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NO2

tag 标签: NO2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近期NASA遥感新闻中还能看到什么
Talky 2020-3-21 11:13
从近期 NASA 遥感新闻中还能看到什么 2 月 28 日, 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新闻 , 展示两组 NO 2 (二氧化氮)遥感图,一组对象是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另一组是武汉市。比较春节前,武汉封城前后上空空气柱内 NO 2 浓度分布的变化。观察春节假期、为防治新冠肺炎实施封城隔离、停工停车等严厉措施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 3 月 4 日, NASA 更新了一篇分析文章,展示 中国东部地区春节前、春节期间和春节后三个时段的 NO 2 遥感图,以及 2019 年同期的情况。并以春节期间及之后粗钢保持生产,电力和焦化等工业减产的比例解释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并且春节后没有很快恢复常态,说明中国抗击新冠病毒对大气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并认为因此会在短期内明显减少碳排放 。 3 月 5 日, NASA 又发布博文 ,综合前述新闻和分析,同时说明遥感图只发现了 NO 2 的减少,并不意味别的污染物也减少,解释春节期间和之后,京津冀又出现了重霾污染的情况 。 然而, NASA 遥感图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被他们的研究人员充分表述出来。我们至少发现了两点: 1、 在 2 月 28 日新闻的武汉 NO 2 和 3 月 4 日分析的中国东部地区遥感组图中,有春节前 20 天的 2019 年和 2020 年的比较图。尽管使用的单位不同,但都明显可见 2020 年比 2019 年同期污染情况有明显改善。该时段属于“正常”时段,即尚未受到假期和抗击新冠病毒影响。因此可以看作这一年来中国改善能源结构、进行污染控制有成效的一个证据。 武汉上空NO2柱浓度遥感图,2019和2020年,1月1日至20日、1月28日至2月9日,2月10日至25日三个时段 中国东部上空NO2柱浓度分布比较 2、 在 3 月 5 日 NASA 博文中,作者 Kasha Patel 叙述中国重霾污染时使 用的词汇是 “ airbor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known as PM 2.5 ” ,即“细颗粒物污染”。然而 5 年前,在 2015 年 NASA 的一次讲座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947550.html ) , Dr. Duncan 说中国雾霾为 “ 烟雾 ” ,还特别解释了烟雾是烟 + 雾( Smog = Smoke + fog )。今年用词的变化虽然细微,却表明 NASA 研究人员提高了对中国雾霾污染本质的认识: 霾不是烟 。 实际上,如果看照片,中国重霾污染和伦敦烟雾或洛杉矶烟雾都很相像。因此西方把中国雾霾说成烟雾,而中国人则常把西方烟雾说成雾霾。但这只说明能见度都受到了严重损害,仅此而已。 西方“烟雾”一词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伦敦。烟雾严重时, SO 2 和烟尘浓度高企,能看到大量烟囱喷发黑色烟流,暗无天日场景和身穿黑色礼服手拿雨伞的绅士太太是特色。伦敦烟雾呛人,可以 5 天内致死 4000 人。当年伦敦严重烟雾时常伴浓雾,因此说成烟雾相当确切。 中国“雾霾”一词出现于新世纪。城市里很少看到烟囱和黑色烟流,但重霾污染时 PM 2.5 (细颗粒物)浓度高企, SO 2 和 NO 2 浓度却很低。虽然有时也暗无天日,但并不呛人或致人迅速死亡,而是对人体健康发生慢性影响。细颗粒物不容易沉积到地面,会随气流输送扩散,因此形成区域性空气污染。然而重霾一过,因为很少沉积,依旧红花绿树,仕女衣着靓丽。但虽然细颗粒物看不见,却会吸收和散射光辐射。人们望出去一片灰蒙蒙,模糊不清,感觉压抑,有时称之为 “ 灰霾 ” 。“雾蒙蒙地”是中国公众用来描述“模模糊糊”感觉的常用形容词。重霾污染又常伴有高湿度和不同程度的雾气,因此 “ 雾霾 ” 逐渐成了公众俚语,并不认真遵照气象学中关于雾和湿度的要求。 “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从烟囱直接排放的 SO 2 和烟尘(一次),但 “ 雾霾 ” 的主要污染物(影响能见度的)是可溶性细颗粒物,即燃煤和燃油产生并排放 SO 2 和 NOx 之后,在空气中因化学反应转换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二次)。中国发生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经济高速发展中虽然注意到了空气污染防治,但曾局限于改善工业布局,以及高烟囱和消烟除尘。燃煤重工业脱硫脱硝工作开展较晚,而且严格实施和管理需要时间。 虽然 PM 2.5 浓度被用来代表霾污染的严重程度,但是 PM 2.5 污染含义更加广泛,在没有雾霾时也到处发生,例如室内和道路街道。因此也不能把雾霾和 PM 2.5 污染画等号。因此,如果不接受直译 “Fog Haze” ,建议用 “Gray Haze” ,可能是中国“雾霾”最确切的翻译词汇。
