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MBA

tag 标签: MBA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愿广大考生赢在mba联考路上
PhDchina 2013-1-14 16:51
  中教网讯 进来我们对咨询过我们的学员进行了有关mba联考的回访。其中一名学员希望分享其 mba 联考的经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刚刚结束mba全国联考,像打了一场持久战,但是,胜负还没结果,还要待最后一场决战,才能见分晓。趁此阶段,暂时缓口气,稍稍休整一下,待来日养足了力气再战。这场特殊的战役,我是势在必得,呵呵。打定赢的主意就一定会赢!我相信,年后的复试也会取得好成绩。   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曾在几年前就出现了问题。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就没再接触过学习,感觉很空虚。之后,职业进入瓶颈期,许多感毕业的本科生比自己有才,硕士,博士更不用说,感到明显有差距;工作中遇到很多以前不曾了解的新东西没法解决,事业发展很受限制。   于是,突然有一天,想到了提升自己,为自己充电,而且刻不容缓,当时,有这个想法时,很冲动,急急忙忙上网查寻资料。因为自己是管理专业,又在北京,所以选择了北京科技大学报名。   可能是信念比较坚定吧,我的复习很顺利,也没觉得有多大困难,在考试中感觉发挥得很好。希望在复试也能赢得胜利。   在此,我希望跟我一样有志于通过申硕实现自己梦想的每一位在职人员,愿你、我风雨兼程,一路走来,赢得mba联考的最后成功。   本文来自中教网,如有问题需要咨询,请联系我们的在线老师。
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去西天取MBA真经的日本和尚
liyanwu 2012-4-28 09:36
Bringing management lessons to Buddha By Michiyo Nakamoto In Japan, where on-the-job training is often valued more than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 MBA is not an obvious step to career advancement – particularly if you are a Buddhist monk. But Keisuke Matsumoto had a grander goal in sight when he decided to take a break from his job as a monk at Komyoji Temple in Tokyo and attend a one-year MBA programme in India. Mr Matsumoto wanted to acquire management skills to help him realise his vision of transforming Japan’s Buddhist temples into something more relevant to modern Japanese society. The 32-year-old believes temples should be what Peter Drucker, the management consultant, called “change agents”, offering people a place where they can achieve their spiritual awakening. Born in Hokkaido, Japan’s northernmost island, Mr Matsumoto was drawn to Buddhism after reading books that his grandfather, a Buddhist monk, had introduced him to as a child. After gaining a degree in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he became a monk in 2003. “I wanted to change the world of Buddhism and in order to do that, you have to enter that world first,” he says. He had long been troubled by the fact that although there were many temples in Japan, they were making littl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ere are 70,000 to 80,000 temples in Japan, which is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convenience stores in the country. But temples are not making their mark on society in the way convenience stores are.” He believed that temples had become ossified in their traditional role of performing funeral services and other rituals and were failing to fulfil their mission of serving the spiritual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value of Buddhism, as a religion, to people who are alive now. I wanted to change Japanese Buddhism so that it would be relevant for today. A temple should be ru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value to people in this changing world. That is the real mission of temples.” After working at Komyoji for seven years, Mr Matsumoto decided that a business school education would help him discover “how to manage a temple as a mission-orientated organisation” that could provide value to society. The leadership training at business school, he believed, would be useful in his quest to change the way temples operate in Japan. “Monks study in their respective sects but they only learn about Buddhism. But you can’t manage a temple with just the study of Buddhism,” Mr Matsumoto says. It is as important for a monk working at a Buddhist temple as it is for a corporate executive to be able to manage people, he adds, although a monk has to do so not with the aim of making money but of serving society. Business school seemed to be his best chance for acquiring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manage people, since it is “a place that nurtures leaders, whether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or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he says, adding that it is “a place to study the template for how to move an organisation and provide value as an organisation and have an impact on society. And then you customise that to your specific situation”. He chose the 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 at Hyderabad. “They say an MBA changes your life and they say India changes your life,” he says, and so he believed that combining the two would be a good idea. He also thought that if he was go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going to business school, he would rather go overseas than remain in Japan. “I thought it would be better if the hurdle was high,” Mr Matsumoto says. He was awarded a Rotary scholarship and in spring 2010 he became the first Japanese person to attend ISB. One lesson he brought back from the school was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outside-in” rather than “inside-out”, which essentially means putting the customer first. Monks are the archetype of inside-out thinking – their attitude is that Buddhism is a good thing so you should adopt its teachings, Mr Matsumoto say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enforce things, to speak in a one-sided manner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person listening understands or not. “But ... it is important to listen. Rather than saying, ‘this is what we have to give you’,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at