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圈内与圈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圈内与圈外
热度 1 After50 2015-3-11 08:51
科学圈内与圈外 科学家伙在科学界圈子里产生影响是应该的,但科学界更需要对外部产生影响,因为科学的更重要作用是影响和惠及科学界以外的群体。中国的科学界一直对圈外的影响不够,过去的十多天里大家热烈讨论雾霾之事,更是看出这一不足,科学圈外的柴静及其团队制作了一部《穹顶之下》记录片,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影响力来说,柴静的这部片在短时间内的影响力比中国科技界的很多大奖成果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柴静个人的知名度比国内科技界很多牛人要响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聪明人一想都知道,人家有大媒体平台、会利用媒体、能做好媒体。由此就引出一个问题:科学家伙做科学研究除了出成果以外,还需要临门再补一脚——把成果做成媒体,并将其踢出去! 科学网在中国高校的影响力可谓很大了,但对于全社会来说科学网的人群却小得可怜。许多科学网知名博主如果到新浪等网站开博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影响了。以我为例, 8 年前为了弘扬安全文化自己在新浪开了一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fetyculture ,自己可算一位老博主了,这麽多年撰写和转载了近千篇文章,点击量才达到 30 多万;但我 4 年前加盟科学网开了个博客,发表的文章只有新浪网的约四分之一,但点击量已经超过了 40 万。这也说明科学网的网友是“物以聚类人以群分”。其实,科学网的文章不应该全是科学界人群的自娱自乐,还应该走出去影响科学界以外的更大的人群,这才能实现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和使其价值最大化。 接着继续说几句科学界做媒体的问题。科学界尽管很难有大媒体平台可做、可用,但小平台还是有的,除了传统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教材的平台外,现在还有很多媒体平台可利用。例如: 开博客,这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我们可以把博客开到公众网上,把科学网推广给大众。 做科普,科普图书对科学圈外的影响力远比专著教材大得多。 做视频,视频对大众是最容易和方便接受的。 做慕课,一门普适性慕课的受众可能是课堂上的数十到数万倍。 做培训、做微信、做公益广告,等等。 。。。。。。 哈哈,“出名”也是科学家伙的基本追求和共同愿望之一。在现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科学家伙需要做学问,也需要学学做媒体,科学推广需要媒体来推波助澜!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3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