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英国图书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王波:我们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什么
libseeker 2016-1-27 09:35
信息来源: 王波.我们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什么——《书香英伦》序 .图书馆论坛,2016(2):136-140,封三. (注:圕人堂群文件中已分享《图书馆论坛》2016年第2期电子刊。原文图文并茂。) 我们 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什么 —— 《书香 英伦 》序 王波 我 和刘欣 馆长 相识于 2013年 在成都 的 电子科技大学召开的图书馆2.0 会议的茶话 会上, 刘馆长 热情健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 经常从网络上看到 刘老师 带领 济宁学院图书馆开展的 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对她 十分钦佩。 前些日子她给我发来一部书稿,展 卷 拜 读,对 她 更添敬重。 这是 一本 图文 并茂、内容丰富的关于英国图书馆的考察报告 。 刘欣老师用她的专业 眼光 ,详细地 向 我们披露了英国图书馆的大量 的有 借鉴价值的细节, 对 尚未来得及亲眼考察英国图书馆的同行来说,是宝贵的直观了解英国 图书馆 的 望远镜和 显微镜。 刘 欣老师特别让我感动的 是 , 很多 人出国 都 把大部分 精力 和时间花在了 游览 大众景区和购物 上 , 而 她 却 选择了专门考察图书馆 , 经常是早上从 住地 乘火车,赶到另外一个城市考察一两家图书馆,傍晚再乘火车返回 住地。在 书中, 她 访问的图书馆达 40余所 ,顺访的博物馆、美术馆 、书店 达 60余家 , 镜头 所及,全是令她心动的 英国 图书馆内 的 场景和细节,以及与阅读有关的人物、图画和 器物 , 即便 是购物, 买 的 不是 书就是与阅读有关的画册和 公仔 ,这种坚持和耐心的背后, 或者 说这种“职业病”的背后,是一颗强大的事业心,是对图书馆职业的热爱。 只有敬业精神饱满 的 图书馆员, 出国 才 会特别留意 与图书馆 有关的点点滴滴,特别 喜欢搜寻 “别人家的图书馆”的高明之处 , 不停地在脑海中和国内 的 图书馆 进行 比较。 刘欣老师以馆长 的 敏锐 仔细 打量着 英国 大小不一 、各种各样的图书馆,生怕漏掉 一丝一毫 。 她 把所见所闻 以 图文并茂 的 形式记录 下来, 向我们呈现了一桌关于英国图书馆的 悦目 盛宴。 翻阅 刘老师的书, 感觉 十分亲切 , 因为 它 勾起了我 在2014年 暑假访美一个月 的 感受, 当时也生发 诸多感慨,拍了大量照片, 可惜 没有像刘老师这样 及时 落笔成书。 既然 和 刘老师的 很多发现、很多 感慨都 十分接近, 那就干脆 借写序的机会 阐发 一下, 与刘 老师 和 读者交流。 我觉得 考察国外 图书馆的根 本 目的是取长补短,发现了人家的 优 点,也就找到了改善自 家 图书馆的 方向 。那么 英 美图书馆的 优 点 是什么 呢? 我 觉得以下 七点 尤其值得我们 重视 和学习。 一是建筑坚固古老 , 富有历史感。 走在 欧美的大街上,常有一种错觉,觉得这 里 才是 千 年之国, 而 祖国的 五千年 历史 则 没有很好 地 体现在建筑上。因为 欧美的 老建筑多是石头 垒砌 ,经久耐用,动辄就有 一二 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古建筑多是 土 木结构, 一 来 盖 不高,缺乏宏伟之势 , 二来不耐火,常因火而 毁, 难以寿终。 如今我们所 能看到的 中国 古建筑,溯 及 明代 的 就已经 十分稀少 。 英美 的图书馆,固然有十分新潮、时尚的新建筑,但其大型公共图书馆, 往 往都是庄严古老的 建筑 。 这些 建筑在建 造和 装 修 时 似乎 都作 了 开 “百 年老店 ” 之打算。 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竣工于1895年,纽约公共图书馆竣工于1911年,都是使用至今的百年老馆。书中作者到访的谢菲尔德图书馆,风格古朴稳健、墙壁厚重,门窗线条简洁,白色的大理石墙面经得起 风尘 侵蚀 , 定期 擦拭后洁净如初 ,给人古朴典雅、清净安宁的第一印象。再比如书中提到的肯斯黑斯小镇图书馆,红色的砖 墙 , 大理石 的装饰,门楣上写有 “ 1905”的字样,配上浅蓝色的木制门窗。这样的百年建筑,虽历经沧桑,依然清新活泼,旧而 不脏 。而在莎士比亚的故乡,古老的斯特拉福德镇图书馆——那栋白墙黑窗的都铎式尖顶小楼,更是演绎着一首岁月的变奏曲,室内的房梁、门窗的框木、台面甚至墙上挂着的铭牌,都用黑色原木,走进图书馆,还未阅读,便感觉到一种粗犷有力、返朴归真、直抵内心的沉静之美。 善用牢固 的地基、厚重的石墙 ,这是英美 图书馆屹立不倒的基础 ; 善用大理石 、 原木 、 书架 通顶 装饰墙面, 这是英美 图书馆 抗 污 耐 脏、易于打理、常用常新的秘密 ; 历史感和时尚感的完美结合, 则 是英美图书馆 美轮美奂 的 绝招。 对照 少 新建、多改建的华 贵典雅 的英美 的 “老爷式” 图书馆 , 我们是否 应该反思:少盖一些70 年建筑 寿命 、10年 装修寿命的图书馆 ,也 来打造一些百年老店式 的 图书馆。 二 是华美的 主阅览室 令人 留恋。 英美 的 图书馆也不是每个阅览室都 颜值爆表 ,但总有一间主阅览室 堪称图书馆 的门面 担当 。 微信、 微博 中 经常传阅的 “ 世界 25家 最美图书馆 ” 之类话题中 的照片 , 绝大 部分都是这些图书馆的主阅览室。 