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涯规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
psystudyliu2016 2016-5-30 16:01
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 来源: http://www.gotopku.cn/index/detail/505.html 时间:2014-06-24 14:05 作者: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 卢晓东 来源:光明日报 (摘自北京大学招生网 psystudyliu推荐 2016.05.30,特此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选择大学和专业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家长为孩子完全做主,似乎考生只是家长的替身,考生在按父母的经验生活。这个误区背后是家长经验的有限性对孩子未来的限制,是家长替代孩子选择带来孩子的被动和埋怨。家长正确的角色,应当是帮助收集信息,提供各类建议,最终一定由孩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孩子的自主带来成熟,带来责任感和未来前行的动力。    误区二:家长和考生盲目选择流行专业。有些高分考生家长明知孩子喜欢考古专业,但分数高,因而一定要选择金融学专业,选择经济学专业。目前的流行专业意味着当下招生数量很大,这首先意味着四年后孩子将面临同类人群激烈的竞争。此外,如果八年后这个专业不流行了,孩子怎么办呢?   志愿填报阶段有着简单的技术因素可作参考,比如某大学和专业最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孩子在中学和所在地区的排名等。各地招办、社会服务机构、大学和中学一般会帮助家长获得这些信息,对于成绩很高的考生,大学还会做出专业优先选择承诺。我们暂时不讨论专业选择表面的技术因素,专门谈谈背后的实质。    何为“专业”?   何为“专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认为专业本质就是一组课程,学生通过大学专业学习形成大脑中的一个知识结构,所以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来自己的知识结构。   根据教育部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以学科为参照标准,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 个大类。我认为可以有一种更加具有解释力的分类,那就是学科标准、职业标准和学生标准(个人专业),其中学科标准包含单一学科、跨学科和问题中心三类专业。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一种标准是学科。知识本身以学科为标准进行划分,是知识日渐丰富之后人类不得已的选择。教师在选择课程(知识)形成专业、也就是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时,以学科为标准仍可以有三种方式对知识进行组合。第一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单一学科,就是教师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中选择核心知识教给学生,比如物理学专业。第二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跨学科。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从两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中选择知识进行课程组合,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比如北京大学目前在国内率先设置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第三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称为问题中心。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一个重要问题为中心,跨越多个知识领域组织课程,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本科专业,如“电影研究”和“犯罪学”专业等。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二种标准是职业。知识本身以职业为标准进行划分是对知识的另外一种分类,这种分类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教师在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的职业为标准。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培养机械工程师为目标,还有“护理学”、“会计学”等等。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三种标准是学生自我设计的个人专业,是由学生提出、来自学生视角的知识组合,因此可以称为个人专业。在这个大的分类名称之下实际蕴涵了知识组合无限的方式,其内涵是充分发散的,其知识结构是学生给自己设计的,是独特的和个别的。这类专业目前国内极少。   学生构建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辅修/双学位学习,这意味着考生在大学学习时,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可以辅修一个专业,进而构建出包含两个领域的知识结构。辅修/双学位的成才个案有很多,其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他本科取得数学和物理两个学士学位。第二位是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教练鲍曼,他的大学专业是儿童心理学,辅修古典音乐作曲,并担任学校游泳队队长。