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家庭生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婆婆也是妈妈——年青的女性朋友们过来看看吧
热度 2 Alisa 2015-3-7 10:52
2013 年,儿子龙龙出生我过上了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公婆、老公和儿子几乎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 这一年开始,我懂得了承受、理解、报恩和责任;生孩子承受了很多辛苦,但是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似乎这份辛劳越来越淡化。然而我却无法淡忘妈妈和婆妈的生日。因为在那一天我和老公出生,她们承受了比我多上几倍的艰辛。眼前的年青朋友们你们是否已经比我早些唤醒了呢?请你们报父母恩德吧 ! 婆婆也是一样啊。两个妈妈同样的无私奉献。在那样的岁月,仅有的吃的留给孩子和家人;省下的钱过年给孩子买新衣服;有些衣服、袜子补了又补 ; 那时候省吃检用被喻为雷锋精神。跟我们比较,更大的差别是,两位妈妈分别要照顾几个孩子,同时很难得到自己婆婆的给予——无论是钱还是物资? 然而,我们的公婆们他们的付出不仅这些呀。因为我得到了,所以我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感谢婆妈。她们完成自己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把儿子抚养长大后,准备结婚彩礼,给儿子拿钱买楼,摆平准媳妇提出的各项要求,不会让儿子有烦恼。希望儿子过得更好。青年媳妇们,你们是否提过要求呢?当我结婚前放弃提要求的时候,婆婆内心的那份喜悦让我感觉到无比的幸福。 当代社会女性是家庭的主流;老公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婆媳关系也是很热门的话题。媳妇对公婆好,丈夫也是乐在心里,整个家庭气氛会非常和谐。同时妈妈们的所作所为也会成为孩子的最优教学形象。所以我愿一切都退一步,更大程度的理解父母和公婆。因为每个家庭的收入不一样,难免满足不了每个人的愿望。欲望太高,要求太多,会导致自己生活磨难重重。 公婆还有一个任务呢,带孙子。虽然我的公婆做的很好,一直认为是他们应该做的。但是我心里非常感激。听婆婆说他们年青的时候,她的婆婆没有帮过她,可是她现在却在一生中完成照顾两代人。这些真的不是他们应该做的。谁规定的婆婆买楼?婆婆带孩子?这些不合理呀?年青的女性朋友们,你们想过有一天也会成为婆婆吗? 我自己在荣升为“妈妈”后,特别感悟“报父母恩德吧”。结婚后,妈妈离我越来越远,婆妈渐渐的登上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的舞台。为了我们,老人黑发变白发,谁也阻挡不了岁月的脚步;结婚后,在婆妈的心里,我抢走了她的儿子,因为我看到了她自己偷偷的留下眼泪;有妈才有家,我一定会担起这份责任,让公婆和父母一样晚年幸福! 为了感谢公婆这对“功臣”,我渐渐意识到:我应该学会说话,让婆妈开心,让老人生活有希望;我应该多做些家务,让公婆少干些,不要让他们劳累一生;婆媳关系处理好,老公心里自然可以放心,工作不会分心;年青的时候把老公让给婆妈,儿子是她抚养的,这样婆妈会踏实;等到我老的一天,老公就是自己的啦! 感谢父母,儿时让我有一个合理的教育;感谢生活,送给我这对善良的公婆,他们似我为亲生女儿;我一定会善待生活,孝敬父母;有善心定会有好的果报,我愿把善因和善果的功德赠与父母和公婆,希望他们可以健康长寿,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可以陪我们一起走下去!年青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报父母恩吧!
个人分类: 自传连载|30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太多的诱惑,渐渐迷失了自己!
热度 3 zhangkun232 2014-4-1 09:34
老师的话和孩子最近的表现,自己真的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上午送儿子离开教室前,儿子非常不舍,而且说了一句让我心里很不好受的一句话爸爸,今天放学一定要来接我,说话算话!我猛然惊醒,自从去年到现在(包括出国)竟然没有去幼儿园接过一次孩子,更不要说在家里陪孩子玩了?今年为了我们自己的事情(职称和换房子),包括儿子的妈妈,竟然忘记了我们生活的真正核心,自责! 唉! 实际上文章、职称甚至大房子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你很快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但是得到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很多!恢复到自己平静的生活中去,回归家庭生活。无意于任何名号,我也不会去申请任何的名号,尽管很多人对我报有很大的期望,而且实现起来也并不是那么遥远,就是这个“并不是那么遥远”,渐渐让自己忘记了需要什么,自己的前方在那里?忘记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跟孩子一起回家吃饭,回归自我!
