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针灸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针灸

相关日志

愿作一位化解中、西医之争的扫地僧
热度 8 jack79 2014-11-27 00:52
我人生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在“针灸是否有效”的中、西医学之争中扮演一次扫地僧的角色。 当西医、中医因为各自都没看透的针灸而打得不可开交时,我单以针灸治好了431种疾病,技压群雄,被公认为深藏不露的国医大师。 然后,我左手拉着中医说,“古书上说有穴位、有经络,你就信啊?你傻,不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啊?为啥前人总是让后来人去悟?就是因为前人给后人挖了一个很大的坑,你悟出来就能跳出来,悟不出来就只能被坑,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知道不?“ 我右手拉着西医说,“还有你也傻, 医圣希波克拉底不是说了: 人体的本能就是人们自己的医生,医生不过是帮助本能罢了 。 几根破针能治什么病,真起到百病皆治效果的必然是人体自愈本能。你不好好研究这个,跟中医较什么劲? 你知道 如何主动利用神经可塑性来治疗和大脑神经损伤有关的疾病吗?知道如何主动利用睡眠机制的“排毒”效果来预防、治疗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和受损细胞及有毒物质积累有关的疾病吗?知道如何主动利用“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机制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白癜风等疾病吗?” 听完我一席话,中医、西医连忙 ,皆称“一个年轻的小僧,竟然有如此功力,我等愿意跟随。“随后,关于“针灸是否有效”的中、西医之争划上句号。 其它文章: 中医治疗弱视 中医治疗斜视 中医治疗散光 中医治疗远视 中医治疗近视
21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置疑科学网上的精选博文《用一篇外国文献驳倒对经络的质疑》
热度 2 juchuan 2014-9-18 12:34
如果《用一篇外国文献驳倒对经络的质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28656.html 没被精选,我想我根本犯不着真名实姓来找这茬儿。但是读了那篇《自然》杂志的摘要,竟没有看出“电针刺激耗子坐骨神经有控制全身炎症功效”的报道和中医的经络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联系。事实上该博文链接的孙学军老师的博文已点明,如果阻断神经则抗炎作用消失,这就说明电针刺激的作用是通过神经而非经络,因为当时并没有阻断“经络”,而研究经络的专家们说过经络不是神经不是血管。 我只能认为这篇精选博文其实不过是有意或无意的中医骗子打着《自然》杂志文章的幌子在误导公众,而这个网站以科学为招牌,科学网精选这样的博文难道不是在给科学抹黑?此前本人曾批评过热门博主喻海良老师的“在澳洲博士毕业不必答辩”的噱头精选博文,要是被精选的博文接二连三地误导读者,后果必然是科学网上精选博文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中医的从业者如果对自己的专业有自信,那么完全没必要为了一篇外国文献肯定了电针刺激的疗效而如此得意忘形,别忘了国外文献也多次报道过假针灸和针灸功效相同。靠鬼佬救不了中医,只有确切的疗效才是对中医功效的最好宣传。 其实我也很希望国粹中医很有效,可惜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得不接受鲁迅先生的观点:“中国人或信中医或信西医,现在较大的城市中往往并有两种医,使他们各得其所。我以为这确是极好的事。倘能推而广之,怨声一定还要少得多,或者天下竟可以臻于郅治。”。在科学网上似乎拥护中医的要比反对中医的更强势,不过那是言论自由的体现,文责自负,本人并无异言;但如果科学网编辑不顾事实真相,随意精选这类欺世的博文,那就把科学网的立场定位为中医粉丝。所以我希望看到科学网编辑注重事实,不以个人的偏爱而偏袒中医。 科学网上不时有人对精选博文现行做法不认同,不过精选哪些博文那完全是编辑的权力,普通博主说三道四也只是徒费口舌;但是,对某几篇特定的精选博文不敢苟同,应该不算是大逆不道吧?
3731 次阅读|4 个评论
用一篇外国文献驳倒对经络的质疑
热度 30 qpzeng 2014-9-18 06:48
在网友 tm66jjbj 的引导下,找到了一篇1989年于宗翰先生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的质疑中医经络的文章,而文章的题目中的“经络”二字是打引号的,表明作者不相信中医的经络。据作者抱怨说,他原来的题目不是“质疑”(提出疑问),而是“置疑”(彻底否定),发表时编辑不经本人同意擅自修改,令他耿耿于怀,可见其态度是多么鲜明! 不知这个 于宗翰是何方神圣,于是百度了一下,但没有找到专门的词条,只有一条不确信息显示是上海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看来此人不是已经作古,就是跟我一样是个小人物。如果他的确是研究免疫学的,那我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生命科学背景,而且都不懂中医,但我比他强,我不懂我虚心,不会像他那样信口雌黄! 通常研究生命科学的人一般都秉持西方“还原论”思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必然被斥为“伪科学”。但是,这些人似乎忘了,科学发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且有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之分。也许此时是不明之事,彼时是已明之事,这让我能稍稍理解他了,因为他的这篇文章是20多年前发表的!不过,某些反中医人士把如此过时的东西拿出来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既然科学论者只相信科学,尤其相信洋人用英文发表的论文,那么我就只用一篇外国文献驳倒对经络的质疑吧!下面引用的是我前段时间发表的博文 针灸为何有奇效?既镇痛又抗炎 中的部分内容: 针灸抗炎的分子机理 Torres-Rosas R, et al. 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 Nat Med 2014, 20: 291-295 这篇Nature系列文章目前还不能免费下载全文,但从孙学军老师的博文 针灸作用机制新解释 可以找到这篇文章。 Abstract Previous anti-inflammatory strategies against seps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hospitals, had limited efficacy in clinical trials, in part because they targeted single cytokines and the experimental models failed to mimic clinical settings. Neuronal networks represent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selected by evolution to control inflammation, that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nd infectious disorders. Here, we report that sciatic nerve activation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ntrol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rescues mice from polymicrobial peritonitis.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sciatic nerve controls systemic inflammation by inducing vagal activation of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dopamine in the adrenal medulla. Experimental models with adrenolectomized mice mimic clinical adrenal insufficiency4,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to sepsis and prevent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opamine inhibits cytokine production via dopamine type 1 (D1) receptors. D1 receptor agonists suppres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rescue mice with adrenal insufficiency from polymicrobial peritonitis. Our results suggest a new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 sciatic and vagus nerves that mod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catecholamines in the adrenal glands. From a pharmac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dopamine agonists mimic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can provide therapeutic advantages to control inflammation in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这篇文章描述了针灸消炎的新发现,将使针灸在未来疾病的治疗上产生“革命性”影响,它不再仅仅是镇痛那么简单,还可以用来对抗感染引起的炎症,尤其是抗药性细菌感染。研究表明,对坐骨神经及迷走神经的电针刺激,可以激活肾上腺髓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从而促进多巴胺的产生,而多巴胺可经由多巴胺1型(D1)受体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缓解全身炎症。下图数据显示,经电针刺激后,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 γ) 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明显降低,而且在6小时内未见升高。 假如于宗翰先生还能看到这篇原创论文的话,请回答:为何在腿部足三里(穴位)用电针刺激会作用到肾上腺和胸腺及其产生的免疫细胞?难道肾上腺和胸腺位于足三里不成? 