美 国国会 图书馆 的 圆形 放射状阅览室 、美国波士顿 公共图书馆 主 阅览室的穹顶和绿色台灯,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书中利物浦图书馆的皮克顿阅览室,就是 该馆的主阅览室, 那华丽宽敞的穹顶,像流淌的音符一般向四处延伸, 四周书架壁立, 配以精致的如同工艺品一般的雕花楼梯,令人赏心悦目,阅览室中央像精神火炬一般的柱灯,以及以此为中心,呈射线型布局的 桌椅 ,典 雅 简约 , 错落有致,阅览桌上的 台灯 温暖柔和, 古朴梦幻,极有情调。 这样的图书馆,让人不喜欢都难。 英美 图书馆 的主 阅览室的共同特点是: 空间 高阔,大气 通风 ;用宗教画、开国元勋画装饰墙壁和顶棚, 于 潜移默化中 起到信仰 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 除了窗户,四 周 全是顶天立地的 书架 , 没有墙壁 的定期装修和清洁之 忧;灯光 层次丰富,吊顶灯、 橱顶 灯 、桌面 灯 构成 了三级照明,不但保证亮度,而且 美化 气氛,令阅读极为舒适 。 我国 的图书馆 没有 强烈的打造主阅览室的 意识 , 只有个别 图书馆 有 主阅览室,如 中国 国家图书馆 著名的 回字形阅览室,大多数图书馆对阅览室的建设都是平均用力,每一层的阅览室都 一模一样 或小有差别,显得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 我们应该 学习西方的主阅览室制度, 如果 各馆都能 重点 打造一间 大气雍容 、 辉煌典雅、 风格 独特 的主阅览室,会大大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三是灯光布设极为用心。 图书馆是读书的地方,灯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灯光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还可以给人精神上和心灵上的愉悦,英美图书馆十分重视灯光的运用。比如,在利物浦图书馆儿童阅读区,流畅的环形灯带温暖明亮,良好的光线可以让小朋友感到自由放松,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游戏。在伯明翰大学教育图书馆,小小的黑色阅览桌上配以柔和的暖色台灯,给人安宁、沉静的感觉,便于进入阅读和思考的状态。在阿斯顿大学图书馆的学习中心,根据不同区域的 功能 安排不同的灯光,分别营造出宜于读书、思考、交流的不同氛围,让人感到贴心 、 舒适。英美 的一些图书馆,为了营造气氛, 甚至完全 放弃自然光照。 如美国耶鲁 大学的储存图书馆,窗户不用 玻璃 , 皆 用整块的薄片大理石,室内只能看到 半透光 状态下的大理石 的 美丽花纹, 别 有一种 韵味 ,但 如此微弱 的自然光无法支持阅读,室内全靠层次丰富 、 搭配和谐的灯光来照明。 反观国内的大多数图书馆 ,千篇一律 地 采用 冷色 的吊顶灯 管 或节能灯, 很少 布设 射灯 、台灯, 只 考虑节能,不考虑美 感。灯光 一开, 全馆亮如白昼,缺乏灯光的 色温变化和焦 点 变化 所带来的氛围感、 神秘感 ,这种 环境过于直白 和 生硬, 常常让用 过国外图书馆的读者 感觉颇不适应。今后 国内的图书馆,应该多学习 、借鉴 国外图书馆的灯光布置 艺 术, 让 灯 的 类型多样化,让灯上桌、上架,让灯 冷暖适宜 , 为 读者营造 出 一个 更 容易沉浸 于 阅读 和 思考的光影世界。 四 是微创新处处可见。 行走在英国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里,总能捕捉到一些创意十足的小细节、小设计。比如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安静学习区门口的地毯上,可以看到门里门外两块不同颜色的椭圆形的小提示:“嘘!!!你正在进入安静学习区”,看到这样的提醒,相信读者会自觉地放轻脚步,保持安静。在卡迪夫图书馆入口的自动玻璃门上,装饰着书车、书、不同姿态阅读者的剪影,色彩明亮,画面活泼,好像在说:“你好,这里是图书馆”。在大英图书馆入口处的墙上有一个木制的画框,整整齐齐地写满了169个“YES”,用最大的热情欢迎大家来图书馆读书;还有那些在阅览桌上放置的读者伸手可及的小卡片、小书签、签字笔,书架间经常可见的方便读者拿取高处书籍的小脚凳等等。美国 的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 图书馆 ,在走廊 拐弯 处的 顶棚墙角 都装有 球形 反光镜,以防读者在拐弯 处 不小心发生碰撞。 圣何塞州立 大学图书馆的一间阅览室, 大理石 桌子 分别 做成亚洲、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 南极洲、北极洲 的 地图的形状, 拼合 起来就是一 幅 世界地图。 这些 贴心的小设计 总是在不经意间 打动人心 , 提醒人们这 里 是图书馆,这里是读书之地,这里有人文关怀。 国内的 图书馆近些年 在 微 创新 方面有所进步,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每层楼都有一个公用咨询电话,一拨就到咨询台。 很多 图书馆开始提供雨伞、手纸。 但是 需要向 英美图书馆 学习的还有很多。 第五是图书馆员热爱 工作 和生活。 凡是到过英美图书馆的人,无不对其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印象深刻。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图书馆,他们总是礼貌、友好地打招呼,总是 热情 地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 他们 对职业 的 自豪感和积极性 值得国内同行们学习 。 