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颈椎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关于显示器的放置高度的一些建议
aumin 2012-3-16 09:18
据调查,我们现在的电脑显示器在桌面上的高度99%以上放置都过低,人自觉不自觉的就低下了头,这时颈椎就失去了正常的生理曲度,久而久之就造颈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或组织脱水,而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按人的正常生理位置放置的还不足1%,调查的105人中有83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而且趋向年青化,大约占被调查人总数的80%,有的症状明显,更甚者则造成颈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有的压迫神经引起上肢或手臂发麻,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等等一系例病症. 根据人体的生理状态,显示器的最佳高度应为电脑显示器中心水平线与人端坐时眼睛等高 , 这个高度是经过实践得出的,我认识一位朋友,在电脑公司工作,在我的提议下调整了他们行所有的电脑高度,过去曾经有颈项疼痛的,有不少都明显好转,有的症状还缓解了,也再不去医院吊脖子,也不去推拿按摩了,所以一定要调整好电脑显示器的高度,屏中心应与人眼水平等高,虽然不能绝对,至少98%适合正常人的生理特点。中老年朋友更应调整显示屏的高度. 如果每天都泡在电脑前达到5小时,不消半年,颈椎就会明显劳损。久而久之,很难收场(这种病根作下后,恢复是付出更多疼痛、金钱和时间) 。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一定接受这个忽略的知识!! 升高电脑显示器高度对颈椎病防治的影响 http://www.starlunwen.net/linchuangyixue/98201.html   【摘要】目的:观察升高电脑显示器对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日常生活工作伏案或电脑使用时间较长(四小时以上),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治疗期间不减少工作时间升高显示器组)和对照组30例(不减少工作时间不升高显示器组),给予相应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升高显示器)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不升高显示器)缩短,且临床治愈后复发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升高电脑显示器(显示器水平中线与双目水平视线一致)可以降低颈椎发病率。   
12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的骗局例之二: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椎病
热度 10 liuliangyun 2011-12-20 13:48
我出生于农村,对中医在乡村之祸害体同身受。 我母亲近 2 年来受苦于颈椎病折磨,我多次叮嘱告诫过她不要相信什么偏方治疗。事实上她对我的叮嘱也是重视的,但也有受不住诱惑的时候。 2 月前,听人传说什么医生很神,采用放血疗法,放出些黑血出来后,就能根治颈椎病,并打电话告我想去看看。结果我哥哥陪她去看了一下,把她老人家吓回来了,跟我说 很脏、很乱的环境,还有不少求诊者 。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一个滥用的例子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 1799 年 12 月 14 日华盛顿生病,发烧之外还有呼吸困难,他的管家和医生在一天之内先后分四次给他放血,总共放掉了 2.5 升左右,当天晚上华盛顿就逝世了。据后人研究华盛顿患的不过是普通的喉与气管的感染,要不是放血过多,是不至于送命的。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质疑放血疗法,有用还是有害? 放血疗法在西方基本淘汰了 200 多年了,又流行于现代中国乡村,真是悲哀。 提醒:谩骂及胡搅蛮缠的非实名贴,会被打扫的。 http://www.cnzhui.com/html/2011/jzbzl_0728/1126.html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椎病 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广泛流传于民间。这种治疗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疾病,用锋利的三棱针刺入“络脉”(体表浅静脉),使之流出适量血液,达到治疗目的。 颈椎病 时,颈椎间盘的进行性退变及椎骨的增生,压迫和刺激周围组织及神经血管,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和水肿,出现头晕,颈肩部酸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刺血的目的在于疏通血脉,消除瘀滞,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局部营养代谢,缓解麻痛等症状。 常选用太阳、尺泽两穴刺血,治疗数次,间隔1~2周。如疗效不明显,病人体质强健的,可适当增加刺血次数。 http://baike.baidu.com/view/623215.htm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 内经 》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89564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调查称超八成国内大企业员工健康出现问题
xuxiaxx 2011-10-31 09:00
卫生部宣教中心昨天(2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八成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仅有5.8%的员工自称没有工作压力。 此次调查人群以中青年员工为主,他们是企业的主要劳动力。调查显示,颈椎病、腰椎病、肠胃病和脂肪肝是目前威胁员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己没有压力,但解压方式单一,近60%的员工选择休息睡觉解压。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三餐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经常连轴转和久坐不动。 此次调查活动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直接针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自5月6日启动以来,已走进30座城市的50家全国500强企业,其中国企24家,私企19家,外资企业7家。 调查发现,人们的“知”与“行”存在巨大断裂:调查人群专科以上学历超九成,对健康知识知晓良好,但每天坚持锻炼的员工只有6.4%,有超过八成的人遭遇过健康困扰,但采取措施的不到四成,近半数有健康问题者称“疾病不严重,拖拖无所谓”。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传播部主任宋军表示,企业应全面了解员工身心状况,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员工构建科学、动态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而非单一的员工体检。(记者白雪) 来源: http://health.gmw.cn/2011-10/30/content_2875483.htm
1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慢活族”成白领新时尚 对抗快节奏
dongzg101 2011-10-12 23:31
“慢活族”成白领新时尚 对抗快节奏 2011年10月12日 16:58 来源: 新民晚报 “我不要房,也不要车,只要你和我喝一杯。”近来,“慢活”风开始在白领间风行起来。他们反对快生活,提倡慢工作,慢运动,慢阅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下,以宁静对抗浮躁。 放慢速度,关注心灵成长,动手劳动,注意环保。在欧美国家,宣称自己是“慢活族”的人已达1/3以上,而“慢活”的最佳状态是该快则快,能慢则慢。放慢用餐速度、周末晒晒太阳、到图书馆看看书……你是否会偷闲找空慢慢做自己的事情? 绣花绣出了颈椎病 金桂 (职员) 我是个追求快节奏的人,以吃饭为例,一家人用餐,我第一个搁筷子;一个办公室的人用餐,我还是第一个吃完;外出学习,不认识的十几个人坐在一起吃饭,我仍然是速度冠军。吃饭慢则五六分钟,快则二三分钟就解决问题。我也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但习惯成自然,改了好多次,都改不过来。 那天在商场十字绣摊位前,一位淑女飞针走线的姿态触动了我。营业员小姐介绍说,十字绣起源于欧洲,贵族妇女们就用它来打发时光。现在,韩国的女孩全赶这个时尚,风行全世界。 于是,我开始绣起十字绣。这“慢生活”还真上瘾,中午休息,我快快地吃完饭,拿出十字绣飞针走线,该上班了都舍不得放手。回到家顾不得休息,就拿起来绣品“相面”。双休日,一坐4个小时,绣得眼发花,手发麻。一个大件作品成功之后,我信心倍增,又开始绣钱包,准备作为礼品送给朋友们。 有一天,突然脖子疼得像针扎,上医院拍片子,说是颈椎有问题,花了1000多元的药费。大夫说:“你们经常泡电脑的人,本来就缺乏锻炼,再过度低着头绣花,不但对颈椎不好,还费眼睛,快收手吧。” 我的“慢生活”就这样毫无结果地流产了。痛定思痛地反思,不是十字绣不好,而是我没有理解慢生活的精髓。所谓慢生活,不是单纯地选择慢方式,而是要放慢生活与工作的节奏,让从容与淡定成为习惯,让悠闲成为生活的主调。慢生活,慢在心态的平衡上——工作紧张了,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矛盾冲突了,别一条道跑到黑。所谓的休闲方式,喝茶也罢、绣花也罢、跳舞也罢,那都是为调整心态,强身健体服务的,不能成为新的累赘。 走了弯路以后,似乎开始了解“慢活”的真谛,腾出时间,适可而止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老公聊聊天,给家人做做饭……也许,这就是走向“慢生活”的开始。 1 2 3 4 相关新闻: 20110523时尚装苑:明星畅谈快节奏爱情 米蒂喜欢快节奏的歌曲崇拜中国时尚明星 鲁必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慢活族 慢活 慢生活
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臂疼痛和颈椎病
热度 8 sstone2009 2011-5-13 17:54
上午我坐骨科专家门诊,有一个患者是本院退休职工,女性,57岁,“左前臂疼痛半月”就诊,前几天我们骨科有医生看过,给了局部使用的止痛药,没有好转。我查了查,像是颈椎的问题,拍了X片,果然颈6、7间隙变窄,于是嘱她进一步做MRI检查。她说,下周查,然后再让我看。 初步的诊断意见:颈椎病。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429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对一位医生的印象
热度 1 wenfengzhao 2011-5-7 23:04
