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善与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智慧养廉:大品格和大格局必然相伴
geneculture 2019-8-5 11:58
隐恶扬善大智慧 惩恶扬善靠法律 作恶多端必自毙 伪善作恶更可恨 损人害己是脑子进水即犯神经 损人危害社会就是人类的罪人
个人分类: 管理学|1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热度 2 bochang 2015-5-25 14:39
人性是善还是恶,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经常被辩论的问题。例如在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家里,就有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主张性恶。在西方的管理学理论里面,也有所谓“ X 理论”和“ Y 理论”。“ X 理论”主张人的本性是坏的,而“ Y 理论”则主张人的本性是好的。 其实人性有先天的因素与后天的因素。先天是通过基因的遗传;而后天则是依靠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另外,后天生存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一个人朝性善或是性恶方面的发展。这些后天的因素太复杂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我们很难逐一讨论。这篇文章只能讨论先天上人是否有性善或是性恶的倾向。 从生物演化的观点看人性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两种观点都可以找到根据。人作为一种经过长期演化出来的动物,必然具备着野兽的本能,为求生存而竞争。在大自然里,这种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对于一只动物来说,这是生与死的竞争;它必须杀掉别的动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并尽量避免别的动物来吃掉它。这种求生的本能已经存在于动物的基因里面,在长期的生物演化中被固定下来。这种动物的本能解释了人性为何有恶的一面。 不过,有些动物除了自私的求生本能以外,它们同时又会发展出一些无私的遗传特性。这是因为许多比较高等的动物是群居的。作为群居动物,它必须要照顾它的近亲和同类。譬如哺乳类动物大都有母子之情,母爱已经成为一种天性。有些鸟类采用一夫一妻制,有固定的配偶。配偶之间互相照顾,一起养育下一代就成为一种天性。有些动物(例如狼和鬣狗)采用群猎的办法来捕食其它动物,这样分工和合作就成为它们的天性。另外有些动物(例如蚂蚁和蜜蜂),它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群体。因此它们完全愿意为了群体而牺牲自己。这些不同程度的群居动物,在它们的基因里面就有不同程度的利群的天性,具备一种牺牲小我以造福他人的本能。人作为一种高度发展的灵长类群居动物,经历过数百万年的演化,自然具有群居动物的天性。这种群居动物的天性就解释了人性中为何有善的一面。古人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假如人不是一种群居动物,而是一种单独的狩猎者(例如像鳄鱼),这种恻隐之心是不会发展出来的。 有许多人认为人有自私的天性,所以必然会向往资本主义。我要指出,其实人也有利群的天性。如果有适当的制度,这种利群的天性也可以促进人向往社会主义。 为什么有些民族有较强的侵略性?而另一些民族比较爱和平? 在动物界里,生活方式必然会影响个性。有些动物是吃草的,例如牛和马;有些动物是吃肉的,例如老虎、狮子、狼、鬣狗等等。吃肉的动物必须凶猛,杀戮对于它们来说是求生存的本能。可是那些吃素的动物,它们不需要杀戮,个性可以比较温和。它们只需要考虑自我防卫, 例如有厚皮,头上长角,或者有可以跑得很快的蹄子。 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决定了动物的本性。 生活在地球不同地方的人类,他们取得食物的方式不同。因此他们发展出来的天性也会有差异。那些生活在寒带、长期以打猎为生的人,他们需要依赖杀戮,因此比较凶猛。他们建立的社会和国家也往往具有食肉动物的本质,强调征服。(例如俄罗斯人)。那些住在温带、而又很早就进入农业社会的人,他们不大需要依赖杀戮,而更强调努力耕耘。(例如中国人)。这更像是食草动物的性质。这样的人建立的社会不太需要强调征服。 因此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下,会发展出不同的人的个性,这也部分地决定其组成的社会的性质。过去欧洲的国家比较像食肉动物,有很强的侵略性。与中国很早就成为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不同,欧洲长期由很多小城邦组成,经常互相征伐,直到最近几个世纪才形成比较大的民族国家。它们没有经历过发达农业社会的悠久历史。这些国家比较富于侵略性。因此在工业革命以后,它们发展成帝国主义的国家,到处争夺原料和市场,在全球建立殖民地。这是一种食肉动物的本性。 近代的欧洲国家之中又以俄罗斯最为凶猛,就像北极熊一样。它基本上从来不是一个农业社会。俄罗斯的发展历史就是依靠武力来到处抢掠别人的土地。它到今天还只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存。 东方的中国发展的历史却完全不一样。我们 很早就建成了一个高级的农业社会。它重视的是内部的发展,而不是对外的侵略。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只有在遭受到侵略的时候才不得不对外用兵,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种历史的发展就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一种非侵略性的文明。客观上造成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和平的民族。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担心中国在崛起以后,会不会像一些欧洲国家一样,开始对外扩张和侵略。他们其实是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王道而非霸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已经决定了我们的天性比较像一个吃草的动物,因此只能是一个爱和平的民族。 (附注:如果你喜欢这篇短文,欢迎转载和邀请朋友一起推荐。)
