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渤海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渤海

相关日志

大连旅顺老铁山:俯瞰双海
热度 2 Mech 2020-5-25 22:56
旅顺老铁山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地质上属于千山山脉余脉。山不高,不到海拔五百米。山顶有百年灯塔,但去时没有开放。因此,虽然是登山,其实主要是观海。最可观处应该是黄渤海分界线,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海水略黄,即所谓“一山担双海”。当然,也不是非常清晰,“欲见双海分,需得缘心来。”翻过山到海边,或者说辽东半岛最南端。然后翻山返回,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414 次阅读|4 个评论
渤海(冀辽)大湾区
jiangming800403 2019-9-3 23:07
京沈沟海沈大铁路沿线的唐山、秦皇岛、葫芦岛、锦州、盘锦、大连构成了一个北方大湾区,这里基岩海湾与三角洲交替出现,是重要的候鸟驿站和北方湿地,多海滨避暑胜地。湾区 四个基点是大连北部的普兰店-瓦房店海岸、营口南部沿海、锦州湾、唐山南部,适于发展临海型大工业, 大港林立,石化工业集中,钢铁厂密布。 不仅有天津、大连、秦皇岛等传统北方大港也有唐山、营口、锦州等新锐港口,年吞吐量超过20亿吨,是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这个湾区西侧有 北京都市区 和天津-廊坊-沧州渤海西 城市 带。同时, 东北 的 经济 基础是装备制造,但 沈阳 、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均处于内陆地带,一些大件装备运输困难,发展沿海制造业基地,可以直接装船水运,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70506.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70572.html 上一篇: 京津:东北亚乃至远东的中心 下一篇: 京津冀——物流之都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水西调与工程烂漫主义
zhgatcl 2019-8-22 18:21
海水西调与工程烂漫主义 精选 已有 4917 次阅读 2010-12-2 22:16 | 个人分类: 科普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海水西调,工程浪漫主义,渤海,引渤入疆,引渤入锡,调水 | 海水西调 , 渤海 , 引渤入疆 , 工程浪漫主义 , 引渤入锡 推荐到群组 作者 贾绍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 原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937-389748.html 刚看到 “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 ” 的消息时,并没有很在意,因为觉得这样的想法提出来已经有十几年了,只不过个别人的设想罢了。第二天有记者来电话询问,我仍然说只是一些人的个人想法,很不现实,不可能一下子就要实施。可是记者告诉我有人已经宣称引渤入锡工程已经动工了,我仍然表示怀疑。过两天官方出来澄清:该项目的立项申请还没有得到批准!但各方对海水西调的关注有增无减。 应达而问自然求知社邀请,上周末跟一些自愿者交流了关于海水西调的看法,其中有几家媒体的记者。曾主持了几次海水西调论坛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张宝印先生也到场介绍了海洋分会参与海水西调谋划的背景和过程。在此简述我在会上表达的主要观点。 工程浪漫主义主要是指提出类似“引渤入疆”这样的突发奇想、超乎常规的宏伟工程设想和建议而不作理性、系统论证的思想作风。浪漫主义本是艺术创作的手法,提倡夸张的修饰、瑰丽的想象。大胆的设想没有错,人类需要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想象,即便是工程设想也可以提倡丰富的想象。但如果真要向政府或企业提出一项准备实际建设的工程项目建议,就不能停留于宏伟壮丽的工程设想,而必须树立谨慎的理性精神,就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作系统深入地论证,只有系统论证可行的项目才能提出建议。 同样是调海水,“引渤入锡”跟“引渤入疆”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引渤入疆”的目标是改善生态,但“引渤入锡”则完全为了当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调水量较少,追求的是效益。泓元公司的王秀顺提出“入锡”总投资 628 亿,除去运行成本之后每年效益 12 亿,这意味着,在不计算利息的前提下,这项工程需要 52.3 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而如果算上动态利息成本,只要资金利率高于 2% ,这 628 亿资金投入就永远收不回来!也就是说,即使企业估算的效益是可信的,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如果把海水调到数百公里以外发展海洋化工效益很好,那为什么不在沿海地区发展呢?沿海地区不是更有优势吗? 而对于“引渤入疆”而言,霍有光教授的想法是通过运调海水淹没沙漠, 2000 亿立方米相当于 4 条黄河,即便如此,相对我国 100 多万平方千米巨大的沙漠面积来说,海水人造水面的面积毕竟有限,只有非常少的面积能被海水覆盖、压住。陈昌礼教授的出发点是让海水蒸发形成降雨,但即便不计算沿途损失,所有海水全部调进新疆, 2000 亿立方米海水形成的海水也只相当于新疆地区空气动态水汽通量的约十万分之二,影响微乎其微,根本改变不了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明显增加降水、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 和 巴塔哥尼亚沙漠 ,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 更何况,无论海水是从草原流过还是从沙漠流过,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海水通过地下渗漏,污染地下水的危险。 异想天开的工程设想很不少,例如众所周知的“炸开喜马拉雅山使印度洋暖湿气流流向干旱的西北”、雅鲁藏布江“大西线”调水等,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工程,但这些与“海水西调”一样夸张的工程,其实都是一些很厉害的专家、甚至是院士提出来的,因此,对于工程浪漫主义,我们不得不深思。 ============================================================== 当前推荐数: 17 推荐人: 霍有光 张学文 董全 尚松浩 葛肖虹 于锋 王辉 吉宗祥 吕喆 金小伟 姚雅欣 李学宽 李永丹 王琪 郑永军 王随继 chenhuansheng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 32 个评论) | 赞 檀成龙 2018-7-27 20:18 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和巴塔哥尼亚沙漠,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 ============================================= 我最近撰写和修改完成了以下两篇论文: 1、《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二元拟合研究》 http://prep.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641b5f6b0164d1762bca0153 ; 2、《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气温的二元拟合研究》 http://prep.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641b5f6b0164d670ff580167 。 以上两篇文章互相印证。对您以上质疑意见,以上第2篇论文的第5节有反质疑,请审查反驳,请提宝贵意见。 贾绍凤 回复 檀成龙 : 谢谢!降水跟水汽、湿度、温度肯定有紧密的关系,但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是气流温度的变化——是增温或降温——如果流经该地的气流是降温的,就很可能要降雨,如果是增温的,就根本不会降雨! 2018-7-30 08:33 1楼(回复楼主) 赞 | 檀成龙 回复 贾绍凤 : 多谢回复。对以上预印本论文 http://prep.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641b5f6b0164d670ff580167 的第5节,您能发表针对性比较强的评论吗?赞成或者反驳都欢迎,尤其欢迎有理有据的反驳意见。 2018-8-1 20:33 2楼(回复1楼) 赞 | | 赞 檀成龙 2017-5-9 18:45 近几十年来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是当地冰川退缩融化换来的,这个论点“靠谱”吗?!您信吗?!就此问题我向张学文老师请教,请关注张学文老师的回复,详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wall 第442楼。 | 赞 檀成龙 2017-5-5 23:46 多谢回复。我基本赞成“1和2是相关的。因为亚洲大气环流的改变与西太平洋副高直接关联。” 《新疆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高原气象, 2008,27(2):310~319)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研究得出“近40年新疆年平均、春、夏和秋季空中水汽总流入量,总流出量为减少趋势,变化率很接近,且1976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使得净收支量无显著变化趋势。”采用相同的方法分析1961~2016年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的解释1或者2成立,那么,1961~2016年新疆空中水汽的总输入量和净输入量应呈增加趋势;1987年以后新疆明显变湿、降水量明显增加,1987年以后新疆空中水汽的总输入量和净输入量也应该明显增加。这样的理解成立吗?希望有人对此进行验证。 | 赞 檀成龙 2017-5-5 07:18 近几十年来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讨论。我了解的情况是目前有以下3种解释: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的研究成果:“西太平洋副高(WPSH)和北美副高(NASH)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增强是西北干旱区降水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详见 http://www.cas.cn/syky/201603/t20160328_4550962.shtml 。陈亚宁的解释发了正式论文,可信度较大,可信度有没有100%?要不要进一步讨论? 2、2017年4月27日任群罗教授拜访新疆气象局,在《西部调水》微信群中,任教授转述了新疆某气象专家的看法:“目前大尺度的解释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变化,进入新疆的水汽通道更加通畅。因为新疆降水量小,新疆降水量增加值有限,只是增长率大一些,中亚降水量减少,也可以这样解释,全球气候 变化引起中亚地区水汽通道不畅。气候变化有利于新疆,不利于中亚。” 这个解释与陈亚宁的解释一致吗? 3、檀成龙关于冰川超支致使新疆降水量增加的解释(气温地温上升→→→冰川超支融化→→→水往低处流,冰川融水参与内流区的径流和蒸发→→→空中水汽增多,衡量空中水汽多少的量化指标地面水汽压、空中水汽含量、相对湿度等都增加→→→降水量增大)。应该说,少数专家对檀成龙的解释比较支持,详见《半个世纪气候变化的事实证明:向新疆调水降水量能成倍增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03952.html 第9楼、第18楼等评论,还有《气象水利等专家对“超深盆地调水增雨”论点的初步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98535.html 。 三个解释,不可能都正确,最多一个正确,甚至三个都不正确。哪一个更靠谱?值得讨论。以上三个解释供您参考,请您评价。 贾绍凤 回复 檀成龙 : 1和2是相关的。因为亚洲大气环流的改变与西太平洋副高直接关联。第三个解释,如果仅仅谈水汽,与大气环流也是有关系的。更多湿气流入,水汽自然多了。 2017-5-5 14:33 1楼(回复楼主) 赞 | | 赞 檀成龙 2016-11-13 07:57 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和巴塔哥尼亚沙漠,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 =================================================================== 据中国各地降水气候的数理统计研究成果,空中水汽含量≥13mm时,年降水量≥400mm; 地面水汽压≥8.5hPa时,年降水量≥400mm; 地面相对湿度≥63%时,除非常不利的特殊情况外年降水量≥400mm。 上述近海沙漠地区的空中水汽含量是多少?能不能达到13 mm ?与13 mm 的差距有多大? 地面水汽压是多少?能不能达到 8.5hPa?与8.5hPa的差距有多大? 相对湿度是多少?能不能达到 63%左右?与63%的差距有多大? 为适当回避大海蒸发水汽的影响,最好选择距大海30~50公里以上的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我英语不好,贾老师最好做一点这方面的功课。 | 赞 霍有光 2015-1-16 21:38 科学争鸣有助于学术进步。 敬请读者参考: 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328 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027.html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33609.html 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92121.html . | 赞 董全 2014-4-14 12:36 工程烂漫主义,不明觉历,学习这个新词。不是“工程浪漫主义”吧。若不是,有区别吗?两者都是新词,能给点解释吗? 贾绍凤 回复 董全 : 谢谢提的问题。我实际上是没有意识到“烂漫”与“浪漫”的区别,是把它们同等看的。更确切些,应该是“工程浪漫主义”,指的是用艺术的多彩、浪漫的形象化思维、而不是科学的严密的理性思维来处理工程的规划设计问题的倾向。不过浪漫的解释是:意为纵情;烂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可见“烂漫”与“浪漫”也是相通的。 2014-4-15 05:27 1楼(回复楼主) 赞 | | 赞 张学文 2014-4-13 12:15 十分赞同博主如下的反问: 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和巴塔哥尼亚沙漠,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 贾绍凤 回复 张学文 : 谢谢! 2014-4-13 20:13 1楼(回复楼主) 赞 | 檀成龙 回复 张学文 : 这是张老师4年前的评论,我现在再来评论一下。 我最近撰写和修改完成了以下两篇论文: 1、《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二元拟合研究》 http://prep.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641b5f6b0164d1762bca0153 ; 2、《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气温的二元拟合研究》 http://prep.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641b5f6b0164d670ff580167 。 以上两篇文章能互相印证。在以上第2篇论文的第5节,我对贾老师以上质疑进行了反驳,请审查反驳意见(科学需要质疑和反质疑)。看了反驳意见以后,您还 “十分赞同博主的反问” 吗? 2018-8-5 10:38 2楼(回复楼主) 赞 | | 赞 霍有光 2013-12-22 07:24 谢谢关注!谢谢参与!科学争鸣有助于学术进步。 “霍老师威武!”——科学批判、科学争鸣至少应该了解对手说些什么,要实事求是,不要靠自觉!不要靠道听途说。欢迎贾老师指教!科学争鸣有助于学术进步。 我的认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的构想,而必须有技术经济可行性的考虑,即使做不到有绝对把握,也至少八九不离十!——对此我非常认同,敬请读者参考: 霍有光:《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48万字,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 http://www.q766.com/soft/445874.htm (飞速软件) http://www.bookschina.com/1394136.htm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9567.html (科学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b83550100na74.html (笔者手头有网上盗版的pdf格式:《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有意者请与hyg9910@mail.xjtu.edu.cn联系) 霍有光:《绸缪中国水战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获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4321 (当当网) http://www.suning.com/emall/prd_10052_22001_-7_3257368_.html (苏宁购物图书馆) http://www.wl.cn/7794859 (买书就上蔚蓝网)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ref=fs_rd_1/477-6488282-5724467 (亚马逊网) http://www.winxuan.com/product/1200423101 (文轩网) | 赞 霍有光 2013-12-21 17:23 谢谢关注!谢谢参与!科学争鸣有助于学术进步。   网上为了打压“海水西调(引渤入疆)”,曾广泛流传(传抄)四句调侃:“为长城贴瓷砖,为地球镶金边,为跳蚤戴避孕套,为黄河安护栏。”若仅是博人一笑也就罢了,若要将其视为值得赞扬或鼓励的科学批评方式,那就大错特错了。赞赏这四句调侃的人,不能表明智商高,而是智商低。   “为长城贴瓷砖”——维修长城不是贴不起瓷砖,而是要修旧如旧(甚至修旧费用比贴瓷砖花费更多),否则就失去了文物的价值。其实,八达岭长城旅游景点的厕所,早就贴瓷砖了。   “为地球镶金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家曾设想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镶锡箔,用它反射太阳光,为夜间的城市提供照明。这样城里夜间(包括室内)就不需要电灯,可节约大量燃料能源。可见,假如是镶金箔,那么反射效果会更好。   “为跳蚤戴避孕套”——跳蚤、臭虫、苍蝇、蚊子、蟑螂、老鼠等对人类而言,通常被视为危害较大的害虫(害物),谁若能让它们不育不育,应该获诺贝尔奖!我国三江源地区鼠害十分严重,草场深受其害。你要是能发明老鼠不孕的办法,在国内必获科技大奖。以此类推,凡是能够让SAS病毒、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不能复制的人,应该是人民英雄。   “为黄河安护栏”——黄河边上一些著名景点(如龙门瀑布)、兰州黄河岸边的绿化景观带,早就“为黄河安护栏”了! 贾绍凤 回复 霍有光 : 霍老师威武!我的认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的构想,而必须有技术经济可行性的考虑,即使做不到有绝对把握,也至少八九不离十! 2013-12-21 18:18 1楼(回复楼主) 赞 | | 赞 霍有光 2013-12-21 17:20 谢谢关注!谢谢参与!科学争鸣有助于学术进步。 关于实施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建议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38002.html 消失的新疆虎与消失的罗布泊生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40609 斯文•赫定、陈宗器考察罗布泊与新疆大头鱼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41716 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与盐湖沉积聚矿作用:罗布泊究竟是福还是祸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41172 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037.html 死海对以色列是祸还是福?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7062356 | 赞 zhxftcl1 2012-11-2 12:59 “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和巴塔哥尼亚沙漠,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这段话也不符合陈昌礼的降水三要素。 陈昌礼归纳的西北沙漠腹地降水三要素是:“⑴具有高山山脉的冷凝作用。西北山区降水云层最佳高度1400~1800m。⑵具有充足的水气源供给。有充足水气源供给的高山降水丰沛,缺少水汽源供应同样高山则降水稀少。⑶具有稳定的、合适的风向和风速。稳定的风速和风向将水源地蒸发的水汽源不断向高山冷凝输送。以上三条件在西北内陆地区是降水的必要而充分条件”,以上地区并不符合陈昌礼第1条和第3条的要求。我不懂世界地理,对您举例中的地区有没有高山冷凝系统并不十分了解,非常希望请贾研究员批评指正。 | 赞 zhxftcl1 2012-11-2 00:04 贾研究员:您好!“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和巴塔哥尼亚沙漠,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这段话中,您举的案例与我国大西北存在两点不同,没有可比性。第一,纬度相差很大。案例中的地区都在下沉气流纬度带上,我国北方纬度在北纬40度,相差10个纬度。第二,我国西北有天山、祁连山、阿尔金山、贺兰山等高大山脉,迫使气流上升,冷凝降温促进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以上地区有高山冷凝系统吗? | 赞 zhxftcl1 2012-10-28 09:58 贾研究员:您好!在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水资源卷.第3章第一节表3—2,第69页 或在王中宇.“引渤济疆”构想的气候目标观察,科学时报,2010年12月21日B1版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2/239864.html 中有全中国每年的水汽通量,数据是182154亿吨,新疆的数据不可能超过全国的数据,请核实。檀成龙2012.10.28. | 赞 zhxftcl1 2012-10-28 09:35 谢谢贾研究员的回复! | 赞 zhxftcl1 2012-10-22 23:19 这篇文章中,下面这段话“陈昌礼教授的出发点是让海水蒸发形成降雨,但即便不计算沿途损失,所有海水全部调进新疆,2000亿立方米海水形成的海水也只相当于新疆地区空气动态水汽通量的约十万分之二,影响微乎其微,根本改变不了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明显增加降水、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存在3个问题: 第一,新疆每年的水汽通量是26114.8亿吨(数据来源于史玉光,孙照渤:《新疆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高原气象,2008年,第2期),2000亿吨占新疆水汽通量的7.66%,此数据比文章中的数据大得多; 第二,采用水汽通量的计算方法不能反应本地水汽比外来水汽容易形成降水的客观事实,我有一篇这方面的文章,网址是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 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137cc00068,欢迎您审阅并提出高水平的质疑意见; 第三,调水有“倍增效益”、“利滚利”,调水能取到“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也有一篇这方面的文章,网址是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682f5d520004 ,欢迎您审阅并提出高水平的质疑意见。 我的文章存在很大争议,但绝对不是信口开河,已经得到了10位专家学者“比较正面的评价”,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请参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610fea0100zx15.html . 贾绍凤 回复 : 谢谢提出评论意见和提供材料! 关于2000亿方调水与新疆水汽通量的比值:当时我是依据的是刘蕊\\杨青新疆大气水汽通量及其净收支的计算和分析(中国沙漠,2010年第9期)“新疆地区年平均西风水汽通量在300~600kg· m-1·s-1之间”,平均450每米每秒千克来大致估计,现在具体计算如下:水汽通量450每米每秒千克乘以迎风界面的长度(新疆南北长1500千米),再乘以时间一年=365*24*3600秒,得出新疆水汽通量为21.3万亿吨,调水量2000亿方应为水汽通量的千分之九。抱歉当时单位换算错了,十万分之二这个数是不对的。但调水量相比于水汽通量只有千分之九 ,仍然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如果按您说的另一篇文章中的水汽通量2.6万吨,那此比例就真可以达到7.66%,水汽增加的数量就很显著了!此数据有待于进一步查证。 至于为何外来水汽比当地水汽更不易形成降雨、调水为何有“倍增效益”,我暂时还没有很好理解,如果有问题会向您讨教! 2012-10-27 02:15 1楼(回复楼主) 赞 | | 赞 zhxftcl1 2012-10-22 23:16 这篇文章中,下面这段话“陈昌礼教授的出发点是让海水蒸发形成降雨,但即便不计算沿途损失,所有海水全部调进新疆,2000亿立方米海水形成的海水也只相当于新疆地区空气动态水汽通量的约十万分之二,影响微乎其微,根本改变不了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明显增加降水、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存在3个问题: 第一,新疆每年的水汽通量是26114.8亿吨(数据来源于史玉光,孙照渤:《新疆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高原气象,2008年,第2期),2000亿吨占新疆水汽通量的7.66%,此数据比文章中的数据大得多; 第二,采用水汽通量的计算方法不能反应本地水汽比外来水汽容易形成降水的客观事实,我有一篇这方面的文章,网址是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 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137cc00068,欢迎您审阅并提出高水平的质疑意见; 第三,调水有“倍增效益”、“利滚利”,调水能取到“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也有一篇这方面的文章,网址是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 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682f5d520004,欢迎您审阅并提出高水平的质疑意见。 我的文章存在很大争议,但绝对不是信口开河,已经得到了10位专家学者“比较正面的评价”,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请参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610fea0100zx15.html | 赞 juscojack 2010-12-4 09:30 这种项目不能靠政府资金支持,而要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那样才能选择理性可行的项目,而淘汰异想天开的项目。 | 赞 王炳辉 2010-12-3 22:28 有些院士等所谓的牛人,天天在拉项目,项目是越拉越大,项目本身也越来越脱离实际。 | 赞 lixuke2005 2010-12-3 21:32 为什么要引渤入疆呢,就是那些做工程的人想现在赚点钱,他们才不管以后的效益呢,他们想从工程中赚钱 | 赞 阎建民 2010-12-3 19:07 炸开喜马拉雅山使印度洋暖湿气流流向干旱的西北是牟其中的创意,此人用服装到俄罗斯换飞机,很有创新精神,可惜过早成为了诈骗犯,与褚时健一样生不逢时呀! | 赞 王随继 2010-12-3 17:03 贾教授所论极是。 | 赞 葛肖虹 2010-12-3 14:22 霍有光教授“引渤入疆”的想法动机是好的,但属于“异想天开”之作,可悲的是这样“人定胜天”的想法竟能列入高层规划的议题,说明高层决策者缺乏生态概念和自然规律的基本常识。 | 赞 wulaoliu 2010-12-3 14:01 就是就是
个人分类: 转载专家观点|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渤海夏季底层冷水团和环流研究--基于气候态强迫的一个结果
opensesame 2018-6-18 19:32
渤海夏季底层冷水团和环流研究 --基于气候态强迫的一个结果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对气候变化也很敏感。近年来,渤海水体环境恶化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2017年,国家海洋局专门印发一个文件:《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我不是一个喜欢跟着行政指挥棒做课题的人。对渤海的兴趣,最早来自博士期间的工作,也是来自导师和课题组多年的积累。总体来说,要弄清渤海污染的去向,需要了解物理海洋,特别是渤海的环流。因为,渤海污染物的迁移与渤海环流有很大关系。 我们利用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1959年到2006年夏季渤海冷水团周边环流驱动机制和时空演变特征。1959年和2006年,渤海的调查都显示渤海底层冷水团结构。温度结构相对比较类似,盐度已经有了较大变化,主要是河流特别时hi黄海径流量降低的影响。相似的温度结构和密度结构是不是意味着有稳定的环流结构呢?按照传统的物理海洋热成风理论似乎应该如此。于是,我们用气候态平均的强迫场(风、热通量、开边界条件、径流等)来驱动数值模型,试图了解渤海的环流和不同因子的相对贡献。 首先,我们用气候态强迫场驱动基于区域海洋模拟系统(ROMS)建立的环流模式,重建起了渤海温、盐、流场结构的逐月变化。观测和模拟的结果都显示渤海底层冷水团被渤海中部的台地分隔成两个部分。随后,我们做了一系列数值实验评估跨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海气热通量、风场以及潮汐对渤海环流的相对贡献。研究提出了斜压环流是渤海夏季环流的主要部分。从5月到8月,存在一个渤海海盆尺度的气旋式环流结构(图1)。在次海盆尺度上,辽东湾存在一个气旋式流环、中部台地上方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流环,均在春末出现,在7月和8月初达到峰值。冷水团周边环流的流速伴随着渤海西部和南部沿海锋面的增强而增强。 图1 5月-8月渤海环流(正压环流,代表物质输运) 我们同时在模式中设计了拉格朗日粒子跟踪实验,并进行了冬季和夏季的对比,分别对应无层化和层化时期。拉格朗日粒子跟踪实验表明气旋式海盆尺度环流导致夏季渤海表层释放粒子的快速减少;实验还表明从辽东湾和渤海湾释放的粒子要比其他海域释放的例子滞留时间更长,主要是由于渤海西部锋区表层的辐聚现象导致该海域粒子数量较多。 图2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得到的渤海夏季环流示意图(阴影部分为辐合区,参考图3c)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气候态强迫进行的数值实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的渤海环流可能具有更加复杂的时空变化。然而底层冷水团斜压环流的存在对研究污染物的输运和环境影响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3:拉格朗日粒子跟踪实验(代表海洋漂浮物,如鱼卵、浮游藻类、污染物等) 参考文献: Zhou, F., D. Huang, H. Xue, J. Xuan, T. Yan, X. Ni, D. Zeng and J. Li. Circul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ld pools in the Bohai Sea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helf.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17, 137: 25-38 注:尝试从比较科普的角度记录科研心得。虽然还不是太科普,不过已然迈出了一小步:)
个人分类: 海洋科学|5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撕开的渤海和黄海
热度 1 liangguanghe1 2017-6-3 12:01
被撕开的渤海和黄海 梁光河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lgh@mail.iggcas.ac.cn 本文为2017首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报告部分内容 1 渤海黄海概况 渤海是我国的一个内海,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黄海位于 中国大陆 与 朝鲜半岛 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 浅海 。它在西北以 辽东半岛 南端 老铁山角 与 山东半岛 北岸 蓬莱角 连线 为界,与 渤海 相联系;南以中国 长江口 北岸 启东 嘴与 济州岛 西南角连线为界,与 东海 相连。黄海平均水深44米。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大片 水域 水色 呈 黄色 。黄海可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图1)。 图1 渤海和黄海海域地图(据百度地图修编) 2 渤海黄海怎样形成的? 前人对黄海渤海形成的基本认识是陆内裂谷成因,但好好的大陆板块,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裂谷?并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合理解释。 大量的事实证明,渤海的形成,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洋的沧桑演变(图2)。也就是说在渤海黄海形成之前,那里本是一块陆地(注意陆地中间原来已存在几个小的盆地,称为残留盆地),后来随着郯庐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和朝鲜半岛从华北的裂离,黄海渤海才形成了两个封闭的湖泊,随着朝鲜半岛进一步的裂离,渤海和黄海才和太平洋连通,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海洋。 图2 渤海和黄海从陆地—湖泊—海洋的演变过程(据美国NOAA修编) 3 渤海黄海成因可靠吗? 图2中大陆板块的分割依据是否可靠,决定了本文的证据是否充分。这个分割依据是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地形地貌特征,同时也得到了盆地构造演化历史的认可。 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告诉我们,地球上的大陆板块在地质历史时期上经历了多次分离和聚合。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在渤海湾盆地和黄海盆地都进行过大量的地震勘探和钻探,提供了非常翔实的勘探资料。如果这个裂离过程是正确的,那么必然会在这些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上得到验证。图3是渤海湾盆地的一条近南北向的地震勘探剖面,其构造演化史恢复说明,在65Ma盆地已经开始裂解形成了,北部的燕辽隆起逐渐裂离胶东半岛。 图3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恢复 以上构造演化历史是否能够得到物理模拟的认可?地质学家也做了很好的沙盘模拟工作,图4显示的是渤海湾部分区域的沙盘模拟结果,该图说明在合理的边界条件基础上,渤海湾在拉分作用下,所形成的断裂系统平面特征与三维地震勘探得到的断裂系统平面特征吻合良好。这说明渤海湾盆地的确是被拉开的,也就是说渤海的形成是一个撕裂过程。渤海盆地的沉降速率从12Ma的170m/Ma,迅速增加到当前第四系的330m/Ma(黄雷,2014)。说明渤海湾盆地的撕裂速度越来越快。地质运动并没有停止,现在仍然在加速撕裂过程中。 图4 渤海湾盆地局部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周建勋,2011) 黄海的形成是否和渤海的形成同步?北黄海盆地一条近东西向的地震勘探剖面的构造演化历史恢复(图5)告诉我们,它们的确是同步的。仔细观察发现,朝鲜半岛花岗岩密布,而华北花岗岩出露并不多,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不然,朝鲜半岛和华北的这种矛盾是由于华北和黄海相对于朝鲜半岛在新生代持续沉降所致。图6的构造演化模型显示,当前朝鲜半岛的花岗岩应该对应于沉降下去的胶东半岛深部的花岗岩。该图说明这些拉分盆地的基底是老变质岩或者花岗岩,它们在拉分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呈软塑状态。也就是说主要是陆壳上部被拉伸同时使得下部塑性陆壳上涌,并没有新生的洋壳。 图5 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恢复 图6 胶东朝鲜构造演化模型 南黄海盆地的残留盆地被撕裂的特征在地质构造平面图上也能得到清晰显示(图7)。残留盆地在剖面上是什么特征呢?图8给出了南黄海盆地的一个短地震勘探剖面,从该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残留盆地被走滑断层切割,表现为一类似大型透镜体状的地块,被拉伸分布于南黄海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地层中。 图7 南黄海盆地中残留盆地被撕裂特征(据任纪舜欧亚洲地质图修编) 图8 残留盆地卷入状态剖面特征,其中F1断裂是大型走滑断裂 4 渤海黄海为什么会裂开? 这些盆地产生的动力机制可以从新的大陆漂移模型进行合理解释,欧亚大陆自白垩纪开始从泛大陆裂解后向东漂移,新生代开始又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碰撞并产生向东南挤出的逃逸构造影响,加上北美板块向北西漂移对欧亚板块产生的软碰撞力,在这些力的综合作用下,在欧亚板块东部和中国东部都表现为伸展-拉涨环境(图9)。海南岛、日本和朝鲜半岛原拼贴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发生了裂解漂移,诸多证据说明这个裂解漂移过程主要发生在新生代。这说明大西洋裂解、印度板块、北美板块综合作用于欧亚板块造成了中国东部的裂解,同步生成了这些含油气盆地。 图9 欧亚东缘新生代处于拉伸伸展环境模式图 沿着郯庐断裂我们进行了地块复原(图10),这种恢复需要将郯庐断裂带东侧地块向西南移动约600公里并左旋11度。地块复原后胶东的中生代花岗岩和大别山中生代花岗岩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山东蒙阴的金刚石矿和辽宁复县的金刚石矿吻合良好。这也说明中国原本只有一个巨型金成矿带,那就是秦岭、大别山和胶东金矿带,它们最初是一条中生代形成(120-130Ma)的金矿成矿带,后期由于受到郯庐断裂的大规模走滑分离,使得胶东向北大规模走滑漂移,形成了如今的金矿分布区。 地块复原过程中的左旋11度,说明渤海在裂解过程中不但存在南北方向的拉伸力,也存在东西方向的拉伸,也就是一个右旋过程。该右旋拉伸过程在当前的渤海盆地地震勘探剖面上表现为大量的负花状断裂系统,这些断裂大都切割到第四系地层,说明当前地质构造仍在强烈活动。 图10 郯庐断裂复原后金刚石矿、花岗岩分布一致,中生代巨型金矿带连为一体 5 渤海湾-中国最大产油盆地 渤海地质构造上属于 渤海 湾 盆地 ,它包含了渤海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冀东油田和大港油田(图11),该盆地巨大,是中国石油储量最大、产油量最高的含油盆地。盆地沉积地质演化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的裂解是从最西南部开始,逐渐向东北方向开裂,盆地沉积中心也是从西南到东北迁移(索艳慧,李三忠,2011)。石油的生储盖组合也是从南往北迁移,南部的凹陷成油早,北部的凹陷成油晚(图12)。也就是说,这个撕裂过程也是一个石油天然气形成过程,它们是同步的。 图11 渤海湾盆地和黄海含油气盆地分布图 图12 淮北凹陷至渤中凹陷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事件演变图(牛嘉玉,2003) 6 结论 黄海和渤海是欧亚板块东缘在拉伸力作用下,被撕裂出来的两个海洋。这个撕裂过程延续时间很长,6500万年就开始,主体形成于4000万年以后,当前渤海和黄海仍在快速裂解扩大中。
个人分类: 大陆漂移|3451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令狐安等17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管控限制渤海填海计划
xjtuhyg 2017-3-16 09:24