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952dc0101f52j.html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孜孜以求追赶古代水平的大概只有两个课题——瓷器与“经络”。前者十分具体——古瓷现在烧不出来了,想方设法再烧出来;而后者十分玄妙——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把它说得清楚。——题记 对中医“经络”的质疑 作者:于宗瀚(发表于 1989 年 1 月 6 日《中国科学报》学科·学术争鸣) “经络”的被提出是对当代生理学家的挑战。据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即已对“经络学说”有过较详细的叙述。此后,历代中医文献不断地有所补充和发挥。可是当代生理学家却对这样的“学说”全然茫然。严肃的生理学家们把人体从整体与环境的关系一直研究到细胞器乃至分子的水平,却一直未在人体上找到这一古老的传说。在我国,长期来,你可对经络作这样或那样的任意解释,唯独不许公开怀疑其存在。 “经络人”在哪里? 三分之一世纪以来,在我国各报刊和历次有关的某些会议上介绍了多少个“经络人”,事后证明无一例不是假的。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是曲折的,有时会为研究对象周围各因素造成的假象所蒙蔽而暂时作出错误的结论。这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但对“经络人”的“研究”不属此类。 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不管中医界对经络如何解释,只要你认为这是体内的独立系统,就不应该有“经络敏感人”与“经络不敏感人”之分。只要经络是存在的,则必应是普遍存在,诚如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是普遍存在的一样。另外,假使人们在肢上或躯体什么地方以某种物理信号表征出了一条特异的循行线,而此线正符合于古书中的某条经脉(且不说经络)。这就是一个生理现象。你尽可对之深入研究。但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说,这与古书中的 12 经脉及其脉络相去远甚。严肃的科学家不搞牵强附会。 30 多年的“经络研究”中最有害的事情是,千方百计用现代的科学实验手段来证实与注解两千多年前所阐述的“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却总也拿不出可信的证据。 上海文汇报于 1988 年 1 月 9 日刊载了摘自《中国妇女报》的重大信息:“我经络研究成果堪与四大发明齐名。”文内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学家们经过 15 年研究证明,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他们还准确地描绘出 14 条宽约 1 毫米的人体经络循行线。” 使人费解的是,如此重大的科学新闻没有首先公开发表于科学专业报刊上,而是到并不对口的《中国妇女报》上去发布。不管怎么说,这一消息并不使生理学感到震惊。因为三分之一世纪以来,有关经络的研究成果消息几乎多得不可胜数,但都不是严格的科学报道,后来都一一被否定了。老喊狼来了,但却老是见不到真狼面目,大家听得腻了,听得疲了,也听得倦了。 然而, 1988 年 9 月 4 日的文汇报上又登载了如下的文章:“ …… 运用现代科学仪器,使国内外学者们终于看到:每当电测笔接触到人体经络线时,特制的仪表指针就大幅度摆动,监听者还可以从听筒听到突突之声,测试出的经络线路与古典经络图相符,从而证明经络独立存在于神经和血液循环两系统之外。” 看了这段文章,我感到心情复杂。对于全世界的生理学家来说,还有什么可用于人体的现代仪器未曾使用过,以至于竟然未曾找出中国两千年前就已知晓的“经络”?而这个“经络”的信号竟然能使仪表指针“大幅度摆动”,这不是使生理学者感到尴尬的挑战么?研究者何以证明从听筒里听到的突突之声为“经络”所特有?从逻辑上这又是怎样得以证明“经络”是独立存在于神经和血液循环两系统之外? “经络”毫无物质基础 记得 60 年代初人民日报正版刊载朝鲜金凤汉的“科学业绩”时,人们不是从文内所述的许多实验报告就一下子能判断出真伪的。但当人们读到金凤汉可从体液和体内的许多地方都测出了相当量的 DNA 时,就没有人再有耐心去读那篇长文了。眼前我们还未见到有关经络研究的相应长文,但“仪表指针的大幅度摆动”与“可以从听筒里听到的突突声”显然极大地降低了经络存在的可信性。 大概再也没有比 1988 年 10 月 26 日的文汇报关于经络的陈述更加混乱的了。这篇短报道的标题就是“经络现象有其物质基础”。全文不过如下 148 个字: “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经络生物物理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并提出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新观点。 有关专家说,经络系统是和神经、血管系统有联系却又是一种独特的系统。经脉线的低阻抗特性和表皮层的角质层较薄有关,经脉线的敏感现象和表皮真皮层的神经、神经末梢和肥大细胞分布有关,循经的高振动音和深层(肌肉层)的结缔组织有关。” 作为生理学工作者,读罢这 148 个字后,我的直接结论是:经络毫无物质基础。什么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的新观点”?这观点并不新,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上述研究者的观点无非是把“经络”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皮肤、肌肉、神经末梢和肥大细胞等等都放在一个锅里煮出了一锅大杂烩,而却又坚持不放掉“经络”是一种独特的系统这一顽固的概念;反过来问,如果没有“经络”,难道就无法解释研究者所观察到的各现象了吗?譬如说,“低阻抗特性和表皮层的角质层较薄有关”这件事对电生理学家来说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如果神经末梢与敏感现象无关的话,那么人体还有什么东西比神经末梢更具敏感性?而“经络”又是怎样参与其间的呢? 不得不遗憾地说,《科学报》 1988 年 11 月 25 日关于经络的报道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经络”已被证明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包括动物、植物体中)。经络研究者竟然把植物也拉扯进来。这样对待科学是不是显得轻浮了一些。经络主张者宣称,“如果承认经络的存在,那么一切医学部门都要研究与经络的关系。”这就等于说当今世界医学上的愚昧需要我国在战国时代之前即已形成的经络学说来予以彻底的改造!那么,植物又怎么办呢?草履虫、阿米巴。细菌和病毒这些生物界的成员怎么办呢?我诚挚地建议经络主张者,在科学问题上宁可 understate( 留有余地 ) ,万万不宜 overstate (言过其实)。 “经络”学说知多少 如果说“经络”竟然几乎与人体所有的系统和组织都有关,与那么多的生理现象都有关,不用经络,我们本来能够解释的那些生理现象,用了经络却使我们觉得概念混乱,这时我们情愿相信根本没有经络这回事。且让我们回忆一下历史。有的经络研究者认为穴位主治机能的却分情况,符合神经节段的划分;有人认为经络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特殊机能排列在人体局部的投射;还有经络 - 内脏 - 皮层相关说,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相关说;类传导假说;还有人从生物电现象提出经络实质是人体内电通路的看法;有从生物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认为经络与血管系、淋巴系相关,是人体的综合发生系统(《简明中医词典》);有的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有的认为经络可能包括了神经、血管及内分泌等结构及其某些功能(《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从全国两千余篇研究“经络”的报道中整理出了有关经络的“学说”竟达 18 种之多(《现代经络研究文献综述》)。尽管经络主张者们提出了这么多的解释,然而他们几乎无例外地忘不了一句共同的结论,即:“经络是独立存在的系统”。“经络”既离不开这,也离不开那,然而它却又是“独立存在”的。经络主张者们长期地被这样一个悖论捆绑着,脱身不得,而且永远也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子虚乌有的东西,并不因为人们一再强调它的独立存在,而就会真地“独立存在”了。长久以来,经络有如幽灵一般困扰着经络主张者们。重要的是我们应不应该有一点起码的唯物主义观点?到今天为止,除个别人外,几乎所有的经络主张者都承认经络无结构。既然无结构,何来无结构的功能? 假说不等于学说 我认为,经络只是古人对人体所提出的一个十分原始与十分雏形的假说,最初见之于《内经》。所谓此后历代中医文献均有补充与发挥者,不过是历代人的因循守旧所使然。在两千多年前提出这一原始的假说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意义上的实践基础,因此“经络”可能是想象的产物。考虑到我国极其漫长的封建统治,可以设想,一旦“经络”写到书中,则后人谁敢背叛祖先的遗教?这种封建意识一直沿袭到今天以及今后的不可能很短的岁月。然则,如果真有一个经络系统在人体,今日的生理学手段一般说来是难能探测不出的。如果今日的各种科学手段都探测不出,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凭借什么构筑了“经络”的概念呢?今后,我们再也不应该把经络当成历史的金箍套在自己的头上了。经络毫无科学基础。经络毫无科学价值。 假说经过验证,可以成为学说;未能验证的假说,只不过是未能成立的假说而已。中医界有人长期来不仅要强调全然为(李清晨按:按本文的说理逻辑,此处的“为”应该是“未”之误,我对照了下报纸,原文如此)有物质基础的经络,而且还硬把这种虚无缥缈的经络称之为学说。这样做不仅在学术上毫无意义,而且一点也提高不了“经络”的身价。 另一个现象是表面上虽说是“经络”,但实际上经络主张者在“经”上作文章,从未在“络”上干出什么事。而所谓“经”也局限于胳膊和腿上。理由很简单,上下肢都是很长的柱形。很少有什么生理现象在肢上不沿长柱形的纵向方向行进,因此,经络研究者们最易于在这种地方观察到以物理信号为指标的所谓的“循经路线”。这是他们只能谈“经”而谈不出“络”的道理。 我们注意到了《国外对经络问题的研究》一书包括了 757 篇文献,但我们不会因为有外国人也研究而在批评问题时却步。我们也读了《现代经络研究文献综述》。要指出的是该书所引用的是我国近半个世纪的 2759 篇文献中含有多少水分?其中有多少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信的?其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在大搞群众运动的情况下得到的“资料”,未曾受过任何严格的审查。所谓从 18 个省、 2 个市及 2 个解放军医院得到的在 20 万普查对象中找到的 500 多名敏感人《该书第 1 页》,生理学家们敢不敢接受这样的“资料”?若是读了“用化学示踪法的研究”一节(该书第 49-50 页),读者对循经路线还能有什么幻想呢?一条胳膊不是由单一组织构成的。有的部分组织致密,有的部分相对疏松。同位素或染料向疏松处弥散是很自然的,这一点也不值得惊奇。