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贷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贷款

相关日志

华冰聊专利193:我国专利质押贷款的几种形式
bingbing800 2020-10-27 15:41
原创 华冰聊专利 作者:华冰 专利代理 / 知产咨询 /专利金融 (每周一10:00,华冰聊专利) ----   ---  ---- --- ----   ---  ---- --- ---- ----------------------------------------------------------- 上周,我写了 “ 华冰聊专利192:专利质押贷款有多难? ”,本周给大家介绍现存的 专利质押贷款的几种形式。 我国现有的专利质押贷款模式,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传统资产质押模式、保险模式和风险补偿模式。其中,传统资产质押模式以银行为主体,专利质押时与担保公司、再担保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利用不动产抵押增信;保险模式是将保险的风险承担方式与专利质押贷款结合起来;风险补偿模式系指政府设立一定的风险资金,出现风险时用于降低银行风险。 1. 传统资产抵押模式 传统资产质押模式是借款企业将专利质押给银行作为担保,由银行向企业发放相应贷款。由于商业银行对专利作为担保物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为降低风险,银行一般会要求企业补充担保措施,例如,固定资产的抵押、股权质押或是保证担保方式。也是商业银行要求借款企业提供的增信措施,无论是抵押、质押还是保证担保方式,也均是沿着这一思路出发,将专利与其他资产捆绑在一起,形成“捆绑”式的专利质押融资方式。 2. 担保模式 由专业担保机构提供保证担保措施的专利质押融资模式,该模式引入专业担保机构,由担保公司为企业的该笔借款提供担保。而企业不再将专利质押给银行,而是作为反担保措施质押给担保公司。江西、湖南主要采用此类模式。 由专业的担保公司提供保证,从根本上降低了银行风险,也解决了专利作为质押物对于银行可能带来的所有风险。但这仅对银行而言,专利作为担保物的种种“缺陷”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是相应的风险被转嫁到担保公司。此类模式在实操中除专利质押外,担保公司一般还会增加抵押、质押、保证等反担保措施。 3. 保险模式 保险模式在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基础上引入保险机制,通过保险产品进一步分担及降低风险,提高银行参与专利质押融资业务的意愿。青岛、陕西和重庆都在积极推广此类模式的代表。 例如,青岛市于2016年7月1日推出的专利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新险种,由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和银行三方按6:2:2的比例共同承担融资风险,创立了贷款风险分摊机制为核心的专利质押保险贷款模式。陕西省和重庆市均在该省市出台的专利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各类专利质押贷款保险产品,鼓励借贷双方以保险方式降低专利质押贷款风险。 4. 风险补偿模式 风险补偿模式具体操作为由政府出资,设置质押贷款风险处置资金池,商业银行提供的可贷规模按资金池放大一定倍数,为符合要求的企业提供专利质押贷款。一旦出现还款违约,利用风险资金池履行代偿义务,利用政府资金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风险补偿模式的本质在于政府为银行资金兜底,一旦出现坏账风险,政府设计的风险处置资金池将代为偿还贷款。政府通过对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发生的最终风险进行补偿的方式是最直接的手段。具体地,风险补偿模式分为:政府补贴、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风险基金、担保的方式进行风险补偿。 关联阅读: 华冰聊专利192:专利质押贷款有多难? 以上是 我国专利质押贷款的几种方式 ,都是想办法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以解决银行高风险低收益的现实落差。下周我将 分析现有模式,探索解决方案 ,欢迎交流! ------------------------------------------------- - ---------------- !!福利来啦!! ----------------------------------------- ------------------------ -------- “华冰聊专利”推出 《创业必听的50节专利课》 每节课 5 - 15 分钟, 通勤、等高铁飞机、茶余饭后都能学。 每节课5块钱都不到, 还有很多免费课,关注下单吧! 可以自己听,也可以送老板送客户噢! 华冰聊专利171:申请专利,是老板的选择之一! 华冰聊专利166:老板必听的50节专利课讲什么? 华冰聊专利165:老板才最需要接受知识产权教育
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192:专利质押贷款有多难?