the other person needs, what is troubling him and what we need to do in order to solve that,” he says. On his return from ISB, Mr Matsumoto changed the way he ran “Kamiyacho Open Terrace”, a temple café, which he had started as a way to reach out to the community. Before business school he thought that once the café attracted a flow of people it would be a good place to spread the teachings of Buddhism. However, he now takes an outside-in approach and asks visitors what they want from the temple and the monks. Mr Matsumoto was also struck by an idea from his lessons o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that customers should be thought of as individuals, rather than as a mass, and that one should adapt one’s approach to each customer. . . . This idea can be found in the Buddha’s practice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says Mr Matsumoto. “I was struck anew by the Buddha’s management capability,” he says. Armed with his business school skills, Mr Matsumoto is spreading the word within the Buddhist community about how to transform temples and demonstrate their possibilities. “Temples are a real social media, in the sense that they are a really good place to communicate new values and develop self-awareness,” he says. He is confident temples will b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re-energising Japan. 去西天取MBA真经的日本和尚 英国《金融时报》 中本美智代 报道 在日本,在职培训经历往往比文凭更受重视,MBA学位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尤其是如果你是一名和尚的话。 但是,当东京光明寺(Komyoji Temple)的和尚松本圭介(Keisuke Matsumoto)决定暂停修行、赴印度攻读一个一年期MBA课程时,他心中却有着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 他希望掌握管理技能,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一个理想:改革日本的佛教寺庙,使之在当代日本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2岁的松本圭介认为,寺庙应该成为管理咨询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所称的“变革推动者”,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实现心灵觉醒的地方。 松本圭介生于日本最北部的岛屿北海道。在儿时读过作和尚的祖父推荐给他的书后,松本圭介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在获得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的哲学学位后,他在2003年成为一名和尚。 松本圭介表示:“我想改变佛教界,为此,必须首先进入这个领域。”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他的一件事是,尽管日本有很多寺庙,但它们对社会几乎没有任何贡献。 “日本有七八万座寺庙,比24小时便利店还多。但寺庙对社会的作用却没便利店那样大。” 松本圭介认为,寺庙固守提供殡仪服务和做其他法事的传统职能,未能履行它们服务于当代社会精神需求的使命。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对于当今的世人是有价值的,这一点很重要。我想改变日本的佛教,使之在今天发挥作用。寺庙的管理应着眼于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为人们提供价值。这是寺庙的真正使命。” 在光明寺修行7年后,松本圭介断定,商学院教育会助他总结出“如何将寺庙作为一个使命导向型组织来管理”、从而为社会带来价值。他认为,商学院的领导能力培训对于他所追求的改变日本寺庙运作方式会起到帮助作用。 松本圭介表示:“和尚们会在各自的派别中研习,但他们学到的只是关于佛教的知识。你不可能仅仅通过研习佛教来管理寺庙。” 他接着说,无论是对企业高管来说还是对寺庙里修行的和尚来说,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和尚从事管理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服务社会。 对松本圭介来说,商学院似乎是他习得必要管理技能的最佳场所,因为那是“一个培养领导者的地方,不管是商界的领导者还是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他接着说,在那里,“你可以通过研习相应的规范做法,学会如何管理一个组织、如何作为一个组织来提供价值、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接下来,你可以对规范做法做出调整,使之适用于你的具体情况。” 松本圭介选择了海得拉巴的印度商学院(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他表示:“人们说,MBA会改变你的生活,印度也会改变你的生活。”因此他认为,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还认为,如果他决定面对攻读商学院带来的挑战,那他宁愿到海外去读,而不是在日本读。 松本圭介表示:“我认为,挑战大收获才会更大。”他获得了扶轮(Rotary)奖学金;2010年春,他成为印度商学院的首名日本学生。 松本圭介从商学院带回的一条经验是,考虑问题时应以他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其基本意思就是将客户放在首位。 他说,和尚们在想问题时就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态度是,佛教是个好东西,因此你就应该接受佛教教义。 “他们往往把观点强加给别人,只管自己说,不管听者是否理解。 “其实……倾听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应该说‘这是我们必须给你的’,而应该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烦恼,想明白为了化解他的烦恼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在学成回到日本后,松本圭介改变了寺庙咖啡厅“Kamiyacho Open Terrace”的运作方式。他最初创建这个咖啡厅的目的,是想借此来接触社会。 在读商学院之前,他曾认为,这个咖啡厅一旦吸引来了人流,就将变成一个很好的传播佛教教义的地方。但现在,他已采取了以他人为中心的运作方式,会询问访客想要光明寺及和尚们提供什么。 他还对客户关系管理课教授的一个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客户应被视为众多的个人、而非一个群体,应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 …… 松本圭介表示,佛教中有一种做法,即根据研习者的理解能力来传授佛法,这种做法也体现出上述理念。他说:“我对佛的管理能力有了新的感悟。” 从商学院学到管理技能的松本圭介,正在佛教界宣传关于如何改革寺庙并展示其潜能的理念。 他表示:“寺庙是交流新价值观和加深自我认识的绝佳场所,从这层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交媒体。”松本圭介相信,寺庙将成为推动日本重新焕发生机的原动力。 译者/梁艳裳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驳陈安:关于黄埔军校
热度 12 王铮 2012-4-20 08:24
驳陈安:关于黄埔军校 陈安先生去了趟黄埔军校旧址,突然判断黄埔军校是中专。我不同意,我认为黄埔军校是研究生班,是革命党党校的研究生班,一个军事的 MBA , MMA 吧。当然我有理由: 1 各种文化层次的学员、各种经历的学员都可以入学,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础,大约是读过新式学校,按对革命党的忠诚入学,入学标准单一; 2 培养的目标,直接是指挥官,所以课程设置,不是基础课,强调立竿见影,重在直接应用和战场指挥; 3 党化教育,以孙文主义为最高标准,这一点说明它是党校,不是批评。黄埔军校可能是中国党化教育的开始。读 MBA 、读研究生班要交钱,黄埔军校不交钱,交信仰。 4 毕业不需要找工作,找工作别的单位也不要,只能供职于国民党军队。这一点与 MBA 有差别。 5 读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为了做官,不是做学问,因此学员在读读书时,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同窗关系”,到后来越来越明晰了。这一点是最根本的。所以到后来,由于党化教育只要政治标准不要道德标准,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在政治上彻底毁掉国民党。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5412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不好意思,来一个学生送一本俺的书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4-17 18:53
