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solid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solid

相关日志

[请教] 地球固体潮、地球不规则自转与“引力波”观测
热度 1 zlyang 2017-10-28 15:13
地球固体潮( solid Earth tide )、地球不规则自转与“引力波”观测 看到 姬扬 老师的“引力波”博文屡屡 精选 , 真傻不禁妒火中烧! 冒着说错话的巨大风险,贴出下述请教。 月球、太阳,不仅引起地球的海洋潮汐,还引起大气潮汐和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Wikipedia列出的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参数如下图: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_tide 地球平均半径 (Mean radius)6371.0 km。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的垂直幅值(Vertical amplitude)384.83mm;水平幅值(Horizontal amplitude)53.84mm。 因此,固体潮引起的地表长度的相对变化在 1.0e-9 ~ 1.0e-8的水平。 对应于 4 公里长的干涉仪,变化在 1.0e-8 m 的水平。固体潮变化,假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干 涉仪变化的话,微小的地球固体潮测量误差, 可能会对“引力波”的观测带来一定的影响。不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扣除地球固体潮影响的。 类似地,其它地质活动,如微小的地震等,是否予以考虑和清除对引力波观测的影响。 微小的地震,可能引起偶然性的地形变化。或许会出现不同观测站之间的接近同步性变化(如处在两个观测站中间的地震等)。 地球自转( Earth's rotation )也存在不规则的变化。 某次不规则的地球自转突变,是否会引起多个观测站之间的近似同步的变化? 地球自转突变,会引起固体潮的突变。 姬扬老师说:“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只有 10-21 ,对应于 4 公里长的干涉仪,其长度改变了 10-18 米,也就是原子大小的一亿分之一,原子核大小的千分之一。” 类似“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 Precess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Mercury ”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问题, “ 因此,岁差常数的任何微小变动,如有万分之一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而这种变化是完全可能的。其次,影响水星近日点进动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微小 的因素,例如太阳的扁率,对它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尚需继续研究。 ” 这个说法,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里的词条“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 problem of the advance of Mercury's perihelion ”基本一致。 真傻的站队说明: 反对相对论,是典型的民科。 对量子力学不满,是不是民科? 俺完全支持爱因斯坦,但是对量子力学有些不满意。 声明:真傻最支持爱因斯坦了! 俺最相信引力波的存在了!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7/ 再次祝贺三位物理学家获得2017诺贝尔物理奖! 相关链接: 固体潮,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A%E4%BD%93%E6%BD%AE Earth tid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_tide 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4%E6%98%9F%E8%BF%91%E6%97%A5%E7%82%B9%E8%BF%9B%E5%8A%A8%E9%97%AE%E9%A2%98 Precess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Mercury http://physics.ucr.edu/~wudka/Physics7/Notes_www/node98.html 地球自转,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7%90%83%E8%87%AA%E8%BD%AC Earth's rota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27s_rotation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http://hpiers.obspm.fr/ EOP series (mostly operational) comparison http://hpiers.obspm.fr/eop-pc/index.php?index=operationallang=en Tests of general relativit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sts_of_general_relativity#Perihelion_precession_of_Mercury 2017-10-08,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颁发合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9715.html 姬扬老师的部分精选博文: 精选 2017-10-28,引力波的补充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2738.html 2017-10-26,引力波探测需要更多的检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2511.html 2017-10-22,引力波数据分析的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1941.html 2017-10-06,最后一次谈谈引力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79401.html 2017-10-06,引力波数据分析的简单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79382.html 姬扬 http://sourcedb.semi.cas.cn/zw/rczj/yjsds/200907/t20090730_2285720.html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姬扬,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4714 次阅读|18 个评论
Scientific editing: to speak out, or not
zuojun 2013-5-24 10:38
I finished editing a new client's manuscript two days ago, but my brain won't quit thinking about it. Why? This is becaus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resting feature based on solid data. However, I felt one important conclusion was drawn without careful consideration. So, I debated: to speak out, or not. I initially intend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diting, meaning that I would help to improve a manuscript's scientific merit. That turned out to be impossible, partly because I edit many papers that are beyond my training (as an ocean modeler). So, I switched to offering English editing, meaning that I will fix the language (even if the content may be wrong). Well, once in a blue moon, a paper may impress me so much so that I start to think about it even after I have finished editing. It's risky to raise my concern over a paper that is beyond my expertise, but sometimes taking a risk has its advantages, too... At least in this case, my concern was well received by the client, which made me very happy. I wish I could edit more papers that interest me...
个人分类: Scientific Writing|2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PDF转换Word、txt的好软件----Solid Convert PDF
plgongcat 2013-4-6 19:34
破解版地址 亲身体会:这个软件很不错,个人拙见,它很好的复现PDF中的排版格式,可是又不可避免出现转换错误(包括文字转换错误,段落顺序错位等)。还有就是它可以直接对PDF进行修改、删减等处理。总之,转换的效率好坏还是和你的PDF的文件质量和特点相关。 体验分享:1. 直接转换成Word,选项有“文字流”、“接续“、“纯文本”,“真实页“。根据自己的需求斟酌把,最后,还是认真检查Word里面的错误,有的会红色提醒的。转换为”接续“时,需要特别检查段落顺序,有时错位;”纯文本“时,需要首先对PDF文件预处理,就是删除里面的公式、图片、表格等,然后再转txt; 经验分享: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请给予帮助和分享!
个人分类: 软件学习|2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一代测序技术
jiewencai 2012-11-26 21:35
转载自 小麦品质 http://wheatquality.blog.sohu.com/212816705.html DNA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很多生物学问题都可以借助高通量DNA测序技术予以解决。过去三年,大规模平行测序平台(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 platform)已经发展为主流的测序技术,这项测序技术的出现不仅令DNA测序费用降到了以前的百分之一,还让基因组测序这项以前专属于大型测序中心的“特权”能够被众多研究人员分享。目前,新的测序技术及手段还在不断涌现,比如最新的进展就包括建立序列数据库、建立序列数据分析新方法以及设计测序试验等等。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有助于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之间交互作用组的各项数据。今后,各种测序将成为一项广泛使用的常规实验手段,这有望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DNA测序技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迄今为止,我们获得的绝大部分DNA序列都是基于Sanger测序法获得的。在过去5年间,人们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刺激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表2)。 1. 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DNA测序仪 最近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一代测序仪产品,例如美国Roche Applied Science公司的454基因组测序仪、美国Illumina公司和英国Solexa technology公司合作开发的Illumina测序仪、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SOLiD测序仪、Dover/Harvard公司的Polonator测序仪以及美国Helicos公司的HeliScope单分子测序仪。所有这些新型测序仪都使用了一种新的测序策略——循环芯片测序法(cyclic-array sequencing),也可将其称为“新一代测序技术或者第二代测序技术”。 所谓循环芯片测序法,简言之就是对布满DNA样品的芯片重复进行基于DNA的聚合酶反应(模板变性、引物退火杂交及延伸)以及荧光序列读取反应。2005年,有两篇论文曾对这种方法做出过详细介绍。与传统测序法相比,循环芯片测序法具有操作更简易、费用更低廉的优势,于是很快就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这些新一代测序仪以及芯片的实际制作过程似乎都和传统的测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各有特点(表3),但实际上它们背后的原理和技术都是非常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图1b)。新一代测序法首先也是将基因组DNA随机切割成小片段DNA分子,然后在体外给这些小片段分子的末端连接上接头制成文库,也可以使用配对标签(mate-paired tag)制成跨步文库(jumping libraries)。随后可以通过原位polony(in situ polony,小词典1)、微乳液PCR(emulsion PCR)或桥式PCR(bridge PCR)(图5)等方法获得测序模板。 上述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任何一个小片段DNA分子的PCR扩增产物都是在空间上聚集的:原位polony法和桥式PCR法中所有的产物都集中在平板的某处,在微乳液PCR法(emulsion PCR)中所有的产物都集中在微珠的表面。真正的测序反应本身和传统测序法一样,是由重复的聚合酶促反应和最后的荧光读取分析反应组成(图6)。本文讨论的所有测序仪都是使用合成测序法(sequencing by synthesis),即通过聚合酶或连接酶不断地延伸引物获得模板序列,最后对每一轮反应的结果进行荧光图像采集、分析,获得序列结果。 注:虽然目前测序片段长度短和准确率不高这两个缺点限制了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不过应该坚信,我们最终一定会克服这些问题。就好像经过了30年的努力,传统的测序技术也今非昔比,到达了今天的水平一样。 1.1 454测序仪 454测序仪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测序业务的开展,科研人员已经将测序技术作为解决科研工作中许多常见问题的利器。这是因为454测序仪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质的突破:首先是解决了高通量测序问题;其次它简化了样品准备步骤,将以往转化大肠杆菌扩增质粒的繁琐过程全部用简单的体外PCR扩增法替代了;最后,它缩小了测序反应体积,节省了试剂。这样,454测序仪做到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反应。它的测序规模之大、测序费用之低是以往的测序仪无法匹敌的。454测序仪与其它的新一代测序仪一起,降低了测序检测的费用,推动了测序技术平民化进程,使得小实验室也能开展测序检测项目,打破了以往只有少数几个大型测序中心才能进行测序研究的“垄断地位”。在过去的18个月里,由于有了454测序仪的帮助,人们对人类基因组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第一次使用非Sanger测序法对个人进行了测序,还建立了一种发现小RNA的新方法。不过,要能让更多的人使用上新一代的测序产品,它们还需要变得更便宜,并且更加容易操作。在一段时间之内,454测序仪必定会进一步降低测序费用,帮助人们迎接个人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自从诺贝尔奖得主Frederick Sanger和Walter Gilbert(图2)分别发明了链终止法DNA测序技术(sequencing by chain termination technique)和链断裂法DNA测序技术(sequencing by chain fragmentation technique)之后,人们就一直希望能够扩大DNA测序技术的处理规模。到了今天,我们对测序技术的需求和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一起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因为测序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实验要求的增长速度。于是出现了好几种替代Sanger测序法的新型测序方法,比如杂交测序法、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直接DNA成像测序法(direct imaging of DNA sequence)、质谱分析法、合成测序法以及微液流测序法等等。在我们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时还出现了三项技术改进方法,即使用荧光标记物取代了放射性标记物来标记终止碱基(双脱氧碱基);使用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取代了传统的平板凝胶电泳;建立了末端配对测序法(paired-end sequencing)来对质粒、fosmid、人工细菌染色体(BAC)等短片段序列进行测序,解决了测序长度带来的限制问题。同时,开展研究的自动化液体分装技术(liquid-handling robotics)帮助我们摆脱了人工试管操作,可以用自动化的方式在微量滴定板(microtiter plate)上装载待测序样品(质粒等),极大地降低了测序的费用和劳动强度。 随着美国454 Life Sciences公司(该公司现已被美国罗氏公司收购)的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454测序仪的面世,我们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测序方式。454测序仪引领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一直困扰传统测序技术的三个瓶颈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文库制备、模板制备和测序。而且,在随后出现的其它新一代测序仪产品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发现在454测序仪上使用到的技术,这也足以说明454测序仪的技术创新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54测序仪的先行者地位使它对整个测序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它新一代测序仪竞争对手。这一点从Leamon、Rothberg等人撰写的一篇介绍2005年技术进展的论文被引用了570多次的事实,以及有100多篇经过同行审议的关于人类遗传学、代谢组学、生态学、进化学以及古生物学的论文(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都是使用454测序仪开展的研究多个事实中都能够得到证明。454测序仪技术是继Sanger测序技术之后出现的第一个用于对细菌基因组进行从头测序的新技术,也是第一个被用来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非Sanger测序技术。其它使用454测序仪开展的重要研究项目包括探究蜜蜂消失原因的项目、研究人类基因组重排复杂性的项目、建立用于研究传染性疾病新方法的项目以及对尼安德特尔人(Neanderthal)基因组的测序项目等。 1.1.1 摩尔定律对454测序仪的影响 454测序仪的迅猛发展不是因为我们想要Sanger测序仪小型化,而是因为新型奔腾芯片的出现以及摩尔定律法则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很明显,常规的人类基因测序项目会对我们处理测序技术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与我们对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只有将计算机的电子管换成晶体管,才为后来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正是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希望对传统的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改良,提高它的速度和处理规模,正如只用电子管直接制作集成电路一样不可能。因此,如果将各种测序技术比作一个个晶体管,将一系列测序步骤整合起来比作集成电路,那么也就可以用摩尔定律来预测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速度了。 合成测序法概念虽然在提出的时候还不算成功,但它的出现为测序仪小型化奠定了基础。基于合成测序法出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循环可切除终止测序法(cyclic reversible termination technology),即依次逐个添加荧光标记的碱基,继而检测荧光信号,切除荧光基团,如此往复;另一种策略是焦磷酸测序法(sequenced by detecting pyrophosphate release)。454测序仪采用的正是焦磷酸测序法,因为它似乎比第一种方法的效率更高。结果证明,454公司的选择是正确的。454测序仪采用的是小型化焦磷酸测序反应,测序模板准备和焦磷酸测序反应步骤都是在固态芯片上完成的。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焦磷酸测序技术就已经被科研界用来进行基因分型工作了,但那时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还不能够满足标准的测序实验要求,因为它的测序长度太短,因此只能用于旨在发现SNP的基因分型研究当中。当时进行基因分型操作时,是在微量滴定板(microtiter plate)上进行的,可以连续进行最多96次基因分型实验,平均每个样品花费20美分。那时焦磷酸测序还不能用于从头测序工作,因为从头测序需要对每一个尤其是第一个碱基都能准确地区分清楚,而焦磷酸测序只能简单地对已知位点的碱基进行检测,而且从头测序要求的测序长度也是焦磷酸测序法无法达到的。 不过,由于焦磷酸测序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碱基掺入时发出的光来进行测序的(图3),所以它并不需要类似于电泳之类的物理分离过程来对碱基进行区分。这也就是说焦磷酸测序仪可以“缩小(减)”到只需要检测光线就够了,而不需要像传统的测序仪还需要电泳设备,而这正是限制传统电泳仪小型化的关键所在。发光检测方法还能够进行多路平行操作,但是直到454测序仪出现之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过,以前都是依次进行检测的。和晶体管早期的遭遇一样(当时人们也怀疑晶体管替代不了电子管),人们同时对高密度的,用于并行焦磷酸测序的反应也充满了疑问。不过,当我们不再在溶液中进行测序反应,而是将测序模板、所有的试剂(酶)都固定在平板上制成芯片之后,就获得了小型化的,能进行多路并行处理的测序仪,这就与晶体管被小型化并整合成 集成电路的过程一样。此外,借助微量滴定板上一个个的小孔所达到的将不同测序反应进行分隔这一目的,也能通过在单个固相支持物上进行严密包裹(隔离)的反应来实现。在这些各自隔绝的反应体系中,链聚合反应速度和发光速度都能通过对反应试剂和产物弥散状况进行严密的控制来进行精密的调整。 1.1.2 新的并行试验方法 在开发新型高通量、高并行运行方法时碰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反应试剂同时加入数量如此之多的各个反应体系中?在焦磷酸测序的过程当中需要反复加入不同的碱基以供测序反应使用,而当时的自动化加样设备无法有效地做到对这么多的反应体系同时循环加样。于是,开发一种全新的高密度并行处理方法这一重要课题又再一次摆在了科研人员的面前。这一次,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又很巧妙地方法。在高密度的反应芯片表面使用层流(laminar flow)加样方式,反应试剂会通过扩散作用很好地进入每一个反应体系,而且也可以用层流的方式洗去多余的反应试剂。现在,所有的新一代测序仪都采用了这种层流加样方法。 为了将每个单独的测序反应都分隔开来,我们一开始使用平板(芯片),不过在平板上平均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最多只能同时进行数百至数千个反应。但我们希望达到的是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同时进行100万个测序反应,这样才能令测序仪小型化,同时节省试剂并进行快速成像和测序。为了实现更高密度的测序反应,我们在平板上制作了很多小孔,将每个反应体系都安置在这些小孔中,这些小孔都足够深,足以分隔每个反应体系。虽然这种方法极大提高了测序反应的密度,缩小了平板的面积,但是要达到我们的要求还是需要60mm×60mm大小的芯片才行。 针对图像采集问题使用了商业化的天文学照相(astrological grade camera)器材,在电荷偶合装置(CCD)的表面连接上光纤束(fiber-optic bundle)。这些光纤是锥形排列的,这样可以将大范围的光信号都传输到CCD表面上很小的一个范围。采取下面两个步骤,我们就可以制成含有高密度小孔的芯片:先将光纤束连接到类似于载玻片一样的一次性芯片上,然后用酸蚀刻(acid etching procedure)技术在玻片的另一面打上小孔。这种酸蚀刻技术是根据制作生物传感器的技术改进而来的。 454公司制作的每张芯片上可以达到数百万个小孔,每一个小孔都是一个独立的“反应站”,互不干扰,测序反应发出的光被连接在芯片上的光纤传送到CCD记录下来(图4)。这种芯片就好像集成电路一样一次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万个测序反应。这种芯片同样也能被其它通过发光检测技术的产品所使用。454测序仪也没有像以前的96孔板焦磷酸测序仪那样使用液态的试剂,而是将试剂和模板统统都吸附在一个个微珠上,然后把这些微珠一个个地放到芯片上的小孔中,每孔一个微珠。这种固定步骤不仅保证了每孔测序反应的独立性,也极大地节省了试剂消耗费用。 要想实现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只对测序步骤进行优化还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的30亿美元经费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测序样品制备阶段。当时即使是采用最简单的制备样品方法也需要将目标片段克隆到细菌中,挑克隆,再转到96孔板,然后进行克隆扩增,提取质粒,制备测序模板。这种工作流程既耗时也耗钱。 如果采用新型的文库制备方法就可以极大地节省这部分开支,这种新型的方法是先分离基因组DNA,随机切割成小片段分子,然后通过有限稀释(limiting dilution)和聚合酶扩增反应,即体外克隆方式(clones without bacterial)制备模板片段。这样,从模板制备到最后的测序反应整个过程都能够在体外完成。 1.1.3 从发明到创新 从概念的提出到最后技术上的实现,454测序仪主要关注两个方面,首先是开发蚀刻光纤玻片;其次,改进焦磷酸测序方法使其能在固相支持物上进行,即将其改造成固态焦磷酸测序法,同时也对模板及文库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让454测序仪能进行长片段测序工作和从头测序工作。 1.1.3.1 在蚀刻板上的小孔中进行固态、长片段焦磷酸测序反应 蚀刻技术经过改良之后能在75mm×75mm的玻片上刻出深55μm、宽44μm的小孔。而开发固态测序方法和改良测序长度则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因为在固定的小孔中反应实际上就能改进测序质量和测序长度。由于反应试剂能迅速渗透到小孔中,因此反应速度也会加快。而且这里也没有使用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apyrase)提取未参与反应的碱基,而是将芯片置入反应池中通过层流液体的快速渗透作用将多余的未参与反应的碱基和反应副产品洗掉,由此得到100bp~500bp的测序长度。在能有效去除多余碱基的同时,每轮反应中聚合酶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样高效率的聚合反应使得454测序仪具有较长测序长度的同时也保证了高准确性,测序长度在200bp时的准确率高达99.5%。这是因为通过降低小孔中残存的未参与反应的碱基浓度,可以降低这些碱基对聚合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或者降低这些碱基导致的延后错误(carry-forward error,即由于未参与反应的碱基导致的测序反应不同步现象)的发生率。454测序仪在测序长度和准确率方面具有优势还因为其在应用流体学、表面化学和酶学(包括选择更好的聚合酶、在更高的温度进行测序反应以及更换及平衡各个酶组分)等方面都有创新(表4)。 还有一些能提高测序精度和测序长度的技术,不过暂时还没有商业化产品。这些技术包括使用可切除的终止碱基(reversible terminator)提高对同聚物(homopolymers)的检测精度;双末端测序法(double-ended sequencing),即同一模板的两条链均不测序;以及选择性酶固定法(alternative enzyme-immobilization method)等。这些技术改进还都没有用到测序仪产品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必要使用。 注:蜜蜂群崩溃症(honeybee colony collapse),指的是来自养蜂业的蜂箱或自然界存在的欧洲蜜蜂群的工蜂突然消失的现象,又称作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 1.1.3.2 模板制备程序 完全的体外大规模模板制备工作是达成高通量、低价格测序技术的前提。已广泛使用的乳液PCR扩增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过,由于很难在热循环测序反应中保证乳液微滴的稳定性,因此最开始实验的模板扩增方法是恒温扩增法(isothermal)。 乳液PCR不需要借助细菌的帮助就能扩增模板,虽然这一点非常诱人,但最开始时并没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帮助乳液在热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于是出现了恒温扩增法,即滚环扩增反应(RCA)。虽然滚环扩增反应的产量非常高,但这些产物中大部分都不能用来作为测序模板。因此,还需要找到一种不需要细菌扩增,能用于有限稀释的模板扩增新方法。于是,人们又把目光转回了PCR法。在RCA法中,首先将模板克隆有限稀释之后置入光纤玻片上的小孔中,然后用橡胶衬垫把光纤玻片封闭起来,将玻片放入传统的平顶PCR仪进行扩增。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但是效率不高,因为在玻片中的热质量(thermal mass)和它的钳效应(clamping mechanism)需要更长的PCR循环时间,而且模板的有限稀释度不能低于10%。孔与孔之间的相互污染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该方法还是第一个首先从全基因组文库中扩增模板然后使用非Sanger、非Gilbert测序法对基因组进行从头测序的方法,也是第一个使用体外模板扩增技术进行全基因组(腺病毒基因组)测序的方法。 乳液滴的热稳定性问题最终通过加入用于制造炸药的表面活性剂得到了解决,于是乳液PCR技术马上在众多新一代测序仪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乳液PCR技术具有高效性、可扩展性,既能从30Kb的腺病毒基因组中扩增模板,也能从好几Mb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基因组中扩增模板。 随着测序精度、测序长度、乳液滴稳定性等各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454测序仪已经不仅仅用于对细菌级别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了,还能对更高级、更复杂的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例如现代人类基因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以及环境基因组等。 1.1.3.3 文库制备 文库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随机切割样品基因组,获得大量DNA片段,然后接上接头进行扩增反应。454测序仪的样品制备程序和Craig Venter等人的鸟枪法样品制备程序有着本质的差别。454公司采用的是如图4中所示的有限稀释、乳液PCR扩增法,而没有鸟枪法中的细菌克隆繁殖步骤。去掉了细菌繁殖步骤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测序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同时避免了由于细菌繁殖导致的序列丢失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同样对古老DNA和代谢基因组学的研究也非常适用。末端配对文库制备方法的建立同样帮助454测序仪获得了对复杂基因组从头测序、对重复片段测序以及对基因组结构(复制、重排)展开系统研究三种能力。这种末端配对文库的制备方法是受到了Bender科研小组对果蝇(Drosophila)制备跨步文库(jumping library)方法的启发而发展得来的。 1.1.4 应用范围 随着越来越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测序技术的影响,454公司开始和其它商业和学术机构开展合作,进行样品测序和分析工作。这些合作项目又进一步验证了454测序仪使用的技术能够在众多领域中发挥作用,例如末端配对文库技术对于研究基因组结构的作用和乳液PCR技术捕获目的DNA片段的作用等。 1.1.4.1 细菌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研究 为了测试454测序仪在全基因组测序方面的能力,454公司一开始就参与了一项合作项目,该研究项目会对4株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进行测序,这四株结核分支杆菌分别是一株对R207910具有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菌株,基因组大小约4Mb;两株对R207910具有耐药性的耻垢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基因组大小约6Mb;以及一株正常的耻垢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基因组大小约6Mb。他们希望能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对R207910产生抗药性的机制。该项研究清晰的展现了454测序仪在测序速度和测序精度方面的优势。使用传统的Sanger测序法对一个4Mb的基因组和3个6Mb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而用454测序仪,在只有一位实验人员参与实验的情况下,包括样品制备等步骤在内所用的时间仅需要一周。而且使用454测序仪还避免了传统测序方法中细菌克隆阶段可能出现的错误,获得了高质量的测序结果,发现了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R207910产生抗药性的两个点突变位点。这项研究成果让我们在最近的40年内第一次找到了特异性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同时也对454测序仪在细菌基因组测序方面的应用价值有了深刻的体会。随后,454测序仪又参与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对高致病性细菌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基因组的从头测序项目、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慢性胃炎致病过程中的进化研究项目、从南极海冰细菌(Antarctic sea ice bacterium)中新发现冰结合蛋白(ice-binding protein)并对其测序的研究项目,以及在引起肺炎、脑膜炎和泌尿道感染的细菌中发现致病因素的研究项目等。 由于454测序仪不会因为细菌克隆产生测序误差,所以在对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性的研究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发现突变位点的能力,这一点也被后来的其它研究项目所证实。此外,最近在用454测序仪进行的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中发现了长达29Mb的片段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build-36不相符,这些片段被认为是参考序列中不存在的序列,属于基因组中的常染色质部分。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报道称由于重复片段的存在会出现序列组装错误,而且小模板片段雾化(nebulization)处理这种方式也会造成测序错误出现。 1.1.4.2 小RNA测序 对于包括miRNA在内的小RNA的研究兴趣从2005年开始就持续不断升温,而2005年恰好也是454测序仪上市的那一年。454测序仪以其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细菌克隆步骤和足以覆盖只有21bp长的miRNA的测序长度等优势,很快就在miRNA的作用研究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454测序仪最早参与进行的miRNA研究是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iRNA开展的研究。随后马上又参与了另一项研究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小RNA——piRNA。这些研究项目为我们在人类、黑猩猩、斑马鱼和肿瘤细胞系中开展小RNA研究铺平了道路。454测序仪具有的这种对小RNA进行研究的能力使它在众多有关RNA的研究领域都能有所作为,例如转录体研究领域、EST研究领域、5’-RATE研究领域和基于转录体的SNP研究领域等。 1.1.4.3 在古生物学和古DNA研究领域的作用 要用传统的测序方法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非常困难,因为这些古老DNA量非常少,而且都早已裂解成了片段。一开始,454公司使用比较容易得到的不太重要的古代DNA样品检验了454测序仪对它们的测序能力,结果非常好,尽管当时454测序仪的测序长度只有100bp。不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片段长度基本上都介于40bp~90bp之间,而且最近开发的乳液PCR方法也能够对微量(单分子)样本进行很好的扩增。于是,454测序仪参与了对38,000年前古老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的工作,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了好几篇论文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促进了古生物学基因组的研究。随后有人对长毛象(woolly mammoth)和更新世狼(Pleistocene wolves)的基因组开展了测序研究。 1.1.4.4 环境基因组学和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 美国在2001年爆发了炭疽恐怖袭击危机之后,454公司便对如何使用454测序仪对复杂的、未知的、未人工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展开了研究。前后两个合作研究项目均表明454测序仪能够用于从DNA混合样品中发现未知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在第一个研究项目中,有三名患者都接受了同一名澳大利亚器官捐赠者的器官,之后均因不明原因而死亡。从这三名死者身上提取了非人类DNA样品进行测序,结果获得了144,000条序列。分析后发现,这些序列分别属于一种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家族病毒的14个不同基因。随后进行的第二项研究在对健康蜂群和患病蜂群进行环境基因组学比较研究之后发现,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是导致蜜蜂蜂群崩溃症的元凶。上述这些研究都突出了454测序仪的一个特点,即在样品准备前不需要进行克隆或预扩增步骤,因此非常适用于对未知的未能人工培养的物种进行测序。这些特点也在其它对地下矿藏、深海、土壤和高盐等环境下进行的环境微生物构成方面的研究所证实。 1.1.4.5 基因组结构研究领域 454测序仪技术的进步使它能够适用于更多的科研领域。最新开发的末端配对测序法(paired-end sequencing)就非常适合用于发现人类基因组当中的结构变异。末端配对作图过程(paired-end mapping),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非洲人和一个欧洲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结构变异并对其作图,最终将1,000多个3Kb或更长的结构变异片段定位到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中。研究发现,在人类基因组当中存在的结构变异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计,其中有很多变异都会造成非常重要的表型改变。这项对诺贝尔奖得主James Watson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项目和其它相关研究,一起使得“人类基因多样性(human genetic variation)”这一科学命题成为了《科学》(Science)杂志的年度重大科技突破。 1.2 Illumina测序仪 Illumina测序仪通常也被称作Solexa测序仪(Illumina测序仪的特点见表5)。它适用于采用各种方法制备的DNA文库,文库中DNA片段可以长达数百bp,并可通过桥式PCR来扩增模板片段(图5b)。在桥式PCR反应中,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都被通过一个柔性接头(flexible linker)固定在固相载体(solid substrate)上。经过PCR反应,所有的模板扩增产物就都被固定到了芯片上固定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Illumina测序仪使用的桥式PCR与传统的桥式PCR有所不同,它会交替使用Bst聚合酶进行延伸反应以及使用甲酰胺(formamide)进行变性反应。这样,经过桥式PCR扩增之后,也会在固相载体上形成一个个的模板“克隆”。一块芯片的8条独立“泳道”上每一条泳道都可以容纳数百万的模板“克隆”,这样一次就可以同时对8个不同的文库进行测序。 经过上述PCR扩增步骤之后,所有的模板都被线性化处理(linearization)而形成单链模板,接着与测序引物退火、杂交。随后使用修饰的DNA聚合酶和四种核苷酸混合试剂进行单碱基延伸测序反应(图6b)。这些核苷酸试剂都经过两种方式处理过,它们都是可逆的终止子(reversible terminator)。这些核苷酸的3’羟基端都有一个可被化学法切除的基团,这样每一次反应都只会掺入一个核苷酸,同时每种核苷酸都标记上了可被化学法切除的不同颜色的荧光基团,以标识每种碱基。经过一轮单碱基掺入反应采集到信号之后,就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切除上述被掺入核苷酸上标记的两个基团,然后就能够继续掺入下一个核苷酸,重复测序反应了。这种测序方法对36bp长度的序列测序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不过如果处理更长的序列,准确率就会有所降低了。 1.3 AB SOLiD测序仪 AB SOLiD测序仪可以对由任何方法制成的DNA文库进行测序。AB SOLiD测序仪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富集模板片段的微珠在芯片上进行高度可控的任意排列。AB SOLiD测序仪也是使用如图5a中所示的微乳液PCR方法扩增模板片段的,不过,它这里使用的是直径只有1μm的小磁珠。PCR扩增反应结束之后,微乳液滴被打破,小磁珠被富集起来固定到固态平板上,制成高密度测序芯片。后面的合成测序法由DNA连接酶而非DNA聚合酶完成。 首先,通用引物与模板片段两端的接头序列互补结合,然后连接酶将一个被荧光标记的8bp长的核酸探针片段(fluorescently labeled octamers)连接到引物末端(图6c)。这段8bp长的核酸探针片段是经过设计的,比如其中第五位碱基上就标记了荧光。连接反应完成之后,就可以采集荧光图像,然后在第五位碱基和第六位碱基之间切断,去掉荧光标签。如此反复,就可以获得每间隔四个碱基的第五号碱基的确切信息,比如第5号碱基、第10号碱基、第15号碱基以及第20号碱基等等。经过几轮这样的循环之后,已经获得延伸的引物会变性脱落,再重新结合上新的引物从头开始新一轮测序,不过这一次可能获得的是第4号碱基、第9号碱基、第14号碱基以及第19号碱基的信息。我们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引物(+1或者-1)或者使用在不同位点(比如第2号碱基)标记荧光的8bp核酸探针片段达到这个目的。如此反复,最终就能获得整条模板片段的完整序列信息。 AB SOLiD测序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了双碱基编码技术(two-base encoding),该技术具有误差校正功能,因为它是通过两个碱基来对应一个荧光信号而不是传统的一个碱基对应一个荧光信号,这样每一个位点都会被检测两次,因此出错率明显降低。 Polonator测序仪是一个和AB SOLiD测序仪比较相似的产品,因为它也运用了J.S等人和哈佛大学Church研究小组开发的部分系统。Polonator测序仪同样也使用微乳液PCR法扩增模板片段,使用连接酶法测序。不过,Polonator测序仪的价格要比其它第二代测序仪低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Polonator测序仪是一个开源的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编程“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测序仪。不过,Polonator测序仪目前可测序的长度还非常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454测序仪、SOLiD测序仪以及Polonator测序仪还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微乳液PCR技术实在是太过麻烦并且对实验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使用仅仅只有1μm大小的磁珠构成的高密度测序芯片进行测序(不论是使用聚合酶法、连接酶法,还是其它的生化方法)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因为1μm是衍射技术(diffraction)所能分辨的极限大小了。另一方面,最近报道的使用1μm磁珠进行高分辨率芯片点样技术的突破,使我们有望实现每个测序模板一个像素(one pixel per sequencing feature)的愿望。 1.4 HeliScope测序仪 HeliScope测序仪是由Quake团队设计开发的,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循环芯片测序设备。不过,HeliScope测序仪最大的特点是无需对测序模板进行扩增,它使用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荧光探测仪直接对单链DNA模板进行合成法测序。首先,将基因组DNA切割成随机的小片段DNA分子,并且在每个片段末端加上poly-A尾。然后通过poly-A尾和固定在芯片上的poly-T杂交,将待测模板固定到芯片上,制成测序芯片。最后借助聚合酶将荧光标记的单核苷酸掺入到引物上(图6d)。采集荧光信号,切除荧光标记基团,进行下一轮测序反应,如此反复,最终获得完整的序列信息。根据最近的报道,经过数百轮这种单碱基延伸可以获得25bp或更长的测序长度。