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田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大考古的那些人和事
热度 8 张海霞 2015-7-21 08:40
这两天的网上我们为了一个流浪到伊拉克的北大学子揪心,被误以为是 IS 成员的这位大胡子哥哥原来是北大考古文博院的研究生,因为那些放不下那些即将永久消失的文物去了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再一看,原来这不是第一次冒险,他已经因为考古的兴趣游历了很多常人到不了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国内很多偏僻的乡镇,他是冲着这里有让他放不下的历史文物去的,尽管胡子拉碴、衣衫褴褛,可是这个孩子刹那间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还有这样执着于梦想的可敬可爱的北大考古人!其实,大家不知道,北大考古文博院里这样的神人不止一个 ,我偶然认识的一位自称为“田人”的考古教授(姑且称为老田教授),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考古大神! 北大园子不大,可是人不少,院系差别很大,文理医工各学科之间来往不多,想认识个人儿还挺难的,就拿我自己这个活跃分子来说吧,尽管我们楼对门就是法学院,左邻是经济学院,往前走几步就是光华管理学院,可我到现在认识的文科教授也在数指头的范围之内,更别说远在西门附近的考古文博园了!八竿子打不着不说,如果不是偶然撞上,连个搭讪的机会都没有,话说很巧:那年被江苏招生组的老师叫去给中学生做讲座,据说还有另外一个院系的老师,预定了周五的晚上从北京火车出发,大家约了在火车上见。地铁转乘、人流拥挤,终于急匆匆赶到火车站冲上了火车: * 车 * 号,推开门,看到一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在整理下铺,大爷您好,我是您上铺!那太好了,我帮你放东西吧。我说不用不用,没带啥东西,就直接爬到上铺去了。没过一会儿,招生组负责的老师进来了:啊,你们都到了?!什么?这位老大爷是跟我们一起去讲座的老师?! “ 你们还不认识吧?这位是我们信息学院的张海霞老师,主要是做微电子的,这位是考古文博院的田老师,是咱们考古的大拿!这回可要靠你们二位主讲了! ” 天哪,原来是考古系的老教授!立马交换名片,同事也在一个车厢里,大家就坐在下铺聊天。老田老师非常健谈,幽默风趣,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跟我们分享了很多他在一线考古、发现遗迹、识别文物的故事,引人入胜!印象最深刻的是讲他们系的一个年轻研究生为了破获文物犯罪集团,和警察合作做卧底的故事,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机智,成功打入犯罪集团内部、与国际文物贩子过招, 九死一生的惊险, 成功破获了文物大案、立了功,最后竟然安全回来在单位里安安心心继续做科研!我们听得提心吊胆,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不容不信,因为它就是真的!聊得兴起,我说:田老,您这考古专业可真够惊险的啊!您现在年龄大了还去田野里考古吗?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把面色黝黑的田老给说红了脸:你猜我现在多大年纪? 60 多?哈哈!田老和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真是考古催人老啊!我今年刚过 40 !天呢!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叫人家田老呢,其实连“老田”都不是!他也就比我大了 2 岁,可是他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要大太多,也许是考古的都要经历比别人多的沧桑吧,我只好叫他老田了! 第二天的讲座是上下午各一所中学,他先讲: “ 手铲识天书:考古的魅力 ” ,黝黑黝黑的老田从一张黄土高坡的土塬照片开始,如丝剥茧般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如何从山间断掉的红腰带入手发现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 周原 ”-“ 周公庙 ” ,从那里出土的精美西周青铜器、江山社稷的象征 “ 设石 ” 、以及发掘出来的周天子的王城、姜子牙的封邑等等,故事丝丝入扣、动人心弦!