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道法自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
geneculture 2020-7-7 13:27
断句读不同其含义和用意也就随之而不同: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名可,名非,常名;名可名,非常名;名可名非常名。
个人分类: 师生交流|2859 次阅读|7 个评论
自然计算——道法自然
chanzhiliao 2019-3-13 16:31
在百科里,自然计算词条是这么说的:自然计算(Nature Inspired Computation),具有模仿自然界特点,通常是一类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能力的模型与算法,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方法难于解决的各种复杂问题。 自然计算的应用领域包括复杂优化问题求解、智能控制、模式识别、网络安全、硬件设计、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自然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免疫算法,人工内分沁系统,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以及膜计算等等。 看似无所不包,又似乎大而无用,其实一句话理解,就是老子所说“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一句原话,原话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在这里,我们通俗的理解比较接近的是“产生于”。所以这句话的通俗理解我们应该如此来理解“人是产生于地,受大地的规律控制和影响。地是由于天上的变化运动产生的,所以地面的状态,受天上的变化运动的规律控制而影响。天的变化是受到宇宙根本规律控制和影响的。而道的变化和表现,又是由宇宙的整体,这个本来如是的宇宙自然产生,并受其决定和影响的。” 我们在科学的路上孜孜以求,无外乎在茫茫知识的边界上顶出一个小小的尖角。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人类认知自然的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经验+直觉”,这是早期人类用的方法,中国的哲学流派 (儒家、佛教、墨家、道家)和佛教里的禅宗,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多次经验之后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然后再到新的经验中去验证这个道理。古希腊创造了另外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一形式逻辑学方法。形式逻辑学方法最简单的代表是理科学,它把复杂事物简化为几个定理、几个公式,然后又用这些定理和公式推理出整个系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发现只用形式逻辑学方法认识事物是不全面的,还应加上实验,这一结论诞生了现代自然科学。因此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古希腊时期的形式逻辑,另外一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培根的实证主义。 信息时代来临,人类有了新的工具——计算机,有了新的方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比特世界。那么处理知识的方法必然要进行新的变革, 科学研究方法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经历着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历史各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受到当时科技领域发展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格雷认为,在历史进程中,科学研究的方法存在以下四种科学研究方法范式: 1.实证式(经验科学)(Empirical/Experimentation)。该范式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记录。它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归类,强调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具体的实用性科学。由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再以此进行实验等步骤。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则修正假设重复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2.理论式(理论科学)(Theoretical)。该范式主要采用建模方式,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推演。在研究方法上,以演绎为主,不局限于描述经验事实。例如 数学 中的集合论、图论、数论和概率论; 物理 学中的相对论;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 3.计算式(计算模拟科学)(Computational)。该范式主要方法为利用计算方式模拟复杂现象,科学数据可以用模拟的方法获得,而不再依赖于简单的实验与记录;计算模拟科学是一个与数据建模、定量分析以及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研究的相关领域,包括:数值模拟、模型拟合与数据分析等方面。 4.数据密集型科学(Data-IntensiveScience)。该范式在前三种范式的基础之上,采用 IT 技术获取、处理、存储、统计分析大数据,从中获取知识;并与其他三种范式一起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而它的出现与大数据密切相关,它由传统的假设驱动向基于科学数据进行探索的科学方法的转变。数据依靠工具获取或者模拟产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依靠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工具分析数据。 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方法转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科学研究范式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推动。第四范式之所以在几年前提出,就是因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对于之前的三种范式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使得之前的三种研究方法对于这些海量信息不再适应或者说是存在相当大的阻碍。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数据的能力是科学必须具备和适应的新事实。而对于数据密集型科学而言,数据是这个新范式的核心,虽然研究方法等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它又与实验、理论、模拟共同成为现代科学方法的统一体。 有了大数据的基础,加上计算性能的提升,带来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智能算法成功的解决了许多之前方法未能解决的NP难问题,自然计算作为一个相对较老的概念又重新焕发生机,包括计算机免疫、进化计算等,用进化计算结合神经网络,产生了进化神经网络!神经进化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力图触发一个和产生我们人类大脑类似的进化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在计算机里实现的。换句话说,神经进化试图开发通过进化算法去寻找进化神经网络的方法。
个人分类: 杂谈|3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的基础到底是什么?