鲍曼的主修专业儿童心理学在对菲尔普斯的训练中发挥出独特作用;其古典音乐作曲的训练在菲尔普斯的游泳节奏中表现出来。   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比如,主修生物+辅修数学,对于攻读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物理+辅修化学,对于攻读物理化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地质+辅修生物,对于攻读古生物的研究生有利⋯⋯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曾说,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正是物理的分析方法和化学关于分子结合键知识的共同运用,对建立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作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可能是无限的,因此跨学科知识的组织模式不能硬性规定,而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一名中国学生张泰苏在耶鲁大学所选择的双学位为历史+数学,这种选择所体现的学科交叉便超越一般的观念。张泰苏在写给北京大学的信中说,耶鲁“近年来不少学生选择双学位,以增加日后的选择,而这两个学位无需相互关联。数学与经济、数学与计算机等互补性组合固然广受欢迎,但经济与美学这类选择也无人非议。定专业只凭个人能力与兴趣”。    大学是否能提供很多辅修/双学位的学习机会,是报考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大学主修专业学分太多,因而辅修/双学位教育基本无法开展。北京大学最近小语种的报考非常热门,其重要原因就是北京大学提供多达30 多种辅修/双学位的机会,小语种加上辅修使得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加宽广。   兴趣与天赋   选择专业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家长和考生应该选择那些考生有兴趣也有天赋能力的专业。中学生应当时常问自己一个大问题,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即使这个专业很热门,也不应该选择。   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家长需要提早做出一些准备,比如让孩子提早接触各类职业,随着孩子的成长帮他安排职业的参观和实习。中学的教育家们(不包括追求应试成绩的校长)在中学应当安排很多的选修课,使学生对宽广的知识领域有所涉猎。如果家长和中学的教育家提早有所准备,家长和考生才会在关键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智慧的家长和考生有很多机会站得先机。    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天赋能力更加困难,学生甚至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一段学习才能对自己有初步的了解。比如,一个考生如果对数学专业非常感兴趣,但经过大学一年的努力学习.成绩比较差,这可能说明学生虽然对数学专业感兴趣,但数学专业对他并无兴趣,未来学生在数学领域和那些虽然没有特别努力就取得很高成绩的人一起竞争,其职业生涯难有出类拔萃的机会。这意味着考生应当转专业,寻找自己的天赋所在。   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天赋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学习和尝试,大学的制度设计应当给予学生专业选择和转专业的较大自由。理想的制度是允许学生在大学入学时不选择和确定专业,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再选择专业,这已经成为美国一流高校普遍的制度。国内最接近的制度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第二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按大类招生,这会给予考生较为宽阔的选择空间,比如浙江大学按六个大类招生,南京大学按十个大类招生,考生都有更多选择和转换自由。第三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宽松的专业转换制度,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就给予学生自由的转专业空间。    值得警惕的是那些转专业制度严苛的高校,比如四川某大学规定只有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 10%,才能申请转专业,一个学生的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10%,这说明该生非常适合这个专业,其能力与兴趣与这个专业匹配恰当,他恰好不应当转专业。那些需要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能力的欠缺或心理上的排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暂时不佳。如果转到他们更加有兴趣、更加适合的专业,他们才可能取得更好成绩。 家长和考生要多加留心学校转专业等相关制度,在同等情况下尽量回避那些制度不科学不人性化的高校,选择用脚投票。   经验与想象力   选择专业需要具备远见和想象力,即使没有远见和想象力,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开明和宽容的心态。家长们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如果家长对过去的经验、特别是有时成功的经验过分执着和强势,就会把孩子未来的发展限定在自己想象力和经验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想象力和经验是有限的,停留在过去非常容易out(过时),这使得孩子注定难以成功,因为未来孩子成功的标志就是他们超越父母的想象和经验。