  今年报在俺名下的最后一位MBA学生和我见了面。   因为当前工作的缘故,他有意做事业单位转制的研究,我就觉得我之前提出来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可能会合他的用,就简短地谈了一下怎么结合的问题。   临走前,我送给他那本我去年9月份出版的《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因为其中的第11章刚好就是“管理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内容,就让他先看看,然后结合一下他们机构的转制需求以及我在博客上写的机制故事,再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他拿到书,还问是不是得给我书钱,俺们笑笑断然拒绝了——老师给自己学生书哪里会有要钱的道理!   之前,因为准备让翁同学做“管理机制的失效分析”,所以,也送了翁同学同一本书。   而准备做数据挖掘在银行系统应用的杨同学和数据挖掘在汽车设计与开发领域应用的赵同学,每人“被”送了我的一本在2006年出版的《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   对于和我两次见面之后确定做突发事件发展机理研究的芦同学,我送他一本《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   对于准备做建筑项目风险防范与应急策略的刘同学,送了两本书给他,一本是《项目管理通俗演义》,一本是《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   来一个学生送一本或者两本书,是因为他们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按照我个人的研究背景来的,所以,刚好能结合以前的成型的内容。以后招生送书也会成为惯例。   事实上,去年的几位MBA同学,都每人得到了一本《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而刚好她们四个都做应急管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所以,都认真地研读了俺提出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结合食品安全、网络营销危机、校园安全和公共场所安全进行了探讨,嘿嘿。
个人分类: 书论|3900 次阅读|23 个评论
给新收MBA刘同学确定的论文内容3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2-4-16 20:22
  刘同学是建筑行业的,一见面我也是问他你的兴趣点在哪里?   回答:   1,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   2,具体建筑的项目管理   具体而言,建筑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和零售行业或者离散制造业有很大不同,他举例子说就水泥沙子和钢筋的采购和使用之间就有很大的松弛空间,钢筋到达工地,还要根据需要处理成不同的形状,这在不同的师傅手里,效果就会有很大差异,有的会省料,有的就会废料。   还有,他提到,因为施工的要求不同,还要采购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但是会遇到工期改变等问题,尤其是大规模的工程更是如此,很容易造成设备的限制浪费。   我就问:没有一个全国范围或者区域性的设备租赁平台吗?他说也有,但是还是很难做到物尽其用。      然后,我跟他梳理了几个研究会涉及到的关键词:   1,建筑行业   2,供应链管理   3,项目管理   4,风险管理与控制   5,应急管理(真的出现工程无法进行或者设备完全闲置的情况有何措施可以采取)   6,闲置机械设备信息共享平台   看这几个关键词是否有助于他梳理准备要做的研究,他说感觉有点眉目了,我说你就沿着这几个关键词先去搜索相应的文献,会很多,先考验一下自己去粗取精、文献抽取的能力,有点感觉后我们接下来再进行更多讨论。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014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新收MBA芦同学确定的论文内容2
陈安博士 2012-4-16 20:12
  芦同学是IT行当的,当他来和我谈的时候我问他从事的IT哪类工作,回答是最开始做程序,后来做设计,测试、维护都做过,整个一齐活。   就有点矛盾,如此多样的工作背景如何和MBA的论文联系起来呢?   我一开始假设他只愿意做自己当前从事行业有关的科研内容,就说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分析一下IT系统的风险以及业务持续管理方面的东西?然后借给他一本我参与编写的《中国业务持续管理现状与发展》,他回去后看了看,昨天再来找我。   然后他认为虽然为一些企业代为维护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内容重要程度各企业都是事先就确定了的,所以,研究的空间着实不大。因为知道我现在做的主要研究就是应急管理,就问陈老师能否给他选一个应急管理方面的题目做。   啊?大出意料之外。   我抓紧回答:这个我太门清了,应急管理里面的所有前沿问题全部装在我的脑子里,那还不手到擒来啊!   不过我还是坚持问了一句:你确定可以不做目前工作相关的内容。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没有问题,可以做和工作无关的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      我因为事先建构了整个现代应急管理的体系,其中包括我提出一套突发事件的机理分析方法,里面刚好有的工作还没有展开,就告知他从“突发事件发展机理”入手,具体则是“突发事件空间上的扩展和烈度上的增强”,通过数学或物理学的建模手段,把典型事件(如公众恐慌情绪)在空间(包括Internet空间)上的扩展路径、模式、趋势等分析个透彻,论文的内容自然会很丰富。      然后,送给他一本我著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告诉他先看书,然后8月底来参加我组织的应急课程班,到时再好好探讨开题报告的问题。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新收MBA翁同学确定的论文内容1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4-16 19:14
  今年新收了几个MBA,前几天见到了,在商量后基本确定了几位同学的论文研究内容,这里分别说说。   翁同学全职读的这个MBA,所以放弃了之前的工作,还没有找好下一步的工作,在和她讨论论文的时候,我先问她自己的想法,她说想做“企业投资价值评价”。   我继续问了几个问题,如下:   1,这篇文章想解决什么问题?   2,这篇文章的目标对象是谁?   3,你本人对做评价有怎样的知识准备?   4,评价需要数据,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5,知不知道其他人做这方面工作的情况?想在哪里体现出新意?   6,下一步准备去什么行当找工作?   翁同学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有些模糊,最后我把问题简化为:“是不是就想自己看看哪家股票值得买,自己评价完了之后买来看看呢?”她笑了。      又经过一番讨论,初步确定做“面向企业的管理机制失效案例分析”,再看以上六个问题,可以有如下回答:   1,面向企业的效益或工作效率的低下,或者从开始的高企到后来的低下,发现根本性原因何在,并提出失效的解决策略。   2,企业的管理层。   3,失效的分析方法由导师俺来提供,到时翁同学再做一个充分和全面的应用。   4,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或者文献获知,不一定需要更多的数据。   5,失效分析方面的研究,经济学领域有失灵的研究,机械或材料领域有相应的研究,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我自己的学生刘霞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可以参照。   6,下一步可以去企业咨询公司找机会,主要从事企业问题诊断和策略提供方面的工作。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33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今年收了4个MBA学生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2-3-21 15:18
去年开始带MBA的学生,觉得挺有意思。 我们现在做的研究,需要应用的出口,实际上,做管理的人如果不去应用,就没啥意思。 于是,学术类的研究生去进行一招一式的研究,然后再到具备行业背景的MBA那里去尝试应用,我看行。 当然,去年的研究生,我让他们四个都选择了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的应用方向,而今年的则是要从数据分析入手,考虑在行业数据库里发现点规律性的东西,用的主要是我以前从事的数据挖掘的技术,偏重技术应用。这也和我目前开始从事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有关系,从应急管理的领域抽出一脚丫子来做管理机制设计的研究,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应急管理的整个架构我已经完成,剩下的工作是完善和深入,就可以慢慢来了。
个人分类: 人论|2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管理学院课件
dongzg101 2012-3-8 23:03
管理经济学-01.pdf 管理经济学-01.pdf 管理经济学(一)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1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MBA学习资源3: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吗?
duxingye 2011-9-7 10:48
倾听是一个积极的听觉活动,就是用耳朵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它是人们之间沟通交流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否会倾听,如何倾听,都会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学会倾听不同人的声音。这里有一个小的测试,看你是否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大家不妨试试自己。 (声明:本内容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陈燕老师的课件) 请为自己打分:几乎从不( 1 分) 很少( 2 分) 偶尔( 3 分) 常常( 4 分) 几乎都是( 5 分) 1. 我喜欢同别人说话。 2. 我会鼓励别人说话。 3. 我不喜欢的人在说话时,我也注意听。 4. 不论说话人是男是女,年长年幼,我都认真听。 5. 朋友、熟人、陌生人说话时,我都认真听。 6. 我目中无人或心不在焉。 7. 我会注视说话者。 8. 我会忽略足以使我分心的事务。 9. 我微笑、点头以及使用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人说话。 10. 我深入考虑说话人所说的话。 11. 我试着指出说话人所说的意思。 12. 我试着指出他为何说那样的话。 13. 我让说话人说完他的话。 14. 当说话人犹豫时,我鼓励他继续下去。 15. 我重述他的话,弄清楚后再发问。 16. 在说话人讲完之前,我会避免批评他。 17. 无论说话人的态度和用词如何,我都注意听。 18. 若我预先知道说话人要说什么,我也注意听。 19. 我会询问说话人有关他用词的意思。 20. 为了请他更完整解释他的意见,我会询问。 分数: 90 分以上,非常好的倾听者; 80-89 很好的倾听者; 60-79 勇于改进,可以成为好的倾听者; 50-60 有效倾听方面需要训练
3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唐僧凭什么是领导?