个人分类: 历史观察|7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食品王国大冒险》——善与恶
热度 2 bxlh2008 2014-8-3 14:28
《食品王国大冒险》 ( 十三)善与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品王国美食街的建筑奇形怪状,别具一格,令福德曼惊奇,更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每栋建筑与主题是那么吻合,可是又带给人更多惊喜与思考。 眼前这栋建筑即是如此。金字塔形的盐堆状建筑,白色结晶状的颗粒在阳光下熠熠夺目。一入大厅大门,白色沙滩似的地面,光脚踩在上面犹如到了圣域,大小不一的盐堆随意摆在大厅的各个地方,星星点点点缀着大厅,头顶是透明的玻璃投射下的蓝天白云,和一个豪华壮观的水晶吊灯,犹如童话故事《冰雪奇缘》安娜建造的那栋冰雪城堡。 “欢迎来到盐堡,这里的盐可不是我们的餐桌盐—食盐,是亚硝酸盐,我是这里的堡主,大家叫我盐宝吧。” 福德曼一看,好可爱的盐宝,这不就是一个雪人嘛,白白的身躯顶着一个白白的脑袋,两颗紫葡萄般的眼睛滴溜溜的转。 “你好,你好!我叫福德曼,想必我的两个朋友 — 安安和全全,已经告诉你我的来历了吧。”福德曼向盐宝打着招呼。 “嗯嗯,你是我们美食街的贵宾,我们一定要招待好你,如有不周,还望见谅哦。”盐宝俏皮的说,“接下来我带你了解一下亚硝酸盐的善与恶。” “你看看这两瓶哪一种是食盐,哪一种是亚硝酸盐?”盐宝向福德曼出了一道难题。 “这…… ”福德曼拿起两瓶白色结晶体,细细观察,“这两种在外观和滋气味上都差不多,很难区分啊。” “嗯哪,对,但是你细细观察,会发现,食盐是立方晶体,而亚硝酸盐则是斜方晶体,如果是家庭厨房中辨别,可以采用熔融法,食盐的熔点很高,可以达到801 ℃,而亚硝酸盐的熔点仅为211 ℃,放入烧红的铁锅中就可以鉴别,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用pH 试纸测一下,因为亚硝酸盐的水溶液为碱性,而食盐的水溶液为中性。”盐宝道。 “哦,那你给我重点介绍一下亚硝酸盐吧。”福德曼道。 “嗯,好的。”盐宝道:“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是亚硝酸成的盐,含有亚硝酸根离子,味微咸,易溶于水,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合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一系列缺氧的中毒病症,严重会导致死亡,另外亚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仲胺反应,生成亚硝胺,此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亚硝酸盐危害这么大,那食品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哪儿啊?”福德曼问道。 “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食品添加剂和含氮化肥,怎么说呢,食品添加剂你应该不陌生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由于非法添加和过量使用,造成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不断发生,过会我会详细介绍,我们先了解一下含氮化肥。近年来,氮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硝酸盐由土壤中渗透到地下水,从而使动、植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也不断增加,形成了一种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盐宝道。 “你刚才说的硝酸盐,据我所知,是无毒的,是不是讲错了?”福德曼有点不解道。 “嗯,你说的对,硝酸盐是无毒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在某些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就还原成亚硝酸盐了。许多蔬菜,如一些花椰菜、胡萝卜、芹菜、菠菜、卷心菜等硝酸盐含量比较高,有的可达到1000~3000mg/kg ,蔬菜中主要存在的是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多数食物中的含量并不多,其主要存在于腌制食品,特别是腌制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超过我国规定的腊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标准的一倍多,但大家往往关注腊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忽略了腌制的蔬菜;另外,做熟的蔬菜如果被微生物污染后,硝酸盐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亚硝酸盐。”