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仰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凤凰展翅飞九天
xucq45 2020-5-7 06:43
凤凰展翅飞九天 仰望凤凰树,华羽满天舞,红冠昭日月,展翅飞鸿途。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2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仰望冬天的蓝天:卡片机傻拍2014(22)
热度 3 zlyang 2014-11-22 15:21
仰望冬天的蓝天: 卡片机傻拍 2014(22)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请您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今天中午拍摄, 怎么改进? 冬天的蓝天! (1) (2) (3) (4) (5) (6) (7) (8)
4100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仰望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热度 3 szc009 2012-7-6 18:25
一年前我曾以《仰望星空与仰望天花板》为题,表达过关于仰望的琐思,其实也是想说仰望是一种生活的姿态罢了。这仰望无关乎是在仰望星空,还是在仰望天花板,仰望的本身即是对生活的信仰,是对立足之地的自信和坦然。然生活中或卑怯或居高临下的活着的人,都是缺少仰望的生活姿态的,其生活总也难以平静,其心境自然也难以宁静。 卑怯的人心态是失衡的,总打不起自信来,亦无法坦然,无从去仰望。就算面对星空也是一声落寞的长叹,面对天花板也是木木的发呆,没一个仰望去处。 居高临下之人更是心态衡失,自信倒是有的,只是自信得找不到自己了,更不知坦然为何物,亦无从仰望。这些人很多的时候,不知道星空在哪里,也不会追问“星空在哪里”?天花板被装饰得灿灿放光,也是看不得一眼的,整个是不知仰望在何处。 然生活需要仰望,仰望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仰望是生活的维生素D,没有仰望的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姿态。 附文: 仰望星空与仰望天花板 静谧的夜,无边的空廖;孑然一身,凝视双眸。仰望星空,与璀璨闪烁的光相接,星空不再孤独。 许多的时候,并没有星空可以仰望的,就好像不是每天都可以晒晒太阳一样。又好像不能穿越急速的河流去对岸看风景一样,时常对着河流遐想。不能仰望星空,经常仰望天花板,尽管天花板依然是寂默的,没有水的流声,也没有水的波澜。 无论是星空还是天花板,我都一样的仰望。 一个遥不可及,一个触手可接;一边枕着风,一边枕着无眠;一处灵动的七彩的光,一处静默的洁白的影。 天地间,咫尺处,浑然一体;我依然在天地间仰望,在咫尺处仰望。 无论天地与咫尺还我以怎样不同的视野,回我以怎样的眼眸,我都以同样的角度仰望,以同样的心与情仰望。 星空与天花板,不一样的高度,一样的仰望。
个人分类: 躬省力行|3917 次阅读|7 个评论
“低头看星星”与“仰头过水坑”
zhumengjin 2010-12-9 12:07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科教政策和舆论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错误导向问题,其中产学研一体化的提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谬论。 科技研究可以粗略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研究(上游)、应用基础研究(中游)与应用研究(下游),这三个层次大致分别对应着牛顿、钱学森与普通工程师(这种对应或许不严谨)。 真正在上游从事源头创新研究的是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抬头能够让人看到满天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雄伟、宇宙的博大。抬头可以使你胸襟更宽阔、视野更远大。只有习惯于抬头用更高视角看问题的人才能解决真正原创的基础科学问题,习惯低头看脚下的人成不了牛顿第二。经典力学理论的创建者牛顿,他一生都在关注星空,即使是晚年对上帝存在性的探索那也是头顶天空的事儿。如果牛顿习惯于低头看问题,那历史上也就不会有伟大的牛顿。 在国家层面,产、学、研无疑都是需要的,而且都很重要 。 产学研一体化的提法是变三元化结构为产学研一元化的组织结构。什么是一元化结构?就是要求您在科研活动中要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统筹和对接起来,不同性质的科研都要统一向产业化看齐。产学研一体化是要在政策和舆论上让每个研究按上游、中游、下游无缝对接起来,要从上而下一竿子插到底,最好到应用为止。 事实上,这可能么?对 于某个具体的单位(比如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农科院),提产学研一体化或许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在国家层面这样提则大为不妥。 产学研一体化这样的政策舆论导向可以解读为让人做无所不能的万金油式的全才。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细分的大势下,一个人有可能成为上游、中游、下游均样样精通的全才么?即使是一个人上游、中游、下游均样样皆能,但能做到样样精通么?实际上,对于一项尚处于进行状态、尚无定论的基础研究,也根本不可能按预期与中游、下游对接。 那些处于源头的基础研究是无法预期的,能与中游、下游对接的基础研究也绝不是真正的基础研究。 其实,科学研究没必要那么势利,一个民族需要那些长期抬头仰望星空的人,我们应鼓励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去做那些尚无具体应用前景的纯研究,中国迫切需要牛顿那样的伟大科学家。也许有人对鼓励没有应用前景的纯基础研究不同意,会拿小日本说事。小日本是很功利,是很注重科技的实际应用。但是,我们同时又选择性地忽视了小日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 事实上,小日本国家RD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所占比例和美国在同一个数量级,小日本不仅重视应用研究,同样也重视基础研究。 从近年来拿到的诺贝尔奖数目足以说明小日本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 能拿应用来衡量其是否重大的研究决不是真正的基础研究。