如果乔布斯的父母、比尔·盖茨的父母按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限制孩子的发展和探索,人类社会注定将失去两位天才,因为他们的成功一开始就不在父母的经验和想象之中。    远见有三方面的深刻含义。   首先,这个世界变化是恒常的,不变是短暂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专业选择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那些本科就选择职业型专业的考生。过去30 年间,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同时旧的职业持续消亡。导致职业变化的原因大致有几点。①经济体制转轨和政策变化因素。比如房地产相关行业兴起。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电报消失了;寻呼机从无到有,到达巅峰又消失了;计算机、网络、数码相关行业从无到有并发展为方兴未艾的产业。    大学的通识教育提供我们所说“专业”或者“职业”知识之外的教育。这种教育常常被认为没有“职业”的知识有用,或者说是无用的,这是通识教育被考生和家长忽略的原因,当然也有许多大学对其有所忽视。然而,这种“无用之用”,反而非常实用,甚至说有大用,原因即因为变化的恒常。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和专业,需要关注大学的通识教育,关注其设置和质量。如果一所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在同等情况下应当更加慎重选择。   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对知识的迅速增长、职业的生成与消亡,一种选择专业的思路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训练心灵为目标选择专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选择思路,是远见的第二个内涵。选择哪种专业最有助于训练心灵呢?通常是最为古老和深刻的基础学科,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物理学、数学、社会学等。比如,哲学所学的内容需要用很实用的技巧如写作、辩论来表达或表现,而写作与辩论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发展和应对变化有所帮助。美国哲学研究会常务会长施拉德曾说,在当今这样一个人们时常变换工作的时代,学习哲学无疑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哲学是一门帮助人们成为快速学习者的学科,它使人们在写作、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获得了强有力的训练。” 据美国的大学理事会统计,美国选择哲学专业的学生比上世纪90 年代增加了2 倍。目前,国内高校哲学和历史都是冷门专业,浙江大学去年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只有3 名,这说明还很少有人了解到这种专业选择的道理。黑格尔曾说:“绝对知识或知道自己为精神的精神,必须通过对各个精神形态加以回忆的道路来达到,即回忆他们自身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完成它们的王国的组织的。”这句深刻的话从浅显实用的角度解读,其实反映的就是基础学科对于训练心灵的重要性。   家长和考生需要把本科专业学习和研究生专业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许多学生未来希望从事商业和金融业,他们本科就选择这些专业。如果他们注意到研究生中有MBA,目标是培养更加高端的工商管理人员,那么更明智的选择应当是本科期间学习一种基础学科,本科毕业后在商业企业实习,之后在研究生期间选择MBA。
1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研究生成功应聘名企的求职实录
热度 2 jinybao 2011-3-17 23:28
小 P 的求职纪实 个人情况:男,汕头人,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党员,有学生干部经历 求职时间: 2009 年 8 月 ~2010 年 5 月 求职总结 个人感悟 1 找工作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写简历,面试等这些求职技巧固然重要,但平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业务素质和基本素质)才是你求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所以,请各位师弟师妹注意时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求职过程中,也许你以前一个小小的努力就是给带来一份理想工作的闪光点。 2 学游泳时,教练常会跟我说,水喝够了,就会游泳了;找工作也是这样,求职者谁先经历了足够多的失败,谁就占有了先机。这些失败的经历普通同学通过真正求职失败来获得,而优秀的同学在学校期间通过学生活动,兼职,面试大公司的假期实习生就已经提前获得了,所以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家有机会要参与,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参与。 3 求职季节其实从大三,研二就已经开始了,大家应该多多留意各大公司的实习生招聘信息(可以从“我是应届生”获得),争取能够取得实现的机会,为自己正式求职争取先机。 求职目标 其实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明确的求职目标是什么,但是自己心目中还是有个大概的范围。 一、行业上主要限定在快速消费品(食品、日化)、医药及医疗器械、生物科技与工程、当然也找过银行、咨询公司、培训机构,当然还有政府机关; 二、企业主要限定在大型外企,国企,还有知名的私企,这样的选择主要因为这些企业可以给我提供更高的平台,当然还有更好的福利待遇; 三、职位上我主要限定在管理培训生、研发类职位等职位,当然也面试过销售、、咨询师、辅导机构培训讲师这样职位; 四、工作地点上我主要限定在广州、深圳和汕头三个地方,因为我是汕头人所以回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也可不必面对广州、深圳高企的房价及其他生活成本,但是广州、深圳毕竟是一线城市,机会成本虽然大,但机会比较多,所以不在汕头,在广州、深圳也是较好的选择。 