duxingye 2011-8-26 10:21
说明:以下内容来自于“世界经理人”网站。读后,感觉收获很大,特贴来与大家共享。——博主( xingyedu@hotmail.com )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 领导 ,之后又领导别人,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了。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 1、“崇高信念” 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 企业 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 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 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很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都是饭桶,没有一个有用的。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欢跟着他。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一群饭桶。西游记有一章,孙悟空和唐僧闹翻了,自己搞了一个假团队打算去取经——幸好没去,要不然见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团队都是饭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送死。而唐僧就不会,别看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却很安全。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都要亲自监督。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这个无能的长生肉,却还能一直很安全。 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有些老板说,不成呀,我不放心呀,如果公司依赖于一个孙悟空,万一他使坏,我怎么办呀?呵呵,紧箍咒呢?要建立制度约束——千万别忘了这个。 3、“仁德” 第三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仁德”。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怜悯性命,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克扣他们的工资,欺骗他们加班,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利用他们承担法律责任,规避自身风险等等,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保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他们的意思,而是带领他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一起成功。最后,唐僧的三个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没有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或者“飞鸟死,走狗烹”。对比孙悟空,他的这种意识就差远了,他后来成了斗战胜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们呢?还是一群猴子罢了。 日本有一家企业,把员工的父亲们都请到公司里来和管理者座谈,企业老板对所有管理者说,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下属的时候,就回想一下今天,这些员工的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教他们成长,带领他们成功。你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这样的托付。 中国的很多老板可能是受到了《资本论》的影响,认为做老板的只有剥削工人,才能够赚到钱,而且理所应当的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必须是肮脏的。其实,一个真正的领导是带领员工创造新的价值,带领他们一同成功的。国内有一个企业家曾自豪的说,我不想说我赚了多少钱,我只想告诉各位,我们创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4、“人际 关系 ” 第四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人际关系”。唐僧的前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孙悟空天生地造的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石猴子,虽然也拜了一个师父,但是和师兄弟关系都不好,还被师父赶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后来又闹翻了;和东海龙王是邻居,还抢了人家的东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将是同事,可是不给人家面子,后来还大闹天宫踢了很多人的屁股。总之,孙悟空的人际关系不大好。 而唐僧就不同了。他见到神仙就磕头,没有任何仇家。他不仅是如来佛的弟子,还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人神两届的高层关系他都有了。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好,而且还都是高层关系,通天的关系呀,这样的人做老板,就会顺风顺水。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一个老板,要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 唐僧比孙悟空多了什么东西呢,那就是有崇高信念,无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唐僧可以做领导,来领导孙悟空,而孙悟空虽然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伟大的事业,他必须要依靠一个唐僧一样的领导来带领。从这个意义上看,唐僧才是英雄,至少应该是我们企业家崇拜的英雄。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清华听课
dongzg101 2011-8-1 22:06
那回听讲座出了点风头以后,就很久没去清华,后来硕士毕业后去过两次三次,被一个在北大光华的教室遇到的本家姐姐拉去的,她非要认我做弟弟,我被她缠得没办法,就答应了,她租清华里面老师的房子住,是个北漂,要考清华的儿童文学的硕士,却在听北大光华的课,我们每次去也只是在清华经管学院喝免费的水,一起在经管学院一楼的沙发上聊天,聊国学。后来有次找厕所找到四楼,发现一个教室人很多我就混进去听课,老师提问没人回答,我就上去回答了男老师一个讨论问题,后面一大堆人抢着答。不记得讨论什么问题了,好像是讨论怎么赚钱?我想这还不简单,反正我的答案就是我们中科院有技术,如果能加上清华的管理,就能赚钱。有个水利部的女生给了我一个办公室电话,也不知道后来给我扔哪去了,后来也没再去。墙上挂着横幅,清华大学第一届西部MBA师资班,不知道是不是上个班落下的,上完课忘了带走。
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世界名校
热度 1 JasonChen987 2011-7-7 14:28
本表排名为2011年美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 研究生 名校 排序。虽然各年排序会有所变化,但仅限微调。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Sloan) 2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Broad) 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美隆大学 (Tepper) 4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Wharton) 5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Carey) 6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7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 宾州州立大学 -University Park Campus 8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Fisher) 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Kellogg) 10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西根大学 - 安娜堡分校 (Ross) 11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Krannert) 12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田纳西大学 --Knoxville 1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学院 14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15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Smith) 16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Kenan-Flagler) 17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17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Kelley) 17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 校 20   St. Louis University (Cook) 2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Anderson) 2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McCombs) 23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学院 (Tuck) 23   University of Arkansas 阿肯色大学 --Fayetteville (Walton) 美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名校专业设置 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基本上都设在商学院,但有些学校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开设在工业工程专业里。