像973这种由重大实际问题驱动的应用基础研究,本不该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称为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才名符其实。 真正从 源头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的人不应被脚下的水沟所羁绊。对于真正的基础研究,我们不应拿应用前景或应用预期来衡量它、评价它、限制它。 牛顿们不应盯着钱学森们、普通工程师们该盯的脚下水坑。 我们要引导牛顿去做牛顿该做的事,要引导钱学森去做钱学森该做的事,也要引导普通工程师们去做工程师该做的事 。 产、学、研本该是三元兼局部二元结构的 , 但产学研一体化则大谬,其本质是逼着本该仰望星空的牛顿们去干普通工程师们该干的事儿,同时也是逼正在跨水坑的人不得不仰头去看头顶的星星。 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事儿。一个合理的科技政策,不应逼着人去低头看星星,也不应逼着人去仰头过水坑。该搞基础研究的,您就按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搞您的基础研究,该搞应用(基础)研究的,您就按生产实践需求搞您的应用(基础)研究,别什么都去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科学史上就没出现过真正的通才!专家只是某一方面专才能成为专家,什么都会的只能成为社会上人人唾骂的砖家。 可是,什么时候不再低头看星星与仰头过水坑呢? 【图片源自公开网络】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00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在飞机上仰望天空
chrujun 2009-10-16 20:51
今年的9月29日,北京是阴天。我坐晚上7点飞机回长沙,在飞机看见了壮观的景象。 本来CZ3128航班是下午2:50分起飞,但飞机出了故障,直到晚上7点才起飞。飞机刚进入平稳飞行状态,我向窗外一看。发现飞机下方的云层像布满绵羊的草原,在微弱的光线下若隐若现。这是不是太阳的余晖啊? 我心中暗想。在飞机窗户边尽量张望,但一无所获。当我把头偏着,把眼睛对着窗户向上看的时候,给了我一整惊喜,我看见了月亮。原来是月亮让我看见了若隐若现的棉花状白云。月亮边上还有一颗很亮的星星。除此之外却看不见其它星星。这颗星星与月亮一起,成为天空中照亮我行程的灯塔。 月亮在什么方向啊?为什么我能够看见月亮?要知道在飞机的窗口可以观测的角度很小。有了,我想到了我手表上的电子罗盘。根据电子罗盘指示,我确认飞机正在向西飞行。月亮的位置是西南方向。当我再次从窗口往外看时,我看见不远处有大面积金色光芒通过云层射向天空。我敢肯定,飞机在北京的北边向西飞行,我看见的光芒正是北京城发出的灯光。 没有多久,月亮看不见了。我再次激活电子罗盘,发现飞机正在向南飞行。 罗盘,正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伟大罗盘,让我在茫茫的夜空中辨清了方向。更让我体会到,我能够看见月亮的时间窗口是特别短暂的,机会几分钟内就会溜走。只有积极思考,追寻太阳的光芒,才能够在飞机上仰望天空,发现圣洁的月亮姑娘。 虽然我那天很晚才回家,但那天的美景一直保留在我心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仰望星空
malidan 2009-4-23 17:14
仰望星空 前晚与小女从外面回来,转入家的街道,坐自行车后坐的小女惊喜的讲,妈妈你看那星星好美耶,我们走它也走,我们停它也停,我笑它也跟着我笑。 那有星星?,于是抬头看看,确实看到一颗特亮的星星,可能是这段时间一直大雨中雨的下,明净的夜空中星星笑咪咪的眨着迷人的眼睛。 有多久我没有看过星星了,或说有多久没有 仰望过夜空了,更不要说与星星说说话了。何时我变得这么熟视无睹,这么麻木了? 其实,我是如此的喜欢仰望星空的啊! 这是去年写给自己看的诗 那晚住在海南的兴隆 看着亿万人喜爱的刘翔退下场痛苦的表情 心情无以言表 幸好住在四楼 幸好房间有个大阳台 更幸运的是阳台对面不高的山坡上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山坡下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温泉泳池 静静的坐着 什么也不想 就悠悠的看着山看着树看着水 月亮悄悄的从树那边爬上来了爬上来了 山 树 水 还有偶尔小虫的唧唱全都那么的清晰 因了月亮 那晚一切变得灵动起来 天是那么的明净 山是那么的神奇 水是那么的柔 泳池里孩子们的笑声是那么的甜美 有山有水有树,有孩子们的笑声,有夏虫时有时无的轻唱,静静的看着柔美的月亮一点点从树梢边爬上来,人生难得的极致吧? 赏月只适合静静的吧?或因了静谧夜空中的 星晨 人的心境会变得宁馨恬美一片? 不然何以有李白的 危楼高千尺 ,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 恐惊天上人 的诗句 。 就是《站在海水中》(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70 )还是不自觉的 仰望星空。我是不是有点神经病?有时会自已笑自己。 站在海水中 远处月亮不知是从山上 还是从海里上来了 要不是一尘不染如棉絮般的白云 还有明净天空中闪闪的星星 真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 站在海水中 分不清是山是天是海中的明月 远处近处高的低的海浪 笑眯了眼的小星星 看着孩子们欢乐的嬉戏 听着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笑声 坐在无人广褒的大漠还是喜欢静谧的夜空啊。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1072 )《冬藏》 坐在大漠之北 仰望星空 尽是草原的绿 我原来是如此如此的喜欢星空,喜欢星空是因为星空曾经伴着童年一路的走来?抑或每个孩子都是喜欢仰望星空?不会再仰望星空,就是老的开始了?或没有星空可望了就是人类悲哀的开始了? 儿时,晴朗的夏夜。饭后铺一张凉席在庭园正中,头枕着奶奶的脚,口中念念有词的数着天上的星星,或与月儿说着悄悄话,耳边还多半伴着奶奶的故事《白蛇传》、《穆桂英》、《嫦娥奔月》等。往往是一面听一面幻想着,要有嫦娥那么美丽多好啊?天上的王母娘娘会讲故事吗?天上真的住着神仙吗?在奶奶蒲扇轻轻的摇动下,星星月亮嫦娥白蛇青蛇尽情的入梦来! 今晚 就让我们 仰望星空 邀约星星 入梦  悄语 我想你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4050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