HeliScope测序仪的其它特点见表6。 原文检索:Jonathan M Rothberg John H Leamon. (2008) 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454 sequencing. Nature Biotechnology , 26(10): 1117-1124. 筱玥/编译 2. 用于处理新一代测序技术数据的软件和标准 各种新一代测序仪的飞速发展面临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生物信息学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序列质量评分(sequence quality scoring)问题、序列比对问题、序列组装问题、数据发布问题等。下面将逐个进行讨论。 2.1 序列质量问题 目前,序列质量评分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所有新一代测序仪的测序质量都不高,而且不同的序列情况都有各自的误差率。随着新一代测序仪产品的不断成熟,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的测序质量也就变得重要起来,而且我们也需要对各个测序仪的测序质量有一个清晰的、可靠的评价标准。由于这个问题还只是刚刚出现,所以我们有机会设立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对目前现有的以及将来即将出现的测序仪进行评价。我们希望避免再次发生类似过去几个芯片厂家之间进行数据比较的尴尬局面。对于测序仪的应用范围进行标准化的质量评价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评价从头测序的质量、评价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的相似度、评价测序仪发现突变以及多态性的能力以及对测序仪在进行大规模测序项目研究时的质量可靠性进行评价等。表7列出了几项应该被重点评价的项目。 这些质量数据都应该以一种简单、标准化的方式包含在测序结果中。现在所有的测序仪器生产商也都在他们的测序报告中加入了测序质量信息,消费者可以借此对数据进行交叉比较,甚至还有可能各取所长,将不同测序仪的测序结果整合起来,获得最佳的测序结果。目前,旨在从短片段测序结果中发现多态性以及突变位点的重测序项目经常会依靠“主要投票机制(majority voting scheme)”。该方法易于操作,但是容易出错,假阴性率较高。诸如Brockman小组和Quinlan小组开发的,更多更好的用于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是将误差率与单个碱基信号联系起来,即误差率与测序质量和序列内容相关,这样就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我们估计,像phred样质量值之类的评价体系以及“第三方”算法的不断发展,最终一定会诞生一个很好的发现多态性的工具。 2.2 用于分析数据的软件以及生物信息学工 具 虽然这些软件和工具都还没有完全商业化,但我们还是能获得一些软件用来分析新一代测序仪的测序结果(表8)。这些软件和工具的功能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表9)。 序列比对和组装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虽然BLAST和BLAT等序列比对工具对于长片段的序列比对来说非常有用,但是它们不适合新一代测序仪获得的短片段序列。因此,有大量的针对短测序片段的比对工具出现,这些工具中允许错配或者空隙出现。这些工具中有些借鉴了非常成熟的序列比对算法,例如Smith-Waterman算法等,不过还是有很多新的专门针对短序列片段的算法出现。比如SOAP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算法,这个软件包能非常有效地进行有空隙或者无空隙的序列比对。该软件包使用了一种内存密集种子(memory-intensive seed)算法和查表格(look-up table)算法来加快比对速度,同时能够对最容易出错的3’端序列进行反复调整。 其它用来加速比对过程的方法还包括“字节编码(bit encoding)”技术。该技术能将序列信息压缩成计算机信息,这样更利于计算机管理和分析。越来越多的比对软件在进行比对时开始考虑数据质量,比如能处理Solexa测序仪测序结果和SOLiD测序仪测序结果的MAQ软件,以及能用最新的“字符空隙转化成彩色空隙(color-space to letter-space)”的Smith-Waterman算法对SOLiD测序仪的双碱基编码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的SHRiMP 工具(http://compbio.cs.toronto.edu/shrimp/)。 和序列比对算法的进展情况不同,如何将相对低质量的短片段序列从头组装起来还是一大难题。不过,已经有好几种组装工具开始投入使用了。对于这种短片段序列的从头组装工作来说,配对序列对于整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影响最大,因此已经有人开始利用配对序列设计新的组装工具了。 2.3序列数据出版、发行、组织存档原则 目前对于如何组织、存档以及发布这些新一代测序仪产生的短片段序列结果正处于热烈的讨论之中,人们希望制定一个类似芯片试验(microarray experiments,http://uhts.lbl.gov/)时制定的MIAME(Minimum Information About a Microarray Experiment)规则。这些早期的工作经验在如何处理包括生物学注释信息、临床原始数据、关键试验细节(比如样品特征、样品处理方法)在内的元数据,以及如何处理、出版发行这些数据等方面给了我们良好的建议。如何对这些新一代测序仪的测序结果数据进行公共管理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NCBI最近专门为短片段序列建立了数据库Short Read Archive(SRA),并同步制定数据提交格式。SRA数据库不仅会收集包括实验注释信息、试验参数等信息的数据,而且还会被整合到Entrez查询系统当中。目前的工作主要包括开发线上搜索工具、数据图形化工具,这些工作有望在近期完成。 3.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前景 在2007年6月,James Watson的基因组序列登录到了GenBank数据库当中,这是第一次使用非Sanger测序法获得了人类个体基因组序列,并且第一次将个人基因组序列公之于众。整个测序过程在两个月之内就完成了,花费不到100万美元,这只占耗时10年之久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使用经费的千分之一,同时还是2007年5月在网上公布结果的Venter基因组计划费用的百分之一。我们比较了454测序仪最初的技术参数(每次可以获得两千万碱基序列,测序长度100bp,准确率96%)和用于对James Watson进行测序时的技术参数(每次可以获得一亿碱基序列,测序长度250bp,准确率超过99%),结果发现摩尔定律真的适用于基因组测序领域。 454测序仪和其它的新一代测序仪(图7)一起,展示出了小型化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的威力,它们提高了处理通量,降低了测序费用。除了引领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之外,454公司的研发团队还开发了体外DNA文库构建、模板扩增等技术,而且这些技术现在都已经被市场上其它新一代测序仪所广泛使用。很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体基因组测序的费用将会由100,000美元降低到10,000美元,继而降低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 个人基因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4. 新一代测序技术与传统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从费用角度、适用范围和限制性来说,传统测序仪和新一代测序仪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说,都需要仔细考虑,选择出最合适的测序仪。传统的Sanger测序法适用于对kb~mb长度的DNA片段进行的小规模的测序项目。Sanger测序法相比新一代测序法而言具有极大的“间隔尺寸(granularity)”,既能用于大型项目也能用于小型项目。虽然与传统测序仪相比,新一代测序仪在某些方面很明显地处于劣势,比如在测序长度和准确率方面,但即便如此,在处理大规模的测序项目时大家还是倾向于选择新一代测序仪。 看看新一代测序仪对以往使用传统测序仪进行的生殖细胞突变和体细胞突变研究的帮助就可以认识到它们的作用有多么强大。在这项研究里,使用Sanger测序法除了试剂这一项费用之外,其它的费用也远远高过了使用其它新一代测序仪。这些其它费用包括在96孔板或384孔板中处理样品的费用、电泳费用、大量的生物信息学处理费用以及设备维护人工费用等。研究人员最近对100份样品中的100个基因使用传统测序方法究竟需要花费多少费用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调查,假设每个基因平均由10个外显子组成,结果发现整体费用在3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不等,价格依据测序单位是非盈利的基因组测序中心还是商业化的测序服务机构而不同。很显然,这么高昂的费用对于任何一个实验室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新一代测序仪除了能将测序费用降低好几个数量级之外,它们还具有所需仪器设备少的优点,不过新一代测序仪在后续数据处理方面会碰到问题。 各款新一代测序仪之间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表10),它们都有各自“拿手”的绝活(表11)。有一些测序项目,比如重测序(resequencing)对于测序仪的测序长度要求就没有从头测序的要求高。对于需要依靠标签计数(tag counting)的测序项目,例如在定量分析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我们就会更加需要能将待测片段分割成尽量多、尽量小片段的测序方法。测序的准确度和各自相对拿手的项目,比如是善于发现插入、缺失突变还是善于发现碱基替换突变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另外,在进行从头测序或发现结构性变异的研究时使用的配对测序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新一代测序仪当中。这时,这些配对的模板片段在芯片上的分布情况,比如相互之间的距离远近等就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了。 注:DNA测序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各类测序方法的价格及读长的评估在很短时间内便失去意义。Roche Applied Science、Illumina及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目前都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表中列出的测序费用只是对使用的反应试剂费用的一个估算。测序长度指的是单链长度。 最后,需要考虑的当然是价格因素,各个新一代测序仪的费用都不相同,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各个测序仪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点。单纯比较每个碱基的测序费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法,不过有时这也会误导我们,比如准确率更高的方法当然费用会高一些。 5. 总结 过去几年间,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同时有好几款使用大规模平行循环芯片测序技术的测序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几款测序仪虽然使用的技术有所差异,但是在测序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因此也都面临着同样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注释的问题。不过,这些新一代测序仪将以往的测序费用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鉴于此,以前只有大型测序中心才能够开展的项目,现在在小型实验室里也能顺利进行了。由于新一代测序仪的出现,测序研究领域也开始升温,有些研究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新的测序技术希望能够取代现有的新一代测序仪。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很难估计几年之后的情况。不过,能够预计的是,下、下一代或者说是第三代测序仪一定会像十年前的芯片技术一样,迅速地普及开来,从而成为常规的技术。希望人们不仅关注测序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测序技术来揭开生物学和医学上的众多谜团。 原文检索: Jay Shendure Hanlee Ji. (2008)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Nature Biotechnology, 26(10):1135-1145. Jonathan M Rothberg John H Leamon. (2008) 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454 sequencing. Nature Biotechnology, 26(10): 1117-1124. YORK筱玥/编译 小词典 1. Polony芯片 该方法是由瑞士日内瓦雪兰诺制药研究中心的Eric Kawashima、俄罗斯科学院的Alexander Chetverin和当时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密特拉共同开发的。他们制作出了可排列在载玻片或凝胶分子层上的一个个独立的聚合酶群落,成为polony,每一个聚合酶群落里都含有一个DNA模板分子,通过PCR反应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模板。这些扩增后的聚合酶群落就像菌落一样一个个散布在载玻片或凝胶分子层上,成为polony芯片。每一个polony直径约为1μm,一个芯片上可以承载数十亿个聚合酶群落。 2. 元基因组(metagenomics) 元基因组又称环境基因组学,是指同时被研究的整个微生物群落的DNA。 3. Phred样质量值(Phred-like quality scores) Phred样质量值最初是被定义用来衡量自动DNA测序质量的。Phred样质量值被广泛用来衡量DNA测序仪的测序质量好坏,并且被用来比较不同测序方法之间的效率高低。
个人分类: Bioinformatics|4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化学家为中国探索更多可能 “大化学”时代初露端倪
huofj 2011-7-2 10:17
作者:丁佳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3 9:22:16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化学家为中国探索更多可能 “大化学”时代初露端倪 [科学时报 丁佳报道] 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目前,国际化学年活动正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热烈展开。作为国际化学年的提案国之一,中国除了积极推动此项议案获得联合国的通过外,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 2011年行将过半,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活动也渐入佳境。6月7日,“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在京举办。 当天,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这场活动是中国化学界的一次盛会,而代表着中国化学各大领域的机构和学者,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在一起。 百年化学 全面开花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对国际化学年的活动一直非常支持。本次报告会上,白春礼在题为《化学:发现与创造的科学》的报告中指出,百年来,化学建立了重要的理论体系,创造了新的物质;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化学也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造纸、中草药、火药、冶金、陶瓷……从古代开始,化学就一直伴随古人的生产和生活。1901年,近代化学传入中国。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20世纪,在化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化学家不遑多让,侯氏制碱法、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让中国人的名字写在了化学的荣誉榜上。 近几十年,基础研究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化学家在“拼基础研究”、“拼论文”的竞争中,给中国科学赚足了分数。 2008年,中国大陆在化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化学家在两大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增长到原来的9.8倍和8.4倍;此外,截至2011年5月17日,共有约50名中国学者在20种比较重要的化学类期刊任职。 “化学在人类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未来,白春礼认为,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将促进化学的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带来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上,也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正像许多其他学科一样,中国要从化学大国迈向化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不平坦的化学强国路 “煤”这个字,让人喜忧参半。 我国是产煤大国。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7.36亿吨,2006年为23.3亿吨,2010年为32.4亿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份发布的通报,2011年前4个月,中国原煤产量就达到11.2亿吨。 在煤炭产量连年增长的同时,黑煤窑、矿难、环境污染、煤价飞涨等有关煤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就连专门研究煤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国也承认,“煤炭是一种低劣的能源”。 不过,中国对煤的依赖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摆脱的。2009年,我国消费了20亿吨标煤,这个数字到了2010年飙升至30亿吨。而根据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透露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对煤的需求将达到40亿吨标煤,2030年还将增至45亿吨标煤。 王建国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至少30年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甚至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对煤的依赖,山西的运煤路上一堵车,大家马上就会感到能源紧张。” 中国的煤很多,但在王建国看来,我们用了很多煤,但却并没有用好。“比如说,我国油气资源严重短缺,但还要烧这么多汽油去拉煤,中国的能源结构非常扭曲。” 其实在煤炭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煤既是能源,也是非常宝贵的碳资源。”王建国认为,煤单纯地烧掉太可惜,应该拿出一部分煤作为碳资源,制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以补充石油资源的不足。 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还能缓解石油缺口,这样的煤才是王建国心中那个清洁的未来。 王建国爱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严纯华却钟爱“一捧土”。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10年1月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36%,位居第一。我国的稀土不仅地域分布广,资源丰富,而且便于开采。 在中科院院士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解决了资源开采、分离、加工等最关键的问题。我国花了20年时间,完成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 1988年,中国取代了日、法、美成为全球第一稀土供应国。“可是在全球都停止开采的时候,我们还在充老大。这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都是一种过度消费。”严纯华说。 严纯华认为,我们需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形成第二次飞跃,完成从生产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转变。 “我国的稀土是资源第一,生产第一,出口第一,应用第一。”严纯华表示,“但我们的产值并未与之匹配,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稀土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科研命题,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和外交话题。在过去30年里,国外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便宜货过活。但最近几年,他们却开始“希望占据技术制高点,以弥补他们在资源方面的劣势,抓住一两个拳头产品反制我们”。 尽管掌握着地下的巨大资源财富,但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中国化学人恐怕必须开始建立新的工作方式。 “中国化学家需要联合起来” 这次报告会由中科院化学部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和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承办。 它不但是“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学部“科学创新与战略决策高层论坛”开坛主题以及北京大学“化学文化节”闭幕式。 中国化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以前各家机构之间也有合作,但像今年这样广泛、大规模的合作,还是第一次。”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吴凯认为,化学做了许多好事,但这些好事的社会效果,却总是被少数重大失误所湮没。 作为合成化学方面的专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国人对化学的评价却依然有失公允。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认为,人们对化学的不满源于各部门、各单位各管一摊,没有形成大的工作网络。 以水污染治理为例,“现在是水利部、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各管一块。九龙治水是很大的问题。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都做得不好。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化学虽然作出了无数有益的贡献,但许多人一想到化学,还是会把它和高污染、高能耗、不健康等同起来。”丁奎岭说,“这需要我国化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去消除这些偏见。” 《科学时报》 (2011-06-13 A1 要闻) 作者:丁佳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3 9:22:16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化学家为中国探索更多可能 “大化学”时代初露端倪 [科学时报 丁佳报道] 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目前,国际化学年活动正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热烈展开。作为国际化学年的提案国之一,中国除了积极推动此项议案获得联合国的通过外,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 2011年行将过半,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活动也渐入佳境。6月7日,“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在京举办。 当天,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这场活动是中国化学界的一次盛会,而代表着中国化学各大领域的机构和学者,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在一起。 百年化学 全面开花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对国际化学年的活动一直非常支持。本次报告会上,白春礼在题为《化学:发现与创造的科学》的报告中指出,百年来,化学建立了重要的理论体系,创造了新的物质;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化学也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造纸、中草药、火药、冶金、陶瓷……从古代开始,化学就一直伴随古人的生产和生活。1901年,近代化学传入中国。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20世纪,在化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化学家不遑多让,侯氏制碱法、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让中国人的名字写在了化学的荣誉榜上。 近几十年,基础研究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化学家在“拼基础研究”、“拼论文”的竞争中,给中国科学赚足了分数。 2008年,中国大陆在化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化学家在两大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增长到原来的9.8倍和8.4倍;此外,截至2011年5月17日,共有约50名中国学者在20种比较重要的化学类期刊任职。 “化学在人类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未来,白春礼认为,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将促进化学的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带来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上,也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正像许多其他学科一样,中国要从化学大国迈向化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不平坦的化学强国路 “煤”这个字,让人喜忧参半。 我国是产煤大国。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7.36亿吨,2006年为23.3亿吨,2010年为32.4亿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份发布的通报,2011年前4个月,中国原煤产量就达到11.2亿吨。 在煤炭产量连年增长的同时,黑煤窑、矿难、环境污染、煤价飞涨等有关煤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就连专门研究煤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国也承认,“煤炭是一种低劣的能源”。 不过,中国对煤的依赖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摆脱的。2009年,我国消费了20亿吨标煤,这个数字到了2010年飙升至30亿吨。而根据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透露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对煤的需求将达到40亿吨标煤,2030年还将增至45亿吨标煤。 王建国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至少30年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甚至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对煤的依赖,山西的运煤路上一堵车,大家马上就会感到能源紧张。” 中国的煤很多,但在王建国看来,我们用了很多煤,但却并没有用好。“比如说,我国油气资源严重短缺,但还要烧这么多汽油去拉煤,中国的能源结构非常扭曲。” 其实在煤炭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煤既是能源,也是非常宝贵的碳资源。”王建国认为,煤单纯地烧掉太可惜,应该拿出一部分煤作为碳资源,制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以补充石油资源的不足。 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还能缓解石油缺口,这样的煤才是王建国心中那个清洁的未来。 王建国爱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严纯华却钟爱“一捧土”。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10年1月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36%,位居第一。我国的稀土不仅地域分布广,资源丰富,而且便于开采。 在中科院院士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解决了资源开采、分离、加工等最关键的问题。我国花了20年时间,完成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 1988年,中国取代了日、法、美成为全球第一稀土供应国。“可是在全球都停止开采的时候,我们还在充老大。这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都是一种过度消费。”严纯华说。 严纯华认为,我们需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形成第二次飞跃,完成从生产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转变。 “我国的稀土是资源第一,生产第一,出口第一,应用第一。”严纯华表示,“但我们的产值并未与之匹配,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稀土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科研命题,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和外交话题。在过去30年里,国外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便宜货过活。但最近几年,他们却开始“希望占据技术制高点,以弥补他们在资源方面的劣势,抓住一两个拳头产品反制我们”。 尽管掌握着地下的巨大资源财富,但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中国化学人恐怕必须开始建立新的工作方式。 “中国化学家需要联合起来” 这次报告会由中科院化学部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和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承办。 它不但是“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学部“科学创新与战略决策高层论坛”开坛主题以及北京大学“化学文化节”闭幕式。 中国化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以前各家机构之间也有合作,但像今年这样广泛、大规模的合作,还是第一次。”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吴凯认为,化学做了许多好事,但这些好事的社会效果,却总是被少数重大失误所湮没。 作为合成化学方面的专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国人对化学的评价却依然有失公允。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认为,人们对化学的不满源于各部门、各单位各管一摊,没有形成大的工作网络。 以水污染治理为例,“现在是水利部、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各管一块。九龙治水是很大的问题。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都做得不好。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化学虽然作出了无数有益的贡献,但许多人一想到化学,还是会把它和高污染、高能耗、不健康等同起来。”丁奎岭说,“这需要我国化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去消除这些偏见。” 《科学时报》 (2011-06-13 A1 要闻) 作者:丁佳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3 9:22:16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化学家为中国探索更多可能 “大化学”时代初露端倪 [科学时报 丁佳报道] 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目前,国际化学年活动正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热烈展开。作为国际化学年的提案国之一,中国除了积极推动此项议案获得联合国的通过外,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 2011年行将过半,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活动也渐入佳境。6月7日,“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在京举办。 当天,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这场活动是中国化学界的一次盛会,而代表着中国化学各大领域的机构和学者,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在一起。 百年化学 全面开花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对国际化学年的活动一直非常支持。本次报告会上,白春礼在题为《化学:发现与创造的科学》的报告中指出,百年来,化学建立了重要的理论体系,创造了新的物质;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化学也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造纸、中草药、火药、冶金、陶瓷……从古代开始,化学就一直伴随古人的生产和生活。1901年,近代化学传入中国。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20世纪,在化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化学家不遑多让,侯氏制碱法、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让中国人的名字写在了化学的荣誉榜上。 近几十年,基础研究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化学家在“拼基础研究”、“拼论文”的竞争中,给中国科学赚足了分数。 2008年,中国大陆在化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化学家在两大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增长到原来的9.8倍和8.4倍;此外,截至2011年5月17日,共有约50名中国学者在20种比较重要的化学类期刊任职。 “化学在人类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未来,白春礼认为,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将促进化学的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带来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上,也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正像许多其他学科一样,中国要从化学大国迈向化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不平坦的化学强国路 “煤”这个字,让人喜忧参半。 我国是产煤大国。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7.36亿吨,2006年为23.3亿吨,2010年为32.4亿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份发布的通报,2011年前4个月,中国原煤产量就达到11.2亿吨。 在煤炭产量连年增长的同时,黑煤窑、矿难、环境污染、煤价飞涨等有关煤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就连专门研究煤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国也承认,“煤炭是一种低劣的能源”。 不过,中国对煤的依赖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摆脱的。2009年,我国消费了20亿吨标煤,这个数字到了2010年飙升至30亿吨。而根据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透露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对煤的需求将达到40亿吨标煤,2030年还将增至45亿吨标煤。 王建国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至少30年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甚至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对煤的依赖,山西的运煤路上一堵车,大家马上就会感到能源紧张。” 中国的煤很多,但在王建国看来,我们用了很多煤,但却并没有用好。“比如说,我国油气资源严重短缺,但还要烧这么多汽油去拉煤,中国的能源结构非常扭曲。” 其实在煤炭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煤既是能源,也是非常宝贵的碳资源。”王建国认为,煤单纯地烧掉太可惜,应该拿出一部分煤作为碳资源,制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以补充石油资源的不足。 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还能缓解石油缺口,这样的煤才是王建国心中那个清洁的未来。 王建国爱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严纯华却钟爱“一捧土”。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10年1月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36%,位居第一。我国的稀土不仅地域分布广,资源丰富,而且便于开采。 在中科院院士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解决了资源开采、分离、加工等最关键的问题。我国花了20年时间,完成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 1988年,中国取代了日、法、美成为全球第一稀土供应国。“可是在全球都停止开采的时候,我们还在充老大。这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都是一种过度消费。”严纯华说。 严纯华认为,我们需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形成第二次飞跃,完成从生产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转变。 “我国的稀土是资源第一,生产第一,出口第一,应用第一。”严纯华表示,“但我们的产值并未与之匹配,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稀土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科研命题,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和外交话题。在过去30年里,国外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便宜货过活。但最近几年,他们却开始“希望占据技术制高点,以弥补他们在资源方面的劣势,抓住一两个拳头产品反制我们”。 尽管掌握着地下的巨大资源财富,但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中国化学人恐怕必须开始建立新的工作方式。 “中国化学家需要联合起来” 这次报告会由中科院化学部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和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承办。 它不但是“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学部“科学创新与战略决策高层论坛”开坛主题以及北京大学“化学文化节”闭幕式。 中国化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以前各家机构之间也有合作,但像今年这样广泛、大规模的合作,还是第一次。”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吴凯认为,化学做了许多好事,但这些好事的社会效果,却总是被少数重大失误所湮没。 作为合成化学方面的专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国人对化学的评价却依然有失公允。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认为,人们对化学的不满源于各部门、各单位各管一摊,没有形成大的工作网络。 以水污染治理为例,“现在是水利部、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各管一块。九龙治水是很大的问题。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都做得不好。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化学虽然作出了无数有益的贡献,但许多人一想到化学,还是会把它和高污染、高能耗、不健康等同起来。”丁奎岭说,“这需要我国化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去消除这些偏见。” 《科学时报》 (2011-06-13 A1 要闻) 作者:丁佳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3 9:22:16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化学家为中国探索更多可能 “大化学”时代初露端倪 [科学时报 丁佳报道] 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目前,国际化学年活动正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热烈展开。作为国际化学年的提案国之一,中国除了积极推动此项议案获得联合国的通过外,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 2011年行将过半,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活动也渐入佳境。6月7日,“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在京举办。 当天,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这场活动是中国化学界的一次盛会,而代表着中国化学各大领域的机构和学者,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在一起。 百年化学 全面开花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对国际化学年的活动一直非常支持。本次报告会上,白春礼在题为《化学:发现与创造的科学》的报告中指出,百年来,化学建立了重要的理论体系,创造了新的物质;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化学也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造纸、中草药、火药、冶金、陶瓷……从古代开始,化学就一直伴随古人的生产和生活。1901年,近代化学传入中国。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20世纪,在化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化学家不遑多让,侯氏制碱法、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让中国人的名字写在了化学的荣誉榜上。 近几十年,基础研究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化学家在“拼基础研究”、“拼论文”的竞争中,给中国科学赚足了分数。 2008年,中国大陆在化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化学家在两大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增长到原来的9.8倍和8.4倍;此外,截至2011年5月17日,共有约50名中国学者在20种比较重要的化学类期刊任职。 “化学在人类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未来,白春礼认为,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将促进化学的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带来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上,也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正像许多其他学科一样,中国要从化学大国迈向化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不平坦的化学强国路 “煤”这个字,让人喜忧参半。 我国是产煤大国。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7.36亿吨,2006年为23.3亿吨,2010年为32.4亿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份发布的通报,2011年前4个月,中国原煤产量就达到11.2亿吨。 在煤炭产量连年增长的同时,黑煤窑、矿难、环境污染、煤价飞涨等有关煤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就连专门研究煤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国也承认,“煤炭是一种低劣的能源”。 不过,中国对煤的依赖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摆脱的。2009年,我国消费了20亿吨标煤,这个数字到了2010年飙升至30亿吨。而根据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透露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对煤的需求将达到40亿吨标煤,2030年还将增至45亿吨标煤。 王建国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至少30年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甚至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对煤的依赖,山西的运煤路上一堵车,大家马上就会感到能源紧张。” 中国的煤很多,但在王建国看来,我们用了很多煤,但却并没有用好。“比如说,我国油气资源严重短缺,但还要烧这么多汽油去拉煤,中国的能源结构非常扭曲。” 其实在煤炭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煤既是能源,也是非常宝贵的碳资源。”王建国认为,煤单纯地烧掉太可惜,应该拿出一部分煤作为碳资源,制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以补充石油资源的不足。 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还能缓解石油缺口,这样的煤才是王建国心中那个清洁的未来。 王建国爱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严纯华却钟爱“一捧土”。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10年1月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36%,位居第一。我国的稀土不仅地域分布广,资源丰富,而且便于开采。 在中科院院士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解决了资源开采、分离、加工等最关键的问题。我国花了20年时间,完成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 1988年,中国取代了日、法、美成为全球第一稀土供应国。“可是在全球都停止开采的时候,我们还在充老大。这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都是一种过度消费。”严纯华说。 严纯华认为,我们需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形成第二次飞跃,完成从生产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转变。 “我国的稀土是资源第一,生产第一,出口第一,应用第一。”严纯华表示,“但我们的产值并未与之匹配,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稀土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科研命题,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和外交话题。在过去30年里,国外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便宜货过活。但最近几年,他们却开始“希望占据技术制高点,以弥补他们在资源方面的劣势,抓住一两个拳头产品反制我们”。 尽管掌握着地下的巨大资源财富,但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中国化学人恐怕必须开始建立新的工作方式。 “中国化学家需要联合起来” 这次报告会由中科院化学部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和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承办。 它不但是“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学部“科学创新与战略决策高层论坛”开坛主题以及北京大学“化学文化节”闭幕式。 中国化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以前各家机构之间也有合作,但像今年这样广泛、大规模的合作,还是第一次。”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吴凯认为,化学做了许多好事,但这些好事的社会效果,却总是被少数重大失误所湮没。 作为合成化学方面的专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国人对化学的评价却依然有失公允。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认为,人们对化学的不满源于各部门、各单位各管一摊,没有形成大的工作网络。 以水污染治理为例,“现在是水利部、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各管一块。九龙治水是很大的问题。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都做得不好。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化学虽然作出了无数有益的贡献,但许多人一想到化学,还是会把它和高污染、高能耗、不健康等同起来。”丁奎岭说,“这需要我国化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去消除这些偏见。” 《科学时报》 (2011-06-13 A1 要闻)
