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际儿童图书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国际儿童图书日”说说阅读
热度 1 mdzhao 2015-4-2 16:34
阅读,对图书馆人来说可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表面上看,阅读这个事情似乎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而实际情况是,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越来越低,电视、网络、游戏等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占去了大量本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 四月二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日,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现在最流行的的一个观点:从娃娃抓起, 干什么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 看来,阅读这个事情是不是也要从娃娃抓起?某公司做过一项调查,11岁至13岁儿童的业余爱好中,阅读排在第六位,居电视、游戏、网络视频、体育和手机之后。这个调查结果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公布。可见,儿童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所分散,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如果要从阅读量来说,现在的孩子并不比我们以前读的书少,我们那时候是属于阅读饥渴,因为没有书,几乎是不加选择,能找到的书都拿来读,现在的孩子则已经被书包围了,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有的时候我们觉得,那些经典的书应该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什么时候都会让人喜欢让人受益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记得我有一次在一个讲座中,找了个例子说明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的不同,在搜集信息作为参考资料的时候它们是有区别的,用了《红楼梦》中的两句诗:“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然后也顺便提了下这个诗的背景,大观园中的咏菊比赛等等,我以为这也算是比较经典的例子,大致的前因后果大多数学生都应该知道,弄个有故事学生又熟悉还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讲起来也可以更生动一些,谁想讲的时候发现下面的学生根本没有反应,问了下,没几个人知道红楼梦里的菊花诗,顿时觉得有点扫兴。还有一次和女儿聊到美人鱼的话题,问她有没有看过这个故事,她说知道有一个关于美人鱼的童话,但没看过,也不知道这个童话的名字是《海的女儿》。所以看看现在的孩子,那些我们一直认为的经典,甚至是必读的图书,他们却未必去读。 但现在的孩子却也有他们喜欢的图书。我一个同事的儿子,是个哈利波特迷,不仅追着看了所有的电影,也读完整个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里面的人物、情节都非常熟悉,就和我们熟悉红楼梦一样。而我在好几个场合发现,在四大名著中,许多孩子最熟悉的是《三国演义》,开始的时候很疑惑,因为我自己其实在四大名著中最不熟悉的是《三国演义》,后来才知道,他们大多是从三国的游戏中熟悉三国人物和故事的。记得女儿喜欢动漫,对日本的许多动漫人物包括动漫大师都能如数家珍,每年杭州的动漫节她都会去参加,好几次还专门跑到上海去那里的动漫节,据说动漫系也有许多图书,网上还有各种类型的同人小说等等, 而我对这些却是一无所知。 可见对于阅读,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喜欢的东西我们无法理解,而我们喜欢的作品他们同样喜欢不起来。但我想不能因此就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现在的孩子,更多把阅读和电影、游戏等等其他形式结合起来了,而单纯的阅读的确已经越来越少了。虽然他们捧着一本书阅读的时间比我们以前少多了,但他们从网络、手机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和阅读的资料比我们以前多得多。 今天,在图书馆报的微博上看到他们列出了一些安徒生童话的图书封面,大概是对“国际儿童图书日”和安徒生的纪念吧,不过还是在想,现在的孩子看过几本安徒生的童话?这些书对他们还有吸引力吗?其实,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们不像过去那样爱读书了,弄出一个又一个推荐书目希望他们读那些我们想让他们读的书,但孩子们却往往不领情。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换一种思路,弄点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呢?其实阅读应该也是与时俱进的啊!
个人分类: 图书馆那些事|644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