奋 蹄 横幅: 拨云见日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40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2014(辛卯、壬辰、癸巳、甲午)年杨门春联集锦
热度 3 pww1380 2014-1-29 23:29
2011-2014 ( 辛卯、壬辰、癸巳、甲午 )年杨门春联集锦 篱风 (杨文祥) 题记: 明天就是辞旧迎新的大年三十了。根据北方的风俗,明天就要把迎春的春联写好,张贴在大门上以庆祝春节的来临。 下面是我2011年以来撰写的几幅春联。从内容上看,这几幅春联既是时代风云的管窥,也是天下苍生的心愿、期待与梦想。现一并发布于此,与喜欢春联的朋友交流共享。 2014 (甲午)年春联 上联: 波诡云谲 蛇行斗折终有路 下联: 任重道远 马跃鞭扬更奋 蹄 横幅: 拨云见日 2013 (癸巳)年春联 上联: 黄河九曲千山远 下联: 长城蜿蜒万里长 横幅: 百折不挠 2012 (壬辰)年春联 上联: 龙腾虎跃开新宇 下联: 虎踞龙盘今胜昔 横幅: 气势恢宏 2011 (辛卯)年春联 上联: 金虎归山山威定 下联: 玉兔迎春春日明 横幅: 面貌一新 参见: 1 .杨文祥. 蛇年春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60832.html 2 .杨文祥. 2012 年(壬辰年——龙年)春节春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31190.html 3 .杨文祥. 春联贺新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9857.html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4567 次阅读|7 个评论
惊鸿回首:唱给明天的歌——小路送我回家乡 (儿歌与图片组合版)
热度 1 pww1380 2014-1-26 18:18
惊鸿回首: 唱给明天的歌 —— 小路送我回家乡 (儿歌与图片组合版) 儿歌创作:篱风 ( 杨文祥 ) 编辑组合:黄文杰 儿歌与图片组合版题记: 前年,我给小孙女写了一首题为《唱给明天的歌》的儿歌。这两天老伴儿忽发奇想,在给小孙女专门准备的影集里,找了几幅与这首儿歌的歌词内容相吻合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与歌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眼前的这个 儿歌与图片的组合之作 。 由于是自娱自乐之作,我们夫妇二人在自我欣赏和自得其乐之余,决定将这个自娱之作发布在网络日记上,一则可以作为我们百年之后给小孙女留下的一份儿时的纪念,二则可与网络世界喜欢孩子,喜爱儿歌的朋友与我们分享同乐。 原版题记: 今天,整个一上午都和老伴儿陪着不满两周岁的小孙女在小区附近的广场游玩。尽管一阵阵数九的寒风扑面而来,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时时都在提醒着冬的肃杀,可是这一切都丝毫未能减少小孙女兴高采烈的游兴。小孙女的欢欣一扫我耳顺之年的暮气,唤醒了似乎早已枯死的童心。回家途中,在石板和卵石铺就的小路上,顺口咏唱了这首送给小孙女的儿歌——《唱给明天的歌:小路送我回家乡》。就这样,我们祖孙三人冒着数九的严寒,一路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着这首儿歌回到了家。 —— 作者 2012-12-27日 唱给明天的儿歌 —— 小路送我回家乡 (一)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回到家乡看奶奶, 找回童年好时光。 (二)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忘不了奶奶做的热汤面, 还有那刚出生时穿的小衣裳。 (三)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忘不了奶奶送的布娃娃, 还有那粉红色的童车真漂亮。 (四)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楼前的冬青儿时的伴儿, 还有竹林后面的乐园小山岗。 (五)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春草夏花还有秋天的月, 冬天和奶奶堆的雪人更难忘。 (六)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回到家乡看奶奶, 找回童年好时光。 参见: 1 . 岁月遗痕《唱给明天的歌:小路送我回家乡——老伴作词》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30194820142/ 2 .杨文祥《 唱给明天的儿歌:小路送我回家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48390.html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6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冬日秋思忆旧
