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相对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相对论》导致一些经典物理概念的根本改变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23 08:36
《相对论》导致一些经典物理概念的根本改变 相对论以 4 维时空取代经典力学的 3 维空间,就 导致: 以闵可夫斯基 4 维时空位置矢取代经典力学的 3 维空间位置矢。 因而又 导致: 在不同轴矢坐标系间的变换,以 洛仑兹变换 取代经典力学的 伽利略变换。 以适于正确表达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因而更 导致: 对于非惯性牵引运动系,须采用可变轴矢系 取代 惯性牵引运动系的不变轴矢。 以适于正确表达包括 非惯性牵引运动 的时空弯曲特性。 由此 导致: 相对论以 4 维时空可变系的时空结构取代经典力学 3 维空间的,通常的不变系,时空结构。 这就使得: 一些经典物理概念产生根本的改变,例如: 1 . 时空速度 1- 线矢、其模长,以及其意义。 2 . 质量、动量、惯性力,等等概念的发展、变化。 3 . 实物粒子和光子的根本差异,所谓: 光子的静止质量为 0 ;光速是极限速度。 4 . 光子、声子、引力子等的特性 5 . 电动力学方程的发展 6 . 不同坐标系间的速度合成公式 7 .所谓时间减慢、长度缩短、孪生子徉谬 8 . E=mc^2 公式,及其正确理解 9 .时间不会倒流,所谓时间机器不可能实现 等等,都是将逐次、逐个具体分析、讨论。
个人分类: 物理|2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论》解决了迈克尔逊实验显示的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21 11:43
《相对论》解决了迈克尔逊实验显示的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1 .迈克尔逊实验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当初,人们认为光是在所谓以太,即:一种弥漫整个宇宙、还弄不清其性质、也无法实验证实其存在的,一种介质,中传播。 斐索 (H.L.Fizeau) 还根据实验结果,认为:运动物质的折射系数反映该物质带动以太牵引运动的程度。而大气 ( 近乎真空 ) 的折射系数几乎为 1 ,就认为它不会显著地带动以太。 经典力学中,不同参考系间牵引合成运动是按伽利略公式表达的。 迈克尔逊又在前人的基础上,精确地测定了光速。就想要按伽利略公式,在大气中,利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实际测定地球与以太的相对运动。 2 , 迈克尔逊实验的设计和结果 为此,他设计了如下的一个实验,即:用半镀银的透明薄片,将光束分为彼此正交的两束,使其传播方向分别平行或正交于与地球相对以太 的运动方向,经不同的光程差反射折回发生干涉,而形成干涉条纹。 设两分光束各单程的长度为 s ,地球绕太阳相对以太参考系的运动速度为 v ,大气 ( 近乎真空 ) 中 3 维空间的光速为 c ,平行参考系运动方向的光束往返光路所需时间为 t(1) ,垂直参考系运动方向的光束往返光路所需时间为 t(2) ,则按通常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有: t(1)= s/(c-v)+ s/(c+v)= (2 s /c)/ (1-v^2/ c^2), t(2)= 2( s^2+( vt)^2)^(1/2)/c= (2 s /c) / (1-v^2/ c^2)^(1/2) , 两光束往返光路所需时间差为 t(2)- t(1)= (2 s /c)(1/ (1-v^2/ c^2)^(1/2)-1/ (1-v^2/ c^2)) , 因 v/c 甚小,上式近似为 t(2)- t(1)~ s (v/ c) ^2/c , 实验中,还使整个仪器旋转 90 度,使原来垂直与平行参考系运动方向的光束互换,这两次的时间差就成为 2s (v/ c) ^2/c 。这样,仪器旋转前后,干涉条纹将发生移动的条纹数应是 n=2s (v/ c) ^2/(cT)= 2s (v/ c) ^2/L ,其中 T , L 分别为所用光的周期和波长。 由他最后几次实验所用光束的波长 (5.9 乘 10^(-5)cm) 、所用反射的光程 (2 乘 11m ) 、和地球绕日运行的速度 (3 乘 10^ 6 m /s) 估计,干涉条纹应移动 0.4 条。而实验的观测精度可达百分之一条,应完全观测到干涉条纹的移动。 但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理条件,进行的多次实验观测,却都看不出干涉条纹的移动。 3 .迈克尔逊实验结果对经典物理学产生的震动 由 迈克尔逊实验结果的 以上分析可见,实验的计算是严格按照经典力学,并且已经计及光在往返两程传播方向的速度变化。因而,实验的结论只能是:伽利略公式与实验结果不符。在惯性牵引运动系,真空中 3 维空间的光速不随参考系运动改变! 这一实验结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困惑。 4 .狭义相对论才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洛仑兹仍用以太的观点,而提出所谓长度收缩、时钟变慢,以适应相应的观测结果。但仍有许多悖论,而不能自圆其说。 直到爱因斯坦 (Einstein) 的狭义相对论,采用 4 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才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5 .对狭义相对论的有关误解 有人认为 迈克尔逊实验中 往返光束会彼此消去了光程差,才观测不到干涉条纹的移动;而要否定 迈克尔逊实验提出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问题,从 而否定、批判 《相对论》 , 就只是错误地理解迈克尔逊实验中 光程差的具体计算,而产生的误解。 有人认为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错误地假设了光速不变原理, 而要以此否定、批驳相对论。 其实,一般而言,光速并非不变,在不同的介质中,光速就各不相同,因而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各向异性的介质中,不同方向的光速也不相同,因而才有所谓双折射。光速不变也不是假设,而是实验(著名的迈克尔逊实验)具体表明真空中光速的 3 维空间分量不随参考系的运动改变,正因如此,对于高速运动物体的位置须用 4 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表达,不同参考系间的变换应是洛仑兹变换。 显然,这里所说的不变,只是光速的 3 维空间分量不随参考系的运动而改变。、真空中光速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是不变的常量。 而对相对论的这种所谓批驳就显然只是对以上认识的严重误解。
个人分类: 物理|4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论》的本质特性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20 11:57
《相对论》的 本质 特性 1 . 运动的相对性并非《相对论》的 本质 特性 通常在解释《相对论》时,总是强调其相对运动的特性,似乎这就是《相对论》的特征。其实,在牛顿力学中,也已考虑到了运动的相对性,也是要选定适当的轴矢坐标系才能相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 有人补充说:《相对论》是考虑到时间的相对性,还是要强调其相对运动的特性。但是, 3 维空间位置矢量各分量的模长也都是时间的函数;就已经反映了时间的相对性,而仅此,也并不能反映出《相对论》的 本质 特性。 爱因斯坦 (Einstein) 在解释 《相对论》时,曾举出与美女在一起,不觉得时间长。但是,那只是一种 詼 谐的调侃,只是人们感觉上的相对性,与《相对论》的 本质毫无关系。 但是,有人要从 运动的相对性并非《相对论》的创新,而否定、批判《相对论》 的本质 创新,就显然更是没有道理的;是对《相对论》 本质 创新的一种误解。 2 .《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时空观念的新发展 2 . 1 .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念 经典力学只是选定 3 维空间轴矢坐标系,认为:在不同的轴矢坐标系中,时间是相同的,与轴矢系无关(即所谓绝对时间),而把时间仅当作 3 维空间位置矢量各分量坐标的一个参变量; 3 维空间位置矢量各分量的模长也都是时间的函数。 不同牵引运动轴矢坐标系间的变换就是伽利略变换。 这就已使经典力学能符合从苹果落地到天体运行的广泛相对运动规律。 2 . 2 .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念的根本困难 但是,根据光子,以及高速 ( 在 3 维空间,其速度与光速相比不可忽略 ) 运动物体,在不同牵引运动轴矢坐标系间的变换,不符合伽利略变换的实验观测事实,就已表明:根本不能由经典力学的这种时空观念予以解释。 洛仑兹 (Lorentz) 仍然从经典力学 和所谓 以太的设想, 而提出所谓长度收缩、时钟变慢, 导出洛仑兹变换,使 适应 迈克尔逊实验 相应 的观测结果。但 由此却引出许多悖论,而不能自圆其说, 并不能解释其本质原因。 2 . 3 .狭义相对论对时空观念的新发展 狭义相对论打破经典力学绝对时间 的错误观点,以 4 维时空轴矢系,即: 时间不仅是 3 维空间位置矢量各分量坐标的一个重要参变量,而且是与 3 个空间轴 彼此线性无关的 ( 对于正交系,为彼此正交的 ) 另一轴矢(时轴矢)的主角,时轴分量的模长由 ict 表达 (i 是虚数符,即 -1 的平方根, c 是相应牵引运动参考系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的模长, t 是时间 ) 组成欧基里得 4 维时空的所谓闵可夫斯基 (Minkowski) 矢量 , 取代经典力学的 3 维空间轴矢系。采用欧基里得 4 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表达客体的时空位置,从而,并不需要所谓长度收缩、时钟变慢,而具体导出了 不同的牵引运动轴矢坐标系间的变换是洛仑兹变换,实际上,排除了 由此却引出各种悖论,才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而,以 4 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取代经典力学的 3 维空间位置矢量;并导致以 4 维时空的 洛仑兹变换 取代经典力学 3 维空间的 伽利略变换,把仅对低速运动物体适用的 经典力学,推广到适用于包括光子在内的一切物体和场,才是狭义相对论创新的本质。 2 . 4 .广义相对论对时空观念的新发展 广义相对论进而指出:对于非惯性(即有力作用的)牵引运动系,时空会产生相应的弯曲。即使按 狭义相对论处理,如果不计及 时空这种弯曲特性,对于一些跨越相应较大时空范围的问题,就会得出显著偏离客观实际的结果。例如:水星近日点的进动的计算值,显著偏离实际的观测值,就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由于时空的这种弯曲特性,通常欧基里得平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已不适用于时空中的各点,通常就不得不放弃使用矢量,而采用曲线坐标直接表达时空各点的位置,再利用黎曼时空的度规张量各元作为参量,类比由库伦静电定律转变到马克斯威尔方程组的变换规律,而由牛顿引力定律转变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建立相应的运动方程 , 用以处理一些按牛顿引力理论与实测结果显著偏离而长期未能解决的 ( 例如: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值 ) ;或者分别按 两种理论,其结果有显著差异,且可提出实测检验比较的,跨越相应较大时空范围,乃至精细天体运动,的引力问题 ( 例如:光子在引力用下的频率红移和偏折 ) 等问题,后经实测检验,都是广义相对论的结果与实测很好地相符,从而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2004 年 10 月,更由各国科学家和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观察了绕地球旋转的两颗卫星( LAGEOS 1 和 2 )后首次发现了,地球引力的确拖 曵 周围时空发生了偏转,离地球越近,扭曲的幅度就越大的直接证据。 因而,广义相对论创新的本质就在于:考虑到非惯性(即有力作用的)牵引运动系时空的弯曲特性,把仅适用于惯性牵引运动系、平直时空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能包括应用于非惯性牵引运动系的弯曲时空。 3 .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相应的一定条件下,符合客观实际的近似 实际上,相对论是 4 维时空可变系的时空结构 , 因是 4 维时空,就能反映包括光子在内的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因是可变系,就能反映非惯性牵引运动,包括大范围时空的运动规律。 经典力学只是 3 维空间,不变系,的时空结构, 因而经典力学不能正确反映高速运动物体,和非惯性牵引运动大范围时空,的运动规律。 虽然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时空结构是显著不同的,但是, 对于低速运动物体,因 3 维空间的 v/c 可以忽略, 对于非惯性牵引运动小范围时空,因时空弯曲的各联络系数都很小,而所起的影响均可忽略, 因而,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还是近似符合客观实际,而能适用的! 因而,经典力学只是《相对论》在 低速运动 ,或相应 小范围时空非惯性牵引运动,条件下的近似。 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 《相对论》,也才能弄清 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相互关系。
个人分类: 物理|557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关于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的讨论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17 21:52
关于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的讨论 陈方培博友: 对于牛顿力学理论和牛顿引力理论是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我的理解是: 1. 牛顿力学理论只是当在 3 维空间的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比,可以忽略(即:在相应的条件下可把它当作为 0 )的低速时,狭义相对论的 3 维空间近似(即:其结果很接近)。 因为狭义相对论是适用于包括真空中光速在内的各种速度的运动规律,而牛顿力学理论只在相应的低速条件下,才适用。而通常的实际条件下,都能满足相应的低速条件,因而,牛顿力学理论总还是能适用的。 牛顿力学的 3 维空间理论是建立在绝对时间观念的基础之上的。 狭义相对论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实际观测结果,打破牛顿力学绝对时间的观念,采用 4 维时空矢量,建立的符合包括高速运动实际观测结果的 4 维时空理论。 因而,牛顿力学作为狭义相对论的近似,也只是其 3 维空间的近似。 但是,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一样,也了解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 =c , 而并非无限大。 2 .广义相对论是在有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下,时空确实存在弯曲特性,而建立的理论。但是,这种弯曲量很小,在通常的条件下,可以忽略(即:各时空联 絡 系数都接近于 0 ),只有在跨越一定的,相对较大的时空范围,才能有效地观测出来。而牛顿引力理论,能适用,就是因为通常都是只在满足了只在足够小的时空范围之内。 3 .因此,它们的这种近似,还是与: 无穷循环小数 0.33333 是等于还是 趋于 1/3 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个人分类: 物理|57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迄今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黑洞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12 19:54
迄今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黑洞 2009 年 05 月 11 日 据国外媒体 国际在线 报道,芬兰科学家日前在距离地球 35 亿光年, OJ287 类星体的中心位置,发现了迄今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它的质量是此前天文学家所记录最大黑洞的 6 倍,为太阳的 180 亿倍,大小相当于整个银河系。 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质量较小的黑洞,其质量为太阳的 1 亿倍,它环绕着该大黑洞以椭圆形轨道运转着,运行周期为 12 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测,小黑洞运行时自身也会旋转,这将产生引力,这样两个黑洞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这种类似现象也存在于太阳与水星之间,只是水星轨道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但是,对于 OJ287 类星体而言,大黑洞的重力场是如此之大,以致小黑洞的运行轨道出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 39 度倾斜。 当小黑洞碰撞大黑洞的周边物质时,这种旋进作用就还会发生相持应的改变。 两个黑洞距离很近,而且越来越近,小黑洞环绕大黑暗洞运行过程中,就可与大黑洞周边物质发生挤压、碰撞,而每次碰撞都会让持续螺旋进入大黑洞 OJ287 类星体释放出大量辐射线,而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芬兰图尔拉天文台由莫里瓦尔顿恩领导的天文研究小组记录下了这两个黑洞因碰撞所产生的 12 次光亮,并结合小黑洞的环绕轨道周期,测量出了小黑洞运动的圆锥曲线比率,而由此推算较大的黑洞的质量大概是太阳的 180 亿倍。 也由此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而且,瓦尔顿还根据观测,按相对论推断,两个黑洞曾经在 2007 年 9 月 13 日发生过爆发现象,如果轨道没有非正常的衰退,在此后的 20 天还又会再发生 一次爆发现象。 他还强调指出,在未来 1 万年里 OJ287 类星体内的这两个黑洞将发生合并。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克雷格惠勒称,黑洞明亮爆发现象与相对论观点相符 合,事实上爱因斯坦的理论告诉了我们,未来它将会发生什么。 黑洞究竟能有多大呢?惠勒表示,黑洞的大小取决于它围绕的物质区域的深 度,以及黑洞吞噬其周围宇宙物质而生长的速度。从理论上看来,黑洞的大小是 没有上限的。 但是,实际上,黑洞可能吞噬其周围的宇宙物质总是有限的, 因而,黑洞的 大小还是不会无限的。
