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育儿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位博士后妈妈的“育儿经”
热度 1 蒋高明 2016-8-18 20:02
一位博士后妈妈的“育儿经” 朱立君 娃又一次陪妈妈上路,往返都是夜车,做爸爸的有些心疼,我猜这大约是听到某些抱怨声音后的反应。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姥爷也已经多次直接向我表达了不满孩子跟着一起东跑西颠。可以理解,毕竟娃现在是双方老人唯一的隔辈人。但这次我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却在心里念叨了一句 “ 这应该是他的家常便饭,更苦的在后面 ” 。 是的。正如 “ 安逸的国家养育的毫无例外是柔弱的人民 ” ,养尊处优的环境里长大的必然是懦弱的子女。而对于我的娃而言,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很不幸,他摊上了一个能力不足却想干点事情的妈妈和一个心理上还没有成年的爸爸。所以,他注定要成为妈妈的帮手,也注定要成为爸爸的引导者 —— 当然,是否成功引导并不取决于他本人。从这一点而言,他是不幸的。 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妈妈和爸爸都是爱他的。爸爸对他有够多的耐心,在适当的时候认真陪伴他玩耍;妈妈更以近三十年的所学为他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正是近三十年的学习让妈妈不止具有爱的情感,更具有爱的能力。 截至目前,这种爱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孕期自我锻炼保障成功顺产 。期间,控制胎儿体重,为预防儿童期乃至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肥胖症打好基础。 第二,从孕5月开始坚持每天做乳房清洁和热敷、按摩为分娩后奶水充足做好功课 。相信自己能够满足婴儿的饮食需求,出生后 “ 饿 ” 他两天直到母乳能够吃饱;顶住多方压力坚持母乳喂养 26 个月。至今他还没吃过一粒奶粉。真的无暇在纷繁杂乱的有关奶粉安全的二手甚至 N 手信息中判断孰是孰非,自家出的不仅安全健康、品质有保证,而且成本低。 第三,严格控制饮食 。 2 岁前不吃葱蒜和油盐以外的调味品,少油少盐,避免过早刺激宝宝味蕾。少吃肉和奶制品,偶尔吃蛋,避免营养过剩湿气重。娃这样吃,从怀孕到哺乳期的我也是如此,所以长期困扰很多宝妈的湿疹问题,在我娃这里几乎没有。 第四,家庭中大约80%的食材选用生态食品 。努力保障娃饮食安全、健康。很多人说, “ 你娃咋就那么娇贵?!多少娃什么也吃,也没见有什么问题。 ” 呵呵,我真的只能报以 “ 呵呵 ” (娃爹告诉我 “ 那是冷笑 ” , “ 谢谢告知! ” )嘉靖皇帝吃了那么多年由多种重金属混合炼制的金丹还活到 60 多岁,你能说他不是被毒死的吗?如果他也知道吃的健康、安全,很可能活到 80 岁。现在没问题不代表将来没问题,很多农产品从小到大都处在农药和除草剂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大家都知道腌渍的时候溶化的盐会渗透进蔬菜里,那么蔬果在生长过程中被气雾化的农药、除草剂相对长期、高频率地浸染着,有没有可能被渗透?以苹果为例,大家有兴趣可以做一个实验,把苹果与剩菜、过期肉、腐烂蔬菜等散发难闻气味的东西混放在冰箱里,两三个小时以后拿出来。尝尝苹果是什么味道,你就知道农产品在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是可以吸收空气中以及沾染在表面的农药和除草剂的。所以,对付农残单靠洗是没用的。尤其对于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宝宝们,想免遭农残侵害,唯一的解决途径是选择不打农药、除草剂的农产品。 第五,娃除了打疫苗从未挨针吃西药,更没有进过医院大门 。除了饮食保障,妈妈自己不懈努力学习推拿、艾灸、中医中药知识并勇敢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要感谢我们有可以信赖的中医老大。药王孙思邈曾说过, “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 实践证明,如果自己不学点医学知识,遇到生病只能抓瞎。而市场化的医疗体制下,真正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生凤毛麟角,把孩子交给医生的同时父母变身医院提款机暂且不说,孩子的生命和健康很难得到尊重,那么“小病大治、大病治死”就不足为奇了。医院更有下 “ 病危通知书 ” 狠招,意思是 “ 我治不好不是我的错是人不济了 ” ,每思及此我便恨不得咬碎一口钢牙拳脚伺候,因为我妈就是这样没的。但打谁?能打谁?!算了吧!