3362 次阅读|7 个评论
不是不可为,而是不愿为——评如何改善就业性别歧视
热度 5 AlecXu 2013-7-10 20:59
曾泳春老师发文——《 漫长炎热的夏天之思想两则 》,文中说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女员工生育时的工资和造成的工作损失都可以由社会承担,而不是由老板承担,到了那时,女性就业才真正不受歧视。 生产力发达到什么程度叫高度发达?如果中国这个为世界人民生产从日常生活必需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巨大的世界工厂还算不上,那发达西方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算不算高度发达?纵观全世界,实现了由社会来承担育儿成本的,也就只有几个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极少数发达国家做到了。按照瑞典法律,瑞典公民每生一个孩子,孩子的母亲和父亲就可以得到政府一共480天的育儿补贴( föräldrapenning ),在孩子出身前大约60天就可以开始领取,育儿补贴大约为正常工资的 70-80 %。如果孩子的父母平分育儿假的时间,还可以得到一笔每年上万人民币的补贴。在瑞典,育儿休假形式,什么时候开始休假都具有不小的灵活性。 瑞典并不是世界上施行育儿假模式的独家,北欧多个国家都如此。然而,北欧的生产力比 USA 还强大吗?为什么北欧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财政都可以担负的起,可以随便监听全世界,满世界派军队的 USA 还承担不起? USA 政治受大财团影响极大,超级大富豪上税的税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比自己的私人秘书上交的近百分之三十的税率还低一半。超级大富豪们资助经济学家,借助大众媒体,传播符合自身利益的价值观,打造舆论阵地,鼓吹不受任何政府干预的自由资本市场的优越性,主张公民教育,医疗资源完全资本化,目的是为了无限制扩大手中的金融资本,抛开所有社会责任。哪里是承担不起,还要拿继续发展生产力做借口,分明是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不是不可为,是不愿为也!在社会当中,如果人们普遍认为事业高于家庭,金钱地位重于一切,谁又会愿意为家庭生活的和谐买单,为两性平等买单?在中国,又多少人认为男女就业机会平等是个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5138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半個西瓜的故事,夫妻、情侶必看喔
热度 1 bozhang 2013-5-28 07:25
【半個西瓜的故事,夫妻、情侶必看喔^o^】(来自朋友的email)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家,熱得滿頭大汗。打開冰箱一看,裡面竟然冰著半個西瓜。我喜出望外,拿出來沒兩下就啃了個乾淨。 正在這時,妻子也回家了,一進門就嚷嚷:“渴死了!熱死了!”打開冰箱一看,她愣住了。我告訴她那西瓜我吃了。 她的臉上掠過一絲不快,連忙拿杯子去倒水。一提水壺,裡面也是空空如也。 她一下子冒火了:“你也不知道燒點水。回家這麼長時間都做什麼了?」 我也生氣了:「憑什麼都是我做?」 為這事,我倆冷戰了一星期才和好。 星期六,我獨自回到父母家。他們一見我就問:「怎麼一星期沒見到你老婆了?」我就把我們 動。再看你,從中間開始掏,把瓤都吃了,把旁邊留給別人。誰不知道瓜瓤甜呀?從這點小事上看,你老婆就比你有心得多。”」 我的臉一下子紅了。 爸爸意味深長地說:「兩個人過一輩子,能有多少轟轟烈烈的事?夫妻的感情體現在哪裡?就體現在平時一滴油、一勺飯、一瓢湯上。上次你為吃西瓜的事和老婆吵架,還振振有辭,那明明是你不對。要是換了老婆先回家,肯定會給你留一半的。 別看這是不起眼的小事,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一塊西瓜裡就有居家過日子的大學問。再冷的心,你一點一點地暖它,總有把它焐熱的一天;可是再熱的 心,你要是一勺一勺地澆冷水,也總有一天會徹底地弄涼了它。你想想:要是你老婆像你一樣,事事都不想著你,久而久之,你會怎麼想?」 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我驀然發現,平時回家時放好了的拖鞋,茶几上放好了的茶水 ,下雨天門口擺好了的雨傘,竟然都是老婆的一片深情。可我呢,卻大大咧咧,視而不見,不懂得將心比心…… 想到這兒,我慚愧極了,趕忙把我已過了冷水的餃子端給老婆:「我這碗已經不燙了,你先吃吧。 」 老婆笑了:「你少在爸媽面前裝了。」 爸爸也笑了:「能下決心裝一輩子,就是個好丈夫了。」
12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家庭生活:主动体验日常生活用品“短缺”运行
liuli66 2013-1-15 19:04
古训云: 常将有时思无时 末待无时思有时 以前有“吃忆苦思甜饭”的做法。 当家里没有桶装矿泉水了, 暂时不预订, 自己烧水喝, 运行两天。 饭卡没钱了,少量充值100元,提醒省着用。 自己,烟不要整条买,分包买。买烟会提高时间和劳动成本,有助于减少抽烟。 主要是为了教育Myson节俭生活,忆苦思甜。
个人分类: 杂感|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进步,官员与家人荣辱与共
yue 2012-12-24 09:21