个人分类: 灰霾|2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除了PM2.5,主要空气污染物都没怎么增加
jiangming800403 2016-1-2 20:4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2833.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 博主回复(2015-12-29 21:27) : 风的作用当然重要,但前提是风来的方向有纯净的空气。 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浓度不十分高的时候,在空气中是看不见的。足够细的悬浮颗粒,也看不见。因此环境质量控制不能以没有霾为目标。 --------------------------------------------------------------------------------------------------------------------------- 没有雾霾不代表没有空气污染,所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比PM2.5更能反映空气质量。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6748.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未来城镇体系构想 下一篇: 2015年最后一天学生和我的讨论 蒋大和 2015-12-30 11:04 不支持这个观点。 例如北上广,SO2的地面浓度都不高了,NO2高一些,但没到严重的程度,。。。。 --------------------------------------------------------------------------------------------------------------------------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增加了2倍,但是除了PM2.5,主要空气污染物都没怎么增长,甚至下降了。不过我们根本不知道10年前的PM2.5到底是多少。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发布二氧化氮遥感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热度 14 Talky 2015-12-20 09:31
12 月 17 日王大元博主写 博文 介绍了 NASA12月14日 新发布的全球二氧化氮( NO 2 )浓度分布和变化的遥感图,翻译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相关新闻的部分语句。这次 NASA 发布的遥感图和 CNN 新闻实际上告诉我们重要信息: (1) 尽管中国近十年来,空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而且还在加重,但这是第一次由国际顶级研究单位发布研究成果说明:因为政府和公众的努力,在北京、上海和珠三角都市圈等局部地区,空气污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状况和倾向。 (2) 根据这些遥感图展示的状况,说明燃煤和工业过程的 NO 2 排放量可能超过机动车相当多。因此我们关于在雾霾污染的源解析中,有关硝酸根来源的认识,需要进行修正。 背景情况: 二氧化氮( NO 2 )是一种重要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空气污染物,早已在国际和国内得到重视。我国 9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的空气污染指数( API )制度中有三种空气污染物,除 PM 10 和 SO 2 外,就是氮氧化物( NOx )(指一氧化氮 NO 和二氧化氮 NO 2 )。之后因为 NO 寿命短,会转化为 NO 2 ,因此在 2000 年 7 月后改为 PM 10 、 SO 2 和 NO 2 。 2012 年发布新的空气质量指数( AQI )系统,含 6 种空气污染物,也含二氧化氮: PM 2.5 、 PM 10 、 O 3 、 CO 、 SO 2 和 NO 2 。 但是, NO 2 不是“长寿命”的污染气体 。在强阳光下,并存在非甲烷烃类活化分子时, NO 2 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反应物;此外, NO 2 也会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生成硝酸滴或硝酸盐。因此 NO 2 是 酸雨的前体物 ,也是 灰霾 / 雾霾细颗粒物的前体物 。因为寿命短, NO 2 不能像 PM 2.5 那样较长时间(例如几天)地在空气中游荡,在局部地域累积。因此很少发现 NO 2 的超高浓度。即使在严重雾霾期间,查查监测数据, NO 2 浓度会比较平时高一些,但尚能“容忍”。 在以前重视的三种空气污染物中, PM 10 (灰霾或雾霾污染或沙尘暴除外)和 SO 2 的地面浓度,各地城市多年来都有所改善,体现了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和公众的努力。