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后,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经络主张者要么说他们找到的循行路线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经络“极为相似”,或者说与经络走向“基本相同”。可以断言,他们将永远也找不到“完全相符”的。我很奇怪,那些找到了循经路线的经络研究者们,如果与中医文献记载的有所不符,如果你们的实验是可重复的,如果你们不是那么没有信心,怎么就不敢出来说一声“我们老祖宗把经络线画错了”呢?为什么连这么一点点勇气都没有呢?还必须指出,该书引用了不少生理学家所研究的、并发表于严肃的科学刊物上的关于针刺镇痛一类的文献,而那些生理学家们却并不承认“经络”!他们只承认他们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结果。他们不愿作不严肃与不科学的引伸。今后在我国讨论任何科学问题时还是应该有赛先生与德先生在场为好。 ( PS :感谢网友 @ fisher916 翻到的这篇旧文献,他拍照后逐字输入的,我对着照片校对了一下,改了两个错别字重新贴在博客上。看完这篇文章的感受是,关于经络的争议,其实早在 24 年前就应该被终结了,孰料今日的中医邪教徒仍不肯正视现实。 于宗瀚先生作为一名生理学科研工作者,能够在国内媒体上发出这样理性睿智又不乏勇气的声音,实属难能可贵,反观今日医学及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者,对中医相关的话题要么报以沉默,要么曲意逢迎,实在令人痛心之至,不少学者在私下里对方舟子的成名表示不服、不屑,可方舟子所以因批判中医而声名鹊起,不正是由于大量学者在这方面碌碌无为造成公众在中医认识的问题方面普遍愚昧,才给了方舟子以扬名立万的机会么?今天的研究者们,你们有没有于宗瀚先生的为人风骨和学术品行?在中医的问题上,你们敢不敢直面现实勇敢亮剑?还要让中华民族继续愚昧愚蠢到几时?别再集体发昏装聋作哑了!关于题目,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 《对中医“经络”的质疑》一文,题目不妥。我的原稿上写的是“置疑”,不幸被中国科学报社的编辑在未得到我同意的情况下给改成了“质疑”。置疑是彻底否定,质疑是提出疑问。拙文内容当然是毫无通融余地地否定人体内有什么“经络”的存在。所谓的“经络”,如果不是子虚,那就是乌有。可是自那之后迄今我没有在国内读到过一篇反驳我的文章。我向中国科学报社提问过,回答称,自《对中医“经络”的质疑》一文发表后,他们收到过两、三篇反对的文章,但内容都是骂人的,没有学术内容,他们当然不予发表。 ”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8087 次阅读|50 个评论
中医之我见(5)经络学说今解
热度 15 qpzeng 2014-9-9 00:00
在中医理论中,如果说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比较抽象,那么 经络学说就比较具体了,至少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长期以来,不仅中国人研究它,外国人也研究它,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针灸、推拿、按摩人士为广大受病痛折磨者服务, 大概没有人怀疑人体内存在经络以及刺激经络能治病的客观事实。 经络存在的间接证据 ( 1 ) 循经感传现象的存在 ,表现在对人体穴位实施针刺、点按和艾灸时,受试者主诉有酸、胀、麻、冷、热等感觉,而且以一定的宽度和速度沿着与古典经络路线一致或相似的路线自动循行,多具有趋病性。 ( 2 ) 循经性皮肤病的发生 ,表现为一些皮肤病患者的皮损呈线形排列,与经络的循行基本一致,如循经性色素痣和循经性硬皮病等,而有些病例在体表穴位施用刺激后,在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的同时或过后又出现了循经分布的具有皮肤色泽变化或血管舒缩障碍的功能性皮肤病理现象,如循经性白线、红线、丘疹、皮下出血等,有人称之为“可见的经络现象”。 ( 3 ) 循经性感觉病的出现 ,表现为患者的疼痛感或其他异常感觉(如过敏或迟钝)的部位与经典经脉路线相似,并可由一点始发,循经走行。 经脉经过的若干位点被称为“腧穴” 或“穴位”,它们是人体脏腑 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位点。按现代科学的理解,穴位的 神经末梢及血管较密,其电位(势能)较高,可以传达刺激信号。人体总共有720个穴位,其中医用402个。 经络存在的直接证据 1980 年代末,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用生物物理学方法证明了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认为“经络与沿着它所运行的气是与自然气完全统一的客观存在”,经络的物理研究认为“声、光、热、电、磁是经络高级运动的伴随现象”。随后又有多项研究证实,人体组织中存在隐性循经感传线、循经低阻线和循经高振线等特征,其中一些特征还存在于离体的肢体中,并在动植物中发现了相似的特征。人体经络线路的特点是循经表皮角质较薄,循经神经血管较密,循经肥大细胞较多等。 传统经络论者、生物物理学家或生理学家在对经络进行过一番探讨后都不否认经络是一种反应通道,这种通道的激活大多来自人体外部刺激,如针刺。虽然对于通道的物质性及通道反应的快慢等结论稍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对其作用的分析与验证。从纯中医角度来看,正是有了这个人体通道,气血方能周流全身,以供“肺气之出入”,而疾病状态也是通过这个通道抵抗病邪或将病邪由体内排出。由于古代认识机体的方法与能力有限,不可能提出诸如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名词,即使有些描述符合现代医学的某些观点,那也只是巧合而已。因此,盲目地加以等同,只会产生概念上的矛盾。 经络看得见摸得着吗? 为了弄清经络的物质基础和形态结构,人们已经采用解剖学、组织学等多种方法,在尸体及活体动物身上进行层次解剖和断面解剖,企图发现实体形态的穴位和经络线路。同时,还采用生理、生化、病理、生物物理知识和方法,对穴位感受、循经感传、针刺麻醉等经络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经络的独特物质基础。因此,在 过去经络实证研究长期未果 的情况下 , 有人改变原有固定思维并 重新确定研究思路。透过大量的研究结果, 他们 隐隐约约地看到 “ 间隙 ” 和 “ 信息 ” 两个词与经络的密切关系,也许 这 就是解开经络之谜的“金钥匙”。 通过系统思维,将经络归结为组织 “ 间隙通道 ” , “ 信息 ”则 流动其间形成 一 个功能信息系统。运用生物物理技术对经络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时测量,可找出经络信息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经络脏腑相关联系,便有了解读经络信息以及将经络与气血相结合的基础。现代中医学的架构便可在这 一 过程中慢慢形成,各种细节也会 逐步 清晰 和 丰富起来。 循经感传的机理是什么? 循经感传现象中的感觉迁移路线与古代医学文献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吻合。对循经感传的机理曾提出两种假说:(1) “中枢兴奋扩散假说” 认为循经感传的本质是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定向扩散,虽循行于外周,实则在中枢。(2) “外周动因激发假说” 则认为循经感传可能是由于体表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或感受器外细胞基质环境改变引起循经感传的某种“动因”依次兴奋,使神经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在主观上感受到感传。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循经感传的作用机理如下:针灸刺 激通过感觉神经的轴突反射,可在末梢释放P物质 以及通过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 质,这些物质均存在于组织液中,以容积传输的方式 传播,除了一般的浓度扩散之外,还受组织液流动的 约束和输运,产生循经的长距离迁移,作用于远端的 组织,在进一步刺激其他感觉神经末梢后,其信号 传人大脑的感觉中枢,便形成了循经感传现象。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基础是首先必须阐明经脉与脏腑的相关性、现代医学躯体-内脏反射与中医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关系等。为此,今后应探讨穴位刺激的内脏调节功能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了解经穴刺激所释放的特异性神经肽等作用于相关脏腑后细胞反应性与受体数量有无变化,揭示经脉-脏腑相关特异性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针灸镇痛与针药复合麻醉的机理研究 针刺麻醉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现已运用于临床镇痛乃至戒毒。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目前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已经找到针灸作用的脑内靶基因 C-fos 、 C-jun 和 CC-K 等,并发现电针可引起脑内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在 小鼠中的实验表明,针灸可以诱导镇痛性神经调节剂——腺苷的分泌,而其发挥镇痛效果的前提是腺苷与腺苷A1受体结合。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注射小鼠,可以复制针灸的镇痛作用。用腺苷降解酶抑制剂注射小鼠,可以提高腺苷的含量,同时增强其镇痛效果。这个实验说明腺苷就是针灸镇痛作用的分子基础,腺苷分解越慢,其镇痛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以往针刺麻醉机理研究都是在生理痛动物模型上进行的,这与临床所见人体慢性病理痛的机制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今后的重点应突出针灸调整慢性病理痛的机制研究。 另外,过去已证明病人清醒状态下针刺复合麻醉的效果,但全麻状态下针刺减少麻醉药用量及副作用仅有部分研究,尚待进一步引向深入,应从临床与动物实验两个方面研究全麻后针刺的确切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必须探讨针灸激发的初级刺激传入对背角慢性痛敏神经元的调控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加强对药物增强针刺麻醉生物学过程的研究。 针灸应激与抗炎的机理研究 用大鼠所做实验的结果表明,除镇痛外,针灸还能缓解长时间寒冷诱发的生理应激反应。冷应激的分子基础就是大量分泌交感神经肽——神经肽Y(NPY),而针灸足三里就能抑制NPY的分泌,同时也会阻止下丘脑室旁核(PVN)Y1受体的增加。这项研究表明在足三里处针灸能阻断慢性应激刺激的交感神经通路,可用于应激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针灸不再仅仅是镇痛那么简单,它还可以用来对抗感染引起的炎症,尤其是抗药性细菌感染。