原来我们今天去旅游的这些景区最初就是这样被考古学家的慧眼发现的、又是这样在考古学家的手铲里一步一步成形的,一个个已经封存千年的远古故事,经由他们的妙手才有了与后世的续缘,文化血脉就这样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才得以在 历史、现在与未来之间 延续 …… 不仅是我,是所有人都被老田感动了,他的执着,他的热爱,他那份对历史和文化的真情,在他的讲座里象岩浆一般热烈地迸发着,我们都被这样的考古学家感动了,掌声经久不息,一个偏僻的冷门专业,被老田教授演绎得如此美好和激情,孩子们的提问更是显示了他们的敬仰!后面是我讲高科技,当然我也很努力去讲得非常有趣,老田在下面认真地听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开始跟我讨论怎么能设计一些新的考古工具解决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 第二天的讲座是半天,我们就说一起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吧,正好有这样一位专家在,朋友带着我们一起去的,还带来他刚上小学的女儿,没想到在博物馆里,田爷爷就成了最好的科普讲解员,不仅是那些晦涩的名字和出土的年份,老田把跟这些器皿相关的人物历史故事生动地讲给我们听,让一件件冰冷的文物刹那间鲜活起来有了生命,原本计划 1 小时就搞定的博物馆之旅,却整整用掉了我们一个大上午,朋友一家也成了老田的粉丝,考古这么有意思啊,以后要多关注!到最后我告诉小姑娘:其实田爷爷和你爸爸的年纪差不多时,大家都愣住了,孩子的爸爸无限敬意地说:田老,你花在田野里的时间太多了!老田,哈哈大笑:我儿子班里的同学都喊我爷爷呢!改不过来啦! 这次讲座之后,我和老田就成了经常一起讲座的好搭档,今年春节前,我们又一起搭档去河南的中学讲座,老田是从郑州附近的考古工地赶过来的,最后一场他要赶回工地给研究生开会,我自高奋勇地说:老田,你要信得过,我帮你讲吧,因为我知道考古是河南的大事,也是考古专业的重要生源地,多一次给中学生讲的机会就可能多几个喜欢考古的孩子报考,老田欣然答应了:那真是太感谢你了!握着他粗剌剌的大手告别的时候,我心里的压力又大了一重:尽管我不是考古专业的,可是这次我必须把考古讲好,为了老田这样的考古学家,为了让文化生生不息的考古事业! 时间很紧张,我把老田的 PPT 从头到尾又细看了一遍,尽管听了很多遍老田的考古讲座,可是跟自己讲,完全不一样,他站在田间地头看着这些土墙的感觉我讲不出来,他发现一个珍贵文物和遗迹后那种兴奋和激动我重复不了,可是我有我的强项,我善于联想和类比,于是我把老田的 PPT 换了个角度:先从 “ 考古是一门科学 ” 入手,介绍考古其实用到很多科学的工具、方法、仪器和设备甚至是软件系统,让学生们知道考古其实不枯燥、还很有挑战性,也是一个文理兼收的专业;然后以 ” 考古是一种财富 ” 演进,介绍了老田他们在考古中发现的各种奇珍异宝以及解读这些器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考古过程中不断带来的惊喜,以及发现历史与现代结合的那种快感;最后是老田总结的 “ 考古是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 ,考古人都是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一体的劳动者,又是随时可以在淳朴农村生活与现代化城市生活之间切换的自由人,考古是历史、现代与未来的完美结合 ….. 讲座完成时,同学们和老师们掌声雷动,从这掌声中我知道:已经有更多的人理解了考古人,理解了北大人!这一场讲座是迄今为止我最难忘的一场,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刻我已经彻底融入了北大的文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幸认识老田这样的北大考古人,有幸为北大考古做一次义务讲座,我真的很骄傲! 今天,看到一个人去伊拉克进行自费考古之旅的北大考古文博院的刘同学的消息,不意外,因为他们身边有着老田这样的考古大师,刘同学的故事正是老田的经典名言的最好注解: 考古揭示一个民族文化的遗传密码,为世界上不同的文明搭建理解的桥梁!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8355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