个人分类: 物理|2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Victor Mansfield】
jiangjinsong 2009-5-7 09:09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维克多曼斯菲尔德( Victor Mansfield )著 赞美圆满无漏的佛陀 无上正等正觉者 将相对论向我们开示 顶礼圣者和导师 洞达实相辩才无碍 觉悟终极真理的胜利者 教诲我们以相对论 宗喀巴 一、引言 中观佛教的先驱研究者和翻译家(如舍尔巴茨基和 Murti ) ,与现代作家(如 Thurman )一样,把缘起( pratityasamupada )翻译为相对论。中观派把缘起( pratityasamupada )等同于他们的终极真理空性( Sunyata ),而这是理论和实践的枢纽;因此这个概念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Inada 注意到:把这个概念( pratityasamupada )翻译为带有现代物理学联想的相对论原理甚至于在研究者中也开始流行和可以接受了。 不幸的是,对科学相对论概念意义的理解常常不够准确,因此将这一佛教核心概念翻译为相对论几乎肯定会在科学上产生不正确的联想。 Inada 不赞成将科学相对论与缘起( pratityasamupada )进行比附。他在紧接着前面引述的语句后说:毫无疑问,这一技术性的概念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 我认为问题在于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和一般哲学用法上意义的差别。在对中观的翻译和评论中,相对论在哲学上的基本用法是依存性、相互联系性、以及与认知者的联系。然而,在现代物理学中,这只是其意义的一小部分。相对论的物理学原理更主要地体现为不依赖于特殊的观察者、普适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性,这与相对论在中观中的用法恰好相反。把相对论概念的这些彼此互异的意义混合在一起,会导致混乱和对于空性教义的误解。以下各节将展开和澄清这些问题,并说明将核心概念 pratityasamupada 译为相对论所产生的危险。 第二节包括关于中观佛教对空性和缘起的讨论,尤其是以宗喀巴的著作为主要依据的具缘( Prasangika )中观派的观点。第三节是一个对现代物理学中狭义相对论的自足的、非技术的讨论。我把讨论仅限于狭义相对论而略去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前者比较简单并且包含了目前讨论所涉及的所有观念。本文关于相对论物理学所说的一切都适用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两者。为明晰起见,我将使用缘起( dependent arising )而非相对论,作为 pratityasamupada 的翻译。第四节讨论中观的缘起和物理学的相对论两者的相似和差别。第五节是概括和结论。 二、具缘中观派的空性/缘起 具缘中观派主张,一切的苦难和束缚都来源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信念我们相信现象的存在是固有的或内在的。他们争辩说,我们先天地或本能地相信:客体和主体的存在像显现的那样是固有的、内在的、独立于概念和名称的、是根源其自身的;或者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固有的。他们使用这些可以互换的术语,来刻画我们相信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实体的、独立的实在的原则。他们断定,正是这种对独立的或自足的存在的信念,将我们束缚于生老病死的无始轮回之中。然而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固有存在的客体对所有人来说似乎都是实在的检验标准。 终极真理和空性( Sunyata )就是指在一切现象中没有固有的存在。显示现象是依存性地产生的,依赖于各种原因和条件即缺乏固有的存在(或者是相对的),就建立了空性。在这种意义上,终极真理或空性等同于中观的缘起。通过空性,中观避免了永恒主义(常见)和虚无主义(断见)。避免了常见或实体增益,因为一切现象都缺乏固有的存在或者说是空的。避免了断见或损减执,因为一切现象通过缘起具有世俗谛的或者唯名的存在。 至少为了比较的目的,先让我承认具缘派的前提。然后,为了让分析更加生动起见,考虑一个简单的案例,并应用中观理论来进行评论。假设我面前树立着一根三十英尺长的铝合金旗杆。这是自存的、实体的、独立的实在的一个典范。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中拉索拍打发出悦耳的声音,还有什么更加明显的独立的或内在的存在呢? 虽然中观派有各种各样的论证阐明现象缺乏内在的存在,从方便起见,可以将论证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现象对各种原因和条件的依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现象对于心灵命名活动的依赖。虽然以下的论证并非经典的论证,但和它们是一致的。象经典的论证一样,它接受对象的常识观点。按照中观理论,这种常识的观点,不管它与我们自称具有的哲学观点有多大的冲突,总是能俘获我们最深层的实用的和情感的反应。 我要能看到旗杆,必须要有光照射它,还要有适当的距离。旗杆并非一直存在,它先前的原因是在工厂的铸造,主人把它放置在那儿,等等。但是旗杆这种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不会对它实体的、内在的存在产生最轻微的怀疑,因为此刻它正顽固地树立在我的面前。 伽利略、洛克以及其他一些人宣称,人类感知者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旗杆的第二性的质抛光铝合金的特殊光泽、颜色、悦耳的声音、冰冷坚实的手感等等。(我的狗能比我听到频率更高的声音;蜜蜂能看到我视觉中没有的紫外线,但看不到红色;等等。)第二性的质的基础是在物质科学(物理学、化学等)中研究的第一性的质。大家相信固有存在的旗杆,通常是指第一性的质的承载者,即空间和时间的位置、质量、长度、直径等等。 虽然承认一切主观的贡献都是由感官作用所提供的,大多数人还是毫不怀疑,存在着真正的旗杆,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产生这些第二性的质,并为共享的经验提供共同的基础。看起来,解释现象实在性的最基本属性,是其独立性独立于其它现象、观察、或者概念化过程。换言之,我们通常相信固有存在是实在性的源泉。清晰地界定准备否定的对象固有存在的性质,永远是中观分析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检查这一性质。 对一个在一段给定时间内存在的固有的对象,它必定在这一时段中的任何部分都同样一直固有地存在。与时间的跨度无关,这意味着对象在任何时间区间中都完全是其自身,无论多短。按照佛教的观点,时间的瞬间或时刻是原子式的,没有内在的变迁或运动。时间的变迁或时光之流是瞬间的相继。 固有的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属性,一定是不受任何限制地永远适合于对象全体的。既然对象在任何时刻是完全充实的和自足的,按照定义,该对象在任何时刻与在任何其它时刻的任何其它对象都没有内在的和基本的关系。因为内在存在的对象与其它时刻都没有基本的关系,而同时又延续了不止一个时刻,它必定是内在的无变化的,既不可能产生变化,也不可能接受变化。它是不受影响的和不能产生影响的,封闭在其永不改变的自性之中。一根固有存在的旗杆必定会凝固在永恒之中,这是一个连最狂热的爱国主义者都无法接受的矛盾的结论。 用对象在空间上的定位,可以做出类似的论证。固有的存在必须在一个限定的空间范围中完全地和自足地存在,和与其它范围的相互作用无关。正如基于时间的论证一样,这一不可避免的推理导致无法接受的孤立化和不变性。将固有的存在当作实在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象的孤立化和惰性化。 关键在于固有存在的绝对独立性。正如 Hopkins 所说:空性修证和领悟空性的智慧的产生的核心,在于确认对象显现出似乎是它们存在于自身和由自身而存在。随后他说:然而,具缘派回答道,固有存在或者存在的自我模式术语本身就暗示了独立性。在表面上赋予对象如此实体性和现实性的这种独立性,恰恰使得固有的存在自相矛盾和自我废弃。既然现象缺乏独立性,它们必定是依存性的。它们依赖于什么呢? 现象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而获得定义,并且依赖于这种联系。我们通常相信,联系是一种发生在固有的现象之间的一种偶然的或者非基本的属性。事实上,中观派认为现象的本质、最深刻的性质,是现象的联系性和依存性( pratityasamupada 就是依存式的生起)以及孤立的同一性的缺乏(空性是独立存在的空虚性)。(下一节在狭义相对论中对于这一点给出一个戏剧化的说明。)我们通常假定固有的存在是表象的本质,但是按照中观的观点,正是一个对象缺乏固有的存在、它的空性、它的依存性,才使得现象可能产生并发挥功能。 像具缘中观派所强调的,第二性的质、起因于感觉作用的主观贡献,是与对象的感知觉的相互作用和概念的命名或增益的一种结合,接受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更加困难和更加重要的是,独立存在的对象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一种增益。换言之,固有的存在不过是概念的命名和增益,它从未存在过并且永远不会存在。不仅没有通往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而且这样的一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具缘派认为,我们被深深地囚禁于不存在之中,囚禁于概念的命名和杜撰之中,这是我们本能地和被迫地所产生的思想的属性。这种固有存在的连续不断的增益蔓延到一切客观的和主观的现象。我们用善恶来刻画那些实际上在自身中根本不存在的对象,对随之而来的苦难在固有存在的轴心上旋转的轮回之轮产生了强有力的贪着。 概念增益对于产生世俗谛的存在及其污染的、固有的存在两者的重要性,使得具缘中观派有理由说,作为理性之王,缘起最强有力的形式就是:一切现象因为受到依存地增益,都没有固有的存在。他们主张,所有其它证明没有固有存在的推理都起源于这一理性之王,它可以彻底地克服常见和断见两种极端。 具缘派这一古代严厉的观点具有一种令人吃惊的现代语气。 Nelson Goodman 沿着否定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在其精致的《世界形成的种种方式》中阐明了相近的观点: 虽然没有感知的概念是 空洞 的,但没有概念的感知是 盲目 的(完全不起作用的)。宾词、图画、其它标签、概念图式,没有应用可以幸存下来;但没有形式内容就会消失。我们可以没有世界而拥有词语,但没有词语或者其它符号就没有世界。 或者象 Goodman 在以后的一本著作中所说:这里所指的世界形成主要不是指通过双手,而是通过心灵、或者通过语言或其它符号系统。( Turman 通过发展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在具缘派与现代西方语言分析之间建立了更加广泛的联系。)具缘派完全同意 Goodman 否定独立的世界的观点,但是尽管心灵非常重要,他们都谨慎地避免唯心主义。对具缘派而言,心灵同样缺乏独立的存在,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必须有外在于意识的对象,从而相互依赖的心灵和对象可以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存在。 具缘派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没有固有的存在,但是现象有世俗谛的或唯名的存在,并且通过缘起产生作用。它们是有效的。虽然现象没有固有的存在,它们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当然存在,而且它们的空性不会让它们没有反应和不起作用。存在着关于世俗谛的实体和正确行为的有效知识。错误的信仰暗示真实的知识仅只是涉及到固有存在的对象的。中观的分析,攻击我们对固有存在的信念,却不用更高的原则来取代它;所以空性同样缺乏内在的存在。否定固有的存在并不暗示某种更高的肯定。中观的辩证法以一个非断言的否定,固有存在的空性现象的最高真理达到顶点。 现象的本质就是它们缺乏内在的存在,以及它们通过缘起而存在。现象居于中道既非固有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各种各样的缘起方式存在。 三、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图 1 ,从地面观察者看到的旗杆、奔跑者和车库。 L0 表示静止长度。 与给出一个狭义相对论的正式表述相比,我认为回到 30 英尺 的铝合金旗杆上,并把它用在一个通俗的相对论案例上,更有启发性。旗杆的长度是 15 英尺 长的车库的 2 倍,车库的两端装备有特别高速开关的门。这里所有的长度都是静止参照系的数值,在对象和观察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测得的。当一个人手持旗杆与地面平行以 0.9 倍光速很快地奔跑时,旗杆真的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处于车库之内。(见图 1 )换言之,车库值班员可以在两端于同一个时刻快速地关闭(然后快速开启)库门,以使旗杆在物理上完全处于车库之中。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旗杆以相对于车库 0.9 倍光速的速度运动,按照车库的立场测量,只有 13 英尺 的长度。奇怪的结果,但是各种各样的实验,证实了狭义相对论对于以高于或低于 0.9 倍光速的速度发生在全世界各地每天成千上万次的事件的判断。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的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一理论的有效性。 让车库值班员大吃一惊的是,一旦奔跑者停下,沿车库的方向拿着旗杆,他们俩都发现它是车库长度的两倍。静止参照系的长度确实分别是 30 和 15 英尺。尽管如此,多亏了相对论的尺缩效应,值班员确实在一个短时间内使全部的旗杆都处在车库内。但是在物理学相对论中静止没有绝对的标准;所以,当奔跑者跑向车库时,从他的观点看,车库正在以 0.9 倍光速的速度向他跑来。因此,在奔跑者的参照系中,车库缩为 6.5 英尺,而他的旗杆仍然是 30 英尺(见图 2 )。真正古怪的问题是: 30 英尺的旗杆在 6.5 英尺的车库中,两端的门还怎么能关得上?我要强调的是,奔跑者看待事件的角度和值班员的角度,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同样合法、同样真实的。人类感知觉的心理学同样与此无关。测量可以通过摄影的方式或其它任何仪器来完成,并贮存于计算机中,留待日后去困惑不解。化上一分钟来欣赏一下这个佯谬吧。 图 2 ,奔跑者看到的旗杆、奔跑者和车库。 L0 表示静止长度。 对象的长度、时间、以及质量是相对于进行测量的参照系的,接受这一点是困难的。但即使接受这一点也不足以解决这个佯谬。解决来自于对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解。在车库值班员看来,两个门是同时关闭并包容旗杆的;但是对于奔跑者来说,这两个门从未同时关闭。在车库值班员参照系中关门的同时性,根本不是奔跑者参照系的同时性。对于奔跑者来说,旗杆在任何时刻都未曾完全进入车库。 30 英尺 确实大于 6.5 英尺 ! 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了狭义相对论的一些重要特点。运动对象的长度(在运动方向上)、质量、和时间间隔,与静止观察者所测量的数值(静止值)相比,按照一个简单的比例改变。对值班员来说,旗杆的质量比对奔跑者而言更大。固定在旗杆上的手表滴答声的间隔,在车库值班员看来,要比手表相对于值班员静止时分得更开。所有这些对每一位观察者都是完全对称的。没有更加优越的参照系,车库值班员和奔跑者都不处在特权地位。许多物理属性,主要是第一性的质,都要经受相对性的改变。但是,正如我接下来所强调的,并非一切属性都是如此。 那么旗杆的内在的或者固有的质量和长度是什么呢?它真的具有内在的质量和长度吗?我们习惯上把它们看成是在静止参照系下测得的数值,隐含地假定这些就是我们固有存在的旗杆的真实质量和长度。相对论的启示是强有力的:以相对于旗杆 0.9 倍光速的速度(或其它任何速度)运动的观察者的测量同样有效。不存在更优越的参照系,因此没有什么质量、长度或者时间值,比在一个不同的参照系中测得的其它值内在地更为真实或更为基本。所以没有不涉及或者不依赖一种特定的参照系的旗杆的长度或者质量。独立于参照系的或者内在的长度、质量和其它相对论的属性是没有意义的。相对论的各种属性关联到宇宙的其它部分,从来不象夜晚黑暗天空中孤独的星星,它们是一个扩展的星座的组成部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遭受了严重地动摇,因为对象的一些最基本(最真实)的第一性的质,在物理学相对论中,丧失了其固有的存在。另一方面,正如我在下一节中所强调的,相对论物理学并没有将一切都归结为依赖于进行测量的参照系。 四、相似与分歧 迄今为止,物理学相对论的某些方面与中观的缘起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虽然前者仅应用于物理现象,而后者却在所有水平上应用于内在的和外在的现象。但是相对论物理学的概念讨论常常会陷入严重的错误,过于强调空间、时间和某些其它物理属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参照系的依赖。许多人认为,这种对于参照系的戏剧性的依赖是相对论物理学的基本意义,但是从理论物理学自狭义相对论 1905 年出现之后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更为重要的是相对论物理学发现了许多不变量在一切参照系中同一的属性。最简单的例子是真空中光的速度,它对一切观察者都是相同的,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还有大量其它的物理属性是与参照系无关的。更为基本的是,物理学定律在一切参照系中都具有同样的形式。例如,虽然奔跑者关于某些物理属性的数值与车库值班员分歧强烈,在运动着的旗杆上打台球的两只跳蚤,却发现它们的游戏和它们静止在车库地板上完全一样,因为力学定律与参照系无关。或者,飞机上的电器,不管飞机在地上还是以 2 个马赫数或 0.9 倍光速飞行,都是一样地工作,因为电磁学和量子力学都是与参照系无关的。 即使是可以想象到的最高级的实验室,在实验上也无法分辨哪个参照系是静止的,哪个是匀速运动;因为物理学定律(因此所有物理学实验)在一切参照系都是同一的。静止和运动概念本身是相对的,但是 一切事物在相对论物理学中没有相对性不变性比相对性更加重要。 事实上,自从 20 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理论都被有意识地建构为相对论意义上的不变量。这意味着,不管理论涉及到在宇宙学中的最宏观现象,还是在高能物理学中的最微观现象,都必须在任何参照系中具有同样的形式。 另外一种欣赏不变量重要性的方式是,回想一下狭义相对论的起源仅只需要两个假定:首先,对一切观察者来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样的;其次,物理定律在一切参照系中具有同样的形式。(这两个假定在广义相对论中只需要适当的推广。)整个理论及其违反直觉的长度、质量和时间的依存性都来自这两个从一开始就毫不隐讳地体现了不变性的假定。 尽管在任何一个参照系中所作的测量都是相对性的,相对论的物理学理论本身却并不如此。理论与在不同的参照系下所作的测量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决定论的和精确的方式,并且体现了物理学定律的不变性。在物理学相对论中,关于相对性的细节知识不是一种相对的知识。在相对性的海洋之上耸立着不变性的高峰。中观思想的缘起性是否类似地指示了超出更高的原则?中观宗是否有相近的思想运动? 在中观思想中,现象过去永远是并且将来也永远是缺乏独立存在的,因此空性不是产生出来的现象不是由于原因和条件而到来和远去的某种事物。