冯向军 2018-8-30 14:06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的基础到底是什么?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8/30 (一) 【现代泛系逻辑】的思维对象不是A,也不是非A,而是A和非A的【现代泛系叠加态】。 【现代泛系叠加态】=rA+(1-r)非A (1) 这其中,0=r=1,或者说,r是大于等于零小于等于1的实数。A与非A是任意給定的一对相互对立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 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r和(1-r)是【现代泛系叠加态】在A与非A所构成的二维广义正交坐标系上的归一化坐标值,也是【现代泛系叠加态】在A与非A上的概率分量。【现代泛系叠加态】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就是二维数组(r,1-r)。 对应于r的无穷多种取值,作为【现代泛系逻辑】思维对象的 【现代泛系叠加态】也有无穷多种状态。所以 【现代泛系逻辑】又叫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在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中,业已开发出 【现代泛系实在逻辑】、 【现代泛系最大似然逻辑】、与【形式逻辑】等价的 【现代泛系最不可能逻辑】、【 现代泛系人性化逻辑】-【r逻辑】以及【现代泛系观控逻辑】等多种确定性逻辑。 一个初具规模的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已然形成。完全不排除还将在这个横空出世、势不可挡的属于现代和后世的逻辑宝库中不断增添新的库藏。 (二)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是 【现代泛系最大似然逻辑】吗?显然不是!因为离开了 【现代泛系最不可能逻辑】或【形式逻辑】,其它逻辑连一个等号都写不出来!是【现代泛系最不可能逻辑】或【形式逻辑】吗?显然也不是,因为如果按照【现代泛系最不可能逻辑】或【形式逻辑】这个霸道逻辑,【现代泛系逻辑】的绝大多数【思维对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那么【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的真正基础就是【道法自然】。遵循大自然的天真自在、自然科学以及大 自然的天真自在和自然科学 在日常人类生活中的各类显现。一切道法自然的逻辑,全部都是【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中的成员!只要是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不违背 天真自在的客观、主观存在的逻辑,在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看来就都是【符合逻辑】,否则就是【强盗逻辑】或【霸道逻辑】! 在 【现代泛系复杂逻辑宝库】中,无矛盾,无悖论,在在处处圆满和谐!
个人分类: 现代泛系|1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悖有幻解悖法】---一种道法自然解悖法
冯向军 2018-8-13 23:50
【无悖有幻解悖法】---一种道法自然解悖法 美 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8/13 【内容提要】:针对【陈世清对称逻辑】等基于分别心的“头上安头”而且并未逃离【万悖痴梦】的所谓“万能解悖法”,提出了本【无悖有幻解悖法】---一种道法自然解悖法。不改变悖论的形式而在实质上顿时化解一切悖论。本【无悖有幻解悖法】---一种道法自然解悖法,具有极为强大的科学和实证背景,有原理,也有可相对独立地证明的定理和推论。 (一)【从1+1=2说起】 为表述方便,先给出两个【定义】。 【定义】: 平等遍历就是平等地遍历。例如圆周上的点平等遍历平面上360度之内的一切方向和方位。这个平等,是指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一概平等。 【定义】:幻就是虚幻不实的存在。例如镜中花和水中月都是现实生活中 虚幻不实的存在,也就都是幻。 1+1=2吗? 如果从绝对意义或无条件意义上(也就是平等遍历一切条件的意义上)来讲,1+1根本无指向或平等遍历一切指向。 例如,在数学中, 1+1=2。 在决斗场上,假如一人把一人给毙了,就有: 1+1=1。 假如两人同归于尽,就有: 1+1=0。 夫妻俩生了一个孩子,就有: 1+1=3。 孩子长到3-4岁把一个小朋友带回家,就有 1+1=4。 把二个小朋友带回家,就有 1+1=5。 ...... 一个无穷大加另一个无穷大等于无穷大,因此又有 1+1=无穷大。 (二)【无悖有幻解悖法公理】 万有在绝对意义上或无条件意义上(也就是平等遍历一切条件的意义上)无指向或平等遍历一切指向。 (三)【无悖有幻解悖法原理】 万有在绝对意义上或无条件意义上(也就是平等遍历一切条件的意义上)无指向或平等遍历任意给定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指向(广义方向或性相):A与非A。因为同一万有平等遍历A与非A,也就可以说:A与非A平等指向同一个万有。就有 【A=非A;非A=A。】 所谓【无悖有幻解悖法原理】就是:在绝对意义上或无条件意义上(也就是平等遍历一切条件的意义上),任意给定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指向(广义方向或性相):A与非A自然自在地满足: 【A=非A;非A=A。】 而不满足【A=非A;非A=A。】的一切,都是虚幻相想,无实在性或实体性。 于是:在绝对意义上或无条件意义上(也就是平等遍历一切条件的意义上),意识分别心中的所谓悖论【A=非A;非A=A。】其实是实相或实在,而不满足【A=非A;非A=A。】的一切所谓的非悖论反而都是虚幻相想,无实在性或实体性。 (四)【无幻有悖解悖法的数理或“天理”模型、定理及推论】 万有=p1色+p2空(4-1) 这其中p1,p2是万有在两个相互对立的单位广义方向色和空所构成的广义正交坐标系的各坐标轴上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 【定义】 假如在万有中,p1大于p2,我们就称:色大于空。 假如在万有中,p1小于p2,我们就称:色小于空。 