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南方采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只有中国南方室内的冬天这么冷?
热度 67 drxupeng 2015-1-15 15:27
为什么只有中国南方室内的冬天这么冷? 许鹏 最冷的冬天是中国南方的冬天的室内 马克吐温说,世界上最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天。他没有去过中国的南方或在长江流域渡过冬天,如果他有幸去的话,一定会改口——世界上最冷的冬天是中国南方室内的冬天。 旧金山的夏天之所以冷,是因为超乎意外、淬不及防,穿着夏装去,却发现 7 月的旧金山竟然需要毛衣才行。 中国南方的冬天也是一样,北方人本以为去南方是告别了白雪皑皑的北国,结果被南方的冬天冻得手脚生疮。 在中国南方,采暖一直是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每到寒冬来临,南方人总会期望能过上像北方一样有暖气的日子。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南方采暖成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仅仅中国面临南方采暖问题? 为什么处于相似气候带的北美、欧洲南部、日本、甚至欠发达的墨西哥等国家或地区没有同样的问题? 一提到南方采暖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倾向于把责任推给前苏联专家。上世纪 50 年代,苏联专家帮助中国制定建筑采暖标准,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将秦岭淮河以北 、 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 5 ℃的日数大于或等于 90 天的地区界定为集中供暖地区,采用采暖措施,而南方地区不在集中采暖的考虑之内。 50 年代,上海一些老式房子里的壁炉甚至被统一拆除。一 个简单的红线,使中国南方几亿人口从此告别温暖的冬天,并像魔咒一样整整影响了国人 60 余年。 但事实真是这样的么? 南方采暖之痛,果真是前苏联专家惹的祸?那么为何一个错误延续 60 余年却无人修正?错误又是怎样延续下来的呢?日本、韩国、美国南方和南欧的大部分区域同样没有集中采暖,却为什么没有遭遇中国特有的南方采暖问题?实际上, 集中采暖是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特有现象,除了前苏联之外,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即使是寒冷地区,并没有集中采暖设施。但 即使没有集中采暖设施,也没看见这些地区和国家冬天喊冷。 我们先来看一下,冬季建筑的传热计算公式: Q = Σ ( KA ) * ( Tin -Tout ) Q 是加热量,即室内保持一定温度所需要的加热量。 K 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代表的是房子的保温性能。 K 越大,房子的保温性能越差。 A 是建筑向室外传热的表面积。 KA 前面的 Σ是总和的意思,就是代表外墙外窗的多个总和。 Tin 是室内温度, Tout 是室外温度。 这个公式很好理解。当室外温度恒定,室内所需达到的温度越高,需要的加热量越大;而建筑的保温性能越差,建筑围护结构面积越大,需要的加热量也就越大。 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建筑保温性能吧。 附件中的三张图表分别显示了国际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各国建筑标准中对于建筑的外窗、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性能要求。这些国家包括欧洲、北美、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希腊、土耳其、墨西哥、智利等欠发达国家。其中,南欧一些国家冬季气候特征与中国南方十分类似。IECC 是 Inter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Code 的简称,就是国际建筑标准。 图表的横坐标是冬季的采暖度小时数,中国南方地区的典型城市上海处于靠中间的位置;纵坐标是传热系数,传热系数越大,保温性能越差。一些国家在图表中有多个点位,是因为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上。 作为中国南方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窗户的传热系数是国际平均水平的 1.3 倍,外墙传热系数是国际水平的 2-4 倍,而屋顶传热系数竟超出国际水平 5-10 倍。 中国南方能够实现采暖固然好,但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是有限的,预算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假设以同样的经济付出条件获得同样的加热量情况下,中国南方室内温度和国际水平比较将会如何呢? 根据上文的传热计算公式反推回来,得到室内温度: Tin = Q/ Σ (KA) + Tout 室内温度是在室外温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量除以传热系数和面积所得的温度变化。 假设室外温度是 8 摄氏度,由于上海的 KA 总值是国际水平的 3 倍左右,那么同样的加热量,如果在其他国家能够把室内温度提高到 18 度,达到舒适度要求,在上海则只能把室内温度加热到 11.3 度,远低于舒适度要求。 中国南方建筑一方面保温性能太差,另一方面传热面积相较其他国家也更大。由于中国南方室内普遍不开暖气,单独一户采暖的房屋,不仅会通过外墙、外窗、屋顶向室外传热,也会通过楼板、隔墙向左邻右舍传热。而这些天花板、地板、内隔墙都是不保温的。 综合估算,上海地区 KA 的总值是其他国家相似地区的 10 倍以上。 如果 KA 总值高 10 倍以上,那么相同的加热量在其他国家能把室内温度提高 10 度的话,在上海等中国南方地区,则只能把室内温度加热 1 度! 因此单独一户很难实现较高的采暖温度。 所以在中国南方,使用空调采暖的家庭只能有限空间有限时间采暖,空调采暖电费太高了,用不起。 那么 告别普通阶层,不计成本,是否就可以告别寒冷?中国南方的土豪们是否就可以迎来温暖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南方,由于燃气的价格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燃气采暖并不普遍,普遍采用的是以热泵系统为基础的冷暖空调, 冬天把热量从冷的一端提升到暖的一端,正如打井水的水泵,因此得名。 但冬天室外温度很低,热泵系统的出力和加热量会随着室外温度降低而减少。与此同时,室外温度越低,室内需要的加热量却进一步增加。两者渐行渐远,无法匹配。加之土豪的豪宅通常面积 偏大,尤其青睐大面积的窗户,由于玻璃的保温性能很差,需要的热量也就更大。 因此,常见的是中国南方的土豪们也要在家穿秋裤甚至棉裤,这恐怕是全世界富人中极为特殊的现象了。难怪苏州干脆盖了个秋裤做地标建筑。 为什么只有中国南方的冬天那么冷?不是前苏联专家之祸,而是我们自己的建筑没有做好。室内寒冷绝不仅仅是因为缺乏采暖,中国南方建筑保温性能太差,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去甚远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我国建筑标准要求太低所致。为什么建筑标准水平过低?绝非经济原因,保温材料成本摊到建筑面积上才几十块钱,而是源自标准制定的理念缺乏前瞻性,现行标准缺乏全职人员定期的专业评估与更新。 一言以蔽之,南方的寒冬,采暖不是问题,建筑保温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和苏联专家关系不大。 Reference: Energy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in building codes, energy efficiency policies for new building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ublication in support of the g8 plan of action. 2008. IEA, France. 附录一:上海和世界各国窗户保温性能比较 附录二:上海和世界各国外墙保温性能要求的比较 附录三:上海和世界各国屋顶保温性能要求的比较
52376 次阅读|8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