空性不是由缺乏固有存在的单个转瞬即逝的现象所带来或产生的,因此空性是持存的现象。在对空性和仅仅偶然持存的现象进行区别时, Hopkins 写到:但是,空性一般,尽管不作为独立于其特殊表现的实体而存在,却一直存在着,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时刻不存在空性的表现。虽然空性在每一个缺乏特定固有存在的现象中是特殊的,然而通过对于单个现象的空性的直接认识,可以导致一种对一切世界体系的空性的深刻领悟。空性的这种持存性、独立的程度以及表面上的普遍性,很可能产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即类似于物理学定律,在相互依存的现象上耸立着(不变性的)高塔。 但是,具缘中观派是坚决的,整个宇宙,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缺乏固有的存在,因此包括空性自身在内没有什么超出缘起之上。这是一种非断言的否定否定固有的存在不暗示其它更高的原理或存在。相对论物理学与中观思想的相似性在这一点上猝然停止了。虽然空性真的是一种持存的现象,它仍然要依赖于其所限制的现象和一种增益的意识。空性的这种依存性保证它缺乏一种自足的性质。不仅如此,空性的特殊性(独一无二的现象中独立存在的缺乏),与空性限制一切现象并不冲突。正如特定的整数体现了整数的性质,整数的数学符号同样如此。 面对空性的这种持存性、独立的程度以及表面上的普遍性,在中观理论中寻求类似于物理学相对论中的更高形式的发展是自然的。但这将会是又一个例子,说明心灵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总是企图实体化、不正确地增益固有存在。正如在先前的段落中指出的那样,尽管空性具有持存性、有限的独立性和普遍性,终极真理却不是实体的、固有的存在和自存的。相反,空性是在两种真理的框架中形成的,其中存在两种互补的现象观:一种是终极(胜义谛)的,认为一切都是空的;另外一种是世俗谛的,认为对象在日常行动的范围内具有存在、功能和效用。一切现象或知识的对象都包含在这两种真理中。虽然旗杆完全缺乏独立的存在,但它具有世俗谛的或唯名的存在,并且旗子可以在上面升起。普通生活和话语是在习俗真理(世俗谛)的范围内,但是我们不幸地通过增益固有的存在污染习俗真理(并且偶尔地甚至包括终极真理)。终极真理、空性,虽然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普遍性的持存现象,仍然是空的,固有存在的非断言的否定。终极真理的任何表述必定是一种习俗(世俗谛)的现象,唯名的存在,但却是独立存在的彻底的空性。 至于相对论物理学及其参照系无关的定律和属性,中观哲学家将会立刻指出所有的物理学都是一种精致的概念增益,都是人与自然(二者都没有独立的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的物理学对象和定律都一定缺乏固有的存在,不管是否参照系不变量,这一观点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接受。例如, Goodman 认为,物理学所代表的世界版本是许多种可能世界之一,一种与被刻画的世界不可分的版本,但绝不是唯一的或优越的世界。中观派会断言,敏锐的物理学家不会让任何物理学对象和定律负担固有存在的自相矛盾的属性,那样会使它们不起作用、没有活力。 相对论物理学和中观理论理解因果性的方式也不同。相对论物理学的因果观起源于经典或前相对论物理学。在经典物理学中,因果性,或更准确地说决定论,意味着先前的事件是将先前的存在传递给结果事件或效果的有效作用。法则是不可违背的:一组给定的原因总是产生相同的结果。在这种观点中隐含这样的假定:自足的或固有的存在实体发生了某种转变。例如,象牛顿运动第二定理所预言的那样,力使一个独立存在的特定质量的质点产生了加速度。 在从经典的牛顿物理学到相对论物理学的转变中,因果性只发生了轻微的变化。除了上面提及的相对论效应影响的物理属性外,对象仍然被视为固有的存在。主要的改进是原因激发其结果不能快于真空中的光速。相对论显示这一限制保证了决定论对于所有观察者的一致性:尽管存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原因总是发生在结果之前。量子力学激烈地修改了对象和因果性都是固有的存在的观念,使它们更加接近具缘中观路线,我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探讨了这一主题。 与相对论物理学中的因果性相反,中观的因果性是对于(建立起现象依存关系的性质的)原因和条件的更加一般性的依存性。与决定论的因果性及其固有存在的对象作为质料因和动力因不同,空性的教义与相对的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依赖关系或者说具有基本的依存性。为了中观的实践的目的,因果性可以仍然在通常的风格上理解为世俗谛的或唯名的。例如,心灵的痛苦可以可以用适当的心灵修行有效地转变。事实上,中观的精神实践有赖于对心理学的因果律的精确理解,但它从未丧失真理的洞见,即倘若主观因素是固有的存在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转变。正确的空性观是修行的关键。 五、概括与结论 中观的批评显示了固有存在的矛盾性质,因此建立了空性的教义。独立的性质,据信提供了对象的现实性,是固有的存在的致命弱点。然而中观宗认为,不管我们表面上具有什么样智力上的信仰,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所有人都先天地相信和增益固有的存在。正如 Hopkins 所说:这种固有存在不是一种由哲学体系所添加的概念,而是涉及到我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日常感觉,似乎事物确实在自身中存在并由自身组成,覆盖其组成部分。分析显示了固有存在的荒谬性,但它仍然据有我们最深层的情感信仰。 中观宗强调实现 涅槃 所需要的态度革命,不可能仅由对空性的智力上的理解而获得。要清除心灵的痛苦和深化对空性的理解,艰苦的理智努力必须与强而有力的冥想技巧相结合。最为重要的是,伟大的同情心(大悲)点燃智慧之火,并为之加油助燃;智慧又反过来使同情成为可能。换言之,对空性的深刻理解要求慈悲的修行,而空性的智慧通过去除我们对孤立存在个体的信念使得慈悲的实践成为可能。个人的解脱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作为解除一切有情痛苦的手段。最好的榜样菩萨们,为了其他众生的解脱,推迟自己对于痛苦的轮回的彻底解脱。 尽管围绕中观的解释存在着现代争论,他们的最高目标是一切有情从轮回的痛苦和无知中解放出来,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既然对固有存在的错误信念和我们将此信念对现象的根深蒂固的增益使我们束缚于轮回,那么就再也没有比攻击这一脚镣而获得解脱更迅捷的方式了。为了这一原因,中观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使我们摆脱这种毒药。 正如我前面显示的那样,要从相对论物理学得到与这种毒药斗争的支持是危险的。既然相对论物理学正日益(不管是多么不完全地)被吸收到我们的思想遗产中,所以要将核心概念 pratityasamupada 翻译为相对论而不带有科学的联想是不可能的。在缘起与相对论物理学之间存在着某些真正的相似性,对相对论的欣赏有助于中观的理解。但是,它们对于因果性观点的分歧,尤其是二者最高原则的地位的分歧,使得联想是危险的;而部分联想会代表并激发整体的联想,这是心理学的一条法则。 在摧毁了我们对于内在的或独立于参照系的质量、长度、时间及其其它物理属性的信念后,相对论物理学的伟大荣耀是物理定律表现形式的完全不变性或对参照系的独立性。从我们对独立的物理属性的信念的灰烬中,一个完全不变的物理学象一只伟大的凤凰站起来了。相反,当中观摧毁了我们对于现象的内在存在的信念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非断言的否定空性。没有以某种更高的或更坚固的形式复兴被击败的独立存在的原则,留给我们的是纯粹的依存性和相互联系。终极真理就是在一切现象(包括空性)中独立存在的缺乏。留给心灵的只能是没有固有的存在或原理。任何从未存在过的和将来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都决不会从中观的火葬柴堆上站起来。不幸的是,空性与相对论物理学的联合提供了将终极真理本身增益为固有存在的危险机会。 龙树著名的《中论》说: 大圣说法空, 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 诸佛所不化。 前面介绍过的将 pratityasamupada 翻译为相对论的人中,没有一个把空性刻画为固有的存在。尽管如此,将空性与带有普遍的不变性和绝对性的相对论物理学联系起来,会使我们不必要地暴露给这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在中观与现代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许多深刻的共鸣。但是,在我们由科学 - 数学世界观主导的文化中,与科学建立不准确的联系是危险的。因此,我同意 Inada 的观点:这一技术性的概念确实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 译自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ume 40, no:1, January 1990, Relative in Madhyamika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 作者是 Colgate University 的物理学教授。 圖1: 圖2: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4730 次阅读|7 个评论
《相对论》及其发展 (10)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4-2 13:07
《相对论》及其发展 (10) 9 .声子与光子特性的同、异 ( 接 (9)) 与光子相似,声子的 4 维时空位置 1- 线矢在时轴的分量模长应为: i a(3) t , 其静止质量,也必须等于 0 ,其运动质量 m( 声 ) 也只能由大量这种声子形成的波的频率或波长表达为: m( 声 )=h / a(3)^2=h/ ( a(3) ) ,其中 a(3) 是声子运动速度的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 但是,光子是带电粒子由电磁力场的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而辐射出的粒子,声子是电中性粒子由弹性力场的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而辐射出的粒子。 因而,光子可在实物介质和真空 ( 没有实物粒子的时空区域 ) 中运动,声子只能在实物弹性介质中运动。 在不同介质中,光速、声速都可有多种方法实际测得,也可由所在介质(对于光子,包括真空中作用力场范围内)中的波动方程导出。真空中的光速可由在空气测得的值,按空气的已知折射系数求得;也可以让光在抽去了空气的管子中运动,而直接测得。 介质有不同的特性和状态。因而,光速、声速也是所处介质特性和状态的函 数。但是,与光子 不同的是: 声子 只能在 实物粒子组成的介质及其作用力 ( 弹性力或粒子团的状态变化 ) 场中运动,发出 声子的振子间有效 作用力场 的范围不大,在真空中,超过这个范围,声子就只能反射或被吸收。而大量 光子在真空中形成电磁波,也可由电磁场在真空中传播。 显然,以上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重要结论只有在 《相对论》基础上,才能严格地推导、证明。也证实了《相对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物理|3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论》及其发展 (9)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4-1 12:01
《相对论》及其发展 (9) 8 . 实物粒子和光子的根本差异,所谓: 光子的静止质量为 0 ;光速是极限速度 ( 接 (8)) , 一切粒子的运动质量都应是有限的、正值的。 对于光子,其运动速度的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 v(3) ,就是光速的 3 维空间 分量的模长, c(3) ;而其 4 维时空运动速度的模长就 =0 ,但因其运动质量也应是有限的,而其静止质量, m(0) ,就必须等于 0 。 其运动质量 m( 光 ) 就只能由大量这种光子形成的波的频率或波长表达为: m( 光 )=h / c(3) ^2 =h/ ( c(3) ) ,其中 h 是普朗克 (Plank) 常量,派是圆周率。 对于一切实物粒子,其静止质量, m(0) ,都不为 0 ,因其运动质量有限且必 为正值,而其运动速度的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 v(3) ,就不能等于或大于光速的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 c(3) ,这就是所谓:光速是一切实物粒子的极限速度的原因。 其实,一般而言,光速并非不变,在不同的介质中,光速就各不相同,因而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各向异性的介质中,不同方向的光速也不相同,因而才有所谓双折射。光速不变也不是假设,而是实验(著名的迈克尔逊实验)具体表明真空中光速的 3 维空间分量不随参考系的运动改变,正因如此,对于高速运动物体的位置须用 4 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表达,不同参考系间的变换应是洛仑兹变换。 有人否认光子的静止质量为 0 ;光速是极限速度, 而要否定、批判《相对论》,就恰好是对《相对论》如上符合客观事实的重要推论的误解。 (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物理|2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论》及其发展 (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3-29 11:30
《相对论》及其发展 (6) 5 .时空速度 1- 线矢 ( 接 (5)) 速度 1- 线矢是位置 1- 线矢的时间导数。经典力学的 3 维空间位置 1- 线 矢被 《相对论》的 4 维空间位置 1- 线 矢, 闵可夫斯基矢量,所取代,因而,经典力学的 3 维空间 速度 1- 线 矢就被 《相对论》的时空速度 1- 线矢,闵可夫斯基矢量的时间导数 ( 其时轴分量的模长: i c(3) ,其 3 维空间 (3) 各 (j) 分量的模长: v(j)),j=1,2,3, 所取代。时空速度 1- 线矢的模长: v = i c(3)(1-(v(3)/c(3))^2) 的 ^(1/2) 。 其中, v(3) 是时空速度 1- 线矢的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 c(3) 是真空中光速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显然, c(3) 是一个不变的常量。 有人认为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错误地假设了光速不变原理,而要以此否定、批驳相对论,这就显然是对这里所说的不变,只是光速的 3 维空间分量不随参观指导考系的运动而改变。、真空中光速 3 维空间分量的模长是不变的常量,的误解。 (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物理|3696 次阅读|2 个评论
相对论错误证明
热度 1 zyfnew 2009-3-3 21:46
相对论错误证明 胡清桂 (西南交大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 Email: hu123123@citiz.net) 摘要: 该论文使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证明相对论错误。第一种方法是,按狭义相对论推导过程,零时刻,原点 O 和原点 重合,坐标系 S 静止,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在坐标系 中观察,经历时间 ,两坐标原点距离 为 v ;但在坐标系 S 中观察,对应时刻,即在坐标系 S 中为 t 时刻, L 为 vt 。另一方面,在坐标系 S 中观察,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根据相对论理论,坐标系 中长度 将会缩短 (1 v 2 / c 2 ) 1/ 2 倍。即 L 等于 (1 v 2 / c 2 ) 1/ 2 。从而可以得到方程 = ,进一步根据该方程将会推导出与相对论矛盾的结论。另一种方法是建立与相对论完全一致的另一理论,新理论在推导过程中,选择 1 点进行推导,而相对论选择的是 0 点进行推导, 1 点和 0 点是完全等价的,最后新理论结论与相对论结论矛盾,从而证明了相对论错误,说明了相对论两个坐标系中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映射关系而已。 关键词: 相对论;爱因斯坦;坐标系 ;坐标系 S ;固有长度;时间 THE MISTAKES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Hu Qing-gu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 Eng.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Chengdu 610031, China , Email: hu123123@citiz.net) Abstract :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prove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by Einstein wrong respectively. The firs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ity, the reference frame moves at the speed v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frame S . At the time , observed in the reference frame (his own reference frame), the length from the point O to the point is equal to . But for another observer in his own the reference frame S , the length L from the point O to the point is equal to .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ity, for the first observer, he is in his own reference frame , the length is the inherent length. But when observed in the reference frame S , it will be shortened by times, which means the length L in his reference frame S should be equal to times of the inherent length . In this way, the contradiction equation will appear later, which could show the relativity wrong. The second method, a similar theory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was set up.