求职方式 主要是通过网投的方式,招聘会去过一两次,效果很差,基本上都没有回音,而且很容易给自己求职带来畏难情绪,其他诸如上门求职等非主流方式就没试过,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方式。 网投主要是通过 3 大求职网站,即中华英才网 \ChinaHR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 \51job 来进行投递的,同时我也将“我是应届生网”设为 IE 主页每天都留意一下招聘的信息。网投了很多企业,基本上是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通过求职搜索引擎搜出来之后,狂点鼠标,狂投递。 求职情况 投过简历的企业名单 金光集团研发部、安利(中国)、 Global Market 、绿石碳资产管理、如家快捷酒店、葛兰素史克、海天、嘉吉、 Colgate 、 Kimberly 、乐天、卡夫、沃尔玛、广东联通、中一药业、阿通利康、味可美、三环知识产权、建智投资、赛默飞世尔科技、红星美凯龙、精锐教育、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凯普生物、嘉里大通物流、 Kappa 、 AVON 、百威英博、雀巢(东莞工厂)、味可美、太阳神、贝因美、广东发展银行、箭牌、威莱日用品、强生、蓝月亮 进入笔试的企业名单 安利(中国)、嘉吉、建智投资、精锐教育、箭牌、贝因美(网络笔试)、广东发展银行(网络笔试) 进入面试的企业名单 安利(中国)、建智投资、箭牌、味可美(不需笔试)、凯普生物(不需笔试)、雀巢(东莞工厂)(没有去参加) 得到 offer 的企业名单 箭牌、凯普生物 具体的笔试、面试经历 安利(中国) - 管理培训生 我应聘的是安利(中国)的管理培训生,要通过总共笔试、一面、二面、博思考试、精英训练营、实习试用这 6 轮选拔,才能拿到最终的 offer 。 笔试:印象深刻, 11 月 8 日华农百年校庆那天,在华工北校区进行。我中午在生科院吃完自助餐之后,回宿舍稍作休整就和彩霞同志,匆匆赶去考场,可惜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兜了远路,差点迟到。笔试主要是智联招聘的人组织的,只有几个安利的人,试题都是公务员行测试题真题,而且是原封不动的抄过来,看来智联招聘的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好在我是一直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所以 60 道题 60 分钟内,大概完成了 53 道左右,剩下的就都是蒙的了,总体上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不出所料过了 2 个星期左右就短信通知我去中信参加一面了。 一面:形式是群面。由于我是第二批面试的,第一批面的同志神速地在应届生网上贡献了面经,所以具体流程在面试前我就已经了然于胸了。获得这个信息之后我把《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群殴的部分仔细地进行研究,并把各种群殴题目进行突破和总结答题套路,经过这次之后,遇到群殴我就都比较有把握了。 面试当天, 8 个人群面,只有我一个男的,同时也是华农的唯一代表,题目大概是说公司举办一个优秀员工评比,从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个,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难处,所以要我们 8 个人进行 25 分钟的讨论后给出一个评选结果,比进行 5 分钟的 presentation ,告诉考官我们的结果和根据。 这次群殴,我认为自己的闪光点在于我提到了“表格化操作”和“优秀员工是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而不是慈善活动“。群殴完每个人还发了一瓶安利的雅蜜润肤露,而三天后就有智联招聘的人通知我去二面了。 二面:单面,全中文, 3 个女 HR 单面我一个人。 这次面试属于清谈式的面试,相对于群面,这种方式压力不强,但放而让我很不适应,而且关键我对自身特点与职位的要求没有进行很好匹配和总结,所以注定了这次面试失败的结果。 这次面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问得非常细: 3 个 HR 就着我的简历,一条一条的问,而且很多问题还有追问。印象最深是学生会经历上,就问了 7 到 8 个问题,而且都是追问,问得非常仔细,所以如果你说了假话,很快就会在暴风骤雨般的追问中崩溃掉。 建智投资 - 投资顾问 这是一间国企,主要负责帮助外企落户广州开发区的,据说福利待遇超好(买车买房,单位报销一半)。这间公司也是我在招聘会上获得的唯一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面试机会。一面是在招聘会上进行的,先是 1min 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再是回答 HR 提出的一个挺辩证的问题:怎样看待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 第二次笔试是三道大题,一道中译英,一道英译中,还有一道中文的 OQ 。另外这家人比较特别就是笔试时会穿插进行面试,也就意味这你正在做题的时候,你随时有可能会被叫出去面试,这个面试方式我也是第一次遇到。 味可美 - 生产管理培训生 这次面试是在新学活进行的,分成两面,第一面是群面,可能是我群殴经验多了,那次题目其实我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还是很幸运的通过了,而一组 7 个人也只剩下 1 个人了。第二面是单面,与公司经理还有一个 HR 进行清谈式的面试,中英文都有,所有问题都在我准备的范围之内,自我感觉还可以,但面试完之后,我等了很久都没有录用的通知,很是不解,也许真的是有缘无分吧。 精锐教育 - 管理培训生 这次面试机会是我在华工招聘会获得的,跟 HR 聊得比较投机,而且关键我在工资问题上开得比较低,当时那个 HR 还猛夸奖我工作态度好呢,并相约进行第二轮面试。第二面试是在广州总部进行,就在较场东路,新东方跟他们家同一栋楼,看来跟 KFC 和 M 记总要对着开是一个道理。