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村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日本农民出身三本大学毕业的诺奖获得者——大村智
热度 26 laserdai 2015-10-13 21:06
这次接着以前一篇,诺奖的葵花宝典。 首先澄清一个术语,这里 三本大学 不是日本某大学的名字,而是说日本不入流大学,借用了中国的说法。 最近若干年来,日本拿诺奖拿到手软。总的看来,日本诺奖获得者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根正苗红名门出身,比如今年中微子获奖的 梶田隆章 ,以前获奖的他的导师 小柴昌俊;还有理论为界的 南部阳一郎, 小林诚, 益川敏英,等等; 第二类,出身不好没有光环笼罩的,比如 田中耕一 , 中村修二, 下村脩三, 山中伸弥, 还有这次要谈的今年得奖的 大村智,跟屠呦呦分享诺奖的那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村智 大村1935年出生在山梨县北巨摩郡神山村(现为韭埼市)一农家, 在家中5名兄弟姊妹排 老大,在当地念书至 山梨大学 ( 三本大学, University of Yamanashi ) 毕业。按日本传统,长子本该继承家业,但初中毕业后,父亲对他说“如果你想念大学,你就去念吧”,于是他没有呆在家里修理地球。 大村 1958年 山梨大学 毕业后,到东京墨田工业高校(高中)夜校教书并半工半读; 1960年读东京教育大学( 三本大学, Tokyo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生时,认识了香港出生的日本有机化学家中西香尔( 现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教授 )。在中西建议下,他再读 东京理科大学( 三本大学 , 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 )大学院理学研究科 ; 1963年毕业后考上文部省教官(日本教师资格证书), 回山梨大学任工学部发酵生产学科助理 ;1965年辞职,转任北里研究所技术助理,开始研究抗生物质。现在的日本北里大学也是 三本大学( Kitasato University )。 1968年,他取得东京大学药学博士( 这次是牛校! ) ,1970年取得 東京理科大学 理学博士(化学学科),成为双料博士!之后逐渐在国内外研究有机化合物方面受瞩目并辗转各研究机构任要职。迄今为止他发现超过450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其中25种成为世界医药、动物药、农药等,获得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这次获诺贝尔奖的抗寄生线虫药伊维菌素是其中之一,每年约2亿人使用该特效药治疗中南美和非洲的“河盲症”传染病。大村其实还发现其它抗生物质,已成每年治疗全球3亿人“疥癣”的特效药,以及治疗冲绳、东南亚特有的“粪圆线虫病”。 大村的钱包里,随时都有小塑料袋和匙羹,他总是把所到之处的泥土带回研究室来寻找新型有机化合物,从而制造微生物来对抗其它有害微生物。 1975年大村发现抗寄生线虫的微生物、美国生物学者威廉·坎贝尔(William Campbell)开发治疗药伊维菌素后,美国药厂年销该药1000亿日元(约8亿美元),大村从各药厂获得专利费约280亿日元(约2.3亿美元)后,他宣称不要钱了,伊维菌素近年也在非洲贫穷地区免费发放。 大村大学期间爱玩各种体育项目,其中滑雪曾代表日本出赛。他也爱美术,自身还是画家,现在还是美术大学名誉理事长。 30岁开始研究抗生物质后,因为 固执地追求成果 , 他曾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疗 。那段期间,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文子, 婚后生活一直拮据 。 他曾问妻子:“我又穷、又有病,你怎么会跟我结婚”?妻子答:“救济咯,救济!”但事实上,妻子始终如一地支持他,包括打工帮补家用、鼓励他:“你将来一定能得诺贝尔奖。”甚至在后来患乳癌至死,她也从没向他诉过苦。 真正的旺夫老婆。 妻子去世后,大村开始成名并富裕,为纪念亡妻,他出版怀念册、用专利费创设“大村文子基金”,支援美术学生留学和美术奖等,并独身至今。获诺贝尔奖后他接受各种采访时,总是感谢妻子,声称“人生最大遗憾是妻子没看到这一天”。 浓厚兴趣是动力 大村衣着普通、举止和习性完全平民,毫无架子且话语幽默。直至他获诺贝尔奖,他的朋友们不知他做了什么。甚至他嘀咕“再得奖的话,是诺贝尔奖吧”,朋友们还斥他:“你胡说什么呢?”这次获奖后,朋友们大惊,说:“首先该向他道歉,然后再向他道喜。” 获奖后,大村次日在官方电视台日本放送协会(NHK)的直播节目上,对主持人问:“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当年幸好没做农民,否则这次就没机会获奖?” 大村随即回答说:“那倒不是哦,假如我做农民的话,我要改良农产品,我一直也很想做这些的。” 对今后日本如何继续发展科技, 继续取得诺贝尔科学奖 , 大村说:“现在我忧虑的是,年轻人容易气馁,一失败就消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的成功秘诀就是比别人失败多。 ” 在日本,认真和精确是常态,“喜欢”则是每个人的动力,其功率大得难以估计。喜欢了所以去学、去研究、去玩,去学、去研究了所以要得到成果。在日本,做一行爱一行也是常态,科学家是,体育选手亦是。 这就是诺奖葵花宝典来自大村的一章。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3322 次阅读|6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