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科规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6年院校研究、学科建设规划与教育质量评估研讨会综述
热度 6 duanezh 2016-6-18 08:24
6月13-15日,2016院校研究、学科建设规划与教育质量评估研讨会在校召开,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专案主任、同济大学“爱思唯尔”兼职讲席教授常桐善率领美国院校研究专家团参加,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87所院校的200余位高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院校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与会,共同研讨如何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院校研究、学术规划和教育评估工作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作用。我校副校长江波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江波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院校研究的支撑,在院校研究领域加强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十分必要。院校研究是同济大学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济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希望这样的研讨会平台能充分帮助大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界的同事们能及时分享国际最新研究和理念,希望借助于大学的研究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国大学的科学决策水平能够实现显著的提升,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科学决策的制度性基础。 宾州州立大学荣休教授、《院校研究新方向》前主编Fredericks Volkwein博士的两个主旨报告分别题为“在互联世界的高校学科建设规划”和“导航改革风潮:学习成果评估与绩效测量”。Volkwein博士指出,在互联世界中,院校研究(IR)正在从传统决策支持功能向以院校智能为基础的决策支持转型。IR的重要职能是要在科层制的行政系统和网络化的学术共同体之间发挥纽带的作用。尽管IR组织模式存在集中与分散的多种组合模式,但从美国的实践来看,规模较大的院校更加偏好集中化的组织模式。跟1990年代相比,IR的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拓展,具体包括六大领域:院校内外部报告、培养项目与招生研究、学术规划与研究方向、院校行政管理与财务分析、质量评估与成效评估,以及院校智能与院校数据仓库建设。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荣休助理教务长Robert Daly博士的两个主旨报告分别题为“院校研究职业成长的六个阶段”和“成为一个院校研究的领导者”。Daly博士指出,院校研究职业成长包括六个不断进阶的发展:数据报告人员、研究分析人员、评估专业人员、专业咨询顾问、战略咨询专家、战略预测专家。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院校研究领导者必须具备三重智慧:一是技术应用与研究分析的智慧,二是把握议题的智慧,三是把握情境的智慧。 匹兹堡州立大学助理副校长Jan Smith博士的主旨报告题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之成功要素”。Smith博士认为,院校规划有助于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院校发展路线图,充分利用优势和机遇并减少风险 ,在问题发生之前展开行动,为各发展项目建立优先序,促进对高校绩效的理解,有效使用有限的资源,以及促进校园各个部门的对话和交流。她认为一个成功的院校规划包含以下要素:组织各个层面重视规划、注重规划的有效性、积极引导院校变革、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确定战略目标的优先序、将规划转化为行动、定期评估规划、保持规划的弹性和灵活性、就规划执行提供必要的培训、组织系统行动步调一致。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处专案主任常桐善博士的两个主旨报告分别题为“高等教育大数据:整合型数据系统与学习分析”和“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运行模式:环境扫描与决策支持”。常桐善认为,大数据时代的院校决策必然走向以数据为基础的循证决策。数据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从数据中产生的信息才有实质性价值,通过综合信息所产生的知识是决策的关键依据,以知识为基础的智慧是预测未来的力量。他介绍了加州大学IR工作的重点是环境扫描和决策支持,IR办公室始终致力于通过环境扫描提升院校研究服务质量和决策支持绩效。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蔡三发的主旨报告题为“同济大学的院校研究”。他认为,中国IR工作环境与美国大为不同。