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柴旦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08年和2009年青海大柴旦震群发震构造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cgh 2015-8-25 01:56
2008 年和2009年青海大柴旦震群发震构造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摘要: 2008 年 11 月 10 日和 2009 年 8 月 28 日、 31 日,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发生三次震级超过 610 级的地震,现有研究都认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断裂是宗务隆山断裂,但是不同资料存在矛盾。我们 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建设的小柴旦湖连续 GPS 观测站点( CGPS )记录了这些地震的近场地壳运动, 小柴旦湖站点位于 2008 年 Ms6.6 地震震中南西约 30km 。我们分析了小柴旦湖站点的时间序列所 显示的断裂同震位移特征和三次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所指示的断裂力学性质。对小震重新精定 位并分析了 2008 年大柴旦地震与 2009 年大柴旦震群的同震应变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 遥感解译的地质与地貌分析表明,锡铁山断裂和宗务隆山断裂都是晚第四纪以来具有较强活动性 的左旋逆走滑断裂,断裂上盘的褶皱变形还产生了显著的地貌抬升。综合多种资料及区域现今构 造应力场背景,认为 2008 年地震的发震断裂是位于震中南侧的锡铁山断裂,是一条低角度向南推 覆的左旋逆走滑断裂。 2009 年地震的发震断裂则是向南倾斜的高角度宗务隆山断裂,是柴达木盆 地北缘断裂系的一个反冲断裂。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的变形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表现在褶皱变 形,褶皱变形与逆冲推覆变形相组合是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构造带现今构造变形的样式,这 种变形样式决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地震活动具有震级相对较小、频度较高的特点。 关键词:大柴旦地震,发震构造,锡铁山断裂,宗务隆山断裂,变形样式 Guihua CHEN, Xiwei XU, Ailan ZHU, Xiaoqing ZHANG, Renmao YUAN, Yann Klinger, NOCQUET, Jean-Mathieu, 2013. Seismotectonics of the 2008 and 2009 Qaidam Earthquakes and itsImplication for Regional Tectonics.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 87 (2), 618-628.
个人分类: 地震地质|2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