评论:官员应该和自己的家人荣辱与共。即分享作为官员家人的荣誉。但是,正因为,分享荣誉,才会承担责任,特别是道义责任。公开官员的家庭情况,中国现在开始这种尝试,虽然是小事,或许是最大的进步。和老百姓相比,官员的家人缺什么?不缺钱,不受欺负。因此对他们的严格,是真正的爱护,也是真正的祝福。他们缺的只是监督,缺的只是真正的爱护和祝福。但是,只公开近亲属或许还不够,在地方上,有些官员敛财,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近亲属以外的亲属。 公开官员的家庭情况,既可以满足老百姓的好奇心,又可以满足他们的嫉妒心,即监督的心理。嫉妒就是嫉妒。虽然意思有过度之处。 后面是中国公开国家领导人家庭情况的报道。是原文摘录。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photo/2012-12/23/c_132058719.htm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special/topcpcleadership/index.htm 新华社12月23日刊发长篇人物特稿,回顾了习近平的成长经历和从政之路,还披露了习近平的家庭生活细节:与彭丽媛一见钟情后结婚,两人育有一个女儿,名为习明泽。另外,新华社还公布了23张照片,包括习近平与母亲齐心手拉手散步、习近平彭丽媛合影、习近平骑自行车带着女儿等温馨画面。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24/20458583_0.shtml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不满21岁就担任陕甘边区政府主席 习近平的母亲齐心也是一位老干部、老党员,已近90岁高龄。 习近平的妻子【张檀琴:不知道在语义上和在语用学上,妻子是否包括前妻。或者说,在语义上,前妻是不是妻子?虽然旋转木马并不是马,电驴也不是驴,海马也不是马。这句话如果表述为“彭丽媛是习近平的妻子”,就好像完全没有问题了。当然,也不一定。我不知道彭丽媛有几次婚姻。这些讨论丝毫没有揶揄,这是主张国人应该改变观念,以非常平常心看淡某些事情。或许以上对语义的疑虑,完全是多虑。或许同位语的含义并不相同。例如“北大学生李克强”,在这个同位语中,同位的两个词语内涵是不相等的,是符合规则的。然而这又说明,这种用法是假同位语。前位的词语不过是后位词语的限定词。】彭丽媛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唱家和歌剧表演艺术家。1980年,她代表山东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全国文艺汇演,以歌曲《包楞调》、《我的家乡沂蒙山》震动京城音乐界。她是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创建者之一。 习近平与彭丽媛1986年一见钟情,结下良缘。婚后,他们各有事业,经常不能在一起,但都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习近平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电话,互致平安后才放心休息,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As a member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eng was often tasked with staging performances in remote areas. These tours sometimes kept her on the road for two to three months at a time. Being concerned about his wife, Xi would phone her before bedtime almost every night, no matter how late it was. He favors home-made cooking in the Shaanxi and Shandong cuisines, and also drinks a bit during parties with friends. He likes swimming, mountaineering, and watching basketball, football and boxing matches. Sometimes he stays up late to watch televised sports games. Xi and Peng fe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in 1986 and got married the same year. Although they were often separated due to work, they have understood and supported each other and continuously shown concern for each other. 他们夫妇俩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24/20459027_0.shtml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人物特稿:“万事民为先”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 李克强夫人程虹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 李克强和程虹育有一女。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photo/2012-12/24/c_132058929.htm Cheng Hong, Li's wife, is an English professor at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he couple have one daughter.