第一次对北医三院骨科王超主任的印象是看到他写的会诊意见,一笔一划、中规中矩,不像是在写会诊意见,而是在练习书法,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或者是大牛医生就是这样子吧。 今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王超主任的博客,Title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的专业是颅椎外科,专治上颈椎(也称高位颈椎、第1、2颈椎、或寰枢椎)病损。对发生于颈3以下的颈椎病,我没有什么经验,请不要挂我的门诊号,以免令您失望。——王超”。第一感觉,好人啊!这样对待病人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王超主任的博客http://www.bysyguke.com/user_photo.asp?u=wangchao
4266 次阅读|1 个评论
2-5-2011 随笔
wangyl2117 2011-5-2 14:54
最近后背疼的有些厉害,有点担心自己 刚刚叫朋友Allen开车载我去买菜 只是转了一圈而矣,就感觉有点累 可能是颈椎病犯了 这几天睡的比较晚,睡的比较沉,但似乎梦多了 昨晚,跟哥哥打电话,讲到很晚 最近妈妈的病有些严重了,很是担心 上次去长春,本想好好检查一下的,姑姑家的姐姐找了最好的专家就妈妈的病情咨询了一下,说不用检查了,就是心衰,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当时我担心极了,心很痛。大夫说不是做支架能解决的,只能是好好地静养。 想想妈妈辛苦一辈子,生活好了,她却病了 每每想起,我就不能自抑,本来去年就可以出国的,可是妈妈的状况很是不好,所以,没走,一直拖到今年 想想做儿女的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妈妈总是为我们考虑,怕花钱,说我们赚钱不容易,孩子又小 每次买给她的东西从来不告诉她多少钱,即使那样,她依然不舍得这不舍得哪的 妈妈常说,人老了,最难过了,儿女都在外面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打拼着,面对着诸多压力 想想就心痛 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看病和住房是老百姓最怕的事情,最放不下的事情,怕生病,怕去医院 听妈妈说,家里邻居竟然两了两份低保,而且并不符合低保的要求;还有个邻居常常把公家的东西拉回家用,这是个如何的社会呢?大的小的,只要是官,就要贪点。有谁在为老百姓做事呢?最苦的是老百姓,小平民。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官者天下。 就拿家里的房子来说,政府说了要改造,集体搬迁,于是四年前就收了房票,可至今楼虽然盖好了,却分不到手。可笑的是要求去抽号,30个号有20个号是空号,可笑吧。拿到的乐了,拿不到的就只有等,等到何时不得而知。 担心妈妈,有时会害怕。昨晚跟哥哥也聊了好久 在此为妈妈祈祷!祈祷妈妈长命百岁!祈祷上苍,让妈妈好起来!
2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治颈椎病的药方
xupeiyang 2011-4-29 08:14
威灵苁蓉汤(丸)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个人分类: 长寿秘诀|1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您了解胸廓出口综合症吗?-需要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的疾病?
spinedoctor 2011-4-17 22:58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考虑是由颈椎疾病,臂丛或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血管疾病,心、肺、纵隔疾病等疾病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主要症状为神经压迫,手臂内侧感觉异常、木、麻、疼。胸廓出口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综合症。 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贺永雄   胸廓出口上界为 锁骨 ,下界为第一肋骨,前方为肋锁韧带,后方为中斜角 胸廓出口综合症 肌。臂丛血管神经经肋锁间隙到达腋窝三角底部,任何可使胸廓出口通道狭窄的原因均会导致神经血管压迫而产生症状。其中骨性卡压包括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一肋骨变异及锁骨骨折后骨痂形成等。软组织因素包括异常纤维束带、Sibson氏筋膜、斜角肌、锁骨下肌、 胸 小肌等先天性或后天性改变。Forlada等在解剖研究时发现肩胛横韧带和第一肋骨之间有一块多余的肌肉称为后锁骨下肌,该肌肉也可能是引起TOS的一个原因。此外,臂丛神经先天性变异、颈肩部的急性牵拉伤、长期的姿势不良、颈肩部的肌肉失衡、巨乳、肥胖等也是引起TOS不可忽视的因素。将TOS分为臂丛上干型、下干型和混合型三大类。以往多认为下干型TOS的病理基础是斜角肌三角的下方第一肋抬高或是前中斜角肌在第一肋上的止点部位宽大或呈弓形向上卡压T1和C8神经根。而陈德松等在解剖研究时发现T1神经根或臂丛下干在小斜角肌近段起源的腱性组织上跨过,因此认为小斜角肌的腱性纤维是臂丛下干或T1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同时他们发现前中 斜角肌 在C4、C5横突前后结节的交叉腱性起点是C5、C6,有时包括C7神经根或臂丛神经上干的原因。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病因学压迫神经和/或因管的原因有异常骨质,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两叉畸形,外生骨疣,外伤引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头脱位等情况。此外有斜角肌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变狭窄,产生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此外上肢正常动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颈部伸展,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深吸气等也可使肋锁间隙缩小,神经和 血管 受压迫的程度加重。发病机理胸廓上口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1肋骨,前方为肋锁韧带,后方为中斜角肌。上述肋锁间隙又被前斜角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与锁骨下肌之间;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则位于前斜角肌后方与中斜角肌之间。病理改变神经受压损伤常为假炎性肿胀样,感觉纤维最先受累,运动神经仅在晚期出现受压。此症状严重,较难恢复。神经受压时间过久则会通过交感神经导致血管舒缩障碍。锁骨下动脉血管壁可发生改变, 动脉 外膜增厚,间质水肿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内血栓形成。早期血栓为纤维素血小板型,可出现雷诺氏(Raynaud)现象。交感神经纤维收缩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静脉在过度外展或内收时受到压迫,可观察到 血液 逆流停滞和外周静脉压上升,压迫消失后恢复正常。静脉壁反复损伤可发展类似炎症后纤维化样改变,静脉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状态,且口径明显减小,形成侧支循环。早期发展趋势为静脉血栓,如侧支循环尚未形成,则可引起指端坏死改变。分为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也有神经和血管同时受压。   压迫神经和/或因管的原因有异常骨质,如 颈肋 、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 胸廓出口综合症 1肋骨或锁骨两叉畸形,外生骨疣,外伤引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头脱位等情况。此外有斜角肌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变狭窄,产生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此外上肢正常动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颈部伸展,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深吸气等也可使肋锁间隙缩小, 神经 和血管受压迫的程度加重。   胸廓上口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1肋骨,前方为肋锁韧带,后方为中斜角肌。上述肋锁间隙又被前斜角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与锁骨下肌之间;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则位于前斜角肌后方与中斜角肌之间。   神经受压损伤常为假炎性肿胀样,感觉纤维最先受累,运动神经仅在晚期出现受压。此症状严重,较难恢复。神经受压时间过久则会通过 交感神经 导致血管舒缩障碍。锁骨下 动脉血管 壁可发生改变,动脉外膜增厚,间质水肿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内血栓形成。早期血栓为 纤维素 血小板型,可出现雷诺氏(Raynaud)现象。交感神经纤维收缩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静脉在过度外展或内收时受到压迫,可观察到血液逆流停滞和外周静脉压上升,压迫消失后恢复正常。静脉壁反复损伤可发展类似炎症后纤维化样改变,静脉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状态,且口径明显减小,形成侧支循环。早期发展趋势为静脉血栓,如侧支循环尚未形成,则可引起指端坏死改变。   分为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也有神经和血管同时受压。   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也可在上肢、肩胛带和同侧肩背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   动脉受压有手臂或手的缺血性疼痛、 麻木 、 疲劳 、感觉异常、发凉和无力。受压动脉远端扩张形成血栓使远端缺血。静脉受压有疼痛、肿胀、痠痛、远端肿胀和紫。   颈三角间隙,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两边为前、中斜角肌,底边为第1肋骨,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丛该间隙穿过。因此臂丛在其行径中可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骨锁骨,胸小肌间隙这些结构对其产生压迫,任何原因所致斜角肌挛缩(如先天性、缺血性、损伤性及神经刺激性)均可造成斜角肌间隙的狭窄及第一肋骨的抬高,从而引起臂丛受压。第一肋骨的抬高或增生(如肿瘤,骨痂)可造成肋锁间隙狭窄,压迫臂丛,尤以压迫下干为显著。锁骨增生或锁骨下肌肥大也可造成肋锁间隙狭窄而压迫臂丛。   根据病史、局部体检、胸部和颈椎X线摄片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一般可以明确 胸廓出口综合症手术 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应考虑颈椎疾病,臂丛或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血管疾病,心、 肺 、纵隔疾病。