2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改难从权力中突围
xscjack 2011-3-22 15:25
作者:熊丙奇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22 9:32:36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熊丙奇:“国家教育特区”难仿“经济特区”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近日建议,仿照“经济特区”的做法,由中央确定“国家教育特区”,赋予一系列权利和优惠政策,允许这些区域在全国推进的教育体制改革试验中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本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确定的教育改革推进思路,去年底已启动10大任务500项改革的试点。而建立“国家教育特区”,对一系列改革进行集中试点,无疑可为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积累更全面的经验。为此,这一建议得到不少舆论的呼应。 我赞成“先行先试”,毕竟我国教育人口众多,教育问题错综复杂,统一推进会有诸多难题。进而,办“教育特区”,也有其现实意义。但是,办“教育特区”,很难仿照办“经济特区”的做法,而必须考虑教育改革本身的特点。总体看来,《纲要》已经倡导改革,包括大学自主招生、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等,可在具体推进中,到处是不想改的阻力。教育改革有受制度局限的问题,因此要放权给地方大胆教改;同时,教育改革还有地方政府愿不愿意真改的问题,因为教改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放权的过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育特区”如真成为“特区”,区中的学校,应当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就牵涉到大学的自主招生、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转变校领导的选拔任用机制,调整财政拨款方式,在中小学内实行民主管理,发挥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作用等等教育体制改革,对此,不知有哪个省市愿意主动成为特区?笔者对比了国家版教改《纲要》和地方版教改《纲要》,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地方版普遍保守,一些关键改革,根本提都没提。 依照《纲要》精神,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而在学校内部,则是学校行政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权。地方办“教育特区”,无疑是争取中央向地方放权,可是,地方政府获得权利之后,会否向学校放权,而学校获权之后,又会否向教师和学生放权呢? 现实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答案,地方政府和学校主动向教师和学生放权的可能性很小。就拿已经试点9个年头的大学自主招生改革来说,试点学校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然而,学生的选择权一点也没增加,反而增加了考试成本和考试负担。再看已经启动的500项改革试点,很多教育人士对试点效果不乐观,因为有不少试点单位和地区,想的是获得怎样的权利和优惠,却没想到怎样对自己也“革命”。 办“经济特区”,获得中央赋权和优惠条件,能解放生产活力,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办“教育特区”,再按这样的思路,就可能变为一些地方和学校利用某些权利和优惠,去做教育产业,比如,招生规模,是不是不受限?办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是不是少管一点?学校与国外大学合作,是不是可以更大胆等等。也就是说,关注点会集中在教育利益领域,而可能对制度问题并不乐意涉及。在过去10年中,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规模浩大的大学城,在建设大学城时,各地都叫出响亮的口号,探索全新的办学模式,可大家所见的是,没有一地的大学城,出现了有新意的办学模式。 “教育特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本质上不是获得权利和优惠,而是对教育负责、拿自己率先“开刀”的改革胆识。如果以此来理解“教育特区”,从目前来看,很多改革,根本就不需要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在向学校赋权方面就可自主地大胆作为,具体包括:在本省市取消所有本地所管的大中学校的行政级别,建立新的校长遴选机制,调整政府拨款方式,建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对学校拨款,建立大学理事会治理结构,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参与中小学管理、决策的学校管理机制等等。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公众对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很关注,有媒体报道,到现在为止,南科大的学校领导机构——理事会还未建立运作,理事会章程还未得到市政府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还不明朗等。这很值得大家深思。一方面,大家渴望南科大能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可另一方面,南科大自身的办学问题,即举办者和办学者的权力、权利关系、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却并未建立。后一个方面,与是否得到中央授权几乎没有关系,作为举办者的深圳市,是完全可以明晰举办者、办学者的权利与责任,学校的财政拨款方式的。 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对于成为“经济特区”,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改革积极性,而对于教育改革,是否有这么强的积极性和迫切性,却很难说。教育改革在过去10多年中一直挂在各级政府官员嘴边,但实质性的教改很少,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体制内普遍缺乏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因为无论从管理教育的官员,还是到学校的领导和办学骨干,都是现行教育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才有从上到下,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教改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特区”如果作为一种试点,当是国家要求其改革,在赋权的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向学校放权,实现学校内部的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分离。在笔者看来,如果要真进行教改,比这种试点方案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教改措施提交各级人大审议,通过之后变为必须执行的教育法规。否则,极有可能出现教育权力最终还是掌握在行政部门的情况,不管采取项目试点还是“特区”方式,教改都难从权力中突围。 《科学时报》 (2011-3-22 B1 大学周刊)
个人分类: 按类别|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匿名先生的评论》
热度 3 cyj 2011-3-22 14:33
《答匿名先生的评论》 先生在评论中说: 1 )“中国社会中也有不法分子,难道舆论要说都是国家的错才产生了那些个犯罪分子?” 我们在王建华书记在北京,连篇累牍发表歪曲事实的高论的时候,做一点点“以正视听”的分析,和先生上述的问题,怎么能够同日而语。 我们倒是觉得,先生上述观点,这恰恰是造假者束鵬程始终为造假者李连生们开脱责任所制造的舆论,把我们对造假者的揭发歪曲为炮轰交大! 2 )先生宣传的“我觉得当今的重中之中不是再宣告谁对谁错,因为对错已经都分的很清楚了,地球人都知道造假者不为大众所荣,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样防止养成第二个李连生,第三个李连生。”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不将第一个李连生及束鵬程的问题彻底闹清楚,如果第一个李连生赤裸裸的造假,在保护伞的庇护下,既没有向全校师生员工承认错误,又轻轻松松一走了之,而且还重蹈了异地高迁的复辙。这种现象是全国人民的预期的结果吗? 请问,放弃现实的真正的典型案件的处理和分析,起到的必然是“造假无代价”的反面宣传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先生所谓的“防止养成第二个李连生,第三个李连生”的防止,岂不是故意放走身边的典型案例,去侈谈什么防止第二个吗? 很有点像西安交大王建华书记,去年焦点访谈之后, 4 月份在西安交大全校隆隆重重举行了一个月的“道德建设与学风建设学习”活动。在那一个月的学习中,没敢触动身边的典型李连生束鵬程的造假事例,侈谈“聘请外单位专家讲解典型案件,以警示全校师生”的空话、废话!其表面文章的最后成绩,就是,一、没有李连生在全校承认造假的书面材料,二、没有一个表面文章的学习总结报告。一个月的全校学习不了了之。三、是在轰轰烈烈的学习之后,不久在压缩机党支部给李连生(留党察看 1 年的)党纪处分时, 15 个党员中 7 人弃权?几乎一半党员,不同意因李连生造假处分李连生。四、造假案件的另一主角束鵬程则没事一般的免于处理,学校当局却没有给全校师生员工一个简单、但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解释! 先生认为西安交大六教授揭发作假学风的搏斗,早就应该收兵了!岂不是在肯定王建华书记去年 4 月份,耗费了一个月的演戏?岂不是散布麻醉剂! 至于先生所说的,是不是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这样的正直。”此话不假,只是我们更加担心的是,在西安交大肃清歪门邪道,清除毒瘤,肃清有人故意豢养个人发家,不惜损害国家利益,不惜败坏人才培养大计的流毒远远未果的情况下,弄虚作假分子在利用一切场合散布“别有用心”的障眼法把戏。 至于先生 “作为舆论,怎能在看待问题上如此的没有包容度?!”所宣扬的理论,的确是聪明的利用了党中央胡锦涛主席的号召。对此,去年王建华书记就曾经不停顿的在全校宣讲。然而,胡锦涛主席的“包容”,恐怕不是学术腐败与反对弄虚作假“包容包容”的!而且先生的这种言论,怎么和我们几年前在《南洋大酒店》里面,得到的教诲如出一辙? 例如,要不要媒体,不要把那个企图侮辱女服务员的闵行长和副校长再曝光啦,要包容包容啊。 先生这样疾恶如仇仗义执言,至少是一位敢作敢当的正人君子,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你的真实面目如何? 我们怀疑束鵬程副校长始终打着“看客”招牌,散布维护造假者利益的高论,在继续他从前用行动毒害群众的事业,现在他利用搅和和搅乱的文字工具,继续他维护造假者的事业。我们可没有先生那种观点,认为现在平安无事啊! 您不妨把您的真名实姓公布出来,让我们大家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客观的探讨弄虚作假以及杜绝弄虚作假的大是大非问题!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为了母校承担着培养科技事业接班人的任务,而要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科技事业接班人。 第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必须恢复到原来的纯净和正派,刻苦努力,兢兢业业; 第二、学校里面的为人师表者,起码要端端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第三,对于被束鵬程及其李连生熏陶毒害了十几年的风气。必须做一次思想和认识层面的清理。束鵬程李连生必须对十几年来欺骗玩弄了三个单位的行为,向全校师生员工进行认真的检讨! 第四、对于 2007 年教育部一等奖这么清楚、简单的造假案件,从一开始便进行文明镇压的党委书记,对于“为什么要唯造假者的马首是瞻,为什么居然努力的和举报人对着干”的缘故,必须向全校师生员工做出一次公开的解释。并且取得全校公开投票的谅解,才能够继续充当母校航船舵手的掌舵这个资格。这是由于,从 5 年的历史实践中,完全证实:党中央英明政策确定后,学校一把手的政治觉悟和素质,就是高等学校发展前进的生命线! 王建华 5 年来,对于束鵬程李连生的长期从事欺骗行为,作为学校的党委书记,非但没有在“风起于青萍之末”便早期清除;相反,当作假的恶风都刮得天昏地暗的情况下,犹然充当造假者的保护伞。这种情况下,王建华不引咎辞职,西安交大怎么能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阔步前进?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解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犹然孜孜不倦地在进行战斗的致因! 博主六人 2011 年 3 月 22 日 .
19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二章 数学的性质 Chapter 2: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1-3-22 13:02
英语原文:AAAS 汉语译文:cast 双语文本对照处理:邹晓辉 第二章 数学的性质 Chapter 2: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数学 依靠的是 两样东西: 逻辑与创造。 而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则有两个目的:各种实用的目的以及数学的内在趣味。对于一些人,这里不仅仅指职业数学家, 数学的精髓 在于它的美妙和它对于智力的挑战。对于另一些人,包括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 数学的首要价值 是它如何能够被应用于他们的工作之中。因为数学 在现代文化中扮演着中心的角色 ,所以对 数学性质 的基本了解成为 科学素养 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将数学视为 科学活动 的一部分,了解 数学思维的本质 ,并熟悉重要的数学 概念和技巧 。 Mathematics relies on both logic and creativity , and it is pursued both for a variety of practical purposes and for its intrinsic interest. For some people, and not only professional mathematicians, the essence of mathematics lies in its beauty and its intellectual challenge. For others, including many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e chief value of mathematics is how it applies to their own work. Because mathematics plays such a central role in modern culture , som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is requisite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 To achieve this, students need to perceive mathematics as part of the scientific endeavor, comprehend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 and become familiar with key mathematical ideas and skills .   本章 重点突出 作为 科学探索 之一部分的数学,然后是作为一个过程或一种思维的数学。涉及数学概念的建议将在第九章“ 数学世界 ”中给出,有关数学技巧的建议则包括在第十二章“ 思维习惯 ”中。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mathematics as part of the scientific endeavor and then on mathematics as a process, or way of thinking.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o mathematical idea s are presented in Chapter 9, The Mathematical World , and those on mathematical skill s are included in Chapter 12, Habits of Mind .   ■ 建 议 规律与关系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数学是研究 规律和关系 的科学 。 作为一门 理论学科 ,数学探索 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 ,并不考虑这些抽象在现实世界是否存在对应的事物。 这些抽象概念 可以是 从一串数列到几何图形,到方程式的任何事物。譬如:“能否形成质数之间的区间规律 ? ”作为一个理论问题, 数学家只关心找出这种规律,或者证明其不存在 ; 而不管它是否有用。 又如,在正多面体的体积近于零时,数学家推导其表面积的改变的表达式时,并不考虑几何学中正多面体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是否一致。 Mathematics is the science of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 As a theoretical discipline, mathematics explore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among abstractions without concern for whether those abstractions have counterparts in the real world. The abstractions can be anything from strings of numbers to geometric figures to sets of equations. In addressing, say, "Does the interval between prime numbers form a pattern?" as a theoretical question, mathematicians are interested only in finding a pattern or proving that there is none, but not in what use such knowledge might have . In deriving, for instance, an expression for the change in the surface area of any regular solid as its volume approaches zero, mathematicians have no interest in any correspondence between geometric solids and physical objects in the real world.    理论数学研究的中心是在每个学科领域中确定少量的基本概念和规则,从这些概念和规则中能通过逻辑演绎得出该学科领域的其他一切有意义的概念和规则 。 和其他科学家一样,数学家 对发现先前不相关的数学分支间的联系,或从某些更综合的理论中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 许多人认为数学的奥妙不在于发现它的完美和复杂,相反在于 找到最经济和简单的表述和论证。 随着数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了各自发展的数学分支间越来越多的联系,例如代数的符号表达方式和几何空间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这些相互交叉的联系使人们能洞察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能加强对整体结构的正确性和同一性的理解。 A central line of investigation in theoretical mathematics is identifying in each field of study a small set of basic ideas and rules from which all other interesting ideas and rules in that field can be logically deduced. Mathematicians, like other scientists, are particularly pleased when previously unrelated parts of mathematics are found to be derivable from one another, or from some more general theory . Part of the sense of beauty that many people have perceived in mathematics lies not in finding the greatest elaborateness or complexity but on the contrary, in finding the greatest economy and simplicity of representation and proof. As mathematics has progressed, more and more relationships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parts of it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separately—for example, between the 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of algebra and the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f geometry. These cross-connections enable insights to be developed into the various parts; together, they strengthen belief in the correctness and underlying un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数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许多数学家将注意力放在解决现实世界中发生的问题上。他们探讨数学的规律和关系。在研究中,数学家使用的技巧和研究理论数学采用的技巧类似。 其区别主要在于目的不同 。应用数学家与理论数学家相反,注重实用性。他们在研究上面提到的质数规律时, 可能研究质数的区间规律,从而开发出一个新的数字信息编码系统 。他们解决面积和体积关系问题时, 把它作为研究晶体特性模型的一个步骤 。 Mathematics is also an applied science . Many mathematician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solving problems that originate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They too search for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and in the process they use techniques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doing purely theoretical mathematics. The difference is largely one of intent . In contrast to theoretical mathematicians, applied mathematicians, in the examples given above, might study the interval pattern of prime numbers to develop a new system for coding numerical information , rather than as an abstract problem. Or they might tackle the area/volume problem as a step in producing a model for the study of crystal behavior.   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的 研究结果常常互相影响 。理论数学的发现常常 ( 有的在几十年以后 ) 产生无法估计的价值。 例如 ,对随机事件的数学性质研究,后来导致人们用它改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实验设计。 相反,为了解决公平地收取长途电话费问题,数学家发明了复杂网络数学。 理论数学与其他科学不同,它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 。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 它的贡献在于 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often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 discoveries of theoretical mathematicians frequently turn out—sometimes decades later—to have unanticipated practical value. Studies on the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of random events, for example , led to knowledge that later made it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in the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Conversely, in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illing long-distance telephone users fairly, mathematicians made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about the mathematics of complex networks. Theoretical mathematics, unlike the other sciences, is not constrained by the real world , but in the long run it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at world. 数学、科学和技术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的 抽象性 使它具有其他人类思维活动所不具有的 通用性 。数学可以在商业、工业、音乐、历史、政治、运动、医学、农业、工程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应用。 数学同其他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 关系极其紧密 。 这是出于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Because of its abstractness , mathematics is universal in a sense that other fields of human thought are not. It finds useful applications in business, industry, music, historical scholarship, politics, sports, medicine,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and the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the other fields of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 is especially strong . This is so for several reason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 科学和数学结盟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许多世纪以前。 科学为数学提出了值得研究的有趣问题,数学为科学提供了有力的用于分析数据的工具。 数学家出于自身爱好研究出来的抽象范式,日后科学就会发挥出很大作用。 科学和数学都试图找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关系 ,从这一意义来说,它们都是科学事业的一部分。 The alliance betwee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has a long history, dating back many centuries. Science provides mathematics with interesting problems to investigate, and mathematics provides science with powerful tools to use in analyzing data. Often, abstract patterns that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own sake by mathematicians have turned out much later to be very useful in science.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re both trying to discover general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 and in this sense they are part of the same endeavor.   ■ 数学是科学的 主要术语 。 在准确表达科学概念时,数学符号具有极高的价值。 例如: a=F / m ,这不只是将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力除以物体的质量这一概念简化成公式,而且也是对这些变量关系的准确表述。 更重要的是, 数学提供了 科学的法则 ——即严格地分析科学概念和数据的 原则 。 Mathematics is the chief language o f science. The symbolic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has turned out to be extremely valuable for expressing scientific ideas unambiguously. The statement that a=F/m is not simply a shorthand way of saying that the acceleration of an object depends on the force applied to it and its mass; rather, it is a precise statement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ose variables. More important, mathematics provides the grammar of science — the rules for analyzing scientific ideas and data rigorously.   ■ 数学和科学具有许多 共性 。包括都具有对 可以理解的规则 的信念; 想象力和严格逻辑 的相互影响; 诚实与公开 的思想; 同行评论 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个取得重大发现 的价值;国际范围和随着大功率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have many features in common. These include a belief in understandable order ; an interplay of imagination and rigorous logic ; ideals of honesty and openness ;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peer criticism ; the value placed on being the first to make a key discovery ; being international in scope; and ev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ful electronic computers, being able to use technology to open up new fields of investigation.   ■ 数学和技术的 互动富有成效。 例如 ,数学中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对设计计算机硬件和编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数学对工程学也做出了更广泛的贡献。用数学描述一个复杂系统的特性时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它。在模拟时,还可以修改设计特点和操作条件,以便找出最佳设计方案。 计算机技术则开辟了一系列全新的数学领域 ,甚至在验证的性质上也是如此。它将继续帮助解决曾经令人却步的问题。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have also developed a fruitful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 The mathematics of connections and logical chains, for example ,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design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programming techniques. Mathematics also contributes more generally to engineering, as in describing complex systems whose behavior can then be simulated by computer. In those simulations, design feature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can be varied as a means of finding optimum designs. For its part,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opened up whole new areas in mathematics , even in the very nature of proof, and it also continues to help solve previously daunting problems. 数学探索 MATHEMATICAL INQUIRY   运用数学表达概念或解决问题, 至少包括三个步骤 : (1) 抽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些方面; (2) 运用逻辑原理进行抽象思维,发现新的关系; (3) 注意新的关系对原有问题是否有用。 Using mathematics to express ideas or to solve problems involves at least three phases: (1) representing some aspects of things abstractly, (2) manipulating the abstractions by rules of logic to find new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nd (3) seeing whether the new relationships say something useful about the original things.   抽象和符号表述 Abstraction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数学思维常常由抽象开始,这就是说,注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物的共性。 不论是现实的,还是假设的, 事物的共性 都可以用符号表示,如数字、字母、标记、图表、几何制图以及文字。 所有数字都是抽象的产物, 它们代表一组物体或事件的 规模 ,或者代表一组事物的 顺序 。圆形就是从人的脸、花朵、车轮或者扩散的波纹引申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字母 A 可能是从任何形状物体的表面积、所有做加速运动的物体或者从所有具有某些特性的物体抽象而成。符号“ + ”代表加法过程,不论是加苹果、加橘子、加小时或者加英里/小时,都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 不仅可以对具体物体或过程进行抽象,也可以对抽象本身再抽象,如数字的种类 ( 如偶数 ) 。 Mathematical thinking often begins with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on—that is, noticing a similarity between two or more objects or events. Aspects that they have in common , whether concrete or hypothetical, can be represented by symbols such as numbers, letters, other marks, diagrams, geometrical constructions, or even words . Whole numbers are abstractions that represent the size of sets of things and events or the order of things within a set. The circle as a concept is an abstraction derived from human faces, flowers, wheels, or spreading ripples; the letter A may be an abstraction for the surface area of objects of any shape,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all moving objects, or for all objects having some specified property; the symbol + represents a process of addition, whether one is adding apples or oranges, hours, or miles per hour. And abstractions are made not only from concrete objects or processes; they can also be made from other abstractions, such as kinds of numbers (the even numbers, for instance).    这种抽象使数学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某些特性上,并且根据需要进行替换,而不需要继续记住事物的其他特性。 就数学而言,一个三角形是代表船帆的面积,还是代表两条视线汇合的视域,这并不重要。 数学家可以借助两者中任何一种概念,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工作 。进行抽象分析时,只要注意不要忽略对研究结果有重要作用的特征,研究将变得简便而有效。 Such abstraction enables mathematicians to concentrate on some features of things and relieves them of the need to keep other features continually in mind. As far as mathematics is concerned,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a triangle represents the surface area of a sail or the convergence of two lines of sight on a star; mathematicians can work with either concept in the same way. The resulting economy of effort is very useful—provided that in making an abstraction, care is taken not to ignore features tha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the events being studied.   运用数学表达式 Manipulating Mathematical Statements    在进行抽象分析和选用符号表述方式后,符号可以按照严格的定义进行各种组合运算。 有时,这种组合运算有着确定的目标,有时则根据实验要求和范围条件进行各种组合尝试,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情。 有时,一个恰当的运算处理可以利用直觉从构成运算的字词和符号中轻而易举地得到验证,有时则要通过反复试验进行一系列有价值的运算处理。 