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炮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界的老炮儿们
热度 59 weijia2009 2016-1-19 14:30
学界的老炮儿们 贾伟 昨天儿子放学回来的路上跟我说:爸你知道吗,咱们刚看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里面的Rey (Daisy Ridley)和Finn (John Boyega)两个主角演得这么好,从头打到尾,结果只拿到了三五十万美元的片酬,而那个演 Luke Skywalker的Mark Hamill只在片尾露了差不多一秒钟的面,便拿了一百多万块! 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便特地上网查了下,情况还真是这样!同样是演戏,老的和小的差距肿么那么大捏?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另一个老牌影星哈里森•福特从这部《星球大战》拿到的片酬是2500万美元,加上从票房收入分成,他可拿到3400万美元。当然我猜测这其中也可能有一个安慰性的原因,导演安排老福特演的汉•索罗被他那个走火入魔的儿子一剑杀死,后面就没戏了,再有续集也分不到钞票了。 前阵子有个国产影片《老炮儿》上映,据说票房不错,尤其是那个长的特像土匪的冯小刚演的老炮儿猝死在冰面上那一幕,让很多人扼腕叹息,他们感慨道:唉!老炮儿没了!糙老爷们儿没了!一身香水气却心狠手辣的娘炮儿开始祸害这个社会了。 老炮儿在北京话中指的是那些个提着鸟笼、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一听这名字,我老人家就觉得这电影大概没啥深度!但各大网站包括科学网上都好评如潮!大伙儿一说起好来便是滔滔不绝,有人搂不住火,硬是上纲上线把《老炮儿》说成是向中华古典文化精髓致敬,说它反映的是一种绅士风气,敢作敢当,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大夫精神!还有人说,看完电影,今天终于弄明白俩词儿,一个叫“爷们”,一个叫“规矩”! 不就是一帮老流氓和小流氓的争斗嘛!至于嘛!当年大院里长大胡同里横行、整天祸害乡里的一帮子小玩闹跟古典文化和士大夫沾边吗?规矩是什么?规矩是人定的,是那些先占好了地盘、并想持续占下去的人定的。让小的跟老的讲规矩,他们还能抢得下江山吗?想守规矩,就得像人家好莱坞,新人再怎么优秀和卖力,先从跑龙套混起,即便演上主角了,还是被剥削得皮包骨头似的! 即便是高大上的国际学术界,自古以来也是一帮子权威大师守在胡同口,新人新思想不敢上马路的一部辛酸史!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例子是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Max Planck(普朗克)同学,小普早在1878年就在其博士论文中表述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但慕尼黑大学学位委员会的一帮子老炮儿们很不赞同,他们抡起板砖棍棒,对这个提出新思想的嫩炮儿实施了群殴!遍体鳞伤的小普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因为没人搭理他。后来老普同学混出人样以后,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条感慨,他说:我觉得,一个新的科学真理不是靠通过说服反对者而获胜的,它的胜利是由于其反对者们终于死去而熟知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A new scientific truth does not triumph by convincing its opponents and making them see the light, but rather because its opponents eventually die, and a new generation grows up that is familiar with it.)” 这就是后来在学术胡同里广为流传的“普朗克定律”。历史经验反复表明,阻碍学术进步的往往不是外部力量,而就是学界本身,是那些老而弥坚誓死捍卫既有地位的科学权威们。