热度 2 pww1380 2014-1-1 23:05
冬日秋思忆旧 篱风 (杨文祥) 写于2014年元旦 冬日秋思 伊水 激流逐浪处, 松江 两畔芦荻秋。 天长地远魂飞苦, 明月天心照乡愁。 注: 伊水,此指流经长春市市区的伊通河。 初中时代,任我们班体育课的教师的是一位深受同学们爱戴的王老师。每到夏天,王老师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我们上游泳课,教给我们蛙泳、自由泳、蝶泳等各种技能。有时,就把我们全班同学带到远离市区,与游泳池相比较,很有几分水深浪急意味的伊通河上游去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 依稀记得,当年同学中间经常流传着关于各位老师,尤其是同学们十分关注的那些才华横溢引人注目的老师们的故事。据说王老师原是部队的一位具有相当级别的首长,由于被划为右派,下放到中学任教员。另外,对我一生影响深远的几位老师——教语文的董老师、教英语的华乃欣老师、教音乐的鲁志仁老师、教代数的霍凤茹老师、教几何的赫老师、教美术的一位画家,他们几乎全都有一个相类似,但又各有不同的不平凡的身世和经历。 由于各自的兴趣不同,同学们对上述几位老师的关注度各有不同。唯独体育课和教体育课的王老师,几乎是我们这些同学多年后始终难以忘怀的记忆。 当年,天气好的时候,王老师就带我们学习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这些国家“劳卫制”所要求的各项运动,下雨天,我们就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倾听王老师给我们讲球王贝利等体坛趣事。对我来说, 记忆最深,也是终生受益的,还是在伊通河的游泳训练。 时至今日,无论是出差、出国到海滨城市,还是在假期,只要有机会,就要钻入水里游上一阵子。就这样, 伊通河的游泳训练是我中学时代永远难忘的记忆。 松江,此指松花江。当年我插队下乡的地点位于松花江畔的湿地地带。那里长年生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大片大片的苇塘联结成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是这片湿地自然风光最基本的特色。由于近些年大片湿地不断被当地灌区开垦为水稻田,造成了湿地的持续退化。目前这里的芦苇变得又矮又细,一望无边的芦苇荡也不见了踪影。 “ 天长地远魂飞苦 ”,此句借用唐代大诗人李白《长相思》的成句。原诗为:“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天心明月照乡愁” ,此句借用李白的思乡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3475 次阅读|5 个评论
曹植墓凭吊(修订增补稿)
热度 4 pww1380 2013-10-20 21:58
曹植墓凭吊 (修订增补稿) 篱风 (杨文祥) 2013-8-30 日作于山东聊城东阿鱼山曹植墓前 题记: 这是2013年9月6日在科学网本人的博客——《信息文明之光:杨文祥的博客》上发布的《曹植墓凭吊》一文的修订增补稿。这一稿除了对诗文原文作了个别文字的调整之外,增补了六幅造访曹植墓当天所拍照的照片。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时在公元196——2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值得浓彩重抹大书特书的一页。这一时期的文学上接先秦文学和汉乐府的遗风,下开足以深远影响后世的建安风骨,佳作迭出,群星灿烂,史称“建安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曹植(字子建,192-232)的文学成就居建安文学群体之冠。自青少年时代我就十分喜爱曹植的诗赋。其中,《白马篇》、《送应氏》、《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杂诗》、《七哀诗》、《洛神赋》等名篇对我的影响尤为深刻。 出于对曹植的景仰,2013年8月30日专程前往山东聊城东阿县鱼山镇凭吊了建于一千七百余年前的曹植墓。 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当下,曾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历史制高点的建安风骨,再也不是人们的精神诉求,偌大的一个历史景点,竟然只有我们夫妇二人如影相随,形影相吊。三五个景点工作人员在漫不经心地为我们办理了购票之后,便以衙门腔那种特有的慵慵懒懒的语气要求我们尽快走出景点,理由是她们中午需要午休。面对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要求,我们只能沉默以对。 鱼山不语,黄河悠悠,古墓凭吊,睹物伤时。叹古风之不存,哀中华文化之断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沉痛再一次袭上心头。 