疑有 心绞痛 病例需作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由于TO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与多种神经卡压症(如肘管)及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等症状相似,因此一种检查方法无法满足需要。皮肤痛阈试验和两点辨别试验用于对中、晚期病人的诊断,而症状激发试验是最主要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Adson试验、Wright试验、Moslege试验、Roos试验等。一般认为最可靠的是Roos试验,即患者双上臂抬起,前臂屈曲90°,肩外展外旋,交替握拳与松开,若3min内一侧产生疼痛或不适而被迫下垂为阳性。而Gillard等则认为Adson试验最有诊断价值,他发现在TOS患者中Adson试验的阳性率达85%。单一试验均存在大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联合几种试验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由于远端神经受压后可能会使近端神经对外压的耐受力降低,因此肢体远端的神经卡压(如肘管等)应警惕为TOS的早期信号。郑晓君等在20例TOS的肌电图检查中发现3例合并有腕管,2例合并有肘管,1例合并有腕尺管。因此在诊断神经卡压时应注意对神经容易受到卡压的部位进行检查,以排除双卡或多卡的可能。部分TOS患者感到颈肩胛区疼痛不适,这似乎难以用神经血管受压来解释。Mackinnon等认为这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某种特定的 姿势 ,导致部分肌肉过度使用,而相应的另一部分肌肉则废用,产生了一种肌肉失衡状态所致。陈德松等[8]则考虑这和C5神经根及肩胛背神经的卡压有关。   影像学检查 X线 颈椎片和胸片可以排除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锁骨、第一肋骨畸形或其它骨性病。多普勒超声可以发现血管受压狭窄。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狭窄和受压的部位。 CT 和 MRI 是一种敏感且无侵害性的方法,对TOS的确诊有一定帮助。Bilbey等报道了60%TOS患者CT检查有异常发现。Akal等报道了3D-CT可以发现胸廓出口处的狭窄,有效显示胸廓出口处各结构的关系。Xavier等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MRI对确定神经血管卡压部位和引起卡压的原因有帮助。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在TOS的早期无特殊价值,可能会出现F波延长, 胸大肌 其它常常无异常发现。晚期如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在锁骨部减慢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体感诱发电位(SSEPs)曾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敏感的检查手段。Machleder等报道74%的TOS患者SSEPs有异常发现。但是Yilmaz等通过研究发现SSEPs对TOS的诊断无用。Misawa等提出用磁场刺激臂丛神经后测量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的动作电位潜伏期有助于诊断TOS,他们在锁骨上窝处用8字型线圈产生的 磁场 刺激TOS患者的臂丛神经后发现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 徐雷 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运动诱发电位对诊断TOS敏感准确,而且对早期TOS诊断有所帮助。   颈部局封试验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抵颈5的横突后结节,将0.5%布比卡因2ml 曲安奈德液2ml的 混合液 缓慢注入,如1~2min后症状明显减轻、肌力增加、感觉改善则常常提示是TOS或颈神经根软组织卡压。   总之,TOS的诊断比较困难,尽管新的检查方法不断出现,但主要还是依靠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程度,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检查才能得出综合性的判断。   主要是与颈5、6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常规用0.5%布比卡因2ml加曲安奈 胸廓出口综合症 德2ml于颈外侧压痛点(常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对颈椎横突穿刺,回抽无血后缓缓注入,若1min后患者感觉肌力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正常鵻,可证实颈56神经根受压是健康搜索在椎间孔外是肌性的而鵻不是骨性的必须注意的是鵻脊髓受压型颈椎病也可同时伴有椎孔外神经受压如在术前能诊断清楚。在颈椎病手术中鵻一并切断前、中斜角肌健康搜索在颈56神经根旁的起始纤维,可能就避免了术后颈部仍然疼痛不适鵻的情况。   胸廓上口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1肋骨,前方为肋锁韧带,后方为中斜角肌。上述肋锁间隙又被前斜角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与锁骨下肌之间;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则位于前斜角肌后方与中斜角肌之间(图1)。图1斜角肌与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之间解剖(已切除锁骨)。   神经受压损伤常为假炎性肿胀样,感觉纤维最先受累,运动神经仅在晚期出 胸廓 现受压。此症状严重,较难恢复。神经受压时间过久则会通过交感神经导致血管舒缩障碍。锁骨下动脉血管壁可发生改变,动脉外膜增厚,间质水肿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内血栓形成。早期血栓为纤维素血小板型,可出现雷诺氏(Raynaud)现象。交感神经纤维收缩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静脉在过度外展或内收时受到压迫,可观察到血液逆流停滞和外周静脉压上升,压迫消失后恢复正常。静脉壁反复损伤可发展类似炎症后纤维化样改变,静脉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状态,且口径明显减小,形成侧支循环。早期发展趋势为静脉血栓,如侧支循环尚未形成,则可引起指端坏死改变。分为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也有神经和血管同时受压。   (一)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 手指 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也可在上肢、肩胛带和同侧肩背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   (二)动脉受压有手臂或手的缺血性疼痛、麻木、疲劳、感觉异常、发凉和无力。受压动脉远端扩张形成血栓使远端缺血。静脉受压有疼痛、肿胀、痠痛、远端肿胀和紫绀。   首先确定神经受压多发生在尺神经 分布区 。动脉受压有桡动脉和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锁骨上和腋部听到杂音。静脉受压有静脉怒张,远端浮肿及紫绀。下列检查方法对确诊有一定帮助。   1.上肢外展试验 上肢外展90°,135°和180°,手外旋,颈取伸展位。使锁骨下神经血管紧束压在胸小肌止点   下方和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处,可感到颈肩部和上肢疼痛或疼痛加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压 下降。   2.0kPa(15mmHg),锁骨下动脉区听到收缩期杂音。   3.Adson或斜角肌试验 在扪及桡动脉搏动下进行监测。病人深吸气、伸颈,并将下颌转向受检侧,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发现。   4.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分别测定胸廓出口, 肘部 ,前臂处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胸廓出口为72m/s,肘部55m/s,前臂59m/s。胸廓出口综合征病人胸廓出口尺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至32~65m/s,平均为53m/s。   5. 多普勒 超声检查和光电流量计检测 作为估计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血管受压检查方法,但并非特异检查方法。但可排除血管疾病。根据术前和术后血流情况,估计手术疗效。   6.选择性血管造影 用于严重动静脉受压、合并动脉瘤、 粥样斑块 、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以明确病变性质和排除其它血管病变。   胸廓出口综合症分为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 ,也有神经和血管同时受压。(一)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也可在上肢、肩胛带和同侧肩背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锁骨下动脉血管壁可发生改变,动脉外膜增厚,间质水肿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内血栓形成。早期血栓为纤维素血小板型,可出现雷诺氏(Raynaud)现象。交感神经纤维收缩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静脉在过度外展或内收时受到压迫,可观察到血液逆流停滞和外周静脉压上升,压迫消失后恢复正常。静脉壁反复损伤可发展类似炎症后纤维化样改变,静脉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状态,且口径明显减小,形成侧支循环。早期发展趋势为静脉血栓,如侧支循环尚未形成,则可引起指端坏死改变。   临床表现常见于中年 妇女 ,20~40岁占80%,多有颈部外伤史。临床症状差异很大,且不持续,一般体检往往正常,故需对患者上肢作全面的 检查 (包括运动和感觉)。根据卡压部位以及受压迫的是神经还是血管,其临床表现不一。最典型的是臂丛神经下干受压型,主要表现为患肢酸痛、不适、无力、怕冷,手部麻木。 体检 可发现患肢肌力稍差,手尺侧特别是前臂内侧针刺痛觉明显改变,亦可能出现大小鱼际肌萎缩。上干受压时则主要表现为肩外展、屈肘无力,肌力减退,常伴有肩颈部疼痛不适,但被动活动正常。锁骨下动脉受压时可出现患肢发凉、苍白伴麻木、无力。锁骨下静脉受压时患肢肿胀,手和前臂可青紫。交感神经纤维受压,除上肢有酸痛外,还常有雷诺现象,表现为 肢体 苍白、发绀,亦有患者表现为双手大量出汗。此外,还有部分TOS患者以心前区刺激、颈肩部不适为主要表现。   1.病史及症状   (1)既往史:大多数患者均有较长健康搜索的颈肩痛病史,并作为颈肩病或 肩周炎 治疗者曾收治一批长期被误诊的病例其中近半数被误诊为 颈椎病 另有2/5患者被误诊为肩周炎及肩关节冲击症。   (2)主要症状:本病的主要表现为颈肩部酸痛和不适可向肩肘部放射患肢无力健康搜索,患者睡觉时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可伴有头晕、 耳鸣 等症。   ①首诊时间:约30%的病例是在发病1年之内来诊健康搜索半数患者在1~2年来诊另有20%患者超过2年来诊。   ②发病肢体:以非优势手多发,占2/3以上。   ③发病特点:急性发病者占55%健康搜索慢性发病约占45%。   ④疼痛性质鵻:均与体位关系密切,95%的患者呈间断性发作。   ⑤其他症状:几乎全部病例均有颈肩背部的异常、不适感约半数伴有疼 胸廓出口综合症 痛。