研究表明,对坐骨神经及迷走神经的电针刺激,可以激活肾上腺髓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从而促进多巴胺的产生,而多巴胺可经由多巴胺1型(D1)受体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缓解全身炎症。经电针刺激后,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 γ) 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明显降低,而且在6小时内未见升高。 针灸调整作用的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机理研究 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已经基本清楚,但针对针灸影响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系统的综合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应选择一些临床上常见、针灸疗效显著和研究基础扎实的病症(如慢性病理痛、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失常和药物依赖性疾病等),从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系统入手,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针灸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和调节虚实的本质,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多个水平分析针灸调整作用的实质,包括信息传入及应答、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与调控、调节效应的积累及反馈等。 通过这 3 个侧面的综合研究,勾画出针刺调整功能机理的总体轮廓,为阐明经络理论的功能实质做出贡献,并为今后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为此,必须揭示针灸调整效应的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机制,总结经穴相对特异性规律、刺激量积累规律和针药结合优势互补规律,加强对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针灸调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活动的主要中枢结构及生物活性关键物质的异同及其生物学意义,阐明针灸双向调节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本质与内涵。 针灸的 治病效果毋庸置疑。 尽管 经络、穴位的 作用机理还存在很多“盲 点”,但它所涉及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最接近现代科学体系,也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亮点”。我相信,有朝一日,中西医必将在经络节点上相交并融合,从此共同发展,继续发扬光大! 偏偏喜欢你(粤) (陈百强原唱,曾庆平翻唱) 心中最美的月亮 (王馨原唱,曾庆平翻唱)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6057 次阅读|19 个评论
针灸为何有奇效?既镇痛又抗炎
热度 6 qpzeng 2014-5-13 17:03
     今天看到周耀旗博主写的“      镇痛的堵和疏 ”一文,谈及针灸治好了他太太的脚痛,而此前曾用过镇痛药,但似乎不太管用,这说明中医药(包括针灸、推拿)在矫正身体不适或意外损伤(如头痛脑热、跌打损伤)方面有其独特疗效,尽管绝大多数人(包括针灸师)不一定能圆满地解释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镇痛的疗效应该是确切和得到广泛认同的,但恐怕很多人认为针灸镇痛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并不知道也没触及疼痛的根源。当我看到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最新论文后,才知道针灸不仅仅能镇痛,而且还能抗炎,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奇效。就针灸消炎来说,由于很多“痛”都是由“炎”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红肿和疼痛,让我联想到针灸是否既能治标(缓解疼痛感觉)又能治本(消除引起疼痛的病因)呢?     最近,我有个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学生打算做针灸加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此前我们曾用青蒿素和雷帕霉素等药物治疗过本病。于是,学生查阅了大量中英文文献,我也陪着做了一点“功课”,很有收获。不过,我掌握的针灸中文文献还不多,而且只重点研读了有关针灸作用机理的英文文献,其中有3份文献分别阐明了针灸“镇痛”、“抗应激”和“消炎”的分子机制,现择要介绍如下。 针灸镇痛的分子机理 Goldman N, et al. Adenosine A1 receptors mediate loc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Nat Neurosci 2010, 13(7): 883-888. 此文为NIH Public Access,任何人可以从PubMed Central免费下载和阅读。 Abstract Acupuncture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 commonly used to relieve pain. Acupuncture is practiced worldwide, despite difficulties in reconciling its principles with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e found that adenosine, a neuromodulator with anti-nociceptive properties, was released during acupuncture in mice and that its anti-nociceptive actions required adenosine A1 receptor expression. Direct injection of an adenosine A1 receptor agonist replicate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hibition of enzymes involved in adenosine degradation potentiated the acupuncture-elicited increase in adenosine, as well as its anti-nociceptive effect.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adenosine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that interfering with adenosine metabolism may prolong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acupuncture. 小鼠中的实验表明,针灸可以诱导镇痛性神经调节剂——腺苷的分泌,而其发挥镇痛效果的前提是腺苷与腺苷A1受体结合。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注射小鼠,可以复制针灸的镇痛作用。用腺苷降解酶抑制剂注射小鼠,可以提高腺苷的含量,同时增强其镇痛效果。这个实验说明腺苷就是针灸镇痛作用的分子基础,腺苷分解越慢,其镇痛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针灸抗应激的分子机理 Eshkevari L, et al. Acupuncture at ST36 prevents chronic stress-induced increases in neuropeptide Y in rat. Exp Bio Med 2012, 237:18-23. 该文的PDF版可以在google直接搜索到,请自行下载和阅读。 Abstract Chronic stress, as seen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an exacerbate existing diseases. Electroacupuncture (EA) has been proposed to treat chronic stress, although information on its efficacy or mechanism(s) of action is limited. While many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chronic stress response, the sympathetic peptide, neuropeptide Y (NPY), has been shown to be elevated in chronic stress and is hypothesized to contribute to the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if EA at acupuncture point stomach 36 (ST36) is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cold stress-induced increase in NPY in rats. Both pretreatment and concomitant treatment with EA ST36 effectively suppressed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PY after 14 d of cold stress (P, 0.05). The effect was specific, as NPY in Sham-EA rats was not different than observed in stress-only rats. Additionally, the effect of EA ST36 was long-lasting, as NPY levels remained suppressed despite early cessation of EA ST36, while exposure to cold stress was continued.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 it was notable that changes in NPY mirrored plasma NPY levels, and that the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PVN Y1 receptor observed with stress was also prevented with EA ST36.