热度 1 bingbing800 2020-10-12 11:12
原创 华冰聊专利 作者:华冰 专利代理 / 知产咨询 /专利金融 (每周一10:00,华冰聊专利) ----   ---  ---- --- ----   ---  ---- --- ---- ----------------------------------------------------------- 接受企业咨询时、跟同行交流专利运营话题时,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专利质押贷款。专利质押贷款近年来宣传得很多,数据看着也漂亮, 低成本 吸引很多企业对质押贷款感兴趣,却不知道如何上车。 所以,我决定用几期话题来聊聊专利质押贷款,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 什么是专利质押贷款? 专利质押贷款,即企业以其享有合法所有权的专利权作为质物,经评估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一种债权融资方式。如果企业不能如期偿还债务,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有权处置作为质物的专利以担保债权的实现,或者担保公司履行保证义务后有权处置作为反担保的专利以实现担保公司的追偿权。 翻译过来大白话就是 :企业向银行贷款,将专利权的处置权质押给银行;一旦不能如期还贷款,银行可处置专利权。企业可以自己向银行贷款,也可以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后,再向银行贷款。 跟传统房产抵押类似 ,房产证抵押给银行,银行以房产的价值为依据贷款给房主,如果房主不能如期偿还贷款,银行可以处置此房产。 但是,专利质押贷款与房产抵押又不可完全类比。差别有三: 一:可类比性 房产的价格可以找到准确的参照物,比如说同小区、户型相似、楼层相近、面积相近的房产交易价格,可以作为该房产的市场价参考,这样的参照物好找且相对准确。专利却完全不同,每一件专利之所以能拿到授权,就在于其独一无二,与其他技术不同,类比的基础存在重大缺陷 。 二:价格不确定性 房产虽然价格会有波动,但却有公平性。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房产的价格对所有买方价格基本一致。专利的价值和价格却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同一专利在不同的时间价值不同,在同一时间面对不同的买方,其价值也有可能天壤之别。 三:处置难易度 房产是一个流通性相对较好的产品,当出现不能及时还款的风险发生时,银行有相对容易的办法处置房产,以弥补银行的损失。而专利的流通性差很多,愿意接受许可或转让的企业很难匹配,导致专利质押后,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处置专利极其难。 另外 ,专利是有时间属性的法律产品,每年要缴纳专利年费维持,如果专利的处置权交给银行, 银行为了维持专利权持续有效,还得投入资金和人力 。( 越说越觉得此时的专利像烫手山药 ) 因此,专利质押贷款之于银行,有巨大的风险且不好控制。而银行贷款一直是风险低、收益低的一种金融产品,其风控要求比一般金融产品要求都高。因此,专利作为质押物的 高风险属性 与银行贷款的 低风险要求 很难直接匹配,成为困扰专利质押贷款实施的直接障碍。 SO ,就算企业都希望利用专利质押贷款,体现专利的价值,让专利的投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但银行在做专利质押业务时却困难重重,使能拿到银行贷款的企业比例很低。 不过细心的朋友肯定也发现,质押贷款的案例也经常发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下周一早晨10:00“ 我国专利质押贷款的几种方式 ”揭晓,敬请期待! ------------------------------------------------- - ---------------- !!福利来啦!! ----------------------------------------- ------------------------ -------- “华冰聊专利”推出 《创业必听的50节专利课》 每节课 5 - 15 分钟, 通勤、等高铁飞机、茶余饭后都能学。 每节课5块钱都不到, 还有很多免费课,关注下单吧! 可以自己听,也可以送老板送客户噢! 华冰聊专利171:申请专利,是老板的选择之一! 华冰聊专利166:老板必听的50节专利课讲什么? 华冰聊专利165:老板才最需要接受知识产权教育
个人分类: 专利|23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转换--信用行业行为如此
cgh 2020-3-1 18:28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转换--信用行业行为如此 据券商中国,3月1日起,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转换工作正式启动,这项涉及 上百万亿 存量贷款规模的浩大“换锚”工程计划利用半年时间全部完成,而关乎老百姓钱袋子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样需要完成定价基准转换。 这是对信贷行业一次的信用考验 : 1、贷款合同属于双方合约,银行系统利用地位优势,强行变更合同条款,是不是严重的失信行为? 目前的解决方案中,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定价基准由贷款基准利率变为LPR,转换后实际贷款利率=离重定价日最近的LPR报价+加点数值;二是固定利率。然而,目前要转换的贷款中都是按比例浮动的。问题是,保留按比例浮动这一选项是不是合乎公平?然而,这是这个从按比例浮动到固定加点数值的转换,给了银行系统一次获取利益的机会。 