此外几乎95%的病例在睡觉时感到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同时伴有肩上举无力少数患者可出现耳鸣、头昏及屈肘无力感。   2.检查和体征检查时应仔细观察体形、姿势双肩的对称性及患侧上肢健康搜索是否有 肌萎缩 ,仔细检查颈部、肩部健康搜索是否有压痛点,检查上肢的肌力肌张力感觉及尺桡动脉搏动的情况,常规做AdsonWrightRoos试验健康搜索。   作者发现,几乎全部病例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压痛,另有半数于肩胛骨内上角内侧有压痛三角肌区及上臂外侧感觉减退者占80%以上鵻,其中15%伴有前臂内侧感觉迟钝健康搜索另有半数病例肌力减弱,主要为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并出现肌萎缩征健康搜索   3.特殊试验   (1)Adson试验:15%~20%阳性   (2)Roos试验:阳性率与前者相似。   (3)Wright试验鵻:80%患者出现阳性结果。 手术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经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尺神 胸廓出口综合症 经传导速度经过 胸廓 出口低于60m/s者;血管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和 静脉 明显狭窄受阻者;局部剧痛或静脉受压症状显著者。   手术原则:解除对血管神经束的骨性剪刀样压迫,必须截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形并发症。   手术方法:(一) 腋下途径 :全麻或高位硬膜外 麻醉 ,斜卧位,患肢抬高45°,抬举上肢后在 腋毛 下缘第3肋骨水平作长6~7cm横行切口;在胸大肌和 背阔肌 间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离至腋窝顶部,在第1肋骨上缘见到神经血管束;抬举上肢使血管神经束离开第1肋骨,切断前斜角肌,切除第1肋骨和骨膜,前端至肋软骨,后端至横突,术毕检查骨残端有无压迫臂丛;此手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但显露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彻底。   (二) 肩胛旁途径 :全麻下侧卧位,患肢向上。切口起自高位肩胛骨旁区,沿肩胛骨内方向下绕向腋部。切断背阔肌,菱形肌和前锯肌。将 肩胛骨 向上向外撑开,切断中斜角肌纤维,显露第1肋骨。切除第2肋骨后段,增加对第1肋骨显露而对第2肋间神经起减压作用。对颈椎侧凸或圆椎胸也起到扩大胸顶空隙作用。切断第1斜角肌和第1肋骨全长,而对骨性异常如颈肋、椎体横突过长及异常纤维束带等均应切除,此手术切口较大,术毕时需仔细止血防止血肿后机化粘连。此切口能满意截除第1肋骨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适用于再次手术病人。缺点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手术并发症有损伤胸膜引起气胸,术中牵拉臂丛引起手臂麻木无力或术后 血肿 的感染。术后约有90%以上的病例 症状 消失。   (三) 切除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处于一个不易到达的部位,显露较困难。切口选择应根据病因、瘤体大小和部位而定。一般而言,锁骨下动脉第二、三部的动脉瘤,可通过锁骨上横切口显露;但对第一部的动脉瘤,必须加作切口或另作切口,否则无法获得良好的近端控制。右侧者须作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左侧者可作胸部后外侧第4肋间或前胸第3肋间切口。数例手术系采取颈胸联合切口。其法将颈部切口在内侧向下弯转,经胸骨柄至第2肋间平面再转向外侧,劈开胸骨柄至第二肋间平面,由该肋间进胸。常须再切断锁骨中部,将整块组织向外翻转,显露 动脉瘤 及其近、远端动脉。   动脉瘤切除后,极力争取重建。视方便用人造血管或大隐静脉均可,注意保留椎动脉;如其已受瘤体牵累,可在切断后再植;如术前造影证明对侧椎动脉灌注为主,则患侧椎动脉不必重。Dougherty等1995年报道的1例手术,切除第一部锁骨下动脉 瘤 后,远段动脉与左侧颈总动脉作端侧吻合,免除了移 植物 的应用,效果良好。该氏并认为肩锁部侧支循环丰富,动脉瘤切除后单纯结扎而不加重建,也不致发生严重后果。提出对于锁骨下动脉瘤,重建仅是一个次要追求的概念。对此仅供读者参考。 胸廓出口综合症 按多组病例综合统计,锁骨下动脉瘤单纯结扎瘤体近、远端者,75%病人无循环障碍,25% 病人 有“ 跛行 (claudication)”表现,意为有上肢功能障碍。3例手术中,有1例作近、远端动脉结扎,切开瘤体,囊内缝扎各分支开口,未作重建。术后无任何动脉灌注不足的表现。   术后并发症:   1.伤口渗血;   2. 气胸 ;   3.乳糜漏和淋巴积液;   4.术后颈部不稳; 保守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和初发病人,方法有:   保守治疗如患者症状轻,无神经损伤症状可采用保守治疗。其目标是增加胸廓出口处的空间,恢复颈肩部肌肉的平衡。首先要对疾病进行说明并作生活指导以消除患者的不安避免做使症状恶化的动作(如持重或上肢上举等);其次需通过体态训练纠正病人的不良姿势(如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用橡皮带悬吊患肢等),不良姿势的改善可使肋锁间隙扩大及臂丛神经松弛;最后还应进行肩胛带周围肌肉的强化 胸廓出口综合症 训练,以提高肌肉的持久力。另外,同时可应用热疗法、口服神经营养药、颈部痛点局封等方法。保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Landry等报道了78%的患者保守治疗后可以重新工作,和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因此多数学者提倡对早期TOS患者行保守治疗,但Novotny等认为由于保守治疗时间较长,很多患者没有时间或没有良好的治疗条件,所以TOS一旦确诊就应早期 手术 。   手术治疗如果TOS患者症状过于严重无法忍受保守治疗或者保守治疗失败则可进行手术松解。手术方法包括颈肋切除、第一肋切除、前中斜角肌切除、斜角肌切除合并肋骨切除等。手术路径有经腋、锁骨上、锁骨下、经胸或联合切口,根据医生的习惯选择。Christian等认为切除颈肋时可通过锁骨上途径,因为该途径比较方便。而第一肋切除时可采取经腋窝进路,术后病人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各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仍存在争议,Roos在1966年介绍的经腋路第一肋切除术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但Mackinnon等则倾向于采用经锁骨上入路,因为不但便于松解斜角肌,而且切除第一肋时可以清楚的暴露臂丛下干和C8T1 神经根 ,使其得到有效的 保护 ,过长的颈7横突也可以方便的切除。而Ernesto则认为经腋或锁骨上第一肋切除时往往不能彻底切除第一肋,因此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路径,在经腋入路的基础上联合肩胛后小切口,不但可以避免损伤胸廓出口处的其它重要 结构 ,亦可完整切除第一肋。陈德松等从影响美观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颈根部沿颈横纹的小切口,长度不超过5cm。通过该切口可以顺利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同样达到手术操作的要求,而对患者的美观影响却很小。但在该小切口作颈肋或第一肋切除则难度很大。   血管型TOS尽管不多,但多数需行手术松解。静脉型TOS血栓形成可局部取栓,早期切除第一肋、前斜角肌和肋锁韧带,术后无需长期抗凝。动脉性TOS也应切除第一肋,发生栓塞或动脉瘤形成时可行动脉旁路术。对有灼性 神经痛者可联合交感神经切断术。由于手术只是解除了神经的压迫,对颈肩胛区的肌肉失衡无改善,所以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行肩胛带肌群力量练习,以恢复颈肩胛区肌肉的 平衡 。手术松解后多数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Sanders等回顾了TOS患者手术治疗的 效果 ,认为斜角肌切除、经腋第一肋切除、锁骨上第一肋切除效果相似,早期可达90%,15年后仍有65%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效果。Fulford等报道了6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91.5%症状改善,其中61.5%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年后74%症状改善,其中58%症状消失。   影响手术效果的 因素 众多。Axelrod等 总结了170例因臂丛受压导致症状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他发现严重抑郁、未婚、高中以下学历均与手术失败有关,而手术效果与症状的持续时间、术前检查结果、年龄、性别及工作种类无关。心理和社会经济特点也可能影响手术治疗的 成功率 。因 胸廓 此在行手术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病例。   血管型TOS尽管不多,但多数需行手术松解。静脉型TOS血栓形成可局部取栓,早期切除第一肋、前斜角肌和肋锁韧带,术后无需长期抗凝。动脉性TOS也应切除第一肋,发生栓塞或动脉瘤形成时可行动脉旁路术。对有灼性神经痛者可联合交感神经切断术。由于手术只是解除了神经的压迫,对颈肩胛区的肌肉失衡无改善,所以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行肩胛带肌群力量练习,以恢复颈肩胛区肌肉的平衡。手术松解后多数 患者 可取得较好效果。Sanders等回顾了TOS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认为斜角肌切除、经腋第一肋切除、锁骨上第一肋切除效果相似,早期可达90%,15年后仍有65%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效果   氢化可的松治疗胸廓出口综合症   服用方法:   左或右锁骨上窝压痛区注射1% 普鲁卡因 5ml加 氢化可的松 1ml注入局部肌肉内;   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   局部肌肉有劳损史者效果明显。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病程长,且术前因误诊或进行保守治疗效果差,因此,患者难免有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或者对手术及后有顾虑。故术前应针对患者的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 ,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以及清醒状态下施行因体位造成的不适等,予以耐心解释,取得信任和配合,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和术后治疗。值得重视的是,术后2天内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肌力增强、感觉恢复。但由于手术导致的创伤反应,术后局部出现 水肿 ,肿胀的组织则对神经和血管产生压迫,于术后3-7天会重新出现术前症状甚至加重,一般术后2周水肿方可逐渐消退,症状逐渐缓解。因而在创伤反应阶段,患者对手术疗效产生怀疑,出现焦虑、消极情绪。另外,约30%患者术后还需进行不同的辅助治疗,如局部封闭、理疗、肩带肌肉锻炼的体疗和颈部牵引等。所以再次向患者阐明术后症状出现反复的原因,充分调动其主动能动性,配合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显得异常重要。 