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A ST36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one of the sympathetic pathways stimulated during chronic stress, and thus may be a useful adjunct therapy in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该文用大鼠所做实验的结果表明,除镇痛外,针灸还能缓解长时间寒冷诱发的生理应激反应。冷应激的分子基础就是大量分泌交感神经肽——神经肽Y(NPY),而针灸足三里就能抑制NPY的分泌,同时也会阻止下丘脑室旁核(PVN)Y1受体的增加。这项研究表明在足三里处针灸能阻断慢性应激刺激的交感神经通路,可用于应激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针灸抗炎的分子机理 Torres-Rosas R, et al. 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 Nat Med 2014, 20: 291-295 这篇Nature系列文章目前还不能免费下载全文,但从孙学军老师的博文 针灸作用机制新解释 可以找到这篇文章。 Abstract Previous anti-inflammatory strategies against seps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hospitals, had limited efficacy in clinical trials, in part because they targeted single cytokines and the experimental models failed to mimic clinical settings. Neuronal networks represent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selected by evolution to control inflammation, that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nd infectious disorders. Here, we report that sciatic nerve activation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ntrol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rescues mice from polymicrobial peritonitis.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sciatic nerve controls systemic inflammation by inducing vagal activation of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dopamine in the adrenal medulla. Experimental models with adrenolectomized mice mimic clinical adrenal insufficiency4,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to sepsis and prevent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opamine inhibits cytokine production via dopamine type 1 (D1) receptors. D1 receptor agonists suppres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rescue mice with adrenal insufficiency from polymicrobial peritonitis. Our results suggest a new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 sciatic and vagus nerves that mod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catecholamines in the adrenal glands. From a pharmac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dopamine agonists mimic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can provide therapeutic advantages to control inflammation in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这篇文章描述了针灸消炎的新发现,将使针灸在未来疾病的治疗上产生“革命性”影响,它不再仅仅是镇痛那么简单,还可以用来对抗感染引起的炎症,尤其是抗药性细菌感染。研究表明,对坐骨神经及迷走神经的电针刺激,可以激活肾上腺髓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从而促进多巴胺的产生,而多巴胺可经由多巴胺1型(D1)受体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缓解全身炎症。下图数据显示,经电针刺激后,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 γ) 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明显降低,而且在6小时内未见升高。 为什么针灸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呢?作者的观点是针灸通过多巴胺起抗炎作用。可是,我们在小鼠中所做的初步电针实验发现了一种有关免疫抑制的奇特现象,目前正在重复这个实验结果。假如这种现象可以重复出现,也许我们可以为针灸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合成的机理提供另一种解释。 话说回来,若周耀旗博主太太的脚痛真是由于某种炎症引起的,那么针灸的抗炎止痛作用就是“有的放矢”了,但也不能排除脚痛就是久站引起的疲劳性损伤。对此,根据针灸止痛的持续时间是否可以加以区分呢?比如,一次性治愈就是疲劳性损伤,而必须多次治疗就是炎症性疼痛。我的这个判断是不是靠谱,请行家们不吝斧正。 小小新娘花(云菲菲) 花蝴蝶(田丰)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7835 次阅读|7 个评论
谢氏止痛四穴,快速消除一切痛
sheep021 2014-2-14 10:16
四川省名老中医谢永刚,善用针灸治疗疼痛等症,他说: “ 我们针灸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善取远端,善用痛外治痛,若只针患处,必是庸医。”他治疗痛症有一绝招:取手足远端四穴针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常用直刺,傍骨缘下方进针,针入 1 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 10 分钟须提插雀啄 2 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针治一次。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此法命名为谢氏止痛四穴。其子将直刺改为斜刺,止痛疗效更为快捷,针入痛止,常有患者当场破涕为笑。若遇特别顽固之痛症,也可斜刺法与直刺法相结合,每穴两针,其痛必减。下面摘其四则病例: 一患者突发头痛,连呼痛如刀砍斧劈,剧烈难耐,抱头呻吟不止,老针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一次大减,次日如法再针一次,头痛若失。 一位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左臂丛神经痛患者,左侧项背肩臂剧痛难忍,入夜更甚,不能入睡,中西药皆无效,各处求医,其痛依旧。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针入痛减,再如法针治,每日一次,二周而愈。 一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右侧腰腿痛剧烈,不能活动,不能翻身,稍动则痛甚,日夜呻吟,入夜更剧,不能入睡,中西医治疗皆无效,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次日疼痛稍减,继续针治,每日一次,治疗期间嘱其遵循 ” 三少一多 ” 静养,所谓 ” 三少一多 ” 即少走少坐少立多卧,共针三周,疼痛逐渐消失,未复发。 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还有一位晚期食道癌患者,都受剧痛折磨,生不如死,多次注射杜冷丁后产生耐药性,药效递减,仅能短暂止痛,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两位患者均称针刺之疗效超越杜冷丁,虽无力回天,谢氏止痛四穴减少了癌症痛苦,提高了临终前生存质量。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3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抬着进来,走着出去: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速效
sheep021 2014-2-13 11:01
1984 年实习时,我首先选择了附属医院针灸科。刚进科不到半小时,就见用担架抬进了一个 30 岁左右急性腰扭伤的男性病人,在床上呻吟不已。当时张登部教授和陈兴田老大夫各执一针,张针人中,陈针后溪,同时行针,也就是一二分钟,病人疼痛消失,千恩万谢地在我惊奇的目光下自己走了出去!正是这次治疗,让我第一次亲眼见识了针灸的神奇。 ——摘自高树中《一针疗法》 感悟:抬着进来,走着出去,见证针灸的神奇,谁再敢说中医见效慢,我扭伤他的腰!再用2分钟给他治好,哈哈! ---- 据统计,可以一穴治疗 急性腰扭伤 的穴位起码有 40 多个。但有些只对特定部位的腰疼有效。除了人中、后溪之外,还有 龈交异点(急性腰扭伤后约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钟内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发现突出的血肿或硬结一般在上唇系带的中间处较米粒稍大扭的次数越多 龈交异点 就越大。治疗腰部正中的扭伤用一寸稍粗的毫针 28 号挑刺。)、手三里、太冲压痛点等 在常见病简易 针灸 疗法上记载一个 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 特效穴位 在曲池穴下2.5寸。治疗方法:曲肘横手,掌心向胸,垂直进针1.5--2寸.进针后活动腰部,一般一次就愈。 不单是急性腰扭伤,只要是腰痛就行,慢性腰痛当时就能缓解但要根除还要连续针一段 时间 ,或配合口服 中药 .对 ,发于腰部的 带状疱疹 及其后遗症的腰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刺睛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sheep021 2014-2-13 10:33
