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艺展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恒星之旅 天问智慧-线上流动版】太阳这一代
smilemooncat 2016-9-5 10:24
注:由于版权问题,每章先展示一部分内容,后续再贴。 本展览中文档和插画皆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恒星之旅 天问智慧-线上流动版】前言
热度 1 smilemooncat 2016-9-5 10:15
注:由于版权问题,每章先展示一部分内容,后续再贴。 本展览中文档和插画皆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个人分类: 科普展览|28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文智慧360科艺展览]1月9日 恒星之旅启航
smilemooncat 2016-1-6 15:24
“天问智慧360”科艺展览要开始啦! 2016年1月9日,恒星之旅将在松江佘山之巅——上海天文博物馆启航!该展览将持续3个月。 天问 知其然是一小步,知其所以然是一大步。 360 新时代,180度不给力,360度全方位视角才给力。 智慧 科艺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这个展览携手科学家、科学绘画者、科普专家,就是让你知其所以然、360度视角和好起来。 2. 展览内容 关键词:恒星、太阳、“富”二代、尘埃、黑盒子、双星、黑洞、科学家 点击该链接( http://i.eqxiu.com/s/Jlp6LGc1 )了解更多...... 欲知更多,来看展览吧! 3. 展览背后的故事 为啥子要做这个展览呢? 从远古时代,人类就对天空充满着好奇与向往。日月星辰的运动、结构和演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门科学——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天文学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引领我们趋近真理,挑战着我们的认知极限。从现实的角度,天文学也不断推动着理论与技术的进展。难怪两百年前,哲学家康德如是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天文学的科学传播是科学传播工作中一个重要领域,而且也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天文知识的趣味性。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是中国当代重要的天文科研机构,拥有多个研究团组,并拥有多台大型天文科学设备,承担了探月工程测轨任务和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项目。随着天马射电望远镜的建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天文台科研进展报道,大众越来越关注这些科研进展背后的故事。 目前国内对科研成果的宣传,还仅仅是概括地介绍科研成果的发现团组以及用非通俗的话概括成果。而这些科研成果背后的科研动机、知识、原理、方法和精神,是更值得为大众所知,让大众看到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科学的理性光芒,看到一个完整的、多维的、有生命的正在发生的科学发现历程。关于这些方面的宣传非常匮乏,更不用提与天文学者共同合作完成的宣传工作,而这又是很重要的。如何跟上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做到更好更有效? 天文学科普也是许多学校重视的领域之一。配合已有的基础天文学科普,基于最新科研进展的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普及,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白“高大上”科研的完成是基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基础加上创新努力完成的;更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地挖掘科研成果在科普上的价值,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便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在向公众科普天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以“天问智慧360”科艺展览的形式,积极传播科研成果的诞生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方法与精神。 都咋做的呢? 于是,我们就以上海天文台的科研进展为出发点,着重挖掘并用通俗形象的文字、卡通画、报告、课件和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方式在“天问智慧360”科艺展览上,360度全方位讲述该研究成果在该领域甚至在更大研究背景下的重要意义,科研的动机,科研过程中的方法,科研过程中的喜与乐讲述的科学精神。 从选题(选什么科研进展呢?)、写脚本(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分配角色(可以用有角色的故事来描述出来吗?)、绘制插图(让具有绘画才能的科研人员来绘制出ABC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美化插图(让图见得了大众,还是得靠插画师,刚好一位天文爱好者朋友开心地接受该任务)、设计图文(制作成让设计公司明白的初稿,让他们进行设计)、评审(给力的专家团队来把关)、修改(各种意见抛过来后,赶紧接招修改)、再评审、再修改、定稿、制作到安装,历经了8个多月的锻造,它准备好了。 尽管它还不够完美,但对于我们这群占了很多个第一次的小伙伴们来说,它就像怀胎十月诞生的孩子那样宝贝,带着很多的梦想,等着第一次见到你们。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受得到。因为我相信,在你们看着这些萌萌的卡通角色,慢慢读明白了展览中这些个与恒星诞生、成长与死亡的故事后,在你们读明了科学家做这些研究的动机、科学思路之后,你们也许会有种登高望远、心灵清澈的感觉,也许会很温暖,因为你会知道:我们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它们的历史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曾经的历史。 你们都占了哪些第一次呢? 额,是这样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敢于将“高大上”的科研进展用卡通画方式展现出来,当然,这本身也很少见; 这是我们第一次让科研人员来策划恒星之旅的展览; 这是我们第一次邀请科研人员和天文爱好者共同来绘制插图;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出了展览,不是给自己看,而是给一群伙伴看。 主创人员列表: 策划人: 左文文,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 汤海明,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高级主管,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 张瑶,上海天文台上海天文博物馆副馆长,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 高级咨询专家: 卞毓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原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著名天文科普专家 陈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 卢仙文: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主任,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 展览美术绘制: 月尘衣,天文爱好者 李兆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 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此次展览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你们都有啥想说的呢? 大家想说的太多,尽在展览中。 卞毓麟:用科学艺术的美妙,秀一场星星的秘密! 汤海明:天文是神秘的,它总是那么遥不可及让人难以捉摸其中奥秘。天文是有趣的,一颗颗小小星星的背后有许多好玩儿的事儿。此刻,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了解恒星世界的秘密。 张瑶:扎克伯格送给宝贝她能读懂的量子力学,上海天文台献给你漫画绘成的天体物理。 左文文:成长!这个展览是一个关于恒星“成长”的故事;而这个展览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次“成长”,在共同创作这个展览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成长”。期待你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同样“成长”! 主办单位: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承办单位:上海天文博物馆 支持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科普促进委员会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交流|3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问智慧360科艺展览]筹备ing...
smilemooncat 2015-8-31 10:31
(天文智慧360科艺展览筹备中) 关于恒星的未来命运,大家可能都知道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可单单就中子星,天文研究者关注的方面就多如繁星。这次展览中,我们将主要关注那些自己转圈特快的中子星,看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试想,由大质量恒星和小质量恒星构成的普通双星系统,经过千辛万苦,在其中一颗星星将面临匮乏食物之忧患,而另一颗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的情况下,共同体是否将一直存有一个吸积盘,最终它们又如何成长成为毫秒脉冲星双星呢,而残酷的黑寡妇机制或红背机制又将这个双星组合的命运推向何处呢? 我们将邀请上海天文台的王仲翔老师作为指导专家,以他们的最新工作为示例,讲述中子星旗下的故事。 王老师很认真,将我们写的内容改的面目全非~ 非常感谢王老师的支持!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文智慧360科艺展览]筹备ing... 分子云妈妈
smilemooncat 2015-8-31 10:29
看啊,分子云妈妈正在为下一代恒星宝宝的诞生准备着…… 这幅图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话说我们一直很希望能结合上海天文台的一线科研成果,用科学艺术展览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些工作中的“然”,更希望秀出其中的“之所以然”,同时还展示出一些天文知识。 12月份在佘山天文博物馆,将“星降”一场由我们全力打造的“天文智慧360科艺展览”,试图360度展示特别选定的几个故事,串联起恒星的一生。这是其中一幅~还没有着色呢!注意哦,与此图相关的延伸内容很多,先不剧透。 如果你也喜欢配图和写故事,就加入我们吧~如果你对这个展览有些建议,欢迎联系我噢~如果你对恒星的一生感兴趣,如果你对科学家如何做科研很好奇,也欢迎12月来佘山与它相约。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