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is that the similar theory choices the point 1 in the two reference frames to deduce the conclusions, but the relativity choices the point 0 in the two reference frames to deduce the conclusions. On the en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imilar theory are contrary to that of the relativity. Thus,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was proved wrong again. After that, several pieces of opinions about the conclusions of relativity were drawn. Keywor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Einstein; the reference frame ; the reference frame S ; immovable length; time 前言 ,相对论在一个世纪以来被奉为绝对经典,然而作者在本文中将会以两种独立方法给狭义相对论推导出矛盾方程,从而证明狭义相对论是错误的。由于狭义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进一步可以说明,广义相对论也是不成立的,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点结论 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光弯曲,水星进动是成立的,但这三点结论和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误解了客观自然现象,仅仅是歪打正着而已。 1 在相对论理论中存在的矛盾方程 首先,我们假定相对论中的推导过程和结论是成立的。 图 1 洛伦兹变换关系 如图 1 所示,在零时刻,原点 O 和原点 重合,坐标系 S 静止,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 在坐标系 中观察,经历时间 后,即在 时刻,坐标系 S 原点 O 坐标为 v ,坐标系 原点 在任意时刻均为 0 ,即在坐标系 中观察,两坐标系原点距离 为 v ,这一点从 洛伦兹变换推导过程中方程 x = v 可以得到。即, = ----------------------1.1 同样,在坐标系 S 观察,即在静止坐标系观察,两坐标系原点之间距离 L 为 。 L = -----------------------1.2 现在,我们考察坐标系 S 原点 O 和坐标系 原点 之间的距离。由于坐标系 S 静止,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所以在坐标系 中观察,即在运动坐标系中观察,坐标系 S 原点 O 和坐标系 原点 之间的距离是静止距离。我们可以理解为坐标系 S 静止,坐标系 拉着一根细线以速度 v 向右运动,即细线以速度 v 随坐标系 一起向右运动,其长度在不断变长,但该细线相对于坐标系 是静止的。 所以在坐标系 中观察细线的长度 v 是固有长度。对于这一固有长度,在静止坐标系即坐标系 S 中观察,它的长度将会缩短 倍。即 等于 。 = = 即 , = ----------------1.3 对于关系式 1.3 ,在运动坐标系即坐标系 中观察长度 ,即使被观察物相对于该运动坐标系不是静止的,那么该观察长度 不是固有长度,但是在坐标系 S 观察,长度 仍然将会缩短 倍,这一点从相对论动尺缩短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出。总之,即使被观察物相对于运动坐标系即坐标系 不是静止的,关系式 1.3 仍然是成立的。 下面,我们将会根据关系式 1.3 推导出矛盾方程。 如图 1 所示,两个观察者分别在在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 对于在坐标系 中的观察者, 有一事件发生在该坐标系中同一地点 . 在该坐标系中时钟记录的时刻分别为 和 。则在该坐标系 中的时间间隔为⊿ =( ), 该时间隔我们称之为固有时间间隔⊿ t 0 。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观察者, 对于该事件,在该坐标系即坐标系 S 中时钟记录的时刻分别为 t 1 和 t 2 。则在该坐标系 S 中的时间间隔为⊿ t =( t 2 t 1 ) 。 假设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静止,⊿ t 等于固有时间间隔⊿ t 0 。 但事实上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是运动的,我们根据方程 = , = = 即 , ⊿ t = = ( ) = ⊿ = ⊿ t 0 ----------------1.4 该方程 1.4 的意义是动钟中变快,和相对论中地结论动钟变慢是严格矛盾的。 在相对论中结论动钟变慢方程为 1 , ⊿ t = ⊿ = ⊿ ----------------1.5 方程 1.4 和方程 1.5 的矛盾完全是相对论理论本身产生的矛盾,它说明了相对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不能得到修改和完善的。相对论阐述的时间关系仅仅是函数映射关系而已,事实上,我们通过定义不同映射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映射函数,但映射函数是不能反映自然规律的。 2 相似理论证明相对论错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建立和相对论完全一致的相似理论,其结论和相对论结论是矛盾的。假设相对论是成立的,则该相似理论也是成立的,从而再次证明相对论是错误的。 对于该相似理论,其原理和条件与相对论的原理和条件一样。 2.1 相似理论中的变换关系 图 2 相似理论变换关系和洛伦兹变换关系 在相似理论在推导过程中,分别选择两个坐标系的 1 点进行推导,而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选择的两个坐标系的 0 点进行推导的。 如图 2 所示,首先假设相对论结论和推导过程均是成立的 ,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 1 点,在坐标系 S 中观察,在任意时刻 x =1, 即 , x 1=0. 但是在坐标系 观察 , 在 时刻 , = 即 , =0 对于在静止坐标系即标系 S 中从原点到 1 点的线段,在运动坐标系即坐标系 中观察,按照相对论动尺缩短理论,将会缩短 倍 . 所以 等于 。事实上,就算是将方程 = 写成 = v +1 ,最后的推导结论也会同相对论结论矛盾。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同一点 1 点,在任意时刻,式子 x 1 和 式子 同时等于 0 。 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一样,按照相对论相对性原理 4 ,我们假设式子 x 1 和式子 存在线性关系,即 -------------------- 2.1 ( k 为一系数 ) 该方程和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一样,对同一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式子同时等于 0 时,则假定这两个式子存在线性关系。更详细的阐述请参阅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 同理,对坐标系 中的 1 点 ,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2.2 ( 也是一个系数 ) 现在,我们研究系数 和系数 k 。和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一样,按照相对论相对性原理,对于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的两个方程 , 除了 v 应改写为 v , 两个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换句话说, k = , 这样,方程 2.2 改写为下面方程, -------------------2.3 对两个坐标系中 y 和 , 以及 z 和 之间的变换关系 , 可以直接得到, = y = z 下面,我们推导 t 和 之间的关系。 考察方程 2.1 和方程 2.2,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个方程。 整理该方程可以得到 t 和 之间的关系。 ----------2.4 接下来,我们推导系数 k 的值。 假设在两个坐标系原点 和原点 O 重合时为 0 时刻,即 = t =0 , 当坐标系 运动一段时间,设在瞬时 ,从两个原点重合出发出的一束光束,则光束在两个坐标系中到达的位置分别为 , 将方程 2.2 和方程 2.3 分别代入方程 , 我们得到 , 考虑到 , 即用 ct 代换 x ,则有, ---------------2.5 对于方程 2.5 ,我们不用详细求解,我们可以知道参数 k 是与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相关的。换句话说,参数 k 可以由与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决定。即我们可以将参数 k 表示为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的函数。 --------------------------2.6 这表明,参数 k 是随时间变换而变化的。在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式中,参数 k 只由与另外两个参数 v ,合参数 c 决定,它不随时间变换而变化的。 接下来,我们研究动尺规律,研究相似理论中的动尺规律是否和相对论动尺规律一样是动尺缩短。 2.2 相似理论中的动尺规律 如图 2 所示,两个观察者分别在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观察者相对于各自坐标系是静止的。在坐标系 中有一根细棒,细棒相对于坐标系 是静止的。 在坐标系 中的观察者测得细棒两端点坐标值分别为 和 ,则他测到细棒的长度为 L 0 = ,我们称该长度 L 0 为固有长度。 如果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是静止的 , 那么在坐标系 S 中测量细棒的长度仍然为 L 0 。 但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这样,在坐标系 S 中测量细棒的长度为多少?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观察者 , 只要他在同一时刻的情况下,即 t 1 = t 2 , 测得细棒两端点坐标值 和 ,则他测得细棒的长度为 L = 。 考虑到方程 2.2, 我们可以得到, 两式相减有 , = 考虑到 t 1 = t 2 , 由上面方程得到 , = 则有, 由于参数 k 可以由与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决定。即参数 k 为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的函数,所以在坐标系 S 中测得的长度 L 将会随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变化而变化,即在不同时间 t ,坐标系 S 中测得的长度 L 将不同。 这和相对论中结论动尺缩短是不同的,如果相对论成立,则这一相似理论必定成立,相对论和这一相似理论的矛盾说明了相对论本身就是错误的。相对论阐述的时间关系仅仅是函数映射关系而已,事实上,我们通过定义映射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映射函数,但映射函数是不能反映自然规律的。 当我们选择两个坐标系的不同点进行推导,比如选择 2 点, 3 点进行推导,其结论又将不同,这进一步表明,我们只要定义不同映射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映射函数。而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仅仅是选择了两个坐标系的 0 点进行推导而已。 所以,以上矛盾关系表明,相对论是错误的。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点结论 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光弯曲,水星进动是成立的,但这三点结论和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它误解了客观自然现象,仅仅是歪打正着而已。 如果物理学家们不能指出以上推导过程的错误所在,但他又接受相对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表明他仅仅是因为迷信相对论。 科学不是神圣不可更改的,爱因斯坦对科学有很大贡献,但科学的发展必将否定相对论,因为这一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同时,否定相对论也是科学重要进步的表现。 3 关于我们认为可以检验相对论的三点根据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以下三点根据可以检验相对论的,但事实上是一种误解。 3.1 爱因斯坦红移 3 爱因斯坦红移这一自然现象长期以来被认为检验了相对论,事实上它并不能检验相对论,有关该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重要说明 :由于该论文开始是打算在国外发表,所以是用英文写的,现为了方便各位老师审阅,翻译为中文,由于以下部分不是论文关键,所以翻译比较粗略,没有详细翻译,新浪网站科技上有比较详细的英语论文,各位老师可以下载参阅。 3.2 关于光弯曲 3 光弯曲这一自然现象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检验了相对论,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我们又误解了这一自然规律,有关该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也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3.3 关于水星近动 3 这一自然现象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检验了相对论,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我们又误解了这一自然规律,有关该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也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4 关于相对论主要结论的评价 4.1 当物质速度接近光速,其质量会显著增加 1 . 相对论这一结论当物质速度接近光速,其质量会显著增加是错误的,也没有实验检验这一结论。 事实上,我们认为一些实验检验了相对论,其实这些实验无一列外的都是不能检验相对论的。 关于物质速度接近光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一问题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有详细论述。 4.2 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1 , 并且质量和能量的转化满足方程 1 E = M C 2 相对论这一结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是成立的,这一点也是爱因斯坦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但这一客观自然规律和 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相对论对这一客观自然规律的解释也是误解了这一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 质量和能量的转化并不满足方程 E = M C 2 ,有关质量转化为能量以及质量转化为能量的关系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也有详细论述。 5 结论 本文用两种独立方法证明了相对论错误,一种方法是在相对论各结论之间推导出矛盾方程, 另一种方法是建立与相对论完全一致的另一理论,新理论在推导过程中,选择 1 点进行推导,而相对论选择的是 0 点进行推导, 1 点和 0 点是完全等价的,但最后新理论结论与相对论结论矛盾,这一矛盾证明了相对论是错误的,它说明了相对论两个坐标系中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映射关系而已。以上矛盾关系表明,相对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点结论 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光弯曲,水星进动是成立的,但这三点结论和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它误解了客观自然现象,仅仅是歪打正着而已。如果物理学家们不能指出以上推导过程的错误所在,但他又接受相对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表明他仅仅是因为迷信相对论。科学不是神圣不可更改的,爱因斯坦对科学有很大贡献,但科学的发展必将否定相对论这一错误的理论,同时,否定相对论,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重新认识有关相对论涉及到的自然规律,这也是科学重要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 1 张国中,张丹海,大学物理 (P431-P444), 计量出版社, 1995 2 张国中,张丹海,大学物理 (P437-P438), 计量出版社, 1995 3 朱荣华 , 基础物理 (P127-P128)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马文蔚 物理学 ( 第四版 ) ( P163-P165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 次阅读|2 个评论
相对论错误证明
zyfnew 2009-3-3 21:43