个人分类: 法学|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家庭生活---1(国家图书馆)
ZHANGJINGNUS 2012-7-7 16:48
新加坡家庭生活---1(国家图书馆)
如果属于在新加坡生活的家庭(本文特指有小孩家庭),对于在新的生活的体会可能与单身在新加坡有所不同。相对于在北京的生活,这边有几个比较好的地方。今天,就说说国家图书馆吧。 (1)国家图书馆在很多社区的热点地段都设有分馆,在一个地方借的书在所有地方都可以还; (2)地点设置都是很好的位置,比如大型商场附近或者里面等;一般我们都是图书馆---逛街--超市买---回家; (3)图书馆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孩子的书,成人的书,中文书,英文书,期刊以及音像制品。在每周六日,都会有读书活动。每到假日附近,都有相关的活动展开。也是我家孩子每周必去的地方。 我就老是设想:在我北京的社区附近,也有这样不很大,但是孩子可以借书+学习,成人可以借书+休息的图书馆,可惜,就只有几家很大的图书馆,但是非常不便民。 现在就跟着我家宝贝去一次图书馆吧。 (1)拥抱入口图书馆吉祥物 (2)图书馆入口 (隔断时间,展示会变) (3)走过成人书架 (4)来到孩童书架,坐在地上看书。每次找书的过程,孩子也是相当兴奋呢 (5)窗外风景
4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生活中很有用的五句话
热度 20 jiangjiping 2012-5-26 08:03
家庭生活中很有用的五句话 蒋继平 2012 年 5 月 25 日 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所以, 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人生的幸福程度。 因而, 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是一个人应该终身追求的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下列五句话。 第一, 我下辈子还要跟您在一起。 这句话是夫妻配偶的一方对另一方说的。 其他同样意思的话, 假如由女方说, 可以是: “ 我下辈子还要作您的太太 ” , 而男方可以说: “ 我下辈子还要娶您为妻 ” 。 这句话看起来并没有多少感人的地方, 但是对增加夫妻的感情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它使听到的一方有一种成就感, 一种值得被人信赖的感觉。 第二, 您不在场, 我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也是夫妻之间的 “ 俏俏话 ” ,一般来说, 女方说这种话的机会比男方要多一些。 当配偶的一方对另一方说这话的时侯, 听方会觉得有一种自豪感, 有一种主心骨的感觉。 在这样的环境下, 听方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让自己的另一半跟随在自己的身边, 从而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增加夫妻间的配合。 第三, 是我的错。 这句话是家庭成员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 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 或者夫妻, 大家都要平等地待人, 明辨是非, 勇于承认错误。 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通常可以起到大事化小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态的扩大,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可是,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 有一些人就是放不下架子, 要顾及所谓的面子, 明知自己不对, 也不肯认错, 固执己见。 其结果是, 使原来属于很小的家庭矛盾变得僵化和不可调解。 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在孩子们面前主动认错会降低作为父母的威望。 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作为长辈, 更应该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敢于了认错的勇气, 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明辨是非, 公正理性的好榜样。 夫妻之间的主动认错, 更是十分必要的。 这简单的一句话, 通常可以缓解双方的情绪, 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四, 谢谢您。 家庭中有必要说谢谢吗? 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见外? 我估计读者中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本人觉得还是有必要说谢谢的。 这是因为在我看来, 即使在家庭中, 您得到的关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也不是家庭成员欠您的,别人给您提供的恩惠, 您理所当然要给于感谢。 一声谢谢,用不了您多少精力和时间, 但是, 起到的作用却是很大的。 第五, 我爱您。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可以说的, 而且多说了就没有实际意义。 在家庭中, 在夫妻之间, 只有在非常关键的时候, 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和场合才有必要说这句话。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父母也可对子女们说我爱你。 这种说法表示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欣赏。 但是, 一定要注意说这话的时机和方式, 要不然, 会引起误会的。 简言之, 在家庭生活中, 要达到增加家庭成员互相信任, 互相关爱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使用一些积极的, 简单的, 带有感情色彩的言语来增加对方的满足感, 认同对方的价值, 使对方觉得他/她为家庭的付出是得到认可的, 是值得的。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7545 次阅读|51 个评论
[转载]当医者面对自身死亡
热度 1 cissyludai 2011-12-31 09:38
