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iSchool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IConference2016参会简要回顾
timy 2016-3-26 15:02
2016年3月20日~3月23日IConference2016在费城召开,我根据自己做的记录,简单回顾了一下参会的情况,描述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朋友指出。 2016年IConference会议,即第11届IConferenceI年会(会议网站:http://ischools.org/the-iconference/)由ISchool联盟发起和举办、 Drexel University计算与信息学院承办,本次会议吸引了大概460名来自学术和工业界的人士。 (1)论文获奖情况 本次会议的论文集可以在如下网址下载:https://www.ideals.illinois.edu/handle/2142/88866 其中,最佳论文获奖为: The Work of Reuse: Birth Certificate Data and Healthcare Accountability Measurements Kathleen H. Pine, Chris Wolf, Melissa Mazmani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最Interesting初步结果论文: Networked pedagogy: Exploring asymmetries in the structuring of distributed learning networks Rob Grace, Frederico Fonsec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最佳Poster奖: Arena: Designing an Adventure Video Game for Second Language Engagement and Acquisition Nicole Lane, Ethan Fletcher, Yanming Wang, Nathan Prestopnik, Ithaca College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on Interactive Book Search Behavior Toine Bogers, Aalborg University Copenhagen; Maria Gäde,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Mark Hall, Edge Hill University; Mette Skov, Aalborg University 此外,会议还宣布了最佳博士论文奖与ISchool视频竞赛(旨在宣传ISchool理念)获奖名单(武汉大学获得一项该奖项),分别见如下网址: http://ischools.org/the-iconference/program/dissertation-award/ ,http://ischools.org/the-iconference/program/video-contest/ 。 (2)主题报告情况 本次会议共有三个主题报告,分别是: Drexel大学执行副校长M. Brian Blake教授做关于工作流分析与Web服务方面的研究进展;电影制片人Robin Hauser Reynolds讲美国女性和少数民族软件工程师缺乏的原因,包括性别差距与数字鸿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 (CNI)执行主任Clifford A. Lynch做关于信息学院学科未来发展的报告。 (3)口头汇报论文主题分布情况 历届IConference会议的主题,若按照人、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划分的话,大致包括: 信息行为、HCI、用户体验与设计、(社会化、文化、健康、社区)情报学、图情教育、文献计量与学术交流;信息系统、社会计算(计算社会学)、知识管理等;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组织、数据挖掘、网络科学、数据科学。 IConference2016的参会论文(可见:https://www.ideals.illinois.edu/handle/2142/88866)主题涉及: 社区情报学、数据挖掘、ISchool教育、服务与系统、社交媒体(包括数据获取与保存)、开源与社会情报学、数据保存与大数据、数据科学与标准、HCI、交互学习、社会与健康情报学、隐私保护、信息计量学与学术交流等。 (4)Poster论文主题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的Poster论文数目测在100左右,所以分在两天做汇报(同一个Poster展示两天),Poster论文题目可见:https://www.ideals.illinois.edu/handle/2142/88874 , Poster涉及主题比较广泛,主要信息计量、社交网络、健康信息学、用户信息行为、信息检索等。 我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包括:多语言检索问题 (三个国家搜索行为差异、跨语言查询式中的语言选择构建、语言对书籍搜索行为的影响);Social Media挖掘相关问题(其中有几个Poster展示了Hashtag的组织与应用问题)、用户信息行为问题(几个Poster利用Interview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与研究,工作量比较大)。 (5)工业界的报告 主要是Alex Wade讲微软知识图谱,微软研究院数据科学研究提供开放数据集: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projects/data-science-initiative/default.aspx 这个报告是午饭时间讲的,但会场还是爆满。 最后说下,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加入ISchool联盟,所以,现在大陆总共有4家ISchool。另外,2017年的IConference将在武汉大学召开,感兴趣的朋友到时武汉见。
个人分类: 同行交流|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iConference 2016
xuechunxiang 2015-12-10 00:23
由iSchool发起的iConference 2016将于明年三月在费城召开(http://ischools.org/the-iconference/)。会议由Drexel大学计算与信息学院承办。 iConference Dates: Sunday, March 20 through Wednesday, March 23, 2016 Location: Loew’s Philadelphia Hotel , Philadelphia, PA Host: College of Computing Informatics, Drexel University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5年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特点及其启示
libseeker 2015-8-17 09:18
摘编自:吴丹,余文婷.近五年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 .图书情报知识,2015(3):4-15. 吴丹、余文婷《近五年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一文,回顾了图情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当前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技术环境所产生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对2010年到2014年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总结。 近5年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特点: (1)技术在图书情报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影响更加突出。技术不仅融入教学内容,推动课程设置革新,同时还是图书情报学教育传播和推广的重要媒介,让不同人群能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图情知识。iSchools更是将信息、技术和人的三者融合作为核心理念,指导教育活动。 (2)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更加多样化。它从其他学科和领域吸取优秀思想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与整合,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改造,促进图情教育思想理论建设丰富发展。图书情报学教育对象多元化,不仅包括学生和从业人员,还服务社会,甚至覆盖一些特殊人群,这也体现了教育和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 (3)图书情报学源于图书馆工作实践,所以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和实践紧密联系。不仅让行业从业者参与教学,努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而且在学生培养方面考虑学生和社会两方的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技能,更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1)加强各方合作。这既包括和国际图书情报学院的合作,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也包括科研、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多方机构的对话沟通。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是教育所处的社会发展大环境相似,所以开展国际合作能让我国图情教育了解并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取人所长,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同时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也能集中力量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改革途径。而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能扩展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对现实中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发展一种新的教育探索范式。另外,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也应该听取多方意见,比如学生、学者、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机构,为图情教育改革提供多样视角,特别是来自实践的意见,使教育能更加符合社会现状、满足社会需求,也从中达到相关主体间的平衡和共赢。 (2)重视技术在课程中的作用,实现人、信息和技术的融合。图情教育以信息为立足点,融入技术因素,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同时秉持智慧与服务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人为本,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在保持专业特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最终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渗透。
个人分类: 圕人堂|4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