令狐安等17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管控限制渤海填海计划 目前人工填海速度已经超过自然填海面积。令狐安等代表建议,要根据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渤海海域管理条例,重点对渤海海域填埋,水污染防治,岛屿、滩涂、湿地和生物资源保护做出具体规定。此外,明确规定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渤海滩涂和海域面积,划定保护红线。将渤海滩涂和海域填埋指标审批由目前的国家发改委审批,改为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海洋局审理后报国务院审批。 关键词:渤海,黄海,黄河,故道,内海, 2017-03-15  09:05:00 来源:澎湃新闻网(上海) http://news.163.com/17/0315/09/CFID37H1000187VE.html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从中国人大网了解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令狐安等17名全国人大代表 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 《关于严格控制渤海海域填埋面积的建议》 中,建议国家予以充分重视,及早采取果断措施严格管控和限制渤海海域填埋。 令狐安等介绍,渤海是我国唯一内海,10年前海域面积就仅剩7.7万平方公里。 据专家研究,地质变动引发的渤海沉降基本停止,黄河、辽河、海河等河流携带泥沙每年填海面积在20至30平方公里不等。   “ 目前人工填海速度已经超过自然填海面积 ”,令狐安等指出。目前,吹沙造地成本为20万元左右一亩,征用农田成本远高于此,环渤海各省市填海造地的积极性愈加高涨。扩建港口、建设各类工业园区、房地产和旅游开发都在向渤海要地,不少城市存在少批多填、未批先填的违法违规行为。    令狐安等代表建议,要根据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渤海海域管理条例,重点对渤海海域填埋,水污染防治,岛屿、滩涂、湿地和生物资源保护做出具体规定。此外,明确规定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渤海滩涂和海域面积,划定保护红线。将渤海滩涂和海域填埋指标审批由目前的国家发改委审批,改为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海洋局审理后报国务院审批。   令狐安等代表希望,除港口扩建必需外,原则上一律停止审批其他以建立各类工业园区、房地产和旅游开发等名目的填埋项目,对原来审批同意的项目要从严审查。亦建议有关部门利用卫星对渤海海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对发生违法违规填埋事件地方、单位和个人,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 霍有光.改变黄河入海口,遏止渤海湾淤积——兼谈根治黄河下游水患问题 .科技导报,2001(7):28-31.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5777-do-blog-id-82799.html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DB200107009.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339e260100jp8x.html 霍有光.论黄河回归故道的可行性与施工的可操作性 .水利经济,2010(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445.html http://www.cqvip.com/QK/96418X/201003/34100244.html http://blog.gmw.cn/blog-5777-574358.html 霍有光.综合治理黄河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及库布齐沙漠的对策,水利经济,2004,第3期(双月刊). http://www.docin.com/p-1331836736.html 霍有光.清代综合治理黄河常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灾害学,2000,(1).73~78.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2d5cab8072a661e5f567f64200d5b223)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E6%B8%85%E4%BB%A3%E7%BB%BC%E5%90%88%E6%B2%BB%E7%90%86%E9%BB%84%E6%B2%B3%E4%B8%8B%E6%B8%B8%E6%B0%B4%E6%82%A3%E7%9A%84%E5%B8%B8%E7%94%A8%E7%AD%96%E7%95%A5%E4%B8%8E%E6%96%B9%E6%B3%95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7937728844446875746 霍有光.清代综合治理黄河下游水患的系统科学思想.灾害学,1999,(4):59~64.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531361ba61f52155cef280a030a8f11f)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E6%B8%85%E4%BB%A3%E7%BB%BC%E5%90%88%E6%B2%BB%E7%90%86%E9%BB%84%E6%B2%B3%E4%B8%8B%E6%B8%B8%E6%B0%B4%E6%82%A3%E7%9A%84%E7%B3%BB%E7%BB%9F%E7%A7%91%E5%AD%A6%E6%80%9D%E6%83%B3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253441669990269316
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辛宝恒对“渤海近海风场推算模式”创建过程的回顾和展望
热度 3 tj44102 2015-7-24 10:27
通过对亲身主持参与“渤海近海风场推算模式”创建过程的回顾,展望当今该模式被人们所认可、接纳并投入到海上实际大风预报业务中应用情景,心中倍感愉悦和自豪。同时,悠然产生出要进一步提高海上大风预报研究水平的勇气和信心。通过这种现身的回顾和展望,祈盼对后人有志之士能有所启迪、有所借鉴以达到传承发扬光大之目的。 笔者对渤海大风预报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期,止于90年代中期。 在80年代后期给出了一种利用陆地站测风推算“渤海近海风场的模式”。使用塘沽站代表沿岸陆地站,渤海7号观测平台代表近海站。对于所给出的推算模式,我们采用分两步逼进的做法。首先使用Hsu{1981}的动力推算模式为基值;其次。使用历史海、陆大风对比观测资料,用最小二乘法模拟出不同季节、风向下由于海陆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对风速订正值。最后,基值与热力订正值叠加而得到总推算值。笔者分两步叠加做法的风场推算模式,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新意。在海上经常缺乏观测资料情况下给出的推算模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该渤海风场推算模式的创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较好的借鉴和吸收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Hsu{1981}的“海上风场推算模式”给出的边界层大气运动控制方程具体解法和步骤。二是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渤海西海岸这一既定的地形、地貌推算出海、陆边界层的不同高度,海、陆下垫面不同的阻力系数等参数,而重新确定出渤海西海岸边界层大气运动控制方程的解。除此之外,我们还考虑到当风场掠过海岸线时;风场不仅受到海、陆下垫面粗糙度不同对风场产生的动力影响,还会受到由于海、陆下垫面热力性质随日变化、季节变化等所造成的差异的热力影响。海陆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对风场产生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重大“祸源”。特别是在秋冬季夜间,大陆是冷源,海洋是热源的差异更加加剧。当风场掠过海岸线由冷源跨入热源区域时,就会加剧锋生的作用。往往会诱发突发性大风过程的产生,弄得始料不及,是一些“海难事故”产生的根源。 正是这种既考虑动力又考虑热力影响两步做法“渤海近海风场推算模式”,较好的反映出风场掠过海岸线时真实的物理过程。通过检验,该两步做法的风场推算值,甚至很好的模拟出海上风场的日变化趋势。 1992 年上海市气象局徐家良最早参照渤海风场推算模式的两步做法,建立起了“长江口外风速的近似推算模式”。在讨论一节中指出,“本文提出的在不同季节、风力等级下利用沿岸陆地站测风推算近岸海上风速的模式与辛宝恒等提出的根据不同季节、风向下类似的渤海近海风场的近似推算模式相比较,历史拟合准确率约高5%。据统计表明,其原因是不同风力等级下的海陆风速值差异远高于不同风向下的比值”。 1995 年南通市气象局任遵海等发文“江面风与陆地风的对比观测结果及其分析”指出,“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辛宝恒等,在1984年秋冬经过中尺度观测试验,得出渤海海岸三站平均的边界层高度963m及其相关方程。辛宝恒等应用于以上两式及相关数据应用于渤海近海风场推算而获得成功。渤海近海海域与长江口江域可视为基本相当。本文直接加以引用,得出江面风场推算模式”。 2008 年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朱持则等发文“远望号风力观测资料对风场的动力热力实验”,指出,“检验了Hsu等动力计算模拟和辛宝恒等的热力订正方法。修订了东海北部海域计算参数的经验值。得到了动力模型推算比值廓线。确定出不同时次的热力方程。结果表明,由陆上资料可以很好的推算海上的风速,其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还指出,“辛宝恒等{1987}在Hsu的动力模型基础上,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不同温度层结,对风场产生的热力影响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在弱风条件下热力作用的重要性。并模拟出了不同季节、风向下渤海区海陆风比值的显著的日变化趋势”。 2007 年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何群英等发文“利用渤海风场推算模式对中尺度风场预报订正实验”指出,“辛宝恒研究了一种在既考虑动力有考虑热力影响情况下,由塘沽站测风推算其东南方大约50Km处7号平台的风场的近似模式。在考虑下垫面动力影响时,使用了Hsu的推算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在考虑下垫面热力对风场产生的影响时,由于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下海陆的风速差值不同,所以对资料采取距平处理分析方法,分别建立统计相关方程。从而得出对海风的估值。”还指出,辛宝恒根据对多年海陆风速对比分析,对一些参数进行了修订,得出海面边界层高度为620m,沿岸边界层高度为1014m,陆地阻力系数为0.0075等,辛宝恒的方法正确的反映了渤海海陆风场的特征…”。 2011 年天津市气象台杨晓君等发文“海面风场订正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指出,“Hsu在1981年提出由陆地站测风推算海上风场推算模式,辛宝恒在其基础上提出渤海近海风场一种近似推算模式…”。使得渤海风暴潮数值模拟实验,准确度有着明显提高。 “渤海近海风场推算模式“的创建,已过去28个年头了,改进还不断在继续,应用还不断在拓展…。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309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黄旗海的命运
xjtuhyg 2015-3-13 09:55
黄旗海的命运 黄旗海基本呈钝长三角形或弯月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6.9公里,湖水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冬季捕鱼的景象更为壮观,渔民们凿冰下网,由多匹马拉着网,有时一网可捕鱼上万斤。 关键词:渤海,黄旗海,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作者: wanggengxu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9853f0100ld74.html   见证了几百年沧桑历史的黄旗海终于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黄旗海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站在土贵乌拉镇的土贵山上可眺望海子的全貌。据记载,黄旗海在北魏时称南池、乞伏袁池。金代称白水泊。明代称集宁海子,集宁很可能就源于这个时期的湖名。到了清代,黄旗海被称为奇尔泊,“奇尔”实际还是“乞儿”,也就是过去的“乞伏”。由于该湖在清代是正镶黄旗辖地,故又称之为黄旗海,该名沿袭至今。游牧民族称湖泊为海,例如北京的中南海,北海和什刹海,内蒙古的岱海,乌梁素海和哈素海等。   黄旗海基本呈钝长三角形或弯月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6.9公里,湖水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约10米, 我经GPS实地测量,湖内和湖边的高度差只有十几米 。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等19条河沟。湖属内陆湖,水微呈盐碱性。湖边盛产芦苇。由于湖周边的泉水极多,依泉起名的村庄很多,例如三义泉村等。   黄旗海是个内陆微咸水湖,形状有点半月牙,曾经的黄旗海水面浩荡,夏日里碧波荡漾。水产资源丰富,湖内盛产鲫,鲤,草鱼等,供应着周边市场及京津地区,甚至连呼和浩特在 5,60 年代 的市场上也常常见到来自黄旗海的水产品。当年的黄旗海养育着周边村民,听当地村民讲黄旗海的故事,可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沿湖的村庄多以渔业为生,辅以种植农作物。一到夏天,湖面上撒网捕鱼的小船星星点点,呈现出捕鱼的繁忙季节。 冬季捕鱼的景象更为壮观,渔民们凿冰下网,由多匹马拉着网,有时一网可捕鱼上万斤。 后来成立了国营渔场,禁止村民捕鱼,湖边的村民只要手提筐子,沿湖边的水草里捞鱼只需半天光景就可满筐而归。当时的鱼一斤只卖4,5分钱,这可是野生鱼啊。   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70年代末,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海子的周边相继建起了 化肥厂 ,利用湖里丰富的蒲草芦苇资源建起了 造纸厂 ,周边源河也建起了水库用于农田灌溉,大量的污水从集宁和周边城镇涌入湖里,湖的水面日趋减小,由于重度污染, 湖里早已寸鱼不生,有关部门曾试图从青海湖引进适应咸水生长的湟(青海鲤鱼)鱼也没有取得成功 。黄旗海就要消失在在我们这一代手里。由于大小环境的变化,连年的气候干旱,黄旗海也失去了主要水源七金河和纳林河的补充。从 2005 年起,黄旗海彻底变成了干涸的海子。 它的命运会不会和50年代消失的罗布泊那样呢?可叹的是,黄旗海古老的历史就要在我们手里结束。曾经的黄旗海畔 富饶的牧场 养育了世代的察哈尔儿女,尽管如今的黄旗海已失去它昔日的风姿,但它仍以“塞外圣洁明塘”之誉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如今当地村民如果一家三口,由于靠天吃饭,只靠种地无法维持生计,只好在外打打零工。听村民诉说苦衷,只有表以无言的同情。   从谷标卫星图看我在黄旗海的行走轨迹,我基本来到了海子的中心。 卫星图显示湖内依然有水,表明图片至少是 5 年前的。如今已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 今天的黄旗海 汽车往湖中开了1公里左右,如果再向前行几十米,就可能陷车了,听当地村民说,曾有好几辆车陷入湖中。我离开车又向前步行了2公里左右。由于地面越来越疏松,不敢再前行了。 黄旗海湖边 @@@@@@@@@@@@@@@@@@@@@@@@@@@@@@@@@@@@@@@@@@@@@@@@@@@@@@@ 曾以盛产“官村鲫鱼”闻名京津 黄旗海如今变“死海” 编辑:梁晶晶 稿件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发布时间: 2011年06月20日 http://www.baotounews.com.cn/content/2011-06/20/content_165184.htm 干旱、缺少补水,黄旗海变成“死海”。(段国栋摄)   盐碱泛黄,遍地开裂。再也无法寻觅那一湾碧波荡漾。   这就是今日的黄旗海。大旱之年,像缺水的花儿枯竭,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已经完全枯竭   6月上旬,正是内陆湖泊泛青的时候,这个季节的黄旗海是否也是蔚蓝一片呢?记者驱车到黄旗海实地采访。   黄旗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境内,曾以盛产体肥肉美的 “官村鲫鱼” 闻名京津一带,并运往北京作为国宴佳肴。   顺着新修的达尔登大道一直向南走,黄旗海就紧挨大道,进入土贵乌拉镇地域但却看不到黄旗海的影子,远远望去,只是一抹黄色,“盐碱也退了,只剩下黄滩。”土贵乌拉镇北营子村村民何栓柱说,由于天气干旱,缺少补水,黄旗海已枯竭。   黄旗海近在咫尺,眼前一马平川,开车能到滩边吗?   “哪里还有滩?都干得开裂了!”何说。    开车向“海”的方向进去约二三百米,脚下是白色的碱土或硬裂的土块,到处是干裂的缝,放眼望去,远处还是一片黄色,望不到尽头。   南营村村民刘贤桃正在锄自家的玉米地,据其介绍,往年这个时候,由于靠近海子,周边耕地成了天然的水浇地,不担心不下雨。但这几年不行了,尤其今年,十分干旱。   据村民张连文介绍,从去年以来,黄旗海湖水大量退却,如今已经没有水了,附近的村民到湖边放牧,也有的村民在湖边开荒种田,昔日水草丰美的黄旗海再也看不到了。   6月14日,察右前旗水产站站长高文海证实,黄旗海于今年5月已完全枯竭。   记忆里的宝地   “几十年来,我是吃着黄旗海里的鱼长大的,黄旗海养育了好几代人。”黄旗海边大山尖村67岁的曹成虎回忆说。   曹说,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受灾,没有粮食,村民以捕鱼为生,“黄旗海就是我们的命根子”,黄旗海曾经清澈见底,鱼类丰富,是全旗人民引以为荣的宝地。   据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杜昭宏介绍,近百年来黄旗海水面下降很快, 1929 年前后黄旗海曾经干涸变为沼泽。从上世纪30—50年代,黄旗海水面又表现波动回升,到50年代末黄旗海湖面扩展到130多平方公里,上世纪60—70年代黄旗海已收缩到只有70多平方公里,但水质较好。   1 974 年以后黄旗海水位又开始下降,现在的湖面仅有68平方公里大。 由于湖面缩小,湖水迅速浓缩而碱化,并遭到严重污染水质日趋恶化。 到上世纪70年代末,湖里的淡水鱼已全部死光。 当地人到青海湖弄来鳇鱼放养,由于水质盐度高,再加上人为污染,鳇鱼也只能生长而不能繁殖,几年之后也全部死光。   后来黄旗海成为一潭死水,仅在其北岸河口处有一些人工栽培芦苇。 观测记录,1964年黄旗海中的氯离子浓度为1222.0毫克/升,到1979年就升高到4946.1毫克/升,含盐量从1972年的7.79‰上升到1973年的9.040‰、1974年的11.68‰、1977年的18‰。   “其实从2008年春季就已经枯了,遍滩盐碱,但是去年9月份又有了小量的补水,今年又没了,而且白色的碱滩变成了黄色,黄旗海恢复恐怕很难。”高文海说。   没有经费来源   黄旗海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海”。   究其原因,高文海称,黄旗海是自然湖泊,全靠雨水补给和上游的季节性河流填补,“旱情和断补是造成黄旗海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旱情严重,直接威胁着黄旗海的“生命”,再加之黄旗海上游人为截流, 在上游的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等季节性河流拦河建坝,修建水库,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位整体下降,致使黄旗海断补,湖面逐年退化。   1996年,黄旗海上游水库冲垮,大发洪水,大量的水和鱼类流入黄旗海,湖面陡升,出现了大量的鱼。“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此后的黄旗海仍然逃脱不了枯竭的命运,但如果补水充足,黄旗海将会恢复原状。”高文海说。   事实来看,黄旗海恢复原状困难重重,但仍有一丝希望。   2001年,察右前旗成立了黄旗海湿地保护办公室,旨在保护这一即将消失的水域。如果雨水充足,黄旗海仍有恢复可能, 相关部门加大对河道的疏通力度,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黄旗海湿地补水量,建立区域“小气候”,增加降雨量 。这些措施都让恢复黄旗海看到了希望。“但事实上,措施都没有实施,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各项工作仍停滞不前。”高文海说。   黄旗海是国家湿地保护区,在国家湿地保护名录中,黄旗海的类别为湖泊与鱼类。   然而,这一湿地正逐渐消失。   相关链接   黄旗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境内,北魏时期称之为南池、乞伏袁池,金代时期称之为白水泊,明朝时期称之为集宁海子,清代时期因其地处正黄旗辖地内而称之为黄旗海,此名延续至今。   黄旗海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6—9公里,呈不规则三角形,湖泊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近10米,蓄水量约5亿立方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等19条河沟,湖盆封闭,没有泄水之路,水质因河水长期只进不出,矿物质沉淀而呈碱性。(文/段国栋) @@@@@@@@@@@@@@@@@@@@@@@@@@@@@@@@@@@@@@@@@@@@@@@@@@@@@@@@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 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037.html 消失的新疆虎与消失的罗布泊生态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609.html 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与盐湖沉积聚矿作用:罗布泊究竟是福还是祸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1172.html 斯文•赫定、陈宗器考察罗布泊与新疆大头鱼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1716.html 《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 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XK201401002.html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bxk201401001.aspx http://www.cqvip.com/QK/71699X/201401/48435987.html 郑绵平院士提出的盐湖农业与海水西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574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33609.html 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92121.html 走近罗布泊(导语)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81151.html 走近罗布泊(“导语”续补)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83787.html 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328 “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027.html 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282485.html 搁置争议:调鸭绿江水以解华北平原水危机之困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20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学者质疑渤海通道方案:投3000亿客运量不足
热度 2 xjtuhyg 2014-9-6 12:28
学者质疑渤海通道方案:投3000亿客运量不足 渤海跨海通道方案将上报国务院,计划 12 年收回超 2000 亿投资。赵坚认为,投 3000 亿客运量不足,京沪高铁开通 3 年客运量才突破 2 亿人次,大连和烟台之间客流怎么可能超过京沪线呢? 关键词:渤海,烟大海底隧道方案,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方案,鸭绿江,水安全 2014-09-0507:58: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责任编辑:贺超 http://finance.huanqiu.com/hongguan/2014-09/5129444.html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渤海跨海通道,这个规划了20多年但未获立项的工程,因为政府文件中的一句话,再次“热”了起来。    在国务院8月19日公布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8月底, 渤海跨海通道项目战略规划研究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 对外透露,烟大海底隧道(即渤海跨海通道)的方案将会在半个月内,以一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的形式,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上报国务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3年王梦恕对于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该项目,亦有同样表态,但最终无果。   对此,一位交通领域人士认为,从当前需求来看该项目没必要建设,即使通过立项,项目所需超2000亿元的庞大资金,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关于这一项目的争论,自1992年提出以来就未停息。不过,王梦恕和他所负责的项目组,还是希望该项目最早在“十三五”期间开工。   规划22年未获立项   1992年,时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和3位同事,提出了建设渤海跨海通道的构想,得到了烟台市、山东省的大力支持。   2012年,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良忠表示,山东和东北三省的人口众多,一旦渤海湾跨海通道建成,对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经济促进作用很大。   “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不如山东,交通是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东三省’对渤海湾跨海通道的期待更强烈。”刘良忠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渤海跨海通道建设的初衷,是连接打通东北-华东通道,通道两端的大连和烟台将是受益最大的城市,一旦建成,二者将由过去的交通死角变成重要枢纽。   也正因如此,自2009年以来,辽宁、山东两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6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议案和提案。   此后,关于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持续。2012年,王梦恕透露,全长170公里的线路计划分成3段、6个工作面来建设,整个建设周期大约需要6年。   山东省一位政府参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山东曾组建一些半官方和民间学术团队,并为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透露,早在“十一五”期间,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就被列入国家的预选项目。   不过,在这个横跨渤海湾的项目论证上,山东、辽宁两省此前多是单打独斗,2014年“两会”期间,两省代表团才坐到了一起。   上述山东省政府参事透露,关于渤海跨海通道项目,虽多次调研并上报,但多限于地方政府层面,在得到国务院层面重视后,该项目的前景更加被看好。    烟大海底隧道的构想从1992年提出至今,已有不少组织向上呈报方案和研究成果,虽多次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关注,但项目一直未能在国务院正式立项 。   近日,据人民网和新华网报道,王梦恕表示,烟大海底隧道方案将在半月内上报,此次上报国务院的方案包括1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   总造价2000亿~3000亿/   此前,围绕该项目的战略规划研究一直有多种方案,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次会议研究讨论后, “ 深埋的全隧道”方案被最终确定 ,并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组织设计建设。    根据最新方案,跨海通道全长123公里,以动车为主流运输方式,设计时速250公里,隧道平均深度20米至30米,最深约70米。根据设计时速,从蓬莱到大连只需40分钟左右。   在王梦恕看来,近年来,随着我国隧道建设技术不断成熟,隧道的建造成本与桥梁成本已经不相上下。   “隧道是封闭的,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但是桥梁就不行。”对这次初步方案定为“全隧道”,王梦恕如是解释。   王梦恕表示,该工程总造价大约在2000亿~2600亿元之间,具体数据现在不好下结论,但预计不会超过3000亿元。   对于备受关注的资金来源,郑贵斌认为,从之前类似项目来看,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应该包含国家出资和辽宁、山东地方出资3部分。   对此,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管理学院教授赵坚 认为,如此大量资金,三方应该都会各自掂量,尤其从收益角度,前景并不乐观。   不过,郑贵斌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他认为,如此有潜力的项目,融资不会成为问题,会吸引一大批国内外财团的关注。   有山东学者举例,杭州湾大桥总耗资约160亿元,采取的是政府出资同时吸纳民资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借鉴,但根据以往惯例,重大基础设施通常要由国家控股。   王梦恕曾表示,这样的项目铁路总公司应该还有一些出资,如果山东和辽宁两个省各出1000亿元的话,按照每年收回8%来计算,12年就差不多收回成本,12年之后就是纯收益了。   力求纳入“十三五”规划   不过,赵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从需求来讲,渤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没有太大必要。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渤海湾车运量达101万辆次、客运量654万人次,其中烟连航线车运量达89万辆次,客运量562万人次,占到总运量的近九成。   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预测,到2020年,渤海海峡间潜在的客流量将达到3亿人次左右。即使按照跨海通道承担60%~80%的比例,客流量也将达到1.8亿~2.4亿人次。   如按上述数据计算,2011年客运量仅为654万人次,9年内要增长逾40倍才能在2020年达到3亿人次。   对此, 赵坚认为,这对于任何一条交通线路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从对比数据来看,京沪高铁开通3年客运量才突破2亿人次,大连和烟台之间客流怎么可能超过京沪线呢?   在前述山东省政府参事看来,渤海海峡连接着东北三省与中国关内腹地,轮船运输是当前渤海海峡的主要运输方式,其不足之处在于运输周期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大连到烟台为例,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是165公里,走铁路或公路均需通过山海关绕行1980公里。海峡之间,轮船航行时间约为6~8小时,装卸物资时间平均约需20小时,一个运输周期最短为40小时。    多位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的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渤海湾通道的打通,对东北老工业区更有利。   郑贵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2013年山东省政府曾组织两次关于渤海跨海通道项目的探讨,省长亲自参与,起码从地方政府层面是支持的。   9月4日,一位参与该项目研究10余年的山东学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随着各方面条件逐步成熟,渤海湾跨海通道项目立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不过,对于该项目是否能获国务院通过并最终立项,接受采访的各方依然态度谨慎,在他们看来,当务之急是将其纳入国家 “十三五”规划 。 谢谢关注!谢谢参与!科学争鸣有助于学术进步。 存在不同的调水方案是好事,有比较才有鉴别!敬请读者参考: 霍有光 . 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 3 ): 57 ~ 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F903.016.htm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kjyjyfz199903013.aspx 霍有光 . 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科技导报, 1997 ( 11 ): 53 ~ 56. http://lib.cqvip.com/qk/90455X/199711/10124534.html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DB199711019.htm
167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北京出海运河设想曾计划写进内参,担心起争议被撤下
xjtuhyg 2014-6-18 11:57
北京出海运河设想曾计划写进内参,担心起争议被撤下 蓝皮书认为: 京津陆海 运河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二是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为打造宜居城市创造条件;三是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四是借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关键词: 京津陆海运河,渤海,引渤入疆,陆海统筹 2014 年 06 月 18 日 06:2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冯军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8/40779881_0.shtml 在北京宋庄的画室看看展览,再坐游轮到渤海边吹吹海风,这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到吗?6月9日,北京市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提出北京需要构筑城市新骨架,建议开凿一条全长160公里、宽1公里、30米深,可通行30万吨巨轮的“京津陆海运河”,直通渤海。     蓝皮书认为,按照这个设想,运河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二是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为打造宜居城市创造条件;三是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四是借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一经媒体报道,这份“大胆”的建议便招来无数争议。“挖条运河就能改善环境降低污染?”网友质疑声不断。很多专家也指,这个建议“看上去很美”、“根本不靠谱”。 “ 设想”两年前计划写进内参 “ 京津陆海运河”的建议出自蓝皮书中《促进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对策研究》一文。施昌奎是此文的作者,同时也是蓝皮书的主编。 “ 北京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缺水问题。但是由于距离远,大量水资源会在半途中消耗掉,开通运河引入海水可以弥补这一点。”施昌奎说,北京提出要建世界城市,而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临靠大江、大河,这一点是北京所不具有的。 北京水务局的资料显示,2013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有21亿立方米,缺口达15亿立方米。北京的年均水资源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甚至不足100立方米,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世界人均为7700立方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程师刘树坤介绍, 如果考虑到生态环境用水量,北京每年缺水量将更大,达到几十亿立方米 。但在他看来,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最现实的还是采取南水北调、雨水收集、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等综合措施。 施昌奎透露,早在两年前,他就曾把开凿“京津陆海运河”的建议写进北京市社科院给北京市政府的内参里。“我们院领导觉得还不够成熟,怕引起争议,就撤下来了。现在蓝皮书发布,我又把它重新放到这里面。”施昌奎说,蓝皮书的发布不是给领导看,是“纯粹扩大社会影响”,就“没有太多顾虑”, 之所以目前受到外界关注,是因为契合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形势。 “ 技术和成本不是问题” 西起北京通州宋庄,东至天津滨海新区蔡家堡,经河北香河,天津宝坻区大口屯、大唐庄,再经宁河县乐善庄,最后到达滨海新区,在蔡家堡入海,全长约160公里、宽1公里,30米深。这就是“京津陆海运河”的“经络”。 “ 引渤海水,从海拔为零的地方,把水逐级扬高到海拔100米左右的北京,这种水往高处流的倒行逆施方式,需要耗掉多少资源?” NGO 组织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锋和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均认为,开凿运河的工程成本巨大,经济上不划算;同时占去160平方公里土地,对于本来就少地的京津地区来说很不现实。 但施昌奎认为, 开凿“京津陆海运河”的工程技术和成本其实不是问题,利益才是最大的障碍 。他初步估计运河工程需要移民20万人口,“但是如果我们将运河的沿河景观规划好,完全可以容纳这么多的人口。” 施昌奎表示,方案目前只处于专家设想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实施,他只是从政府公共治理角度提出建议,还需要从其他角度进行专家论证。“如果这个工程投资太大或者技术水平达不到,政府部门自然会有自己的考虑。”不过在蓝皮书中,施昌奎指出我国目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财政上也能负担得起开凿运河的成本。 让冯永锋更为担忧的是,开凿运河后产生的其他生态问题,比如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他说:“北京所在的华北,地下已经形成巨大的地下水枯竭大漏斗,海水浩浩荡荡地涌将过来,一路下渗,势必改变京津一带的地下淡水,让其逐渐咸化。” “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北京的地面一直处于沉降状态,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地质灾害。何况,随着地下水变少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人类总会有一天只能去喝海水的。”施昌奎承认引来海水可能会污染地下水,但他认为“两权相害取其轻”,地质灾害的威胁更大,而盐碱化的危害可以通过技术处理。 蓝皮书指出,“京津陆海运河”开通后可以使北京成为“准沿海城市”,发展航运事业和海洋经济。对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程师刘树坤直指“毫无必要”:“如果北京走水运,第一是要建码头,从码头到终点还要走陆路。北京陆路交通这么发达,搞海运价值不大。如果搞旅游观光还可以,但是成本太高了。” “ 减少PM2.5”太不靠谱 “ 京津陆海运河”更惹人眼球的,还在于其改善大气、减少PM2.5之说。 对此,施昌奎解释:“扬尘污染是雾霾形成的很大因素,运河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扬尘,同时还可以将落下来的扬尘冲到大海里去。”但施昌奎也承认,一条运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地区的雾霾状况,作用只能说微乎其微。 “ 一条河流只能改变周边一点点,想大面积的气候改变,除非是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大面积的海面,靠这个来解决PM2.5,我觉得不太靠谱。”刘树坤指出。而常纪文甚至认为,如果把海水引进大陆,增加空中水蒸气后,反而会加重雾霾。 “ 京津陆海运河”不被看好,还因高居不下的海水淡化成本。据悉,原来北京也想过从曹妃甸取水,但后来也是因为海水淡化成本太高作罢。 天津是全国海水淡化行业发展处于领先的城市,但是去年最后一季度,天津市部分海水淡化企业却出现销售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海水淡化的成本太高。目前,我国淡化过的海水成本约为5至8元每吨,远远高于4元每吨的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 淡化的海水市场前景堪忧,但在施昌奎看来,海水淡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运河开通,海水淡化就会规模化,成本会降低。他认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滞后反而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绝佳机遇,可以大力促进海水淡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反,刘树坤则担心,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域,大量淡化海水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把淡水取走后,渤海湾的含盐量会越来越高。 警惕“设想”对社会产生误导 摊开地图,不得不感叹施昌奎的建议够“大胆”。针对网上的各种质疑,施昌奎一再强调,“这个方案还处于学者设想、交流阶段”,远未到国家战略层面。他认为自己把这个方案提出来,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媒体、网友、其他专家的关注和讨论。 “ 网友的忧虑也是我的忧虑,只不过我觉得好处大于坏处。”施昌奎承认自己的建议还是“粗线条”的,目前落实起来并不现实,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障碍、财政预算方面的障碍,甚至还有社会舆论的障碍,“但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来这个方案的施行并不是没有可能。” 冯永锋则指出,“京津陆海运河”这样的伟大蓝图,暗中折射出了一种心理,就是“不以环境容量承载发展方式”,而是拿发展方式去强迫环境容量改变。 对此,施昌奎表示,自己只是从政府公共治理角度提出建议,至于工程技术、环境、财政等方面,不是他考虑的范围,需要其他专家去论证。政府采纳不采纳,他希望能尽快有一个综合论证的结果。 刘树坤认为,一个大胆设想要变成政府工程,“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首先要做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评价,等这些做了以后才能通过发起单位,比如某个公司或者某级政府,把这个项目建议书交给发改委,发改委再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再上报到政府。这么大的工程肯定要全国人大通过后才能动工开凿。” 而环保部城市环境管理专家组成员彭应登说,北京市社科院作为北京的智囊机构,相关研究需要经过严格论证和评估,否则会对社会产生误导。 实际上,从北京周边到渤海口已经有一条运河:蓟运河。其干流河道始于蓟县九王庄,流经天津市蓟县、宝坻、宁河、汉沽、塘沽几个区县,全长144.54公里,经北塘口入海。刘树坤认为,新建“京津陆海运河”,还不如疏通蓟运河,“至少还多一个文物价值”。 而就在外界广泛质疑之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官方网站却刊文称,《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蓝皮书及其主要观点得到了媒体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各大网络均围绕“开凿京津运河”这一建议,报道或转载了蓝皮书发布的主要观点。 谁更靠谱?引水解渴 设想者:通过海水淡化,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困境 反对者:产生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改善气候 设想者:改善京津大气环境,为宜居城市创造条件 反对者:海水引入增加水蒸气,反而会加重雾霾 发展航运 设想者:打开入海口,使北京成为“准沿海城市” 反对者:北京陆路交通发达,搞海运价值不大 开凿成本 设想者:工程技术和成本其实不是问题,利益才是最大的障碍 反对者:海水“倒行逆施”开凿成本巨大,占用160平方公里土地很不现实 调查与思考 《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http://www.cqvip.com/QK/71699X/201401/48435987.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XK201401002.htm l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bxk201401001.aspx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03/00/6840844_113850129.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绸缪中国水战略》 http://product.suning.com/103083872.html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1427606.html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item.jd.com/11091485.html http://book.jarhu.com/book-464933.html 霍有光:就“引渤入疆”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0835420/1.html http://blog.gmw.cn/blog-5777-2908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06705
