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低薪养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薪养廉”与“低薪养教”
pinjianlu 2009-6-8 21:10
最近十年里公务员成了香饽饽,待遇逐渐提高,每次国家普调工资的时候, 公务员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不得不说,公务员是新时代幸运的宠儿。而公务员的工作呢?其实他们工作很轻松,可能工作的时候还在上网,效率不太高,管理松散。而且 公务员最大的好处还是在于他们的福利 ,比如住房有国家专门投资修的公务员小区,出差有五星级酒店住,还不用自己掏钱,可以时常公款吃喝。真的是不错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充分的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了。这也就难怪最近几年考公务员的热门程度一年超过一年了,君不见,一个地级市的公务员,尤其是财政局之类的,可以达到100人左右才考一个吗? 相反的,说说咱们高校教师的待遇吧。如果不算自己出去捞的,就只看正常待遇。在此,标准同样都为博士,副教授的级别,好一点的,如北大等高校,学校的校内津贴可能就有四千多至五千多。也有的学校有学位津贴,比如南昌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有800、博士学位有1200左右。在安师大呢,就啥也没有了。其实各个高校的待遇,基本工资都差不多的,是国家财政部统一拨款,根据不同的级别,比如助教、讲师等来发放。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到底是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力大,还是公务员的贡献更大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其实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对智力的投资。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能这么重视公务员,而轻视教师呢?这一点好象正好是和民国时期相反的,总感觉有点儿不太正常。 再看看国外,比如美国,教师,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就没有几个能比公务员更低的。这反映出了人家是多么的重视教师和教育,所以美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我们正好相反重行政轻教学。我亲眼见过有多少男教师,因为待遇低而找不到老婆的,作为教师,有多少人的自尊心备受摧残。现在社会上比较普遍的看法就是公务员的社会地位要大于高校教师,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师队伍里越来越多的人不是真正搞教学和科研的了,而是在想方设法捞钱,比如厉先生之类的,中国已经不少了。但公务员是不是真的养廉就养起来了呢?当初提高公务员待遇的目的就是要招收优秀人才来做公务员,进政府机关工作,提高待遇就能使公务员变得廉洁,可结果呢?事实又如何呢?我想,要真正使公务员变得廉洁,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让媒体可以公正合法的监督政府,媒体有权公开政府的不作为,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公务员做到廉洁高效,而不是一味的提高待遇,什么高薪养廉。 公务员并没有因提高待遇而变得廉洁高效,而教师却越来越自卑了,至少我就见到很多教师都因为不堪心理压力和生活重负而最终放弃教师这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业。如果你想做教师,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地区的教师,那么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受穷吧,还要受到鄙视的目光,男教师的话,连女孩子都不肯嫁给你做老婆了。至少这点在安师大是这个样子的。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4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孔乙己之教师版
热度 1 pinjianlu 2009-4-26 19:53
安师大周围大排档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厨房里预备着冷饭菜,可以随时来就餐。教书的人,上午下午下了课,每每花 3 元钱,吃一碗盖浇饭,——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份要涨到 8 元,——找一张烂桌子坐着,匆匆的吃了休息;倘肯多花两元,便可以多要份小菜,或者一碗热汤,做下饭物了,如果出到十几元,那就能吃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青年教师,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西装、打领带的行政人员和领导,才踱进店面里层的房间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安师大西门对面的小燕子大排档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西装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青年教师,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饭菜从锅里舀出,看过菜里有没有虫子,又亲看汤是否刚热好的,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随便打点饭菜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收银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领导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青年教师而穿西装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青色的胡子。穿的虽然是西装,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吃饭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又被书记叫去讲话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来份鸡肉盖浇饭,要一碗热汤。”便排出三张五元的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被学生告状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进了书记办公室,挨批了。”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谈话不能算挨批……谈话!……教书人的事,能算挨批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博学”,什么“笃行”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搞过行政,但终于没有得到提升,又不会巴结领导;于是当了十几年的科员,弄到最后还是做了教师。幸而有得一个好口才,便教一两门最无聊的课程,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连续教了很多年,连教案都没换过,不能与时俱进。如是几个学期,选他课的学生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被扣光奖金。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热汤,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做过行政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科长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不喜欢送礼拍马屁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咸菜的咸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咸菜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咸字有好几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安师大出来吃饭的女学生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她们一人一颗花生米。女孩儿们吃完花生,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花生,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女生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块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吃盖浇饭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被开除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不备课。这一回,是自己运气太差,竟遇到学校本科教学评估。被上面来的专家碰到,还了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挨批,批了大半夜,再被开除了。”“后来呢?”“后来开除公职了。”“开除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回农村种地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电炉,也须穿上太空服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来一碗盖浇饭。”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外的一张破桌子边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平着两腿,旁边放了一个破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来一碗盖浇饭。”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块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菜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被书记批评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挨批,怎么会被开除?”孔乙己低声说道,“跳槽,跳,跳……”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打了饭菜,端出去,放在破桌子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十几块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土,原来他便是刚从农村种地回来办手续的,居然要盖十几个章,要弄好几天才能弄完。不一会,他吃完饭、喝完汤,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拖着疲惫的身躯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块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块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 大约孔乙己的确回乡下去种地了。 二 00 九年三月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79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