相对论错误证明 胡清桂 (西南交大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 Email: hu123123@citiz.net) 摘要: 该论文使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证明相对论错误。第一种方法是,按狭义相对论推导过程,零时刻,原点 O 和原点 重合,坐标系 S 静止,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在坐标系 中观察,经历时间 ,两坐标原点距离 为 v ;但在坐标系 S 中观察,对应时刻,即在坐标系 S 中为 t 时刻, L 为 vt 。另一方面,在坐标系 S 中观察,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根据相对论理论,坐标系 中长度 将会缩短 (1 v 2 / c 2 ) 1/ 2 倍。即 L 等于 (1 v 2 / c 2 ) 1/ 2 。从而可以得到方程 = ,进一步根据该方程将会推导出与相对论矛盾的结论。另一种方法是建立与相对论完全一致的另一理论,新理论在推导过程中,选择 1 点进行推导,而相对论选择的是 0 点进行推导, 1 点和 0 点是完全等价的,最后新理论结论与相对论结论矛盾,从而证明了相对论错误,说明了相对论两个坐标系中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映射关系而已。 关键词: 相对论;爱因斯坦;坐标系 ;坐标系 S ;固有长度;时间 THE MISTAKES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Hu Qing-gu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 Eng.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Chengdu 610031, China , Email: hu123123@citiz.net) Abstract :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prove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by Einstein wrong respectively. The firs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ity, the reference frame moves at the speed v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frame S . At the time , observed in the reference frame (his own reference frame), the length from the point O to the point is equal to . But for another observer in his own the reference frame S , the length L from the point O to the point is equal to .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ity, for the first observer, he is in his own reference frame , the length is the inherent length. But when observed in the reference frame S , it will be shortened by times, which means the length L in his reference frame S should be equal to times of the inherent length . In this way, the contradiction equation will appear later, which could show the relativity wrong. The second method, a similar theory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was set up.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is that the similar theory choices the point 1 in the two reference frames to deduce the conclusions, but the relativity choices the point 0 in the two reference frames to deduce the conclusions. On the en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imilar theory are contrary to that of the relativity. Thus,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was proved wrong again. After that, several pieces of opinions about the conclusions of relativity were drawn. Keywor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Einstein; the reference frame ; the reference frame S ; immovable length; time 前言 ,相对论在一个世纪以来被奉为绝对经典,然而作者在本文中将会以两种独立方法给狭义相对论推导出矛盾方程,从而证明相对论理论体系在逻辑是自相矛盾的。由于狭义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进一步可以说明,广义相对论也是不成立的,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点结论 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光弯曲,水星进动是成立的,但这三点结论和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误解了客观自然现象,仅仅是歪打正着而已。 1 在相对论理论中存在的矛盾方程 首先,我们假定相对论中的推导过程和结论是成立的。 图 1 洛伦兹变换关系 如图 1 所示,在零时刻,原点 O 和原点 重合,坐标系 S 静止,坐标系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 在坐标系 中观察,经历时间 后,即在 时刻,坐标系 S 原点 O 坐标为 v ,坐标系 原点 在任意时刻均为 0 ,即在坐标系 中观察,两坐标系原点距离 为 v ,这一点从 洛伦兹变换推导过程中方程 x = v 可以得到。即, = ----------------------1.1 同样,在坐标系 S 观察,即在静止坐标系观察,两坐标系原点之间距离 L 为 。 L = -----------------------1.2 上面关系式说明,在坐标系 中观察,经历时间 后,即在 时刻,从坐标系 S 原点 O 到坐标系 原点 距离 为 v 。 对于在坐标系 S 的观察者,两坐标系原点之间距离 L 为 。 下面将会证明, = 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 1 所示,两个观察者分别在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观察者相对于各自坐标系是静止的。 在坐标系 中的观察者,在 时刻,测得坐标系 S 原点 O 和坐标系 原点 坐标值分别为 和 ,则他测到从坐标系 S 原点 O 到坐标系 原点 的距离为 = 。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观察者 , 在对应坐标系 中 时刻,测得坐标系 S 原点 O 和坐标系 原点 坐标值分别为 和 ,则他测到从坐标系 S 原点 O 到坐标系 原点 的距离为 L = 。 考虑到洛伦兹变换关系式 ,按照洛伦兹变换,其中 k 为一常数,从而我们可以得到, 两式相减有 , = 考虑到在坐标系 S 中的观察者 , 应同时测得坐标系 S 原点 O 和坐标系 原点 坐标值 和 ,即 t 1 = t 2 , 则有, = 即, 我们知道,按照洛伦兹变换,其中 k = , 从而有, = (等式 = 证毕) 接下来,根据 = ,将会推导出关系式 = 。 = = 即 , = ----------------1.3 下面,我们将会根据关系式 1.3 推导出矛盾方程。 如图 1 所示,两个观察者分别在在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 对于在坐标系 中的观察者, 有一事件发生在该坐标系中同一地点 ,在该坐标系中时钟记录的时刻分别为 和 。则在该坐标系 中的时间间隔为⊿ =( ), 该时间隔我们称之为固有时间间隔⊿ t 0 。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观察者, 对于该事件,在该坐标系即坐标系 S 中时钟记录的时刻分别为 t 1 和 t 2 。则在该坐标系 S 中的时间间隔为⊿ t =( t 2 t 1 ) 。 假设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静止,⊿ t 等于固有时间间隔⊿ t 0 。 但事实上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是运动的,我们根据方程 = , = = 即 , ⊿ t = = ( ) = ⊿ = ⊿ t 0 ----------------1.4 该方程 1.4 的意义是动钟中变快,和相对论中地结论动钟变慢是严格矛盾的。 在相对论中结论动钟变慢方程为 1 , ⊿ t = ⊿ = ⊿ ----------------1.5 方程 1.4 和方程 1.5 的矛盾完全是相对论理论本身产生的矛盾,它说明了相对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不能得到修改和完善的。相对论阐述的时间关系仅仅是函数映射关系而已,事实上,我们通过定义不同映射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映射函数,但映射函数是不能反映自然规律的。 2 相似理论证明相对论错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建立和相对论完全一致的相似理论,其结论和相对论结论是矛盾的。假设相对论是成立的,则该相似理论也是成立的,从而再次证明相对论是错误的。 对于该相似理论,其原理和条件与相对论的原理和条件一样。 2.1 相似理论中的变换关系 图 2 相似理论变换关系和洛伦兹变换关系 在相似理论在推导过程中,分别选择两个坐标系的 1 点进行推导,而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选择的两个坐标系的 0 点进行推导的。 如图 2 所示,首先假设相对论结论和推导过程均是成立的 ,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 1 点,在坐标系 S 中观察,在任意时刻 x =1, 即 , x 1=0. 但是在坐标系 观察 , 在 时刻 , = 即 , =0 对于在静止坐标系即标系 S 中从原点到 1 点的线段,在运动坐标系即坐标系 中观察,按照相对论动尺缩短理论,将会缩短 倍。所以 等于 。事实上,即使是将方程 = 写成 = v +1 ,最后的推导结论也会同相对论结论矛盾。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同一点 1 点,在任意时刻,式子 x 1 和 式子 同时等于 0 。 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一样,按照相对论相对性原理 4 ,我们假设式子 x 1 和式子 存在线性关系,即 -------------------- 2.1 ( k 为一系数 ) 该方程和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一样,对同一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式子同时等于 0 时,则假定这两个式子存在线性关系。更详细的阐述请参阅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 同理,对坐标系 中的 1 点 ,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2.2 ( 也是一个系数 ) 现在,我们研究系数 和系数 k 。和洛伦兹变换式推导过程一样,按照相对论相对性原理,对于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的两个方程 , 除了 v 应改写为 v , 两个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换句话说, k = , 这样,方程 2.2 改写为下面方程, -------------------2.3 对两个坐标系中 y 和 , 以及 z 和 之间的变换关系 , 可以直接得到, = y = z 下面,我们推导 t 和 之间的关系。 考察方程 2.1 和方程 2.2,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个方程。 整理该方程可以得到 t 和 之间的关系。 ----------2.4 接下来,我们推导系数 k 的值。 假设在两个坐标系原点 和原点 O 重合时为 0 时刻,即 = t =0 , 当坐标系 运动一段时间,设在瞬时 ,从两个原点重合出发出的一束光束,则光束在两个坐标系中到达的位置分别为 , 将方程 2.2 和方程 2.3 分别代入方程 , 我们得到 , 考虑到 , 即用 ct 代换 x ,则有, ---------------2.5 对于方程 2.5 ,我们不用详细求解,我们可以知道参数 k 是与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相关的。换句话说,参数 k 可以由与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决定。即我们可以将参数 k 表示为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的函数。 --------------------------2.6 这表明,参数 k 是随时间变换而变化的。在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式中,参数 k 只由与另外两个参数 v ,合参数 c 决定,它不随时间变换而变化的。 接下来,我们研究动尺规律,研究相似理论中的动尺规律是否和相对论动尺规律一样是动尺缩短。 2.2 相似理论中的动尺规律 如图 2 所示,两个观察者分别在坐标系 S 和坐标系 中,观察者相对于各自坐标系是静止的。在坐标系 中有一根细棒,细棒相对于坐标系 是静止的。 在坐标系 中的观察者测得细棒两端点坐标值分别为 和 ,则他测到细棒的长度为 L 0 = ,我们称该长度 L 0 为固有长度。 如果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是静止的 , 那么在坐标系 S 中测量细棒的长度仍然为 L 0 。 但坐标系 相对于坐标系 S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这样,在坐标系 S 中测量细棒的长度为多少? 对于坐标系 S 中的观察者 , 只要他在同一时刻的情况下,即 t 1 = t 2 , 测得细棒两端点坐标值 和 ,则他测得细棒的长度为 L = 。 考虑到方程 2.2, 我们可以得到, 两式相减有 , = 考虑到 t 1 = t 2 , 由上面方程得到 , = 则有, 由于参数 k 可以由与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决定。即参数 k 为另外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的函数,所以在坐标系 S 中测得的长度 L 将会随三个参数 v ,参数 c ,参数 t 变化而变化,即在不同时间 t ,坐标系 S 中测得的长度 L 将不同。 这和相对论中结论动尺缩短是不同的,如果相对论成立,则这一相似理论必定成立,相对论和这一相似理论的矛盾说明了相对论本身就是错误的。相对论阐述的时间关系仅仅是函数映射关系而已,事实上,我们通过定义映射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映射函数,但映射函数是不能反映自然规律的。 当我们选择两个坐标系的不同点进行推导,比如选择 2 点, 3 点进行推导,其结论又将不同,这进一步表明,我们只要定义不同映射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映射函数。而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仅仅是选择了两个坐标系的 0 点进行推导而已。 所以,以上矛盾关系表明,相对论是错误的。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点结论 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光弯曲,水星进动是成立的,但这三点结论和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它误解了客观自然现象,仅仅是歪打正着而已。 如果物理学家们不能指出以上推导过程的错误所在,但他又接受相对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表明他仅仅是因为迷信相对论。 科学不是神圣不可更改的,爱因斯坦对科学有很大贡献,但科学的发展必将否定相对论,因为这一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同时,否定相对论也是科学重要进步的表现。 3 关于我们认为可以检验相对论的三点根据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以下三点根据可以检验相对论的,但事实上是一种误解。 3.1 爱因斯坦红移 3 爱因斯坦红移这一自然现象长期以来被认为检验了相对论,事实上它并不能检验相对论,有关该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重要说明 :由于该论文开始是打算在国外发表,所以是用英文写的,现为了方便各位老师审阅,翻译为中文,由于以下部分不是论文关键,所以翻译比较粗略,没有详细翻译,新浪网站科技上有比较详细的英语论文,各位老师可以下载参阅。 3.2 关于光弯曲 3 光弯曲这一自然现象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检验了相对论,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我们又误解了这一自然规律,有关该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也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3.3 关于水星近动 3 这一自然现象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检验了相对论,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我们又误解了这一自然规律,有关该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也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4 关于相对论主要结论的评价 4.1 当物质速度接近光速,其质量会显著增加 1 . 相对论这一结论当物质速度接近光速,其质量会显著增加是错误的,也没有实验检验这一结论。 事实上,我们认为一些实验检验了相对论,其实这些实验无一列外的都是不能检验相对论的。 关于物质速度接近光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一问题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有详细论述。 4.2 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1 , 并且质量和能量的转化满足方程 1 E = M C 2 相对论这一结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是成立的,这一点也是爱因斯坦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但这一客观自然规律和 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相对论对这一客观自然规律的解释也是误解了这一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 质量和能量的转化并不满足方程 E = M C 2 ,有关质量转化为能量以及质量转化为能量的关系在我的另一论文 THE UNITED FIELD 中也有详细论述。 5 结论 本文用两种独立方法证明了相对论错误,一种方法是在相对论各结论之间推导出矛盾方程, 另一种方法是建立与相对论完全一致的另一理论,新理论在推导过程中,选择 1 点进行推导,而相对论选择的是 0 点进行推导, 1 点和 0 点是完全等价的,但最后新理论结论与相对论结论矛盾,这一矛盾证明了相对论是错误的,它说明了相对论两个坐标系中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映射关系而已。以上矛盾关系表明,相对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点结论 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光弯曲,水星进动是成立的,但这三点结论和相对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它误解了客观自然现象,仅仅是歪打正着而已。如果物理学家们不能指出以上推导过程的错误所在,但他又接受相对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表明他仅仅是因为迷信相对论。科学不是神圣不可更改的,爱因斯坦对科学有很大贡献,但科学的发展必将否定相对论这一错误的理论,同时,否定相对论,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重新认识有关相对论涉及到的自然规律,这也是科学重要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 1 张国中,张丹海,大学物理 (P431-P444), 计量出版社, 1995 2 张国中,张丹海,大学物理 (P437-P438), 计量出版社, 1995 3 朱荣华 , 基础物理 (P127-P128)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马文蔚 物理学 ( 第四版 ) ( P163-P165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代物理学展望