陈乃明教授是针刺手法的名家,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得得心应手,近年又独创“逍遥针法”,常见其妙用手法只针一穴治病而收奇效。试举一例:同科的一位大夫介绍一位亲友请陈诊治,病人是 一位 60 多岁的某大学退休女教授,患坐骨神经痛久治不愈,时值夏末秋初,济南天气尚热,奇怪的是她头上还戴着帽子。询之,曰多年来头部怕冷怕风。陈老师因病人甚多,简单询问了几句,绐病人诊了诊脉,便取一针扎在了病人眉头下的睛明穴,然后告诉病人:到走廊上话动活动吧!病人内心颇为不悦。没想到针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如法继针数次,不仅疼痛全无,而且头部怕冷的症状也随之消失。此时,病人方连连感叹其医道之高,针术之妙。 ——摘自高树中《一针疗法》 感悟: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不明经络,恐怕是想不出屁股痛扎眼睛这一办法的 ----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 痹证” 范畴, 究其 病因、 病机, 多因阳气不足, 卫外不固, 寒、 风、 湿之邪客 于经络; 或因跌仆闪挫损伤经络, 二者均致气血运行不 畅, 气滞血凝, 不通则痛。 治疗以祛邪通络为法.太阳经居表, 犹一身之藩篱, 最易被邪侵袭。 又因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所以确定坐骨神经痛 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为病,睛明穴为治疗穴位之一。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人好报:半路杀出个老中医
sheep021 2014-2-13 10:00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天傍晚,开门办学到农村的针灸专家张善忱正与其他几位医生在路边散步,忽然看到对面几个人赶着毛路车急匆匆而来,张老师料定人家有急事,便远远地停让在路边,等驴车经过时,他发现车上躺着一个人。 职业的敏感和责任让他问了一句,才知道这是一位因胆道蛔虫发作而剧烈腹痛的病人。 他急忙让车停下,因为身上没有带针,便以指代针,在病人背部的胆俞穴处进行按压,没几分钟,病人的疼痛便完全消失了。 ——摘自高树中《一针疗法》 感悟:急病遇到老中医,也算是缘分。不知道是几辈子积下的福分。 -------------------- 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 肠道蛔虫 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 胆道感染 。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 1.解痉止痛 针刺: 鸠尾 、 上脘 、 足三里 、 太冲 、 肝俞 、内关等穴,宜配合应用。亦可用耳针肝胆、交感、 神门 、肾上腺等穴,或埋针,或施电兴奋,均有良好效果。 2.驱虫排虫  乌梅丸 (汤)和胆道驱蛔汤加减等作驱虫治疗有较好效果。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句话来概括中、西医理念差异之根源
热度 1 geltern 2014-1-23 19:08
相关临床病例可查询我的个人网站:www.heqizy.com 在我贴出《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后》,以下两个回答很生动地反映出中、西医理念各自的弊端: 一、××× wrote: 长见识了,用针灸10余年,一直在用传统的理论指导,自认效果还可以,比如风寒外感,用合谷,太冲,风池,足三里,前三穴用泻法,后一穴用补法,效果很好。我爱人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治小儿感冒咳嗽,用的是传统的三字经派的理法结合传统的经络腧理论,基本也是一次见效,3至5次即好。却不知这理论竟是错的。行医这些年,除了上学時,对神经解剖基本未再深究,看来这中医提高还得靠西医,西医生理学。想当年国家组织西学中,这些年来,中医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远超`先辈,至少前辈的针灸大家未见这样的高论,真是领教了。 中医学者的优点是:实践为先、勇于探索; 中医学者的缺点是:自我满足、不求甚解。这种典型的农民思想决定了,中国不会缺乏原创发现,例如:造纸、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但缺乏一个将原创发现进行深入探讨、深入挖掘,形成规模化的现代科学体制。 二、××× wrote: 外国做过试验,一组根据中医的穴位来扎,另一组乱扎,效果一样。 “和一种被称之为“脑、体调控机制”的生理机制有关“,这个叫做心理作用。 西医学者的优点是:理论为先,求证严谨。 西医学者的缺点是:对不理解的东西往往选择性忽视掉并视而不见。 另外,西医被认为存在“眼疼医眼、脚疼医脚”的局部思维,其主要原因在于,西医学者往往选择性忽视掉脑功能对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各个生理系统的影响有关,并归咎于主观心理作用。这种“脑、体分割思想”和现代生理学将脑定位为神经系统中枢的认识是完全自相矛盾的。 进一步说, 错误的医学思想必然会产生不适当的临床应用及技术,例如:治标不治本的斜视手术。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59 次阅读|1 个评论
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又名:揭开中医学变革的序幕)
热度 1 geltern 2014-1-15 14:58
原文地址:www.heqizy.com 作为一项拥有2500年历史的中医技术,针灸已流传至全世界 140 个多个国家及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针灸的临床应用一方面被大众百姓所接受,例如: NCCAOM ( 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委员会) 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曾接受过针灸治疗;另一方面也被现代医学研究的所证实,例如: 2010 年,赵建浩、林顺潮等人通过 88 例 7 - 12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随机临床对比试验证实,针灸有效率和遮盖法 (弱视的主流疗法之一) 相近。根据 WHO (世界卫生组织) 的官方资料显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能够对二十多种疾病、症状及状态产生客观的治疗效果。 不过,盛名之下,也伴随诸多质疑。 根据《黄帝内经》的最早记载,针灸效应主要是指,当使用针刺、热灸刺激人体皮肤表面的一些特殊部位后,能够对心、肝、肾、眼、耳、鼻等生理器官及组织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这种生理效应可以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其中,这些皮肤表面的特殊部位被称之为 “ 穴位 ” ,而这些 “ 穴位 ” 的分布则构建了针灸的理论基础 “ 经络学说 ”。但令人质疑的是 ,古书中并没有记载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穴位及经络,而中、西医学者至今也没有从生理学上找到支持穴位及经络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某种角度讲,来历不明的历史源头、无法验证的穴位及经络 是现代医学认可中医针灸的最大障碍所在,甚至认为针灸效应只是一种安慰剂作用而已。 为什么针灸是有效的,可又找不到穴位或经络的实质存在呢?围绕这个问题,中、西医学者一直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谁要是能够揭开针灸之谜,必然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突破。但古人已逝,我们不可能去找伏羲 (被认为是中医针灸的最早发明人) 寻求真相。那么,针灸真的会成为一个无法考证的千古之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儿斜弱视诊所的何琪中医师给了我们一个令人震惊、又令人深思的答案: 在公元 2 世纪,当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完整的“地心说”后,人们一直相信太阳、月亮等其它星球都是围绕地球转的。直到 16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人们才意识到地球及其它星球都是围绕太阳转的。这段家喻户晓的科学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水平的科学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就好比月食现象,在现代人眼中是地球遮挡太阳光导致,可在古代人眼中却是天狗啃月亮。 也就是说,古代人看到、经历的自然现象或许是真实的,但总结及传承的理论却不一定客观。比如:月亮的确存在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但不意味着天狗真的存在;针灸的确具有对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但不意味着穴位及经络真的存在。 当然,“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这个结论对大多数中国人、中医师及中医学者来说,恐怕很难接受,甚至会遭到强烈抵触。理由很简单,一方面,穴位(或经络学说)被认为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否定穴位(或经络学说)的存在就会被认为等同于否定中华古代文明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思想;另一方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很多人确实是被针灸治好过病,也就自然地会坚信传统中医理论。 不过,有句老话讲,行家伸伸手,才知有没有。在我们附近有个很有名的针灸师,能够治疗风湿等疾病。有一次,一个朋友找我一起去找这个医生看病,他告诉我们 8000元 包看好。这个事情要是搁在老百姓身上,恐怕要价再高也得看了。可是,我对他说,“你还是便宜点吧。”。他说,“不还价,祖传的技术,就这个价格 ... ”。这时,我说,“祖传的?要不这样吧,我随便选几个刺激点,就能治好你这里的病人,您信吗?”。他开始很疑惑地盯着我。过了一会儿,他和气地跟我说,“大姐,要不给 500元 吧,就当个辛苦费。对了,您姓什么,是做什么的 ... ”。 之所以我这么自信,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我本身就是在随机选择刺激点的情况下治好了斜弱视、神经性耳聋、免疫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闭症等多种疾病。第二、 我和很多在临床第一线的中医师曾交流过,有人认同我,也有人表示沉默,但从来没有一个中医师百分之百地确定针灸的临床效果和穴位的选择有关。 第三、欧美等国的针灸研究证实,针灸的临床效果和刺激点的选择无关。