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酒肉穿肠过 - 咱们的消化系统(2)
热度 7 irisamor 2015-7-2 05:52
【良心剧透】 小肠才是“吃胖”我们的“罪魁祸首”,在肝和胰腺的帮助下,消化吸收了绝大部分的营养 住在大肠里的肠道菌也对“吃胖”我们负有责任。 上回咱们说到,一顿饭后大约 2-6个小时,所有的饭菜就都变成黏黏滑滑的糊糊,分批分次地被送进小肠,开始在下消化道中的旅程了。简单的总结一下,在此之前,整个上消化道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加工这些“半消化”状态的饭菜糊糊。下消化道才是吸收各种营养,把咱们“吃”成个胖子的地方。 小肠是下消化道上的第一站,也是整条胃肠道上设备最精良的一个车间。饭菜就是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能够进入身体的营养元素,然后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送去各个器官维持生命活动,或是变成肥肉存起来留着以后维持生命活动的。在进入小肠之前,咱们先去参观一下“挂”在小肠上的几个附属器官,它们是专门为小肠车间培养专业消化团队的部门。 胰腺 胰腺是个细长苗条的器官,大约 20厘米长,躲在胃的后面,躺在胃和小肠之间。这个小巧精悍的部门不仅能通过内分泌功能调节血糖水平,还肩负着协助小肠完成消化工作的重任。胰腺向小肠中输送的专业消化团队叫做 胰液 ,里面含有各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消化酶。胰液中还有大量的电解质和碳酸氢盐,中和夹杂着胃酸的饭菜糊糊的酸性,给消化酶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饭菜中大约一半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80-90%的脂肪都是被这支队伍消化掉的。 肝 肝是咱们身体里单个体积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肝脏可以达到 1.5公斤重。肝大概也是整个消化系统中工作最繁忙的器官,科技发展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人工装置能够模拟肝所有的功能。肝就像是身体中营养物质的加工物流中心,几乎所有吸收进入身体的营养物质都要先经过肝细胞的过滤、清洁、分解、合成等等加工处理,才会再被配送到其他器官去发挥作用,或是被排出体外。对于小肠的工作来说,肝的作用是为小肠培养了另外一支专业的消化队伍—— 胆汁 。 胆囊 是的,胆汁是肝制造的,不是胆。胆只是一个挂在肝表面的小袋子,差不多有一个养乐多瓶子那么大,它不生产胆汁,只是肝用来浓缩和存放胆汁的小仓库。肝脏时刻不停地制造着胆汁,送进胆囊浓缩储藏,在需要的时候提供给小肠,协助消化酶完成脂肪的消化工作。 胆汁里的 胆汁酸 把小肠里大块的脂肪颗粒拆卸开,变成一个一个的小油滴,再让这些小油滴漂浮在小肠溶液当中,方便消化酶开展工作,提高消化酶的工作效率,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没有胆汁的话,饭菜中的脂肪就可能因为块头太大而无法被消化酶完全消化,最终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浪费掉了。别打歪主意,别忘了健康的你是需要摄入必需脂肪酸的。更何况,因为可以促进脂肪的吸收,胆汁的存在对维生素 A/D/E/K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啦,见过了协助小肠工作的有关部门,咱们就进入小肠吧。 小肠 小肠的“小”说的只是它平均 2.5厘米的直径。作为整个消化系统最重要的工作车间,小肠的“占地面积”可一点儿也不小。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咱们人类的小肠平均能有5、6米长。据说短的也有4米多,长的可以接近10米,挂起来比3层楼还高 。先别急着惊讶,猜猜小肠里的“厂房”面积有多大?能有300平方米,比一个网球场还大 。虽然最新的研究声称小肠平均只有3米多长 ,内表面积其实也只有30-40平方米那么大 ,但即便如此,这也意味着咱们的小肠抻开来能盖住半个羽毛球场。一根3米多长,直径不到3厘米的管子展开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表面积呢?这就得归功于小肠内壁黏膜层非凡的构造了 。首先,小肠里也跟胃里一样皱皱巴巴的,内表面布满了环状的褶皱。