After abstractions have been made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m have been selected, those symbols can be combined and recombined in various ways according to precisely defined rules. Sometimes that is done with a fixed goal in mind; at other times it is done in the context of experiment or play to see what happens. Sometimes an 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can be identified easily from the intuitive meaning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and symbols; at other times a useful series of manipulations has to be worked out by trial and error.   人们常用一串符号 组成表述式 来表达某些概念或定理。 例如 :用符号“ A ”代表任何正方形的面积,符号“ S ”代表边长,则构成方程式 A=S2 。这个方程式具体说明了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它也说明除了边长以外,正方形面积与其他因素无关。根据普通代数原理还可以得知,如果正方形的边长增加 1 倍,正方形的面积就会增加 4 倍。更全面地讲,运用这个公式,不论边长怎样变化,都能求出面积的大小。反过来说,也能知道面积的变化对边长的影响。 Typically, strings of symbols are combined into statements that express ideas or propositions. For example, the symbol A for the area of any square may be used with the symbol s for the length of the square's side to form the proposition A = s2. This equation specifies how the area is related to the side—and also implies that it depends on nothing else. The rules of ordinary algebra can then be used to discover that if the length of the sides of a square is doubled, the square's area becomes four times as great. More generally, this knowledge makes it possible to find out what happens to the area of a square no matter how the length of its sides is changed, and conversely, how any change in the area affects the sides.   将数学发现形成抽象关系的作法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现在还在扩展,有些被修改。尽管数学起源于计算和测量的具体经验,并经过了多层次的抽象。发展到今天, 它依靠 内部逻辑运算 甚于 机械论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抽象运算处理倒像一场游戏,起初,建立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做些适合规则的变动,其中也包括创立一些新的规则或者找出旧规则间的新关系。 对新概念正确性的检验在于它们是否一致和它们同其他规则是否具有逻辑关系 。 Mathematical insights into abstract relationships have grown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y are still being extended—and sometimes revised. Although they began in the concrete experience of counting and measuring, they have come through many layers of abstraction and now depend much more on internal logic than on mechanical demonstration . In a sense, then, the manipulation of abstractions is much like a game: Start with some basic rules, then make any moves that fit those rules—which includes inventing additional rules and finding new connections between old rules. The test for the validity of new ideas is whether they are consistent and whether they relate logically to the other rules.   应用 Application    人们可以增加对事物的洞察力 。通过抽象表达方式获得的数学关系,有时能正确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则不能。例如, 2 杯水加上 3 杯水,通过数学抽象运算: 2+3=5 ,获得正确的答案是 5 杯水。然而, 2 杯糖加上 3 杯热茶,如果采用同样的抽象运算方法,答案也是 5 ,但是,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因为,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后,实际结果只是获得 4 杯多一点很甜的茶。这种简单的数量相加只适用于第一种场合,不适用于第二种场合。 只有知道两种场合在物质上的差别才能判断其结果。 因此,为了能够很好地运用和阐明数学, 还需要关注抽象运算在数字有效性以外的知识。并且,还要考虑怎样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特性。 Mathematical processes can lead to a kind of model of a thing, from which insights can be gained about the thing itself. Any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arrived at by manipulating abstract statements may or may not convey something truthful about the thing being modeled. For example, if 2 cups of water are added to 3 cups of water and the abstract mathematical operation 2+3 = 5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the correct answer is 5 cups of water. However, if 2 cups of sugar are added to 3 cups of hot tea and the same operation is used, 5 is an incorrect answer, for such an addition actually results in only slightly more than 4 cups of very sweet tea. The simple addition of volumes is appropriate to the first situation but not to the second— something that could have been predicted only by knowing something of the physical differences in the two situations. To be able to use and interpret mathematics wel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e concerned with more than the mathematical validity of abstract operations and to also take into account how well they correspond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things represented.    有时,常识就足以使人确定数学结果是否恰当, 例如 ,有一个姑娘现年身高 5 英尺 5 英寸 ,如果每年长高一英寸,问 20 年以后这个姑娘有多高 ? 按计算法则应该是,生长率乘以时间,加上现年的身高得 7 英尺 1 英寸。 常识告诉我们这个 7 英尺 1 英寸身高的答案是很不可能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用其他数学模式求解, 例如 ,可以利用有极限的曲线解答。然而,有时或许很难预料数学结果是否恰当,例如在预测股票市场的价格和地震时便是如此。 Sometimes common sense is enough to enable one to decide whether the results of the mathematics are appropriate. For example , to estimate the height 20 years from now of a girl who is 5' 5" tall and growing at the rate of an inch per year, common sense suggests rejecting the simple "rate times time" answer of 7' 1" as highly unlikely, and turning instead to some other mathematical model, such as curves that approach limiting values. Sometimes, however, it may be difficult to know just how appropriate mathematical results are—for example, when trying to predict stock-market prices or earthquakes.   进行一轮数学推理往往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在表述结果或进行计算时要尝试各种变化。事实上,计算的各步骤都会有退、进的跳跃,数学并不存在“应该如何运算”这样的硬性规定。 典型的数学运算过程,总要一阵一阵地走许多弯路,甚至进入死胡同。然而,可以继续进行运算,直到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止。 Often a single round of mathematical reasoning does not produc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s, and changes are tried in how the representation is made or in the operations themselves. Indeed, jumps are commonly made back and forth between steps, and there are no rules that determine how to proceed. The process typically proceeds in fits and starts, with many wrong turns and dead ends. This process continues until the results are good enough.   但是, 计算结果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 ?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如何使用其结果,取决于误差的后果,取决于设计和实现一个更准确答案所需的可能的费用。 例如 ,在计算糕点配方时,用糖量误差 1 %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在计算空间探测器的轨道时,如果出现 1 %的误差,就会造成大灾难。 准确度问题的重要性导致了数学计算过程的发展,既要估计计算结果的偏差度,也要考虑进行多少次计算才能达到所希望的准确度。 But what degree of accuracy is good enough? The answer depends on how the result will be used, on the consequences of error, and on the likely cost of modeling and computing a more accurate answer. For example, an error of 1 percent in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sugar in a cake recipe could be unimportant, whereas a similar degree of error in computing the trajectory for a space probe could be disastrous. The importance of the "good enough" question has led, howev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processes for estimating how far off results might be and how much computation would b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egree of accuracy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2401 次阅读|3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21/2011
xupeiyang 2011-3-22 11:28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Rifaximin improves driving simulator performance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patients with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Gastroenterology Gastroenterology 5 4 Effect and clinical prediction of worsening renal function in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m J Cardiol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5 6 Internal Medicine 5 6 Cardiology 5 4 Long-term Results of an Obesity Program in an Ethnically Diverse Pediatric Population. Pediatrics Pediatrics (General) 6 6 Alternative rehydration 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lessons for resource-limited care. Pediatrics Emergency Medicine 7 5 Pediatrics (General) 6 6 Accuracy of bacterial DNA testing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Health Technol Assess Oncology - Pediatric 5 5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Hypertension: A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Arch Intern Med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Cardiology 6 5 Long-term Ren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Microalbuminuria: An Analysis of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Cohort. Arch Intern Med Nephrology 6 5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oal setting in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clinic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rch Intern Med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4 Gluten cause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subjects without celiac disease: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m J Gastroenterol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5 Gastroenterology 5 5 Cytarabine dose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N Engl J Med Oncology - Hematology 6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2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互联网言论自由表达受限制是各种腐败的根源
xscjack 2011-3-21 14:52
作者:雷宇 庄郑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3-21 9:56:41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武大长江特聘学者违规兼职曝灰色利益链 称系普遍现象 岁末年初,新语丝网站上的一篇举报文章把48岁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江特聘学者、副院长 刘泉声 教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篇题为《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乱象的一个例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泉声》的网帖,直指刘泉声教授违规兼职,同时担任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全职岗位工作。 举报者“不得不说”在帖子中称,“自己也算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深恶痛绝,尤其对一些所谓的学霸到处兼职,侵吞国家科技资源非常不满。” 根据“不得不说”举报中的提示,中国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却发现人才争夺背后隐现一条多方受惠的灰色利益链。 一个兼职时代的典型样本 在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网页中,刘泉声出现在专任教师一栏中:2009年7月起,刘成为该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2009年11月,刘就任该院副院长。 与此同时,在山东科技大学网站上,刘泉声又作为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出现。 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网站上,在研究队伍研究员一栏中,他的身份则是该所二级研究员。 资料显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的要求: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相关文件同时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的工作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规定:“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每年须在岗工作9个月以上。 为保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全身心地进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该《意见》甚至专门作出要求,“受聘人员聘期内不得担任校级领导职务。” “不得不说”称,网上找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二级研究员的要求, 但作为正式在册职工,似乎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也要9个月以上。 他就此推算,“这个刘泉声教授一年在三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是,9+9+9=27,也就是工作时间至少是27个月,可是1年只有12个月,那么这个刘泉声教授是会分身吗?” 当事人反应淡然:兼职的确存在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致电刘泉声。电话中,刘泉声表示自己现在不在武汉,也不愿意见面采访,“我不希望媒体来报道。之前我们获奖时也有很多媒体要来采访,我们同样拒绝了。” 对于新语丝上以刘泉声教授名义出现的答复,他表示,“我不评论。我不知道。” 刘泉声称,“这件事情我也不想多说,当时双方单位都是知道的。通过评审之后,包括(山东方面)用人单位,包括省里的相关职能部门,都来做过调查、考察,也专门开过座谈会。作为兼职应该是双方认可的。” 他表示,自己2007年受聘为“泰山学者”,因为本身是兼职,一直拿的是补贴,没有拿山东科技大学的全额工资,“如果是全职过去就是拿全额工资。全额工资一个普通的四级教授,一个月也得有七八千块钱。我从来也没有全额拿过他们的工资,拿的是补贴。” 刘泉声称,2009年自己帮山东科技大学申报了一个山东省的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之后就再没有去过,不久申请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被武汉大学聘任,因此多次口头上向山东科技大学提出过辞职,而且此后没有再去领补贴,也不知道是否还在发放,“因为他是存折不是卡,如果是卡的话异地是可以查询的。如果他们是存在存折上,到时我会全额退给他们。” 刘泉声还表示,自己同时仍在帮山东科技大学做一些远程的推动,比如科研项目的争取,把学生带到武汉来培养,还有给本科生研究生做讲座。但他也坦言,至今没有收到过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或者是山东科技大学的正式解聘通知。 至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网上的简介,则是很早就有,自己离开的手续没有办完。 山东科技大学宣传部负责人3月3日下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学校聘请刘泉声教授做‘泰山学者’在前,学校没有过失。”该负责人还证实,刘泉声教授仍然是该校“泰山学者”,“在学校比较尽职尽责,个人品质、敬业精神都不错。” 千里兼职只为钱? 在帖子中,“不得不说”把刘泉声多方兼职的原因归结为,“为了岗位津贴”。 “长江学者”的待遇有明文规定,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此外,高等学校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泰山学者”的待遇也有类似规定:在第一期工程实施中,省财政每年给予每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0万元、所带学术团队5万元岗位津贴,每年为每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提供5万元科研补助经费。获准设置“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高等学校每年为每位自然科学类特聘教授提供15万元科研配套经费,5年间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所在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提供2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 针对兼职挣钱的质疑,刘泉声回应,“我从来没有这个本意。如果我要赚钱,我这个学科现在处于国家大规模建设的时期,单纯想赚钱的话是很容易的,而且比这个赚得多的多。”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注册的岩土工程师,这几年很多人找我们,个人的资质证书挂号,3年24万元一次性付清,或者1年给10万元,这些我都没有去做。” 灰色利益链悄然凸显 多赢的“潜规则”中谁是输家 对于记者的致电,刘泉声在电话中很惊讶,“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关注?(兼职)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知道有人兼职十多家单位的都有。也有人所在多个单位要求全职。这是制度性问题。” 他还表示,“就是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也有这个问题”,只是自己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不便透露具体案例。 这的确已不是个案。 “国内知名学者兼职之多、之滥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知名高教研究学者、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对此有过专门研究,他介绍了一个典型的讽刺细节:把每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外宣称的院士数相加,肯定远远大于两院公布的院士数额。 熊丙奇教授说,“泰山学者”一类特评岗位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全职的工作,但是现在各个省都有各自的人才计划,这些引进人才计划,主要都是为了带动学科的发展。 其中存在一个两难:通过评审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相对来说都是在学术方面做得比较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原来的单位做得比较好的。但在原来的单位做得比较好,你让他放弃原来的单位,完全百分之百的过来,一般来说都不太能够实现。 在熊丙奇教授看来,政府部门设置这些人才系统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目前符合需求的中高端人才数和岗位是不对等的。” 颇有意味的是,在山东科技大学网站中对刘泉声的简介似乎对这一“潜规则”给予了“认可”和佐证:刘泉声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地下工程学科方向责任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而紧随其后的一篇原创新闻的标题似乎更为滑稽:土建学院(该校下属二级学院)岩土工程学科“泰山学者”刘泉声教授来校交流工作。 既然各类文件对特聘教授的考核作出如此严格的规定,不到岗学校为何会答应? 按照“不得不说”的解释,其背后是一条灰色的“生态链”:“这个钱一个是教育部出,一个是省财政出,不加重学校负担,两个学校还可以以有个特聘教授为荣,增加单位学术考评的力度,这样的话,只有傻瓜才会认真考核特聘教授的到岗时间,大家各取所需,国家出钱,绝对是双赢啊。” 熊丙奇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 在他看来,这样一个网络事件的出现,教授在其中固然存在职业操守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不在教授,而在于各级监管的缺位,学校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并且和政府有关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其目的不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原创成果,而在于利用知名教授的头衔和人脉资源攫取更多资源,“从性质上讲属于欺诈”。 “知名教授兼职乱象背后是一种扭曲的暴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说,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对这些教授乱兼职没有一个制约的规则,结果是个人得利,实际在职学校手软,特聘教授学校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多方共赢的“潜规则”,造成了学术培养与竞争的不公平,严重伤害了年轻科研人员,最终损失的还是国家利益。 更多阅读 院士兼职过多 61.5%的人归因社会迷信专家名号 中国规范院士学术兼职 注重“精神激励”作用 官员高校兼职现象日趋普遍 被疑与高校“利益互换” 教育部: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必须撤出在校企不合规兼职
个人分类: 按类别|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吸走国家财富的黑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xscjack 2011-3-21 10:49
作者:雷宇 庄郑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3-21 9:56:41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武大长江特聘学者违规兼职曝灰色利益链 称系普遍现象 岁末年初,新语丝网站上的一篇举报文章把48岁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江特聘学者、副院长 刘泉声 教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篇题为《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乱象的一个例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泉声》的网帖,直指刘泉声教授违规兼职,同时担任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全职岗位工作。 举报者“不得不说”在帖子中称,“自己也算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深恶痛绝,尤其对一些所谓的学霸到处兼职,侵吞国家科技资源非常不满。” 根据“不得不说”举报中的提示,中国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却发现人才争夺背后隐现一条多方受惠的灰色利益链。 一个兼职时代的典型样本 在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网页中,刘泉声出现在专任教师一栏中:2009年7月起,刘成为该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2009年11月,刘就任该院副院长。 与此同时,在山东科技大学网站上,刘泉声又作为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出现。 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网站上,在研究队伍研究员一栏中,他的身份则是该所二级研究员。 资料显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的要求: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相关文件同时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的工作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规定:“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每年须在岗工作9个月以上。 为保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全身心地进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该《意见》甚至专门作出要求,“受聘人员聘期内不得担任校级领导职务。” “不得不说”称,网上找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二级研究员的要求, 但作为正式在册职工,似乎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也要9个月以上。 他就此推算,“这个刘泉声教授一年在三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是,9+9+9=27,也就是工作时间至少是27个月,可是1年只有12个月,那么这个刘泉声教授是会分身吗?” 当事人反应淡然:兼职的确存在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致电刘泉声。电话中,刘泉声表示自己现在不在武汉,也不愿意见面采访,“我不希望媒体来报道。之前我们获奖时也有很多媒体要来采访,我们同样拒绝了。” 对于新语丝上以刘泉声教授名义出现的答复,他表示,“我不评论。我不知道。” 刘泉声称,“这件事情我也不想多说,当时双方单位都是知道的。通过评审之后,包括(山东方面)用人单位,包括省里的相关职能部门,都来做过调查、考察,也专门开过座谈会。作为兼职应该是双方认可的。” 他表示,自己2007年受聘为“泰山学者”,因为本身是兼职,一直拿的是补贴,没有拿山东科技大学的全额工资,“如果是全职过去就是拿全额工资。全额工资一个普通的四级教授,一个月也得有七八千块钱。我从来也没有全额拿过他们的工资,拿的是补贴。” 刘泉声称,2009年自己帮山东科技大学申报了一个山东省的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之后就再没有去过,不久申请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被武汉大学聘任,因此多次口头上向山东科技大学提出过辞职,而且此后没有再去领补贴,也不知道是否还在发放,“因为他是存折不是卡,如果是卡的话异地是可以查询的。如果他们是存在存折上,到时我会全额退给他们。” 刘泉声还表示,自己同时仍在帮山东科技大学做一些远程的推动,比如科研项目的争取,把学生带到武汉来培养,还有给本科生研究生做讲座。但他也坦言,至今没有收到过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或者是山东科技大学的正式解聘通知。 至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网上的简介,则是很早就有,自己离开的手续没有办完。 山东科技大学宣传部负责人3月3日下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学校聘请刘泉声教授做‘泰山学者’在前,学校没有过失。”该负责人还证实,刘泉声教授仍然是该校“泰山学者”,“在学校比较尽职尽责,个人品质、敬业精神都不错。” 千里兼职只为钱? 在帖子中,“不得不说”把刘泉声多方兼职的原因归结为,“为了岗位津贴”。 “长江学者”的待遇有明文规定,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此外,高等学校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泰山学者”的待遇也有类似规定:在第一期工程实施中,省财政每年给予每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0万元、所带学术团队5万元岗位津贴,每年为每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提供5万元科研补助经费。获准设置“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高等学校每年为每位自然科学类特聘教授提供15万元科研配套经费,5年间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所在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提供2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 针对兼职挣钱的质疑,刘泉声回应,“我从来没有这个本意。如果我要赚钱,我这个学科现在处于国家大规模建设的时期,单纯想赚钱的话是很容易的,而且比这个赚得多的多。”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注册的岩土工程师,这几年很多人找我们,个人的资质证书挂号,3年24万元一次性付清,或者1年给10万元,这些我都没有去做。” 灰色利益链悄然凸显 多赢的“潜规则”中谁是输家 对于记者的致电,刘泉声在电话中很惊讶,“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关注?(兼职)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知道有人兼职十多家单位的都有。也有人所在多个单位要求全职。这是制度性问题。” 他还表示,“就是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也有这个问题”,只是自己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不便透露具体案例。 这的确已不是个案。 “国内知名学者兼职之多、之滥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知名高教研究学者、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对此有过专门研究,他介绍了一个典型的讽刺细节:把每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外宣称的院士数相加,肯定远远大于两院公布的院士数额。 熊丙奇教授说,“泰山学者”一类特评岗位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全职的工作,但是现在各个省都有各自的人才计划,这些引进人才计划,主要都是为了带动学科的发展。 其中存在一个两难:通过评审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相对来说都是在学术方面做得比较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原来的单位做得比较好的。但在原来的单位做得比较好,你让他放弃原来的单位,完全百分之百的过来,一般来说都不太能够实现。 在熊丙奇教授看来,政府部门设置这些人才系统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目前符合需求的中高端人才数和岗位是不对等的。” 颇有意味的是,在山东科技大学网站中对刘泉声的简介似乎对这一“潜规则”给予了“认可”和佐证:刘泉声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地下工程学科方向责任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而紧随其后的一篇原创新闻的标题似乎更为滑稽:土建学院(该校下属二级学院)岩土工程学科“泰山学者”刘泉声教授来校交流工作。 既然各类文件对特聘教授的考核作出如此严格的规定,不到岗学校为何会答应? 按照“不得不说”的解释,其背后是一条灰色的“生态链”:“这个钱一个是教育部出,一个是省财政出,不加重学校负担,两个学校还可以以有个特聘教授为荣,增加单位学术考评的力度,这样的话,只有傻瓜才会认真考核特聘教授的到岗时间,大家各取所需,国家出钱,绝对是双赢啊。” 熊丙奇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 在他看来,这样一个网络事件的出现,教授在其中固然存在职业操守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不在教授,而在于各级监管的缺位,学校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并且和政府有关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其目的不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原创成果,而在于利用知名教授的头衔和人脉资源攫取更多资源,“从性质上讲属于欺诈”。 “知名教授兼职乱象背后是一种扭曲的暴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说,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对这些教授乱兼职没有一个制约的规则,结果是个人得利,实际在职学校手软,特聘教授学校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多方共赢的“潜规则”,造成了学术培养与竞争的不公平,严重伤害了年轻科研人员,最终损失的还是国家利益。 更多阅读 院士兼职过多 61.5%的人归因社会迷信专家名号 中国规范院士学术兼职 注重“精神激励”作用 官员高校兼职现象日趋普遍 被疑与高校“利益互换” 教育部: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必须撤出在校企不合规兼职
个人分类: 按类别|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驳王建华北京答科技时报记者问》
热度 1 cyj 2011-3-20 15:47
《三驳王建华北京答科技时报记者问》
《三驳王建华北京答科技时报记者问》 王建华对于记者的问题,回答如下: { 而在调查过程中,该企业并不愿向学校提供当年的帐务 。因此,这个产品在转化过程中具体的投入、产出、利润等具体数据,学校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根据分析, 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当年处于亏损状况,而李连生在报奖材料中给出的经济效益数字很大,这又怎么可能? 至于李连生本人,他介入该企业较深,当时还兼任其副总工程师, 具体情况应该非常清楚。经济效益证明虽非李连生出具,但明知有水分却仍然拿它来报奖,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经过调查,学术委员会确认其出具的经济效益证明书中有两家企业 数据不实 。   这四次举报和查处先后发生,历经近两年多时间。在此过程中一些情况的出现,也对处理进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举报人建立博客,将李连生事件向社会公众发布。李连生自认为名誉受损,一度反将举报人告到法庭。最终法院建议撤诉。 而在案件审理阶段,为了避免干扰法律介入,学校只能暂停相关处理工作的开展。 } 王建华把自己和两个造假者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 (一)王建华所说的“ 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当年处于亏损状况,而李连生在报奖材料中给出的经济效益数字很大,这又怎么可能? ”一开头他就对李束造假(把隐瞒年年亏损,并且捏造年年盈利的假证据去骗取大奖)进行包庇,而且背着牛头不认赃的反问“ 这又怎么可能?” 至于他所说的“ 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 ”好像他不认识这个单位,其实 1988 年,李束用欺诈手段取得陕西省政府的信任,从几家国营企业筹资 4500 万建立的泰德压缩机公司,生产的产品只有一个,那就是李连生的涡旋压缩机,此事在 1998 年全校轰动,无人不知,这个公司实际上和交大工程中心的一个涡旋压缩机加工车间有什么两样?王建华口口声声“ 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做出一付泰德压缩机公司与交大无关的样子,目的就在于永远强调假经济效益证明不是李束炮制的,是王建华不认识的这个公司出具的,永远为李连生造假开脱。 (二)王建华接着说的 : “至于李连生本人,他介入该企业较深,当时还兼任其副总工程师(对不起,他是正牌总工程师), 具体情况应该非常清楚。 经济效益证明虽非李连生出具, 但明知有水分却仍然拿它来报奖,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 王建华的这一段就把保护伞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 1 )李连生不是书记所美化的“明知有水份”的水份,是明知把公司搞亏损了,而且 2004 年 1 月李连生束鹏程参加了公司董事会,知道涡旋压缩机由于年年大亏损,董事会勒令停产。这哪里是“明知有水份”?这是明知被自己搞亏损的,在书记嘴里却把“明知亏损”美化为“明知有水份。”书记的文学造诣不谓不深,足见,要给李连生拍马屁、或者要包庇李连生,中国的文字多的是,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黑的可以说成是白的,白的也可以说成是黑的! ( 2 )这位伪装对泰德压缩机公司不甚了了,坚持说该公司是个外单位的书记,却清楚的知道“ 经济效益证明虽非李连生出具 ”,而是“ 原泰德压缩机公司出具的。 ” 就把李束合伙制造经济效益证明的责任,顽固而且坚持至今的、巧妙的推诿给原泰德压缩机公司了!书记的证据就是“有泰德压缩机公司的财务章!” ① 请问王建华,你不知道那个公司,实际上等于学校国家工程中心的一个“涡旋压缩机加工车间”吗? ② 你不知道束鵬程是董事,李连生是总工程师吗 !不知道束鹏程这个董事,就是公司老板吗?你不知道另外几个董事,都是只管出现金,不管生产情况的外行单位吗? ③ 你不知道 他们都是血本无归的受害国营企业吗?请问他们隐瞒生产亏损,去伪造巨大“盈利”假证明,目的是什么?你作为党委书记,不会不懂得“剥开外皮,看实质”的“因果关系”吧? 请问,血本无归的董事们所组成的董事会,在血本无归的情况下,却把亏损的实际情况,伪造成大盈利,他们有这种需要吗?他们会这样自己糟蹋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吗? 根据受益者高高兴兴,以及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的规律,除却西安交大的李连生和束鵬程之外,什么人会这样高高兴兴的使用造假手段去请求奖赏呢? 陕西省的几家国营企业主,血本无归的痛苦情况下,主动为李连生束鵬程报请奖励,恐怕没有那么下贱吧! ④ 你作为一所大学的党委书记,是怎么样看待这些单位的血汗,被李束踢淌光的呢?你认为李束是不是犯有诈骗的刑事罪责? ( 3 ) 王建华所谓的 “ 经过调查,学术委员会确认其出具的经济效益证明书中有两家企业 数据不实 。” 请问:年年亏损伪造成年年大盈利,是“数据不实”?还是隐瞒真相伪造成绩的“数据欺诈”? (三)王建华最后说的“ 李连生自认为名誉受损,一度反将举报人告到法庭。最终法院建议撤诉。 而在案件审理阶段,为了避免干扰法律介入,学校只能暂停相关处理工作的开展。 ” 恐怕隐瞒了两个问题吧! 一个是“ 最终法院建议撤诉。 ”然而,法院判决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原告提出,根据党政领导以及同学朋友的建议,认为采取其他方法解决矛盾……。所以申请撤诉。” 说明李束的撤诉,主要是听取了党政领导的劝告而提出撤诉的,你干什么害怕是你们出的撤诉主意?是不是害怕群众怀疑起诉也是你们出的主意! 第二个是“ 而在案件审理阶段,为了避免干扰法律介入,学校只能暂停相关处理工作的开展。 ” 书记说的真漂亮!什么“ 而在案件审理阶段,为了避免干扰法律介入, ” 你忘记啦! 2009 年 8 月 10 日正在案件审理的关键时刻,学校恰恰向碑林区法院送去两份“以西安交大法人名义出具的证明公函”,证明李束在 2003 、 2005 、 2007 年的三项大奖的报奖书中,都没有造假!企图帮助李束在法庭上击溃我们举报人! 这就是你说的“为了避免干扰司法”吗 ? 人常言:口言善,心行恶,国之贼也! 下面是组成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四个股东的组织成员名单, 最下方,交大工程中心束鵬程股东的签名赫然纸上。证明:除却三个出现金的股东之外,一个不出现金只出“成熟技术”的股东,就是西安交大的束鵬程和李连生总工!企图把泰德压缩机公司说成是“与交大无关的”另外的一家公司,恐怕去欺骗小儿也困难!什么人不懂得股东,老板也! 你们的束鵬程和李连生是这老板!王建华一副“不认得泰德公司的样子”,实在是虚伪得可怕! 博主六人于 2011 年 3 月 20 日 .