由于是这家培训机构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所以笔试内容竟然是高考模拟卷,个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一科,我选的生物,很多内容都已经忘记了,所以大概把有点思路的试题都先做了,一点 feel 都没有的就用概率学和自由发挥来解决了,大体上感觉发挥还可以,毕竟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该忘的基本上都忘光了。而且那次我考试前考试后还很懂事的帮 HR 发试卷,收试卷,应该这个是可以加分的,哈哈,虽然比较臭屁。不过可惜,笔试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回音了,可能是真的是笔试成绩太惨不忍睹了。(那天我还感冒了,恰好碰上那段时间是甲流,出入都带着口罩,眼镜上不时泛起水雾,印象深刻。) 箭牌(中国)糖果 - 质量管理培训生 笔试 还是在中大举行,笔试分 IQ 测试和英语阅读两部分, IQ 测试比较新颖完全不同于公务员的行测,英语阅读比较简单,处于四六级水平之间。 一面 在华工五山校区,这是一次非常奇特的面试,因为这次面试是用广州话进行的一次面试, HR 跟我说希望用我最舒服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对我的了解。 二面( AC 面) 二面其实就是 AC ,分成两天两部分:单面和模拟测试。第一天是单面,也是如其他外企那样问得很细;第二天是模拟测试,其实是一个集体游戏,虽然规则有点复杂,但非常有意思,而且我觉得很能考察人的能力。 整个游戏包括三轮比赛(每轮 5min )和最终的总结( 3min ),游戏总共由 14 个人分成 2 组对抗进行的,具体的游戏内容就是模拟企业接收订单,生产,检验,发货这样整一个流程。每一组 7 个人,每个人都各有分工,同时还配备了桌子这样的道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东西都是要成本的,如一张桌子是 300 块,每个参与到工作的人是 200 块的劳务成本,而每完成一张订单是 50 块,而如果没完成的订单或错误的订单则要倒扣 50 块。 第一轮: 2 每组人马进入房间后分别坐在两张长桌旁(如图 1 ),当天差不多有二十几个考官盯着我们,估计整个工厂的管理层都来了。进入房间后每个人要编号入座,同时座位上都会有一个密封的信封,里面的字条会告诉你,你这个岗位的工作,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可以说话,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工作任务,因此其实第一轮就是单纯考察每个的对规则理解能力和个人的工作能力。结果,这种情况下,我们组以 400 块的优势赢了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一轮和第二轮之间会有 15min 的讨论时间,这段时间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知道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同时可对第一轮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按照箭牌工作人员的说法就是“除了考官和工作内容不能该外其他一切都可以改“。这 15min 分钟,我们做的改进是对资料按拼音首字母进行分类,对工作任务有工作量不均匀的情况,进行了重新整合。第二轮比赛,我们再次以 900 块的优势获胜。 第三轮 第二轮与第三轮之间也有 15min 的讨论时间。第二次讨论,我再次主张把桌子撤掉,因为桌子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成本负担(一张桌子 300 块,很辛苦完成一张订单才 50 块),所以这一个决定也成了我们最后获胜的关键,可能也是令箭牌给我 offer 的一个闪光点吧。 我的更多文章: 旭日阳刚如何从职场的流星变恒星? (2011-02-15 07:32:11) 职场的华丽转身:医生走向职业规划师的道路 (2011-02-09 14:01:13) 职场里有个硬原则:1万小时 (2011-01-28 09:36:20) 大学生就业与英语的亲密关系 (2011-01-20 22:57:51) 网瘾大学生揭开“被就业”真相 (2011-01-10 07:56:07) HR揭秘职场招聘潜规则!! (2010-11-13 23:53:34) 【“先”人指路】做过保洁实习生的毕业生面试遭遇 (2010-10-18 12:46:41) 【“先”人指路】(视频)大学里别把自己弄丢了!! (2010-09-29 22:03:15) 食品专业学生的未来之路该如何继续? (2010-07-14 22:58:38) 如何找到你职业生涯中的贵人? (2010-06-11 20:42:58)
35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生涯规划课程考试的杂感
sciteclife 2010-6-7 00:12
关于生涯规划课程考试的杂感 李思敏 学校为大一的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研究生助管,我担任了两个班级的监考。其实这种类型的课程是很好的,也很有意义,不过,此类是否要与其他课程一样采取卷面考察的方式,值得商榷。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把它列为一个考试科目,学生考完了,内容基本上也就忘的差不多了,还不如把它设为实践课,同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每个学期末进行考评(可以发放问卷或者上交心得)。 个人认为,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卷面考试倒是一件可以花费较少功夫学习的容易活儿,因为老师常常会规定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不过卷面考试的局限性很大,考察的东西也多是一家之言,比较片面 。 