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才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类困难”和“两种淘汰”是中国人才教育和知识管理的最大难题
geneculture 2013-1-14 13:59
“三类困难”和“两种淘汰”是中国人才教育和知识管理的最大难题
ZouXiaohui 我现在主要是做“三类双语”项目(就是我创立的融智学问理念的实际应用落地项目)的推广普及 ZouXiaohui 13:36:28 请看: 我的 三类双语 互译及其结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97d9301015ozy.html 就是: 1,英汉或汉英(狭义双语)同义并列对应转换有利于中西对话; 2,语文和算术(广义双语)同义并列对应转换有利于人机对话; 3,术语和俗语(另类双语)同义并列对应转换有利于雅俗共赏(即相当于完成专家与大众的对话)。 妙13:37:51 ZouXiaohui13:38:32 这个你可以大致明白吧 妙13:41:06 恩, ZouXiaohui13:41:25 “三类双语”项目的示范、推广和普及,如何操作(蕴含是什么和为什么)?你可以暂时不去管它,但是,你可以试图去想一想、猜一猜:它的好处(即:作用、意义和价值)! ZouXiaohui13:45:23 其实,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的事业(即“三类双语”项目的示范、推广和普及)是可以让广大人口、当然尤其是其中的各类各级学校的学生及其连带的家庭受益的。其应用并不是很难搞懂的。 ZouXiaohui13:47:17 现在人才教育和知识管理的情形是:大量人口尤其是各类各级学校的学生们的时间、精力、美好时光,以及其中连带的家庭(涉及其家长的时间、精力、美好时光,金钱),都被拖累得不堪负重! 妙13:48:13 恩 ZouXiaohui13:49:00 仔细想一想,母语是汉语的华人是不是从小到大就一直被“三类语言”,即: 1,认汉字、学汉语, 困难 ; 2,学发音、识英文, 困难 ; 3,懂算学、通数学, 困难 。 实际上是“ 三类 双语”所 困扰 呢? ZouXiaohui13:50:12 首先,就是“语文、英语、数学”三门贯穿大学和中小学的最重要的课程,让很多学生陆陆续续地被 淘汰 ; 接着,各个专业领域和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深表达又让大众与专家无缘直接交流沟通而被 淘汰 。 于是,绝大多数人(大众)就沦为低收入乃至待业和无业的状态。 中国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 ,现在,又成了 大学生最多的 国家,但是,如何提升人口尤其是其中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就成了 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 ZouXiaohui13:51:18 如何提升人口尤其是其中的广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就成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ZouXiaohui13:52:03 上述“三类困难”和“两种被淘汰”就是中国 最大的难题 。 ZouXiaohui13:54:28 这不仅仅是 人才教育 的问题,还涉及个人自我、家庭、学校、社区乃至一个国家或民族的 知识管理 问题。
个人分类: 高教管:特色与质量|15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张子敏:人才培养,德比才更重要
fyang 2009-4-15 10:33
作为瓦斯地质学科创始人之一、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敏, 30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瓦斯地质科研与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 创新型人才挺起煤矿生产安全脊梁 只有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切实构筑起创新人才高地,才能挺起支撑煤矿安全生产的脊梁。张子敏说。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扛鼎着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煤炭的安全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而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意义重大。 瓦斯已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而瓦斯灾害之所以一直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祸根,就在于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仍没有根本解决。谈到煤炭生产安全的严峻形势,张子敏感慨颇深。 作为瓦斯地质研究的历史见证,以杨力生、张子敏等为领头雁的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在全国最早开展了瓦斯地质研究,揭示了瓦斯灾害与地质因素的关系,形成了瓦斯地质、瓦斯预测与治理等重点研究方向。同时,他们汇集了以瓦斯地质和瓦斯灾害防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团队,在煤层瓦斯开发利用、煤矿瓦斯治理、井下防灭火、煤矿灾害预警及抢险救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这些成果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人才,撑起安全一片天。在张子敏教授的推动下,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精心锻造了一支托起瓦斯地质和煤矿瓦斯治理之魂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张子敏教授主持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现为河南省省级优秀一类重点学科,也是河南理工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此外,他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平台(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科水平,并积极承担国家项目,研发出了很多高水平学术成果。与此同时,他还为学科引进了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人,培养了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目前,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以院士、教授、博士为主体的高素质创新团队。他主持并成功申报了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博士点、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煤矿灾害预防和抢险救灾国家教育部工程中心,这些都为学科建设搭建了良好的研究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也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他带领下,瓦斯地质理论及应用研究方向和瓦斯灾害防治技术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十分鲜明。目前该学科承担科研项目 98 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的包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课题, 973 项目专题 2 项, 863 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 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1 项,国家十五科技滚动、示范工程等项目 8 项,另外承担省(部)级项目 27 项,企事业委托项目 54 项。