假如在万有中,p1等于p2等于0.5,我们就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也就是说:在万有中,【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等价于万有平等遍历色与空。 【假设】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可映射一切实在性或实体性而非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只能映射虚幻、无实在性或无实体性。 【定理1】凡所万有所包含的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部分,均无实在性或实体性。万有的实在或实体皆满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证明: 万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2) 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率分布=万有的概率分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率分布(4-3) 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率分布=(p1-0.5,p2-05) 这其中,p1-0.5和p2-0.5,只要万有不是平等遍历分布 或均匀 分 布 ,就必有其中之一为负值,否择,p1+p2大 于1。另外: (p1-0.5)+(p2-0.5)=0。 这也就是说: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率分布是一包含负概率分量且各概率分量的概率值之和恒等于零的非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 由此可见:万有的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部分均是虚幻的,无实在性或实体性。万有的实在或实体皆满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理,可以证明下面的推广定理1的定理。 【定理2】凡所万有所包含的非【A即是非A;非A即是A。】部分,均无实在性或实体性。万有的实在或实体皆满足【A即是非A;非A即是A。】。 【推论】:在意识的分别心中,万有的实在或实体其实都是一悖论: 【A即是非A;非A即是A。】 要解悖,非要放下分别心而接受【A即是非A;非A即是A。】这一事实不可。 【附录】冯向军回复陈世清 【1】你能碰到我是你的运气。有容徳乃大。无求品自高。当你真正做到:眼里无分别。心里无烦恼。身外无敌人。无所求归无所得。你会重审你今日在名利场上的不自觉或身不由己的可笑作为。祝好! 【2】宏微观薛定鄂猫的实现生动地表明:“解悖”后的生或死是虚幻的。以悖论形式存在的物质本体或基元的确定性的复杂性,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解悖”造成天真波函数坍缩而丧失实在性,完全是脱裤子放PI---多此一举! 【3】宏微观薛定鄂猫都是物质本体或基元的确定性的复杂性。不过在随机观测试验中,每次抽样的结果都片面地表现为不确定或偶然的二元对立的两指向生或死之一而已。观察或测量的“解悖” 丝毫不能否定作为物质本体或基元的确定性的复杂性:平等遍历生死或【生=死;死=生】这个分别心中所谓“悖论”的实在性。 【4】确定性现象的复杂性和偶然性现象的统计确定性是一回事。 确定性有序王国和偶然性或不确定王国之间事实上并没有一条真正的边界! 【5】你在不断变换话题,偷换概念。你当初胡说量子力学不能证明微观的不确定性是如何形成宏观的确定性的。你是说量子力学只适用于微观。现在道听途说宏观微观都实现了薛定鄂猫,又把话题或概念偷换成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差别。 【6】科尔莫哥洛夫提出了一个平行地研究确定性现象的复杂性和偶然性现象的统计确定性的庞大计划, 其基本思想是: 有序王国和偶然性王国之间事实上并没有一条真正的边界, 数学世界原则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经济学家陈世清 】公开发微博说:按照冯向军博士佛教量子力学“无分别心”的【无悖有幻解悖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没有分别,真理和谬误没有分别、男人和女人没有分别、男用卫生间和女用卫生间没有分别,不知冯博士上卫生间时有没有留意一下门上面的“分别”? ​​​​ 【冯向军回复】: 【陈世清】说:冯向军博士佛教量子力学“无分别心”的【无悖有幻解悖法】 ---你有权力选择无中生有给冯向军的工作贴标签,带帽子。只能折射你现在的肤浅,争斗心和心胸狭窄与无明。 【冯向军回复】:就陈世清的话顺便打个比方还是不为过的:陈世清就好比在镜子中站在厕所面前准备上厕所的镜中人。他是男人。他要上男厕所。看到上面写了“男”字,他就进去了。明眼人一看,镜中人陈世清,镜中的厕所,镜中厕所上的“男”字,原来子属乌有---其实在实体真身全部都是镜,100%的镜。 【冯向军回复】:现代量子力学和现代统计力学都一致指出:广义的薛定鄂猫=0.5A+0.5非A,是万有的自在。而在广义的薛定鄂猫这个万有的自在中,A与非A原本就是分别心中的一个所谓的“悖论”【A=非A;非A=A】。这是现代科学的最高成就的不二结论。 【冯向军回复】:万有B,按现代统计力学的最大熵原理,在A与非A上的自然自在分布是什么?就是平等遍历分布或均匀分布。B=0.5A+0.5非A。既然万有B平等遍历A与非A,A与非A就平等地指向同一万有B。即有【A=非A;非A=A】。这也就是说:在万有的自在中,A与非A原本就是分别心中的一个所谓“悖论”。 【冯向军回复】:平等遍历就是平等地遍历。例如圆周上的点平等遍历平面上360度之内的一切方向和方位。这个平等,是指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一概平等。这与“宗教式语言”有何关系? 【冯向军回复】:陈世清就好比在镜子中站在厕所面前准备上厕所的镜中人。他是男人。他要上男厕所。看到上面写了“男”字,他就进去了。明眼人一看,镜中人陈世清,镜中的厕所,镜中厕所上的”男”字,原来子属乌有---其实在实体真身全部都是镜,100%的镜。 这个幻是“宗教式语言”?不是的! 是子属乌有的镜中物: 陈世清,厕所,男字等! 【 经济学家陈世清 】说 :你跑到女厕所里,警察来抓你,你会不会把警察当做镜子里面的虚幻的人? 【冯向军回复】: “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梦中的人,绝对不知自己是在梦中。