医者执笔,深度剖析临终医疗利弊。 http://select.yeeyan.org/view/254011/237994 作者 Ken Murray,医学博士, 南加州大学家庭医学科的副教授。 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医师,同时也是我的导师——查理,被发现胃部有个肿块。经手术探查证实是胰腺癌。该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并且,他正巧发明了一种针对此类胰腺癌的手术流程,可以将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三倍——从5%提高至15%(尽管生活质量依然较低下)。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停了自己的诊所,并自此再也没迈进医院一步。他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庭生活上,非常快乐。几个月后,他在家中去世。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化疗、放疗或是手术。他的保险商也为此省了一大笔钱。 人们通常很少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医生也是人,也会迎来死亡。但医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爱选择被治疗。在整个医务工作生涯中,医生们面对了太多生离死别。他们和死神的殊死搏斗太过频繁,以至于当死亡即将来临时,他们反而出奇地平静和从容。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以及,他们通常拥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 “不”的意思,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想活。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同样,职业使然,他们也很明白人们最怕的,就是在痛苦和孤独中死去。他们会和家人探讨这个问题,以确定当那一天真正来到时,他们不会被施予抢救措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人生在终结时,不要伴随着心肺复苏术(CPR)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的结果(注: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可能会致肋骨断裂)。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持续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上演,治疗费可达到10,000美元/天。这种折磨,是我们连在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答应我,如果有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 每个人的话都如出一辙,每个人在说的时候都是认真的。甚至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铜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将明知会带来痛苦的医疗措施用在病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折磨。作为医生,我们被训练得“从不在医疗实践中表露私人情感”,但私下里,医生们会各自交流发泄:“他们怎么能对自己的亲人做出那种事?” 我猜,这大概是医生和别的职业相比,有更高的酗酒率及抑郁倾向的原因之一。这个原因使我提前10年结束了自己的医务生涯。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医生们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疗,却不愿意将其施予自身?答案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很简单,用三个词足以概括,那就是:病人、医生、体制。 先来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假设甲失去意识后被送进了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在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时,甲的家属们会面对一大堆突如其来的选择,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同意采取一切可行的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下意识说:“是。” 于是噩梦开始了。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问题在于,他们有时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合理”;或者当沉浸在巨大的迷茫和悲痛中时,家属们往往想不到去仔细询问,甚至连医生的话也只能心不在焉地听着。在这种时候,医生们会尽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无论它“合理”与否。 上文提到的场景随处可见。医生们不可能要求每位病人家属都能冷静下来,专心致志配合临床工作。很多人可能会以为CPR是种可靠的生命支持方法,但事实上,它可谓成效甚微。我曾收治过几百名先被施行了CPR术而后送到急诊室来的病人。他们当中只有一位健康的、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男性是最后走着出院的(他患的是压力性气胸)。如果一位病人曾患有严重的疾病、或是年事已高、或有不治之症的话,那他即使接受CPR以后复原的几率也很小,但所要忍受的痛苦将是巨大的。知识的不足、错误的期待是导致糟糕决定产生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病人只是原因之一。医生们也是。问题在于,即使医生本人并不想进行“无效治疗”,他也必须得找到一种能无愧于病人和家属的方法。假设一下:急诊室里站满了面露悲痛,甚或歇斯底里的家属们——他们并不懂医学。在这种时候,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微妙且难以把握的。如果医生建议不采取积极的治疗,那家属们很有可能会认为他是出于省事、省时间、省钱等原因才提出的这个建议。 有些医生能说会道,有些医生坚定不屈,但无论如何,他们面对的压力都一样大。当需要处理涉及到“临终治疗选择”一类的事宜时,我会尽早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案一一列出(任何情况下均是如此)。一旦病人或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该要求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一解释清楚。假如听明白以后他们仍坚持这么做,那我会选择将病人转去别的医生或医院继续治疗。 是不是该更强势一些呢?有时候,即使病人已转去别处,我依旧不能停止责备自己。我曾收治过一位律师病人,出生于显赫的政治世家。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且循环功能很差,更糟的是,她的脚逐渐变得疼痛难忍。作为业内人士,我权衡了利弊后,尽一切可能阻止她去做手术。但是,她最后还是找了位我不认识的外院专家,后者并不很了解她的全部状况,因此,他们决定在她血块日益积聚的双腿上做支架手术。这次手术没能恢复她的循环功能,同时由于糖尿病,她的创口无法愈合。很快,她的双腿开始坏疽,最终截肢了。两周后,在那个为她进行了手术及之后所有治疗的著名医学中心里,她去世了。 从这类故事里想挑出医生或病患的错并不是件难事。但在很多时候,医患双方都只不过是这个推广“过度医疗”的庞大系统中的受害者而已。在一些不幸的例子中,一些医生用“有治疗,就有进账”的思路去做一切他们能做的事,为了钱而不择手段。而在更多的例子中,医生们只是单纯出于害怕被诉讼,而不得不进行各项治疗,以避免官司缠身的下场。 然而,即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个系统仍然能够使人身陷囹圄。