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可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马可安核雾霾的较真”的较真
热度 3 kiwaho 2016-1-5 11:05
腾讯《较真》板块,几乎家喻户晓的全民新闻查证平台,近日刊文 《“核雾染”让中国灭族灭国?》 ,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眼球、参与率和点击率。 该文起底了马物理博士的学术背景、职业背景、国家民族背景,甚至其炒股背景。为方便起见,该文后简称《较真》。 马博士以前是科学网的博客客户,现在估计已触雷。在本网和上海著名环保专家蒋大和教授,多次发生激烈观点冲突。他俩过招的内容可见 《回复“核雾染”马可安博主》 最近蒋老师又发表新作 《“核雾染”马可安先生新博文评判之一》 和之二,未见马博士回应,也许他没看到或者无法回应。 还是回到《较真》的文章,该文认定:“马可安搞出这个‘核雾染’,动机很可能只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股票”! 我被该文下面不同的围观者的 PK 逗笑了。尤其有趣的是涉及其炒股背景的不同解读。 天马行空 5天前 搞笑,人家买了煤炭股票,会说所有污染都来自煤炭,呼吁停止实用含鈾煤?这是打脸吗?我囤积了一大堆猪肉干,然后到处说,猪肉干有毒,然后按照小便的意思,猪肉价格会飞涨?你是脑子进屎了吧?简直是神逻辑! ( 7 ) 回复( 1 ) Ja回复 天马行空 1天前 你的逻辑差得也太离谱了。他买的是美国煤炭股票,所以鼓吹中国煤炭很差不能用,中国应该进口美国煤炭。目的是美国股票大涨。这都看不懂? 这马博士在美国炒股也邪门,篮子里放了很多很多同类“鸡蛋”,竟持有至少 4 支 USA 煤炭股: JamesRiver Coal, Alpha natural resources, Arch coal Inc., Peabody energy 。 有趣的是,今年美国的煤炭股都成了垃圾股。难道马博士真想写软文,达到拉升《较真》所说的分文不值的股票? 真要如此的话,我认为这马博士写股票炒作的文章太没水平了! 要想拉升美国煤炭行业,理论上应把中国所有产地的煤炭说得一团糟,而且要抹黑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煤,惟有美国煤一枝独秀。这样中国才会不用自己产的煤,而直接进口美国的煤! 不可理喻的马博士竟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偏偏只说中国内蒙古的煤含铀高,别的省份出的煤还不错,并将霾的成因直接与内蒙煤挂钩!看来他的煤炭股不可救药啦! 幸亏“正能量”多方位齐发力予以反驳,安抚了民众不安。例如最近隆重推出的戴大红花的博文: 《雾霾是由煤中的铀造成的吗?》 ,也许达到了以正视听的效果? 面对舆论公器的无情绞杀,可惜被封喉的马博士无法自辩。 我在想:一个人的见解或文章,要将某个人或某个实体惹毛到什么程度,才能触发被“人肉”或“公肉”的下场? 其实,我也蛮想本着理工男穷究科学的精神和勇气,质疑一番他的科见,但苦于对手无法答辩,实在不忍心借势欺负他。 下图那个“傻”小子,明知终点冲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超越不幸爆胎的对手,一举拿下奖牌,可他硬是傻得不透气!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 体育竞技精神 ? 嘿嘿,天下煤炭一般黑、乌金黑、高级黑、黑又亮、亮得暖万家。雾霾?顾不得那么多了,谁叫绿色新能源科研不争气!