下面分析的这些学校都提供物流和供应链专业。有些学校虽然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专业,但是设有 operation management 等专业,实际上都和物流 / 供应链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下面列举了美国一些典型的包含 Logistics 专业的美国大学,并对他们的物流专业进行详细分类说明,同时还列有专业排名。 1 .物流专业包含在工业工程系,偏重分析和研究的学校 ( 1 ) Columbia University (NY) 专业排名: 13 物 流专业没有设在在商学院,而是在工程学院的工业工程系里,专门有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s 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物流,供应链以及预算管理的分析领域,非常偏重于利用工程学的方法以及随即模型的建立对物流和供应链进行研究和分 析,不适合文科的申请者,适合理工科背景的申请者。 ( 2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专业排名: 14 和 Columbia 大学一样,物流管理没有设在在商学院,而是在工程学院的工业工程系里,专门有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的方向,比较适合理工科背景的申请者申请。 2 .提供专门的物流和供应链学位的学校 ( 3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专业排名: 1 物 流和供应链专业设在 Sloa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里面, System Design and Management Program 就专门有 supply chain 的方向。另外,在 PHD 的研究方向中,专门有 operation management 的方向以及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专门从事物流以及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制造业和交通领域的物流和供应链研究。 Sloan 商学院是全美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申请 难度非常大。需要注意的是, MIT 的物流主要偏重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比较适合工科背景的申请者,或者在制造业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 ( 4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road) 专业排名: 3 商学院专门提供 Master of Science in Logistics 学位。这个学校的物流专业主要偏重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战略规划上面,要求申请者至少要有 2 年工作经验。这个学校的物流专业比较适合在国内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文科背景的申请者。 ( 5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物 流专业设在管理学院当中,专门有 Master of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学习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方法,概念以及数量研究方法。这个硕士项目与一般的两年制硕士不同,它只要一年就可以完成。但是这个专业比 较偏重分析,因此要求申请者必须有比较强的数理背景,比如多重微积分, C++ 编程等方面的基础。因此,比较适合理工科背景的申请者。 3 .物流管理包含在 MBA 项目中的学校 ( 6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Carey) 专业排名: 3 商 学院专门有 Depart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级别的专业学习。但是没有单独的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的 Master 学位,而是 MBA 的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的 concentration ,因此读这个学校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必须申请 MBA 。 ( 7 ) Ohio State University (Fisher) 专业排名: 4 商 学院有两个关于物流的学位。一个是 MBA ,提供运筹学和物流管理 concentration 。另外,还有 Master in Business Logistics Engineering 学位,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供应链的方法对信息流和货物流进行协调和规划。这个 Master 学位不需要工作经验。 ( 8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Tepper) (PA) 专业排名: 5 商学院没有一个专门的物流专业,但是 MBA 的 concentration 有 Operations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Track ,表面上看这个和物流,供应链没什么关系,但是实际上这个专业就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 9 ) Stanford University (CA) 专业排名: 6 MBA 有 Operation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的 concentration ,虽然名 MBA 有 Operation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的 concentration ,虽然名称不是物流和供应链,但实际上学习的内容就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网络的管理和规划。 ( 10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专业排名: 9 商学院的 MBA 项目专门 有 Marketing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的 concentration ,主要内容就是供应链管理,新产品管理,商标管理等等。另外,还有一个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的 concentration ,这个方向与制造业联系紧密,主要研究制造业和运输领域的物理供应链以及信息系统。 ( 11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Ross) 专业排名: 11 商学院的 MBA 提供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方向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此外还有 PHD 的学习,产品以及加工过程设计,容量规划以及需求管理等等,这些都是物流和供应链的内容。 ( 12 )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Smith) 专业排名: 12 商学院的 MBA 和 PhD 都有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专业方向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物流与运输,运筹管理和市场。 英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名校 英国开设有物流专业的大学并不算少,但由于有些学校把物流专业划分为管理类课程,而有些学校将其纳为工程类专业,因此要想参照英国大报的专业排名来挑选物流专业学校是比较困难的。下面我们就挑选几所物流专业比较出名的英国大学并对其课程设置逐一介绍。 1 . 克兰菲尔德大学( Cranfield University ) 有别于其他英国大学,克兰菲尔德大学只招收研究生,不招收本科生。该校以航空航天、国防、自然科学等学科见长,但其物流专业在英国乃至欧洲都享有盛誉。该校下设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是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域最大的研究和教育中心,其毕业生广泛受到业界公司的亲睐。 克兰菲尔德大学开设有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硕士全职和兼职课程(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Sc ),应届毕业生和正在物流业工作的人士都可申请,海外学生雅思成绩需达到 6.5 。其全职课程为期 11 个月,兼职课程则可长达两至五年。 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生产和配件管理、数量模型、组织和项目管理、供应链再设计、货运运输、商务统计和舱储测算、需求和仓储计划、采购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理念、物流网络设计、供应链管理中的财会和金融、系统信息和电子商务以及研究和撰文方法。 除了必修课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五门选修课。学校还为那些已经在业内工作的、兼职学生安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上海之行,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日益发达的中国经济及其物流产业。 2 .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 华威大学开设有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Msc in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硕士课程,这门课程的前身是 “ 供应工程和物流学 ”(Supply Engineering and Logistics) 。