这些褶皱上布满了像手指一样突起的 肠绒毛 ,每根“手指”都是一簇盘绕在一起的 淋巴管 和 毛细血管 ,外面包裹着一层 小肠上皮细胞 。“手指”上的每个细胞都向外伸出头发一样的 微绒毛 。而这些微绒毛的表面呢,还覆盖着一层叫做“ 糖萼 ”的黏液,里面飘动着更加细小的蛋白质细丝。所以小肠的内壁黏膜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见过海葵吗?小肠黏膜上就像长着连成片的海葵,挥舞着触手从饭菜糊糊里捕食营养物质。 【图】小肠黏膜的构造(图片来源: http://www.phyworld.idv.tw/ ) 【图】是不是很像海葵(图片来源: bzdao.com) 小肠最前端和胃相连的那一小截有一个你可能非常熟悉的名字, 十二指肠 。它的中文名字和拉丁文名字都是同一个意思,“大约十二根手指宽度那么长的一截小肠”。因为和胃直接相连,十二指肠承担着从胃里接收饭菜糊糊的任务。这可是个危险的工作,因为刚刚进入小肠的饭菜糊糊里还夹杂着胃里的盐酸,营养虽然丰富,杀伤力也不小。所以十二指肠也和胃一样,用厚厚的黏液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的,避免受到盐酸的伤害。这些黏液有一部分是十二指肠自己分泌的,也有一部分是跟随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和胃里的黏液不同是,十二指肠和胰腺分泌的黏液都是碱性的,在阻挡盐酸接触十二指肠肠壁的同时中和饭菜糊糊的强酸性,给小肠里的消化酶制造适宜工作的碱性环境。还记得胃溃疡是怎么回事吧?同样的道理,如果十二指肠和胰腺出了问题,分泌的黏液太少,或者一次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太多,盐酸都可能灼伤十二指肠的肠壁。严重的时候就会形成十二指肠溃疡。跟随黏液一同进入十二指肠的还有胰液里的各种消化酶,以及从肝和胆囊来的胆汁。这些消化工人们在十二指肠里与饭菜糊糊混合在一起,就进入了小肠的第二个部分—— 空肠 。 饭菜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都是在空肠里被消化吸收进身体的。从胰腺赶来的消化酶们在胆汁的帮助下,把饭菜里的营养物质分解成细小的“营养颗粒”,漂浮在小肠溶液里。这些营养“小颗粒”被小肠黏膜上那些“海葵”捕获之后,会在刷子一样的“触手”表面被小肠自己分泌的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成为能够被吸收的营养元素,然后穿过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肠绒毛里的输送管道进入循环系统,最终被送去身体的各个角落维持生命活动。 没能在空肠里被吸收进身体的营养元素就继续沿着消化道飘飘荡荡进入了小肠的最后一个部分,这一截小肠也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 回肠 。除了吸收小肠溶液里残存的营养元素之外,回肠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回收胆汁。或者严格一点说,回收制造胆汁里胆汁酸的原料。胆汁酸从肝脏出发,随着胆汁自十二指肠进入小肠,经过好几米的繁忙工作,到这里就完成了辅助消化的任务。它们也和各种营养元素一样可以被小肠黏膜上的“海葵”们捕获,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回到肝脏,再和新的小伙伴一起,组成新的胆汁队伍,进入小肠开始下一轮工作,或是去胆囊里整装待发。回肠的最后,也就是小肠的最后,是一道叫做“ 回盲瓣 ”的“门”。穿过整个小肠还是没有被消化吸收的食物穿过这道“门”就进入了消化道的最后一个车间——大肠。 大肠 大肠是整个消化道的最后一个部分,主要负责从残存的食物里回收水分和电解质,然后把剩余的残渣加工成粪便储存起来,分批分次的排出体外。别笑,这可是大肠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要不是它能够存储粪便分批排放,咱们每人都得兜着纸尿布出门了。 大肠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穿过回盲瓣的食物首先进入的这个部分叫做 盲肠 。对于很多食草动物来说,盲肠是专门用来发酵草料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人类早就不需要靠吃草为生了,咱们的盲肠已经退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基本上,盲肠就是个从回肠接纳剩余食物的小口袋。 连着盲肠的,是大肠的第二个部分,叫做 结肠 。