英美 图书馆员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环境 布置 的 投入 , 跟随刘欣老师的镜头我们看到许多饶有情趣的情景,在英国考文垂图书馆的宣传栏中,图书馆员手写的五颜六色的回复读者意见的小便签,有着各种变化有致的字体、空白处画着呆萌可爱的小插图,让本是表达读者不满的意见栏变得兴趣盎然,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图书馆员可爱的笑脸。在伯明翰地区的沃雷城堡社区图书馆,头戴圣诞帽、粘着白胡子的美女图书馆员,卖力地带着小朋友唱圣诞歌,做圣诞游戏。在谢菲尔德图书馆每层楼的楼梯拐角处,图书馆员手叠的淡紫色的 千纸鹤 ,高低错落,浪漫典雅。在肯斯黑斯图书馆入口处的走廊里,挂满了 气球、 剪纸 、贴纸 等 图书馆员自己的手工制品 。 很多图书馆员的桌子上摆着家庭照片、偶像的照片和模型、自己喜爱的公仔玩具、 各种 挂件 、 花花草草等,这些东西杂而有序,让读者感觉图书馆 员 是一群 十分 幸福、相当有趣 、 散发着正能量的人, 愿意 受他们感染, 接受 他们的帮助。 国内的 图书馆员给社会的刻板印象,以前是蓝大褂、织毛衣,现在是 看 电脑、玩手机, 要 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就得向英美的图书馆员看齐,多围绕工作发展兴趣 、 进行创意,多挖掘手头 事务 的可玩性, 以既严肃又 活泼的心态干工作,才能发现工作的可爱 、 读者的可亲,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和 幸福感。 第六是突出 图书馆的地域特色。 英美 的图书馆很 注意 展示地域特色。首先 在 外观上让人一看就是这个国家的 。比如 英国人喜欢红砖 、 尖顶 或 穹顶的建筑, 或者 是都铎式 建筑 , 书中 提到的大多数图书馆都是这 类外形, 比如 英国卡菲利图书馆,外观 是 具有童话色彩的尖帽式的圆形建筑,馆内外 都用 威尔士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印刷标识和标牌,处处向我们传达着“我来自古堡之国”的信息。美国的 纽约公共图书馆和 波士顿 公共图书馆则都 拥有西方 盛行的罗马宫殿式外观。其 次 是图书馆 及其 分馆和 特定 区域也一定 体现 与 地方文化 或 馆藏 适配的特色 。比如在 英国的 谢菲尔德图书馆,墙壁上装饰着许多与图书馆以及阅读有关的名人名言,而这些名言警句,全部来自历史上谢菲尔德市曾经涌现出的各界精英,有著名作家、音乐家、经济学家、演员、政界官员等,让人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萌发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美国的 旧金山公共 图书馆 ,大厅中有一面 通顶 的 蓝色 玻璃墙,上面 用白色字体 书写的全是本地 著名 作家、学者的名字。 美 国国会图书馆的东 亚部 , 装修 完全 用的 是中国式 家具 ,不论书架、楼梯、座椅、字画,都是 中国 风格的,来到这里,感觉 更 像是在中国的图书馆。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的 东亚分馆, 从 过道开始,就充满了中国元素,有博古架、瓷瓶、插画、字画、佛像等 , 收藏大藏经的区域,则用的是藏式 的 书柜,墙上挂着唐卡。 相反 , 我国 的 大量 图书馆 只能 看到现代化,不能看到中国味。进到 馆里 ,若不是到处都是中国人、到处都是中国书, 甚至 不 知道是在 哪个国家的图书馆 。外 国游客进到中国的图书馆,那种铺面而来的异国风情绝对没有英美图书馆 给予 中国 的参观者的 那 么具有 冲击力。 我国的 图书馆应该学习英美东亚图书馆的装修风格, 突出 中国元素 、民族 气息, 如此 才能更有魅力 地 吸引中外读者 和访问者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图书馆 , 建筑 采取中国古典书院 式, 家具全为 中式 家具,而且不少是从民间收购的川西旧家具,学校 虽然 名气不大,但其图书馆却 被 誉为国内最美的图书馆之一 。重庆 大学在改建图书馆时,装修采用民国风格, 也 受到学生 们 的 追捧 。 这些事例 充分说明 ,打造具有中国 气派、中国 风格 、民族 特色 的图书馆 更符合 读者的审美 习惯 , 也 更顺应国际潮流,值得 国内在改建 和新建图书馆 时 给予充分重视。 第七是实用主义的创新观。 英美图书馆知道自己代表世界一流、无师可从,所以很多创新往往基于实用主义,给人的感觉是任性、大胆,比如读者需要在图书馆喝咖啡,那就在图书馆开设咖啡馆,游客需要在图书馆购买纪念品,那就在图书馆销售纪念品。在本书中也介绍了很多英国图书馆的咖啡馆和纪念品销售处。而在传统的图书馆观念里,在需要防治蟑螂 等 虫害的图书馆里吃东西,在公益机构性质的图书馆里销售商品,都是违背行业大忌的,这些都是英美图书馆学教给我们的知识,而他们自己却勇敢地突破了。 英美图书馆的实用主义创新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校园里没有空间,那就把储存图书馆建在几十公里外的郊区,校园周边有空间,那就把储蓄图书馆建在校园周边,或者校园地下有空间,那就建在校园地下。教师们需要托管科研数据,那图书馆就提供科研数据监护……。再看我国的图书馆,因为一直在仿效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养成了一谈创新就看欧美,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坏习惯,所以很多创新都是基于教条主义的,是从国外抄袭过来的“山寨式创新”,最多有所改良。