2、从按比例浮动到固定加点数值的转换,银行系统获利上千亿? 加点数值=原合同最近的利率水平-最近一次发布的相应贷款期限的LPR 问题就出在转换以最近一次发布的LPR计算加点数,为什么不是使用最近一次贷款基准利率。因为这中间出现的差值,成了银行的一次集中获利机会。不管贷款利率浮动比例多少,用2019年12月L PR(4.8%)获得的加点数值总比用最近一次 贷款基准利率 (4.9%)获得的加点数值小0.1%,而上百万亿的贷款(券商中国的估计)就意味着这次转换让银行稳稳获利千亿!这是公平正义的吗? 3、固定加点意味着从合同双方共担利率风险转换到固定银行收益,是不是违背公平正义原则? 有人会说,固定加点是会让 享受利率优惠的贷款者在利率下降时享受到更多利益,请问,在目前的金融形势下享受利率优惠的贷款量是不是越来越少直到消失了?更多的时上浮加点的贷款者,在利率下降得情况下,将维持给银行的上浮点数! 没人反对金融改革,但是这样一次高层面的金融操作,却 涉嫌撼动基本的信用和公平正义 。 网友直呼“每个字都看懂,但连起来就不知道啥意思”,这是21世纪新时代中国应该发生的事情吗? -------------------------------------------- https://mp.weixin.qq.com/s/tS4j4rH2BoYSaPue_cTsAw
个人分类: 杂谈|0 个评论
练车之旅结束,可以独立上路了
热度 7 zywsict 2018-8-29 20:18
2015年1月份拿到驾照,之后再也没有碰过车,前几天贷款买了一辆代步车,都不敢直接开回来,而是找了朋友帮忙开回家,随后在朋友的指导下练习了一天半,逐渐找回感觉。今天一个人上路,在很复杂的路况上都能不紧张,所以可以宣告练车之旅结束,接下来将进入独立开车阶段。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3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债务(贷款)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增加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8-6-17 12:15
最近金融(债务)危机的预警不时响起。 实际上,在世界前几大 经济 体中, 中国 的实际债务 规模 是很轻的。至少几亿农民还保持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习惯。和日本相比,美国不算重债国家,但美国的公私债务已经达到了60万亿美元。 债务(贷款)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增加,因为存款躺在银行的金库里睡大觉就不会产生利息,银行就要往里贴钱,像东三省、 天津 ,投资下滑,大量的存款都贷不出去。 中国有超乎寻常的货币资本(M2),这和中国特定发展阶段是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经济已经异乎寻常的去工业化、去实体话,像美国最大的公司谷歌、微软、亚马逊、脸谱等等都是轻资产。而中国的大公司主要集中在重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本有机构成高,资金需求量大。 中国的基本建设还在半山腰,大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财政担保)债务都凝聚在固定资产里面,财务回收年限长达20~30年。让中国最大的国企,总资产接近10万亿人民币的铁道总公司立即还贷,它也只能破产。但是,基础设施不是易耗品,即使五十年100年后大部分高铁资产仍然存在。 但是,抵押贷款可以给银行长期带来稳定的预期现金流,这和西方国家寅吃卯粮的政府赤字是不一样的,在西方银行,抵押贷款提前还款一般都是要支付违约金的。而中国20-30年的住房按揭,10年8年就还完的也大有人在。 而且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发展,收入还在持续增长,随着时间的持续债务压力是在不断缓解的。 中国有超乎寻常的货币资本(M2)在一定程度也说明,中国统计部门在有意无意的少估计GDP,毕竟很多GDP统计不上来,但最终总会反映在银行存款里面。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80)
罗非 2017-8-18 10:12
  创业者的困境   人类就这样在这种困境里困了几千年,结果就是经济冻结、无力成长。一直要到现代,基于对未来的信任,我们才发展出一套新的系统,才终于有办法跳出这个困境。在这项新系统中,人类发展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着目前还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正是“信用”的概念,让我们能够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而这背后有一项基本假设,就是未来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目前的资源;只要我们使用未来的收入来投资当下,就会带来许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机。   现代经济的奇妙循环   * * *   如果信用这个概念真是如此美妙,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人想得到?当然,他们其实早就想到了。在所有已知的人类文明中,信用的概念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至少早在古苏美尔人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过去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信用的概念,又或是知不知道如何使用这种概念,而在于当时的人并不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并不愿意延展信用。