镜中人绝对不会知道自己是镜。所以他绝对会知道男女有别,也就绝对不会跑到女厕所中。 觉者明知世间一切万有是幻,但绝对入乡随俗,把自己当成梦中人或镜中人,也就绝对不会跑到女厕所里面去。 【冯向军回复】:镜中花之所以虚幻不实,那是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镜中花的空间全是镜的空间,是镜借给它的。你陈世清总在空中,你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你的空间全是从来不动的空无的空间,是空无借给你的。 那你陈世清是不是也是虚幻不实呢?你的真身实在实体是不是也就是空无呢? 你陈世清从里到外哪里没有空无?你的哪个细胞又不是和空无合一而空间是空无的不是你的?你暂时借用空无的空间一丝一毫都不曾挤走空无,空无都空无了,你怎么挤得走呢?这就令你和镜中花水中月的情况一模一样:你子属乌有,纯是空无。 冯向军明知陈世清还在深度梦境中,即使所说【陈世清和镜中花无别纯属虚幻】的道理再至简至明,陈世清也很难接受。但是,说了就对得住良心。就还是说了! 【冯向军回复】: 从表相上看,【陈世清+空无】的表相=陈世清的表相。从实在空间来看,【陈世清+空无】的实在空间=空无的实在空间。 这也就是说,在与从来不动的空无不断变化的合一中,陈世清徒有其表而全无丝毫自己的实在空间。 你陈世清不是虚幻不实的镜中花水中月之流又是什么呢?你陈世清的实在不是空无又是什么呢? 再举一日常生活例子,电视机屏幕中的剧中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俱全,其真身实在实体只不过是冷酷无情的电视机屏幕而已!电视机屏幕中的剧中人与空无中的你陈世清有何两样?你陈世清的真身实在实体只不过是冷酷无情的空无而已! 【冯向军回复】: 只要你承认你和镜中花一样,因没有专属于自己的空间,而纯是虚幻空无。一切都好办了。 你还到哪里去找宏观薛定鄂猫?你陈世清当下就是只宏观薛定鄂猫。你平等遍历空有。空有平等指向你,就有【空=有;有=空】这个分别心中的“悖论”原本就是实实在在。你还要去解什么悖? 【冯向军回复】: 想亲眼见到你陈世清的真身实体其实也很容易!从当前位置移动1米再回头看看原来的位置上是什么就成。哈!这么简单的道理聪明绝顶的你陈世清会想不明白?不是的!是不愿意去想,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在名利的巨大诱惑面前,事实和真相又算得了什么呢?明眼人笑就笑吧。我陈世清的粉丝还照样一大把呢!
个人分类: 决定性概率论|2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角梅
mqr 2013-11-29 17:28
三角梅 天赐海南无冷暖, 花期三角梅不严。 春暖接天红烂漫, 冬寒料峭展笑颜。 一簇三枝枝三朵, 三朵三蕊三托片。 “三生万物”是大道, 无为大道法自然。 1 2 3 4
个人分类: 三亚花木|2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sheep021 2010-12-1 10:3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圣人法地而奉天,立德而行道。《 天机经》 道法自然就是:顺天承运,因时而动。 天地之气要升,就助其升,天地之气要降则助其降 人身是一个小宇宙。天地之气,也就是人之气。 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不可乱了规矩。 春夏多动,秋冬安静,才是四时之性。 精神内守,多入少出,方可健康长寿。 为何人不法天,而法地? 这与古人的宇宙观有关。古人认为,天地的关系是天包地,地球悬于朗朗太空之中,被天气包围,托举。 五运六气中,以地气为主气,天气为客气。人虽生天地间,但是无土不生(以地球为主)。天地之气和着万物生。天地之气不合则灾难至。 同理,人身之气,也是以体内正气为主气,天地之气(周围环境)为客气。内外之气和则人生,失和则病则死。所以人一定要适应天地之气的变化。 天地之气,春生夏生,秋收冬藏。人气也需顺应这一规律。所以《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附1:道法自然之 观物时常识化机 观物时常识化机名医悟道逸事(张存悌)   明朝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从事何业?一老者答:业医。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答曰: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曰:是能格物者,遂升为太医院使。可见朱皇帝择医的标准是有道理的。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理。岐黄之道就是从各种事物现象中观察、归纳而推理总结出来的,此即格物致知的道理。善能格物者,必然致知,多知。《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所谓候指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如气候、物候、病候;道指事物的规律、法则。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意谓由事物的外在现象总结归纳出事物的内部规律法则。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通过对各种客观现象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即候生出道,道源于候。已故名医方药中先生认为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是中医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这对我们认识理解中医理论是很重要的。   人与天地相应,由大自然的气候、物候与人体的病候变化联系起来,取类比象,总结归纳出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即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中医理论的产生就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并加以研究总结出来的。清代吴鞠通曾云:医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名也,物也,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受之以谦,而后可以言医(《温病条辨》)。