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世界文明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文明史(第五卷)》
Mech 2015-5-4 21:33
虽然自己在乱世中生存的几率不大,我还是神往礼崩乐坏的时代,如中国的春秋战国和两晋南北朝。世界史中,这种时代就是文艺复兴了。尽管如此,我原先对于文艺复兴的知识很贫乏。认真想想,作为通史,就是在房龙的《宽容》和《人类的故事》中读过,都应该算简略涉及的通俗读物。我不解的是,两书中都有专章论述,但标题分别叫 Renaissance 和 The Renaissance ,定冠词之差,不知有何深意。艺术史部分,非常认真地研读过丹纳的《艺术哲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专编论述,那个时代真是令我神往。书中提到切里尼,我还存本他的《自传》,但后来没有看。思想史部分,读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下卷各有专章讲文艺复兴和马基雅弗利。这部分给我印象没有《艺术哲学》深。不过,罗素在 Introduction 对文明更替的一般描述,尤其适合文艺复兴时代。罗素写道: In general,important civilizations start with a rigid and superstitious system, gradually relaxed,and leading, at a certain stage, to a period of brilliant genius, while thegood of the old tradition remains and the evil inherent in its dissolution hasnot yet developed. But as the evil unfolds, it leads to anarchy, thence,inevitably, to a new tyranny, producing a new synthesis secured by a new systemof dogma. 第五卷与 第一卷 不同,主题单一而明确,如副标题所示,文艺复兴。英文标题为, The Renaissance: A History ofCivilization in Italy from 1304-1576 A.D. 由于整套书的史话性质,其中有许多人的故事和城市的故事。 城市,确切地说,应该是城邦,独立的自治实体。有些像战国时代,但不像春秋,因为没有哪怕是名义上的周天子。该书大体是按城邦的线索展开。第一部文艺复兴总述,主要说佛罗伦萨,从美第奇家族治下到萨沃纳罗拉缔造的共和。第二部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包括米兰、托斯卡纳、安布利亚、曼图亚、费拉拉、威尼斯、那不勒斯等。第三部是文艺复兴在罗马,基本按教皇排序,尼古拉斯五世、卡利克斯特斯三世、庇护二世、西克斯图斯四世、英诺森八世有专节,布乔亚家族、尤利乌斯二世和莱奥十世有专章。第四部文艺复兴先是按主题,知识的革命,道德的解放,政治的崩溃,最后再说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样给头绪繁多的那段历史,梳理出大致的脉络。 人物故事是这套书的看点所在。除了教皇和国王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巨人大师。首章就有作家比特拉克和薄伽丘。达·芬奇在第二部分有专门一章。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分别出现在尤利乌斯二世和莱奥十世的专章中。最后一部中有马基雅弗利、晚年米开朗基罗、提香、丁托列克和切里尼 ( 大概是因为从英文转译,译为塞里尼 ) 。在也体现了作者文明由少数人创造的观点。在《知识的革命》首节《玄学》开篇写道: 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文明是一种少数人的产物、特权和责任。历史学家看清了一般人那种无知的执拗,遂寄望于那光荣而迷信的未来;他不认为完美的国家是由不完美的人缔造出来;他认为不论在哪个时代,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免于经济的灾难,而有那份闲暇和精力,在打量他们祖先的思想和环境之余,来思考一下他们自己的思想;假如在每个时期,他能够发现几个人能籍他们的智慧、天赋或环境之赐时,而使他们自己跳出迷信、玄奥和轻信的领域,而看得出那无止境的愚昧,达到具有判别是非的智力。 这种文明史观似乎也有其道理。 我很欣赏作者这种讲故事而不下判断的态度。知道些事情,比争论是非对错有意思的多。我完全认同作者的说法, 任何事情,要证明其好或坏,几乎都可以从历史上的记载找到根据,就看你怎么挑选材料了 (p. 720) 。历史中最重要的是事实,其次是审慎而谦逊地推断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联,最无聊的是价值论断。 