时代变了,由车床式教育生产出来的螺丝钉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快节奏、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时代要求有个性、具有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接班人,而不是装满教科书文字的容器,所以,大学教育的重点应该从注重知识积累转到发展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向上去了。大学教育不应该仍然停留在教学生想什么,而应该教学生怎么想,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指导他们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 教学生怎么想,首先要了解学生想什么,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希望学到什么,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到这些东西,教育者要做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达成他们的目标。当然,采取这种比较理想做法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包括增加课程、聘任相关专业的老师、配合合适的硬件设施等等,另外,完全遵照学生的意见还可能使大学担负毕业生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脱钩的风险(比如某些专业毕业生过多而一些专业毕业生奇缺)等等,但就现行的硬性规定式的大学教育,教育者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尝试一些小改革,观察一下效果,以避免教育中的武断,避免一味地追求量化标准,或是追求方便管理的原则。 但有时候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不是缺乏选项,而是缺乏做出自己选择的机会,而我认为,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这种选择机会的一条可行途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等沟通。教育不应该仅仅有老师的声音,还应该有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有了交流,才会有教学相长。 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991 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率先提出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形成了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教育局面,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另外,美国大学的教育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有传统的讲授( lecture )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外,还有如讨论( semenar )、辅导( tutorial )、实验( experiment )、角色扮演( role-play )等等,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生表现个性、提出有创见的主张的开放的教学态度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而英国分类教学、日本的科技产业园、法国的实践教学基地也都渗透着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力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本本,局限于纯粹的知识记忆,因为知识其实是一种认识世界的途径,解决问题的工具,人类自我提升的阶梯,如果本末倒置,知识不是为人服务,而人却为记忆过多的信息烦恼、因为受既定知识的限制失去了自己的天性,我不得不说这是很可悲的事。不知道,面对当今这个朝着个性化、多极化发展的世界,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是否做好了与时俱进的准备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一点人生规划
longfo 2009-11-9 15:07
现在明星都在搞偶像派,我对明星的偶像没有多少崇拜,我自己有自己的偶像之路。在我看来,很多人很多组织和国家都在走一条偶像之路。比如我们国家,先学资本主义,后学社会主义,现在又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在走别国的路子,然后回过头来自己慢慢加工。 一个人的一生刚开始都是偶像走过的路,慢慢的人生在画一个圆,每个点都是我们人生中影响我们的偶像,众多的偶像开启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等我们走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开始总结我们的一生,有的人一辈子在走别人的路,有的人开辟了新的人生轨迹,这就是偶像之路,我们的生命轨迹。 来看看毛泽东的偶像之路,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喜欢看《水浒》,那是因为他一直想通过革命来改变社会现实,水浒中的人物是他的偶像,后来发现这个偶像不能引导他成功,就转到马克思这里来,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生机,解放前后,我们的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时候我们开始结合国家特点进行改革,毛主席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这就是学习偶像以后的树立偶像,毛主席以后就是邓小平,他延续了毛泽东的结合之路,开创了邓小平理论。 我也有自己的偶像之路。虽然我不是成功人士,但是只有这样我们分享才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建立一套可行的偶像之路。 我经历了两次无偶像之路成为前无偶像期和后无偶像期。