他所谓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也是讲要研究气候、物理、人情事理,而后可以言医。朱丹溪曾有诗句:学农未便妨书读,观物时常识化机。 也是讲的这个理,他把医学事理视为格物致知的一项内容,还把自己的一部代表性医著干脆命名为《格致余论》,在该书序文中说道: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其篇曰《格致余论》。   翻阅名医医案,常能看到古代名医观物识机、格物致知的有趣故事,下面举几个例子,借以印证之。   赏月悟医明朝周慎斋,安徽名医,著有《慎斋遗书》等著作。中年得了中满之证,遍访名医乏效,广搜药方又不敢贸然试用。某晚,慎斋强打精神坐在院中赏月。突然,乌云遮月,他立感心胸憋闷。少顷,清风徐来,云散月朗,胸部随之亦舒。慎斋恍然有悟:云属明,风属阳,阳气通畅,则阴云消散,吾病亦如是乎?于是自拟和中丸,温中通阳,方取肉桂、炮姜、川椒、白术、薏苡仁、砂仁、车前子、陈皮等组成,服之一月而愈。此由观风察云加上切身体会而悟出阴阳之理,可谓善于格物致知矣。   观花识药浙江名医范文甫曾治黄某,苦不寐,百药不能治。范氏处以百合30g,苏叶9g,3剂而安。有问曰:此治不寐而效,本何书?范答曰:我尝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   百合、苏叶未见有安眠之功,范氏从其朝夕变化而悟出助寐之效,临床疗效亦验证了这一点。此亦援物比类,由物候而悟出医道一例。   倒凳识湿明代名医杨贲亨治一病消谷善饥者,前医多从火治不效。贲亨接手,久思不得,未便出方。忽见堂上木凳自行仆倒。视之,乃因湿气蒸腐使然。贲亨忽悟,火能消物,水亦能消物,断为此系湿消尔,投热剂而愈。   由木凳因湿而腐悟出水亦能消物,不独火尔,也算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一例了。今有人报道,消渴病者湿盛之候并不少见,由此案似乎可以悟出些新见解来吧。   望梅偶得清代名医程杏轩次子患病腹胀,自夏至冬,缠绵不愈,渐至食入则呕,腹大如鼓,已成单腹胀,百治不效。时值腊月,杏轩忽见梅花初绽,触景生情,随即采摘数十枝,令以汤泡代茶,日饮数次。后又合以木瓜、橘饼及酒,啜饮3日,腹中微鸣,不时矢气,已见转机。旬日,胀势减半,食入不呕,一月后腹胀全消。时人甚奇,问梅花治胀,出于何书?程氏答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予之会心偶得,无古可师。大概梅占先春,花发最早,其气芳香,故能醒肝舒脾;橘皮调和诸气;肝以敛为泻,木瓜酸柔,能于土中泻木,更借酒力,是以得效。   梅花治此久胀,程氏似乎偶然得之,实则素有根底,方能一触即发,顺势体悟。如若胸无点墨,即便踌躇再三,望梅恐亦熟若无睹。故悟性固然得之于天机,后天努力也不可或无。   舟上闻道某日,叶天士乘船出诊。所乘船新抹桐油,光亮如新。时值初秋,水上风来,精神一爽。忽闻岸上有人大声吆喝,谓桐油新抹,不能接近菱塘,菱遇桐油,则必枯萎而死,乃命改道以避之。天士自思:桐油为涌吐顽痰之品,不想其与菱相克也。他日,有妇抱儿就诊,病为伤食,已更三医无效。天士亦诊为食积,但似与寻常食积不同,询之,为食菱过多所致。猛忆舟中之事,遂于消滞药中加入桐油一味,其病顿愈。   可以看出,无论是周慎斋赏月悟医,还是杨贲亨倒凳识湿,中医理论的产生与形成,均来自先人长期观察自然和人体疾病变化的结果,看来似乎偶然,实际蕴含着必然性。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增水行舟、釜底抽薪、 引火归原 法等等,都是古人在格物致知精神引导下取类比象观察总结出来的。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它不仅是古代医学发展的缘由所在,也是现代中医能否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毫无疑义,我们现在不能认识的东西还有许多,还需要在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这一原则的指引下,对中医学的规律、原则继续进行观察、总结、分析,不断发展提高。而这需要观物时常识化机的悟性。 附件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彭子益《圆运动的故中医学》) 《内经》曰:夫虚者气出也,夫实者气入也。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之时,地下水中所藏的阳气,升出地面之上,地面之下阳气减少。造化个体与人身个体皆以中下为本。今中下阳气外出,故曰虚也。秋冬之时,地面之上所盛满的阳热,降入于地面之下的水中。阳气入于水中,中下阳足,故曰实也。圣人知春夏阳虚于下,故一切起居饮食,皆注意保养中下的阳气。此时不知保养中下阳气,必不免外热内寒,上热下寒诸危险病也。圣人知秋冬阳实于下,阳气是往上浮的,虽实于下,仍易浮动上来。必须阴气充足,方能将阳降而藏于水气之中。故一切起居饮食,皆注意保养中上的阴气。此时不注意保养中上的阴气,阴气不足,封藏不住在下的阳气。来年春夏,根本亏伤,必病极危险的温病也。故春夏以寒药治病,伤损下部的阳气,秋冬以热药治病,扰动下部的阳气,多坏。宇宙大气圆运动的造化个体的力量,地面上得一半,地面下得一半。而根本则在地面下之一半。人知雪兆丰年,不知冬令雪大,次年丰收,乃因雪能封藏地面下的阳气。冬令雪大,地下阳足,岂止次年禾稼结实特多,人身亦加康健也。人知冬令鸣雷,次年不利。不知冬令鸣雷,乃地下封藏的阳气,往外消失。次年由地下生出地上的大气,成了无根的病气。岂知五谷缺收,民病犹不易治。因去年是今年的先天,今年是明年的先天也。南方的井水,冬至后一日,比冬至前一日,温度减少。冬至阳生,阳生则升,故井水冬至后一日温度,较冬至前一日减少。北方的井水,冬至前一日比较冬至后一日,以致大寒之前,温度并无差别。雪大冰厚,地下水中封藏气足,阳热不外泄也。所以人在北方居住,则身体健康。移住南方,则觉疲乏。大气中的阳,足与不足之分也。前人谓五月间井内须防有毒,五月不可淘井。因五月间,地面下阳气少,井内阴盛之故。交秋之后,居住北方,住到春季,始往南方。一到南方,便觉呼吸清快,身体舒适。交秋之后,居住南方,住到春季,始往北方。一到北方,便觉身体疲乏,精神摇动。南方大气秋冬收藏之力量小,北方大气秋冬收藏之力量大。收藏大疏泄亦大,收藏小疏泄亦小。(冬北夏南,入多出少,身体好) 收藏者入也,疏泄者出也。入多出少故健美,入少出多故疲乏也。惟中气充足,身强年壮之人,本身的圆运动健全,不随大气以俱偏者,乃无如是之感觉。若中气不足,与年老之人,无不有如此感觉者。大气有南北之差,所以医药有南北之别也。