1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开凿京津运河”建议者回应质疑:希望建议落到实处
xjtuhyg 2014-6-11 12:54
“ 开凿京津运河”建议者回应质疑:希望建议落到实处 昨日,该建议提出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表示,该建议确实有些内容是粗线条,网友的质疑可以理解。 关键词: 京津陆海运河,渤海,雾霾,沙尘暴,陆海统筹 2014 年06月11日02:24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邓琦)前日,北京市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2014北京蓝皮书,其中建议开凿160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认为该建议“看上去很美”。昨日,该建议提出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 表示,该建议确实有些内容是粗线条,网友的质疑可以理解。 网友:看上去很美 2013-2014 北京蓝皮书包括六部报告,在《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中“促进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对策研究”这一文章提出, 开凿“京津陆海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同时可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 “ 京津陆海运河”设想从北京通州宋庄至天津滨海新区蔡家堡,全长约160公里,运河平均宽度1公里。 该建议经报道后引发热议,一些网友认为该建议“看上去很美”,但不太现实,“不治理污染源头,挖条运河就能改善环境降低污染?” 主编:技术不是问题 “ 促进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对策研究”这一文章的作者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他同时也是《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的主编。 昨日,施昌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理解大家的质疑和担忧,并对大家的质疑作出回应。 海水渗入会引起土地盐碱化,施昌奎说,这确实是该建议存在的问题之一。但这是两害取其轻的结果,因为北京地下水超采所形成的地质灾害要远远高于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与其加大地质灾害风险,不如引入海水,这样危害小一点,而盐碱化的危害可以通过技术处理。 开凿运河是否会降低PM2.5?施昌奎说,开凿运河并不是直接降低PM2.5,而是对环境的改善有正面意义。运河通过对微气候的影响,通过空气湿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城市工业喷涂和扬尘带来的污染。 施昌奎还认为,开凿“京津陆海运河”技术其实不是问题,利益是最大的障碍。 “ 改善环境还是要靠治理” 专家称开凿运河对改善大气没有太直接关系 环保部城市环境管理专家组成员彭应登 认为,开凿“京津陆海运河”对改善PM2.5没有太直接关系。 彭应登说,该建议缺乏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海水渗入地下引发的土地盐碱化问题会十分严重。 针对“改善大气”一说,彭应登认为没有对症下药,北京目前的污染主要原因有三个,即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量大、特殊城市结构和特殊地理环境,运河对这三部分都没有触及,而且引入的海水对扬尘没有根本性影响。 彭应登说,北京市社科院作为北京的智囊机构,建议被政府采纳的可能性很大,相关研究需要经过严格论证和评估,否则会对社会产生误导。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 认为,这个建议听上去“没什么逻辑”。目前北京的空气质量相比去年有明显好转,北京从去年至今采取的清洁行动计划等应该发挥了作用,“改善环境根本还是要靠治理。” “ 开凿运河建议两年前就曾提出” 施昌奎说前期论证约半年,将关注政府和公众对该建议态度 “ 开凿京津陆海运河”的建议引发热议,其中质疑声居多。为何提出该建议?提出之前做过哪些论证?新京报记者昨日对话了该建议的提出者施昌奎。 新京报: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 施昌奎:我两年前就曾提出这个观点,当时考虑,北京要想跻身国际前列,没有出海口和充足的水资源肯定不行。出海口既是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集散的重要通道,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交汇点。“京津陆海运河”的开凿可以把北京变为“准沿海城市”。 当时提出来没有太多人关注,现在契合了京津冀一体化和大气污染的背景,所以引发了热议。 新京报:前期做过哪些论证? 施昌奎:前期论证约半年,主要是就技术上的问题咨询工程专家。在咨询的过程中,很多专家有顾虑。两年前提出这个建议就打算上报院里,当时院里说暂时放一放,因为考虑到海水如何引入以及引入后引发的水污染等问题很难解决。这次发布蓝皮书我又提出了这个观点,但只是引用的部分内容,不是所有详细论证的内容。确实有些内容是粗线条,比如该地区涉及的搬迁人口等,因为是做社会科学的,不能从工程角度来论证。 不过经估算,凿这样一条运河大约需搬迁20余万人员,运河两边的区域可以消纳这些人员。 新京报:如何看待网友的质疑? 施昌奎:有人说我脑残,我觉得大家的质疑可以理解,大家担心水污染、安全、技术、资金、人员搬迁等问题,这些忧虑都是情有可原的,任何一个工程都是有利于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大家说我不务正业,我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圈内人久而久之就有了限制,很难有创新性,圈外人会提出一些超前的、目前不能实现的想法,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或许可以解决。 新京报:会把建议提交到有关部门吗? 施昌奎:我不会主动去交流,学者提供的是智库型的建议,当年 南水北调 也是经过多年的论证。接下来会关注政府和公众对这个建议的态度,关注这个事情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作为一个写字提建议的人,提建议是我的职责,我也希望建议落到实处。 “ 京津陆海运河”预计走向 “ 京津陆海运河”总体设想: 西起北京通州宋庄,东至天津滨海新区蔡家堡。全长约160公里,运河平均宽度1公里,通航船只吃水深度达到30米,可以通航30万吨级轮船。 “ 京津陆海运河”主要功能: 1 、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 2 、通过运河引入海水,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为打造宜居城市创造条件; 3 、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 4 、通过运河引入海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上内容据北京蓝皮书) 调查与思考 《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http://www.cqvip.com/QK/71699X/201401/48435987.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XK201401002.html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bxk201401001.aspx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03/00/6840844_113850129.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绸缪中国水战略》 http://product.suning.com/103083872.html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1427606.html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item.jd.com/11091485.html http://book.jarhu.com/book-464933.html
1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蓝皮书建议开凿京津陆海运河:称可治理PM2.5
xjtuhyg 2014-6-10 16:40
北京蓝皮书建议开凿京津陆海运河:称可治理PM2.5 “ 京津陆海运河”的开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雾霾天气,但可以通过“微气候”的调适来降低北京部分PM2.5的来源,比如说,通过空气湿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城市工业喷涂和扬尘带来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北京周边地区扬尘对北京的入侵。 关键词: 京津陆海运河,渤海,雾霾,沙尘暴,陆海统筹 2014 年06月10日02:31 来源: 新京报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0/40659447_0.shtml 昨日,北京市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2014北京蓝皮书,蓝皮书涵盖《北京经济发展报告》、《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北京社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共6部,报告针对人口、教育、交通、环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剖析。 蓝皮书建议,开凿全长160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可引入海水进行淡化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 新京报讯昨日,北京蓝皮书提出开凿全长160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进行淡化,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 并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 运河平均宽度1公里 蓝皮书指出,开凿“京津陆海运河”的总体设想是:西起北京通州宋庄,东至天津滨海新区蔡家堡,经河北香河,天津宝坻区大口屯、大唐庄,再经宁河县乐善庄,最后到达滨海新区,在蔡家堡入海。“京津陆海运河”全长约160公里,运河平均宽度1公里,通航船只吃水深度达到30米,可以通航30万吨级轮船。 “ 京津陆海运河”的主要功能设计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二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为打造宜居城市创造条件;三是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四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 京津陆海运河”可治理PM2.5 蓝皮书称,北京要想跻身世界城市之列,没有出海口和充足的水资源肯定不行。出海口既是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集散的重要通道,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交汇点。“京津陆海运河”的开凿虽然不能将北京变成一个完全的沿海城市,但 可以通过宽约1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使北京成为一个“准沿海城市” 。 北京的水资源是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也会越来越紧张,南水北调的成本与压力会越来越大,长江流域无水可以北调的局面将会形成。通过“京津陆海运河”引渤海海水进京进行海水淡化将是北京未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必然选择。 北京日益严重的雾霾天已经严重地损害了北京市民的身心健康。 “京津陆海运河”的开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雾霾天气,但 可以通过“微气候”的调适来降低北京部分PM2.5的来源,比如说,通过空气湿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城市工业喷涂和扬尘带来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北京周边地区扬尘对北京的入侵。从这个方面来说,开凿“京津陆海运河”也是北京综合治理PM2.5的重要途径之一。 “ 京津陆海运河”是否会对北京地下水造成污染?北京社科院表示,因为北京地下水超采所形成的地质灾害要远远高于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京津陆海运河”的贯通 将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重塑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未来。 调查与思考 《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http://www.cqvip.com/QK/71699X/201401/48435987.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XK201401002.htm l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bxk201401001.aspx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03/00/6840844_113850129.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绸缪中国水战略》 http://product.suning.com/103083872.html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1427606.html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item.jd.com/11091485.html http://book.jarhu.com/book-464933.html
1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野外调查之地学奇观—无棣碣石山
热度 5 maplewkf 2014-5-22 14:54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鲁北平原的东部、渤海西岸,矗立着一座地学意义十分重大、历时人文积淀非常丰厚,过去鲜为人知、近来渐受关注的“小山丘” —— 禹贡碣石山。这山,大禹治水经过,秦皇汉武来过,曹操观海上过 …… 此山夏商称碣石,春秋称无棣山,魏晋称盐山,唐宋称马谷山,元明称大山。 2001 年 9 月,复名为碣石山,位于无棣县城北 30 公里处的碣石山镇境内,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有着巨大的地质科研价值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笔者日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做地质调查过程中,欣闻此山,产生浓厚兴趣,到此一览,遂有感而发,查阅文献资料以成此文。 碣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等帝王,或治水,或巡游,都在此留下了遗迹和诗文。刘长卿、陆游以及明太宰杨巍等当地文人墨客游览此山,写诗作赋,也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是一座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名胜。曹孟德登临碣石山,写下著名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中的碣石即为现在的碣石山。 碣石山,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海拔只有 63.4 米,周长 1600 米,占地大约 20 万平方米,此山虽小,但却是山东境内少有的第四纪火山中最为年轻的一座,也是鲁北平原唯一的山体、最高的山头,同时还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 位于黄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称为黄河故道的“古化石”。碣石山地处郯庐断裂带西侧,华北盆地东南缘,形成于大约 73 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一座死火山。山体不对称但分层明显,其喷发物多为火山灰、火山渣、火山弹、火山砾岩、火山熔岩,岩性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在地质学上,特别是在火成岩、地质构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区以前寒武的花岗质片麻岩和片岩为基底,盖层为中生界与第三系的断陷盆地沉积,第四系为冲积相沉积。 由于其为最年轻的第四纪火山,且地质遗迹保留和维护较好,因此,具有极高的地学观赏和科普价值, 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地质、地貌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及火山岩地质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自山下远观,整体而言,碣石山表层大部分为第四系土层及火山灰覆盖,较疏松,植被和草木较繁盛,生长着酸枣、刺槐等荆棘林木,空气清新,景色壮观秀丽。沿碣石山北拾级而上,坡度较陡,山腰处,首先印入眼帘的为碣石碑,此碑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体巨大、肃穆壮观,碑下方镌刻着“碣石复 名记”,字字珠玑:“碣石,海畔山,夹右碣石入于河。此乃禹贡碣石定位之要义,斯碣,一丘兀立,傍海依河竖标识,九脉环抱,顾汉盼唐唱大风。顾炎武曰:马谷即大碣石。肇域志称:马谷在九河入海处,断为碣石无疑。复名非易名,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是也。”碣石山碑西侧路沿,为 2001 年首届世界华人运动会碣石山圣火采集纪念碑, 通过碣石门, 随后继续登高 ,可见火山洞穴及火山岩层等地学奇观其,其后步入火山口遗迹,可见洞天福地、一线天、虚怀若谷、石瀑、海眼等地学火山岩科普景观,此乃地学景观之精华,包含了火山口地貌、绳状、枕状构造玄武岩、火山岩层、火山碎屑岩等多个独具特色的典型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火山口遗迹,可到达摩洞、龙马洞,再到“林冲风雪山神庙”遗址、新修的碧霞元君祠、石林景区、曹操横槊赋诗群雕、禹王亭,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造景点,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耐人寻味。“石林”里,巨石如笋,似人似仙,有蹲有坐,有卧有立,如同放大的太湖石;石瀑中,黑石遍地,似炭似铁,有的拳头大,有的秤砣般,好像煤矿的矸石堆;山洞不深通天透地,小路婉转形似楼梯 …… 一路走来,攀上山颠,来到观海阁。在山顶观海亭中的汉白玉碑石,正面镌刻“魏武帝曹操登临处”八字,背面刻有毛体曹操《观沧海》。在楼上,我还意外地看到了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词:“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原来李之仪就出生在无棣。 在观海阁放眼极目远眺,北边海天相接、桅帆林立、河沟蜿蜒交织,万亩盐田、大片虾池如无尽明镜。南边海丰塔隐隐约约,东边秦台忽隐忽现,如海市蜃楼。四下环顾,成片成带的枣园、芦苇、柽柳绵延天边,无数村落点缀其间,犹如一幅无边无际的油画,气象万千,心胸顿时为之开阔,思历史之悠远,让人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正如毛泽东主席的诗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深觉现如今太平盛世人世间的美好,珍惜当下时光,弥足珍贵,共勉之。
5652 次阅读|8 个评论
海滨即景 2008-08-16 17:19
taodeng 2014-2-7 13:22
辽宁 兴城 海滨 夏去秋来匆匆,春花早已无踪。鸥鹭舞动轻松,不怕云遮雾浓。海潮带来晨风,留几串脚印沙滩中。朝阳露出天空,瞬间染世界赤红。危亭礁石高耸,看白浪滔滔汹涌。飞渡廊桥不知有几孔,安然挺立似长虹。舢板上走下老船工,扛一篮鱼虾绽一脸笑容。菊花离岛看朦胧,真有渔女杀恶龙?欣见捉蟹众孩童,欢笑回响乐融融。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天一色 2008-08-13 00:07
taodeng 2014-2-7 13:21
河北 乐亭 月坨岛 离开北京闷热沉霾的天气,来到渤海边。心里也有准备,知道渤海早成为一片污染的水域,据说就算目前切断所有的污染源,也需要二百年才能自净。所以并不指望能看见透明的蔚蓝,但当水天一色的浑浊呈现在眼前,还是无法言说的震撼。环境恶化到如此的程度,水中的生灵不是灭亡就是逃逸,曾经鲜活的赶海场景已然不在。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渤海之波 2007-11-27 08:49
taodeng 2014-2-6 00:07
兴城海滨 日暮涛声重,沙平鹬步轻。 红蓝天海色,淼淼失沙汀。 客轮风雨夜 天低黑雾浓,闪电照波红。 铁甲飙豪雨,钢窗震烈风。 仓皇惊起伏,混沌失西东。 激荡奔腾夜,深渊撼老龙。 汉沽野望 稻谷金黄芦荻秋,老翁堤岸坐垂钩。 渔家喜看蟹肥美,又是丰年好益收。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2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渤海拟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我不持乐观态度。
热度 4 sxllinux 2013-9-27 19:59
今年7月份有新闻报导称:“ 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 半岛,设计全长123公里,多年备受关注的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大连至烟台渤海海底隧道项目目前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再过一个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以下简称跨海通道)方案,将由中国工程院上报国务院。 ”具体的工程图如下所示: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在科学网发表博文的意愿,但是现在既然突然想起来了,便说一说罢,也算对得起我的专业。 根据USGS测定,渤海湾一带曾发生7.2级大震,各项参数如下所示: M 7.2 - Bo Hai, China Time 1969-07-18 13:24:46 UTC+08:00 Loc 38.418°N 119.452°E Depth 10.9km 西侧的是地震所在地,东侧是距离地震较近处的隧道部分。二者距离约110公里。 目前全球最长的海底隧道是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4公里,远逊于渤海湾隧道的123公里,曾经可能对该隧道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参数如下: M 6.8 - Hokkaido, Japan region Time 1983-06-21 14:25:28 UTC+08:00 Loc 41.367°N 139.118°E Depth 9.0km 西侧是地震所在地,东侧是隧道部分,二者距离约100公里。在这点上,这两个隧道比较相似。 渤海湾大地震发生于1969年,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这个地震。据新闻讲,渤海湾隧道的念头形成于1992年,是渤海湾大地震发生的23年之后,我比较怀疑此次渤海湾隧道的工程建设是否给予抗震设防很大的关注。即使如此,前段时间的南京地铁哈尔滨地铁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事故也让我对这个工程没有多少信心。 根据杨学祥老师的研究,上一个地震活跃周期是1947年-1976年,而本次地震活跃期可能为2000年-2030年。有人说渤海湾隧道运行12年后就可以收回成本。我且不去辩驳这种推算是否正确,单就这个隧道能否坚持12年仍不垮塌的问题上,我也不持乐观态度。 下面附上日本青函隧道的高昂代价: 高昂代价 修建这条青函隧道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1971年主隧道动工兴修时,预算工程的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但后来多次追加费用,估计到隧道竣工,整个工程需用27亿美元,平均每公里5千多万美元。 由于工程极其复杂,施工条件又非常差,自隧道动工以来,已有33名工人丧生,1,300人伤残。隧道两度被海水淹没,第一 次发生在1969年,海水将岩缝冲大,每分钟涌入11吨,水在斜井里上升了150米。工人们花了近5个月时间将积水抽出,后来在整个隧道周围灌上一层厚达4.5米的水泥浆,并用钢板把岩缝堵住。1976年,海水再次以每分钟70吨的流量冲入供应隧道,工人们又足足奋斗了5个月才控制住这次水害,共死亡20余名工人,仅后一次水害的影响,整个工程至少被推迟了两年。 再附上一个人的说法: 刘良忠表示,从现在国内外跨海工程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看,跨海桥梁技术和海底隧道技术已十分成熟,风险较低。“ 只要海底隧道不位于地震的断层区域,隧道的抗震性就可以保证。 ” 来源: http://www.jfdaily.com/a/6492012.htm PS:这个话可能武断了点。。。地震波君不高兴了。 另外,新闻报道上王梦恕院士称 :“ 这条海底隧道面对9级地震也不怕,可以用百年 ” 来源: http://roll.sohu.com/20130725/n382522351.shtml PS:说实话 ,这些年,看这些 可以用百年 之类的话我已经怕了。。。。。
823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当代创造学的惊人之笔,令一切智者为渤海而沉思!
热度 1 wyc 2013-7-13 06:32
中国拟2600亿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烟台到大连仅40分钟 2013年07月11日 03:54 来源: 时代周报 作者:张蕊 分享到: 更多 0人 16449 人参与 5367 条评论 再过一个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以下简称跨海通道)最终方案将定稿,形成一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 接着, 这些报告将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上报国务院 。 设计全长123公里的跨海通道两端,分别是辽宁 大连 和山东烟台。这一跨度也将使得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约51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尽管目前跨海通道的最后工期还没有确定,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但整体投资大约在2600亿元左右。跨海通道建成后,归属铁路总公司管理,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分钟。他给时代周报算了一笔账,“这样的项目铁路总公司应该还有一些出资,如果山东和辽宁两个省各出1000亿的话,按照每年返利8%来计算,12年就差不多会收回成本,12年之后就是纯收益了。” 王梦恕预计跨海通道建成后一年的收入会达到200亿,“货运会很赚钱。”这样的话,如果剔除返利的160亿,剩下的利润不能分,因为隧道的维修、维护等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然最初的票价可能会贵一些,因为一些成本会加进票价里。” 图纸上的梦想 实际上,设立跨海通道最初的念头始于1992年。那时 青岛 加快了铁路建设,一下子从各个方面超越了烟台一大截。同为山东的城市,当时的烟台市有关领导有些着急了。于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就准备召开一个大会,会上准备研讨如何加快烟台经济发展。 作为会议文件的起草者,时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和三位同事就此展开讨论。他们都认为,烟台经济要快速发展,交通必须先有所突破。“如果能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烟台不就成了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柳新华突然灵光一闪。那个时候的柳新华完全没有想到,就是自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提议,竟触发了那么多人的梦想。 按照柳新华当时提出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基本构想,首先要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软连接”;其次,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最后,修建蓬莱到旅顺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从而在渤海海峡实现天堑变通途。 这个构想很快得到了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首肯和重视。1993年,经过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成立一个包括科技部、交通部、原铁道部、山东省、辽宁省等多部门在国家层面的课题组,甚至还包括解放军工程兵和海军的有关部门,一个多部门、多层次、多人的研究团队就此组成。 当年9月,山东省在蓬莱召开了“跨海通道阶段性课题研究”见面会。这次见面会上,与会的专家级别都比较高,不少专家在会上都提出了自己对于修建跨海通道的意见和建议。那次会议后,课题组的每个人都深受鼓舞,热情高涨,1994年的年初,跨海通道研究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2004年,鲁东大学成立了由何益寿、董国贤、柳新华等近30名专家组成的“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为实现跨越渤海海峡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撑。那时候,每个人都尽心尽力,都想让这个项目能够尽快的被付诸实施。 事与愿违,如今跨海通道项目已经经过了21年,不少人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已经逐渐地苍老,但这个项目却依旧停留在设想、图纸和研讨会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在这20多年中,直接参与过跨海通道研究的人大约有100多人,如果算上间接接触的,人数将过千。 2011年9月,课题组最早的元老之一的董国贤先生离世。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位元老离世。 对于董国贤,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蓝色经济(烟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良忠记忆犹新。据他回忆,董国贤是从营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退休后,每天都会关注跨海通道的事情,“他眼睛不太好,就在家里用放大镜查看资料,充满了热情和信心。” “老先生不会用电脑,查到的资料全部都要用手写。自己想到什么观点和思路,就会赶紧写下来,让孩子寄给我们。或者等我们到北京拜访他的时候再给我们。”刘良忠说,从参加跨海通道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动。 下个月,鲁中大学要召开有关跨海通道研究的总结和回顾会,“这么多年过去了,对有些人必须有一个交代。”刘良忠说。 全隧道方案风险低 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重大咨询项目,直到2012年,王梦恕才正式参与到跨海通道项目中。 这是因为鲁中大学有个老师是王梦恕的研究生,他向王梦恕提到过有关跨海通道的事情,这引起王梦恕的极大的兴趣,他让自己的学生回到学校安排考察路线,计划实地去了解情况。2012年5月,带着国家拨付的360万元,王梦恕牵头与其他8名院士共同前往大连至烟台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从大连下海,乘坐轮渡到了烟台的蓬莱市,这个线路的海底有可能筑建未来的海底隧道。” 但早在2008年,王便知道了这个计划的存在。当年,原铁道部组织了一个铁路规划会,计划修建一条全长5700公里的铁路,起点是黑龙江同山市,终点是海南省 三亚 市,其间需要经过渤海湾以及琼州海峡。这条铁路线后来被写进了全国铁路总规划,被称为铁路“一纵”。 就在那次会议上,王梦恕知道了原铁道部有意要在大连到烟台之间修一条铁路,会上讨论的方案是“北隧南桥”,所谓“北隧南桥”就是指大连入海的时候修建隧道,而到烟台后,隧道要从海底提升出来并修成桥。 彼时,这个项目一提出,就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强烈兴趣,但专家们觉得“先隧后桥”的难度会比较大,以目前的技术尚不能很好地达到工程所要求的一些标准,所以这个项目就被搁置了,“我当时就觉得先隧后桥的方案不行,那么深的地方,要高出路面那么高,肯定有风险。”王梦恕说,他就想总有一种方案是可以适合这个项目的。”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梦恕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会更好呢?将这些理论搬进了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验后,他认为自己的理论在实际中完全可行,“现在不管谁修这个海底通道,我们都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在实地考察和各种会议的研究讨论后,跨海通道正式否决了南隧北桥的方案,定为深埋的全隧道方案,“深埋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风险。” 跨海通道将采用复合衬砌结构的形式。他解释,所谓复合衬砌,就是将一层厚道分成同等的两层,中间加一个防水隔离层,以此来增加柔软性,“这个结构抗裂性很好,之前的结构刚度太硬,很容易开裂。” 在即将上报的方案中,跨海通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 跨海通道的火车都是平板车,当 汽车 要通过渤海湾隧道时,人可以不下汽车,直接把车开上平板火车,进行固定后,由火车统一拉过隧道,到达后,火车的固定自动解开后,司机就可以直接开车出通道。 跨海通道的高回报 虽然一直在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多年来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就曾表示,希望这项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从而促进烟台和大连的经济再次飞跃。 不仅如此,跨海通道的修建无疑能够串联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发达的城市群,将东北经济区和山东经济区联成一体,进而沟通长三角和珠三角,扩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这也使得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城市都很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尽快地开工建设。 蓬莱市政府就是其中之一。最初他们按照项目的要求一共找了4个登陆点,“三个被否了,不符合要求。”王梦恕说,最后一个登陆点,离机场、码头以及高速公路都很近,登陆点设在这里,就很容易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枢纽,“隧道都是深埋,所以附近不允许再修建任何房屋,这也是地方政府也着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刘良忠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海峡南北之间的潜在汽车日流量至少在3万-4万辆之间,预计到2015年超过10万辆。而烟大铁路轮渡设计未来最大能力为日运50列火车和2500辆汽车,加上其他烟大线上客货轮汽车轮渡,日运汽车不超过1万辆,很难适应南北两岸的货流需求。目前,进出东北的货车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经山海关绕行1600公里。 不仅如此。烟台大连之间的直线距离仅170公里,乘船则需6.5-8个小时,而且每年均有1个多月因风浪影响不能通航。如果全天候运行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则最多只需两小时。 柳新华说,如果以3万辆汽车的日流量来算,每车节约500公里路程的话,一年可节约的燃油就可达100万吨左右,这相当于一座中型油田一年的 原油 产量。 关于跨海通道的资金筹措渠道以及投资回报,鲁中大学专门成立课题组来研究,根据研究,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3000亿-4000亿元。可以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PPP(政府与民间合作)等多元投、融资模式运作,只要国家有相应的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资建设。 尽管王梦恕即将上报国务院的跨海通道是全隧道方案,但鲁中大学的研究却认为,无论是建设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跨海通道都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如果建设公路、铁路通道,建成以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即可达2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 旅游 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成倍增加。跨海公铁通道约2600多亿元的投资,12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3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渤海海底隧道前期工作启动,预估投资超2000亿
xjtuhyg 2013-4-3 11:59