前无偶像期就是学前班之前,我生活在懵懂中,那个时候就是玩,还是喜欢和小女孩子玩,嘿。这就是前无偶像期。然后就是初中和高中一段时间备考大学,这个时候,我没有偶像。 我开始偶像之路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那个时候到小学毕业我都是班长,我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临村的幼儿园进行了两次战斗,两次都是我们胜利,结果被临村的幼儿园的老师逮到了打了一顿,那个时候,我知道领导人就是要替大伙受罪的。到了一年级我还是班长,一次老师不能给大伙上课,要我管着大伙学习,结果我们疯玩了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感到没有很好的完成任务,失职了,结果哭了起来,很多人都来安慰我,以后就在也没有发生失职的现象。我想那时候我开始认识到了领导者的责任。后来我到了5年级开始管理整个小学,1到5年级,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称呼,主席,我想我不配作主席,但是确实做到了,因为我感觉那是很崇高的,所以这个称呼影响了我很长时间,我觉得我开始把领导者作为我的偶像了,时刻充当领导人的形象。 到了初中,由于害怕自己能力不够,我放弃了作班长,三年里面我总是向着逃课,捉鱼,我度过了一段没有偶像的时间,这里面我一直生活在现实中,每天想着抓鱼,玩乐。加上高中那段高考生活,成为我的后无偶像时期。 到了高中,我发现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微弱,我想如果很多人都听你的话,那是很好的事情,于是我开始接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学了很多东西,这段时间从高一开始到高二下学期结束。我的偶像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契合了我小学时候的偶像,进而去学习和实践。我高中时期的朋友都是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最了解了底层学生的生活状态,同时他们很讲义气,给我做了很多事情,我很感激他们。我实际上开始成为他们的领导者,这时候我觉得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求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努力。 这时期我还开始关注经济,我曾经给《人民日报》投稿,阐述管理的作用,但是石沉大海,我想管理开始在我的心里种下了种子,从政治人物到实在的管理者,我在高中期间完成了偶像的接力。 到了大学我开始去实践偶像的理论,去走进我的偶像。首先,我开始做生意,作为学习管理的一个途径,结果因为自己过于强调管理,从而没有自己去做销售,生意失败,我觉得自己先要深入实践,这是很重要的。接着,我称为武术协会会长,开始了新一轮的实践学习偶像之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就是统一武术协会,武力在一晚上完成了武术协会的统一,剔除了法轮功在武术协会中的极坏影响。为人民服务,我尽心尽力为广大武协会员服务,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武术协会创造了招生的新高,收入增加了很多。创造美好前景,我联系很多武术比赛机会虽然我们没有资金进行比赛,让大家看到我们武术协会也是很伟大的,至少这么多组织要请我们参加比赛。 我的武术老师慢慢成为我的偶像,发扬武术精神,学习中医知识。非典期间,我开始了新的学习,这时候我发现很多名医的道路值得我去学习,武医傅青主,即使武术大家也是妇科名医,还有张仲景,中医的伟大开拓者,扁鹊,华佗,神农,李时珍,我永远追随他们,这时候我开始了自己新的偶像之路,学习武术,学习中医知识,我是一个不喜欢上课得人,我从早到晚泡在图书馆,开始了中医和武术的学习之路。我开始了新的偶像之路。 为了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我来到了上海,开始了科研之路,这时候我开始接触颜福庆和季羡林,他们给了我巨大的引力,成为了我的偶像。颜福庆,两所医科大学的缔造者,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湘雅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始人,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开创了亚洲人自办医科学校的先河,为国家开创了预防医学。季羡林,山东临清人,离我家很近,生活状态人生轨迹很接近,留学德国十年,北京大学开创了东方学,两个人都是会生活,懂得情趣得人,而且都是具有很强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我开始了自己策划《健康文化》的活动,开始了淡泊的人生规划,开始学习生活,观察生活,就像季羡林老人一样去感悟,像颜福庆老校长一样去奉献。 我的人生开始转弯,开始了我的另一个完美的弧线。我的偶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他们科研的精神也鼓励我进行深入的科研尝试,我开始进入了一种科研状态,并开始慢慢揭示一些医学现象,促使我开始进行新的试验。我开始集中精力做神经免疫学。并且积极开创健康文化的内容,健康规划,我的新产品正在稳步进程之中。同时,我积极深入老百姓中了解他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一种文化,肯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实践,这才是文化。 在这期间,李小龙的故事逐渐走进我的清晰视野,李小龙,作为武术先驱,给我树立了偶像,第一个传播武术文化和道教思想的传教士。我的偶像开始逐渐转向李小龙。 这时候我开始准备进行文化的整合,医学文化思想,东方文化思想,武术文化思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恰好此时我们遭遇了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是西方文化失败的最大佐证。我和外国朋友交流,他们认为中国的华夏文明才是这个世界走向繁荣的根本保证。这时候我开始整合我的偶像,文化领导世界思维开始形成。 