就是在距今一千七百余年历史之久的曹植墓前,就是在这一思古伤怀的心境之中,吟成了下面这首题为《曹植墓凭吊》的七绝。 陈王风骨建安魂 , 七步诗成叹古今。 且枕鱼山黄河畔 , 静听逝水吟洛神。 注: 曹植生前曾被封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黄河流经山东聊城东阿县境时呈西南-东北走向,曹植墓位于黄河西岸的鱼山西麓。这样,安葬于此的曹植便头枕鱼山长眠在黄河之畔。 附录一: 附图: 1 .寂寞萧索,门漆剥落的曹植墓风景点正门 摄于2013-8-30日 2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植墓 建墓时间碑记 摄于2013-8-30日 3 .曹植墓:古砖墓 摄于2013-8-30日 4 .隋碑:魏陈思王传碑 摄于2013-8-30日 5 .曹植墓正面图 隋碑 摄于2013-8-30日 6 .在曹植墓所在的鱼山山顶俯瞰山下无声远去的黄河 摄于2013-8-30日 附录二:历代名家对曹植文学成就的评价选编 (资料来源: 曹植——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255/6380335.htm?fromId=6255from=rdtself) 黄节《曹子建诗注》: 陈王该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析杨马之赋而为诗,六代以前,莫大乎陈王矣。 (注:杨马之赋,指杨雄、司马相如的诗赋) 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 ① 诗自三百篇十九首以来,汉以后正轨颛门,首推子建。洵诗人之冠冕,乐府之津源也。 ② 其所见甚大,不仅以诗人目之。即以诗论,根乎学问,本乎性情,为建安七子之冠。后人不易学,抑亦不能学也。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注: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因此也称“苏东坡”,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 李梦阳 :嗟乎植!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愤切而有余悲,殆处危疑之际者乎! 张戒《岁寒堂诗话》: 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李白: 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谢灵运: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钟嵘《诗品》: 魏陈思王植条:“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刘勰《文心雕龙》: 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3466 次阅读|8 个评论
曹植墓凭吊
热度 3 pww1380 2013-9-6 22:52
曹植墓凭吊 篱风 (杨文祥) 2013-8-30 日作于山东聊城东阿鱼山曹植墓前 题记: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时在公元196——2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值得浓彩重抹大书特书的一页。这一时期的文学上接先秦文学和汉乐府的遗风,下开足以深远影响后世的建安风骨,佳作迭出,群星灿烂,史称“建安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曹植(字子建,192-232)的文学成就居建安文学群体之冠。自青少年时代我就十分喜爱曹植的诗赋。其中,《白马篇》、《送应氏》、《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杂诗》、《七哀诗》、《洛神赋》等名篇对我的影响尤为深刻。 出于对曹植的景仰,2013年8月30日专程前往山东聊城东阿县鱼山镇凭吊了建于一千七百余年前的曹植墓。 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当下,曾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历史制高点的建安风骨,再也不是人们的精神诉求,偌大的一个历史景点,竟然只有我们夫妇二人如影相随,形影相吊。三五个景点工作人员在漫不经心地为我们办理了购票之后,便以衙门腔那种特有的慵慵懒懒的语气要求我们尽快走出景点,理由是她们中午需要午休。面对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要求,我们只能沉默以对。 鱼山不语,黄河悠悠,古墓凭吊,睹物伤时。叹古风之不存,哀中华之断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沉痛再一次袭上心头。 就是在距今一千七百余年历史之久的曹植墓前,就是在这一思古伤怀的心境之中,吟成了下面这首题为《曹植墓凭吊》的七绝。 