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矿山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怀念当年USBM的连续出版物
热度 8 After50 2015-4-15 09:37
怀念当年 USBM 的连续出版物 美国矿山局( theUnited States Bureau of Mines (USBM) )设立于 1910 年,在起先数十年里其地位在美国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工业发展到现代化巅峰,矿业逐渐被冷落,到 1995 年 9 月 USBM 被美国国会投票撤销。在长达 80 多年的时间里, USBM 资助了大量矿业方面的研究课题。在该期间里,美国有关矿山研究单位完成了 USBM 课题的研究之后,通常只要提交一个研究报告就可以结题,研究报告封面有规范的格式,并给予统一编号作为内部交流系列出版物发行,这些系列出版物名称有 Reports of Investigations 、 InformationCirculars 、 Bulletins 、 Minerals Yearbook 、 Miners Circulars 、 Technical Progress Reports 等。 为什么大量的 USBM 研究课题可以不发表论文呢?一是 USBM 没有硬性要求发表论文;一是矿业领域比较窄,不需要太大的发行量,印发少量的研究报告交流就足够了;三是论文不足以表达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更多的原因肯定还有。 记得 1982 年我开始读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时,阅读的英文文献主要是 Reports of Investigations 和 InformationCirculars 等。这些连续出版物通常每期仅刊载 1 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并且基本上没有篇幅限制,短的十几页,长则数百页,其内容非常详实,研究方法、实验仪器、实验结果、原始数据等等尽在其中,图文并茂,图表内容可以重复,文字和图的尺度较大,而且报告中还会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提出来,有的甚至把实验剔除了几个无效数据都做了说明。每次阅读这些报告,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参考信息。 在未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中国只有极少数情报研究机构(以前“信息”都称“情报”)能够获得这些原版出版物,如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之后,这些出版物部分被影印发放到相关行业的研究单位做中文翻译,供科研人员阅读。比如当时长沙矿山研究院和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情报室就经常做这种翻译工作,但翻译的内容通常不很完整,不是所有的都有。为了尽量查阅到地方研究所资料室没有的,研究人员只能凭本单位介绍信,出差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查阅。记得 1983 年自己就曾用 17 元买张硬座火车票从长沙到北京查阅和复印这类资料。这种情况现在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国内发表论文盛行的风气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其起因主要是成果鉴定、报奖、评职称、单位排名等逐渐引发的。在上世纪 80 年代,论文只要是能够刊登在行业里的正式出版刊物就很好了,后来做研究和不做研究的、有课题和没有课题的人都来写论文,项目考核和许多排名、利益等都与论文挂钩,论文数量就不断攀升;后面刊物逐渐也分了级别、分了语种、分了被收录的层次、分了影响因子大小等,刊物被分成三六九等;管理机构更是为了评比工作简单化,设置了许多助长上述情况恶性循环、发表论文恶性竞争的制度;直到发展至当下的局面。 为了有个层层交代,有多少研究经费管理机构给项目承担课题组钱而不要求课题组发表一定层次论文、专利、获奖等的? 为了使论文能够顺利发表,现在还有多少作者能够谦虚地在论文中说明研究的不足、存在的问题、自称水平有限?有多少作者敢任性按自己的撰写风格而不按刊物的要求写论文投稿? 为了使一期刊物能够刊登更多的论文和获得更大的效益,有多少刊物能够给作者刊登任意长度的文章和发表类似研究报告的长篇论文和不收版面费? 为了使满足刊物要求,有多少审稿人不是按刊物的审稿规定审稿的?有多少主编和编辑能够破例接受非刊物固定格式要求的论文? 大多数作者写论文都是以被接受发表为目标,写作时都是尽量为自己论文包装、贴金,甚至造假,让审稿人和主编能够审查通过为首要。 当今论文数量真多,但能真正给读者学习参考的寥寥无几。写文章都是为了应付考核、为了报奖、为了评比、为了做广告,而不是为了读者。工程上有点有用的东西一般都不写成论文,写成论文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由于上述原因,我近年也很少认真看刊物的论文了。而想阅读类似当年 USBM 出版的 Reports of Investigations 和 InformationCirculars 等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我怀念当年 USBM 的连续出版物,羡慕当年 USBM 给项目承担课题组完成项目的宽松制度,也渴望大家都能拥有当年做科研的纯正心境,更期望科研管理机构出台的政策能够遵循科学成果的产出规律和回归到促进真正有益于科研成果诞生的轨道上。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4790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