终卷之处,这个天才迭出群星璀璨的意大利辉煌时代,如同先前的罗马帝国,又终结于外族入侵。这真令人欷歔不已。这大概也是通例,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所述: Every community isexposed to two opposite dangers; ossification through too much discipline andreverence for tradition,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dissolution, orsubjection to foreign conquest, through the growth of an individualism andpersonal independence that makes co-operation impossible. 该书有大量插图,可窥当年文采风流之一斑。可惜插图都是黑白照片,比丹纳《艺术哲学》的傅雷译本大为逊色。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犹太人与犹太教--《世界文明史》札记
Mech 2015-3-27 09:48
犹太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闪米特人是西亚北非众多民族的祖先。包括早期文明起源的苏美尔人,也包括后来的阿拉伯人。犹太人通常不愿与外族通婚,因此种族的生物特性可能保持相对完整。尽管如此,犹太人仍然是文化构造而非生物学构造。用第一卷 361 页的话说, 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可以说不是由于人种的缘故,而系由于历史的缘故 。犹太人说希伯来语,早期历史体现于《圣经·旧约》的相关篇章。 第一卷 361 页介绍艺术家笔下犹太人的形象: 一个长而带鈎的鼻子,两块突出的颧骨,卷曲的发须,廋高而结实的身体,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颗刚愎而富于计算的心灵。 关于犹太民族,作者在第一卷 398 页写道: 自视为上帝之选民,造成过度的民族自尊;厉行族内通婚,阻碍了与其他民族协和共进的远景,就此观点而言,犹太人是失策的。不过,犹太是个精力充沛—充沛到横冲直撞;无比虔诚—虔诚到把自己孤立起来;敏感热情—由此创造理论近东第一流文学作品;勇敢坚毅—以致历尽磨折仍魏然独存的民族。 对犹太民族的迫害,源远流长。多次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的伤害可能大于对穆斯林的伤害。 第四卷阐述了犹太教。犹太的经典,除了《圣经·旧约》外,还有犹太法典,《巴勒斯坦及巴比伦法典》。犹太教的核心, 天纵睿智无所不能的神存在是天经地义的 , 这个无所不在的神却只有一个 。 著名而普遍的犹太祷词 “the Shema Yisrael” 宣称:“听呀,哦,以色列,上帝是我们的神,上帝只有一个。” 上帝存在也是道德的基础。 上帝有无数遍见的眼睛与无所不记的手,道德律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以及由死后之赏善罚恶而使德行与幸福终得平衡。 与基督教相比,犹太教不接受三位一体这种三神论。 接受人类堕落的理论,但不接受原罪或者神替人类赎罪而死的说法。 第四 卷 590 页写道, 假如犹太人较回教徒及基督徒有更多人在神秘启示中寻求安慰的话,那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显露最狰狞的脸孔,从而迫使他们在想像与欲望的网中逃避现实,以求生存。只有不幸的人才会相信神选择他们为其子民。 上面引文最后一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只是我想不清楚,什么样的现实,才能让人宁可活在梦中?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文明史(第一卷)》
Mech 2015-2-12 08:47
这部多卷本的大部头史话已经买了许多年了,陆陆续续翻阅过,但还从来没有从头到尾读过完整的一卷。过去以为第四卷通读了,后来发现仅读了后两册。其余卷都只有两册,只有第四卷分了三册。现在总算读完了完整的一卷,只是用枕上和厕上的时间。 第一卷的总标题为《东方的遗产》,副标题冗长但精准,埃及和近东到亚历山大之死、印度、中国和日本从起始到我们当代的文明史,以及关于文明本质和基础的导论。英文是 Our Oriental Heritage: Being 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Egypt and the Near East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and in India,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Beginning to our Own Day; with an Introduction on the Nature and Foundations of Civilization 。 