陈王风骨建安魂 , 绝代才华亘古今。 且枕 鱼山黄河畔 , 滔滔逝水念洛神。 注: 曹植生前曾被封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黄河流经山东聊城东阿县境时呈西南-东北走向,曹植墓位于黄河西岸的鱼山西麓。这样,安葬于此的曹植便头枕鱼山长眠在黄河之畔。 附录:历代名家对曹植文学成就的评价选编 (资料来源: 曹植——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255/6380335.htm?fromId=6255from=rdtself) 黄节《曹子建诗注》: 陈王该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析杨马之赋而为诗,六代以前,莫大乎陈王矣。 (注:杨马之赋,指杨雄、司马相如的诗赋) 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 ① 诗自三百篇十九首以来,汉以后正轨颛门,首推子建。洵诗人之冠冕,乐府之津源也。 ② 其所见甚大,不仅以诗人目之。即以诗论,根乎学问,本乎性情,为建安七子之冠。后人不易学,抑亦不能学也。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注: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因此也称“苏东坡”,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 李梦阳 :嗟乎植!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愤切而有余悲,殆处危疑之际者乎! 张戒《岁寒堂诗话》: 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李白: 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谢灵运: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钟嵘《诗品》: 魏陈思王植条:“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刘勰《文心雕龙》: 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3767 次阅读|6 个评论
长城,长城
热度 1 pww1380 2013-8-21 21:30
长城,长城 篱风 ( 杨文祥 ) 一道起伏跌宕的城墙绵延千山万水, 一条蜿蜒九曲的苍龙历尽风雨沧桑。 一块苦难深重的土地长夜难明,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屹立在东方。 长城,长城, 一个古老文明 的记忆, 连结着, 一个古老民族的梦想。 参见杨文祥:岁月遗痕《自驾游——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阅读评论 2013-8-15 日 21 : 50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3711115837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2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紫曦吟——为侄孙定名
热度 2 pww1380 2013-7-14 22:05
紫曦吟 ——为侄孙定名 篱风 (杨文祥) 侄孙即将满月,六弟要我给孩子起名。考虑再三,学名定名为“ 杨紫曦 ”,学龄前使用的乳名定名为“ 彤彤 ”。 学名“ 杨紫曦 ”的文化内涵: “ 紫”: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哲学理念极为推崇紫色。“ 紫气东来 ” 具有某种神圣色彩的文化寓意。 而百度百科对 “紫” 的含义的解释是“紫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 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 “ 曦”:“曦” 的含义则指早晨的阳光——晨光。 这样,“ 杨紫曦 ”这个名字的完整寓意就是—— “ 紫红色的朝霞映照着杨门府第。这是为人类送来未来希望的黎明之光,这是具有尊贵、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的中华文明之光 。 ” 另外,孩子爸爸的名字叫杨光,这样 ,“ 杨紫曦 ” 这个名字也就 延伸和深化了孩子爸爸的名字——“杨光”的精神文化内涵。 乳名“ 彤彤 ”,在此则意为“ 紫红色的朝霞映照在大地上所泛起的深红色的晨光 。 ” 这样,“ 彤彤 ”这一乳名就与学名“ 紫曦 ” 的寓意内在地联系了起来。 孩子长大之后,就不再使用乳名,直接称呼“ 紫曦 ” 。 为孩子命名之后,意犹未尽,吟诗一首,以为致贺,更为纪念。 紫曦吟 紫 气东来送 曦 光, 枝头喜鹊唱吉祥。 杨门迎看 彤彤 日, 气象万千正辉煌!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游记随笔集|3184 次阅读|6 个评论