但是 NO 2 地面浓度水平是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也很明显:各地城市里汽车数量在迅速增加,它们是 NO 2 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NASA 发布 NO 2 遥感图和信息: NASA 研究人员应用臭氧监测系统测定了对流层( Troposphere )内 NO 2 的柱密度空间分布。 NASA 发布的图有 13 张,其中我们比较有兴趣的是 7 张:全球 2005 年和 2014 年 NO 2 平均浓度分布( 2 张),美国 2005 年和 2014 年 NO 2 平均浓度分布( 2 张),美国、西欧和东亚 2014 年和 2005 年比较 NO 2 平均浓度的变化分布(各 1 张)。 (注:对流层是大气层内紧接地面的空气层,以因为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存在较强垂直气流活动而得名。层内含 90% 以上水物质,几乎所有气象现象都发生于该层之内。赤道热带对流层约厚 12 公里,中纬度约 10 公里,南北两极约厚 8 公里。) CNN 新闻人员 Monica Sarkar 的主要评论是: 1. NO 2 是一种重要( a major )空气污染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信息,暴露于 NO 2 可能引发哮喘、气管炎、肺炎和肺功能减退。 2. 对 2014 年和 2005 年平均浓度分布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 NO 2 浓度增加了约 20-50% ,反之美国和西欧的 NO 2 浓度有明显降低,降幅约 20-50% 。 3. 然而中国的三大都市圈,北京、上海和珠三角, NO 2 浓度却有约 40% 程度的降低。 因此结合今年 12 月 8 日北京首次发布雾霾红色预警,要求中小学停课、建筑工地停工和机动车限行的措施,主持该项研究的 NASA 研究员 Bryan Duncan 说: “空气质量形态的这些变化不是随便发生的。当政府介入并且说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什么或者要治理这种污染物,可以看到这些数据就会受到影响。” 红色预警只是暂时的,不可能因此明显减少空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这位 NASA 研究员实际上是根据遥感图研究得到中国 NO 2 年平均浓度分布的 变化和倾向的事实 ,肯定了中国政府和公众的努力,表达了中国空气污染有可能改善的期望。 但是有疑问: 城区 NO 2 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所以 2005 到 2014 年间中国城市排放 NO 2 增加 20-50% 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废旧车辆, “ 黄标车 ” 淘汰不力等有影响,但数量迅速增加是增加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和 2005 年相比,北上广都增加了大量汽车。所以很奇怪, 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凭什么 NO 2 平均浓度减少 40% ? 同时,美国和西欧 2005-2014 年间汽车数量不会明显减少吧, 采取了什么控制措施,能使 NO 2 浓度显著减少? 下面各图,是从 NASA 网站 下载了高分辨率图形后,进行剪裁处理后制成: 2005 和 2014 年 NO 2 全球浓度分布图: 中国 2005 和 2014 年 NO 2 平均浓度分布,以及 2014 年浓度减去 2005 年浓度的比较: 这三张图的左侧是 2005 年浓度分布,中间是 2014 年浓度分布,右侧是 2014 年减去 2005 年浓度后的分布,因此是“变化”。下方标明的单位是 10 25 moleculor/cm 2 。是地面每平方厘米向上的空气柱内的 NO 2 分子数,难以和地面监测浓度比较。但可以看到: 1、 我国华夏大片地区无论 2005 年还是 2014 年,对流层内 NO 2 污染都很严重,但难以进一步分辨红色区内部的浓度高低。(我曾放大图形,仍然不能分辨) 2、 重污染区域在东北哈尔滨 - 吉林 - 沈阳一线、华北大部、华中、华东到浙江北部,珠三角和成都 - 重庆一线。 3、 2005 年和 2014 年 NO 2 污染分布图和 NASA 在 2011 年发布的 PM 2.5 在中国的 浓度 分布图 ( 2001-2006 平均)很相似。 4、 2014 年 NO 2 污染比较 2005 年加重,污染范围增大。特别是根据右侧的“变化图”可见, 2014 年比较 2005 年污染明显加重的地域主要在华北:天津滨海新区向东北伸展到唐山和秦皇岛;太原和石家庄之间; 滨州 - 德州 - 济南 - 聊城 - 邯郸 - 安阳附近;滕县 -临沂 一线;以及铜陵 -马鞍山 一线。 5、 然而对于三个主要都市圈:北京、上海和珠三角, NO 2 污染程度却都有降低,珠三角降低范围大降低多,上海其次,北京最少。 观察和问题: 1. 2005 年以来,中国各地机动车保有量在翻倍增加。到 2013 年底,北京汽车拥有量达到了 537 万辆,是 2005 年的一倍余。上海和广州都是 270 万辆(深圳 291 万辆),也大幅增加。 