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师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当中国师道遭遇学术创新
热度 31 laserdai 2015-9-21 22:13
今天这里的热点是,中国某某大学某教员发公开信息,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一头雾水中,看到了一篇博文中交代清楚了来龙去脉( • 大学导师不能意气用事,更 。 。。 )。 原来是这位学生,以前读到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老师的大作十分佩服,后来读到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后拍案叫绝,于是前面两位老师的光辉形象顿时做鸟兽散去,不见踪影,并把感想简单发到微信的私人圈子中(不是公开发布)。 从学术方面看,这是正确的日常事务!阅读量增加,知识增多,必然有比较,必然有看法,跟个人身份没有任何关系,不管你是学生还是教师,甚至教授。 比如,今天我跟某位博主也有类似的讨论: 某博主:今年是国际光年,诺奖物理学奖会给光学吗? 去年诺奖物理学和化学都和光学有关(蓝光LED和超分辨成像)。今年还会吗?如果给光学,可能是什么? 10年前,物理学奖给了量子光学和飞秒激光频率梳。猜想今年会不会给阿秒attosecond呢?如果给阿秒,加拿大NRC的Paul Corkum和在德国工作的匈牙利籍Ferenc Krausz最有希望。 我评论:个人认为,阿秒attosecond没有任何希望拿奖,纯粹是个技术工作,来源于高次谐波,当年silbert的自动锁模也是一个突破性新技术。 博主回复:一猜老戴就不赞成给。高次谐波截止波长公式中有一项,是3.17*有质动力势。这个公式显示了高次谐波截止波长和激发脉冲的波长及功率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个公式是Corkum发明的;另外,高次谐波产生的是一系列阿秒脉冲,独立的单个阿秒脉冲的产生、分离和测量是需要新技术的,这个应该归功于Krausz。 反正这里表明,我们意见非常不同! 但是,遇到中国师道就不同了。所谓中国师道,就是绝对尊重老师,凡是老师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凡是老师教过的都要牢牢遵守。因此,按照这个中国师道,这位学生就只能说 大阎**教授、人大韩**老师的大作非常好非常棒,尽管实际上这两人大作其实很平庸,没准很垃圾,或许几年后被人指出来抄袭。 真正的科技创新就要求用挑剔/批评的眼光看待已有的成果/结果,争取发现不足/缺陷进行改进,甚至重大原始创新。但是如果遭遇到中国师道,就不能对以前的成果/结果进行挑剔/批评,从而创新也就根本没有希望。 这就是摆在面前的血淋淋的现实。所以,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科技的创新道路还是非常远的。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140 次阅读|7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