渤海海底隧道前期工作启动,预估投资超2000亿 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提案中建议,希望这项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从而促进烟台和大连的经济再次飞跃。 关键词:渤海,海底隧道方案,南桥北隧方案, 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方案 2013-04-0303:19: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  有4741人参与 http://money.163.com/13/0403/03/8RGNDO2P00253B0H.html 多年来,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的大连至烟台渤海海底隧道项目目前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在辽宁省外宣办日前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委副秘书长赵日强透露了上述消息。赵并表示,大连市将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做好海底隧道的前期准备工作。 自从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透露“我国正考虑建造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湾跨海隧道、而且该项目已列入铁道部的远景规划”开始,渤海海底隧道以其据估算超过2000亿元的巨额投资和世界级技术难题而备受瞩目。 不过,关于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尤其是巨额投资的经济性,也一直颇富争议。 2009年开始,辽宁、山东两省连续五年将该项目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提案。 此前,该项目一直处于论证阶段。而今年“两会”结束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在就该项目履行相关程序。 据悉,目前这一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并处在紧张的前期准备过程中。 全海底隧道方案 3月29日,大连市委副秘书长赵日强在辽宁省委外宣办组织召开的贯彻十八大精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连市将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做好大连与烟台海底隧道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最新消息,使多年来备受关注的渤海海底隧道项目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而此前的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透露,由他牵头进行研究的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项目,将于今年6月向国务院上报考察报告,未来有望通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届时从大连到烟台的车程将随之减少到半个小时。 对此,赵日强亦介绍:“长期以来,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项目一直处于论证阶段,今年‘两会’结束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在履行相关程序。” 王梦恕告诉本报记者,报告分咨询建议报告和工程方案报告,咨询建议报告对该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做了论证;工程方案报告采纳的是全海底隧道方案,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南北两端的接驳点、工程规模也已确定。 王梦恕解释说,之所以采用全隧道方案而不是之前盛传的“南桥北隧”,是因为实地调研发现并不可行。“‘南桥北隧’方案桥隧之间需要一个岛屿做转换,但渤海上的岛太小,需要建人工岛,这样一来成本太高,且军方也不同意。” 此前,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惠凯认为,从渤海海峡的地形特征看,直线最短距离为106公里,最深处仅80米,而且海中沿线一字排开众多岛、礁、滩,除老铁山水道间距42公里外,一般间距在3-8公里。这种岛陆分布格局为实施跨海大桥工程提供了难得的作业依托,可大大降低工程难度和造价。是为“ 南桥北隧方案 ”。 王梦恕介绍,采用火车在隧道中运行而不是汽车直接通行,是因为海底隧道太长——汽车通行的话通风问题无法解决,火车则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亦可由火车载运汽车。“汽车上火车,100多公里,几十分钟就过去了。” “渤海海底隧道可以减少火车绕行1500公里以上,一举解决山海关运输‘卡脖子’的问题。”王梦恕表示,该项目一旦建成,不仅可以将东北与山东连接起来,还可以将东北与所有沿海省份连接,形成完善的铁路运输体系。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项目投入,王梦恕表示,“大概投入不好算,估计在2000亿元以上”。就投入方式而言,王梦恕认为,紧靠辽、鲁两省肯定无法解决,还需中央政府与民间资本介入。 据悉,项目的考察报告将在六七月份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不经国家发改委而直报国务院。 南北交通大动脉 渤海海峡连接着东北三省与中国关内腹地,轮船运输是当前渤海海峡的主要运输方式。其不足之处在于,运输周期长。 以大连到烟台为例,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是165公里,走铁路或公路均需通过山海关绕行1980公里。海峡之间,轮船航行时间约为6至8小时,装卸物资时间平均约需20小时,一个运输周期最短为40小时。9月、10月份旺季,还经常出现船舶运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地方一直有建设隧道直接连接大连与烟台的动议。2009年以来,该项目已作为两省的提案五上“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烟台金创集团董事长穆范敏提出,如果能修建跨海大通道,未来东部地区将形成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连接十几个省份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届时,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五大经济圈将实现贯通”。 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提案中建议,希望这项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从而促进烟台和大连的经济再次飞跃。 “这项工程国家高度重视,项目规划全长约130公里,我们认为启动这个项目是国家交通网的需要,是构筑国际间交通网络新格局的需要,是渤海湾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加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需要,我们建议能尽早启动这一工程,使这项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早日开工建设。”陈政高表示。 时任大连市市委书记夏德仁也表示,大连将不遗余力助推渤海跨海通道项目的建设,“大连到烟台的海上通道,已经论证了十几年,应该进入操作阶段。” 2009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成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论证领导小组”,开展论证和规划。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 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首次正式被纳入了国家战略。据王梦恕介绍,2011年和2012年,国家先后拨款360万元支持该项目研究。 与此前通车的全长仅9公里的厦门东通道工程相比,海上直线距离就达到100多公里的渤海湾跨海隧道工程,必将创造我国跨海隧道施工距离的新纪录,其花费的资金无疑将更加巨大,建设工期也将更长。 因此,在北方交通大学教授赵坚看来,现在建设渤海海底隧道还不是时候,也没必要——中国还有更多更迫切需要投资的交通项目。“琼州海峡那么近都没有修海底隧道,大连烟台之间的海上隧道距离太长、耗资太大,且两地之间的客货流量并没大到支撑如此巨大的投资建设项目”,赵坚说。 王梦恕则认为,经济性并非该项目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就像兰州到重庆的铁路,也没什么效益,国家不也建了么。” 争论归争论。大连市委副秘书长赵日强介绍,目前渤海海底隧道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并处在紧张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预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确切的说法”。 参见: 搁置争议:调鸭绿江水以解华北平原水危机之困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霍有光.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第3期,57~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F903.016.htm 霍有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水环境分析及优化决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第2期,36~4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AJD902.008.htm 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 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科技导报,1997(11),53~5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DB199711019.htm
1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日别样风景:渤海海冰*
热度 6 gardening 2013-2-23 10:54
春节期间,游览了兴城海滨,一望无际的海冰景观蔚为壮观,积雪与浮冰相连,走进厚厚的海冰,观赏体验北方冬日独有的景色,别有情趣。 海冰( sea ice )指 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 , 渤海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 常年冰期约 3 ~ 4 个月,厚度约 20 ~ 40 厘米 。 由于海水在冻结过程将大量盐离子排出冰体, 海冰盐度可 比海水低 2 ~ 10 ‰ , 渤海面积巨大的海冰 应能成为新的淡水资源 ,如渤海海冰化后的水量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 1-3 倍,为解决北方地区、尤其是城市缺水提供可能可行的新水源。 因此,突破海冰脱盐技术、海冰采集和储运方法,建立海冰采集和淡化基地,满足城乡用水;同时,针对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下沉的严峻现实,也可通过净化海冰,补充地下水,维系生态平衡。 三礁揽胜 夏日海滨(浴场)2004年夏季拍摄
个人分类: 美丽中国|571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渤海危机『转』
skysun2002 2012-12-21 15:31
渤海的深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黄河严重威胁着渤海的寿命,渤海将在未来200年后消失 渤海的平均深度在20世纪70年代为20米,但到了90年代已变为18米(据大港油田),最深处也不过70米。渤海变浅当然是由于从北、西、南三面注入渤海的十几条大小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从西南方向注入渤海的黄河。这从渤海海底地势总体上西南部浅、东北部深(注:最深处在旅顺老铁山以西的海域)即可看出。 有资料显示,在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现象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口每年都向渤海内部推进。从1975年5月21日的卫星图像所显示的黄河口位置与1958年出版的相同比例尺地形图(注释:所表现的实际地形按前推一年,即1957年计)相比较,18年间前进了26公里(据李建华等,1989),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4公里。最令人惊讶的是,用1976年8月31日的卫星图像再与上述1975年的图像相比较,在15个月的时间里黄河口竟向渤海内推进了9公里(所据文献资料同上),推进速度一年为7.2公里!因此,将黄河口向渤海内的挺进速度按每年1公里去估计决不过分。从现在的黄河口到旅顺老铁山直线距离仅为200公里,作者(1998,2000)曾由此推断:如果不改变黄河注入渤海的现状,渤海将会在200年后消失。 这种判断决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从渤海变浅的速度也可以做出同样的结论:渤海平均水深在20世纪70年代的20年间,从20米变成了18米,即变浅了2米,平均每10年变浅1米。按照这样的变浅速度,对于水深不到20米的这个超浅海而言,200年后当然也就非消失不可了。这些计算方法还都属于“单利算法”,即不考虑前一年黄河泥沙对渤海的累计贡献。如果按“复利算法”,肯定要小于200年,因为随着渤海的日益变小,黄河口向渤海推进的速度必然越来越快;随着渤海面积的日益缩小,渤海变浅的速度也必然越来越快。所以,对渤海会消失的忧患意识绝非杞人忧天,而是确确实实从现在起就需要将“保卫渤海、防止渤海消亡”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考虑。 二、拯救渤海应为治黄方略之首 为什么要拯救渤海?渤海的存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在《陆内水体浅识》(1998)中曾对陆内水体(现今环境学界称为“陆上湿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有过一些论述,现单就渤海问题再做如下扼要论述: (1)渤海是深入到我国大陆内部的一个大海湾,是宝贵的陆内水体(也可以认为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湿地)。它对调节华北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生态学界把陆上湿地叫做“地球的肺”,那么,渤海湾就是华北的肺,尤其是京、津、唐的肺。 (2)渤海有着丰富的海生动、植物资源,且因其风浪小、近海底浅而平坦,对沿渤海的近岸养殖业非常有利。环渤海的养殖业是当地人民赖以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3)渤海将我国六大区的东北、华北、华东三者连接起来,海上交通便宜而便捷。甚至连地处华南的两广、地处华中的两湖、地处西南的四川也都可以通过水运同华北沟通。 (4)环渤海至少有4~5个大中型海港,新近国家又投巨资兴建了黄骅港。它们在国防、外贸、内贸、交通以及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已是众所周知,仅其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就以小时乃至分秒计。无需等到渤海消失,只要其水深变浅一倍,即小于10米时,这些港口大多数就将关闭。 (5)环渤海众多的风景名胜已成为旅游热点,不少地方因其宜人的气候和碧波白沙而建设为避暑胜地和度假休闲之处所,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沿岸正在开发中。它们都同渤海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6)渤海是一个半封闭型海湾,在其东部不大的出口(渤海海峡)处,又几乎被长岛列岛所封杀,因而风浪较小,风暴潮灾害也较少。因此。渤海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避风港湾。 (7)黄海、东海、南海均出现过领海争议(只是由于我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而暂时搁置争议),与其相反,我国对渤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渤海是我国神圣的蓝色国土,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既然渤海对中国如此重要,难道我们还能见死不救,静观它的日益萎缩、渐趋消亡吗? 近年来,中央接连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山川秀美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其中的江河源生态治理规划、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计划都为治理黄河提供了最基本的背景条件。在黄土高原的斜坡地上退耕还林还草,无疑是减少黄河泥沙最切实有效的办法。然而,即便到了山川秀美工程胜利完成之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全面完成之时,黄河泥沙也只能相对减少、黄河水相对变清,而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仍将稳居百川之首。黄河泥沙含量之大,一向闻名于世,曾有人作过统计,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在正常年份占全国注入四大海域的全部河流的泥沙总量的近2/3(据鹿守本,1999)。因此,我们对于黄河泥沙量的减少不能有过高的奢望。泥沙量的减少只能延长渤海的寿命,而不能永保无虞。最根本、最彻底的办法只能是将黄河引到黄海去。 因此,不考虑渤海的寿命而治黄,只能是一种短视行为,拯救渤海应放在治黄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考虑。 三、黄河自古就有两处归宿 水流千年归大海,黄河自古就有两处归宿:一为在下游取北东流向入渤海;另一为南东流向入黄海。黄海之所以叫黄海,盖因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其中从而使黄海滨海带之海面泛黄色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黄河泛滥曾北至永定河流域,亦曾南至长江口。由此可见,中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便是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泛滥平原。 三、四千年来,黄河的大改道就有5~6次,小的改道与决口不计其数(有资料反映达1500余次)。而黄河下游无论取道北东方向入渤海、还是取道南东方向入黄海,都是顺应了构造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地壳处于一个由一系列北东和北西方向的构造交织而成的斜方构造网中。在整个黄淮海大平原上,这类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构造痕迹比比皆是。 现在的黄河下游呈北东流向的河段是在清嘉庆年间以后才基本固定下来的。但每当泛滥,则多从郑州以下决口,且往往向南东方向流入黄海。这样就遗留下来许多黄河故道的痕迹,其中以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黄河故道保留较为清晰,近百年来,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对晚近时期的黄河故道(或称“废黄河”)都有标注。黄河故道现今一般表现为连续的或断续的低洼地带、沙荒地、盐碱地、池塘、芦苇和沼泽地。这些地方大多给人民带来贫穷,而且还会给人一种不祥的征兆:看到它们、甚至一想到它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黄河决口、黄水肆虐和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苦难景象。正因为如此,百多年来在黄河故道附近很少有新兴城市,甚至连比较显赫的集市也不很多(注释:徐州城则因其丘陵地势及位居四省通衢而成为例外);也可能由于同一原因,有关领导和治黄专家绝少想“把黄河往故道上引”的问题。以下笔者再就“引黄(河)入黄(海)”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加以论述。 四、“引黄(河)入黄(海)”好处多 综观一百年来的各种治黄方略,几乎全是在加高河堤、加固堤防、大水冲沙和“平行改道”等方面下工夫。这些都很正确,但只属于治黄当中的战术问题。殊不知,如不解决好治黄的战略问题(将这条巨龙从渤海引走),上述做法只能使本来已经浅得可怜的渤海加速消亡。作者提出的“引黄(河)入黄(海)”治黄方略,就是治黄的战略问题。“引黄(河)入黄(海)”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遏止渤海的快速萎缩,保渤海千年无虞。保住了渤海,上述关于渤海存在的重要意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最大的好处,也是“引黄入黄”的主旨,毋庸赘述。下面分析一下实施这一战略所带来的其他好处,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趋利弊害的问题。 (1)苏北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自连云港市的云台山之间一直到长江口皆为沙岸。自从黄河改道北行,苏北海岸泥沙供应量大为减少,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海岸不断后退,陆地面积有日渐减少之势,一遇风暴潮侵袭更是酿成灾害。将黄河改道至苏北入海,即可从根本上改变以上不利之状况。 (2)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在扭转了海岸后退之后,更可逐步将海岸线向黄海内部推进,扩大我国的陆地面积。在这里,陆地领土的扩大并不会导致领海面积的缩小,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法以及近20~30年来世界各国关于海洋管理权限的有关协议,沿海国家具有12海里的领海权(即距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为该国的领海,领海又称蓝色国土)和200海里的管辖权。 (3)随着我国陆地面积向黄海内部的扩展和领海边界向公海的逐步推移,原本处于公海的海底矿产资源也就陆续变为我国的资源了。 (4)黄河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淀,可以逐步改变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低洼地势,提高这些地方抵御灾害的能力。 (说明:我国的水利专家们,在多年来的治黄方案大讨论中,早就有一种倾向性意见,这种意见不失为好的治黄战术,即每过60多年,抑或100年左右,即一旦下游黄河河床成为地上悬河,便对黄河进行平行改道。平行改道的一般办法是,将黄河北堤作为南堤,在其北挖掘一条新河道,用挖掘新河道的泥土在其北另筑一道新堤作为新河道的北堤;于是新黄河就成了低于岸外平原的正常河流了。“引黄入黄”工程完成若干年后,一旦下游出现地上悬河。便可采取专家们原来设想的上述平行改道方案。经几个轮回之后,苏皖北部便可一改现今低洼平坦的单一地貌形态,而成为高低起伏、由多种地貌形态构成的、具有相当抵御旱涝灾害能力的地区。此外,在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工程”完成之后,黄河泥沙会得到较有效的控制,黄河下游平行改道的周期也将会随之延长到200~300年。)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上游的频繁断流,渤海西南岸已出现海侵现象,“引黄入黄”之后,这种现象还会有所发展,就像现在苏北沿海发生的情况那样。在苏北是坏事,但到了冀鲁交界未必还是坏事,因为我们用了一些滨海盐碱地和烂泥塘换来了等量的蓝色国土,增加了华北的肺活量。 (6)“引黄入黄”之后,现今黄河下游地带之用水问题,可以通过黄河水的“清浊分流”来解决,何谓“清浊分流”?就是从小浪底将河水一分为二:清水入山东,浑水入江苏。其具体做法是:将封闭的引水管道铺设在现今的黄河下游河床上,从小浪底引清水入管道,按适当距离设置支管道,可以解决两侧城市和农村的部分用水问题。在干涸了的“地上悬河”的河床上铺设引水管道有如下好处:①防止了水分的蒸发;②防止了水分的下渗和侧渗;③防止“悬河”两侧土地的盐碱化;④由于“悬河”底高于两侧地面,用水可以自流,节约了能源;⑤可以基本做到定量供水,只让极少量的清水注入渤海(甚至无剩余);⑥管道所占的宽度不到原河宽的1/20,所余大量的土地仍可统一规划使用。浑水入江苏的好处如前述,不多赘述。 总之,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实施“引黄入黄”的治黄方略,便可实现“熊掌与鱼可以兼得”。 必须提起注意的是,在引走了黄河之后,环渤海仍有辽河、滦河、大凌河、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弥河、潍河、胶莱河等主要河流注入渤海。其中以海河、辽河、滦河较大,它们携带的泥沙仍会对渤海有一定的影响。海河是河北平原上众多河流的汇聚,泥多而沙少,泥质因其颗粒细小而易于扩散,对渤海逐渐变浅有一定的威胁;滦河从燕山东段花岗岩地流出,河水较清澈、沙多而泥少,且多为粗到中沙,如不加紧治理,渤海北部海湾仍将缓慢向南淤积而萎缩。因此,对于它们的治理应对症下药。
个人分类: 精品转载|1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书讯《绸缪中国水战略》已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度 2 xjtuhyg 2012-9-8 19:41
书讯:《绸缪中国水战略》已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207) 序 动手写这本书源于历史机遇,应该说是来自中央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1999年1月18日,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与两院院士座谈水资源保护时指出:“水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水利科学技术水平和水利建设现代化水平。”1999年6月中旬,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又说:“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不断向东推进。”“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两位中央领导人所说的“重大战略问题”、“一个重大课题”,归根到底都是与水有关的问题。 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资源安全、水安全、人口安全与环境安全问题。他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总之,这里无论是自然资源问题,还是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归根到底都要求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切实解决好水战略和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 21世纪制约中国国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水问题。中国属世界上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226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110位。就水地理来说,水资源分布不均,4/5的水在南方,而2/3的耕地在北方,北方单位耕地的水仅是南方的1/8。中国又是一个多洪涝灾害的国家,尤其是长江和黄河,建国以来,在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大的溃堤问题,但水灾时有发生,如1998年受长江洪水影响的受灾人口就达2亿多人。 中国水问题有广泛的研究领域,拙著研究与探讨的中国水问题,主要侧重21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课题,一是关于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问题,它将直接制约我国北方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彻底改造沙漠生态环境、开发大西北的水平与深度;二是彻底消除长江、黄河洪水这一时刻威胁中华民族的心头之患的有效途径问题,它将直接避免未来长江、黄河洪水可能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就是紧紧围绕这两大课题,对诸如水配置、水工程、水环境、水经济、水法制、水管理、水决策等作出深入研讨,为人们思考和解决中国水问题,提供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参照系。 由于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水战略问题,发表了若干软科学论文,因而也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与注意。1999年4月下旬,受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邀请,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南水北调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大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除发起单位外,到会的还有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委、中科院、水科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省市水利厅以及部分高校与研究单位的专家。笔者有幸向大会宣讲了关于中线、东线调水的利弊分析以及鸭绿江水南调工程问题,同时从与会专家那里,更详细地了解了南水北调各家方案,获益匪浅。笔者有关西调渤海水改造北方沙漠的设想,论文发表后《中国工商时报》曾予以转载。不揣浅薄,1997年6月2日冒昧将此设想求教于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院士,未料到6月6日张老便很快作了答复。他回信说:   大作《西调渤海水改造我国北方沙漠生态环境的设想 ——刍议人造海可持续发展工程》,读后很受启迪,我对此问题很少想过,也不懂。这个意见很创新,似要进一步研究以下问题:    1.海水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可先调查我国内陆的盐水湖情况。内陆人造海在(其出现的)海区可防止进一步沙化,但要改变沙漠,必须引水去沙漠,海水渗入沙漠层见何影响,需要研究。    2.西调渤海水的工程规划设计要做些工作,估计工程先初投资。    3.可否在渤海附近做些抽水实验,看结果如何? 从老一辈水利专家对新思想、新观点的呵护中,丝毫看不到所谓“马太效应”踪影,一缕科学、民主、务实的学风迎面吹来,不仅使后学非常感动,而且深受鞭策与鼓舞。 由于笔者对“海水西调”等问题锲而不舍的倡导与研究,2001年7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在青岛举行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将“‘海水西调’的可行性”纳入大会的讨论议题之一。2001年12月和2003年12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又在北京专门召开了两次小规模的“大力发展海水利用,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研讨会”与“‘海水西调’根治我国沙漠和沙尘暴学术座谈会”,把海水西调的可行性、对局地气象的影响等问题列为专题,邀请有关水利、气象、地质、海洋、农业、能源、工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探讨。特别是2002年初“两会”期间,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沈桂芳等政协委员根据国内外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就国内一些科技社团,特别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开展海水利用的课题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反映的新观点、新见解,向全国政协提出了三个海水利用的提案,其中包括《“海水西调”根治我国沙漠和沙尘暴》的提案。2004年2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顾问、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将军等11人,又撰写了《我们给“两会”的提案:“海水西调”》,并将提案刊登在新华网上。2008年3月,国务院研究室李炳坤、唐元、董忠等三位司长在《高科技与产业化》(第3期)上发表《关于研究实施“海水西送工程”的建议》。2008年10月,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联合主办的全国首次《陆海统筹“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南厅举行,国内有关海岸、地质、水利、化工、工程、环保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院士和有关政府部门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海水西调设想终于从宣传阶段走上初步的实际操作阶段,“引渤济锡工程”作为首项生态示范工程,发出了用渤海水改造内蒙锡林郭勒盟沙漠的一线曙光。2010年11月本人在“新疆首届‘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发言,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道,又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采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譬如:用“百度”搜索“海水西调”,有相关“新闻”1650条,相关“网页”22万多条;搜索“引渤入疆”,有相关“新闻”1300条,相关“网页”160万多条。譬如:《新疆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意义深远 》( 2010-11-15 );一批院士也发表论文表示支持,上海大学 黄典贵、徐建 中院士提出了“用风能将渤海水提升 1300米 使绝大部分沙漠变绿洲”的建议。2012年还将举办“第二届‘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 笔者认为:为北方沙漠调渤海水比调淡水(长江水)划算,渤海水距离北方沙漠最近, 97%是淡水,3%是盐类资源。利用沙漠中的盐碱湖储蓄渤海水与发展海水养殖业,大量的海水蒸发可变为淡水湿润沙漠环境,少部分海水可用来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海水淡化产业,沉积在盐湖的盐类资源可发展盐化产业(盐类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结晶,故管道调水无盐碱化之忧)。搁置争议、引渤入疆(海水西调),以解中华民族21世纪可持续发展之困。充分利用西北丰富的沙漠资源、光照资源、风电资源、煤炭资源,利用广袤的盐湖晒海水,获得淡水与盐类资源,可为大力发展西北经济,提供再创业的广阔空间。 关于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已引起一定程度的反响。 利用鸭绿江是笔者 1997年率先提出的,目的是解决华北平原与京津唐地区的用水紧缺问题。主要出于两个预见:(1)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太严重,一是无法彻底治理,二是调水成本(含水处理成本)太高;(2)南水北调中线将面临无水可调的局面(2011年夏秋之际与2012年冬春之际长江流域大旱便是证明),调水成本亦太高。这一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正确的。搁置争议、引鸭绿江水入华北平原,以解调长江水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之困。优质淡水可直接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华北平原、京津唐地区龙头经济的最大效益。 关于南水北调补正方案(长湖调水方案),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2001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新闻网发表《请关注:霍有光教授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议》(http://www.cas.cn/10000/10001/10002/2002/16870.htm), 近年来,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易贤命教授(2009)先后撰写了《修正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推进实施南北运河计划》与《国务院应重审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设计方案》两篇论文,易贤命教授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生态专家霍有光通过与大宁河补水方案作科学比选,建议南水北调中线以湖北长湖为取水口抽江至方城。我从规划环评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才感悟到引江济汉修高架水渠,明显‘兴一利而增多害’,有悖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设计方案存在原则性的错误。”又说:“我退休前曾是引江济汉工程的设计负责人之一,主管水利规划。兴隆水利枢纽增加发电功能和引江济汉从枝潜线调整为龙高线都是我首先提出来的。……但我不贪这个功,出于我的良知,不希望自己规划的工程会贻害民生。”呼吁“国务院应重审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设计方案”,应考虑霍有光教授长湖调水方案。 关于改道黄河与黄河回归故道的设想,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响应。譬如笔者在2001年《科技导报》(第7期)上结合平行北移改道黄河的设想,进一步提出了令黄河复归故道的策略。2005年,钱乐祥等在《人民黄河》(第7期)发表《黄河“地上悬河”问题研究回顾》一文,对笔者的设想加以评介。2006年11月1日,香港《大公报》发表《黄河若归故道,渤海可减淤积》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令黄河复归故道的具体方案与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国内许多网站转载了此文,许多网友也展开了讨论,甚至建立了专门的研讨网页。2008年,山东省海洋局徐鸿儒等有关学者发文支持黄河回归故道的战略,并专门组织了小型研讨会。此外,开凿 “当(涂)太(湖) ”与发展节水农业、节水经济的建议,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 当千百年来优质淡水作为一种几乎是无偿使用的自然物,变成越来越珍稀的资源之时,当普通洁净水(所谓矿泉水)装入塑料瓶其售价比牛奶还贵之时,当世界舆论惊呼“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声音此起彼伏之时,人们才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自然而然便产生了许多提醒人们协调水关系的节日:植树节、世界水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防止荒漠化日……更多的水资源纪念日、更多的水问题,还将大踏步地走来。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善于治水而著称。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赞扬自大禹到西汉前期取得的治水成就时曾无限感叹地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水资源态度从来都是兴利而避害,并把水之德,视为人类或君子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操。水德思想据说来自孔子,古人比德于玉,也比德于水。《荀子·宥坐》最早涉及孔子谈水德,西汉时《大戴礼·劝学》、《说苑·杂言》均有类似的引用。《说苑·杂言》云:“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水有似德、似仁、似义、似智、似勇、似察、似贞、似善化、似正、似度、似意等11种优秀品格,将所崇尚的社会行为与水类比,几乎包含了儒家的全部哲学思想,其实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水的地位与作用的理性认识与看法。 水普遍给予而无私,所到之处万物兴荣,曲折而下皆循道理,浅处流动深处积聚,奔赴百仞深谷勇而不疑,生性柔弱而无微不至,接纳秽物而不辞拒,包容污染而鲜洁送出,注入量器一定持平,满盈而能自谦,万折执著东流。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哺育人类,维护生态。净化环境,提供能源。可渔可航,滋润良田……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水传统,保护好水资源,利用好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举,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中国水战略问题,凡涉及国家带全局性、方向性、前瞻性、长远性的水资源规划与水利建设,应该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群策群力,集腋成裘。凡是一个比较优化的决策,应该能经得起人们从不同视角横挑鼻子竖挑眼。出现多种方案,可提供对比机会;发生相左争论,能激励换位思维。提倡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有利于推动人们从中学会或顺从、或同化、或吸收、或完善、或扬弃。靠集体智慧,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战略、水经济、水法制等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现有地表水、地下水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透支,就是过去所谓“富水”的长江流域,自身用水日益捉襟见肘,南水北调将面临无水可调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华水塔”蓄水总量日益衰竭,据悉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周边冰川面积减小 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小近5%,暂且不计全球气候加速变暖,预计2050年、2090年,还将分别减至目前面积的72%、50%。尤其是地邻沙漠的祁连山、天山山脉,2km 2 左右的小冰川,将在 2050年前基本消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三江源地,根本不可能支持所谓的小西线调水或大西线调水工程。显然,解决中国21世纪面临的水问题,已成为非常重大的战略课题。 笔者近 10多年来,受科技进步与同仁研究成果的激发,对中国水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不断持续深入,先后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BSH035)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2003DGQ3B168),出版了《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和《开发大西北与绸缪水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20多篇。紧密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机会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几年的新成果、新认识,进行更系统的归纳与整合,进一步修订、完善与提高,是编撰本书《绸缪中国水战略》的心愿与目的,期待能够对当代中国科学、民主、巧妙、实惠地解决水问题,有所裨益。 本书得以出版,得到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学术文库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限于学养,不足和谬误之处自难避免,望同行专家不吝赐教,作者将不胜感激。 霍有光 2000年春节于西安交通大学三村第一次完稿 201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一村第二次修订 2012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一村第三次修订 目 录 第一编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水问题 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荒问题 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与水有关的灾害问题 三、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基本方向与基本途径 四、绸缪中国水战略的总体设想 第二编 南调鸭绿江水可解除华北水荒为大西北增水 一、鸭江南调方案设想缘起 1.解除华北平原严重水荒是跨流域调水急中所急 2.鸭绿江是解除华北平原严重水荒的理想水源 二、鸭江南调隧道工程方案概述 三、鸭江南调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方案概述 四、鸭江南调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方案主要工程初步论证 1.辽东半岛义州水库——老铁山岬段 2.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3.山东半岛蓬莱角——广饶水库段 4.华北平原广饶——德州——天津段 五、鸭江南调工程的优越性与中朝关系问题 1.鸭绿江的水环境及其调水工程的优越性 2.鸭江南调工程与中朝关系问题 3.鸭江南调可为开发大西北增加淡水资源 第三编 南水北调方案选比补正与倍增北方水资源 一、南水北调方案的命名含义及其受益地区 二、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弊分析 1.