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精品期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海洋学报》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资助
热度 1 HaiYangXueBao 2015-7-3 11:00
《海洋学报》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第四期项目资助 2015 年 5 月,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海洋学报》中文版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 ” 项目资助( 15 万元 / 年)。这是《海洋学报》继 2012 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三期项目之后继续获得该项目资助。 中国科协自 2015 年起继续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根据《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2015-2017 )》,按照“以奖促建”原则,经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 2015 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入选项目 199 项 : 精品科技期刊 TOP50 项目 50 项,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120 项,数字出版建设项目 11 项,集群(联盟)建设项目 11 项,出版人才培育项目 2 项,精品科普期刊项目 5 项。 《海洋学报》中文版自 2012 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三期项目资助以来,由中国海洋学会统筹指导,海洋出版社和期刊编委会负责落实和实施,《海洋学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 2012-2014 年连续获得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 ” 荣誉, 2014 年荣获 “ 第 3 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 3 篇论文入选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F5000 ) ”, 期刊综合排名和学术指标提升,圆满完成第三期项目任务,为期刊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5 年,《海洋学报》继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资助,期刊将制订详细的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按照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相关制度要求,严格组织实施,打造顺应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军期刊,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此外,《海洋学报》英文版继续得到 2015 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B 类资助,现已开展多项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刚刚发布的 2014 年 JCR 报告,《海洋学报》英文版影响因子延续前 4 年稳健上升态势,由 2013 年的 0.684 提高到 0.747 ,距离 Q3 区仅有一步之遥。 我们衷心感谢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报成长的各界人士!《海洋学报》编辑部将始终以服务海洋科技创新和涉海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已任,在促进海洋学术传播、建设学术生态文明和帮助科技人才成长方面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海洋学报》编辑部 龙艳梅撰稿
2885 次阅读|2 个评论
草业类专业期刊的探索与发展
周爱琴 2009-4-27 17:25
草业类专业期刊的探索与发展 周爱琴 《草原与草坪》编辑部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一号甘肃农业大学 E-mail : zhouaiqin@gsau.edu.cn 〔摘要〕 针对我国 5 个省市自治区主办的草业类专业期刊,从其基本状况、地区分布、被引用和来源指标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发展我国草业类专业期刊的建议。 关键词:草业类期刊 现状调查;期刊评价;探索与发展;精品期刊 科技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学术创新水平的平台,是国际间相互交流的窗口 , 是科技信息使者的桥梁。草业类专业期刊是科技期刊的一个分支,搭建着草业科学科技创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是草业科学领域连续积累、记录和储备信息的载体。草业科学分属大农业畜牧学科类。在我国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畜牧业产业优势,高等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较高。但是草业类专业期刊与草业科学学科的发展不够协调,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科的发展。本文旨在找出差距奋起直追,将草业类专业期刊办出精品、办出特色。 1 .调查范围和对象 调查对象为中国草学协会主办的《草业学报》、《中国草地学报》、《草地学报》《草原与草坪》、《草业科学》 5 家专业期刊,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主办的《四川草原》、《青海草业》、《内蒙古草业》 3 家期刊。调查的方式以 2006 全年期刊逐一分类;综合评价指标数据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 2006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2006 年综合引证报告数据 为依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 . 1 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草业类专业期刊中,创刊最早的是创刊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中国草地学报》(原刊名《中国草原》)和《草原与草坪》(原刊名《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已有 26 年历史。创刊最晚的是 90 年代初期创刊的《草业学报》、《草地学报》、《青海草业》等也有十多年历史。全国 8 家期刊中季刊 3 家,双月刊 3 家,月刊 2 家;期页数在 64 ~ 146 不等,除《草业学报》页数较多,《草业科学》定价较高外,其他期刊定价均在 6.00 ~ 10.00 元之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5 家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5 家 。 2 . 2 广告经营 8 家期刊中有 7 家开办了广告业务,但广告刊登数量不多、收费较底、质量普遍不高,以自我宣传为主,经济效益不显著。 2 . 3 地域分布 8 家期刊中北京市 1 家,为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主办的《草地学报》;甘肃省 3 家,分别为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草原与草坪》、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及兰州大学主办的《草业科学》《草业学报》;内蒙古自治区 2 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草地学报》和自治区主办的《内蒙古草业》;四川省 1 家,四川省草原研究院主办的《草业与畜牧》(原名《四川草原》);青海省 1 家,青海省草原总站主办的《青海草业》。 8 家期刊分布在我国畜牧、草业科学高等教育、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超前,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等较为集中的 5 个省市自治区,期刊结构和地域分布合理,代表着我国草业科学发展的实力。 作者简介:周爱琴,女,( 1960.10 )山西襄汾人,编审,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http://zgkjqkyj.periodicals.net.c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 18 ( 4 ) 683 2 . 4 草业类专业期刊综合评价指标 随着期刊评价工作的深入,人们倾向于用动态,定量和客观性强的指标取代静态的定性的和主观性强的指标,动态指标包含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 。影响因子是指被评价科技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是近年来科技期刊界比较关注的指标。表 1 和表 2 分别给出了草业类入选 2005 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引用指标和来源。