康复护理  臂丛神经卡压后依据受压部位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各异。如压迫上臂丛神经主要表现为肩外展和屈肘功能障碍,压迫下臂丛神经主要表现为手指不能伸屈,而肩、肘、腕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全臂丛神经压迫表现为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关节主动活动功能丧失。神经不仅支配肌肉组织的运动,还对肌肉组织有营养作用。因此,神经卡压后会不同称度地引起所支配肌肉的萎缩,从而使肌力减退,若压迫因素持续存在,则肌肉最终会纤维化而失去收缩功能。胸廓出口综合症的病人一般病程较长,伴有上肢肌萎缩。手术松解去除了压迫因素,但欲恢复肌力还需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术后的功能锻炼应根据压迫臂丛神经的不同部位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案,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目前主张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有条件者可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抗阻力运动训练是加速肌力恢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如压迫上臂从以训练肩外展上举和肘屈功能为主,压迫下臂丛主要训练手指的屈伸、内收、外展以及对指对掌等,全臂丛神经压迫还需加强屈伸肘及腕关节的背伸与掌屈活动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反复出现,可辅助物理疗法如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等。也可使用消炎剂,肌肉松弛剂等改善患者症状,以达到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恢复肌力的目的。   避免用肩扛重的东西,因这样会压迫锁骨,且增加在胸出口上的压力。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使肩部肌肉强壮。下面介绍四个练习,每日每种练习各做10次,重复两次。   1.在角落伸展:站在角落里,大约离开一英尺左右,两手放在两面墙壁上。身体向角落靠,感觉到脖子有牵拉为止,坚持5秒钟。   2.脖子伸展:左手放在后脑勺上,右手放在背后。用左手将头部向左肩靠,右边脖子有牵拉感为止,坚持5秒钟。换手再向相反的方向练习。   3.肩关节活动训练:耸肩,然后向后、向下运动,类似 肩关节 做圆弧形运动。   4.脖子收缩:向地笔直地昂起头,保持下颚位置,坚持5秒。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8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生笔记》之理疗动作来缓解治疗身体疼痛----from《百科全说》
rain871 2011-4-17 20:37
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还会影响到内脏 扁平足 可能会导致腰的退行性病变、骨刺和颈椎病等;扁平足可能会导致骨折;还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变形;扁平足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改善; 扁平足产生原因:(1)遗传;(2)运动不够;(3)小时候鞋子穿得不正确。 小孩子不要常穿有气垫的运动鞋;扁平足的人可以在鞋内垫可以给他足够承托力的鞋垫; 扁平足的人可以选择承托力好、鞋帮稍高点的鞋; 扁平足理疗动作可以缓解足部压力,普通人也可以做:脚趾夹毛巾的动作可以缓解扁平足的不良状况,锻炼足部肌肉 太高的高跟鞋对足弓、腰、骨盆都不好 膝盖痛 的原因:(1)体重过重;(2)关节退行性病变;(3)关节炎 微蹲马步动作 可以锻炼股四头肌,促进膝盖附近的血液循环:第一次做三分钟,以后循序渐进(注意事项:(1)膝盖疼的人不要蹲得太低,要适度;(2)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做最佳) 膝盖痛的人应注意:(1)保暖;(2)不要给膝盖太大压力(如登山) 骨盆常出现的问题:(1)骨盆前倾;(2)骨盆侧位 女性骨盆不正 会影响:(1)生育;(2)生理期 自测骨盆不正的方法:把手放在髋骨最高点,看两只手是否在一条水平线 矫正骨盆动 作有利于女性内分泌的调节,同时帮助减肥 矫正骨盆动作:交叉腿(两边都要做,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到10个深呼吸); 缓解痛经的动作,痛经时做可以缓解痛经,平时做时可以预防痛经,可以刺激整个生殖系统,起到很好的拉伸作用(这个动作男生也可以做,有利于前列腺系统):两腿弯曲向外分开,身体向前趴 啤酒肚不仅对肝、心脏不好,还会对腰椎造成影响 男生腰痛的发病率高的原因:(1)啤酒肚(2)吸烟(烟里尼古丁破坏了钙的吸收,因此会引起腰痛) 腰间盘突出 和 腰肌劳损 :(1)通过“ 小燕飞” 锻炼腰背部肌肉,手和脚都向外伸展,一次5到10个深呼吸;(2)还要锻炼腹部肌肉 腰有问题的人睡觉时可以在膝盖下垫个枕头以缓解腰痛(让腰肌放松) ;侧睡的时候在两腿间垫个小枕头,保持脊柱平直不侧弯; 腋下淋巴堵塞以后可能导致乳腺问题 做理疗动作可以激发身体抵抗力,增加免疫力 运动下颌关节可刺激血液循环,还能去皱,消水肿 长期的疲劳和姿势不正确就会造成肌肉不平衡和脊椎侧弯; 脊柱侧弯 的危害:腰痛、骨刺、驼背和压迫内脏----侧拉身纠正脊柱侧弯 治疗 肩周炎 动作:拿一侧肩膀对着墙,手往上爬 睡觉的时候将一条毛巾裹着放在颈下,有利于颈部肌肉放松
个人分类: 养生笔记|4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庆祝当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委员会青年委员
热度 1 spinedoctor 2011-4-13 22:30
2011年4月9日-10日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委员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第二届青年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281名专家出席参加,会议评选产生优秀论文18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同时从43名候选人中选出16名青年委员,此次我作为内蒙古唯一一名青年委员入选,并由于在大会作出的贡献获得大会颁发的最佳学术奖,并获得奖金500元。 会议地点 我的研究汇报 我(右)与学术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宇教授(左)合影 获奖证书 委员聘书 隋代建的赵州桥,历史悠久,质量保证(....非豆腐渣工程) 怒放的梨花 正赶上石家庄4月份梨花节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41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冬天预防颈椎病
热度 1 longfo 2011-1-18 21:34
冬天天气寒冷,容易引发颈椎病。 首先是很多人冻得缩脖子,天气寒冷,因为气温较低,皮肤感受到冷刺激以后会牵涉肌肉收缩,长时间缩脖子会导致肌肉劳损,导致酸痛,久而久之会导致颈椎骨骼的退变,引发颈椎病。 在一个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脖子会暴露在空气中,因为气温很低,导致肌肉收缩,长期如此也会导致肌肉劳损,引发骨骼疾病,导致颈椎病。 所以,冬季最好就是要确保颈椎保暖,这样可以很好的预防颈椎病。
1643 次阅读|1 个评论
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xupeiyang 2011-1-13 12:33
   坐车打瞌睡应护好脖子预防颈椎病    血压降不下可能因为颈椎病导致    视频:预防颈椎病的生活细节    冬季做好颈部保暖可预防颈椎病    洪昭光:简单运动口诀可改善颈椎病肩周炎    训练颈部肌肉柔韧性轻松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可引起耳鸣 炒盐热熨可缓解    做头手对抗性活动有助预防颈椎病    坐车打瞌睡应护好脖子预防颈椎病    年轻IT员工体检可增加血流变检查防颈椎病    医生详解疾病信号:晨起头晕或为颈椎病    颈椎病六种伪装:高血压伴发颈椎病常伴有颈痛    上班族切忌枕头过高需给颈部保暖预防颈椎病    专家提醒腕部疼痛也可能是颈椎病    常做转动乾坤操可治颈椎病    入冬后防治颈椎病的4大诀窍    白领常做米字操注意保暖有助预防颈椎病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咖啡与颈椎病基因与生物学研究的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0-12-10 16:23
博主:受 周公朴的博 文启发,刚才做了知识发现的分析,供大家研究参考。 喝咖啡与颈椎病 周公朴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236#t1 我的怀疑是:喝咖啡可能会引起颈椎疾病 我以前不喝咖啡,大约5-6年前,第一次喝咖啡时,觉得颈项后面两侧有分别有两股流上冲,至头顶后侧的两边,人不是变精神了,而是发困,有一种被麻醉的感觉。以后再喝咖啡的时候,脖子后面有流(也许是神经电流?)上冲的情况,慢慢就弱化了,现在基本没有了。这个不细说了。 关键是,喝了几次,感觉到脖子转动颈椎骨头就开始嘎嘎作响。一直到现在,不喝咖啡就好些,喝了咖啡转脖子的响声就大些,骨头之间的阻力也大些。怀疑喝咖啡会引起钙的流失。呵呵。也许是疑心病。 本周开始决定不喝咖啡了,等一段时间,再看结果。 如果有人有同样的感受,或者你正在做这项研究。希望我的陈述对你有帮助。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cervical spondylosis C-query: Coffee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0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4234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242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27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Rank Prob B-term 10.97bone mineral density 20.93moyamoya disease 30.90twin 40.83vitamin d receptor 50.83diabetes 60.79mri 70.78ct 80.73parkinson disease 90.73bone mineral content 100.72carpal tunnel syndrome 110.72hip 120.70e genotype 130.69meta 140.68diabetes mellitus 150.63axis 160.62neurofibromatosis 170.59bph 180.58apolipoprotein e 190.56pain 200.55cleft 210.48estrogen receptor 220.47nail 230.46osteo 240.45gtp binding protein 250.45cord 260.40kk 270.35proteoglycan 280.33candidate gene 290.33mass 300.33cholesterol 310.33men 320.33hole 330.30segment 340.29femur 350.25gas 360.25pth 370.24obesity 