我有个病人名叫杰克,78岁,疾病缠身,曾做过大大小小共15次手术。他曾和我说过,以后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接受仰赖机器的生命支持治疗。然而,在某个周六,杰克突发严重中风并很快失去了意识。他被火速送往急诊室,妻子当时不在身边。那里的医生用尽全力将他抢救过来,并将他插了管,转入ICU监护室。这简直是杰克的噩梦。当我匆匆赶到医院并接手了杰克的治疗后,我拿出杰克的病历本和他的私人意愿,经过和他的妻子以及医院相关部门的谈话后,拔掉了他的生命支持,随即坐在他的身边。两小时后,他安然地走了。 尽管杰克的意愿有正式文件为据,他也没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死去。这个系统还是进行了干预。事后我发现,当时的一名在场护士曾将我拔管的行为以“涉嫌谋杀”上报给监管机构。当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因为过程的每一步都有理可循。杰克生前留下的大量文件清晰地证实了这一点。然而,面对法律机构的质疑是每一位医生都不想面对的事。我本完全可以忽视杰克的私人意愿,将他留在ICU里苟延残喘,以挺过那最后的几周时间。我甚至可以通过这么做来多赚点诊疗费,让保险公司多付近50万美元的账单。难怪那么多的医生都在进行过度治疗。 不过,医生们仍旧不对自己过度治疗。因为这种治疗的结局他们见得太多。几乎所有人都能呆在家里宁静地离去,伴随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缓解。临终关怀和过度医疗相比,更注重为病人提供舒适和尊严感,让他们能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生活在临终护理所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当我前阵子在广播里听到著名记者Tom Wicker“在亲人的陪伴中,安详地去世了”的消息时,不禁愣了一下。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样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多了。 很多年前,我的表哥大炬(因出生在家里,由火炬照明而得名)发了一场病,事后查出是肺癌,并已扩散至脑。我带着他去见了各种专家门诊,最后明白了:像他这种情况,如果采用积极治疗的话,需要每周3-5次去医院化疗,而即使这样他也最多只能活4个月。最终,大炬决定拒绝任何治疗,仅仅服用防止脑水肿的药物,回家休养。他搬进了我家。我们在之后的8个月里共度了一段快乐时光,做了许多小时候爱做的事。我们去了迪士尼公园,这是他的第一次。我们有时也宅在家。大炬热爱体育,他最中意的事就是边看体育赛事,边吃我做的饭。在那段时光里,他甚至长胖了几斤,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完全不用忍受医院那糟糕的饮食。他没有经受剧烈的疼痛,情绪一直很饱满快活。直到有天没再醒来。他昏睡了三天,最后安静地走了。这八个月来他在医疗上所有的花销,仅仅为20元的药费。 大炬不是医生,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生活的质量,而非生命的长度。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也正是这样想的吗?假如死亡也有一种艺术形式,那它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至于我,已经清楚地向我的医生说明了我的意愿。放弃抢救,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都不。当死亡最终来临的时候,我可以不被奋力抢救,而将安详地睡去,就像我的导师查理,我的哥哥大炬一样;就像我的那些做了同样选择的同事们一样。
1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最重要
jessyu2011 2011-8-16 22:52
家庭生活里许多争吵都因琐事而起。纠结于琐事,就会忽略人的感受,而使矛盾越来越深。 丈夫不小心把花瓶打烂了,妻子就会忍不住唠叨:每次都这么毛躁,大事做不成,小事也做不好,真不知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嫁给你。 丈夫如果逆来顺受倒可无事,若是脾气暴躁点,一定会跳出来说:不愿嫁我你就走呀。小事转瞬闹成了大事。 若是在生活里,把人看在首位,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把事情做的完美。 论语里讲,孔子家的马棚着了火,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乎?”不问马。在孔子眼里,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在次位。做事的最好态度是“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事情已成定局,就不要再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不再去劝说;错事已经过去了,就不再追究。 把人看在首位,人就可以坦然面对得失。 有对夫妇机场过安检,有两瓶化妆品被检出,丈夫称不知有这规定,跟工作人员交涉,无果。就转而怒斥妻子:就你臭美,出门还带什么化妆品?妻子自然很委屈。 如果丈夫换个角度,把人看的最重要,就不会为这小事发脾气。化妆品可以扔掉再买,手续麻烦,花些钱,都可以顺利解决。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事。 通常情况下,两个人相处久了,就会忽略人,把物事看的最重要。假如一对刚恋爱的情侣,机场遇见同样的事,一定是不一样的态度。因为那个时候,双方都把人看的最重要。 遇事之时,先想想人,再大的事,都会变成小事了。
2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想决定飞行的高度
热度 2 genevalley 2011-7-26 01:56
思想决定飞行的高度
当国内过来的土鳖们(呵呵,我本身也是)还在博士后板块孜孜不倦地探寻如何 J1 豁免的时候,我已经在考虑如何靠实力和技巧来申请杰出人才的绿卡了; 当博士后们开始为身份问题焦头烂额四处乱跑的时候,我已经在考虑换个工业界的位置了; 当土鳖们拿到绿卡打算找工业界位置的时候,我已经在考虑海龟并自己创业了; 当土鳖们想海龟到处找关系的时候,我已经在考虑选择哪个地方哪个城市来发展自我和家庭生活的问题了; 当绿卡或者公民开始考虑多赚钱的时候,我已经在考虑选择一个事业既能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也能对这个社会有所真正的影响。 当你看到种橘子能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开始种了,等你的橘子熟了, 5 分钱都卖不起了!这些老农民都能懂得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不见得我们能考虑到。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土鳖,都是国内大学研究所的博士,他们的思想,其实连老农都没有超越,知识的多少,并不决定思想的高度。真的要种,就要种以后会大热卖的,而不是现在热卖的。多比别人走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机会就比别人多一成! 种田如此。 做事业,和做实验是一样的,选择什么样的领域和方向很重要,如果想做的特别好,绝对不能跟在别人后面,和大家一起起哄。 后记:有感于千人哥们的人生规划和DSM(荷兰的一个大公司)的发展史,感慨一下。哈哈。 十年磨剑,现在是时候亮出来了!!