第四、很多公开声称证实穴位及经络存在的人却并没有参与过临床实践,没有亲自去治疗过任何一个病人,我很难相信缺乏临床实践的人会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我提醒大家,分析一个问题时,专业性很重要,因为有时候,眼见耳闻未必是真。 当然,我的话也只供参考,因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逻辑,而是可重复的现象。 如果大众有兴趣知道针灸临床操作的真相, 我个人 非常愿意在大众媒体的公开监督下,在北京协和、北医大等权威医疗单位做一次关于不需要刺激特定穴位,而是随机选择刺激点就能治愈斜弱视、神经性耳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闭症等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临床检测。这样一个临床检测的意义是重要的。往 小里说,将会影响全世界几十万中医针灸从业人员;往大里说,将会拉开一场中医学理论变革的序幕。 记得和一位中医师交流时,他一听我说针灸的临床效果和穴位选择没关系,就立刻表现得很激动,说我是中医黑、方舟粉之流什么的。我对他说,“我不是中医黑、也不是方舟粉,更不是否定针灸效应。相反,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通过针灸、按摩治好了很多病人,例如:斜弱视、神经性耳聋、睡眠障碍呼吸综合征、自闭症等。这些临床治愈病例有力地证实了,针灸能够客观地对多种疾病产生临床疗效。可是,我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在我的临床操作中,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质疑传统不等于否定传统,而是为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一样,经络学说只是一种基于古代医学水平背景下对针灸效应的初步总结及参考。伴随生理学的逐步发展,我们必然不再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承,必然开始产生对传统理论的质疑及挑战,必然构建一个堪比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新理论,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 ... ”。看完我的话,先前较为激动的他开始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跟我说,“我突然发现,对经络学说这个词的定义很模糊 ... ”。后来,这位从成为挺我的粉丝。 的确,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科学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理论变革中求得生存及发展的,中医学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可大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是,如果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那是不是用针随便扎就能治好很多疾病呢?对此,何琪中医师坦言道: 当然不行。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而是和 神经系统的分布有关。 准确说,和人体的“脑-体调控机制”有关。 在 传统生理学中,人体生理通常被划分为九大系统,例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可是,脑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人体生理还存在另外一种方式划分,即:“脑、体”划分。举个形象的例子:虽然中国分为中国分为河北、山东、辽宁等不同地区,但调控各个地区的核心却是在北京的中央政府,二者构成了一种中央政府调控地方政府的国家体制。同样,人体生理也存在这样一个机制。 虽然心、肾、眼、耳等器官及组织分布在人体各个部分,但控制心、肾、眼、耳等器官及组织的中枢却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核心“脑”,例如:高级中枢大脑皮质控制视觉、听觉等感官及运动系统【下图】、低级中枢丘脑通过内分泌系统控制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从而构成了一种 “中枢系统调控外周系统”的关系,也就是我所说的“脑-体调控机制”。 那么,针灸和这个“脑-体调控机制”到底具有什么关系呢?我举个较为直观的实例 : 斜视(Strabismus) 是一种多发于发育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下图】。 当斜视患儿就诊时,眼科医生往往会建议家长采用斜视矫正手术。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自然是眼科医生建议什么就信什么。可是,对于一些懂英文的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当他们查询了国际上和斜弱视有关的研究资料后,往往会否定斜视矫正手术的建议。原因在于,斜视的病灶并不在控制眼球运动的六条眼外肌,而是在控制六条眼外肌活动的大脑视觉中枢。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视觉研究系、Sick Children医院的眼科主任Agens教授领导的团队证实,斜视不仅是一种眼疾,一种和大脑初级视皮质受损有关的疾病。 【下图】。 这个结论意味着,虽然手术可以矫正斜视患儿的眼位,但诱发斜视形成的病灶依然存在,而病灶的存在就意味着斜视复发的可能。也就是说,斜视矫正手术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美容技术,而不是治疗技术。 眼科医生推荐斜视矫正手术,主要是限于专业范围的原因,他们往往孤立地从眼科角度去理解及治疗斜视。可是,这种局部思维的代价就是斜视复发。只不过,付出血的代价的不是医生,不是家长,而是斜视患儿自己。事实上,如果想要 从根本上治愈斜视,就必须首先修复大脑视觉中枢损伤,去掉诱发斜视形成的病灶,这样才能矫正斜视并避免复发的可能。我的临床治愈病例也客观地证实了这一点。当我通过 针灸、按摩等中医技术将斜视患儿的VEP(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恢复正常形态后,由于VEP是一种反映大脑视觉信号传导和大脑视觉中枢活跃程度的电信号,这个结果意味着大脑视觉中枢损伤得到了有效地修复。这时,斜视患儿的眼位 会自动矫正,无需手术矫正【下图】。 从1992至今,我已经治愈斜视上百例。可以说,这些病例就是一种 基于“脑-体调控机制”的典型临床应用。 更深入地说,在临床实践中,我不仅能够通过主动利用“脑-体调控机制”治疗斜视、远视、弱视等和大脑视觉功能有关的眼科疾病,而且能够治愈神经性耳聋、免疫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闭症等同样和脑功能有关的多种疾病。这不由得让我更加确认,“脑-体调控机制”不仅是针灸效应能够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真正奥秘所在,也是中医学中几个重要思想的具体化解释,例如:我们可以将“ 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为,通过针灸强化脑功能这一点来影响视觉、听觉、心、肾等整体生理机能;我们可以将“阴、阳平衡”理解为,脑、体之间存在相互调节、相互影响的调控关系等。 反观现代医学,生命是一个整体,但生命科学不是。现代医学虽然对脑功能有一定的研究,但更多的局限于认知科学,却并没有将脑功能引入临床应用。甚至来说,生理学虽然明确地将脑定义为神经系统的核心,但研究者却往往会选择性忽视 脑功能对视觉、听觉、免疫等生理机能的影响,而孤立地去看待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免疫系统等局部生理。这种“脑、体分割思想”不仅和生理学自相矛盾,也必然 会导致“眼疼医眼、脚疼医脚”的局部思维,而斜视矫正手术就是这一“脑、体分割思想”的赤裸裸表现。对此,引用A.Wilson的一句话就是,“学科的分类主动限制了研究者的探索范围,以至于看不到完整的风景...(瞎子摸象)”。 何 琪 中 医 师 的这一番话 让 我 们恍然大悟,原来是中、西医都误读了针灸效应。中医虽然歪打正着地发现了针灸这种基于“脑、体”机制的临床技术,却将其错误地总结为穴位及经络学说。西医虽然清楚地意识到,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脑对眼、耳、心、肾等各个器官及组织具有整体调节作用,但由于缺乏类似于针灸这样的临床发现及应用,使其不知道该如何做到利用脑功能去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就是说,正是这一阴差阳错给针灸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可是 ,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作为一名中医师,何琪为什么要这么明确地否定穴位及经络的存在和指出现代医学的“脑、体”分割思想呢?说出这个事实真相,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不怕遭到中、西医全体医者的一致攻击?我们很难理解何琪中医师这种把自己放在尖刀上的做法。可是,何琪中医师却直言道 : 首先,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知道、分享真相,就好比诺贝尔奖的核心精神是鼓励科技工作者不要首先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是以无偿地分享发现、成果为首要目的。当我确认针灸治病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人体自身的脑功能时,我认为 针灸不应该成为一种收费医疗项目,例如:治疗一次 100 元、包治好 8000 元等,而是应该成为 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种普及性免费医疗技术。 当人们得病时,就不会首先考虑储蓄、医保、工作等经济因素,因为有机会可以自行治愈,这对减轻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具有很大意义。同时,发病率、门诊率降低反过来又会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让国家的卫生经费不用投在更多的大楼、设备及人员,而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其它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在很多时候,普及一项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免费医疗技术要比医保更重要,例如:美国医疗花费占总 GDP 的 17.9% ,几乎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但相比而言,美国人却不是最健康群体,肥胖、 AD (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都是美国卫生系统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其次,“预防胜于治疗”不应该是一种推销保健品的广告词,而应该成为一种通过普及性推广针灸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七分自身防治、三分药物防治”的医疗体系。