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好莱坞导演,人家思维就是了得!为了给新人们疏通道路,让他们有机会多赚钞票,硬生生把老福特演的汉•索罗给咔嚓了!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国内高校工作时,第一次参加高级职称教师体检,那天有件事让我难以忘怀。在我排队体检时,排在我后面的是几个退休教师,其中有个老教师坐着轮椅来的,他老人家一路骂骂咧咧,把校领导祖宗十八代过了一遍堂。听得出他辛苦了一辈子,临到退休也没升上正高,心里十二分的不服啊!然后几个老家伙又开始痛骂如今的人才政策,这个引进那个破格,弄出一帮毛孩子来当家,这学校以后还怎么往下办,这TM还有没有个规矩了!我站在他们前面,战战兢兢不敢回头,心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不认识这些人啊,怎么听着像是在骂我呢?那一年我三十五六的年纪,已是正教授,还是一个学院的领导。 光阴荏苒,去年我老人家回国开会,期间听一个年轻人做报告,中途听不下去了,气得火直往上撞。原来那个家伙大言不惭地说他们最近提出了什么什么新思想,采用了什么什么新策略,这明明是本人在十多年前提出的嘛!更可气的,报告人竟然直接用了我当年讲稿中的几张图来说明他们的学术思想,这TM还有没有个规矩了!我离开会堂跑到外面来透透气,碰上一个学生过来打招呼,聊了几句后,这个气就消了。自己想想,当年那点东西,在时间的桌面上也摆不上来,算不了什么,反而是现在静下来,依然在当初的方向上做着自己爱做的学问,才是件怡然自得的事。不禁想到一句歌词 – 我已不做大哥好多年! 老人总想守住自己设下的规矩从而守住自己的江山,新人总是想破了这些规矩而尽早出头!但这似乎不是中国学界的根本性问题。在我看来,国内学界的老人们在学术上还不足以遮天蔽日而严重制约中国学术进步,相反他们中有不少还是恪守学术规范倾力扶持后辈成长的,他们是传统秩序的捍卫者。而科技和教育领域数十年的野蛮生长,政策的多变,权力的泛滥,使得我们始终没有能够建立有效的学术秩序和良好的文化土壤。结果是,现在国内的学术风气跟十几二十年前比并未有什么明显的提高,而太多太杂却又互不相干的人才政策实施之下,年轻人进步和上位的舞台反而更少了。重压之下、焦虑之下,一茬一茬的中生代们以及刚出道的嫩炮儿们的伦理底线在全面后退,创新手段越发离奇。 这其中有一批老炮儿们,还是真正值得致敬的!他们是九十年代末至06年回国的海归们。本人跟他们同一拨上岗,比较了解情况,迄今国内很多高校的很多新学科,都是他们这些人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些人目前依然还在各个学术胡同里晃悠(譬如科学网上的金拓教授,就是一位),而为数不少的人年龄已到了需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时刻了。很多人回国前在国外高校当了faculty, 有的担任副教授甚至拿到了tenure。他们当年上岗时启动经费是二三十万,多的也就四五十万,工资和本土教授一样,没日没夜地苦干了一些年,总算把学科建好、局面打开,两眼已经从一汪清泉变成村口的老河沟的时候,学校又把一批跟他们学术差不多时间起步但在国外多待了几年眼光依然清澈得像泉水的老战友给空降下来担任他们的上司了,而且清泉们的薪水高出老河沟们好多倍,那启动经费之多,咱这里不说也罢。时隔不久,更是让这批老同志们无地自容的是,他们当年实验室里的小玩闹们,毕业以后到了别的实验室转了两圈,背着1-2篇CNS文章也是胸佩红花把家还啦!这红花意味着人家加入了最新的人才计划,工资待遇和启动经费多得不行不行的。昔日留在美国的老战友今天坐上主席台上 一二三四、ABCD地做完战略性规划后,当年的学生走上台就学科的具体发展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地开始做重要指示,老同志们看在眼里伤在心头,如果当初哥们儿在美国再待几年混个正教授再回家,那就大不一样了。可惜时光不能倒流,机会已经没有,有的只是《送战友》中的两句歌词: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写到这里,不知道是好笑还是心酸,写不下去了,在此用一句《老炮儿》的影评语言嘉许一下这批老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是爷们!