痛定思痛,指望不上满脑子都是位子、票子的 “ 天使 ” ,还是自己学医吧,这样才能成为保障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防线,不会失了为人父母的职责。 第六,不怕折腾、越折腾越结实。 从娃 8 个月就开始折腾他。 2 岁以前还会考虑旅途中让娃和自己尽量舒适些。现在娃快三岁了,有一次妈妈惊奇地发现,娃开始哭闹着想要选择更舒适的住宿环境。好吧,以后我们再也不会住更舒适的环境,能住农户家里就不住宾馆,能住帐篷就不住房子,就这么定了。 第七,爱就告诉他 。两岁以前妈对娃说的多,两岁以后娃主动对妈说的多,虽然顺嘴说的多认真说的少。但娃懂得体贴~可以叫爱满自溢吧。每晚洗完澡被浴巾裹着的娃娃一定要深情地看着你的眼睛说 “ 妈妈我爱你 ” ,那种感觉真的是给你整个世界都不要,只要永远这样紧紧抱着娃。 第八,快三岁的男娃,自然而然地越来越喜欢爸爸 。这时候我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父子俩,不去干涉他们的活动。同时,也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分开的机会,比如毅然决然地送幼儿园。我相信男宝宝 3 岁以后还总是黏在妈妈 ( 包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 身边是长不大的,因为有妈妈在就有依赖,很难真正独立起来,更难有担当。成长从来只是一个人的战斗,他人都只是引导、协助而已,妈妈也不过如此。 以上大体总结了娃三岁前的养儿心得,也算对自己爱的能力的诠释。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两点: 1 ) 在对的时候做好该做的事; 2 ) 全然的爱与 “ 冷酷 ” 的心。 为了得到爱的能力,不懈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是最重要的。学习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中医理论、营养学等。作为母亲,教育学应该学一点,这样才不至于在孩子遇到成长的问题时手足无措、因无知而错过直至犯方向性错误。医学知识更要了解,前文已经说过。其他方面诸如心理学、营养学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精力决定是否学习。 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娃的控制还是很突出,随着娃逐渐长大,爸爸妈妈应该再懒散些,娃需要承担的家务应该不再限于自己穿裤穿袜,端盘洗碗洗菜保洁这些内容可以强化了;还有,物品归位这件事全家人都需要提升,娃做的比爸爸好了,继续努力;另外,应该坚决不替娃做他已经学会的事情,哪怕赶时间也等他自己做完 —— 这个其实还是有些难度的,重在坚持。 孩子只是借助父母的接引,来到这个世界,并由父母陪伴着走出原生家庭,父母爱他、养育他的目的是把他交给社会,交到另一个人那里。然后,他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并最终独立于父母的世界。所以,爱他就给他与你分离的力量 —— 先要给他健康的体魄,然后,像炼钢一样淬炼他、像硺玉一样打磨他,使他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 这是理性的爱,是为人父母具有爱的能力的表现。 (朱立君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45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育儿经——经验的经5
yue 2011-7-1 08:57
1 法律是一笔一划写成,图画是一笔一划绘就,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笔一划成长的。当然一切都是一笔一划写成。 2 没有水平的人才会说别人没有水平.
个人分类: 草稿|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三岁的孩子讲哲学,育儿经——经验的经
yue 2011-1-9 21:39
1 谁对你好,你就听谁的话。 2 爸爸有爸爸的好,有爸爸的不好。 妈妈有妈妈的好,有妈妈的不好。 奶奶有奶奶的好,有奶奶的不好。 姥姥有姥姥的好,有姥姥的不好。 3 吃肉能长高,吃菜能长漂亮,吃饭能长大。 4 别人这样对你,你高兴不高兴。 5 不要动,不要说话,很快就睡着了。 6 咱们互相听话,你听我的话,我也听你的话。 7 学一个东西,你厉害了,它就不厉害了。 8 只要你好好说话,什么都好商量。 9 对谁都要友好。 不可能总是和妈妈在一起,或者和爸爸在一起。 10 人,对谁也骗不了。不好好睡觉,就长不高。不快快吃饭,就要生病。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3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婴幼儿体育,小女的发明:气球替代羽毛球
yue 2010-12-16 16:54