因为这种创新一直比国外慢半拍,所以很多情况下还会遭遇转向不及的尴尬。比如刚学习哈佛大学,将储存图书馆建到了郊区,后来发现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将储存图书馆建到了校园周边,便感觉有些落伍,再后来发现芝加哥大学把储存图书馆建到了馆舍附近的地下,更是觉得悔青了肠子。所以我国的图书馆在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还要有意识地摒弃教条主义,不能循规蹈矩地学习英美,要学习人家基于实用主义的创新精神,认真了解读者的需要,进行一些真正领先世界的创新。 以上 七 点在书中都有丰富、精彩、直观的呈现,也是我在美国考察时的最大感悟 。这 七点,大多数通过转变理念就能学到手, 但是也 有些 方面由于 制度 的原因 ,貌似好办,实则难以落实。 比如我国 的大学都是一个法人、一个账号, 高校图书馆 没有权利开展经营活动, 若自办 公司 , 则责任大、手续 繁,以致于 咖啡馆、礼品部 都 很难在大学图书馆里 开设。希望 随着 国家 和大学的改革,类似问题都能一一破解。 很多 年前,我就呼吁,希望图书馆界出现一个钟芳玲式 的 传奇人物。 钟芳玲是台湾著名的出版人、作家兼访书家,喜欢到处采访 书店, 著有图文 并茂的 “书店三部曲”——《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 已成为 出版界 的经典 、 爱书人的最爱 。然而, 世界上的图书馆比书店古老、辉煌 得 多, 却 没有人写出类似的经典。 虽然 有人写过参观国外图书馆的游记,如程亚 男 老师的 《 流动的风景》,可惜图片太少,不足以与 《书天堂》比肩 。 刘欣 老师的这本《书香英伦》初具《书天 堂 》的气象,图文 互映 , 是 详细介绍英国图书馆的精彩之作 。如果 刘老师将来能再出访几个国家, 图片 拍得更精美一些,报道 得更 有深度一些, 完全 有希望成为图书馆界的钟芳玲。 希望 更多的图书馆员能够 读到这 本书, 从而 不出国门,也能直观地看到英国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学习、模仿、借鉴之, 加大 创新 力度 , 干好 本职工作,推动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早日赶 超 发达国家的水平。我想这也是刘老师写这本书的最大愿望。 注:王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主任,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委员,阅读疗法研究专家。
个人分类: 圕人堂|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20)
热度 2 libseeker 2015-6-18 08:05
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20) 作者 欣然读书 20 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 谢菲尔德大学,人们习惯上称其为“谢大”,世界百强学校,英国顶尖学府,是全英国最著名的6所“红砖大学”之一,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而享誉全球。根据201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英大学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谢菲尔德大学拥有全英最好的图书馆,与牛津大学并列第一名。 我达到谢菲尔德的那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依山而建的高高低低的红砖教学楼,在白雪的映衬下,景色显得分外妖娆(见图20-1)。 图20-1 雪后初晴,蓝天映衬下漂亮的红砖古建筑 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数量多达150多万册,另外还有大量的CK-ROM、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料。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由分布在校园各处规模不等的10个图书馆组成的。其中威斯顿畔(Western Bank)、信息共享中心(Information Commons)、圣乔治(St. George)是谢大的三大核心图书馆,也是谢大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威斯顿畔图书馆建于1955年,藏有150万册图书和期刊。它旁边就是十七层的、高大的、现代感十足的全玻璃幕墙建筑Arts Tower(见图20-2),相形之下,这个只有三层的普通建筑,实在是有些不起眼,但是这里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氛围,空间庄重而宁静,是谢大人最喜欢的、文艺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地下一层,是一个迷宫一样的藏书库,全部采用密集书架,因各个图书馆的面积有限,所以所有旧的书籍资料都集中存放在这里,还有一个专门区域存放1850年以前出版的书籍、报刊等资料。一层是Help desk以及休闲区域,二层、三层是主层,为了适应同学们借阅一体的需要,后来在改造时撤走了一些高大的书架,将每一层挑成2个夹层空间,我常常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几楼。