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研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十五届“中国昆虫学会分类与区系学术会议”会议日程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7-7-25 06:50
第十五届 “ 中国昆虫学会分类与区系学术会议” 暨首届 “ 昆虫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讨会” 会议日程 2017 年 7 月 29-31 日 注册、报到:塔里木石油酒店 会务组联系人:周青松(电话 : 13269366765 )、杨雪美(电话 : 13552504452 )。 2017 年 7 月 30 日上午, 塔里木石油酒店会议厅(塔里木石油酒店对面) 开幕式 主持人: 卜文俊教授 领导致词 08:05-08:35 学术报告 主持人: 陈学新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特邀报告 报告时间 黄复生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西藏昆虫考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8:35-09:15 Colin Favret University of Montreal Neglected families: The biology, phylogenetics, and taxonomy of the aphids that lay eggs 09:15-09:55 茶歇 09:55-10:15 主持人: 谢强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周 欣 中国农业大学 毛翅目分子分类学与系统学:进展与展望 10:15-10:40 魏书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进化、遗传与生态学的学科交叉:以西花蓟马与美国白蛾为例 10:40-11:05 陆海霞 云南农业大学 Taxonomic study on Pompilidae from China 中国蛛蜂科分类研究 11:05-11:30 张梦靖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汗马保护区昆虫系统发育关系初探 11:30-11:55 唐璞 浙江大学 Mitochondrial phylogenomics of the Hymenoptera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膜翅目系统发育研究 11:55-12:20 午餐: 12:20-13:35 (自助餐) 2017 年 7 月 30 日下午, 塔里木石油酒店会议厅(塔里木石油酒店对面) 主持人: 栾云霞研究员 报告人 工作单位 特邀报告 报告时间 Conrad C. Labandeira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Mid-Mesozoic pollination mechanisms 13:35-14:15 张冠阳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Explosive radiation of mimetic color forms in Neotropical braconids 14:15-14:55 茶 歇 14:55-15:15 主持人: 刘星月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周青松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食蚧蚜小蜂属寄生蜂 - 寄主关系及其种群分化研究 15:15-15:40 马 丽 云南农业大学 Taxonomy and phylogeny of Sphecidae from China 中国泥蜂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15:40-16:05 姜 楠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雕尺蛾族系统发育学研究 16:05-16:30 茶 歇 16:30-16:50 主持人: 张爱兵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周志军 河北大学 中国螽斯物种分子界定与物种多样性 16:50-17:15 陈万君 中国科学院 上海植生所 Towards a better basal hexapods tree of life in phylogenomics era 17:15-17:40 崔 乐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赤金尺蛾属 Synegiodes Swinhoe, 1892 分类修订( Lepidoptera, Geometridae, Sterrhinae ) 17:40-18:05 任明月 首都师范大学 中生代革翅目昆虫化石研究进展 18:05-18:30 李利梅 河北大学 异角花萤属及其近缘属比较形态与系统发育关系(鞘翅目:花萤科) 18:30-18:55 晚餐: 19:00-20:00 (自助餐) 2017 年 7 月 31 日上午, 塔里木石油酒店会议厅(塔里木石油酒店对面) 主持人: 王宗庆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特邀报告 报告时间 朱耿平 天津师范大学 Thinking ecological space in insect biogeographical study 08:30-09:10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金斑喙凤蝶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 09:10-09:50 茶 歇 09:50-10:10 主持人: 魏书军副研究员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聂瑞娥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基于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组探究萤叶甲亚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鞘翅目:叶甲科) 10:10-10:35 朱佳晨 浙江大学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lysiini Leach 1815 (Hyemenopetra, Braconidae, Alysiinae) from China 10:35-11:00 周晓雪 首都师范大学 天蛾科翅的形态差异与林层高度相关性初步分析 11:00-11:25 关 蓓 河北大学 基于二代测序数据的日本条螽基因组中多态性 SSR 位点筛选 11:25-11:50 熊燕红 浙江大学 A taxonomic study on the Microgaster Latreille and Microplitis Föster (Hymenoptera: Braconidae: Microgastrinae) from China 11:50-12:15 午餐: 12:15-13:35 (自助餐) 2017 年 7 月 31 日下午, 塔里木石油酒店会议厅(塔里木石油酒店对面) 主持人: 周欣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Akihiro Nakamura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Invitation to forest canopy ecology: Global scale collaboration opportunities 13:35-14:15 朱天琪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带有化石校准的物种分化时间估计问题 Divergence times estimation with fossil calibration 14:15-14:40 茶 歇 14:40-15:00 主持人: 葛斯琴研究员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乔慧捷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Using data from related species to overcome spatial sampling bias and associated limitations in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15:00-15:25 张 丹 首都师范大学 青藏高原色季拉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两种近缘夜蛾:褐风夜蛾和白点风夜蛾进化历史初步分析 15:25-15:50 钟海英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的比较研究 15:50-16:15 茶 歇 16:15-16:35 主持人: 杜予州教授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李 虎 中国农业大学 结合化石和现生、形态和分子证据的石蛃目昆虫系统发育及起源研究 16:35-17:00 孙明霞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The wettability, adhesion and optics of nanostructured cicada wing surface 17:00-17:25 马 越 浙江大学 Ne regulates the strength of selection in insect mitochondrial genomes: examples of parasitism and eusociality 17:25-17:50 茶 歇 17:50-18:10 会议总结并闭幕 18:10-18:40 晚餐: 18:40-20:00 (自助餐) 2017 年 8 月 1 日 离会