2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9/2011
xupeiyang 2011-3-20 15:24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Treat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 with oral steroids followed by topical steroids: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Surgery - Ear Nose Throat 7 4 Enteric-coated mycophenolate sodium versus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experiencing gastrointestinal intolerance: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Transplantation Nephrology 6 4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study SB-767905/013) of alvimopan for 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cancer pain. J Pain Special Interest - Pain -- Physician 5 5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ion-exchange water soften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eczema in children: the Softened Water Eczema Trial (SWET). Health Technol Assess Dermatology 5 5 Etanercept, infliximab and adalim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tic 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Health Technol Assess Rheumatology 6 4 An evidence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component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effectiveness, cost-effectiveness, equ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advisor role in improving health. Health Technol Assess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Botulinum toxi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for ne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Rheumatol Rheumatology 5 4 Special Interest - Pain -- Physician 4 4 Meta-analysi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ess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Ann Intern Med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6 6 Internal Medicine 6 6 Cardiology 6 5 Quality of life after PCI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or coronary-artery bypass surgery. N Engl J Med Internal Medicine 6 6 Cardiology 6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8/2011
xupeiyang 2011-3-19 11:00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ephalexin versus clindamycin for uncomplicated pediatric skin infections. Pediatrics Pediatrics (General) 7 6 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inflamm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J Rheumatol Rheumatology 5 6 The Diabeo Software Enabling Individualized Insulin Dose Adjustments Combined With Telemedicine Support Improves HbA1c in Poorly Controlled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A 6-month, randomized,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multicenter trial (TeleDiab 1 Study). Diabetes Care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4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4 4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age 55 years with lymph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roliferation by mitotic activity index is prognostically superior to adjuvant!. J Clin Oncol Surgery - Oncology 7 6 Oncology - Breast 5 6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ew iPhone app uses network science to recommend movies to..
Fangjinqin 2011-3-19 08:41
New iPhone app uses network science to recommend movies to watch Researchers at the New England Complex Systems Institute have used network theory to put together a network of the top 500 movies. Movies that are similar are linked. The network can be navigated to discover movies you want to see. It is included in a new app: * Movies Mobile. Find a movie you like and see what it is connected to, or rate movies and * Movies Mobile will automatically recommend others for you to see. * Movies Mobile lets you explore the whole network by touching nodes. When you find one you want to see, directly add it into your Netflix queue. A tutorial video is available: http://tinyurl.com/StarMoviesMobile * Movies Mobile costs $0.99 and is available: http://itunes.apple.com/us/app/movies-mobile/id424304994?mt=8 All income will be used to support NECSI research on global vulnerabilities and effective responses. If you like movies, try "* Movies Mobile" for iPhone and iPod touch. Contact: Karla Bertrand , Press Relations
个人分类: 信息通报|3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核电站事故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
Fangjinqin 2011-3-18 11:29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 来源:军事医学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1-3-17 17:42:4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135-1.shtm
1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珠穆朗玛峰上的神马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17 10:31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17/c_121197952.ht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5/2011
xupeiyang 2011-3-16 11:11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Validity of the NIHSS in predicting arterial occlusion in cerebral infarction is time-dependent. Neurology Neurology 6 4 Raloxifene, a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is renoprotective: a post-hoc analysis. Kidney Int Nephrology 6 4 Rheumatology 4 4 Hypoglycemia in glyburide-treated gestational diabetes: is it dose-dependent?. Obstet Gynecol Internal Medicine 4 4 Endocrine 4 3 Effect of plantar vibration stimuli on the balance of older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Phys Med Rehabil Geriatrics 5 4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low-dose ciclesonide and fixed-dose fluticasone propionate and salmeterol combination on long-term asthma control. Chest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5 The Impact of Surgery o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Melanoma: Revisiting the Role of Primary Tumor Excision Margins. Ann Surg Surgery - Plastic 7 5 Oncology - General 6 5 Early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schemia using urinary and plasma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Ann Surg Surgery - General 6 6 Surgery - Gastrointestinal 6 6 Emergency Medicine 5 4 The effect of pramlintide acetat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 obese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iabetes Obes Metab Endocrine 6 5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5 Comparison of an intermittent high-intensity vs continuous low-intensity physiotherapy service over 12 months in community-dwelling people with stroke: a randomized trial. Clin Rehabil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6 5 Neurology 4 3 The effects of oral ibuprofen and celecoxib in preventing pain, improving recovery outcom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ambulatory surgery. Anesth Analg Surgery - Orthopaedics 5 4 Gastric Bypass vs Sleeve Gastrectomy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Surg Surgery - Gastrointestinal 7 6 Endocrine 6 6 Nitrous oxide and long-term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ENIGMA trial. Anesth Analg Surgery - General 4 4 Urinary C-peptide creatinine ratio is a practical outpatient tool for identifying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alpha}/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alpha}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from long-duration type 1 diabetes. Diabetes Care Endocrine 5 6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on-pump versu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Surgery - Cardiac 7 5 Olmesartan for the delay or preven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6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6 Endocrine 6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2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乌鲁木齐让你体验4针1万元的天价医院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15 22:44
  中广网乌鲁木齐3月15日消息(记者陈振玺)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315,一起来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话题。一名乌鲁木齐听众近日致电中国之声,讲述了他在当地一家医院治疗,仅打了四针,就被收取了1万余元钱的治疗费,病还没治好。    华天医院的硕大招牌引人注目   春节前,常年在乌鲁木齐打工的廖先生突然感觉下体不适,不知如何是好。恰好那个时候,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华天医院”的广告“引进国际前沿技术,专治男女生殖病毒、湿疣、疱疹”。   1月19日,廖先生与妻子慕名来到这家医院,从来没进过医院的廖先生有些怀疑,这个只有一栋小楼的医院真的能把病治好吗?但在看到医院门口立着的“医保定点医院”牌匾,整洁的医院大堂还有殷勤的导医小姐后,廖先生一下打消了脑中的疑虑。    华天医院位于乌鲁木齐闹市区   一名姓邢的医生在看了廖先生的症状后,非常坚定地表示,廖先生所患的病仅次于艾滋病,非常危险,但华天医院专治这类疾病,只需花费五六千元打上两针就能完全治愈。   廖先生:他说前面这个是八点几了,就是说病毒含量已经相当高了。他说正常值是1.0,如果说到10点几,就是花上10万元也治不好。但是你现在来得比较及时,不但可以治,而且两针之内,短时间内就完全可以治好。问他大概的费用,他就说5000多块钱嘛。   廖先生按照治疗方案打了两针,但症状并没有好转。在医生的再三要求下,廖先生只好又补了两针,又花去了近6000元钱,病情还是没有改观。    类似的宣传海报在华天医院随处可见   廖先生:打完以后,我当时就想这下应该好了吧。第二天又去的时候又让他看,他就说,病毒在你的神经里面,特别难治。说了一圈吧,意思就是他们有能力治,这是他们的强项,不过还需要两针,还要抽你的血液,要基因重组。当时我就产生了怀疑,但没有直接说,就问他费用多少。他就说一针1.2万元多,两针就要2.4万元钱。   再打两针还要两万多块钱?廖先生和妻子被吓到了,他们只好决定中断在华天医院的治疗。但这位邢医生却又立即承诺,费用可以减免。 廖先生发现自己被华天医院骗走高昂的治疗费   廖太太:他说他作为主治医生,有权力可以对医疗费减免3000元钱,医院里面还有援助金,又可以减免几千,最后算下来要1.2万-1.3万元。我说这也实在拿不出来。他就说“你病这么严重,又没钱治疗咋办呢?我作为一个医生,也不能看着你病下去。他说“这样,你先交上一半,剩下的就打欠条,不用交了。”最后他又说,就交3000元钱,先打上一针。   原本要价2万多元的费用竟可以减免到3000元?此时的廖先生对华天医院开始产生怀疑。第二天,他和妻子一起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寻求治疗。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花了不到300元钱、吃了两盒治疗前列腺病的药物后,廖先生的病好了起来,病症在几天内就消失了。此时的他们方才意识到,他们被骗了。之后,廖先生和妻子又再次回到华天医院理论,要求医院退还所有1.3万元的治疗费用。经过多次协商后,华天医院最终向廖先生退还6000元钱。   廖先生:医院愿意退我这六千块钱。这证明医院感觉到确实有问题、有错误。如果它正当收费或者说各个方面做的比较好,不要说6000元钱,就是60元钱也不会给你退,对吧?   华天医院1万多元钱一针打的是究竟是什么针?这又是一所怎样的医院?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陈振玺以廖先生家人的身份陪同他再次走进了华天医院。   在一个挂满锦旗的诊疗室里,廖先生找到了主治大夫邢医生。刚一坐下,邢医生就开始抱怨廖先生不该中断治疗索要退款,并建议廖先生继续治疗。   邢医生:你在网上查一查,什么治疗方法好,什么不好。多少人在公立医院治了一年半载后还在吃药打针,不但治不好还把肝脏肾脏损坏了。好不容易现在技术称成熟了,有非常尖端性的治疗手段了,而你们现在就是因为没钱,是吧?我给你想到一个那么好的办法(去减免),而你突然间采取这一招。你现在是要以你的病为主而不是以这些(钱)为主。你明白没有?   这位邢医生在谈话中多次强调,华天医院对这种病的治疗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别的医院无法达到他们的治疗效果。   记者:这个尖端技术到底是什么技术?   邢医生:神经阻断病毒分离。别的地方没有的,不可能有的,这是专项技术。   记者:神经阻断病毒分离?打一针就可以了是吗?   邢医生:你想的太简单了。你知道在一针两针的背后辛酸有多少?一天两天也讲不完。病人所了解的东西就是把病看好就完啦,对于钱的问题,我们能够援助就援助一点,这样就行了。   记者:这个技术只有华天医院有?   邢医生:你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这个技术。   廖先生假装同意继续治疗。按照邢医生的指示,廖先生被先安排到化验室化验。一个岁数不大的女医生给廖先生抽完血后,并没有对血液进行化验,而是将装有血液的样品管放到一旁的桌子上,径自在电脑前敲打起来。短短十五分钟后,廖先生的化验结果出来了。邢医生说,廖先生体内的EB病毒已经超过正常值,正在反弹。   邢医生:你看直线往上升,复制的还比较快的呢。   记者:什么意思呢?   邢医生:病毒不断在往上升着呢。   记者:就是体内的这种疱疹病毒越来越多了?   邢医生:含量越来越高了。就是还需要进一步治疗吗?   记者:肯定要治疗啊。   记者:如果说不治疗,会怎么样?   邢医生:就是开始反弹啊,会进入到血液当中去,到血液中后就进入了传染期。这种疾病会越来越严重!   记者:就是要把这个治好,还得再花2万多块钱?   邢医生:是啊!我只能想办法先把援助金给你拨一组,这就只剩1万块钱左右了。然后我把仪器什么的费用全都给你去掉,这样算下来怎么也得7000-8000块钱。   记者:这还是在华天医院给援助金的情况下?不给的话得2万多?   邢医生:那开玩笑呢!   EB病毒是什么病毒?廖先生体内的EB病毒是否真的像华天医院的医生所说,极具危险呢?记者询问了中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申文江教授。   申文江:EB病毒是引起鼻咽癌的病毒。   记者:和男科这些有关系吗?   申文江:没有!   为了一辨真伪,廖先生离开华天医院后,立即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做了一个同样的化验。但在人民医院的化验报告单中清楚显示,廖先生的EB病毒抗体呈阴性,没有任何问题。由此,华天医院利用所谓特效药骗取患者高昂治疗费用的一整套骗局被彻底揭开。   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廖先生为自己当初的马虎大意懊悔不已,他们想要回剩下的钱。于是,他们找到了乌鲁木齐市卫生和物价部门。   廖先生和妻子先是找到了乌鲁木齐市卫生局,在卫生局医政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因为华天医院已经协商赔偿了他们六千元,卫生局没办法让医院继续退款。   卫生局工作人员:处理不了,没有依据。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华天医院有合法的行医资质,虽然存在问题,但他们的惩罚措施也非常有限。   卫生局工作人员:他违规了违法了,一方面通过医疗事故鉴定,如果鉴定出来,我们根据鉴定结论对他们医院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理。第二,法院起诉法院的判决书,我们以这个依据,为依据对他们进行行政处理。   记者:行政处理一般都有哪些措施?   卫生局工作人员:警告、处罚……   记者:处罚都是经济处罚,还是?   卫生局工作人员:对,经济处罚。   记者:然后停业之类的会吗?   卫生局工作人员:整改。   卫生局还表示,医院的收费定价问题是由物价部门来管理的。随后,廖先生一行人又来到了乌鲁木齐市价格监督局。工作人员说,除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目录中的项目外,民营医院都可以自己定价,治疗费的价格更是无从监管。   记者:也就是说,像这种民营医院、赢利性的医院,药品是有自己规定的?   价格监督局工作人员:好比动一个手术,在别的地方啊,有规定,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它是可以随便要的,懂了吧?   记者:价格可以自己定。   价格监督局工作人员:那 法律 也管不到,是吧?   价格监督局工作人员:对呀,只要不违反原则,不违反项目,手术费在国营医院是死(确定)的,好比300块钱就是死的,但是(民营医院)可以400、500元都行。   医疗费用无人监管。中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申文江教授说,许多民营医院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大肆敛财。   申文江:就是乱收费。用假药或者假的医疗技术,骗你说给你用进口药,可以保你怎么怎么样。病人就被他忽悠了。说简单点,就是骗钱!
个人分类: 315质量研究院|1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4/2011
xupeiyang 2011-3-15 12:59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Compulsory community and involuntary outpatient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sychiatry 6 5 Delivery and outcomes of a yearlong home exercise program after hip fractu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Intern Med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5 5 Cohort study to test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Melbourne criteria for activation of the medical emergency team. Arch Dis Child Pediatric Hospital Medicine 5 5 Ketamine with and without midazolam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sedation in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Emerg Med Anesthesiology 5 4 Procalcitonin as a Biomarker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cad Emerg Med Emergency Medicine 5 3 Gastroenterology 4 4 Behaviorally defined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Gen Intern Med Internal Medicine 4 4 Irb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5 Cardiology 5 5 Screening adults aged 50 years or older for hearing los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nn Intern Med Geriatrics 5 4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3月14日10时 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
xupeiyang 2011-3-14 09:38
1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lh/2011-03/14/c_121183904.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西煤老板最有钱
热度 3 xupeiyang 2011-3-13 17:14
12日,圈养在崂山百雀林的一只11个月大的顶级藏红獒,被一位山西煤老板以一千万元的价格买走,创下全省同岁藏獒价格新高。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13/c_121182433.htm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42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2/2011
xupeiyang 2011-3-13 12:33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Neurology 5 5 Short-term outcomes of induction therapy with tacrolimus versus cyclophosphamide for active lupus nephr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m J Kidney Dis Nephrology 6 6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results from a risk-based assessment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Surgery - Orthopaedics 4 5 Computer- and web-base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preadolescent and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J Adv Nurs Endocrine 5 5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exercise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Rehabil Surgery - General 6 5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5 4 Internal Medicine 5 4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Neurology Neurology 4 4 Prehospital Intravenous Fluid Adminis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A National Trauma Data Bank Analysis. Ann Surg Surgery - General 5 4 Intensivist/Critical Care 3 3 Efficacy of insulin analogs in achieving the hemoglobin A1c target of 7% in type 2 diabetes: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Diabetes Care Endocrine 7 5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Internal Medicine 6 4 The combination of ribavirin and peginterferon is superior to peginterferon and placebo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Gastroenterology Pediatrics (General) 6 7 Telaprevir is effective given every 8 or 12 hours with ribavirin and peginterferon alfa-2a or -2b to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Gastroenterology Gastroenterology 6 6 Infectious Disease 5 6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心致志做事 自由自在做人——清华大学教授颜宁
szddana 2011-3-12 16:58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专心致志做事 自由自在做人 2010年8月,清华大学聘请的国际评估小组对其生物医学研究方向进行了评估,年轻教授颜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以哪个标准衡量,颜宁博士已位居世界最优秀的年轻结构生物学家之列。” “她具有相当的创造力和原创性,过去3年中,她在膜蛋白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在《自然》杂志发表两篇论文,在《细胞》和《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期刊上各发表一篇论文。基于过去3年她取得的极大成功,我们认为未来5年到10年……她将是杰出青年女性科学家的榜样。” 从2000年清华大学毕业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到今天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独立研究员,十年间,颜宁从一名生物医学专业的高材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青年结构生物学家。这位年轻、执着的女性,热爱研究、热爱生活,她的科学之路是怎样一个轨迹? 颜宁在清华大学医学院 “刚开始,我没有想到会做一辈子的研究,也许比较幸运,我遇到的环境一直很好。特别是2003年以后,自己的科研工作大部分比较顺利,总能体会到研究的乐趣,这种成就感让我越来越沉迷于其中。” 2007年7月,不满30岁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颜宁,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她领导的实验室主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重要膜转运蛋白的功能机理,研究胆固醇代谢通路的调控机理,以及研究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信号传递机理。在仅仅3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或被接受 7篇论文,其中关于脱落酸受体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析的研究论文被《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引用。 在2011年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颜宁接受《科学时报》采访,她说:“在清华我学会了学与玩,清华给了我五彩的大学生活;在普林斯顿,从22岁到29岁,我学会了做研究,普林斯顿塑造了我的职业性格;现在是我做研究的黄金时期,我希望能够专注于科研工作。”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我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基本满意,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把开始以为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变得不那么难了;二是眼看着一批懵懵懂懂的学生,甚至本科生,变成了会独立思考的青年科学家。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要找出下一个挑战,希望可以解决更有普遍意义、更基本的生物医学问题。” 清华 五彩青春 “父母支持我选清华,我就上了清华” 1996年9月,颜宁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一名新生。她说,清华是迷迷糊糊的选择。 从小学到高中,颜宁一直是好学生、乖孩子。高中时代,她更喜欢文科,文理分班时,她自己选了文科。但因为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班主任老师认为成绩好的一定要学理,再加上当时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她被拉回到了理科班,她自己倒也不排斥。 高考填志愿时,母亲非常希望她学医,但她害怕解剖,不敢当医生;母亲又建议她学金融会计,她实在是没有兴趣;父亲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就建议她去学生物学。“我当时想,生物与医学挺近的,为了让爸妈都开心一下,于是,我就报了生物系。当然,我高中学生物时也觉得挺有意思。” 当时在北京,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会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但对颜宁来说,选择清华也是父母帮她做的决定:“我那时很乖,很多决定都是爸妈帮我做。他们当时并不清楚各个学校各自的学科优势,只是觉得清华更稳重,于是我就来了清华。” 上大学后,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没有那么听话了。她说:“在清华,我学会了玩,我从清华获得了五彩的大学生活。”为什么呢? “因为开始大家觉得进清华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竞争很大,压力很大,我刚进来时也是这种感觉,特别进清华的第一学期,整天担心自己考试会不会不及格啊,会不会被学校赶出去啊,就是那种患得患失的感觉。”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她的数学得了67分,“我觉得这是我一辈子都记得的分数,因为从来没这么差过。 但仔细一想,我考数学时特别紧张,脑子根本不转,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不及格,说明清华并不恐怖。从那以后,突然间,我心理上一下子就轻松了。后来才发现,一个人到一个新环境,重要的就是一个心态调整。对我来说,紧张感去掉后,就能从容地做事了,还能做的不错。” 在清华的第一年,颜宁一门心思只放在功课上,第二年就开始做生物系学生会主席,参加、组织了许多社会活动,与好朋友学国标舞、打乒乓球、学游泳、学摄影等等。清华成为她生活最丰富的时期。 大学三年级时,她发现自己的性格并不太喜欢做主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还是想做踏踏实实的、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大三暑假,她进入了饶子和教授的实验室接受了初步的结构生物学训练,开始领略到结构生物学的魅力。大四一开学,她获得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奖学金。根据协议,获奖者可以选择到该公司去做毕业设计。于是大学四年级,她推掉了所有的社会工作,到诺和诺德北京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毕业设计。 诺和诺德是总部位于丹麦的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颜宁在这一年中获是的启示是:说:“我挺喜欢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专注,但肯定受不了过公司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大学三年级暑期时,颜宁开始申请到美国留学,她说,当时就想开阔眼界,对未来并没有太多具体设计。 选择普林斯顿 “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印象非常好” 因为很喜欢高中时学的英文教程《Family Album USA》中描述的密歇根大学,颜宁留学美国的第一理想是密歇根大学。 碰巧的是,当时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到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报告,介绍普林斯顿大学的情况。但颜宁生病,没去听,同寝室的同学告诉她,施一公很牛,普林斯顿大学很好。施一公是清华生物系复系之后的首届本科毕业生,也是2000年负责面试亚洲学生的普林斯顿教授。于是颜宁就给施一公写了一封很“拽”的英文信。在信中言简意赅地列举了自己的种种成绩,结尾说:“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可能是这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信把施一公给“震住”了,他从普林斯顿打电话面试了颜宁。大学四年级寒假时,颜宁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此前,她也已经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我在申请密歇根大学时并没说我一定会接受录取,但我在给施一公写信的时候,承诺了如果被录取,就一定到普林斯顿。我觉得说话要算数。”就这样,她到了普林斯顿。 然而,那时的颜宁,根本不知道普林斯顿大学有多好!对她也没有多少认识,只知道普林斯顿有个高等研究院,爱因斯坦曾在那里工作过,仅此而已。施一公在面试时告诉她,普林斯顿与哈佛和耶鲁相比一样好,甚至更好。她还在怀疑:“有那么好吗?” 到了普林斯顿,她才知道真的来对了。 2000年8月10日,颜宁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到普林斯顿的第一印象是‘惊艳’,环境太美了!我们住的地方是建于1913年的研究生院(Graduate College),它像城堡一样,四面的哥特式建筑环绕着中间的天井,最当中有两颗雪松还是柏树。我们到的时候是傍晚,树下绿草地上有人坐着弹吉它,周围是萤火虫在飞舞。那一刻仿佛一下子进入到了童话世界,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个经典情景。而我们集体用餐的饭厅猛一看像大教堂,进去后,你就像来到哈里波特魔法学校的大厅一样。” 到普林斯顿的第一天,一位热心的博士后在晚饭后就将她带到了分子生物学系参观。到了实验楼后,她竟然有些失望,“因为我以前是在诺和诺德做毕业设计,那里实验室的硬件比普林斯顿还要更好一些。” “对生命科学真正产生兴趣” “哇!原来做生物是这么好玩、这么有意思。” 在普林斯顿的第一年,颜宁对生命科学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在进普林斯顿之前,施一公曾警告过颜宁和另外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普林斯顿的生物课程可能是全美国最好的,在普林斯顿上课很重要,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80%的时间都用来准备与课上相关的内容。颜宁说:“事实上,我到了普林斯顿后才知道,在清华虽然也很累,但这里上课的要求和强度是清华根本没法比的。” 刚开始,她很不适应普林斯顿的上课方式:“在清华上课时,都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着就好了,顶多举手回答问题,很少被老师突然提问。但在普林斯顿,老师会突然点名提问,让人一点准备都没有,特别是英语非母语,在表达上还有一层心理压力。我们在清华时这方面的训练很少,于是每次我都非常紧张。为了准备这课上的两个小时,一天所有的其他时间基本上就是读论文和背景资料。另外,我们这一年是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第一次正式招收来自中国的研究生。一公曾经警告过说我们的表现会影响以后给中国学生的名额,所以我的压力很大,刚进清华时的紧张状态又出现了。” 她开始迎接挑战。每天晚上,她基本上都是在床上读着论文睡着了,论文掉在一边,早晨醒来,捡起论文接着读,每天只睡6个小时,靠咖啡提神,“对于在普林斯顿第一学期的印象就是一直在读论文,读啊读。”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虽然没有各科都得A,但也不差,她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在自我感觉很差的情况下成绩还不错,“突然间就没有压力了,突然间就正常了,不仅能轻松回答被点名提问的问题,后来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整个人一下子就放开了,然后就有信心了。回头看,反而是因为紧张的状态把好多正常能力都压抑住了。” 在大学申请出国时,颜宁并没有计划未来一定要做生物学研究。但在普林斯顿上课后,她对生命科学愈发感兴趣。“给我们上课的大多数老师都已经比较上年纪了,经典论文甚至课本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他们亲自做出来的,他们可以把每个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于是你觉得:哇!原来做生物是这么好玩、这么有意思。” 回顾在普林斯顿的第一年,颜宁说,那是一种强化训练。如今,她将普林斯顿的上课方式带回清华:“第一,它完全不是教你什么知识,就是剖析论文,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阅读经典论文,去理解作者当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去理解他们的实验设想和研究思路,去挑错、找漏洞,整个一年这样强化训练下来,当你再拿到一篇论文时,很快就能领会它的意思;第二,就是让你知道,不论多经典的论文,里面都可能有瑕疵甚至错误,要用批判的态度去读这些东西;第三,上课的互动要求非常厉害,上课一直在回答问题,强制学生去表现自己、与人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决定这辈子要做研究” “他们做研究非常淡定,那种简单和执着让我感动,觉得好像我将来就是要这个样子,很简单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要求,研究生第一年主要是上课,其间还要到三个实验室各做三个月的轮转,为今后选择实验室作准备。 在实验室轮转之后,颜宁决定在施一公的实验室做博士研究。她说做这个选择有三个原因:“第一,因为在本科时,我大三暑假在饶老师实验室接受过三个月的结构生物学训练,对这个领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在诺和诺德做的是与抗癌相关的研究,一公的实验室正好是利用结构生物学从事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这个方向我很喜欢;第二,我分析了自己,我的优点是手比较巧,做实验没问题,但缺点是脾气急,受不了太长时间的博士生涯。一公实验室的产出特别高,这一点正好适合我这急脾气的人。第三,我始终害怕解剖,不想做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另一方面,虽然我是清华学生,但数学不是很强,计算生物学也不适合我。综合起来,结构生物学比较适合我。我问一公进他的实验室是否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他说不需要,消除了我最后的顾虑,因此,我就选了他的实验室。” 在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醉心科研的导师施一公对颜宁的事业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公总是教育我们把目标订得高远一点,不要整天想着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他总是说,只要你把现在努力做到最好,你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宽,根本不用为找工作发愁。而且每次遇到实验上的苦恼,和他谈过之后,你就觉得自己好像很行,肯定能成功。所以在一公实验室出来的人做独立研究员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现在已经有十个人在美国或中国领导独立的实验室。大家都有那么一种共同的比较自信的气场。” 在施一公之外,还有一对教授夫妇对颜宁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是埃里克•威萧斯(Eric Wieschaus)和夫人翠迪•舒巴赫(Trudi Schupbach)。“他们二位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威萧斯还是199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是一个夜猫子,一般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我经常在晚上11点多看见他们夫妇在各自的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果蝇,他们做研究非常淡定,那种简单和执着让我感动,觉得我将来就是要这个样子,很简单地做自己喜欢的研究。” 在施一公的实验室,颜宁开始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她喜欢上了研究中的接受挑战和战胜挑战的感觉,喜欢上了实验室里的自由和酸甜苦辣,那个过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令她慢慢沉迷于其中。两年后,以她为第一作者的两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自然—结构生物学》期刊上,她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到博士毕业时,她基本上已经知道自己决定以科研为事业了:“我对自己整个人生的要求就是自由自在,做独立研究员,能给我所追求的无拘无束。” 而且,她也喜欢自己的研究领域,“当你把细胞里那些只有几个到几十纳米大小的蛋白质分子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出原子分辨率的结构,在电脑上放大几亿倍之后,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美丽的构造如何行使复杂的功能,你总忍不住要感叹大自然的聪明—她的精妙设计很多时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这些大自然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2004年12月,颜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正当她准备出去做博士后时,施一公的实验室有一个转型:要做膜蛋白。“对我们做结构生物学的人来说,做膜蛋白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在我们实验室需要从头做起,”她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从头做起,去挑战一个全新的东西。当时,我就是被这种感觉所诱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于是留在了原实验室做博士后。我想先做出一个膜蛋白。”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颜宁开始做博士后,带着两个师弟师妹从头摸索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到2006年10月,他们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2006年12月底,她回北京探望父母,她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是,自己从此就回国工作了。 清华 我的一个梦想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回到清华做教授。但没有想到会这么早。” 2006年底,施一公已经准备回国,开始在清华大学建实验室。正在北京探亲休假的颜宁决定到母校去看看。 在清华,她遇见了大学时代的系主任、时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的赵南明教授,“我出国时,赵老师曾为我写过推荐信,他还记得我。他当时问我,你的科研怎么样呀?我说做得挺好啊。他说,可以来我们医学院找工作啊。我说,这就可以了吗?他说,试试啊。” 就这样,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十天之后,2007年1月2日,她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接受了面试,教授会投票同意给她教授职位。但其间也有一点波折。当她的职位从院里报到学校里,教授职位改成了副教授。她说:“我并不介意做副教授,但有一个问题,当时清华的副教授还是不能带博士生的。我很清楚,没有博士生,实验室就不可能运转起来,所以,我与清华谈的唯一条件就是要做博士生导师,这个教授头衔其实是博导的附属物。不过如果是现在应聘,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因为我们已经开始了人事制度改革,不论助理教授还是资深教授,只要有独立的实验室就是博士生导师。清华在过去几年的进步非常快。” 2007年7月,清华大学向颜宁发了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聘书。 颜宁说:“按照我最早的职业设计,做完那个膜蛋白的课题我或者到感兴趣的其它领域再做一个博士后,或者直接在美国找一个助理教授职位,获得终身教职后再回国。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回到清华做教授。但没有想到这个梦实现得这么早。” 决定回清华,父母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她说“我爸妈也希望我能回来,他们对我的影响一直很大。