同济大学在过去几年中,始终坚持将战略规划、院校研究和质量评估进行有效的整合,建设专业化的IR工作团队,构建行政与学术相融合的IR工作模式,积极对接学校决策支持的需求,努力寻求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院系之间建立伙伴关系,适度寻求外部合作和拓展外部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太平洋大学院校研究办公室资深研究员曹小兵博士、太平洋大学传媒系系主任董庆文教授、东卡罗来纳大学副教务长周莹博士、东南密苏里大学助理教务长白康博士、加州杜鲁大学院校综合效能办公室主任唐美玲、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院校及院校效能研究行政主任王明晖等美国专家应邀参会,就“院校研究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与数据分析方法”、“学科建设规划、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院校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三大主题为中国院校研究专业人员进行小班授课,分享了美国IR主要应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复旦教育论坛》杂志主编熊庆年教授应邀出席主旨讨论,全体中国院校研究专业人员与美国院校研究专家就“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全球化:院校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进行了充分的对话。熊庆年指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国家战略,各省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IR已经成为院校决策和院校竞争的一种内在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与会人员就中国大陆高校IR的组织模式、业务职能、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最后,大会联合主席常桐善和蔡三发对大会进行了小结。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政策与环境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的IR专业化程度仍然亟待进一步发展,只有院校高层重视、院校内部协同、加强队伍建设、拓展外部合作,在全国和区域层面持续加强专业共同体建设,才能实现IR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而提供有效的支撑。 (作者:张端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个人分类: 院校研究|4995 次阅读|13 个评论
伯克利学术战略规划简介
热度 5 st69786 2015-8-24 04:16
伯克利学术战略规划 简介 贺飞 北京大学 我于 2014年1月 赴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以下简称伯克利) 研修, 通过实地参观和个别访谈、一手资料的收集等手段,深入了解美国著名高校如何在学术规划中准确 把握定位, 识别和 解决问题,不断追求卓越。 研修 中 , 我 拜访和个别访谈了校、部门、院 和 系各层次 人员 。访谈中很多人 都 提及 伯克利 学术发展离不开 其 学术战略规划的引领 。 伯克利将学术战略规划视为其学术发展的准则和方案,是学校各项决策的战略指导。 本文将对这一 学术 战略规划进行介绍。 1 前言 2000年秋 , 伯克利任命成立了由主管学术规划和设施的副教务长 和 学术评议会主席 任共同主席,成员包括学术评议会 副主席 、学术评议会教育政策委员会主席、文理学院社会科学部部长、 主管 基建副校长、 主管 学术事务和教师福利 的 副教务长、研究生教育理事会主席、文理学院院长、学术评议会预算和部门关系委员会成员、 主管 预算和财务 的 副校长、图书馆馆长、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部部长、学术评议会学术规划与资源分配委员会主席、 主管 本科生教育 的 副教务长、 主管 大学关系 的 副校长、工学院院长、学术评议会妇女和少数族裔委员会主席、副科研副校长、科研委员会主席、本科生部项目分析人员、教务部副部长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各方面代表的 一个学术战略规划 委员会 ,为学校制定新一轮学术战略规划。 规划前期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充分分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炼出若干对学校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此外,规划还选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全美最优秀的10所私立研究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等公立高校作为参照系,分析比较了各校招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与本科生比等多方面的基础数据。 在随后的两年 时间内 , 学术战略规划 委员会定期 召开会议, 不断 完善规划文本,先后 三次 举办 大型 全校 公开论坛,广泛征求师生意见。2002年春 完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并 在校园网公布 进一步征求意见。随后 委员会 又依据 这些 意见 对规划反复修改,确保全体成员广泛认同, 提交给学校领导审议,随后 又 提交 学术评议会审议 。 最终 由校长于2002年6月签署并生效执行。 并于2008年10月,完成了战略规划的第一个5年进展评估报告。 2 伯克利的 核心价值观 战略规划委员会首先认真提炼 了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广泛征求意见 后 报学术评议会 多次 审议,最终形成具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术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 这一核心价值观是: . 