短歌行——赠钟炳
热度 1 pww1380 2013-7-9 08:36
短歌行 ——赠钟炳 篱风 ( 杨文祥 ) 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 海内天涯, 我有嘉朋。 三生有幸, 始逢钟兄。 良师益友, 如醇似茗。 高山流水, 鼓瑟吹笙。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河,长城
热度 4 pww1380 2013-6-24 11:04
黄河,长城 篱风 (杨文祥) 题记: 翻阅旧作,又见到今年春节撰写的春联:上联——黄河九曲千山远;下联——长城蜿蜒万里长;横幅——百折不挠。 念 黄河九曲,毕竟东流;感 长城蜿蜒,百折不回, 于是有下面《黄河,长城》一诗之作 。 黄河, 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长城, 中华文明的历史地标。 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 长城, 中华文明的骄傲。 黄河九曲, 百折不挠, 终于滔滔东去, 一泻千里。 长城蜿蜒, 千山万水, 始终坚定执著, 无怨无悔。 九曲黄河, 澎湃跌宕, 激荡着, 天地间正气浩然的长风霓云。 蜿蜒长城, 千难万险, 诉说着, 中华民族苍凉悲壮的历史命运。 黄河, 长城。 黄河, 长城……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523 次阅读|8 个评论
月光 ——鲍海飞博文佳作《一样的月光》欣赏
热度 1 pww1380 2013-4-5 18:16
月光 ——鲍海飞博文佳作《一样的月光》欣赏 篱风 (杨文祥) 月光, 月光。 千百年来, 你拨动了多少诗人的心弦, 千百年来, 你又吟唱着多少动人的诗篇? 参见鲍海飞《一样的月光》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852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27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昨日重现”:爱国爱家蜀道难——兄弟唱和十四首
热度 2 pww1380 2013-4-3 22:23
“昨日重现”:爱国爱家蜀道难 ——兄弟唱和十四首 杨学祥 篱风 (杨文祥) 题记 : 翻检旧作,发现我与贤兄杨学祥教授的唱和之作已经积累了十余首。为了便于这些旧作的完整保存以作为日后的珍贵记忆,现将这些旧作依据唱和关系辅之以发布的先后次序加以系统整理和编辑,与此同时,对个别内容不够完整的诗作进行了增补,对没有标题的原作补加了标题,对个别的文字也作了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 一) 无题 杨文祥 2010-12-1 14:27 看潮起潮落, 望云栖霞飞。 蕴日月精华, 得天道同归。 (二) 兄长和诗 杨学祥 2010-12-2 04:14 忧思结郁闷, 开怀啸九州。 登高见清冷, 临渊羡鱼游。 放眼须胸阔, 萋草有春秋。 莫道无谈者, 他乡或羁留。 (三) 短歌行 ——答兄长 杨文祥 2010-12-2 20:10 写作 2010-12-2 20:17 发布 人生苦短, 手足情深。 故土北望, 泪满青衿。 (四) 兄长和诗 杨学祥 2010-12-3 03:27 日月之光, 照亮我心。 星星闪烁, 互通知音。 (五) 五绝 ——答兄长(二) 杨文祥 2010-12-3 12:17 三光日月星, 故土在我心。 天风万里路, 长亭送游人。 (六) 短歌行 ——寄远 赠兄(三) 杨文祥 2010-12-3 15:30 大音无声, 大象无形, 大道不语, 大心不动。 身在象中, 情由境生, 理则明道, 大道天成。 诗以言志, 歌以咏言。 通情达理, 可得永年。 诗以言志, 歌以咏言。 言不及意, 大道不言。 (七) 兄弟 杨学祥 2010-12-2 06:13 天伦永留血脉情, 海角远望黄县城。 求索学子蹒跚路, 万日习练似有成。 武功文治非归属, 谈德化道是空名。 笑看禅言成千古, 天南海北任我行。 (八) 寄远 ——赠兄(四) 杨文祥 2010-12-3 22:47 醉里放歌蓬莱路, 梦回不见黄县城。 登高望远家何在? 一片浮云叹平生。 (九) 兄长和诗 杨学祥 2010-12-12 13:55 一片浮云现孤魂, 朵朵重叠遮山门。 风雨来自炎炎日, 涤荡山河日日新。 (十) 寄远 ——赠兄(七): 答兄长赠诗“一片浮云现孤魂……” 杨文祥 2010-12-1622:34 波诡云谲过眼烟, 闲坐书城万仞山。 东迎紫气望朝日, 西看夕阳霞满天。 (十一) 寄远 ——赠兄(五) 杨文祥 2010-12-4 01:12 登高抬望眼, 浮云蔽长安。 一啸平生愿, 天涯亦家园。 (十二) 寄远 ——赠兄(六) 杨文祥 2010-12-1011:56 同气相求, 同病相怜。 同道相携, 同胞可鉴。 (十三) 愚兄浅见 杨学祥 2010-12-1204:42 同气相求爱家园, 同病相怜叹路难。 同道相携知进退, 同胞可鉴乐天年。 (十四) 诉衷寄远 ——答兄长 杨文祥 2010-12-1209:36 爱国爱家蜀道难, 范蠡无悔叹屈原。 