所以上文研究造化宇宙的个体,重在此生物个体所在地整个的春夏秋冬。不可将南方的春夏,与北方的秋冬作一整个看。亦不可将北方的春夏,与南方的秋冬作一整个看。 案例分析: 芍药,冬至后夏至前,不善用之,最败火土。中伏后最易见功。 造化的中下,阳气充足,人身胆经降入中下的阳气亦充足。故芍药降胆经之功甚伟。处暑后,地面上的阳气正在入地,胃间的阳气更足,故处暑后用芍药尤易见功。冬至后地面下阳气左升,阳根疏泄。人身此时,亦中下阳泄,根本动摇。芍药苦寒故用之见过。所以老人与久病之人,冬至后死者较多,中下阳根泄动故也。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日之间,午前养阳午后养阴。养阳者,不用寒凉以伤中下之阳也。养阴者,不用燥热以伤中上之阴也。此指大概而言。 本书温病篇,温疹各方,均不用芍药。因温疹之时,正天人之气,阳气动摇根本之时。温疹之热,乃下部微阳上冲所化之热,并非胆经不降相火所化之热。所以温病篇各方见功极速,而皆可靠也。不仅用芍药应研究节气,凡用苦寒之药与滋润发散之药,与治小儿发热,皆应知节气的关系。冬不冷冻之地更宜注意。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07 次阅读|1 个评论
道法自然:提壶揭盖,增水行舟
sheep021 2010-9-17 12:37
中医的治法有许多有趣的比喻,比如有一种中医熟知的提壶揭盖法,就是用打开壶盖,放进空气,以利壶中水从壶嘴畅快地流出的形象,来说明使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治疗法则之一。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故喻为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是朱丹溪创制之法,是以升为降之意。常用于气虚升降失司,小便不通之证。药用人参、白术补益中气,升麻升提气机;服后再取吐,使气机通畅,以下小便 增水行舟   出自《温病条辨》,为生津润肠以行大便之法。温病之大便秘结,分热法与津涸两种原因。如果偏于热结实证,当用承气汤攻下;如偏于阴亏津涸之半虚半实证,则当用此法生津润肠凉瘀以行大便。药用生地、元参、麦冬之类。 ************************************************************************* 提壶揭盖通二便 一位病人4天不能大便,服用了不少中药西药都不见效。后来去找一位老中医,老中医见其有咳嗽之症,思量片刻,便采用治肺的宣利肺气法,两副药就解除了病人之苦。后来病人登门感谢时说:服药之后,腹中如有气转,大便即下,畅快淋漓,而且咳嗽之症亦除。病人问医生,所处之方并无大黄、芒硝、郁李仁之类通便药,何以有此神效?老中医笑言:便秘治肺实乃开上窍、通下窍之提壶揭盖之法也。   为什么治肺可以治疗二便不通?这与肺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先从治肺与大便秘结来解析。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过经脉相互络属,即手太阴肺经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络肺。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要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如果肺失肃降,则大肠之气亦不下降,故导致大便秘结。若肺阴亏虚,津液不布大肠,大肠失却滋润,亦可导致便秘,养阴润肺、条畅肺气即可解除便秘。因此,《医经精义》点明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   通过治肺来治小便不通也有深意。中医认为,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气肃降,将机体代谢后的水液下行到肾,经肾和膀胱的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肺功能失常,行水失职,则水道不通,小便不出。而且,行水失职也使大肠失去水分的润滑,而影响到大肠的功能,导致便秘。   由于肺属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当用轻浮之品,故临床上可少量投以苏叶、枇杷叶、桔梗、荆芥、防风、独活、白芷、浮萍、杏仁、前胡之类来提壶揭盖,亦可运用桑白皮、白芥子等宣肺之品来调肺揭盖。像老年人因肺气虚所致的小便不利,使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利尿、提壶揭盖,数剂即可去病。对于顽固性便秘也是功效卓越。 这种治疗小便不畅甚至不通的方法,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药,而是使用宣肺的药物,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意。原来中医认为: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而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故喻为提壶揭盖。 清代名医张志聪治疗一个患水肿而癃闭(小便不通)的病人。这个病人在此之前,已看过不少其他医生,那些医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药给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肿也越来越严重了。张志聪果然与众不同,他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肿全消。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肺气一宣畅,水道通调,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肿也就消了。 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曾讲述了两个病例,一个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赵绍琴被关进了牛棚,剥夺了诊病处方的权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说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嘱其院外购药,以免节外生枝。