草业类核心期刊,在 2005 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畜牧、兽医类期刊的第 1 ~ 6 名 。充分显示草业类专业期刊学术水平较高,具有地理优势和学科优势在国内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整体实力较强。 表 1 草业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引用指标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即年指标 他引率 引用刊数 扩散因子 学科影响指标 学科扩散指标 被引半衰期 草业学报 887 1.627 0.081 0.64 121 13.64 0.57 8.64 3.4 草地学报 591 0.928 0.099 0.74 99 16.75 0.64 7.07 4.9 草原与草坪 314 0.822 0.139 0.44 47 14.97 0.43 3.36 3.3 草业科学 1171 0.722 0.066 0.52 113 9.65 0.57 8.07 4.0 中国草地 853 0.690 0.051 0.83 120 14.07 0.57 8.57 6.6 注:数据来源 2006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表内以影响因子排序 表 2 草业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05 年来源指标 期刊名称 来源文献量 文献选出率 参考文献量 平均引文数 平均作者数 地区分布数 机构分布数 基金论文比 海外论文比 引用半衰期 草业学报 124 1.00 2668 21.52 3.93 21 48 0.85 0.04 7.8 草地学报 81 0.84 911 11.25 3.69 17 33 0.86 0.02 7.2 草原与草坪 106 0.95 1321 12.46 3.58 18 46 0.72 0.01 6.8 草业科学 316 0.98 3695 11.69 3.32 29 172 0.54 0.01 7.3 中国草地 98 0.99 1329 13.56 3.34 17 38 0.82 0.01 7.7 注:数据来源 2006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由表 2 看出,期载文量最高的是《草业科学》达到 316 篇,其次是《草业学报》 124 篇,他们都是由于月刊和期页数较多的原因。平均引用数是在给定时间内被评价期刊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这个指标是描述被评价期刊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 指标 。平均引文献数《草业学报》最高,达 21.52 篇,其他期刊在 11.25 ~ 13.56 篇之间。 基金资助论文比例:是指被评价科技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中被基金资助产出的科技论文数占所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的比例。期刊载文的基金资助比例高,说明这一期刊学术水平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基金项目论文比例最高的为《草地学报》,达 0.86 ,次之《草业学报》《草原与草坪》等在 0.85 ~ 0.72 之间。 3 .草业类专业期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草业类专业期刊刊名相似、栏目设置雷同,造成互相争夺稿源、争读者的局面,导致整个草业类专业期刊档次拉不开,没有精品,没有特色,这和全国农业类专业期刊存在的问题一样 。期刊稿源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 发行量有限,而一些重点地区,如新疆的《草食家畜》、四川省的《四川草原》( 2006 年刊名改为《草业与畜牧》,扩大纳入畜牧类科技),《青海草业》等由于稿源短缺、稿源分散,期刊影响因子较低(在 0.074 - 0.291 之间)发展不均衡。草业类专业期刊都以季刊、双月刊为主 , 出版周期长 , 影响文献的时效与刊物的声誉。办刊风格雷同 , 显示不出各自的特色 , 分不出刊物的层次 , 这些问题已影响到草 http://zgkjqkyj.periodicals.net.c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 18 ( 4 ) 684 业类专业期刊的整体发展。草业类期刊与农业类中的《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相比还有差距 ,只有开展激烈的竞争,才能挖掘潜力提高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来阅读和利用,才能在林立的强刊中生存。 办刊经费短缺已成为当前制约草业类专业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印刷技术提高,物价上涨,更加大了期刊的成本。草业类专业期刊都是以收取版面费来维持期刊正常开支,仅给作者支付微略稿酬,极大地挫伤了作者投稿的积极性。编辑人员不能走出去学习、交流和提高,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草业类专业期刊几乎都在各自为政经营广告,广告内容单一,印刷档次不高,经营人才匮乏,广告收益甚微。亟待培养懂经营懂管理的人才。中国草学会应该有一个草业专业广告公司为中介机构代理各期刊广告,培育和规范专业期刊广告经营市场,有充足资金扶持专业期刊的发展。 4 .建议和商榷 目前,草业类专业期刊中学报 3 家,其数量在行业内部可谓为数不少 , 但真正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没有 , 这与我国草业科学教育和科研发展速度和地位极不相称。鉴于此 , 我们在办刊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 , 分析问题所在 ,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提出相应的对策 , 充分发挥中国草学协会作用,形成草业类专业期刊集团,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 , 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 优化草业类专业期刊资源配置 , 拓宽发展空间 , 积极努力提高专业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加快其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草学会应采取宏观统一微观放开、发展个性、学术民主、经营一体发展策略 。草业类专业期刊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 要有高档次印刷的英文版学报,国内高档次学报和科技期刊。形成统一管理模式,各地区期刊在刊名、栏目设置、报道内容上应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形成精品、特色期刊,极力扶持特色地区的草业类专业期刊形成一个大的出版集团,迎接 2008 年世界草地资源大会在中国召开,再现到国内外读者手中的期刊是一个集团形式有精美有特色的期刊群体。 调查的 8 家期刊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差别,如获奖情况、被核心期刊收录、刊登基金项目文章比例等。挖掘自身特色,找出差距,通过中国草学会不断调整、规范、实行刊群经营和集团化经营将成草业类专业期刊的发展之路,经营机制创新和多元资本的介入也将为草业类专业期刊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Investigate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pratacultural Zhou Ai-q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rassland and Turf 730070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 潘云涛,马峥 .2006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万锦堃,薛芳渝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2006 年版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 2006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http://zgkjqkyj.periodicals.net.c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 18 ( 4 ) 685 何学锋,彭超群 .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价模型 . 编辑学报, 2002 , 14 ( 4 ) 238 ~ 240 姜联合 .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动态评价指标分析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 , 12 ( 6 ): 437 ~ 439 梁凤莲,李楠楠 .18 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4):118 ~ 121 边全乐 . 论我国农业期刊的发展趋势 . 编辑学报 ,2003,15(5)369 ~ 371 周桂莲,许育彬,扬智全,等 . 《麦类作物学报》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 25 ( 2 ): 141 ~ 144. 边全乐 . 我国农业期刊业的现状 , 问题及发展趋势 ( 一 )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5):91 ~ 95
个人分类: 发表文章|4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