毕竟当时的概念,总觉得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顶多就是维持现况,而且可能更糟。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讲,也就是他们认为财富的总量有限,而且还可能萎缩。因此,当时不论是讲到个人、王国还是世界,大家普遍并不相信过了十年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商业看起来就像一场零和游戏。开了一家面包店之后,确实可能会取得利润,但一定是因为抢了隔壁面包店的利益。如果威尼斯蓬勃发展,一定是抢了热那亚的资源。如果英国国王钱财滚滚,一定是瘦了法国国王的荷包。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块大饼,切法各有不同,但总之就只有一个饼,不可能变得更大。   正因如此,许多文化都认为赚大钱是种罪恶。耶稣就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19:24)。如果整个饼就是这么大,而我又拿了一大块,一定就是对其他人不公平。于是,富人一定得把他们多赚的财富拿出一些,捐给慈善机构作为赎罪。   这么说来,如果全球经济这块蛋糕也只有固定大小,信用贷款并无利可图。毕竟,信用就是“今天的蛋糕”和“明天的蛋糕”之间的价差,如果派的大小不会改变,信用贷款也就没有意义。除非你相信向你借钱的面包师(或国王)会从对手那里抢来更大的一块饼,否则借他钱的风险岂不是太大了吗?因此,在进入现代之前,想要贷款难如登天,就算真的贷到一笔款项,通常也是小额、短期、高利率。这样一来,想创业的面包师觉得前途茫茫,而如果是国王想筹措盖宫殿或发动战争的资金,除了增税之外几乎别无他途。这对国王来说问题不大(只要属民还肯乖乖听话就行),但如果是某个厨房女佣,就算有了开面包店的伟大梦想、希望能力争上游赚大钱,就只能继续刷地打扫,做着白日梦。   这其实是种双输的局面。因为信用有限,想要筹资创业就难上加难。因为创业停滞,经济就不会成长。因为经济没有成长,大家就认为经济不可能成长,即使是手上确实有资金的人,也不愿意提供信用贷款给别人。于是,对于经济停滞的预期,就确实造成了经济停滞的结果。
个人分类: 科普|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79)
罗非 2017-8-17 09:51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不论是建立帝国还是推广科学,没有钱都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究竟是这些作为的最终目的,又或是个避不掉的危险?   我们很难掌握金钱在现代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告诉我们各个国家是如何成也金钱、败也金钱,我们也看到金钱是如何为人类展开新视野,但也让数百万人遭受奴役,如何推动着产业的巨轮,但又让数百种的物种惨遭灭绝,然而,想要了解现代经济史,其实重点就只有一个词:成长。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盛的青少年一样不断成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成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确实全球产值会增加,但多半是因为人口成长、移居到新的土地,而每人平均产值则维持不变。然而,到了现代,一切都已改观。在150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总产值约是2500亿美元;而今天是大约60兆美元。更重要的是,在1500年,每人年平均产值约为550美元,但今天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年平均产值高达8800美元。91这种惊人的成长该如何解释?   经济学向来就是出了名的复杂。为了方便解释,让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是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光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来到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92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产业龙头的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世上任何银行都是如此。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是吗?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这事实上并不是件诈骗案,而是另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在这个面包店的例子里,之所以“承包商户头里的金额”与“银行里实际现金的金额”会出现落差,是因为这个落差就在于C小姐的那个面包店。A先生把银行的这笔钱投入这项资产,是因为相信终有一天有利可图。虽然现在面包店连一条面包都还没烤,但不管是C小姐或是A先生,都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例如一年后),店家生意就会一飞冲天,每天卖上几千个面包、蛋糕、饼干之类,赚得可观的利润。