380.22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390.22sand 400.21ige 410.21weight 420.20rod 430.19blind 440.19hiv 450.18locomotor activity 460.17allele 470.16aaa 480.15fat 490.14fusion 500.13cyst 510.12lip 520.11sars 530.11hypertension 540.11nmr 550.10ant 560.10bar 570.09male 580.09phospholipase 590.08rf 600.08pilot 610.07leg 620.07low 630.07tumor necrosis factor 640.07ex 650.07aldolase 660.07spin 670.07dystonia 680.07image 690.06alopecia 700.06receptor gene 710.06multiple sclerosis 720.06total 730.05fast 740.05flip 750.05vitamin e 760.05arm 770.04coal 780.04limb 790.04term 800.04air 810.04benign 820.04impact 830.04superoxide dismutase 840.04year 850.03pseudo 860.03li 870.03tube 880.03or 890.03wave 900.03slip 910.03hand 920.02gene 930.02breast cancer 940.02fear 950.02glass 960.02sex 970.02cox 980.02al 990.02parathyroid hormone 1000.02variant 1010.02cold 1020.02ten 1030.02spa 1040.02cape 1050.02nine 1060.02gt 1070.01section 1080.01signal 1090.01death 1100.01double 1110.01kit 1120.01skip 1130.01scar 1140.01gel 1150.01dog 1160.01white 1170.01line 1180.01minor 1190.01ligand 1200.01domain 1210.01clamp 1220.01skin 1230.01family 1240.01stop 1250.01grass 1260.01unknown 1270.01novel 1280.01shear 1290.00body weight 1300.00region 1310.00brown 1320.00cat 1330.00mice 1340.003d 1350.00old 1360.00great 1370.00ca 1380.00node 1390.00trap 1400.00pygmy 1410.00eye 1420.00re 1430.00area 1440.00pre 1450.00phase 1460.00steel 1470.00tip 1480.00doc 1490.00pig 1500.00cod 1510.00protein 1520.00rotating 1530.00modification 1540.00vein 1550.00bag 1560.00ni 1570.00care 1580.00iv 1590.00receptor 1600.00past 1610.00large 1620.00alpha 1630.00ectopic 1640.00flat 1650.00beta 1660.00man 1670.00non 1680.00ray 1690.00fiber 1700.00group 1710.00ear 1720.00os 1730.00c3 1740.00map 1750.00contact 1760.00time 1770.00wind 1780.00block 1790.00cr 1800.00early 1810.00oh 1820.00nervous 1830.00sense 1840.00phosphate 1850.00mark 1860.00kinase 1870.00cell 1880.00base 1890.00slow 1900.00not 1910.00camp 1920.00angel 1930.00bank 1940.00safe 1950.00mid 1960.00red 1970.00membrane 1980.00a2 1990.00task 2000.00activity 2010.00amp 2020.00co 2030.00xi 2040.00fragment 2050.00damage 2060.00enhancement 2070.00bad 2080.00l a 2090.00spatial 2100.00reductase 2110.00sea 2120.00bi 2130.00end 2140.00neuro 2150.00vs 2160.00dry 2170.00key 2180.00spring 2190.00thin 2200.00point 2210.00tran 2220.00mode 2230.00band 2240.00fact 2250.00blue 2260.00march 2270.00hint 2280.00enigma 2290.00far 2300.00simple 2310.00little 2320.00genesis 2330.00ring 2340.00fate 2350.00secretion 2360.00best 2370.00set 2380.00gamma 2390.00aid 2400.00side 2410.00inhibitor 2420.00abnormal Restrict by semantic categories? 咖啡与颈椎病 相关基因与生物学研究的知识发现(知识点),对科研选题和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view_b_txt.cgi?ID=4234 job id # 4234 started Fri Dec 10 04:00:52 2010 Max_citations: 50000 Stoplist: /var/www/html/arrowsmith_uic/data/stopwords_pubmed Ngram_max: 3 4234 Search ARROWSMITH A A_query_raw: cervical spondylosis Fri Dec 10 04:01:16 2010 A query = cervical spondylosis started Fri Dec 10 04:01:16 2010 A query resulted in 5754 titles 4234 Search ARROWSMITH C C_query_raw: Coffee Fri Dec 10 04:01:55 2010 C: Coffee 7920 A: pubmed_query_A 5754 AC: ( cervical spondylosis ) AND ( Coffee ) 0 C query = Coffee started Fri Dec 10 04:01:55 2010 C query resulted in 7920 titles A AND C query resulted in 0 titles 3247 B-terms ready on Fri Dec 10 04:02:54 2010 Sem_filter: Genes Molecular Sequences, and Gene Protein Names 242 B-terms left after filter executed Fri Dec 10 04:04:31 2010 B-list on Fri Dec 10 04:06:06 2010 1 bone mineral density 2 moyamoya disease 3 twin 4 vitamin d receptor 5 diabetes 6 mri 7 ct 8 parkinson disease 9 bone mineral content 10 carpal tunnel syndrome 11 hip 12 e genotype 13 meta 14 diabetes mellitus 15 axis 16 neurofibromatosis 17 bph 18 apolipoprotein e 19 pain 20 cleft 21 estrogen receptor 22 nail 23 osteo 24 gtp binding protein 25 cord 26 kk 27 proteoglycan 咖啡与骨矿物质密度的关系;颈椎病与骨矿物质密度的关系的研究课题。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show_sentences.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B literature B-term BC literature cervical spondylosis 颈椎病 bone mineral density 骨矿物质密度 Coffee 咖啡 1: Hig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ycnodysostotic patients with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propeptide of cathepsin K.2007 Add to clipboard 2: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in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as a measure of spondylotic deformity in the elderly.2003 Add to clipboard 3: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osteoporosis and spondyl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s evaluated by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semiquantitative scoring of spinal degeneration.2003 Add to clipboard 4: 1999 Add to clipboard 5: Degenerative lumbar listhesi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women. The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1999 Add to clipboard 6: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1998 Add to clipboard 1: Coffee consumption and CYP1A2 genotype in relation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proximal femur in elderly men and women: a cohort study.2010 Add to clipboard 2: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perceived menopausal symptoms: factors influencing low back pai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2009 Add to clipboard 3: Coffee consumption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dialysis patients.2008 Add to clipboard 4: Diet and lifestyl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Japanese elderly women at an osteoporosis outpatient clinic.2007 Add to clipboard 