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在目前“治病吃药”的单一模式下, 造成发病率年年增长和药物研发费用逐年递增造成的医患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脑功能的研究,特别是脑、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将是建立及发展这一医疗体系的核心所在。 最后,《周易》有话,变则通、通则久。目前的中医学既没有发展方向,也没有经过重大理论变革,其存在的意义就好象逢年必放花放炮一样,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而不是先进的思想和可重复性的临床效果。因此, 我认为一场理论变革将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揭开 这场中医学变革的序幕将会从解密针灸效应开始! 何琪中医师的话不由得让我们开始反思,现代科技是经历过了四次重大科技革命才发展到今天。可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医学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理论变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中国古人具有优良的基因、超前的思维吗?当然不是,就好象那句电影台词一样,“他樊哙要是真有那么大本事,我们早打败项羽了,还用得着等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事实真相是,中国人习惯了对传统文化的照本宣科式、歌功颂德式传承,而缺乏质疑传统、挑战传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可以再以缺乏经费投入、缺乏人才储备作为借口来解释中医学的没落,因为中医学真正缺乏的是一场 轰轰烈烈的理论变革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Adenosine A1 receptors mediate loc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
JadyWang 2013-8-24 04:22
Nat Neurosci. 2010 Jul;13(7):883-8. Acupuncture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 commonly used to relieve pain. Acupuncture is practiced worldwide, despite difficulties in reconciling its principles with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e found that adenosine, a neuromodulator with anti-nociceptive properties, was released during acupuncture in mice and that its anti-nociceptive actions required adenosine A1 receptor expression. Direct injection of an adenosine A1 receptor agonist replicate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hibition of enzymes involved in adenosine degradation potentiated the acupuncture-elicited increase in adenosine, as well as its anti-nociceptive effect.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adenosine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that interfering with adenosine metabolism may prolong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acupuncture. ************************************************************* 《科学时报》 (2010-6-1 A4 国际) 研究人员对于针灸如何减缓疼痛给出了两种假设。一种假设认为针刺激活了痛觉神经,后者能够引发大脑释放一种类似于鸦片的化合物——多肽——并在全身循环。另一种假设则提出针灸的疗效实际上基于一种安慰剂效应,即使患者认为释放了多肽。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Maiken Nedergaard对上述两种假设都表示怀疑,因为针灸并不疼,并且也仅仅在针刺入痛处附近才起作用。Nedergaard转而推测,当针灸师刺入并旋转针头后,这些针实际在组织中造成了轻微的创伤,并释放出了一种名为腺苷的化合物,而后者恰好充当了一种局部止疼剂的作用。 Nedergaard首先给他刚刚16岁的女儿Nanna Goldman分派了一项夏季作业——Goldman和其他研究人员在Nedergaard的实验室中轻微麻醉了一些小鼠,从而使它们能够保持静止不动,随后研究人员在小鼠小腿的一个针灸点上插入了一根针,并对针头周围的流体进行了采样分析。他们发现,其中的腺苷比正常水平增加了24倍——这似乎大有希望。 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了加大腺苷的作用是否有助于减缓两类慢性脚部疼痛——炎症的疼痛,例如关节炎,以及神经损伤的疼痛,例如脊髓受损或糖尿病并发症。通过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或注射能够促进炎症的物质,研究人员使小鼠的脚部患上了上述这些疾病。 研究人员随后在小鼠的痛处进行针刺或局部注射一种能够促进腺苷作用的药物,进而减少了小鼠对痛觉的敏感程度。但是这两种疗法在缺乏一种细胞表面受体——能够使腺苷发挥效用——的小鼠中都无法减缓疼痛。Nedergaard认为,这些发现证明了腺苷起到了一种生化信使的作用,从而在针灸过程中减缓了疼痛。 为了确定是否能够人为促进针灸的疼痛抑制效应,研究人员向小鼠体内注射了一种药物,进而使机体组织能够积累更多的腺苷。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使得腺苷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延长了3倍,从而也使抑制疼痛的时间从1个小时延长至3个小时。研究人员在5月30日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尽管他们所使用的药物——一种名为deoxycoformycin的抗癌药——因毒性过强而无法在临床上使用,但Nedergaard仍然认为这一发现“证明了针灸的疗效是可以得到改进的”。 研究人员认为,针灸治疗历史悠久,但由于其作用原理一直不太清楚,许多人对针灸持怀疑态度,而本次研究揭示了针灸止痛的确存在科学原理。 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市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Vitaly Napadow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它用“极度精确的操作和非常清晰的假设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接下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从而看看这种在被麻醉的小鼠身上起作用的痛觉抑制机制是否也能够在清醒的人体中奏效。Napadow表示:“尽管我并不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对人起作用,但我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个人分类: Diary of Myreading|3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針灸穴位標準 韓擬取代中國
josh 2013-7-28 23:43
轉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fOuHop.fGRlYzYUAJjgtLm4-/article?mid=43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針灸穴位標準 韓擬取代中國 更新日期:2008/07/04 04:34 亓樂義台北報導 今年六月,南韓韓醫協會宣稱,韓國針灸標準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標準。不過,對於韓方的這項說法,世界衛生組織(WHO)已透過私人管道,向中方表達歉意並對韓加以譴責。 韓國人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掠奪」並搶註申報為世界遺產的行為,讓人瞠目結舌。二○○六年,經韓國人考證,孔子是韓國人;「中醫」應改為「韓醫」;神農氏(炎帝)和《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均為高麗人。今年變本加厲,宣稱世界針灸標準將以韓國版本為準。 真相如何?香港《文匯報》日前訪問參與制訂WHO針灸穴位國際標準的專家黃龍祥,說出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他說,按WHO的標準人體穴位共三百六十一個,其中三百五十九個是依照中國標準制訂,比例幾近一○○%,「韓國針灸取代中國」的說法完全失實。 隨針灸在國際上的日益流行,為統一標準,WHO中、日、韓等三國專家,自二○○三年起著手研究制定「針灸穴位國際標準」,並於去年完成。 不料,韓國韓醫協會六月十八日宣稱,人體可針灸的穴位有三百六十一處,此次國際標準認可的三百五十七個穴位,採用韓國醫學的標準,比率近九九%,WHO並未選擇中國和日本的穴位位置作為標準,表明「韓國韓醫學的針灸術成為國際標準」。 針對此一說法,作為中、日、韓三國唯一參加全部十一次WHO針灸穴位標準制訂會議的黃龍祥指出,在WHO的組織下,中、日、韓三國專家確於二○○三年,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第一次針灸標準制定會議,因分歧嚴重,氣氛不佳,會議沒有共識。 二○○四年三月,標準制定會議移師北京,最後會議確定針灸穴位國際標準,採用中國現有體系,包括「針灸腧穴定位的原則、方法」等問題也達成共識。 隔年同月,三國的專家確定人體三百六十一個穴位中的三百五十五處穴位,全部採用中國的方案。 剩下六個有爭議的穴位,最後經投票,其中四個穴位採納中國的方案,剩餘如水溝穴與禾骨翏穴的定位,則以日本、韓國的方案列為第一,中國的定位列為第二方案。據此,WHO通過的國際標準《針灸經穴定位》,共有三百五十九處穴的定位,與中國現行的國家標準相同。 黃龍祥說,「我保留了所有會議紀要,以及圖像和圖片紀錄,」這些證據可以證明韓醫協會的說法純屬虛構。
个人分类: 真真假假互联网|1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