51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总结
热度 2 zhuchaodong 2017-6-13 07:17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由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生态学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德国 Georg-August-University 的 Teja Tscharntke 教授、 University of Freiburg 的 Alexandra Klein 教授以及 Michael Staab 博士、澳大利亚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的 Raphael Didham 教授和美国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的黄智勇副教授就农业生态系统中蜜蜂管理、全球传粉系统评估以及传粉生态学、传粉昆虫监测网络和蜜蜂在实际运输等相关内容做学术报告。同时也邀请了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赵中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教授分别做了农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进展和传粉小蜂与其寄主进化历史的报告。此外,还有来自 17 家科研院校的 20 位学者在进化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以及实际生产应用等方面围绕传粉昆虫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 本次论坛的日程安排紧凑,期间包括学术交流、培训和研讨以及部分课题组和到访国外专家交流。来自全国 35 家科研单位 70 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员、德国 Georg-August-University 的 Teja Tscharntke 教授和美国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的黄智勇副教授共同组织,提倡报告人使用英语,以利于传粉昆虫研究和国际学术圈接轨。 在学术报告之后,参会代表还就以下几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1) 学科咨询:建议设立中国昆虫学会传粉专业委员会科学咨询小组,邀请 Teja Tscharntke 教授出任科学咨询小组主席,便于国际智力的引入、科学规程制定等相关事宜的组织和安排。 2) 学科规划:我国传粉昆虫学的学科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规划、设计,需要加强多领域、多机构以及学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建议结合昆虫学学科发展报告、国家 IPBES 报告等相关国内外工作,推动学科发展规划;建议加强学科交叉,强化概念、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创新。 3) 基础研究:作为国际热门的学科方向(或研究领域)之一,传粉昆虫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国内智力资源的整合来大力推动中国传粉昆虫学科的发展,并探究基于我国国情如何做开展并推动相关传粉昆虫的研究。摸清我国野生传粉昆虫的物种资源并建立数据库是时下迫切解决的问题。 4) 应用研究: 传粉昆虫的研究在面对实际生产应用方面需要加快研讨并提出标准和规范流程。此外,传粉昆虫研究不同于其他基础研究,它与实际农业生产者密切相关,因此在做相关传粉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要考虑到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建议结合中国农业部和科技部相关科研项目,在粮油、果蔬、药材中,选择部分作物,开展传粉昆虫委员会相关科研成果的主要示范作物;结合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在我国土地利用的状态下,建议提供有关传粉昆虫种群保护或者管理的科学规划。 5) 人才培养:青年传粉昆虫学者的培养,传粉课程的开展以及相关教材的编撰等方面的匮乏也是制约我国青年传粉昆虫研究学者的扩展和我国传粉昆虫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6) 科普宣传:同时还需要我们持续向政府和公众广泛宣传相关传粉生物学的知识,并让人们认识传粉昆虫的重要性。建议结合中国科普教育的形势,建立工作小组,吸收有志于从事传粉昆虫科普教育的青年才俊。 7) 学术交流:青年研究人培养加强英语交流非常重要。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生态学会将进一步倡导青年学者和学生在定期学术交流中通过英语和外籍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并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点感受:和第一届只有当时到访的Raphael Didham教授的情形相比,本届会议邀请了三位来自德国的学者。美国的Cheryl Heinz副教授和中国农科院蜜蜂所的两位国外研究生也前来参会。国际学者和研究生参会,大大提高了会议过程中英文交流的程度。特别是年青学者,可能开始做报告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但后续回答问题口语都非常流畅,表达清晰易懂。 在会间休息和专门安排的研讨过程中,Teja特别提到在学术交流过程中英语的重要性。他的大部分德国同事都比较热爱并喜欢用母语交流。在他的实验室,国际学生比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大。因此,实验室工作语言英文为主,德语为辅;而在学术讨论过程中,则只能用英文。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英语主要靠研读文献,Teja教授和国际本学科领域的学者有非常深入的交流、合作。中国学生文字表达相对较好,但口头交流缺乏自信,需要创造一定的语境,加强培训。 目前我研究组有在职的Douglas Chesters副研究员,并有即将到访的Michael Orr博士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PIFI项目资助下,每年均有1-2名国外正教授到访2个月。期待罗阿蓉博士和曹焕喜同学访学归来后,能够定期组织Journal Club等学术活动,提高组内学生英文交流自信心和水平。
440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初步日程和报告顺序
zhuchaodong 2017-5-17 11:36
中国昆虫学会 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 2017 年 5 月 26-27 日 报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门口 会务组联系人:周青松(电话 : 13269366765 )、杨雪美(电话 : 13552504452 )、李逸(电话 : 18810983116 )。 2017 年 5 月 27 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开幕式 主持人:朱朝东 介绍研讨会背景 08:30-08:35 学术报告 主持人:朱朝东 报告人 工作单位 特邀报告 报告时间 Teja Tscharntke Georg-August-University Managing bees for agriculture 08:35-09:20 赵中华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进展 09:20-10:05 茶歇、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合影 10:05-10:25 主持人: 刘云慧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门兴元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壁蜂为果树传粉功能的研究与应用 10:25-10:50 贺春玲 河南科技大学 意大利蜜蜂授粉对油用牡丹结实和品质的影响 10:50-11:15 邹怡 西交利物浦大学 Landscape effects on pollinator communities and pollination services in small-holder agroecosystems in South China 11:15-11:40 林晓丹 首都师范大学 The natural history of pollinating insects 11:40-12:05 午餐: 12:05-13:35 (工作餐) 2017 年 5 月 27 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主持人:罗世孝 报告人 工作单位 特邀报告 报告时间 Alexandra Klein University of Freiburg Summary and insights into the IPBES global pollination assessment 