6838 次阅读|6 个评论
“核雾染”马可安先生新博文评判之二
热度 5 Talky 2016-1-3 10:43
祝各位网友新年快乐 ! 本文背景请参阅博文 “ ‘ 核雾染 ’ 马可安先生新博文评判之一 ” 。 我没有核辐射和矿产地质等基础,所以不和马先生讨论有关核辐射的问题。推荐参考代世峰博主 2015 年 12 月 29 日博文“ 雾霾是由煤中的铀造成的吗? ”。 马可安引用我文章之后是举几个 “ 实例 ” ,说明应用他的 “ 核雾染 ” 观点 可以解释湿度不太高时也会发生灰霾的现象。他举的实例是: 1. “ 。。。最近江浙沪一带发生的几次雾霾,在湿度仅有 40% 的情况下发生了,因此必然有某种原因,使得粉尘吸湿性大大增强,使本来不足够形成雾霾的低湿度情况下,也能发生雾霾了。这个大大增强粉尘吸湿性的真实原因是核雾染,也就是放射性电离使粉尘带电荷。 ” 2. “ 。。。乌鲁木齐近年也雾霾严重,一年有大半年雾蒙蒙的。乌鲁木齐地处内陆,空气干燥,也没有什么重工业污染,历史上空气极少有雾,即使有雾也只能是早晨日出即散的那种雾。那么在空气干燥之地发生雾霾,原因只能是燃烧的新疆煤是高铀煤的放射性引起。 ” 3. “ 更强有力的例证是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人口仅一百二十万,没有什么重工业污染,经济不发达,可是现在成为世界第二的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终年雾霾笼罩。其原因是蒙古煤炭和内蒙煤炭一样是煤铀伴生,烧高铀煤导致核雾染现象。 ” 4. “ 普遍把华北雾霾成因归于单纯的空气高污染是错误的。 PM2.5 粉尘污染里面的硫化物,硝化物,华北华南都有,同等的严重。而论空气的湿度,华南更加湿润,华北更加干燥。因此从常规雾霾成因解释,应该华南比华北严重才对,不应该倒过来。” 5. “ 再说空气中的硫化物和硝化物会形成酸雨,中国东南的酸雨问题比华北严重。华北近年并没有见到特别严重的酸雨,那么为什么雾霾独独特别严重呢?只能是某一个非常规的原因,使得通常无法形成雾霾的湿度条件下,雾霾也形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环境气候学家们用常规解释,至今也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成因解释的原因。真正的成因,是燃烧高铀煤的核雾染灾难的导致的高雾霾现象。 ” 这些就是马先生所举 “ 事实根据 ” ,用来 “ 合理推测 ” : “ 近年来突然严重起来的经日不散的普遍雾霾现象,是放射性铀造成的核雾染灾难的直接表现。 ” 但马先生说的 事实根据 究竟是什么? 1、 如果 连续注意上海市重霾污染和气象条件的关系,就能发现: 上海的重霾,常常和冷空气南下相关。例如最近几次上海重霾,气象部门都用 卫星云图展示了弱冷空气南下,北方污染云团向上海的输送过程 ,是这几次上海发生重霾的主因。霾污染有 生成和传输 两个过程,湿度对其生成很重要,但对霾传输的重要程度就降低了。在上海发现湿度变化和 PM2.5 浓度变化不很相关的重要原因是,当着重霾主要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偏北地区生成,再被输送到上海来时,上海市观测的湿度就可以较低,而且可以和 PM2.5 浓度不相关。 2、 说乌鲁木齐,不如读读科学网资深博主张学文先生的博文: “ 为什么 2009 年 1 月乌鲁木齐多雾? ” ( 20090209 )里说当年 1 月雾日达到 19 天;“ 冬湿夏干的乌鲁木齐 ”( 20150619 )里,不仅说明乌市 冬湿夏干 ,并且展示了一张乌市 30 年平均湿度的月变化,冬季平均湿度高达 70~80% : “ 白雪作证,乌鲁木齐的冬天气候确实好了 !” ( 20131201 )里说 “ 记得那大约是 10 年前,乌鲁木齐污染严重时,那灰蒙蒙的烟雾居然可以飘进屋子。而或烟,或雾,难得一见阳光则是乌鲁木齐冬季的标准特征!可去年以来,有日光的日子多了,市区的陈雪白了 … 这一切发生在慢慢的无形之中!回顾起来,这些年乌鲁木齐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出了市区,这两年推行 ‘ 煤改气 ’ ,几乎关了所有的烧煤的锅炉,而改为烧天燃气了,其大气质量明显好转。 ” 还有 “ 迄今这里的雾霾为什么这么少 ? ” ( 20141129 )里说 “ 由于 ‘ 煤改气 ’ ,霾也比较轻。 11 月我们看到了很多日光。 ” 马先生了解过乌鲁木齐气象和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吗? 3、 蒙古乌兰巴托市近年来空气污染确实日趋严重,但 马先生是否查阅过乌兰巴托的相关数据和研究文章? 例如乌兰巴托也有一个盆地地形,冬季容易出现低空逆温和薄混合层。蒙古近年来人口、城市化和工业都有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治理落后。火电厂,矿石冶炼,传统蒙古包采暖。。。造成二氧化硫和烟尘浓度高( 烟雾甚于雾霾 )。还有我查到乌兰巴托市机场 2016 年 1 月 1 日的 气象预报图 ,这两天相对湿度平均在 75% 左右, 1 月 2 日之后有机会到达 90% ,低吗?  上面两张湿度图下载自 https://weatherspark.com/#!dashboard;ws=34116;t0=1/1;t1=12/31;graphs=humidity:1 http://blogs.worldbank.org/eastasiapacific/ulaanbaatar-s-air-pollution-crisis-summertime-complacency-won-t-solve-the-wintertime-problem 4、 说华南华北空气污染差不多。 马先生是闭着眼睛说话的? 网友不会忘记 2011 年 NASA 发布 2001-2006 年全球细颗粒物遥感图。 12 月中旬 NASA 发布 NO 2 遥感图 。近日网上又流传主持研究这批 NO2 遥感图的 NASA 研究员邓肯为学生作报告( 腾讯视频 ),展示了 SO2 浓度在中国的分布。可见京津冀和南侧相邻地区污染最严重! 5、 关于酸雨问题更加好笑。酸雨的标准是测量雨水 pH 值低于 5.6 (实验室里水样中性是 pH 值等于 7 ,大气降水因为 CO2 和碳酸根的存在以 5.6 为标准)。但 pH 值是一个相对标准,衡量水样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平衡状况。然而雨水样品会受到当地土壤成分的干扰,即尘埃会因为雨水下降过程中被 “ 淋洗 ” 进入雨滴。我国南方土壤呈中性和弱酸性,北方却多呈强碱性,干扰了降水酸度,这是我国酸雨区主要在江南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讨论酸性污染物的 沉降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老资格的黄美元研究员著书中有 一 张图 ,看看当年( 1995 年前后)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根的总沉降”分布在哪里?马先生不是环境人士,说错话可以理解。但 不能拿错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从上面的“事实根据”可见,马可安先生的“核雾染”解释重霾生成的观点只是他的 主观臆断 !