个人分类: 朝花夕拾|485 次阅读|4 个评论
吃混沌与丢孩子
热度 3 pingcn 2011-6-28 14:52
看网易的新闻评论,比看新闻好玩多了。 新闻—— 19年前苏州人李某在南京火车站附近吃馄饨时把儿子弄丢了,19年来他一直锲而不舍寻找丢失的儿子。 前天下午,收到中国收养中心消息,确认他儿子已被美国家庭收养,目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在收养家庭生活得非常健康幸福 评论—— 网易浙江省温州市手机网友 :在哪里吃的混沌,我要带我的孩子去吃。求地址 网易北京市朝阳区网友 : 吃馄饨能丢儿子,咱吃饺子,看看能不能丢掉老婆。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这个馄炖摊必火! PS:最近看过好几次“丢小孩---找了N年以后--发现小孩到国外了”这样的新闻。 也许、大概、有可能、或许……真的只是巧合?
18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胡耀邦儿媳挺精神的
xupeiyang 2011-6-7 13:29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儿媳王豫颖5月份访台,引人注目。访台期间,王豫颖接受《旺报》专访,谈论对两岸慈善事业看法,也难得谈到她的家庭生活。 http://news.sina.com.cn/c/p/2011-06-07/085122597999.shtml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数不多的一家集体劳动
热度 2 honluo 2011-5-7 06:58
为数不多的一家集体劳动
由于有父母帮助承担了不少家务,所以我和爱人属于幸福居家,而在为数不多的家庭劳动中,三口之家一起上阵的事情就更是少之又少。 女儿爱吃馄饨,特别是没有胃口的时候,馄饨总是能成为解决吃饭问题的武器。于是乎,包馄饨成了家庭生活中的必修课。今天,三人上阵储备弹药,此景难得,赶紧喊来丈母娘帮忙拍照留念!纪念劳动!纪念三人劳动!纪念馄饨!纪念一家的开心!
个人分类: 家庭之乐|2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MPH
jiaguangjia 2011-4-30 11:45
昨天上午,除了我的一位直博生资格考试外,还有两位MPH开题。目前我组里有三位MPH。她们都是从事职业卫生的巾帼英雄,个个都是单位的骨干,与其说作他们的导师,不如说我们一起探讨、学习和彼此激励。她们都很年轻,孩子也都比较小,但是工作很努力,都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要求进步。祝愿他们工作学习顺利,家庭生活幸福。
1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家庭生活面临三大困难
xupeiyang 2010-5-15 23:44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常红 闫妍)今天,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 在问到如果你家有矛盾有困难,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时,全部受访者选择集中度最高的(也就是他们认为困难程度高的)三项: 首先是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占46.6%) 其次是收入低,家庭生活窘迫(占43.1%) 第三位的是家里有病人(占32.0%) 这说明,子女教育费用负担重、家庭经济收入低、家人的医疗照料负担,已经成为家庭面对的主要困难。这与媒体的反映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基本一致。城乡受访者面对的家庭困难,除了共性之外,还有着一定的差异。农村受访者对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的感受比城市受访者更为强烈,高出13个百分点;对于收入低,家庭生活窘迫的感受,也比城市受访者明显,高出5.4个百分点。农村选择家务负担太重的比重高于城市8.4个百分点。而城市选择住房拥挤的比重高于农村6.3个百分点;选择家中有病人的比农村高2.6个百分点。这种差异,反映了当前城乡家庭对于日常生活压力的实际感受,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的折射。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二)
黄安年 2009-4-12 17:44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2 日发布 蒋经国( 1910 年 4 月 27 日 1988 年 1 月 13 日)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 , 马英九最近高调纪念蒋经国百年诞辰,其用心也不言自明。下面是好友许令仪今晨转来的一组有关有关蒋经国先生家庭生活( 1937-1988 )照的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17 幅 , 供网友分享。 今年 4 月 13 日,台湾举办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 蒋经国诞生于 1910 年 4 月 27 日,时值农历三月十八日,按照中国传统农历虚岁计法,将今年 4 月 13 日规定为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 笔者附网上一篇蒋经国生平事迹介绍。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4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一)
黄安年 2009-4-12 17:25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2 日发布 蒋经国( 1910 年 4 月 27 日 1988 年 1 月 13 日)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 , 马英九最近高调纪念蒋经国百年诞辰,其用心也不言自明。下面是好友许令仪今晨转来的一组有关有关蒋经国先生家庭生活照( 1937-1988 )的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17 幅 , 供网友分享。 今年 4 月 13 日,台湾举办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 蒋经国诞生于 1910 年 4 月 27 日,时值农历三月十八日,按照中国传统农历虚岁计法,将今年 4 月 13 日规定为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 笔者附网上一篇蒋经国生平事迹介绍。 ******************************** 蒋经国   蒋经国( 1910 年 4 月 27 日 1988 年 1 月 13 日),男,字建丰,浙江奉化县人。蒋经国系蒋介石的长子,曾任 中华民国 第六第七任 总统 ( 1978 年 1988 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华民国 行政院长 、 国防部长 、 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等职。   早年经历   蒋经国为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蒋经国 1910 年出生於浙江奉化; 1922 年到上海读书;蒋经国 15 岁时,也就是 1925 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後受吴稚晖启发 , 同年 10 月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学中有比他大六岁的邓小平。蒋经国 1927 年毕业於莫斯科中山大学。其间曾正式加入苏联共产党。国共关系恶化後,遭史达林扣留下来当人质。由於涉及史达林与托洛斯基的党内斗争,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亚,其间与白俄罗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蒋方良)结婚。    