有一段时间,我打羽毛球。孩子看得多了,也要和我打羽毛球。发现问题是:她的力气小,挥舞不了拍子。羽毛球飞快,她也反应不过来。 有一天,她说,咱们用气球打。我一听,有一点烦,我想气球怎么能够打呢? 但是我按照大人的责任,还是耐心地陪她试试。一打,发现效果十分好,非常接近大人打羽毛球,非常容易运用羽毛球的规则。 用气球替代,完全解决了幼儿打羽毛球的问题。打得时间多了,她还可以打出扣球来。
个人分类: 科幻 对科学的困惑|3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吾儿的1998——1999
jlpemail 2009-4-23 22:08
吾儿的 1998 1999 文 / 几工 今天加入了育儿圈子,来点专业的文字。 中华母亲重新环抱香港宝岛 20 天前,我光荣地晋升为家长尽管是副职。 儿子是在海淀的一个三甲医院出生的。 妻子怀六甲已经足月,儿子很沉得住气,估计是,要求穿燕尾服才出场呢。产科主任沉不住气了,和他的家长们商量说:要不,咱们抄家伙吧? 抄什么家伙? 刀子!手术刀,我亲自操刀。(主任的老公,是总参某部的。) 不等等啦?预产期过了不到一周。我犹豫不决。 还等!别等了!现在动刀子比不动刀子更安全!你们邻床、东南角那位,可是受了两次罪的。 怎么会事? 她都 36 了,头胎,坚持自然生,结果 ** 小时没有生下来;结果还是动了家伙。不听大夫言,受罪又花钱!花钱是次要的,关键是不必要受那个罪! 吾与妻进行了紧急磋商,决议是听大夫的。 为手术签字,我是第一次,天知道,我哪来那末大的胆气;我的手没有发抖,豁出去了。 不豁出去也不行! 这是 1997 年的事情。第二天,吃蓖麻油(?)自然产的另一个邻床,顺利产下一女婴(后来成为儿子的同窗。)劳累、紧张、兴奋,还有极度的无助。这些词汇,好象非正在经历生死考验的产妇不便使用的。但,那确实是我的心境、是我的处境,尤其是后者无助!居住了刚 1 年的筒子楼,面临拆迁盖二炮礼堂。我的新住所是地下室。我是多么希望继续在地面上居住哪,可是不行。大局大人大于小局小人!谁的孩子谁抱走!是一位名人的话。我伺候完产妇后,回到的住所是拆了一多半的木制天花板西房楼。这个二层楼,原来居住了 10 多户,如今只剩了 3 、 4 个困难户。大门拆了。我爬上废墟之山,从原来北邻居家、美工的、已经没有玻璃、没有窗框的窗户里跳进走廊。 多末别致的回家方式! 患难出朋友。以前见面话语不多的邻居,话语多了起来 儿子的饭量比奶水供应量大。后者显然是供不应求了。 而且,这小子嘴比较刁,和国产奶粉有异常反应;喝法国进口的就正常了。 于是,我的行政兼职增加了运输大队长去东三环的一个市场批发大桶奶粉。有一次竟然感动了批发商。他说,像这样用自行车,一次驮这么多奶粉的,你是第一个。 我工资低,不喜 TAXI ,喜欢自行 ---- 锻炼身体。 好心的邻居和同事,赠送了一些旧服装。这些都是做尿布的好材料。我觉得比所谓的尿不湿好,透气性能好。如今,非常怀念那段为儿子清洗尿布的日子了。这份工作,我失去接近十年了。儿子绘制地图的技艺远远超过上一代。我当学生时是手绘地图, 1/5 万比例尺的,花了半个月。儿子,天才,不用手,连脚趾头头不用。眼睛闭着就绘制好了等高线非常流畅、圆滑,闭合的精度绝对符合测量规范的要求。我都不愿意亲手毁掉那些杰作了。实际上,儿子的作品都没有得到妥善保管。不然,那些小湿、中湿、大湿的行为艺术作品,价值连城! 儿子的作品不标注比例尺。符号很奇特,不知道代表什么地物。研究这个问题需要正规科班出身的、身材高大的、俊俏的地图学博士。人家有学问和耐心、观察力强!眼镜少于 3 个圈的不行!大地系毕业的,不行! 学龄前儿童,都是大师(湿)!此言不谬!绝对真理!可惜,多少大师,被埋没了,被改造了。大师演化成了大人,大人不等于大人物。 大悲哀! 那种新鲜的、浓郁的、刺激的味道已经陌生了。那些明亮的、温暖的、起伏的色块已经生疏了。只有翻阅儿子 10 年前的照片时,比如儿子蹒跚学步的照片等,方可勾起一些片段的回忆。 (儿子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只见过姥姥、姥爷。)姥姥退休了,但病着;姥爷退休了,反聘着。所以,我很狠心。 1998 年 10 月,儿子不足 岁,就被送进了幼儿园的乳班。 送,是我这个狠心父亲的活。尽管不止一次发生儿子一进幼儿园就席地大哭的现象。我还是头也不回地上班走了,好象一些把战士引导进战壕里的指挥官那样决绝、那样不由分说。 1998 年,儿子病过不止一次。还出现过误诊的事情。幸好及时纠正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请姐姐来京照看侄子半年多。儿子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 儿子的照片中,有一张形象很惨是出水痘后的纪念。抹了紫药水。他姥爷说是好象丢盔弃甲的残兵败将。 一些小的磕碰是难免的。一些困惑是难免的,一些难处是无法避免的。都过去了,回忆起来显得十分轻松。 10 年前,我和妻子的疑虑是:哎,什么时候儿子才长大呀,这末难崴鼓! 1999 年 6 月,接近 2 周岁的儿子,被二炮机关幼儿园接收。他很快就适应了。他的胃口不错。曾经,一度,我为儿子是否会成为一个胖子而忧虑。中班还属于超重人群呢。 1999 ,算一个幸福的年份吧,情况往好的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