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瓦斯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崔洪庆教授,在构造地质、矿井地质(瓦斯地质)、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 GIS 应用等方面有独特的研究,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完成科研课题 17 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7部,获两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作为张子敏教授的合作伙伴和得力助手,张玉贵副所长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痛的折磨,并首次将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为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他提出了构造煤为瓦斯突出信号灯的观点,为制伏瓦斯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也被称为是创造了奇迹的人。 作为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张子敏教授还着力打造了一支由国内瓦斯科研精英组成的高水平人才联合舰队,而依托矿业工程等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关硕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理工大学也修筑了一座瓦斯研究高层人才蓄水池,建立起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恶仗的科研常规军。近 5 年来,他们先 后招收 博士研究生 40 名、硕士研究生 410 名,工程硕士研究生 196 名,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打造了人才高地的强大引擎,给科研成果快速孵化、就地转化、对外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立足煤矿实际,构建平安驿站,培育生命绿洲,以科研实力打造安全生产金色盾牌。张子敏说。依托人才优势,他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铸就了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防火墙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此外,张子敏还注重与大型企业合作,与平顶山、鹤壁、义马、焦作、郑州等煤业集团建立了一系列产学研三结合联合体,为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装上了高速车轮。 创新求实结硕果,励精图治铸辉煌。张子敏以优秀的科研队伍、先进的科研平台、闪光的科研成果,在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的研究方面打造了一张张金色的品牌名片。以瓦斯地质理论为指导,他提出的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地质方法和指标、瓦斯地质单元法、以构造煤和高能瓦斯为核心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 , 这些方法都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并写入《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而最紧迫的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特别需要培养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前沿、作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战略科学家、尖子人才和领军人物。张子敏语说,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才的体制机制;优化生活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种下德的种子 绽放美的人生 张子敏 教授的刚正直率和宽厚待人是有口皆碑的。只有种下德的种子,才能绽放美的人生。张子敏说,我认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德比才更重要。因为德不仅指个人的道德品质,还包括其学风。 在河南理工大学的评师网上,同学们这样写道:张子敏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授课知识面广,听他的课,受益匪浅。他诲人不倦,每次和他讨论问题收获都很大。张老师是位好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易懂。 科研上的成功都是思考和创新的结晶。张子敏总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他总能及时指出我们研究上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明白该怎么做。 2007 级研究生梁波涛这样说。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让张子敏在瓦斯地质科研的沃土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也使他在人生的日历上写满了工作的热情、充溢着无穷的智慧、收获着丰硕的成果。 他的学术造诣和对学科发展的贡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人格魅力和真诚使他成为了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学科带头人。瓦斯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崔洪庆教授钦敬地说。上世纪 70 年代,板块构造理论被引入我国, 张子敏 教授及时引入了这一理论成果,建立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为瓦斯地质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瓦斯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张明杰更是对他赞赏有加。 张子敏 教授勇于担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这些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也使他成为我们团队的精神支柱。与他共事多年的瓦斯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张玉贵 教授深有体会。 张教授是我上大学时的老师,他的牺牲精神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始终鼓励着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屈先朝对老师的教导记忆犹新,他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精辟而深刻的思想使我受益终生。 2004 年大学毕业 4 年多来,无论在工作中经历多少困惑,我的导 师张子敏 教授那种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孜孜不倦的精神始终影响着我。平煤集团八矿防突队副队长郭明功始终没有忘记恩师的教诲,作为他的学生我感到荣幸,他勤恳的工作态度、高瞻远瞩的科学思维方式及严谨的治学精神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张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他总是早来晚走,整天忙于教学、科研,奔波于各工程现场。有时我加班到很晚,而当我离开时,发现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在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节假日这个词。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工作的 05 级研究生覃木广说。 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希望之旅上, 张子敏 教授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课题,在向更高领域进军的路上,他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他告诉记者,最近有 3 件事要认真去落实:建立国家级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尽快出版中国第一部《瓦斯地质学》、编制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 张子敏 教授以自己的高尚精神照亮了煤炭开采的安全通道,向着深井开采情况下煤矿安全技术的最前沿目标挺进,正致力于构筑共和国能源大动脉的安全长城。 《科学时报》 ( 2009-3-24 B4 综合 )
个人分类: 未分类|6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