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概况 2.东线线路水质与水环境不宜调水 三、南水北调中线、西线、大西线方案概述 1.中、西线方案概述 2.大西线方案概述 四、中线引江济黄若干选线的利弊分析 1.制约长江中游地区调水的地形地貌因素 2.新东线利用长江汛期调水遇到的两难困境 3.新东线调水要遇到较多的斜穿工程 4.中线调水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 五、中线方案补正(长湖调水方案)及其优越性 1.中线方案必须进行更科学地补正 2.大宁河三套“三峡补水方案”概况分析 3.长湖调水方案与大宁河三套调水方案利弊对比 4.长湖方案的调水途径与施工策略 5.长湖调水方案的优越性 6.长湖调水方案可兼顾黄河刷沙 7.长湖调水方案引起的社会反响 六、利用西线水资源向黄河流域调电比调水好 1.对外调长江流域之水应有清醒认识 2.利用西线水资源向黄河流域调电比调水好 3.西线方案开发展望 第四编 海水(渤海)西调,彻底改造北方纬向沙漠带 一、海水西调方案概要 1.海水西调方案所经各沙漠概况 2.为什么选择渤海作为人造海的水源 3.海水西调的三个调水方案 4.海水西调(方案三)的大致工程阶段 5.当代科技完全能够实现海水西调工程 6.当代经济社会实力完全能够用得起渤海水 二、海水西调在地质、生态、经济上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1.建立沙漠人造海地质构造的可行性 2.建立沙漠人造海调节小气候的可行性 3.建立沙漠人造海的生态环境意义 4.建立沙漠人造海的经济价值 三、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小西线调水工程之比较 1.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概况 2.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地形特点与施工难易程度对比 四、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之比较 1.大西线调水方案的一些基本工程数据与筑坝特点 2.制约大西线调水的若干工程因素分析 3.制约大西线调水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分析 五、人造海可促进生态环境有序化 1.沙漠人造海不会像咸海消失那样带来可怕的生态灾难 2.青海湖为建立沙漠人造海提供了天然参照系 3.沙漠人造海将使沙漠生态环境从无序走向有序 六、用黄河水能或西北风能光热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 1.黄河上游河段的水能资源概况与换取渤海水资源 2.河西走廊等地的风能光热资源概况与换取渤海水资源 七、“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海水西调工程的具体内容 2.改造浑善达克沙漠的调水路线与人造海选址问题 3.扩大“引渤济锡”规模,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4.“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建设工程 5.对批评者关于人造海盐类富集问题的解疑 八、海水西调“内线”与“外线”两种方案的工程利弊分析 1.关于“海水浸泡沙漠”与“自流调水”问题 2.关于海水西调增湿增雨的气象学原理与水汽逃逸问题 3.关于海水西调工程施工方面存在的利弊问题 九、 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 1.河西走廊、新疆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 2.“海水西调”进入河西走廊、新疆的最佳调水线路 3.新疆、河西走廊实施“海水西调”的前景展望 十、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 1.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罗布泊的自然地理概况 2.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南疆)与罗布泊的气象特征 3.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调水方案概要 4.恢复罗布泊的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十一、就“引渤入疆(海水西调)”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第五编 节约与优化配置水资源,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1.再造大西北是艰巨而又光荣的战略任务 2.大西北的开源调水问题 3.再造大西北必须立足长期节水 4.再造大西北,节约用水的基本思路 5.沙漠国家科学利用水资源对再造大西北的启示 二、再造大西北,建立节水型社会 1.我国朝气蓬勃的沙产业 2.国内有关西北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经济创新策略举要 3.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旱作农林业 4.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河西走廊水土资源与发展节水型农林业 1.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土资源 2.河西走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3.精心规划和科学配置河西水土资源 四、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与调整产业结构及其布局 1.陕西国土资源与水资源特点 2.以各区水资源保有量为纲,安排未来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3.陕南要南水南用、富水富用、北厂南移 4.贫水的关中、陕北地区要始终以发展节水经济为中心 5.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的经济效益 第六编 彻底治理黄河中下游河道,变害为利 一、黄河下游百年河床已进入暮年期 二、黄河回归故道战略提出始末 三、渤海是内水不是公海,黄河入渤海造陆得不偿失 四、黄河回归故道向黄海造陆的优越性 1.最近300多年来,黄河入黄海造陆至少为我国新增领土1万平方公里 2.黄河改道150多年间,苏北故黄河尾闾至少损失领土1200平方公里 3.黄河回归故道造陆,可为我国新增领土2万多平方公里 4.黄河入黄海造陆,可为我国扩大内水范围 5.黄河入黄海造陆,可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民生工程 五、关于黄河回归故道的最佳博弈问题 1.先期工程(第一阶段):铜瓦厢——云梯关段 2.远期工程(第二阶段):桃花峪——铜瓦厢段 六、综合治理宁蒙境内黄河中游河道及其泥沙淤积战略 1.黄河宁蒙段十大孔兑与毗邻的砒砂岩地区的水环境概况 2.黄河泥沙对中下游水利枢纽体系构成的危害与河套地区引黄概况 3.综合治理黄河宁蒙段泥沙淤积与库布齐沙漠的对策 七、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好治黄系统工程 1.从中国长期治黄的经验得失中吸取智慧与营养 2.从近年来国内治黄创新方法与策略中汲取精华 3.建设好综合治理黄河的庞大系统工程 第七编 开凿当(涂)太(湖)运河,根治长江水患 一、1998年长江洪水过后对治江工作的反思 二、长江水患之特点:下游顶托造成中游河道肠梗阻 三、开凿当太运河的大致线路 四、开凿当太运河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五、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好治江系统工程 第八编 关于国内其他内陆调水方案的评析 一、关于“空中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探讨 1.关于“水库大坝对水汽通道产生了阻挡效应”问题 2.开凿“空中南水北调”通风走廊的工程可行性问题 3.开凿“空中南水北调”通风走廊的气象可行性问题 二、 评开凿胶莱海洋运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历史上开凿胶莱运河以及废置不用的原因 2.兴建胶莱海洋运河的所谓“气象学理论”不成立 3.质疑当代开凿胶莱海洋运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 胶莱人工海河工程的 四大立论误区 1.质疑胶莱人工海河的土石方工程量 2.质疑胶莱人工海河的海水交换能力 3.质疑胶莱人工海河预防泥沙淤积的能力 4.质疑胶莱人工海河的盐碱化浸染问题 参考文献 《绸缪中国水战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参见: http://www.snuol.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28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4321 (当当网) http://www.suning.com/emall/prd_10052_22001_-7_3257368_.html (苏宁购物图书馆) http://www.wl.cn/7794859 (买书就上蔚蓝网)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ref=fs_rd_1/477-6488282-5724467 (亚马逊网) http://www.winxuan.com/product/1200423101 (文轩网)
1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戴河
xuyingxiao 2012-8-2 16:49
新闻中经常听到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没想到还有个南戴河。更没想到原来有一条河叫戴河,戴河入渤海,河上靠近入海口有座桥,桥这边是南戴河,桥那边是北戴河。 南戴河海滨浴场。 沙很细,比大连海滩的沙好多了。 依旧是浊浪,这比大连的海滩差多了。另外不像大连可以从山上观海。 网 仙螺岛。 戴河庭院休闲海滩。 海滩的尽头是戴河的入海口,不远处的桥可以前往对面的北戴河。一桥分隔南北戴河。 往回走。 通往仙螺岛的跨海索道。 岛上很多人在钓鱼 远方的渔船 麻雀与海 海螺仙子。 天马浴场 摇花轿。 路边一个小公园:听涛公园:
个人分类: 旅游|3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未查明微藻
热度 2 孙军 2012-7-15 11:41
疑似金球藻.rar 最近本来就很忙了,没想到外面的世界还这样热闹,本来不想给这个混乱的世界添乱了,看来不行了:) 其中一封信有笔误“绿藻”。这个种现在还不是定下来的时候,去年12月在深圳李瑞香老师公益项目和今年2月在青岛张经老师973我都有报道过。 此贴,只想给些学术的参考,不介入任何学术争吵。我的也不一定对,本人也不主攻这个方向,只是一个自己学科涉及的小兴趣,希望大家多为此一学术问题作认真科学的深究。
444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海油渤海海域新发现170米油层
毛宁波 2012-5-29 09:03
中海油渤海海域新发现170米油层
据中国能源网消息 2012年5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宣布在渤海海域成功获得新发现新油层旅大21-2。 旅大21-2构造位于辽东湾南部海域旅大22-27反转构造带上,南部与旅大27-2油田相邻,平均水深20米。钻获该发现的旅大21-2-1D井完钻井深2831米,共钻遇约170米的油层,这是近年来在渤海碎屑岩探井中获得最厚的油层发现。经测试,目前该井可日产油608桶。 中海油执行副总裁兼勘探部总经理朱伟林表示:“旅大21-2新发现的成功获得,不仅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效益,而且进一步证实了旅大22-27反转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中海油渤海海域新发现170米油层 本文来自: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5/74375.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
热度 1 mqr 2012-5-19 14:59
无 题 萍踪漂泊找矿忙, 浪迹处处是家乡。 武夷闽江穿林海, 兴安嫩水赶狍獐。 辽西群山寻铜铁, 渤海之滨找金刚 (注) 。 老来化作孤栖鸟, 人生真是梦无常。 注:金刚,指金刚石,即钻石。
个人分类: 旧体诗|22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学者发现热河生物群古鸟类新属种“渤海鸟”
四面山 2012-4-16 21:41
本报讯 近日,最新一期美国《古脊椎动物杂志》(JVP)刊登了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古鸟类研究组关于“渤海鸟”(Bohaiornis)的新发现。该研究发现,早在白垩纪时,早期鸟类在形态和生态上就已有了高度的分化。 “渤海鸟”化石发现于辽宁建昌早白垩世义县组,距今约1.25亿年,是“热河生物群”反鸟类的一个新属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郭氏渤海鸟”。 反鸟类在肩胛骨与乌喙骨的关节方式上与现生鸟类相反,1981年,英国学者C.A.Walker建立了一个反鸟亚纲,反鸟亚纲与包括所有现生鸟类在内的今鸟亚纲一起,构成了鸟类两大善于飞行的进步类群。反鸟类繁盛于白垩纪,是鸟类起源之后第一支成功实现全球性辐射的类群,但与恐龙一起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此次发现的“渤海鸟”化石保存精美,全长约35.7厘米,其头吻部短,上下颌都长有多枚牙齿,前后肢接近等长,具有长而弯曲的趾爪,这些被认为是以昆虫为食,营树栖生活鸟类的典型特征。 在手部的演化上,“渤海鸟”表现为原始反鸟类和进步反鸟类中间的过渡类型。此外,“渤海鸟”也保存有多枚前肢飞羽印痕和两枚末端丢失的带状尾羽印痕。渤海鸟的发现不仅进一步揭示了反鸟类的形态多样性,扩大了食虫树栖型反鸟类的个体大小域限,而且完好的保存也澄清了许多此前对该类群形态特征的模糊认识。 本研究中胡东宇等人还提出,在鸟类个体发育过程中,四肢复合骨骼的融合和骨化滞后于复合椎体;骨骼完全骨化滞后到个体发育后期的生长方式反映出一个不同于现代鸟类、而更相似于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的个体发育战略等新观点。 本次新成果是该校继2009年荣获“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发现——“赫氏近鸟龙”之后,在鸟类研究上的又一项新发现。(周峰) 《科学时报》 (2011-05-11 A1 要闻)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5/244206.html?id=244206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1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媒体称石油化工厂环绕渤海 专家呼吁别成死海
热度 1 杨学祥 2011-8-30 20:34
媒体称石油化工厂环绕渤海 专家呼吁别成死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0日10:36 东方早报 环绕渤海湾,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密布。 刘建平 制图   石油化工厂环绕渤海 专家 呼吁别变成“死海”   早报记者 李跃群   从大连放眼整个号称“中国经济第三极”的环渤海经济区,石油化工产业确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石油、化工项目对当地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开始日益显现。   除了中石油近13个月来在大连连续发生的四起事故,今年6月,中海油旗下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至今仍未完全封堵;7月12日,中海油绥中36-1油田也发生溢油事故。   事实上,环渤海的辽宁、山东、天津等都将石油、化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未能在实现经济增长前景与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就贸然加大石油、化工在本已脆弱的渤海地区的经济比重,是值得商榷的。    环渤海化工圈   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对于拉动当地GDP、扩大财政收入确实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广东茂名为例,如今该市的财源有三分之二由茂名石化供给,茂名石化的总经理兼任茂名市委常委。   因此,扩大GDP增长无疑是石油化工产业密集布局大连乃至渤海经济圈的一大推动力。在2004年,时任大连市长的夏德仁告诉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会长谭竹洲,大连把石化工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而整个辽宁省同样也将石油化工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除大连石化外,辽宁还拥有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等原油加工能力在700万吨以上的炼油企业。   此外,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山东省也强调石化对经济的意义。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工业领域,依托本土优势,打造新型石油化工、盐化工、轻纺、生态造纸等四大全国重要的特色工业基地。”   除了山东之外,天津也强调将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行业。    西方石化转到中国   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西方上马一个是石化项目需要漫长的论证过程,可是中国速度极快。大上特上必然会为未来的安全性埋下隐患。事实上,近年来不断有西方的大型石化项目向中国转移。   仍以大连为例,今年8月8日,受台风“梅花”影响,大连福佳大化的PX项目附近五六百米长的防波堤有两段被海浪冲毁,距离两个对人体有毒的二甲苯(PX)储罐仅有50米左右。   《大连日报》曾在2008年7月31日报道说,福佳大化所在的石化区域对大连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包括PX、PTA、甲醇在内的三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可实现年产值近300亿元。在大孤山半岛,大连石化产业终于实现了强壮‘腰身’的梦想,大连的石化产业后劲十足。”   但在防波堤被冲毁后,大连已经决定搬迁福佳大化的PX项目。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渤海的生态现在已经不堪重负。著名海洋专家、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王诗成今年7月告诉《齐鲁晚报》,有专家论证过,渤海的海水全部交换一遍需要30年,“渤海本身就是一个内海,再加上内部三个湾,湾中有湾,海水的自净能力更差。”   一位环保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在2007年之前,曾经有着一场关于渤海再不保护就将成为“死海”的讨论,不过后来基本失声。   上述人士称,在一个生态环境如此脆弱的地方,大上特上石油、化工项目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石油化工行业本来就讲究集聚效应。渤海本身就是中国重要的产油区,往北还有大庆油田,山东则有胜利油田,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外加俄罗斯输往中国的原油管道以及未来的天然气管道,环渤海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已有 20 人参与 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编辑:SN05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30/103623074557.shtml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已有 424 次阅读 2011-8-13 05: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渤海 污染 死海 推荐到群组 发展的代价:污染与高速齐飞 由于渤海三面封闭的特殊性,污染治理和化解非常困难。渤海在与死神赛跑,高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4658
个人分类: 备忘录|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近罗布泊(导语)
热度 2 xjtuhyg 2011-8-30 15:57
走近罗布泊(导语)
走近罗布泊(导语) 霍有光 2011-8-30 有网友将笔者 1997 年时提出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引鸭绿江水入华北平原(《科技导报》第 11 期);一个是“引渤入疆”(《科技导报》第 3 期、第 5 期),借用笔者构想的调水线路,合二为一,变为引鸭绿江水入新疆,笔者认为甚为不妥。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2.html 笔者提出利用鸭绿江的目的是,解决华北平原与京津唐地区的用水紧缺问题。主要出于两个预见:( 1 )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太严重,一是无法彻底治理,二是调水成本(含水处理成本)太高;( 2 )南水北调中线将面临无水可调的局面(今年长江流域大旱便是证明),调水成本亦太高。这一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正确的。 关于调鸭绿江水问题,在 2000 年前后的强国论坛(人民网)、发展论坛(新华网)曾展开过讨论,有许多网友参 与。譬如,可参见《 调鸭绿江水是好是坏? ──评“北水南调” 》( 2000-10-18),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2.html (人民网强国论坛)。 笔者认为:为北方沙漠调渤海水比调淡水(长江水)划算, 渤海水距离北方沙漠最近, 97%是淡水,3%是盐类资源,利用沙漠中的盐碱湖储蓄渤海水,蒸发的淡水可湿润沙漠环境,沉积在盐湖的盐类资源可发展盐化产业(盐类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结晶,故管道调水无盐碱化之忧,即便发生沉淀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碱湖里)。可参见: 北水(鸭绿江)南调,解除华北平原的严重水荒 ( 2002.04.22 上、中、下) http://guancha.gmw.cn/2002-04/2002-04-22/20020422-02.htm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2-04/2002-04-22/20020422-03.htm(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2-04/2002-04-22/20020422-04.htm(光明观察) 笔者认为 鸭绿江水留给华北平原较好!因此建议: ( 1 )搁置争议:引鸭绿江入华北平原,以解调长江水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之困。优质淡水可直接利用,充分发挥华北平原、京津唐地区龙头经济的最大效益。 ( 2 )搁置争议:引渤入疆(海水西调),以解中华民族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之困。充分利用西北丰富的沙漠资源、光照资源、风电资源、煤炭资源,利用广袤的盐湖晒海水,获得淡水与盐类资源,为大力发展西北经济,提供可再创业的广阔空间。 1980年笔者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任职,随张治洮研究员一道,参与新疆区调队11分队承担的阿尔金山1∶20万地质填图(淖阿布拉克幅?时间太久了,记不大清了)工作。分队共有20多人,主要任务是地质填图,我们则依托区调分队,开展相对独立的板块构造研究。 未曾想到的是,在我们工作区附近——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彭加木因科学考察中缺水,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当时关于彭加木失踪的消息,我们是通过半导体收音机得知的,彭失踪的地点离我们的位置并不远,那几天空军的飞机多次在我们顶空盘旋,分队通过自备电台告知总部,彭未在分队工作范围内出现,飞机才离去。 援救彭加木示意图 “引渤入疆”的设想,就是要调水入罗布泊,改变罗布泊的生态环境。笔者的感受是,罗布泊的动物主要是靠近阿尔金山北麓与沙漠的交界地带活动。因为,尽管阿尔金山地区非常缺水,譬如在我们工作的区域从来没有见过地表存在径流,但是一些沟口,有时偶尔能发现非常罕见的泉水,动物常来此饮水,留有大量的脚印。如果动物远离阿尔金山北麓在沙漠里活动,估计是很难找到水源的。 当时每天能看到的动物有:野骆驼、野驴、黄羊、大头羊,另外还见到过狼粪。罗布泊野骆驼的来源估计有两种:①真正的野骆驼;②跑失的家骆驼,变成了“野骆驼”。 我们进入阿尔金山的初期,雇有民工和骆驼队,主要是协助分队搬家,用骆驼驮运装备、生活用品等。由于阿尔金山地区极度缺水,野外工作条件恶劣,随行的民工和骆驼队都难以忍受如此艰苦的环境, 跑失了一些骆驼,这些“家骆驼”就变成了“野骆驼”。源于此, 民工(骆驼队)提出辞职并离开了地质队。 离我们最近的水源地是安南坝。安南坝如今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酒泉地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部,属于阿尔金山北麓、库穆塔格沙漠以南的中亚内陆,而我们测图的工作区域则在新疆境内。其实,安南坝是阿尔金山中一个很小的绿洲(山中的一个小盆地),大约居住了一千多农业人口。地质队必须从不断迁移的野外营地,前往安南坝拉水,拉水的水车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司机要靠辨认自己车轮碾压的轮胎印来识别道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彭加木可能因此失事)或汽车抛锚都是万分危险的。(由于阿尔金山地区少雨,野外常能见到多年前留下的、看似很新的车轮印,据说是总参测绘队留下的。)每当水车回到营地,也是队友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不仅拉来了生命之水,而且还带来了报纸和信件,人们远远看到维族司机哈师傅,都会大声地喊:“巴郎子!有我的信没有……”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骆驼可以逃跑,那么人能不能逃跑呢?答曰:“不能!”讲一个轶闻:沙漠有一个特点,就是太阳出的早、落的晚,由于没有任何可遮挡太阳的障碍物(如树木、洞穴),人在沙漠里只能从早晒到晚,戏称“晒肉干”。 20 世纪 50 年代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曾把上海的一批资本家送到安南坝安家改造,告诉他们这里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代化的农场”,其实是不毛之地。一些资本家后来忍受不了艰苦环境,偷偷逃跑,结果都是渴死在半路上(沙漠里),死前都把手上戴的金表全砸烂了。我们工作区到安南坝,水车(汽车)单程都要跑三天,你说人能像骆驼那样逃跑吗? 阿尔金山北麓山体大多是裸石山或碎石堆积物,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夏季有间隙性阵雨(或少量的雪山融水),所以山沟相对比较潮湿,稀疏地长有梭梭树,野骆驼在梭梭树旁一边穿行一边啃食,树梢上常挂有从骆驼身上刮下来的驼毛(此时也是骆驼换毛的季节),一撮一撮的,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非常显眼。每天出工,每个队员一边工作(跑路线),一边拣驼毛。从野外收队时,一般都拣了几公斤驼毛,多的可拣十几公斤。上个世纪 80 年代,驼毛和毛线那可是非常稀缺的东西! 我们进入阿尔金山开展地质填图的时间是 5 月初至 9 月底,在这段时间里,工作区范围内是绝无人的踪迹的,但是可以看到牧民用石头垒砌的零星标志(俗称“冬窝子”)。那么牧民是选择什么时间段进入阿尔金山呢?答曰:一般选择冬春季,即下雪的季节至冰雪消融前,这样容易获得饮用之水(冰雪)。 据《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 1935)记载:陈宗器先生曾两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考察,第一次是1930年12月至1931年6月,他们在考察罗布泊湖心途中,一段时间里根本无法找到泉水,就是靠寻找残积的冰雪解决 饮 水问题的。 写这点回忆,谨以此纪念当年与我们相隔几十公里因公捐躯的彭加木先生,并以此作为《 走近罗布泊 》的导语或开场白。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2.html 附录: 附上为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撰写的稿件:《引渤入疆生态作用探析》(香港)《成报》 2011-6-5 “国是新说”专栏)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74542Lang=sc 内线(霍有光)调水方案是: 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 1280余米(1 立方米 水,每升高 200米,需1度电;升高1400米,耗电7度),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形成2000平方公里的湖泊。然后修建管道或防渗渠道,采用若干小提扬(10~20米)工程+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穿越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戈壁,至玉门镇北的疏勒河(海拔约1300米),主干调水线路全长约1900公里。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大约550公里),不用开挖、衬砌,自流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罗布泊(海拔780米)至艾丁湖(海拔-155米)的直线距离仅180公里,可获得930余米的落差,用来发电,意味能够补偿渤海西调工程所耗费的部分电能。整个调水线路始终与东西走向的山脉平行(没有隧道或穿插工程),施工地形非常平坦,并且不是传统的草原或农耕区。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的目的是:(1)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干涸的盐湖,大面积地镇压沙尘源,遏制沙尘暴;(2)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转化为淡水),湿润北方气候;(3)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4)营造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5)依托人造海获取淡水(如冬季采冰),发展采矿产业、热电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利用发电厂余热)、煤化产业、风电产业,为加快新疆城市化进程、安排就业人口提供强大的动力;(6)盐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能够结晶,调水沿途不会出现所谓的污染问题,即便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湖里,这数十亿吨盐类资源,不过是增加了罗布泊的盐矿储量而已,可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盐化产业。 参考文献 《第二届“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征文( 2011年11月乌鲁木齐) http://blog.gmw.cn/space-uid-5777.html (光明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科学网) 就“引渤入疆(海水西调)”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新华网发展论坛)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5090906/1.html (新华网发展论坛) 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 http://www.docin.com/p-97031080.html (doucin豆丁) 策解中国水问题 http://www.yantubbs.com/read.php?tid=91878 (岩土在线)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DB199711019.htm (科技导报) http://www.shp.com.cn/news/info/2002/7/25/173203218.html (中国水电及电气化网)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AJD902.008.htm (中国知网) 现中线 “ 补偿工程 ” 的不合理性及其取水口选址研究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60.shtml ( 中科院网) 丹江口水库不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兼论以湖北长湖作为取水口的优越性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57.shtml(中科院网)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1/08/110809.html (人民网) 阿尔金山的野驴 这是应“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之邀撰写的稿件,发表于 香港《成报》 2011 年 6 月 5 日的《国是今说》专栏。
6100 次阅读|8 个评论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热度 4 杨学祥 2011-8-13 05:57
发展的代价:污染与高速齐飞 由于渤海三面封闭的特殊性,污染治理和化解非常困难。渤海在与死神赛跑,高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2011-8-13 05:43 | 个人分类: 健康 | 系统分类: 健康 | 关键词:渤海 污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发展的代价:污染与高速齐飞 由于渤海的特殊性,污染治理和化解非常困难。渤海在与死神赛跑。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2011-08-12 06:30:30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网民发帖爆料称河北乐亭疑遭中海油渤海漏油污染,导致海滩被污染、渔业遭重创。这是7月25日在河北省乐亭县浪窝口一处海滩上拍摄的油污。(新华社记者巩志宏摄) 2011年7月,河北省乐亭县扇贝养殖区域的扇贝苗开始大量死亡,原因至今扑朔迷离。同时,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导致的溢油现象仍未停止;由于缺乏油指纹分析结果,无法确定扇贝的大批死亡是否与蓬莱溢油事故有关。 作为三面环陆、近封闭的内海,渤海以水体交换缓慢、自净能力差著称。今天的渤海,呈现出近岸海域整体“亚健康”状态。有迹象显示,渤海近岸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摆在政府案头的最现实挑战之一。 7月10日,国家海洋局在天津紧急召开“国家海洋局渤海海洋环境专题会议”,要求全面对所有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并密切关注浒苔、赤潮等自然灾害的动向。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以及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政府共同召开的渤海环境保护省部际联席会议,针对渤海污染治理又提出新的目标。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08/1447526.shtml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2011-08-12 06:30:30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溢油阴影 对渤海沿岸渔民而言,溢油事故并不新鲜。国家海洋局一份从未对外公布的《渤海综合整治规划》中,记录了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1979年胜利油田排入渤海的原油达45708吨;1987年秦皇岛港输油站溢出原油1470吨;1986年渤海2#平台井喷,泄漏大量原油;1990年巴拿马籍货轮与利比亚货轮在老铁山水道碰撞,造成溢油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并于4天后诱发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1998年底,胜利油田发生油井架倒塌,持续溢油近6个月……”“我们对这种污染实在太熟悉了。”河北乐亭的扇贝养殖户崔波(化名)在电话中叹息,“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而已。” 作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的沉积盆地,渤海地区的海上油气田与沿岸的胜利、大港和辽河三大油田构成了中国第二大产油区,全国50%以上的海洋油气工业贡献出自该地区。 2003年下半年,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掀起了一股兴建石油码头的热潮,渤海湾也不例外;大连、天津等沿岸城市,纷纷将建设大型油品泊位作为其城市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十一五”期间,渤海沿岸三省一市全部将石油化工产业作为生产力布局重点。“产业布局同构化的出现,基本还是由当地的资源禀赋决定,大钢铁、大石化企业扎堆出现并非没有缘由,”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潜在的威胁隐患在大大增加,渤海沿岸的生态压力不小,急需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作出客观评估。 这种危险隐患,最终通过种种事故获得佐证。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渤海海域发生溢油事故16起,占同期全国海域溢油事故的近一半;而进入“十一五”,海洋溢油事故的风险“不降反升”。仅2008年,渤海海域便发生12起小型油污染事故,发生频率高于南海、东海等海域。最严重的两起事故,莫过于2006年发生的由渤海油轮事故叠加海上油田盗油的渤海特大溢油事故,以及去年7月发生的大连新港重大溢油事故。前者造成胜利油田原油泄漏持续三个多月,河北、山东两省部分养殖户的养殖海产品遭受“灭顶之灾”,损失超过7亿元;而后者溢油量超万吨,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 下一个死海? 多年前,曾有学者发出“再不治理,渤海恐将成为下一个死海”的警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邹景忠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参与渤海污染调查的学者之一。他对渤海生态遭到破坏最直接的回忆,是海洋生物数量和物种的剧减。 历史上,渤海湾的水生生物约有15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多达70种。“上个世纪70年代,渤海还可以捕捞到两指多长的野生对虾,当时是渤海的支柱产品,出口创汇换回了很多物资,而现在早已不见踪影,”邹景忠对记者说,“这意味着渤海的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渐退化。” 历史上以“天然鱼仓”著称的渤海,海洋鱼类物种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今年7月13日,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从过去的70种减少到目前的10种左右,带鱼、鳓鱼、真鲷、野生牙鲆、野生河豚等鱼类几乎绝迹。“(渤)海湾作为渔场的功能已基本丧失。”国家海洋局在其数据后如此评价。 海纳百污造成渤海生态系统恶化的,不仅是石油。陆源污染才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这其中不仅包括常规污染物氨氮、总磷、COD、石油类,也包括汞、镉、铅等重金属。甚至有学者认为,用“海纳百川、川川皆污”来形容渤海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并不为过。 渤海水质近年来持续恶化:2006年至2010年,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由1750平方公里一跃至51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水质的海域面积由2770平方公里扩大至3220平方公里。环渤海经济带的飞速发展,加重了这一趋势。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首钢搬迁等都为重工业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而企业的临海建设与工业布局却一如既往未将海洋的环境容量考虑进去。 国家海洋局和环保部每年都要对入海排污口附近海域水质进行监测。2010年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在100个入海排污口中,86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88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此前为农业部渔业局环保处官员,多次参与海洋污染案件的鉴定和调查。在他看来,渤海近岸海域已经出现了内陆湖泊河流常见的富营养化趋势。 2000年,仅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2。6%的渤海,每年通过各类排污口直接排入的污水,占全国直接排海污水总量的37%-41%,其中排入渤海的工业废水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当时官方认为渤海近四成的面积已受污染。10年之后,环保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为中度污染”。一方面,较为清洁的一、二类海水面积持续下降,较2009年下降16.3%;另一方面,四类和劣四类海水面积却在继续扩大,上升了4.1%。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08/1447526_2.shtml 有专家预言渤海恐怕将成为下一个死海 2011-08-12 06:30:30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曲折治理路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邹景忠见证了渤海治污的整段历史。在他看来,几乎所有关于渤海的庞大治理计划,最终都惨淡收场。 最先对渤海污染状况有所警觉的是卫生部。上世纪70年代初,受日本水俣病影响,卫生部开始了针对渤海、黄海海域重金属污染的调查,结果发现“渤海全海区均检出了石油,海水中汞、砷、镉、铬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局部海区也逐渐扩展和加重”。 随后,中科院海洋所联合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等地相关机构组成渤海污染调查协作组,在1972年开展了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海域污染调查,并形成了一份秘密报告。 1982年6月,《渤海、黄海近海水污染状况和趋势》完成,迄今渤海所遭遇的污染问题在当时已全部提及,并做出详细论证分析。 这几份相当具有前瞻性的报告,最终被烙上“秘密”标记,以内部报告的形式被束之高阁。国家海洋局在2000年8月制定的《渤海综合整治规划(2001-2015)》也立项失败,无人问津。 2001年10月,前国家环保总局一份计划投资555亿元、为期15年(2001-2015)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下称《碧海计划》)出台,并很快获得国务院批准。 “这是一份非常细致、全面、详细的规划,几乎所有人都充满期待。”曾经参与计划制定的邹景忠与王亚民说,按照《碧海计划》设想,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2010年渤海的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将得到初步改善;2015年环境质量将明显好转,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国务院在《关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批复》中指出,“渤海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投资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给予适当支持。” 2004年6月,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承认,《碧海计划》资金渠道不畅,导致计划项目进展缓慢。此时距离《碧海计划》第一阶段结束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但仍有近六成计划投资未落实完成,三分之一的项目未能动工。 据参与该计划的专家介绍,缺钱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涉海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十三太保、五龙闹海”便是当时赋予五个涉海部门和沿岸三省一市共13个城市的一个比喻。 邹景忠对此解释说,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以及地方政府的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是渤海污染无法得到根治最为关键的因素。 “落实难度相当大,部门之间协调不好,许多沿岸城市的地方政府更是拿着建污水处理厂的钱直接搞经济建设去了。”王亚民说。 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获批。规划中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等五大重点任务。 王亚民指出,今天渤海近岸海域的污染治理,依然面临中国环境治理领域始终存在的一个矛盾:“污染的是海洋,需要治理的环节却在陆地上。部门之间打架且不谈,治理的难点就在于地方要发展,而环保部门的权力却不足以大于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 编辑:张伟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08/1447526_3.shtml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02 次阅读|5 个评论