盐宝解释道。 “你刚才说的做熟的蔬菜,听报道说隔夜菜不能吃,里面亚硝酸盐超标,是不是这样呢?”福德曼问道。 “其实隔夜菜中转化的亚硝酸盐并不多,完全构不成食品安全问题,有高校的研究机构还做过专门试验,“有理有据”的表明隔夜菜不能吃,但是首先所选用的标准就有问题,另外,在冷藏的条件下,总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大大低于加工食品中国家标准允许的含量,自己烹饪蔬菜肉类,不外加含有亚硝酸盐的调料,趁热封装,快速冷藏,完全不用担心隔夜菜亚硝酸盐超标。”盐宝道。 “那亚硝酸盐中毒后一般都会出现什么症状,我们怎么去预防和解决呢?”福德曼问道。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据资料介绍,成人摄入0.2~0.5 克即可引起中毒,3 克便可致死。一般中毒后会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全身皮肤、粘膜紫绀(即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等症状,临床表现为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盐宝介绍道:“中毒后,我们可以尽快催吐、洗胃,服用解毒剂亚甲蓝,维生素C 等。” “刚才讲到的是它的毒性,不为人知的是,亚硝酸盐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报道说,在研究一种与亚硝酸盐相关的化合物—氧化一氮时,马克∙T∙ 格拉德温博士和心脏病专家理查德∙ 坎农博士意外发现亚硝酸盐有着和氧化一氮一样的药用功效(可以扩张血管,进而增加血液流量),可以代替无法用作药物的氧化一氮,用作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心脏病、脑动脉瘤等和血液流量有关的疾病。” “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可以引起中毒又能当做药物来使用,这让我想起了经常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砒霜。刚才前面提到,亚硝酸盐还可以致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福德曼问道。 “其实就像刚才说的,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这是由于它在体内转化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对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致癌性,并且不分剂量大小,一次给予大剂量或长期小剂量皆可诱发癌症。” “既然亚硝酸盐既有毒性,并且可以转化成其他物质致癌,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在食品加工中用它呢?” “使用的标准依据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中的规定,亚硝酸盐仅允许用于肉制品,并规定了具体残留量(除西式火腿70 毫克/ 千克、肉罐头类50 毫克/ 千克外,其他均为30 毫克/ 千克),禁止它用于其它食品;另外,一方面亚硝酸盐可以和肌红蛋白反应生成亚硝酸肌红蛋白,无论怎么蒸煮都不会变色,使肉类在各种加工条件下保持好看的鲜红色,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因为产生致命神经毒素肉毒素的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特别容易在肉上滋生。到目前为止,人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克星就是亚硝酸盐,它对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有专门的抑制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亚硝酸盐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摄入它,都有可能受到亚硝胺的威胁,并且在体内代谢比较快,一般不会出现慢性中毒,只要合理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权衡之下,我们还是选择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一定的危害,那我们如何避免或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呢?” “首先呢,要抑制烹饪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充分加热,杀灭微生物,趁热封装,冰箱冷藏,可以有效的防止硝酸盐的转化;其次,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可以抑制食品中亚硝胺类的形成或阻断亚硝胺类的致癌性;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再次对加工的肉类熟食进行加热,同时要控制好量,不可食用过量。” “嗯嗯,明白了,谢谢盐宝的详细介绍,亚硝酸盐真是善与恶并存,既有天使的面孔,也有恶魔的身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开它的恶,利用好它的善,为食品工业和科技发展造福。”
个人分类: 科普创作|4359 次阅读|4 个评论
《南京!南京!》看后感——人性的善与恶
cutefay 2009-5-1 12:58