zhulin 2009-2-11 16:47
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革命性的因素,暴露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某些局限性,并诞生了某些新科学观念,现如今它们仍基本上还是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着。这些革命性的因素已逐渐使当代物理学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机之势,随着它们的日积月累,必将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导致新的物理学革命,从而使整个物理学乃至人们的思维方式来一个大改观。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4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红猪]从大爆炸到大反弹
eloa 2009-2-11 14:35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2-09 6:58 译者,Explorer,更多译作见 这里 和 这里 。 如果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无而生,而是一个以前存在的宇宙的再生版本的话,会怎么样呢?请看 Anil Ananthaswamy的调查: ABHAY ASHTEKAR一直记得他第一次看到宇宙反弹时的反应。我大吃一惊。他如此描述道。当时他正注视着一个宇宙反向运行到大爆炸的模拟。基本上,模拟宇宙表现出预期的行为,随着星系的会聚宇宙变得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大。但是,这个宇宙没有到达大爆炸的奇点,而是发生了反弹并重新开始扩展。这究竟是什么回事? Ashtekar希望确认他看到的东西,于是他邀请他的同事们共同讨论这个结果足有六个月,最后在2006年发表了这个结果。循环宇宙基于一个叫做圈量子宇宙学(LQC)的理论,那能够阐明宇宙诞生时的情形那些东西甚至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无能为力。 我们的宇宙有可能是在前一个宇宙崩塌之后出现的这一观念,自2003年以来一直令物理学家们非常着迷。现在这一理论已经能够提供我们可以加以实验验证的预言了。如果真的得到验证的话,大爆炸将被大反弹取代,而我们将终于能够理解时空的量子结构。宇宙源自一个有无穷密度的点的观念,将被反复循环的宇宙观所取代,宇宙有可能经历无穷无尽的扩展与收缩,无始无终。 LQC实际上是另一个叫做圈量子引力的理论的第一个实际应用,圈量子引力理论巧妙地结合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我们需要这样的理论来解答当微小体积经历极端重力时会怎么样的问题,例如,接近大爆炸时的情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Ashtekar在量子力学框架下重写了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和理论物理学家Lee Smolin与Carlo Rovelli一起,Ashtekar展示了由重力场线的回路编织成的空间-时间结构。在缩小足够多倍数以后空间看上去是平滑而连续的,而凑近观察的话会发现空间表现为一个个独立的块,或者说是量子,大概是10-35平方米大小。 2000年,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柏克校园跟Ashtekar做博士后的Martin Bojowald采用圈量子重力理论建立了宇宙的一个简化模型。LQC从此诞生了。 Bojowald的重要成就在于:不同于广义相对论,LQC对物理过程的描述不会在大爆炸那一点失效。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能成功阐明宇宙诞生之时的情形。 宇宙学者们畏惧奇点是因为那一点中存在无穷的引力,还有无穷的温度和密度。而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并不能处理这些无穷大的量,因而无法对大爆炸中发生了什么加以阐释。Bojowald最初的工作展示了如何避免那个讨厌的奇点,虽然仅仅是数学技巧上的避免。当时那项工作给我印象很深,Ashtekar说,现在仍然印象深刻。 波兰华沙大学的Jerzy Lewandowski,还有Bojowald,和Ashtekar及他的两个博士后:Parampreet Singh和Tomasz Pawlowski,共同发展了这个思想。Singh和Pawlowski开发了基于LQC的宇宙模拟程序,正是在那个模拟中他们看到了宇宙反弹。当他们逆着时间模拟时,无穷密度的大爆炸奇点没有出现,宇宙停止了崩塌,逆转了方向(开始膨胀)。大爆炸奇点确实不见了(《物理评论通讯》,96卷,141301页)。 但是胜利的庆典没能持续多久。研究小组使用LQC研究我们的宇宙在膨胀开始之后的长期行为时,他们遭到了打击模拟的宇宙开始崩塌,这简直是在挑战我们所知的关于宇宙的一切。那完全违背广义相对论,现供职于加拿大渥太华Perimeter理论物理研究所的Singh说:明显是个错误。 Ashtekar也很难受,他说:我相当失望,这对LQC可不是个好兆头。然后,在进一步地改进数学方法之后,Ashtekar, Singh和Pawlowski解决了这个问题。理论的早期版本通过面积的量子项描述宇宙的演化,但仔细的研究发现了微妙的错误。Ashtekar, Singh和Pawlowski改正了错误,改进后的计算能够对微小的空间体积进行有效处理。 根本性的不同就此出现。现在基于LQC的宇宙模型能够在充分膨胀的情况下与广义相对论极好地符合,同时仍然消除了大爆炸的奇点问题。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Mediterranean)的Rovelli对此印象深刻。他说:这可真是桩大事,每个人都期望某一天我们能学会正确地处理量子宇宙的问题,不再受大爆炸奇点的困扰。但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程度。 德国科隆大学的物理学家Claus Kiefer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在这个领域中著述颇丰。他说:这的确是一个认识早期宇宙的新观念,现在,你有了一个能够自然地解释无奇点宇宙的理论。他还指出:与量子宇宙论相竞争的理论还有一些,比如弦论等理论都提供了独特的宇宙学认识,但这些理论中还没有一个能完全与量子力学相融合。 如果最终证明LQC正确的话,我们的宇宙就来自一个此前存在的宇宙,那个先在宇宙也曾经扩展,然后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随着所有的物质挤压到微小的体积中,那个宇宙达到了普朗克密度,5.11096千克每立方米。在这个阶段,那个宇宙停止收缩,开始反弹,产生了我们的宇宙。 Singh说:只能接近普朗克密度,理论显示达到那个密度是不可能的。Bojowald指出,这是因为当万亿颗恒星的物质被压缩到一个质子大小的体积中时,那样的密度下时空结构会产生出超强的排斥力。在这一时刻,时空量子不可能被进一步压实了。压实的时空在强于引力的外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这个瞬时的排斥行为引起了宇宙的反弹。从那一刻开始,因为大反弹的惯性宇宙将持续膨胀。除了引力,没有什么东西能让这个膨胀减速。 LQC还阐明了我们的宇宙的另一个神秘阶段。在经典宇宙学中,大爆炸后的最初的若干分之一秒之内有一个叫做暴涨的现象,这一阶段宇宙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展。这个暴涨阶段需要解释为什么在热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传播那么远时,宇宙中相距遥远的区域的温度就几乎是相同的即水平问题(horizon problem)。LQC也解释了为什么宇宙能在永远扩展和最终因引力而收缩之间拥有如此微妙的平衡即平稳问题(flatness problem)。经典学说中宇宙学家们引入暴涨子(inflaton)来令暴涨现象发生,不过我们所知道的有关这种粒子的信息可是非常的少(译者注:少到我们没有太多理由相信这种粒子存在)。 宇宙的回忆 更重要的,知道的也更少的是暴涨之前的宇宙。宇宙学家们一直假设在暴涨开始时,可以将时空视为平滑的而忽略量子效应,这样就能应用广义相对论来研究了。这一直被视为一个科学的猜想直到现在。LQC显示:在暴涨开始的时候,时空的确可以被视为平滑的。Singh说这不再是一个猜想了,这是圈量子宇宙学的一个预言。 Ashtekar, Singh, Bojoald和Pawlowski 共同发展的模型展现了巨大的进步。这是第一次有一个理论在有效地预言暴涨之前的宇宙情况的同时,能够正确地预言暴涨之后的宇宙情况。Ashtekar说:同时做到这些事情一直是很困难的。 如果我们居住的这个宇宙来自于一个先在宇宙的话,我们能知道那个在我们之前存在的宇宙的什么东西吗?LQC模拟显示那个宇宙也应该拥有星球和星系。但是有关大反弹前后的量子阶段的认识存在分歧,就是那个因为量子波动而无法约束住宇宙体积的那个阶段。Bojowald的计算显示有关前一个宇宙的所有信息在经历大反弹后都被彻底抹去了。换句话说,宇宙的回忆是不存在的(《自然物理》,卷3,523页)。与此相对, Singh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Alejandro Corichi的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物理评论通讯》,卷100,161302页) 现在宇宙被压缩到了一个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体积。 Ashtekar把他从前的博士后以及学生们之间的这个争论比作小孩们的争吵。他说这个争论现在没有太大意义,尽管宇宙是否可能存在宇宙的回忆这一问题引发了哲学上的兴趣,但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太早。我们应该操心的是如何将理论与现在的实验相对照。 与实验对照来验证理论的日子可能很近了。研究者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宇宙微波辐射背景(CMB),这一辐射是在宇宙的量子阶段结束很久后才放射出来的。尽管CMB开始于大爆炸后370,000年,但其源起可能会更早,Bojowald说:那有可能处于量子引力效应仍然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时期。 Bojowald发现按照LQC理论,量力引力效应的影响可能在宇宙暴涨开始之前的一个很短的加速扩张时期处于控制地位。那个被称为超级暴涨的时期,由高密度量子宇宙的极大的排斥力引起,而无需借助暴涨子来解释。这个阶段对CMB的细节具体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但是已经能够肯定:LQC的预言和经典宇宙学的预言有所不同。Singh说:这正是我们接下来两年将要做的事。我们将努力得出一些经得住考验的预言。 同时,英国诺丁汉大学的Ed Copeland和他的同事们展示了他们的研究:超级暴涨阶段在时空结构中引起量子波动,这最终可能成为了星系和星系团形成的种子。这意味着仅由超级暴涨就可以解释我们的宇宙,而不必认为暴涨阶段存在,而这个不必要的暴涨阶段一直只是硬加在标准宇宙理论上的一个附件而已。不过现在,超级暴涨的理论还很不成熟,它还不能解决暴涨理论很好地解决了的水平问题和平稳问题。 Copeland说将来的实验可以揭示我们的宇宙是经历了暴涨还是超级暴涨阶段,只有经过暴涨阶段才可能形成一种特别的引力波型,可以尝试寻找这种引力波型来验证理论。这些暴涨阶段形成的时空结构中的波纹可能极化了CMB,不过这些影响对现有的探测仪器来说还太微弱了。但情况在明年就将有所改善,欧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卫星那时将提供微波背景的最细致的观测结果。Copeland的工作显示:超级暴涨将抑制宇宙尺度的引力波的形成,在CMB中应该没有暴涨理论所预言的极化现象。他说:如果真的探测到了那样的极化现象,那很可能是反对LQC的有力实验证据。 Kiefer提醒说:所有的LQC都有一个相同的大问题。经典宇宙学的预言来自对广义相对论方程的求解,尽管对宇宙作了一些简化假定。理想的LQC也应该来自于圈量子理论,即它的所有方程都应当由圈量子引力理论推得。但是,Bojowald和其它研究者都采用广义相对论的理想化宇宙,将其用圈量子引力方法量子化后就得到LQC。Kiefer说:从一个物理学家的观点来看,这是完全正当的,但数学家们可能不会喜欢这种做法。 Rovelli同意这一观点。为了给LQC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和他的同事Francesca Vidotto一直努力在圈量子引力的基础上重建LQC。(www.arxiv.org/abs/0805.4585v1)Rovelli说:结论是十分乐观的。从远比广义相对论更接近圈量子引力理论的一些基础出发,我们可以重新推得现在LQC的方程。 理所当然地,Rovelli正在期待可能证明这个理论的实验。他说:我希望在我死掉以前知道圈量子引力理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一个现在刚过五十的人来说,他可能太过悲观了。一系列的实验将观测CMB和探测引力波,普朗克号卫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宇宙是如何诞生的?有关于此的观念革命可能将来得比他想象的更早。 我们的宇宙会反弹吗? 依据理论物理学家Abhay Ashtekar等描述大反弹物理图像的公式,我们的宇宙在前一个宇宙崩塌后成长起来。同样的命运在等待着我们吗? 这得看情况。我们过去通常认为宇宙的星球和其它物质的引力起着决定作用。要么宇宙的密度足够大,引力能够让大爆炸以来的膨胀停止并把所有的东西拉回一点,要么宇宙的密度不足,永远地膨胀下去。但是过去10年里对遥远的超新星的观测结果对这种观点形成了挑战。我们的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还因为某种神秘的排斥力在加速膨胀。宇宙学家们把这种排斥力归因于暗能量。那么如果我们的宇宙将不再收缩,它是否已经进行了它的最后一次反弹呢? 大概不是。宇宙学家们对暗能量仍然所知甚少。一些理论模型推测暗能量的属性可能随时间变化,可以从排斥力变成类似重力这样的吸引力。如果那样的情况发生的话,宇宙将停止膨胀,星系将开始聚集到一起。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密度到底是多少也还顶着一个问号,我们还没能对此进行足够准确的测量,也就不能由此确认我们的宇宙最终是否将停止膨胀。如果真正的密度比我们现在观测到的稍大一点点,可能就正巧足够宇宙由膨胀转为收缩。 而按照大反弹理论,在这两种情况下宇宙都将崩塌直到其密度达到理论允许的最高密度,然后发生反弹。在这一点上,宇宙将反弹然后再次膨胀最终形成了循环的宇宙。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相对论的两个证据
llllaa 2009-1-23 10:25
1. 水星进动。 学过相对论的人都知道水星轨道进动是相对论的重要证据,从推导过程可知凡是行星的圆周运动都存在多余进动。 即使相对论的数值符合的较好,但是道理上并不可信。 愚认为水星进动的本质其实是水星的能量逐渐减少,轨道逐渐缩小,向太阳下落的过程。如果哪位能够精确计算出月亮的剩余运动,就会发现月亮的运动是反向进动(需要去除潮汐、太阳、其它行星引力的影响)。 2. 引力透镜 除了光线弯曲的数值吻合外,空间观测的引力透镜效应也成为相对论的证据。 但是可能引力透镜的效应某种程度上会成为相对论的质疑证据。 引力形成的透镜不同于凸透镜,如图所示: 引力透镜的结构决定了,1)经过透镜的光会变暗,不会增亮。2)透过引力透镜观察到的弧形或者光影会变得更薄或者纤细,而不是更浑厚。 以上两点好象与观测不符。资料多的达人可以进一步验证之。
个人分类: 物理|5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谈“人择原理”
llllaa 2009-1-18 13:43
先看一下定义。 弱人择原理: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所有量的观测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们偏爱那些应该存在使碳基生命得以进化的地域以及宇宙应该足够年老以便做到这点等等条件所限定的数值。 强人择原理:宇宙必须具备允许生命在其某个历史阶段得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性质。 通俗一点说,强人择原理就是宇宙必须如此这般演化,使人类出现和生存。弱人择原理就是宇宙沿着最大可能性演化,使人类出现和生存。 其实强、弱人择原理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认为人类存在的事实决定了宇宙演化的过程。 可以把人择原理加以推广:如果物理量或现象决定或依赖于测量或观测,那么就符合人择原理。 例如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一种情况是假设水有个实际温度T,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值为T1、T2、T3,目的就是尽量精确地接近实际温度T,这种情况不符合人择原理。 另一种情况是假设水本身根本不存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是因为测量使得这杯水的温度变成T1、T2、T3,并不存在哪个温度误差更小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人择原理。 大部分人号称不相信人择原理,曾经看到一个网友这样说:哦,我睁眼看月亮就存在,闭上眼睛月亮就不存在?什么狗屁理论。 是的,这种极端的例子很容易判断,我们都不会把自己归于愚蠢之列。可是您知道吗?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是人择原理,您相信它们吗?