汽车是 NO 2 的主要污染源,为什么这三个地区能显示 NO 2 浓度明显减低? 2. 右侧的“变化图”还说明, 2005-2014 年间 NO 2 污染加重的地方展示着区域性,但不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即不是和机动车的增加地域十分相关的。倒是 和近期逐步揭露出来的“煤电”、“钢铁”、“重化工”等污染企业的分布相关,为什么? 想法和解释: 我认为 NASA 发布这些图的技术方面不应当有大问题,因此这些图形展示的污染分布和变化是可信的。为了解释上面的疑问,我们需要 重新认识 NO 2 的主要污染源。 自 2011 年下半年以来,“灰霾”或“雾霾”污染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专业人士则开展了相当多雾霾期间和日常 PM 2.5 采样和化学分析,进行“源解析”,查找导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重要的一点是比较硫酸根和硝酸根。 如果硝酸根较多,便认为机动车的贡献较大,这一点看来需要修正。 我 2011 年曾写 博文 引用环保部 2010 年发布的全国空气污染物排放的污染源数据,说明对于氮氧化物( NOx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的排放已经超过机动车尾气,而且还有工业过程排放 NOx 实际上也和燃煤有关。但这是上报的统计数字,不很可靠。现在看来 , 燃煤和工业过程排放 NOx 可能超过机动车的排放量相当多! 如果可以这样认识,就 可以解释为什么北京、上海和珠三角三地十年间 NO 2 浓度有明显下降。 我国注重环保,注重空气污染治理并不太晚。因此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 各地“降尘”, PM 10 和 SO 2 地面浓度事实上都有明显改善。 我曾收集环保部发布的 2009 年以前,许多城市的几乎全部日报 API 数据,制作曲线,出现改善趋向。见 博文 。(当前有时 PM 10 浓度很高是因为沙尘暴,或因为严重灰霾或雾霾造成)。主要策略是对中小型污染企业“关、停、转、并、移”,把污染企业搬到郊区搬到外地,再建立高烟囱, 目标是降低 大城市市区地面 空气污染物浓度。按照绘制的各地 API 曲线,这一“战略”是成功的。 但是,成功的部分局限于 SO 2 和烟尘,是直接从烟囱排放的烟气,或称“一次”污染物。然而在郊区或外地的污染企业并不注意脱硫,脱硝更是 2012 年之后才开始提起。这些“一次”排放的污染气体, SO 2 和 NO 2 ,可以在大气层内输送和反应,转换成 PM 2.5 (“二次”细颗粒物)。因此造成在对流层内 NO 2 的较高浓度,以及区域性的灰霾或雾霾污染。也因此北京雾霾时污染 可以非常严重,但北风一刮,清除雾霾,地面、车身,几乎看不见“积尘”,又是碧蓝的天空! 这样也可以解释美国和西欧为什么 10 年里 NO 2 浓度会下降 20-50% 。也是因为减少了污染企业: 经济下行和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补记: 我虽然在空气污染方面工作,但偏污染气象,对于化学和化工是相当地外行。对于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只有教科书上的知识。氮氧化物的产生主要是三种机制:( 1 )杂质:煤和油都可能含有微量氮,燃烧时氧化放出。( 2 )高温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用空气为氧化剂,高温( 1200 度左右及更高),空气中氮气和氧气会迅速加大反应速率产生氮氧化物。( 3 )催化反应:如果有碳氢的活化基团存在,空气里的氧和氮也能迅速反应产生氮氧化物。第( 3 )个机制可能和机动车产生 NOx 有大关系。 但是,要根治“雾霾”非常困难。因为脱硫脱硝不仅有技术问题,更有经济和社会问题。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非法排污,知法犯法。虽然环保部督查组近期发布了不少查获案例的消息,但有新闻说有些企业(甚至政府),在已经知晓督察组即将来到的情况下还敢于我行我素。所以为了根治雾霾,应当深入具体地分析脱硫脱硝涉及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严格实施。 本文并不为机动车尾气的污染责任开脱,而且认为机动车尾气是对人体健康的首要凶手。机动车的发动机是内燃机,因为其工作原理,难免相当高程度的不完全燃烧,因此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烃类物质,以及碳黑。因为高温和催化,也产生大量氮氧化物。虽然和驾驶员行驶习惯有一定关系,尾气污染的控制,主要由安装在排气系统里的“三相催化转换器”实施,因此主要是汽车生产和销售商的责任。油品问题和添加剂主要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为机动车和我们日常生活接近,不论是否有雾霾。但如果油品或添加剂问题会导致 NO 2 或 SO 2 的超量排放,专设的近路边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应当可以测出,如北京有五个站:南三环、前门、永定门、西直门和东四环。
个人分类: 灰霾|16091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