更念华夏圣先祖, 天人一体共悲欢。 参见: 1 .杨文祥.艺林撷英(14):无题 2010-12-114:2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9249 2 .杨文祥.艺林撷英(15):短歌行——答兄长 2010-12-2 20: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702.html 3 .杨文祥.艺林撷英(17):五绝——答兄长(二) 2010-12-312: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853.html 4 .杨文祥.艺林撷英(20):短歌行——寄远 赠兄 (三)2010-12-3 15:3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934.html 5 .杨文祥.艺林撷英(20):诗评一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8980.html 6 .杨文祥.寄远 赠兄 (四) 2010-12-3 22: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0100.html 7 . 杨文祥.寄远 赠兄 (五) 2010-12-4 01: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0123.html 8 .杨文祥.寄远 赠兄 (六) 2010-12-10 11: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172.html 9 .杨学祥 .杨文祥《寄远 赠兄 (六)》评论 2010-12-12 04:4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172.html 10 . 杨文祥.寄远 赠兄 (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4326.html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3114 次阅读|5 个评论
往事回眸:新年的钟声 (文学版)
pww1380 2013-1-17 21:49
往事回眸:新年的钟声 (文学版)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题记: 两年前,几位对专业理论研究颇为热心的学生在校园网上开了一个专业交流空间。为此,他们请我以专业指导教师的身份题写几句话。于是,我就写了一首壮行小诗相赠。至于这几位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在专业道路上坚定前行,当时我并未多想,只是略尽一位教师的鼓励之责。由于事后不久我就办理了退休手续,就再也没有与这几位学生以及他们的空间有什么联系。 近日上网搜索专业信息,偶然发现当年这个空间已经在网上消失,在这茫茫的网络世界里,只在搜索引擎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曾经的足迹。 作为这个专业交流空间开办的历史见证人和曾予以热情鼓励的专业教师,见此情景难免有些怅然。不过转念一想,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和青年学生的生存竞争如此严酷的情况之下,作为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大的高校学生开办的专业交流空间,是否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本来就存在多方面的现实问题。 道理虽说如此,可是作为一位对这个专业的学科建设曾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对自己那些有才华有专业热情的学生怀有父亲般情感的专业教师,面对这一冰冷的现实毕竟有些难以接受和不舍。 现在,将两年前写给这个专业交流空间的小诗抄录在下面,作为对这件并不久远的往事的追忆与纪念。 新年的钟声 这里是一个宁静的港湾 这里是我们出发的起点 我们在这里默默地打点行装 驾长风破万里浪是我们难耐的渴望 听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 召唤我们起锚 扬帆 远航 …… 写于 2010 年元月一日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作重温看今朝:《希望——生命之魂》(散文诗)
热度 3 pww1380 2013-1-1 01:24
