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不懂的收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懂为什么不可以有收获? ——关于辛、刘争论的评论
jiangjinsong 2009-4-25 11:13
不懂为什么不可以有收获? 关于辛、刘争论的评论 江晓原 辛普里先生近来笔力甚健,发表了一系列精彩的文章,我都极为欣赏,唯近日见其 《不懂的收获:科学主义的忽悠》 一文,略有不敢苟同之处。兹特提出鄙见,就教于刘兵教授和辛普里先生,以及广大读者。 对于刘兵教授当年为霍金《时间简史》一书中译本策划的广告语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辛文以为,原来刘教授所说的收获就是为科学和科学明星 培养死心塌地的粉丝,是保证公众永远崇拜和臣服于科学家的关系被复制和强化,说到最后,这干脆就是一条科学主义的尾巴。当时我感到这种对动 机的猜测,未免有点深文周内,恐怕并非刘兵教授的本意。近见刘兵教授的反驳文章《 你才科学主义呢!简答辛普里的不懂的收获 》,谓我只能说,那更 非我之本意,而是强加于本人的罪名了,正合我意。 辛文又假想了刘兵教授自己为上述广告语的辩护:他会说,如果科学普及主要是关注科学知识的话,那么科学文化人所提倡的科学文化传播则更强调科学精神的传 播。阅读霍金,即使没有看懂,虽然因此而没有直接获得科学知识和原理,但是潜移默化之间,我们就受到了科学精神的熏陶,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同 样是收获,而且可能是更重要的收获。强调不懂的收获,恰恰体现了科学文化传播和传统科普的区别所在,这样的辩护确实相当雄辩,辛文却只能提出为什么读 了不懂,还有收获?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样软弱无力的质问。 遗憾的是,在刘兵教授的反驳文章中,对于这一质问,他似乎未能理直气壮地捍卫他的立场,而是退却到了只要有人读,只要有部分的懂,在传播的意义上,不就 是一种成功吗?远不如辛文为刘兵教授假想的即使没有看懂,但是潜移默化之间,我们就受到了科学精神的熏陶,这同样是收获,而且可能是更重要的 收获来得有力。 这使我想起吴国盛教授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不怕荒谬,只怕不自洽。本此精神,刘兵教授完全可以说:就是一点不懂,也能有收获! 读某种东西,不懂但是有收获,原是常见之事。当年梁启超论李商隐无题诗,就有读不懂但觉其美的著名说法,觉其美不就是一种收获吗?不就是潜移默化、精神熏 陶吗?如果说梁启超李商隐都太高远了,那我还可以举出更贴近的例子:我熟识的人文学者朋友中,不止一个(也都是饱学之士,只是名声不如梁启超李商隐那么大 耳)向我表示过这样的想法:对于科学大师的原作,我知道自己看不懂,但就是想看一看,那些著作到底是怎样写的,是什么模样。如果有人以这样的心态,去阅读 了霍金的《时间简史》,他有没有收获呢?我觉得应该是有的。 再进一步说,霍金所研究的那些领域,其实已经到了传统科学领地的边缘,在这样的边缘地带,懂与不懂也开始难以明确界定了。有些问题追究到深处,已 经变成是不是接受某种约定、用不用某种语言的问题,它们有可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知识传播中懂与不懂的境界。对于霍金所研究的一些问题,除了霍金等一 小群物理学家之外,就广大公众而言,懂与不懂有可能已经失去传统语境中的意义。我想这也许正是刘兵教授当年那句广告语的深刻之处啊! 辛文最后感叹说:科学主义的尾巴可不是一天就能割完的呀!这话听起来挺好玩,可是深究起来也有问题:科学主义的尾巴为什么非割掉不可呢?从文化多 样性的角度来说,这条尾巴(以及千千万万其他的尾巴)完全可以保留,完全应该保留,甚至,即使有一条科学主义的大尾巴狼,我也主张在文化动物园中 善加喂养不过当然不能限制别人对该大尾巴狼的批评、嘲笑、辩护或赞美。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5079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才科学主义呢!
jiangjinsong 2009-4-25 11:10
载2006年2月23日《科学时报》 你才科学主义呢! 简答辛普里的不懂的收获 刘   兵   读到辛普里的 《不懂的收获:科学主义的忽悠》 一文(以下简称辛文),对我为霍金之书所拟的广告语进行了分析批评,很是有趣,但读后又觉得,该文对于某些问题在理解上有些问题,故在此作些简要回答与澄清。   首先,是不懂如何有收获的问题。辛文替我解释了这句广告语:为什么读了不懂,还有收获?我想,刘教授以及许多称赞这句广告用语的人,真正的用意在于,阅读霍金可以帮助点燃普通公众对于科学精英的热情赞美和信赖   其实说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在于,如果我们要想把对科普著作的阅读目标设为要求读者100%全懂之上,那除了让成年人去阅读低幼读物,否则,这种 目标几乎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代沟的原因成年人是否全懂也还是个问题)。因此,阅读科普著作,有不懂之处本是很正常的,只要有懂了的地 方,那就有收获。当然,霍金的著作相对来说要更艰深些,但同样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辛文所提到的霍金严重残疾的身体状况,也是一个炒作的卖点无可否 认在现实中这确实是一个卖点),霍金的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又都畅销。那么,这与那些虽然易懂但却无人问津的科普著作相比,只要有人读,只要有部分 的懂,在传播的意义上,不就是一种成功吗?至于说到我想用此广告语来帮助点燃普通公众对于科学精英的热情赞美和信赖,抱歉,这完全不是我的想法。当 然,辛普里可以有以他的方式来解读这句广告语的权利,但在逻辑上,恐怕也还是无法从那句广告语中推出这样的结论吧。   接下来,辛文讲到了科学文化传播的娱乐性质问题,将对超女的崇拜与对科学的赞美相等同,认为与理解关系不大,而且,认为这一广告实际上是鼓励了民科。   对此,这里只是简要地指出,我并不否认自己赞同发扬科学普及的娱乐功能,只是,这种功能如今发挥得太不理想了。如果我国公众对科学的态度能够达到与对 超女的态度相提并论的程度,那我们的科普作品早就不是如今的可怜印数了。至于民科,我觉得,辛文在此恰恰是出于科学主义的立场而表现出了一种对民科的歧 视。难道人民就没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娱乐的权利?不过,对此,鉴于此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笔者将另文详细讨论。另外,有必要提及的是,在科学传播普及 的意义上,对公众所要求的懂,是与科学专业传播中对科学家要求的懂有着巨大的区别的。   至于辛文所说的原来刘教授所说的收获就是为科学和科学明星培养死心塌地的粉丝,是保证公众永远崇拜和臣服于科学家的关系被复制和强化,我只能说,那更非我之本意,而是强加于本人的罪名了。   其实,辛普里(simply)地讲,我的那句广告语只不过是一句广告语而已。能够把书卖出去的广告语就是好广告语,这本是个传播的问题。就好像几 年前,海外某著名网站曾贴出过一篇长文,站在科学的立场以科学的观点来分析海子的诗歌如何违反了科学的原理,其论点当然是让人啼笑皆非。广告也是一样,广 告不是科学,广告就是广告。非要以很科学的方式来分析出其背后并不存在的科学深义,那才是一种科学主义尾巴没割净的表现呢,同时也暴露出这条尾巴的荒 谬。以至于,连这样的辩论都没有什么科学意义唯一的收获,是这一批一答又给霍金忽悠了两回免费广告!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