5: Habitual tea drinking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Turkish women: investigation of prevalence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Turkey (IPPOT Study).2007 Add to clipboard 6: Effects of coffee consumption and smoking habi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2006 Add to clipboard 7: Evaluation of methods for predic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y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variables in perimenopausal women.2001 Add to clipboard 8: Tea drinking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older women.2000 Add to clipboard 9: Is caffeine associated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young adult women?2000 Add to clipboard 10: 2000 Add to clipboard 11: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aortic calcification: the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1997 Add to clipboard 12: 1996 Add to clipboard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4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极拳运动对于软组织的重要作用
longfo 2010-5-24 15:57
太极拳运动对于软组织的重要作用 肌肉、肌腱、韧带相对于邻近的软组织以及他们作用于的关节都有一个正常的排列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功能损伤以及关节损伤以后,这样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异常排列或者排列不整齐,位置产生了错乱。身体内部各个部位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功能,这些部位的排列都是螺旋状排列的,由于各种原因,软组织就会转位,发生排列失常,产生疾病。这种移位可以造成内脏的失常以及神经学改变。 软组织功能障碍和损伤造成力学和神经改变 肌肉、肌腱和韧带排列不齐。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改变了软组织的正常排列,紧接着改变了软组织的正常排列关系。随着也就改变了相邻关节的功能,我们知道关节周围都是一些神经表浅的部位,也就是中医里面说到的穴位。肌肉、肌腱和韧带会因为久坐、久卧、缺乏螺旋运动造成移位和异常扭转,这样就会减少组织含水量,导致软组织以及相关关节的粘连和功能障碍。 纤维失去正常的螺旋平行排列。软组织的长久损伤表现为胶原纤维的错位和断裂撕裂。但是新生的胶原组织排列并不是正常的螺旋平行排列,而是混乱的任意方向排列,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纤维组织组成的筋膜层间相对滑动的能力降低。因此,肌腱、韧带和关节囊中的胶原纤维或者筋膜相对滑动的能力降低,导致粘连形成。这些粘连也阻止了肌肉萎缩发生时的肌肉纤维的正常加宽。 液体滞留降低了细胞的活力。机体的功能障碍和损伤的最初后果是正常液体流量的减少,这样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和其他体液循环发生原发的节律紊乱,这样就使得体内液体正常的波浪式节律运动的动力源泉泵心脏或者肺发生改变。急性损伤后的肿胀同样也会阻碍了液体的正常交换,受累的肌肉在慢性肌肉功能障碍和损伤时候会发生粘连和收缩,也会造成液体滞留,这样细胞的活性降低、营养不良还有代谢物的积累,使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下降。 软组织的功能障碍和损伤导致神经学方面的改变。庞大的神经网络包埋在胶原内部,软组织粘连和软组织纤维错乱排列,失去正常螺旋平行排列,产生移位,扭转,液体滞留,这样不仅仅会产生疼痛,而且会使得肌肉、关节、动脉、内脏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异常的神经反射,这个现象在关节周围有其明显,因为关节周围的神经分布表浅,也就是中医里面所谓的穴位。 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现代人久坐,各个关节活动范围很小,软组织本身处于违反螺旋平行状态,错乱排列,久而久之,软组织移位,应力发生变化,导致损伤以后,对于本身运动就很少的关节产生巨大影响。本来螺旋排列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失去本来状态以后,就会产生力量的不均衡,因为螺旋排列本身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当稳定性被打乱以后肌肉的平衡就会发生迁移,出现上下左右的力量不均衡,这样就会造成对于关节的不利牵扯,导致关节遭受受力异常,使得关节面、关节腔长期处于磨损损伤状态,这样就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潜在退化。关节功能障碍和退化又可以刺激关节周围软组织给与不良信息,信息通过软组织内部的神经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神经反映,抑制或者增强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这样对于已经失衡的肌肉稳态又是一个损伤,因为错位以后的软组织发给神经系统的信息已经是错误的,这样导致稳态失衡。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颈椎病的发病情况。长期的伏案工作,肩部肌肉的螺旋排列被打乱,这时候肩部肌肉紊乱,失去原来的螺旋排列,应力发生改变,肌肉原本有序的力量稳态被打乱,肌肉左右上下的牵引力产生失衡,从而导致颈椎本身的螺旋有序排列发生紊乱,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周围其他组织和颈椎的位置关系发生紊乱,不良信息传导系统刺激软组织周围神经感受器,导致错误信息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得支配加强了肌肉的不稳定性,这样对于颈椎的不稳定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重了颈椎疾病的发展进程。持续的软组织损伤影响了周围正常液体的运行,也可以产生对于循环系统不良的信息,引发一些后续疾病,比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同时持续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也可以导致正常液体流失,不正常液体增多,细胞组织更新修复能力下降。疾病愈发严重。 太极拳对于软组织损伤治疗的基本目的 第一、 软组织复位。太极拳主张放松,螺旋运动,这样可以恢复软组织的正常螺旋排列以及恢复正常的位置。 第二、 软组织恢复螺旋排列。软组织复位以后,慢慢的放松,软组织就可以恢复螺旋排列。太极拳的运动放松而成螺旋状,这样可以将软组织的位置和正常排列恢复。我们在后面要讲一讲每个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异常扭转形势,以及如何通过太极拳的运动来解除这些异常。 第三、 软组织恢复螺旋平行排列。当软组织恢复正常位置以及螺旋排列以后,螺旋排列之间的软组织纤维还有杂乱的可能,只有恢复纤维之间的平行排列才可以消除纤维之间的牵扯,增加纤维之间的润滑。肌腱、韧带和肌肉好像是我们看到的电缆,这是由圈圈相套纤维组成的。钢缆和电缆的扭曲可以通过沿着垂直长轴的方向来回摆动来解开,也就是说这样可以重建纤维的正常排列。 第四、 恢复大量纤维彼此相对滑动的能力。纤维恢复正常位置、螺旋排列、平行排列以后,液体才可以正常分泌,这样才可以溶解异常粘连,增宽纤维,增强润滑。这样新生的纤维组织也可以顺应正常状态。 第五、 当软组织创建起来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后,细胞的生存环境才得到了保障,这样细胞本身的活性以及产生的电流才得到改善,发送的信息才是正确的。沿着纤维组织走向的力量可以对纤维产生机械张力或者推力,这样就可以产生压电效应,提高细胞活性,修复组织,恢复正常排列。 第六、 恢复体内液体的正常流动。通过太极拳练习,正旋和反旋产生压迫和解压作用,这种运动节律性进行,产生振动波。我们都知道水面上如果有垃圾的话,一般水会通过波动将垃圾退回到岸边,人体内的液体也通过这种运动方式将体内的垃圾输送到血管内,按后血液通过这种运动将垃圾转运到体外。所以太极拳的螺旋波动式运动方式可以将体内的垃圾尽快排泄掉。同时还可以震荡体液,恢复体液本身原有的节律运动,而且可以深度放松身体,我称之为内按摩。
个人分类: 武术|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颈椎病
sstone2009 2009-10-11 15:00
八号从上海到商丘,动车的舒适、快速没有让我摆脱疾病的侵袭。我晕晕地一路睡到商丘,下车后,就感到头晕。起初没有在意,以为疲劳了而已,过多的睡眠也可以让人感到异常的疲乏。第二天早上,头晕没有减轻,而且头转动后会加重,还有些恶心。去医院要了潘生丁口服,也没有好转。 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就在博士论文完成后那天晚上,就出现过类似症状,服用了潘生丁后很快就好了,有位医生朋友告诉我,可能是疲劳后的椎动脉痉挛。这次的情况不禁让我怀疑是颈椎病了。最近看书比较多,又有几次长途汽车旅行(三四个小时以上),可能行还是比较大的。 休息了一下午,还是不见好。晚上,弄来了个颈托。第二天,感觉明显好了。 我这样的病情,MRI检查大概不会有明显的阳性表现,即使是所有的检查都明确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也无外乎类似的非手术治疗,也没有特效药,倒是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起来。 如果我不是医生,我就会上医院,做许多检查,吞服许多药。一番折腾估计要花几千元才能解决,而且还会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如果所有这样的病人都是医生,那么就可以节约多少精力、多少医疗资源、多少财富?如果有好事的卫生经济学家来算一算这笔帐,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显然,不可能只有医生才会得颈椎病,那该怎么办呢?也许,医疗改革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有许多办法可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家庭医生,比如医疗常识普及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3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颈椎病治疗秘笈”管用吗?--科学松鼠会
shenzhou8hao 2009-6-10 20:29
担心自己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对颈椎不利吗? 长期跟电脑相面的 看过来 (科学松树会上的一片很有意思的帖子)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颈椎病治疗秘笈”管用吗?