13:35-14:20 黄智勇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 and relocation on honey bees 14:20-15:05 茶 歇 15:05-15:25 主持人: 黄智勇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高景林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蜜蜂授粉产业化现状与思考 15:25-15:50 李廷景 重庆师范大学 中国胡蜂科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与传粉的关系 15:50-16:15 文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化学通讯在蜜蜂传粉中的作用 16:15-16:40 茶 歇 16:40-17:00 主持人:葛斯琴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欧阳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昆虫授粉功能与价值评估 17:00-17:25 金晓芳 南昌工程学院 香格里拉地区传粉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Pollinator resource investigation in Shangri-La 17:25-17:50 赵延会 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Evaluating multiple determinants of the phylogenetic signal of pollination networks in communities in the Himalaya ‑ Hengduan mountains 17:50-18:15 晚餐: 18:15-19:30 2017 年 5 月 28 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主持人:朱朝东 报告人 工作单位 特邀报告 报告时间 Raphael Didham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Building functional outcomes from pollinator monitoring networks 08:35-09:20 陈小勇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性传粉小蜂提供其宿主植物冰期避难所信息 09:20-10:05 茶 歇 10:05-10:25 主持人: 王宪辉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郑火青 浙江大学 Social apoptosis governs resistance of eastern honey bees, Apis cerana , to mite infestations, Varroa destructor 10:25-10:50 鲁宾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Neural basis underlying pollinator’s decoding of floral scents specializes insect/plant interaction in evolution process 10:50-11:15 董艳 滁州学院 安徽省蝴蝶多样性监测 11:15-11:40 任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型叶甲的伪装取食 11:40-12:05 午餐: 12:05-13:35 (工作餐) 2017 年 5 月 28 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主持人:彭艳琼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Michael Staab University of Freiburg Trap nests for Hymenopter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 standardized sampling method in (pollination) ecology 13:35-14:20 朱天琪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带有化石校准的物种分化时间估计问题 Divergence times estimation with fossil calibration 14:20-14:45 黄敦元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油茶传粉野生蜜蜂相关研究进展 14:45-15:10 茶 歇 15:10-15:30 主持人: 朱朝东 报告人 工作单位 大会报告 报告时间 罗世孝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Pollination by co-adaptating insects as a key innovation in early angiosperm 15:30-15:55 王刚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Try to see the evolution of cauliflory in Ficus with multi-plant-animal interaction view 15:55-16:20 伍盘龙 中国农业大学 Effects of habitat type,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n the wild bee diversity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16:20-16:45 王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生物防治中的景观调控增效作用 16:45-17:10 茶 歇 17:10-17:30 会议总结并闭幕 17:30-18:10 晚餐: 18:10-19:30 2017 年 5 月 29 日 会议地点:动物所 B105/C101 会议室 09:00-12:00 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社会昆虫研讨 12:00-13:30 午餐 13:30-18:10 培训班( Teja Tscharntke 教授、 Alexandra Klein 教授、黄智勇副教授、 Michael Staab 博士、 Douglas Chesters 博士等) 18:10-19:30 晚餐 2017 年 5 月 30 日 会议地点:动物所 E112 会议室 传粉昆虫相关课题组和到会国际专家个别交流 2017 年 5 月 31 日 离会
3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7-2-13 21:10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第一轮) 经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7 年 5 月末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由 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 主办,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生态学学会协办。本次会议将围绕传粉昆虫相关科学议题、传粉功能研究与能力建设组织学术报告和培训班;讨论设立国际社会性昆虫学会中国分会;围绕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工作组和能力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会议主要内容 (一) 召开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议:讨论委员会组织和能力建设议题;讨论设立 国际社会性昆虫学会中国分会; (二) 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科学议题和传粉功能研究; (三) 组织传粉昆虫研究培训班 二、 会议时间: 2017 年 5 月 26 ~ 30 日 5 月 26 日 全天报到(动物研究所大厅) 5 月 27 日 上午:大会开幕式,特邀代表作报告;下午:大会分组报告; 5 月 28 日 上午:专题交流、讨论;下午:讨论组织与能力议题;大会总结报告; 5 月 29-30 日 培训班( TejaTscharntke 教授、 Alexandra Klein 教授、黄智勇副教授、 Douglas Chesters 博士等); Raphael Didham教授 三、会议地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C101 或 B105 (以现场报到为准) 四、会议语言:鼓励英语报告;或者英文 PPT ,中文报告 四、注册费:会务费: 800 元 / 人;培训费: 600 元/人(待定) 银行汇款方式: 户 名:中国昆虫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帐 号: 0200004509089163471 汇款请注明“传粉昆虫研讨会”会务费/培训班 报到当日只收现金,如不能现金支付,请尽早转账,报到时领取发票。 五、 食宿及交通: 大会统一安排会议用餐 ;住宿及交通费敬请自理。 住宿请自行联系预 定酒店,若需会务组帮忙预定请联系杨雪美 64807085 , 13552504452 。 六、会务联系人:周青松 13269366765 ( zhouqingsong@ioz.ac.cn ); 李逸 18810983116 ( liyi@ioz.ac.cn ) 主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北京生态学会 2017 年 2 月14日 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参会回执 姓名 性别 职称 / 职务 工作单位及邮编 报告题目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46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科组学术研讨会小纪