如果说,李小龙是马可波罗的话,我们现在就要进行更猛烈的文化侵略,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哲学思维模式,都是世界上领导水平的。我们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教士。 从医学出发,走一条文化之路,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想法,我现在正在积极的进行科研,深入挖掘我们的文化潜力,利用外国人接受的方式进行中医武术包装,我想我开始作一个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情,我或许是在做很多偶像做过的事情,但是我也是在开创一个新的偶像。 希望我可以做好,偶像之路,我们大家都要走得一条路,我还很年轻,我今后的偶像肯定会很多,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有一个偶像等待我们,记住我们要学习实践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然后还要记住,我们也要树立一个偶像给下面的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争取留校的一些办法
chyq721 2009-4-17 08:17
王志纲老师说: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你不去规划它,它就要来规划你。而他一般使用的规划方法是倒退法先确定六十岁以后干什么,然后一步步推出五十岁、四十岁、三十岁时应该干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对此我毫无质疑,是对王老师成功的信奉,更是我另外一种习惯使然无法确定对错时,那就照着办。 所以我要照着王老师的人生规划方法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了。六十岁时,我希望自己能够桃李天下,用一场学术讨论会来庆贺我的六十寿辰。所以我必须在六十岁之前努力当好一个研究者既引导好学生的研究也做好他们为人的模范。那么,四十岁后我应当独立主持一个研究领域;而四十岁之前则是努力夯实好做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我现在 24 岁,离四十岁还有 16 年。而这十六年里决定我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以上规划的关键就是争取留校,留在现在的实验室和课题组。 有人会问,干嘛一定要留在现在就读的学校呢? 第一,华中科技大学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已经化作我内心深处为人处事的绳墨。进这个大学前,我是一个浮躁、做事虎头蛇尾之人;四年后,我已经习惯于静心做事情,关键在于喻园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其他学校或社会上所说的浮躁。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背景,没有强硬后台支撑的华中大能有今天靠的完全是自我拼搏,呆在这个环境里,我能有用之不竭的动力。 第二,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非常好的科研平台,既有领先国内外的基础研究,更有直接面向业界的技术研发。煤燃烧一词让人浮想联翩黑乎乎,脏兮兮我只能说,这都是我那些同学或学弟学妹浮躁不愿意深究的表现,所以他们总是会错过一些机会。进入煤燃烧之后方才知道她的强大地位。在这样的好平台中,又有什么研究做不好呢?除非你没有想法。我相信自己有想法,而好的想法能有非常熟练的工具及平台支撑总是容易实现的。 第三,流化床与生物质能课题组组训是厚德、博学、协力、创新,最喜欢协力一词。在一个协力的氛围中,会做不好研究吗?协力不是简单的你有事大家来帮忙;而是课题组的学生,老师们共同指导,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顾全大局等等,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成员们都会安心研究而不会对名利过于斤斤计较的。那么我就能真正踏踏实实的做好研究,如徐光宪老师所说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总有一天我能为课题组做出富有很好创新的工作。 以上的文字是不是让您有一种偏离主题的念想呢?有吗?并没有,如果您信奉思路决定出路,那么您一定会明白,我以上一些思路与原因的罗列对于我争取留校是至关重要的,是最大的前提。那么接下来我具体谈一谈我近五年的计划吧。 首先,我不仅要做好博士论文,也要在这个方向上向我的导师证明课题组可大有作为。我做的是生物质炭化,跟课题组做的生物质气化、液化、燃烧一样,是四大主力方向之一。这是从我进入课题组以后才开始的,正是这个让我感受到导师对我的信任与期待。我不能辜负他的信任与期待。博士论文只能做好一点,那么我一定要在博士生涯的头三年将知识尽量广博,把握住生物质炭化所有的细化方向,并整理出每个方向需要的条件及可实现的时间表,然后从其中一个方向中挑选出适合我博士毕业的一个。而导师觉得其他方向也值得做,那么我留下来至少有事情可做。 其次,我将通过培养进入课题组的本科生来主导课题组的人员配置,一方面保证课题组团队的进取心与高效;另一方面让老师们感受到有我在,他们可以静心做科研而不必操劳学生培养上的事情。在《如何让导师欣赏你,离不开你》的一文中我有具体的阐述。 以上两条路能走通吗?我很有信心,来源于我确定了一个事实:我们实验室缺人,但是要想留下还得看课题组组长愿不愿意留下你,而决定课题组组长愿不愿意留下你关键是看课题组进账的项目资金能够养活多少人。我们课题组已经有四位老师,与项目进账资金已经非常匹配。那么我唯一的路径就是为课题组开发一个只有我能搞定的并且大有事情可做的研究领域。这就需要大创新。 有人会说大创新,好难。难吗?三十五岁之前我不谈恋爱,所以我的心都是属于研究的;暗示自己不刻意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坚持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这份努力难道不能让我获得大创新?除非徐光宪院士说的是假话。 以上算是我三十五岁之前的一个行动纲领吧。坚信自己能做到。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07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