渤海做墨天做纸
yangyongtian 2011-5-21 08:25
火红年代不能等, 流金岁月花艳红。 盼君诗词早问世, 让我学会诗传情。 渤海当墨天做纸, 挥洒自如写由衷。 词赋书怀诗言志, 华夏和谐唱大同。
个人分类: 感怀|2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渤海将快速走向死亡
热度 2 xluan 2011-5-18 19:24
证据一 GPS 观测结果清楚地显示渤海正处于构造收缩的过程中。 证据二 地质记录以及长期验潮站的结果显示渤海海域的海平面正在下降。 证据三 地震剖面以及钻井数据则显示渤海盆地的基底沉降自上新世至今已大幅下降,并和北黄海相比,目前已经停止沉降。 证据四 自1872-2009年黄河口造陆7000km2(渤海总面积77000km2),100年后,莱州湾将关闭,400年后,黄河口将接近大连。 证据五 辽河口从1909年到2011年向前推进了40km。400年后,辽河口将接近大连。 证据六 20年来的水深观测数据显示渤中和辽东湾的水深都在变浅。 渤海的构造收缩、海平面下降,以及基底沉降的停止,这三个因素是决定渤海演化方向的三个关键因素,它们共同奠定了渤海走向死亡的道路。渤海岸线的向海推进,以及渤海水深变浅作为强有力的地质证据呼应了渤海正在走向死亡。 喜马拉雅山隆升的远程效应导致渤海的构造收缩和大量沉积物通过黄河进入渤海,从而从根本上导致渤海的死亡。从总体效果来说,渤海走向死亡的道路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也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产生明显变化。
3339 次阅读|4 个评论
词赋书怀诗言志
yangyongtian 2011-3-26 10:03
火红年代不能等, 流金岁月花艳红。 翘盼诗词早问世, 长留天地传真情。 渤海做墨天做笔, 挥洒自如写由衷。 词赋书怀诗言志, 华夏和谐唱大同。
个人分类: 感怀|2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验一下你发现动物的能力
热度 9 博物 2011-3-16 23:59
考验一下你发现动物的能力
开个小玩笑。这张相片照自渤海边上的一处滩涂。退潮后,海滩上留下了一个个小水洼,每个水洼都是个动物世界,潮间带上的生物密度很大,许许多多动物都是靠这样的水洼为生的。这,就叫做滩涂生态。由于水洼又浅又小,动物又多,不仅对食物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每种动物都要时时提防身边敌手的攻击,所以它们个个是逃跑、躲藏和伪装的高手。我本来想拍照片中央的那条小鱼,但到家浏览照片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这张照片中居然藏着多只小动物(活体)。 后来,我就经常用这张照片去逗小朋友,发现全部动物的可以称得上超级猎手(你具备优秀的发现能力,无论干什么,都会收获多多);发现5个,可以称得上是探秘达人(这说明你可以凭借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就能在野外吃饱吃好);发现3个,可以被称作高级玩儿家(你可以去赶海了,能有不错收成)。 你只要说出有什么动物(大致的名称即可),有几只,例如“3条鱼1只螺5只虾10只蟹”,就行。数数看,到底有几只小动物。 答案我在明天晚上本贴评论中公布。(段煦 博物地理)
个人分类: 水族海洋|654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北京严重缺水与谁故意拖了南水北调的后腿
热度 2 xjtuhyg 2011-1-30 06:36
北京严重缺水与谁故意拖了南水北调的后腿 ——为什么 2010 年北京没有如期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延后的原因:究竟谁拖了谁的后腿? 南水北调调入水为每吨 18 元海水淡化只需 5 元 南水北调 , 海水淡化 , 调入 发表于 2010-3-23 22:06 http://bbs.classic023.com/thread-371035-1-1.html http://www.oilchem.net/fert/1_7_322475.html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4.html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3.html http://news.163.com/09/0610/13/5BEV388J000120GR.html http://www.tieku.org/215824/2.html   据 中国 经营报报道, “ 南水北调 工程 延后原因不是 北京 工程拖了后腿,而是外省原因。 ” 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南水北调工程推迟 5 年进京原因的询问,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的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然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途经省份,在千里之外的河南,一切有关南水北调的工程 建设 却无一例外地不在加速进行。就在近日,河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树山及河南省相关官员已经前往安阳、荥阳等地现场督战,以确保工程进度。而在 5 月 19 日,河南省将迎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单位组成的 “ 督战组 ” ,一切都看不出要推迟的意思。   面对中央财政巨额投入、牵涉众多沿线省份的南水北调,在中央财政 投资 的 诱惑面前,没有省份愿意轻言放弃,这向来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只不过,这一次分羹的盛宴,一下被推迟了 5 年之久。而北京则面临一个抉择,南水北调进京的调入 水源成本价为 18 元 / 立方米,似乎还要继续上涨,而此时此刻,对北京来说,同样现实的海水淡化,成本却只需 5 元 / 立方米。   谁拖了谁的 “ 后腿 ”   当人们还未搞清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南水北调推迟 5 年方才进京之时,在河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一切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就在近期,南水北调整个工程的拆迁工作会议也将在河南举行,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姜成山一再向记者强调,并不是河南的拆迁工作没做好才把拆迁工作会议放在河南,而是河南做的又快又好,所以其他机构都抱着取经的心态来开会的。   而就在此之前不到一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对外宣布,根据 国家 发改委调整的南水北调建设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源将比规划推迟 5 年实现。北京水务局向记者强调,这不是北京的原因。   然而,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的影响,王树山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成为拉动河南省 经济 的火车头、千斤顶、发动机和催化剂。   从 2009 年到 2013 年的几年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在河南省投资强度近 200 亿元,总投资将超过 1000 亿元。   焦作市 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段承欣算过一笔账: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河南省每公里投资约 5000 万 ~6000 万元,而在焦作地区则将近 1 亿元。工程建设期内,南水 北调工程对焦作经济的拉动每年将至少超过一个百分点。整个工程建设期间,焦作市还将新增 9 万多个就业机会。   官方统计,河南省境内目前正在建设和即将 开工 建 设的黄河以北工程,共需钢筋大约 26 万吨,水泥 233 万吨,柴油 29 万吨,碎石 570 万立方米,沙子 476 万立方米。按每 5 万~ 10 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每年将为河南省增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不仅直接吸纳大量农民工参与施工,而且还将带来大量的农副产品、服务业等方面的需求,拉动与工程建设相配套的机械、通信、环保等多个行业的 发展 。   显然,面对这样的诱惑,河南与其他调水沿线省份一样,没有拒绝的理由。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屡次听到当地政界人士提起的一句话便是,即便整体推迟的计划已经下达,河南省也停不下来。   成本压抑的需求   于是,皮球被踢到了调水的受益地 —— 北京。这个常年缺水的中国首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的数字 —— 即便南水北调按原计划 “ 进京 ” , 调入水源的成本价,已经高达 18 元 / 立方米,等于北京现行水价的 4 倍还多。   记者了解到,此数据系由水利部测算,但只包括了建设成本的分摊费用,并未将调水沿线省份的生态补偿成本计算其中。而这一领域的成本继续上涨已经不可避免, 2008 年 8 月全国人大来 四川 的调研会上,四川省领导提出希望西线能考虑到淹没农牧区和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一套生态补偿机制,当年 12 月,湖北省等地亦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河南省南水北调综合处处长李永清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中线工程的所有主干线都是 政府 专项资金。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自从 2008 年以来,中央财政一直对南水北调工程追加投资,而近期,新近由中央财政追加的 20 亿元投资,已经正式下达,全部到位。   这或许可以视作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展的保障,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无疑意味着届时调入北京水源的成本价,将无可避免地再度抬高。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 2009 年 4 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投资 538.7 亿元 ( 含初步设计工作投资 13.5 亿元 )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154.2 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 106.5 亿元,基金 79.9 亿元,贷款 198.1 亿元。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将分摊到调入地水源成本价中。   有如全国电价提高 1 厘筹集三峡建设资金一样,现在,南水北调又开始面临同样的谁来支付分摊建设成本的问题。   水利部水利工程协会一位参与南水北调工作人士则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他告诉记者,在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时期,海水淡化的技术尚不成熟,成本较高,大概维持在 20 元 / 立方米的水平,而 在南水北调建设过程中,海水淡化技术飞速发展,成本也开始降低,至今,已经可以达到 5 元 / 立方米的低水平。   他表示,如果直接从天津进行海水淡化之后引入北京,投资会比较低,但他也强调,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开工,进行如此的比较,多少有些片面。   一份跃进的规划   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姜成山告诉记者,计划推迟的原因只有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才能给出答案,在河南,整个南水北调工程都是在全速运行的,不存在因整体计划改变而推迟工期的问题。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能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回复。   截止到目前,中线一期控制性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需加高的 54 个坝段中已有 53 个坝墩加高到顶,右岸土石坝已加高到新坝顶高程 176.6 米,左岸土石坝加高到 170 米高程,质量、安全管理总体受控。   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于 2008 年 5 月通过临时通水验收, 9 月 28 日正式通水,截至 2009 年 5 月 6 日已向北京安全供水 1.9 亿立方米。中线穿黄工程、河南 安阳段、新乡潞王坟膨胀岩试验段工程进展顺利,新开工的天津干线已开始主体工程施工,南阳膨胀土试验段工程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及试验准备工作。   北京段的承接工程也在正常的范围内:此前的 4 月 28 日,南水北调北京段市内配套工程已在团城湖明渠启动开工。按照现规划, 2013 年底完成大宁调蓄水库、南干渠等输水环线,完成团城湖调节池以及郭公庄等 7 座水厂的工程建设; 2014 年汛后实现年接纳 长江 水 10 亿立方米的能力; 2020 年完成 3 座新建水厂, 6 座扩建水厂、亦庄调节池、 295 公里配水管网,全面实现配套工程规划,具备年接纳长江水 14 亿立方米的能力,构建全市安全供水格局。   河南财经 大学 教授、长期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专家 史璞认为, “ 当初立项时的工期计划太紧张,甚至工期的早期规划可能是 ‘ 大跃进 ’ 式的。如果是这样的原因,推迟在所难免,也非常必要。 ”   记者在河南调水工地了解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确实有很多赶工的现象:快速拆迁及快速处理文物保护问题便可从侧面窥见其 “ 速度 ” 所在。据测算,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河南省工作量是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各省、市中文物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    “ 如果说去年 365 天,天天在发掘工地,有点夸张,说 300 多天都在工地,就不为过了。 ” 楚小龙说。这位 30 岁的 武汉 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工程的文物保护发掘 项目 最年轻的负责人之一。   谈起这些次发掘,楚小龙与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怎一个 “ 抢 ” 字了得。但如果真的是整体工期规划上出入 5 年的时间差,谁是最终负责人?    本主 题由 admin 于 2010-3-24 14:03 审核通过
3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水西调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与绿化北方沙漠
xjtuhyg 2011-1-27 06:55
海水西调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与绿化北方沙漠
摘自(《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编号: 2003DGQ3B168)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 http://www.slsdgc.com.cn/water/theme1/info.php?id=18998 http://www.slsdgc.com.cn/water/theme1/info.php?id=19865 海水西调发展 海水灌溉农业与绿化北方沙漠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 摘要:西调渤海水可以直接用来绿化我国北方纬向展布的沙漠带,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工程。本文通过梳理当代利用海水与咸水方面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说明西调渤海水,绿化北方沙漠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关键词:渤海, 耐盐生物,生物工程,绿化沙漠 ,引渤入疆,海水西调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最近在其专著中指出:21世纪世界农业将迎来大变革的时代,全球范围内将出现第三次浪潮农业。在高科技的指导下,21世纪将崛起海水灌溉的陆上耐盐植物,这些农作物将为人类创造巨额财富。科学家预测,通过基因重组,适应海水灌溉的作物将达数千种,甚至有朝一日海水农业的生产规模会超过海洋渔业。可以想象,一旦海水农业形成气候,传统的以淡水灌溉支持的传统农业将发生巨变,农业生产将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1.海水灌溉农业与咸水灌溉农业 “海水农业”就是直接用海水灌溉农作物,开发利用我国沿海岸带大片的盐碱地、沙漠、荒漠和滩涂,发展海洋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海水农业”的科学原理是利用生物细胞的全能性,使陆生植物“下海”,或曰使陆生植物重返海洋。人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耐海水植物,比如通过遗传改良,将耐海水和耐盐碱的野生植物改造成可以栽培的农作物品种,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常规育种技术将不耐海水的植物培育成耐海水的植物等等。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把仙人掌基因转移到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中,育成了可在干旱缺水地区生长的高产谷物新品种。90年代中期,他们又将海草基因注入高粱获得成功,奠定了“海水农业”这一新学科。目前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等国已成为发展“海水农业”的大国,如墨西哥培植的“海芦笋”完全用海水灌溉,生长过程中无需使用农药和化肥,产品除含有维生素A、C和铁、钙、钠、糖、蛋白质等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能降低胆固醇、防止皮肤起皱衰老的亚麻酸,已出口至数十个国家。实践证明,将初级海洋生物的基因与陆生农作物的基因重组,将培育出大量可在沙漠和盐碱地生长并用海水灌溉的新型农作物,使农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新近研制出一种西红柿具有超级去盐(salt-pumping)基因。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植物生物学家Blumwald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Hong-Xia Zhang将拟南芥(Arabidopsis)植物中的“去钠蛋白质”引入到西红柿植物中,实验结果表明,普通西红柿品种在含盐量达到海水浓度一半的溶液中栽培时就会凋亡,但具有去钠蛋白质的西红柿在这样的溶液中却可健康地生长并结出西红柿。这种引入的蛋白质起了明显的作用:转基因植物叶子中的液泡泵出钠的速度比普通植物快7倍,而且只累积其中5%的盐分。这种西红柿的味道也不错,与普通西红柿相比,它们具有相同的糖分和更少的盐分。 前苏联中亚地区已成功地开发出直接用咸水灌溉的技术。阿塞拜疆水利技术与土壤研究所,在濒临里海干旱的阿普伦半岛进行了多种作物的盐水直灌试验。利用海水直灌蔬菜、西红柿,粮食作物高粱青饲料,观赏灌木柽柳与石榴及爱尔大松、齐墩果树、皂荚树和其它许多树木及灌木,经过别赫布托夫 5年的长期试验,已做出“利用海水直灌完全可以代替淡水灌溉多种植物”的结论。证实其中抗盐性最高的是爱尔大松、柽柳和石榴,它们完全适应海水浇灌并在沙地茁壮成长。如将海水掺合一半淡水,或将海水通过磁铁管道装置输送,其效果更佳:每公顷面积土地能收获23000公斤高粱青饲料。证明磁铁对脱盐有最佳效果,为海水脱盐创造了简易而有效的条件,盐水的磁化脱盐,不仅适用于一般盐水直灌;而且也适宜于盐渍地排盐洗碱。盐水直灌与磁化,现在已全面推广至中亚土库曼沙漠、乌兹别克与饥饿草原、伏尔加河流域及许多其它地区。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徐质斌先生(1999)介绍说:“美国已经培育出2种全海水小麦、29种半海水春小麦和耐三分之二海水的番茄。印度已经培育出耐80%海水的春小麦。沙特阿拉伯的拉斯扎乌尔以南2公顷种植场,使用SOS—10号种栽培海蓬子,收获油籽7吨,平均亩产116.7公斤。阿拉伯盐水技术公司首期试种了250公顷海蓬子获得成功,继而准备扩大到4500公顷,最终目标是在沿海种植20万公顷,年产12万吨植物油。” 中央电视台报道(2000-12-21),中国科学家正在山东、江苏、广东、海南等省的沿海滩涂上试行海水灌溉农业,以帮助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水资源短缺的世纪课题。“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有近三十万公顷的荒碱地和沿海滩涂上种上海水灌溉作物。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专门研究海水灌溉的山东大学夏光敏教授预测,如果将荒碱地和沿海滩涂都种上农作物,那么我国可多增耕地4000万公顷,相当于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的1/3,可增产小麦、水稻和油料等作物1.5亿吨。他认为,如今利用海水灌溉,相当于每年节约淡水22.5亿立方米。若所有盐碱地和沿海滩涂都用上海水灌溉,则全国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3000亿立方米。海水灌溉的方式是直接挖渠把咸海水引入,或把农作物直接种在含有大量地下咸水的土壤中,其成本是海水淡化的1/30。如今,相关的技术难题已基本解决。 海南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林栖凤等先生(2002)认为:“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耕地的减少和淡水资源的不足将迫使人类开发和利用大面积的盐碱地、海岸带和滩涂地带,植物耐盐的机理和耐盐植物的培育研究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她指出,国内外近十年来在植物的耐盐性、植物中各种渗透调节剂及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是: (1)植物适应高盐环境的对策。植物为了消除盐胁迫所造成的伤害,通常在细胞内主动积累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类保护剂来维持渗透平衡和体内水分,一般称之为渗透调节剂(Osmoprotectant)。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有如下几类:①多元醇,如甘油、山梨醇、甘露醇、右旋肌醇甲醚等;②糖类,如蔗糖、海藻糖等;③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如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简称甜菜碱)等。其中右旋肌醇甲醚、海藻糖、甜菜碱是次生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之所以成为有效的渗透调节剂是因为它们易溶于水,且相对无毒,即使在细胞内的浓度很高,也不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它许多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活性。例如已知右旋肌醇甲醚对于红树是合适的溶质,甜菜碱对于多种耐盐性植物及菠菜、甜菜、大麦、小麦、玉米等是合适的溶质。渗透调节剂的积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维持盐胁下细胞的正常膨压和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目前对于脯氨酸和甘氨酸甜菜碱的研究比较深入。 (2)耐盐相关基因及其应用。S0SI是一个研究得较深入的基因,被认为是植物耐盐性的一个必需基因,位于第二条染色体上。Wu等人在含NaCl(氯化钠)的琼脂培养基上对拟南芥(Arabidopsis)的根部进行弯曲检测,发现了一些对盐超敏感的突变体,它们是在S0SI基因上由单一、隐性的突变造成的。拟南芥通常对低、中水准的NaCl(氯化钠)胁迫都很敏感,从中分离得到的超敏感突变体比野生型对盐的敏感性高20倍,而且这种超敏感性存在于拟南芥的任何发育阶段。因此,S0SI基因很可能对于普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非必需的。而今已相继克隆了一些与渗透调节物质如甘氨酸甜菜碱、脯氨酸、果聚糖、糖醇等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及其它相关基因如S0SI、Lea等,这些基因的转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转基因植物的耐盐能力。 陈受宜的课题组将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化草莓、烟草,得到的转化株能分别在0.4%~0.7% NaCl和2% NaCl培养基上生长,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可以在0.5% NaCl盐田中生长结实。他们还将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转化烟草,得到了能在1% NaCl培养基上生根的植株。梁峥等先生通过转入BADH基因获得的烟草在300mm/L NaCl的Hoagland营养液中能够生长。刘俊君、刘岩等先生克隆了大肠杆菌糖醇代谢关键酶-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 D)基因和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 D)基因,转入烟草和玉米,分别获得在1.75% NaCl培养基中有一定耐盐能力的转基因植株。Ray Wu等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提高了p5cs mRAN和脯氨酸的水平,秧苗对100~150mm/L NaCl有一定抗盐性。 ( 3)目前普遍认为植物的耐盐性是多种抗盐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由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控制,因此,培育转基因植物可能需要同时转移多个基因。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河口地区潮间带木本植物群落,是世界上生产力较高的自然群落植物之一。红树林生长于海岸潮间带的盐渍海滩,其重要的生境特征就是高盐分。盐度的大小对红树植物的生长、水分代谢、光合、呼吸,对离子的吸收和某些酶系活动以及超微结构都有明显影响,生长在该环境下的植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也必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适应机制。根据红树植物对盐分的适应形式可将其分为两大植物类群:一类是泌盐型,如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其上下表皮都有盐腺,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另一类是非泌盐型,如秋茄(Kandelia Candel),其上下表皮没有盐腺,但上下表皮内都有一层贮水功能较强的下皮,秋茄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根系保护机制。林栖凤、李冠一等先生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海岸耐盐植物红树DNA导入辣椒、茄子、番茄等,获得的转化株后代已在海滩上试种,可以用含盐2.5%的海水浇灌,部分植株能开花、结果,已繁殖到第三代,而对照株几乎全部死亡。 据悉,我国学者在实验田中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成功耐盐小麦,获得了能够在海水浸染过的盐土中生长的后代。这种小麦亩产达300至400公斤,作物口味与淡水浇灌的一样。中科院植物所用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可用1/3~1/2海水浇灌的十余种蔬菜,包括西芹、蕃茄等。海南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林栖凤教授等人 将野生海水植物红树、盐藻的总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导入淡水作物茄子、蕃茄、辣椒、豇豆之中,进而又扩展到油菜、水稻、树木,获得了耐盐能力明显提高的后代。这些新品种从盆栽、小土栽培到海滩试种,再到海水直接浇灌,均获成功,已传到第四或第五代。 1996年,山东东营市建成我国第一家盐生植物园,占地3.5公顷,有525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900平方米的冬暖式大棚,收集、保存耐盐植物150多种,成功培育和引进耐盐经济作物80余种,成为科研、观赏、示范为一体的高新科技园区。 所有这些说明海水灌溉正在引起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海水灌溉农业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已并不遥远。 2.海水(咸水)同样可以用来发展“沙漠海水农业” 地球上的生命原本来自海洋,但海水灌溉却长期被视为禁区。其实,沙漠人造海既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也可直接用来绿化沙漠,而人造海蒸发富集之后的盐水,则可通过次一级循环工程来发展盐化工业。随着海洋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令陆生植物“下海”或“海水”登陆浇灌,不仅能解决发展农林牧渔业的嗜盐物种问题,而且也将解除21世纪我国面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两不足”问题所造成的沉重压力。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郑绵平院士(1995,1999)指出:“盐湖系统的生物资源包括盐沼带和盐水域两个亚系统。盐沼带往往有多种盐生植物分布,如盐蒿、盐生藜科、田菁、红柳、紫穗槐、沙枣、沙柳、杞柳、沙拐柳、花棒以及沙棘、麻黄、沙冬青、甘草等,多为牛羊喜吃的饲料或可作燃料,有的还可作苗林(如后列3种),故在盐沼带以盐生植物发展牧场是大有前景的,我国许多盐湖区的盐沼带往往就是重要牧场。有的盐生植物还有吸取大量盐碱、改良土质的效果。如盐蒿含丰富的粗脂肪、钾、钙等成分,不但是牲畜喜食饲料,还可聚集大量盐分。据测定,每0.66公顷生长1年的盐蒿,能吸取盐土中72公斤盐和64公斤粗碱。澳大利亚的一种Ataciplex盐生植物,亦有吸取土壤盐分特性,并已用其帮助印度改造盐碱地。据印度科学家反映,该植物是极好的饲料和廉价燃料,对于将沙漠中的含盐土壤改造为良田极有意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用盐地上2种藜科遍生性的肉质盐生植物喂养山羊、绵羊,其结果:羊的体重比用一般干草饲养增长快,估计每公顷盐地的盐生植物的收获量可养20只羊。” 我国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的北纬37°~42°之间,现有沙漠戈壁116.2万平方公里,加上沙漠化土地33.4万平方公里,风沙化土地3.7万平方公里,共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已超过全国耕地的总和。沙漠化土地的分布概貌是:大兴安岭两侧的半干旱地带约占41%;干旱草原的荒漠草原地带约占32%,西部干旱荒漠地带约占27%。近年来,沙漠面积还以每年约2460平方公里的扩张速度在膨胀,每年有3400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约等于5个新加坡。 沙漠与沙化土地惟一的弊病是缺水,但其他资源并不匮乏。据肖洪浪等先生(1999)归纳概括:一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68%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和沙地面积辽阔,类型繁多,涉及212个县(旗)。二是光热资源丰富,属光能资源高值区。全年日照时间一般在25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高达70%~80%,植物光合潜力大,有利于开发优质特色品种,太阳能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三是沙漠地区风力资源较大,尤其西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四是物种资源丰富,有极端生境下的种质基因库,成为培育抗寒、抗旱、耐盐、耐沙等治沙植物的珍贵的遗传材料。沙漠地区野生经济动植物种类繁多,如野生维管束植物,内蒙古有2271种、宁夏有1839种、甘肃有2054种、新疆有3270种。这些植物种的生境特殊,尚无人工栽培的种类可以取代。饲用植物约1800种,占全国总数70%以上,尤其饲用价值很高的禾本科、豆科牧草成为许多草地类型的优势品种。食用植物有发菜、沙枣、沙木耳等数十种,有独特的营养成分。药用经济植物是沙生植物的重要类型,有甘草、麻黄、枸杞、锁阳、苁蓉、冬虫夏草等700多种,医疗用途广泛,许多种类每年大量出口,大部分种类尚无栽培品种可取代。野生动物种类有野骆驼、高鼻羚羊、雪豹、旱獭、白唇鹿、野驴、野马、盘羊、黑颈鹤、天鹅、中华秋沙鸭等数十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用相当于海水矿物质浓度的大陆咸水进行绿化,我国已有成功的范例。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全长522公里,其中446公里在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穿行,是世界上第一条修筑在流动性沙漠上的长距离等级公路,沿线沙丘高大,流动性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要保证沙漠公路的畅通必须采取防沙措施。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防沙治沙技术综合研究》,选择出忍耐盐渍化土和高矿化皮水的耐盐固沙植物,进行了对比筛选实验。实验区的自然环境是,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年均降水量仅10毫米,地面蒸发量为3500毫米左右,含盐的地下水不断随土壤毛细管上升,易溶盐分在土体和土表中聚积,致使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增多形成盐霜、盐结皮、盐结壳、盐积层,在沙漠边缘及腹地局部造成大面积的盐渍土。区内土壤盐清化程度极重,表层含盐量一般为50~200克/公斤,个别盐土的结壳层含盐量还高达500~800克/公斤,这样高的含盐量不仅国内罕见,世界也少有。虽然极端干旱,但地下水资源却十分丰富,地下潜水埋藏浅,沿线高大沙丘、沙垄的丘间地下水位深3~5米,个别地段只有1米左右。可是地下水水质特差,很难找到淡水资源。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在5~10克/升左右,所含盐分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金属离子主要有K、Na、Ca、Mg。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徐新文等先生(1998)公布了科学实验的结果: (1)柽柳属植物的耐盐性:试验选用刚毛、乡枝、乡花、甘肃、甘蒙、长穗、山川七个品种。水培液用肖塘矿化度为25克/升的井水配制而成,共配制了10个梯度的水培液,矿化度分别为:0.5克/升,2克/升,3克/升,5克/升,7克/升,8.5克/升,10克/升,14克/升,20克/升,25克/升(注释:渤海海水的含 盐 量为 23‰~31‰ ),每种柽柳插穗各选取 200根并随机分成10组,每组20根,分别插入盛有不同含盐量的水培液玻璃器皿内,试验期50天,每日定时观察补水,记录每种柽柳在各个梯度水培液中生根发芽的日期、生根串、发芽率、根、芽生长量。 试验所取得的资料表明:①七种柽柳在不同含盐量的水培液中均能生根和发芽,含盐量小于10克/升时开始发芽的时间基本相同,但当盐水含量超过10克/升时,七种柽柳根时间明显推迟,当含盐量大于14克/升时,发根发芽时间出现较大差异。②七种柽柳的不同含盐量的水培液中发芽率一般都高于生根率,芽的生长量均大于根的生长量。③发现参试的七种柽柳中,甘肃、长穗柽柳的耐盐性最强,在沙漠石油公路生物防沙过程中,只要提供含盐量小于25克/升的地下水可重点选用。其次是刚毛和甘蒙柽柳,多花、多枝柽柳的耐盐性相对较差。当水的矿化度不超过7克/升时七种柽柳均可选用。 (2)不同耐盐物种的配水灌溉生长表现:选用的植物材料有乔木五种:胡杨、灰杨、小叶白腊、沙枣、白榆。灌木十种:柽柳属、沙拐枣。草木四种:白茎盐生草,红茎盐生草、驼绒藜、刺沙蓬。利用肖塘25克/升的高矿化度水配成3克/升、6克/升、9克/升、13克/升、25克/升灌溉各类植物。试验见到成活的却能生长发育,其平均生长量无明显差异。长期灌溉25克/升的井水对植物生长有无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试验。 (3)丘间盐渍地沟种植沙拐枣不灌溉成活率统计:试验区设置塔中路139~140公里处,在一个南北长近10公里、东西宽2~3公里的丘间平地上,该区地表有一层2厘米左右的盐结皮,含盐为47.2克/公斤,从0~100厘米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0~30厘米含盐量14.63克/公斤,30~50厘米含盐量5.8克/公斤,50~100厘米含盐量3.23克/公斤。土壤表层有30厘米的干沙层,30~50~10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4.6%、9.83%、27.9%,地下水位2米左右,为了使沙拐枣栽植的根系分布在水分含量比较高的土层里,我们在丘间平地上开挖1米深的种植沟,3月份将沙拐枣苗栽植于沟内,到十月底沙拐枣成活率为50%,平均生长量为55.57厘米,最高达101.5厘米,平均冠幅50.93×51.14厘米。 (4)低洼地扦插柽柳成活率与生长量:在塔中公路139~140公里路边的低洼地上,表层盐结皮含盐量为129.08克/公斤,盐结皮以下为湿沙,10~30~50厘米的土壤合水量分别为8.7%、18.2%、25.4%,地下水位1米,地下水含盐量20.42克/升。在低洼地上直接扦插甘肃、多花、长穗柽柳,栽植了头状沙拐枣。观察得到:甘肃柽柳的萌发率60%,成活率50%,当年枝条平均生长量32厘米;多花柽柳成活率58%,枝条生长量32.9厘米;长穗柽柳成活率、萌发率为20%,当年枝条平均生长量21.8厘米。头状沙拐枣萌发率为60%,但萌发后逐渐死亡。 (5)固沙草方格内植绿试验:在沙漠公路零公里至2公里路段西侧的固沙芦苇草方格内,少量灌溉25克/升的高矿化度水,种植的沙拐枣、梭梭、白梭梭均正常生长,种植的盐生草、刺沙蓬长势良好。 (6)结论:①尽管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路线的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土壤盐渍化严重,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高,若能就地开采地下水资源,栽植适宜的植物品种,生物防沙措施是完全可行的。②考虑耐盐植物品种间仍有强弱的差异,研究表明:在丘间低洼地上营建生物阻沙林时宜选用甘肃、长穗、刚毛柽柳。③在流动性强的高大沙丘上,植物材料可选用耐盐、耐旱、固沙能力强的梭梭、白梭、沙拐枣和盐生草、刺沙蓬。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地表厚达2厘米左右的盐结皮、表层含盐量一般为50~200克/公斤,是我国北方其它沙漠所不常见的。塔里木沙漠防沙治沙在高盐沙壤里,“灌溉25克/升的高矿化度水,种植的沙拐枣、梭梭、白梭梭均正常生长,种植的盐生草、刺沙蓬长势良好”,意味含盐量为23克/升~31克/升的渤海水,是可以直接用来沙漠绿化的。如果能够与沙漠中自产的含盐量较低的咸水(或淡水)混合使用,那么人工绿化沙漠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影响北京的6大沙尘源地和3条可能路径,北京青年报,2001-03-16. 张其瑶,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再受关注,五 大源区三条路径四大屏障,科学时报, 2002-01-28. 沙漠资源丰富,内蒙古将重点开发十大沙产业,新华网,2002-01-05. 张颖,邵泽慧, 3县护京城等你捐树 , 北京青年报, 2001-04-09 . 乌审旗天然气资源及开发项目简介,鄂尔多斯之窗, 2002. 霍有光.西调渤海水改造我国北方沙漠生态环境的设想.科技导报,1997,3,41~43. 霍有光.关于西调渤海水改造北方沙漠的设想.中国科技论坛,1997,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 霍有光.渤海水西调工程续论.科技导报,1997,5,34~38. 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139~201. 竹守章 . 东水西调能否改造北方沙漠 .光明日报, 2000-6-8 . 竹守章, 东水西调彻底改造沙漠 .科技日报,2000-08-07. 竹守章.呼唤东水西调改造北方沙漠 .中国环境报,2001-01-05. 竹守章.呼唤东水西调改造北方沙漠 .中国矿业报,2001-01-20. 海水浇出希望果 ( 1)《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http://www.docin.com/p-97031080.html (豆丁网) http://www.zhizhen.com/book/read.jhtml?e=ba7f8462fd49aebf2f9b4619f3c0c674b7a96ac5e3c696aadd7f56c97354b262 (指针网)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046672.html?from=like (新浪爱问) ( 2)《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24757.html (新浪爱问)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24757.html?from=like (新浪爱问)