1937 年 3 月 25 日离开莫斯科携妻带子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39 年担任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 , 据说政绩卓越 , 有称其为 蒋青天 者。 1944 年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组训处处长、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中将主任。 1948 年金圆券改革,蒋经国至上海进行经济管制,与孔宋集团发生正面冲突,工作受阻。    1949 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进行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事宜。国民政府迁台後蒋经国於 1950 年担任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政工改制工作。旋兼任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同年 7 月担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党内决策核心。 1952 年主导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 现名「中国青年救国团」 ) 成立,增加其在教育机构与青年学生的影响力。 1954 年担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此後蒋经国历任要职,包括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6 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57 年)、国防部副部长( 1964 年)、国防部长( 1965 年 1 月 3 日)、行政院副院长兼财经委员会主委( 1969 年 6 月)、行政院长( 1972 年 5 月 29 日)等职。   蒋经国曾在 1966 年访韩、 1967 年访日。 1970 年第四度访美时在纽约遭到台湾青年黄文雄、郑自才企图刺杀未果。    1972 年,出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1975 年,继蒋介石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1978 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 1984 年连续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 1988 年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职务在司法院长林洋港监誓下,由 副总统 李登辉依宪宣誓继任。   由於 1978 年美国宣布将与中华民国断交,次年发生美丽岛事件,国内外政治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而後为了因应国际情势的演变,及解决国内政治改革的需求,在蒋经国执政晚年逐步开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犟力镇压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继而於 1987 年宣布解严、开放赴中国大陆探亲,次年开放报禁。   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经济发展   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均 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 1 万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推动政治民主化   蒋介石逝世後 , 台湾社会由追求经济的富裕,转向追求政治的民主。这段期间发生的中坜事件( 1977 年)及美丽岛事件( 1979 年),反映此股趋势的隐隐胎动。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面对来自海峡对岸、国际局势和岛内本土化潮流的压力,蒋经国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得以继续维持。民国七十年代( 1980 年代),蒋经国加速民主改革的年代,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到国会改革。   蒋经国开始思考解严以及国会改革问题萌芽较早,据称曾交待马英九研究「戒严」( martial law )的意义,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湾戒严的观感。 1987 年 10 月 7 日下午,蒋经国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 Mrs. Katherine Graham ),正式告知对方「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台湾的 民主改革 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後 , 《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与《动员勘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的草拟工作,曾遭遇党内质疑大幅度开放自由权利是否合宜的声浪。蒋经国之回应是,「解严後当然应该更宽,不能更严,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国民党必须持续改革的基调因此确定。    1987 年 7 月 15 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同日台湾与澎湖地区正式解除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金门与马祖则在数年後解除战地政务。蒋经国「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 , 确定了台湾朝向民主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随後又解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报禁。   政治评价   蒋经国是大多数台湾人民所认同的政治领袖,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历任 总统 中,唯一符合政治家定义的 总统 。   正面评价   解除戒严令,使台湾社会恢复实态宪政,促进 政治民主化 。   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 ( 如李登辉、林洋港 ) ,使国民党逐渐本土化。    行政院长 任内推动十大建设让台湾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   创设 救国团 ,灌输青年爱国观念,并给予青年户外活动参与社交的空间,培养团队精神与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推动团康舒解苦闷有效减少青年自杀率。   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并实际走访台湾各乡镇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勤政爱民,成为台湾走透透的始祖。   在集权政权中罕见的以统治者自身的清廉为表率,借以维持政府的清廉,发挥政府团队的廉能政治。   负面评价   纵容特务政治,助长白色恐怖。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04.htm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5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