旧作重温看今朝: 《希望 —— 生命之魂》(散文诗) 杨文祥 (篱风) 题记: 这是2012的最后一道晚霞已经消失,而2013的第一道黎明熹光尚未在东方地平线上闪现的时刻。尽管本人的个人计算机受到网络攻击至今仍无法正常上网操作,但在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我必须设法采取一个临时性的应变措施突破这一来历不明的网络干扰,将自己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做一原始记录,以备日后查考。 遥想去岁今日,曾将几年前的旧作《 希望 —— 生命之魂 》作了重温。而今又是新年将至。逝去的2012,是一个多事之秋。因之比较去岁今日的心情,在对 希望 —— 这一生命之魂 的信仰依然一如既往的坚定之外,又增加了几分忧患。 展望新的一年,心底的这些忧患非但未曾丝毫减弱对未来憧憬与希望的热情,反倒引燃了载荷着这一憧憬与希望的第二级火箭。最自然不过的是,伴随时间的推移和年岁渐高,在这一憧憬和希望里,不但带着几分隐忧,更伴随着几分渴望。 为此,将这一作于2007年的旧作再做一次重温,让人世间对春天的希望永远像新生的婴儿那样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无限的发展生机。 —— 《信息文明之光》 记于2013年1月1日1:20 散文诗:《希望 —— 生命之魂》(旧作重温) 我相信,混沌既是上一个清明的终结,也必然是下一个清明的起始。 当落日的辉煌转换为夜的深沉之时,难道不是一个更为清新的黎明曦光正准备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为我们展示一道新一天的霞光?当传统文明的价值体系解构与崩溃之时,难道不正预示着一个新的文明体系 —— 信息文明正在萌生并孕育着新一轮的辉煌? 荏苒时光的流易,春去冬来的轮回,依循着自然的法则,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只要生命还在呼唤着阳光,阳光还在创造着生命,这个世界便始终存在着希望。 无需悲泣,无需哀伤,也无需彷徨。 只要有希望在,人类就会把这一希望变为自己的梦想。只要有希望在,人类不但会用自己的理性将这一梦想转变为今天的理想和明天的现实,还能够为后天准备好新一轮的希望。 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只要不拒绝生命,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梦想,更不会拒绝希望。 希望,永远是人类最高的信仰。 写于 2007-01-05 15:16 星期五 修改于 2010-12-31 07:21 星期五 第三次发布:科学网博客 《信息文明之光 —— 杨文祥的博客》 2011-12-31 20:4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96942-524167.html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041 次阅读|6 个评论
唱给明天的儿歌:小路送我回家乡
热度 1 pww1380 2013-1-1 01:18
唱给明天的儿歌: 小路送我回家乡 杨文祥(篱风) 题记: 今天,整个一上午都和老伴儿陪着不满两周岁的小孙女在小区附近的广场游玩。尽管一阵阵数九的寒风扑面而来,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时时都在提醒着冬的肃杀,可是这一切都丝毫未能减少小孙女兴高采烈的游兴。小孙女的欢欣一扫我耳顺之年的暮气,唤醒了似乎早已枯死的童心。回家途中,在石板和卵石铺就的小路上,顺口咏唱了这首送给小孙女的儿歌 —— 《唱给明天的儿歌:小路送我回家乡》。就这样,我们祖孙三人冒着数九的严寒,一路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着这首儿歌回到了家。 —— 作者 2012-12-27日 唱给明天的儿歌 —— 小路送我回家乡 (一)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回到家乡看奶奶, 找回童年好时光。 (二)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忘不了奶奶做的热汤面, 还有那刚出生时穿的小衣裳。 (三)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忘不了奶奶送的布娃娃, 还有那粉红色的童车真漂亮。 (四)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楼前的冬青儿时的伴儿, 还有竹林后面的乐园小山岗。 (五)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春草夏花还有秋天的月, 冬天和奶奶堆的雪人更难忘。 (六) 一条小路长又长, 小路送我回家乡。 回到家乡看奶奶, 找回童年好时光。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47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末日”咏冬至
热度 2 pww1380 2012-12-21 23:46
“世界末日”咏冬至 杨文祥 (篱风) 冬至飞雪莫叹迟, 余兴未尽觅新诗。 昼长夜短从今始, 玛雅预言验真知。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333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