热度 4 qsqhopeiggcas 2014-12-31 09:34
俺经常和同学们说:你们要勤于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惯性思维,要有新想法,想法幼稚可笑甚至错误都不要紧,可怕的是连错误的想法都没有。 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阅读、归纳总结、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写作、演讲与敏捷反应等能力,而最重要的能力是在有了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后,依靠突发奇想的妙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揪出核心问题解决之。 为了解近期同学们有木有想法,昨天下午俺们学科组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有四个博士生上台做了汇报,汇报完后自由讨论。 第一个博士生谈了页岩气开采压裂缝网形成问题。现场压裂隐含了一个加载方式问题,诸多做室内试验的没有理解该问题的内涵,所以室内岩样试验难以模拟出缝网结构。俺们对下一步试验方案加载方式特点、应力特征点判识与AE监测等细节问题开展了讨论,明确了试验方法。 第二个博士生谈了强震震中位置如何准确预测问题。俺强调了准则和层次性问题,用 GPS 观测、重力异常观测与电磁物探等,可以大致确定锁固段位置;一个地震区锁固段的尺度往往较大,宏观破裂从哪一点突破需结合地震活动性、库仑应力特征与地表破裂带等做精细化判识。 第三个博士生对破裂粘滞性问题做了文献综述,梳理了有关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讲完后,俺们围绕着粘滞性、脆性与尺度等问题开展了讨论,有了清晰明确的想法,准备依此写一个面上基金申请。 第四个博士生谈了对深源地震机制的认识问题。讲完后,俺提醒道:对过去已有的研究,不能没有依据地轻易否定过去的认识,这一方面有研究的阶段性和局限性问题;另一方面,你否定人家的认识,得指出别人观点的“硬伤”以及与观测事实矛盾的地方。认识到了问题的“命门”,你才能有的放矢想招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假说”,只要你的“假说”能合理解译某些过去不能解释的现象,比过去的认识有进步,作为一个博士论文就足够了。 同学们准备充分、讨论热烈,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互相受到了启发。大家反映这样的研讨会要经常开,对锻炼演讲能力和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会后,也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俺估计同学们耗散了不少脑细胞,得补充营养。想到这,俺们直奔“东来顺”吃涮羊肉,边吃边聊,不亦乐乎,不知不觉间三瓶白酒见底了,呵呵。 今天是 2014 年最后一天了,朋友们在马年大都马到成功了,在羊年更要以“喜羊羊”的心态,扬鞭催马,扬眉吐气,洋洋得意。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2752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样的会议,有谁还会拒绝 ?!
jldxwsj2000 2014-6-19 14:34
通常我们苦于收到各种会讯的干扰而不好拒绝,参加起来又过于勉强:通常给人的感觉是 “牵强附会, 哗众取宠 ”太驻留于表面的形式 ...... 但 2014 年 6 月 1 2 日 -14 日 应邀参加了由 农业工程 杂志社主办的 第四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种苗新技术研讨会” ,并于 14 日上午 9 : 00 时 作了首场题为“ 开放式简化组培 -- -- --- 技术体系的构建及效益评价”学术报告。引起与会广大同行专家 、 学者的不同凡响 ...... 这种办会模式的确值得借鉴: 1.实用性强 、 针对性强 、 时效性强。 为了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种苗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促进我国植物种苗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该领域的大专院校 、 科研院所 、 相关企业及科技推广行业的广大专家 、 学者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云集一堂, 共同交流并探讨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脱毒新技术与检测技术及植物工厂化快繁育苗技术与管理等方面 及 植物 资源 超低温 保存 、 细胞培养等方面 的经验及目前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典型示范基地的实践与参观,真正地了解并有效地解决现实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图1 组培种苗基地参观 2.学术氛围好,学术思想自由: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畏强权,不耍“官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 ,鼓励大胆地开展 科技 创 新 并积极开展 应用技术的推广 工作。先进的技术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科技 创新将成为 社会 进步与人类发展的真正 动力源 。  图1 会议现场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24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每周开展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的必要性浅析
热度 1 xcl2822 2013-11-30 13:26
肖长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3-11-30 中国的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 从学前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学习,是在家长关怀与监督下、教师讲授下的学习,学生回家要完成作业,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可以说被动性大,压力大,但是自主性小,灵活性差,很难有创新性。 大学期间的学习是讲授与开放式的学习,通常学生远离家长,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自己手里,学习的压力与中学相比几乎已经很小,更多的时间可能已经不是课本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学习;当然也存在放松学习、探求安逸的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降级学习。 研究生的学习是松散式、探索式的学习,也是边从事科研工作边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正是这一特殊的学习过程,就决定了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外,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解决各种逐渐复杂的问题,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已有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且需要在某些方面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提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特殊性,非常有必要开展定期或半定期的学术研讨进行学术交流,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开展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通过学术交流,彼此增进友谊,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举一反三,开拓视野,可以在不自不觉中加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论述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和工程质量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这样一来,研究生每周进行一次学术研讨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6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际海岸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9月在沪召开