26729 次阅读|107 个评论
元旦首文:老炮儿缺公众一个道歉
热度 28 longfo 2016-1-1 09:59
我在2014年就在北京呼吁禁烟,接着北京颁布了禁烟条例,2015年我应约参加学术会议又呼吁全国禁烟。公众场合吸烟是国民素质低下的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呼吸道和循环系统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最近火热的老炮儿这部电影是由“管虎”拍摄的,管虎这种事情国家政府部门最近火热,我觉得,管管苍蝇确实是“管虎”应该做的,比如在影视剧里 面吸烟镜头的控制,以及及时的提醒。 然后,该剧不仅不加以克制,还大肆宣扬吸烟和北京精神,赤裸裸的表现了当时代北京人素质底下的吸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吸烟好的文化符号。 随着北京的进步,北京文化在不断地推进,作为首都,北京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以管虎、冯小刚为代表的文化势力还是在影视剧里面大肆宣扬吸烟文化,这是不对的。至少,在电影宣传或者电影提示里面也给与说明,现在公众场合吸烟是违法行为,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那么,美国又是如何对待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呢? 根据新浪网2007年的报道, 美国 电影 协会(MPAA)宣布,为防止青少年受电影的影响而养成吸烟习惯,今后凡是有明显吸烟镜头的电影都将被定为“限制级”。该协会在声明中说,对电影采取更严格的分级制度是因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吸烟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而电影中渲染吸烟场景是青少年吸烟的一大诱因。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格里克曼说,过去的电影分级制度规定, 凡是有较多涉及性行为、暴力、吸毒等场面的电影都被定为“限制级”,新规定增加了一项内容,即凡是有明显吸烟镜头的电影都将被定为“限制级”。 根据美国电影分级制度,17岁以下观众必须在家长陪同下才能看“限制级”电影。 格里克曼说,美国社会正在开展防止青少年吸烟活动,电影工作者应该参与到活动中,不要让电影成为青少年吸烟的诱因。 那么中国如何处理吸烟镜头的呢? 根据网易新闻报道,国务院法制办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规定影视剧有吸烟镜头拟可罚三万元 。记者了解到, 约有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电影电视剧后学会抽烟的, 而该条例的研究者、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则表示,条例中关于吸烟镜头最高罚款3万元的内容实际有4个限制 ,除了影视剧外,日常生活中大人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良好保护。 而据中国控烟办报告数据显示,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影视剧后学会抽烟的, 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说,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往往美化了吸烟行为,在无意中淡化吸烟导致疾病的事实,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吸烟到底有什么危害? 抽一支烟,很多人或许认为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抽一支烟会让人减寿近14分钟。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毒品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资料计算所得数据,一家网站统计出香烟、酒、毒品等成瘾物质对人类的减寿影响,结果触目惊心。 单位剂量成瘾物质减寿数据 据统计,每支烟可令人减寿13.8分钟;每剂可卡因5.1小时;每杯酒6.6小时;吸食一次冰毒11.1小时;每剂美沙酮12.6小时;每剂海洛因22.8小时。 以上数字是根据减寿公式计算得出的,即:平均预期寿命-平均死亡年龄=减寿年龄;减寿年龄×365.24×24=减寿小时数;平均每天使用量×使用天 数=一生中用量;减寿小时数/一生使用剂量=每剂减寿小时数;使用天数=平均死亡年龄-首次使用平均年龄×365.24。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成瘾物质 日常平均剂量减寿时间如下: 1 包烟=4.6小时 2 杯酒=14.1小时 6 剂可卡因=33.7小时 5.3 剂冰毒=58.8小时 3 剂海洛因=68.4小时 不同成瘾物质减寿数据 1. 长期吸烟者 :开始规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7.8岁,日均吸烟量20支, 平均死亡年龄为68.7岁 ;平均烟龄50.9年, 减寿10年 ,为预期寿命的13%。长期吸烟者平均每天减寿4.6小时。 2. 长期饮酒者 :开始规律喝酒的平均年龄为16岁,日均饮酒量为2.14杯, 平均死亡年龄为55.6岁 ;平均酒龄39.6年, 减寿23.1年 。长期饮酒者日均减寿14.1小时。 3. 长期吸食可卡因者 :开始规律吸食的平均年龄为20岁,日均吸食6.6剂, 平均死亡年龄为44.5岁 ;平均毒龄24.5年, 减寿34.3年 。长期吸食可卡因者日均减寿33.7小时。 4. 长期吸食冰毒者 :开始规律吸食的平均年龄为19.7岁,日均吸食5.3剂, 平均死亡年龄为36.8岁 ;平均毒龄17.1年, 减寿41.9年 。长期吸食冰毒者日均减寿58.8小时。 5. 