谢大人说,因为图书馆西高东低的地势,西边是一层,东边就是二层,连他们也常常表达不清。不过,改造后的图书馆还是非常受同学们欢迎的,特别是二楼大落地窗旁边的学习区域,是同学们最喜欢去的地方,窗外就是威斯顿公园,池塘、树木、柳枝、花朵、戏水的天鹅、暖暖的斜阳,加上一本书、一杯茶,在这里你可以渡过最安宁最平淡的时光,也会留下最奢侈、最美好的回忆。也因此,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说是威斯顿可以满足你来英国之前,对欧洲大学图书馆的所有幻想,这也是对威斯顿图书馆的一种极高的评价吧(见图20-3)。 图20-2 三层小楼威斯顿畔图书馆,旁边就是17层高的The Art Tower。 图20-3 高大的落地窗外就是美丽的威斯顿公园 谢大图书馆的好,当然不仅有风景,还有全英国大学最好的服务,曾获评英国大学最满意的图书馆之一。这里的图书馆员永远面带微笑,永远和蔼贴心,永远专业高效,给我印象极深刻的一件事是,他们把当前许多图书馆都在做的一项服务---预约借阅,做到了极致。谢大的书目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学生可以在网上点击自己需要的书籍,然后自由选择取书的地点和日期,比如,不管这本书在哪个图书馆,你可以选择离你最近的一个图书馆去取书,这样,可以避免你各个图书馆来回跑,也可以避免在浩如烟海的书库寻书的麻烦。仅这一项工作给图书馆员带来的工作量是成倍的增加,但是他们说,这样确实方便了学生,所以,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做好它。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期刊、电子数据成了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之一,威斯顿畔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于是就有了IC(Information Commons),这个六层的建筑自由、灵活,众多的开放型学习空间、研讨空间,流线型的桌椅,舒适的沙发,轻松的氛围,使这里成为校园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活动和交流场所(图20-4、20-5、20-6)。 图20-4 强大的网络、流线型的桌椅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图20-5 舒适、自由的学习空间,吸引了无数的学霸前来。 图20-6,许多这样的研讨小间,整个墙壁就是一个白板,可以随意擦写,所有的家具都有着不同的造型。 在我离开谢大的时候,威斯顿畔图书馆的Sue Cresswell馆长指着一栋漂亮的建筑告诉我,这个叫Diamond的建筑就是一个新的图书馆,几个月后就会投入使用,它会有更好的设施,更先进的理念,更人性化的服务,建成后会替代圣乔治图书馆。而今天,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网上一篇“和圣乔治图书馆说再见”的文章,又让我格外怀念起在谢大的日子,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结尾吧:再见不只是告别过去,更是拥抱未来。 延伸阅读: 1 欣然读书:图书馆员书香英伦之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3.html 2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伯明翰大学图书馆(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5.html 3 然读书:书香英伦之阿斯顿大学图书馆(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182.html 4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考文垂市图书馆(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415.html 5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圣诞期间的图书馆(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684.html 6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172.html 7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卡菲利图书馆(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455.html 8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利物浦中央图书馆(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662.html 9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卡迪夫中央图书馆(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3068.html 10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卡迪夫城堡图书馆(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3289.html 