gongshiliang 2011-11-9 20:36
经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简称 IAEG )理事会审议批准, “ 国际海岸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 ”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stal Engineering Geology ,简称 IS-Shanghai 2012 )将于 2012 年 9 月 20~21 日在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 IAEG 中国国家小组主办。 IAEG 主席 Carlos Delgado 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IAEG 副主席黄润秋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 IAEG 秘书长兼中国国家小组组长伍法权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同济大学李永盛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 IS-Shanghai 2012 会议旨在为全世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提供一个经验交流与研究成果分享的平台,促进海岸地区工程地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主题包括: l 海岸地区开发与工程建设(河口海岸动力学;大型围海造地与地基处理;建设场地、地基、基础工程问题等); l 海岸地区工程地质与环境(生态与地质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水土污染及修复对策等) l 海岸地区工程地质防灾减灾(地震、海啸、液化、台风、洪水、地面沉降及岸坡失稳等) l 海岸地区工程地质实践与案例分析。 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论文必须用英文撰写。论文集拟由国际著名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送 EI/ISTP 机构检索。 论文摘要的截止日期为 2012 年 1 月 15 日 。 更多信息,请登录: www.is-shanghai2012.org ( IS-Shanghai 2012 组委会)
个人分类: 城市地质|2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10月22~23日在河北沧州召开
热度 1 gongshiliang 2011-10-10 19:26
国土资源部关于召开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请详见附件: 2011全国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正式通知.pdf
个人分类: 地面沉降|3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学术报告会的评议
陈安博士 2011-7-7 20:48
明天研究所开始周末报告会,俺是四个评议人之一 一   每个报告都有评议,这是学术界的一种做法。我在开始组织全国性的研讨会之后,曾经尝试过多种形式。比如:报告之后无提问,再比如,多个随机与指定提问。   会议的形式我则玩过以下几种:   1,学术会议   2,学术沙龙   3,双边、多边学术研讨会   4,圆桌会议   5,课程+研讨班   6,......   后来发现,还是评议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人非常认真地来听报告。 二   明天的报告会,主题为“信息化平台”。包括7位演讲嘉宾和4位评议人。不过,固定的四位评议人不知道是否需要评议所有人的报告,如果是,可能就有点累了。如果不是,7:4,这个匹配有点难度。 三   我做评议人有些年头了,而且还特别向我的学生们更多年轻学子教授过如何进行学术评议的技巧,可是后来看,评议并不是件容易做好的事情,很多人不会做评议。 四   坏的评议表现之一是说的东西与人家讲的毫无关系,自己只顾讲自己想说的内容。   坏的评议表现之二是说的东西是别家已讲内容的重复,没有新鲜的见解,人云亦云,浪费时间。   同时,评议也不是挑毛病,所以,不要用研究生答辩或者项目检查的目光来看待评议。
个人分类: 事论|6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第十一届昆虫区系分类与分布学术讨论会”第一轮通知
zhuchaodong 2011-3-29 09:13
关于“召开第十一届昆虫区系分类与分布学术讨论会”的通知尊敬的先生/女士:为了总结我国近年昆虫分类学研究取得的成绩,促进本领域的学术交流,经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区系分类专业委员会批准,第十一届全国昆虫区系分类学术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承办,定于2011年7月中旬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昆虫系统学二、会议时间2011年7月10日-7月13日(无采集活动)。三、论文出版或交流本届会议拟编辑论文摘要1册,进行会上交流。参会人员拟在会上作报告或利用墙报进行交流,请各位将其摘要在5月30日之前通过email送南开大学会务组。四、会务费于5月30日前交纳:普通代表800元/人,学生代表700元/人。于6月30日前交纳:普通代表900元/人,学生代表800元/人。报到时交纳:普通代表1000元/人,学生代表900元/人。食宿费及交通费自理。请拟参会人将回执通过email或邮局寄至南开大学,会务费可通过银行汇款或邮局两种方式寄至南开大学,以便与酒店签订会议用房协议。汇款后请将汇款金额和日期等信息告诉高翠青,(Email:gaocuiqing0813@yahoo.com.cn,或手机13512900431)以便备查和开发票。银行汇款:户名:高翠青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南开大学支行账号:6222601210008322853请注明:区系分类学术会议会务费(同时注明参会人姓名)邮局汇款:邮编300071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四教学楼收款人:高翠青五、住房标准在南开大学校园内:明珠园:标准双人房,360元/天·间谊园:200元/天·间。以上住宿标准可能有一定比例的上下波动。会务组根据收到会务费及回执先后安排住房。预定房源不足时,会务组将作调整。六、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邮编300071联系人及电话:谢强13820121669,刘巍13602125316,于昕13752646617,高翠青13512900431传真:022-23506295电邮:qianxie@nankai.edu.cn,lw420@nankai.edu.cn,lannysummer@163.com, gaocuiqing0813@yahoo.com.cn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3月23日参加第十一届昆虫区系分类与分布学术讨论会回执(请于2011年5月30日前通过邮件发给会议联系人谢强qianxie@nankai.edu.cn,于昕lannysummer@163.com)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单位名称单位地址E-mail电话邮编会议期间住房标准合住/单独住参加会议发言题目参加会议墙报题目其他要求或建议
个人分类: 会议通知|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赴英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纪事(一)
carldy 2010-7-22 11:40
题记:本人很高兴即将参加在英国Edge Hill University召开的第二届语料库及语言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sing Corpora in Contrastive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UCCTS2010)。这是第一次有机会跨出国门,与同行专家交流,向本领域内专家请教。 在此非常感谢Dr. Richard Xiao的热情邀请与慷慨帮助,也非常感谢校系领导对我的大力支持。 这里把赴会前的相关工作做一个简单回顾,这将有助于自己今后能更快更好处理相类似的问题,同时也可为他人提供相关参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提醒自己,要学会珍惜。 我是2010年4月15日收到论文被大会组委会接受参会邀请的。 当时考虑到费用、签证等多方面的因素,很是犹豫。我把自己的想法与系主任做了一个简单汇报,他鼓励我大胆走出去,并建议我写一份申请报告,由他出面来帮我联系领导,希望能得到学校的资助。 我把英文版会议邀请函翻译成汉语,然后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份申请经费资助的报告,交给了主任。 主任后来告诉我,他帮我询问了好几个领导部门,如人事处、科研处等,最后找到院长,学校同意给予部分经费资助。 得到这个消息,感激之余,我就开始着手签证申请工作。 第一次办理出国签证,程序如何?一无所知,多方打听,再加上便利的internet搜索功能,确定第一步是办理护照。 