7893 次阅读|8 个评论
论黄河回归故道的可行性与施工的可操作性
热度 2 xjtuhyg 2011-1-24 15:26
论黄河回归故道的可行性与施工的可操作性
原载《水利经济》 2010年第3期 论黄河回归故道的可行性与施工的可操作性 —— 再论黄河回归故道保护渤海与增加领土及内水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摘 要: 渤海是中国的内水,黄河入渤海造陆不增加国土反而损失珍贵的湿地。从历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充分论证了黄河回归故道(入黄海)造陆的可行性,具有保护渤海、增加领土(20000km 2 )及内水(数万 km 2 )等经济和生态效益, 探讨了 黄河回归故道造陆的 施工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 黄河;回归故道;渤海;黄海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511(2010)03-0000-00 1998年,笔者曾在《中国科学报》上提出“平行北移黄河”以解千里悬河之患的建议 。此后又在总结与梳理清代治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跟踪探讨 。由此,已引起媒体与一些学者的关注 。为了使这一战略思想更具说服力,促使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试图再次深入论证黄河回归故道的可行性与施工的可操作性。 1 黄河入渤海造陆得不偿失 1.1 损失内水 渤海与其称为“海”,不如说是大自然赐予我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半封闭型的湿地。渤海三面环陆,海底地势由海岸向湾中缓慢加深,平均水深 12.5m ,海湾南北长约 556km ,东西宽约 236km ,总面积约 7.7万 km 2 ,大于台湾省与海南省面积之和。渤海湾滩涂广泛,潮间带 3~ 7.3km ,泥沙底质,坡度平缓,光照充足,是鱼虾蟹贝洄游、索饵、产卵的良好场所,也是天然的大氧吧。据 1992年2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水”(所谓内水,就是说它的主体包含在我国陆地之内,是不存在任何国际纠纷的自有水面,不同于领海与公海)。可见,黄河入渤海造陆是以损失我国固有的内水(湿地)为代价的。 黄河自1855年改道山东入渤海以来, 入海口已伸入 渤海 200多km 。 据 文献 ,黄河河口保护区总面积 15.3 万 hm 2 ,而每年还要增长 2400 hm 2 的 土地,是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据评估,黄河改道 入渤海 150多年来,仅黄河河口一带已累计造陆达2000~3000多km 2 。 1.2 损失领土 自1855年黄河从黄海改道入渤海以后,苏北原黄河尾闾淤积的沿岸地区遭到强烈侵蚀,新陆地出现萎缩,主要表现为至今仍未停止的水下三角洲大面积的冲蚀作用和三角洲岸线的夷平作用。文献 记载: 1855年后,江苏沿海自大喇叭口以北的海岸以侵蚀为主……在这150多km的岸线上,共蚀去 1200km 2 的土地。海岸经历了侵蚀——堆积——侵蚀的‘沧海桑田’和‘桑田沧海’的演变过程。不难看出,自 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形成的所谓“新陆地”(实际是损失内水或湿地)以来,是以苏北废黄河口外丧失新领土为代价的。黄河改道150多年间,苏北故黄河尾闾至少损失领土1200km 2 。 图 1 黄河下游河道、故道与改道示意图 2.黄河回归故道的可行性分析 2.1 历史 黄河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大改道,自1272年改道入黄海,到1855年再次改道入渤海,在长达58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黄河入黄海造陆,它为增加我国的领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图1)。黄海是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陆架浅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黄海南北长870km,东西宽约556km,面积约38万km 2 ,平均水深 44m。主要入海河流有淮河河系、中朝界河鸭绿江和朝鲜的大同江。主要海湾,西有胶州湾、海州湾,东有朝鲜湾和江华湾。 据任美锷 的研究成果:“早在北宋范仲淹时期( 1027),苏北盐城东沙岗一带,仍处于海浪侵蚀状态,范公堤以外即为大海,且海水较深。……现在东沙岗以东盐城地区面积约10000km 2 的苏北平原,就是最近 300多年来黄河泥沙造陆的结果”。孟尔君 则认为:自黄河长期泛淮后,江苏北部海岸线在历史时期有着很大的变迁。……自 1128~1855年,黄河三角洲成陆面积7160km 2 ;滨海平原的成陆速度也颇惊人,迄止 1855年,造陆面积4500km 2 。总之,黄河在改道入黄海期间,曾为我国苏北地区新增陆地(领土) 1万~1.16万km 2 。 图2 苏北废黄河口附近弶港以东辐射沙脊群与主要潮沟的形态 2.2 黄河回归故道造陆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2.2.1新增领土及节省河道占地 苏北废黄河口外,斜对的是南黄海苏北辐射沙脊群,由北沙、长沙、瑶沙、蒲子沙、金家沙、庄家沙、黄子沙、郎家沙、勿南沙等沙体组成(图1)。苏北辐射沙脊群是黄海西南部浅海内陆架的一种特殊大型沉积地貌,它以如东、海安、东台三县接壤地区弶港为中心顶点,向南黄海陆架呈辐射状分布,又称弶港辐射沙洲(图2),其南北长200km,东西宽140km,呈褶扇状向海,由70多条沙脊(水深0~25m)与潮流通道(水深10~50m)组成。据最近测量,弶港辐射沙洲面积为28000km 2 ,其中 0m线以上面积为3782km 2 ,水下暗沙面积大约占沙洲总面积的 86%。沙脊(沙洲)沉积物由黄河汇入黄渤海的泥沙(以含粘土的粉砂为主)和来自长江的泥沙(为细砂及粉砂质粘土)组成。辐射沙脊群沉积物质的主体是细砂与粉砂,主要来源于古长江。全新世晚期沉积层具水平层理,粘土质成分增多,反映出受黄河的影响,现代粉砂与粘土粒级物质受到长江与废黄河泥沙补给的双重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沙洲群中,有少数沙岛已出露成陆,其中最大的是东沙岛,岛上建有固定观测所,这样就使中国领海向东推进了 20km。 可见,实施黄河回归故道战略,利用黄河泥沙造陆,可使70多个暗沙组成的沙体群露出海面 , 远景造陆至少可新增领土 2万多km 2 ,相当江苏省面积的 1/5。在黄河故道入海口新增陆地 2万km 2 ,无疑可为发展沿海新的开发区带来了机遇。若每 hm 2 (公顷)按 150万元转让使用权(转让期限为30年或50年),供有关承包者开发,可收回工程投资3万亿元。 黄河回归故道至少还能整治出游荡性河床(宽达 10~20km)80%以上的土地,供重新配置利用, 如,河南境内西自孟津县白鹤镇起,东至台前县张庄,黄河的广阔滩地约占土地 2667km 2 ,开挖新河道占地至多是旧河道的 1/5~1/10,减去欲补偿(征地与移民)的土地,那么意味整治河道后至少可贡献出土地约2000km 2 。 2007年江苏 省常住人口7475万人,面积10.26万km 2 (占全国的 1.06%,列全国第24位),人口密度为729人/km 2 。新增陆地如果按目前江苏省的人口密度,可安置人口 1458万;如果按200人/km 2 的密度,至少可安置人口 400万。对 新增土地( 以及水面 ) 作好远景规划,统筹安排, 用来安置 移民(偿还治河所占耕地) 与未来的人口 , 规划新兴的小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投资、消费与产出,其远景的诸多效益将不可限量。 2.2.2 新增内水 并向东扩展了海岸线 按法律规定,领海是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如果苏北废黄河口外新的陆地领土能够向黄海内部延伸140km甚至更远,无疑领海基线将同步东移,使“胶州湾——海州湾”的南翼大大向公海延展,与山东半岛构成半环抱之势,意味将扩大我国内水面积数万km 2 ,形成我国的第二大内水,也成为盛产鳓鱼、鲅鱼、河豚、鲐鱼、带鱼、对虾的大渔场,还可大大增加养殖海带、紫菜、 鲍鱼 和贝类等物产的水域 。 2.2.3构建 相对稳定的生态系 黄河回归故道后,可实现窄河拉沙、束水冲沙、 裁弯取直, 使千里悬河 (含二级悬河)落到地面之上,并通过河床钢筋混凝土化、渠道化,使 水沙灾害完全受到控制和防范 ,从而保证黄河永久安澜 。 黄河回归故道还可调节黄河晋陕峡谷以下千百年来积累的泥沙,使黄河丰富的泥沙资源变害为利,既保护了渤海,又可增加我国的领土、内水与领海。 黄河回归故道后,仍可保留一条渠道化的窄水道,用来向河南、山东供水。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的用水问题,还可通过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修正方案来解决,科学地、系统地配制黄河水资源与外来的“客水”,使黄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的水资源得到统筹兼顾,发挥其最佳效益 。 2.2.4使渤海免遭淤积消失之患 黄河回归故道 可避免莱州湾、渤海湾被泥沙淤积而导致其萎缩与消亡,避免环渤海港口群和养殖区的消亡。对黄河回归故道后渤海海岸线可能出现的海侵问题,可通过构筑钢筋混凝土化的防浪大堤来抵御 。 3 黄河回归故道的施工 黄河在兰考县(铜瓦厢)以下的故道,流至云梯关入黄海,全长约 730km (图 1)。实施黄河回归故道战略,应以“先易后难,分段施工,逐步到位”为原则,力争减少工程投资,边施工边受益。早期可尽量利用现有的黄河渠道和水利设施,施工步骤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3.1 先期工程:铜瓦厢——云梯关段(重新开凿黄河故道) 黄河故道介于黄河、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之间,南北平均宽 32.5km ,总面积 24574km 2 ,地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4省6地(市)25县(市、区),总人口约1500万。据统计,黄河故道地区每年起沙风日为70~160d,约1000~1250h,由于流域内河道失修,排水系统不畅,造成黄河故道风沙、旱涝、盐碱等多种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再加上近年来滥垦、滥伐、滥牧等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面积植被遭破坏,致使地面裸露,许多固定沙丘再度活化,风起沙扬,风沙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大 。 黄河故道也是黄河主河道多次迁徙游动而遗留的一个比较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地表形成了一系列高差不大,岗、坡、洼地(或沙丘、沙垄和低地)纵横交错的微地貌 。以商丘黄河故道为例,它高出故堤南地面 6~ 8m ,南北堤间距平均 6~ 7km ,最宽达 20km ,河床宽 1~ 2km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重开黄河故道,可使坏事变好事,区内移民和征地的代价较低(可通过黄海造陆来补偿),而生态环境可通过综合治黄得到科学美好的再造。 鉴于废黄河故道地区上述民情、物产、地貌、水文等特点,重开黄河故道的施工策略是: a.建筑钢筋混凝土化、渠道化的河床。吸收清代长期治黄的历史经验 ,实现窄河、深漕、束水,可解决“旁流溢出”、游荡性河床越来越宽、“正流愈缓”而“沙停淤浅”等问题,能保证“拉沙”有足够的流量和冲力,解决“下流壅滞”、河水“不得遂就下之性”的问题。 b.建议采用室内模拟(仿真)试验的方法,通过科学估算并调节黄河流量,研究和确定河槽深度、宽度,单位流量,河床容量等有关要素的最佳比例关系,认识泥沙搬运以及减少泥沙淤积的规律,作为渠道化工程(最佳宽度与深度)设计的依据。 c.充分利用废黄河故道残留的北岸大堤进行施工。施工方法是:自新河床中心线用推土机向两边推土,分别加固、加高北岸大堤与新建南岸大堤,这样既解决了建筑大堤的工程用土问题,又能使新河床降低一定的高程。而两岸大堤的迎水面,可采用“人工构建三角形化河道断面”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 d.建水闸和小型平原水库。大致自黄河入海口100km处起,由下而上,在700多km的河床上,规划建设6个水闸,在每个水闸的上游渠道外,配套建设小型平原水库(北岸地势较高,在北岸外选址较好,库底与周边要进行防渗处理),目的是调节黄河渠道的水量与流速。冲沙方法为:先从最下游的水闸开始调节,通过水库(积小水为大水)开闸放水,利用单位时间里形成的人造洪水来冲沙。通过6个水闸联合调度,自下而上递补式冲沙,循环往复,始终保持河床有多阶较大的落差,以加强溯源侵蚀与造陆的作用。 鉴于黄河水资源已显不足,枯水季节难以保证冲沙水量,不妨尝试利用海水冲沙作为一种辅助手段:①商丘、砀山附近黄河故道海拔高程在 40m 以下,若从海州湾调黄海水,直线距离大约为 320km ;假若调水至徐州以下河段(河床高程在 30m 以下),直线距离仅 200km 。从调水的高程、距离来看,提扬调水的成本比较低。②利用与水闸相配套的小型平原水库存储黄河水 ,还有沉淀泥沙的作用,可将库中沉沙以后的清水(淡水)置换出来,供沿黄两岸使用,发展工农业生产。而直接用海水(清水)来冲黄河渠道之沙,效益会更佳。③由于渠道实现了钢筋混凝土化,加之每年还要使用一定的黄河水(淡水)来冲沙,故海水冲沙作为辅助手段,不会对两岸造成盐碱化污染。④ 铜瓦厢 水库的作用,一是通过沉淀泥沙,利用原黄河河道向山东方向输送清水,供沿岸工农业生产之用;二是通过开闸放水,将水沙冲入黄河新河道,向黄海输沙造陆。 e.建立 库(湖)闸结合的调控系统。清代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主要原因是黄河在江苏清江与淮河汇合,共用一条河道,汛期时淮河涨水对黄河入海造成顶托,致使黄河在清河以上,泄洪不畅,泥沙淤积河道,逐渐成为悬河,最终导致黄河溃堤迁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经过长期治理,目前洪泽湖有 4个泄洪出口(均建有水闸控制):一是入江水道,通过排洪入长江;二是苏北灌溉总渠;三是入海水道,通过平地筑堤,形成人工入海通道;四是淮沐河,在不与沂沐泗洪水遭遇时,相机泄洪,经新沂河入海 。显然,这种库(湖)闸结合的调控系统,亦可为治黄提供很好的借鉴。 苏北黄泛区积累有巨额泥沙资源, 用淮冲沙与黄河新河道 6座水闸相结合,可合理配制与调度黄河与淮河的水资源,而修建引淮涵闸拉沙清淤,可有利于缓和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将当地泥沙 就近输入渠道化的黄河中,既能治理黄泛区大量活动沙丘、沙堤等堆积物,以平整土地,又能够加快黄海的造陆步伐。 f.加快弶港辐射沙洲的造陆进程。可考虑:①为了避免潮流冲刷导致新淤积的泥沙向黄海中心散失,可在诸沙脊东端出口附近抛掷巨石(或混凝土巨块)堆积成坝,或用液压打桩船打桩,营造封闭的水下小盆地,阻断潮水流动,加速泥沙淤积;②通过精心规划,巧妙利用若干列平行沙脊,堵截形成若干条带状的内陆湖泊,既加快围海造田速度,又营造出大片湿地,为发展养殖业奠定基础。 g.开挖新河道要充分兼顾南北两岸交通的需要。预先在未来的河床下面露天开凿,构筑横穿黄河底部的交通涵洞,即按设计的宽度与深度,浇注、箍砌过黄涵洞的两翼及翼顶,腹内的沙土先不必挖走,待新河道建成通水后,从两岸底部进行开挖,将涵洞里的沙土掏空,便可贯穿黄河南北两岸,使天堑变通途。还可以采用沉箱法将预制的交通涵管开槽埋在未来的河床之下。 h.利用其他泥沙资源入黄海造陆。黄河入黄海造陆可利用的泥沙资源还有(先自下而上清理河道中的泥沙,尔后清理河道周边的泥沙):①黄河桃花峪——铜瓦厢段及周边积累的泥沙。②黄河三门峡至郑州河段积累的泥沙。③陕西境内渭河悬河积累的泥沙(由于黄河顶托造成)。④黄河晋陕峡谷以及宁夏内蒙古河段积累的泥沙。 3.2远期工程:桃花峪——铜瓦厢段(实行平行北移黄河的战略) 修建这段黄河的直接效益是:可 解除陕西省境内的水患威胁(即避免黄河淹没淤积洽川湿地,避免华县、渭南形成水灾)与河南省、山东省境内的悬河之患,大大减少游荡性河床所占的土地。 当黄河入黄海造陆取得一定的效益,国家也有更加富裕的财力时,实施黄河“桃花峪——铜瓦厢段”平行北移河床工程,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a.保留入渤海的旧河道的“窄河输水”功能。保留入渤海的旧河道的“窄河输水”功能,旨在为下游提供一定的工农业用水,关键时刻也能起到分洪的作用。其施工策略是:平行北移黄河,在原北岸大堤与新北岸新堤之间,构筑渠道化、钢筋混凝土化河床,不用开挖就比原河道至少降低5~10m,千里悬河由此化险为夷。施工规划与施工方法如先期工程。 b.规范原游荡性河床,裁弯取直。黄河入渤海的河道极不规则,上宽下窄。河南省境内河床一般宽10~ 20km ,河势频繁摆动,沙洲罗列,沟叉纵横。山东省陶城阜以下的河道被束为 0.5~ 2km ,山东省东阿县最窄处河面仅宽 300m 。由于黄河上游有小浪底、陆浑、故县等水库联合调洪,下游又有入黄海的新通道,因此导致黄河洪水灾害的几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故通过渠道化整治,黄河河宽可缩小到 2km (甚至 1km )以下。 c.建高速公路。黄河进入新河道后,可利用原黄河南岸大堤作路基,建设一条高架的高速公路,为河南省、山东省提供一条便捷的交通要道,促进旧河道地区经济的发展。 4 结 语 目前全球正遭遇严峻的经济危机,如果能够论证并启动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型民生工程,有助于拉动我国内需,尽快战胜经济危机。 参考文献: 霍有光.对解决黄河千里悬河的建议 .中国科学报, 1998-11-18 (第二版) . 霍有光.论“平行北移黄河”,以解千里悬河之患 .资源·矿产,1999(6):37-40. 霍有光.清代综合治理黄河下游水患的系统科学思想 .灾害学,1999(4):59-64. 霍有光.清代综合治理黄河常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灾害学,2000(1):73~78. 霍有光.改变黄河入海口,遏止渤海湾淤积:兼谈根治黄河下游水患问题 .科技导报,2001(7):28-31. 王战.渤海寿命与治黄方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455~458. 任美锷.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董晓.黄河若归故道,渤海可减淤积 .大公报,2006-11-01(A14). 鉴明,神奇的新生国土:黄河入海口分物风物记 .海洋世界,2001(10):38-39. 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科技导报,1997(11):53-56.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 .科技导报,2000(11):11-14. 霍有光.再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替代方案 .科技导报,2008(3):68-73. 任美锷.黄河的输沙量:过去、现在和将来 .地球科学进展,2006(6):254-265. 孟尔君.历史时期黄河泛淮对江苏海岸线变迁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4):35~46. 王颖,朱大奎,周旅复,等.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沉积特点及其演 . 中国科学 (D 辑 ),1998(5):385-393 . 黄海军.南黄海辐射沙洲主要潮沟的变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1-8. 张国祯,郭宏忠,陈平平,等.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成因及综合整治模式 .水土保持学报,2002(5):63-66. 董霁红,卞正富,喻成林.江苏境内黄河故道区景观生态农业规划 .江苏农业科学,2005(4):122~125. 罗小青.2007年淮河入海水道运用效果分析 .中国防汛抗旱,2007(6):46-48.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2003DGQ3B168 )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3BSH035 ) 黄河回归故道示意图
96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xjtuhyg 2011-1-23 07:53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陆海统筹与“引渤济锡”示范工程战略研讨会( 2008年10月,北京)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针对如何拓展“引渤济锡”工程的示范作用问题,对引渤海水改造浑善达克沙漠的调水路线及人造海选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进一步提高该工程对相关产业的效率和效益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人造海海冰资源,获得更多更廉的淡水,以及建立梯级盐湖浓缩盐类,增效盐化产业的建议;就浑善达克沙漠草原生态工程建设问题,提出了建立 桑根达来——宝沙岱 人造海,镇压沙尘源,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等 5点建议。 渤海;海水西调;浑善达克沙漠;沙漠人造海;煤化工;海水淡化 “海水西调(西调渤海水)”根治我国内蒙古等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沙尘暴的战略设想,学者们已提出十多年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锡林郭勒盟准备启动“引渤济锡”示范工程,如果这项工程得以实施,必将积累经验,大开风气,解放思想,为今后扩大海水利用规模,改善浑善达克等沙漠的生态环境、开展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带来强大的动力。 一、改造浑善达克沙漠的调水路线与人造海选址问题 当前锡林郭勒盟“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主要是实现褐煤开发战略,通过调渤海水,经赤峰市到锡林浩特市,然后淡水海水,为发展煤化工、海洋化工提供宝贵的淡水。虽然调水规模较小(年调水量3.65亿立方米,年生产淡化水3.1亿立方米),然而其示范意义不可估量。从长远看,当该期工程完竣并取得效益后,无疑将促使锡林郭勒盟考虑改造浑善达克沙漠,实施草原生态建设战略。对此,很有必要先行探讨沙漠人造海的选址问题。 关于在浑善达克沙漠内部建立沙漠人造海,早在1997年笔者就曾提过两个方案:方案一:尽量迁就和利用滦河北西向河谷,将渤海水调到浑善达克沙地的桑根达来——宝沙岱一带形成人造海,调水线路全长约420公里。方案二:自辽河入海口调水,迁就和利用西拉木伦河河谷,穿越科尔沁沙地(选择适当地点可营造人造海),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桑根达来一带形成人造海,调水线路全长750公里。方案二调水路线虽然较长,但可兼顾科尔沁沙地的生态建设问题。(图1) 选择桑根达来——宝沙岱一带建立人造海,主要考虑地处沙漠腹地,沙丘间分布有大面积的河谷盆地和塔拉(低平地)草场,便于挑选比较理想的蓄水场所,若蓄海水对沙漠气候产生的影响应该也更大一些。2000年,笔者在《策解中国水问题》一书中指出:“浑善达克沙地,是一个呈东西走向展布的沙丘覆盖的平原,地貌较为平坦。……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元上都遗址海拔高度为1245米,北缘达来诺尔湖海拔高度为1226米,西北缘朱日和(及温都尔庙)附近海拔高度为1150米,估计在浑善达克沙地建立桑根达来——宝沙岱人造海,其海拔高程约在1230米左右。”( 图 1 ) 2005年,笔者在《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一书中进一步指出:“ 目前锡林郭勒盟拟建设桑根达来至张家口的铁路(简称桑张铁路),它北起集通铁路和锡桑铁路的交汇点桑根达来车站,终点至万全县的孔家庄与京包铁路接轨……此条铁路修成后,无疑将为营造桑根达来——宝沙岱人造海带来便利。 ”“ 向浑善达克沙地调水,显然可在中途的化德盆地、镶黄旗、正镶白旗等地,优选低洼地带,建立若干次一级的人造海。 ”“ 若建成桑根达来——宝沙岱人造海,不仅对改造浑善达克沙地带来直接好处,而且可以减少或消除由西北风吹来的尘沙对首都北京以及京津唐地区的侵袭,其生态效益意义非同一般。 ” 图 1 海水西调:调水路线与人造海选址示意图(据霍有光 1997 ) 需要指出的,有研究者极力倡导利用达来诺尔湖建立沙漠人造海,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该湖位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北缘,而不在沙漠的内部,且属高原内陆半咸水湖( 水质呈弱碱性 ),没有必要破坏湖泊原有的盐碱度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达来诺尔湖(又称达里诺尔湖,诺尔:意为湖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地处锡林浩特市、锡盟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和克旗首府经棚镇连线组成的三角中心,南面是浑善达克沙漠,北面是锡林郭勒草原。该湖是在两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基础上,几经变迁发育而成的构造熔岩堰塞湖,湖盆基底由侏罗系、白垩系的基岩以及新生代的沉积物组成,是由达来诺尔、岗更诺尔、多伦诺尔、 达 更诺尔和咸水泡等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组成的高原内陆湖群。达来诺尔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面海拔 1226米,东西宽约15千米,南北长约21千米,周边长70余千米,面积近23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8米,最深13米,蓄水量约16亿立方米。湖水平均盐度5.6‰(注:渤海水盐度23‰~31‰),碱度44.4毫克/升,pH值9.6。 湖水除由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公格尔河补给外,沿湖区有断裂带涌泉补给并淡化水质。沿断裂带该湖的东西各有一个小湖,西部小湖名达更诺尔(碱湖),东部小湖名岗更诺尔(淡水湖)。众多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占保护区总面积 35.8% 的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被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湖中盛产鲤鱼、鲫鱼和滑子鱼(瓦氏雅罗鱼)。达来诺尔湖被一望无际的贡格尔草原所环抱,水草丰美,是优良的牧场, 区内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据调查,种子植物有 434 种;脊椎动物中有鱼类 21 种,鸟类 133 种,哺乳类 15 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玉带海雕等 5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白枕鹤、灰鹤等 18 种。本区是丹顶鹤、大鸨、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和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丹顶鹤繁殖的最西界,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据沉积物资料,盆地中有厚达 150米的中细砂、粉细砂储存丰富的地下水,古河道及湖心区为区内富水地段,单井涌水量1000-5000吨/天,为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沙治沙,发展林牧业提供有利条件。一些地方,已被当地居民开垦,种植了花生、土豆、玉米等农作物。 若利用达来诺尔湖储蓄渤海水,无疑将提高湖水的盐度。据杨志荣等(1989)资料:“用浓缩15-20%的(达来诺尔)湖水进行试验,96小时之内,鲫鱼的死亡率即可达25%,雅罗鱼的死亡率可达13%。实际上,现有湖水碱度已接近鲫鱼的生存极限,值稍有升高,就会大量死鱼,因此,湖泊按自然速度退缩,渔业利用也仅可能维持40-50年。”可见,如果选择浑善达克沙漠内部建立 桑根达来——宝沙岱人造海,能够长远 保留达来诺尔湖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 既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沙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生物基因库,避免因 蓄 海水扩充水面而浸染 贡格尔( 或锡林郭勒 )草原, 也有利于在沙漠腹地新辟大面积的湿地,为实施生草原态建设工程带来契机。 二、扩大“引渤济锡”规模,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 的设想是: “用现代调海水技术将海水调到锡林郭勒盟,利用煤化工丰富的废热(余热)开发海洋化工,可以获得大量的淡水,以解决锡林郭勒盟生态用水和建设煤化工集群和电力集群用水,同时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十几种固体产品。”据有关设计,先期每年调渤海水3.65亿立方米,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淡水3.13亿立方米,同时可获得复合海盐960万吨以及其它海水化学资源产品。 这一工程实现后,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战果,在兼顾并发展“ 草原生态工程建设 ”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储水地点,扩大调水规模,那么通过优化海水的利用模式,在能源消耗相等时,还可大大提高淡化海水与盐化产业的规模与效益。 (1)利用人造海海冰资源,提高“引渤济锡”工程获得淡水的效率和效益 利用沙漠人造海海冰,为发展淡水制备产业提供更加优化的资源。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史培军等(2002)指出: 海冰是固体冰晶和卤水的混合物,海冰的盐度虽然高于淡水,但明显低于海水,甚至接近淡水。“如果将海冰融水二次成冰或海冰粉碎后进行离心脱盐,其盐度可达到或接近淡水的盐度指标。”“原始海水样容积越大,成冰融水的盐度越小。”以上知识表明:如果沙漠人造海规模越大,冬季所结冰的“盐度就会越小”。 海冰调查的盐度资料表明,渤海海冰盐度的平均值范围在 2‰~13‰之间。一般而言,大部分栽培作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9之间,最佳范围为5~8.5。渤海海冰和海冰融水的pH值在6.89~6.73之间,所以海冰作为灌溉用水是合适的。我国黄淮海地区作物品种抗盐性较强,微咸水灌溉引起的土壤耕作层的盐分含量,仍适合这些作物的幼苗期和生育盛期容许盐分含量,故盐度为2.0‰~5.0‰的海冰融水,可作为这些地区农田灌溉用水。 发展沙漠人造海冬季采冰业,无疑可成为我国西北干旱沙漠边缘地区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样,如果沙漠中有了人造海,夏季晒水(采盐),冬季采冰(储盐),就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气候资源。 一般冰 层厚度大于 10厘米时,就可实施工业化采冰。 据烟台师范学院地理系杨志荣等( 1989)提供的数据,达来诺尔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一20℃以下,年平均气温0℃左右。 内蒙古乌盟水产站赵双吉等( 2002)指出,黄旗海年平均气温4.6℃,冰封期150天,冰层厚度可达60厘米。乌兰察布盟水产站蓝学恒先生(2001)则指出,岱海年平均气温5℃左右,年平均水温8~9℃,封冰期11月下旬,融冰期4月上旬,冰层厚度48~69厘米。 在浑善达克沙漠内部选择人造海,已知纬度比 黄旗海、岱海要高,比 达来诺尔湖要 低,预测封冰期、冰层厚度至少与岱海相似,采冰作业期大约有 4个多月,说明在 锡林郭勒盟 发展人造海采冰业,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2)利用梯级盐湖浓缩盐类,提高“引渤济锡”工程盐化产业的效率与效益 浑善达克沙漠在地质构造上为一地堑式的凹陷带,沙丘间具有许多开阔的低平地 (塔拉),大者宽数公里,长十余公里。 在沙漠里营造人造海,意图就是利用沙漠中密封的构造盆地,巧妙迁就自高而下的地形,营建阶梯状的、串珠式的人造湖泊群;湖泊(串珠)之间用人工(或天然)渠道连接,根据海水盐度变化情况,不定期向下方排水。使最上方的人造湖泊的盐份含量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利于养殖、灌溉及冬季采冰;最下方的湖泊则贮存高浓度的海水,起到晒盐场与发展盐化工业的功能。 浑善达克沙漠年平均蒸发量 2000毫米,平均降水量264.6~368.7毫米,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渤海水含盐量为 23克/升~31克/升,也就是说,每获得1吨盐,可为沙漠生态环境提供32~43吨优质水汽,尤其是无须建立昂贵的水处理设施,无须为处理水而消耗大量的能源;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晒水,可直接提高沙漠湿度或导致降雨,遏制沙尘暴,为改造沙漠提供了契机。 开发高浓度盐湖的优点是:①便于开采,投资少见效快,采收机械设备简单。一些机械设备,采盐和采冰还可以共用;②相对于其他化学工业而言,盐湖资源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易行;③能源消耗低,分离提取盐湖产品的技术都是利用自然能来实现的;④盐湖资源中有我国急需的矿种,而且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容量极大,综合加工利用盐湖的其他资源,可以降低各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以色列死海工业有限公司(DSW)开发死海的成功经验,应该成为我国发展沙漠人造海盐化产业的榜样。 三、“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建设工程 在浑善达克沙漠中建立人造海, 就是采用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方法来输水,把提扬上来的海水,经混凝土衬护的渠道,引入沙漠内、精心挑选的基岩盆地之中。 (1)通过人造海镇压沙漠,新增 湿地,提高湿度,促进降雨,遏制沙尘暴 浑善达克沙漠是造成我国北方扬沙天气的主要沙源地之一。譬如,苏尼特右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源头,距北京有600多公里,2001年全旗7级以上大风达40次,沙尘暴25次,直到8月中旬还在刮沙尘暴。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端,直线距北京180公里。多伦的沙化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至今仍在扩展。一年7级以上大风能刮67天。人们有个说法:北京十粒沙子中有八粒来自多伦。 渤海之水将储存于浑善达克沙漠内部、封闭的基岩盆地之中,难以下渗和远距离侧渗。岩盆中松散的沙体,就像一块饱吸海水的泡沫塑料,人造海将形成大面积的水面和湿地,直接镇压沙漠,使沙尘暴失去了可被吹扬的碎屑物质。尤其在夏季,沙漠中蒸发影响深度至少在30厘米沙层以上,人造海与大片湿地形成蒸发,就地新增了云气资源,提高了空气湿度,广布了露水,为沙漠中旱生性“先锋植物群聚”带来了生存的环境。东南副热带高压趋向西北,区外夏季风(水汽)在水平输送作用下进入沙漠盆地上空后,在盆地内受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而产生大降水,有利于大区域固沙植被,使流动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固定沙丘,最终使沙漠彻底变为绿洲。 (2)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与咸水灌溉农业 “海水农业”的科学原理是利用生物细胞的全能性,使陆生植物“下海”,或曰使陆生植物重返海洋。人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耐海水植物,第一通过遗传改良,将耐海水和耐盐碱的野生植物,改造成可以栽培的农作物品种;第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常规育种技术,将不耐海水的植物培育成耐海水的植物。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徐质斌(1999)介绍说:“美国已经培育出2种全海水小麦、29种半海水春小麦和耐三分之二海水的番茄。印度已经培育出耐80%海水的春小麦。沙特阿拉伯的拉斯扎乌尔以南2公顷种植场,使用SOS—10号种栽培海蓬子,收获油籽7吨,平均亩产116.7公斤。阿拉伯盐水技术公司(BeharCo)首期试种了250公顷海蓬子获得成功,继而准备扩大到4500公顷,最终目标是在沿海种植20万公顷,年产12万吨植物油。” 中央电视台报道(2000-12-21),中国科学家正在山东、江苏、广东、海南等省的沿海滩涂上试行海水灌溉农业,以帮助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水资源短缺的世纪课题。“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有近三十万公顷的荒碱地和沿海滩涂上种上海水灌溉作物。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专门研究海水灌溉的山东大学夏光敏教授预测,如果将荒碱地和沿海滩涂都种上农作物,那么全国可多增耕地4000万公顷,相当于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的1/3,可增产小麦、水稻和油料等作物1.5亿吨。他认为,如今利用海水灌溉,相当于每年节约淡水22.5亿立方米。若所有盐碱地和沿海滩涂都用上海水灌溉,则全国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3000亿立方米。 据《科学时报》(2000-06-20)报导,南京大学钦佩教授,把一种原产于美国沿海的三角叶滨藜(分布在美洲东北部沿海沼泽边缘),经过7年引种培养,已在江苏省大丰县海滩种植取得成功。三角叶滨藜其叶外表与营养成分都类似菠菜,用海水浇灌,每公顷可产鲜菜21300公斤。三角叶滨藜具有低脂肪和高维生素C的特点,每天食用150克三角叶滨藜鲜叶,就可以达到WHO有关日常营养需求量标准的VC全量和VA的40%。三角叶滨藜的液汁还可以生产高营养菜汁系列产品(如饮料、面条、面包、糖果、膨化食品等)。这说明,沙漠人造海可为未来发展高科技农业提供无比广阔的空间。 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不仅可巧妙地利用巨额的海水资源,也可为绿化沙漠带来契机。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进行耐盐植物栽培的研究,据初步统计,中国盐生植物药用的有76种,牧草29种,油脂类19种,鞣料类16种,纤维类20种,芳香油类10种,食物类26种,绿化、建材及薪炭类27种。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多年调查到的我国盐生植物有424种,隶属于66科200属,其抗盐能力达到海水的百分之几到2倍不等,长期处于自发生长状态,为生物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种质库和基因库。 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耐盐植物分子育种”项目研究成果,海南大学林栖凤 等 ( 2002) 将野生海水植物红树、盐藻的总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导入到淡水作物茄子、蕃茄、辣椒、豇豆上,进而又扩展到油菜、水稻、树木,获得了耐盐能力明显提高的后代,再从盆栽、小土栽培到海滩试种,再到海水直接浇灌,均获得成功,目前已传到第四、第五代。这项研究,实际上用了 10年的时间。在海南大学25亩的海滩试验基地,记者同专家们看到,绿油油的耐盐蔬菜长势很好,红色的辣椒和蕃茄、绿色的茄子和豇豆挂满秧苗。验收专家组组长、遗传学家余诞年认为,海南大学的这项研究有三个国内外首创:一是将海水植物红树的总基因导入淡水植物;二是直接用海水浇灌;三是高耐盐性。 1996年,山东东营市建成我国第一家盐生植物园,占地3.5公顷,有525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900平方米的冬暖式大棚,收集、保存耐盐植物150多种,成功培育和引进耐盐经济作物80余种,成为科研、观赏、示范为一体的高新科技园区。所有这些都说明,海水灌溉正在引起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海水灌溉农业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已并不遥远。 (3) 发展海水(盐水)养殖业 郑绵平院士(1999)认为所谓“盐湖农业”是:“盐湖及其生态环境可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它既是一种盐水域水产养殖业,又与盐水域周缘耐盐生物群密切关联,而构成水产——农牧业研究开发新领域。”“盐湖不仅是无机盐产地,而且也是一种新型‘农田’:它不但可用于捕捞、养殖盐藻、卤虫、螺旋藻、某些耐盐鱼种和鸟禽等新形态农作物,以及将盐湖盐菌特殊机制应用在工农业,也可种植湖缘耐盐农作物。它是人类索取蛋白质、食物色素、脂肪等食物和多种工业、科学材料的新领域。” 早在1990年,山东东营农校的范庆民老师用矿化度为30克/升的全地下咸水,养殖中国对虾成虾越冬获得成功,其实这种“咸水”的含盐度与渤海水相当。海洋中生活着成千上万的经济生物,可利用高科技选育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如渤海的)优良品种,将其移殖于沙漠人造海中。 据贾丽等( 2006)研究成果,将15万粒(达来诺尔湖的)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移植到呼和浩特市“2814”项目区的盐碱池(水质情况为:Ca ++ 19.14mg/L,Mg ++ 95.9mg/L,K + + Na + 624.8mg/L,pH 8.64),经过120天的养殖,生长速度是比达来诺尔湖自然生长要快2~3倍。表明:“瓦氏雅罗鱼能在土默特左旗盐碱鱼池中孵化并且正常的生长……瓦氏雅罗鱼非常适应盐碱池塘的生活环境……在池塘的移植取得了成功,并且当年养到体重20克以上,体长为13厘米。这在大水面是难以达到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为我区今后的盐碱地开发利用及池塘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增加了一个新的养殖品种。” 硅藻是湖泊中鱼类最好的饲料。据林碧琴(1986)研究,达尔诺尔湖及其主要附属水体的秋季硅藻种群,有28属、79种(其中5属、34种是本地区新记录),湖内硅藻资源极为丰富,如果人工大量繁殖硅藻,对进一步发展内蒙古咸水湖渔业具有重要的产业化意义。 卤虫是一类生活于高盐水体中的鳃足纲甲壳动物,广布于全世界含有氯化钠、硫酸盐、碳酸盐等高盐水域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小平(2002)研究指出:在巴丹吉林沙漠中目前发现永久性咸水湖泊144个,在高盐度的湖泊中,生长有很多卤虫(Artemia),这种水生动物的卵在国际市场上售价4~5万美元/吨。卤虫虫体也是非常好的动物蛋白,在某些营养成份上甚至高于无节幼体。可制成保健食品诸如营养盐卤虾片、浓缩蛋白、鲜汁营养调味剂、复合氨基酸、卤虫干酪素等。 内蒙古农业大学乔辰等(2001),通过1995~2001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的八个盐碱湖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四个碱湖中有四种螺旋藻,其中两个为新种,另两个为中国新记录种。