该课程主要集中讨论公司如何利用物流供应及管理来加强效率和减少成本,其核心课程包括财务分析和控制系统、物流和运营管理、组织、人力和执行。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采购和清单管理、仓储技巧、供应链管理、统计方法、运输和管理技巧这几门课程中,选择自己在物流业中希望着重学习的方向。一些曾就读该专业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有着机密的联系,因此同学们最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去学。 3 . 卡迪夫大学 (University of Cardiff) 卡迪夫大学开设有国际运输硕士课程 (MSc i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运输和统筹安排硕士课程 (MSc in Transport and Planning ) 、物流和运营管理博士课程 (PhD in Logistics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 以及港口和货运管理证书 (Port and Shipping Administration Diploma) 等物流课程。可以说,卡迪夫大学物流专业课程门类清晰、学术性强,适合没有工作经验的同学。 4 .普利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lymouth) 、 普利茅斯大学采取 “ 模块式 ” 教学方式,并且与英国 20 多家学院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广泛的学科课程与灵活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 条件选择最适宜自身的发展方向。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普利茅斯大学还十分强调大学的国际化,学校与 300 家世界各地教育机构建立了联系,能够提供多种 形式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交流和进修,这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能力很有益处。 普利茅斯大学是英国众多大学中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该专业在政府的独立研究评比活动中被认定为达到国家优秀水平,教学质量优秀,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课程推荐: MSc i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入学要求: IELTS 6.5 或 TOEFL 577 ( PBT ), 90 ( IBT ), 232 ( CBT )。 费用: 9850 镑 / 年 5 .赫瑞 @ 瓦特大学 (Herriot-Watt University) 该校命名为赫瑞瓦特是为了纪念研究蒸汽动力的先驱詹姆斯 . 瓦特,以及国王詹姆斯六世时期的金融家乔治 . 瓦特。大学主校园位于爱丁堡的郊外,另一个校园 Scottish Borders 在距离爱丁堡一个小时 Galashiels 。最近该校还在迪拜开办了一个分校。 除了上述大学之外,格林尼治大学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中英格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Birmingham) 、萨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alford) 等英国高校都开设有物流专业课程。 荷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名校 荷兰的物流主要得益于位于荷兰的世界第一大港口 — 鹿特丹港,几百年的物流发展史,堆积出荷兰在国际物流的霸主地位。由于物流具备的广阔概念,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霸主,因为当今国际物流已经不再是某个国家,而是区域或者全世界这个大的概念。 说到荷兰的物流,就不得不谈谈荷兰高校中的物流专业。荷兰由于国土面积小,所以荷兰政府非常重视贸易和物流的教育,由于严格的教育监督体系,并不是所有的 荷兰院校都具备开设国际物流教育的水平和实力。较为著名的院校有荷兰的 鹿特丹大学 和 汉恩大学 。 鹿特丹大学的海上经济与物流硕士课程历年都是学生们向往的专 业。汉恩大学提供物流和国际物流两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有专升本课程,学生主要来自欧盟各国。 荷兰物流专业的学术水准高,因此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国际物 流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从市场、管理、贸易、海关、配送、仓储、海陆空运输、成本控制、商品学等等,打 造每一个过硬的国际物流精英。荷兰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受到广大跨国机构的亲睐。
56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管理者而非MBA》有感
热度 1 hjxmx 2011-5-26 18:26
这几天虽然上课很忙,但是仍然抽出时间看了看这本书,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没有看完,但是在前面的几章书中,明茨伯格教授对现在的管理学教育相应不爽,认为很多时候人们把MBA认为是管理,同时也认为现在管理学教育过于注重决策、分析等做法表示愤怒,他认为在管理不仅仅在商业中发生,在其他情景以及其他组织也会发生,不能仅仅把MBA认为是管理,这样会丧失了管理原本的涵义。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在MBA仅是针对盈利性组织的一种管理教育,但是这样的管理教育并不能把这些学生带入一个现实的情景当中,如果缺乏了现实企业的认识、了解和感悟,学生只能在空想当中去度过学校的时光,在这过程总通过所谓的讨论、没有压力下的决策来提升自己所谓的能力。那当他走出学校,进入企业,面对众多的社会关系、复杂的决策环境是,他将会如何呢? 另外,在现在的MBA教学中,比较多的学校注重的学生所谓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这样的分析要建立数据的基础上,很少有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直观、感性能力的培养,慢慢着这样的组织就成为了依据数据来分析,而不是依据情景以及组织的潜力发展趋势去分析;在这样的过程中,组织中的人的创造性在缺乏数据的支撑下,可能得不到的重视,对企业也是一个杯具的事情。 管理是依靠经验、也依靠科学的活动,也就是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培养好的管理者不能仅仅依靠MBA,还要靠很多因素,如文化、压力、情景等等。 (四金涂鸦于桂林)
个人分类: 管理相关|1954 次阅读|1 个评论
EMBA盛宴:EMBA尽享金融危机下行业盛宴
xiesanshi 2010-9-30 08:17
据悉,世界500强的老总中,20%是哈佛毕业生,而我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仅有44%达到大专水平。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EMBA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时催生了这样一个现象:忙得不得了的企业家们,周末习惯打飞的去念书。毫无疑问,EMBA学位相当贵,但一点也不妨,成功人士依然把它当做职业生涯的金饽饽。EMBA的吸引力在哪儿?成功人士在花钱买什么?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EMBA课程,为更多的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中南财经政法EMBA课程 为成功助推 亮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提出了管理 + 财经 + 法律的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整合性和决策导向性,密切联系实际,着重对学员进行管理、财经、法律等复合能力的系统引导、培训。 中国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国内第一个金融、财务EMBA项目 亮点: 国内最具领导力的EMBA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2004年荣获中国最佳EMBA教育机构奖,并在《商务周刊》、网易等十余家媒体共同参与的首次针对EMBA项目进行的评选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EMBA项目被评为2004年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品牌,名列前三强。 现在,安泰经管学院又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携手合作,这将给交大的EMBA项目再添光彩;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培养高级金融研究人才和实务人才拓宽了新的天地。 北京大学国际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总裁EMBA) 亮点: 北京大学,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百余年来这里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者,具有中国的哈佛之称。其正以突出的影响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全世界的政要、学者无不把到北京大学演讲作为中国之行的首选。这就该是体现北京大学金字招牌的时候了。
个人分类: 新闻|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众多成功人士热捧EMBA
xiesanshi 2010-9-30 08:10