护照办理的手续其实很简单,带上身份证、户口簿及照片,在福州出入境管理处填写一份申请表,缴纳大约120元的相关费用,即可。我这一次办理护照的时间在4月底。5月10号左右就收到了快件,护照工作完成。 第二步是申请签证。这一步很繁琐,需要出具很多佐证材料。还好,在福州有英国签证代办中心(在省政府对面的山海大厦),我来回跑了几趟,总算弄清楚了所需材料。当时我申请的属于因私出国(Visa Type: Visit; Visa Sub-type: Business Up to 6 months),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完成在线申请(特别多的问题),然后把申请材料打印出来,带上其他佐证材料,如银行存款单复印件,工资存折原件与复印件,户口簿原件与复印件,结婚照原件与复印件,护照原件与复印件,学院出具的在职证明与收入证明(人事处办理,需要领导签字同意),会议邀请函复印件等,统一交给签证代理中心负责人,在缴纳完大约810元的相关费用之后,现场进行指纹等数据收集工作,就算完成了(所有这些材料,由代理中心送到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所在地之一广州,完成最后的确认工作,如果通过据说有些还需要面试,所有申请材料的原件将由广州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寄给你本人)。 第三步:拿到签证之后,要办理的就是预订机票。可以在线进行预订(需要Visa卡),也可以找机票代理公司。 第四步:准备赴会及在英国逗留期间所需的一切物品(有点繁杂,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查所需注意事项,如哪些物品只能通过行李托运,哪些物品需要报关等)。 第五步:调整心态,准备会议论文。这是关键,你出去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就需要把论文撰写好,务求严谨、规范。 第六步:整理思路,寻求交流契机,准备交流话题,虚心好学,争取最优化学习效果。 这是赴英国参会前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告诉自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我也会把整个在英国期间的点滴收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参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Inspirations from Life|38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验室学术研讨日志
pingyang 2010-5-6 08:55
四月二十九日下午 ,实验室召开了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研二学生许海峰和吴勇胜的实验规划。 会上,首先由研二学生就第一次试验进行了较详细的汇报: 1 )分析了部分实验样品测不出实验数据的原因 , 2) 对已测得数据中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其次,介绍了第二次实验的目的、内容等。为了避免第一次试验中不良情况的出现,以及发扬本实验室和谐的科研传统和实验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许海峰和吴勇胜两位同学介绍了第二次试验目的和内容后,我针对性提出了问题并点评指导了下一步的工作,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就上述两位学生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通过探讨后的实验方案应考虑如下几条: 1 )实验样品表面质量应进行严格的观察; 2 )对实验样品一些宏观物理量进行测量, 3 )对实验数据分析时,可以从更多物理量(温度、热阻等)方面来进行, 4 )将实验数据与仿真相结合,从理论物理模型上进行创新。 最后就平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问题和学生们进行了交谈,对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①用平常的心态看待生活,对年轻人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加强自己;②实验室各成员应多沟通,多交流,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效开展研究工作;③实验室以后的管理工作分工是:安排 09 届博士张立强负责按导师要求组织本实验室学术研讨工作, 08 届硕士许鲜欣负责本实验室日常杂事;通过两位研究生的辅助工作,希望能有效的组织好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特别是学术研讨,不断推进本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工作向前发展壮大。④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是革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强加实验室人员的身体素质,建议实验室人员多参加体育活动,禁止吸烟,少喝酒,并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七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世界大会
生态人 2010-2-10 10:06
第七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世界大会 IALE World Congress 2007 http://www.Landscapecn.com/event 景观中国会展频道 时间:2007-7-8 至 2007-7-12 主题:25年景观生态学实践的科学原则 地点:荷兰瓦赫宁(Wageningen) 主办: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 网址: http://www.iale2007.com 联系:registration@iale2007.com 主题 :25年景观生态学实践的科学原则    25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Scientific Principles in Practice 时间 :2007年7月8-12日 地点 :荷兰瓦赫宁(Wageningen) 主办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 议题 : 景观机能Landscape functioning 景观分类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物种多样性、景观格局和过程 监测与变化评估 都市化景观 趋势与决策 联系 电话:+31 317 474626 传真:+31 317 426980 Email:registration@iale2007.com 网址: http://www.iale2007.com
个人分类: 生态研究3:会议征稿|4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
生态人 2010-2-10 10:05
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 Eco Summit 2007 http://www.Landscapecn.com/event 景观中国会展频道 主题 : 生态复杂性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生态学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 :2007年5月22日-27日 地点 :中国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 目前,世界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 全球变化的速度、范围和深度正在从局地、区域和全球等不同尺度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对环境、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生态学的辨识、规划和管理。生态复杂性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科学概念和工具。 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EcoSummit 2007)的主题为生态复杂性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生态学的机遇和挑战。会议主要关注生态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整合,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与政策和决策的整合。会议的目的是推动人类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理解,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领域中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提供科学基础。 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期待得到全世界所有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组织、生态学家及实践者的广泛参与。