这么一来,C小姐就能连本带利清偿贷款,如果那个时候B先生想把现金取走,A先生也能轻松应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运作就是基于信任着一种想象的未来;银行家和创业者相信面包店能成功,承包商也相信银行未来一定能把钱再还给他。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金钱是种十分特殊的概念,可以代表许许多多不同的事物,而且也可以协助将几乎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换。然而,在历史来到现代之前,这种交换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原因就在于,当时金钱只能代表一些“实际存在于当下”的物品。这与“创业”的概念无法兼容,因此也就很难促进经济成长。   让我们回到面包店的例子。如果金钱只能代表有形、实际的物品,C小姐还有办法开面包店吗?绝无可能。在目前,虽然她有许多梦想,但缺少有形的资源。她想开面包店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找到某个愿意立刻开工但几年后才收钱的承包商,而且到时候面包店究竟赚不赚钱还很难说。然而,这样的承包商几乎是世界级的珍稀品种。于是,这下子咱们的创业者陷入困境。如果没有面包店,她就不能烤面包。不能烤面包,就赚不了钱。赚不了钱,就雇不了承包商。雇不了承包商,就没有面包店。
个人分类: 科普|1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8)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6-12-12 08:45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8) 八 美国是一个生活在债务中的社会 蒋继平 2016年12月11日 美国被世人称为一个强大而富有的国家,这是从表象上看到的事实,但是,人们不知道她的另一面,其内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债务累累的国度。这种依赖借贷生存的方式,从国家到普通民众,深入每个家庭,遍及每个角落。 首先来看美国的国债。下面的数据是维基百科的最新信息。 根據中央情報局資料,2014年,美國國債佔GDP比率(71.2%)全球第24高。在2015年6月30日,公眾持有的債券為13.08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GDP的74%。美國政府帳目持有的債券為5.07萬億美元,兩者相加達到18.15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GDP的102%。其中,6.2萬億(約47%)的國債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兩個最大債權國是 中國 和 日本 ,分別持有1.3和1.2萬億美元。 美国的国债是举世闻名的,也是国际和国内一些有识之士非常担忧的事。不过,在我的感觉中,美国普通民众真正关心和担忧的不是数额巨大的国债,而是自己身负的贷款。 粗略地来说,美国人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开始,就会背负债务。这个债务一般是大学学费贷款。有可靠消息报道美国印第安那州的州长,已经当选下任美国副总统的Mike Pence也身负一笔贷款。这笔贷款是他为他的三个子女上大学而借贷的学生贷款。 加起来, Pence 所欠贷款在九万五千到28万美元之间。 据我个人的经历,在我接触到的人群中,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程度不同的债务。这些债务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房屋贷款,学生贷款和汽车贷款。 我的一位上级,属于公司的最高级别领导,住着400多平米的豪华别墅,但是 他也被债务拖累,他身负房屋贷款和学生贷款的双重债务。他的房屋贷款属于本身的,他的学生贷款是为他的子女承担的一部分债务。他有一子一女,都上了大学。他现在已经68周岁,但是,还不愿意退休,因为要还贷款。 我在20年前回国探亲,期间给一些亲朋一些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给他们钱, 是因为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实在太清贫,尤其是两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居室间陋,比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都不如。可是,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当时身负十几万美元的贷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念不同。 可以这么说,在美国,没有贷款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他们达不到借贷的信用度,所以,不能通过贷款的信誉审查。反过来说,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都有债务在身。实际上,美国的穷人也是債务累累,他们虽然没有银行贷款,但是,他们使用的是债务卡。这种债务卡就相当于短期高利贷,利息很高。这些穷人因为收入低,加上本金和利息,根本没有能力及时付还本息,所以,债务越来越大。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768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