个人分类: 灰霾|6426 次阅读|5 个评论
“核雾染”马可安先生新博文评判之一
Talky 2015-12-26 10:34
近几日同学和网友纷纷转发给我一篇声称“雾霾”是“核雾染”的马可安先生的新博文,看来流传相当广。这位马先生 2014 年曾在我 博文 (20140112) 下面评论,因此我和他争论,为此还另发了一篇 博文 (20140120)回 复 。但一年多后,这次马先生发表了新博文,其中居然 歪曲引用我 2013 年发表的科普性文章“为什么会‘灰霾’” (《大学科普》 2013 年第 3 期第 85-87 页)中 的文字 来支持他的博文。为此我非常反感,不得不读他的新博文,并写本文。请各位网友看到马的新博文时,转发我的“评判”博文。 马先生博文说我在文章“‘为什么会 雾霾 ’文中提到,发生 雾霾 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满足: 一, PM2.5 粉尘 污染严重; 二,气流稳定,不利扩散; 三,适当的湿度。” 小差错不说了,单说用红色标出的“ 粉尘 ”两个字,按我看就是 不可容忍的篡改! 自 2011 年 11 年开博起,我写有关空气污染的博文接近 170 篇了。自始至今强调,灰霾或雾霾里的细颗粒物主要是“二次”污染物。即它们不是直接从烟囱口排放的,而主要是由从烟囱口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适当气象条件下转换成的细颗粒物。具体地说主要是硫酸盐、硝酸盐和可溶性有机碳。但污染气体是不可能沾染放射性的,不符合马先生的理论需要, 因此他加上了“粉尘”两字 。为自己目的, 篡改 引用他人文字,还能相信他的理论吗? (我在 2012 年投稿, 2013 年《大学科普》出版的文章“ 为什么会‘灰霾’ ”里写过: 发生灰霾必须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1 ) PM 2.5 污染严重;( 2 )气流幅合稳定,不利于扩散;( 3 )合适的湿度。之后我在一篇 博文 (20131124)里说明了 2012 年写的科普性文章有一定局限性,在有关湿度等问题方面应适当更新。见下面文字: “。。。应当修改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 1 )“ … 但综合我国观测工作,尚未出现相对湿度低于 50% 发生灰霾的情况”,应当更正了。我后来写博文“ 霾不是雾,水汽不是最重要的 ”就说明雾主要是自然过程,霾主要是污染。而且根据各地开展的 PM2.5 监测结果和气象数据,说明灰霾在湿度为 40% 左右时也能发生。 ( 2 )“ 相对湿度变化时,霾雾可以互相转化。 ”这个说法可能只对一半。特别是重霾已经发生,然后相对湿度降低时, PM2.5 的浓度未必会迅速随之降低的。已经几次发现, PM2.5 浓度起伏,有时和相对湿度的起伏不十分相关的情况。 ( 3 )“气流幅合稳定,不利于扩散”应当改写为“气流幅合停滞,混合层厚度较簿”。因为已经发现各地重霾污染时,常对应较簿的混合层厚度。但望出去灰蒙蒙一片,本身就说明在混合层内,扩散条件是较好的(中性和弱不稳定)。” ) 我没有核辐射和矿产地质等基础,所以不和马先生讨论有关核辐射的问题。但是,他引用我科普文章的目的是在湿度上做文章,他的“论述”主要是质疑为什么湿度不太高,或者在比较干旱的乌鲁木齐和乌兰巴托等地也会发生重霾(灰霾或雾霾)污染;但受到辐射的“ 粉尘 ”可能在低湿度时吸湿,因此来“合理推测”为“核雾染”。我正在汇集材料写博文“评判”他的谬论。包括联系科学网好友乌鲁木齐的张学文老师。但因为另外有事,要过几天才能写完上传(本博文之二)。 2016年1月6日补:本博文之二已经上传: “ 核雾染”马可安先生新博文评判之二
个人分类: 灰霾|5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