长期使用海洛因者 :开始规律使用的平均年龄为23岁,日均吸食3剂, 平均死亡年龄为37.5岁 ;平均毒龄14.5年, 减寿41.2年 。长期吸食海洛因者日均减寿68.4小时。 戒烟不嫌晚 (1) 中年前戒烟女性平均多活十年 英国 一项最新研究说,女性吸烟者如果能够在30岁左右戒烟,可以避免吸烟带来的绝大部分危害,能够因此 平均多活十年 。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医学刊物《柳叶刀》上报告说,他们对英国的女性吸烟群体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调查,在1996年到2001年间收集了约130万名女性吸烟者的资料,她们当时的年龄在50岁到65岁之间。 进行研究的理查德·皮托教授说,在英国,第一代大规模长期吸烟的女性群体是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所以只有到了现在,才能够全面直接地分析吸烟和戒烟对女性寿命造成的影响。 这项研究发现,吸烟对女性造成的危害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在50多岁到70多岁的女性中,约三分之二的死亡案例都可以归结到与吸烟有关,特别是吸烟引起的肺癌、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研究人员估计, 女性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寿命减少的平均程度超过10年 。 这项研究还显示,戒烟的效果也要好于以往认识,如果女性吸烟者能够在30岁左右,也就是中年之前戒烟,可以避免97%的吸烟相关危害。 皮托教授说,以往的数据以及本次的数据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如果能够在中年之前戒烟,都可以因此平均多活十年 。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20多岁的年轻女性可以尽情抽烟,只要吸烟就还是会导致疾病风险上升,戒烟只是能够尽量减少这种上升的幅度。 (2)40岁前戒烟可减少折寿 加拿大 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吸烟会缩短人的寿命,但如果在40岁出头或更早时候戒烟,则能较大程度地挽回损失。而且,戒烟越早越好,但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上刊文说,他们分析了超过20万名美国人的资料后发现, 吸烟会平均缩短一个人10年寿命,但在35岁至44岁之间戒烟的人平均能挽回9年寿命,在45岁至54岁之间戒烟能挽回6年寿命,而在55岁至64岁之间戒烟则还能挽回4年寿命。 研究负责人普拉巴特·贾阿说,尽早戒烟可以让吸烟者的预期寿命接近那些从不吸烟的人。这个研究传递的信息是,任何时候戒烟都不算晚,即使对于那些有着数十年吸烟史的人也一样。不过他提醒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40岁之前吸烟然后把它戒掉,因为烟民提前死亡的风险依然比不抽烟的人高,只不过低于不愿戒烟的人而已。 研究人员表示,每年全世界有大约3000万名年轻人开始吸烟,其中大多数人后来也没有戒除。按照目前的趋势,21世纪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将达到约10亿人,远远高出20世纪的1亿人。 相关引用: 1、北京市控烟条例: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6QdA_88TBUiBpn4gNQjRdF_D1Gp9O_GLtYg6t9DvRICicSvgMEsh5NC1t92oWhHGWKDwQJvU16cD0IzncN2yq 2、美国影协规定: http://ent.qq.com/a/20070514/000135.htm 3、中国相关规定: http://news.163.com/14/1126/11/ABVN6N1L00014Q4P.html 4、吸烟危害的相关资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876082.html 5、公众对吸烟文化的推崇(见评论) http://news.sohu.com/20160101/n433211898.shtml
11514 次阅读|23 个评论
《老炮儿》的理儿
热度 1 jiasf 2015-12-29 20:31
每年单位都要组织看一场电影,今年看的是冯小刚作为领衔主演、并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老炮儿》。 本人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年最多看两场,有时一次也没有。虽然有时在电视或电脑上也看几部,总的来说看的太少。 今天看《老炮儿》,还是很有看点的。 之前除了听说冯小刚因该剧得了最佳男主角,其它的一无所知。所以在一开始看到那么那么豪放、直接的激情表演时,还真不敢相信就是我视为最美、最有品味的演员许晴,但真真切切就是那位女神!似乎又是美女死心塌地迷恋流氓的窠臼,但不可否认,许晴为本剧增色多多,也让人羡慕忌妒恨老六的艳福:) 六爷收拾城管的情节,肯定会让观众感到过瘾。在我们这个社会,城管的名声太坏,几乎是人人喊打!本人虽然没去街上摆过摊,但亲眼见的多了,闻声惊慌逃跑不算事,抢车也见过,还亲眼见过几个城管推搡欺负小贩。一个轻易对公民进行暴力执法的社会,肯定不是和谐社会。 那群飙车的疯狂少年的故事,是本剧的重点,看起来就不是编辑的杜撰,而是讲的真人真事。里面飙车的几个路段还是我很眼熟的。 或许《老炮儿》最想表达的就是老六的规矩吧?古老的江湖都有道,都有规矩,都有理,反衬出现实社会的不讲理。遇到事还要用那种老理来解决,但这老理明明有理,却又明明偏离正道儿,是要血光见红的。文明的正道怎么不显现呢? 六爷在去茬架之前,还是背弃了老规矩和对飙车公子的承诺,后事一一处理,其中一项是把飙车公子父亲的帐单寄给了纪委。看来黑暗世界总有亮光,管虎导演和一众演员还是对王书记等寄以了莫大的希望。
个人分类: 杂感|3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