他们从来没有要求我在事业上多成功,只希望我过得很开心,很幸福,最好能经常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能随时照顾。所以,听说能回清华做教授,他们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就非常鼓励我回来。以前每一次回国,都能感到父母确实在上年纪,尤其是奶奶,我也想可以随时照顾他们,因此我很快就做了决定。” 2007年,颜宁回清华医学院搭建自己的实验室。也曾有人问她:从博士到博士后,一直在施一公的实验室,现在做教授也是与施一公在同一个学校,会不会担心自己不独立?她说:“我在普林斯顿时,接受一公指导比较多的是在博士前两年,其中向柴继杰、吴嘉炜两位师兄师姐学习了很多东西。而在我博士的最后一年,已经相对比较独立了。博士后做膜蛋白质时,那是实验室的一个全新方向,我像一个小组长一样带着师弟师妹从头开始摸索,这期间锻炼了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当清华给我聘书时,我其实心里已经比较自信可以独立管理一个实验室了。”膜蛋白研究是一个充满了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广阔领域,在清华的实验室,颜宁很快确立了自己的研究重点—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的分子机理。然而,她深知这一研究领域的艰难,所以在实验室还安排了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课题用来给自己和学生们减压。“不过,科学研究真是很难计划。最初没有作为研究重点的课题,比如对细菌中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一旦开了头才发现我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是如此之贫乏,还有那么多重要的基本的问题等待解决。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出更多问题,于是开始作为辅助课题的方向不知不觉也变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比如质子共转运蛋白的工作机制,比如植物中脱落酸受体通路的调节机理等,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颜宁感谢清华,和引进并支持她起步的赵南明老院长,感谢学校和学院友好又出色的同事们,感谢清华生命科学良好的研究氛围。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她获得了稳定的支持。“赵老师给我争取了非常好的起步条件,保证我前两年不用在外面申请经费,专注于实验室建设。而施一公接任院长之后,给所有新引进的年轻人都创造了一种安心的环境,他会尽最大努力支持每个人顺利起步。新来的年轻人都是受惠者。” 回清华做研究,她经历了意气风发、怒气冲天和心平气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因为刚回国,又回到母校,有了归属感,雄心壮志地要做一番事业;第二阶段,因为不适应当时国内行政手续的繁琐,入校要办落户手续、学位论文论证,周转房装修等等,一堆杂事让人心烦意乱。最苦恼的是订购国外仪器和样品,经过海关等一大堆手续不知道要拖延多久,实验室没办法开张,急死人;第三阶段,当仪器终于到位,可以顺利地做实验了,而之后的仪器和设备提前预订,不再造成延迟;生活上也安顿下来了,心情终于平静了,然后发现在清华与国外做科研没有太大区别。 颜宁希望自己的研究生们有上进心,她对研究生的要求是敬业,因为实验室有好的论文发表记录,她很担心学生们变得功利,只看到论文,而忘记了论文是文以载道,只是对于研究工作的传播。她说:“我希望他们做实验持着很积极上进的态度,但又以一种平常心去研究。” 回顾在清华的几年,颜宁说:“我最满意的是把一个我开始认为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做到不再可怕。我的实验室积累了大量的做膜蛋白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做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年轻人,可以挑战更有意义的靶标了。我们现在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理解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胆固醇代谢通路的调控机理。我的职业理想是找出下一个巨大挑战,希望可以解决更有普遍意义、更基本的生物医学问题。” 当深入到自己想做的问题时,颜宁发现了结构生物学本自的局限,也担心自己的思维高度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她说:“未来几年,我应该到外面去做一个学术休假年,适当的时候需要给自己充电。” 做你自己 “人们会给你各种建议,甚至是非议,但我觉得很关键的是,当你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的时候,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颜宁说,自己的特点是专心致志做事,自由自在做人。在清华,她非常愉快。 她说:“也许在旁人看来,我做得不错,但我现在的精力已经不如十年前。在普林斯顿时,我平均每天只睡6个小时,通宵达旦做实验是家常便饭。现在每次去同步辐射收数据,熬夜工作24小时之后,要两三天才能缓过劲来。我有了一种忧患意识,觉得自己真正做研究的黄金时间可能只有这么几年,所以一定要让自己专心致志地在实验室里,充分利用科研的黄金期。” 谈到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女学生们的建议,她提到三点: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做你自己。她说:“第一要相信自己。我同意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但这不体现在智商上,许多时候,个体差异比性别差异更大,所以你如果有志要做科学家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第二,知道自己。我一直觉得,成就感,而不仅是兴趣,是激励你往前走的最大动力。有时,兴趣甚至会在成为职业后变成了围城。比如,最初我没想到自己会一辈子做研究,也许比较幸运,过去的工作比较顺利,我于是总能体会到研究的乐趣,这种成就感让我越来越沉迷于科研中,然后慢慢的就在追求更多成就感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了下去。第三,做你自已,人们会给你各种建议,甚至是非议,但我觉得很关键的是,当你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的时候,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在颜宁心中,清华和普林斯顿是并重的,她说:“清华厚道、大气、稳重,普林斯顿优雅、淡定、高贵,这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两个地方。”她还有一个理想,就是有一天可以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这种学校的终身教职。因为她认为:“什么时候一大批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我们这些从这里起步的年轻学者成为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哈佛耶鲁这些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争先聘任的人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地宣传我们的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颜宁简介: 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8月,作为“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从清华毕业,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施一公教授。 2004年12月,她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获得2005年度美国《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GE Healthcare)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获奖者),该奖自1995年设立以来,每年挑选五人作为全球或四个地区的最优秀生命科学博士论文获奖者; 2005-2007年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开始研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与同事一起成功解析出一个重要膜蛋白酶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揭示出它的作用原理。 2007年7月,她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从普林斯顿回到母校,创建自己的实验室,在膜蛋白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 《科学时报》 (2011-3-9 A1 要闻)
个人分类: 随想杂感|2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地震前日本宫城县绝美景色 三万中国人在那里
xupeiyang 2011-3-12 09:40
当地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8.9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   宫城县,是个物产富足风景秀丽的县。仙台市是宫城县的经济中心,当年鲁迅先生弃医投文之前,曾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在的东北大学医学部)留学过,现在东北大学设有“鲁迅奖”、“鲁迅纪念奖”两项奖学金,奖励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们。为纪念鲁迅先生,位于东北大学附近的鲁迅故居仍然完好的保存着,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12/c_121178971.htm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0/2011
xupeiyang 2011-3-11 12:21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Complication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cision techniques: a meta-analysis. J Arthroplasty Surgery - Orthopaedics 6 6 Impact of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 and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serum level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ur Heart J Emergency Medicine 5 4 Edaravone for 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Emergency Medicine 4 4 Zinc for the common cold.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Pediatrics (General) 5 4 Comparison of positive lymph node ratio with an inflammation-based prognostic score in colorectal cancer. Br J Surg Oncology - Gastrointestinal 7 6 Quality of diabetes care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results of the AMD-QUASAR study. Diabetes Care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6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6 Nitric oxide for inhalation i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sickle cell pain cri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Special Interest - Pain -- Physician 5 5 Adverse effects of biologic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and Cochrane overview.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A Cochrane review of combined chiropractic interventions for low-back pain. Spine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Rheumatology 5 4 ``Triple therapy`` rather than ``triple threat``: a meta-analysis of the two antithrombotic regimen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oral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Chest Hematology/Thrombosis 5 5 The risk of hypotension following co-prescription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and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CMAJ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6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6 Internal Medicine 6 5 Infectious Disease 5 5 Very early hypothermia in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the National Acute Brain Injury Study: Hypothermia II):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Neurol Emergency Medicine 6 6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6 5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CMAJ Intensivist/Critical Care 7 4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6 6 Internal Medicine 6 6 Emergency Medicine 6 4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the effects of warmed irrigation fluid on core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endoscopic surgeries. J Clin Nurs Surgery - General 5 4 Internal Medicine 4 3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linicians` ability to identify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predictors. Br J Gen Pract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4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4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8/2011
xupeiyang 2011-3-9 12:09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Topotecan Weekly Versus Conventional 5-Day Schedule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 the North-Eastern German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Oncology Ovarian Cancer Study Group. J Clin Oncol Oncology - Gynecology 6 5 Knee arthroplasty with a medially conforming ball-and-socket tibiofemoral articulation provides better func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Surgery - Orthopaedics 7 7 Wireless pulmonary artery ha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Cardiology 6 7 Treatment for ulnar neuropathy at the elbow.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6 6 Surgery - Neurosurgery 5 4 Usefulness of the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 determined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 m-mode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m J Cardiol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3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3 Cardiology 4 6 Strategies for the withdrawal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in preterm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ediatric Neonatology 6 5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s More Effective in Women Than in Men The MADIT-CRT (Multicenter Automatic 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Trial With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Cardiology 6 6 Surgery - Cardiac 5 6 Antidepressants for agitation and psychosis in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without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using the ubiquitous healthcare service, a new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iabetes Care Geriatrics 6 5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3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3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for treating venous leg ulcer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6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6 Surgery - Plastic 5 4 A comparison of active management and expectant management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ur: a Swedish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JOG GP/FP/Obstetrics 6 4 Trimetazidin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n heart failure. Heart Cardiology 5 5 Food supplements for body weight redu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Obesity (Silver Spring)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4 Vitamin E for neuroleptic-induced tardive dyskinesi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sychiatry 6 4 Continuous support for women during childbirth.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P/FP/Obstetrics 7 4 Improved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de quervain tenosynovitis with a novel 4-point injection technique. Am J Sports Med Rheumatology 6 5 Diuretic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7 7 Internal Medicine 7 7 Cardiology 6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投机炒房是大难临头的玩笑 牛刀 发表日期:2010-10-29
chowsiutung 2011-3-8 16:54
美国作家,《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在回答什么是黑色幽默时说:所谓黑色幽默,就是大难临头时的玩笑。大难临头了,但是,玩笑继续要开。拿现在的市场来说,泡沫将破未破,房子照常要买。当然,现在买房的,很少是专门为了住,买房住兼而保值的有之,买房子赚钱亦有之,而全然不顾大难临头。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32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难逃劫难。 ^ 现在的中国楼市就是这样,你难逃劫难。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只有穷人起义,而从未听说富人篡政,其原因就是富人多有牵累,难得舍命相博。中国文化传承下来,从古至今,商人不和文人相争,因为商人必输;文人不和贪官相争,文人必输;贪官不和皇帝相争,贪官必输;皇帝不和臣民相争,皇帝必输。天下之大,莫过如此。懂得此理者,就会懂得中国房价泡沫必破的道理。 从经济学上来说,房价上涨的幅度不能高于GDP的100%。10年来,GDP增长106%,剔除CPI增长39%,实际GDP的增长只有67%,而房价上涨了274%。算一笔账,就会明白,中国的社会财富早已不足以支撑房价的上涨,房价之所以上涨,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1%的人掠夺了99%的人的财富,这些依靠投机和掠夺敛财的暴富阶层,已经玩不下去了。如果再算房价收入比、住宅空置率、房价租售比,那中国的房价实际更没得算。如果不是政府全力支撑房价,这个泡沫早就破了。 从社会学上来看,巴西经济泡沫破灭时,基尼系数是0.5;日本房价泡沫破灭时,基尼系数是0.52;中国2009年基尼系数是0.49,2010年直奔0.51,预期2012年将要达到0.54。贫富差距极度恶化,政府对此不可能无动于衷。目前的房价调控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没有涉及到房地产的根本,没有涉及到制度的改进和建设,仅凭政策,绝无回天之力。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发生的三件大事,市场不可能很快遗忘。一件事,是今年3月初出台的日本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就中日两国房地产泡沫在时间对比上提出警示,轰动中外;还有一件事,是今年4月出台的中国住宅空置数据,在全国660个城市有连续6个月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住宅6540万套间,震动环宇;还有一件事就是最近的血房图,警示中国的拆迁不可持续。 这三件事情,既有中国民众的智慧,也有中国政府高层有识之士作出的不懈努力,试图化解泡沫,化解社会矛盾,让富人能够保护财富,让穷人能够度过通胀,让中国社会能够平稳的走过可能面临的经济危机。然而,我们看见的是什么呢?一个庞大的阶层毫无改革意愿,对穷人缺少关爱缺少足够的帮助。一切都没有退路。 房价不降30%,不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将基尼系数控制下来。仅靠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住宅,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房地产再这么支撑半年,不管房价是否下降,中国绝大多数民营开发商都将面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现在的许多大的开发商,依赖的是国际资本的输血,如果国际资本一旦抽逃,这些大的开发商自然难逃劫难。再过一年,一线城市房地产的从业人员30%将要失业。再撑半年,一大半房地产从业人员都将面临失业。 试问,有谁撑得住呢?17届5中全会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做好准备,打下基础。提出的施政纲领中,根本就不谈GDP三个字,为什么?因为整个国民经济都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为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为遏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很多紧缩政策将陆续出台。有谁还能对房价的上涨产生预期?那真是可笑的事。 除非你是疯子才能免于飞行,但是必须有本人提出申请,你既然可以提出这样的申请足以证明你是一个正常人。除非你实在没有钱,才可以不必买房子,但是,你还有祖宗三代,足以证明你还有钱。这样的黑色幽默,很快将成为中国楼市的普遍心态。大难临头,实际上一点也不好玩,但是,许多人还要把玩笑开完,在大笑之中,勇赴劫难。
个人分类: 未分类|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7/2011
xupeiyang 2011-3-8 12:21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Comparison of Sirolimus with Azathioprine in a Tacrolimus-based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in Lung Transplantatio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Surgery - Thoracic 5 4 Bisphosphonate use and the risk of subtrochanteric 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older women. JAMA Geriatrics 7 6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4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ardiac surgery: a randomized trial. Anesthesiology Surgery - Cardiac 6 5 Feeding interventions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infants with cleft lip, cleft palate or cleft lip and palat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ediatric Neonatology 6 5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isk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J Clin Oncol Oncology - Breast 5 5 Shengmai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heart failur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4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4 4 Cardiology 3 3 Parotid-spa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versus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RSPORT): a phase 3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Oncol Surgery - Head and Neck 7 5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cisplatin and fluorouraci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docetaxel in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cell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long-term results of the TAX 324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Surgery - Head and Neck 6 6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Among Persons Without Hypertension: A Meta-analysis. JAMA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7 6 Internal Medicine 7 6 Cardiology 5 4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机合成化学的兴起
nikem1 2011-3-8 05:56
(source: http://hi.baidu.com/%D7%A3%CF%FE%B1%F9/blog/item/bf4eee3c053511c97c1e7112.html ) 19世纪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是从探讨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开始的。煤焦油是焦炭工业和焦炉煤气工业的副产品,18世纪后期仍作为废料弃置。19世纪初,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苯、萘、蒽、二甲苯、苯酚、苯胺等芳香族化合物。1834年E.米切利希通过苯与硝酸作用,得到了硝基苯;1842年俄国化学家Н.Н.济宁发现,用硫化氢处理硝基苯可得到苯胺。   合成染料  19世纪的有机合成化学可以说是以染料合成为序幕。硝基苯和苯胺的取得为此奠定了基础。1856年英国化学家W.H.Jr.珀金以工业苯胺为原料,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制得了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染料苯胺紫;1858年德意志化学家霍夫曼又用氯化高锡、硝酸高汞和硝基苯等为氧化剂,作用于用四氯化碳处理过的工业苯胺而制得了碱性品红;1860年他又将苯胺与碱性品红的盐酸盐共热,得到了苯胺蓝;再将苯胺蓝磺化而得到了溶于水的酸性染料。从此,一系列碱性和酸性的人工合成染料问世,总结出了相当丰富的有机合成的经验,也促进了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研究。1868年,德意志化学家格雷贝等通过还原过程,确定了天然茜素为二羟基蒽醌。于是在结构理论指导下,他在次年以天然蒽为原料合成了茜素。1876年霍夫曼辨明了硝酸与苯胺及芳香伯胺类物质作用所得到的重氮化合物的结构。这些成就极大地破除了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的神秘感,鼓舞了化学家对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例如,拜耳1880年合成靛蓝,总结出大量有机合成反应。   其他有机合成  19世纪中、后期,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工业从染料进一步发展到药品、香料、糖精、炸药等许多方面。   合成药品  以水杨酸及其衍生物为典型。1859年德意志化学家科尔贝由苯酚钠经羧酸化和酸化而得到高产率的水杨酸;又在硫酸介质中由甲醇与水杨酸作用而制得水杨酸甲酯(冬青油)。1886年合成水杨酸苯酯。1899年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阿司匹林。   合成香料  以香豆素的合成为典型。1868年珀金鉴于香豆素可以分解为水杨醛和乙酸,遂将乙酸酐作用于水杨醛钠盐而得到香豆素。1876年德国化学家K.赖默尔和F.蒂曼发现,苯酚钠和氯仿作用可得到水杨醛。由此,合成香豆素得以工业化生产。     糖精  1879年由美国化学家I.雷姆森首先合成。原料是甲苯,经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及氨的处理、高锰酸钾氧化和脱水数步而得。   合成炸药  首先制得的是硝化甘油。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罗将浓硝酸、浓硫酸作用于甘油而得,但因稍受震动就发生猛烈爆炸,难以控制而未能付诸实用。1867年瑞典化学家A.B.诺贝尔发现,为硅藻土所吸收的硝化甘油敏感性大为降低,可用雷酸汞引爆,成为一种实用的炸药。1875年诺贝尔又发明了硝化甘油与火棉混合而成的胶状烈性炸药。1841年洛朗将硝酸作用于苯酚而制得苦味酸。1849年以前,它曾用作丝绸的黄色染料;1871年起,成为军用炸药,但它对弹壳金属有强腐蚀性且腐蚀后生成的苦味酸盐对震动过敏,因此后来为三硝基甲苯TNT炸药所代替。TNT为1880年德国化学家E.黑普用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处理甲苯而制得,1891年投入军用,沿用至今。   电石化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电力工业的巨大发展,开发了以电石为基础的有机化学工业原料路线。1839年美国人C.黑尔曾以电弧加热石灰和氰化汞的混合物而得到电石,进而与水作用取得乙炔。1892年美国化学家T.L.威尔森发明了以石灰、焦炭为原料,用电炉加热的廉价电石生产法,并于189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电石工厂,乙炔开始被广泛研究和利用。它由于性质活泼,很快成为合成许多较复杂化合物的基本原料。1881年后,从乙炔出发陆续制出乙醛、乙酸、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基乙炔、丙烯腈、四氯乙烷、丁二烯等化工原料。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J.W.雷佩发现了乙炔及其衍生物的一些新的特殊反应,并制出一些合成产物,丰富了乙炔化学的内容。随后以乙炔为原料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相继出现,使乙炔的应用更为广泛。 (source: http://hi.baidu.com/%D7%A3%CF%FE%B1%F9/blog/item/bf4eee3c053511c97c1e7112.html )
4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纸上谈药,一个畅销药的奋斗史(2)
nikem1 2011-3-5 13:38
(source 科学网 郭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0990do=blogid=418803from=space ) 纸上谈药,一个畅销药的奋斗史( 2 ) ——药状元的成才之路 本来我是打算写一篇关于药的科普帖子,可是写着写着发现时间不够,只好断开来个连载。好吧,既然一言难尽,就从今天开始,连载下去。我曾想过好几个写药的方式,不过顾虑很多,如果照药物的门类来写,我无异于在写一本药理书,实在是望尘莫及。既然这样我们就从故事开始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药也不例外;不过人越出名是非就多,药当然不例外。于是我也八卦一下从畅销药开始。作为一个畅销药压力自然不同于平常药。作为药物明星的它们,虽然卖的贵些,销量好些,给它的主人(药商)带来的收益大些,但是它无时不刻不担心着竞争者的攻击(山寨版仿制药,替代的新药),因为喜新厌旧对于人们对选择药物也通常不例外;另一个就是强大的舆论压力,万一出现什么不良反应新闻报道,那还不被口水淹死啊? 这是在现在。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没有什么畅销药的概念的。那时,人们都是凭经验到大自然中寻找药物,由于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植物所以我们也称为草药。起初,这些行为方式并不是为人类独有,其他的动物也知道吃“药”。人们主动的开发药物,得益于文化和文字的发展。从人群的经验中总结什么植物的什么部位经过怎样处理可以缓解怎样的症状,继而记载下来,慢慢的这就成了早期的药物数据库。但由于交通交流不便,那时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两条腿,因此每个地方的数据库版本也就不同。不过这并不妨碍它对治病救人的作用。 我一直以为,除了我们常教育孩子的“四大发明”,我们中国的中药其实也远远领先当时的欧美。那时的中国人做事很细致,热衷于建立各种数据库,一开始主要是经书史书,后来也包含了用药信息的医书。而且当时有文化的中国人普遍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他们创造性的开发了“阴阳五行理论”,并把总结出的用药信息做了仔细归类。虽然华夏文明历经战乱,但是数据库多多少少还是保留下来了,尽管已经有些支离破碎了。 到明代中期,一个叫做李时珍的人出现了。原本他是一位大夫,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发现各个药物数据库都有些片面甚至错误。于是,他不辞劳苦,尽一己之力开始了一项伟大的数据库工程——修订《本草纲目》。这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他去世的那一年,数据库刚好建完。随后这个伟大的数据库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再后来,一个来中国访问的波兰人把这个数据库带到了欧洲。我认为这个数据应该算是源自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当时,应该还没有美国,土著于美洲大陆的人还处于原始社会。而在欧洲,虽然科学的种子萌发得很快。人们终于赢了上帝一回,知道了并相信地球是圆的,而且是围绕太阳转的,大小两个铁球也会同时落地。不过对于人体与疾病的奥秘,他们知道并不比中国人多。很多时候,给病人放血成了一种很流行的治疗手段。 历史在静悄悄的流淌着,来自西方的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思想,通过一个个精巧实验,慢慢发现了生命的奥秘,他们知道了心脏是怎样泵血的,而且知道这个机器会像柴油机一样燃烧葡萄糖,这个机器上还有很多像按钮一样的被称为受体的东西控制着机器的运转速度,而这些按钮的形状大小等等信息又被刻在了细胞核里的胶片上—— DNA 。而药物的开发,也在这些进展中悄然变化。这些变化渐渐开始决定一个化学分子是否能成为药的坎坷之路。 ( 2 )现代药物的状元之路 我每次想到开发药物,就会联想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中状元。如今的畅销药其实也不例外!让我们追寻状元的经历看看吧——一个畅销药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多半知道中状元当首辅是多么不容易。好了,别吵了,开始我们的科举考试。 首先,必须说明朝还是颇具民主精神,加入这场角逐的考生资格并没有像以前的朝代有过多要求,不管你穷富帅丑,或者高矮胖瘦,只要有大明帝国的绿卡就好,另外不要有犯罪记录! 第一关是考秀才,以县为单位组织考试,难度不大主要是看基本功怎么样,初筛一遍脱颖而出的称为秀才; 第二关是乡试,秀才们从各自老家来到省城复考,考上的就被称为举人,原则上做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而且享受免税的待遇; 再接再厉,跟着是会试,只有举人和那些“中央党校”(国子监)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录取三百人。 最后一关是殿试,这是决定大好未来的最后一关。第一名就是我们说的状元,前程无忧。其他的称为进士,都还有机会。不过,最后能不能当宰相或者首辅,还有很长一段路,除了能力之外,运气也很重要。当上首辅也还不是终点,能否做个出色的首辅,纯粹的有利于人民的首辅,还必须满足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才华,有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二是要有高尚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不能把当首辅变成敛财的个人机会! 回到畅销药的成长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坎坷和标准也有惊人的相似。 那么好吧,我们的畅销药开了漫长的征途! 首先,作为药物的候选化学分子,你们的机会是平等的,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吧。当然我是有要求的,这取决于你们的开发方向。比如,我要开发抗肿瘤药,我会先给你们一堆特定的肿瘤细胞,谁在单位时间内杀掉的最多,谁就可以胜出进入下一关。反之,只能 OUT !出局! 当然,药物学家唯恐参与竞争的化学分子种类太少,他们除了把植物中的化合物翻了个遍,还与化学家一起发明了一种可以大量制造不同化学分子的方法——组合化学,简单说来就是把化学分子拆成几个部分,然后像拼积木一样把各个部分拼在一起,由于每个部分都有好几个选择,这样的搭配组合几乎是海量的!生物学家也不甘示弱,他们发现有些微生物会产生特定结构的多聚酮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在一条布满合成酶的生成线上组装起来的,不同的酶负责不同步骤的组装,如果对其中的酶进行改造那么就可以改变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应该就可以生产出很多不同结构的产物了。不过他们的策略不同于化学家,他们从这些酶的基因开始改造起,这个领域也被称为组合生物合成。 有了足够多样的化学分子,就意味着从中筛出“人才”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不过竞争也是更加的惨烈!另一方面,考生多了,考试的设置自然要高效合理,不然猴年马月才能干完呢? 实际上,考试的标准很早就制定了。那就是保罗埃尔利希( Paul Ehrlich )提出的——药物受体理论,他认为药物之所以起作用,其实是因为药物可以和某个东西特异性的结合在一起。而他所谓的某个东西就是后来说的“受体”。再后来,科学家慢慢了解——所谓的受体其实是那些可以和药物分子结合的蛋白,这些蛋白和相应的疾病有关。这时,药物的初筛就变成了射击游戏,谁能射到受体上并且不掉下来就能进入下一关! 这第一关杀伤力极大,能进入第二轮的实际上很少很少。 我们的第二关开始了。大家不要怕,我们这个关不搞淘汰,我们搞些培训,你们都很优秀很有运气的分子,将来都是有机会登上市场笑看江湖的,不过在这之前我要对你们做些改造,你们实际上可以做更加优秀! 于是,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开始了。可是怎么优化呢?你怎么知道该把我们怎么改? 好吧,在了解怎么改之前,我们先接受点理论培训。先说“酶”,作为蛋白质的酶为什么只能催化特定得化合物参与化学生产呢?因为每个酶就像一把锁,只有特定形状的钥匙才能插进相应的锁孔,受体也是类似。可是怎样才能让钥匙更好用呢?对的——改! 你们做为筛选出来的优秀分子,身材自然是不需要大的改动了。那就在边边角角做些修饰吧,添上不同的化学基团。可是添在哪,添什么性质的基团,那是有讲究的。这个过程称为构效关系研究。 起初,由于受体长得啥样并不知道,药物学家都是凭经验改造这些候选分子,有时活性会更好,有时反而不行了,改来改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一时间很是纠结。科学家总是有招!汉施 - 藤田方程( Hansch-fujita )登场了! 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取决于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紧密程度,而决定结合紧密程度的是化学分子的结构了。能够从初筛中脱颖而出,说明基本的骨架体型不能变了。汉施 - 藤田方程把化学分子结构信息拆成基本结构常数和其他参数。这里的其他参数包括化学分子是否有带电的基团,水溶性怎么样,有几个极性基团,这些基团分布的位置等等。用结构信息作为方程的右边,用药物的生物活性作为方程的左边,方程式写完了。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药物化学家会根据骨架,事先合成出一堆类似的化合物,当然这些化合物变化的性质是知道的,然后用这些化合物测试它们的生物活性,得到的数据放在方程中,再根据各个化合物结构信息中包含的数值,算出影响结构信息的每个参数。这样药物学家就知道,那个位置安个什么样的取代基会对活性有帮助,那个位置的侧链过长会降低活性,等等。根据这些指导,他们会再做一批化学分子进行测试,反复下来,就可以得到一组活性相对较好的化学分子了。至此改造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当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同了,一方面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进展,我们得以知道很多作为受体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并且这些结构可以在计算机上以模型显示出来。即便不知道,我们也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相似性比对( BLAST )在数据库中找到类似的结构,然后用电脑模拟。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很方便快捷的“画出”我们理想中的化学分子。这块现在叫“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经过这段的培训,筛出的化学分子和经过改造的他们的兄弟姐妹允许进入了下一关。跟着的这一关分为两个环节,一个体内活性测试,一个是毒性测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药物好不好,疗效很关键。于是,人们利用小鼠大鼠等动物,复制出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模型测试药效。不幸的是,很多在体外有很好表现的化学分子在动物身上就是不给力,那就对不起了,只能 OUT !毒性测试,就好比考状元时道德测试。有才无德的人往往是更危险的,药物也是如此。总的说来,药物的毒性测试过程非常繁琐,项目数之广时间之长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不计其数。无论怎样,这件事总归告诉我们——人品很重要,药品安全第一! 关于这一点,学药的人都会在很早的时候知道“反应停事件”,这是一个在药品安全环节把关不严的一个非常惨痛的案例。作为治疗妇女妊娠反应的药物,最终造成了三万个畸形儿的恶果。 如果作为化学分子,你顺利通过了这么严格的考验,那么恭喜你进入下一关! 这一关的考验也非常多,不过很多是比较程式化的,也不会轻易的被“ OUT ”,除非表现极差。这一关主要是研究候选药物分子的代谢情况,吸收,分布,转化,排泄,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同时,要给它们办“身份证”,怎么分析它的成分,怎么能从“人群中”鉴定出它;另外,给它们包装包装也是必须。还有一件事,就是设计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尽量做到省钱又环境友好! 顺利的跑完这些程序,就可以申请临床考试!不过能否成为真正的药物,仍需提醒一句,“上市仍未成功,考试还要努力!” 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实验开始了。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苛刻和复杂,这同时也是药物开发企业最不愿面对的环节,因为从这一刻起,候选的药物分子每一天都要烧掉大把大把的钞票!而且 OUT 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努力都“ Game Over !” 简单说来,这四期的考核,毒性的观察仍然是核心!考官说了:“药物要想通过临床测验上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安全,安全,还是他妈的的安全!”一期试验里主要就是关注安全。选用正常人测试药物的耐受程度,也就是用相对大的剂量不能出现什么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剂量的依据来自于动物实验数据和人之间的换算比例;还有就是考察药物在体内的过程,这个就是我们第一期节目说的主要故事。 二期试验,主要是小范围内选取相应的适应症病人,测试药效,同时也要关注毒性,并且根据结果设计以后的用药剂量。这是因为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并不是一条直线,药物剂量到一定程度后,药效也不再怎么增加了。同时,试验的时候还必须遵守“双盲对照”原则,不然很难客观的评价药物的真实效果,同时也避免“安慰剂”效应。因为,你如果忽悠病人这是特效药,即便是普通的糖片他也会觉得很有用,然后病情还真的有好转!我们《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曾经这么忽悠过朱紫国的国王,而且还真的治好了他的“双鸟离分之症”。 三期试验,就是用前面摸索出的剂量在大范围的病人中测试,同样是双盲对照。 三期顺利过关,药物就可以正式上市了!上市后观察期,也被称为四期。在这段时间里,药物如果出现了很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依然存在 OUT 的风险! 进入市场的药物要想成为畅销药,天时地利人和是少不了的!比如,禽流感那段时间,抗流感病毒药就卖的很火爆,这是天时;各个国家需要也不一样,比如降脂减肥药在欧美很畅销,到非洲有些国家就不同了,这是地利;人和,比如药物经销商的销售宣传策略。 即便是这样,也难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畅销药的命运也是如此!也许是生命的奥秘实在太过高深,我们还没有完全读懂吧! 参考资料: 1.《药物分子设计》郭宗儒主编; 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叶徳泳主编; 3.《药物评价学》刘昌孝主编 4. 定量构效关系的历史.pdf (source 科学网 郭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0990do=blogid=418803from=space )
2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韩国总统李明博不得不下跪
xupeiyang 2011-3-4 21:50
韩国总统李明博早餐会上下跪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04/c_121150459.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3/2011