EMBA不仅在国内受到众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士的热追,国外EMBA同样在国际领域受到重视。前几个月曾有媒体报道称,一家国际调查机构发现,金融危机让MBA的入学人数有所下降,但EMBA的入学人数不仅未受影响反而继续保持了上升势头。是什么原因让EMBA在目前的环境下倍受众多成功人士的热捧呢? 升值前景明朗。深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市场阴云密布,企业运作复杂,结果未知。此时,身处高层管理地位?,有丰富管理、经营经验,接受过专业的EMBA培训,有庞大的市场人脉资源。这些优势让EMBA学员们在企业运营中倍受青睐。资料显示,国际上很多EMBA学员在学成毕业后,往往有明确的升职、加薪、跳槽进入更好的企业预期。在国内,这方面的预期不是特别明确,但EMBA学习期间结下的巨大果实依然让国内关注EMBA的学员乐此不疲。 强势人脉资源。这是国内EMBA学员特别重视的部分,也是国内各强势EMBA培训机构着力宣传的部分。由于EMBA面向企业高层管理者,因此,招收的学员在进入时就已经拥有了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庞大的企业资源、丰富的管理实践体会、交错的实力派人脉集合等。这些人士通过EMBA的学习课程走到一起,不仅在观点、知识的交流中产生碰撞,也会在人脉资源的建设方面寻找强强组合的交集。 推动企业发展。优秀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出色课程会让公司的领导者在课程学习中直接获得企业发展的真谛。毕业后企业、业务获得长足进展的例子不在少数。周末学习的模式让很多学员在短短几天内能迅速将学习所得转化成公司管理中的实际商业技能,改善决策能力和综合商务能力。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出现,其领导者能在直接的学习中获得最科学的管理真金,效益性不可低估。因此,越来越多的学员视EMBA课程为投资工具也不无道理,虽然价格不菲,但高投资回报让众多学员不惜千金一搏。 吸引精英手段。一些国外企业和国内单位会将EMBA的课程项目作为奖励手段送给企业中特别出类拔萃的高层员工,以吸引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士留在企业继续工作。当然,这样的企业和单位有,但并不多。相当多的EMBA学员仍是自掏腰包,完成这一向上跃动的过程。 可以看出,正是EMBA明确的发展前景和预期,让不少高层人士趋之若鹜,也让中年之后的高技能人士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抓住一丝光明的发展预期。
个人分类: 评论|1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之乏诚信基金会(OSAIC)
热度 1 fs007 2010-7-19 02:27
摘要 :在2008年,方舟子跟我翻脸前,他邀请我成为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的理事,因此我结识了这个基金会的有关官员。该基金会存在严重的管理不善,被州政府强制解散,又失去募集捐款的执照超过半年左右,该机构不能对捐款人负责,导致方舟子的左右手Yush宣称通过Google搜寻得我的身份信息,我要求该机构出面谴责Yush并向我道歉,但其时任主席撒谎成性,装聋作哑,实在是愧对自己的商业管理学位。该基金会象皮包公司一样,频换地址而不向邮政局要求免费的邮件转发服务,其对外联系人也象国内的机构一样,有职无名无姓,让人觉得跟影子打交道,是地道的设在美国的中国式机构,官僚主义严重,愧对该组织中大多数官员的高学历与美国留学经历。 全文 : 在 2008 年,由于我在新语丝发文众多,造成了一定影响,方舟子出面,邀请我加入在 2006 年成立的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成为新一届理事。该基金会是方舟子跟肖传国打官司刺激下产生的,为方舟子募集经费跟肖传国打官司,英文正式名称为 The Organization for Scientific Academic Integrity in China ,意为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组织,有网友指责其中文名有夸大之嫌,略算其本身就缺乏诚信的证据之一。 按照 OSAIC 的要求,我递交了相关信息进行申请并对它的运作提出意见,我注意到 OSAIC 在操作中没有适当地给予捐款人回执并致谢,我对此提出了批评与建议。方舟子与基金会均掌握有我的身份信息,我从未想到过向他们隐瞒什么,不过,我在现实生活中性喜清静,不想受网名困挠,因此我向基金会表达过要他们保护我的隐私信息的要求并得到保证。 在我跟方舟子交恶时,我已不会去做他们的理事,我不愿意自己的捐款跟实名挂在一起,故而去信要求他们隐去我的姓名。可惜管理不善的 OSAIC 在长达一周的时间内毫无反应,这导致了我公开指责他们违背捐款人意愿,随即在第二天他们对相应捐款进行了更正,隐去了我的姓名。 由于我执着地要求 OSAIC 隐去我的姓名,方舟子等人误以为我害怕曝光,其实我是不屑于跟他们联系在一起。方舟子尽管有我的身份信息,他不能出面曝光,于是乎有方舟子的账下 Yush 的下流行为,此人致今仍然是一个影子,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身份,但最爱抄人下三路,比如攻击肖传国,此人会挖掘出肖传国家人所有身份信息予以曝光。 Yush 宣称通过 Google 的缓存功能找到了我的身份信息,得意地将之曝光,作为还击我的一个有效手段。 Yush 跟方舟子的关系,举一例即明,当初读者网为不跟方舟子交恶,愿意将之交付新语丝, Yush 是方舟子的谈判代表。 Yush 侵犯人隐私的行为明显触犯法律与道德,我于是要求基金会为隐私信息被人发掘而道歉并谴责 Yush ,我对看别人的道歉并非特别有兴趣,但对 OSAIC 能否维持诚信却有莫大兴趣。对此 OSAIC 未能通过我对它的简单的诚信测试,一个宣称要维护诚信的机构本身没有诚信,不能对维系它生存的资助者尽基本的义务。 一个没有诚信的机构并不仅仅限于不能为资助者尽必须的法律与道德义务,随后网友揭发了 OSAIC 已经被佛州州务部在 2008 年 9 月 26 日强制解散( Admin Dissolution ), OSAIC 不再有法人资格,这意味着什么呢?当我向佛州州务部咨询时,他们告诉我, OSAIC 不再享有公司责任上的保护,其官员行为由个人承担部分以及全部责任( liable severally and individually )。这个公司的名称可以由其他人任意使用注册,于是我跟在佛州的朋友讨论 OSAIC 的这种令人失笑的巨大失职,认为存在一个投资机会,可以象方舟子当年抢先注册新语丝一样,把 OSAIC 的名字注册到手,然后再把这个名字高价转让给现在 OSAIC 的官员们,发笔小财。 可惜有网友捅开了这件事,还直接向 OSAIC 质询, OSAIC 慌了手脚,马上补救,终于在寻正抢注 OSAIC 之前重新把名字抓回去了,断了本人财路。 OSAIC 缺乏诚信差点被人端了老巢,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缺乏诚信的人做事,总是有诸多破绽的。在调查 OSAIC 失去公司资格的同时,我注意到,在佛州有专门的《募捐法》,规定进行募捐的公司与人员要有专门的执照,执照来源于佛州农业与消费者部,随后在消费者部没有发现有 OSAIC 的注册登计,令人犯疑,于是乎向佛州政府查询,原来, OSAIC 的募捐执照在 2008 年 5 月 30 日就失效了,也就是说, OSAIC 自 2008 年 6 月份以来,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是在搞非法募捐! 把两件事情组合在一起,我们知道了 OSAIC 在 2008 年 5 月就应该向州务部递交年报表,但该公司没有按时递交,州务部数次通告,仍然拒不递交,最终导致了州务部于 2008 年 9 月 26 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强制解散,公司失去法人资格。 OSAIC 不能在 2008 年 5 月递交年报表,当然也无法续延执照,就干脆搞了长达半年多的非法募捐。至 2008 年底, OSAIC 仍然未拿到相关执照。起码我在州消费者部的网站上查不到。 我的第二笔捐款发生于 2008 年 10 月份,当时 OSAIC 既无法人资格,也没有募捐执照,再加上 OSAIC 如此地对待资助人,令人寒心,我正式以实名向佛州政府的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nsumer Services 登记申诉,要求 OSAIC 退还捐款。 数月后,我收到佛州政府来信,告诉我他们无法将申诉信递交 OSAIC 并执法,因为我提供的地址无效。我采用的是此前找到的 OSAIC 注册登记的法律文件上的地址,此时居然无法递达。熟悉美国邮政系统的就知道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美国邮政服务非常好,如果搬了新址,可以通知邮局,将寄往以前地址的信件转发新址。除了皮包公司,商业机构绝不会出现换了新址不通知邮局的。随后查他们的新的法律文件,地址已变更。我要求退款的目的是嘲笑方舟子的哪有捐款还能退的说法,知道他们会赖账,已然看出 OSAIC 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我就没兴趣进一步跟进了。 方舟子这类人缺乏诚信,说出哪有捐款还能退的这样的话来,我就不举国外慈善机构针对要求退款如何处理的了(基本上都会无条件退款),我举司马南等人为方舟子在国内成立的打假基金的募捐通告为例就行了: 我们特别声明: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捐赠人可在捐款后半年内无理由地、无条件地撤销自己的捐赠行为;我们将在收到撤销通知并确认捐赠人身份及捐款金额后一个月内将相应款项如数退还。在本通告发布之前向我们指定个人或帐户汇款的捐赠人,同样享有该撤销权。 在我跟 OSAIC 的接触过程中,我明显看到一种倾向,每有批评指责,其官员总会告诉我他们是志愿者,言下之意,我们没领工资,不要苛求。这些挂着 MBA 头衔的拥有高级学位的人,居然连基本的商业行为都不能顺利完成,一味推托责任,好象志愿者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做事或者违法,不具有美国社会的基本社会常识。作为志愿者,一旦承担了一项工作,跟付不付你工资一样都承担同样的责任。 OSAIC 花别人的钱不放在心上,不按时申报年报表,在本月初才来补报,此程序叫重启程序( Reinstatement ),州务部是要收额外的费用的,而未续延执照,让其执照过期进行非法募捐,是要罚款的,每个月都罚。好了,这些志原者不认真工作,咱们来给他们买单。 OSAIC 的官员在通报信息时,几乎都采用同一模式,淡化问题,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无半句自责之言,不愧是方舟子的基金会,哪里有错了? 补起来的窟窿就是一个大疤,这个大疤叫住:诚信基金会没有诚信。为了印证我对 OSAIC 缺乏诚信的指控,咱们再讲点故事收尾。 OSAIC 在寻正公开信施压以后才履行承诺,却在公示中冒出一句,未发现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好象迟了一周履行承诺,只要履行了,马虎眼打过去了。 OSAIC 的主席在答复寻正时说,他出差回国了,他不是看到寻正的博客上的公开信而履行承诺的。时值感恩节,回国谢谢父老乡亲,感感养育之恩,当然比感谢寻正这类捐款不讨好的人重要,寻正看了也就释然了,不想进一步苛责。但后面冒出来一句,我不知道寻正有博客,也不知道寻正的博客在哪里。言下之意,一切都是碰巧,寻正发公开信施压,于是乎 OSAIC 碰巧就马上履行承诺了,然后就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形了! 寻正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网友,我什么都不会说,碰巧就碰巧罢。但遗憾的是寻正是 OSAIC 邀请来做理事的,潜在的未来的理事跟 OSAIC 几乎是唯一的受益人闹事了天大的矛盾,新语丝上天天批,而寻正唯一能辩解的地方是自己的博客, OSAIC 的官员居然不知道寻正有博客,也不知道寻正的博客在哪里,我无法理解。我所能理解的有二:一是撒谎成性,随便为了推托责任,装着不知道寻正发公开信相责的事实,其二是 OSAIC 的官员真的是那么的不负责任,方舟子随口可以定下谁当理事,谁不能当,说不定 OSAIC 几个当不下去的理事就是这样被赶走的,这两者之外,就是其三,二者的结合了,读者自己判断罢。无论怎样说, OSAIC 的官员严重缺乏诚信( Integrity ),英文中的诚信并不止于诚实与讲信用,更多的是指在法制道德标准上合乎一般行为模式。显然,受过商业训练的 OSAIC 的官员缺乏一般商务运作的常识。 OSAIC 缺乏诚信的另一个可笑证据,是美国的机构中国化。大凡在中国生活过几年的人,就明显中国的机构是多么缺乏责任,中国机构的官员给你出具什么文件,你看不到人,只看到一个职位。如果你跟 OSAIC 打交道,没有牛到寻正的程度,需要主席出面解决问题,你多半见到的是一个署名为 PR Manager 的怪物,喜欢跟影子打交道么?美国的机构,管理人中不乏持有美国的商业管理学位者,结果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式机构,诚信?恐怕上面积累了三千年的灰尘。