结肠从腹部的右下方开始,先向上,升到大约肝的高度,再向左,水平穿过整个腹腔,再向下,降回到盲肠的高度,最后再向肚脐眼的方向拐一个弯,和大肠的第三部分,也是整个消化道的最后一部分—— 直肠 连在一起。 残存的食物从回肠进入盲肠之后,大肠的肠壁肌肉就像用铲子翻土一样搅动着这些食物顺着结肠向前翻滚,让食物中所有含水湿润的部分都能接触到大肠的内壁。进入大肠的食物中大约 90-95%的水分和钠离子都会在翻滚的过程中被身体回收再利用。 除了回收水分和电解质,在吃胖我们这件事上,大肠的贡献也不小。虽然大肠不能像小肠一样分泌各种消化酶,也没有来自肝和胰腺的支援,但是居住在大肠里的肠道菌也一样能继续消化食物,把小肠都没法处理的食物变成能被身体吸收的营养元素。其实整个消化道里都有细菌的存在,只不过其他地方因为有各种消化液的存在,居住环境不是很好,细菌的人口比较稀少。大肠可就不一样了,冬暖夏凉,宽敞舒适,还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简直就是细菌繁衍的天堂。细菌有多喜欢咱们的大肠呢?每一克大肠内容物里都有好几百种、上千亿个细菌。可别听见“细菌”就往坏处想,咱们平时说的益生菌就是住在大肠里,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细菌的总称。吃含有益生菌的奶制品和营养补剂也是希望这些对身体有益的细菌能在大肠里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平时说的益生元其实就是专门给这些肠道菌准备的营养品,帮助它们在肠道里定居的。 这些居住在大肠里的小家伙们通过发酵从残留的食物里获取营养物质。这个过程有点像咱们腌泡菜,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和气体。这些脂肪酸就是能继续为身体提供热量,把咱们吃胖的帮凶。不过呢,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它们同时也很可能就是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维护心血管健康,甚至预防癌症的原因 。至于那些气体,有些也会被其他的细菌消耗掉。多余的嘛,就是需要排除体外的废气了。“屁”! 食物大约需要 12-70个小时才能翻滚着通过整个大肠。因为绝大部分水分都被回收了,每一升进入大肠的“准便便”最后就只剩下大约200克左右的废弃物需要排出体外了。这里面基本上除了少量没有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食物残渣之外,都是一路上剥落的消化道细胞、消化液、无机盐、一些水分,还有大量的肠道菌。 到这里,咱们就完成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参观形成。下面的表格简单总结了一下不同营养元素在消化道中的旅程。从下次开始,咱们就来看看这些个营养元素到底是怎么变成肥肉的。 【参考文献】 Gray, H. Anatomy of the HumanBody. Bartleby.com ed1918. Gropper, S. S., Smith, J. L., Groff, J. L. Advanced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 (5th Edition)2009. Gondolesi, G., Ramisch, D., Padin, J., Almau, H., Sandi,M., Schelotto, P. B., et al. What Is the Normal Small Bowel Length inHumans?First Donor-Based Cohort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12,12:S49-S54. Helander, H. F., Fändriks, L. Surface area of thedigestive tract – revisite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49:681-9. Whitney, E., Rolfes, S. R. Understanding Nutrition(International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2. Guarner, F.,Malagelada, J.-R. Gut flora in health and disease. The Lancet. 2003,361:512-9.
个人分类: 给明天的健康日志|823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