第一部引言比较抽象。分章论述了文明产生的经济、政治、伦理、心理条件,用了世界各地大量蛮野社会田野调查的资料。 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和艺术的追求。 我很久以前看过些文化人类学的书,如《原始思维》、《野性思维》、《金枝》、《性别和气质》、《艺术的起源》等。觉得很有意思,但内容过于丰富而读来似乎不得要领。这次经作者这么提纲挈领地一说,觉得对文明的建立思路更清晰些。最后简述史前时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所谓史前时期,我理解是有考古证据,但没有文字记载。对于早期原始人类,作者的态度很公平。 我们之与他们的不同,并不在于天赋、智慧的高超,而是我们有社会上不断积累下来的知识、物质、以及工具等的综合知识。事实上,原始的人类乐意用创意来适应环境的所需。 这其实也是受过良好教育和没有受过者的差别。 第二部是埃及和近东的早期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前 3600 年的苏美尔文明到公元前 300 多年的亚历山大征服近东。文明依次为苏美尔、埃及、巴比伦、亚述、犹太和波斯。只有犹太历史在《旧约》中有所涉及,其余的都很生疏。除了苏美尔创世纪神话、埃及金字塔和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余基本都不知道。看过之后,这些也确实是最有意思的事情了。 第三部分是印度与南亚,时间跨度从公园前 1000 年到该书出版时的上世纪 30 年代。这部分内容过去与佛教史有关的知道些,两大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听说过也读过片段,其余的好多不知道。这次阅读印象比较深的是复杂的印度多神世界和深奥的印度哲学。尽管印度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作者还是在最后肯定了印度文化的精神方面: 成熟心灵的容忍与温和、无所贪求灵魂的宁静满足、具有了解力精神的镇定,以及一种给予一切众生融合性的与安抚性的慈爱。 第四部分是中国与远东。中国史从公元前 2000 多年传说的三皇五帝到 1930 年后日本人入侵。具体史实当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古代历史的分段闻所未闻。春秋战国之前称为哲学家时代,秦将统一到唐末为诗人时代,宋后为艺术家时代。作者到底是读书人,对科举制度赞赏有加。 在这个制度下,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花言巧语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在最善的本意下,它是民主的,因为他给人争取领导和职位的机会是平等的。在最好的形式之下,它是贵族的,因为这个政府的每一代的显贵中,公平的选出最有能力的人来主持的。在这个制度之下,全国上下一心往着学习的道路上走,而所产生的英雄和模范多是有识之士,而非土豪劣绅。一个国家,在社会上和政治上,由有哲学和人文科学涵养的人来治理,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当这个制度以及由这个制度而带起的整个文化,被那无情的进化和历史破坏推翻时,这实在是一件最大的不幸。 这种见解大概就是《庄子·田子方》所谓 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 。 运东部分除了中国还有日本,从公元前 660 年蒙古人进入,到 1935 年。过去没有读过日本史,看了这部分还是很长知识。日本文学史过去应该看过,现在完全没有印象了,除了知道《源氏物语》是最有名的小说。以后可能看看日本文学作品,如最有名的散文《枕草子》和《方丈记》,诗集《万叶集》和《古今集》。作者也指出日本社会现代化之后的问题。 日本的哲学家缺乏创造力,历史家欠缺高度的公正心,我们期望他们的著作,不用变成其本国军事和外交力量的附属物。事实上,在日本能够具有此项独立守正者,却是凤毛麟角。 反其道大概就是国家真正持久强大的奥秘所在。 除了历史知识外,作者的议论有些也颇有道理,对我颇有启发。例如 ,一个乡巴佬便是一个以他的狭隘地域为准衡量世界,并且认为凡不熟悉的东西皆属野蛮的人。 对不同领域,特别是自己不熟悉的研究领域,要有开放心态。 又例如, 只要有人做出事情,便有别人挺身而出向他们解释,这事该当如何去做。 在高校中,做出事情的是研究人员,解释的是教师。让真正做事情的人解释,应该更贴切更翔实也更可信。 《世界文明史》第二、三、四卷过去都多少翻阅过,但也都没有通读。下一部准备通读第五卷,文艺复兴时代。为七月的佛罗伦萨之旅做些功课,也与正在读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相形益彰。还有时间的话,可以重新读读丹纳的《艺术哲学》,至少是其文艺复兴部分。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