教学科研的 协同 整合。 伯克利致力于提供一种融批判性探究、分析、发现于课程中的教育 , 鼓励学生在优秀教师指导下直接参与 科研 ,为知识创造做贡献。 . 学术计划的宽度和质量。 伯克利致力 于 建设 多样 化 的 独特学术环境, 使 不同 观点 和范式在此交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洞察力。 . 提供全面综合的博雅教育。 扎实的博雅教育基础是个人在其所在学科具有领导力的根本 , 伯克利致力于使每一位毕业生都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读写和计算能力。 . 保持探究和发现的激情。 科研 是 推动现代研究型大学的 动力 , 伯克利致力于提供一种能 激发 创造力和生产力,并支持新兴 前沿 研究的 科研 环境。 .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项目的协同。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项目通过相互间的互动和合作获得极大的丰富 , 专业学位教育应建立在扎实的博雅教育基础上。 . 一个有活力的多样化的知识社区。 伯克利致力于保持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创造性思维,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 . 空间布局邻近的价值。 精心布局,使 相关 组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 促进相互间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创造新的合作 , 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知识社区。 . 教师 、 职员 和学生 的伙伴关系。 致力于在师生员工之间营造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三个群体各自的贡献都 很 重要 且 不可分割, 需要相互支持。 . 学术自由。 研究型大学应是一个真理将经常受到怀疑和挑战的地方 ,应 致力于保持客观地 知识追求,不受 一时 的经济政治因素制约。 . 关注社会服务。 通过创造 、 传播和应用 知识 服务加州人民,包括服务 弱势群体 。 . 努力追求全面卓越。 招聘并留住 最优秀 人才,为 其 发展提供 必要支持, 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每一方面 都保持卓越 。 3 发展环境分析 和竞争对手比较 进入新世纪以来,伯克利认为其自身发展 的内外部 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 着 严峻的挑战。主要有:加州适龄入学 的 人数和多样性不断攀升,在校生 人数持续增长 , 许多超 出 容量 的 专业受到严重影响 ; 学科领域不断变化, 新的学科不断涌现, 学科交叉越来越多,传统学科与学院的设置不能很好的适应 ; 科研规模持续增长,需要整合多学科参与的科研 活动 快速增加,实验室空间需求 巨大 ; 教师待遇 与 其他高校 相比竞争力低,给招聘最优秀人才带来的挑战 ; 校内 大量 建筑 需要 维修和抗震加固 ; 州政府的投入不断减少,学费不断攀高 ; 商业化 气氛 越来越浓, 预计学校未来发展将主要依靠捐赠和其它非政府 资金 , 筹款压力将会很大, 优化每项资金的投入也势在必行 ; 密集布局的老校区可供开发的土地非常有限。 随着外部环境不断 发展 变化 , 伯克利 认为其 学术计划 的 适应性 在 降低 , 应加强学术计划 的 适应性评估,保留那些独特 而又 多样 化 , 有长远价值的学术计划。 需要 制定明确 而又严格 的标准来决定哪些学术计划应 继续 支持 、 哪些应改组 、 哪些应取消。不同的学科获取校外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 有的甚至 差异巨大 , 一方面应 确保 校外资金对某些学科的 支持活动 符合学校的长远利益 ,另一方面还要 确保那些至关重要但缺乏校外资源 支持 的学科能获得必 要 支持。 伯克利 应能 为高 层次 人才提供相符 合的 生活质量。随着招生计划增长、新学术计划实施 以及 大批教师 面临 退休,招聘优秀教师和职员尤为关键。教职员 的 工资收入大大低于同行大学和其他有竞争力的雇主。房屋数量稀缺 严重影响师生员工 的生活质量。 为应对上述挑战,实现 发展 愿景, 伯克利清楚地认识到 需要一个学术战略规划 来 指导 未来的发展 , 对关键学术需求形成共识 , 确保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4 战略目标 伯克利的办学理念 是重视学术传统,努力追求学术卓越 , 重视实用学科 和 为社会服务。 规划的 总体战略目标是 追求 全面 卓越 。 5 战略举措 为实现全面卓越的战略目标,学术战略规划提出了十条战略举措。 (1)限制入学人数的过快增长 根据 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 , 伯克利有义务 保持适度入学规模, 为 加州 优秀学子提供优质教育 资源 。 但 学生数 量 超过临界点 将对 学校的 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措施建议:限制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不超过 33000人。并且在人口高峰过后将逐步减少招生计划,减小办学规模,以进一步促进学术卓越。 (2)确保卓越 学科的深度和质量是 伯克利的 办学特色。 随着 新学科不断涌现, 交叉学科 不断 发展, 但伯克利 受资源 和 空间限制不可能 无限制地 外延 式发展 。 因此, 伯克利学科发展 的 原则 是 :保持学科平衡;适应社会要求,在博雅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发展交叉学科教育特别是本科生交叉学科培养;学术组合。