个人分类: 人物评论|51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哈佛的工商末日硕士(MBA)-(转)
sunapple 2009-4-20 09:40
哈佛的工商末日硕士(MBA) 菲利普德尔夫斯布劳顿 著 吴万伟 译 既然哈佛MBA同学们这么聪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身败名裂呢? 如果罗伯斯比尔从地狱里爬上来寻找当今押上断头台的候选人,他可能从一份名单开始,名单上的人的名字前面都有三个字母缩略语MBA(工商管理硕士)。这个满口专业术语,破坏价值观的金融家和顾问们所组成的庞大阶层在造成我们现在陷入的经济苦难的困境中犯下的罪行比其他任何人都多。 从皇家苏格兰银行到美林银行(Merrill Lynch),从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到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最近的每一场金融惨败都留下这些灾难大王的烙印。 我是以手拿哈佛工商管理硕士证书的身份写这篇文章的,这证书从前被认为是发财的金字招牌,如今更像是表明耻辱的红字。我们这些MBA被看作种种不同解释的缩略语的标签,比如平平庸庸目空一切(Mediocre But Arrogant)、非常傲慢的态度(Mighty Big Attitude)、我比谁都强(Me Before Anyone)以及偶然性管理(Management By Accident)。就本文来说,或许应该是工商末日硕士(Masters of the Business Apocalypse)。 哈佛商学院校友包括美林的最后两个头目斯坦?奥尼尔(Stan ONeal)和约翰?赛恩(John Thain)、优异成绩毕业的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的前首席执行官安迪?霍恩比(Andy Hornby)。当然还有乔治?布什、美国前任财政部长保尔森(Hank Paul-son)和前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夫?考克斯Christopher Cox(SEC),这是一引人注目的三位一体,他们超额完成了母校的使命培养能够给世界带来变化的领袖。 只不过这个变化不是哈佛所希望的那种。哈佛商学院已经表现出眼看着经济灾难来临而巍然不动的超强能力。 在1990年代末期,学院老师们争先恐后给安然公司(Enron)唱赞歌,宣扬它是未来之星,是新经济模式。这种羡慕是双向的,安然公司从首席执行官杰夫?斯基林(Jeff Skilling)往下里面塞满了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当已经从根子里腐烂的安然公司倒塌后,从前的案例研究被从课程表中删除后扔进阁楼,教授们赶紧写描述安然公司灾难的道德和会计问题等的新案例分析。 同样的事情似乎发生在皇家苏格兰银行。 我回忆起当我2004年到2006年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时,讲组织行为学的著名教授乔尔?波多尔尼(Joel Podolny)自豪地吹嘘他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弗雷德?古德温爵士(Fred Goodwin)的合作。当时,苏格兰皇家银行看起来像公司超级典范,波多尔尼热心于吹嘘自己在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哈佛商学院关于该公司的案例分析的题目是皇家苏格兰银行:合并大师,它写于2003年,开头是我们现在知道的玩完的弗雷德(Fred the Shred)或者世界最糟糕银行家所说的话:努力工作、认准目标、讲究纪律、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要,这确实是非常简单的原则,但我们一直非常严格地遵守它。 这个案例的两个作者,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描述皇家苏格兰银行在兼并(NatWest)后形成的新建筑面向顾客的部门系列、成功的员工买入等。古德温成为管理大师,他说领袖的工作是创造条件让人们在心里和思想上相信在他们在做的事情的价值。 接着,就在去年12月,哈佛商学院修改和重新出版了另一个对于皇家苏格兰银行的敬意:皇家苏格兰银行:人力资本战略。 现在再看从脉搏调查到记录员工表现到大声说谢谢,经理可以认出客户服务中优秀个人的网站等所有古德温所做的努力显得非常可悲。每个时髦的商学院都在搞这些玩意儿,对于真正重要的东西如银行的风险评估、现金流、资本结构等,让它们见鬼去吧。公平地说,无论波多尔尼还是案例研究的作者都不是金融学教授,但宣称讲授普遍管理的学校竟然不能看到他们深入研究的公司中存在的惊人问题仍然让人吃惊的。 这里有先例可循吗?回到1980年代,你就发现哈佛MBA在席卷华尔街的内部交易丑闻中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这使得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任主席认为资助几百万美元在商学院讲授道德是个好措施。一次又一次,一个丑闻接着一个丑闻,似乎这个每年只毕业900个学生的学校成了培养坏蛋的大本营。令人吃惊的是,它似乎没有多少忏悔。 去年十月,哈佛商学院庆祝100岁生日,在波士顿举行了全球高峰会。虽然华尔街和华盛顿陷入经济地狱, 商学院院长和黑石私人股票公司董事杰伊?莱特(Jay Light)为庆祝活动开幕,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他说我们都没有能明白(金融体制)在过去十五年里发生的变化,因为金融市场世界的三个最重要因素的变化:不断增加的杠杆、削弱的透明度和减少的流动资金:它已经变得多么脆弱。 我们都没有明白这种脆弱性是如何表现在僵化的短期信用体制的,这是自1907年以来从来没有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很可能过高估计了一旦真的麻烦形成后,处理现实问题的政治过程的能力。 我们见证的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很多层级的金融领袖以及金融保障的让人吃惊和清醒的失败。我们将把追究罪魁祸首的工作交给他人,那不是很有趣。不过,我们必须实际参与处理这个问题的活动中。 你可能认为在这么多方面都失败后,这个比任何其他学校培养出的商界领袖都多的学校或许会感到羞愧的吧,但一丁点儿都没有。它还在向前,向上前进呢,正是这些把世界金融泡沫吹破的人现在却要求修补漏洞。 你能列举一个最近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的名单,从谷歌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微软的盖茨(Bill Gates)到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钢铁公司米塔尔(Lak-shmi Mittal),这些人没有一个拥有 MBA学位。但是MBA产业继续在增长,商学院能为大学提供迫切需要的收入来源:全世界现在每年毕业500,000个MBA学生, 150,000在美国,在全球商界创造出自己的管理阶层。 考虑到现在的混乱局面,难道我们不应该问一下商学院教育是否是浪费时间呢?是否实际上破坏了我们的经济健康呢?如果医生和律师在积极的专业领域捅出这么大的篓子,我们肯定要重新考虑在医学院和法学院讲授的课程了。 在我读书期间,挑选出50个学生参加详细的发展调查。负责这个调查的教授斯科特?斯奴克(Scott Snook)报告说三分之一的学生倾向于完全根据其他人在做的事情来判断是非。他说他们不能真正后退一步采取批评性的视角,他们完全被他人定义了,被他们在做的事情的后果限定住了。一群不能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看到自己的行为,一个根本没有自我管理的行业恣意妄为。金融服务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在我们MBA团队中最高兴的人是那些在2006年经济条件蒸蒸日上的时期毕业的同学,现在他们当然开始去做并不时髦的工作:一个曾经闯荡华尔街,加盟一中西部工业公司的朋友目前在经营一家印度公司的农业分部,一个加盟创业基金会的朋友进入波士顿市政府,还有一个朋友到俄罗斯经营电影连锁店。但是,这些是少数情况:42%的同学进入金融服务领域,21%的同学进入咨询服务业,这两个领域在当今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糟糕的地方。 进入美国和欧洲商学院求学的申请还在增加,因为人们在经济衰退中寻求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他们在想什么呢?许多MBA工作机会再也没有了。两年MBA出来就赚到六万美元的学生需要长久等待才能看到好日子再回来。 对于那些即将从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来说,现在可真是倒霉的时刻。从前吸纳一流商学院三分之二MBA毕业生的金融和咨询公司现在都从大学校园中销声匿迹了。突然之间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工作成为学生热烈争抢的好工作,在此之前学生们都认为这些是可笑的低收入工作,根本看不上眼。 MBA和商学院早就应该具有一点谦恭的姿态了,但哈佛的商学院不会。莱特在十月对听众讲到当今世界对于领袖的需求至少和从前一样大。对我们所做的需求至少和从前一样大。 对这种吹牛,许多人可能说:求求你,饶了我们吧。 作者简介:菲利普?德尔夫斯?布劳顿(Philip Delves Broughton)著有《哈佛商学院教会你什么?》维京出版社£12.99. 译自:Harvards masters of the apocalypse,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