个人分类: 物理|46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连续体电流与磁场-悬赏解答(2)
iwesun 2008-12-25 09:41
连续体电流与磁场-悬赏解答(2)   发发最近被俺忽悠去搞 四色问题 了,(俺窃喜,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天狗星的脑袋,不剥削白不剥削!),没时间发行天狗币了。   最近发发需要覆盖理论,俺是不知,是抽屉原则的变种?抽屉原则,小学数学竞赛是用过,就再也没见到了,有人对覆盖理论熟悉的话,敬请和发发联系。   昨天在 刘全慧 老师那儿看到这个问题: 电磁学中毕奥-萨伐尔定律是否只能用于恒稳电流?   刘老师答曰: 这里恒稳指的是辐射效应不明显,或者,电流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至少电流要是可以定义的。   我想起了以前搞磁场的时候,实际也有一些悖论(比如自切割发电机模型),我以前专门研究过这类问题,我有个看法: 恒稳的连续体电流,产生不了磁场,电流的微观不均匀性,才是磁场的根源。如果电流是连续体,根本就没有磁场。   比如, 一个连续体环状的电子,自旋,能否产生磁场?   这个结论和大家的常规认识可能不符,尤其是 相对论电动力学 ,根据相对论电动力学,磁场可以通过静电场直接通过洛仑兹变换得到,连续体的静电场是存在的,经过洛仑兹变换,磁场也一定存在。   我不这么认为,到目前为止, 马赫问题 被人们忽视, 运动的识别是绝对的 ,我一直反对这一点, 连续体的运动是无法识别的,一张绝对纯洁的纸,连个麻子都没有,我怎么识别你在动呀?    相对论电动力学的宏观效果是对的,但不是无止境的适用与任何条件,是简化后的模型,运动的识别被绝对了。   齿轮,齿轮,有齿才行,没齿就只能空转,你观测不到他的转动。    没有可识别记号(信息)的运动,是无法被识别的。   当然,两者的区别无法试验验证,找不到连续体电流。   谁有什么妙招?
个人分类: 科学探索|123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同时性测量的问题
iwesun 2008-9-12 11:10
同时性测量的问题   记得科网有位大侠,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小轿车的车库,原本只能装下一辆小轿车,根本装不下一辆大公共,但大公共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冲进去,由于相对论,接近光速的物体,长度收缩,在大公共装到墙的一瞬间,关上车库门,在这一时刻,大公共装到小轿车的车库里了。   但相对论的长度缩短是相对的,公共汽车上的人看,车库更小了,根本装不进去!   但结果只能有一个,不可能又装进去,又装不进去。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同时性以及测不准,不单纯是个相对论的问题,我不做详细分析,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同时性的问题,其实很关键, 宇宙是一架超大型的计算机,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时钟节拍驱动全宇宙的运行,现在人们想的,t=0,宇宙如何,t=1,宇宙如何,t=2,宇宙如何,如果不是建立在测量基础上的同时性,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宇宙的信息系统是异步模式,同步仅仅在局部有效。   同时性必须建立在信号(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没有信号传递的同时性是主观臆断的,毫无意义的,那么有一个问题,存不存在单向的同时性的信号传递?解释一下,在宇宙中,我们作为观测者,只能使用被动雷达(只接收不发射)进行测量,根本无法实现同时性的双向标定,和时钟的本地校准,这样条件下,同时性到底应该如何定义?   既然我们坚持 测量即真实,没有比测量更真实的真实了 ,就应该坚持得彻底点,别坚持一段时间,就潜移默化的放弃了。   狭义相对论中有同时性的讨论,但这个意义经常被人们忽略,宇宙的大尺度的等时线,应该如何绘制?
个人分类: 科学探索|1164 次阅读|9 个评论
与杨玲兄谈时间
热度 1 lingfeng 2008-7-24 17:49
本来我这两天是在埋头写论文的,可被杨玲兄对时间的热情所感染,也不禁参与了他的讨论。我在下面说“我对时间的定义是:时间是整个宇宙的运动整体速度。假如整个宇宙都停止了运动,时间便停滞。”杨玲兄不同意,其实我还没有看到他的回答就自己觉得不对了,于是又更正为时间是运动的速度,杨玲兄说还是迷惑。我确实没有解释清楚,只好专门写一篇博文来说明我的观点。 时间是运动或运动的速度 我认为时间就是运动的过程,假如整个宇宙都处于绝对零度而没有任何运动,也就不会有时间了。这个运动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不同,例如平常说物体A向南直线运动了100米,仅仅考虑的是那个100米,但是其实物体A的每一个原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都在做运动,所以,此处所说运动是所有基本粒子的运动。一个物体静止在那儿一动不动,但是其电子中子等却在飞速的运动,所以不是静止。 时间是相对的 假设太阳系处于绝对零度状态,而其他星系都正常运动了1000年,那么对于太阳系里面的地球而言是时间停止了1000年,1000年我们醒来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然而对于宇宙来说这1000年还是发生了许多变化,因而时间没有停止。假设将某一个人瞬间冰冻至绝对零度(假如冰冻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100年后重新复活,对于这个人来说是时间停止了100年,对于其他人来说时间并没有停止。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所以时间也是相对的。粒子运动的过程构成了时间,我们评价时间有没有停止或快慢主要由自身和选取的参照系的运动速度来决定的。 为什么时间不可以倒流 我以前曾写过说时间肯定不能倒流,并举例说一个人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爷爷。有人反驳说有多重宇宙这一理论,实话说我对这个理论很怀疑。这里就从运动的角度来说明有什么时间不能倒流。假设某一个50岁的人有一天身体上的所有粒子都排列成20岁的状态,那么对于他来说就是时间发生了倒流,而其余人来说时间没有改变。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运动不可逆。从宏观角度来说,运动是可逆的。例如物体A向南直线运动了100米后又向北运动100米,则此运动可逆。但是任何一个物体有无数的基本粒子组成,假设物体A有10000个基本粒子,任一个粒子逆向运动的概率为十分之一,则物体A的可逆运动的概率为1/1010000, 其实这种估计很保守,实际上的概率远小于这个,所以认为概率为零,因此时间不可以倒流。 关于相对论的时间倒流 相对论认为当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停滞,大于光速时时间倒流,我对此也有怀疑。 当然我对相对论并不清楚,是个外行。严格来说,要做出正确的批判就需要先认真研究它,不过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个也不是我的专业,而且即使是外行也不一定所说的都是错误的,所以就在不是很了解的基础上来讨论了。假如物体地球爆炸后平赤道一分为二,以二倍光速互相远离对方。此时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那么在A看来,B从老年逐渐到中年,少年,所以认为B发生了时间倒流,其实在北半球上的B还是在一天一天变老,所以,相对论的时间倒流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是“看起来”发生了倒流。无论上在A还是在B自身看来,自己都没有发生时间倒流。我说运动是相对的,假设有一束光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是以光速远离光子运动,所以我们应该是时间停止的,杨玲兄认为事实上我们是静止的,是光在飞。我们不能排除宇宙中有一个星球以光速远离我们,那么那个星球真的是时间停止了吗?我看未必。 以上是我对时间的一些思考,由于专业所限肯定不够成熟,还请杨玲兄和各位老师拍拍砖。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6106 次阅读|5 个评论
考槃笔记-22-时间问题(1)
热度 1 考槃在涧 2008-7-23 16:29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对时间如此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我始终想不明白它是什么。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各个领域使用时间,但我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清楚楚的说出时间是什么。尽管我们对时间有这样那样的哲学理解,但我却很少见到一个清楚的关于时间的物理学定义。我们用原子光谱来做时间的量度,但我们知道:原子光谱不是时间。就好比尺子是长度的量度但不却是长度一样。 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能够测量和计算时间,就不用去管时间 到底 是什么。我在李淼老师博文《 时间 / 小诗三首 》里问: 时间问题恐怕是世界上最简单又最复杂的物理现象,单单是人类的感觉或记忆我认为也不尽然。时间涉及到参照系、系统的问题,时间箭头又涉及到热力学、进化的问题,说实话,我没有看到一个对时间的准确定义,我认为这对现代科学来说是一个无奈也是一个耻辱,因为我们对最基础的物理量的认识竟然是如此的模糊和不确定。当然,也许只是我不知道时间的定义,不知道有哪位大侠可以指点? 一位署名 X 的朋友回答我说, My philosophy on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in physics: 1. pose a question with calculable, or at least falsifiable answers 2. shut up and calculate. You will surely have a lot of trouble asking questions about something that one uses to define questions, such as time.:) 我不知道他的观点的对错,也许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对错的,但我知道有很多人持他的观点,起码看起来费恩曼也是这个态度: 假如我们能够找到时间的一个确切的定义那该是多好。在韦伯斯特辞典里把一段时间( a time )定义为为一个时期 (a period) ,又把后者定义为一段时间,这种定义看来并不十分有用,或许我们应该说:时间就是不发生其他事情时所发生的事。 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如何来定义时间,而在于我们如何来测量它。 我们只是发现一种事物的规则型与另一种事物的规则性相吻合而已。我们只能说把时间的定义建立在某种明显是周期性事件的重复性上。 尽管费恩曼持此态度,也不代表这类观点绝对正确。因为费恩曼也没有用实验证明:时间仅仅只是物体间运动规律的尺度,而不是如同引力、能量、电荷那样的贯穿于宇宙中的内禀物理量(也许我们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内禀物理量?!)。 其实费恩曼本人对这个问题可能也存在矛盾心理,他引用闵可夫斯基的观点: 空间本身和时间本身将消失在完全的阴影之中,只有它们之间的某种结合才将得以生存。 在这里他又把空间和时间在某种程度上绝对化了,脱离了物质运动本身成为相互依存的两种物理量。当然我们可以说,空间和时间的某种结合就是指物质的运动。如果真是这样,反倒是可以接受的,起码我们对时间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把时间仅仅作为物体运动的某种尺度而不是物体的内在属性。这也正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讨论和使用的时间,它脱胎于我们对有规律的天文现象的观察: 最早研究时间的科学不是 物理学 ,而是 天文学 。天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测量时间,从确定 日 的长短,四季的变化,到制定 历法 。 。现在,它贯穿于几乎所有人类科学领域之中。 注意到闵可夫斯基的这个观点和我以前的观点有点类似: 为何空间上的分形就是时间上的递归?因为二维以下的时空没有时间,只要空间达到三维,时间必定出现。 。考虑到费恩曼不会胡乱引用别人的观点,而闵可夫斯基也是大家,我有理由相信我的这个猜想不是瞎猜而有其物理内禀。只是我不知道费恩曼和闵可夫斯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而我自己以前思考时空都是靠直觉,要我说出其物理描述却不能。所以我无法仅从这句话去推想这个观点背后的物理含义,而这也是我要写这个笔记的原因,我必须从直觉中走出来,站在物理的角度去审视时间这个问题。 我不相信时间仅仅是量度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的 物理量 至少有两个考虑: 热力学时间之箭 从人类的开始人们就知道时间是不可逆的,人出生,成长,衰老,死亡,没有反过来的。玻璃瓶掉到地上摔破,没有破瓶子从地上跳起来合整的。从 经典力学 的角度上来看,时间的不可逆性是无法解释的。两个 粒子 弹性相撞 的过程顺过来反过去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时间的不可逆性只有在 统计力学 和 热力学 的观点下才可被理论地解释。 热力学第二定律 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我们可以将宇宙看成是最大的可能的封闭系统) 熵 只能增大,不能减小。宇宙中的熵增大后不能减小,因此时间是不可逆的。 因此,如果时间只是运动快慢的衡量尺度,或者量度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的话,死人是可以从棺材里跳出来的,而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本质上应该是可以互相嵌套、无限对称的。因果律仍然可能存在,但有时候也许我们会发现:果发生在因之前。 当然也许我们可以把经典力学上的时间和热力学上的时间看成两回事,前者还做自己的尺子、刻度,而刻度本身是对称且没有方向的;后者作为系统发展的内禀属性,它没有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均匀、对称的刻度来使得在同一个参照系中,使得( t )是对称或可逆的。 但是我们知道,科学憎恨似是而非的概念。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领域表达不同的意思,这也许是可以约定俗成的,但起码我们要明确界定。我们并没有去做这个工作,这也使得几个理论之间不能兼容。 