期待整个生态学界表现出一致的理念和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利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去应对1992年全球环境与发展峰会、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以及联合国2005年千年项目峰会上提出的各项挑战。 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的学术交流形式主要包括: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学术研讨会,各种形式的口头发言、墙报展示及晚间学术活动。会议还将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本次峰会将邀请14位世界知名人士做主题报告。10多个Elsevier出版社的生态学相关杂志将从这次会议中选择论文出版专刊。大会通用语言为英语。 主办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支持单位 :英国生态学学会、英联邦人类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东亚生态学学会联合会、美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德国、奥地利、瑞士生态学学会联合会、欧洲生态学联盟、中国地理学会、全球水伙伴联盟、国际景观生态学学会、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国际生态学学会、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国际人类生态学学会、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 国际学术委员会 主席:Bai-Lian (Larry) Li,美国(Ecological Complexity杂志主编) 副主席: 王如松,中国(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 Felix Mller,德国(Ecological Indicatiors杂志主编) 成员: John Anderson,美国(国际人类生态学学会主席) Margaret Catley-Carlson,美国(全球水伙伴联盟主席) Cutler Cleveland,美国(Ecological Economics杂志主编) Alan P. Covich,美国(美国生态学学会当选主席) Ian Douglass,英国(英联邦人类生态学学会) 傅伯杰,中国(中国科学院) Nancy B. Grimm,美国(美国生态学学会主席) Johannes Heeb,瑞士(国际生态工程学会主席) Kihachiro Kikuzawa,日本(东亚生态学学会联合会主席) Louis R. Iverson,美国(国际景观生态学学会副主席) Hefin Jones,英国(英国生态学学会主席) Sven E. Jorgensen,丹麦(Ecological Modelling杂志主编) Stefan Klotz,德国(欧洲生态学联盟主席) Pierre Laconte,比利时(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主席) John A. Lee,英国(国际生态学学会主席) Simon A. Levin,美国(Encyclopedia of Biodiversity杂志主编) 李文华,中国(中国生态学学会) William J. Mitsch,美国(Ecological Engineering 杂志主编) Friedrich Recknagel,澳大利亚(Ecological Informatics杂志主编) Osvaldo Sala,美国(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 滕藤,中国(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 王玉庆,中国(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Volkmar Wolters,德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生态学联盟主席) 周干峙,中国(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陆大道,中国(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成升魁,中国(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组织委员会北京秘书处 秘书长:欧阳志云 副秘书长:闵庆文,薛元立,刘全友,刘晶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中国生态学学会EcoSummit会议秘书处 邮编:100085 联系人:庄琰,李栋,宋爱云 电话:010-62849113 传真:010-62849101 电邮: ecosummit2007@rcees.ac.cn 网址: http://www.esc.org.cn/ecosummit2007
个人分类: 生态研究3:会议征稿|5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征集论文
suqing1961 2009-6-22 22:59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 2009 年 9 月 8 10 日在重庆市举办,本届年会主题为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其中第 33 分会 场 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由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协办。 以网络、手机、 户外多媒体广告、校园视频 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介,对公众的影响力逐年加大,对舆论的导向作用明显增强,正呈现出主流强势媒体的潜力和趋势 。本研讨会旨在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动向,研究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探讨其在科技传播中的特点和优劣,发挥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迎接它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为开好这次研讨会,特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 一、论文征集要求 (一)论文所反映的信息和学术成果须是 2006 - 2009 年完成的,每位作者限投一篇论文。本届年会文集收录的文章可另投其他学术期刊发表。 (二) 所提交论文应围绕研讨会主题 新媒体与科技传播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新观点、新理念,提示新趋向、新动态,阐明新理论、新模式。论文应紧密结合新媒体发展和科技传播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趋势进行实证性和理论性研究,鼓励提出对策建议。 (三)请作者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 (四) 论文投送截止日期为 2009 年 8 月 1 日 (当地邮戳为准),请同时提供论文打印稿及报名表,并务必通过 中国科协通用会 议系统 网上报名注册个人信息并提交论文( http://meet.cast.org.cn ),点击 分 33 新媒 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进入登录注册页面,点击注册,用户注册后进入参会信息提交页面,完整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论文。 (五)请自留底稿,论文入选与否,均不退还来稿及相应磁盘。 (六)为扩大年会学术成果影响,拟将论文集向有关论文收藏机构和检索机构推荐,并 将从所投论文中进行选摘发布在中国科协网站上。 凡向年会投稿未作特殊声明者,视为已同意授权推荐和发布。 二、论文参考要点 1.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与网民直接对话给我们的启示 2. 如何看待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 3 . 第四媒体向第一影响力媒体的跨越 4 . 媒体的划时代变迁 如何看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 5 . 网络或是科技传播的最佳手段 6 . 新媒体引领传播领域全面创新 7 . 是谁带来了新媒体的春天? 略谈技术创新与公众需求的关系 8 . 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 9 . 交互性在科技传播中的运用 1 0 . 新媒体颠覆传统媒体体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需求 1 1 . 新媒体向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需求 1 2 . 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1 3 . 新媒体与公信力建设 1 4 .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新角色(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优势) 1 5 . 传统媒体办好新媒体的研究与分析 1 6 . 