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 另一个病例是在1990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不仅是在利小便方面,治疗便秘,中医有时也采用提壶揭盖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气机郁滞型的便秘。此型便秘前人多以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为主方,但由于有些病人便秘日久,津液已伤,方中大黄损伤津液,大便更秘。以提壶揭盖法则顺气行滞,升清降浊,开上窍,通下窍,常用方剂有《和剂局方》中的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或沉香),可酌情加入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 水壶的壶盖上有个小汽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则壶内的水就倒不出来了,这时把壶盖打开,就可使水流如注了。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个盖子,所以中医又称肺为华盖。上面的盖子塞紧了,上下气机不调畅,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体外,从而形成水肿、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闭塞之症。所以只要宣通肺气,肺气肃降,气机通畅,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顺。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之法。 ************************************************************************** 增水行舟医案 《经方实验录》中录王季寅先生作《同是泻药》篇曰: 民国十八四月某日,狂风大作,余因事外出,当时冒风,腹中暴疼。余夙有腹疼病,每遇发作,一吸阿芙蓉,其疼立止。不料竟不见效,服当归芍药汤加生军一剂,亦不应。时已初更,疼忽加剧,家人劝延针医。余素拒针,未允所请。至午夜,疼如刀绞,转侧床头,号痛欲绝。无何,乃饮自已小便一杯,始稍安。已而复作,状乃如前。黎明家人已延医至矣,遂针中脘,以及各穴,凡七针。行针历五小时,痛始止。据该医云,腹部坚硬如石,针虽止痛一时,而破坚开结,非药不克奏功。因拟顺气消导之方。余不欲服,家人再三怂恿,勉进一剂,病不稍减。翌日,家人仍欲延前医。余坚辞曰:余腹坚硬如石,决非顺气化痰所能奏效,惟大承气汤或可奏功,因自拟生军三钱,枳实二钱,厚朴三钱,芒硝五分。服后,时许,下积物甚多,胸腹稍畅。次日胸腹仍觉满闷硬疼,又进二剂,复下陈积数次。元气顿形不支,因改服六君子汤三剂。后元气稍复,而胸腹满疼,仍自若也。更服大承气二剂,不惟疼痛丝毫未减,腹中满硬如故,而精神衰惫,大有奄奄欲毙之势。因念攻既不任,补又不可,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其效犹复如此。生命至是,盖已绝望矣!谈次,忽忆伤寒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大结胸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不待按,即痛不可近。余之初病,即胸腹坚硬如石,号痛欲绝者,得母类是?惟大结胸以大陷胸汤为主治,此汤之药仅大黄,芒硝,甘遂三味。硝黄余已频服之矣。其结果既如上述,加少许甘遂,即能却病回生耶?兴念及此,益旁皇无以自主。既思病势至此,不服药即死,服之或可幸免,遂决计一试。方用生军二钱,芒硝五分,甘遂一分。药既煎成,亲友群相劝阻,余力排众议,一饮而尽。服后,顿觉此药与前大不相同。盖前所服硝黄各剂,下咽即觉药力直达少腹,以硝黄之性下行最速故也。今服此药,硝黄之力竟不下行,盘旋胸腹之间,一若寻病者然。逾时,忽下黑色如棉油者碗许,顿觉胸中豁朗,痛苦大减。四五剂后,饮食倍进,精神焕发。古人所谓用之得当,虽硝黄亦称补剂者,予斯益信。惟此汤与大承气汤,只一二味出入,其主治与效力有天渊之别,经方神妙,竟有令人不可思议者矣!嗣又守服十余剂,病已去十之八九,本可不药而愈。余狃于前服此汤,有利无弊,更服一剂,以竟全功。讵药甫下咽,顿觉心如掀,肺如捣,五脏鼎沸,痛苦不可名状。亟以潞参一两,黄芪五钱,饴糖半茶杯,连服二剂,始安。余深奇同是泻药,初服硝黄,则元气徒伤,继加甘遂,则精神反形壮旺。故详述颠末,而为之记。(录《医界春秋》) 甘遂逐水之功效,我曾亲服以体验之。取醋制甘遂研粉末装入0号胶囊,与一中药师老马及我一年青体健之学生岳新春医生三人同服之。我服胶囊六粒于晚饭后,隔二小时开始腹泻,直如水状便,量多,腹中微痛,共泻四次方止。我那位学生小岳医生体健则只泻一次而已。而那位药师老马体质较差,次日上班时说让你坑死了,我夜晚一直在马桶上蹲着,腹泻约七八次方止,其说服后一夜未睡,一直在泻,而且说我知道甘遂泻水厉害,你说我们都服六粒,我根本就没敢服六粒,我只服了四粒。每粒胶囊可装药粉约0`5克左右。可见体质不同,用量则需讲究。如无切身体会,只看书中说确难令人相信。 后三人共同分析其具体原因,而得出的结论是,我虽体健但素有痰饮故泻水较多,老马药师体质差且有胃肠湿热故其泻水亦多,我的学生小岳医生体健且内无痰饮故泻少。后用甘遂均以装胶囊四粒为一次量且日服一次,或视病人体质而确定服用量。以防病人不能耐受。 后治一男姓胃病失眠患者,诉说感冒发热好后一直睡不好,饭也吃不下,胃脘痞胀,病十多日,数次就医均按胃炎诊治。询其大便,患者诉说吃不了多少饭,只能喝稀饭,胃还是胀,哪有大便解。察其舌红紫,苔黄腻而干燥,乃温热与痰饮结于脘腹。发热退是表邪解结胸成也。胃不和则不能眠。前医治其胃炎,服用健胃开胃之药岂能奏效。欲处以小陷胸汤加枳实重加蒌仁,患者说医生我不能服煎药,一人出门在外,没地方煎啊。思之此证应为结胸证,当用陷胸汤,苦于患者无法煎药,故将生大黄,制甘遂粉末各装入胶囊,每次两种胶囊各服四粒,每天一次,嘱其不可多服,服后如有腹泻是正常药力,不必担心。三日后来诊说每天都有二三次腹泻,现已能食能睡,此药可谓神矣,视其舌苔黄腻之象大减,患者取二天量即未再来诊。
个人分类: 奇闻怪病|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看人体经络
热度 1 sheep021 2009-4-14 14:47