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经典力学考察的运动通常都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系在空间关系上发生改变,不管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还是圆周运动;而热力学考察的运动是系统内外的整体变化。在热力学过程中,目标系统和参照系统可以根本没有任何空间上的关系改变!也许,但凡在空间上能够对称的物理定律就能在时间上对称,而反之,在空间上不能对称的物理定律在时间上也不能对称。 子、双生子和生物节律 这个问题会涉及到狭义相对论,我们先不管细节。实验发现,在静止参考系中,子经过 2 10 -6 秒就会衰变为电子和中微子;宇宙射线中的子的速度可以达到 v=2.994 10 8 m/s=0.998c 。如果没有所谓的钟慢效应,那么子走过的距离应该是 2.994 10 8 m/s 2 10 -6 s 600m 。实际结果是子在大气中平均穿透距离为 9000 多米。以地面为参照系按钟慢效应来计算,子的实际运动寿命应为: 运动 = 固有 ( 1-v 2 /c 2 ) ½ =2 10 -6 s ( 1-0.998 2 ) ½ =3.16 10 -5 s 。以此计算子以地球为参照系走过的距离: 2.994 10 8 m/s 3.16 10 -5 s 9500m ,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这是一个比较诡异的结果,如果说钟慢效应仅仅是因为测量引起的,那么子的寿命在任何运动速度下应该都是相同的;也就更不应该有双生子佯谬,即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宇航员,在回到地球后发现,他的呆在地球上的孪生弟弟变得比他老了! 子问题和双生子佯谬说明,处于不同速度的参考系其内禀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世界,不同一个时间。当然我们也可以玩文字游戏:速度不同,世界不同。 如果我们把子的衰变看成一种生物节律的话,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物理内禀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知道,同在地球上长大的孪生子应该具有相似生物节律的。假设生物节律不是恒定的,这个问题近似于在高速运动下,生物的节律趋向于紊乱而减慢,仿佛被冰冻了一般。但这样理解就引入了新的问题:生物节律为什么会在高速运动下收缩?是否意味着,时间并不仅是尺子,还是如同质量一般(因为质量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加)是物体的内禀属性? 而如果生物节律是恒定不变的,那么,孪生子佯谬又是如何发生的?因为如果生物节律是恒定的,那么 两兄弟经历的时间应该是不同的 。那么, 同处于宇宙大系统下的两个不同速度参照系里的物体为什么会在同一时间起点和同一时间终点有不同的时间路径 ? 真实的路径关系应该不是一条直线,图示只是近似的表示出在不同速度下,物体在同一时间起点和终点时经历的时间间隔。那么,(⊿ t ) = ( t 1 -t 0 )是一个和速度有关的函数,这没有问题,只是这样我们还能把时间看成是一把尺子吗?它本身被运动规定着!你怎么能用两个相互规定的定义去互相推导呢?你如何能用一把被待测物规定着的尺子去测待测物呢? 见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卷 1 第 43 页 见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卷 1 第 186 页 见维基百科: 时间 见 静夜狂思(5 ) 百度百科: 时间 见赵凯华 罗蔚茵编著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 第 373 页
个人分类: 天问|6141 次阅读|28 个评论
日全食与广义相对论的验证
陈学雷 2008-7-20 13:23
今年 8月1日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将发生日全食。 日全食是一种极其壮丽的天象,在天文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近代几乎每次发生日全食时,天文学家都会积极组织对日全食进行观测。这次国内天文界也会组织一些科学观测和科普活动。我和我小组的部分成员不久也将赴甘肃嘉峪关协助组织和参加东亚青年天文会议,日食观测也是这次会议的部分活动内容。 本次日食地图 现代日食观测的主要课题是太阳物理。我们平日看到的太阳圆面是太阳的光球。在光球的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呈红色的色球层(红色是由于该层发出的H alpha 发射线),在日全食期间,或平时使用配备H alpha 滤光片的望远镜可以看到。再外面,还有日冕。色球层和日冕虽在太阳光球的外面,却有比光球更高的温度,日冕的温度更可达上百万度(光球温度只有约6000度),其加热机制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太阳物理中未解决的研究问题。 日食期间看到的太阳色球 日冕 不过,历史上最著名也是在科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日全食观测是1919年5月29日英国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戴森(Frank Watson Dyson)、克罗姆林(Andrew Crommelin)等人组织的验证广义相对论的观测。当时,爱丁顿等人分别在非洲西岸的 Principe 岛和巴西的Sobral等地进行了观测,拍摄了日全食期间太阳附近的恒星,并与非日食期间拍摄的同一天区的恒星位置进行对比,测定了太阳引力造成的星光的偏折。爱丁顿等人的观测结果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一致,这对于广义相对论被迅速、广泛地接受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广义相对论,远处恒星发出的光线经过大质量的天体如太阳时,由于引力的作用将发生偏折,偏转角为 alpha =4GM/c 2 r, 这里G是牛顿万有引力常数,M是天体质量,c 是光速,r 是到天体中心的距离。日全食期间,太阳被遮蔽,这时拍摄的恒星,与平时在夜间拍摄的同一天区的恒星进行比对,会发现星的位置发生变化, alpha=1.74 (sun/) arcsec 其中sun为太阳的视半径,约15-16角分,为恒星到太阳中心的角距离。实际测量的时候,不同的恒星偏折角不同,通过数据拟合,给出在太阳边缘处的偏折角。 牛顿本人在他的《光学》一书中就曾提出在巨大质量附近光线可能偏折。1801年,德国天文学家Soldner 根据牛顿理论预言,当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受到引力的作用会发生偏折,在太阳边缘处星光的偏折角为0.87 角秒(这是把光作为一种粒子在牛顿引力场中运动的进行计算的结果)。爱因斯坦本人在提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之一等效原理后,也曾于1911年给出过这个值。根据这一思路,可以用初等物理的方法计算光线偏折:假定在太阳表面处有一个电梯自由下落,这时在电梯内的观测者会发现自己失重了:也就是感觉不到引力的存在,因此可以假定在梯内光线会直线传播。但是,由于电梯相对于太阳做加速运动,在太阳坐标系中这就被转化为一条曲线。进行计算后即可得到上述数值。 但是,在建立完整的广义相对论后,爱因斯坦发现在太阳边缘处星光的偏折角是这个数值的两倍,即1.74角秒。为什么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偏折角恰好是牛顿理论的两倍呢?如果我们把太阳附近的时空与平直时空做比较,并选取满足所谓牛顿规范的坐标系(这是一种比较便于与牛顿理论进行比较的广义相对论坐标规范),就会发现时间和空间都发生弯曲。其中,时间部分的弯曲产生的效应就类似于牛顿引力势的效应。但是,空间部分弯曲还会产生效应,这一部分效应对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来说大小恰与时间部分相等,这样就使得光线发生了两倍于牛顿理论预言的效应。不过,对于低速运动的粒子来说,其运动则几乎完全由时间部分的弯曲(引力势)决定。 顺便说说,尽管广义相对论已被普遍接受,但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个终极理论,因此关于其它引力理论的探索始终在进行。特别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更使一些学者考虑是否可以用修改引力定律来解释。如何检验修改引力模型呢?我的好友,上海天文台的张鹏杰研究员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发现对于修改引力来说,上述牛顿势和空间曲率未必相等,因此通过综合几种不同的宇宙学观测,特别是比较测量引力透镜(日食观测的光线偏折也是种引力透镜,不过观测精度比较低)得到的引力势与空间曲率之和,和其它测量物质密度、本动速度所单给出的引力势,就可以对这样的理论进行检验。 还是回到日食上。爱因斯坦给出这一预言后,德国的Freundlich 曾翻检以前的日食底片,但发现由于没有比对的底片,难以得出结论。1912年巴西日食期间,阿根廷观测队就曾想测量星光偏折,但由于天气未能成功。1914年,德国派人前往克里米亚观测日全食试图进行验证,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也被迫中断。1918年,利克天文台对华盛顿州日食的观测又由于天气未能拍到星光。直到1919年,爱丁顿等人的观测才告成功,他们的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一致。不过,尽管如此,作为科学史上著名的判决性实验,后人对爱丁顿等人的观测和数据处理也有一些争议。 为进行1919年的日全食观测,英国共准备了三架望远镜,包括两架10英寸口径的,还有一架是4英寸口径的作为备用。爱丁顿带领的剑桥大学小组在非洲西岸Principe 岛有一架10英寸的,克罗姆林带领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小组在Sobral 使用另两架。由于有云,爱丁顿小组获得的数据不多,只有两张可用的底片。而且,由于当地轮船公司即将罢工,他们只好提前离去,因此他们缺乏在当地拍摄的同一高度同一天区的对照底片。爱丁顿拍了一张另一天区的照片,然后在英国拍摄对照底片。克罗姆林小组的10英寸望远镜是在夜间对好焦距的。当早晨发生日食时,由于温度已经升高,热胀冷缩导致望远镜对焦不准,因此星象大多不清晰。4英寸望远镜得到的底片则效果比较好。4英寸望远镜底片上共有7颗可用恒星,得到的偏折角是1.98?0.16 角秒;爱丁顿小组10英寸望远镜上有5颗可用星,得到的结果是1.61?0.40 角秒。这两组数据是当时爱丁顿等人公布的数据,都支持广义相对论。 问题出在克罗姆林小组的10英寸望远镜数据。这台望远镜也拍摄了许多底片,但成像不太清晰。对这些底片如果象其它底片同样分析的话(即同时测量赤经和赤纬方向的偏离),得到的结果是1.52 角秒。但是,当时的分析者认为,赤经方向更可靠一些,因此只使用根据赤经方向测量的结果,这样得到的数值是0.93 角秒,比较接近牛顿而不是爱因斯坦理论的预言值。然而在正式公布的结果中,只包括了1.61?0.40 角秒和1.98?0.16 角秒,而没有公布0.93 角秒这个数值,因此后来的一些人认为,爱丁顿没有能客观地对待数据,而是选择了支持他相信的相对论预言的数据。 但是,据考证,爱丁顿并未参加格林威治天文台小组的数据处理,后者的数据处理是由对相对论抱中立态度的皇家天文学家戴森领导的。爱丁顿得知处理结果后,的确反对公布0.93 角秒的结果,但主要是因为它与另两架望远镜的观测结果不一致。而且,后来在70年代,天文学家重新分析了克罗姆林小组10英寸望远镜的底片。由于使用数字扫描技术,可以把多张底片进行比对,得到的结果是1.53 角秒,也倾向于支持爱因斯坦理论(关于这一历史问题的考证,见Kennefick, D., 2007, Not Only Because of Theory: Dyson, Eddington and the Competing Myths of the 1919 Eclipse Expedition, arXiv: 0709.0685)。不过,以当时的测量精度而言,支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据的确不算很强。 在爱丁顿之后,天文学家们又进行过多次日全食光线偏折观测。总的说来,由于种种困难,精度改进很困难。例如,1936年6月19日的日食(这也是我国首次派天文学家专门前往观测的日食),苏联测得的偏折角高达2.73 角秒,远远高于相对论的预言,而同一次日食日本测得的偏折角在1.28到2.13角秒之间。直到1973年6月30日在非洲的日食,该次日食持续时间长,太阳位于恒星密集的银河背景下,观测者又专门建造了隔热的小屋并对设备的温度加以控制,才得到了比较可靠的结果(1.66角秒)(J. B. Zirker, 1995, Total Eclipse of the Su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即便如此,虽然这一结果足以辨别广义相对论与牛顿理论,但对于辨别广义相对论和一些新的引力理论如Brans-Dicke 理论等,其观测精度还是太低了。 1960年代以后,随着射电天文学的兴起,利用射电方法观测太阳掩蚀强射电源3C273, 3C279 等,可以获得更高的观测精度,并且每年都可以进行,无须等待日全食,因此利用日全食进行光线偏折观测的研究逐渐衰落。不过,由于日冕对射电源的折射效应,这一观测也不是没有系统误差。 这次日食,台里曾询问我是否搞个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实验。由于这种实验的精度太低,我觉得就第一线的科研而言已没有太大价值。不过,如果是中学生、大学生或天文爱好者作为动手参与的一种高级科普形式,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现在数码相机很普及,因探测效率高,比较容易观测到星光,而且也不容易变形,使用也很方便,与传统的照相底片相比有一定优越性。不过,限于像素较少,无法包括全食的日像本身,而应挑出太阳以外的一个视场,进行差分观测。不过,这次的天区附近亮星不多,因此不太有利。 最后,本次日全食将于2008年8月1日发生,开始于09:21UT,日影在加拿大北部。10:59 UT (18:59北京时间)全食日影在新疆阿勒泰市附近进入我国。11:10 UT(19:10 北京时间)日影扫过位于新疆哈密市东边的伊吾,11:15 UT (19:15北京时间)经过嘉峪关、酒泉东南的双城子地区,此处的太阳高度约15度, 位于巨蟹座(以上据NASA, 2007, Total Solar Eclipse of 2008 August 1, NASA techqnical publicationNASA/TP-2007-214149, available at http://sunearth.gsfc.nasa.gov/eclipse/SEmono/TSE2008/TSE2008.html )。下图为利用Sky Map 软件绘制的日食天区图(假定观测点为东经100度17分,北纬40度58分,即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如观测点在此地区其它地点,天图上日、月位置略有不同)。由该图可见,日食天区的亮星不多,右方圆圈内的M44 星团距太阳也有三度左右, 太远,不太有利于相对论检验观测。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100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