xupeiyang 2011-3-4 13:03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Tocilizumab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J Rheumatol Rheumatology 6 5 High-dose tirofiban pretreatment reduces the need for bail-out study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On-TIME 2 trial. Heart Cardiology 5 5 Laparoscopic surgery performed through a single inci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J Am Coll Surg Surgery - General 6 5 Daily corticosteroids reduce infection-associated relapses in frequently relapsing nephrotic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Nephrology 6 6 HIV Infection and Risk for Incident Pulmonary Diseases in the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Er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Infectious Disease 6 6 Phosphate binder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bone diseas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Internal Medicine 7 5 Effect of nitroglycerin ointment on bone density and strength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randomized trial. JAMA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7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7 The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 candesartan for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SCAST):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trial. Lancet Neurology 7 6 Internal Medicine 6 6 Efficacy,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Vero-cell-culture-derived t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4 Infectious Disease 5 6 Improvement in Memory with Plasticity-Based Adaptive Cognitive Training: Results of the 3-Month Follow-Up. J Am Geriatr Soc Geriatrics 6 4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4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neuropathy caused by cisplatin and related compound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Oncology - Lung 6 5 Oncology - Gynecology 5 4 Histopathologic-based prognostic fac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tate of the local immune reaction. J Clin Oncol Oncology - General 6 5 Herbal therapy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4 Treatment for 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Neurology 6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2/2011
xupeiyang 2011-3-3 21:38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Metastatic paraplegia and vital prognosis: perspectives and limit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care. Part 1. Arch Phys Med Rehabil Oncology - General 5 4 Metastatic paraplegia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perspectives and limit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care. Part 2. Arch Phys Med Rehabil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6 6 The effects of a tailor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wom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 J Nurs Stud Cardiology 5 5 Effectiveness of biologic therapie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n indirect comparisons approach. Pharmacotherapy Rheumatology 6 5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nebulized gentamicin in 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Respirology/Pulmonology 6 6 Nebulized epinephrine for croup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6 4 Indirect comparisons of the efficacy of biological antirheumatic age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patients with an inadequate response to convention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or to an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 agent: a meta-analysis. Ann Rheum Dis Rheumatology 6 6 Effect of laxatives and 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in 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ut Internal Medicine 7 5 Gastroenterology 6 5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5 Corticosteroids improve short-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Gut Gastroenterology 6 5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s in long-term geriatric car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riatrics 5 5 IScore: A Risk Score to Predict Death Early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irculation Neurology 5 4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4 4 Internal Medicine 4 4 Levodopa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Internal Medicine 5 4 Neurology 5 4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Intern Med Endocrine 6 5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6 4 Internal Medicine 6 4 The role of albumin as a resuscitation fluid for patients with sep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 Care Med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7 6 Internal Medicine 7 6 Infectious Disease 6 4 Nicotine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s for smoking cessa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Public Health 7 5 Respirology/Pulmonology 5 3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新闻 F1000-The Scientist 2011年3月3日 00:38 (星期四)
xupeiyang 2011-3-3 05:03
To view this email in your browser: www.the-scientist.com/daily1/2011/03/02/ 02 March 2011 News and Features The latest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Best Places to Work for Postdocs, 2011 Setting up your own lab is no easy task, but this year’s respondents are using their postdoc experiences to prepare for the challenge By Cristina Luiggi Behavior brief A round up of recent discoveries in behavior research By Jef Akst Editor's choice in immunology Researchers discover a mechanism of antibody action that works inside cells, providing a "la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By Richard P. Grant Fig share Mark Hahnel, a PhD student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describes a new scientific figure-sharing site he released in beta today By Richard P. Grant New mechanism for dementia? The voracious clearing of injured and dying cells that could have otherwise recovered may contribute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By Cristina Luiggi Eye evolution questioned Invertebrates with vertebrate-like vision challenge the idea that the two groups of organisms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visual receptors By Amy Maxmen Top 7 in molecular biology A snapshot of the most highly ranked article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related areas, from Faculty of 1000 By Megan Scudellari News in a nutshell Postdoc protests; cell phone disturbs brain; Japanese university unrest By Jef Akst Capsule reviews A selection of top-notch science books By Bob Grant The forum Dip into The Scientist's mailbag to see what readers are saying about recent stories By The Scientist Staff Mad science?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research of neuroscientist Robert White goes beyond his macabre head-transplant experiments to highlight his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By Hannah Waters Puzzle me this Why are placebos so mysterious? By Graeme Stemp-Morlock The evolution of credibility A new book o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explores the winding path of discovery, and much more By Frederick Grinnell
个人分类: 科学杂志|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
xpzou2008 2011-3-2 20:15
光电信息与 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汪 老师 T : 82426915 ; 82426916 13621067139 ; 15201180133 E : bxkdgd@163.com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1 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一、 招生专业学位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 二、 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相关问题的说明 1、什么是 “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 ),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 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2 、全日制工学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在招生培养等方面的区别。 招生类别 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研究生 (实践型)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研究生 (在职工程硕士) 硕士类别 工学硕士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 招生计划归属 教育部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办 招生对象 各类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 主要面向参加当年统考的应届本科考生 主要面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在职人员 考生来源 全国统考考生 全国统考考生 全国联考考生 报考时间 每年 11 月份报名 次年 1 月份考试 每年 11 月份报名 次年 1 月份考试 每年 7 月份报名 当年 10 月份考试 录取原则 国家统一划定 录取分数线 国家统一划定 录取分数线 招生学校自定 录取分数线 教学方式 全日制教学(全脱产) 全日制教学(全脱产) 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假期 教学(不脱产) 教学范围 按学科专业教学 按学科领域教学 按学科领域教学 录取类别 非定向、定向、 委托培养、自筹经费 非定向、自筹经费 委托培养 学制 2.5 年 2.5 年 3-5 年 学费 4000 元 / 年 4000 元 / 年 总计 22000 元 / 生 授位类别 工学硕士 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工程硕士 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工程硕士 学位证书 培养侧重 学术理论与应用 学术理论与实践 学术实践 过程管理 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 过程管理 毕业派遣 发派遣证 发派遣证 无派遣证,回原单位工作 3 、专业学位教育在招生对象、培养模式、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2011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均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中招生,按照 “ 专业相近 ” 的原则组织生源。即考生可申请调入与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近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领域),原则上从初试科目中设有数学考试科目的考生中招收或调剂。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 “ 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 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学期间,必须保证有必要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在学待遇 入学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和学术型研究生同等对待,且在学期间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校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统一提供住宿并且收取住宿费,具体标准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5 、毕业证书 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拿双证,即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时发派遣证,不同的是学位证书是专业学位证书。 6 、 MBA 招收 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必须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008 年 7 月以前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009 年 7 月以前毕业);年龄不限;学制两年;学费暂定 50000 元 / 年。 三、 复试材料 1 、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2 、调剂申请表; 3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带学生证); 4 、一张 1 寸免冠照片(体检表用); 5 、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 四、 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招生学院 招生领域名称 领域代码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光电信息与 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汪 老师 T : 82426915 ; 82426916 13621067139 ; 15201180133 E : bxkdgd@163.com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1 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表 姓 名 性 别 照 片 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 政治面貌 民 族 身 份 证 号 通讯地址 及邮政编码 联 系 电 话 E-mail 地址 毕 业 学 校 毕业时间 所 学 专 业 学 历 有何专业特长 第一志愿报考单位 名 称 研招办通信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 传 真 考生编号 报考专业 初 试 成 绩 思想政治理论 外国语 ( ) 业务课一名称 业务课一成绩 业务课二名称 业务课二成绩 总 成 绩 申请人签名 是否服从校内专业调剂 否 申请调剂复试专业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招生办公室意见
个人分类: 考研调剂|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3/1/2011
xupeiyang 2011-3-2 12:34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Treatment adherence therapy in people with psychotic disorder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 J Psychiatry Psychiatry 6 6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Neurology 5 4 Validation of perioperative steroids administration in liver rese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Surg Surgery - Gastrointestinal 7 6 Oral montelukast in acute asthma exacerbation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orax Allergy and Immunology 6 6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t risk of acute lung injury: evaluation of lung injury prediction score in a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Intensivist/Critical Care 6 6 Chemotherapy alone versus chemotherapy plus radiotherapy for early stage Hodgkin lymphom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Oncology - Hematology 6 4 Randomized Trial of a Warfari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Nursing Homes: an SBAR-based Approach. Am J Med Neurology 5 4 Screening for Visual Impairment in Children Ages 1-5 Years: Update for the USPSTF. Pediatrics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Treating fibromyalgia with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results from a 3-arm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Special Interest - Pain -- Physician 6 6 Rheumatology 5 4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vers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stem stenosis. J Am Coll Cardiol Cardiology 6 6 Genetic warfarin dosing tables versus algorithms. J Am Coll Cardiol Internal Medicine 6 6 The DURAbility of Basal versus Lispro mix 75/25 insulin Efficacy (DURABLE) trial: comparing the durability of lispro mix 75/25 and glargine. Diabetes Care Endocrine 5 4 Intravenous Calcium and Magnesium for Oxaliplatin-Induced Sensory Neurotoxicity in Adjuvant Colon Cancer: NCCTG N04C7. J Clin Oncol Oncology - 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5 4 Spinal manipula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low-back pai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Proof of principle: the predisposition, infection, response, organ failure sepsis staging system. Crit Care Med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6 6 Internal Medicine 6 6 Intensivist/Critical Care 6 6 Emergency Medicine 6 5 Infectious Disease 4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2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28/2011
xupeiyang 2011-3-1 18:39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Single or double-level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techniques for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Surgery - Orthopaedics 5 4 The effect of melatonin, magnesium, and zinc on primary insomnia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y residents in Italy: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Am Geriatr Soc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4 Rifaximin Improves Psychometric Performanc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e RIME Trial). Am J Gastroenterol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return-to-work for cancer patien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P/FP/Mental Health 4 5 Oncology - Genitourinary 4 5 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D-dimer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Eur Heart J Surgery - Vascular 5 7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s Pediatric Neonatology 6 6 Respirology/Pulmonology 5 5 Transparent cap colonoscopy versus standard colonoscopy for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ndition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Oncology - Gastrointestinal 5 4 Gastroenterology 4 3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Who Benefit From the Addition of Gemtuzumab Ozogamicin: Results of the MRC AML15 Trial. J Clin Oncol Oncology - Pediatric 6 6 Randomized study of basal-bolus insulin therapy in the inpatien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ndergoing general surgery (RABBIT 2 surgery). Diabetes Care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6 5 Internal Medicine 6 5 Endocrine 6 5 Effects of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J Am Coll Cardiol Cardiology 6 6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伪科学与伪环保结盟反怒江,造谣记者与地震大仙演双簧
热度 4 zbt92 2011-2-28 17:42
文 / 水博 关心中国水电发展的人们应该还记得: 《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章轲曾多次利用某退休专家炮制出“我国水资源开发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谎言,并公开叫嚣水电开发该降温了;宣称我国四川、云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达到了 100% ,但当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全社会才知道云南省的水资源开发(水库蓄水)程度,根本就不是什么 100% ,而是可怜的 7% ! 到了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我们才发现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至于我们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二氧化碳。让中国的发展遭遇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压力,水电开发不是该降温了,而是该提速的结论已经非常鲜明,但还是有人将冷饭拿出来试图热炒。 最近,这位曾经因造谣水资源开发过度而呼吁水电开发改降温了的记者,又有了惊人之作。一篇《怒江水电开发扩大化 老地质专家称恐酿巨大灾难》的煽情文章,再次成为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由于存在着发生地震的威胁,就把怒江的水电开发,比喻成“ 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向悬崖边走去时,你能不叫他止步吗? ”。这个比喻的确很有创意。不过,比喻的对象,极其不恰当。如果准确地比喻,应该说,当一个无知的小孩看到一个成人走向悬崖边去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吓得惊叫。但是,他根本不知道,有时候不仅悬崖边上的工作也必须有人要去干的,而且,这个悬崖可能已经安装好了“护栏”。对于水电开发这个能够保障安全的“护栏”,就是我们水电建设的抗震设计规范。只要你不越过护栏(遵守章程),即使必须去悬崖边上工作也不会出任何危险。那么,我们把对开发怒江发出惊叫的退休地质专家徐道一比作一个无知的小孩,是不是有点过分呢?非也。 据考证,这位退休的地震地质专家曾经是一位职业的地震大仙。在 1991 年 9 月的《地质地震》杂志上,徐道一等人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 8 级地震的有序性 ---- 一种新的预测方法”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徐道一和其他几位同志曾经利用他们发明的太极序列方法,预测过 1990 年到 1996 年(特别是 91 年 29 年)之间中国大陆将会有 8 级大地震。他们以 6 年的时间为赌咒,希望证实他们的太极序列是可以预测大地震的。然而,非常遗憾,最终他们还是没有能蒙上。 然而,在失败的事实面前,别的同志都有所醒悟,而只有徐道一大仙并不死心。他居然把 1997 年发生在我国西藏玛尼的一次 7.4 级的地震,硬说成是国家地震记录有误,应该算是他的太极预测成功的证明,并且在 2003 年 4 期的《安阳大学学报》再次上发表了他自己一个人的《太极序列和它在中国 8 级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不过这一次地震大仙自己也已经没有底气了,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敢再作出新的预测。其实,如果我们徐大仙骗人的胆量再大一点,再继续如法炮制的赌咒 6 年内中国就会发生 8 级大地震,他还真能把汶川大地震给蒙上。可惜,大仙又失算了。由此可见,在科学问题上徐大仙确实是一个无知的小孩。 这一次,造谣记者和大仙们为了避免被人误解,在文章中还“此地无银”的强调说“‘我们的意见都源于对断裂构造、当地地震的了解与认识,是纯学术性的。我们反映意见未受他人之托,纯系我们的自觉自发行为。’孙文鹏说。”。尽管,造谣记者和大仙们在文章的一开始,都极力掩盖自己想达到的反对怒江建坝的意图。但是,在文章的最后,还是不小心露出了马脚。 文章的最后说到“在回答记者有关什么是西南地区水电开发的最佳模式时,孙文鹏和徐道一表示,‘都江堰式’的水电模式可取。‘都江堰式’与‘高坝式’是两类互补的不同水利工程模式。孙文鹏解释说,‘都江堰式’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是造价低,对技术、建材要求不高,建设周期短,抗地震能力超强,易于修复,有利于生态环境,长期效益好。” 由此可以发现,大仙们对怒江开发的质疑可能主要不是地震危险性,而是对水坝建设的不满。因此,他们才会故意不理会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众多在高地震区已经建立的水坝的现实,而专门用危言耸听的方式炒作怒江的水电开发。要知道蓄水发电,不是水电大坝的唯一目的。世界上还很多水库,虽然不能发电,但是也必须要建设。因为,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部是不均匀的,如果没有蓄水水库进行调解,既不能防止洪涝灾害,也不能保证枯水期的供水。都江堰没有任何蓄水作用,它并不是水库,只是一条灌渠。灌渠与水库的功能和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绝不能互相取代。 这就好比修道路和盖房子决不能互相取代。不能因为看到修一条路比早一座房子的“造价低,对技术、建材要求不高,建设周期短,抗地震能力超强,易于修复”,我们的地质专家就只准修路,不让盖房。高坝大库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就像房子对人的生活一样必不可少。引申来看,既然高坝大库非建不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建设高坝大库同时也发出电力呢?这就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必须要开发利用水电的根本道理。也正是反坝的地震大仙和退休地质专家们的无知之处。 应该指出的是:不管我们专家的专业水平有多么高,然而,一旦思想动机上出了问题,都绝对不可能再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四川的地质地震专家李有才。他根据多年的地震研究实践经验,曾经坚持认定紫坪铺地区的地震烈度,要比国家区划所标定的高得多。如果他当年只是根据科学依据,如实地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不仅能说明他的专业水平,而且也确实能对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他对水坝建设抱有严重偏见,所以,他在提出地震烈度的意见的同时,还坚决要求停止紫坪铺水电站的建设,甚至警告说必须炸掉水坝。所以,他的意见虽然得到过中央领导的批示,但是,一直也没有能被接受。当年社会很多人也都以李有才是当地最了解情况的地质专家为依据,极力反对紫坪铺水电站的建设。称一旦发生大地震紫坪铺水库的后果不堪设想。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有才自己曾认为地震证实了自己的水平。但是,我们却在庆幸,我们当初幸亏没有接受李有才们的建议停止紫坪铺的建设。因为, 大地震发生后,被李有才和反水坝人士们点名警告的“四川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高坝”,不仅没有发生任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且,还在地震中立了大功。紫坪铺水库形成的宽阔水面,为地震后道路的严重塌方和空中气候受阻的救灾提供了可靠的水路保障;震后不几天( 5 月 17 日 )紫坪铺水电站就率先恢复发电,为灾区的抢险救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水库的 11 亿库容,成为当时危机四伏的众多堰塞湖的最后屏障,保障着整个成都平原免受堰塞湖溃决的洪水威胁。 特别是大地震发生后,一些当地搬迁走的水库移民,曾经敲锣打鼓到水电站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建水库让他们当了移民,他们很难逃过这一劫难。 也许有人还搞不明白,李有才也早就预测出了相同的结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接受他的意见呢?我们必须告诉他,确实是不能。不仅过去不能接受,今后李有才的预测也同样还不能接受。除非李有才能明确的解释出他的预测,所依据的科学道理。因为,目前我们的地震科学水平还不是非常高,没有办法解决地震的精确预测和预报问题。我国的地震列区划,是按照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建议,根据历史上发生的地震记录的统计概率得到的。如果没有人能提出比这种统计分析更科学可靠的方法,我们只能按照这一原则划定我国的地震烈度区划。 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虽然提高了紫坪铺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但那决不是根据李有才的天才预测,而是根据我们地震区划的统计原则,必须做出的修改。因为大地震已经发生,该地区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正是为了弥补这种建立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的地震烈度区划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的水电工程规范才要规定,对特殊重要的工程,必须要进行专项地震研究。 总之,事实已经证明,虽然李有才关于地震烈度的预测是对的,但是,他的反坝建议还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把这种利用专业身份,炒作反水坝的现象,称为“李有才现象”的话,那么徐道一等退休专家的反对怒江水电的表现,连“李有才现象”都算不上。因为,李有才尽管因为不了解水电专业而反对修坝,但是,起码他还是在明确地了解了紫坪铺工程的具体情况之后,才提交意见的。而我们的大仙们,甚至连一些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居然就能给有关部门连篇累牍的提交二十多份意见。 根据文章所叙述的“ 但我们感到,水电开发规划的制订者没有对地质风险表现出足够的警惕,对风险的评估仍侧重于或停留在一个个坝址的孤立微观评价上。 ”和 “‘我们很关心,这一重要的结论在有关部门(怒江水电开发)的规划与报告中是否被提及?’徐道一说”等内容说明: 徐大仙们到现在还不了解怒江规划评价是否包括地质风险部分,更不知道怒江水电规划到底是怎么评价地震风险的。也就是说,他们所写的二十几封建议,都是仅仅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的。我们真有点搞不明白,如果仅仅是怀疑,不管给哪一个部门随便打个电话都能问清楚,犯得上非要写二十几份建议吗? 进一步,我们再看看大仙们提出怀疑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文章介绍说“卫星照片显示,由于怒江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区内活动最强、破碎最烈,在怒江上建梯级水电站,筑拦江大坝必然要横跨断裂破碎带 ( 或层间破碎带 ) ,而怒江大断裂是一条仍在活动的断裂带。据统计,在怒江流域的多数横剖面上,都能见到怒江大断裂和宽度在 100 米 以上的大断裂 2 ~ 3 条,以及几个至 30 多个的小破裂面,整个构造破碎带的宽度在 400 ~ 1000 米 ,其风险显而易见。怒江流域雨量充沛,在雨季特别是在 6 ~ 8 月降雨集中。暴雨骤降在断裂密布、地层陡立而破碎的怒江两岸,可形成大洪峰。‘怒江水电梯级开发可能加大地质灾害风险。’孙文鹏和徐道一说,在怒江上建设梯级拦江大坝,必须充分了解怒江的上述特点和地质风险。” 原来,大仙们怀疑怒江开发的依据,仅仅是根据“卫星照片”。然而,我们怒江水电开发的实际规划中关于地质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利用国家地质和地震部门所能提供的全部资料,而且还要对很多关键部位通过开挖探洞进行实地勘探 2001 年,怒江大水电规划单位就在现场查勘和初步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松塔、丙中洛、闪打、贡山、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共 11 个水电梯级初选坝址基本上都做了地勘工作,其中的马吉、亚碧罗、泸水为重点勘察梯级。勘测外业工作历时约两年,其主要内容有:规划河段现场地质查勘、 1:20 万区域地质资料复核、 1:50000 各梯级水库区地质测绘、 1:5000 各梯级坝址区地质测绘、 1:10000 天然建材普查、滑坡与泥石流专题地质调查和勘探、岩溶及泉水调查、地下及地表水水质分析;平洞、钻孔、坑槽探等地勘工作;工程物探和岩土试验工作。 然而,在根本就不知道怒江开发的规划到底都做些什么的情况下,地震大仙就敢根据卫星照片,给中央领导写出二十多份建议,大胆的怀疑怒江水电规划根据实地勘探的所作的结果。这种做派倒是非常符合大仙的思维定势。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地震大仙走火入魔的可笑举动,居然能被我们的伪环保造谣媒体吹捧为“记者注意到,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历时已久,但孙文鹏和徐道一这样核心部门的专家站出来,大胆提出关键事实,还是首次。”。一个地震大仙,凭着一张卫星照片,就敢否定根据几年的实际工作的所勘探出来的结论,的确还是首次。 特别是造谣记者在文章中还说到“徐道一在掌握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后发现,近 200 年,尤其是近 60 年来,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大地震频繁发生,其中, 1950 年西藏东部 8.6 级特大巨震邻近怒江, 1976 年云南龙陵 7.3 级地震、 1988 年云南澜沧江 7.4 级地震、耿马 7.2 级地震、 1995 年中缅交界 7.3 级地震、 1996 年云南丽江 7.0 级地震发生在怒江或其附近地区。” 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丽江分明是在金沙江附近,中间还隔着澜沧江,而绝不可能是在怒江。大仙所列举的大地震,分明没有一个发生在怒江的。 这位大仙和造谣记者所列举的数据完全是在故意张冠李戴的骗人。历史记录分明是唯独怒江近代没有发生过大地震,然而,他们却上演了一场利用专家身份和记者话语权的骗人双簧。 这也就是这篇《怒江水电开发扩大化 老地质专家称恐酿巨大灾难》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的根本原因。可见,我国的地震大仙和伪环保记者造谣、煽情的水平之高超。
3167 次阅读|5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25/2011
xupeiyang 2011-2-27 20:27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Effect of adding pharmacists to primary care teams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Care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Prophylactic botulinum type A toxin complex (Dysport(R)) for migraine without aura. Headache Special Interest - Pain -- Physician 4 4 Computer-navigated surgery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e radiographic outcome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surgery?. Arthroscopy Surgery - Orthopaedics 7 5 Supervised exercises compared with 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subacromial shoulder pain: 1-year results of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s Ther Surgery - Orthopaedics 6 6 Vancomycin or metronidazole for treatmen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li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es. Canadian Agency for Drugs and Technologies in Health (CADTH)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7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7 5 Gastroenterology 6 5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weight management schemes fo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Health Technol Assess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4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use and futur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Scottish Health Survey. Eur Heart J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解除套在教师和科研人员身上的权力枷锁
热度 1 xscjack 2011-2-26 09:29
作者:沈翀 来源:半月谈 发布时间:2011-2-25 11:02:33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半月谈:高校去行政化,别走了“官霸”来了“学霸” 从吉林大学“政学分离”,到华中师范大学校领导退出校学术委员会,再到一些大学校长“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高校“去行政化”正在成为一种共识和潮流。在一些高校采取措施克服行政化倾向时,重视学术权力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平衡成为重点,这获得了社会各界相当程度的赞许和肯定。 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的确是一种突破,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在当下的高校氛围中,节节上升的“学术权力”,也很有可能沦为权力和利益运作的另一个空间。高校“去行政化”,不仅要去除盘踞已久、显而易见的行政权力,也要去除看似光鲜、实则变质的学术霸权! 按照教育界人士的一般理解,所谓学术权力,是指以开展和增进学术为目的,由学者自己对学术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为体现学术权力,高校建立了诸如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可惜的是,熟悉高校运作和高校科研人员生态的人们都知道,所谓学术权力,在一些高校已经蜕变为被少数人垄断、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 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职称、项目和评奖,都成为学术霸权染指的对象。在某些高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已经蜕变为“学术大佬”的分赃机制:一个教师或者科研人员能否获得职称、项目和奖项,关键并不在于他学术水平如何,而在于他是否有某位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成员支持,是不是属于某一个圈子,或者是不是某个团体自身发展所需。 而某些掌握着学术权力的“学术大佬”们,也热衷于通过这种方式培植自己的人,以维护自身和小团体利益。这个“学术江湖”中,同样充满了利益交换、博弈和对弱者的牺牲。在行政权力当道时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被口诛笔伐;而当学术权力走上前台时,这些现象被附上了一层“学术”的神圣光环,反而获得了足够的正当性。可以想象,当霸权借助“学术”之名出现时,对于真正的学术将是一场更大的摧残和毁灭。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需要民主、有序的学术环境。学术权力仍然是“权力”,真正的学术自由既不需要“官霸”也不需要“学霸”。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解除套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身上的权力枷锁,而不是用一个新的枷锁去替代另一个枷锁。(《半月谈》2011年第3期)