有人以解剖知识否认人体经络的存在,现在,可以从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看经络存在形式。 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有两种: 导管:负责把根部吸取的水和营养输送到枝叶,导管是真实的管道,由空心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 筛管:叶子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经筛管输送到根等植物其它器官。筛管,虽然也是由很多细胞连接成的,但在它们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是由一层象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另外,筛管细胞是活的,而没有原生质的导管细胞是死的, 我的想法是,既然筛管可以是由非中空的活性细胞构成,人体经络难道就非要是有形的、中空的管道吗? 这个筛管更像是一队人,一字排开,站立不动,从手到手传递物品一样。 还有:电线无管道,却可以传送电力,其原理就是电子在原地做震荡运动,前进一步,后退一步。整个输电路上所有的电子同步做这种震荡运动,就实现了电力的输送。 附: 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 植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植物生长的季节,根要把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类运送到叶子里;叶子则要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运送给根及植物的其它部分。植物体内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无论是在高不盈尺的小草中,还是在高达150多米的杏仁桉树上,都在日日夜夜不停地进行着。 然而,植物中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是靠什么来进行的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试验就明白了。当你把一条带叶的柳枝放在水里切断,并立即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在太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再把枝条从横向切断,这时,你会发现断面上有红色的点点;若是再把枝条从纵向剖开,又可以看到,在茎的剖面上有一条条红色的细纹。这些点点或细纹,就是我们用眼睛看得出来的植物运水的管子,通常把它叫做导管。血管贯穿于动物的全身,导管在植物体内也是纵横交错,交织成网。前面所说的枝条,如果让它在红墨水里再浸几天,这时,你又会发现,连叶子上的叶脉也染红了,这说明叶脉里也有导管,而且茎和叶子里的导管是相通的。 运水靠导管,运有机物质又靠什么呢?靠筛管。筛管在树木的皮内。俗话说,树怕剥皮。树剥了皮,就等于切断了运输食物的道路,植物就要饿死。还是用柳枝来做一个试验:把折下的柳枝下部的树皮剥去一圈,然后再插到水里。过不了几天,在伤口上方就会长出新根;伤口的下方,则因得不到上面运来的有机食物,便逐渐枯死。 总的说来,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基本就是按照上面所说的两条渠道进行的。一条是由根把吸进来的水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叶子;另一条是由叶子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经筛管输送到根等植物其它器官。 什么是导管,什么是筛管呢?植物是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的。导管和筛管为一些特化了的细胞连接成的管子。 拿导管来说,单个的导管细胞,长不过5001000微米左右(一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连成管子后,一般长约10厘米。长的如枫树的导管,一根可长约2米,白蜡树的可长达10米。由很多导管还可以连成一个更长的管道。组成导管的细胞,两端的细胞壁都已消失,好像竹竿把节打通了的情形一样。由于根内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根压),特别是叶子蒸腾作用的拉力,以及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即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在导管里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水柱, 从而把叶和根连接起来。这样就使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源源不断地沿着导管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水在导管中上升的速度,最快的为每小时45米,最慢的也可达每小时5米。一般草本植物,由于比较矮小,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在吸入根部后,约隔1020分钟就能到达叶。而高达几十米、一百多米的大树,它的茎的输水能力就比一般草本植物要大得多了。 至于筛管,虽然也是由很多细胞连接成的,但在它们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是由一层象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另外,筛管细胞是活的,而没有原生质的导管细胞是死的,这也是一个大的区别。有机物质在筛管里运输的速度,每小时大约0.71.7米。一般农作物,有机物质由叶运到根部,大约需要3060分钟,这比水在导管里的运行要慢得多。不过,这种运行的结果也是可观的,如马铃薯、甘薯这些生长在地下的块茎、块根,其本身并不会制造什么食物,它们所以能积累那么多的物质,都是叶子通过筛管不断向下运输的结果。 导管与筛管,它们把根、茎、叶、花、果等各部分,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组成了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担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38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