昨天下午所里组织去看《南京!南京!》,看之前就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这影片的评论,叫骂的人比叫好的人多。看完之后,我们去看电影的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些问题。我在思考,为什么那个时候日本人那么残暴?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有些人觉得不应该以一个有一点良知日本军人作为主角来写,他们觉得就应该把日本人拍得十恶不赦才行。而我则觉得影片这样来拍挺好的,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南京大屠杀。记得以前小时候看的那些抗日战争类的电影,都是把正面的抗日英雄人物写得特别正义,把反面的日本鬼子写得特别邪恶。小的时候,人的思想比较单纯,总觉得善与恶是非常明显的,谁是好人,谁是坏蛋,是有非常明显的分界的。 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经历越来越丰富,就发现,其实人心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之分。好人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面。换句话说,人心中是同时存在着善与恶的,只是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的不同而已;教育和生活环境会对人的善与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宣扬和平、友爱、仁慈、宽容的气氛中,那么这个人也会慢慢变得善良起来,而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是那种充满血腥、暴利的环境,那么这个人很容易变得邪恶,有暴力倾向。 并且,我觉得一个人的善心不容易培养,而邪恶之心是很容易滋生的。人性中有一种强者欺凌弱者的一面,当一个人力量弱小的时候,可能是很善良的,而当这个人有足够的可以任意欺凌压迫他人的权力的时候,人是很容易滋生这种欺凌弱小的暴力倾向的。所以,我觉得隐藏在人们内心的邪恶之心的力量要大于善心的力量,人是很容易变坏,不容易变好,因此,与其说人之初性本善,不如说性本恶。反恐精英(cs)这个游戏为什么流行了这么多年还经久不衰,我想这是因为人有时候需要找个机会发泄一下人心中邪恶的一面,并且cs中往往更多的人喜欢当恐怖分子。 日本军人在南京大屠杀的行为,可谓惨绝人寰,禽兽不如。我想,这并不是那些日本军人从来就没有善心,而是当时日本民族的精神把人的善心给暂时磨灭,把人的邪恶之心给放大了。试想,如果周围的人都很善良,不会随便杀人的话,其中一个人杀了人,他自己就很容易受到自己内心良心的谴责;而当时是日本法西斯的那种邪恶的气氛,在那种气氛下杀了人的话,他们大多数就不会觉得自己内心受到良心的谴责。他们把杀人当成了一种游戏。 在中国,大家在谈论日本的时候,最经常说的话是日本人真坏。日本人都很坏吗?不是,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日本动画片,尤其是战争类的动画片,把人性的善与恶描写得很细腻,正义的一方中也有那种特别喜欢打打杀杀有暴力倾向的人,非正义的一方中也有爱好和平的人。我觉得这样的描述比较符合实际。 弱肉强食,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国家和民族,都容易强者欺负弱者,并且强者容易滋生邪恶暴力之心。在中国古代,当中国强大的时候,也有欺负其他民族的时候。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和平,就要制约某个人或者民族的绝对强势,大家相互制约,取得平衡,和平是在平衡中获得的。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624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自冷眼看人生—善与恶的较量
yangfangimr 2009-4-13 21:32
我写了 狼和羊的传说 , yatou 姐还专门写了 狼与羊-有感 ,有人说物竞天择是丛林法则,小草没准还想用道德来感化羊呢!不,不是这样的,你已经误解了我的初衷。我的本意是想说邪恶与善良的较量,我既不想关心狼与羊的对错,也不愿关注羊与草的纠结,生物圈里的生物原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不过是对生存的渴望罢了!我这里想说的是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善恶。 我看到农贸市场里一个瘦弱农妇的手袋被一个彪悍的小偷抓住,农妇很生气地斥责小偷为什么偷她的东西,小偷反手就是两个嘴巴,打的农妇鼻子出血,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着,让你胡说,谁偷你东西了?我听广播说贵州嫖娼幼女案中那对报案的母女已经举家搬迁到外地了,害怕被当地的大爷们打击报复,据说此案能够顺利破案还多亏省公安厅厅长的一个签字;我看到路边挣几个辛苦钱的小商小贩被城管追得仓皇逃跑,某个倒霉的被追上时遭遇狂贬,不打得你满地找牙显不出城管大爷的威风;我听说武汉一个孕妇因为不肯麻利点给一个大学生让座,腹部被这名大三的女学生一脚踢中,险些流产;我听说某监狱里的一个青年在监狱里还不好好呆着,没事一个人竟然还玩躲猫猫,一不小心碰到墙壁仙逝了,不服气的爹娘还妄想找出事件的真相,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 。原来善在恶的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我又听到几声邪恶的冷笑,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呜呼哀哉!我的心在一件又一件报道中变得坚硬,这些是能够报道出来的,我们不知道的又有多少?