11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温莎图书馆(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3586.html 12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威尔士国家美术馆(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6292.html 13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简·奥斯汀故居(1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6747.html 14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塞谬尔·约翰逊故居博物馆(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7614.html 15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博物馆(1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8583.html 16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英国的“National Trust”(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0845.html 17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莎士比亚故居(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3293.html 18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体验英国人家的生活(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5946.html 19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莱斯特大学图书馆(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6260.html 20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8214.html
个人分类: 圕人堂|6416 次阅读|2 个评论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19)
libseeker 2015-6-15 17:28
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19) 作者 欣然读书 19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 谢菲尔德是著名的山城,几乎整个城市的一半都掩映在匹克峰国家公园之中,山川、河流、溪谷纵横交错,风景如诗如画。谢菲尔德也是著名的大学城,谢菲尔德大学和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都坐落在这里。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中央校园区就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山坡上,因为没有校门,也没有封闭的围墙,所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字样就镶嵌在高高的建筑物的墙壁上,非常醒目(见图19-1)。 图19-1 中心校区的每一栋建筑上面都标有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字样。 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图书馆的名字叫做Adsetts学习中心,,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地称其为图书馆,整个建筑风格明快,现代感极强。因为周围几栋建筑都比较高,将图书馆的大门围在了里面,我反反复复几趟都没有找到,后来问路问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不仅将我直接带了过去,还陪我上上下下全都参观了一遍,让我这次雪后的谢菲尔德之行有了暖暖的回忆(见图19-2)。 图19-2 被几栋大楼包裹起来的Adsetts学习中心 整个大楼有六层,空间通透、敞亮,全部铺有地毯,不同的功能区用不同颜色的地毯区分开来(见图19-3)。图书馆每天24小时开放,这里设施先进,资料丰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见图19-4)。 图19-3 颜色各异的地毯将不同的功能区区分开来 图19-4 看到书脊上面的绿色标签了吗?不同区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非常贴心 除了充足的纸质藏书和方便的互联网资源外,这里还有大量的影像资料(见图19-5),六楼专门有一个影像研究室,怀旧的电影海报、先进的放映设备,令人印象深刻(见图19-6)。 