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F1000-The Scientist 2011年2月26日 01:09 (星期六)
xupeiyang 2011-2-26 05:15
Mad science?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research of neuroscientist Robert White goes beyond his macabre head-transplant experiments to highlight his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By Hannah Waters Puzzle me this Why are placebos so mysterious? By Graeme Stemp-Morlock The evolution of credibility A new book o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explores the winding path of discovery, and much more By Frederick Grinnell Small video competition This year, Nikon’s Small World competition is accepting video entries, such as digital time-lapse photography By Richard P. Grant Fungus fights malaria? A genetically modified fungus that targets not mosquitoes, but the malaria parasites inside, could be a powerful tool for malaria eradication By Hannah Waters Supplemental or detrimental? Journals debate the value of supplemental materials By Michele Solis Down but not out Cells on standby are surprisingly busy By Richard P. Grant Opinion: When to hunt the rare Hunting can generate revenue to boost conservation efforts, but when should it be allowed for endangered populations? By Gary Luck Multicellular evolution not linear New genetic analyses show that multicellularity was gained -- and lost -- several times in the blue-green algae By Carrie Arnold Rewards of risk Secrets to scoring big money grants for innovative, out-of-the-box research By Megan Scudellari Mud made of fish poop Fish excrement found in seafloor sediment forces scientists to rethink the way they reconstruct earth's climate history By Hannah Waters Top 7 in biochemistry A snapshot of the most highly ranked articles in biochemistry and related areas, from Faculty of 1000 By Jef Akst When stress is good Fast blood flow protects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By Christina M. Warboys, Narges Amini, Amalia de Luca, and Paul C. Evans
个人分类: 科学杂志|2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24/2011
xupeiyang 2011-2-25 13:16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Risk of gynaecological malignancies in cytologically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follow-up study of a nationwide screening population. BJOG Oncology - Gynecology 6 6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and locking pl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two-part proximal humeral surgical neck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with a minimum of three years of follow-up. J Bone Joint Surg Am Surgery - Orthopaedics 6 6 Internet-based outpatient tele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5 6 Effect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ade on calcium channel blocker-associated peripheral edema. Am J Med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6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6 Internal Medicine 6 6 Smoking Cessation Reduc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Med Surgery - Thoracic 6 5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6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6 4 Surgery - General 6 3 Anesthesiology 6 3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23/2011
xupeiyang 2011-2-24 21:01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Serum IgA rheumatoid factor and pyridinoline in very early arthritis as predictors of erosion(s) at two years: a simple model of prediction from a conservatively treated community-based inception cohort.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Rheumatology 6 5 Multicenter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docetaxel and trastuzumab with docetaxel, carboplatin, and trastuzumab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ER2-gene-amplifi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CIRG 007 study): two highly active therapeutic regimens. J Clin Oncol Oncology - Breast 5 5 Impact of clopidogrel loading dose on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art Cardiology 5 5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for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psychosis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spectrum disorder: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Br J Psychiatry Psychiatry 5 5 Deformational plagiocephaly: a follow-up of head shape, parental concern and neurodevelopment at ages 3 and 4 years. Arch Dis Child Pediatrics (General) 6 5 Foot orthoses in the prevention of injury in initial military train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Sports Med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6 6 Surgery - Orthopaedics 5 5 Autologous platelets have no effect on the healing of human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study. Am J Sports Med Surgery - Orthopaedics 5 5 The accuracy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midlumbar and low lumbar nerve root impingement. Spine Neurology 5 5 Surgery - Orthopaedics 5 4 Learning curves of the Airtraq and the Macintosh laryngoscopes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by novice laryngoscopists: a clinical study. Anesth Analg Anesthesiology 5 5 Effect of real-time feedback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utside hospital: prospective, cluster-randomised trial. BMJ Cardiology 5 4 Emergency Medicine 5 3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vildagliptin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patient population /=75 years: a pooled analysis from a database of clinical trials. Diabetes Obes Metab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5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5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classic procedure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Orthop Relat Res Surgery - Orthopaedics 6 5 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for stage 3+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N Engl J Med Pediatric Neonatology 5 5 Pain relief for reduction of acute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intravenous sedation with intra-articular lidocaine. J Orthop Trauma Emergency Medicine 5 5 Intensive versus conventional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undergoing D2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orld J Surg Endocrine 5 4 Intensivist/Critical Care 5 3 Use of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as rescue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mild persistent asthma (TREXA):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Respirology/Pulmonology 7 6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梁启超家还有点老北京的模样
xupeiyang 2011-2-24 09:51
 昨天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之一梁启超的诞辰日。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是梁启超当年在京的居住之所。各种自建房屋已将故居切割成大杂院,只有门口的东城区文保单位标牌表明该院落有着特殊身份。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2/24/c_121115988.htm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22/2011
xupeiyang 2011-2-23 12:16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An integrated safety profile analysis of belatacept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ansplantation Surgery - Urology 6 7 Phase III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Docetaxel Plus Trastuzumab With Vinorelbine Plus Trastuzumab As First-Line Therapy of Metastatic or Locally Advance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Breast Cancer: The HERNATA Study. J Clin Oncol Oncology - Breast 6 5 The albumin in acute stroke (ALIAS)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safety analysis of part 1 and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part 2. Stroke Neurology 4 4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ilot comparison of onabotulinumtoxinA and topiramate for 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chronic migraine. Headache Neurology 6 4 Improv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 at population level: 39 community cluster randomised trial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wareness Program (CHAP). BMJ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6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6 Cardiology 4 4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华人科学家邓青云教授获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
UniPHY 2011-2-22 16:09
作者:梅进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1-2-17 10:44:50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华人科学家邓青云教授获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 邓青云教授 据沃尔夫奖(Wolf Prize)官方网站消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化学工程系华人科学家邓青云( Ching W. Tang )教授荣获刚刚颁发的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与他一同分享这一荣誉及10万美元奖金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Stuart A. Rice 和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Krzysztof Matyjaszewski 。三人的获奖理由是“在化学合成及属性领域所作的深入、创造性的贡献,以及对于有机材料的理解”。据悉,邓青云教授是第一位荣获沃尔夫化学奖的华人。 始创于1976年的沃尔夫奖是国际最高学术大奖之一,由以色列的沃尔夫基金会颁发,在农业、化学、数学、医学、物理、艺术6个领域授奖。 除化学奖外,2011年沃尔夫奖还颁发了农业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艺术奖。获奖者分别为—— 农业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Harris A. Lewin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James R. Cook。 医学奖: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和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的Rudolf Jaenisch。 物理学奖: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Maximilian Haider、德国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的Harald Rose和德国尤利西研究中心的Knut Urban。(科学网 梅进/编译) 更多阅读 沃尔夫奖官方网站通报(英文) 罗切斯特大学网站相关报道(英文)
1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调查显示美国近年化学博士数量呈上升趋势
UniPHY 2011-2-22 16:06
作者:王丹红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2 8:57:08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调查显示美国近年化学博士数量呈上升趋势 美国化学家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供过于求质疑声出现 美国近年化学博士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图片提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如果我们今天不培养更多的化学家,那么未来我们就不会拥有他们,这意味着我们将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力。但是现在,许多化学家却没有工作。”——美国化学协会职业管理和发展部副主任大卫·哈维尔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化学协会职业培训委员会跟踪了每年化学博士学位的授予数量。两个机构的数据略有差异,但均显示:从2006年开始,美国每年授予化学博士的数量呈增长趋势;从1999年至2005年间,每年大约有2050人获化学博士学位;从2006年至2009年,平均每年有2400人获化学博士学位。 化学博士的就业情况如何呢?美国化学协会2009年对其成员的《薪水和就业状况全面调查》报告显示,化学家的总失业率为3.9%;10年前,这一数据是1.5%。今天,美国化学家的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有人质疑:学术机构是否培养了过多的博士,以至于超过了国家对他们的需求? 美国化学协会职业管理和发展部副主任大卫·哈维尔说,自己所在部门的首要工作是帮助新的研究生,但最近却接到了处于职业中晚期的化学家们的求助信。他说,到最近为止,化学家的失业率一直非常低,但情形不会一直如此,“我们看到了许多临时解雇”。 最新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周刊《化学和工程新闻》发表了题为《博士困境》的长篇报道,文章提出:我们培养的博士太多了吗?供过于求了吗? “也许,我们现在生产了太多的博士。” “博士项目增生的结果导致对研究经费的需求超过供给,供应和需要的失衡导致同行评审系统以牺牲新思想为代价去保护已建立的领域……这些博士训练项目培养出太少有新想法的科学家,太多平均水平的科学家,他们既不能为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也不能获得公众的注意。” 一位新近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的学生,投递了60个申请,却没有获得一个回音。不愿透露姓名的他说:“基本上,我在这个时刻的选择似乎是永远做博士后,或退出科学领域,但我对这两个选择都没有兴趣。” 美国人芬顿·赫提兹曾在英国的肯特大学拥有教授职位,当大学停止在化学系招收新生时,他于2003年回到了美国,从此走在“博士后”的漫漫征途上。 然而,在博士数量膨胀的同时,人们却一直抱怨科学家数量的短缺。2008年,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在美国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上作证时说:“美国公司非常缺乏拥有开发下一代技术的专业技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另一种闹得沸沸扬扬的观点是:当婴儿潮一代退休后,没有足够的科学家来填补他们的职位。 理查德·弗里曼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科学工程人力项目负责人、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正在对生物科学家和生物科学界的职业竞争情况进行研究。他认为,科学家短缺之说是一个伪命题。他说,美国生物科学界的任何科学家短缺问题都可以由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来填补:“如果婴儿潮一代退休了,我们很容易从中国、欧洲、印度和拉丁美洲请来科学家。在美国之外的国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大量增加;在美国,大量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都是外国出生的。” 与化学博士数量增加趋势相同,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占博士学位总数量的比例也在上升之中。国家科学基金会有关博士学位获得者调查的数据显示,1989年,在物质科学领域,持临时签证的外国人占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为31%,到2009年,这一数据上升到44%。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和工程学指数2010》证实了这一现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化学博士训练项目中注册的临时居民已超过项目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注册数量;外国人占美国化学界博士后总数的比例已经过半。 有人认为,导致美国化学家供过于求的原因之一是大学化学系中太多的化学博士授予项目。美国化学会职业培训委员会估计,化学领域大约有196个博士学位授予项目。 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哈佛大学化学教授乔治·怀特赛兹和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教授约翰·多伊奇谈到了化学界博士过多的情况。他们写道:“博士项目增生的结果导致对研究经费的需求超过供给,供应和需要的失衡导致同行评审系统以牺牲新思想为代价去保护已建立的领域……这些博士训练项目培养出太少有新想法的科学家,太多平均水平的科学家,他们既不能为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也不能获得公众的注意。” 美国化学协会的大卫·哈维尔说:“也许,我们现在生产了太多的博士。”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长期问题。“展望未来,人们需要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化学家们制造的。如果我们今天不生产更多的化学家,那么未来我们就不会拥有他们,这意味着我们将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力。但是现在,许多化学家却失去了工作。”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应该停止新博士的培训,直到让所有人都找到工作为止? 哈维尔说,当然不是。但美国国家综合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家约翰·施瓦布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学术界不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今天的形势下,学术界应该如何反思自己在新博士培训中的作用呢? 工业界形势巨变 “20多年前,有相当比例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或工业界获得研究职位。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只需要科学背景的工作,而不是研究职位。” 2010年,美国的《经济学家》、《科学美国人》和《米勒-麦克库尼》杂志曾经讨论过科学博士供应过量的问题。这些文章指出,博士研究生处于学术金字塔的最低层,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学术界顶层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容纳它所生产的所有博士。 当时,这些言论并不太多涉及化学界,因为部分化学博士的职业之路是教授,而更多人则在工业界寻找职位。然而,工业界形势的变化影响了化学家们的供需方程式。 美国劳工统计局估计,从2008年到2018年间,社会对化学家职业的需要大约会上升2.8%。201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上的一篇文章,将化学家职业评选为十大“高收入但没有未来的职业”之一,与旅行代理人和时装设计师并列。 美国化学委员会经济学家开文·斯威夫特估计,化学工业界的雇用人数在1981年达到高峰,但其中相当部分职位并不属于传统的化学领域,如IBM和英特尔公司雇用了大量的化学家。 分析化学家的职业需求离不开过去几年中制药业形势的变化。大型制药公司曾经大声说要聘请全部化学家,如今却变得异常安静。根据芝加哥一家顾问公司的估计,制药界在2009年减少了约6.1万个职位,在2010年减少了约5.4万个职位。尽管这些职位并不都属于化学家,但说明今天的化学家在制药业找到职位并不容易。 在制药业工作近20年后,化学家马克·达西博士在2009年3月失去了自己的永久职位,从那时开始,他寻找所能得到的各种工作,并投递了330个申请,迄今为止没有获得一份永久性职位。 鲁道夫·胡利亚诺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药物学教授,他致信《科学》杂志编辑,抗议最近常常被提及的观点:博士短缺。他在信中说:“我指导博士生培训项目已经20多年。在我的经历中,绝大多数新博士非常难找到能够发挥他们在博士训练期间所获技能的工作……如果现在我们真正急需新博士,那么在我们的自由市场系统,年轻的科学家们应该看见快速上升的报酬和充足、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但这绝不是今天生物医学界的现状。” 胡利亚诺对《化学和工程新闻》表示,他相信在训练和攻读博士学位方面,教授和学生可能并不都出于纯粹的动机。“很显然,有许多教授是真诚致力于研究生教育,许多学生也真正对研究职业感兴趣。然而,许多独立研究员的实验室需要帮手,基本上,研究生们是廉价的劳力资源……目前的经济气候是,年轻人只有相对有限的职业选择,因此,尽管没有强烈的动机,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倾向于上研究生院”。 胡利亚诺认为,生物科学家走向非传统职业的倾向也许是今天博士过多的一个选择:“20多年前,有相当比例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或工业界获得研究职位。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只需要科学背景的工作,而不是研究职位。他们处理临床试验、管理生产。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但它们真的不需要一位博士,因为做这些工作不必经过严格的研究训练。” 但也有人对此持相反意见——一个人在博士训练期间获得的技能:解决问题、故障分析、效率等,都可以应用到化学研究领域之外。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酶应用战略首席科学家凯艾姆·阿尔比扎蒂说:“看看化学界之外的领域,想想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及那些需要研究生阶段实验训练中所获技能但并非研究型的工作。我认为,从工作的可获得性来讲,我们真的不需要训练那么多的博士。” 对那些希望攻读科学类博士学位的年轻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化学部主任、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化学教授马修·波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30多年来,我一直告诉年轻人,你们上化学或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院只有一个理由:你的内心有一种呼唤,愿意在这个科学领域里学习,就像一个人听到来自艺术、音乐或神职工作的呼唤一样,你做这样的事情只是因为爱和自我满足。5年后的工作市场很难预测。” 《科学时报》 (2011-2-22 A4 国际) 更多阅读 《化学和工程新闻》相关报道(英文)
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海燕教授当选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热度 1 UniPHY 2011-2-21 22:37
来源:清华大学 发布时间:2011-2-20 9:17:42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高海燕教授当选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高海燕(来源:杜克大学) 日前,清华大学物理系系友 高海燕 当选杜克大学新一任物理系系主任。 高海燕教授为清华大学物理系长江讲座教授、杜克大学物理系终身正教授,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主席,美国物理学会理事(APS General Councilor)。她于1966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学位,199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Peter Demos奖。高海燕主要从事中高能实验核物理学研究,已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36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2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上可以买私人飞机啦!
热度 1 xupeiyang 2011-2-21 08:49
网店卖飞机售价60万元起 卖家称从美国代购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2/21/c_121102292.htm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25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日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19/2011
xupeiyang 2011-2-20 14:59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Written action plan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improves asthma prescribing, adherence, and contro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Allergy and Immunology 6 5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infus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an J Anaesth Special Interest - Pain -- Physician 6 5 Effects of a home-based walking program on perceived symptom and mood status in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women receiv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J Adv Nurs Oncology - Breast 5 4 Can modifications to the bedroom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sleep of new parents?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es Nurs Health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4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4 4 Axillary dissection vs no axillary dissection in women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nd sentinel node metasta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Surgery - Oncology 6 6 Predictive accuracy of SYNTAX score for predicting long-term outcomes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Am J Cardiol Surgery - Cardiac 5 5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设备或将掀起计算机内存革命
热度 1 zlhua 2011-2-19 22:34
作者:Paul Franzon 来源:《计算机》 发布时间:2011-1-25 10:07:24 新设备或将掀起计算机内存革命 研究者们研发的“统一化”的新设备能够执行内存的易变和非易变操作,这项应用可能给计算机的启动时间和服务器能效带来影响。 (图片来源: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者研发出一种新型设备,有望给计算机内存带来重大突破。这项技术使得大规模“服务器农场”(server farms)更加节能,而且还能加快计算机的启动速度。 传统上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分为两种。诸如闪存之类的慢速存储设备用来保存数据,慢速存储设备能够在计算机断电之后仍保留数据,所以也叫做非易变设备。 与之相对,快速存储设备(也叫易变存储设备)虽然能胜任更快的存取操作,但无法在计算机电源关闭后保留数据,因此易变存储设备的工作需要有持续的电源来作为保证。 但现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统一化”的新设备,既能够执行易变存储操作,也能够执行非易变存储操作,将来这项技术也许会用到计算机内存中。 “我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设备,它也许将掀起计算机内存的一场革命。”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该项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Paul Franzon说。 “我们的设备叫做双浮动栅场效果晶体管(FET)。而现有的用于保存数据的非易变存储设备使用的是单浮动栅,这种设备用浮动栅的充电与否来表示1和0,即一个比特的信息。使用了双浮动栅之后,设备便能够用非易变的方式存储一个比特,或者用易变的方式存储一个比特——就像普通的计算机内存那样。” Franzon说。 双浮动栅FET有望使诸多计算机难题得到解决。举例来说,计算机可以做到即时启动,无须从硬盘读取启动数据到内存——因为那些数据已经在内存里了。 这种新型设备也可以“按计算需要进行能源分配”。例如谷歌公司的服务器农场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即使这些服务器的使用率很低也不能关机,因为关机会影响到内存中的数据。 “双浮动栅FET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Franzon说,“因为数据能够快速地保存到非易变存储器中,读取操作也同样十分迅速。”这能够让部分服务器内存在低使用率的情况下关闭而不影响性能。 Franzon也指出,研究小组已经调研过了这项技术的可靠性,他们认为该设备“在易变模式下保存数据,能够达到很长的使用寿命”。 研究者的论文《使用Novel浮动栅设备进行计算》将于2月10日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出版的《计算机》( Computer )杂志上发表。(来源:科学时报 丁佳)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136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日医学证据 EvidenceUpdates for: 2/18/2011
xupeiyang 2011-2-19 17:34
Dear Prof. Peiyang: New articles: colleagues in your disciplin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s being of interest: Article Title Discipline Rele- vance News- worthiness Preoperative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Surgery - Cardiac 5 5 Comparing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2 clinical decision rules to rule out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Ann Fam Med Internal Medicine 6 5 Early activation of intracranial collateral vessels influences the outcome of spontane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Stroke Neurology 6 3 Hospital Doctor/Hospitalists 4 4 Internal Medicine 4 4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and venography for young or non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acut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Neurology 6 5 Shock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oximal hamstring tendinopathy in professional athletes. Am J Sports Med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6 5 Effect of training traditional birth attendants on neonatal mortality (Lufwanyama Neonatal Survival Project):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BMJ Obstetrics 6 5 Pediatric Neonatology 5 4 Everolimus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N Engl J Med Gastroenterology 6 6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ad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ONTARGET and TRANSCEND studies. Lancet Neurol Internal Medicine 6 6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4 3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4 3 Effect of Timing of Chronic Preoperative Aspirin Discontinuation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Circulation Hematology/Thrombosis 6 5 Tranexamic acid to reduce blood loss after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tudy. J Arthroplasty Hematology/Thrombosis 6 5 Surgery - Orthopaedics 5 4 Lower extremity ulcer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 algorithm. J Clin Nurs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4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4 Endocrine 5 4 Cost-Utility of Aspirin 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Arch Intern Med Cardiology 5 5 General Practice(GP)/Family Practice(FP) 5 3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rimary Care(US) 5 3 Hospice care delivered at home, in nursing homes and in dedicated hospice facil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 Int J Nurs Stud Geriatrics 6 4 The Alberta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Prev Med Oncology - Breast 5 4
个人分类: 循证医学|1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耿锐斌]中国志愿者登上“火星”
热度 1 Fangjinqin 2011-2-19 16:48
参加“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登上“火星” 作者:耿锐斌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2-19 11:34:55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月18日发布消息说,参加“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当天在俄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开始模拟“登陆火星”。 据悉,王跃同俄罗斯志愿者亚历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于莫斯科时间18日12时55分(北京时间17时55分)打开“登陆舱”舱门并“登上火星”。按计划,此次出舱历时1小时左右,控制中心对两名志愿者的出舱活动进行了电视直播。 身着“奥兰-E”型密闭宇航服的王跃与斯莫列耶夫斯基将完成一系列勘察任务,其中包括使用磁强仪寻找“火星”正负磁场、采集土壤岩石样本,并用专门容器将其带回“返回舱”等。由于“奥兰-E”型宇航服重量达32公斤,因此两名志愿者在“火星”表面可进行短暂休息。 搭载着6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模拟航天器本月1日进入“环火星轨道”。12日,王跃、斯莫列耶夫斯基与另外一名意大利志愿者乘坐的“登陆舱”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14日,来自俄意两国的志愿者打开“登陆舱”舱门并成功“登上火星”。 “火星-500”项目的试验目的是了解未来前往火星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未来火星探测积累经验。由于从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火星着陆到返回地球的一系列过程需要近500天时间,这项试验将持续520天。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将用250天“飞往火星”,30天“驻留火星”,240天“返回”地球。
个人分类: 信息通报|1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千人专家-科学家 F1000-The Scientist 2011年2月19日
xupeiyang 2011-2-19 05:51
Misconduct and adventure The Lab, a new interactive film from 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is a fresh approach to research misconduct training By Hannah Waters Watching bears sleep A "heroic" five-month study reveals the secrets of black bear hibernation By Megan Scudellari Speaking of science Our monthly roundup of notable quotes from aroun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By The Scientist Staff Visual science Some sparkling examples of science illustration By Richard P. Grant Trading resistance via nanotubes? Bacteria may be able to exchange large molecules -- including those that confer antibiotic resistance -- via microscopic tubes, but some researchers are skeptical By Edyta Zielinska Contaminated genomes Human DNA sequences are found in nearly a quarter of the publically-available non-primate genomes,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better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By Hannah Waters Light therapy, circa 1939 Before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UV radiation were widely appreciated, physicians saw the sun mostly as a source of healing By Cristina Luiggi Opinion: When the wells run dry The practice and funding of science may change drastically when humanity enters an era of energy crisis, in which cheap oil is but a distant memory By John Day Impure genius Lewis Cantley has made a career of turning chemical contaminants into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By Karen Hopkin Top 7 from F1000 A snapshot of the highest-ranked articles from a 30-day period on Faculty of 1000 By Megan Scudellari Skin wounds trigger tumors Researchers show how stem cells in hair follicles can transform into cancer while helping to heal an injury By Carrie Arnold Top 7 in cell biology A snapshot of the most highly ranked articles in cell biology and related areas, from Faculty of 1000 By Bob Grant Scientist to watch Anne-Claude Gingras: perfecting proteomics By Jef Akst
个人分类: 科学杂志|1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 Solid State Chemistry( Anthony R. West)
热度 1 jiashengxu 2010-9-4 12:33
求助 Anthony R. West 在1984年著作的 Solid State Chemistry 电子版本的emial : jiashengxu@163.com 纸质版本的请联系 QQ:6394016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8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