这四个碱湖所处的生态环境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短暂,寒暑变化剧烈,气温日、年变化较大,年均温度6.4℃,极端最低气温为-30~31℃(一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6.5~36.7℃(七月份),≥10℃积温2796~2820℃,无霜期130~136天。太阳能丰富,年日照时数2957~3076h,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730~5930MJ/m2。降水少,不均且集中,变率大,强度大,年降水量呈单峰曲线,年平均降水量280~360mm。 具有推广且具有产业化意义的是,乔辰等先生在对螺旋藻的分类、生理、生化和生态等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尝试了开发研究(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九五”攻关项目)。1997年秋在巴彦淖尔碱湖畔建起了320m2面积的日光型温室,温室内修建了跑道式培养池。藻种为当地土生土长的可以形成天然水华的、且是发现的四种螺旋藻中生长速率最快的中国新记录种——钝顶螺旋藻,这也是国家卫生部允许进行产业化的藻种之一。钝顶螺旋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4℃左右,生长温度范围为6~48℃,是天然的耐低温和广温型藻种,其蛋白质含量为60%~68%,氨基酸含量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标准。培养液是经过处理和调制过的湖水,养殖获得成功。藻粉产量平均达到6~8g/d·m2,每年可养殖7~8个月;藻粉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防疫站“食准字”检验。 盐湖微藻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内蒙古盐业从传统盐业向高新科技生物制品发展的重大举措。本地拥有丰富的藻类培育所需的盐卤资源,最适于藻类生长的自然条件,并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行了多年的实验及生产实践,近年又消化吸收了以色列NBT公司先进的盐藻养殖和盐藻粉加工生产技术,成为国内大规模培育盐藻并从盐藻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生产系列保健品、药品的地区。目前产品有天然胡萝卜素油溶液与晶体、口服液、胶丸、水分散性干粉等。据内蒙古吉兰泰盐化集团白福易(2002)介绍,内蒙古盐湖数量多、面积小,1平方公里以上的盐湖有378处,已发现有卤虫生长的大小湖泊50多处。专家推测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具有卤虫分布的盐湖应该多达100处以上。内蒙古盐湖卤虫除人工移植于黄旗海的属于孤雌生殖类型外,土著卤虫皆为两性生殖类型。内蒙古卤虫具有卵径小的特点,为卤虫卵中的佳品,适于作为养殖鱼、虾之开口饵料。 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由于内蒙古盐湖面积小、水浅,湖水时丰时枯,甚至干涸,产量不稳定。盐湖丰水期,卤虫生物资源得到恢复和占满空间,资源丰富,当进入枯水期,资源又要逐年衰退,随着盐湖的干涸而暂时消失,给开发利用带来了难度。可见,在浑善达克沙漠中营造人造海,可对内蒙古发展卤虫、螺旋藻产业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 (4)依托人造海,周边广植碱生沙生植物,改良草场及发展沙漠旅游 依靠生物工程,选育抗重碱、抗重盐、耐海水或嗜盐、泌盐的优良植物品种,用植被覆盖裸露的沙漠,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带动加工工业和旅游业。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郑绵平院士(1995,1999)指出:“盐湖系统的生物资源包括盐沼带和盐水域两个亚系统。盐沼带往往有多种盐生植物分布,如盐蒿、盐生藜科、田菁、红柳、紫穗槐、沙枣、沙柳、杞柳、沙拐柳、花棒以及沙棘、麻黄、沙冬青、甘草等,多为牛羊喜吃的饲料或可作燃料,有的还可作苗林(如后列3种),故在盐沼带以盐生植物发展牧场是大有前景的,我国许多盐湖区的盐沼带往往就是重要牧场。有的盐生植物还有吸取大量盐碱、改良土质的效果。如盐蒿含丰富的粗脂肪、钾、钙等成分,不但是牲畜喜食饲料,还可聚集大量盐分。据测定,每0.66hm2生长1年的盐蒿,能吸取盐土中72kg盐和64kg粗碱。澳大利亚的一种ataciplex盐生植物,亦有吸取土壤盐分特性,并已用其帮助印度改造盐碱地。据印度科学家反映,该植物是极好的饲料和廉价燃料,对于将沙漠中的含盐土壤改造为良田极有意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用盐地上2种藜科遍生性的肉质盐生植物喂养山羊、绵羊,其结果:羊的体重比用一般干草饲养增长快,估计每公顷盐地的盐生植物的收获量可养20只羊。” 用相当于海水矿物质浓度的大陆咸水进行绿化,我国已有成功的范例。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全长522公里,其中446公里在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穿行,是世界上第一条修筑在流动性沙漠上的长距离等级公路,沿线沙丘高大,流动性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要保证沙漠公路的畅通必须采取防沙措施。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防沙治沙技术综合研究》,选择出忍耐盐渍化土和高矿化皮水的耐盐固沙植物,进行了对比筛选实验。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地表厚达2厘米左右的盐结皮、表层含盐量一般为50~200克/公斤,是我国北方其它沙漠所不常见的。塔里木沙漠防沙治沙在高盐沙壤里,“灌溉25克/升的高矿化度水,种植的沙拐枣、梭梭、白梭梭均正常生长,种植的盐生草、刺沙蓬长势良好”,意味含盐量为23克/升~31克/升的渤海水,是可以直接用来沙漠绿化的。如果能够与沙漠中自产的含盐量较低的咸水(或淡水)混合使用,那么人工绿化沙漠效果会更好。 (5)开发太阳能盐水池发电等能源产业 盐湖卤水具有良好的储热功能,人类已开始利用“太阳能盐水池”发电。太阳池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盐水池,它可以兼作太阳集热器和贮热器。由于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并且宜于大规模使用,所以近年来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机理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2年匈牙利的卡勒钦斯基无意地在一个天然分层的盐水湖内观察到在1.3m水深处的温度高达70℃,因此他首次提出利用盐浓度(盐水溶液的密度)分层的浅水池作为太阳能收集器的概念。1948年以色列的布洛赫向国家研究委员会提出建议,利用人工分层的盐水池来收集太阳能。从1959年开始,以色列国家物理实验室在塔伯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研究,为太阳池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1975年美国尼尔森和拉伯尔首次提出了对流型太阳池的理论模型,并且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还把太阳池应用于为建筑物供暖和为游泳池供热提出了具体方案并付诸实施。以色列在死海沿岸先后建造了三座利用太阳池和低温差发电机以及在低温下运行的兰金循环发动机的电站。第一座功率为150kW的实验性太阳池电站于1979年底正式开始运行,其造价与同样功率的水电站相当,电价也仅为1~2美分/kwh。美国计划将其盐湖的8.3%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阳池,首先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实施盐湖太阳池计划,并筹建了一座最终发电功率可达800MW(注:MW=1兆瓦=1000千瓦)的大型太阳池电站。这是一项近期内世界上规模最大、经济效益也最好的太阳能发电工程,它必将对太阳池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北沙漠地区有非常丰富的光能资源,盐湖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400~8800)×106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因此,可以建立盐湖产业系统的能源供给体系。比如太阳池,作为一种新型清洁供热发电生产技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废物排出,不仅可为加工厂提供热能和电能,而且能解决部分老卤水的排放问题。 人类未来获得电能,将发生由以往依靠大型发电设施向依靠微型发电设施的转变。这一技术进步主要来自两项成果:一是太阳能、风能等新一代的微型发电装置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便宜,易于进入千家万户,可为家庭提供清洁、廉价的能源;二是近年来出现的所谓智能化电网,能够为每个节点有效地搜集或分派电能,使每一个家庭有了出售自己电能以及进行电能交易的机会。家庭投资微型发电装置既可以满足自身的电能消费,又可以从事商品电能生产,成为一举两得的美事。有关专家预测,配有许许多多小型发电站的电网比仅配有几个大型发电站的电网,性能要稳定、高效的多,它在传导可恢复能量上将提供一种极佳的方式。沙漠中源源不断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与风能资源,加上沙漠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若能有人造海为之添翼,人类期望沙漠变绿洲的理想就不难变为现实。 四、对批评者关于人造海盐类富集问题的解疑 就改造浑善达克沙漠问题,有批评者还设想了“人造海”的规模,即“这些水用来造成平均10米深的湖,面积是500平方公里”,提出了“盐类逐渐富集将带来生态灾难”的批评。 面积“500平方公里”的人造海,大约相当浑善达克沙漠面积(2.14万平方公里)的1/43。如果1平方公里蓄水高度为10米,那么可蓄水(1000×1000×10=)0.1亿立方米。按面积“5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0米”计算,蓄水量为50亿立方米。那么这个“人造海”的直接好处是什么呢?应该不存在疑问,即500平方公里的沙漠被海水“镇压”,此地将不再为沙尘暴提供可吹扬的碎屑物质。人造海大量蒸发后,湖泊中盐的浓度会不断提高,当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时,盐就会结晶而自然析出。500平方公里的“沙漠人造海”海底,假如沉积1米厚的盐层,体积为5亿立方米。已知渤海海水矿化度为23~31克/升,氯化钠的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5亿立方米盐层(氯化钠)可折合大约10.8亿吨盐。假如先期为浑善达克沙漠累计调水1000亿立方米,那么将沉积23~31亿吨的矿物质,大约相当10.6~14.3亿立方米氯化钠。也就是500平方公里的“沙漠人造海”,大约沉积0.98~1.32米厚度的氯化钠(形成了潜在的矿产资源)。据地理地质常识,沙漠中有众多的干涸盐湖或基岩盆地(塔拉),当一个“500平方公里”的沙漠人造海无法接受过多的矿物质沉积时,不难就近再开辟一个新的“沙漠人造海”! 笔者(2005)提出:“先改造对北京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浑善达克沙漠……每年50亿立方米的渤海水,对于彻底改造2.14万平方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1立方米水,每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电。每年调水 50亿立方米,耗电320亿度)——笔者仍认为,该观点是能够成立的,经济上也是可以承受的。如果按照每年这样的规模调水,人造海将逐渐达到蒸发量与补给量平衡,假设形成的稳定水面(含湿地)、蓄水量分别相当3个 达来诺尔湖(参见前述), “累计调水 1000亿立方米”,那么可调水20年。这样,可为改造浑善达克沙漠的生态环境赢得20年的大好时间,建成3个类似 达来诺尔湖那样 的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与产业效益将远远大于调水的投资,就调水数量与调水持续的时间而言,应该说对该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已能发挥难以逆转的深远影响了! 我国北方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八大沙漠,它们是: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空间上它们是呈纬向连续展布的。21世纪在我国淡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情势下,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利用浩瀚的渤海之水,每年调水50亿~300亿立方米,无疑将成为改造北方沙漠最理想的水源!总之,“海水西调”的原理是:以海水替代淡水作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基底由巨厚的岩石组成),形成人造海镇压沙漠,遏止沙尘暴,发展人造海养殖业、盐化产业及周边的绿化、种植、旅游等沙产业;另外也可作为 水汽 供应源,湿润北方气候,增加降雨量。实施海水西调工程,采用“接力棒式”方式调水,本着“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各个击破,分期到位”的原则,可以边施工边受益,先期工程难度不大,施工周期短,投资较小,不仅可改造距离北京较近的浑善达克沙地、库布齐沙地、毛乌素沙漠等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明显改善京津唐地区的大气与生态环境质量。远期工程全部到位后,大致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改造北方八大沙漠。 参考文献 霍有光.西调渤海水改造我国北方沙漠生态环境的设想 .科技导报,1997(3). 霍有光.渤海水西调工程续论 .科技导报,1997(5). 霍有光.策论以黄河电力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4).(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地理》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139~201. 竹守章 . 东水西调能否改造沙漠 .光明日报,2000-06-08. 竹守章.东水西调彻底改造沙漠 .科技日报,2000-08-07. 竹守章 . 呼唤东水西调改造北方沙漠 .中国环境报,2001-01-05. 竹守章.呼唤东水西调改造北方沙漠 .中国矿业报,2001-01-20. 霍有光.西调渤海水改造北方沙漠与遏制北京沙尘暴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2). 霍有光.就渤海西调工程答疑者问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3). 霍有光.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9). 杨开林,王涛,郭永鑫等.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3):78-82. 高照山.达来诺尔的变迁 .地理研究,1988(4). 杨志荣,宋春青.内蒙古达来诺尔地区环境演变与国土整治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1989(4). 耿侃,张振春.内蒙古达来诺尔地区全新世湖群地貌特征及其演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1988(4). 贾丽,张凤琴,孙彩霞等.盐碱池塘养殖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试验初报 .华北农学报,2006(专辑21). 林碧琴.达里诺尔湖及其主要附属水体的秋季硅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1). 史培军等.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脱盐机理与可利用价值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3). 赵双吉等.黄旗海历史演变的分析及发展方向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1). 蓝学恒等.岱海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对渔业发展的影响 . 湖泊科学, 2001,(2). 徐质斌.谈谈海水灌溉农业的特点与发展措施 .中国海洋报,1999-10-22. 中国率先大面积推广海水灌溉农业技术.中央电视台,2000-12-21. 林栖凤等.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 生物工程进展, 2002,(1). 郑绵平.“盐湖农业”与发展战略 . 大自然探索, 1999,18(1):7~12. 杨小平.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全新世以来的演变 . 第四纪研究, 2002,(2). 乔辰等.鄂尔多斯沙区碱湖与螺旋藻资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4). 白福易.内蒙古发展大盐湖产业的探索 . 海湖盐与化工, 2002,(1) . 何兴东等.塔里木沙漠公路植物固沙灌溉方式比较研究 . 地理科学, 2002,(2). 罗莎莎 . 西藏地区盐湖太阳池技术开发应用的研究 . 能源工程, 2003,(5). 李申生.太阳池 . 太阳能学报(特刊), 1999.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2003DGQ3B168 )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3BSH035 ) 霍有光( 1950 —),男,甘肃天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水问题、软科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工作。 中国盐生植物 ( 1)《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http://www.docin.com/p-97031080.html (豆丁网) http://www.zhizhen.com/book/read.jhtml?e=ba7f8462fd49aebf2f9b4619f3c0c674b7a96ac5e3c696aadd7f56c97354b262 (指针网)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046672.html?from=like (新浪爱问) ( 2)《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24757.html (新浪爱问)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24757.html?from=like (新浪爱问)
8095 次阅读|3 个评论
海水西调与工程烂漫主义
热度 5 jiasf 2010-12-2 22:16
刚看到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 的消息时,并没有很在意,因为觉得这样的想法提出来已经有十几年了,只不过个别人的设想罢了。第二天有记者来电话询问,我仍然说只是一些人的个人想法,很不现实,不可能一下子就要实施。可是记者告诉我有人已经宣称引渤入锡工程已经动工了,我仍然表示怀疑。过两天官方出来澄清:该项目的立项申请还没有得到批准!但各方对海水西调的关注有增无减。 应达而问自然求知社邀请,上周末跟一些自愿者交流了关于海水西调的看法,其中有几家媒体的记者。曾主持了几次海水西调论坛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张宝印先生也到场介绍了海洋分会参与海水西调谋划的背景和过程。在此简述我在会上表达的主要观点。 工程浪漫主义主要是指提出类似引渤入疆这样的突发奇想、超乎常规的宏伟工程设想和建议而不作理性、系统论证的思想作风。浪漫主义本是艺术创作的手法,提倡夸张的修饰、瑰丽的想象。大胆的设想没有错,人类需要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想象,即便是工程设想也可以提倡丰富的想象。但如果真要向政府或企业提出一项准备实际建设的工程项目建议,就不能停留于宏伟壮丽的工程设想,而必须树立谨慎的理性精神,就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作系统深入地论证,只有系统论证可行的项目才能提出建议。 同样是调海水,引渤入锡跟引渤入疆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引渤入疆的目标是改善生态,但引渤入锡则完全为了当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调水量较少,追求的是效益。泓元公司的王秀顺提出入锡总投资 628 亿,除去运行成本之后每年效益 12 亿,这意味着,在不计算利息的前提下,这项工程需要 52.3 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而如果算上动态利息成本,只要资金利率高于 2% ,这 628 亿资金投入就永远收不回来!也就是说,即使企业估算的效益是可信的,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如果把海水调到数百公里以外发展海洋化工效益很好,那为什么不在沿海地区发展呢?沿海地区不是更有优势吗? 而对于引渤入疆而言,霍有光教授的想法是通过运调海水淹没沙漠, 2000 亿立方米相当于 4 条黄河,即便如此,相对我国 100 多万平方千米巨大的沙漠面积来说,海水人造水面的面积毕竟有限,只有非常少的面积能被海水覆盖、压住。陈昌礼教授的出发点是让海水蒸发形成降雨,但即便不计算沿途损失,所有海水全部调进新疆, 2000 亿立方米海水形成的海水也只相当于新疆地区空气动态水汽通量的约十万分之二,影响微乎其微,根本改变不了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明显增加降水、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要记住的是很多靠近大海的沿海地区也是沙漠,例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阿拉伯半岛、 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非洲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西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直达西海岸的澳大利亚沙漠、南美洲的智利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 和 巴塔哥尼亚沙漠 ,等等,所以造一些人工海并不能增加周围地区的降水。 更何况,无论海水是从草原流过还是从沙漠流过,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海水通过地下渗漏,污染地下水的危险。 异想天开的工程设想很不少,例如众所周知的炸开喜马拉雅山使印度洋暖湿气流流向干旱的西北、雅鲁藏布江大西线调水等,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工程,但这些与海水西调一样夸张的工程,其实都是一些很厉害的专家、甚至是院士提出来的,因此,对于工程浪漫主义,我们不得不深思。
个人分类: 科普|6536 次阅读|29 个评论
再叹海水入疆问题
zhixianghust 2010-11-10 20:53
在工程=GDP的公式面前, 再大声音的呼声都是无用的。但是我们不能停止质疑! 我们行外人士得不到内部数据,只能看看新闻,新闻说的是真的吗? 0、专家:海水入疆不危害环境 每吨水可赚8元? 为什么可以断定海水入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每吨水可赚8元?如果稍微用词严谨的话,也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么长的线路,你对所有的选线方案考察过了吗,线路还没具体确定,怎么就确定不会污染了呢?就算引水渠沿内蒙边境盐碱干涸洼地,在这些地方盐碱化污染小,但还有其它路段呢,能绕过天津河北吗?而且京津地区人口密集,管线受到人为破坏,出现像渤海漏油那样的问题是否有可能? 1、盐碱化问题,引水渠沿内蒙边境盐碱干涸洼地,故盐碱化影响甚微; 影响甚微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经过了科学实验吗,这么大个中国,引水沿涂土质不一,是否对所有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而且引水不是一两年的事,如果受海水影响100年,盐碱化影响还能甚微吗?如果工程完成只用一两年,倒是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2、能源问题,中国目前电能已供大于求; 中国能源真的供大于求吗? 这似乎是天大的笑话,拉阐限电这个词为什么还会出现? 3、资金,工程提水站一次性投资不大,要在30年50年以后实施,届时中国经济发达,是西北战略性基础工程。海水西调工程运行投资巨大,但产出更大。如年增降水1000亿立方米的海水淡化水,按国际价格计算为1000亿美元,为我国2000年GDP的1/10; 看到这个更只有苦笑。这些个专家中还有经济学家么?30-50年后的经济情况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要是什么理论能预测30-50年的经济走势,那该得十几次Nobel经济学奖了。现在房价这么高、通货膨胀这么明显,未来几年的经济运行是否正常都不好说,难道专家是外星人,可以知道30-50年后的事? 4、水汽损失估价。据估计调水蒸发水汽大部分降落在包头兰州一线300mm降水线以西,即使东面可以兼顾陕、甘、宁和河北、山西地区,理论分析表明海水西调水汽损失率大体与西北湿地自然退缩率相当; 我听过一只蝴蝶拍下翅膀,可以引起加勒比海的风暴!这个气象的理论我真不懂,但我隐隐约约查觉到我们的气象专家也很牛,能这么有把握?又可以得好几个科学奖了。 5、冬季运行。海水西调经北纬42线,冬季冰下照常流水,可以取冰制淡水,仅内蒙东西长3000km可供水植树种草,形成5060km宽、3000km长的中国第一防风沙林带。 这条我更是真不懂,更不加妄语;不过看到专家终于想到种树防沙,我还是很高兴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引海入疆?
tarimriver 2010-11-8 22:26
人类具有无比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移山填海的勇气和决心和意志。 曾几何时,我们曾以无比的热情要向沙漠进军,结果土地越来越沙化,沙漠面积越来越大,人们只好不断退军。 用鞋袜换来俄国飞机大炮的牟其中也曾幻想着将喜马拉雅山炸个大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水汽润泽塔克拉玛干干涸的心,无奈计划没来得及实施,就锒铛入狱了,至今下落不明。 今天又有人出妙招了,将渤海的水通过修建管道运到新疆,解决干旱问题,而且还能利用落差发电,一箭双雕! 西部干旱区的人连齁咸的海水都瞄上了,可见求水若渴啊,问题是咸水运来后新疆就不再干旱了?你用多大面积的水能解决整个新疆的干旱?灌满整个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遥远的新疆都想到渤海的水了,那缺水的华北地区为什么不就近用海水解决用水紧张问题,还费什么力气搞南水北调,而且还要好几条线? 中国人在这点上确实比外国人聪明,你看撒哈拉沙漠,面积多么广大,世界第一,沙漠的东西北面都是海洋,而且与海洋比邻而居,他们怎么就想不到如此高招呢?建议由如此妙招的人,先到撒哈拉搞个示范工程,等成功了再把渤海的水通过建几千公里的渠道从海平面提升到1000多米的地方去也不迟。 附: 亚心网讯 (记者 王子丰) 如果不缺水,新疆会变成什么样?近日,在乌市举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以经济效益带动引水入疆,联合兄弟省份,捆绑优势资源推动海水西调的建议,引起政府代表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企业代表的共鸣。 海水西调 改善生态环境 此次高峰论坛关于海水西调 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利用新疆现有的东高西低的地理条件及现有河道,海水在引入新疆后,可形成自流。甚至于在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区域设立发电厂,对冲前期的投入成本。作为海水西调的提出者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教授霍有光说,这将进一步推动新疆生态,特别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据霍有光介绍,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解提升到海拔1280米左右,每吨水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左右,然后通过修防渗渠,采用若干小提杨工程(即用于提高水位的蓄水池)加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由黄旗海至甘肃玉门镇北的疏勒河,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自流入塔里木盆地之东缘的罗布泊。 值得一提的是,从罗布泊海拔780米到海拔-150米的艾丁湖可获得930余米落差,用来发电,意味着能够弥补洗掉工程中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唐立久表示,新疆可以在引渤济溪示范工程实践基础上,最先引向吐鲁番,这会进一步增加引水入疆的可行性。 解决成本 玻璃钢管输送 在海水西调项目中,质疑最多的是海水能不能用,如何解决调水成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室主任杨开林说,这种过滤法是利用半透膜来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到目前为止,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接近4000万吨。2005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达12万吨。 至于调水的成本问题,杨开林说,海水的淡化目前在中国不存在技术瓶颈,工程实施中可以用不被海水腐蚀的玻璃钢管。按照8米口径玻璃钢管计算,输入到新疆每吨水的价格为8元左右。 统一执行 利于成本控制 作为海水西调的试点省份,内蒙古锡盟办公室副主任、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赵平说,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拟实施的包括输海水工程,煤矿、选煤厂,电厂、矩阵及发电装置及一系列附属工程和产业延伸工程。 负责项目实施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做了系列测算,项目一期总投资628亿元,其中建设费用567亿元。规划的项目在完全实施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3年建设期)为税前6年左右,税后7年左右,内部收益率为20%左右。 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新娥说,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甚至取雪水不利于我区长期的发展。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陆海统筹,海水西调工程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也更利于区域优势资源。比如,缺水的多数省份都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等,希望能协同兄弟省份共同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 与会水利专家认为,各省份统一执行海水西调将更有利于该工程的成本控制及实施。而对于何时能引水入疆,有专家预言6年内即可实现。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3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新疆研讨渤海海水西调入疆
zhixianghust 2010-11-8 13:23
刚看了网易的新闻, 新疆研讨渤海海水西调入疆, 不由得为专家的智慧而叫绝。 http://news.163.com/10/1108/01/6KUC5G890001124J.html 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解提升到海拔1280米左右,每吨水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左右,然后通过修防渗渠,采用若干小提杨工程(即用于提高水位的蓄水池)加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由黄旗海至甘肃玉门镇北的疏勒河,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自流入塔里木盆地之东缘的罗布泊。 分析的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我地奶奶啊!1280米?先不谈调水对环境的影响,想想你喝的水是居然是某人爬了400多层楼梯送上来的,也应该感叹这中国奇迹了。学过水力学的都知道,如调水路程中的最高点比渤海高1280米,那在天津把水提高1280米还是不够的,总要有点坡度吧,我觉得,应该提高到2000米,要加快流动的话,提高到3000米也不错,这样才流得快,新疆人民才能早点喝到渤海的水嘛。 至于输水线路,最好当然是直线,遇山穿山,遇城拆城,这个无非是工程问题,都好解决。 偏激了,我是不懂大工程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的,这么个大工程,具体会带来什么结果,还需要长期认证,希望在动工之前要做长远规划,要不然做到一半发现不合理,可就来不及了。 刚看了网易的新闻, 新疆研讨渤海海水西调入疆,想到我们的技术竟有如此发达,我还有一个想法, 为何不打通地球,这样直接跳下去,加上一些助推装置,说不定可以到美国呢。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5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导黄入黄
xu782219 2009-4-22 07:17
导黄入黄 黄河裹土奔东流,泻入渤海造新畴。 渤海本为咱内水 , 天天垫小弊叠浮。 黄海域广连东海 , 也任先前黄河游。 敬请黄河归故里,筹划万代子孙谋。 http://www.lvyou114.com/tuku/photo_show.asp?photoId=16715 黄河裹土奔东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李学宽航拍,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7291.jpg 泻入渤海造新畴 渤海本为咱内水 ,天天垫小弊叠浮。 黄海域广连东海 ,也任先前黄河游。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91 次阅读|4 个评论
徐东桂:改道黄河 保护渤海
热度 2 xu782219 2009-4-11 21:18
改道黄河 保护渤海 徐东桂 【按语】 谨遵好友徐东桂遗嘱将其本遗作发表。博主 以高含沙量著称于世的黄河,在促进华北平原形成的同时,也在蚕食着渤海,仅千年时间,淤埋渤海造陆 1 万 km 2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经济、交通和战略意义重大,不能再任黄河填埋渤海。改道黄河,重新引导泥沙输入黄海,即可既保护渤海。 一、 渤海变迁及黄河口淤积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对华北、苏北平原形成过程有着无可替代的贡献。然而,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在蚕食着渤海。 自古以来,黄河河道摆动多变,下游尤甚,从公元前 602 年至今的 2610 年里,可以统计的黄河大小决堤徙道 1600 余次,其中较大的改道有 26 次。 1855 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道东北流向渤海; 20 年后正式固定成现今河道。 1938 年,国民政府为抵御日军,在郑州花园口人工毁堤,河水泛滥于涡河、颖河间,再次改道进入淮河,历时 9 年;直至 1947 年,人工重新恢复故道。此后,黄河尾闾虽然经常摆动,但都是注入渤海山东段。 渤海是深入我国大陆东部的唯一内陆海。渤海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东北西南向纵长 480km ,东西向最宽处 300km ,面积约 7.7 万 km 2 ,平均水深 18m ,是一个近于封闭的浅海。 渤海是连接辽宁、天津、河北及山东 4 个省市经济的枢纽,是国际国内海运通往天津、东营、秦皇岛等港口的唯一航道。军事上是我国北方海疆战略防御要区之一,是京津屏障和黄海的后方。对维护京津、华北地区的安全和支援黄海战区有重要战略意义。 最初的古渤海,形成于 200 多万年前。此后历经无数次进退,海域面积时大时小。退缩最严重时,海水多次退出渤海,海床变成陆架平原;范围最大时,渤海海水前缘达到北京北部的山前平原区,淹没过河北沧州到献县附近。就在五六千年前,渤海岸线在今山东昌邑、滨县,河北黄骅、静海一线,利津、天津都在水面之中。距今三千年,渤海的大体位置和自然风貌逐渐接近于现代。 渤海岸线的进退和海水盈缩的主要原因,当推气候冷暖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升降。注入渤海的黄河、辽河、滦河、海河、马颊河、漳卫新河、徒骇河、小清河、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潮白新河、潍河、胶莱河等十几条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影响也非同小可。入海泥沙使渤海平均沉积速率为 8mm/a ,是黄海的 50 倍,东海的 70 倍。尤其是黄河,以其在华北平原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即可看出在渤海退缩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前所述,黄河以年约 16 亿 t 的数量奔泻而下的泥沙,除 4 亿 t 淤积在下游流路中,造成河床以每年 10 20cm 的速度向上淤高外,其余近 12 亿 t 输送到黄河口地区。输送到黄河口地区的泥沙, 1/3 随入海黄河水输向深海,向北淤填塘沽港,向南可随渤、黄海沿岸流输沉到山东半岛南部海底; 2/3 淤积在滨海区,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陆上三角洲和水下三角洲。 和华北及苏北平原相比,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淤积形成的年轻陆地;从渤海湾岸到莱州湾岸,以利津宁海为中心的半径约为 100 km 的扇形区域,面积约有 1.8 万 km 2 。 泥沙的不断沉积,导致黄河尾闾在三角洲频繁摆动。 1855 年以来,黄河入海口变换 14 次,每次变换,都会在原口留下一个沙嘴。黄河三角洲就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嘴组成。黄河口泥沙的沉积,使黄河三角洲岸线平均每年向外延伸 1.5 3km ,年均造陆面积 23 28km 2 。有人计算过,自东汉水利专家王景将黄河、汴渠分流以后的 1000 多年有效行水时间内,黄河在山东造陆面积达 1 万 km 2 。渤海现余 7.7 万 km 2 ,如不采取措施,用不了几个千年,渤海将不复存在。即使渤海只再填塞或变浅一部分,对环流、生态及交通影响也可能很大,其经济和战略价值将受到影响。 1976 年 5 月,黄河入海口由运行 12 年的钓口河流路人工改道向南 150 km ,经清水沟流路注入莱州湾;河口沙嘴以每年 2.34km 的速度沿东南方向迅速延伸; 1990 年,沙嘴前缘 0m 等深线,距莱州湾东南部刁龙嘴仅剩 49.5km 。照此速度 20 余年后,莱州湾将成为封闭的死水湾。所幸的是, 1996 年,黄河入海口向西北移动 11km ; 2007 年 8 月,又北向 2285.76m 自然改道入海。这种状况才有所缓解。但是,现行河口东距龙口屺姆岛只有 90 多 km ;东营海港的建设,又不允许黄河回复港口以北入海。如无新的措施, 40 多年后仍难避免封湾的厄运。 20 世纪末期, 26 年间黄河出现 21 次断流,造成河道排洪能力急剧下降,河道淤积加重。 1986 2004 年间,黄河下游平均每年淤积泥沙 2.18 亿 t 。科学不到位的治理,也会出现不好的后果。 1961 年建成的三门峡水库,就打破了自然平衡,造成黄河流速减缓,库区及上下游泥沙淤积严重,不仅殃及渭河下游段成为地上悬河,致使黄河中游频繁泛滥;同时也加剧黄河下游泥沙淤积。 治理黄河的主要目标,历来都是筑堤防洪,使河水及泥沙顺利入海。很少有人考虑过入海泥沙对渤海的影响。 近 20 多年,有专家提出挖沙降河理论。在黄河口挖取拦门沙,降低河口段河床,按照追溯反冲原理,中下游河道淤积的泥沙,便会逐次追溯后推,随河水冲入海里。只要年年挖沙, 30 年后,黄河中下游河道积存的 600 亿 t 泥沙,就会全部冲入渤海。仅此一项,将会填没 500km 2 的渤海。 1988 、 1996 、 1998 年在黄河下游及河口进行 3 次开挖; 2004 年 6 月,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启动首次人工扰沙,随后又进行多次调水调沙,遏止了黄河断流现象。挖沙降河使黄河入海水路畅通了;调水调沙促使中下游泥沙加速向下运移,导致黄河入海口处泥沙沉积过多。结果是,渤海淤填加速,黄河摆尾现象也未停止。黄河最后一次自然改道,就是发生在 2007 年黄河第 6 次调水调沙 1 个月之后,由于入海河口泥沙沉积过多所致;并同时在原河口南北两岸造出两个总计 17.9km 2 的小岛。 在捍卫我国海洋国土主权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没有争议的我国内海。改道黄河,使泥沙不再输向渤海,面积不再缩减,水深不再变浅,保持渤海现貌。 二、 改道黄河的初步设想 改道黄河的要旨是根绝黄河泥沙进入渤海,由淤填渤海造陆转为淤填黄海造陆。 方案一: 从河南兰考原铜瓦厢(后已冲入河道)处改道,使黄河干流向东,沿废黄河古道,从苏北废黄河口注入黄海;铜瓦厢以下现黄河段回归为大清河,不受黄河之水,在山东境内小水量运行或成为季节性河流。这一方案可使废黄河古道流域重新焕发生机,黄河泥沙重新在废黄河口淤积;现行黄河下游大部分河道及河堤平整为耕地或林地;黄河入海口填塞,黄河泥沙永远不再进入渤海;黄河三角洲保留为湿地或改造为耕地、林地,或改造成水产养殖基地。 方案二: 保留黄河现在河道,另外开辟流入黄海河道,南、北两只干流并立。这在黄河历史上也曾不止一次出现过。通过淤临淤背或类似都江堰内外江工程,使黄河泥沙通过南支干流运输到黄海,北支干流清水入渤海。至于改道口及进入黄海河道,可按方案一;也可在铜瓦厢上下另外选址。这一方案在保证渤海免受泥沙淤填的同时,又有黄河清水注入,山东黄河流域仍保有一定的水量。 改道黄河,只是入海地点的改变。规划的治黄方案和现行的一些治黄措施,仍可继续;只是下游河道由山东改为江苏,或者再加上河南山东的一部分,入海河口由渤海改为黄海。淤临淤背,调水调沙,挖开黄海拦门沙,降低河床,让黄河携带泥沙畅流进入黄海。 通过人工改道黄河,维护渤海不再日渐变小。这是关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千年万年之计。 主要参考文献: ⑴ 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编辑委员会 海洋科学编辑委员会、水文科学编辑委员会, 1987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北京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⑵ 中国海洋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曾呈奎、徐鸿儒(执行)、王春林(执行)主编, 2003 ,中国海洋志。郑州:大象出版社 ⑶ 辞海编辑委员会, 1979 ,辞海 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⑷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1 ,山东省志 海洋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⑸ 丁东主编, 2008 ,敢吼天下第一声怀念侯国本教授。青岛青岛出版社 ⑹ 中国海军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 1998 ,中国海军百科全书。北京:海潮出版社
个人分类: 未分类|719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