建立新增、发展或压缩(取消)一个学术计划的决策机制。 措施建议:对所有学术计划实施定期外部评估;建 立一套明确的学术计划评估(成立)标准;将系和非系的交叉学术计划都纳入评估;将研究生学位项目也纳入评估;将评估扩展到支撑服务等非学术单位。 (3)探索新领域 伯克利要能 抓住 每 项 挑战中的潜在机遇, 并 采取 相应 行动。如受第二波人口增长高峰影响,入学人数大幅增长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 州政府承诺增加财政拨款 。 学校 可 充分 利用 这一新增 资源 , 发展 那些 市场需求 大、有前途的学科方向,也可 新建 新 的学科方向 。 措施建议: 广泛 征求教师对新学科设置的意见, 按照一定的 程序 ,遴选 具有广泛共识的学科领域;对其中大体相同的 方向进行合并,更加突出 多学科协同。 初步遴选的10个 重点 学科 方向是:计算生物学、纳米科学和纳米工程、社会与技术、文化的演化与保护、都市研究、国际关系与全球安全、新经济学理论、复杂系统、新媒体 和 环境。 下一步,学校将就 这 10 个方向 征集具体 建设方案, 评审 选取其中5-8个方向重点发展。 (4)加强本科生教育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能否继续提供与其优秀的学生相应的高质量的教育,是伯克利面临的严峻挑战。 伯克利认为, 研究型大学 可 利用其研究优势,通过扩大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应 利用 其 在 科研 和研究生教育的传统优势,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博雅教育,让本科生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直接 参与科研 。 还要鼓励本科 生 参与各种 社会服务。 措施建议:将探究性学习引入本科教育;激发本科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施博雅教育;提高 对 本科生 的 服务和学术支持的水平 ; 规范本科生教育评估;鼓励所有教师参与本科教育;促进按期毕业;促进国际化教育。 (5)转变教学方式 伯克利 专任教师数量有限,生师比 较高 , 教师有权雇用助教指导本科教学,特别是 低年级 本科教学。这 一点给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带来挑战。 此外,许多学科研究生人数下降 , 本科生人数大幅增加, 对 研究生助教 的教学质量也是一个挑战。 措施建议:建立全校范围的 专任 教师和其他教师的 角色 指南; 建立 助教培训/指导、激励与绩效评估系统;院长们 应重点 评估那些 专任 教师 ( 同类人员 )承担 少于一半高年级课程的学术计划;确保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估能在专业间比较;制定教学设施总体规划 。 (6)支持研究生教育 加州对研究生教育投资不足, 使得伯克利在与 私立名校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 , 招收高质量研究生面临严峻挑战。伯克利 1957 年研究生占32% , 1991年降至31%, 2002年 降至27%。 私立名校,如 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比例均在54% 到 56%之间。公立高校 中, 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北卡纳罗莱州大学教堂山分校为31%,弗吉尼亚大学为35%。 措施建议:加大对研究生财政 的 支持力度 ; 完善研究生项目 的资源 配置标准; 规范 研究生指导老师角色 定位。 (7)保持科研领导力 伯克利认为,研究型大学不能等同于文理学院的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知识 而不仅仅 是传授知识 ,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创造知识的过程中 。探索 与发现是伯克利教师 工作的 核心 , 尽管大学的使命包括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和社会服务,但卓越的研究是其他两项使命的基础 ,科研是现代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保持科研 的领导地位 , 不仅需要杰出的教师也需要杰出的行政人员 ,必须承认行政人员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 伯克利行政人员独自或者与人合著 发表成 果、设计与实施实验和调查、管理实验室、培训学生和研究人员、收集和分析数据 以及 开发网站和其他工具 等 。 科研经费 不断增长,但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很难维持继续高增长态势 。开展一项新研究需要占用学校有限的校园空间,需要学校提供必要资源。 因此,评价哪些项目值得 开展 变得至关重要。 措施建议:建立明确的标准指导新研究计划决策。 新研究 必须至少满足下列5项标准中的4项: 真正具有创造性,能 推动知识前沿进展 ; 对伯克利维持 科研领导 地位 至关 重要 ; 将有助于提升伯克利现有研究项目的价值 ; 有利于研究生或本科生参与 ;有 利于帮助解决社会重要问题 。 科研基础设施方面:保留核心校园空间的功能是服务学生或直接和学生有关职能部门;在毗邻校园的地方发展一个或多个研究中心; 切实利用 Richmond校区 开展科研活动。 (8)建设互动校园 伯克利认为, 一所卓越大学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社区,应当有多元 的 文化和多样的观点,观点的相互碰撞带来新的见解和发现。 要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以促进这种互动交流的发生。校园规划布局的 首要 原则 是 保持和加强主校园及其周边布局的连续性。 