图19-5 影像资料的丰富程度还是让我有些吃惊 图19-6 影像研究室的设备非常先进,墙上挂着怀旧风格的电影海报装饰画 与学习中心紧密相连的是Atrium综合大楼,几乎可以算做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这里拥有书店、咖啡厅、各种规模的会议中心、教室、研究室等(见图19-7、19-8、19-9、19-10)。 图19-7 Adsetts学习中心和Atrium综合大楼之间有一个长廊相连,一楼是咖啡吧和简餐厅 图19-8 不同规模的会议室、教室、研讨空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图19-9 这样的教室更适合探究性学习 图19-10 小型的研究室简单、实用,配备齐全。 延伸阅读: 1 欣然读书:图书馆员书香英伦之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3.html 2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伯明翰大学图书馆(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5.html 3 然读书:书香英伦之阿斯顿大学图书馆(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182.html 4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考文垂市图书馆(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415.html 5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圣诞期间的图书馆(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684.html 6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172.html 7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卡菲利图书馆(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455.html 8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利物浦中央图书馆(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662.html 9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卡迪夫中央图书馆(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3068.html 10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卡迪夫城堡图书馆(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3289.html 11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温莎图书馆(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3586.html 12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威尔士国家美术馆(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6292.html 13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简·奥斯汀故居(1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6747.html 14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塞谬尔·约翰逊故居博物馆(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7614.html 15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博物馆(1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8583.html 16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英国的“National Trust”(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0845.html 17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莎士比亚故居(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3293.html 18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体验英国人家的生活(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5946.html 19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莱斯特大学图书馆(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6260.html
个人分类: 圕人堂|5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