eloa 2009-6-10 19:19
李清晨 发表于 2009-06-09 22:27 最近,一个名为《颈椎病治疗秘笈》的帖子受到了互联网读者的追捧。这个帖子的内容是一张图片,不同的是,图片制作者将每一行文字都分别向左右两侧旋转了90,让读者必须不停左右摆头,才能读出图中内容。据说,这种被摆头的做法就可保读者颈椎无虞。此图的最初绘制者可谓用心良苦,但对治疗颈椎病真能有奇效么? 颈椎者,脊柱之颈段也,是脊柱各段活动范围最大的一部分。因其结构复杂,毗邻脊髓神经及血管,故一旦发病,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均有较多困难。 颈椎病最为普通人所认知的一种类型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全部颈椎病患者的50%60%,多表现为颈部肩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很多自行诊断的颈椎病患者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颈椎病还可引起瘫痪,头晕,听力下降,发音障碍,血压下降直至失明。 椎骨围成的锥管内有脊髓,脊髓乃是人体神经系统内的重要枢纽。颈椎内有椎动脉,脑部供血的1/3左右由它负责。此处若生变故,大脑就要遭殃。此外,颈椎体之间互相勾搭形成钩椎关节,当其发生退行性变而增生时,也会刺激侧后方的椎动脉或压迫后方的颈神经根,所以一旦颈椎出问题,脊髓,神经,血管就都可能跟着受连累。因此,颈椎病的患者除了出现颈部肩部疼痛而外,还可能出现头、眼、耳、心、胸等表现,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经常搅合在一处,常常让患者犯下挂号找不对科室的错误。 既然颈椎病这么可怕,未雨绸缪一下总是有意义的。很多人担心自己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对颈椎不利,其实这样的担心有点过了。和灯下苦读、长期伏案工作比较起来,长时间使用电脑对颈椎造成的危害并不大。使用电脑时,人们大抵平视前方,而低头看书则使颈椎趋向反曲颈曲的生理弯曲是凸向前的,但好多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正好反过来了。 按目前国际医学界的主流看法,颈部慢性劳损对颈椎疾病的产生过程有促进作用。颈部保持固定姿势超过生理耐受极限时会造成慢性损伤,产生疲劳酸胀感、脖子僵硬及疼痛。所以,隔一段时间适当左右摇晃头部,可以缓解这种一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前后左右(尤其是前后)摇晃脑袋所起效果要好得多。其实,只要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定时改变姿势,作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运动,即可达到张弛颈肩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病的目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流传的《颈椎病治疗秘笈》多少有些积极意义。与之相比,很多人佩带的可以治疗颈椎病的钛圈就有些扯淡了。 钛是一种生物医学材料,因其具有可抵抗各种分泌物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故被应用于制造人工关节或腹腔镜手术中用以止血的钛夹。然而,一些宣传钛圈治疗颈椎病的广告声称,钛居然可以产生微电流甚至改变人体的温度照此说法,体内有人造关节的人,或者那些要做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岂非倒大霉了? 其实,这个莫名其妙的钛圈只是一种安慰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忽悠。在强大的忽悠攻势产生的心理暗示之下,你几乎戴上任何类似的东西,就可能取得广告中宣称的效果前提是叫受试者相信他们所佩戴的东西就是他们宣传的钛圈。 因此,靠钛圈来治疗颈椎病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一些自我保健措施无法缓解你因颈椎问题带来的困扰,那就应该求助于专业机构。 (已发表于《新京报》,谢绝商业性转载)
个人分类: 其他|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颈椎病会死灰复燃
libaosheng 2009-4-23 10:04
要防止颈椎病的复生,除了要纠正不良姿势、注意防潮、防冷外,还应积极加强锻炼,经常活动颈部。 造成 颈椎病 复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与颈椎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有关: 颈椎 是脊枝中活动度最大而且结构最薄弱的节段。颈椎可以作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侧屈和备向的联合活动,较胸、腰椎的活动度大增多。 颈椎椎体 、后关节等结构较胸、腰椎弱小,而且不像其它节段的脊柱,有胸廓、腹肌、髋骨等的辅助,因而稳定性较差。以上稳定性差和活动度大成为一对明显的矛盾,无论颈部肌肉感受风寒所造成的肌肉痉挛,或是颈椎部扭伤、睡姿与枕头不当都可以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引发新的错位和症状复发。    (2)与颈椎周围结构有关: 颈椎 周围的结构较为复杂,分布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其中推动脉穿过横突孔是其它椎体没有的)组织,加上颈椎横突孔较小,且往往增生又很明显,这也是易于发病的因素之一。    (3)制动困难: 即使在患病期间用上围领或颈部支架,也只是部分限制了颈椎活动,夜间睡着后的制动就更没有保障。这对于少数颈椎稳定性极差、反复多次颈椎旋转手法以及形成习惯性 颈椎错位 的病人来说,是引起复发的又一因素。    (4)病理变化: 是导致复发的基础,不少 颈椎病 人的症状不是由于骨刺造成,而是由于肌肉痉挛或肌肉萎缩无力、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关节错位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不仅不能维护颈椎的稳定性,反而破坏其稳定性和活动性,导致脊椎内外平衡失调。    (5)外感风寒、感冒、扁桃腺炎、过敏反应等: 这些也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原因是上述病变导致的全身反应影响到 颈椎 所致。例如,扁桃腺炎时可能导致颈椎骨膜或关节的炎症反应,这样,不仅可因炎症刺激,而且可因滑膜肿胀而压迫神经根,使病变复发或加剧。    (6)劳累和头颈部极伤: 如上所述, 颈椎病 时,由于其稳定性较差,即使治愈以后,其稳定性也需要段时间去恢复、巩固。在此期间,很多因素,如劳累过度、突然回头、乘车时因突然停车而造成的颈部闪挫等造成的颈部掇伤,都容易造成颈椎病复发。 pumpnl 、 QJ 、 ZS 、 SK 、 CZ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