这些是碰巧被曝光的,见不得光的那些让人恶心的事件又有多少?当邪恶举起刺刀一刀刀刺向那些软弱的善良的人们时,谁来阻止?我没来由的打个冷战,我怎么想起南京大屠杀了? 这和适者生存无关。当狼冲向羊一嘴咬住羊的喉咙时,我们可以说狼是为了生存;当邪恶一次次冲击善良的人弱势的人时,我们是不是也要笑着说,都怪他们自己太熊包了,你若厉害也去欺负别人呀!我做不到,我看不得那些善良的人受欺负,尽管我的力量如此渺小,尽管我也常常面对那些邪恶的力量。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让这最初的善与人性一步步扭曲成邪恶,竟而在对善良的迫害里享受这变态的满足呢?悲哉,我中国少年,他们也终会一天天长大,分裂为善与恶,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吗?发兄一天天教导着的 小发发 也终将步入这个社会,他又该如何面对呢?我倒常常替发发担心,他的数载教诲怎比得上这个社会的染缸呢。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你我心里都清楚。 我自冷眼看人生,冷的是眼界,热的是心肠。 后面是丫头姐的总结: 我们在对事情做基本判断的时候要做到明辨是非,这基于我们正确的观世的方法,摆脱以个人的喜好为判断的依据;而后我们要做到可以与非进行较量,则需要我们或柔或刚的太极拳方法,刚则易折,是不是啊丫头小妹? 当然,在阴阳相搏,是非较量中,我们也不过是处在了我们视野范围内可观测到的自认为是对的一方。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与阅历的增长,我们原来所坚持的正确,也许会沦为错误。因此,底线:保住喘气的机会,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宽更长的时间中,去静眼观世,也冷眼判断我们曾经的对与错。一切,都在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仅仅是一定时空下的表象而矣。 古人有外圆内方之说。屈原的价值在于他的社会价值理念;但他的自投汨江给后人乃至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多少悲叹。如果我们真正爱惜屈原,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够平安地度过一生,而不是如此可叹的结局。他也是个人啊,他也有家庭有儿女啊。他的死,给亲人以多大的悲伤啊。所以,还是要灵活地来对待矛盾,一,人生匆匆,我们谁都是过客。二,我们的价值体现在我们的思想与行动。三,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有时,缄默也是一种表态。四,行动是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机缘。行动是有最有力的体现,还得看时机,审时度势。 (丫头姐的观点又是一篇美文了!)
个人分类: 众生百态|5254 次阅读|19 个评论
关于“忙”与“闲”的问题
lxxinin555 2009-4-10 16:47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关于忙与闲的问题,得出一些想法与你分享!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过快,日新月异,物欲横流。 因世人或不思考,或浅尝辄止,或东游西荡。如果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持之以恒,这就叫忙世人之所闲。我们所处的时代,哲学家谓之混乱时代。这个时代里,许多人只在娱乐中,在机器般的劳作中,眼里所见、行动所向皆为物质,那么,这就是世人之所忙。如果我们能闲世人之所忙周围的人都成天打牌,我们不一定非得打牌,周围的人都只顾眼前享乐,我们不一定非得跟着享受那一时半刻的、未必有多大价值、也未必多叫人愉悦的所谓享乐,那么,我们就在一定程度上闲世人之所忙了。这两句话里所包含的精神是独立的思考,是智慧,是知取舍,是对时流保持警惕。至于这些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总觉得自己暂时还没达到境界,仍需磨练。 至于善恶,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认识到恶,是思维的飞跃。单只面对善,单是认识善,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认知主体并非真善,从伦理的角度来说,我想,单是面对善,单只认识善,不可能使我们真正成为善,并施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恶,使我们珍惜善。向死而生,向恶而善,向苦而乐,方是通达。但不可玩味恶。比如我们的网络资讯,不知有多少丑恶的信息。它们津津乐道种种畸形丑恶的现象,却并不做价值判断,甚至放肆渲染。这实在是很糟糕的。所以,我与身边人谈论这个现象时,决不主张花时间去读很多这样的消息。 我想说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时代对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现象等根本问题都应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使我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之难,生命之难,时代之难。忧患意识即源于此。所谓希望正诞生于绝望之中。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难,而使我们努力去解决问题,去行善,并热爱生活。这又论到人的生存的悲剧性了。 其实生活落实到个人的每一天,是叫我们去珍惜,去奋斗,去爱。
个人分类: 笔记,转载|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