措施建议:未来学术机构布局在主校园及周边毗邻街区;保留主校区核心区域直接服务于学生或直接和学生有关职能部门;优先在邻近街区布局与主校区功能配套的科研和服务单位;与城市合作鼓励对私人所有地点的再开发;完善校内通信系统 ; 在新基建投资中整合建筑物的信息系统;新基建投资优先投向空间能创新互动交流的;在校园活动的主节点上开辟互动场所;强化图书馆的公共职能;设计有利于24小时安全校园的内外公共空间 。 (9)投资住房 足够的学生宿舍是重要而不可缺少的 , 为确保所有本科生便捷获取资源,新学生宿舍 应 规划在学校中心 1 英里以内, 并在其中 规划部分研究生和教师公寓, 这样 本科生可受益于非正式 的 交流和指导。新本科生宿舍 还 应设计开展讲座 、 小型研讨会以及 社团 工作的空间, 并 对所有本科生开放。 措施建议:为大一新生提供两年大学住宿,为转校新生提供一年大学住宿;为研究生提供一年大学住宿;维持学校现有适合带孩子的研究生入住的住房数量;确保高年级学生可获得 能 负担的 合适 住房;同私人或非盈利开发商 合作, 提供租住房 ; 在教师住房方面 的 措施建议 有 :为新进非终身教职教师提供3年以上的学校住房 , 可单独规划 或 与研究生宿舍毗邻。住房应规划在离学校 1 英里或30分钟车程以内。通过改进财政补贴方案,而不是直接提供住房,来解决超过3年的教师和行政人员的长期住房问题。 (10)实施建议 每项行动计划的编制要确保职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并指派 特定组织或个人为每组的责任人。评估每项行动计划对职员工作量的影响,并落实具体措施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6 规划的实施 通过强化规划的执行机制、结构化执行和落实责任制三项措施来确保规划的落实。 具体措施有: 建立学校状态年度报告制度 ,由 校长每年做一个公开的学校状态年度报告,包括学术战略规划每项建议的进展 评估 ; 梳理 各级委员会 的 职能 ,检查其 与战略规划的符合情况, 加强 各委员会在规划实施 的 协作 ; 主管学术规划和设施的副教务长及其团队 负责监控 学术战略规划 的 进展 , 建议副教务长参加学术评议会 下属 的学术规划与资源配置委员会,赋予 该 委员会更大的资源配置权限。 在 充分发挥 现有职能部门和委员会 的作用 的同时, 设立 三个新 机构 ,分别负责 组织和管理学术项目评审 、 评价和选择新的学术主题 以及 资本战略投资计划 等 。 落实 责任制 ,确定各部分的 主要责任人 ,定期向 分管学术规划 和 设施的副教务长 提交进展报告,由 其 汇总报告 校长 , 在学校状态年度报告中予以报告 。 (转载请注明出处)
1351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国际智慧学会启动智慧学学科建设工程
kingwisdom 2015-7-9 12:42
国 际 智 慧 学 会 国际智慧学会新闻稿 文件总编号IWS-G15003 2015年 6 月 25日 国际智慧学会启动智慧学学科建设工程 将发布智慧学学科建设指南之研究提纲 中国香港讯: 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筹备之后,国际智慧学会认为,智慧这一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正在受到人类新的重视,对于智慧的研究也已经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和参与,随着“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发展,智慧也显示出其在拉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上的巨大潜力。但同时,这些变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许多人对智慧的认识还非常肤浅,甚至存在误解、误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改变,将不利于智慧研究的长远发展,也会降低智慧研究的社会效益。 国际智慧学会认为,目前全面展开智慧学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入这一新领域,为了更有系统地探索智慧的本质,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推动智慧学学科建设的工作。这个工作的首要目标是说服各国主管教育的权力机构,将智慧学列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与哲学、历史学等同为一级学科,拥有授与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权利, 并且在政策、制度、资金、规划、学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这种说服工作是非常艰巨的,因此需要在事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一份智慧学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建立智慧学学科的目标、方向、必要性、意义、特点、策略、步骤、可行性等进行全面的论述。这份文件也可以作为未来智慧学学科建设的工作指南。 国际智慧学会决定,将率先推动这份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将其命名为“智慧学学科建设指南”。这份指南的编写工作将采取开放的形式,任何有兴趣的研究者都可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为此,特发布“智慧学学科建设指南:研究提纲”。研究者可以根据提纲中的研究要求,来决定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 国际智慧学会(香港) 201 5 年 6 月 25日 ( 签章 ) 联系: peakwisdom @ sina .com
个人分类: 智慧教育|1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