全媒体记者呼之欲出 1 7 . 下一代新媒体展望,技术趋势研究 1 8 . 3G 技术对传统媒介格局的挑战 19 . 全球信息战背景下的新媒体责任 2 0 . 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 1 . 新闻传播机制在网络时代的变革(新媒体与新闻传统机制的变革) 2 2 . 网络时代的自媒体发展 2 3 . 从内容为王向服务为王的演变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宗旨定位 2 4 .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监管 25. 国家通讯社新媒体变革的意义 26 . 搜索引擎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27. 广播电台新媒体实践 28. 个人在网络时代的传播行为 29. 新媒体舆论导向控制研究 30. 网络媒体兼并收购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研究 31. 科技人员利用新媒体的机遇 32. 商业网站科普频道的现状分析 33. 民间科普网站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4. 新媒体受众分类服务与研究 35. 互联网传播在新媒体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三、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 word 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 5000 字。 (二)文章结构。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其中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分别用中英文表示。论文应完整并简明扼要,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文集出版工作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四、有关事项 1 、凡经评审后入选的论文作者均欢迎参加 2009 年 9 月 8 10 日在重庆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33 分会场的论文交流和相关交流活动,我们将在此期间评选优秀论文,并选取较好的论文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的《科技新闻 学术专刊》刊用。 2 、欲了解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其它活动,请 登陆中国科协网站查询 www.cast.org.cn 。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玥、李松纬、李赟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 1 号 1005 室 邮政编码: 100045 电 话: 010-63314180 (兼传真)、 63438411 、 63314061 E - mail : kjxw@sina.com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2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aone1504 2009-4-17 15:39
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反应和交流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技术应用分会将于2009年7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 为做好本届学术研讨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研讨会组委会现开始论文征集工作,望各单位组织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 一、会议主题 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 二、会议形式 会议将采取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会三种形式。大会报告采取单行式,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会采取并行式,多个主题讨论同时进行。 三、论文报送与录取 (一)论文要求 论文应主体明确,内容充实,学风严谨,未曾公开发表,征文范围见附件1。非个人成果或涉及科研机密成果发表,作者文责自负。 (二)论文报送 征文截止日期为2009年4月30日。论文通过网上报送。电子邮箱: itai2008@126.com 。 (三)评审及录取 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严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论文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录取结果可登录中国信息技术应用网( www.citai.org.cn )查询。 录取论文分为书面交流论文和宣读论文。同时,录取论文将被收录到《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中,文集将正式出版,论文将送EI及ISTP检索,论文作者可参加研讨会(通知另发)。 四、进度安排 ●2008年12月15日前:发出征文通知 ●2009年4月30日前:应征论文截止 ●2009年5月15日前:发出论文录取通知 ●2009年7月:召开研讨会 附件:1、征文范围 2、论文格式及联系方式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1: 征文范围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应征论文,要反映在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及相关领域中有新意或创见的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网格计算,服务计算,移动计算,普适计算,对等计算,金融计算,财经计算,生物计算,科学计算,高性能计算,高可信计算; 2. 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智能代理,计算几何,逆向工程,信息隐藏,数字水印,中文处理,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疗; 3.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技术,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理论计算机,粗糙集技术,Web智能,企业信息化; 4.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图形图象处理,行业性或业务性信息技术应用及成果; 5. 关于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探索、教学经验等。 附件2: 论文格式及联系方式 一、投稿须知 1.应征论文应在3000-5000字,要求主题明确、文字通顺;图中符号与文章中的一致;文章内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号统一。 2.论文需按如下顺序撰写: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研究领域)。 3.论文格式要求如下: ①标题2号字,居中,占3行,上空2行; ②作者单位及姓名居中,小4号,楷体; ③正文5号字宋体,每页40行字,每行40字。 4.参考文献项目如下: 规范参考文献格式。正文中的引文、转述等用上角标(如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格式:①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主要责任人.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②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⑥专利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尽量不采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光盘材料)和其他各种未定义文献(如内部资料)。 标题层次。文中标题层次序号依次为1、2;1)、2);①、②;a、b等等。 5.提交论文摘要(文字通顺,说明论文的主要观点,字数在200字以内)及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研究领域)。 6.务请在稿件上注明联系方式和E-mail地址。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月 傅甜甜 电话:010-68200608/9 传真:010-68200608 邮箱: itai2008@126.com 网址: www.cita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13-106室( 100846)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7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